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43128B - 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843128B CN109843128B CN201780059225.6A CN201780059225A CN109843128B CN 109843128 B CN109843128 B CN 109843128B CN 201780059225 A CN201780059225 A CN 201780059225A CN 109843128 B CN109843128 B CN 1098431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tainer
- separator
- calcium silicate
- double
- spac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0378 calcium silic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229910052918 calcium silic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5
- OYACROKNLOSFPA-UHFFFAOYSA-N calcium;dioxido(oxo)silane Chemical compound [Ca+2].[O-][Si]([O-])=O OYACROKNLOSFPA-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UGGQKDBXXFIWJD-UHFFFAOYSA-N calcium;dihydroxy(oxo)silane;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Ca].O[Si](O)=O UGGQKDBXXFI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4113 Sepio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5000019355 sepioli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6
- 229910052624 sepio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657 fib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MKTRXTLKNXLULX-UHFFFAOYSA-P pentacalcium;dioxido(oxo)silane;hydron;tetra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H+].[H+].O.O.O.O.[Ca+2].[Ca+2].[Ca+2].[Ca+2].[Ca+2].[O-][Si]([O-])=O.[O-][Si]([O-])=O.[O-][Si]([O-])=O.[O-][Si]([O-])=O.[O-][Si]([O-])=O.[O-][Si]([O-])=O MKTRXTLKNXLULX-UHFFFAOYSA-P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3361 beverag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6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336 cr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784 inorganic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ODINCKMPIJJUCX-UHFFFAOYSA-N Calcium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Ca]=O ODINCKMPIJJUC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137 ann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2239 silicon di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55 vermicu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902 vermicul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9354 vermiculi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456 wollaston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882 wollaston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027 hydrothermal synthe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RMAQACBXLXPBSY-UHFFFAOYSA-N silic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Si](O)(O)O RMAQACBXLXPBS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08733 Citrus aurantifoli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941 Tilia x europa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Zircon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Zr]=O MCMNRKCIXSYSN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alumi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O-2].[O-2].[O-2].[Al+3].