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906673B - 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906673B
CN109906673B CN201680090452.0A CN201680090452A CN109906673B CN 109906673 B CN109906673 B CN 109906673B CN 201680090452 A CN201680090452 A CN 201680090452A CN 109906673 B CN109906673 B CN 10990667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pe
component
feeder
unit
m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9045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906673A (zh
Inventor
松下洋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mah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mah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mah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mah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90667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667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90667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90667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17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 H05K13/0419Feeding with belts or tapes tape feed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00General purpose image data processing
    • G06T1/0014Image feed-back for automatic industrial control, e.g. robot with camera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2Integration of non-optical monitoring devices, i.e. using non-optical inspection means, e.g. electrical means, mechanical means or X-ray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4Product tracking, e.g. of substrates during the manufacturing process; Component traceability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Abstract

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包括:传感器,在多个带式供料器中分别被设置,并且检测料带;读取装置,从设置在卷筒上的记录部读取识别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将带式供料器的设置位置信息与识别信息相关联而得的元件核对信息;元件核对部,判断料带是否已被安装在位于与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上,在判断为已被安装的情况下,执行对该设置位置的料带有无信息进行更新的核对更新处理;以及料带误安装检测部,执行如下的误安装检测处理:在核对更新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根据料带有无信息和来自传感器的输出来确定安装了料带的带式供料器,将安装在该带式供料器上的料带作为误安装的料带来检测。

Description

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安装装置所进行的元件自动安装的技术,尤其涉及在元件供应用料带未被恰当地安装于带式供料器的情况下对此进行检测的技术。
背景技术
元件安装装置中设置有以料带作为载体来供应元件的带式供料器。带式供料器从卷绕有收纳了元件的料带(元件供应带)的卷筒将所述料带间歇地送出来将元件供应到指定的元件取出位置。元件安装装置中并列地设置有多个带式供料器,由这些带式供料器供应的元件被元件安装用头部拾取并且被搭载(安装)到电路基板等基板上。
带式供料器以往采用如下的料带拼接方式:操作者沿带式供料器内的行进路径以手工操作来装填料带,在先行的料带(先行料带)所剩无几时,将后续的新料带(后续料带)拼接到该先行料带的后端来持续地进行元件供应。然而,近年来,为了实现元件补给作业的效率化,无拼接方式(也称作自动装载方式)的带式供料器日渐主流。无拼接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在料带的远端被预先设置到指定位置后通过按钮操作能够使料带自动地装载到元件取出位置,而且,只要将元件补给用的后续料带的远端预先设置于所述指定位置,在先行料带全部被送出后,便能够使后续料带自动地装载到元件取出位置,以开始对该后续料带的间歇性的料带送出动作。由此,操作者能够从繁杂的料带装填作业和料带拼接作业中解脱出来,能够使带式供料器的换装调整作业和元件补给作业实现效率化。例如,专利文献1(第三实施例)中公开了这种无拼接方式的带式供料器的一个例子。
另外,在无拼接方式的带式供料器(以下将其简称为带式供料器)中,在设置料带(也包含后续料带)时,需要核对该料带是否为正确的料带亦即元件是否为正确的元件。因此,例如会进行如下的动作:通过条形码阅读器读取附设于卷筒的条形码,以便判定条形码信息与应该设置该卷筒的供料器的信息是否相一致,在不一致的情况下,使警报器工作以通知操作者。
然而,上述的方案存在如下的课题。即,在设置料带后,若忘记了读取条形码,上述的核对不会被执行,此情况下,所设置的料带即使是正确的料带,自动装载也不会被执行,结果有可能发生料带送出不良等问题。
此外,若暂且装填的料带脱落而操作者将其装填到别的带式供料器上时,或者无关的料带偶然被放置在该处而操作者弄错而将其装填到任一个带式供料器上时,结果都有可能发生同样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4-11328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涉及具备带式供料器的元件安装装置所进行的元件自动安装的技术,尤其提供一种在料带未被恰当地安装于带式供料器的情况下对此进行检测的技术。
本发明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是针对排列有多个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单元检测元件供应用的料带在所述带式供料器上的误安装的系统,其包括:传感器,在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中分别被设置,并且检测料带;读取装置,从记录有所收纳的元件的识别信息且设置在料带上或设置在卷绕有该料带的卷筒上的记录部读取所述识别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将所述元件供应单元中带式供料器的设置位置的信息亦即设置位置信息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而得的元件核对信息;元件核对部,根据所述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所述元件核对信息、以及来自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判断料带是否已被安装在位于与所述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上,并且,在判断为已被安装的情况下,执行对该设置位置的料带有无信息进行更新的核对更新处理;以及料带误安装检测部,执行如下的误安装检测处理:在所述核对更新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根据所述料带有无信息和来自所述传感器的输出来确定安装了料带的带式供料器,并且,将安装在该带式供料器上的料带作为误安装的料带来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元件安装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元件供应单元及带式供料器的侧视下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带式供料器的侧视下的示意图。
图4是元件供应带的立体图。
图5是后续料带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6是后续料带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7是后续料带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8是后续料带的安装方法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元件安装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的方块图。
图10是表示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元件核对数据的一个例子的概念图。
图11是表示元件核对处理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料带监视处理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元件核对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
