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35614B - 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35614B
CN109935614B CN201910278874.6A CN201910278874A CN109935614B CN 109935614 B CN109935614 B CN 109935614B CN 201910278874 A CN201910278874 A CN 201910278874A CN 109935614 B CN109935614 B CN 10993561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resist
layer
etching
quantum dots
l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78874.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35614A (zh
Inventor
刘斌
蒋迪
余俊驰
王轩
陶涛
潘丹峰
谢自力
周玉刚
陈敦军
修向前
张�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anji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278874.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35614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356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35614A/zh
Priority to US17/044,057 priority patent/US11050004B2/en
Priority to PCT/CN2019/116991 priority patent/WO2020207009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3561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3561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5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 H01L27/153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 H01L27/156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in a repetitive configuration, e.g. LED bars two-dimensional arra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48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y packages
    • H01L33/50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 H01L33/501Wavelength conversion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e.g. binder
    • H01L33/502Wavelength conversion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62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 H01L33/0066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 H01L33/007Processes for devices with an active region comprising only III-V compounds with a substrate not being a III-V compound comprising nitride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05Processes
    • H01L33/0095Post-treatment of devices, e.g. annealing, recrystallisation or short-circuit elimin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02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semiconductor bodies
    • H01L33/26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 H01L33/30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 H01L33/32Materials of the light emitting region containing only elements of Group III and Group V of the Periodic Table containing nitroge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3/00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3/36Semiconductor device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 emiss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des
    • H01L33/40Material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d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在蓝光LED外延片上设有贯穿p型GaN层、量子阱有源层,深至n型GaN层的阵列式正方形台面结构,其上刻蚀形成微米孔。台面结构每2*2个构成一个RGB像素单元,四个微米孔中,分别填充有红光、绿光、黄光量子点,一个自身发蓝光/填充蓝光量子点。在硅片上利用深硅刻蚀技术刻穿硅片上的微米孔,将硅片上的微米孔与Micro‑LED上的量子点填充区域对齐,将量子点通过硅片上的微米孔旋涂进Micro‑LED中。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三块不同的深硅刻蚀掩膜板可完成对Micro‑LED中绿光、红光、黄光量子点的旋涂,实现RGB像素单元的全色显示,形成QLED阵列器件。

Description

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 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半导体照明与显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照明光源,相对于传统照明光源来说具有效率高,抗冲击和抗震性能好,可靠性高,寿命长,绿色环保等优点。III族氮化物材料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其带隙覆盖了红外-可见光-紫外波段,成为了当前固态高效照明技术使用的主要材料。相对于传统白炽灯照明,LED光源具有使用低压电源、耗能少、适用性强、稳定性高、响应时间短、对环境无污染、多色发光等的优点,虽然价格较现有照明器材昂贵,仍被认为是较好的照明器件。照明中使用的白光LED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实现,第一种是将蓝光LED与荧光粉配合形成白光;第二种是多种单色光混合方法,即RGB-LED。其中第二种方法可以获得更高量子效率的照明品质。
近年来,关于LED的研究发展迅速,其中Micro-LED因具有响应速度快、工作电压较低、性能稳定可靠、发光效率高、工作温度范围宽等优点,成为了当前研究和应用的热点。在平面显示、电视、军事、通信、刑事、医学、消防、航空航天、卫星定位、仪器仪表、掌中电脑等广阔的领域得到应用。Micro-LED比现有的OLED技术亮度更高、发光效率更好、功耗更低。Micro-LED出色的特性将使得它可以在电视等设备上有更佳的显示效果。目前,Micro-LED主要采用的是微米柱结构,因为微米柱在光输出、电致发光谱的转移等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普通的Micro-LED在实现多色显示方面仍具有很大的困难,如工艺复杂,难以实现多色量子点的填充与转移。因此,我们采用微米孔新型 Micro-LED,相比于微米柱结构,微米孔结构起到对量子点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外界带来的物理损伤,而且微米孔结构增大了量子阱与量子点的接触面积,更好地实现色转换。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 QLED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全程采用微加工的方法,将量子点转移到 Micro-LED上,制备QLED,成本低,可操作性强,成品率高,可实现LED的全色显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利用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制备一种微米全色 QLED阵列器件。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其衬底材料为标准蓝光/紫光LED外延片,所述QLED阵列器件刻蚀形成贯穿p型 GaN层、量子阱有源层,深至n型GaN层的阵列式正方形台面结构,各正方形台面相互隔离,每个正方形台面均构成一个Micro-LED,在每个正方形台面上刻蚀形成深至p型GaN层/量子阱有源层/n型GaN层的微米孔,形成微米孔阵列;
还包括一p型阵列电极,蒸镀在微米孔阵列的p型GaN层上,一n型电极,蒸镀在n型GaN层上;
所述正方形台面结构每2*2个构成一个RGB像素单元,每个RGB像素单元的四个微米孔里面,一个填充有红光量子点,一个填充有绿光量子点,一个填充黄光量子点,一个自身发出蓝光/在紫光LED外延片微米孔填充蓝光量子点;
在每个RGB像素单元内,相邻的两个正方形台面之间设有刻蚀到n型GaN 层的长方形隔离槽,隔离槽中填充吸光材料,用来隔离光;
所述红光/绿光/黄光/蓝光量子点采用深硅刻蚀模板填充到微米孔中。隔离槽的作用有三个,一是起到隔离相邻正方形台面的作用,二是起到消除刻蚀正方形台面带来的侧壁损伤,减小微米孔LED的漏电流,提高发光性能的作用,三是起到隔离光的作用,隔离槽填充材料选用吸光材料,能够将正方形台面侧壁量子阱发出的光吸收,防止量子阱发出的蓝光影响量子点发光,也防止不同微米孔阵列发出的不同颜色的光相互影响。
优选的,所述深硅刻蚀模板是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刻穿硅片,在硅片表面形成与填充有红光/绿光/黄光/蓝光量子点的微孔位置对应的镂空正方形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在Micro-LED阵列器件的表面对应位置也设有“十”字对准标记,以便将深硅刻蚀模板与Micro-LED阵列器件对齐,然后旋涂量子点,制备QLED器件;其中“十”字标记可设置在每个阵列的四角或对角或某一个角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红光量子点为II-VI族核壳结构CdSe/ZnS量子点或钙钛矿 CsPbBr3量子点。
优选的,所述绿光量子点为II-VI族核壳结构CdSe/ZnS量子点或钙钛矿 CsPbBr3量子点。
优选的,所述黄光量子点为II-VI族核壳结构CdSe/ZnS量子点或钙钛矿 CsPbBr3量子点。
优选的,微米孔阵列的面积大于等于4英寸;微米孔直径为20-100μm,周期为100-200μm,Micro-LED之间的间距为80-100μm,微米孔深度为 200nm-1.5μm。
优选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中刻蚀形成的相邻微米孔台面之间有深至n型GaN层的隔离槽,宽度为10-20μm,长度等于正方形台面边长,隔离槽内填充吸光材料Vantablack或银,用来隔离不同颜色的光。
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1)利用PECVD技术在蓝光LED外延片上蒸镀一层介质层;
