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9086A - 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热固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热固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9086A
CN109929086A CN201711370333.3A CN201711370333A CN109929086A CN 109929086 A CN109929086 A CN 109929086A CN 201711370333 A CN201711370333 A CN 201711370333A CN 109929086 A CN109929086 A CN 1099290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socyanate
urethane composition
dosage
composite material
uretha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37033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9086B (zh
Inventor
曹铖
赵军
沈沉
吴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Wanhua Chemical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Wanhua Chem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37033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92908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9290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90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90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90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lyurethanes Or Polyurea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热固性聚氨酯复合材料,所述组合物包含A有机异氰酸酯组分和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在用于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时,与增强材料的浸润性较好,所制备的复合材料中纤维增强材料最高可以达到80%,这使得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复合材料还具有工艺简便、成本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热固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热固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背景技术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组成具有优异性能的材料。其中,聚氨酯复合材料多采用各类纤维作为增强材料进行制备,具有密度低、耐腐蚀、固化快、力学性能高等特点,应用范围较广。常用的制备工艺有增强反应注射成型(RRIM)、结构反应注射成型(SRIM)、长纤维反应注射成型(LFI)、发泡拉挤成型(FFU)等。
虽然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诸多优点,但是其依然存在问题。
专利CN201410439154.0公开了一种长玻纤增强阻燃聚氨酯发泡材料,其制备方法采用多步法,生产效率不高,且所得材料力学性能无法达到LFI工艺制备所得材料的普遍水平。
专利CN201280035548.9公开了阻燃组合物,包括该阻燃组合物的纤维增强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用途。该专利制备的复合材料密度较高,轻量化优势较小,对原材料成本的要求也较高。
专利CN200810140888.3公开了一种连续纤维增强聚氨酯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采用发泡拉挤成型工艺,所制备的复合材料纤维含量不高,综合力学性能不够高。
因此,提供一种性能优异、工艺简便、成本低廉的聚氨酯复合材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性能、简化工艺、降低成本,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热固性聚氨酯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简便的制备工艺、较低的成本。特别地,本发明所述复合材料中,纤维增强材料的含量最高可以达到80%,增加纤维增强材料的用量,降低基体树脂的用量,能够极大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聚氨酯组合物,所述聚氨酯组合物包含:
A有机异氰酸酯组分,NCO含量为25~35wt%;
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
异氰酸酯指数为0.95~1.15,优选1~1.1。
本发明所述聚氨酯组合物是用于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的用途。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例中,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平均羟值为300~900mgKOH/g,优选500~700mgKOH/g。
异氰酸酯指数指的是A有机异氰酸酯组分中NCO基团的摩尔数与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中反应性氢原子的摩尔数。
所述A有机异氰酸酯组分为A1有机异氰酸酯和/或A2有机异氰酸酯预聚物。
优选地,所述A有机异氰酸酯组分的官能度为2~3.5,优选2.1~2.9,25℃下粘度为50~700mPa·s,优选100~400mPa·s。本发明所述粘度是在25℃下根据DIN 53019-1-3测定的。
所述A1有机异氰酸酯可以选择任何本领域常用的异氰酸酯,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PM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对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四甲基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等,以及这类异氰酸酯的多聚体。上述异氰酸酯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所述A1有机异氰酸酯的获取途径可以通过商业采购,如万华化学生产的PM200等,也可以通过本领域常用的方法制备。
