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41511B -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41511B
CN109941511B CN201910258327.1A CN201910258327A CN109941511B CN 109941511 B CN109941511 B CN 109941511B CN 201910258327 A CN201910258327 A CN 201910258327A CN 109941511 B CN109941511 B CN 10994151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rtical storage
transportation machine
machine
bag
transport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583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41511A (zh
Inventor
徐大卫
李晓红
张钧
唐卫斌
杨义润
莫妮
张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shan Jidong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shan Jidong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shan Jidong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shan Jidong Equipment &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2583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4151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4151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151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415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4151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ttitude Control For Articles On Conveyors (AREA)
  • Auxiliary Devices For And Details Of Packaging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包括:插袋机,插袋机上设置有上袋传送带,上袋传送带始端为上袋区,上袋传送带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准备插袋的吸袋区;垂直储运机,垂直储运机上沿其运输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置袋杆组件,垂直储运机的始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水泥包装袋的上袋台,置袋杆组件穿过上袋台,用以将水泥包装袋托起;中转装置,中转装置设置在插袋机和垂直储运机之间,且均与上袋区、置袋杆组件对接。通过人工将水泥包装袋放置在上袋台,垂直储运机上的置袋杆组件穿过上袋台的同时,将水泥包装袋托起,然后通过中转装置将水泥包装袋转运至上袋区。该系统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将操作人员与粉尘环境隔离,实现自动上袋和转运。

Description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泥包装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水泥包装车间大部分都采用人工插袋,工人劳动环境非常恶劣,极易产生尘肺病,且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很难满足生产需要和国家环保要求。虽然市场上已经有了可袋替人工插袋的自动插袋机,但由于其结构的限制,其上袋基本离不开人工参与,而且对上袋的操作人人员的臂展有一定要求,也不能把人员与粉尘环境隔离,劳动强度并没有降低,用户购买的积极性也不高,导致自动插袋机无法大规模推广。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将操作人员与粉尘环境彻底隔离,实现自动上袋的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解决自动插袋机在上袋方面的不足,而提供了一种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将操作人员与粉尘环境彻底隔离,完全实现自动上袋的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包括:
插袋机,所述插袋机上设置有上袋传送带,所述上袋传送带始端为上袋区,所述上袋传送带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准备插袋的吸袋区;
垂直储运机,所述垂直储运机上沿其运输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置袋杆组件,所述垂直储运机的始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水泥包装袋的上袋台,所述置袋杆组件穿过所述上袋台,用以将所述水泥包装袋托起;
中转装置,所述中转装置设置在所述插袋机和所述垂直储运机之间,且均与所述上袋区、所述置袋杆组件对接。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公开提供了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通过人工将水泥包装袋放置在上袋台上,通过垂直储运机转动,其上的置袋杆组件穿过上袋台的同时,将水泥包装袋托起,然后通过中转装置将垂直储运机上的水泥包装袋转运至上袋区,再经上袋传送带运输至吸袋区进行插袋。该系统能够降低劳动强度、将操作人员与粉尘环境彻底隔离,实现水泥包装袋的自动上袋和转运。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储运机包括:
机架,
上下间隔且平行布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主动链轮,所述第二传动轴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从动链轮,两个所述主动链轮和两个所述从动链轮一一对应,且其上分别缠绕有胶链,所述置袋杆组件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胶链之间;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一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继而使得缠绕在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上的胶链移动,从而实现置袋杆组件随胶链的运输方向一起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胶链上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连接孔;
