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73116B - 一种蠕虫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蠕虫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73116B
CN109873116B CN201910151046.6A CN201910151046A CN109873116B CN 109873116 B CN109873116 B CN 109873116B CN 201910151046 A CN201910151046 A CN 201910151046A CN 109873116 B CN109873116 B CN 1098731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ite
carbonate
pole piece
alkaline metal
sa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104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73116A (zh
Inventor
徐建铁
陈香宏
肖峰
张加奎
范庆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191015104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73116B/zh
Publication of CN1098731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31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731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731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工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蠕虫石墨及其制备方法。方法:1)以碱性金属为负极,石墨极片为正极,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为电解液,充放电数次,最后充电至所需电压,取出石墨极片;2)将石墨极片在保护性气氛下高温煅烧,获得蠕虫石墨;碱性金属为锂,钠或钾;碱性金属盐为锂盐、钠盐或钾盐中的一种以上;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中有机溶剂为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碳酸丙烯酯、碳酸甲乙酯中两种以上。本发明的方法简单,以有机溶液为电解液,离子插层更均匀;所得产物为蠕虫石墨,不含硫、氮等杂质,品质更优;同时本发明的方法环境污染小,电解液可回收利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Description

一种蠕虫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材料制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蠕虫石墨及其电化学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是一种碳的同素异形体,它的结晶格架为六边形层状结构,每一网层间的距离为340pm,同一网层中碳原子的间距为142pm。石墨是一种储量十分丰富的碳质元素结晶矿物,以多种形式广泛存在。由于其特殊结构,石墨具有耐高温性、导电性、润滑性、可塑性等特殊性质,在军工与现代工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随着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全球对石墨的需求量已经稳步上升。蠕虫石墨是一种膨胀的石墨,具有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结构。它不仅保留了原有石墨的耐高温、耐腐蚀、耐辐射、导电性等优良性质,而且还具有柔软性、回弹性、自粘性、不渗透性、吸附性和低密度等特性。目前,蠕虫石墨在石油、化工、医药、储能、核工业等方面的应用尤为广泛。例如,蠕虫石墨处理成柔性石墨可作为密封材料使用,也可制成防火密封条、防火堵料、阻火圈等;同样地,蠕虫石墨也可以被用来处理污水,将水中的非水性(如油脂类有机大分子)的溶液选择性地除去。
蠕虫石墨的制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步骤:1)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将性质异于石墨的外来物质插入石墨片层,2)利用热或微波的作用将上述层间插入物质瞬间分解气化,最后形成疏松多孔的蠕虫状石墨。目前,蠕虫石墨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两种:化学氧化法和电化学氧化法。化学氧化法制备工艺简单、产品质量稳定,但制备需要用到强酸和强氧化剂,不仅对装置耐腐蚀性要求高,而且废弃物对环境也会造成严重污染。相比之下,电化学法利用石墨所具有的导电性,使溶液中的电解质离子迁移嵌入石墨层,从而制备可膨胀石墨。过程中使用的电解液也可回收重复利用。传统的膨胀石墨制备主要基于水系电解液,电解质主要为H2SO4、HNO3等,在电解过程中石墨层缺陷易与水或电解质反应,从而残留在石墨层中无法完全去除,严重影响阻碍了蠕虫石墨的品质。而且现有的电化学方法制备工艺使用的阳极材料多是不锈钢板、钛钉网等,采用水系电解液,这些材料容易溶解或钝化。
