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4152A - 高成型性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高成型性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44152A
CN109844152A CN201780065079.8A CN201780065079A CN109844152A CN 109844152 A CN109844152 A CN 109844152A CN 201780065079 A CN201780065079 A CN 201780065079A CN 109844152 A CN109844152 A CN 1098441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sium alloy
alloy plate
weight
equal
l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6507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相泫
权五德
金载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co Holdings Inc
Original Assignee
Posc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co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co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8441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4415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CALLOYS
    • C22C23/00Alloys based on magnesium
    • C22C23/04Alloys based on magnesium with zinc or cadmium as the next major constitu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0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 B21B1/46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for rolling metal immediately subsequent to continuous cas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1/00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 B21B1/46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for rolling metal immediately subsequent to continuous casting
    • B21B1/463Metal-rolling methods or mills for making semi-finished products of solid or profiled cross-section; Sequence of operations in milling trains; Layout of rolling-mill plant, e.g. grouping of stands; Succession of passes or of sectional pass alternations for rolling metal immediately subsequent to continuous casting in a continuous process, i.e. the cast not being cut before rol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BROLLING OF METAL
    • B21B3/00Rolling materials of special alloys so far as the composition of the alloy requires or permits special rolling methods or sequences ; Rolling of aluminium, copper, zinc or other non-ferrous metals
    • B21B3/003Rolling non-ferrous metals immediately subsequent to continuous casting, i.e. in-line roll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F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AND NON-FERROUS ALLOYS
    • C22F1/00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 C22F1/06Chang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by heat treatment or by hot or cold working of magnesium or alloys based there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Heat Treatment Of Sheet Steel (AREA)
  • Shaping Metal By Deep-Drawing, Or The Like (AREA)
  • Metal Rol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高成型性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镁合金板材,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镁合金板材包含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3.0重量%的Zn、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5重量%的Ca、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0重量%的Mn、余量的Mg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镁合金板材还包含小于等于0.3重量%的Al,所述镁合金板材满足下述式1和式2。[Zn]/[Ca]≤4.0‑‑‑‑‑‑‑‑‑‑‑‑式1[Zn]+[Ca]>[Mn]‑‑‑‑‑‑‑‑‑‑‑‑式2所述[Zn]、[Ca]、[Mn]表示各成分的重量%。