2)在介质层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层,并对其进行前烘,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板上有序的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正方形台面中分隔相邻微米孔区域的隔离槽图形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图形转移到光刻胶层上,然后显影、后烘;
3)采用RIE技术,通入O2去除经显影去除了大部分光刻胶的区域的少量光刻胶残余层,然后利用PVD工艺蒸镀一层金属掩膜层,再进行剥离,去除光刻胶层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层,得到大面积有序金属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隔离槽图形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图形;
4)采用RIE技术,以金属为掩膜纵向刻蚀介质层,将金属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隔离槽结构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转移至介质层;
5)采用ICP技术,以金属为掩膜各向异性刻蚀p型GaN层和量子阱层,将金属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相邻微米孔区域的隔离槽结构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转移至n型GaN层;
6)采用湿法腐蚀法,去除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相邻微米孔区域的隔离槽结构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图形上的金属掩膜层和介质层,形成相互隔离的GaN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并修复GaN及量子阱侧壁的刻蚀损伤;
7)制备微米孔结构,先采用PECVD技术在GaN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上蒸镀介质层,在介质层表面旋涂光刻胶,并对其进行前烘;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版在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的光刻胶上套刻形成微米孔图形;先采用RIE技术,刻蚀介质层再利用ICP技术,刻蚀p型GaN层;最终得到微米孔阵列,其中微米孔的深度可刻蚀到p型GaN层、量子阱层或者n型GaN层;
8)利用湿法腐蚀,去除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上的介质层及介质层上残留的光刻胶,并修复GaN及量子阱表面和侧壁的刻蚀损伤;
9)再次在蓝光LED外延片上蒸镀一层介质层;
10)制备N型电极,在介质层表面旋涂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板上的n型电极图形套刻到光刻胶上;采用RIE技术,以光刻胶为掩膜刻蚀介质层将n型电极图形转移至n型GaN层;采用PVD工艺蒸镀一层金属作为n型电极;然后剥离去掉光刻胶以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利用热退火实现金属与n型GaN的欧姆接触;
11)制备P型电极,重新旋涂一层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版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p型电极图形;采用RIE技术,以光刻胶为掩膜刻蚀介质层薄膜,将p型电极图形转移至p型GaN层;然后采用PVD工艺蒸镀一层金属作为p型电极;利用湿法腐蚀去掉光刻胶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层,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利用热退火实现金属与p型GaN 的欧姆接触;
12)填充隔离槽中的吸光材料,重新旋涂一层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板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隔离槽图形;向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吸光材料,没有光刻胶的区域吸光材料进入隔离槽内;然后利用湿法腐蚀去掉光刻胶及其上面的吸光材料,洗净并烘干样品;
13)采用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在微米孔中填充量子点。
2、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中的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
1)截取等于或稍大于正方形台面阵列的硅片,在硅片表面旋涂AZ4620 正性光刻胶,对其进行前烘,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表面图形转移到硅片表面,然后显影、后烘;
2)利用光刻胶作为掩膜,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刻穿硅片,在硅片表面形成与填充有红光/绿光/黄光/蓝光量子点的微米孔位置对应的镂空正方形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制成红光/绿光/黄光/蓝光深硅刻蚀模板。
优选的,所述深硅刻蚀模板中正方形孔的边长为90-180μm,深度为将硅片刻穿,硅片厚度为200-500μm。
优选的,深硅刻蚀模板中“十”字对准标记与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中的“十”字对准标记最长处长度为40μm,最宽处宽度为20μm。
3、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
1)将红光/绿光/黄光中任一深硅刻蚀模板放置在Micro-LED上,并将硅片上的“十”字对准标记与Micro-LED阵列上的“十”字光刻标记在显微镜下对准;
2)通过该深硅刻蚀模板上的孔形结构向Micro-LED阵列旋涂对应颜色的量子点,并将旋涂完量子点的Micro-LED阵列器件烘干,然后取下该深硅刻蚀模板;
3)采用另外两种颜色的深硅刻蚀模板,重复步骤1)-2)两次,可以将另外两种颜色的量子点填充至每一个RGB像素单元的微米孔内,制备形成QLED阵列器件。
通过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填充量子点的过程具体为:
A、将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黄光量子点分别溶于溶剂中。
B、深硅刻蚀模板放置在Micro-LED上方,并将硅片上的“十”字对准标记与 Micro-LED阵列器件上的“十”字光刻标记在显微镜下对准
C、移动显微镜载物台,将量子点旋涂到深硅刻蚀模板上,量子点通过硅片上的微米孔进入Micro-LED阵列中的微米孔中;
D、将喷涂完量子点溶液的Micro-LED阵列器件置于烘干台上烘干。
E、取下深硅刻蚀模板,制备成QLED,实现QLED器件的多色显示。
优选的,所述溶剂为甲苯、氯仿、己烷。
优选的,所述n型电极为Ti/Al/Ni/Au金属,p型电极为Ni/Au金属。
优选的,所述介质层厚度为150-250nm,材质为SiO2
优选的,所述金属掩膜层的厚度为30-100nm,选用Ni或Cr。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填充量子点的深硅刻蚀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硅刻蚀模板为硅片,在硅片表面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形成与待填充红光/绿光/黄光/ 蓝光量子点的微孔位置对应的镂空正方形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在需填充红光/绿光/黄光/蓝光量子点的Micro-LED阵列器件的表面对应位置也刻上“十”字对准标记,以便将深硅刻蚀模板与Micro-LED阵列器件对齐。
优选的,所述“十”字标记设置在深硅刻蚀模板的四角或对角或某一个角的位置。
优选的,所述镂空孔结构为正方形孔、长方形孔或圆形孔、椭圆形孔,孔的大小应当将待填充量子点的微孔完全露出。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填充量子点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1)截取等于或稍大于待填充量子点的器件顶表面的硅片,在硅片表面旋涂光刻胶,对其进行前烘,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待填充量子点的器件顶表面的图形转移到硅片表面,然后显影、后烘;
2)利用光刻胶作为掩膜,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刻穿硅片,在硅片表面形成与填充有红光和/或绿光和/或黄光量子点的微孔位置对应的镂空方形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制成对应的红光和/或绿光和/或黄光深硅刻蚀模板,并在器件顶表面对应位置也刻蚀出“十”字对准标记;
3)将红光深硅刻蚀模板放置在待填充量子点的器件顶表面上,并将硅片上的“十”字对准标记与器件顶表面上的“十”字光刻标记在显微镜下对准;
4)通过红光/绿光/黄光深硅刻蚀模板上的孔形结构向器件顶表面上旋涂红光 /绿光/黄光量子点,并将旋涂完量子点的器件烘干,然后取下红光/绿光/黄光深硅刻蚀模板;
5)进行其他颜色量子点的填充,步骤与步骤(3)-(4)相同,根据需要将红光和/或绿光和/或黄光量子点填充至器件顶表面的量子点填充孔内,完成填充。
本发明设计并制备了一种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 QLED阵列器件,通过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将II-VI族核壳结构 CdSe/ZnS的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黄光量子点填充至每一个2×2 RGB像素点的对应的微米孔内,不同颜色量子点经过蓝光LED激发出红光、绿光、黄光,实现了每个RGB像素点的多色显示。相对于普通Micro-LED直接将量子点旋涂到P型氮化镓表面,微米孔结构起到对量子点的保护作用,减少了外界带来的物理损伤,而且微米孔结构增大了量子阱与量子点的接触面积,更好地实现色转换。本发明中,相对于目前常规的喷墨打印的量子点填充方法,采用了微米孔深硅刻蚀模板的微加工方法来进行旋涂量子点,操作简便,旋涂质量高,且对设备的要求较低,可利用现有的常用的微加工设备完成旋涂,不需要专门采购喷墨打印设备,成本较低。采用微加工工艺对Micro-LED阵列器件进行制造,使 Micro-LED的研究有了更大的突破,制备的QLED阵列器件实现了四色显示,推动了半导体显示的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MOCVD法生长的InxGa1-xN/GaN量子阱LED基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1)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2)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5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3)中每次操作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4)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5)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6)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11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7)中每次操作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8)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9)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15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10)每次操作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6-17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11)每步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19为本发明Micro-LED阵列及其制备方法步骤(12)每次所得的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中的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步骤(1)所得的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发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中的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步骤(2)所得的四角“十”字标记孔形硅片掩模板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发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步骤(1)所得的四角“十”字标记孔形深硅刻蚀模板与Micro-LED阵列器件对齐示意图。