图14是表示料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的时间图。
图15是表示料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的时间图。
图16是表示料带检测传感器的输出的时间图。
图17是表示元件供应单元的变形例的侧视下的示意图。
图18是表示盖带的切开方案的变形例的元件供应带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元件核对处理的参考例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料带监视处理的参考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元件安装装置的结构]
图1以俯视图来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元件安装装置。在附图中,为了明确各图的方向关系而表示了XYZ直角坐标轴。X方向是与水平面平行的方向,Y方向是在水平面上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Z方向是与X、Y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
元件安装装置1具备:俯视矩形的基台1a;在该基台1a上搬送印刷电路板等基板P的基板搬送机构2;元件供应单元4;头部单元6;驱动该头部单元6的头部单元驱动机构。
基板搬送机构2具备:沿X方向搬送基板P的一对传送器3;将被该传送器3搬送的基板P进行定位的图外的定位机构。传送器3是所谓的带式传送器,其从一侧(图1的右侧)接受基板P,并且将其搬送到指定的安装作业位置(图1所示的基板P的位置),在安装作业后,将基板P搬出到另一侧(图1的左侧)。定位机构是具备支撑销的提升机构。定位机构将基板P从传送器3提升并且按压于图外的搬送引导件等的下表面,从而将该基板P定位于上述安装作业位置。
元件供应单元4被设置在基板搬送机构2的两侧(Y方向的两侧)。本例中,各元件供应单元4一体地亦即不能分离地被组装于基台1a。
元件供应单元4中沿着传送器3设置有多个可装拆的带式供料器5。带式供料器5以料带作为载体(运载体)来供应IC、晶体管、电容器等小片状的电子元件(以下简称为元件)。有关带式供料器5的结构在后面作详细说明。
所述头部单元6从元件供应单元4的各个带式供料器5取出元件并安装在基板P上,其通过头部单元驱动机构的工作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内沿X方向及Y方向移动。头部单元驱动机构包含:分别固定在高架梁上并且沿Y方向延伸的一对固定导轨10;被各个固定导轨10可移动地支撑并且在X方向上延伸的单元支撑件11;螺合插入于单元支撑件11并且被Y轴伺服马达13驱动的滚珠螺杆轴12。此外,头部单元驱动机构包含:固定在单元支撑件11上并且将头部单元6可沿X方向移动地予以支撑的固定导轨14;螺合插入于头部单元6并且被X轴伺服马达16驱动的滚珠螺杆轴15。即,头部单元驱动机构,一方面通过X轴伺服马达16驱动滚珠螺杆轴15来使头部单元6沿X方向移动,另一方面通过Y轴伺服马达13驱动滚珠螺杆轴12来使单元支撑件11沿Y方向移动。其结果,头部单元6在一定的区域内沿X方向及Y方向移动。
此外,头部单元驱动机构在本例中采用通过旋转马达(伺服马达13、16)而由滚珠螺杆轴12、15来使单元支撑件11及头部单元6移动的结构。然而,头部单元驱动机构也可以采用例如以线性马达作为驱动源来直接地驱动单元支撑件11及头部单元6的结构。
头部单元6具备多个呈轴状的头部20和驱动这些头部20的头部驱动机构。本例中,头部单元6具备共计5个沿X方向排列成一列的头部20。
头部驱动机构包含:具备与各头部20分别对应的Z轴伺服马达24并且使各头部20单独地升降(沿Z方向移动)的升降驱动机构;具备一个让各头部20共用的R轴伺服马达25(如图9所示)并且使各头部20同时绕头部中心轴(R方向)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
各头部20的远端上分别设置有元件吸附用的吸嘴。各吸嘴经由电动切换阀而与负压发生装置分别连通,并且通过从该负压发生装置将负压供应到吸嘴远端来进行元件的吸附。
头部单元6还包括基板识别摄像机26。为了对基板P进行品种识别和定位,基板识别摄像机26与头部单元6一起移动,并且从上方拍摄基板P的上表面上所标附的各种标记。
如图1所示,在基台1a上各元件供应单元4和基板搬送机构2之间的位置分别设置有元件识别摄像机7。元件识别摄像机7是为了识别被头部20从带式供料器5取出的元件的吸附状态而从下侧拍摄该元件的摄像机。
[带式供料器5的整体结构]
图2是元件供应单元4及带式供料器5的侧视下的整体示意图,图3是带式供料器的侧视下的示意图(图2的要部放大图)。在以下的有关带式供料器5及元件供应单元4的说明中,为方便起见,将靠近基板搬送机构2的这一侧(图2、图3中为右侧)假设为前(前侧),将与此相反的一侧假设为后(后侧)。
带式供料器5被安装在设于元件供应单元4的供料器安装部32上。详细而言,元件供应单元4中设有供料器安装部32和卷筒支撑部36。供料器安装部32上设有多个在X方向上按规定间隔排列而且互相平行地沿Y方向延伸的切槽34、在这些切槽34更前侧的位置沿X方向延伸的固定台35。而且,带式供料器5被设置于各切槽34,各带式供料器5通过夹持机构42而被固定于固定台35。由此,多个带式供料器5沿X方向并列地排列设置于元件供应单元4。
卷筒支撑部36按每一切槽34地对卷绕有元件供应带60的卷筒65进行支撑,元件供应带60从该卷筒65被拉出到带式供料器5。卷筒支撑部36位于供料器安装部32的后下侧,并且上下两级地具备将卷筒65可转动地进行支持的卷筒保持器37。此外,图2及图3中的符号38是将从卷筒65被拉出的元件供应带60引导到带式供料器5的导轮,与各切槽34对应地设置于供料器安装部32的后端部。
带式供料器5具备:在前后方向(Y方向)上呈细长形状的供料器主体部41;设置在该主体的前侧下部的所述夹持机构42。带式供料器5以供料器主体部41插入(设置)在所述切槽34中的状态通过夹持机构42而被固定于固定台35。
带式供料器5还具备:设置在供料器主体部41的前端部分的前侧送出部44;设置在供料器主体部41的后端部分的后侧送出部45;设于供料器主体部41的料带通道46;料带导件47;第一、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a、48b;供料器控制部49(参照图9);可装拆地被固定在供料器主体部41的后端部的料带支撑件50;设置在供料器主体部41的后部上侧面的操作部51。
所述料带通道46是用于引导元件供应带60的通道。料带通道46从供料器主体部41的后端部朝着前侧上部向斜上方延伸。如图3所示,元件供应带60从供料器主体部41的后端部被导入到内部,通过料带通道46而被引导到供料器主体部41的上侧面前部。
如图4所示,元件供应带60是由料带主体62和盖带64构成的长形的料带。料带主体62中沿长边方向按规定间隔形成有上部开口的多个元件收纳部62a(凹部),各元件收纳部62a中收纳有元件C1。所述盖带64被贴附于料带主体62的上表面,由此,各元件收纳部62a被盖带64封闭。此外,在料带主体62上元件收纳部62a的侧方设有多个在长边方向上按规定间隔排列而且将沿厚度方向穿通该料带主体62的卡合孔62b。
如图2所示,元件供应带60被卷绕于卷筒65。卷筒65被所述卷筒保持器37可转动地支持,元件供应带60从卷筒65被拉出,通过所述料带通道46而被导出到供料器主体部41的上侧面前部。
如图3所示,所述料带导件47设于供料器主体部41的前部上侧面。料带导件47覆盖通过料带通道46的元件供应带60,并且将该元件供应带60沿着供料器主体部41的上表面大致水平地引导至元件供应位置P1。元件供应位置P1是让所述头部20进行元件的取出的位置,被设定在接近供料器主体部41的上侧面前端的位置。
料带导件47中,在与元件供应位置P1对应的位置设有图外的开口部,在比该开口部更后侧的位置还设有对所述盖带64进行剪切的图外的剪切机构。如图4所示,剪切机构将盖带64在其宽度方向中央处沿长边方向一边剪切一边向外侧折翻。由此,在元件供应位置P1处,使收纳在元件收纳部62a中的元件C1露出,以便头部20通过所述开口部而能够进行元件吸附。
所述前侧送出部44具备:设置在料带导件47下方的前侧链轮52;前侧马达53;将前侧马达53的驱动力传递给前侧链轮52且由多个传动齿轮构成的前侧齿轮组54。前侧链轮52具有与沿料带导件47而被引导的元件供应带60的所述卡合孔62b卡合的齿。即,前侧送出部44基于前侧马达53转动驱动前侧链轮52而将元件供应带60往元件供应位置P1送出。
所述后侧送出部45具备:设置在供料器主体部41的后端部的后侧链轮56;后侧马达57;将后侧马达57的驱动力传递给后侧链轮56且由多个传动齿轮构成的后侧齿轮组58。后侧链轮56从上方面临所述料带通道46内,具有与沿该料带通道46被引导的元件供应带60的卡合孔62b卡合的齿。即,后侧送出部45基于后侧马达57转动驱动后侧链轮56而将元件供应带60往前方(元件供应位置P1)送出。
元件供应带60被各送出部44、45送出到元件供应位置P1,在元件供应位置P1经由所述开口部进行元件的取出。在所述卷筒支撑部36的前方设置有图外的料带回收容器。被取出元件后的元件供应带60如图3所示从供料器主体部41的前端被引导往下方,被图外的刀具切断并且被回收到所述料带回收容器。
如图3所示,所述料带支撑件50是将料带通道46的后端部分分为上下二个通道(上侧通道46a、下侧通道46b)并且从下侧支撑通过上侧通道46a的元件供应带60的构件。详细而言,料带通道46的后端部分呈从其前方往后方在上下方向上扩开的形状。所述料带支撑件50从供料器主体部41的后方插入到料带通道46内,可装拆地被固定于该供料器主体部41。由此,料带通道46的后端部分通过料带支撑件50而被分为上侧通道46a和下侧通道46b。
如上所述,所述后侧链轮56面临上侧通道46a内,并且与通过该上侧通道46a的元件供应带60的卡合孔62b卡合。此外,料带支撑件50具备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弹性位移的支撑片50a,通过上侧通道46a的元件供应带60基于所述支撑片50a而被施加一个朝上的作用力。由此,元件供应带60被按压于后侧链轮56。
第一料带检测传感器48a及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以面临料带通道46的状态而设,以便检测有无通过料带通道46的元件供应带60。更具体而言,第一料带检测传感器48a设置在上侧通道46a和下侧通道46b的汇合地点的前方(图3中为右侧)从下方面临料带通道46的位置。另一方面,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设置在从上方面临上侧通道46a的位置,由此,来检测在上侧通道46a中有无元件供应带60。
