CN109943933A -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3933A
CN109943933A CN201910177178.6A CN201910177178A CN109943933A CN 109943933 A CN109943933 A CN 109943933A CN 201910177178 A CN201910177178 A CN 201910177178A CN 109943933 A CN109943933 A CN 1099439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ber
flameproof polyamide
polyarylate
yarn
com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771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43933B (zh
Inventor
郁崇文
杨建平
钱希茜
王依民
倪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gaoshik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Do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1771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4393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439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393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4393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393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将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经二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后,将混合熟条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制成混纺纱;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分别是由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预处理工序、清梳联工序和精梳工序制得的;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对应的精梳工序中锡林梳理死区长度比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弯钩部分平均长度大0~3mm。本发明通过将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按特定的精梳工艺混纺,并控制精梳工序中锡林梳理死区长度,制得了具有力学性能优良、阻燃性能优良、抗熔滴性能优良等特点的混纺纱。

Description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混纺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聚酰胺纤维自身的模量较低,经过阻燃改性或整理后的聚酰胺纤维物理机械性能降低,阻燃聚酰胺纤维及其纯纺织物的强力有一定程度的损失,织物手感软塌,无骨感。阻燃聚酰胺纤维在遇火燃烧时纤维收缩强烈,容易产生熔融滴落,由此织造的阻燃纺织品易对人体产生烫伤等二次伤害。此外,阻燃聚酰胺织物的耐水洗性无法得到保证。
目前阻燃聚酰胺纤维主要用于与其他纤维混纺制备阻燃混纺纱和织物。专利号为ZL20131013644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皮芯层结构的阻燃混纺纱,芯层采用阻燃尼龙纤维,该混纺纱制成的面料不易产生静电,手感较为柔软,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专利号为ZL20151007843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实施例6中提到用阻燃尼龙纤维和含砜基的共混型芳族聚酰胺纤维及其他材料混纺,使最终面料具有阻燃性能优良、烟毒性极低、手感柔软等特点;专利号为ZL201720122226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无卤永久阻燃抗熔滴高强力易染混纺短纤纱,该混纺纱采用阻燃锦纶、芳纶和棉混纺而成;申请号为200480021860的美国专利中申请公开了包含芳族聚酰胺、改性丙烯酸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的阻燃纤维混纺物;2015年第23期《印染》杂志上发表的文献《88/12锦棉混纺织物的耐久阻燃整理》中提到采用磷—氮复合系阻燃剂对锦棉混纺织物进行阻燃整理,使织物获得优良而耐久的阻燃效果,从文献中可以看出,阻燃剂的添加对织物的强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使其强力保留率只为70~80%左右。上述专利及文献中公开的以阻燃聚酰胺纤维为原料生产的阻燃混纺纱,其纱线强度均不够高,无法适用对阻燃纱线力学性能要求极高的场合。
因而,亟需研究一种力学性能优良的阻燃聚酰胺混纺纱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阻燃聚酰胺混纺纱力学性能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力学性能优良的阻燃聚酰胺混纺纱。本发明主要是通过将阻燃聚酰胺纤维与聚芳酯纤维混纺同时进行精梳提高混纺纱力学性能的;聚芳酯纤维力学性能稳定,在高温条件下仍能长期保持优异的力学性能,由于聚芳酯纤维大分子结构中大量的大π键和高度结晶性有很好的耐热抗熔滴性能,其纤维本身具有自阻燃性和抗熔滴性能,有效预防高温下纤维熔滴对人体造成的烫伤等二次伤害,此外兼具尺寸稳定性和抗蠕变性,能反复洗涤,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将其与阻燃聚酰胺纤维混纺有望提升聚酰胺纤维的力学性能,还有望解决阻燃聚酰胺自身熔滴问题;精梳能够提高阻燃聚酰胺纤维的分离度以及平行伸直度,进而提高纱线的条干和质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将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经二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后,将混合熟条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制成混纺纱;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分别是由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预处理工序、清梳联工序和精梳工序制得的;常规化纤纱生产流程一般为:预处理→清梳联→并条→粗纱→细纱,其未涉及精梳工序,主要原因是精梳的主要作用是去除由梳理机生产出的条子(生条)中较多的短纤维、杂质和疵点。但由于化纤本身长度整齐度较好,且纤维中的含杂少,因此在化纤纺纱生产中,通常不经过精梳工序;本发明增加精梳工序能够提高纱线的质量,因为精梳能够使条子中纤维伸直、平行和分离,进而提高成纱的条干、强力和光泽,进一步改善面料横档等疵点问题,大幅度提升纱线的产品附加值,实现低档原料产品高档化、高档原料产品更高档化的目标;
预处理工序是为了降低乃至减少化学纤维在纺纱生产过程中的静电,保证纺纱加工的顺利进行,本发明进行预处理时,分别按聚芳酯纤维和阻燃聚酰胺纤维质量的0.3%~0.4%逐层喷洒抗静电剂,提高纤维的可纺性,为了使抗静电剂更均匀分散于纤维中,加入抗静电剂后的纤维原料静置24h后再投入使用;
