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27596A - 车辆座椅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27596A
CN109927596A CN201811554436.XA CN201811554436A CN109927596A CN 109927596 A CN109927596 A CN 109927596A CN 201811554436 A CN201811554436 A CN 201811554436A CN 109927596 A CN109927596 A CN 10992759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ffering mechanism
elastic buffering
longitudinal direction
buffer unit
vertical equ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443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27596B (zh
Inventor
约翰内斯·菲利普
约翰·梅尔
弗洛里安·山德尔
弗朗茨·施耐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ammer AG
Original Assignee
Gramme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ammer AG filed Critical Grammer AG
Publication of CN1099275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75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275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275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02Seat suspension devices attached to the base of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06Seat guided by rods
    • B60N2/508Scissors-like stru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09Seat guided by slides or the lik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4Seat suspension devices using mechanical springs
    • B60N2/542Seat suspension devices using mechanical springs made of rubber or other material having high internal friction, e.g. polym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50Seat suspension devices
    • B60N2/54Seat suspension devices using mechanical springs
    • B60N2/544Compression or tension spring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90Details or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919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 B60N2/933Positioning and locking mechanisms rotat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车辆座椅(1)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用于车辆座椅(1)的弹性缓冲,其中,车辆座椅(1)具有: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相对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能位移的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以及剪架支架(5),剪架支架使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和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彼此连接,其中,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包括: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其与剪架支架(5)连接;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其与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位置固定地连接;以及第一弹簧元件(8),第一弹簧元件至少与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和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起作用地接触,其中,第一弹簧元件(8)被构造为,使得在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位移时,第一弹簧元件(8)能变形。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座椅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用于车辆座椅的弹性缓冲,其中,车辆座椅具有: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相对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可位移的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以及剪架支架,该剪架支架使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和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彼此连接。
背景技术
由现有技术迄今为止已知如下这样的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它们在使用力学或气动的弹簧单元或者阻尼单元的情况下可以使车辆座椅相对于沿纵向方向的运动而弹性缓冲或者阻尼。这类结构大多耗费很大,并且不可以事后、例如在损坏之后容易地更换并因此产生高成本。进一步地已知另外的解决方案,其中,在这些解决方案中将弹簧元件置入到引导轨中,其中,弹簧元件被弹性地构造并能在车辆座椅相对于车辆座椅下部结构相对运动的情况下引起弹簧缓冲。这些可能性也不能实现较好的更换,并且,这里完全拆卸座椅无论如何会导致相对高的成本。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利用其也可以后续地实现纵向水平弹性缓冲并且该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尤其被设计得可容易更换。
该任务由根据权利要求1的车辆座椅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来解决。