所述操作部51是操作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元件供应带60的送出或反送的部分。操作部51具备料带送出用及料带反送用的操作按钮51a和显示带式供料器5的工作状态等的LED显示部51b(参照图9)。
所述供料器控制部49控制带式供料器5的驱动。具体而言,供料器控制部49根据所述操作按钮51a的操作来控制前侧马达53及后侧马达57的驱动。此外,供料器控制部49为了通知带式供料器5的工作状态等而控制LED显示部51b。虽省略了图示,但所述供料器安装部32上设置有用于使各带式供料器5与元件安装装置1的后述控制装置70电连接的连接器,供料器控制部49经由该连接器等而与控制装置70电连接。即,供料器控制部49在上述操作部51受到操作时对应于该操作来控制带式供料器5的驱动,并且根据来自控制装置70的控制信号的输入来控制带式供料器5的驱动。此外,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相当于本发明的“传感器”,LED显示部51b相当于本发明的显示部及通知部。
[元件供应带60的安装方法]
上述的带式供料器5为所谓的无拼接方式的带式供料器。即,带式供料器5在元件供应带60的远端被设置在所述上侧通道46a上并且操作按钮51a被操作后使元件供应带60自动地装载到元件取出位置P1,此外,若将元件补充用的元件供应带60预先设置在所述上侧通道46a上,在先行地安装在带式供料器5中的元件供应带60全部被送出后使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自动地装载到元件供应位置P1。以下,对带式供料器5上的元件供应带6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对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的安装方法进行说明。
操作者将料带支撑件50固定于供料器主体部41,并且将卷筒65安装于卷筒支撑部36的下级的卷筒保持器37。此时,操作者为了进行元件核对而通过后述的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贴附于卷筒65的后述的条形码66(元件ID)。有关此点,在后面详述。
而且,从该卷筒65拉出元件供应带60,并且将其远端部从供料器主体部41的后方插入到上侧通道46a。由此,使元件供应带60的远端部与后侧链轮56卡合,在该状态下,使该远端部被料带支撑件50(支撑片50a)支撑。
其次,操作者对操作按钮51a(料带送出用按钮)进行按压操作,以装载元件供应带60。具体而言,如图2及图3所示,使元件供应带60送出至该元件供应带60的远端部与前侧链轮52卡合的位置。由此,便完成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在带式供料器5上的安装。
在元件安装作业中,根据按照安装程序而从控制装置70输出的控制信号,通过供料器控制部49来控制前侧马达53的驱动。由此,伴随头部20进行的元件取出而间歇地进行元件供应带60的送出。此外,后侧链轮56随着对应于元件安装的元件供应带60的送出而能够空转,由此,在元件供应带60的装载以外的时期,原则上,后侧马达57被停止。
其次,利用图5至图8来说明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的安装方法。在图5至图8中,为了区别料带,在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的符号上添加文字“P”,在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的符号上添加文字“F”。
首先,操作者从供料器主体部41卸下料带支撑件50。卸下料带支撑件50后,如图5所示,让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P基于其自重而位移至料带通道46的底面部。由此,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P便离开后侧链轮56,两者的卡合被解除。
其次,操作者将料带支撑件50安装于供料器主体部41,如图6所示,将卷绕有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P的卷筒65从下级的卷筒保持器37移动到上级的卷筒保持器37上。
此后,如图7所示,将卷绕有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F的卷筒65安装于下级的卷筒保持器37,并且从该卷筒65拉出元件供应带60F,使其远端部从供料器主体部41的后方设置到上侧通道46a。即,使元件供应带60F的远端部插入到上侧通道46a,使该远端部卡合于后侧链轮56,在此状态下,通过支撑片50a支撑该远端部。由此,便完成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F在带式供料器5上的安装。此外,在设置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F时,也与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P的情形同样地,为了进行元件核对而通过后述的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贴附于卷筒65的后述的条形码66(元件ID)。
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F在带式供料器5上的安装丝毫不会阻碍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P的送出。因此,能够在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P安装在带式供料器5中的状态下无障碍地进行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F在带式供料器5上的安装。
此外,元件安装作业中,在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P全部从卷筒65被拉出且如图8所示那样其后端通过所述第一料带检测传感器48a的位置而被检测出无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P时,通过供料器控制部49对后侧马达57进行驱动,使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F装载到元件供应位置P1。即,后侧链轮56转动,伴随该转动,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F被送出到与前侧链轮52卡合的位置。由此,自动地进行从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P往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F的过渡。
此后,从上级的卷筒保持器37卸下卷筒65,以当前的元件供应带60F作为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P,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步骤,将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F安装于带式供料器5,由此,能够持续地且连续地进行由带式供料器5进行的元件供应。
[元件安装装置1的控制系统]
其次,利用图9的方块图来说明元件安装装置1的控制系统。
元件安装装置1具备图9所示的控制装置70。该控制装置70包含:统一控制元件安装装置1的动作的运算处理部71;存储有安装程序等的存储部72;控制X、Y、Z及R轴的各伺服马达13、16、24、25的驱动的马达控制部73;对从元件识别摄像机7及基板识别摄像机26输出的图像数据实施指定的处理的图像处理部74;外部输入输出部75;供料器通信部76。
运算处理部71是由CPU及存储器等构成的计算机,其经由总线78而连接于存储部72、马达控制部73、图像处理部74、外部输入输出部75及供料器通信部76。
运算处理部71包含元件安装部71a、元件核对部71b、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及计时部71d。元件安装部71a执行指定的元件安装处理,并且执行随此而来的各种运算处理。元件核对部71b在由后述的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了元件ID(元件的识别信息)时执行指定的元件核对处理。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监视元件供应带60是否已安装于带式供料器5,并且执行在发生了元件供应带60的误安装时检测并通知该情况的料带监视处理。计时部71d是在上述元件核对处理中进行指定的设定时间的计时的部分。有关元件核对处理及料带监视处理,将在后面详细叙述。
存储部72中存储有记录了安装程序及为了执行该安装程序而必要的数据的各数据库。此外,数据库中还存储有上述元件核对处理所必要的各种数据。具体而言,如图10的概念性图示所示,存储有:使元件供应单元4上的各带式供料器5的设置位置(设置位置信息)亦即供料器安装部32上的切槽34的位置与设置在该处的元件的识别信息(元件ID)相关联而得的元件核对数据(相当于本发明的“元件核对信息”)。各切槽34被分配彼此不同的切槽号码,根据该切槽号码,能够确定各切槽34的位置亦即设置位置。此外,元件核对数据中还包含对应于元件ID的元件的名称、种类、制造批次等信息。所述头部单元6基于图10的元件核对数据而被控制,以从设置有供应所希望的元件ID的元件的带式供料器5的设置位置上的带式供料器5取出元件。
供料器通信部76是供料器专用接口,设置于元件供应单元4的所有带式供料器5经由固定台35的所述连接器而连接于该供料器通信部76。
外部输入输出部75是带式供料器以外的设备的接口。在该外部输入输出部75上连接用于显示各种信息的液晶显示装置等显示装置81、键盘等输入装置82、元件安装装置1或带式供料器5发生异常时用于通知操作者的警告灯83、以及条形码阅读器84等。显示装置81相当于本发明的通知部。
条形码阅读器84是读取附设在卷绕有元件供应带60的卷筒65上的元件识别用条形码66(参照图2,相当于本发明的记录部)的装置。元件识别用条形码66(以下简称为条形码66)是将收纳在卷绕于该卷筒65的元件供应带60中的元件的元件ID、以及其它与该元件相关的各种信息进行编码并且将其记录而成的条形码,其例如设置在卷筒侧面。操作者在将元件供应带60设置于带式供料器5时,利用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设于卷筒65的条形码66。