[Al+3] PNEYBMLMFCGWS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25 asbesto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92 calcium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1 lim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895 riebeck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02 slur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909 Kieselgu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40 benton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278 benton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SVPXDRXYRYOSEX-UHFFFAOYSA-N bentoquatam Chemical compound O.O=[Si]=O.O=[Al]O[Al]=O SVPXDRXYRYOSE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XCZMVOFGPJBDE-UHFFFAOYSA-L calcium di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OH-].[Ca+2] AXCZMVOFGPJBDE-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16 calcium hydr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20 calcium hydr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861 calcium hydr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2255 calcium 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BRPQOXSCLDDYGP-UHFFFAOYSA-N calcium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Ca+2] BRPQOXSCLDDYG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1 calcium silicate hydrat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6 crystalline silica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FSBVERYRVPGNGG-UHFFFAOYSA-N dimagnesium dioxido-bis[[oxido(oxo)silyl]oxy]silane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Mg+2].[Mg+2].[O-][Si](=O)O[Si]([O-])([O-])O[Si]([O-])=O FSBVERYRVPGNG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13 elas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69 flow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91 magnesium silic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19 magnesium silic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792 magnesium silic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90 mineral woo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51 perli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9362 perli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3 reinforcing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377 silic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1/00—Thermally-insulated vessels, e.g. flasks, jugs, jars
- A47J41/02—Vacuum-jacket vessels, e.g. vacuum bottl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41/00—Thermally-insulated vessels, e.g. flasks, jugs, ja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1/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 B65D81/38—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for contents presenting particular transport or storage problems, or adapted to be used for non-packaging purposes after removal of contents with thermal insul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ackages (AREA)
- Thermally Insulated Containers For Fo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液体容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具有双层容器(30),所述双层容器(30)含有玻璃制内容器(10)和玻璃制外容器(20),在所述内容器(10)和所述外容器(20)之间形成了绝热空间(31),所述双层容器(30)进一步含有在所述绝热空间(31)内与所述内容器(10)和所述外容器(20)接触并含有硅酸钙的隔离物(40)。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体容器,特别是涉及含有玻璃制内容器和外容器的双层容器的破裂的抑制。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下述内容:在由玻璃制内瓶和外瓶构成并且在该内瓶和外瓶之间形成了密闭空间的双层容器中,在该密闭空间内设置用于恒定地保持该内瓶和外瓶的间隔的隔离物;以及该隔离物由在石棉中共混不锈钢纤维而得到的吸水性少的有弹性的材料构成。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在真空双层瓶中设置由石棉构成的隔离物的内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54-13285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55-08303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以往,所谓的玻璃保温瓶(暖水瓶)在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时发生过破裂。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地抑制了破裂发生的液体容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用于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具有双层容器,所述双层容器含有玻璃制内容器和玻璃制外容器,在所述内容器和所述外容器之间形成了绝热空间,其中,所述双层容器进一步含有在所述绝热空间内与所述内容器和所述外容器接触并含有硅酸钙的隔离物。