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对应的精梳工序中锡林梳理死区长度比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弯钩部分平均长度大0~3mm;喂入精梳的原料中超半数纤维具有前弯钩形态,具有前弯钩形态的纤维,在被锡林梳理过程中,若其弯钩部分和主体部分同时被钳板握持,则前弯钩纤维容易被锡林针齿梳断,增加纤维的损伤,增加精梳落棉率及短绒率,对产品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且原料损耗增加,生产成本因此提高,在锡林梳理时,钳口咬合线外有一段须丛未被锡林梳理到,此段称为梳理死区,由于梳理死区的存在,可大大降低上述纤维被梳断的概率;
精梳通过锡林和顶梳对条子的梳理可以进一步去除短绒,而由于化纤具有统一整齐的长度,因此在精梳梳理过程中,因此在精梳梳理过程中,更希望控制因纤维梳断造成的短绒率和落棉率,本发明在精梳工序中通过增加锡林梳理死区长度,有效保护纤维不被梳断,保证纤维的梳理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纤维的重复梳理次数的影响,减少针齿对纤维的损伤,控制纤维被梳断的情况,降低精梳条落棉率;
现有技术一般是对棉纤维进行精梳的,其精梳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原料短绒,为达到目的,需要增加锡林对棉层的梳理,增加重复梳理次数,得到较好的梳理效果,锡林梳理死区的长度一般为2~6mm,如锡林梳理死区长度过大,则会导致在锡林梳理棉层时,钳口咬合线外未被锡林梳理到的须丛过长,锡林针齿对棉层的梳理不充分,无法达到去除原料中短纤维的目的;本发明是对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进行精梳的,其精梳的主要目的是提高纱线的质量,由于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自身长度整齐度好,短绒少,因而可通过增大锡林梳理死区的长度(具体可通过增加梳理隔距及放大锡林半径实现)以减小精梳过程中对纤维的梳理,减少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弯钩部分被梳针梳断的情况,避免纤维损伤,减少因纤维断裂产生的落棉,在保证梳理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纤维的损伤。
作为优选的方案: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纺纱所用的原料中,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质量含量分别为50~70wt%和30~50wt%;阻燃聚酰胺纤维为阻燃PA6纤维和/或阻燃PA66纤维;
阻燃聚酰胺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03~4.00cN/dtex,断裂伸长率为67~78%,线密度为1.27~1.83dtex,平均长度为38~51mm;聚芳酯纤维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为2.47~3.8%9cN/dtex,平均长度为38~51mm,纤维细度为5.65dtex;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24~78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1.9~33.6%,断裂强度为32.6~49.4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79.4~88.1%,其中,LOI值为极限氧指数值,该值的物理意义为在氧和氮混合气体中当刚能支撑其燃烧时氧的体积分数浓度,LOI>27属难燃材料,材料不易燃烧,熔滴数指标可用来表示阻燃混纺纱燃烧时的熔滴现象,熔滴数越小,表明阻燃混纺纱的抗熔滴性能越好,能减少纤维熔融滴落对人体造成的二次伤害,本发明混纺纱具有极其优异的力学性能,纱线的断裂强度得到极大提高,在高温条件下仍能长期保持稳定的力学性能,且阻燃性能良好,本发明有效改善了阻燃聚酰胺纤维燃烧熔滴的现象。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所有的精梳工序中,锡林齿面圆心角为60°~75°,远小于一般精梳工序中锡林齿面圆心角(90°~130°),减小锡林齿面圆心角能够进一步减少精梳对纤维的梳理作用,降低梳理度,避免纤维损伤。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所有的精梳工序中,锡林总齿数为12000~18000齿,远小于一般精梳工序中锡林总齿数(19000~21000齿),减小锡林总齿数能够进一步减小锡林针齿对纤维的梳理作用,降低梳理度,避免纤维损伤。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所有的精梳工序中,锡林平均齿密为22~35齿/cm2,远小于一般精梳工序中锡林平均齿密(53~66齿/cm2),减小锡林平均齿密能够进一步减小锡林针齿对纤维的梳理作用,降低梳理度,避免纤维损伤。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所有的精梳工序中,第一梳理分区无针齿,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4~18,齿片工作角为48°~65°,顶梳的齿密为150~250齿/100mm,齿尖角为18°~23°,本发明的精梳工序中,锡林舍去原本第一梳理分区中的针齿,该梳理区的主要功能是对棉须丛进行初步的梳理,排除较大的棉结、杂质等,但因本发明采用的原料棉结杂质较少,因此可减少该梳理分区;本发明的精梳工序中,锡林齿片工作角(48°~65°)可高于现有技术(50°~58°),方便清理纤维,防止纤维沉积;本发明的精梳工序中,顶梳齿密较稀,能够减少梳理过程中纤维损伤,减低因纤维断裂造成的短绒及精梳落棉。
精梳工艺参数可通过精梳模拟得到,现以落棉隔距、给棉长度、针齿厚度和针齿齿距为例进行说明,步骤如下:
a)精梳模拟;
(1)喂入精梳棉层的模拟;
(1.1)生成棉层中每根纤维的长度,具体过程为:
首先通过测试得到精梳小卷的长度频率直方图,长度频率直方图的组距为d,组数为m,各组矩形的面积为Piii,iii=1,2,…k…,m;
然后通过Matlab的rand函数生成0至1之间的随机数r1e
接着确定满足bk≤r1e<bk+1的bk和bk+1
最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纤维长度L;
按此过程,分别通过Matlab的rand函数生成随机数r11、r12、…、r1e、...、r1N,即可依次生成第1、2、…、e、…、N根纤维的长度;
(1.2)生成棉层中每根纤维的细度,具体过程为:
首先通过测试得到精梳小卷的细度频率直方图,细度频率直方图的组距为c,组数为m’,各组矩形的面积为Qiii’,iii’=1,2,…k’…,m’;
然后通过Matlab的rand函数生成0至1之间的随机数r2e’
接着确定满足dk’≤r2e’<dk’+1的dk’和dk’+1
最后通过公式计算得到纤维细度fin;
按此过程,分别通过Matlab的rand函数生成随机数r21、r22、…、r2e’、...、r2N,即可依次生成第1、2、…、e’、…、N根纤维的细度;
(1.3)确定每根纤维的弯钩类型和坐标,具体过程为:
以棉层的输出方向,把棉层中纤维的实际形态分为前弯钩、后弯钩、两端弯钩和屈曲型四类,其数量占纤维总数的比例分别为P1、P2、P3、P4,则第1至P1×N根纤维为前弯钩纤维,第P1×N+1至(P1+P2)×N根纤维为后弯钩纤维,以此类推,确定每根纤维的弯钩类型;
在所述精梳棉层坐标中确定屈曲型纤维的头端坐标:通过Matlab的rand函数生成在[0,1]区间内的随机数r和rr,左头端坐标为(r×Ls,rr×H),右头端坐标为(r×Ls+li×η,rr×H),其中,H为棉层的宽度,单位为mm,li为纤维的长度,单位为mm,η为纤维的伸直度系数;
在所述精梳棉层坐标中确定弯钩型纤维的坐标:
先确定弯钩型纤维的主体左头端坐标和主体右头端坐标,确定方法分别同屈曲型纤维的左头端坐标和右头端坐标;