所述置袋杆组件包括:
横杆,所述横杆两端均一体连接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侧端与所述连接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销轴,所述连接销轴与所述连接孔插接连接;
承托杆,所述承托杆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承托杆间隔且平行设置在所述横杆上;
所述上袋台包括:
第一支撑座,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在所述垂直储运机始端;
放置板,所述放置板底端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顶端一体连接,所述放置板上间隔且平行设置有供多根所述承托杆穿过的多个第一过孔,且多个所述第一过孔分别与多根所述承托杆位置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放置板一侧边沿上安装有第一挡板,所述放置板上位于所述第一过孔侧的位置上安装有第二挡板。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第一过孔的设置,便于承托杆从第一过孔穿过,以将放置板上的水泥包装袋托起。
进一步的,所述上袋传送带上间隔且平行开设有多个第二过孔;
所述中转装置包括:
第二支撑座,所述第二支撑座设置在所述插袋机和所述垂直储运机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座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且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朝上设置;
转臂,所述转臂一端与所述输出端固定连接;
气缸,所述气缸与所述转臂另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气缸的伸缩端朝上设置;
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中部与所述伸缩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且平行均布有多个转运杆,所述转运杆均与所述第二过孔、所述承托杆对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第二电机带动转臂实现360°旋转,实现转运杆与第二过孔、承托杆位置上的对接,并且通过气缸带动转运杆上下移动,实现水泥包装袋的取、放。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储运机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垂直储运机和第二垂直储运机,所述第一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二垂直储运机的运动方向为顺时针设置;
所述上袋台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上袋台和第二上袋台,所述第一上袋台和所述第二上袋台上的第一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一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二垂直储运机的始端上的所述承托杆对接;
所述中转装置设置在所述插袋机、所述第一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二垂直储运机之间,且其上的转运杆均与所述第二过孔以及所述第一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二垂直储运机末端上的所述承托杆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储运机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三垂直储运机、第四垂直储运机和第五垂直储运机,其中,所述第三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五垂直储运机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垂直储运机设置在所述第三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五垂直储运机之间,且三者呈“品”字形布置;所述第四垂直储运机和第五垂直储运机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所述第三垂直储运机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设置;
所述上袋台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三上袋台和第四上袋台,所述第三上袋台和所述第四上袋台上的第一过孔分别与所述第四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五垂直储运机的始端上的所述承托杆对接;
所述中转装置包括:结构相同且上下布置的第一中转装置和第二中转装置,所述第一中转装置上的所述转运杆与所述第三垂直储运机始端上的承托杆对接,且均与所述第四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五垂直储运机末端上的承托杆对接;所述第二中转装置上的所述转运杆分别与所述第二过孔和所述第三垂直储运机末端上的承托杆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储运机包括:结构相同的第六垂直储运机、第七垂直储运机和第八垂直储运机,其中,所述第六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八垂直储运机相对设置,所述第七垂直储运机设置在所述第六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八垂直储运机之间,且三者呈“品”字形布置;所述第六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八垂直储运机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所述第七垂直储运机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设置;
所述上袋台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五上袋台和第六上袋台,所述第五上袋台和所述第六上袋台上的第一过孔分别与所述第六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八垂直储运机的始端上的承托杆一一对应且对接;
所述中转装置上的所述转运杆均与所述第六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八垂直储运机末端上的所述承托杆对接,且与所述第七垂直储运机始端上的所述承托杆对接;