所述A2有机异氰酸酯预聚物为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和多元醇的反应产物,其中,所述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占A2有机异氰酸酯预聚物总质量的90~99.9%,优选95~99.8%,所述多元醇占A2有机异氰酸酯预聚物总质量的0.1~10%,优选0.2~5%。所述A2有机异氰酸酯预聚物的获取途径可以通过商业采购,如万华化学生产的WANNATE 80691等,也可以通过本领域常用的方法制备。
所述用于制备A2有机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异氰酸酯类化合物可以选择任何本领域常用的异氰酸酯,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多苯基甲烷多异氰酸酯(PMDI)、1,5-萘二异氰酸酯(N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4,4’-二环己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对苯二异氰酸酯(PPDI)、对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XDI)、四甲基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TMXDI)等,以及这类异氰酸酯的多聚体。上述异氰酸酯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所述用于制备A2有机异氰酸酯预聚物的多元醇可以选择任何本领域常用的多元醇,特别地,所述多元醇选自官能度为2~4、分子量为400~10000的多元醇。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乙二醇醚、聚丙二醇醚、聚丙三醇醚、聚季戊四醇醚、聚四氢呋喃醚二醇等,这类多元醇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包含:
B1聚醚多元醇,平均官能度为2.5~8,优选3~5,更优选4,羟值为30~450mgKOH/g,优选50~200mgKOH/g,更优选55~180mgKOH/g;
B2有机多元醇,平均官能度2~4.4,优选2~4,更优选2~3,羟值为300~800mgKOH/g,优选400~700mgKOH/g;
B3发泡剂;
B4催化剂;
B5泡沫稳定剂。
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中各组分的含量可以参考本领域常用的质量比例进行配置,常用的质量比例配置不影响本发明的实施。此处列举一个本发明优选的各组分质量比例来帮助公众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包含:
B1聚醚多元醇,用量为5~50%,优选10~45%,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B2有机多元醇,用量为45~90%,优选53~87%,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B3发泡剂,用量为0.1~2%,优选0.3~1.5%,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B4催化剂,用量为0.1~2%,优选0.3~1%,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B5泡沫稳定剂,用量为0.1~1%,优选0.2~0.5%,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所述B1聚醚多元醇的聚合单体可以选择本领域常用的聚合单体,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四氢呋喃、氧化苯乙烯等,这类聚合单体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所述B1聚醚多元醇优选的聚合方式是环氧丙烷均聚、或环氧乙烷均聚、或环氧乙烷和环氧丙烷共聚。最优选的聚合方式为环氧丙烷均聚。
所述B1聚醚多元醇的起始剂可以选自符合平均官能度限定范围的、分子量不超过400的小分子醇。优选的起始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木糖醇、山梨醇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B1聚醚多元醇最优选的起始剂为季戊四醇。其他可以列举的B1聚醚多元醇羟值的优选实例可以是50~180mgKOH/g,另一个优选实例是55~150mgKOH/g。
凡是平均官能度和羟值符合本发明限定的有机多元醇,均可作为本发明的B2有机多元醇使用,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醚多元醇、聚醚碳酸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天然产物多元醇等,这类多元醇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可以作为B2有机多元醇的聚醚多元醇是指以具有活泼氢原子的小分子化合物作为起始剂,以环氧化合物为聚合单体反应得到的化合物。所述起始剂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二甘醇、三羟甲基丙烷、甘油、季戊四醇、木糖醇、山梨醇、蔗糖、双酚A、双酚S、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二亚乙基三胺、甲苯二胺等,这类起始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所述环氧化合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四氢呋喃、氧化苯乙烯等,这类聚合单体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可以作为B2有机多元醇的聚醚碳酸酯多元醇为本领域常用的聚碳酸酯多元醇,其获取途径可以通过商业采购,也可以通过使用双金属氰化物催化剂使二氧化碳和环氧烷化物在包含活性氢的起始物上加成而制备。
可以作为B2有机多元醇的聚酯多元醇是指羧酸与多元醇的反应物、或酸酐与多元醇的反应物、或内酯的反应物。所述羧酸常用为二元羧酸,优选碳原子数为2~12的脂肪族二元羧酸和/或碳原子数为6~12的芳香族二元羧酸,其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丁二酸、丙二酸、戊二酸、己二酸、辛二酸、壬二酸、癸二酸、十二烷基羧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邻苯二甲酸、异酞酸、对苯二酸等,这类羧酸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所述酸酐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邻苯二甲酸酐、四氯苯酐、马来酸酐等,这类酸酐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所述多元醇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二醇、二甘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二丙二醇、1,3-甲基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新戊二醇、1,10-癸二醇、丙三醇、三羟甲基丙烷等,这类多元醇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所述内酯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ε-己内酯。