图23为本发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步骤(2)所得的在具有四角“十”字标记的孔形深硅刻蚀模板上旋涂红光量子点后得到的Micro-LED阵列器件表面示意图。
图24-29为本发明发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步骤(3)中改变四角“十”字标记深硅刻蚀模板中正方形孔的位置,重复量子点转移工艺步骤(1)- (2)2次每步所得的器件示意图。
图30为本发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中的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步骤(2)所得的对角“十”字标记孔形硅片掩模板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发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步骤(1)所得的对角“十”字标记孔形深硅刻蚀模板与Micro-LED阵列器件对齐示意图。
图32为本发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步骤(2)所得的在具有对角“十”字标记的孔形深硅刻蚀模板上旋涂红光量子点后得到的Micro-LED阵列器件表面示意图。
图33为本发明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34为本发明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表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
本实施案例中衬底材料选择的外延片结构如图1所示,具有p-n结构的标准蓝光LED外延片,包括蓝宝石衬底1;生长在蓝宝石衬底上的氮化镓缓冲层2;生长在缓冲层上的n型氮化镓层3;生长在n型氮化镓层上的量子阱有源层4;生长在量子阱有源层上的p型氮化镓层5。
Micro-LED阵列器件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如图2所示,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 InxGa1-xN/GaN量子阱蓝光LED外延片上蒸镀一层150nm厚的SiO2介质层6, PECVD生长SiO2的方式为,向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和450sccm,在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350℃的条件下,经过SiHx+O→SiO2(+H2)反应在外延片表面沉积SiO2,时间为7分10秒;
(2)如图3所示,在SiO2介质层上旋涂光刻胶7,并对其进行90℃的前烘,时间为10分钟;然后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光刻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在光刻胶上,形成有序的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正方形台面中分隔相邻微米孔区域的长方形隔离槽图形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每个阵列四角的“十”字对准标记,然后显影, 110℃后烘1分钟;
(3)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通入O2,气流量为10sccm,压强3Pa,功率50W,经20秒去除光刻胶的残余层。然后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蒸镀金属镍(Ni)30nm厚作为掩膜8,如图4所示,蒸发速率为0.5A/s。然后利用丙酮溶液超声10分钟剥离光刻胶层7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镍薄膜8,得到大面积有序的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图形和相邻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相邻台面之间的间距为80μm,隔离槽宽度为10μm,“十”字对准标记最长处长度为40μm,最宽处宽度为20μm,如图5 所示;
(4)如图6所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3分钟,以金属镍为掩膜纵向刻蚀介质层SiO2,将金属正方形台面结构、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结构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转移至介质层6;
(5)如图7所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l2和BCl3的混合气体,以金属8和介质层6为掩膜各向异性刻蚀p型氮化镓层5和量子阱层4至n型氮化镓层3,形成大面积且相互隔离的正方形台面结构、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刻蚀条件为Cl2:24sccm,BCl3:3sccm,ICP功率为600W,RF功率为10W,压强6.5mTorr,时间9分30秒,刻蚀深度约950nm,形成的相邻Micro-LED之间的间距为80μm;
(6)如图8所示,采用湿法腐蚀,去掉金属掩膜层8和介质层6,具体方法为将样品先后放进硝酸水溶液和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中浸泡,时间分别为1分钟和40秒,浸泡过程中也可以减少氮化镓及量子阱侧壁的刻蚀损伤;
(7)如图9所示,先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蒸镀一层150nm厚的SiO2介质层9作为掩膜,在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和450sccm,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350℃,时间为7分10秒,经过SiHx+O→SiO2(+H2)反应在样品表面沉积一层SiO2。然后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0,90℃前烘10分钟,再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版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直径为20μm,周期为100μm的微米孔图形,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然后如图10所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3分钟,以光刻胶10为掩膜纵向刻蚀介质层 SiO2 6。如图11所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l2和BCl3的混合气体,以光刻胶10和介质层9为掩膜各向异性刻蚀p型氮化镓层5,刻蚀条件为Cl2:24sccm,BCl3:3sccm,ICP功率为600W,RF功率为10W,压强6.5mTorr,时间2分钟,刻蚀深度约200nm,得到直径20μm,周期100μm,深度200nm的微米孔阵列;
(8)如图12所示,利用湿法腐蚀,将样品放在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 中浸泡1分钟,除去SiO2介质层9和介质层上的残余光刻胶层10,并减少氮化镓及量子阱表面和侧壁的刻蚀损伤;
(9)如图13所示,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样品表面蒸镀一层150nm厚的SiO2介质层11,在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和450sccm,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 350℃,时间为7分10秒,经过SiHx+O→SiO2(+H2)反应在样品表面沉积一层 SiO2
(10)制备n型电极。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2,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上的n型电极图形套刻到光刻胶上,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然后如图14所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 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3分钟,以光刻胶12为掩膜刻蚀SiO2介质层薄膜 11,将n型电极图形转移至n型氮化镓3。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依次蒸镀钛(Ti)/铝(Al)/镍(Ni)/金(Au)四种金属,厚度分别为 20nm/50nm/30nm/100nm,作为n型电极13。然后如图15所示,利用丙酮超声,将光刻胶12以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13剥离,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在N2,温度750℃,时间30秒的条件下热退火,实现钛(Ti)/铝(Al)/镍(Ni)/金(Au) 金属与n型氮化镓的欧姆接触。
(11)制备p型电极。如图16所示,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4,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上的p型电极图形套刻到光刻胶上,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3分钟,以光刻胶14为掩膜刻蚀SiO2介质层薄膜11,将p 型电极图形转移至p型氮化镓5。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依次蒸镀镍(Ni)/金(Au)两种金属,厚度分别为150nm/200nm,作为p型电极15。利用丙酮超声,将光刻胶14以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15剥离,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在N2,温度750℃,时间30秒的条件下热退火,实现镍(Ni)/金(Au) 金属与p型氮化镓的欧姆接触,如图17所示。
(12)填充隔离槽中的吸光材料,如图18所示,在样品表面重新旋涂一层光刻胶16,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板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长方形隔离槽图形,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向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吸光材料Vantablack17,没有光刻胶的区域吸光材料进入隔离槽内;然后利用湿法腐蚀,将样品放在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中浸泡1分钟,除去光刻胶16及其上面的吸光材料17,洗净并烘干样品,如图19所示。
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中的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