再确定弯钩型纤维的弯钩头端坐标,所有的弯钩头端的纵坐标同弯钩型纤维的主体左头端的纵坐标,当纤维为两端弯钩时,前弯钩左头端的横坐标hookhead1(ii)同弯钩型纤维的主体左头端的横坐标,前弯钩右头端的横坐标hooktail1(ii)=hookhead1(ii)+(1-η)×li×α,α为通过Matlab的rand函数生成的在[0,1]区间内的随机数,后弯钩右头端的横坐标hooktail2(ii)同弯钩型纤维的主体右头端的横坐标,后弯钩左头端的横坐标hookhead2(ii)=hooktail2(ii)-(1-η)×li×(1-α);当纤维为前弯钩时,前弯钩右头端的横坐标为hooktail1(ii)=hookhead1(ii)+(1-η)×li;当纤维为后弯钩时,后弯钩左头端的横坐标为hookhead2(ii)=hooktail2(ii)-(1-η)×li
(1.4)生成喂入精梳棉层,具体过程为:
将屈曲型纤维的左头端和右头端连接,将弯钩型纤维的主体左头端和主体右头端连接,将前弯钩右头端和前弯钩左头端连接,同时将后弯钩右头端和后弯钩左头端连接;
(2)锡林梳理过程的模拟;
将步骤(1)生成的精梳棉层作为输入精梳的棉层,从棉层的一端开始通过锡林进行梳理,具体过程如下:
首先,建立精梳棉层坐标:以棉层的输出方向为横坐标,棉层输出方向为负方向,其垂直方向为纵坐标;
然后,在所述精梳棉层坐标中确定锡林上的每根针齿的坐标,第j排第i根针齿的上侧面的纵坐标wij1=Wij+dj/2,下侧面的纵坐标wij2=Wij-dj/2,i=1,2,…,M,M为第j排针的数量,j=1,2,…,M',M’为锡林上针齿的排数,Wij=dj/2+(dj+sj)(i-1),dj为第j排针每根针齿的厚度,单位为mm,sj为第j排的针齿齿距,单位为mm;
最后,进行梳理:
当sfibertail(ii)<holdstate(jj),且wij2<fiberj(ii)<wij1时,将纤维梳理进入落棉;
当sfibertail(ii)≥holdstate(jj)≥sfiberhead(ii)时,将屈曲型纤维梳理伸直;
当wfibertail(ii)<holdstate(jj),且wij2<fiberj(ii)<wij1时,将纤维梳理进入落棉;
当wfibertail(ii)<holdstate(jj),且wij2>fiberj(ii)或fiberj(ii)>wij1时,将纤维送入棉网或再次对纤维进行梳理;
当hooktail(ii)>holdstate(jj),且wij2<fiberj(ii)<wij1时,将纤维的前弯钩部分梳断;
当wfibertail(ii)≥holdstate(jj)≥wfiberhead(ii),且hooktail(ii)<holdstate(jj)时,将纤维的前弯钩部分梳理伸直;
其中,sfibertail(ii)为屈曲型纤维的右头端的横坐标,holdstate(jj)=lmax+(jj-1)×A,jj为梳理次数,lmax为最长纤维的长度,单位为mm,A为给棉长度,单位为mm,fiberj(ii)为第ii根纤维的纵坐标,sfiberhead(ii)为屈曲型纤维的左头端的横坐标,wfibertail(ii)为弯钩型纤维的右头端的横坐标,hooktail(ii)为第ii根纤维前弯钩右头端的横坐标,wfiberhead(ii)为弯钩型纤维的左头端的横坐标;
(3)锡林循环梳理模拟;
纤维分离:判断被梳理后的纤维的左头端的横坐标是否位于[xchead,xchead+A]内,如果是,则将纤维输送至棉网,反之,则不进行处理,xchead=holdstate(jj)-L,L=B+12.5+(1-K)×A,B为落棉隔距,单位为mm,K为给棉系数,0<K≤1;
累次重复:棉层向输出方向位移A的距离,重复步骤(2),直至钳口线到达LS-lmax位置,Ls为棉层片段长度,单位为mm;
(4)精梳中考察指标的计算;
落棉率Q2、落棉短绒率Sf落棉和精梳条短绒率Sf精梳条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w1为进入落棉的纤维的重量之和,w2为未进入落棉的纤维的重量之和,单根纤维的重量等于单根纤维的长度与单根纤维的细度的乘积,S1、S2、S3、….、SG+1为将落棉每Δmm长度分为一组,共R组,且R×Δ>lmax,计算得到的0~Δ、Δ~2Δ、2Δ~3Δ、….、GΔ~16mm长的纤维的重量占精梳条总重量的百分比,S1’、S2’、S3’、….、SG+1’为将精梳条每Δmm长度分为一组,共R组,且R×Δ>lmax,计算得到的0~Δ、Δ~2Δ、2Δ~3Δ、….、GΔ~16mm长的纤维的重量占精梳条总重量的百分比,G为16/Δ向下取整;
b)确定精梳工艺参数;
首先,生成多个针齿厚度、针齿齿距、落棉隔距和给棉长度,针齿齿距包括第二梳理区针齿齿距、第三梳理区针齿齿距、第四梳理区针齿齿距和第五梳理区针齿齿距,针齿厚度、第二梳理区针齿齿距、第三梳理区针齿齿距、第四梳理区针齿齿距和第五梳理区针齿齿距的取值范围分别对应为0.10~0.35mm、0.6~0.7mm、0.55~0.6mm、0.4~0.5mm和0.3~0.4mm,落棉隔距为8mm、10mm、12mm,给棉长度为4.7mm、5.2mm、5.9mm,将针齿厚度、针齿齿距、落棉隔距和给棉长度进行组合得到多组精梳工艺参数;
然后,通过步骤a)的模拟过程得到每组精梳工艺参数对应的落棉率Q2、落棉短绒率Sf落棉和精梳条短绒率Sf精梳条
接着,根据要纺制的纱的支数,确定落棉率的范围,筛选出对应的落棉率满足要求的几组精梳工艺参数,当支数为30~14tex时,落棉率为14~16%;当支数为14~10tex时,落棉率为15~18%;当支数为10~6tex时,落棉率为17~20%;当支数<6tex时,落棉率>19%;
接着,筛选出对应的落棉短绒率Sf落棉大于60%的几组精梳工艺参数;
最后,筛选出对应的精梳条短绒率Sf精梳条最接近欲得到的精梳条短绒率的一组精梳工艺参数。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清梳联工序是指将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分别经过开松除杂得到阻燃聚酰胺纤维生条和聚芳酯纤维生条的过程,具体工艺流程为:自动抓棉机→四仓混棉机→开清棉机→气流控制器→梳棉机;所有的清梳联工序中,抓棉机打手转速为860~980r/min,混棉机打手速度为576m/min、672m/min或768m/min,出棉罗拉速度为0.043~0.430m/min,单辊筒清棉机的滚筒转速为450~500r/min,梳棉机的锡林转速为550~640r/min。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二道并条工序中,头道并条时,采用6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00~230m/min,总牵伸倍数为6.0~7.2,后区牵伸倍数为1.3~1.6倍;末道并条时,采用8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00~220m/min,总牵伸倍数为8.5~9.0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5~1.8倍。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粗纱工序中,锭子速度为700~800r/min,粗纱捻系数为50~65,后区牵伸倍数为1.2~1.4倍,总牵伸倍数为7~14倍,采用三罗拉双胶圈牵伸,前罗拉到中罗拉的握持距为48~52mm,中罗拉到后罗拉的握持距为40~44mm,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的压力分别为12~15daN/双锭、20~25daN/双锭、15~20daN/双锭。
如上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细纱工序采用环锭纺技术,将混合粗纱纺成阻燃混纺纱;细纱工序中,成纱线密度为28~42tex,捻系数为360~480,锭子速度为10000~13000rpm/min。
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能够制得物理机械性能优异的混纺纱,由于聚芳酯纤维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纤维本身模量较高,原丝短纤维的断裂强度大于9cN/dtex,而经过无氧高温热处理后的纤维其断裂强度可达25~28cN/dtex,远远高于芳纶纤维,由这种聚芳酯纤维作为本发明混纺纱的原料,本发明的阻燃混纺纱具有优异的断裂强度,且力学性能保持良好,在高温下仍能保持稳定的高强特性,此外,由于聚芳酯短纤维自身的优异特性,本混纺纱耐刺、耐磨、耐切割;