可以作为B2有机多元醇的天然产物多元醇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蓖麻油及其衍生物、植物油多元醇、松香酯多元醇等,这类天然产物多元醇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所述B2有机多元醇最优选为非季戊四醇起始的聚醚多元醇。当所述B2有机多元醇为非季戊四醇起始的聚醚多元醇时,优选的起始剂为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二甘醇、三羟甲基丙烷、甘油、木糖醇、山梨醇、蔗糖、双酚A、双酚S、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二亚乙基三胺和甲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二甘醇、三羟甲基丙烷、甘油、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二亚乙基三胺和甲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其他本领域常用的起始剂也可以作为所述B2有机多元醇的起始剂,但起始剂的官能度需要满足本发明的限制。
本发明中出现的“羟值”,未经特别说明的,均指该组分的平均羟值。
所述B3发泡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物理发泡剂和/或化学发泡剂。特别地,所述B3发泡剂为水、一氯二氟代甲烷、一氯一氟代甲烷、二氯二氟代甲烷、三氯氟代甲烷、丁烷、戊烷、环戊烷、己烷、环己烷、庚烷、空气、CO2和N2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水。
所述B4催化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催化剂,例如胺类催化剂、有机金属类催化剂等,可以列举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三乙基胺、三丁基胺、三亚乙基二胺、N-乙基吗啉、N,N,N’,N’-四甲基-乙二胺、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N,N-甲基苯胺、N,N-二甲基苯胺、乙酸锡(II)、辛酸锡(II)、乙基己酸锡、月桂酸锡、二丁基氧化锡、二丁基二氯化锡、二丁基二乙酸锡、二丁基马来酸锡、二辛基二乙酸锡等,这类催化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所述B5泡沫稳定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泡沫稳定剂,例如主要结构为聚硅氧烷-氧化烯烃嵌段共聚物等,这类泡沫稳定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所述聚氨酯组合物还包含交联剂,用量为0~15%,优选0~5%,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所述交联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交联剂,可以列举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三羟甲基丙烷、丙三醇、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乙二胺、山梨醇等,这类交联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
所述聚氨酯组合物还包含扩链剂,用量为0~15%,优选1~10%,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所述扩链剂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扩链剂,可以列举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丁二醇、环己二醇、氢化双酚A等,这类扩链剂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优选地,所述扩链剂可以选择乙二醇、丙二醇、二乙二醇、二丙二醇、丁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还可以包含其他本领域常用的添加剂,例如阻燃剂、偶联剂、填料、防烟剂、染料、颜料、抗静电剂、抗氧剂、UV稳定剂、稀释剂、表面润湿剂、流平剂、触变剂、增塑剂等。
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例中,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中没有卤素类阻燃剂,也不含有任何卤素类化合物。卤素类化合物会对复合材料有明显的的VOC贡献,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威胁人体健康。
下面列举另一个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实例来帮助公众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由以下组分组成:
B1聚醚多元醇,用量为5~50%,优选10~45%,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B2有机多元醇,用量为45~90%,优选53~87%,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B3发泡剂,用量为0.1~2%,优选0.3~1.5%,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B4催化剂,用量为0.1~2%,优选0.3~1%,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B5泡沫稳定剂,用量为0.1~1%,优选0.2~0.5%,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交联剂,用量为0~15%,优选0~5%,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扩链剂,用量为0~15%,优选1~10%,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一种由所述聚氨酯组合物制备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包含:
聚氨酯基体树脂,含量为20~95%,优选30~70%,更优选40~55%,以所述复合材料的总质量计,所述聚氨酯基体树脂是由所述聚氨酯组合物反应得到;
增强材料,含量为5~80%,优选30~70%,更优选35~60%,以所述复合材料的总质量计。
所述增强材料可以采用本领域常用的增强材料,优选纤维类增强材料,可以列举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玻璃纤维、碳纳米管、碳纤维、聚酯纤维、天然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尼龙纤维、玄武岩纤维、硼纤维、碳化硅纤维、石棉纤维等,这类增强材料可以单独或组合使用。本发明所述增强材料的一个优选实例是玻璃纤维。