(1)制备深硅刻蚀模板,在洗净的200μm厚的硅片18表面旋涂AZ4620 正性光刻胶19,95℃下前烘4分钟,然后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表面周期性正方形孔和每个阵列四角的“十”字对准标记图形转移到硅片表面,显影、110℃后烘5分钟,正方形孔的边长为90μm,“十”字对准标记中长方形的长为40μm,宽为20μm,如图20所示;
(2)利用光刻胶作为掩膜,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在反应腔内通入C4F8和 SF6气体,刻蚀42分40秒,刻穿硅片,在硅片表面形成镂空的正方形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如图21所示。
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
(1)将深硅刻蚀模板放置在Micro-LED上方,并将硅片上的“十”字对准标记与Micro-LED阵列上的“十”字光刻对准标记在显微镜下对准,如图22所示;
(2)将II-VI族核壳结构CdSe/ZnS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黄光量子点分别溶于甲苯溶剂中,之后将红光量子点溶液20旋涂在深硅刻蚀模板表面,量子点通过深硅刻蚀模板上的正方形孔进入到Micro-LED阵列器件中。将旋涂完量子点的Micro-LED与深硅刻蚀模板置于60℃烘干台上烘干。如图23所示,去掉深硅刻蚀模板,Micro-LED阵列器件上每个RGB像素点中仅有一个涂有红光量子点;
(3)根据上述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改变深硅刻蚀模板中正方形微米孔的位置,制备两块新的深硅刻蚀模板,重复步骤(1)和(2)两次,如图 24-29所示,分别将绿光量子点溶液21和黄光量子点溶液22填充至每一个RGB 像素单元的微米孔内,实现每个RGB像素点的四色显示,所得器件截面示意图如图33所示,表面示意图如图34所示。
当然,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红光/绿光/黄光量子点的填充顺序可以随意替换,对器件的质量和性能不会有任何影响。
对于本实施例而言,“十”字对准标记也可以设置在器件和硅片的对角或其中任意一角。
实施例2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
本实施案例中衬底材料选择的外延片结构如图1所示,具有p-n结构的标准蓝光LED外延片,包括蓝宝石衬底1;生长在蓝宝石衬底上的氮化镓缓冲层2;生长在缓冲层上的n型氮化镓层3;生长在n型氮化镓层上的量子阱有源层4;生长在量子阱有源层上的p型氮化镓层5。
Micro-LED阵列器件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如图2所示,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 InxGa1-xN/GaN量子阱蓝光LED外延片上蒸镀一层200nm厚的SiO2介质层6, PECVD生长SiO2的方式为,向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和450sccm,在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350℃的条件下,经过SiHx+O→SiO2(+H2)反应在外延片表面沉积SiO2,时间为9分30秒;
(2)如图3所示,在SiO2介质层上旋涂光刻胶7,并对其进行90℃的前烘,时间为10分钟;然后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光刻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在光刻胶上,形成有序的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正方形台面中分隔相邻微米孔区域的长方形隔离槽图形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每个阵列四角的“十”字对准标记,然后显影, 110℃后烘1分钟;
(3)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通入O2,气流量为10sccm,压强3Pa,功率50W,经20秒去除光刻胶的残余层。然后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蒸镀金属镍(Ni)30nm厚作为掩膜8,如图4所示,蒸发速率为0.5A/s。然后利用丙酮溶液超声10分钟剥离光刻胶层7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镍薄膜8,得到大面积有序的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图形和相邻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相邻台面之间的间距为90μm,隔离槽宽度为16μm,“十”字对准标记最长处长度为40μm,最宽处宽度为20μm,如图5 所示;
(4)如图6所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4分钟,以金属镍为掩膜纵向刻蚀介质层SiO2,将金属正方形台面结构、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结构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转移至介质层6;
(5)如图7所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l2和BCl3的混合气体,以金属8和介质层6为掩膜各向异性刻蚀p型氮化镓层5和量子阱层4至n型氮化镓层3,形成大面积且相互隔离的正方形台面结构、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刻蚀条件为Cl2:24sccm,BCl3:3sccm,ICP功率为600W,RF功率为10W,压强6.5mTorr,时间9分30秒,刻蚀深度约950nm,形成的相邻Micro-LED之间的间距为90μm;
(6)如图8所示,采用湿法腐蚀,去掉金属掩膜层8和介质层6,具体方法为将样品先后放进硝酸水溶液和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中浸泡,时间分别为1分钟和40秒,浸泡过程中也可以减少氮化镓及量子阱侧壁的刻蚀损伤;
(7)如图9所示,先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蒸镀一层200nm厚的SiO2介质层9作为掩膜,在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和450sccm,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350℃,时间为9分30秒,经过SiHx+O→SiO2(+H2)反应在样品表面沉积一层SiO2。然后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0,90℃前烘10分钟,再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版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直径为50μm,周期为150μm的微米孔图形,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然后如图10所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4分钟,以光刻胶10为掩膜纵向刻蚀介质层 SiO2 6。如图11所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l2和BCl3的混合气体,以光刻胶10和介质层9为掩膜各向异性刻蚀p型氮化镓层5,刻蚀条件为Cl2:24sccm,BCl3:3sccm,ICP功率为600W,RF功率为10W,压强6.5mTorr,时间9分钟,刻蚀深度约900nm,得到直径50μm,周期150μm,深度900nm的微米孔阵列;
(8)如图12所示,利用湿法腐蚀,将样品放在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 中浸泡1分钟,除去SiO2介质层9和介质层上的残余光刻胶层10,并减少氮化镓及量子阱表面和侧壁的刻蚀损伤;
(9)如图13所示,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样品表面蒸镀一层200nm厚的SiO2介质层11,在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和450sccm,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 350℃,时间为9分30秒,经过SiHx+O→SiO2(+H2)反应在样品表面沉积一层 SiO2
(10)制备n型电极。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2,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上的n型电极图形套刻到光刻胶上,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然后如图14所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 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4分钟,以光刻胶12为掩膜刻蚀SiO2介质层薄膜 11,将n型电极图形转移至n型氮化镓3。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依次蒸镀钛(Ti)/铝(Al)/镍(Ni)/金(Au)四种金属,厚度分别为 50nm/100nm/50nm/150nm,作为n型电极13。然后如图15所示,利用丙酮超声,将光刻胶12以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13剥离,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在N2,温度750℃,时间30秒的条件下热退火,实现钛(Ti)/铝(Al)/镍(Ni)/金(Au) 金属与n型氮化镓的欧姆接触。
(11)制备p型电极。如图16所示,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4,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上的p型电极图形套刻到光刻胶上,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4分钟,以光刻胶14为掩膜刻蚀SiO2介质层薄膜9,将p 型电极图形转移至p型氮化镓3。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依次蒸镀镍(Ni)/金(Au)两种金属,厚度分别为150nm/300nm,作为p型电极15。利用丙酮超声,将光刻胶14以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15剥离,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在N2,温度750℃,时间30秒的条件下热退火,实现镍(Ni)/金(Au) 金属与p型氮化镓的欧姆接触,如图17所示。
(12)填充隔离槽中的吸光材料,如图18所示,在样品表面重新旋涂一层光刻胶16,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板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长方形隔离槽图形,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向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吸光材料Vantablack17,没有光刻胶的区域吸光材料进入隔离槽内;然后利用湿法腐蚀,将样品放在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中浸泡1分钟,除去光刻胶16及其上面的吸光材料17,洗净并烘干样品,如图19所示。
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中的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
(1)制备深硅刻蚀模板,在洗净的400μm厚的硅片18表面旋涂AZ4620 正性光刻胶19,95℃下前烘4分钟,然后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表面周期性正方形孔和每个阵列四角的“十”字对准标记图形转移到硅片表面,显影、110℃后烘5分钟,正方形孔的边长为134μm,“十”字对准标记中长方形的长为40μm,宽为20μm,如图20所示;