(2)本发明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能够改善熔滴现象,由于该混纺纱采用自阻燃聚芳酯材料和阻燃聚酰胺混合纺纱,其中自阻燃聚芳酯材料中的聚芳酯分子内为芳香族苯环结构,连接芳香环的酯基官能团性能稳定,导致聚芳酯分子链间的密集度和内聚力较高,耐热及隔热性能优异,使得自阻燃聚芳酯材料和阻燃聚酰胺混合而成的混纺纱热裂解温度远高于阻燃聚酰胺纤维,混纺纱的阻燃效果更加优异和持久;又由于自阻燃聚芳酯材料中的聚芳酯纤维大分子结构中大量的大π键和其本身的高度结晶性,使得混纺纱有很好的耐热抗熔滴性能,能有效地隔绝热源、保护阻燃聚酰胺纤维并抑制阻燃聚酰胺纤维燃烧时的熔融滴落现象,从而解决了阻燃聚酰胺纤维自身抗熔滴性差的问题;
(3)本发明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能够制得纤维损伤小的混纺纱,由于合理配置精梳工序中锡林针布及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使得本混纺纱在采用精梳工序梳理聚酰胺纤维时,既保证了纤维受梳效果,又减少其弯钩部分被梳针梳断的情况,避免了纤维损伤,减少了精梳落棉,增加了半成品的质量,保证了最终成纱强度;
(4)本发明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能够制得保型性好的混纺纱,由于混纺纱中的聚芳酯短纤维模量较高,使得混纺纱纺织出的面料挺括,能够改善聚酰胺面料原有的身骨较差的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将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经二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后,将混合熟条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制成混纺纱;
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分别是由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预处理工序、清梳联工序和精梳工序制得的;
纺纱所用的原料中,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质量含量分别为70wt%和30wt%;阻燃聚酰胺纤维为阻燃PA6纤维;阻燃聚酰胺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70cN/dtex,平均长度为38mm;聚芳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5cN/dtex,平均长度为38mm;
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对应的清梳联工序的工艺参数相同,抓棉机打手转速为880r/min,混棉机打手速度为672m/min,出棉罗拉速度为0.230m/min,单辊筒清棉机的滚筒转速为480r/min,梳棉机的锡林转速为560r/min;
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对应的精梳工序的工艺参数相同,第一梳理分区无针齿,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8,齿片工作角为50°,顶梳的齿密为240齿/100mm,齿尖角为18°,锡林平均齿密为35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8000齿,锡林齿面圆心角为60°,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8mm;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精梳处理后,落棉率为11.8%,落棉短绒率(落棉长度小于16mm纤维的重量百分数)为1.7%,精梳条平均伸直度为0.96;在盖板梳理机道夫转移过程中,纤维形成以后弯钩占多数的弯钩形态,在精梳梳理过程中,由于锡林梳理死区的存在,锡林梳理时弯钩部分被死区保护起来,不会直接被梳断,由于被梳断纤维减少,则落棉率降低,进入落棉中被梳断纤维形成的短绒部分也降低,落棉的短绒率降低,由于增加了死区长度,落棉率减少,精梳条的不匀减少,半成品质量得到保证;
二道并条工序中,头道并条时,采用6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20m/min,总牵伸倍数为6.7,后区牵伸倍数为1.3倍;末道并条时,采用8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20m/min,总牵伸倍数为8.6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5倍;
粗纱工序中,锭子速度为780r/min,粗纱捻系数为54,后区牵伸倍数为1.2倍,总牵伸倍数为10倍,采用三罗拉双胶圈牵伸,前罗拉到中罗拉的握持距为50mm,中罗拉到后罗拉的握持距为42mm,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的压力分别为14daN/双锭、22daN/双锭、18daN/双锭;
细纱工序中,成纱线密度为28tex,捻系数为380,锭子速度为10000rpm/min;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74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2.1%,断裂强度为32.6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79.8%;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阴燃时间、续燃时间、碳化长度及熔滴数的测试方法都相同,具体为:按照GB/T5455-2014标准要求,采用垂直燃烧法测试混纺纱阻燃性及抗熔滴性,使用YG815A阻燃性能测试仪,在缕纱仪上绕取一定根数的阻燃纱线,夹持宽度10mm、夹持长度300mm,点燃时间6s,分别记录阴燃时间、续燃时间、碳化长度及熔滴现象;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LOI的测试方法都相同,都是按照GB/T5454-1997标准进行的;本发明所有实施例的断裂强度保持率的测试方法都相同,具体为:按照GB/T3916-2013标准要求进行纱线强度测试,测试仪器为XL-1A纱线强伸度仪。测试前将纱样放入温度20℃,湿度60%RH的恒温室中调湿24小时,将混纺纱样品经过高温处理24h后冷却至室温,按照GB/T3916-2013的要求再次测定各样品的断裂强度,纱经高温处理后的断裂强度保持率为处理后纱的平均断裂强度与处理前纱的平均断裂强度的比值,单位为%。
对比例1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3mm。
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精梳处理后,落棉率为17.8%,落棉短绒率(落棉长度小于16mm纤维的重量百分数)为8.3%,精梳条平均伸直度为0.97。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78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1.5%,断裂强度为28.4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71.2%。
将实施例1与对比例1进行对比可以看出,对比例1的落棉率和落棉短绒率高于实施例1,断裂强度低于实施例1,主要是由于对比例1中锡林梳理死区长度较小,当纤维的主体部分和弯钩部分同时被钳口握持时,容易发生锡林梳断纤维的情况,使得纤维的梳理效果变差,精梳条落棉率较高,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断裂强度变差。
实施例2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质量含量分别为60wt%和40wt%,除第一梳理分区以外的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6,齿片工作角为58°,顶梳的齿密为220齿/100mm,齿尖角为20°,锡林平均齿密为30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6000齿,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10mm。