本发明的核心构思在于提供一种车辆座椅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用于所述车辆座椅的弹性缓冲,其中,车辆座椅具有: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相对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能位移的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以及剪架支架,剪架支架使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和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彼此连接,其中,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包括: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其与剪架支架连接;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其与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位置固定地连接;以及第一弹簧元件,第一弹簧元件至少与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和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起作用地接触,其中,第一弹簧元件被构造为,使得在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位移时,第一弹簧元件能变形。
通过视第一弹簧元件的设计方案而定的第一弹簧元件的变形,实现了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相对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的弹性缓冲和/或阻尼。在此,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弹性缓冲或阻尼了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相对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沿车辆座椅纵向方向的运动。
通过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与剪架支架的连接和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的连接,给出了整个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的容易的可更换性。在此,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优选可以借助于两个轴承半壳与剪架支架的第一连接横向管连接。在此,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借助于螺接连接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连接。通过松开与剪架支架的螺接连接或者连接,因此可以保证整个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的可容易更换。
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剪架支架具有第一剪架配对和第二剪架配对,所述第一剪架配对和第二剪架配对分别具有第一摇摆件和第二摇摆件,其中,在所述第一摇摆件和/或所述第二摇摆件之间布置有第一连接横向管并且所述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与所述第一连接横向管连接。
在此,连接横向管优选沿车辆座椅的宽度方向延伸。通过使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与第一连接横向管连接,可以实现对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或者整个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特别容易接近。在此情况下,不再需要由现有技术已知那样的车辆座椅的拆卸或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的复杂移除。
根据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具有第一变形区域和第二变形区域,其中,在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的中立姿态上,第一变形区域和第二变形区域与所述第一弹簧元件起作用地接触,并且在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相对位移的情况下,要么第一变形区域,要么第二变形区域与第一弹簧元件起作用地接触。
中立姿态在此情况下被理解为,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不存在相对运动。通过不仅第一变形区域而且第二变形区域在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的中立姿态中与第一弹簧元件起作用地接触,在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相对位移时立即开始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相对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的弹性缓冲或阻尼。如果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被位移,那么要么第一变形区域,要么第二变形区域与第一弹簧元件起作用地接触。也就是说,在此相应的另一个变形区域不与第一弹簧元件接触。
在此情况下,与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沿纵向方向向前或向后位移的方向相关地确定:变形区域中的哪个与第一弹簧元件起作用地接触。优选在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沿纵向方向向前的位移中,第二变形元件与第一弹簧元件起作用地接触,并在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沿纵向方向看向后的位移中,第一变形区域与第一弹簧元件接触。优选地,第一变形区域沿纵向方向向前看处于第二变形区域之前。
根据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弹簧元件沿车辆座椅的纵向方向延伸。这意味着:在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位移时,第一弹簧元件沿纵向方向变形。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方式,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具有第二弹簧元件,其同样沿纵向方向延伸。特别优选地,第一弹簧元件和第二弹簧元件彼此平行地布置。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弹簧元件和第二弹簧元件基本上相同地构造。第一弹簧元件和第二弹簧元件在此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由聚氨酯Cellasto制成。在此情况下,通过使用聚氨酯Cellasto可以在引起的弹簧特性或阻尼特性下明显减少针对弹簧元件的成本,因为聚氨酯Cellasto不仅可以弹性缓冲地,而且可以阻尼地起作用。当然为此也可以考虑另外的材料,其中,聚氨酯Cellasto表述了优选的设计。
根据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设置:锁止单元被设置用于锁止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该锁止单元绕竖直摆动轴可摆动地被支承在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上。锁止单元优选具有第一留空部,该第一留空部可以与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销轴元件接触。