本发明通过电化学法在有机系电解液中制备了高性能蠕虫石墨,所制备的蠕虫石墨表现出结构松散,多孔而弯曲,表面积扩大。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法和水系电化学法,利用有机电解液制备的蠕虫石墨不含硫、氮,品质更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蠕虫石墨的电化学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方法采用含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作为电解液,并利用锂离子电池的“摇摆式”充放电的方式实现有效离子插层,不仅大幅度减少电解液的使用量和杂质的引入量,而且可以使离子插层嵌入更均匀并更可控。通过此方式得到的蠕虫石墨膨胀更充分,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蠕虫石墨。此外,使用有机电解液也扩大了阳极的使用(例如: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诸多负极材料的使用),这样不仅丰富了阳极(材料)的选择,同时也能克服了采用易溶解、钝化电极使用(如水系电解液中使用不锈钢、钛钉网)的困难。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蠕虫石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蠕虫石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以碱性金属为负极,石墨极片为正极,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为电解液,充放电数次,最后充电至所需电压,取出石墨极片;
(2)将石墨极片在保护性气氛下高温煅烧,获得蠕虫石墨。
步骤(1)中充放电是在碱性金属离子电池中进行。
步骤(1)中所述碱性金属为锂,钠或钾;所述碱性金属盐为锂盐、钠盐或钾盐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锂盐为LiPF6、LiBF4或LiClO4中一种以上;所述钠盐为NaPF6或NaClO4中一种以上,所述钾盐为KPF6或KClO4中一种以上。
步骤(1)中所述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是将碱性金属盐溶于有机溶剂得到;所述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的浓度为0.8-2mol/L;
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乙烯酯(EC)、碳酸丙烯酯(PC)、碳酸甲乙酯(EMC)中两种以上;优选为碳酸二甲酯(DMC)与碳酸乙烯酯(EC)的混合物,碳酸二甲酯(DMC)与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乙烯酯(EC)的混合物或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乙烯酯(EC)与碳酸甲乙酯(EMC)的混合物。
所述碳酸二甲酯(DMC)与碳酸乙烯酯(EC)的混合物中EC:DMC体积比=1:1;碳酸二甲酯(DMC)与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乙烯酯(EC)的混合物中DMC:DEC:EC体积比=1:1:1;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乙烯酯(EC)与碳酸甲乙酯(EMC)的混合物中DMC:EC:EMC体积比=1:1:1。
步骤(1)中所述充放电的次数为0-20次,充放电的电流为0.01-5C,充放电的电压即为所需电压为3-5V,Li+/Li,Na+/Na,K+/K(1C=372mAh g-1),最大设定充电电压为5V。
步骤(1)中所述石墨极片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石墨与粘结剂在溶剂中混合,得到浆料,将浆料涂覆在载体上,干燥,获得石墨极片。
所述载体为导电载体,优选为高导电、不易氧化的载体,包括不锈钢、铝箔等;
所述粘结剂为油性粘结剂或水性粘结剂,当采用油性粘结剂时,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当粘结剂为水性粘结剂时,所述溶剂为水;
所述油性粘结剂为PVDF(聚偏氟乙烯)、PTFE(聚四氟乙烯)中一种以上;所述水性粘结剂为CMC(羧甲基纤维素钠)等。
当采用油性粘结剂时,所述有机溶剂为(NMP)N-甲基吡咯烷酮、N-二甲基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中一种以上。
所述石墨:粘结剂的质量比为(4~16):1。
步骤(2)中所述保护性气氛为氩气或氮气。
步骤(2)中所述高温煅烧的温度为300~1000℃,优选为500~1000℃;高温煅烧的时间为1~2h;所述高温的升温速率为5-15℃/min,优选为10~15℃/min;所述保护性气氛的流量为50~500mL/min,优选为100~500mL/min。
在电化学法中,为了避免使用强酸作为电解液,本发明采用碱性金属(锂、钠、钾)离子电池有机电解液,同时,利用锂离子电池的装配方式及其“摇摆式”充放电的方式进行有效离子插层,不仅大幅度减少电解液的使用量和杂质的引入量,而且可以使离子插层嵌入更均匀并更可控。通过此方式得到的蠕虫石墨膨胀更充分,从而获得更高质量的蠕虫石墨。此外,使用有机电解液也扩大了阳极的使用(例如:商业化锂离子电池诸多负极材料的使用),这样不仅丰富了阳极(材料)的选择,同时也能克服了采用易溶解、钝化电极使用(如水系电解液中使用不锈钢、钛钉网)的困难。
本发明使用碱性金属离子电池充电的方式将碱性金属盐中阴离子(如LiPF6中的PF6 -官能团)嵌入到石墨中,然后将电池拆卸取出正极,再利用高温膨胀的方法获取蠕虫石墨。
与现有技术(化学法和已有电化学法)相比,本发明的电化学方法具有如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方法环境污染小,电解液可回收利用、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2)通过本发明的方法所制备的蠕虫石墨表现出结构松散,多孔而弯曲,表面积扩大。相比于传统的化学法和水系电化学法,利用有机电解液制备的蠕虫石墨不含硫、氮等杂质,品质更优;离子插层更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获得的蠕虫石墨的XRD图;
图2为实施例1获得的蠕虫石墨的XPS全谱图;