其中,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七垂直储运机末端上的所述承托杆对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水平转运机,所述水平转运机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间隔设置有同步带轮、支撑轮和改向轮,所述支撑轮设置在所述同步带轮和所述改向轮之间,且所述同步带轮、所述支撑轮、所述改向轮上设置有同步带,所述同步带轮连接有第三电机;
运输板,所述运输板设置在所述同步带上,且其始端位置间隔且平行开设有多个第三过孔,所述第三过孔与所述承托杆对接,所述运输板上开设有多个第四过孔,所述第四过孔与所述转运杆对接,所述运输板上还间隔设置有用以限位所述水泥包装袋的挡块。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储运机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九垂直储运机和第十垂直储运机,其中,所述第九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十垂直储运机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
所述上袋台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七上袋台和第八上袋台,且所述第七上袋台和所述第八上袋台上的第一过孔分别与所述第九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十垂直储运机的始端上的承托杆对应且对接;
所述中转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三中转装置和第四中转装置,所述第三中转装置上的所述转运杆均与所述第九垂直储运机、所述第十垂直储运机末端上的承托杆对接,所述第四中转装置上的所述转运杆与所述第二过孔对接;
其中,所述运输板设置在所述第三中转装置和所述第四中转装置之间,所述第三中转装置上的所述转运杆设置在所述运输板的始端且与该端上的所述第四过孔对接,所述第四中转装置上的所述转运杆设置在所述运输板的末端且与该端上的所述第四过孔对接。
进一步的,所述垂直储运机包括:结构相同的第十一垂直储运机、第十二垂直储运机和第十三垂直储运机,其中,所述第十一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十三垂直储运机相对设置,所述第十二垂直储运机设置在所述第十一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十三垂直储运机之间,且三者呈“品”字形布置;所述第十一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十三垂直储运机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所述第十二垂直储运机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设置;
所述上袋台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九上袋台和第十上袋台,所述第九上袋台和所述第十上袋台上的第一过孔分别与所述第十一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十三垂直储运机的始端上的所述承托杆对接;
所述中转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五中转装置和第六中转装置,所述第五中转装置上的所述转运杆均与所述第十一垂直储运机和所述第十三垂直储运机末端上的所述承托杆对接,且与所述第十二垂直储运机始端上的所述承托杆对接;
其中,所述水平转运机始端上的第三过孔与所述第十二垂直储运机末端上的所述承托杆对接,所述水平转运机末端上的第四过孔与所述第六中转装置上的所述转运杆对接,所述第六中转装置上的所述转运杆还与所述第二过孔对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图2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的第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图6附图为垂直储运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图8附图上袋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9-图10附图为中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2附图为水平转运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4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的第二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5-图16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的第三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7-图18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的第四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19-图20附图为本发明提供的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的第五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1-插袋机,11-上袋传送带,111-第二过孔,2-垂直储运机,201-第一传动轴,202-第二传动轴,203-主动链轮,204-从动链轮,205-胶链,206-第一电机,207-连接块,2071-连接孔,3-置袋杆组件,301-横杆,302-连接部,303-连接销轴,304-承托杆,4-上袋台,401-第一支持座,402-放置板,4021-第一过孔,403-第一挡板,404-第二挡板,5-中转装置,501-第二支撑座,502-第二电机,503-转臂,504-气缸,505-连接杆,506-转运杆,6-水平转运机,61-同步带轮,62-支撑轮,63-该向轮,64-同步带,65-第三电机,66-运输板,661-第三过孔,662-第四过孔,67-挡块,21-第一垂直储运机,22-第二垂直储运机,23-第三垂直储运机,24-第四垂直储运机,25-第五垂直储运机,26-第六垂直储运机,27-第七垂直储运机,28-第八垂直储运机,29-第九垂直储运机,30-第十垂直储运机,31-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2-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3-第十三垂直储运机,41-第一上袋台,42-第二上袋台,43-第三上袋台,44-第四上袋台,45-第五上袋台,46-第六上袋台,47-第七上袋台,48-第八上袋台,49-第九上袋台,50-第十上袋台,51-第一中转装置,52-第二中转装置,53-第三中转装置,54-第四中转装置,55-第五中转装置,56-第六中转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包括:
插袋机1,插袋机1上设置有上袋传送带11,上袋传送带11始端为上袋区,上袋传送带11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准备插袋的吸袋区;