(2)利用光刻胶作为掩膜,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在反应腔内通入C4F8和 SF6气体,刻蚀57分12秒,刻穿硅片,在硅片表面形成镂空的正方形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如图21所示。
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
(1)将深硅刻蚀模板放置在Micro-LED上方,并将硅片上的“十”字对准标记与Micro-LED阵列上的“十”字光刻对准标记在显微镜下对准,如图22所示;
(2)将II-VI族核壳结构CdSe/ZnS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黄光量子点分别溶于甲苯溶剂中,之后将红光量子点溶液20旋涂在深硅刻蚀模板表面,量子点通过深硅刻蚀模板上的正方形孔进入到Micro-LED阵列器件中。将旋涂完量子点的Micro-LED与深硅刻蚀模板置于60℃烘干台上烘干。如图23所示,去掉深硅刻蚀模板,Micro-LED阵列器件上每个RGB像素点中仅有一个涂有红光量子点;
(3)根据上述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改变深硅刻蚀模板中正方形微米孔的位置,制备两块新的深硅刻蚀模板,重复步骤(1)和(2)两次,如图 24-29所示,分别将绿光量子点溶液21和黄光量子点溶液22填充至每一个RGB 像素单元的微米孔内,实现每个RGB像素点的四色显示,所得器件截面示意图如图33所示,表面示意图如图34所示。
当然,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红光/绿光/黄光量子点的填充顺序可以随意替换,对器件的质量和性能不会有任何影响。
对于本实施例而言,“十”字对准标记也可以设置在器件和硅片的对角或其中任意一角。
实施例3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
本实施案例中衬底材料选择的外延片结构如图1所示,具有p-n结构的标准蓝光LED外延片,包括蓝宝石衬底1;生长在蓝宝石衬底上的氮化镓缓冲层2;生长在缓冲层上的n型氮化镓层3;生长在n型氮化镓层上的量子阱有源层4;生长在量子阱有源层上的p型氮化镓层5。
Micro-LED阵列器件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如图2所示,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 InxGa1-xN/GaN量子阱蓝光LED外延片上蒸镀一层250nm厚的SiO2介质层6, PECVD生长SiO2的方式为,向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和450sccm,在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350℃的条件下,经过SiHx+O→SiO2(+H2)反应在外延片表面沉积SiO2,时间为11分50秒;
(2)如图3所示,在SiO2介质层上旋涂光刻胶7,并对其进行90℃的前烘,时间为10分钟;然后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光刻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在光刻胶上,形成有序的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正方形台面中分隔相邻微米孔区域的长方形隔离槽图形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每个阵列对角的“十”字对准标记,然后显影, 110℃后烘1分钟;
(3)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通入O2,气流量为10sccm,压强3Pa,功率50W,经20秒去除光刻胶的残余层。然后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蒸镀金属镍(Ni)100nm厚作为掩膜8,如图4所示,蒸发速率为0.5A/s。然后利用丙酮溶液超声10分钟剥离光刻胶层7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镍薄膜8,得到大面积有序的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图形和相邻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相邻台面之间的间距为100μm,隔离槽宽度为20μm,“十”字对准标记最长处长度为40μm,最宽处宽度为20μm,如图5所示;
(4)如图6所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5分钟,以金属镍为掩膜纵向刻蚀介质层SiO2,将金属正方形台面结构、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结构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转移至介质层6;
(5)如图7所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l2和BCl3的混合气体,以金属8和介质层6为掩膜各向异性刻蚀p型氮化镓层5和量子阱层4至n型氮化镓层3,形成大面积且相互隔离的正方形台面结构、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刻蚀条件为Cl2:24sccm,BCl3:3sccm,ICP功率为600W,RF功率为10W,压强6.5mTorr,时间9分30秒,刻蚀深度约950nm,形成的相邻Micro-LED之间的间距为100μm;
(6)如图8所示,采用湿法腐蚀,去掉金属掩膜层8和介质层6,具体方法为将样品先后放进硝酸水溶液和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中浸泡,时间分别为1分钟和40秒,浸泡过程中也可以减少氮化镓及量子阱侧壁的刻蚀损伤;
(7)如图9所示,先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蒸镀一层250nm厚的SiO2介质层9作为掩膜,在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和450sccm,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350℃,时间为11分50秒,经过SiHx+O→SiO2(+H2)反应在样品表面沉积一层SiO2。然后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0,90℃前烘10分钟,再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版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直径为100μm,周期为200μm的微米孔图形,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然后如图10所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5分钟,以光刻胶10为掩膜纵向刻蚀介质层 SiO2 6。如图11所示,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l2和BCl3的混合气体,以光刻胶10和介质层9为掩膜各向异性刻蚀p型氮化镓层5,刻蚀条件为Cl2:24sccm,BCl3:3sccm,ICP功率为600W,RF功率为10W,压强6.5mTorr,时间10分20秒,刻蚀深度约1.2μm,得到直径100μm,周期200μm,深度1.2μm的微米孔阵列;
(8)如图12所示,利用湿法腐蚀,将样品放在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 中浸泡1分钟,除去SiO2介质层9和介质层上的残余光刻胶层10,并减少氮化镓及量子阱表面和侧壁的刻蚀损伤;
(9)如图13所示,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样品表面蒸镀一层250nm厚的SiO2介质层11,在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和450sccm,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 350℃,时间为11分50秒,经过SiHx+O→SiO2(+H2)反应在样品表面沉积一层 SiO2
(10)制备n型电极。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2,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上的n型电极图形套刻到光刻胶上,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然后如图14所示,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 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5分钟,以光刻胶12为掩膜刻蚀SiO2介质层薄膜 11,将n型电极图形转移至n型氮化镓3。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依次蒸镀钛(Ti)/铝(Al)/镍(Ni)/金(Au)四种金属,厚度分别为 100nm/150nm/200nm/400nm,作为n型电极13。然后如图15所示,利用丙酮超声,将光刻胶12以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13剥离,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在 N2,温度750℃,时间30秒的条件下热退火,实现钛(Ti)/铝(Al)/镍(Ni) /金(Au)金属与n型氮化镓的欧姆接触。
(11)制备p型电极。如图16所示,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4,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上的p型电极图形套刻到光刻胶上,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5分钟,以光刻胶14为掩膜刻蚀SiO2介质层薄膜9,将p 型电极图形转移至p型氮化镓3。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依次蒸镀镍(Ni)/金(Au)两种金属,厚度分别为200nm/300nm,作为p型电极15。利用丙酮超声,将光刻胶14以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15剥离,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在N2,温度750℃,时间30秒的条件下热退火,实现镍(Ni)/金(Au) 金属与p型氮化镓的欧姆接触,如图17所示。
(12)填充隔离槽中的吸光材料,如图18所示,在样品表面重新旋涂一层光刻胶16,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板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长方形隔离槽图形,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向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吸光材料Vantablack17,没有光刻胶的区域吸光材料进入隔离槽内;然后利用湿法腐蚀,将样品放在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中浸泡1分钟,除去光刻胶16及其上面的吸光材料17,洗净并烘干样品,如图19所示。
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中的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
(1)制备深硅刻蚀模板,在洗净的500μm厚的硅片18表面旋涂AZ4620 正性光刻胶19,95℃下前烘4分钟,然后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表面周期性正方形孔和每个阵列对角的“十”字对准标记图形转移到硅片表面,显影、110℃后烘5分钟,正方形孔的边长为180μm,“十”字对准标记中长方形的长为40μm,宽为20μm,如图20所示;
(2)利用光刻胶作为掩膜,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在反应腔内通入C4F8和 SF6气体,刻蚀95分20秒,刻穿硅片,在硅片表面形成镂空的正方形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如图30所示。