如果销轴元件和第一留空部在此接触,那么使得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失活。也就是说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被锁止,使得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相对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沿纵向方向的位移不再可能。但是,如果第一留空部和销轴元件没有接触,那么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的位移是可行的。也就是说,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可以沿纵向方向相对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位移,其中,通过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的该设计在位移时引起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的弹性缓冲或阻尼。
根据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锁止单元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之间布置弹簧单元、尤其是拉簧,使得在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锁止时和在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和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相对位移时销轴元件和第一留空部可以被带至接触。也就是说尤其借助于弹簧单元可以将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移置到被限位的状态中;被限位的状态在此情况下意味着:销轴元件与锁止单元接触。也可以考虑,弹簧单元被构造为压簧或螺旋扭力弹簧。特别优选地,弹簧单元一方面与锁止单元连接并且另一方面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连接。尤其地,弹簧单元具有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锁止单元连接,第二端部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连接。
弹簧单元、尤其是拉簧出于下列原因来设置:在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的中立姿态中,也就是说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没有被相对彼此相对位移,销轴元件和第一留空部被布置在绕竖直摆动轴的共同的圆形轨道上。也就是说,在锁止单元绕竖直摆动轴摆动时,销轴元件和第一留空部可以仅通过锁止单元的摆动而接触。
但是,如果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没有处在中立姿态中,也就是说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位移,那么需要将销轴元件和第一留空部又布置在圆形轨道上。这点恰好通过使用该拉簧来实现,因为通过拉簧又强迫销轴元件到圆形轨道上,第一留空部仍然还处在该圆形轨道上。由此也可实现锁止在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的位移位置中。
在此优选地,销轴元件连带被布置在第一变形区域上。当然也可以考虑另外的实施方式,其中,该另外的实施方式是优选的,因为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连接,在该区域中,销轴元件的布置没有多大意义。关于锁止单元因此可以选择销轴元件的如下定位,该定位尽可能少地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干扰地起作用。
根据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和第二剪架配对分别具有固定轴承和浮动轴承,其中,这些轴承中的一个被布置在第一摇摆件和第二摇摆件的一端部上,并且固定轴承分别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连接。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在此情况下具有引导轨元件,它们与摇摆件的浮动轴承接触。
这尤其意味着,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借助于引导轨元件和布置在其上的浮动轴承和剪架支架的摇摆件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连接。因为仅浮动轴承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连接,所以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相对于剪架支架可以沿纵向方向位移。在此情况下,这是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可以容易接近、根据前面的描述可以被布置的前提条件。
为了更好地操纵锁止按压和由此跟随的锁止或者限位和解锁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而优选设置如下:提供导杆,该导杆一方面与锁止单元并且另一方面与操纵杠杆连接。在此,操纵杠杆为了更好实现优选沿纵向方向看在前方布置在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上。
进一步优选地,操纵杠杆可摆动地绕摆动轴受支承,使得操纵杠杆可以在第一转动姿态和第二转动姿态之间位移,其中,在第一转动状态中锁止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并在第二转动姿态中解锁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
其它有利的实施方式由从属权利要求获得。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它目标、优点和适宜性从下面的描述结合附图可以得出。在此情况下:
图1在侧向图和分解图中示出了根据一种实施方式的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
图2示出了具有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的车辆座椅;
图3A示出了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在安装状态和中立位置中的示意图;
图3B示出了处于位移位置中的图3A的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
图3C示出了处于另一位移位置中的图3A的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
图4A在示意图中示出了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和锁止单元;
图4B在另一示意图中示出了根据图4A的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和锁止单元;
图5A在示意图中在未锁止位置中示出了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和锁止单元;
图5B在示意俯视图中在锁止位置中示出了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和锁止单元;以及
图6在示意侧视图中示出了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和锁止单元;