Description

高成型性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成型性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移动通信和IT领域中,正在积极推进的营销策略是轻量化(克,gram)。更具体地,随着移动设备领域的功能变得多样化,产品重量需要更轻。因此,比强度(强度与密度之比)优异的镁板材日益受到关注。
镁的密度为1.74g/cm3,在结构金属(包括铝和钢)中最轻。此外,镁具有优异的吸振能力和电磁波屏蔽能力,因此在移动通信和IT领域备受关注。同时,在汽车领域以欧洲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在积极研究车身轻量化技术,以满足燃油经济性标准和改善性能。相应地,镁作为替代金属成为热点。然而,镁由于比竞争性材料如铝和不锈钢昂贵,仅限于应用在必须轻量化的一些部件上。
此外,镁是六方最密堆积(Hexagonal close packing,HCP),因此还具有常温下难以成型的特征。为了产品的应用,必须经过热成型工艺,因此用于热成型的模具/加热装置的投资成本会增加。不仅如此,由于模具和材料之间的粘结现象、刮划现象以及加热所需时间,存在生产率降低的问题。因此,镁材料不仅价格高,而且镁合金的加工成本也比竞争材料更贵。
有鉴于此,正在开发一种用于改善常温成型性的镁合金,但是需要加入昂贵的锂元素或稀土元素或者制备工艺复杂,因此生产率下降以及工艺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控制镁合金板材的成分Zn、Ca、Mn的组分范围和所述成分之间的关系来提供高成型性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具体地,通过合金的成分及制备条件来控制Mg-Ca体系二次相,以提供成型性优异的镁合金板材。
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镁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镁合金板材包含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3.0重量%的Zn、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5重量%的Ca、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0重量%的Mn、余量的Mg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镁合金板材还可包含小于等于0.3重量%的Al。
所述镁合金板材可满足下述式1和式2。
[Zn]/[Ca]≤4.0------------式1
[Zn]+[Ca]>[Mn]------------式2
所述[Zn]、[Ca]、[Mn]表示各成分的重量%。
以所述镁合金板材的{0001}面计,最大织构强度可为1至4。
所述镁合金板材的极限拱顶高度(LDH)可为7mm至10mm。
所述镁合金板材可包含平均粒径为1μm至20μm的晶粒。
所述镁合金板材可包含Mg-Ca体系二次相,所述二次相的平均粒径小于等于30μm。
另外,所述镁合金板材每100μm2可包含1个至20个二次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可包含:将合金溶液铸造成铸件备用的步骤,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合金溶液包含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3.0重量%的Zn、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5重量%的Ca、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0重量%的Mn、余量的Mg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对所述铸件进行均匀化热处理的步骤;将所述均匀化热处理的铸件温轧成轧制件备用的步骤;以及对所述轧制件进行最终退火的步骤。
此时,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合金溶液还可包含小于等于0.3重量%的Al,镁合金板材可满足下述式1和式2。
[Zn]/[Ca]≤4.0------------式1
[Zn]+[Ca]>[Mn]------------式2
所述[Zn]、[Ca]、[Mn]表示各成分的重量%。
对所述轧制件进行最终退火的步骤可以是在200℃至500℃的温度范围下实施。具体地,可以实施大于0小时且小于等于5小时。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通过控制镁合金板材的成分Zn、Ca、Mn的组分范围和所述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提供高成型性镁合金板材。
具体地,通过控制Mg-Ca体系二次相,可以提供强度和常温成型性优异的镁合金板材。
附图说明
图1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实施例2和对比例2的镁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的照片。
图2是用SEM-EDS分析实施例2和对比例2的二次相成分的结果。
图3是用XRD极图法和EBSD分析实施例2和对比例3的{0001}面的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下面详述的实施例就可以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优点、特征及实现这些的方法。然而,本发明能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公开的实施例。下面提供实施例的目的在于充分公开本发明以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发明内容有整体和充分的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通篇说明书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构成要素。