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
(1)将深硅刻蚀模板放置在Micro-LED上方,并将硅片上的“十”字对准标记与Micro-LED阵列上的“十”字光刻对准标记在显微镜下对准,如图31所示;
(2)将II-VI族核壳结构CdSe/ZnS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黄光量子点分别溶于甲苯溶剂中,之后将红光量子点溶液20旋涂在深硅刻蚀模板表面,量子点通过深硅刻蚀模板上的正方形孔进入到Micro-LED阵列器件中。将旋涂完量子点的Micro-LED与深硅刻蚀模板置于60℃烘干台上烘干。如图32所示,去掉深硅刻蚀模板,Micro-LED阵列器件上每个RGB像素点中仅有一个涂有红光量子点;
(3)根据上述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改变深硅刻蚀模板中正方形微米孔的位置,制备两块新的深硅刻蚀模板,重复步骤(1)和(2)两次,分别将绿光量子点溶液21和黄光量子点溶液22填充至每一个RGB像素单元的微米孔内,实现每个RGB像素点的四色显示,所得器件截面示意图如图33所示,表面示意图如图34所示。
当然,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红光/绿光/黄光量子点的填充顺序可以随意替换,对器件的质量和性能不会有任何影响。
对于本实施例而言,“十”字对准标记也可以设置在器件和硅片的四角或其中任意一角。
实施例4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
本实施案例中衬底材料选择的外延片结构,具有p-n结构的标准紫光LED 外延片,包括蓝宝石衬底1;生长在蓝宝石衬底上的氮化镓缓冲层2;生长在缓冲层上的n型氮化镓层3;生长在n型氮化镓层上的量子阱有源层4;生长在量子阱有源层上的p型氮化镓层5。
Micro-LED阵列器件的具体制备方法如下:
(1)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InxGa1-xN/GaN量子阱蓝光LED外延片上蒸镀一层250nm厚的SiO2介质层6,PECVD生长SiO2的方式为,向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 和450sccm,在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350℃的条件下,经过SiHx+ O→SiO2(+H2)反应在外延片表面沉积SiO2,时间为11分50秒;
(2)在SiO2介质层上旋涂光刻胶7,并对其进行90℃的前烘,时间为10 分钟;然后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光刻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在光刻胶上,形成有序的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正方形台面中分隔相邻微米孔区域的长方形隔离槽图形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每个阵列对角的“十”字对准标记,然后显影,110℃后烘1分钟;
(3)采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通入O2,气流量为10sccm,压强3Pa,功率50W,经20秒去除光刻胶的残余层。然后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蒸镀金属镍(Ni)50nm厚作为掩膜8,蒸发速率为0.5A/s。然后利用丙酮溶液超声10分钟剥离光刻胶层7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镍薄膜8,得到大面积有序的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图形和相邻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相邻台面之间的间距为100μm,隔离槽宽度为20μm,“十”字对准标记最长处长度为40μm,最宽处宽度为20μm;
(4)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5分钟,以金属镍为掩膜纵向刻蚀介质层SiO2,将金属正方形台面结构、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结构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转移至介质层6;
(5)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l2和BCl3的混合气体,以金属8和介质层6为掩膜各向异性刻蚀p型氮化镓层5和量子阱层4至n型氮化镓层3,形成大面积且相互隔离的正方形台面结构、相邻微米孔之间的长方形隔离槽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刻蚀条件为 Cl2:24sccm,BCl3:3sccm,ICP功率为600W,RF功率为10W,压强6.5mTorr,时间9分30秒,刻蚀深度约950nm,形成的相邻Micro-LED之间的间距为100μm;
(6)采用湿法腐蚀,去掉金属掩膜层8和介质层6,具体方法为将样品先后放进硝酸水溶液和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中浸泡,时间分别为1分钟和 40秒,浸泡过程中也可以减少氮化镓及量子阱侧壁的刻蚀损伤;
(7)先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蒸镀一层250nm厚的 SiO2介质层9作为掩膜,在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和450sccm,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350℃,时间为 11分50秒,经过SiHx+O→SiO2(+H2)反应在样品表面沉积一层SiO2。然后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0,90℃前烘10分钟,再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版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直径为100μm,周期为200μm的微米孔图形,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然后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 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5分钟,以光刻胶10为掩膜纵向刻蚀介质层SiO2 6。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刻蚀(ICP)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l2和BCl3的混合气体,以光刻胶10和介质层9为掩膜各向异性刻蚀p型氮化镓层5,刻蚀条件为Cl2: 24sccm,BCl3:3sccm,ICP功率为600W,RF功率为10W,压强6.5mTorr,时间15分钟,刻蚀深度约1.5μm,得到直径、100μm,周期200μm,深度1.5μm 的微米孔阵列;
(8)利用湿法腐蚀,将样品放在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中浸泡1分钟,除去SiO2介质层9和介质层上的残余光刻胶层10,并减少氮化镓及量子阱表面和侧壁的刻蚀损伤;
(9)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技术,在样品表面蒸镀一层 250nm厚的SiO2介质层11,在反应腔内通入5%SiH4/N2和N2O的混合气体,流量分别为100sccm和450sccm,压强300mTorr,功率10W,温度350℃,时间为 11分50秒,经过SiHx+O→SiO2(+H2)反应在样品表面沉积一层SiO2
(10)制备n型电极。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2,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上的n型电极图形套刻到光刻胶上,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然后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5分钟,以光刻胶12为掩膜刻蚀SiO2介质层薄膜11,将n型电极图形转移至n型氮化镓3。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依次蒸镀钛(Ti) /铝(Al)/镍(Ni)/金(Au)四种金属,厚度分别为100nm/150nm/200nm/400nm,作为n型电极13。然后利用丙酮超声,将光刻胶12以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 13剥离,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在N2,温度750℃,时间30秒的条件下热退火,实现钛(Ti)/铝(Al)/镍(Ni)/金(Au)金属与n型氮化镓的欧姆接触。
(11)制备p型电极。在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14,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上的p型电极图形套刻到光刻胶上,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利用反应离子刻蚀(RIE)技术,向反应腔内通入CF4和O2的混合气体,气体的流量为:CF4:30sccm,O2:10sccm,功率为150W,压强4Pa,刻蚀时间5分钟,以光刻胶14为掩膜刻蚀SiO2介质层薄膜9,将p型电极图形转移至p型氮化镓3。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工艺在样品表面依次蒸镀镍(Ni)/ 金(Au)两种金属,厚度分别为250nm/300nm,作为p型电极15。利用丙酮超声,将光刻胶14以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15剥离,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在N2,温度750℃,时间30秒的条件下热退火,实现镍(Ni)/金(Au)金属与p 型氮化镓的欧姆接触。
(12)填充隔离槽中的吸光材料,在样品表面重新旋涂一层光刻胶16,90℃前烘10分钟,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板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长方形隔离槽图形,显影,在110℃下后烘1分钟;向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吸光材料银17,没有光刻胶的区域吸光材料进入隔离槽内;然后利用湿法腐蚀,将样品放在缓冲氧化物刻蚀液(BOE)中浸泡1分钟,除去光刻胶16及其上面的吸光材料17,洗净并烘干样品。
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中的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
(1)制备深硅刻蚀模板,在洗净的500μm厚的硅片18表面旋涂AZ4620 正性光刻胶19,95℃下前烘4分钟,然后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表面周期性正方形孔和每个阵列对角的“十”字对准标记图形转移到硅片表面,显影、110℃后烘5分钟,正方形孔的边长为180μm,“十”字对准标记中长方形的长为40μm,宽为20μm;
(2)利用光刻胶作为掩膜,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在反应腔内通入C4F8和 SF6气体,刻蚀95分20秒,刻穿硅片,在硅片表面形成镂空的正方形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
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
(1)将深硅刻蚀模板放置在Micro-LED上方,并将硅片上的“十”字对准标记与Micro-LED阵列上的“十”字光刻对准标记在显微镜下对准;
(2)将钙钛矿CsPbBr3蓝光量子点、红光量子点、绿光量子点和黄光量子点分别溶于甲苯溶剂中,之后将蓝光量子点溶液旋涂在深硅刻蚀模板表面,量子点通过深硅刻蚀模板上的正方形孔进入到Micro-LED阵列器件中。将旋涂完量子点的Micro-LED与深硅刻蚀模板置于60℃烘干台上烘干。去掉深硅刻蚀模板, Micro-LED阵列器件上每个RGB像素点中仅有一个涂有蓝光量子点;