另外,所述隔离物可以设定为含有35重量%以上的硅酸钙。另外,所述隔离物可以设定为具有压缩1.0%时的载荷为1.0MPa以上的压缩强度。另外,所述隔离物可以设定为在300℃下具有1.0W/(m·K)以下的热传导率。另外,所述双层容器可以设定为含有:形成了开口的头部;底部;和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底部的主体部,其中,所述隔离物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和/或所述底部的所述绝热空间内。另外,所述双层容器可以设定为含有多个所述隔离物。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有效地抑制了破裂发生的液体容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的外观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液体容器的俯视图。
图3是用图2所示的线III切断了的液体容器的断面图。
图4A是图3所示的液体容器所含的双层容器的断面图。
图4B是图4A所示的双层容器的被线IV-B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图4A所示的双层容器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的另一例子的断面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双层容器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液体容器1的外观图。图2是图1所示的液体容器1的俯视图。图3是用图2所示的线III切断了的液体容器1的断面图。图4A是图3所示的双层容器30的断面图。图4B是图4A所示的双层容器30的被线IV-B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图4A所示的双层容器30的仰视图。
如图1~图5所示,液体容器1具有双层容器30,所述双层容器30含有玻璃制内容器10和玻璃制外容器20,在该内容器10和该外容器20之间形成了绝热空间31,该双层容器30进一步含有在该绝热空间31内与该内容器10和该外容器20接触并含有硅酸钙的隔离物40。
液体容器1具有双层容器30。双层容器30含有内容器10和外容器20。在双层容器30的内容器10的内部形成有收容液体的收容空间32。外容器20以在其与内容器10之间形成绝热空间31的方式收容该内容器10。其结果是,双层容器30具有包含内容器10和外容器20的双层壁结构。
内容器10和外容器20是玻璃制。构成内容器10和外容器20的玻璃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使用能够用于玻璃保温瓶等饮料容器中所含的绝热性双层容器的材料。
双层容器30的绝热空间31是赋予该双层容器30绝热性的密闭空间。绝热空间31的压力比该绝热空间31外的压力低。绝热空间31的压力只要是在可赋予双层容器30绝热性的范围内就行,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定为100Pa以下、优选为1×10-1Pa以下、更优选为1×10-2Pa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10-3Pa以下、特别优选为1×10-4Pa以下。绝热空间31也可以设定成所谓的真空绝热空间(真空绝热层)。
这里,本发明中,特征之一是双层容器30包含含有硅酸钙的隔离物40。
对于这一点而言,以往认识到了:为了吸收冲击,玻璃保温瓶的隔离物优选具有弹性。另一方面,本发明的发明者们着眼于以往的玻璃保温瓶在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时发生破裂的课题,对解决该课题的技术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
其结果是,本发明的发明者们意外地独自发现:通过采用弹性比以往的隔离物差(即压缩强度较大)并含有硅酸钙的隔离物,可以有效地抑制玻璃保温瓶上的破裂发生,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与以往认识到的通过使用具有弹性的隔离物来吸收对双层容器的冲击不同的是,本发明意外发现:通过使用弹性较差而压缩强度较大的含有硅酸钙的隔离物40来抑制由冲击带来的内容器10的位移(特别是相对于外容器20的相对位移),这对于抑制双层容器30上的破裂发生是有效的,本发明是基于这种独特认识而完成的。
硅酸钙含有氧化钙(CaO)与硅酸(SiO2)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的水合物,例如可以列举出硬硅钙石系硅酸钙、雪硅钙石系硅酸钙、硅灰石系硅酸钙、其它硅酸钙水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隔离物40中含有的硅酸钙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人工合成的硅酸钙(合成硅酸钙)。合成硅酸钙例如通过水热合成来生成。
隔离物40中含有的硅酸钙优选含有选自硬硅钙石系硅酸钙和雪硅钙石系硅酸钙中的1种以上,特别优选含有硬硅钙石系硅酸钙。
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物40中含有的硅酸钙优选含有选自硬硅钙石系硅酸钙和雪硅钙石系硅酸钙中的1种以上作为主成分,特别优选含有硬硅钙石系硅酸钙作为主成分。
具体而言,隔离物40中含有的硅酸钙优选含有50重量%以上的选自硬硅钙石系硅酸钙和雪硅钙石系硅酸钙中的1种以上(相对于隔离物40中含有的硅酸钙的总重量,选自硬硅钙石系硅酸钙和雪硅钙石系硅酸钙中的1种以上的重量的比例为50%以上),特别优选含有50重量%以上的硬硅钙石系硅酸钙(相对于隔离物40中含有的硅酸钙的总重量,硬硅钙石系硅酸钙的重量的比例为50%以上)。
隔离物40中含有的硅酸钙的量只要是在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就行,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该隔离物40也可以设定为含有35重量%以上的硅酸钙。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物40的硅酸钙含量例如优选为40重量%以上,更优选为45重量%以上,特别优选为50重量%以上。
通过含有35重量%以上的硅酸钙,能够容易抑制在受到比较大的冲击时破裂的发生。另外,能够长时间保持高的绝热性。
即,隔离物40例如可以设定为含有硅酸钙35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上、45重量%以上或50重量%以上,并且该硅酸钙含有选自硬硅钙石系硅酸钙和雪硅钙石系硅酸钙中的1种以上,优选含有硬硅钙石系硅酸钙。