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众所周知的技术不再赘述,以免本发明被解释得模糊不清。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说明书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含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的含义就是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思。在通篇说明书中,某一部分“包含”某一构成要素时,除非有特别相反的记载,否则表示可进一步包含其他构成要素,并不是排除其他构成要素。除非另有说明,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含复数形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提供一种镁合金板材,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镁合金板材包含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3.0重量%的Zn、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5重量%的Ca、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0重量%的Mn、余量的Mg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镁合金板材还可包含小于等于0.3重量%的Al。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镁合金板材中,与必要元素如锌、钙、锰等相比,所述铝的组分范围可以是杂质水平。
下面详细描述限制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镁合金板材的成分和组分的理由。
Zn的含量可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3.0重量%。
更具体地,Zn的含量可为0.5重量%至3.0重量%。
更具体地,当锌与钙一起添加时,将会偏析到晶界和孪晶界,从而有助于非基面再结晶晶粒的生成和生长。由此带来非基面的软化现象而激活非基面滑移,从而起到提高板材成型性的作用。因此,当添加量小于0.5重量%时,有可能难以确保成型性。
然而,当添加量大于3.0重量%时,将会与镁、钙结合,除了已有的金属间化合物之外,还会产生大量的其他金属间化合物,因此对成型性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在铸造时,可能会发生严重的粘结(sticking)而导致难以成型。因此,当包含所述范围的锌时,可以预期得到常温成型性提高的效果。
Ca的含量可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5重量%。
更具体地,Ca的含量可为0.1重量%至1.5重量%。
更具体地,当钙与锌一起添加时,将会偏析到晶界和孪晶界,从而有助于非基面再结晶晶粒的生成和生长。由此带来非基面的软化现象而激活非基面滑移,从而起到提高板材成型性的作用。因此,当添加量小于0.1重量%时,有可能难以确保成型性。
然而,当添加量大于1.5重量%时,将会降低合金溶液的流动性,致使铸造性下降,从而有可能降低生产率,而且轧制时容易产生裂纹,板材的轧制性会下降。因此,在本发明中,当包含所述范围的钙时,在不妨碍铸造性和轧制性的范围内,可以预期得到常温成型性提高的效果。
Mn的含量可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0重量%。
更具体地,锰起到再结晶成核位点的作用,以生成微小的晶粒,然后通过抑制晶粒生长的作用,可以提供微小且均匀的晶粒。因此,在下述的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中,可在均匀化热处理步骤提供微小晶粒,还可以将最终镁合金板材的晶粒控制成微小。
因此,当包含所述范围的锰时,可以使均匀化热处理的板材的晶粒变得微小,从而防止温轧步骤中产生晶粒异常生长以及剪切带(shear band)导致的橘皮纹、表面裂纹等缺陷。因此,板材的轧制变得容易。此外,当包含所述范围的锰时,通过控制铁(Fe)、硅(Si)等杂质,可以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
因此,通过添加锰制备出具有微小晶粒的板材,使得强度和成型性都优异。
所述镁合金板材可满足下述式1和式2。
[Zn]/[Ca]≤4.0------------式1
[Zn]+[Ca]>[Mn]------------式2
所述[Zn]、[Ca]、[Mn]表示各成分的重量%。
更具体地,所述式1可小于等于3。
不仅限制成分Zn、Ca各自的组分范围,而且如所述式1进一步限制成分比例,从而可以防止所生成的二次相的粗大化,还可以实现想要达到的高强度、高成型性。
具体地,所述镁合金板材可满足式2([Zn]+[Ca]>[Mn])。具体地,当Zn和Ca组分之和小于或等于Mn组分时,轧制性和成型性可能会降低。
满足前述的成分和组分范围的镁合金板材可包含Mg-Ca体系二次相。此时,所述二次相的平均粒径可小于等于30μm,具体地可小于等于25μm,更具体地可小于等于20μm。
本说明书中的平均粒径是指存在于测定单位内的球形物质的平均直径。如果是非球形物质,则平均粒径是指使所述非球形物质近似于球形后计算出的直径。
也就是说,如上所述的二次相的粒径范围明显小于常规镁合金板材的二次相的粒径。
当二次相的平均粒径大于30μm时,可能会导致合金材料的成型性下降。
如下所述,这是通过附图用肉眼也能确认的。
所述镁合金板材每100μm2可包含1个至20个二次相。
当二次相的数量是如上所述的范围时,镁合金板材可具有优异的强度和成型性。
所述镁合金板材可包含平均粒径为1μm至20μm的晶粒。
通过控制前述的镁合金板材的成分和组分,可以获得所述范围的晶粒粒径。更具体地,当镁合金板材的晶粒粒径为所述范围时,可具有优异的强度。
以所述镁合金板材的{0001}面计,最大织构强度可为1至4。
由于镁合金板材的织构强度为所述范围,分布有各种取向的晶粒,基面晶粒(<0001>//C轴取向的晶粒)的分数小。因此,可以提供成型性优异的镁合金板材。
在本说明书中,基面晶粒是指具有基面取向的晶粒。具体地,镁具有HCP(Hexagonal Closed Pack)晶体结构,晶体结构的C轴方向平行于板材厚度方向时的晶粒称为具有基面晶粒取向的晶粒(即基面晶粒)。因此,在本说明书中,基面晶粒也可以表示为“<0001>//C轴”。
具体地,镁合金板材相对于{0001}面的最大织构强度越小,表示分布有各种取向的晶粒。另外,分布有各种取向的晶粒,基面晶粒的分数越小,就可以获得成型性优异的镁合金板材。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镁合金板材基于{0001}面的最大织构强度为1至4,从而可以具有优异的成型性。
所述镁合金板材的常温下的埃氏值(Erichsen value)可为7mm至10mm。
在本说明书中,埃氏值是指通过常温下的埃氏试验导出的实验值。更具体地,埃氏值是指将板材变形加工成杯状(cup)时直至破裂的板材变形高度。
因此,可以通过埃氏值来比较常温成型性。
所述镁合金板材的屈服强度可大于等于170MPa,具体可为170MPa至220MPa。
另外,所述镁合金板材的拉伸强度可大于等于240MPa,具体可为240MPa至300MPa。
所述镁合金板材的延伸率可大于等于20%,具体可为20%至30%。
然而,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及延伸率不限于上述的范围。具体地,屈服强度、拉伸强度及延伸率越优异越好,所述范围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镁合金板材可以实现最小下限值以上的机械性能。