(3)根据上述孔形深硅刻蚀模板的制备方法,改变深硅刻蚀模板中正方形微米孔的位置,制备三块新的深硅刻蚀模板,重复步骤(1)和(2)三次。分别将红光量子点溶液、绿光量子点溶液和黄光量子点溶液填充至每一个RGB像素单元的微米孔内,实现每个RGB像素点的四色显示。所得器件截面示意图如图33所示,表面示意图如图34所示。
当然,对于本实施例而言,红光/绿光/黄光量子点的填充顺序可以随意替换,对器件的质量和性能不会有任何影响。
对于本实施例而言,“十”字对准标记也可以设置在器件和硅片的四角或其中任意一角。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深硅刻蚀模板的镂空孔都采用正方形孔,事实上镂空孔做出长方形孔或圆形孔、椭圆形孔都是可行的,只需要注意孔的大小可以将待填充量子点的微孔完全露出,且不会露出待填充其他颜色量子点的微孔即可。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其衬底材料为标准蓝光/紫光LED外延片,所述QLED阵列器件刻蚀形成贯穿p型GaN层、量子阱有源层,深至n型GaN层的阵列式正方形台面结构,各正方形台面相互隔离,每个正方形台面均构成一个Micro-LED,在每个正方形台面上刻蚀形成深至p型GaN层/量子阱有源层/n型GaN层的微米孔,形成微米孔阵列;
还包括一p型阵列电极,蒸镀在微米孔阵列的p型GaN层上,一n型电极,蒸镀在n型GaN层上;
所述正方形台面结构每2*2个构成一个RGB像素单元,每个RGB像素单元的四个微米孔里面,一个填充有红光量子点,一个填充有绿光量子点,一个填充黄光量子点,一个自身发出蓝光/填充蓝光量子点;
其特征在于:在每个RGB像素单元内,相邻的两个正方形台面之间设有刻蚀到n型GaN层的长方形隔离槽,隔离槽中填充吸光材料,用来隔离光;
所述红光/绿光/黄光/蓝光量子点采用深硅刻蚀模板填充到微米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硅刻蚀模板是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刻穿硅片,在硅片表面形成与填充有红光/绿光/黄光/蓝光量子点的微孔位置对应的镂空正方形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在Micro-LED阵列器件的表面对应位置也设有“十”字对准标记,以便将深硅刻蚀模板与Micro-LED阵列器件对齐,然后旋涂量子点,制备QLED器件;其中“十”字标记设置在每个阵列的四角或对角或某一个角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其特征在于:设有微米孔阵列的区域面积大于等于4英寸;微米孔直径为20-100μm,周期为100-200μm,Micro-LED之间的间距为80-100μm,微米孔深度为200nm-1.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其特征在于: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设有隔离槽,隔离槽宽度为10-20μm,长度等于正方形台面边长,深度为950nm,隔离槽中填充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为Vantablack或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步骤包括:
1)利用PECVD技术在蓝光/紫光LED延片上蒸镀一层介质层;
2)在介质层表面旋涂一层光刻胶层,并对其进行前烘,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板上有序的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正方形台面中分隔相邻微米孔区域的隔离槽图形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图形转移到光刻胶层上,然后显影、后烘;
3)采用RIE技术,通入O2去除经显影去除了大部分光刻胶的区域的少量光刻胶残余层,然后利用PVD工艺蒸镀一层金属掩膜层,再进行剥离,去除光刻胶层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层,得到大面积有序金属正方形台面阵列图形、隔离槽图形和“十”字对准标记图形;
4)采用RIE技术,以金属为掩膜纵向刻蚀介质层,将金属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隔离槽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结构转移至介质层;
5)采用ICP技术,以金属为掩膜各向异性刻蚀p型GaN层和量子阱层,将金属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相邻微米孔区域的隔离槽结构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转移至n型GaN层;
6)采用湿法腐蚀法,去除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和相邻正方形台面之间的“十”字对准标记上的金属掩膜层和介质层,形成相互隔离的GaN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并修复GaN及量子阱侧壁的刻蚀损伤;
7)制备微米孔结构,先采用PECVD技术在GaN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上蒸镀介质层,在介质层表面旋涂光刻胶,并对其进行前烘;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版在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的光刻胶上套刻形成微米孔图形;先采用RIE技术,刻蚀介质层再利用ICP技术,刻蚀p型GaN层;最终得到微米孔阵列,其中微米孔的深度可刻蚀到p型GaN层、量子阱层或者n型GaN层;
8)利用湿法腐蚀,去除正方形台面阵列结构上的介质层及介质层上残留的光刻胶,并修复GaN及量子阱表面和侧壁的刻蚀损伤;
9)再次在蓝光LED外延片上蒸镀一层介质层;
10)制备N型电极,在介质层表面旋涂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板上的n型电极图形套刻到光刻胶上;采用RIE技术,以光刻胶为掩膜刻蚀介质层将n型电极图形转移至n型GaN层;采用PVD工艺蒸镀一层金属作为n型电极;然后剥离去掉光刻胶以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利用热退火实现金属与n型GaN的欧姆接触;
11)制备P型电极,重新旋涂一层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版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p型电极图形;采用RIE技术,以光刻胶为掩膜刻蚀介质层薄膜,将p型电极图形转移至p型GaN层;然后采用PVD工艺蒸镀一层金属作为p型电极;利用湿法腐蚀去掉光刻胶及光刻胶层上的金属薄膜层,洗净并烘干样品;最后利用热退火实现金属与p型GaN的欧姆接触;
12)填充隔离槽中的吸光材料, 重新旋涂一层光刻胶,利用紫外光刻技术使用光刻板在光刻胶上套刻形成隔离槽图形;向样品表面旋涂一层吸光材料,没有光刻胶的区域吸光材料进入隔离槽内;然后利用湿法腐蚀去掉光刻胶及其上面的吸光材料,洗净并烘干样品;
13)采用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在微米孔中填充量子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中先要制作深硅刻蚀模板,具体为:
1)截取等于或稍大于正方形台面阵列的硅片,在硅片表面旋涂AZ4620正性光刻胶,对其进行前烘,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表面图形转移到硅片表面,然后显影、后烘;
2)利用光刻胶作为掩膜,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刻穿硅片,在硅片表面形成与填充有红光/绿光/黄光量子点的微孔位置对应的镂空正方形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制成红光/绿光/黄光深硅刻蚀模板,并在样品表面对应位置也刻蚀出“十”字对准标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硅刻蚀模板中正方形孔的边长为90-180μm,深度大于或等于硅片厚度,将硅片刻穿,硅片厚度为200-500μm,深硅刻蚀模板中“十”字对准标记与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中的“十”字对准标记最长处长为40μm,最宽处宽度为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3中填充量子点的步骤具体为:
1)将红光/绿光/黄光中任一深硅刻蚀模板放置在Micro-LED上,并将硅片上的“十”字对准标记与Micro-LED阵列上的“十”字光刻标记在显微镜下对准;
2)通过该深硅刻蚀模板上的孔形结构向Micro-LED阵列旋涂对应颜色的量子点,并将旋涂完量子点的Micro-LED阵列器件烘干,然后取下该深硅刻蚀模板;
3)采用另外两种颜色的深硅刻蚀模板,重复步骤1)-2)两次,可以将另外两种颜色的量子点填充至每一个RGB像素单元的微米孔内,制备形成QLED阵列器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电极为Ti/Al/Ni/Au金属,p型电极为Ni/Au金属,介质层厚度为150-250nm,材质为SiO2,金属掩膜层的厚度为30-100nm,材质为Ni。
10.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光/绿光/黄光量子点为II-VI族核壳结构CdSe/ZnS量子点或钙钛矿CsPbBr3量子点。
11.一种用于填充量子点的深硅刻蚀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深硅刻蚀模板为硅片,在硅片表面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形成与待填充红光/绿光/黄光/蓝光量子点的微孔位置对应的镂空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在需填充红光/绿光/黄光/蓝光量子点的Micro-LED阵列器件的表面对应位置也刻上“十”字对准标记,以便将深硅刻蚀模板与Micro-LED阵列器件对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深硅刻蚀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标记设置在深硅刻蚀模板的四角或对角或某一个角的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深硅刻蚀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镂空孔结构为正方形孔、长方形孔或圆形孔、椭圆形孔,孔的大小应当将待填充量子点的微孔完全露出。
14.一种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填充量子点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1)截取等于或稍大于待填充量子点的器件顶表面的硅片,在硅片表面旋涂光刻胶,对其进行前烘,利用紫外光刻技术将光刻版待填充量子点的器件顶表面的图形转移到硅片表面,然后显影、后烘;
2)利用光刻胶作为掩膜,采用深硅刻蚀技术,刻穿硅片,在硅片表面形成与填充有红光和/或绿光和/或黄光量子点的微孔位置对应的镂空方形孔结构和“十”字对准标记,制成对应的红光和/或绿光和/或黄光深硅刻蚀模板,并在器件顶表面对应位置也刻蚀出“十”字对准标记;
3)将红光深硅刻蚀模板放置在待填充量子点的器件顶表面上,并将硅片上的“十”字对准标记与器件顶表面上的“十”字光刻标记在显微镜下对准;
4)通过红光/绿光/黄光深硅刻蚀模板上的孔形结构向器件顶表面上旋涂红光/绿光/黄光量子点,并将旋涂完量子点的器件烘干,然后取下红光/绿光/黄光深硅刻蚀模板;
5)进行其他颜色量子点的填充,步骤与步骤(3)-(4)相同,根据需要将红光和/或绿光和/或黄光量子点填充至器件顶表面的量子点填充孔内,完成填充。
CN201910278874.6A 2019-04-09 2019-04-09 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93561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8874.6A CN109935614B (zh) 2019-04-09 2019-04-09 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7/044,057 US11050004B2 (en) 2019-04-09 2019-11-11 Micro panchromatic QLED array device based on quantum dot transfer process of deep silicon etching templates,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PCT/CN2019/116991 WO2020207009A1 (zh) 2019-04-09 2019-11-11 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78874.6A CN109935614B (zh) 2019-04-09 2019-04-09 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35614A CN109935614A (zh) 2019-06-25