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物40例如也可以设定为含有35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上、45重量%以上或50重量%以上的选自硬硅钙石系硅酸钙和雪硅钙石系硅酸钙中的1种以上,也可以设定为含有35重量%以上、40重量%以上、45重量%以上或50重量%以上的硬硅钙石系硅酸钙。
隔离物40可以设定为进一步含有硅酸钙以外的材料。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物40的硅酸钙含量例如可以设定为35重量%~85重量%的范围内,可以设定为40重量%~80重量%的范围内,也可以设定为45重量%~75重量%的范围内,也可以设定为50重量%~70重量%的范围内。
即,隔离物40例如可以设定为含有硅酸钙35重量%~85重量%的范围内、40重量%~80重量%的范围内、45重量%~75重量%的范围内或50重量%~70重量%的范围内,并且该硅酸钙含有选自硬硅钙石系硅酸钙和雪硅钙石系硅酸钙中的1种以上,优选含有硬硅钙石系硅酸钙。
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物40例如可以设定为含有35重量%~85重量%的范围内、40重量%~80重量%的范围内、45重量%~75重量%的范围内或50重量%~70重量%的范围内的选自硬硅钙石系硅酸钙和雪硅钙石系硅酸钙中的1种以上,也可以设定为含有硬硅钙石系硅酸钙35重量%~85重量%的范围内、40重量%~80重量%的范围内、45重量%~75重量%的范围内或50重量%~70重量%的范围内。
隔离物40例如可以进一步含有纤维材料。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物40也可以设定为含有硅酸钙的基质和分散于该基质中的纤维材料。隔离物40也可以设定为含有纤维材料作为增强纤维。
隔离物40中含有的纤维材料优选为无机纤维材料。无机纤维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为例如选自硅灰石、玻璃纤维(例如,选自玻璃长纤维和玻璃棉中的1种以上、优选为玻璃长纤维)、岩棉、陶瓷纤维(例如,选自氧化铝纤维、二氧化硅纤维、硅铝纤维和氧化锆纤维中的1种以上)和碳纤维中的1种以上,特别优选为选自硅灰石和玻璃纤维(例如,选自玻璃长纤维和玻璃棉中的1种以上,优选为玻璃长纤维)中的1种以上。
隔离物40例如可以设定为含有35重量%~85重量%的范围内的硅酸钙和10重量%~65重量%的范围内的纤维材料,优选含有40重量%~80重量%的范围内的硅酸钙和15重量%~60重量%的范围内的纤维材料,更优选含有45重量%~75重量%的范围内的硅酸钙和20重量%~55重量%的范围内的纤维材料,特别优选含有50重量%~70重量%的范围内的硅酸钙和25重量%~50重量%的范围内的纤维材料。
通过将隔离物40中含有的无机纤维材料设定为上述的含量,能够控制隔离物40的热传导率。
隔离物40也可以设定为实质上不含有机成分。隔离物40中含有的有机成分的量例如也可以设定为1重量%以下,优选为0.1重量%以下,特别优选为0.01重量%以下。
通过将隔离物40中含有的有机成分设定为上述的范围,就容易将绝热空间31的压力设定成真空绝热空间,能够赋予稳定的绝热性。另外,也容易将质量减少率设定成所期望的范围。
隔离物40具有比较高的压缩强度。即,隔离物40可以设定为具有压缩1.0%时的载荷为1.0MPa以上的压缩强度。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使隔离物40的厚度减少1.0%,需要对该隔离物40施加1.0MPa以上的压缩载荷。进而,隔离物40的压缩1.0%时的载荷例如优选为1.5MPa以上、特别优选为2.0MPa以上。
此外,成型体的压缩1.0%时的载荷例如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来测定:使用压缩试验机,对规定尺寸(例如,50mm×50mm、厚度为50mm)的成型体进行压缩,并测定该成型体被压缩了1.0%时(该成型体的厚度减少了1.0%的时刻)施加于该成型体的载荷。
隔离物40具有比较高的绝热性。即,隔离物40可以设定为在300℃下具有1.0W/(m·K)以下的热传导率。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物40在300℃下的热传导率例如优选为0.5W/(m·K)以下、更优选为0.4W/(m·K)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W/(m·K)以下、特别优选为0.2W/(m·K)以下。
通过将300℃下的热传导率设定为1.0W/(m·K)以下,可以防止内容器10的热通过隔离物40传递到外容器20,能够长时间保持高的绝热性。
另外,隔离物40例如可以设定为在100℃下具有1.0W/(m·K)以下的热传导率。在这种情况下,隔离物40在100℃下的热传导率例如优选为0.5W/(m·K)以下、更优选为0.4W/(m·K)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3W/(m·K)以下、特别优选为0.2W/(m·K)以下。
另外,隔离物40例如可以设定为在700℃下加热10分钟后的质量减少率为15%以下。质量减少率优选为0~10%、更优选为0~7%、进一步优选为0~5%。
质量减少率可以通过测定加热前的质量和在700℃下加热10分钟后的质量并根据下式来算出。
质量减少率(%)=((加热前的质量-在700℃下加热10分钟后的质量)/加热前的质量)×100
通过选择在700℃下加热后与加热前的质量之差较少的材质的隔离物,可以防止从隔离物40挥发的物质扩散至绝热空间31。由此,能容易减小绝热空间31的压力,提高制造效率。进而,即使在内容器10内填充高温的液体对隔离物40施加了热的情况下,也能够将绝热空间31的压力保持在1×10-4Pa以下,优选的是,容易设定为真空绝热空间,得到高的绝热性。
关于隔离物40,例如可以将隔离物40放入被保持在700℃的电炉内来进行加热。
隔离物40的密度只要是在能够获得所期望的压缩强度和绝热性的范围内就行,没有特别限定,该隔离物40例如可以设定为具有450kg/cm3~1200kg/cm3的密度。进而,隔离物40的密度例如优选为550kg/cm3~1100kg/cm3、更优选为650kg/cm3~1000kg/cm3、特别优选为750kg/cm3~900kg/cm3。
隔离物40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柱状或筒状、特别优选为柱状。当隔离物40具有柱状或筒状的形状时,该隔离物40可以设定为例如圆柱状、圆筒状、多角柱状或多角筒状,优选为圆柱状或圆筒状,特别优选为圆柱状。
隔离物40的制造方法只要是能够实现上述的该隔离物40的构成的方法就行,没有特别限定,该隔离物40例如可以使用与含有硅酸钙的成型体的公知的制造方法同样的方法来制造。即,例如含有烧蛭石系硅酸钙和无机纤维材料的成型体可以使用日本特开昭55-167167号公报中记载的如下的方法来制造。
首先,将CaO/SiO2摩尔比为0.6~1.2的硅酸原料(硅藻土、硅石等)和石灰原料(消石灰、生石灰等)的混合物100重量份、预先通过水热合成而得到的烧蛭石50重量份~170重量份、无机纤维材料15重量份~150重量份和固体成分总量的2倍量~8倍量的水进行均匀混合来制备浆料。