另外,前述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镁合金板材与AZ体系镁合金中加入附加元素的一般情形相比,具有优异的强度和延伸率。
因此,如前所述,通过控制镁合金板材的成分和组分,可以提供强度和成型性都优异的镁合金板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包含:将合金溶液铸造成铸件备用的步骤S10,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合金溶液包含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3.0重量%的Zn、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5重量%的Ca、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0重量%的Mn、余量的Mg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对所述铸件进行均匀化热处理的步骤S20;将所述均匀化热处理的铸件温轧成轧制件备用的步骤S30;以及对所述轧制件进行最终退火的步骤S40。
首先,可以实施将合金溶液铸造成铸件备用的步骤S10,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合金溶液包含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3.0重量%的Zn、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5重量%的Ca、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0重量%的Mn、余量的Mg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镁合金溶液还可包含小于等于0.3重量%的Al。
具体地,所述镁合金溶液可满足下述式1和式2。
[Zn]/[Ca]≤4.0------------式1
[Zn]+[Ca]>[Mn]------------式2
所述[Zn]、[Ca]、[Mn]表示各成分的重量%。
限制所述合金溶液的成分和组分范围的理由与前述的限制镁合金板材的成分和组分范围的理由相同,因此不再赘述。
更具体地,所述合金溶液可以采用重力铸造、连续铸造、薄带铸造、砂模铸造、真空铸造、离心铸造、拉模铸造或触变成型法进行铸造。
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只要是能制备出铸件的方法均可采用。
然后,可以实施对所述铸件进行均匀化热处理的步骤S20。
具体地,可在300℃至500℃下实施。
更具体地,可以实施5小时至30小时。
更具体地,通过在所述温度和时间范围内对铸件进行均匀化热处理,可以防止过热,并且铸件的显微组织和偏析可被充分地均匀化热处理。
然后,可以实施将所述均匀化热处理的铸件温轧成轧制件备用的步骤S30。
具体地,可在150℃至400℃的温度范围下实施温轧。
更具体地,如果在低于150℃的温度下实施温轧,就有可能产生大量的表面分散型裂纹或边缘裂纹。
相反地,如果在大于400℃的温度下实施温轧,就有可能发生设备上的问题,例如需要将设备组件改成耐热材料,以在高温下轧制。因此,存在工艺成本增加和生产率下降等问题,难以批量生产镁合金板材。
另外,铸件的每次轧制可以大于0%且小于等于40%的压下率温轧至少一次或两次。
可以利用温轧机对所述均匀化热处理的铸件进行温轧。
当所述铸件实施至少两次温轧时,在所述温轧和温轧之间,可以实施至少一次中间退火。所述中间退火可在300℃至500℃下实施。
所述中间退火可以实施大于0小时且小于等于5小时。
更具体地,如果未满足所述温度和时间范围,则累积的压下率导致不会充分消除硬化组织的应力,可能会造成退火处理不会顺利完成。此外,过度退火可能会导致异常晶粒生长。
另外,经过至少两次温轧的轧制件的厚度可小于等于2.0mm。
然后,可以实施对所述轧制板材进行最终退火的步骤S40。
具体地,可在200℃至500℃下实施。
更具体地,可以实施大于0小时且小于等于5小时。
更具体地,通过在所述温度和时间范围下对轧制件进行最终退火,所制备的镁合金板材可以在常温下确保所需的成型性。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下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例示本发明,本发明的内容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实施例和对比例
如下表1所示,当满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范围时,归类为发明材料。另外,当未满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范围时,归类为对比材料。
利用表1的发明材料和对比材料按照下述条件制备了镁合金板材。
首先,将发明材料和对比材料的合金溶液铸造成铸件。
然后,在330℃至450℃下,对所述铸件进行均匀化热处理16小时。
在300℃下,将均匀化热处理的铸件以10%至20%的压下率轧制成轧制件。此时,在450℃下实施中间退火0.5小时至1小时。
最后,按照下表2所示,对所述轧制件进行最终退火而制成镁合金板材。
【表1】
下表2中示出了基于实施例和对比例的镁合金板材的机械性能和常温下的埃氏值。
埃氏值测定方法如下。
具体地,使用了横向和纵向尺寸分别为50mm至60mm的镁合金板材,板材的表面上施用润滑剂,以减小板材和球形冲头(Punch)之间的摩擦。
此时,在模具和球形冲头的温度为常温下进行测试。
更具体地,将镁合金板材插入上模和下模之间后,以10kN的力量固定住所述板材的外周缘部,然后用直径为20mm的球形冲头以5mm/min的速度使所述板材变形。在此之后,将冲头插入至所述板材破裂为止,然后测定破裂时的板材的变形高度。
将如此测定出的板材的变形高度称为埃氏值或极限拱顶高度(LDH)。
【表2】
从结果可知,实施例1至3与对比例相比,埃氏值非常优异。具体地,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大于170MPa的屈服强度、大于240MPa的拉伸强度、大于20%的延伸率以及大于7mm的常温埃氏值。
具体地,Zn、Ca、Mn的组分满足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范围,但未满足式[Zn]+[Ca]>[Mn]和式[Zn]/[Ca]≤4.0的对比例,其强度和成型性差。
从附图也能确认这些特性。
图1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实施例2和对比例2的镁合金板材的显微组织的照片。
结果,将最终退火条件相同且合金成分不同的实施例2和对比例2的显微组织进行对比时,用肉眼可看出,Zn的含量更多的对比例2比实施例2形成更多的凝聚成黑色形状的二次相。
不仅如此,与利用发明材料2的实施例2相比,利用Zn的含量更多的对比材料2的对比例2,其二次相的尺寸粗大。