图7示出了具有操纵杠杆的锁止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一特别优选的实施方式的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如能够看到的,所述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包括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和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
这里还要注意到,图1示出了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的侧视图。在此,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包括:第一端部区域32、第二端部区域33和中间区域34。在第一端部区域32中可以看出,设置有接收部27,该接收部被设置和构造用于,接收两个轴承半壳26,其中,所述轴承半壳彼此一致地构造并彼此处于接触中。在此,每个轴承半壳26具有半圆形开口28。轴承半壳26被布置为,使得半圆形开口28彼此连接并构成圆形开口39,该圆形开口39被构造为,围住第一连接管(这里未示出)。
此外可以看出,每个轴承半壳26具有接触区域29和凸缘35,其中,接触区域29在该形式下变化,以便由所述接收部27接收。凸缘35被设置用于,使得轴承半壳26可以沿宽度方向B被可靠地保持。尤其地,轴承半壳26的凸缘35没有被设置在所述接收部27中,而是沿宽度方向B围住所述接收部27。
为了可以将轴承半壳26保持在接收部27中,设置有闭合元件30,闭合元件不仅可以与接收部连接,而且可以与轴承半壳连接并可以借助于螺接元件31与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连接。为此,在将轴承半壳置入到接收部27中之后,闭合元件30被安置在接收部27的开口上。接下来,螺接元件31被用于使得闭合元件30与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连接。
优选地,轴承半壳26可以具有另外的功能,即,在接收部27内部沿高度方向H看提供了高度平衡或公差平衡,也就是说,通过轴承半壳26的该设计,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沿高度方向H看可以相对于第一连接横向管13和/或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被适配。
进一步地从图1可以得出,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包括第一变形区域14和第二变形区域15,它们主要且基本上沿纵向方向L和宽度方向B延伸。在此,变形区域14、15彼此沿纵向方向间隔开间距40。在该区域中构成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的中间区域34,并且具有下侧面22,该下侧面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的上侧面23连接。
在此,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至少部分地围住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的中间区域34,其中,所述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沿宽度方向B比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延伸得更远。
在此,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包括第一端部41和第二端部42,其中,在端部41、42上分别布置支撑板38,该支撑板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的上侧面连接并且至少部分地进一步引导该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并借助于过渡区域43与该上侧面23连接。在此,支撑板38本身基本上沿高度方向延伸第二间距25。在此,第二间距25比第一间距24更小,该第一间距沿高度方向H看表述了从下侧面22直至第一变形区域14或第二变形区域15的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的延伸,由此可以确保: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和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可以沿纵向方向L相对于彼此移动。
进一步从图1可以得出第一弹簧元件8,该第一弹簧元件与支撑元件36连接。
优选地,支撑元件36被布置在第一弹簧元件8的第一端部44上以及弹簧元件8的第二端部45上。
如能进一步看到的,第一弹簧元件8以相对于第一端部44和第二端部45的过量部方式表述,也就是说设置一连接部,该连接部让支撑元件36以及第一端部44和第二端部45分别交错接合。在此情况下可以考虑就像燕尾槽那样的连接部。尤其地,通过该过量部或者说该过量部的设计能使得第一弹簧元件8和/或第二弹簧元件16的预紧力变化,由此作为结果可以使得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起作用的触发力变化。
进一步地,支撑元件36分别包括一倒圆部37,该倒圆部尤其被构造为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的过渡区域43互补。
进一步地,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在其第一端部区域32上具有销轴元件20,该销轴元件尤其沿高度方向H延伸。该销轴元件20被设置和装置用于:与锁止单元17(这里未示出)接触,以便锁止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或松开该锁止。锁止单元17在下面的附图中被进一步更准确地描述。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一优选实施方式的车辆座椅1以及处于安装状态下的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在此,车辆座椅1被布置在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上,其中,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借助于剪架支架5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连接。
如能看出的,图2也以侧视图示出。剪架支架5在此包括第一剪架配对9和第二剪架配对10,其中,仅能看到第一剪架配对9。
第一剪架配对包括第一摇摆件11和第二摇摆件12,它们借助于剪架轴46彼此可枢转地连接。在此,剪架轴46沿宽度方向B延伸。第一摇摆件11以及第二摇摆件12在此分别包括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其中,第一摇摆件11的第一端部49借助于固定轴承48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连接。摇摆件的第二端部50和第二摇摆件的第一端部51和第二端部52在此分别包括一浮动轴承47,其中,第一摇摆件11的第二端部50和第二摇摆件12的第二端部52分别与引导轨元件53连接,其中,引导轨元件53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连接。
如进一步由图2可以看出的,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与第一连接横向管13以及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连接,其中,第一连接横向管13沿宽度方向B延伸并且当前第一剪架配对9的第二摇摆件12和第二剪架配对10的第二摇摆件12彼此连接。
此外从图2可以得出,引导轨元件53被构造为槽形,其中,在该槽形构造方案内部分别布置一浮动轴承47。通过引导轨元件53的该槽形设计可以沿纵向方向前部以及沿纵向方向后部限定一纵向止挡。端部止挡因此尤其是涉及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3相对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的最大位移。