垂直储运机2,垂直储运机2上沿其运输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置袋杆组件3,垂直储运机2的始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水泥包装袋100的上袋台4,置袋杆组件3穿过上袋台4,用以将水泥包装袋100托起;
中转装置5,中转装置5设置在插袋机1和垂直储运机2之间,且均与上袋区、置袋杆组件3对接。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垂直储运机2包括:
机架(未标出),
上下间隔且平行布置在机架上的第一传动轴201和第二传动轴202,第一传动轴201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主动链轮203,第二传动轴202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从动链轮204,两个主动链轮203和两个从动链轮204一一对应,且其上分别缠绕有胶链205,置袋杆组件3固定安装在两个胶链205之间;
第一电机206,第一电机206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其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轴201一端固定连接。
第一电机启动,可使置袋杆组件3做上下循环运动。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胶链205上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块207,连接块207上开设有连接孔2071;
置袋杆组件3包括:
横杆301,横杆301两端均一体连接有连接部302,连接部302侧端与连接孔207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销轴303,连接销轴303与连接孔2071插接连接;
承托杆304,承托杆304为多个,且多个承托杆304间隔且平行设置在横杆301上;
上袋台4包括:
第一支撑座401,第一支撑座401设置在垂直储运机2始端;
放置板402,放置板402底端一侧与第一支撑座401顶端一体连接,放置板402上间隔且平行设置有供多根承托杆304穿过的多个第一过孔4021,且多个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多根承托杆304位置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放置板402一侧边沿上安装有第一挡板403,放置板402上位于第一过孔4021侧的位置上安装有第二挡板404。
第一过孔便于承托杆穿过,并且在放置上设置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可以对水泥包装袋进行限位。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袋传送带11上间隔且平行开设有多个第二过孔111;
中转装置5包括:
第二支撑座501,第二支撑座501设置在插袋机1和垂直储运机2之间,第二支撑座501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02,且第二电机502的输出端朝上设置;
转臂503,转臂503一端与输出端固定连接;
气缸504,气缸504与转臂503另一端固定连接,且气缸504的伸缩端朝上设置;
连接杆505,连接杆505中部与伸缩端固定连接,且连接杆505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且平行均布有多个转运杆506,转运杆506均与第二过孔111、承托杆304对接。
转运杆506能够在第二电机502和气缸504的作用下,实现360°旋转和升降,进而完成中转动作。
参见图1-图2,本方明的第一种实施例:
垂直储运机2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垂直储运机21和第二垂直储运机22,第一垂直储运机21和第二垂直储运机22的运动方向为顺时针设置;
上袋台4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上袋台41和第二上袋台42,第一上袋台41和第二上袋台42上的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第一垂直储运机21和第二垂直储运机22的始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
中转装置5设置在插袋机1、第一垂直储运机21和第二垂直储运机22之间,且其上的转运杆506均与第二过孔111以及第一垂直储运机21和第二垂直储运机22末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
第一种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在插袋机1工作前,人工将水泥包装袋100放置在第一上袋台41上,然后启动第一垂直储运机21,第一垂直储运机21上的承托杆304从第一上袋台41上的第一过孔4021穿过并升起,抬起水泥包装袋100升起一定高度后停止,然后继续在第一上袋台41上放置水泥包装袋100,直到存满第一垂直储运机21,最后,按上述方法在第二上袋台42上放置水泥包装袋100,直到存满第二垂直储运机22。工作时,插袋机启动后,启动中转装置5,中转装置5上的转运杆506从图示位置顺时针旋转(180-a)°,到达第一垂直储运机21最上层处于水平位置的承托杆304正下方,然后气缸504伸出,转运杆506穿过承托杆304之间的空隙抬起水泥包装袋100,然后逆时针旋转(180-a)°,接着气缸504缩回,转运杆506穿过上袋传送带11上的第二过孔111,水泥包装袋100落在插袋机1上的上袋转送带11上,经传送带传送到吸袋区准备插袋,然后转运杆506升起,第一垂直储运机21启动,其上的承托杆304升起一定高度后停止,然后重复以上取袋动作,直到取完第一垂直储运机21上的所有水泥包装袋100,然后再通过中转装置5按照上面的方法继续取第二垂直储运机22上的水泥包装袋100,同时可采用上面存袋方法在第一垂直储运机21上存满水泥包装袋100,当第二垂直储运机22没有水泥包装袋100后,中转装置5再次转向第一垂直储运机21取袋,此时再第二垂直储运机22上存满水泥包装袋100,循环上面的过程即可。
该实施例适合插袋机周围空间足够,且生产需求量不大的情况。
参见图13-图14,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
垂直储运机2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三垂直储运机23、第四垂直储运机24和第五垂直储运机25,其中,第三垂直储运机23和第五垂直储运机25相对设置,第四垂直储运机24设置在第三垂直储运机23和第五垂直储运机25之间,且三者呈“品”字形布置;第四垂直储运机24和第五垂直储运机25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第三垂直储运机23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设置;
上袋台4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三上袋台43和第四上袋台44,第三上袋台43和第四上袋台44上的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第四垂直储运机24和第五垂直储运机25的始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