CN109935614B true CN109935614B (zh) 2021-10-26

Family

ID=66989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78874.6A Active CN109935614B (zh) 2019-04-09 2019-04-09 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050004B2 (zh)
CN (1) CN109935614B (zh)
WO (1) WO20202070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35614B (zh) * 2019-04-09 2021-10-26 南京大学 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93762B (zh) 2019-12-23 2020-12-01 南京大学 基于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Micro-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US11354269B2 (en) 2020-01-27 2022-06-07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Snapshot load framework
US11308065B2 (en) 2020-01-27 2022-04-19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Condenser framework
US11269826B2 (en) 2020-01-27 2022-03-08 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 View tables framework
US11114587B1 (en) * 2020-02-25 2021-09-07 Odyssey Semiconductor, Inc. Streamlined GaN-based fabrication of light emitting diode structures
CN111463124B (zh) * 2020-03-26 2023-04-28 南方科技大学 用于集成电路的刻蚀方法
CN112768580B (zh) * 2021-01-04 2021-12-07 宁波安芯美半导体有限公司 深紫外led外延结构、深紫外led及制备方法
CN113608285B (zh) * 2021-06-30 2022-05-03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一种Ni柱子辅助PMMA微透镜阵列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37242B (zh) * 2021-08-26 2023-09-12 福州大学 一种超精细化量子点薄膜及其高分辨qled制备方法
CN114242852B (zh) * 2021-12-15 2023-01-17 江苏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全色Micro LED的制备方法以及结构
CN114792750B (zh) * 2022-06-24 2022-11-01 西安赛富乐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全彩化Micro-LED倒装芯片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39024A (zh) * 2023-11-10 2023-12-15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基于硅基掩膜片的全彩色Micro-LED制备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0915A (zh) * 2013-08-14 2013-11-2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型led阵列芯片
CN105514302A (zh) * 2016-01-26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亚像素阵列、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7331758A (zh) * 2017-06-27 2017-11-07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Micro LED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8878469A (zh) * 2018-07-04 2018-11-23 南京大学 基于iii族氮化物半导体量子点的混合型rgb微米孔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60186B (zh) * 2013-10-30 2016-02-17 北京大学 一种倒装纳米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FR3031238B1 (fr) * 2014-12-30 2016-12-30 Aledia Dispositif optoelectronique a diodes electroluminescentes
CN106696501B (zh) * 2016-08-26 2019-02-12 纳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表面改性掩模板、其制作方法、电致发光器件的制作方法
CN107170876A (zh) 2017-05-27 2017-09-15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Micro LED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
KR20180061093A (ko) * 2018-03-16 2018-06-07 한국과학기술원 나노패턴의 형성방법, 발광소자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에 의해 제조된 발광소자
CN108511390B (zh) 2018-05-09 2020-07-07 广东普加福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量子点全彩微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
CN208489225U (zh) * 2018-08-23 2019-02-12 中山市华南理工大学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 一种宽带高效的二维光子晶体led倒装阵列芯片
CN109935614B (zh) * 2019-04-09 2021-10-26 南京大学 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400915A (zh) * 2013-08-14 2013-11-20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一种微型led阵列芯片
CN105514302A (zh) * 2016-01-26 2016-04-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亚像素阵列、其制造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CN107331758A (zh) * 2017-06-27 2017-11-07 南方科技大学 一种Micro LED显示器件的制备方法
CN108878469A (zh) * 2018-07-04 2018-11-23 南京大学 基于iii族氮化物半导体量子点的混合型rgb微米孔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aN纳米柱发光特性;谢自力 等;《发光学报》;20150315;第36卷(第3期);第277-28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35614A (zh) 2019-06-25
US20210057614A1 (en) 2021-02-25
US11050004B2 (en) 2021-06-29
WO2020207009A1 (zh) 2020-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35614B (zh) 基于深硅刻蚀模板量子点转移工艺的微米全色q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12172B (zh) 基于氮化镓纳米孔阵列/量子点混合结构的全色微米led显示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08878469B (zh) 基于iii族氮化物半导体/量子点的混合型rgb微米孔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93762B (zh) 基于III族氮化物半导体的Micro-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868023A (zh) Iii族氮化物半导体/量子点混合白光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CN109841710B (zh) 用于透明显示的GaN Micro-LED阵列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004141A1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6206872A (zh) Si‑CMOS阵列驱动电路控制的GaN基可见光微米柱阵列LED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71911A1 (zh) 波长转换矩阵及其制作方法
CN114300602B (zh) 一种全彩Micro-LED及其制备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224212A (zh) 多色堆叠台阶式背出光Micro-LED显示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071914A1 (zh) 微显示器及其制作方法
CN114792750B (zh) 全彩化Micro-LED倒装芯片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11537A (zh) 共阴极led芯片及其制作方法
CN109904285A (zh) 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99803A (zh) 一种Micro LED芯片单体器件的制备方法、显示模块及显示装置
CN110311053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026558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05762244B (zh) 一种垂直结构白光led芯片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134418A1 (zh) 集成式led结构及制备方法
CN109524524B (zh) 一种用于LED的GaN深沟平坦化的制作方法
CN214898480U (zh) 一种Micro LED芯片单体器件、显示模块及显示装置
KR100859282B1 (ko) 다중파장 발광다이오드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09929348U (zh) 显示面板
Kang et al. 45‐4: Hybrid Integration of RGB Inorganic LEDs using Adhesive Bonding and Selective Area Growt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