本例中,本发明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由带式供料器5的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LED显示部51b、条形码阅读器84、运算处理部71(元件核对部71b、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计时部71d)及存储部72等构成。
此外,基于运算处理部71(元件安装部71a)的控制的元件安装装置1的元件安装动作如下。首先,头部单元6移动到元件供应单元4上方,由各头部20从带式供料器5取出元件。此后,头部单元6通过最近的元件识别摄像机7上方,来让该元件识别摄像机7拍摄被各头部20吸附着的元件,以识别元件的吸附状态。而且,头部单元6移动到基板P上方,使各头部20上的吸附元件依次安装到基板P。此时,根据元件识别结果来控制头部单元6的位置及头部20的转角等,从而使元件恰当地安装到基板P的各搭载点。由此,结束安装动作的一个循环,必要时反复进行该动作以使所需要的元件安装到基板P上。
[运算处理部71执行的各种处理控制]
搭载于元件安装装置1的带式供料器5如上所述是无拼接方式的带式供料器。该带式供料器5具有如下的优点:只要预先设置元件供应带60,随着元件安装作业的开始便自动地开始料带送出动作,此外,对于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无需进行料带拼接作业便能够连续地供应元件。然而,若元件供应带60被误安装到对象外的带式供料器5而一直搁置时,有可能引起该带式供料器5发生元件的供应不良或故障,或者将错误的元件搭载到基板P上。为此,在该元件安装装置1中,为了避免发生这样的问题,在通过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了所述元件ID时,由元件核对部71b执行指定的元件核对处理。此外,通过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执行如下的料带监视处理:监视元件供应带60是否被安装于带式供料器5,并且在发生了元件供应带60的误安装时检测此情况并进行通知。以下,详细地说明这些处理。
运算处理部71以仅在元件核对处理的结果为带式供料器5(的设置位置信息)与元件ID相符时才允许进行元件供应带60的装载的方式而向供料器控制部49输出控制信号。即,运算处理部71在带式供料器5与元件ID为不相符时禁止进行元件供应带60的装载。因此,在带式供料器5与元件ID为不相符的情况下,即使元件供应带60被装填于带式供料器5并且操作按钮51a被操作时,该元件供应带60的装载也不会被执行,此外,对于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而言,即使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全部被送出时(即使元件供应带60的后端通过了第一料带检测传感器48a的位置而检测到无先行的元件供应带60时),该后续的元件供应带60的装载也不会被执行。
1.元件核对处理
在以下的说明中,为方便起见,将元件供应带60简略为“料带60”。
图11是表示元件核对处理的流程图。
元件核对处理实质上基于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卷筒65的条形码66(元件ID)而开始。即,在安装料带60到带式供料器5时,通过操作者来进行由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条形码66的读取作业,因此,元件核对部71b等待元件ID读取(步骤S1),元件ID被读取后,设定元件核对处理标志(步骤S3)。
其次,元件核对部71b根据所读取的元件ID和数据库的所述元件核对数据(参照图10),确定应安装与该元件ID对应的元件的带式供料器5的设置位置,亦即确定切槽号码,而且通过向设置于该设置位置(以下称作对象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5(以下称作对象供料器5)输出控制信号,以使该对象供料器5的所述LED显示部51b亮灯(或者闪灯)(步骤S5、S7),此后,让计时部71d工作(步骤S9)。通过如此使对象带式供料器5的LED显示部51b亮灯,能够使操作者容易地确定对象供料器5。
此外,计时部71d对指定的设定时间进行计时。该设定时间被设定为如下的时间:在所述LED显示部51b亮灯后,操作者能够进行料带60在带式供料器5上的安装而且立刻将该所安装的料带60在带式供料器5上重新安装一次至多次的时间(30秒左右)。
其次,元件核对部71b参照来自对象供料器5的所述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输出信号(步骤S11),判断该对象供料器5上是否安装了料带60(步骤S13)。本例中,例如来自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信号经由供料器控制部49而输出到控制装置70。此时,在无料带60的情况下,将级别“0”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70,在有料带60的情况下将级别“1”的信号输出给控制装置70。因此,元件核对部71b根据该信号级别来判断料带60是否已被安装。
在步骤S13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元件核对部71b将料带有无数据(相当于本发明的“料带有无信息”)中的对象设置位置上的料带60的数据从“无”变更为“有”,并且将该料带有无数据进行更新存储(步骤S15)。料带有无数据是表示各设置位置上有无料带60的数据,该料带有无数据被更新存储于上述数据库。
由于在步骤S13中判断为“是”,因此元件核对部71b便确认到元件核对正确这一情况、亦即供应所希望的元件ID的元件的料带60已被设置于正确的设置位置这一情况。元件核对部71b将该情况存储于存储部72,在检测到先行的料带60的元件供断或操作按钮51a的操作等而被发出料带60的装载指令时,便实施料带60的装载。
而且,元件核对部71b向对象供料器5输出控制信号,使LED显示部51b熄灯,并且在解除了元件核对处理标志之后(步骤S17、S19)结束该元件核对处理。
另一方面,在步骤S13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即,在判断为料带60未安装于对象供料器5时,元件核对部71b判断时间是否已过,亦即判断计时部71d进行的上述设定时间的计时是否已完成(步骤S21)。此处,在为“否”的情况下,元件核对部71b使处理移到步骤S11,在为“是”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到步骤S17。
也就是说,在上述设定时间内料带60被安装于对象供料器5时,元件核对部71b更新对象设置位置的料带有无数据之后,解除元件核对处理标志。另一方面,在上述设定时间内料带60未被安装于对象供料器5时,元件核对部71b不更新对象设置位置的料带有无数据而解除元件核对处理标志。
本实施方式中,元件核对处理中,主要是步骤S11至S15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核对更新处理”。
2.料带监视处理
图12是表示料带监视处理的流程图。
上述元件核对处理实质上基于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条形码66而被执行,对此,料带监视处理例如从元件安装装置1启动的时刻开始便持续地被执行。
料带监视处理开始后,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对设置位置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初始值“1”(步骤S31),并且判断是否有针对某一带式供料器5的元件核对处理正在执行中,亦即判断是否设定着元件核对处理标志(图11的步骤S3)(步骤S33)。
此处,在为“否”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参照与计数值“n”对应的设置位置的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亦即设置在切槽号码“n”的切槽34上的带式供料器5的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输出信号(步骤S35),判断料带60是否已从该带式供料器5被卸下(步骤S37)。具体而言,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根据来自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信号级别来判断有无料带60,并且根据其结果和料带有无数据来判断料带60是否已卸下。即,在料带有无数据中的设置位置“n”的数据为“有”而且来自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信号级别为“0”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判断为料带60已被卸下。因此,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在料带60从所述上侧通道46a脱落(掉落)时或者因支撑件50的插拔而导致先行料带60P从上侧通道46a移到下侧通道46b中而使得来自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信号级别为“0”时也判断为料带60已被卸下。
在步骤S37中为“是”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将料带有无数据中的设置位置“n”的数据从“有”变更为“无”,并且更新存储该料带有无数据(步骤S49)。此外,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判断是否有针对该设置位置“n”的带式供料器5的后述的警告处理正被执行(步骤S51),判断为正被执行时停止该警告处理(步骤S53),此后,使处理移到步骤S41。
另一方面,在步骤S37中为“否”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判断料带60是否安装于设置位置“n”的带式供料器5(步骤S39)。具体而言,在料带有无数据中的设置位置“n”的数据为“无”而且来自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信号级别为“1”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判断为料带60已被安装。