然后,通过将浆料进行脱水成型而得到成型体。进而,将该成型体在加压水蒸气中加热,使硅酸原料和石灰原料反应(水热反应),生成烧蛭石系硅酸钙。然后,将成型体加热至330℃以上,得到含有烧蛭石系硅酸钙和无机纤维材料的成型体。然后,将通过削取该成型体的一部分而得到的成型体用作隔离物40。
隔离物40在双层容器30的绝热空间31内与互为相对向的内容器10的外表面11的一部分和外容器20的内表面21的一部分接触。即,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隔离物40的内容器10侧的表面(第一表面)41与该内容器10的外表面11的一部分接触,该隔离物40的外容器20侧的表面(第二表面)42与该外容器20的内表面21的一部分接触。
另外,隔离物40的未与内容器10和外容器20接触的表面也可以设定为在绝热空间31内未与其它的构件接触。即,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隔离物40的第一表面41和第二表面42以外的表面(第三表面)43在绝热空间31内未与其它构件接触。
隔离物40在绝热空间31内与内容器10和外容器20接触的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即,隔离物40可以与内容器10和外容器20中的一者或两者直接接触,也可以隔着其它的层来接触。具体而言,例如,隔离物40也可以设定为隔着粘接层来与内容器10和外容器20中的一者或两者粘接。即,在图4B所示的例子中,隔离物40的第一表面41和第二表面42中的一者或两者也可以设定为隔着粘接层(未图示出)来与内容器10的外表面11和外容器20的内表面21中的一者或两者粘接。该粘接层例如是通过流动性的粘接剂固化而形成的层。
双层容器30也可以设定为含有多个隔离物40。在图2~图5所示的例子中,双层容器30含有3个隔离物40。
多个隔离物40在双层容器30的绝热空间31内相互隔开地配置。多个隔离物40优选的是在双层容器30的圆周方向上实质上等间隔地配置。即,在图2~图5所示的例子中,3个隔离物40在双层容器30的圆周方向上实质上等间隔地配置。
在双层容器30的绝热空间31内,隔离物40所配置的位置只要是能够获得本发明的效果的位置就行,没有特别限定。对于这一点而言,双层容器30含有:形成了开口36的头部33;底部34;和连接该头部33和该底部34的主体部35,隔离物40可以设定为配置于该主体部35和/或该底部34的绝热空间31内。
即,在图3和图4A所示的例子中,双层容器30含有:形成了开口36并构成该双层容器30的长度方向一端的头部33;构成该双层容器30的长度方向另一端的底部34;和连接该头部33和该底部34的主体部35。因此,双层容器30的收容空间32仅通过头部33的开口36与外部连通。而且,在图3和图4A所示的例子中,双层容器30在其主体部34的绝热空间31内含有隔离物40。
图6是本实施方式的双层容器30的另一例子的断面图。图7是图6所示的双层容器30的仰视图。在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中,隔离物40配置于双层容器30的底部34的绝热空间31内。在该例子中,双层容器30也含有在圆周方向上实质上等间隔地配置的3个隔离物40。
此外,在图2~图7所示的例子中,隔离物40是圆柱状的成型体。即,如图7所示,隔离物40的第一表面41和第二表面42是一对圆形表面,第三表面43是圆柱的侧面。
构成双层容器30的头部33的内容器10的头部13和外容器20的头部23的厚度可以设定为比构成该双层容器30的主体部35的内容器10的主体部15和外容器20的主体部25的厚度小、和/或可以设定为比构成该双层容器30的底部34的内容器10的底部14和外容器20的底部24的厚度小。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将含有硅酸钙的隔离物40配置于双层容器30的主体部35和/或底部34的绝热空间内,也能够有效地抑制该双层容器30的头部33上的破裂的发生。
此外,内容器10的头部13和外容器20的头部23的厚度可以设定为与该内容器10的主体部15和外容器20的主体部25的厚度相同或比该厚度大、和/或也可以设定为与该内容器10的底部14和外容器20的底部24的厚度相同或比该厚度大。
在图2~图7所示的例子中,双层容器30的头部33的直径比主体部34的直径小。即,双层容器30从主体部35至头部33以直径减小的方式形成。另外,在图2~图7所示的例子中,双层容器30的底部34朝着该双层容器30的下方(从头部33朝着底部34的方向),从外周向中央倾斜。
双层容器30还可以设定为进一步含有包围绝热空间31并且形成于内容器10的外表面11和外容器20的内表面21上的金属膜(未图示出)。利用该金属膜,可以抑制双层容器30上的由辐射引起的热传递。金属膜只要是能够抑制由辐射引起的热传递的金属膜就行,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优选为金属镀层,特别优选为银镀层。
双层容器30的制造方法只要是能够实现上述的该双层容器30的构成的方法就行,没有特别限定,该双层容器30例如可以与玻璃保温瓶等饮料容器中含有的绝热性双层容器的公知制造方法同样地制造。即,双层容器30例如可以用下述的方法制造。
首先,在玻璃制内容器10的外表面11的所期望的位置(例如,与图2~图5所示的双层容器30的主体部35对应的该内容器10的主体部15的外表面11、和/或与图6和图7所示的双层容器30的底部34对应的该内容器10的底部14的外表面11),使用粘接剂粘接隔离物40。
然后,将在外表面11的一部分上粘接有隔离物40的内容器10插入玻璃制外容器20内。此时,以隔离物40被内容器10和外容器20夹住的方式将该内容器10收容于该外容器20内。其结果是,利用隔离物40,可使内容器10的外表面11与外容器20的内表面21的距离保持在规定的距离(相当于该隔离物40的厚度的距离),确保该内容器10与该外容器20之间的间隙(相当于绝热空间31的空间)。此外,这里,首先使隔离物40与内容器10粘接,但并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首先使隔离物40与外容器20的内表面21粘接,然后将内容器10插入该外容器20内。
然后,将内容器10的头部13和外容器的头部23熔接,形成双层容器30的头部33。进而,将该熔接后的内容器10和外容器20在规定的温度(例如500℃~800℃)加热规定时间(例如10分钟~30分钟),进行退火。
这里,在与双层容器30的底部34对应的外容器20的底部24上形成了向下方延伸的尖头管26。在完成的双层容器30上,如图3、图4A和图6所示,外容器20的尖头管26的下方端被密封,但在通过后述的排气来形成绝热空间31之前,该尖头管26的下方端是开口的。
因此,在双层容器30的制造中,上述的退火后,从外容器20的尖头管26的开口向内容器10与外容器20之间的间隙中注入银镀层形成用的药液,在该内容器10的外表面11和该外容器20的内表面21上形成银镀层。
然后,在将残存的药液从尖头管26排出的同时,使用泵从该尖头管26的开口进行排气,降低内容器10与外容器20之间的间隙的压力。然后,在内容器10与外容器20之间的间隙的压力减低到所期望的水平(例如1×10-4Pa以下)的时刻,将尖头管26的下方端密封,形成密闭的绝热空间31。这样一来,就得到了含有内容器10和外容器20、并在该内容器10与该外容器20之间形成了绝热空间31的双层容器30。
液体容器1含有如上所述地得到的双层容器30。液体容器1是用于在维持温度的同时收容液体的绝热容器(保温容器或保冷容器)。液体容器1在其双层容器30的收容空间32内收容液体。就双层容器30而言,通过形成于头部33上的开口36,将液体注入到该双层容器30的收容空间32内,或将收容于该收容空间32内的液体倒出。