图3为实施例1、2、3获得的蠕虫石墨扫描电镜(SEM)图;其中a,b为实施例1制备的蠕虫石墨不同倍数下的SEM图;c,d为实施例2制备的蠕虫石墨不同倍数下的SEM图;e,f为实施例3制备的蠕虫石墨不同倍数下的SEM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中所使用到的试剂、材料以及仪器如没有特殊的说明,均为常规试剂、常规材料以及常规仪器,均可商购获得,所涉及的试剂也可通过常规合成方法合成获得。本发明的蠕虫石墨的膨胀程度可通过升温速率,保温温度,保温时间和氩气流量控制。
实施例1
步骤1:正极极片的制备
称取总质量为500mg的商业化鳞片石墨和PVDF(聚偏氟乙烯),商业化鳞片石墨:PVDF(聚偏氟乙烯)的质量比为9:1;将商业化鳞片石墨与PVDF混合均匀,移至20mL玻璃样品瓶中,加入搅拌磁子并滴加NMP(N-甲基吡咯烷酮),再利用磁力搅拌器以转速为1000rmp搅拌至浆料粘稠(搅拌5h);将制备的浆料均匀涂覆在不锈钢垫片表面(涂覆质量约10mg/cm2),然后在90℃下真空干燥24h,得到正极极片;
步骤2:纽扣电池装配与测试
在高纯氩气保护气氛下的手套箱中操作,以负极壳、锂片、隔膜(聚乙烯)、电解液(电解液浓度为1M,LiPF6溶于有机溶剂(EC与DMC混合溶剂)中,EC:DMC体积比=1:1;电解液的用量保证正极极片湿润即可),正极极片(石墨电极)、垫片(不锈钢)、弹片、正极壳的顺序装配纽扣电池,封装机进行封装;封装后,将纽扣电池置于Land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进行电池性能测试,以0.1C(1C=372mAh g-1)电流先给电池充放电5次,再将其电压充至5V;
步骤3:正极电极煅烧
取出正极极片,装入石英舟中,移置管式炉中煅烧,煅烧气氛为氩气保护气氛(氩气的流量为200mL/min),烧结温度以10℃/min从室温升至900℃,保温1h并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蠕虫石墨材料。
图1为实施例1获得的蠕虫石墨的XRD图;图2为实施例1获得的蠕虫石墨的XPS全谱图。从图1和2中可以得出,本发明制备的膨胀石墨除C、O外不含其他杂质元素,制得的蠕虫石墨品质优。
本实施例所获得蠕虫石墨的SEM图如图3(a,b)所示。
实施例2
步骤1:正极极片的制备
与实施例1的步骤1一样;
步骤2:纽扣电池装配与测试
在高纯氩气保护气氛下的手套箱中操作,以负极壳、钠片、隔膜(聚乙烯(polyethylene)、电解液(电解液浓度为1M,NaPF6溶于有机溶剂(EC与DMC混合溶剂)中,EC:DMC体积比=1:1;电解液的用量保证正极极片湿润即可)、正极极片(石墨电极)、垫片(不锈钢)、弹片、正极壳的顺序装配纽扣电池,封装机进行封装;封装后,将纽扣电池置于Land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进行电池性能测试,以0.1C(1C=372mAh g-1)电流先给电池充放电5次,再将其电压充至5V;
步骤3:正极电极煅烧
与实施例1的步骤3相同。
本实施例所获得蠕虫石墨的SEM图如图3(c,d)所示。
实施例3
步骤1:正极极片的制备
与实施例1的步骤1一样。
步骤2:纽扣电池装配与测试
在高纯氩气保护气氛下的手套箱中操作,以负极壳、钾片、隔膜(聚乙烯)、电解液(电解液浓度为1M,KPF6溶于有机溶剂(EC与DMC混合溶剂)中,EC:DMC体积比=1:1;电解液的用量保证正极极片湿润即可)、极片(石墨电极)、垫片(不锈钢)、弹片、正极壳的顺序装配纽扣电池,封装机进行封装;封装后,将纽扣电池置于Land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进行电池性能测试,以0.1C(1C=372mAh g-1)电流先给电池充放电5次,再将其电压充至5V。
步骤3:正极电极煅烧
与实施例1的步骤3一样。
本实施例所获得蠕虫石墨的SEM图如图3(e,f)所示。
实施例4
步骤1:正极极片的制备
与实施例1的步骤1一样。
步骤2:纽扣电池装配与测试
在高纯氩气保护气氛下的手套箱中操作,以负极壳、锂片、隔膜(聚乙烯)、电解液(电解液浓度为1M,LiPF6溶于有机溶剂(EC与DMC混合溶剂)中,EC:DMC体积比=1:1;电解液的用量保证正极极片湿润即可)、极片(石墨电极)、垫片(不锈钢)、弹片、正极壳的顺序装配纽扣电池,封装机进行封装;封装后,将纽扣电池置于Land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进行电池性能测试,以0.2C(1C=372mAh g-1)电流先给电池充放电5次,再将其电压充至5V。
步骤3:正极电极煅烧
与实施例1的步骤3一样。
实施例5
步骤1:正极极片的制备
与实施例1的步骤1一样。
步骤2:纽扣电池装配与测试
在高纯氩气保护气氛下的手套箱中操作,以负极壳、锂片、隔膜(聚乙烯(polyethylene)、电解液(电解液浓度为1M,LiPF6溶于有机溶剂(EC与DMC混合溶剂)中,EC:DMC体积比=1:1;电解液的用量保证正极极片湿润即可)、极片(石墨电极)、垫片(不锈钢)、弹片、正极壳的顺序装配纽扣电池,封装机进行封装;封装后,将纽扣电池置于Land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进行电池性能测试,以1C(1C=372mAh g-1)电流先给电池充放电5次,再将其电压充至5V。
步骤3:正极电极煅烧
与实施例1的步骤3一样。
实施例6
步骤1:正极极片的制备
与实施例1的步骤1一样。
步骤2:纽扣电池装配与测试
与实施例2的步骤2一样。
步骤3:正极电极煅烧
将拆解后的正极极片,装入石英舟中,移置管式炉中煅烧,煅烧气氛为氩气保护气氛(氩气的流量为200mL/min),烧结温度以10℃/min从室温升至600℃,保温1h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样品并收集蠕虫石墨材料。
实施例7
步骤1:正极极片的制备
与实施例1的步骤1一样。
步骤2:纽扣电池装配与测试
与实施例1的步骤2一样。
步骤3:正极电极煅烧
将拆解后的正极极片,装入石英舟中,移置管式炉中煅烧,煅烧气氛为氩气保护气氛(氩气的流量为200mL/min),烧结温度以10℃/min从室温升至800℃,保温1h并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蠕虫石墨材料。
实施例8
步骤1:正极极片的制备
与实施例1的步骤1一样。
步骤2:纽扣电池装配与测试