在步骤S39中为“否”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使处理移到步骤S41。另一方面,在步骤S39中为“是”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执行表示发生了料带60误安装的警告处理(步骤S45)。例如,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通过输出控制信号而使显示装置81显示发生了料带60误安装的内容及该设置位置“n”并且使警告灯83工作。此外,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通过输出控制信号给设置在设置位置“n”的带式供料器5来使所述LED显示部51b亮灯(或闪灯)。由此,对操作者通知料带60发生了误安装这一事实及相应的设置位置及带式供料器5。而且,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将料带有无数据中设置位置“n”上的料带60的数据从“无”变更为“有”,并且更新存储该料带有无数据(步骤S47),使处理移到步骤S41。
步骤S35至S39及步骤S45至S49的处理在步骤S33中被判断为“否”的情况下而被执行。亦即在元件核对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被执行。因此,在条形码阅读器84未进行条形码66的读取而料带60被安装在对象供料器5上的情况下,亦即在未进行元件核对处理而料带60被安装在对象供料器5上的情况下,或者料带60被安装在对象外的带式供料器5上的情况下,在步骤S39中被判断为“是”,这些料带60均作为误安装而被检测出,成为警告处理的对象。
此外,在步骤S33中被判断为“是”的情况下,亦即在元件核对处理正在对某一带式供料器5执行中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使处理跳过步骤S35至S39及步骤S45至S49的处理而移到步骤S41。
在步骤S41中,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判断设置位置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与设置位置的总数N相等,此处为“否”的情况下,使计数值增量“1”,并且使处理移到步骤S33(步骤S55)。另一方面,在为“是”的情况下,将计数值重置为“0”(步骤S43)之后,返回到步骤S1。
这样,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在元件核对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根据从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输出的信号,检测各带式供料器5上有无料带60且更新各设置位置的料带有无数据,并且在产生了料带60从“无”变更为“有”的设置位置的情况下,将此作为发生了料带60误安装的情况来检测,并且执行警告处理。亦即,本实施方式中,在元件核对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所执行的上述料带监视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误安装检测处理”。
[作用效果]
该元件安装装置1中,在对任一个带式供料器5安装料带60时,需要操作者利用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卷筒65上所设的条形码66,以将元件ID读入运算处理部71。
在操作者恰当地读取了条形码66时,应安装该料带60的对象供料器5的LED显示部51b被亮灯(图11的步骤S7)。因此,操作者能够以该LED显示部51b的亮灯作为依据而迅速将料带60安装到对象供料器5。
而且,在料带60被恰当地安装于对象供料器5时,料带有无数据中对象设置位置的数据被更新,LED显示部51b熄灯(图11的步骤S13至S17)。因此,操作者能够识别到料带60被安装于对象供料器5这一情况。
另一方面,在没有进行条形码66的读取而操作者将料带60安装于带式供料器5时(以下称作第一事例),或者虽进行了条形码66的读取但操作者没注意到料带60被安装到对象外的带式供料器5上而被搁置时(以下称作第二事例),警告处理被执行(图12的步骤S45)。
其理由是:在第一事例的情况下,因为没有进行条形码66的读取(图11的步骤S1中为“否”),所以元件核对处理标志不被设定亦即元件核对处理不被执行。因此,在料带监视处理中,判断为在元件核对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料带60被安装于带式供料器5(图12的步骤S39中为“是”),其结果,警告处理被执行。此情况下,不论料带60和安装了该料带的带式供料器5(设置位置)之间的关系正确与否都执行警告处理。
另一方面,在第二事例的情况下,其理由是:因为料带60被误安装到对象供料器5以外的带式供料器5的状况一直被搁置,所以在元件核对处理中料带有无数据不被更新。即,料带有无数据中,对象设置位置的数据为“无”的状况维持至超时(图11的步骤S21中为“是”),其结果,与第一事例同样地,在料带监视处理中,判断为在元件核对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料带60被安装于带式供料器5(图12的步骤S39中为“是”)。其结果,警告处理便被执行。
因此,根据该元件安装装置1,即使发生了上述第一事例那样的误作业或上述第二事例那样的料带60误安装时,也能够检测这样的状态,从而能够抑制因这样的状态被搁置而引起的带式供料器5上的元件供应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在被执行了警告处理的情况下,操作者只要暂且从带式供料器5卸下料带60,并且按恰当的步骤重新安装料带60便可。亦即,通过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条形码66,此后,将料带60重新安装到对象供料器5上便可。若暂且将料带60卸下,警告灯83及LED显示部51b的亮灯(闪灯)便停止,料带有无数据中相应的设置位置的数据便从“有”变更为“无”(图12的步骤S37、S49至S53),因而此后的元件核对处理便能够无障碍地被执行。
此外,上述元件核对处理中,在料带60安装在对象外的带式供料器5的情况下,元件核对处理标志在计时部71d计完设定时间之前也不会被解除(图11的步骤S13、S21)。因此具有如下的优点:能够避免在操作者不小心误安装了料带60后即使马上发现该情况也一律地被检测为误安装时那样的繁杂性。
亦即,也可考虑在料带60被误安装到带式供料器5的时刻就立刻执行警告处理,但这样做,即使在马上发现了误安装而能够重新安装的情况下也被执行警告处理,从而使得处理非常繁杂。
有关这一点,根据上述元件安装装置1,只要料带60在对象供料器5的LED显示部51b亮灯后直至计时部71d计完设定时间之前被设置到对象供料器5上,料带有无数据才被更新。因此,假若料带60被误安装到对象外的带式供料器5上时,只要操作者在上述设定时间内能够重新安装料带60,便不会被执行警告处理。因此,根据该元件安装装置1,既能够恰当地检测料带60的误安装,又能够消解上述那样的繁杂性。
尤其是上述设定时间被设定为如下的时间:能够让操作者进行在带式供料器5上安装料带60并且马上将该安装后的料带60进行一次至多次的重新安装的时间(30秒左右)。因此具有如下的优点:即使在误安装了料带60的情况下,操作者也能够有宽裕的时间正确地且切实地重新安装料带60。
此外,根据上述元件安装装置1,由于所进行的元件核对仅是与应安装进行了元件ID读取的料带60的带式供料器5之间的关系的元件核对,因此具有如下的优点:在料带60被恰当地安装了的情况下,元件核对的反应快,能够更迅速进行该料带60的装载。
[元件核对处理的变形例]
其次,对元件核对处理的变形例进行说明。
图13是表示元件核对处理的变形例的流程图。图13所示的元件核对处理是解决图11所示的元件核对处理的一个课题的处理。
具体而言,解决如下的课题:在被读取了元件ID(条形码66)的料带60被安装到带式供料器5后,在时间到来之前,一个至多个料带60未被读取元件ID而连续地被安装的情况下,料带60的误安装有可能被忽视。以下,利用图14至图16更具体地说明该课题。
图14至图16是表示来自设置在设置位置“Sp1”至“Sp6”上的各带式供料器5的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输出信号的时间图。ts时刻是对象设置位置根据料带60的元件ID而被确定到的时刻(图11的步骤S5)。t1时刻是第一个料带60亦即被读取了元件ID的料带60被安装的时刻。t2时刻是第二个料带60亦即未被读取元件ID的料带60被安装的时刻。te时刻是时间已过(图11的步骤S21中为“是”)时的时刻。图14至图16的任一个例子中均将对象设置位置设为“Sp2”(图中以圆圈来表示)。
图14的例子中,被读取了元件ID的料带60(以下称作对象料带60)被安装于对象供料器5,此后,别的料带60被安装到设置位置“Sp4”的带式供料器5。
图14的例子中,由于对象料带60被安装于对象供料器5,因此,在此时刻被解除元件核对处理标志(图11的步骤S15至S19)。因此,第二个料带60作为在元件核对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被安装于带式供料器5的料带亦即作为误安装的料带而被检测,警告处理被执行(图12的步骤S39、S45)。因此,图14的例子没有特别的问题。
图15的例子中,对象料带60被安装于对象外的带式供料器5(设置位置“Sp3”的带式供料器5),此后,第二个料带60被安装到设置位置“Sp5”的带式供料器5。
图15的例子中,对象料带60未被安装于对象供料器5,因此,在料带有无数据不被更新的状态下迎接时间的到来(图11的步骤S21中为“是”)。因此,被安装到设置位置“Sp3”、“Sp5”的带式供料器5的料带60均作为在元件核对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被误安装的料带而成为警告处理的对象(图12的步骤S39、S45)。因此,图15的例子也没有特别的问题。
另一方面,图16的例子中,对象料带60被安装于对象外的带式供料器5(设置位置“Sp4”的带式供料器5),此后,在时间到来之前,第二个料带60被安装于设置位置“Sp2”的带式供料器5亦即应被安装之前安装的对象料带60的对象供料器5。
此处,元件核对部71b仅根据对象供料器5的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信号级别来判断对象料带60是否已被安装,因此,在图16的例子的情况下,元件核对部71b在t2时刻判断为对象料带60被安装于对象供料器5(图11的步骤S11至S15)。因此,设置位置“Sp4”的误安装会被检测,而至于设置位置“Sp2”,尽管对象料带60没有被安装,也会发生误安装没有被测出这样的情况。