本发明的增强材料含量最高可以达到80%,这是因为本发明的A有机异氰酸酯组分和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体系有非常好的流动性能和纤维润湿性能,复合高达80%纤维时产品无缺陷。
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可以参考2005年1月出版的《聚氨酯泡沫塑料(第三版)》(朱吕民、刘益军等编著)中,第8章(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及泡沫制品)内容进行,也可以采用其他本领域常用的制备工艺进行。可以列举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反应注射成型工艺(RIM)、增强反应注射成型工艺(RRIM)、结构反应注射成型工艺(SRIM)、长纤维反应注射成型工艺(LFI)、发泡拉挤成型工艺(FFU)等。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长纤维反应注射成型工艺,所述工艺为在高压浇注机混合头附近将长纤维切割成固定长度的纤维,在混合腔内与聚氨酯组合物浸润、混合,共同注入模腔中,经化学反应固化成型,制得聚氨酯复合材料。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发泡拉挤成型工艺,所述工艺为将连续纤维纱在牵引设备的拉引作用下经过树脂槽与聚氨酯组合物混合、浸润,然后进入到加热模具中固化成型,后续经过冷却、切割制得聚氨酯复合材料。
本发明所述聚氨酯复合材料可用于汽车仪表板、门板、风道、天窗、顶棚、底盘盖板、备胎盖板、行李架、行李仓门板、行李箱盖板、引擎盖板、座椅背板、扰流板、挡泥板、衣帽架、格栅、高架箱体、铁路枕木等。但本发明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并不局限于上述用途。
本发明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对聚氨酯组合物配方的合理设计,使所述聚氨酯组合物制备的聚氨酯基体树脂与高含量的增强材料复合性优异,制备得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并且,当聚氨酯复合材料中增强材料含量较高时,复合材料中不会产生缺陷。
此外,通常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的工艺不能用于制备增强材料含量较高的复合材料,会出现复合性不好、产品无法成型、产品出现大量缺陷、产品性能大幅下降且不稳定等问题,本发明通过对聚氨酯组合物配方的合理设计,使得常用的制备工艺,尤其是长纤维反应注射成型工艺(LFI)和发泡拉挤成型工艺(FFU),能够用于制备高含量增强材料的复合材料,且不会出现上述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说明,所有的百分比和份数按重量计。
实施例和对比例中使用原料如下:
PM-200: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为31.4wt%,平均官能度2.7,25℃下粘度200mPa·s,万华化学生产;
80691:异氰酸酯基团含量为29wt%,平均官能度2.6,25℃粘度400mPa·s,万华化学生产;
聚醚B1-1,羟值50mgKOH/g,季戊四醇起始,环氧丙烷均聚;
聚醚B1-2,羟值200mgKOH/g,季戊四醇起始,环氧丙烷均聚;
聚醚B1-3,羟值150mgKOH/g,季戊四醇起始,环氧丙烷均聚;
聚醚B1-4,羟值55mgKOH/g,季戊四醇起始,环氧丙烷均聚;
聚醚B1-5羟值180mgKOH/g,季戊四醇起始,环氧丙烷均聚;
聚醚B2-1,羟值400mgKOH/g,甘油,环氧丙烷均聚;
聚醚B2-2,羟值700mgKOH/g,甘油,环氧丙烷均聚;
聚醚B2-3,羟值600mgKOH/g,乙二醇,环氧丙烷均聚;
聚醚C,羟值500mgKOH/g,甘油和山梨醇,平均官能度为4.2,环氧丙烷均聚;
发泡剂:水;
催化剂:DC-1027,气体化学公司生产;
表面活性剂:B8870,赢创公司生产;
扩链剂:乙二醇,丁二醇;
玻璃纤维纱,线密度4800tex,巨石集团有限公司生产。
实施例和对比例所用测试标准和方法:
密度测试标准:ISO 845;
弯曲性能测试标准:ISO 14125;
冲击性能测试标准:ISO 179;
拉伸性能测试标准:ISO 1926;
剪切性能测试标准:ISO 1922。
复合材料浸润性判断:复合材料制品表面均一平整,无鼓包、凹坑、气泡等缺陷,且内部均一无空洞,判定为4级;复合材料制品表面或内部有少量缺陷,可进行修补,判定为3级;复合材料制品表面或内部有缺陷,无法修补,影响成型,判定为2级;复合材料制品表面或内部有大量缺陷,无法成型,判定为1级。
实施例1-5、对比例1-3采用LFI工艺制备,其聚氨酯组合物中各组分比例列于表1。
表1(以重量份计)
实施例1-5、对比例1-3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1)采用Krauss-Maffei的LFI专用设备,设备压力为(140±10)bar,原料温度为(25±1)℃,模具温度为(50±3)℃,模具压力为(200±10)kN,纤维切割长度设置为1cm;
(2)将各个原料加入设备,开模浇注,浇注量为200g/s,闭模保压5min后开模,得到复合材料制品。
其中,实施例1-5、对比例1-3复合材料的制备分别按照玻纤含量40%、50%、60%进行制备,将得到的复合材料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2。
表2
注:表2中未填写的性能数据,表示该对比例样品由于不能成型无法测试。
实施例6-10、对比例4-6采用FFU工艺制备,其聚氨酯组合物中各组分比例列于表3。
表3(以重量份计)
实施例6-10、对比例4-6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1)采用发泡拉挤专用设备,拉挤速度1m/min,模具总长20m,截面为200mm×50mm,模具成型温度90℃;
(2)将聚氨酯组合物原料浇注到设备树脂槽,浇注量100g/s,经过混合浸润、成型、冷却切割,得到复合材料制品。
其中,实施例6-10、对比例4-6复合材料的制备分别按照玻纤含量40%、50%、60%、70%进行制备,将得到的复合材料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列于表4。
表4
注:表4中未填写的性能数据,表示该对比例样品由于不能成型无法测试。

Claims (9)

1.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组合物包含:
A有机异氰酸酯组分,NCO含量为25~35wt%;
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
异氰酸酯指数为0.95~1.15,优选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A有机异氰酸酯组分为A1有机异氰酸酯和/或A2有机异氰酸酯预聚物;
优选地,所述A有机异氰酸酯组分的官能度为2~3.5,优选2.1~2.9,25℃下粘度为50~700mPa·s,优选100~400mPa·s。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包含:
B1聚醚多元醇,平均官能度为2.5~8,优选3~5,更优选4,羟值为30~450mgKOH/g,优选50~200mgKOH/g,更优选55~180mgKOH/g;
B2有机多元醇,平均官能度2~4.4,优选2~4,更优选2~3,羟值为300~800mgKOH/g,优选400~700mgKOH/g;
B3发泡剂;
B4催化剂;