如前所述,粗大的二次相对成型性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如表2所示,对比例2的埃氏值为6.9mm,但实施例2的埃氏值为9.0mm,本申请的实施例的成型性更优异。
另外,当Zn的含量大于3重量%时,如同对比例2,晶粒会局部变得粗大。因此,可能会造成机械性能和成型性下降。
图2是用SEM-EDS分析实施例2和对比例2的二次相成分的结果。
当利用SEM-EDS分析仪对样品用一定波长扫描时,在相当于物质能量的值处可能会出现峰值。此时,可由出现的波长导出成分分析。
具体地,实施例2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EDS(Energy Dispersivespectroscopy)照片中微量分散有二次相(深灰色球形)。此外,从所述实施例2的二次相成分的分析结果可知,二次相是Mg-Ca二次相。此时,所述二次相的尺寸大致小于等于20μm。
另外,从Zn的含量大于3.0重量%的对比例2的显微组织也能确认二次相(白色)。然而,从对比例2的二次相成分的分析结果可知,所述二次相是Ca-Mg-Zn三元体系相。
也就是说,实施例2是Zn、Ca的含量和Zn/Ca的含量比都满足本发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中限制的范围,其结果还确认到比Ca-Mg-Zn三元体系二次相更容易形成Mg-Ca二元体系二次相。
此外,从图2可知,Zn含量过大的对比例2的二次相比实施例2的二次相更粗大。
另外,本申请的实施例2是Ma-Ca体系二次相小于等于20μm分布成微量分散,从而有助于提高镁合金板材的强度和成型性。
图3是用XRD极图法和EBSD分析实施例2和对比例3的{0001}面的结果。
具体地,图3利用XRD极图(Pole Figure)法和EBSD(Electron BackscatterDiffraction)示出了基于晶粒的晶体取向的织构。
EBSD是通过e电子束向样品射入电子,并利用在样品后方的非弹性散射衍射,可以测定出晶粒的晶体取向。
极图是极射赤面投影图,显示任意固定的晶体坐标系的方向球面投影到样品坐标系。更具体地,将各种取向晶粒相对于{0001}面的极点表示在标准坐标系,并根据这些极点的密度分布画出密度等高线,从而可以画出极图。此时,极点是基于布拉格角沿特定栅格方向定位的,可以对单晶标出多个极点。
因此,将通过极图法显示出的等高线的密度分布值可以用数字表示,这称为相对于{0001}面的织构强度。
因此,可以理解为,织构强度越小,分布有各种取向的晶粒,织构强度越大,分布有更多的<0001>//C轴取向的晶粒。
首先,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对比例3相比,晶粒的粒径微小,粒径为1μm至20μm。
另外,实施例2的{0001}面的最大织构强度为2.46,而对比例3的最大织构强度为12.11,实施例2的最大织构强度明显低于对比例3。由此可以理解为,本申请的实施例2分布有各种取向的晶粒,而对比例3分布有更多<0001>//C轴取向的晶粒(基面晶粒)。
由此可知,实施例与对比例相比,基面晶粒的分数少,因此成型性更优异。
上面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技术思想及必要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能够以其他具体实施方式实施。
因此,上述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并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为准而非上述详细说明,由权利要求书的含义、范围及等效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者变更的形式,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9)

1.一种镁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
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镁合金板材包含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3.0重量%的Zn、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5重量%的Ca、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0重量%的Mn、余量的Mg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镁合金板材还包含小于等于0.3重量%的Al,
所述镁合金板材满足下述式1和式2,
[Zn]/[Ca]≤4.0------------式1
[Zn]+[Ca]>[Mn]------------式2
所述[Zn]、[Ca]、[Mn]表示各成分的重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
以所述镁合金板材的{0001}面计,最大织构强度为1至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镁合金板材的极限拱顶高度(LDH)为7mm至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镁合金板材的屈服强度大于等于170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镁合金板材的拉伸强度大于等于240M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镁合金板材的延伸率大于等于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镁合金板材包含平均粒径为1μm至20μm的晶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镁合金板材包含Mg-Ca体系二次相,
所述二次相的平均粒径小于等于30μ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镁合金板材,其特征在于:
所述镁合金板材每100μm2包含1个至20个二次相。
10.一种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含:
将合金溶液铸造成铸件备用的步骤,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合金溶液包含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3.0重量%的Zn、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5重量%的Ca、大于0重量%且小于等于1.0重量%的Mn、余量的Mg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对所述铸件进行均匀化热处理的步骤;
将所述均匀化热处理的铸件温轧成轧制件备用的步骤;以及
对所述轧制件进行最终退火的步骤,
相对于总量100重量%,所述合金溶液还包含小于等于0.3重量%的Al,镁合金板材满足下述式1和式2,