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精梳处理后,落棉率为10.4%,落棉短绒率为1.5%,精梳条平均伸直度为0.95。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57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2.7%,断裂强度为39.7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3.9%
实施例3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基本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质量含量分别为50wt%和50wt%,除第一梳理分区以外的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4,齿片工作角为65°,顶梳的齿密为150齿/100mm,齿尖角为21°,锡林平均齿密为28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2000齿,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12mm。
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精梳处理后,落棉率为9.5%,落棉短绒率为1.2%,精梳条平均伸直度为0.94。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24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3.6%,断裂强度为46.1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7.7%
实施例4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将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经二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后,将混合熟条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制成混纺纱;
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分别是由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预处理工序、清梳联工序和精梳工序制得的;
纺纱所用的原料中,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质量含量分别为70wt%和30wt%;阻燃聚酰胺纤维为阻燃PA66纤维;阻燃聚酰胺纤维的断裂强度为4.00cN/dtex,平均长度为45mm;聚芳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0cN/dtex,平均长度为51mm;
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对应的清梳联工序的工艺参数相同,抓棉机打手转速为920r/min,混棉机打手速度为768m/min,出棉罗拉速度为0.330m/min,单辊筒清棉机的滚筒转速为500r/min,梳棉机的锡林转速为600r/min;
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对应的精梳工序的工艺参数相同,第一梳理分区无针齿,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6,齿片工作角为52°,顶梳的齿密为250齿/100mm,齿尖角为18°,锡林平均齿密为32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8000齿,锡林齿面圆心角为75°,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10mm;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精梳处理后,落棉率为10.7%,落棉短绒率为1.5%,精梳条平均伸直度为0.96;
二道并条工序中,头道并条时,采用6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20m/min,总牵伸倍数为7.2,后区牵伸倍数为1.3倍;末道并条时,采用8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20m/min,总牵伸倍数为9.0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5倍;
粗纱工序中,锭子速度为720r/min,粗纱捻系数为58,后区牵伸倍数为1.2倍,总牵伸倍数为12倍,采用三罗拉双胶圈牵伸,前罗拉到中罗拉的握持距为50mm,中罗拉到后罗拉的握持距为42mm,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的压力分别为14daN/双锭、24daN/双锭、18daN/双锭;
细纱工序中,成纱线密度为28tex,捻系数为380,锭子速度为10000rpm/min;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78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1.9%,断裂强度为34.8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79.4%。
实施例5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基本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质量含量分别为60wt%和40wt%,除第一梳理分区以外的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6,齿片工作角为58°,顶梳的齿密为220齿/100mm,齿尖角为21°,锡林平均齿密为28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7000齿,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12mm。
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精梳处理后,落棉率为9.8%,落棉短绒率为1.2%,精梳条平均伸直度为0.96。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62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2.5%,断裂强度为41.2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2.8%
实施例6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基本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质量含量分别为50wt%和50wt%,除第一梳理分区以外的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4,齿片工作角为65°,顶梳的齿密为150齿/100mm,齿尖角为18°,锡林平均齿密为22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2000齿,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14mm。