液体容器1内收容的液体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饮料,即,液体容器1优选为饮料容器。在这种情况下,液体容器1是饮料用的绝热容器(保温容器或保冷容器)。具体而言,液体容器1也可以设定为所谓的玻璃保温瓶。
在图1~图3所示的例子中,液体容器1具有双层容器30和收容该双层容器30的框体50。构成框体5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该框体50优选由树脂和/或金属制成。
在图1~图3所示的例子中,框体50包含:形成了用于倒出双层容器30内的液体的开口的口部51、堵塞双层容器30的头部33的开口的盖部52、供使用者抓住的提手部53。在该例子中,使用者通过操作盖部52的开关操作构件(未图示出),使双层容器30的头部33的开口与框体50的口部51的开口连通,从而实现液体的出入。
液体容器1也可以设定为具有用于加热收容的液体的加热机构(例如加热器)。在这种情况下,液体容器1例如是所谓的电水壶。
另外,液体容器1也可以设定为不具有用于加热收容的液体的加热机构。在这种情况下,液体容器1例如是不具有加热机构的玻璃保温瓶。在图1~图7所示的例子中,液体容器1是不具有加热机构的饮料容器。
液体容器1的容量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设定为0.1L(升)~5L,也可以设定为0.1L~4L。另外,液体容器1的容量例如可以设定为0.2L~5L,也可以设定为0.2L~4L。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
[试验1]
作为隔离物,使用含有海泡石的成型体(隔离物1)或含有硅酸钙的成型体(隔离物2),制造双层容器。不过,不进行镀银和绝热空间的排气。
作为含有海泡石的隔离物(海泡石隔离物)使用的成型体是含有约80重量%的海泡石、约13重量%的含水硅酸镁、约2重量%的膨润土和约5重量%的珍珠岩的圆柱状成型体(直径为6.8±1.0mm、厚度为3.8(±1.0)mm)。
此外,海泡石隔离物是具有压缩1.0%时的载荷为1.3MPa的压缩强度和在300℃下的热传导率为约0.19W/(m·K)的绝热性的成型体。
作为含有硅酸钙的隔离物(硅酸钙隔离物)使用的成型体是含有约60重量%的硅酸钙、约35重量%的硅灰石、约4.5重量%的玻璃长纤维和约0.5重量%的结晶性二氧化硅的圆柱状成型体(直径为6.8±1.0mm、厚度为3.8(±1.0)mm)。
此外,硅酸钙隔离物是含有硬硅钙石系硅酸钙作为主成分、实质上不含有机成分、具有压缩1.0%时的载荷为2.3MPa~2.7MPa的压缩强度和300℃下的热传导率为约0.20W/(m·K)的绝热性的成型体。
测定将海泡石隔离物和硅酸钙隔离物在700℃下加热10分钟后的质量减少率。将2个各自的隔离物放入预先保持在700℃的电炉内,加热10分钟。通过测定加热前后的质量,由此算出质量减少率,其结果是,海泡石隔离物为14.6%,硅酸钙隔离物为3.9%。
然后,如下所述地制造双层容器。首先,如图7所示,在内容器的底部的外表面用粘接剂粘接3个隔离物。然后,将在底部的外表面粘接了隔离物的内容器插入外容器内。此时,通过用内容器的底部的外表面和外容器的底部的内表面夹住隔离物来确保该内容器与该外容器之间的间隙(相当于绝热空间的空间)。
然后,将内容器的头部和外容器的头部进行熔接。进而,在500℃~800℃下进行10分钟~30分钟的退火。然后,密封外容器的底部的尖头管。这样就得到了图6和图7所示的双层容器。
然后,对如上所述地得到的双层容器进行破裂试验。即,使用具有负载传感器(5000N)和夹具(直径为100mm、长度为25mm)的试验机(Minebea株式会社制的Techno GraphTG-10kN),对双层容器的内容器的底部从该内容器的内侧施加载荷时,测定该双层容器的破裂发生时的载荷(破裂载荷)。
具体而言,首先,将试验机的夹具从双层容器的头部的开口插入内容器内,将该夹具的下端压住该内容器的底部的内表面,将该夹具的载荷达到1N时的位置设定为试验开始位置。
然后,以0.1mm/分钟的速度使夹具下降,用该夹具下压内容器的底部,直到双层容器发生破裂为止。然后,检测双层容器发生破裂时的载荷作为破裂载荷。
试验是分别对含有海泡石隔离物(隔离物1)的双层容器和含有硅酸钙隔离物(隔离物2)的双层容器各进行2次。此外,双层容器的破裂是在其头部发生。据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双层容器的头部的厚度比主体部和底部的厚度小的缘故。
上述破裂试验的结果是,含有海泡石隔离物的双层容器的破裂载荷为1200N(由2次试验得到的值的算术平均值)。另一方面,含有硅酸钙隔离物的双层容器的破裂载荷为1900N(由2次试验得到的值的算术平均值)。
即,含有硅酸钙隔离物的双层容器发生破裂所需要的载荷比含有海泡石隔离物的双层容器所需要的载荷明显要大。由以上结果确认到了:通过使用硅酸钙隔离物,与使用海泡石隔离物的情况相比,可以有效地抑制双层容器的破裂的发生。
[试验2]
作为隔离物,与上述的试验1同样,使用海泡石隔离物(隔离物1)或硅酸钙隔离物(隔离物2),进行镀银和绝热空间的排气,制造双层容器。
首先,如图7所示,在内容器的底部的外表面用粘接剂粘接3个隔离物。然后,将在底部的外表面粘接了隔离物的内容器插入外容器内。此时,通过用内容器的底部的外表面和外容器的底部的内表面夹住隔离物来确保该内容器与该外容器之间的间隙(相当于绝热空间的空间)。
然后,将内容器的头部和外容器的头部进行熔接。进而,在500℃~800℃下进行10分钟~30分钟的退火。另外,从外容器的底部的尖头管的开口向内容器与外容器之间的间隙中注入镀银用的药液,通过将该药液涂布于内容器的外表面和外容器的内表面,从而在内容器的外表面和外容器的内表面形成了银镀层。
然后,在将药液从外容器的尖头管的开口排出的同时,使用泵从该尖头管的开口进行排气。然后,通过排气使内容器与外容器的间隙的压力下降到1×10-2Pa以下时,将外容器的尖头管密封,形成了绝热空间。这样就得到了图6和图7所示的双层容器。
然后,与上述的试验1同样地进行双层容器的破裂试验。试验是对含有海泡石隔离物的双层容器进行2次,对含有硅酸钙隔离物的双层容器进行4次。此外,双层容器的破裂与上述的试验1同样,可能是因为该双层容器的头部的厚度比主体部和底部的厚度小的原因,所以在其头部发生。
上述破裂试验的结果是,含有海泡石隔离物的双层容器的破裂载荷为1200N(2次试验得到的值的算术平均值)。另一方面,含有硅酸钙隔离物的双层容器的破裂载荷为1800N(4次试验得到的值的算术平均值)。
即,与上述的试验1同样,含有硅酸钙隔离物的双层容器发生破裂所需要的载荷比含有海泡石隔离物的双层容器所需要的载荷明显要大。由以上结果确认到了:通过使用硅酸钙隔离物,与使用海泡石隔离物的情况相比,可以有效地抑制双层容器的破裂发生。
此外,在上述的试验1和试验2中,对在双层容器的底部配置了硅酸钙隔离物的情况的效果进行了确认,可被合理地理解的是:同样地,即使在双层容器的主体部配置了硅酸钙隔离物的情况下,例如,对该双层容器的内容器的主体部,朝着与之相对向的外容器的主体部侧施加载荷而引起的破裂发生也能得到有效抑制。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对配置了3个隔离物4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隔离物的数量也可以为2以上、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3~10、特别优选为3~5。鉴于可提高内容器10与外容器20的相对的位置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尽可能降低该内容器10与外容器20之间发生的热传导,隔离物40的数量特别优选为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破裂的发生被有效地抑制、绝热性优良的绝热容器。