中转装置5包括:结构相同且上下布置的第一中转装置51和第二中转装置52,第一中转装置51上的转运杆506与第三垂直储运机23始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且均与第四垂直储运机24和第五垂直储运机25末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第二中转装置52上的转运杆506分别与第二过孔111和第三垂直储运机23末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
第二种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在插袋机工作前,人工把水泥包装袋100放置在第三上袋台43上,然后启动第四垂直储运机24,第四垂直储运机24上的承托杆304从第三上袋台43上的第一过孔4021穿过并升起,抬起水泥包装插袋100,升起一定高度停止,然后继续在第三上袋台43上放置水泥包装袋100,直到第四垂直储运机24上存满水泥包装袋100。然后,启动第一中转装置51,第一中转装置51上的转运杆506从图示位置顺时针旋转(c+e)°,到达第四垂直储运机24最上层处于水平位置的承托杆304正下方,然后气缸504伸出,转运杆506穿过承托杆304之间的间隙抬起水泥包装袋100,然后逆时针旋转e°,达到第三垂直储运机23嘴上层处于水平位置的承托杆304上方,接着第四垂直储运机24完成一组上袋动作,与此同时,第一中转装置51的气缸506缩回,转运杆506降落并穿过第三垂直储运机23最上层的承托杆304,水泥包装袋100落在第三垂直储运机23上的承托杆304上,接着转运杆506再顺时针旋转e°,然后第三垂直储运机23上的承托杆304往下移动一格,第一中转装置51继续在第四垂直储运机24上取袋,在第三垂直储运机23上存袋,同时第四垂直储运机24也在同步存袋,直到第四垂直储运机24和第三垂直储运机23上存满袋,然后再在第五垂直储运机25上存满袋。启动插袋机后,第二中转装置52从第三垂直储运机23取袋到插袋机上,而第一中转装置51又从第四垂直储运机24或者第五垂直储运机25补充袋到第三垂直储运机23,形成整个全自动上袋过程。
该实施例适合插袋机周围空间足够,且生产需求量较大的情况。
参见图15-图16,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
垂直储运机2包括:结构相同的第六垂直储运机26、第七垂直储运机27和第八垂直储运机28,其中,第六垂直储运机26和第八垂直储运机28相对设置,第七垂直储运机27设置在第六垂直储运机26和第八垂直储运机28之间,且三者呈“品”字形布置;第六垂直储运机26和第八垂直储运机28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第七垂直储运机27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设置;
上袋台4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五上袋台45和第六上袋台46,第五上袋台45和第六上袋台46上的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第六垂直储运机26和第八垂直储运机28的始端上的承托杆304一一对应且对接;
中转装置5上的转运杆506均与第六垂直储运机26和第八垂直储运机28末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且与第七垂直储运机27始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
其中,第二过孔111与第七垂直储运机27末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
第三种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加长了插袋机1的上袋传送带11,第七垂直储运机27直接与上袋传送带11对接,工作时,中转装置5从第六垂直储运机26或第八垂直储运机28上取袋到第七垂直储运机27上,第七垂直储运机27上承托杆304直接穿过第二过孔111,水泥包装袋100直接落在上袋传送带11上。
该实施例适合插袋机周围空间足够,且生产需求量较大的情况,但是相比第二种实施例,因减少一个中转装置,所以结构增加紧凑、简洁。
为了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方明还包括水平转运机6,水平转运机6包括:
支撑架(未标出),支撑架上间隔设置有同步带轮61、支撑轮62和改向轮63,支撑轮62设置在同步带轮61和改向轮63之间,且同步带轮61、支撑轮62、改向轮63上设置有同步带64,同步带轮61连接有第三电机65;
运输板66,运输板66设置在同步带64上,且其始端位置开设有第三过孔661,第三过孔661与承托杆31对接,运输板66上开设有第四过孔662,第四过孔662与转运杆506对接,运输板66上还间隔设置有用以限位水泥包装袋100的挡块67。
改向轮63可改变运输板的运动方向,实现往复运动。
参见图17-图18,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
垂直储运机2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九垂直储运机29和第十垂直储运机30,其中,第九垂直储运机29和第十垂直储运机30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
上袋台4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七上袋台47和第八上袋台48,且第七上袋台47和第八上袋台48上的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第九垂直储运机29和第十垂直储运机30的始端上的承托杆304对应且对接;
中转装置5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三中转装置53和第四中转装置54,第三中转装置53上的转运杆506均与第九垂直储运机29、第十垂直储运机30末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第四中转装置54上的转运杆506与第二过孔111对接;
其中,运输板66设置在第三中转装置53和第四中转装置54之间,第三中转装置53上的转运杆506设置在运输板66的始端且与该端上的第四过孔662对接,第四中转装置54上的转运杆506设置在运输板66的末端且与该端上的第四过孔662对接。
第四种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第九垂直储运机29和第十垂直储运机30上的水泥包装袋100经过第三中转装置53转运到水平转运机6上,然后经过第四中转装置54将水平转运机6上的水泥包装袋转运到插袋机1上。
该实施例适合插袋机周围空间不足,且生产需求量不大的情况。
参见图18-图19,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例:
垂直储运机2包括:结构相同的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和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其中,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和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相对设置,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设置在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和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之间,且三者呈“品”字形布置;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和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设置;
上袋台4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九上袋台49和第十上袋台50,第九上袋台49和第十上袋台50上的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和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的始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
中转装置5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五中转装置55和第六中转装置56,第五中转装置55上的转运杆506均与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和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末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且与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始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
其中,水平转运机6始端上的第三过孔661与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末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水平转运机6末端上的第四过孔662与第六中转装置56上的转运杆506对接,第六中转装置56上的转运杆506还与第二过孔111对接。
第五种实施例的工作过程是,第五中转装置55从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或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上取袋到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上,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上的水泥包装袋100直接落在水平转运机6上,再经过第六中转装置56中转到插袋机1上。
该实施例适合插袋机周围空间不足,但生产需求量较大的情况。
本发明是一套可以解决自动插袋机全自动上袋的系统设备,与自动插袋机配套使用,其中,根据水泥包装车间空间布置和包装能力的不同,本系统可有五种不同的设备组合方案,从而解决了现有自动插袋机中上袋还需要人工频繁参与的情况,可以实现包装车间无人化,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4)

1.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袋机(1),所述插袋机(1)上设置有上袋传送带(11),所述上袋传送带(11)始端为上袋区,所述上袋传送带(11)的末端设置有用于准备插袋的吸袋区;
垂直储运机(2),所述垂直储运机(2)上沿其运输方向间隔布置有多个置袋杆组件(3),所述垂直储运机(2)的始端设置有用于放置水泥包装袋(100)的上袋台(4),所述置袋杆组件(3)穿过所述上袋台(4),用以将所述水泥包装袋(100)托起;
中转装置(5),所述中转装置(5)设置在所述插袋机(1)和所述垂直储运机(2)之间,且均与所述上袋区、所述置袋杆组件(3)对接;
所述垂直储运机(2)包括:
机架,
上下间隔且平行布置在所述机架上的第一传动轴(201)和第二传动轴(202),所述第一传动轴(201)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主动链轮(203),所述第二传动轴(202)两端均固定安装有从动链轮(204),两个所述主动链轮(203)和两个所述从动链轮(204)一一对应,且其上分别缠绕有胶链(205),所述置袋杆组件(3)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胶链(205)之间;
第一电机(206),所述第一电机(206)固定安装在所述机架上,且其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轴(201)一端固定连接;
所述胶链(205)上沿其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块(207),所述连接块(207)上开设有连接孔(2071);
所述置袋杆组件(3)包括:
横杆(301),所述横杆(301)两端均一体连接有连接部(302),所述连接部(302)侧端与所述连接孔(207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连接销轴(303),所述连接销轴(303)与所述连接孔(2071)插接连接;
承托杆(304),所述承托杆(304)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承托杆(304)间隔且平行设置在所述横杆(301)上;
所述上袋台(4)包括:
第一支撑座(401),所述第一支撑座(401)设置在所述垂直储运机(2)始端;
放置板(402),所述放置板(402)底端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座(401)顶端一体连接,所述放置板(402)上间隔且平行设置有供多根所述承托杆(304)穿过的多个第一过孔(4021),且多个所述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多根所述承托杆(304)位置一一对应设置;
其中,所述放置板(402)一侧边沿上安装有第一挡板(403),所述放置板(402)上位于所述第一过孔(4021)侧的位置上安装有第二挡板(404);
所述上袋传送带(11)上间隔且平行开设有多个第二过孔(111);
所述中转装置(5)包括:
第二支撑座(501),所述第二支撑座(501)设置在所述插袋机(1)和所述垂直储运机(2)之间,所述第二支撑座(501)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502),且所述第二电机(502)的输出端朝上设置;
转臂(503),所述转臂(503)一端与所述输出端固定连接;
气缸(504),所述气缸(504)与所述转臂(503)另一端固定连接,且所述气缸(504)的伸缩端朝上设置;
连接杆(505),所述连接杆(505)中部与所述伸缩端固定连接,且所述连接杆(505)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且平行均布有多个转运杆(506),所述转运杆(506)均与所述第二过孔(111)、所述承托杆(304)对接;
所述垂直储运机(2)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垂直储运机(21)和第二垂直储运机(22),所述第一垂直储运机(21)和所述第二垂直储运机(22)的运动方向为顺时针设置;