[Zn]/[Ca]≤4.0------------式1
[Zn]+[Ca]>[Mn]------------式2
所述[Zn]、[Ca]、[Mn]表示各成分的重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轧制件进行最终退火的步骤是在200℃至500℃的温度范围下实施。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轧制件进行最终退火的步骤实施大于0小时且小于等于5小时。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铸件进行均匀化热处理的步骤是在300℃至500℃的温度范围下实施。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铸件进行均匀化热处理的步骤实施5小时至30小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均匀化热处理的铸件温轧成轧制件备用的步骤是在150℃至400℃的温度范围下进行轧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均匀化热处理的铸件温轧成轧制件备用的步骤是每次轧制以大于0%且小于等于40%的压下率轧制至少一次或两次。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所述均匀化热处理的铸件温轧成轧制板材备用的步骤中,
对所述铸件进行温轧至少两次,
在所述温轧和温轧之间实施至少一次中间退火。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退火是在300℃至500℃的温度范围下实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镁合金板材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间退火实施大于0小时且小于等于5小时。
CN201780065079.8A 2016-10-21 2017-10-20 高成型性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84415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20160137652 2016-10-21
KR10-2016-0137652 2016-10-21
PCT/KR2017/011682 WO2018074896A2 (ko) 2016-10-21 2017-10-20 고성형 마그네슘 합금 판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44152A true CN109844152A (zh) 2019-06-04

Family

ID=62019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65079.8A Pending CN109844152A (zh) 2016-10-21 2017-10-20 高成型性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56270A1 (zh)
EP (1) EP3530766A4 (zh)
JP (1) JP2019535893A (zh)
KR (1) KR102043774B1 (zh)
CN (1) CN109844152A (zh)
WO (1) WO2018074896A2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7598A (zh) * 2020-04-21 2022-12-02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镁合金、镁合金板、镁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镁合金部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89019B1 (ko) 2016-12-23 2018-08-20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마그네슘 합금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WO2020203980A1 (ja) * 2019-03-29 2020-10-08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強度-延性バランスと常温加工性に優れたマグネシウム合金板
CN110819920B (zh) * 2019-11-22 2020-12-29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一种低成本高强韧镁合金时效强韧化方法
CN115044812A (zh) * 2022-06-17 2022-09-13 北京机科国创轻量化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高延伸率微合金化改性az31镁合金薄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5074563A (zh) * 2022-06-29 2022-09-20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高强韧低合金含量Mg-Zn-Ca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6656A (ja) * 2004-06-30 2006-01-1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マグネシウム合金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120907A (zh) * 2013-03-15 2015-12-02 西克索马特公司 高强度和生物可吸收的镁合金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407651B1 (zh) * 1963-11-20 1965-04-17
JP5035893B2 (ja) * 2006-09-01 2012-09-26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高強度高延性難燃性マグネシウム合金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026137B1 (en) * 2007-06-28 2018-02-21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Magnesium alloy plate