以上对本发明详细地并参照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然的是,在不超出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更和修正。
本申请是在2016年9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特愿2016-186987)的基础上完成的,其内容在这里并入作为参考。
Claims (6)
1.一种液体容器,其具有双层容器,所述双层容器含有玻璃制内容器和玻璃制外容器,在所述内容器和所述外容器之间形成了绝热空间,
其中,所述双层容器进一步含有在所述绝热空间内与所述内容器和所述外容器接触并含有35重量%以上的硅酸钙的隔离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中,所述隔离物具有压缩1.0%时的载荷为1.0MPa以上的压缩强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中,所述隔离物在300℃下具有1.0W/(m·K)以下的热传导率。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中,所述隔离物在700℃下加热10分钟后的质量减少率为1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中,所述双层容器含有:形成了开口的头部;底部;和连接所述头部和所述底部的主体部,
所述隔离物配置于所述主体部和/或所述底部的所述绝热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器,其中,所述双层容器含有多个所述隔离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6186987 | 2016-09-26 | ||
JP2016-186987 | 2016-09-26 | ||
PCT/JP2017/032691 WO2018056097A1 (ja) | 2016-09-26 | 2017-09-11 | 液体容器 |
Public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843128A CN109843128A (zh) | 2019-06-04 |
CN109843128B true CN109843128B (zh) | 2020-07-24 |
CN109843128B9 CN109843128B9 (zh) | 2020-11-24 |
Family
ID=61689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80059225.6A Active CN109843128B9 (zh) | 2016-09-26 | 2017-09-11 | 液体容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518019B2 (zh) |
CN (1) | CN109843128B9 (zh) |
DE (1) | DE112017004807B4 (zh) |
WO (1) | WO2018056097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56532A (ja) * | 1999-03-09 | 2000-09-19 | Showa Denko Plastic Products Kk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ィルム及びその多層フィルム |
CN101152918A (zh) * | 2006-09-28 | 2008-04-02 | 霓佳斯株式会社 | 绝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274694A (zh) * | 2007-03-26 | 2008-10-01 | 霓佳斯株式会社 | 绝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166102A (zh) * | 2011-04-14 | 2011-08-31 | 司徒建辉 | 一种保温瓶 |
CN204507741U (zh) * | 2015-03-16 | 2015-07-29 | 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高温熔盐储罐的保温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779117A (en) | 1929-01-05 | 1930-10-21 | Mantle Lamp Company | Vacuum-insulated receptacle and protective jacket therefor |
US1961403A (en) * | 1931-07-15 | 1934-06-05 | American Thermos Bottle Co | Double-walled vacuum bottle |
JPS4320426B1 (zh) * | 1965-06-02 | 1968-09-02 | ||
JPS54132858U (zh) | 1978-03-08 | 1979-09-14 | ||
JPS5583038U (zh) | 1978-12-05 | 1980-06-07 | ||
JPS55167167A (en) * | 1979-05-15 | 1980-12-26 | Nippon Asbestos Co Ltd | Manufacture of calcium silicate heat resistant material |
JPS56119219A (en) * | 1980-02-25 | 1981-09-18 | Zojirushi Vacuum Bottle Co | Magic bottle made of stailess steel and method |
JPH0726448B2 (ja) | 1990-07-13 | 1995-03-22 | エスケ−化研株式会社 | 鋼材の耐火被覆工法 |
JP4320426B2 (ja) * | 2004-03-31 | 2009-08-26 | 一成 結城 | 井戸枯れ防止システム |
KR100809701B1 (ko) | 2006-09-05 | 2008-03-06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칩간 열전달 차단 스페이서를 포함하는 멀티칩 패키지 |
CN201894568U (zh) * | 2010-11-25 | 2011-07-13 | 董欣 | 一种多功能暖瓶 |
CN103717500B (zh) * | 2011-06-17 | 2016-02-03 | 比瑞塑料公司 | 绝热容器 |
CN202223066U (zh) * | 2011-07-24 | 2012-05-23 | 周先宏 | 一种暖水瓶 |
CN104417927A (zh) * | 2013-08-30 | 2015-03-18 | 天津市中港塑料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保温隔热塑料桶 |
JP5513699B1 (ja) * | 2014-01-22 | 2014-06-04 | 株式会社コスモテック | 保温カバー体および射出成型機 |