所述上袋台(4)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一上袋台(41)和第二上袋台(42),所述第一上袋台(41)和所述第二上袋台(42)上的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所述第一垂直储运机(21)和所述第二垂直储运机(22)的始端上的所述承托杆(304)对接;
所述中转装置(5)设置在所述插袋机(1)、所述第一垂直储运机(21)和所述第二垂直储运机(22)之间,且其上的转运杆(506)均与所述第二过孔(111)以及所述第一垂直储运机(21)和所述第二垂直储运机(22)末端上的所述承托杆(304)对接;
所述垂直储运机(2)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三垂直储运机(23)、第四垂直储运机(24)和第五垂直储运机(25),其中,所述第三垂直储运机(23)和所述第五垂直储运机(25)相对设置,所述第四垂直储运机(24)设置在所述第三垂直储运机(23)和所述第五垂直储运机(25)之间,且三者呈“品”字形布置;所述第四垂直储运机(24)和第五垂直储运机(25)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所述第三垂直储运机(23)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设置;
所述上袋台(4)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三上袋台(43)和第四上袋台(44),所述第三上袋台(43)和所述第四上袋台(44)上的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所述第四垂直储运机(24)和所述第五垂直储运机(25)的始端上的所述承托杆(304)对接;
所述中转装置(5)包括:结构相同且上下布置的第一中转装置(51)和第二中转装置(52),所述第一中转装置(51)上的所述转运杆(506)与所述第三垂直储运机(23)始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且均与所述第四垂直储运机(24)和所述第五垂直储运机(25)末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所述第二中转装置(52)上的所述转运杆(506)分别与所述第二过孔(111)和所述第三垂直储运机(23)末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
所述垂直储运机(2)包括:结构相同的第六垂直储运机(26)、第七垂直储运机(27)和第八垂直储运机(28),其中,所述第六垂直储运机(26)和所述第八垂直储运机(28)相对设置,所述第七垂直储运机(27)设置在所述第六垂直储运机(26)和所述第八垂直储运机(28)之间,且三者呈“品”字形布置;所述第六垂直储运机(26)和所述第八垂直储运机(28)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所述第七垂直储运机(27)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设置;
所述上袋台(4)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五上袋台(45)和第六上袋台(46),所述第五上袋台(45)和所述第六上袋台(46)上的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所述第六垂直储运机(26)和所述第八垂直储运机(28)的始端上的承托杆(304)一一对应且对接;
所述中转装置(5)上的所述转运杆(506)均与所述第六垂直储运机(26)和所述第八垂直储运机(28)末端上的所述承托杆(304)对接,且与所述第七垂直储运机(27)始端上的所述承托杆(304)对接;
其中,所述第二过孔(111)与所述第七垂直储运机(27)末端上的所述承托杆(304)对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平转运机(6),所述水平转运机(6)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间隔设置有同步带轮(61)、支撑轮(62)和改向轮(63),所述支撑轮(62)设置在所述同步带轮(61)和所述改向轮(63)之间,且所述同步带轮(61)、所述支撑轮(62)、所述改向轮(63)上设置有同步带(64),所述同步带轮(61)连接有第三电机(65);
运输板(66),所述运输板(66)设置在所述同步带(64)上,且其始端位置间隔且平行开设有多个第三过孔(661),所述第三过孔(661)与所述承托杆(304)对接,所述运输板(66)上开设有多个第四过孔(662),所述第四过孔(662)与所述转运杆(506)对接,所述运输板(66)上还间隔设置有用以限位所述水泥包装袋(100)的挡块(6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储运机(2)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九垂直储运机(29)和第十垂直储运机(30),其中,所述第九垂直储运机(29)和所述第十垂直储运机(30)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
所述上袋台(4)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七上袋台(47)和第八上袋台(48),且所述第七上袋台(47)和所述第八上袋台(48)上的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所述第九垂直储运机(29)和所述第十垂直储运机(30)的始端上的承托杆(304)对应且对接;
所述中转装置(5)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三中转装置(53)和第四中转装置(54),所述第三中转装置(53)上的所述转运杆(506)均与所述第九垂直储运机(29)、所述第十垂直储运机(30)末端上的承托杆(304)对接,所述第四中转装置(54)上的所述转运杆(506)与所述第二过孔(111)对接;
其中,所述运输板(66)设置在所述第三中转装置(53)和所述第四中转装置(54)之间,所述第三中转装置(53)上的所述转运杆(506)设置在所述运输板(66)的始端且与该端上的所述第四过孔(662)对接,所述第四中转装置(54)上的所述转运杆(506)设置在所述运输板(66)的末端且与该端上的所述第四过孔(662)对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储运机(2)包括:结构相同的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和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其中,所述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和所述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相对设置,所述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设置在所述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和所述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之间,且三者呈“品”字形布置;所述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和所述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的运动方向均为顺时针设置,所述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的运动方向为逆时针设置;