KR101078308B1 (ko) * 2008-05-19 2011-10-31 포항공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고강도 마그네슘 합금 판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JP5467294B2 (ja) * 2008-06-05 2014-04-09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易成形性マグネシウム合金板材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SG11201406026TA (en) * 2012-06-26 2014-10-30 Biotronik Ag Magnesium-zinc-calcium alloy, method for production thereof, and use thereof
KR101626820B1 (ko) * 2013-12-05 2016-06-02 주식회사 포스코 마그네슘 합금 판재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6452042B2 (ja) * 2015-03-13 2019-01-16 三協立山株式会社 マグネシウム合金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016656A (ja) * 2004-06-30 2006-01-19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マグネシウム合金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120907A (zh) * 2013-03-15 2015-12-02 西克索马特公司 高强度和生物可吸收的镁合金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27598A (zh) * 2020-04-21 2022-12-02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镁合金、镁合金板、镁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镁合金部件
CN115427598B (zh) * 2020-04-21 2023-10-10 国立研究开发法人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 镁合金、镁合金板、镁合金棒及其制造方法、镁合金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2043774B1 (ko) 2019-11-12
WO2018074896A2 (ko) 2018-04-26
KR20180044213A (ko) 2018-05-02
EP3530766A2 (en) 2019-08-28
JP2019535893A (ja) 2019-12-12
EP3530766A4 (en) 2019-09-25
WO2018074896A3 (ko) 2018-06-14
US20200056270A1 (en) 2020-02-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4152A (zh) 高成型性镁合金板材及其制备方法
Robson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in aluminium alloy 7050 during processing
CN108472699B (zh) 镁合金板材及其制造方法
AU2015339363B2 (en) Aluminum alloy products and a method of preparation
CN101550509A (zh) 烤漆固化性优良、室温时效得到抑制的铝合金板及其制造方法
JP5233607B2 (ja) 成形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32631B2 (ja) 成形性に優れたアルミニウム合金板
CN112391562A (zh) 一种铝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Huang et al. Improvement of deep drawing formability of Mg-6Al-1Zn magnesium alloy sheets with high strength utilizing aging precipitation
CN108866393A (zh) 高成形性铝合金板
US10221469B2 (en) Aluminum alloy plate for forming
Manjunath et al.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ast Al-5Zn-2Mg alloy subjected to equal-channel angular pressing
EP3572542B1 (en) Magnesium alloy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Lin et al. Effects of equal channel angular extrusion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high-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ZA85 magnesium alloy
Immanuel et al. Investigation on crashworthiness of ultrafine grained A356 sheets and validation of Hall-Petch relationship at high strain-rate deformation
JP4523529B2 (ja) アルミニウム合金発泡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KR20170075407A (ko) 마그네슘 합금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210147964A1 (en) Magnesium alloy shee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He et al. Effect of Mn and Mo on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Si-Cu-Mg-0.6 Fe alloy
Sakai et al. Effect of Ca Addition on the High-Temperature Deformation Behavior of AZ31 Magnesium Alloy
Junior et al. Recycling of the Al scrap: The effect of adding inoculant Nb+ B an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20318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