如进一步可以看出的,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的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在第二端部区域中借助于轴承半壳26与第一连接横向管13连接。另一方面,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借助于第一端部区域32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连接。尤其是,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优选地通过螺接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连接。
在此情况下也可以考虑,引导轨元件53被彼此不同地构造。因此例如可以考虑,例如该槽被构造为在任意侧面围住,或该槽不完全被构造为围住。也就是说,存在该槽的至少一个开口。第一摇摆件11或第二摇摆件12的浮动轴承47布置在引导轨元件53的这些槽中并且可以在这些引导轨元件53中沿纵向方向L位移。
图3中,以立体俯视图示出了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以及车辆座椅1的部件。在此,从第一剪架配对9和第二剪架配对10分别可以看出第二摇摆件12,其中,第二摇摆件12分别与第一连接横向管13和第二连接横向管55连接。在此情况下,第一连接横向管13尤其包括浮动轴承47,这些浮动轴承与引导轨元件53接触,使得浮动轴承可以在这些引导轨53中位移。
进一步也示出了具有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和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的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其中,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借助于轴承半壳26与第一连接横向管13连接。在此情况下,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借助于至少一个连接元件54被布置在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上,尤其是通过螺接连接(这里未示出)来连接。
在此,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包括第一变形区域14和第二变形区域15,它们以间距40彼此间隔开。在此可以看到沿纵向方向L的该间隔。
进一步沿纵向方向L看,第一变形元件14和第二变形区域15之间的区域构成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的中间区域34。在此,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被构造为,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沿宽度方向B看能围住该中间区域34。
此外,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也包括第一弹簧元件8和第二弹簧元件16,它们分别布置为沿纵向方向L延伸。在第一弹簧元件8或第二弹簧元件16的第一端部44或第二端部45上设置有支撑元件36,这些支撑元件与弹簧元件8、16连接。
图3A中尤其示出了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的中立姿态,也就是说,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没有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位移。这尤其意味着,没有力作用作用到车辆座椅1或者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上,也就是说,不需要沿纵向方向的阻尼或弹性缓冲。
在该中立姿态中,第一变形元件14和第二变形元件15分别与弹簧元件8、16操作性接触,尤其是借助于支撑元件36。特别是,弹簧元件8、16也没有偏转,也就是说没有变形。通过使变形元件14、15与弹簧元件8、16接触,在作用力作用到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上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车辆座椅1借助于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的弹性缓冲或阻尼,其中,通过变形元件14、15和弹簧元件8、16之间的接触恰好立即在该力作用之后可以获得弹性缓冲作用或阻尼作用。
进一步地,通过支撑板38,弹簧元件8、16不会沿纵向方向L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脱落,使得即使在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位移时也可以执行弹簧元件8、16的变形。
支撑元件38在此优选沿宽度方向B延伸并在此也沿高度方向H延伸。
图3B示出了在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沿纵向方向向前位移的情况下的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的状况。这意味着,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相对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沿轴向方向向前运动。如进一步可以看出的,弹性缓冲元件18、16由于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7相对彼此的运动而变形,当前通过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的第二变形区域15。在此,通过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7相对彼此的相对运动,第一变形区域14从弹簧元件8、16和尤其是从支撑元件36松开,这些支撑元件与弹簧元件8、16连接,并因此不再与支撑元件36接触。但是在此,第二变形区域15进一步尤其是借助于支撑元件36与弹簧元件8、16连接。
通过弹簧元件8、16的变形在此引起弹性缓冲或者阻尼,与针对弹簧元件8、16选择哪种材料相关。
优选地,弹簧元件8、16至少部分地或完全地由聚氨酯Cellasto制成。该材料不仅具有阻尼特性,而且具有弹性缓冲特性。
进一步可以看出,支撑元件36在前部区域56中进一步与支撑板38接触,其中,在后部区域57中,支撑元件36与支撑板38已松开。
图3C示出了在向后位移姿态中的状况,使得现在是第一变形元件14而不再是第二变形元件15与支撑元件36接触。通过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的相对运动,通过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相对于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沿纵向方向L向后看的运动引起地,第二变形元件已经从弹簧元件8、16或者支撑元件36松开。在此,第一变形元件14与支撑元件或者弹簧元件8、16接触。在此,在前部区域56中,支撑元件36不再与支撑板38在后部区域37中接触,但是此外支撑元件36与支撑板38接触。
随后的附图尤其是示出了用于锁止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的锁止单元17。这意味着,借助于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不会有弹性缓冲或者阻尼。为了清楚起见,在下面的附图中不再详尽示出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而是仅示出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和锁止单元17以及示意性示出了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