在高纯氩气保护气氛下的手套箱中操作,以负极壳、锂片、隔膜(聚乙烯)、电解液(电解液浓度为1M,LiPF6溶于有机溶剂(EC与DMC混合溶剂)中,EC:DMC体积比=1:1;电解液的用量保证正极极片湿润即可)、极片(石墨电极)、垫片(不锈钢)、弹片、正极壳的顺序装配纽扣电池,封装机进行封装;封装后,将纽扣电池置于Land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进行电池性能测试,以0.1C(1C=372mAh g-1)电流先给电池充放电0次,再将其电压充至5V。
步骤3:正极电极煅烧
与实施例1的步骤3一样。

Claims (4)

1.一种蠕虫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以碱性金属为负极,石墨极片为正极,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为电解液,充放电数次,最后充电至所需电压,取出石墨极片;
(2)将石墨极片在保护性气氛下高温煅烧,获得蠕虫石墨;
步骤(1)中所述碱性金属为锂,钠或钾;所述碱性金属盐为锂盐、钠盐或钾盐中的一种以上;
所述锂盐为LiPF6、LiBF4或LiClO4中一种以上;所述钠盐为NaPF6或NaClO4中一种以上,所述钾盐为KPF6或 KClO4中一种以上;
步骤(1)中所述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是指碱性金属盐溶于有机溶剂得到;
所述有机溶剂为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乙烯酯的混合物,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的混合物或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与碳酸甲乙酯的混合物;
所述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乙烯酯的混合物中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体积比=1:1;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的混合物中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乙烯酯的体积比= 1: 1:1;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与碳酸甲乙酯的混合物中碳酸二甲酯:碳酸乙烯酯:碳酸甲乙酯体积比=1:1:1;
步骤(1)中所述充放电的次数为5-20次,充放电的电流为0.01-5C,充放电的电压即为所需电压,所需电压为3-5V;
步骤(2)中所述高温煅烧的温度为500~1000℃;高温煅烧的时间为1~2h;所述高温的升温速率为10-15℃/min;所述保护性气氛的流量为100~500mL/min;
步骤(1)中所述碱性金属盐的有机溶液的浓度为0.8-2 mol / L;
步骤(1)中所述石墨极片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石墨与粘结剂在溶剂中混合,得到浆料,将浆料涂覆在载体上,干燥,获得石墨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蠕虫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导电载体;
所述粘结剂为油性粘结剂或水性粘结剂,当采用油性粘结剂时,所述溶剂为有机溶剂,当粘结剂为水性粘结剂时,所述溶剂为水;
所述油性粘结剂为聚偏氟乙烯、聚四氟乙烯中一种以上;所述水性粘结剂为羧甲基纤维素钠;
所述石墨:粘结剂的质量比为(4~16):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蠕虫石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保护性气氛为氩气或氮气。
4.一种由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蠕虫石墨。
CN201910151046.6A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蠕虫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8731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1046.6A CN109873116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蠕虫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1046.6A CN109873116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蠕虫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3116A CN109873116A (zh) 2019-06-11
CN109873116B true CN109873116B (zh) 2022-04-22

Family

ID=66919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1046.6A Active CN109873116B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蠕虫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8731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44264B (zh) * 2021-07-27 2023-04-1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天然石墨负极材料的改性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4076A (zh) * 2004-06-30 2005-03-16 深圳大学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
CN103451670A (zh) * 2013-09-11 2013-12-18 中南大学 一种石墨烯的电化学制备法