这样会存在如下的课题:根据图11的元件核对处理,有可能忽视
图16的例子那样的料带60的误安装。
图13的流程图所示的元件核对处理是解决这样的图11所示的元件核对处理的课题的处理。
图13所示的流程图是对图11所示的元件核对处理的流程追加步骤S4的处理并且在步骤S15和步骤S17之间追加步骤S161至S163的处理而成的流程图。因此,图13中,对于与图11通用的步骤,大部分被省略而仅表示要部。
图13所示的元件核对处理中,元件核对部71b在设定了元件核对处理标志之后(步骤S3),参照来自所有的带式供料器5的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输出信号,检测料带60的总数N1(步骤S4)。
此外,在更新料带有无数据后(步骤S15),元件核对部71b参照来自所有的带式供料器5的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输出信号,再次检测料带60的总数N2(步骤S161)。
而且,元件核对部71b判断在步骤S161中所检测到的总数N2和在步骤S4中所检测到的总数N1之差是否为2以上,判断为“否”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到步骤S17,判断为“是”的情况下,将在步骤S15更新的料带有无数据重置为更新前的数据后,使处理移到步骤S17。
即,即使在对象供料器5中安装有料带60(步骤S13中为“是”)的情况下,所安装的料带60的总数增加了2个以上时,有可能发生了图16的例子那样的情况。
因此,在料带60的总数增加了2个以上的情况下,将一旦更新后的料带有无数据重置为更新前的数据(步骤S162、S163)。这样,料带有无数据被重置为更新前的数据后,在元件核对处理中所安装的料带60在料带监视处理中全部被检测为误安装,成为警告处理的对象(图11的步骤S39、S45)。因此,以此为契机,通过操作者重新安装各料带60,以抑制忽视图16的例子那样的料带60误安装的情况。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步骤S4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检测处理”,步骤S161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检测处理”,步骤S162、S163的处理相当于本发明的“重置处理”。
[其它变形例]
以上,对应用了本发明的元件安装装置1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具体的技术方案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案,其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相应地进行变更的。例如,其还可以应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上述实施方式中,元件供应单元4被一体地(不能装拆地)组装于元件安装装置1。但是,元件供应单元4也可以是可装拆地被组合安装于元件安装装置1的装置主体的单元。具体而言,如图17所示,元件供应单元4也可以是具备单元机架39和多个脚轮39a并且相对于具备头部单元6等的元件安装装置1的装置主体可装拆的单元,其中,单元机架39具备所述供料器安装部32、所述固定台35、所述卷筒支撑部36及所述导轮38,多个脚轮39a将所述单元机架39可移动地进行支撑。根据该结构,只要事先在离开装置主体的位置准备已安装有调整好的带式供料器5的元件供应单元4,并且将该元件供应单元4与之前被设置在装置主体的元件供应单元4进行交换,便能够一次性地交换多个带式供料器5(元件)。因此具有能够迅速地应对所生产的基板的品种切换等这一优点。
此情况下,预先准备:外部控制装置80(参照图17),是存储有用于执行上述元件核对处理及上述料带监视处理的程序及数据库的个人电脑等,而且具备上述的元件核对部71b、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以及计时部71d等的功能;条形码阅读器(省略图示),能够与所述外部控制装置80进行通信。而且,在该元件供应单元4上的带式供料器5的安装调整时,使外部控制装置80与元件供应单元4能够通信地连接,通过该外部控制装置80来执行上述元件核对处理及上述料带监视处理。根据该方案,即使在离开装置主体的位置也能够执行上述元件核对处理及上述料带监视处理,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能够恰当地检测料带60的误安装并执行警告处理。
此外,在外部控制装置80为个人电脑的情况下,只要替代上述警告灯83和显示装置81等,而通过显示器画面来通知发生了料带60误安装这一情况和相应的设置位置及带式供料器5便可。
(2)上述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上述带式供料器5通过将盖带64在其宽度方向中央处沿长边方向切开并且向外侧折翻来使元件C1向外部露出。但是,带式供料器5也可以采用如图18所示那样将盖带64的宽度方向一端沿长边方向剥离并且向宽度方向另一端折翻的结构。此外,带式供料器5也可以是将盖带64一边从料带主体62上剥离一边卷取的形式的供料器。作为带式供料器5可以应用各种形式的供料器。
(3)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记录有元件ID(元件的识别信息)的记录部而在卷筒65上附设了条形码66,但是,记录部也可以是QR编码(注册商标)等条形码66以外的二维编码或IC芯片等。此外,除了在卷筒65上附设记录部以外,也可以通过在元件供应带60上印刷二维编码而在该元件供应带自身上设置记录部。
[参考例]
上述元件核对部71b所执行的元件核对处理、以及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所执行的上述料带监视处理除了可应用图11、图12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以外,还可以应用图19、图20的流程图所示的处理。
图19、图20的例子分别是图11、图12的例子的变形例,但是,在以下几点与本发明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均是能够解决与本发明共通的课题亦即在元件供应用的料带未被恰当地安装于带式供料器时检测此情况的例子。因此,此处作为参考例进行说明。
1.元件核对处理(参考例)
图19是表示元件核对处理的参考例的流程图。
首先,元件核对部71b等待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元件ID(条形码66)(步骤S61),元件ID被读取(步骤S61中为“是”)后,根据元件ID和数据库的元件核对数据(参照图10)来确定对象设置位置,使对象供料器5的所述LED显示部51b亮灯(或闪灯),并且使计时部71d工作(步骤S63至S66)。
其次,元件核对部71b针对对象设置位置设定料带安装许可标志(步骤S67),此后,参照来自对象供料器5的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输出信号,判断料带60是否已被安装到该对象供料器5(步骤S71)。
此处为“是”的情况下,元件核对部71b使对象供料器5的LED显示部51b熄灯,并且在解除了元件安装许可标志后(步骤S75,S77),结束该元件核对处理。另一方面,步骤S71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元件核对部71b判断时间是否已过,即判断计时部71d是否已计完了设定时间(步骤S79)。而且,此处为“否”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到步骤S69,为“是”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到步骤S75。
基于在步骤S71中被判断为“是”,便由元件核对部71b确认到元件核对正确这一情况,亦即供应所希望的元件ID的元件的料带60被正确地设置在设置位置这一情况。元件核对部71b将此情况存储于存储部72,在基于先行的料带60的元件供断的测出及操作按钮51a的操作等而被发出料带60的装载指令时便实施料带60的装载。
2.料带监视处理(参考例)
图20是表示料带监视处理的参考例的流程图。
首先,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对设置位置计数器的计数值设置初始值“1”(步骤S81),参照设置位置“n”的第二料带检测传感器48b的输出信号(步骤S83),判断料带60是否已从该带式供料器5被卸下(步骤S85)。此处为“是”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将料带有无数据中设置位置“n”的数据从“有”变更为“无”,并且更新存储该料带有无数据(步骤S99)。此外,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判断对该设置位置“n”的带式供料器5是否执行了后述警告处理(步骤S101),在判断为已被执行的情况下,停止该警告处理(步骤S103),此后,使处理移到步骤S89。
步骤S85中判断为“否”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判断在设置位置“n”的带式供料器5上是否安装了料带60(步骤S87),为“否”的情况下,使处理移到步骤S89。
另一方面,在步骤S87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判断是否有料带安装许可亦即是否设定有料带安装许可标志(图19的步骤S67)。而且,此处为“否”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在执行警告处理后(步骤S97),将料带有无数据中设置位置“n”的数据从“无”变更为“有”,并且更新存储该料带有无数据(步骤S95),使处理移到步骤S89。另一方面,在步骤S93中判断为“是”的情况下,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不执行警告处理,而使处理移到步骤S95。
步骤S89中,料带误安装检测部71c判断设置位置计数器的计数值是否等于设置位置的总数N,此处为“否”的情况下,使计数值增量“1”,并且使处理移到在步骤S83(步骤S105),为“是”的情况下,使计数值重置为“0”后(步骤S91),返回到步骤S81。
3.参考例的作用效果