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精梳处理后,落棉率为8.6%,落棉短绒率为0.9%,精梳条平均伸直度为0.94。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34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3.4%,断裂强度为49.4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8.1%
实施例7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将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经二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后,将混合熟条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制成混纺纱;
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分别是由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预处理工序、清梳联工序和精梳工序制得的;
纺纱所用的原料中,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质量含量分别为50wt%和50wt%;阻燃聚酰胺纤维为阻燃PA6纤维;阻燃聚酰胺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03cN/dtex,平均长度为38mm;聚芳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12cN/dtex,平均长度为38mm;
阻燃聚酰胺纤维对应的清梳联工序中,抓棉机打手转速为860r/min,混棉机打手速度为576m/min,出棉罗拉速度为0.043m/min,单辊筒清棉机的滚筒转速为450r/min,梳棉机的锡林转速为550r/min;
聚芳酯纤维对应的清梳联工序中,抓棉机打手转速为980r/min,混棉机打手速度为768m/min,出棉罗拉速度为0.430m/min,单辊筒清棉机的滚筒转速为500r/min,梳棉机的锡林转速为640r/min;
阻燃聚酰胺纤维对应的精梳工序中,第一梳理分区无针齿,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8,齿片工作角为65°,顶梳的齿密为250齿/100mm,齿尖角为23°,锡林平均齿密为35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8000齿,锡林齿面圆心角为75°,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9mm;
聚芳酯纤维对应的精梳工序中,第一梳理分区无针齿,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4,齿片工作角为48°,顶梳的齿密为150齿/100mm,齿尖角为18°,锡林平均齿密为22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2000齿,锡林齿面圆心角为60°,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8mm;
二道并条工序中,头道并条时,采用6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00m/min,总牵伸倍数为6.0,后区牵伸倍数为1.3倍;末道并条时,采用8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00m/min,总牵伸倍数为8.5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5倍;
粗纱工序中,锭子速度为700r/min,粗纱捻系数为50,后区牵伸倍数为1.2倍,总牵伸倍数为7倍,采用三罗拉双胶圈牵伸,前罗拉到中罗拉的握持距为48mm,中罗拉到后罗拉的握持距为40mm,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的压力分别为12daN/双锭、20daN/双锭、15daN/双锭;
细纱工序中,成纱线密度为28tex,捻系数为360,锭子速度为10000rpm/min;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24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1.9%,断裂强度为32.6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79.4%。
实施例8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将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经二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后,将混合熟条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制成混纺纱;
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分别是由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预处理工序、清梳联工序和精梳工序制得的;
纺纱所用的原料中,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质量含量分别为60wt%和40wt%;阻燃聚酰胺纤维为阻燃PA66纤维;阻燃聚酰胺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52cN/dtex,平均长度为40mm;聚芳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2cN/dtex,平均长度为41mm;
阻燃聚酰胺纤维对应的清梳联工序中,抓棉机打手转速为900r/min,混棉机打手速度为672m/min,出棉罗拉速度为0.200m/min,单辊筒清棉机的滚筒转速为480r/min,梳棉机的锡林转速为600r/min;
聚芳酯纤维对应的清梳联工序中,抓棉机打手转速为860r/min,混棉机打手速度为576m/min,出棉罗拉速度为0.043m/min,单辊筒清棉机的滚筒转速为450r/min,梳棉机的锡林转速为550r/min;
阻燃聚酰胺纤维对应的精梳工序中,第一梳理分区无针齿,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6,齿片工作角为55°,顶梳的齿密为200齿/100mm,齿尖角为20°,锡林平均齿密为31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6000齿,锡林齿面圆心角为68°,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11mm;
聚芳酯纤维对应的精梳工序中,第一梳理分区无针齿,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8,齿片工作角为65°,顶梳的齿密为250齿/100mm,齿尖角为23°,锡林平均齿密为35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8000齿,锡林齿面圆心角为75°,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10mm;
二道并条工序中,头道并条时,采用6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15m/min,总牵伸倍数为6.6,后区牵伸倍数为1.5倍;末道并条时,采用8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10m/min,总牵伸倍数为8.6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7倍;