KR20150011552A (ko) * 2013-07-23 2015-02-02 한국세라믹기술원 리튬이차전지용 산화제2철계 음극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06450312A (zh) * 2016-10-18 2017-02-22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掺杂改性天然石墨的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94076A (zh) * 2004-06-30 2005-03-16 深圳大学 可膨胀石墨的制备方法
KR20150011552A (ko) * 2013-07-23 2015-02-02 한국세라믹기술원 리튬이차전지용 산화제2철계 음극활물질의 제조방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리튬이차전지의 제조방법
CN103451670A (zh) * 2013-09-11 2013-12-18 中南大学 一种石墨烯的电化学制备法
CN106450312A (zh) * 2016-10-18 2017-02-22 福建翔丰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掺杂改性天然石墨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73116A (zh) 2019-06-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770728B2 (en) Anode material having porous core-shell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and battery
CA3080584C (en) Method of preparing and application of carbon-selenium composites
KR101677229B1 (ko) 복합 금속 산화물, 당해 복합 금속 산화물의 제조방법, 나트륨 2차 전지용 정극 활물질, 나트륨 2차 전지용 정극, 및 나트륨 2차 전지
Liang et al. A green and facile strategy for the low-temperature and rapid synthesis of Li 2 S@ PC–CNT cathodes with high Li 2 S content for advanced Li–S batteries
CN103247802B (zh) 锂离子电池用石墨复合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锂离子电池
CN106960954B (zh) 一种普鲁士蓝/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KR20010081181A (ko) 리튬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108394884A (zh) 一种壳聚糖基高比表面积氮/磷共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
CN110835104A (zh) 氮掺杂碳纳米片的制备方法和负极活性材料及双离子电池
CN112499617B (zh) 一种n和s共掺杂的空心碳纳米立方体的制备方法及钾离子电池
EP3813162A1 (en) Lithium-ion battery anode material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ode, and lithium-ion battery
CN114005969A (zh) 一种金属离子掺杂的改性钠离子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2615009A (zh) 一种柔性自支撑锂锡合金复合纳米纤维锂金属电池负极材料
CN108539142A (zh) 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9037632A (zh) 一种纳米钛酸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
CN108539136B (zh) 一种硫化亚锡/氮掺杂碳复合花球的制备方法及在锂离子电池负极中的应用
CN109873116B (zh) 一种蠕虫石墨及其制备方法
CN107742706B (zh) 一种石墨烯复合金属硼化物和硫复合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937262A (zh) 一种用于钠离子电池的金属氧化物改性的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Hart et al. Lithium Sulfide–Carbon Composites via Aerosol Spray Pyrolysis as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
CN111384368A (zh) 一种碳硒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硒电池中的应用
CN106558684B (zh) 一种复合型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
JP4333173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活物質、それを用いたリチウム二次電池用正極及び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CN114751395A (zh) 一种氮掺杂多孔碳球/s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在锂硫电池中的应用
CN114242982B (zh) 石墨烯包覆二维金属化合物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