参考例的作用效果与图11、图12的例子的作用效果大致相同。即,操作者通过条形码阅读器84读取设于卷筒65的条形码66后,对象供料器5的LED显示部51b亮灯。因此,操作者能够以该LED显示部51b的亮灯作为依据而迅速地将料带60安装于对象供料器5。而且,在料带60被恰当地安装于对象供料器5时,LED显示部51b熄灯。此情况下,料带有无数据中对象设置位置的数据在料带监视处理中被更新(图21的步骤S95)。
另一方面,在发生了上述的第一、第二事例的情况下,亦即操作者未进行条形码66的读取而将料带60安装到带式供料器5的情况下,或者虽进行了条形码66的读取,但操作者没注意到料带60被安装到对象外的带式供料器5上而被搁置的情况下,被执行警告处理(图20的步骤S97)。因此,即使发生上述第一事例那样的误作业或上述第二事例那样的料带60的误安装时,也能够检测到该状态,能够抑制因该状态被搁置而引起的带式供料器5上的元件供应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这样,参考例的作用效果与图11、图12的例子的作用效果基本上相同。然而,在前面所说明的图12的料带监视处理中,用于检测料带60的误安装的实质上的处理(图12的步骤S35至S39及步骤S45至S49的处理)是在元件核对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被执行,对此,图20的料带监视处理中,用于检测料带60的误安装的处理(图20的步骤S83至S87及步骤S93至S99的处理)尽管是在元件核对处理的执行中也被执行。这一点是上述实施方式和上述参考例之间的最大的差异。
以上所说明的本发明总结如下。
本发明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是针对排列有多个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单元检测元件供应用的料带在所述带式供料器上的误安装的系统,其包括:传感器,在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中分别被设置,并且检测料带;读取装置,从记录有所收纳的元件的识别信息且设置在料带上或设置在卷绕有该料带的卷筒上的记录部读取所述识别信息;存储部,存储有将所述元件供应单元中带式供料器的设置位置的信息亦即设置位置信息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而得的元件核对信息;元件核对部,根据所述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所述元件核对信息、以及来自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判断料带是否已被安装在位于与所述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上,并且,在判断为已被安装的情况下,执行对该设置位置的料带有无信息进行更新的核对更新处理;以及料带误安装检测部,执行如下的误安装检测处理:在所述核对更新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根据所述料带有无信息和来自所述传感器的输出来确定安装了料带的带式供料器,并且,将安装在该带式供料器上的料带作为误安装的料带来检测。
根据该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在未进行基于读取装置的识别信息的读取而料带被安装于带式供料器的情况下,核对更新处理不被执行(料带有无信息不被更新),因此,该料带在误安装检测处理中作为在核对更新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被安装的料带亦即作为被误安装的料带而被检测。此情况下,不论料带是否被安装在位于与其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上,均为误安装。因此,根据该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能够抑制因未进行基于读取装置的识别信息的读取而导致安装在带式供料器上的料带一直被搁置的情况。
上述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通知部,在发生了料带的误安装时,使发生了该误安装的设置位置或设置在该设置位置上的带式供料器能够被视觉确定。
根据该结构,能够迅速地确定发生料带的误安装的设置位置或设置在该设置位置上的带式供料器。因此,能够迅速地重新安装料带,以消除该误安装。
上述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计时部,与所述读取装置所进行的所述识别信息的读取同步地对预先设定的时间进行计时,该预先设定的时间是能够在所述带式供料器上进行料带的安装且该料带的重新安装的时间;其中,在所述计时部对所述设定时间的计时结束为止的期间,且在位于与所述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上安装有料带的情况下,所述元件核对部更新料带有无信息。
根据该结构,即使在被读取装置读取了识别信息的料带被错误地安装到与所述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以外的带式供料器的情况下,通过在所述设定时间内重新安装该料带,便能够避免上述情况被检测为误安装。因此,能够消除如下的繁杂性,亦即,在操作者马上发现到误安装而能够重新安装该料带的情况下,也将该情况一律地作为误安装来检测等的繁杂性。
此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所述设定时间是能够进行多次所述料带在带式供料器上的重新安装的时间。
根据该结构,操作者便能够有宽裕的时间重新安装料带。因此,能够更正确且更切实地进行料带的重新安装作业。
此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元件核对部在所述核对更新处理前执行检测各带式供料器中有无料带的第一检测处理,并且在所述核对更新处理中的料带有无信息的更新后执行检测各带式供料器中有无料带的第二检测处理,在所述第二检测处理中所检测到的料带总数比第一检测处理中所检测到的料带的总数增加了两个以上的的情况下,执行将所述核对更新处理中所更新的料带有无信息重置为更新前的信息的重置处理。
根据该结构,在如下的情况下,亦即,被读取装置读取了所具备的识别信息的料带在上述设定时间内被安装于位于与该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对象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以外的带式供料器上,且在上述设定时间内,别的料带未进行基于读取装置的识别信息读取被安装在位于所述对象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上的情况下,能够避免安装在位于该对象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上的料带的误安装被忽视。
此外,上述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中较为理想的是还包括:显示部,使与所述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或设置在该设置位置上的带式供料器能够被视觉确定。
根据该结构,在安装料带时,能够容易地把握与识别信息对应的带式供料器的位置,因此有助于减少料带误安装的发生。
此情况下,较为理想的是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中分别设置有所述显示部。
根据该结构,能够更容易地把握与识别信息对应的带式供料器的位置。

Claims (10)

1.一种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是针对排列有多个带式供料器的元件供应单元检测元件供应用的料带在所述带式供料器上的误安装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在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中分别被设置,并且检测料带;
读取装置,从记录有所收纳的元件的识别信息且设置在料带上或设置在卷绕有该料带的卷筒上的记录部读取所述识别信息;
存储部,存储有将所述元件供应单元中带式供料器的设置位置的信息亦即设置位置信息与所述识别信息相关联而得的元件核对信息;
元件核对部,根据所述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所述元件核对信息、以及来自所述传感器的输出,判断料带是否已被安装在位于与所述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上,并且,在判断为已被安装的情况下,执行对该设置位置的料带有无信息进行更新的核对更新处理;以及
料带误安装检测部,执行如下的误安装检测处理:在所述核对更新处理的执行期间以外的期间,根据所述料带有无信息和来自所述传感器的输出来确定安装了料带的带式供料器,并且,将安装在该带式供料器上的料带作为误安装的料带来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通知部,在发生了料带的误安装时,使发生了该误安装的设置位置或设置在该设置位置上的带式供料器能够被视觉确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时部,与所述读取装置所进行的所述识别信息的读取同步地对预先设定的时间进行计时,该预先设定的时间是能够在所述带式供料器上进行料带的安装且该料带的重新安装的时间;其中,
在所述计时部对所述设定时间的计时结束为止的期间,且在位于与所述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上安装有料带的情况下,所述元件核对部更新料带有无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计时部,与所述读取装置所进行的所述识别信息的读取同步地对预先设定的时间进行计时,该预先设定的时间是能够在所述带式供料器上进行料带的安装且该料带的重新安装的时间;其中,