所述上袋台(4)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第九上袋台(49)和第十上袋台(50),所述第九上袋台(49)和所述第十上袋台(50)上的第一过孔(4021)分别与所述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和所述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的始端上的所述承托杆(304)对接;
所述中转装置(5)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五中转装置(55)和第六中转装置(56),所述第五中转装置(55)上的所述转运杆(506)均与所述第十一垂直储运机(31)和所述第十三垂直储运机(33)末端上的所述承托杆(304)对接,且与所述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始端上的所述承托杆(304)对接;其中,所述水平转运机(6)始端上的第三过孔(661)与所述第十二垂直储运机(32)末端上的所述承托杆(304)对接,所述水平转运机(6)末端上的第四过孔(662)与所述第六中转装置(56)上的所述转运杆(506)对接,所述第六中转装置(56)上的所述转运杆(506)还与所述第二过孔(111)对接。
CN201910258327.1A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Active CN10994151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8327.1A CN109941511B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58327.1A CN109941511B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1511A CN109941511A (zh) 2019-06-28
CN109941511B true CN109941511B (zh) 2024-04-26

Family

ID=67013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58327.1A Active CN109941511B (zh) 2019-04-01 2019-04-01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41511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42435A1 (de) * 2007-09-29 2009-04-01 Haver & Boecker oHG Vorrichtung zum Aufstecken von Säcken auf einen Füllstutzen einer Packmaschine
JP2011006129A (ja) * 2009-06-29 2011-01-13 General Packer Co Ltd 包装機の包装袋供給装置
CN202703963U (zh) * 2012-04-13 2013-01-30 唐山任氏水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式水泥包装机自动插袋机
CN203306282U (zh) * 2013-06-07 2013-11-27 湖北哈佛水泥机械有限公司 水泥包装射袋式自动插袋机
CN108033066A (zh) * 2017-10-17 2018-05-15 厦门佳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袋堆输送装置及包装机
CN209814419U (zh) * 2019-04-01 2019-12-20 唐山冀东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042435A1 (de) * 2007-09-29 2009-04-01 Haver & Boecker oHG Vorrichtung zum Aufstecken von Säcken auf einen Füllstutzen einer Packmaschine
JP2011006129A (ja) * 2009-06-29 2011-01-13 General Packer Co Ltd 包装機の包装袋供給装置
CN202703963U (zh) * 2012-04-13 2013-01-30 唐山任氏水泥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回转式水泥包装机自动插袋机
CN203306282U (zh) * 2013-06-07 2013-11-27 湖北哈佛水泥机械有限公司 水泥包装射袋式自动插袋机
CN108033066A (zh) * 2017-10-17 2018-05-15 厦门佳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袋堆输送装置及包装机
CN209814419U (zh) * 2019-04-01 2019-12-20 唐山冀东装备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41511A (zh) 2019-06-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029703U (zh) 用于包装线上的自动下料桶机构
CN107941103B (zh) 一种循环式震源药柱自动装药生产线
CN207632209U (zh) 一种塑料编织袋垛堆码机构
CN105947721A (zh) 一种用于港口作业的卸货装置
CN109941511B (zh)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CN209814419U (zh) 一种水泥包装插袋全自动上袋系统
CN109110478A (zh) 一种集成电路材料表面处理设备用的上下料装置
CN217534667U (zh) 蛋挞皮自动堆叠机构
CN203282167U (zh) 一种大中型减速箱外箱体翻转设备
CN214421764U (zh) 一种自动码垛自动助力装置
CN214826531U (zh) 一种自动定位输送辊台
CN209480456U (zh) 一种存储升降机
CN111204686A (zh) 一种叉车固定夹持装置
CN208932438U (zh) 一种应用于链板输送的导向机构
CN205397224U (zh) 一种布卷升降输送装置
CN212686612U (zh) 一种自动堆盖机
CN211768681U (zh) 料盒式自动供料装置
CN208897377U (zh) 一种全自动码垛装箱设备
CN211496118U (zh) 一种集装箱整体式装车用自适应上料机构
CN208843313U (zh) 一种玻璃窗扇自动码垛装置
CN209871696U (zh) 一种轴承下料装置
CN113979142A (zh) 一种工业自动化管理系统中的物料出料装置
CN208439496U (zh) L式送箱包装输送机
CN213923071U (zh) 一种自动抬筛机
CN220200501U (zh) 一种用于制药生产线的上料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