锁止单元17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借助于竖直的枢转轴可枢转地连接。进一步地,锁止单元17具有棘爪58或棘爪区域59。
如图4A可以看到的,锁止单元17被构造为,使得锁止单元主要地或基本上沿纵向方向L和宽度方向B延伸。沿高度方向H的延伸可以相对于沿宽度方向B和纵向方向L的延伸被忽略。因此,锁止单元17在平面E中延伸,该平面展开于宽度方向B和纵向方向L。但是,棘爪区域59或棘爪58沿高度方向H看被布置在该平面下方,并且锁止单元17因此大部分被布置在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上方,其中,棘爪58被布置在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下方,分别沿高度方向H看。
进一步地,图4A示出:棘爪区域59或者棘爪58的第一留空部19与销轴元件20接触,其中,销轴元件20被布置在第一变形区域14上。尤其地,销轴元件20沿高度方向H看被布置在第一变形区域14上方。通过使锁止元件17绕竖直轴18枢转在此能松开销轴元件20与棘爪58之间的连接。在图4A的情况下,就像已经提到的那样,销轴元件20与棘爪58的第一留空部19接触。这意味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被锁止,使得沿纵向方向L看借助于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的阻尼或者弹性缓冲是不可能的。
图4B在此示出了如图4A的相同视图,但是其中,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不再仅完全示意性示出,而是以较准确方式示出。在此可以看出,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具有贯通开口60。就像进一步可以看出那样,棘爪58或者棘爪区域59延伸贯穿该贯通开口60。
图5A在俯视图中示出了锁止元件17以及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为了清楚起见,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和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都未示出。进一步地,图5A示出了在如下位置中的锁止单元17,在该位置中,第一留空部19不与销轴元件20接触,使得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未被锁止。因此,沿纵向方向L的弹性缓冲或者阻尼是可行的。进一步地,第一停止元件61以及第二停止元件62可以被看出,它们分别位置固定地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这里未示出)连接。在此情况下,这些停止元件61、62限制了锁止单元17绕竖直枢转轴18的枢转运动。在如图5A中示出的位置中,第一停止元件61与锁止单元17接触,其中,第二停止元件62没有与锁止单元17操作性接触。
如果锁止单元17绕竖直枢转轴枢转,尤其是如该图中示出那样逆时针枢转,那么在枢转之后存在第二停止元件62与锁止单元17的接触。
在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的中立姿态中以及在图5A和5B中示出,销轴元件20以及第一留空部19被布置在共同的圆形轨道63上,使得通过锁止元件17的枢转没有进一步动作地可以使第一留空部19和销轴元件20接触。
图5B准确示出了该视图,在该视图中,销轴元件20和第一留空部19被带至接触。进一步地,锁止单元17通过锁止单元17绕竖直枢转轴18的枢转使第一停止元件61从锁止单元17松开,其中,第二停止元件62现在与锁止单元17接触。在锁止位置中以及在图5B中示出,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是在锁止状态中。这意味着,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不可能相对于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的位移,因为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一方面通过销轴元件20与锁止单元牢固连接,并且另一方面借助于轴承半壳26与第一连接横向管13固定连接。
图6以侧视图示出了图5A或图5B的视图。
图7进一步在俯视图中示出了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连接的锁止单元17。进一步地,图7中给出了构件,借助于这些构件可以操纵锁止单元17,以便锁止并解锁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这里未示出),或换句话说,失活和激活。
如从图7可以进一步得出的,设置有弹簧单元21,该弹簧单元具有第一端部64和第二端部65,其中,第一端部64与锁止单元17连接并且第二端部65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连接。优选地,弹簧单元21是拉簧,其中也可以考虑,弹簧单元21被构造为压簧或螺旋扭力弹簧,其中,连带产生该布置方案的相应改变。
此外可以看出操纵杠杆70,该操纵杠杆当前沿纵向方向L看在前部布置在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上。尤其地,操纵杠杆70可枢转地可绕枢转轴71枢转地与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连接。
另外还设置有导杆67、67',该导杆具有第一端部68和第二端部69,其中,第一端部68与操纵杠杆70连接并且第二端部69与锁止单元17连接。优选地,导杆67、67'的第二端部69与锁止单元17的长形孔66连接。进一步优选地,导杆67、67'的第一端部68与操纵杠杆70连接,使得第一端部68被布置在相对于枢转轴71的第四状态72中。可考虑的是,导杆67、67'由如用附图标记67标示的导杆部件组成,或由如附图标记67'标示的多个导杆部件组成。
与导杆67、67'的设计无关,在操纵元件70绕枢转轴71枢转时,第一端部68相应地绕枢转轴71枢转,这在第二端部69在长形孔66中的移动中产生,由此,锁止单元17绕枢转轴18获得关于枢转的自由度,因为长形孔中的该移动能够实现锁止单元17的枢转。这点例如可以从图5A和5B得出。
在此,这些状况如下:图5A中,锁止单元17不与销轴元件20接触,并与第一停止元件61接触。在此,导杆67、67'的第二端部69与长形孔66的第一端部73接触,其中,长形孔66的第一端部73相应于这样的端部,该端部进一步布置得与锁止单元17的留空部19远离。
如果第二端部69从长形孔66的第一端部73向长形孔66的第二端部74移动,那么锁止单元17可以至少绕长形孔66的长度枢转,直到锁止单元17与第二停止元件62接触。同样地,留空部19与销轴元件20接触。
在此,锁止单元17的枢转通过弹簧单元21来引起,该弹簧单元尤其为了更好的功能性而具有确定的预紧力。
如果导杆67、67'的第二端部69现在又从长形孔66的第二端部74向第一端部73移动,那么由此同时使所述锁止单元17作为整体被携动并沿反转方向绕竖直枢转轴18枢转。弹簧单元21在此又被预紧。
全部在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征对本发明重要地被要求保护,只要它们单个或组合地相对于现有技术是新的。
附图标记列表
1 车辆座椅
2 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
3 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
4 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
5 剪架支架
6 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
7 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
8 第一弹簧元件
9 第一剪架配对
10 第二剪架配对
11 第一摇摆件
12 第二摇摆件
13 第一连接横向管
14 第一变形区域
15 第二变形区域
16 第二弹簧元件
17 锁止单元
18 竖直枢转轴
19 第一留空部
20 销轴元件
21 弹簧单元
22 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的下侧面