在所述计时部对所述设定时间的计时结束为止的期间,且在位于与所述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的带式供料器上安装有料带的情况下,所述元件核对部更新料带有无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时间是能够进行多次所述料带在带式供料器上的重新安装的时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定时间是能够进行多次所述料带在带式供料器上的重新安装的时间。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核对部在所述核对更新处理前执行检测各带式供料器中有无料带的第一检测处理,并且在所述核对更新处理中的料带有无信息的更新后执行检测各带式供料器中有无料带的第二检测处理,在所述第二检测处理中所检测到的料带总数比第一检测处理中所检测到的料带的总数增加了两个以上的的情况下,执行将所述核对更新处理中所更新的料带有无信息重置为更新前的信息的重置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元件核对部在所述核对更新处理前执行检测各带式供料器中有无料带的第一检测处理,并且在所述核对更新处理中的料带有无信息的更新后执行检测各带式供料器中有无料带的第二检测处理,在所述第二检测处理中所检测到的料带总数比第一检测处理中所检测到的料带的总数增加了两个以上的的情况下,执行将所述核对更新处理中所更新的料带有无信息重置为更新前的信息的重置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显示部,使与所述读取装置所读取的识别信息对应的设置位置或设置在该设置位置上的带式供料器能够被视觉确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带式供料器中分别设置有所述显示部。
CN201680090452.0A 2016-11-09 2016-11-09 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 Active CN10990667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83252 WO2018087847A1 (ja) 2016-11-09 2016-11-09 テープ誤装着検知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906673A CN109906673A (zh) 2019-06-18
CN109906673B true CN109906673B (zh) 2020-09-22

Family

ID=621104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90452.0A Active CN109906673B (zh) 2016-11-09 2016-11-09 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16952B2 (zh)
JP (1) JP6710776B2 (zh)
CN (1) CN109906673B (zh)
DE (1) DE112016007422T5 (zh)
WO (1) WO20180878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57630B2 (ja) * 2017-09-25 2023-04-14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装置、部品供給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部品供給作業支援方法
CN113056966B (zh) * 2018-11-20 2023-02-28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部件补给系统及部件补给方法
JP7345130B2 (ja) * 2019-06-21 2023-09-15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テープ管理装置、部品テープ管理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テープ管理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068697A (ja) * 1998-08-18 2000-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実装設備における部品照合方法および実装設備
JP2000068690A (ja) * 1998-08-20 2000-03-03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電子部品誤実装防止方法
US6778878B1 (en) * 2000-11-27 2004-08-17 Accu-Assembly Incorporated Monitoring electronic component holders
JP4127366B2 (ja) * 2002-05-24 2008-07-30 Juki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
US20030225547A1 (en) * 2002-05-30 2003-12-04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Wireless feeder verification system
US7273166B2 (en) * 2002-11-11 2007-09-25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Component information apply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WO2005020656A2 (en) * 2003-08-26 2005-03-03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Component verification method
JP4629637B2 (ja) * 2006-09-19 2011-02-09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部品情報管理方法
JP2008294097A (ja) 2007-05-23 2008-12-0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の判別方法
US9669980B2 (en) 2012-03-13 2017-06-06 Fuji Machine Mfg. Co., Ltd. Feeder management system of component mounting apparatus
KR101730897B1 (ko) 2012-06-29 2017-04-27 야마하하쓰도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피더와 피더 제어 방법 및 전자 부품 장착 장치
JP5985275B2 (ja) 2012-06-29 2016-09-0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フィーダ制御方法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JP6026796B2 (ja) * 2012-06-29 2016-11-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方法
JP5982649B2 (ja) * 2013-08-05 2016-08-31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6097938B2 (ja) 2014-01-27 2017-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照合方法および部品照合システム
JP6097937B2 (ja) 2014-01-27 2017-03-2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照合方法および部品照合システ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710776B2 (ja) 2020-06-17
US20190313557A1 (en) 2019-10-10
WO2018087847A1 (ja) 2018-05-17
JPWO2018087847A1 (ja) 2019-06-24
US11516952B2 (en) 2022-11-29
DE112016007422T5 (de) 2019-08-01
CN109906673A (zh) 2019-06-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37775B2 (ja) フィーダの管理装置
KR102061155B1 (ko) 셋업 지원 장치, 부품 실장기, 셋업 지원 방법
JP6630914B2 (ja) 部品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CN109906673B (zh) 料带误安装检测系统
KR20150015547A (ko) 전자 부품의 장착 방법 및 그 장착 장치
US10321620B2 (en) Component supplying device and component supplying method
JP6427757B2 (ja) 部品露出機構の照合方法および照合システム
CN109923956B (zh) 元件核对系统
CN110679210B (zh) 料带安装管理装置以及元件装配系统
JP6561045B2 (ja) テープ不正挿入検出装置
JP4812816B2 (ja) 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JP6835699B2 (ja) テープ装着管理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4728163B2 (ja) 部品供給装置
CN111247883B (zh) 元件供断检测装置
JP2000077893A (ja) 表面実装機
JP2017084862A (ja) テープ不正挿入検出装置および検出方法
JP7459175B2 (ja) テープ不正挿入検出装置および検出方法
JP6830186B2 (ja) 部品供給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供給方法
JP2019140417A (ja) テープ不正挿入検出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機
JP2018125570A (ja) 部品露出機構の照合方法および照合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