B5泡沫稳定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包含: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为基准计,
B1聚醚多元醇,用量为5~50%,优选10~45%;
B2有机多元醇,用量为45~90%,优选53~87%;
B3发泡剂,用量为0.1~2%,优选0.3~1.5%;
B4催化剂,用量为0.1~2%,优选0.3~1%;
B5泡沫稳定剂,用量为0.1~1%,优选0.2~0.5%。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1聚醚多元醇的起始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二甘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木糖醇、山梨醇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季戊四醇;
所述B2有机多元醇为非季戊四醇起始的聚醚多元醇;所述B2有机多元醇的起始剂优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二甘醇、三羟甲基丙烷、甘油、木糖醇、山梨醇、蔗糖、双酚A、双酚S、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二亚乙基三胺和甲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二甘醇、三羟甲基丙烷、甘油、乙二胺、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二亚乙基三胺和甲苯二胺中的一种或多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B3发泡剂为水、一氯二氟代甲烷、一氯一氟代甲烷、二氯二氟代甲烷、三氯氟代甲烷、丁烷、戊烷、环戊烷、己烷、环己烷、庚烷、空气、CO2和N2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组合物还包含交联剂,用量为0~15%,优选0~5%,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所述聚氨酯组合物还包含扩链剂,用量为0~15%,优选1~10%,以所述B异氰酸酯反应性组分的总质量计。
8.一种根据权利有求1~7任一项所述的聚氨酯组合物制备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包含:
聚氨酯基体树脂,含量为20~95%,优选30~70%,更优选40~55%,以所述复合材料的总质量计,所述聚氨酯基体树脂是由所述聚氨酯组合物反应得到;
增强材料,含量为5~80%,优选30~70%,更优选35~60%,以所述复合材料的总质量计。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聚氨酯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长纤维反应注射成型工艺和/或发泡拉挤成型工艺。
CN201711370333.3A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热固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Active CN1099290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0333.3A CN109929086B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热固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370333.3A CN109929086B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热固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9086A true CN109929086A (zh) 2019-06-25
CN109929086B CN109929086B (zh) 2021-06-29

Family

ID=66983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370333.3A Active CN109929086B (zh) 2017-12-19 2017-12-19 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热固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92908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9089A (zh) * 2019-12-20 2020-04-17 万华化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8085A (zh) * 2021-07-13 2021-09-14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松香基聚氨酯类玻璃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33765A1 (en) * 2020-05-18 2021-11-25 Basf Se A polyurethane-forming system, a composite comprising the polyurethane-forming system and a fiber-reinforced material, 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composite, and the use of the composite
CN115181231A (zh) * 2021-04-02 2022-10-14 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组合物和由其制备的预浸料和复合材料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010A (zh) * 2006-11-20 2008-06-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纤维增强改性方法
CN101550225A (zh) * 2009-05-11 2009-10-07 上海世鹏聚氨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结皮阻燃型聚氨酯复合枕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7825A (zh) * 2012-03-16 2012-08-01 青岛宇田化工有限公司 连续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33955A (zh) * 2014-02-20 2014-06-04 青岛宇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专门用于复合材料拉挤工艺的双组份聚氨酯组合料