23 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的上侧面
24 第一间距
25 第二间距
26 轴承半壳
27 接收部
28 半圆形开口
29 接触区域
30 闭合元件
31 螺接元件
32 第一端部区域
33 第二端部区域
34 中间区域
35 凸缘
36 支撑元件
37 倒圆部
38 支撑板
39 圆形开口
40 间距
41 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的第一端部
42 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的第二端部
43 过渡区域
44 第一端部
45 第二端部
46 剪架轴
47 浮动轴承
48 固定轴承
49 第一摇摆件的第一端部
50 第一摇摆件的第二端部
51 第二摇摆件的第一端部
52 第二摇摆件的第二端部
53 引导轨元件
54 连接元件
55 第二连接横向管
56 前部区域
57 后部区域
58 棘爪
59 棘爪区域
60 贯通开口
61 第一停止元件
62 第二停止元件
63 圆形轨道
64 弹簧单元的第一端部
65 弹簧单元的第二端部
66 长形孔
67 导杆
67' 导杆
68 导杆的第一端部
69 导杆的第二端部
70 操纵杠杆
71 枢转轴
72 第四间距
73 长形孔的第一端部
74 长形孔的第二端部

Claims (10)

1.车辆座椅(1)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所述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用于所述车辆座椅(1)的弹性缓冲,其中,所述车辆座椅(1)具有: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相对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能位移的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以及剪架支架(5),所述剪架支架使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和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彼此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包括: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所述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与所述剪架支架(5)连接;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所述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与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位置固定地连接;以及第一弹簧元件(8),所述第一弹簧元件至少与所述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和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起作用地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弹簧元件(8)被构造为,使得在所述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位移时,所述第一弹簧元件(8)能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1)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剪架支架(5)具有第一剪架配对(9)和第二剪架配对(10),所述第一剪架配对和第二剪架配对分别具有第一摇摆件(11)和第二摇摆件(12),其中,在所述第一摇摆件(11)和/或所述第二摇摆件(12)之间布置有第一连接横向管(13)并且所述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与所述第一连接横向管(1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座椅(1)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具有第一变形区域(14)和第二变形区域(15),其中,在中立姿态上,所述第一变形区域(14)和所述第二变形区域(15)与所述第一弹簧元件(8)起作用地接触,并且在所述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相对于所述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相对位移的情况下,要么所述第一变形区域(14),要么所述第二变形区域(15)与所述第一弹簧元件(8)起作用地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元件(8)沿纵向方向(L)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具有第二弹簧元件(16),所述第二弹簧元件沿纵向方向(L)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元件(8)部分地或完全地由聚氨酯Cellasto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座椅(1)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元件(16)部分地或完全地由聚氨酯Cellasto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1)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其特征在于,锁止单元(17)被设置用于锁止所述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所述锁止单元绕竖直枢转轴(18)能枢转地被支承在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上部件(4)上,其中,所述锁止单元(17)具有第一留空部(19),所述第一留空部能够与所述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的沿竖直方向延伸的销轴元件(20)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1)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锁止单元(17)与所述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之间布置弹簧元件(21)、尤其是拉簧,使得在所述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被锁止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6)与所述第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元件(7)相对位移时,所述销轴元件(20)和所述第一留空部(19)能够被带至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座椅(1)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剪架配对(9)和所述第二剪架配对(10)分别包括一固定轴承(48)和三个浮动轴承(47),其中,这些轴承(47、48)中的一个轴承被布置在所述第一摇摆件(11)或所述第二摇摆件(12)的一端部上,并且所述固定轴承(48)分别与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3)连接,其中,所述弹性缓冲装置下部件(4)具有引导轨元件(53),所述引导轨元件与所述摇摆件(11、12)的所述浮动轴承(47)接触。