粗纱工序中,锭子速度为750r/min,粗纱捻系数为58,后区牵伸倍数为1.3倍,总牵伸倍数为10倍,采用三罗拉双胶圈牵伸,前罗拉到中罗拉的握持距为50mm,中罗拉到后罗拉的握持距为42mm,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的压力分别为13daN/双锭、22daN/双锭、18daN/双锭;
细纱工序中,成纱线密度为35tex,捻系数为420,锭子速度为11000rpm/min;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50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2.3%,断裂强度为40.2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3.5%。
实施例9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将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经二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后,将混合熟条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制成混纺纱;
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分别是由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预处理工序、清梳联工序和精梳工序制得的;
纺纱所用的原料中,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质量含量分别为70wt%和30wt%;阻燃聚酰胺纤维为阻燃PA6纤维;阻燃聚酰胺纤维的断裂强度为4.00cN/dtex,平均长度为51mm;聚芳酯纤维的断裂强度为25cN/dtex,平均长度为51mm;
阻燃聚酰胺纤维对应的清梳联工序中,抓棉机打手转速为980r/min,混棉机打手速度为768m/min,出棉罗拉速度为0.430m/min,单辊筒清棉机的滚筒转速为500r/min,梳棉机的锡林转速为640r/min;
聚芳酯纤维对应的清梳联工序中,抓棉机打手转速为900r/min,混棉机打手速度为672m/min,出棉罗拉速度为0.200m/min,单辊筒清棉机的滚筒转速为480r/min,梳棉机的锡林转速为600r/min;
阻燃聚酰胺纤维对应的精梳工序中,第一梳理分区无针齿,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4,齿片工作角为48°,顶梳的齿密为150齿/100mm,齿尖角为18°,锡林平均齿密为22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2000齿,锡林齿面圆心角为60°,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14mm;
聚芳酯纤维对应的精梳工序中,第一梳理分区无针齿,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6,齿片工作角为55°,顶梳的齿密为200齿/100mm,齿尖角为20°,锡林平均齿密为31齿/cm2,锡林总齿数为16000齿,锡林齿面圆心角为68°,锡林梳理死区长度为13mm;
二道并条工序中,头道并条时,采用6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30m/min,总牵伸倍数为7.2,后区牵伸倍数为1.6倍;末道并条时,采用8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20m/min,总牵伸倍数为9.0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8倍;
粗纱工序中,锭子速度为800r/min,粗纱捻系数为65,后区牵伸倍数为1.4倍,总牵伸倍数为14倍,采用三罗拉双胶圈牵伸,前罗拉到中罗拉的握持距为52mm,中罗拉到后罗拉的握持距为44mm,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的压力分别为15daN/双锭、25daN/双锭、20daN/双锭;
细纱工序中,成纱线密度为42tex,捻系数为480,锭子速度为13000rpm/min;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78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3.6%,断裂强度为49.4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88.1%。

Claims (10)

1.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将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经二道并条工序制成混合熟条后,将混合熟条经粗纱工序和细纱工序制成混纺纱;
阻燃聚酰胺纤维精梳条和聚芳酯纤维精梳条分别是由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经预处理工序、清梳联工序和精梳工序制得的;
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对应的精梳工序中锡林梳理死区长度比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弯钩部分平均长度大0~3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纺纱所用的原料中,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质量含量分别为50~70wt%和30~50wt%;阻燃聚酰胺纤维为阻燃PA6纤维和/或阻燃PA66纤维;
阻燃聚酰胺纤维的断裂强度为3.03~4.00cN/dtex,平均长度为38~51mm;聚芳酯纤维的断裂强度>9cN/dtex,平均长度为38~51mm;
最终制得的混纺纱的阴燃时间为0s,续燃时间为0s,碳化长度为24~78mm,熔滴数为0滴/10s,LOI值为31.9~33.6%,断裂强度为32.6~49.4cN/dtex,经120℃的高温处理24h后,断裂强度保持率为79.4~88.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精梳工序中,锡林齿面圆心角为60°~7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精梳工序中,锡林总齿数为12000~18000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精梳工序中,锡林平均齿密为22~35齿/cm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精梳工序中,第一梳理分区无针齿,其他梳理分区的总纵向针排数为14~18,齿片工作角为48°~65°,顶梳的齿密为150~250齿/100mm,齿尖角为18°~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的清梳联工序中,抓棉机打手转速为860~980r/min,混棉机打手速度为576m/min、672m/min或768m/min,出棉罗拉速度为0.043~0.430m/min,单辊筒清棉机的滚筒转速为450~500r/min,梳棉机的锡林转速为550~640r/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二道并条工序中,头道并条时,采用6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00~230m/min,总牵伸倍数为6.0~7.2,后区牵伸倍数为1.3~1.6倍;末道并条时,采用8根条子混合,车速为200~220m/min,总牵伸倍数为8.5~9.0倍,后区牵伸倍数为1.5~1.8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粗纱工序中,锭子速度为700~800r/min,粗纱捻系数为50~65,后区牵伸倍数为1.2~1.4倍,总牵伸倍数为7~14倍,采用三罗拉双胶圈牵伸,前罗拉到中罗拉的握持距为48~52mm,中罗拉到后罗拉的握持距为40~44mm,前罗拉、中罗拉和后罗拉的压力分别为12~15daN/双锭、20~25daN/双锭、15~20daN/双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细纱工序中,成纱线密度为28~42tex,捻系数为360~480,锭子速度为10000~13000rpm/min。