CN104211893A (zh) * 2014-09-01 2014-12-17 星威国际家居有限公司 低密度长玻纤纤维增强阻燃聚氨酯发泡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046317A (zh) * 2016-05-23 2016-10-2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组合料及其制备的聚氨酯保温材料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1010A (zh) * 2006-11-20 2008-06-04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一种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纤维增强改性方法
CN101550225A (zh) * 2009-05-11 2009-10-07 上海世鹏聚氨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自结皮阻燃型聚氨酯复合枕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617825A (zh) * 2012-03-16 2012-08-01 青岛宇田化工有限公司 连续长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及其制造方法
CN103833955A (zh) * 2014-02-20 2014-06-04 青岛宇田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专门用于复合材料拉挤工艺的双组份聚氨酯组合料
CN104211893A (zh) * 2014-09-01 2014-12-17 星威国际家居有限公司 低密度长玻纤纤维增强阻燃聚氨酯发泡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6046317A (zh) * 2016-05-23 2016-10-26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组合料及其制备的聚氨酯保温材料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19089A (zh) * 2019-12-20 2020-04-17 万华化学(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21233765A1 (en) * 2020-05-18 2021-11-25 Basf Se A polyurethane-forming system, a composite comprising the polyurethane-forming system and a fiber-reinforced material, a p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the composite, and the use of the composite
CN115181231A (zh) * 2021-04-02 2022-10-14 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组合物和由其制备的预浸料和复合材料
CN115181231B (zh) * 2021-04-02 2024-01-23 上海高铁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体组合物和由其制备的预浸料和复合材料
CN113388085A (zh) * 2021-07-13 2021-09-14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松香基聚氨酯类玻璃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388085B (zh) * 2021-07-13 2022-07-12 桂林理工大学 一种松香基聚氨酯类玻璃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9086B (zh) 2021-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29086A (zh) 一种聚氨酯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热固性聚氨酯复合材料
CN108239385B (zh) 一种热塑性聚氨酯发泡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9071B (zh) 一种聚氨酯组合料、其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的方法及制得产品的用途
EP1783150B1 (en) Composite articles and a process for their production
US6803390B2 (en) Rigid polyurethane foams
US7601761B2 (en) Rigid polyurethane foams with increased heat performance
CN102844165B (zh) 具有高压缩强度和刚度的聚氨酯复合材料体系
US20080132611A1 (en) Polyurethane composite materials
CN104045806A (zh) 用于制备聚氨酯复合材料的聚氨酯组合物
US20200157306A1 (en) Isocyanate-functional polymer components and polyurethane articles formed from recycled polyurethane article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for forming same
JP2010053157A (ja) 軟質ポリウレタンフォームの製造方法
US20100101165A1 (en) Low-density filled polyurethane foam
EP3562854B1 (en) Polyurethane foam article and method of forming same
CN109929087B (zh) 一种聚氨酯硬质泡沫及其制备方法
CN105778038A (zh) 聚氨酯拉挤成型制品
CN111072890B (zh) 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聚氨酯泡沫夹层部件及用途
CN100348400C (zh) 以半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为夹芯的彩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CN103025783B (zh) 具有良好尺寸稳定性的聚氨酯整体泡沫材料
JPS582319A (ja) ポリウレタンの製法
JPS6121563B2 (zh)
TWI419906B (zh) 多異氰酸酯基生質材料及其形成方法
CN107108481A (zh) 用于聚氨基甲酸酯泡沫的表面活性剂
JPS6142526A (ja) ポリウレタン成形品の製法
US20220340704A1 (en) Spray polyurethane elastomers and method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Buist et al. Organic isocyanates and their utilis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polymeric materia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