CN201811554436.XA 2017-12-19 2018-12-19 车辆座椅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 Active CN10992759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30450.9 2017-12-19
DE102017130450.9A DE102017130450B4 (de) 2017-12-19 2017-12-19 Fahrzeugsitz und Längshorizontalfederung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27596A true CN109927596A (zh) 2019-06-25
CN109927596B CN109927596B (zh) 2021-08-03

Family

ID=64665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4436.XA Active CN109927596B (zh) 2017-12-19 2018-12-19 车辆座椅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501889B1 (zh)
CN (1) CN109927596B (zh)
DE (1) DE102017130450B4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00287B2 (ja) * 2019-09-20 2023-12-19 日本発條株式会社 サスペンションシート
DE102020123061B4 (de) 2020-09-03 2024-02-08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Federelement und Fahrzeugsitz mit Federelem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9922A (en) * 1996-10-15 1998-09-01 Seating Technologies, Inc. Low profile seat suspension
CN2309244Y (zh) * 1998-01-24 1999-03-03 巢凯年 车辆坐椅减振架
CN101909933A (zh) * 2008-05-07 2010-12-08 凯珀两合公司 车辆座椅、具体是商用车座椅
CN103085688A (zh) * 2013-01-27 2013-05-08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调节与悬浮机构集成的机械悬架系统
US20140339747A1 (en) * 2011-01-21 2014-11-20 Cvg Management Corporation Fore-aft vibration isolato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568675B2 (en) * 2006-06-23 2009-08-04 Caterpillar Inc. Scissor suspension
DE202008017484U1 (de) * 2008-05-07 2009-10-29 Keiper Gmbh & Co. Kg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Nutzfahrzeugsitz
DE102010048210B4 (de) * 2010-10-13 2021-09-16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Fahrzeugsitz mit Fluidfeder
DE102015117820B4 (de) * 2015-10-20 2023-02-09 Grammer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Federn und/oder Dämpfen eines Oberteils gegenüber einem Unterteil und Fahrzeugsitz mit dieser Vorrichtung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99922A (en) * 1996-10-15 1998-09-01 Seating Technologies, Inc. Low profile seat suspension
CN2309244Y (zh) * 1998-01-24 1999-03-03 巢凯年 车辆坐椅减振架
CN101909933A (zh) * 2008-05-07 2010-12-08 凯珀两合公司 车辆座椅、具体是商用车座椅
US20140339747A1 (en) * 2011-01-21 2014-11-20 Cvg Management Corporation Fore-aft vibration isolator
CN103085688A (zh) * 2013-01-27 2013-05-08 长春富维—江森自控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高度调节与悬浮机构集成的机械悬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501889A1 (de) 2019-06-26
DE102017130450B4 (de) 2022-02-24
CN109927596B (zh) 2021-08-03
DE102017130450A1 (de) 2019-06-19
EP3501889B1 (de) 2022-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002884B (zh) 车辆座椅
CN109927596A (zh) 车辆座椅和纵向水平弹性缓冲装置
JP2018047284A (ja) 事務椅子用機構
US10940773B2 (en) Vehicle seat
US11498463B2 (en) Vehicle seat having a pitching spring unit
CN108348072B (zh) 用于椅子的摆动机构
CN105934179B (zh) 椅子的承载构件的基板构造
JP2019530841A (ja) タワー制振装置
CN105667535B (zh) 布置在两个彼此铰接的车辆部分间的顶部区域中的铰接件
US3033555A (en) Torsion means spring device
CN103237479B (zh) 设置有用于调整旋转力的装置的办公座椅机构
JPWO2010150373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US4603830A (en) Spring mounting apparatus
US8191204B2 (en) Selective compliance hinge
CN203244147U (zh) 搁脚部装置
DE112017007878B4 (de) Berührungstafel-Anzeigevorrichtung
US11981439B2 (en) Aircraft seat provided with a rack mounted on a deformable portion
EP0026582B1 (en) An adjustment mechanism
US11720084B2 (en) Efficient and manufacturable mechanical computing
CN109404411B (zh) 软性显示设备、支撑装置及双轴式枢纽模块
CN109795386A (zh) 具有引导装置的车辆座椅
EP0566060A1 (en) Vehicle window regulating device
CN111295114A (zh) 坐式家具支承装置
RU117485U1 (ru) Каретка для раздвижной двери
CN101110210A (zh) 乐器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No.2, sullen grammer Avenue, wulsen, Germany (92289)

Applicant after: GRAMMER AG

Address before: 2 George grammer street, Amberger, Germany (92224)

Applicant before: GRAMMER AG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