CN201910177178.6A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Active CN10994393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7178.6A CN109943933B (zh)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77178.6A CN109943933B (zh)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3933A true CN109943933A (zh) 2019-06-28
CN109943933B CN109943933B (zh) 2020-08-25

Family

ID=67009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77178.6A Active CN109943933B (zh) 2019-03-08 2019-03-08 一种含阻燃聚酰胺纤维和聚芳酯纤维的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4393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0506A (ja) * 2008-10-08 2010-04-22 Teijin Fibers Ltd コードすだれ織物、および、繊維コードの製造方法
CN104611806A (zh) * 2015-02-13 2015-05-13 上海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 包含含砜基的芳香族聚合物纤维的阻燃纱线和由其制得的织物及制备方法
CN109183223A (zh) * 2018-11-08 2019-01-11 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5576A (zh) * 2018-09-07 2019-02-01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阻燃纱线、防护用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090506A (ja) * 2008-10-08 2010-04-22 Teijin Fibers Ltd コードすだれ織物、および、繊維コードの製造方法
CN104611806A (zh) * 2015-02-13 2015-05-13 上海特安纶纤维有限公司 包含含砜基的芳香族聚合物纤维的阻燃纱线和由其制得的织物及制备方法
CN109295576A (zh) * 2018-09-07 2019-02-01 际华三五四二纺织有限公司 阻燃纱线、防护用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9183223A (zh) * 2018-11-08 2019-01-11 常熟市宝沣特种纤维有限公司 一种纱线、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华东纺织工学院: "《绢纺学》", 30 September 1961 *
平建明: "《毛纺工程》", 30 September 2007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3933B (zh) 2020-08-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37226B (zh) 一种阻燃抗静电混纺纱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5908305B (zh) 紧密赛络纺白竹炭/腈纶/粘胶混纺纱及生产方法
CN100523339C (zh) 竹炭涤纶纤维、亚麻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纱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048802B (zh) 一种多组分阻燃纤维环锭纺纱线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00523334C (zh) 竹炭涤纶纤维、腈纶纤维和棉纤维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50135B (zh) 一种罗布麻/长绒棉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9295576A (zh) 阻燃纱线、防护用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03194827A (zh) 一种生物质再生纤维混纺柔软光洁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7099897B (zh) 一种粘胶纤维、丽彩纤维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CN105970388B (zh) 一种精纺彩色羊毛双重弹力捆扎纱及其制备方法
CN101377031A (zh) 一种精梳棉、绢丝、羊绒混纺纱及其加工方法
CN100523336C (zh) 竹炭涤纶纤维、绢丝纤维和羊绒纤维混纺纱线及其制造方法
CN109423742A (zh) 一种Sorona/麻纤维混纺面料的制备方法
CN107964706A (zh) 四组分混纺纱品及其纺织方法
CN105671716A (zh) 海藻纤维与精梳细绒棉、长绒棉混纺生产高档针织用纱的方法
CN108251952A (zh) 一种天丝棉丝光针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CN108035028A (zh) 远红外中空聚酯纤维罗布麻长绒棉纤维混纺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5970382B (zh) 一种生物能混纺纱的纺纱工艺
CN109322022A (zh) 一种紧密赛络纺股线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CN110055651A (zh) Sorona纤维、Seawool纤维和再生涤纶的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
CN100523337C (zh) 竹炭涤纶纤维、羊毛纤维和羊绒纤维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0523338C (zh) 竹炭涤纶纤维、羊绒纤维、长绒棉纤维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7557935A (zh) 膜裂法抗菌阻燃抗静电防辐射花式复合纱线的制备方法
CN102534907A (zh) 羊毛、ptt和羊绒混纺针织纱及其生产工艺
CN104499137A (zh) 棉/木纤/羊绒/绢丝柔洁色纺针织纱及其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617

Address after: No.168 YanLian Road, Yanqiao street, Huishan District, Wuxi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xi gaoshikang New Mater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620 No. 2999 North Renmin Road, Shanghai, Song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DONGHUA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