JP6574334B2 (ja) | 2015-03-27 | 2019-09-11 |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 基板処理装置 |
-
2017
- 2017-09-11 WO PCT/JP2017/032691 patent/WO201805609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7-09-11 DE DE112017004807.9T patent/DE112017004807B4/de active Active
- 2017-09-11 CN CN201780059225.6A patent/CN109843128B9/zh active Active
- 2017-09-11 JP JP2018540972A patent/JP6518019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256532A (ja) * | 1999-03-09 | 2000-09-19 | Showa Denko Plastic Products Kk |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フィルム及びその多層フィルム |
CN101152918A (zh) * | 2006-09-28 | 2008-04-02 | 霓佳斯株式会社 | 绝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1274694A (zh) * | 2007-03-26 | 2008-10-01 | 霓佳斯株式会社 | 绝热容器及其制造方法 |
CN102166102A (zh) * | 2011-04-14 | 2011-08-31 | 司徒建辉 | 一种保温瓶 |
CN204507741U (zh) * | 2015-03-16 | 2015-07-29 | 蓝星(北京)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高温熔盐储罐的保温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12017004807T5 (de) | 2019-07-18 |
CN109843128B9 (zh) | 2020-11-24 |
DE112017004807B4 (de) | 2020-07-09 |
JP6518019B2 (ja) | 2019-05-22 |
WO2018056097A1 (ja) | 2018-03-29 |
CN109843128A (zh) | 2019-06-04 |
JPWO2018056097A1 (ja) | 2019-0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608497B1 (ko) | 단열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 |
TWI671389B (zh) | 耐火構造及其使用方法 | |
DK2483536T3 (en) | Paired heat-conducting structures of solid ammonia storage systems | |
US8628708B2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acking structure with control over the drying step | |
JP2612005B2 (ja) | 石綿を含まない硬化一体構造の充填体 | |
ES2557908T3 (es) | Estructura de revestimiento para recipiente de gas, de material cristalino en forma de agujas | |
JP2018525574A (ja) | 気密性、熱浸透性のある多層セラミックス複合チューブ | |
RU2563082C2 (ru) | Емкость для расплавленного металла и способ ее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 |
CN104086116A (zh) | 纳米微孔绝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A2595190A1 (fr) | Structure de garnissage a phase cristalline de recipients de gaz | |
CN109843128B (zh) | 液体容器 | |
EP1944539A1 (en) | Hydrogen storage container | |
JP5372807B2 (ja) | 加熱装置 | |
US20110073806A1 (en) | Connected heat conducting structures in solid ammonia storage systems | |
EP2305979B1 (en) | Connected heat conducting structures in solid ammonia storage systems | |
CN104553164B (zh) | 一种高强纳米陶瓷纤维反辐射绝热板及其制备方法 | |
JP6518018B2 (ja) | 断熱容器 | |
US20110207596A1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Packing Structure with Control Over Hydrothermal Synthesis Parameters | |
KR100359738B1 (ko) | 무기질 성형체를 이용한 진공 단열재 | |
US20110303320A1 (en) | High-Performance Lining Structure with Controlled Lateral Clearances | |
CN102600768A (zh) | 一种六面顶压机高温高压人工单晶合成中的间接加热式合成装配 | |
CN104214471A (zh) | 真空隔热材料以及隔热设备 | |
CN109208443A (zh) | 一种聚晶金刚石复合截齿合成块及其合成聚晶金刚石复合截齿的方法 | |
CN202199324U (zh) | 一种超硬材料反应室及反应块 | |
MX2012001501A (es) | Material de ceramica porosa que tiene una estructura celular y una macroporosidad controlada.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I03 |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 ||
CI03 | Corr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
Correction item: Claims Correct: Claims filed on 22 May 2020 False: Claim submitted on June 25, 2019 Number: 30-02 Page: full text Volume: 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