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835360B - 冷藏车 - Google Patents

冷藏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835360B
CN109835360B CN201711217676.6A CN201711217676A CN109835360B CN 109835360 B CN109835360 B CN 109835360B CN 201711217676 A CN201711217676 A CN 201711217676A CN 109835360 B CN109835360 B CN 1098353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air
arc
bottom plate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2176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835360A (zh
Inventor
于凤辉
闫海军
李志刚
赵天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qihar Rolling Stock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2176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835360B/zh
Priority to RU2018140915A priority patent/RU2779963C2/ru
Publication of CN109835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53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8353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8353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藏车,包括顶部风道和车身,顶部风道设置在车身的上方,其中,顶部风道包括:第一导风部,包括顶板和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位于顶板的下方,第一底板与顶板间隔设置,第一底板与顶板之间形成第一风道;第二导风部,第二导风部的一端与第一导风部连接,第二导风部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第二导风部内具有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与第一风道连通,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与车身的载货腔连通。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藏车的载货腔体积小的问题。

Description

冷藏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藏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藏车。
背景技术
铁路冷藏车车内温度的均匀性对冷藏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能否保持良好的品质有较大影响,掌握冷藏货物的温度场,使之保持在温度合理、分布均匀的环境,对冷藏货物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铁路冷藏车顶部的顶部风道与车内的温度分布是否均匀息息相关。合理设计顶部风道是保证冷藏货物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现有技术中铁路冷藏车顶部的顶部风道中的底板与冷藏车的车身直接连接,这减小了冷藏车的载货腔的体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冷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冷藏车的载货腔体积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藏车,包括顶部风道和车身,顶部风道设置在车身的上方,其中,顶部风道包括:第一导风部,包括顶板和第一底板,第一底板位于顶板的下方,第一底板与顶板间隔设置,第一底板与顶板之间形成第一风道;第二导风部,第二导风部的一端与第一导风部连接,第二导风部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第二导风部内具有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与第一风道连通,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与车身的载货腔连通。
进一步地,顶板为弧形结构,第二导风部为弧形结构,第二导风部的凸起方向与顶板的凸起方向朝向同一侧,第二导风部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一弧形板的一端与顶板连接;第二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的一端与第一底板连接,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间隔设置,第二弧形板与第一弧形板之间形成第二风道。
进一步地,顶部风道还包括:第一安装座,顶板与第一底板通过第一安装座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折板,与顶板连接;第二折板,与第一底板连接;第三折板,与第一折板和第二折板均连接,第三折板位于顶板与第一底板之间,第三折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通气口。
进一步地,顶部风道还包括:第二安装座,第二安装座的一侧与第二导风部远离第一导风部的一端连接,第二安装座的另一侧与车身连接。
进一步地,车身包括:底架,与顶部风道相对设置,底架上具有底部风道,底部风道与载货腔连通,底部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进一步地,底架包括:第二底板;导风件,设置在第二底板靠近载货腔的一侧,导风件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底板的延伸方向相同,导风件为多个,相邻两个导风件之间的空间形成底部风道。
进一步地,导风件为T型材,T型材包括横板和立板,立板的一端与横板的中部连接,立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板连接。
进一步地,车身还包括:侧墙,侧墙的一端与第二导风部连接,侧墙的另一端与底架连接,侧墙上具有侧部风道,车身的载货腔通过侧部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
进一步地,侧墙包括:保温层;侧板,设置在保温层靠近载货腔的一侧,侧板与保温层之间密封。
进一步地,侧板靠近载货腔的一侧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筋条,筋条的两端为封闭式结构,筋条为多个,多个筋条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筋条之间形成侧部风道。
进一步地,车身还包括:密封件,侧墙与底架之间通过密封件密封。
进一步地,冷藏车还包括空调机组,设置在车身或顶部风道的外侧,空调机组的送风口与第一风道连通,空调机组的回风口与底部风道连通。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冷藏车的顶部风道中设置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并将第一导风部中的第一风道与第二导风部中的第二风道连通,这样在将顶部风道安装到车身上后,可使第一导风部的第一底板与车身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小顶部风道的体积并增大冷藏车的载货腔的体积。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冷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冷藏车的侧视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第二弧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4中的第一安装座的侧视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第一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第二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图1中的密封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第一导风部;11、顶板;12、第一底板;20、第二导风部;21、第一弧形板;22、第二弧形板;22a、第一连接段;22b、弧形段;22c、第二连接段;30、第一安装座;31、第一折板;32、第二折板;33、第三折板;33a、通气口;40、第二安装座;51、侧板;51a、筋条;60、底架;61、第二底板;62、导风件;70、密封件;80、空调机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藏车,冷藏车包括顶部风道和车身,顶部风道设置在车身的上方,其中,顶部风道包括第一导风部10和第二导风部20。具体地,第一导风部10包括顶板11和第一底板12,第一底板12位于顶板11的下方,第一底板12与顶板11间隔设置,第一底板12与顶板11之间形成第一风道。第二导风部20的一端与第一导风部10连接,第二导风部20的另一端与车身连接,第二导风部20内具有第二风道,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与第一风道连通,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与车身的载货腔连通。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冷藏车的顶部风道中设置第一导风部10和第二导风部20,并将第一导风部10中的第一风道与第二导风部20中的第二风道连通,这样在将顶部风道安装到车身上后,可使第一导风部10的第一底板与车身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从而可以减小顶部风道的体积并增大冷藏车的载货腔的体积。而且,顶板11和第一底板12之间的区域直接形成第一风道还可以简化顶部风道的结构,从而减轻顶部风道的重量。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板11为弧形结构,将顶板11设置为弧形结构一方面可以提高顶板11的结构强度,防止顶板11变形,另一方面可以防止雨水尘土等在顶板11上堆积。第二导风部20为弧形结构,第二导风部20的凸起方向与顶板11的凸起方向朝向同一侧。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提高第二导风部20的结构强度,防止第二导风部20变形,另一方面可以增大载货腔的体积,从而可以使冷藏车装载更多的货物。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风部20包括第一弧形板21和第二弧形板22。其中,第一弧形板21的一端与顶板11连接,第二弧形板22的一端与第一底板12连接,第二弧形板22与第一弧形板21间隔设置,第二弧形板22与第一弧形板21之间形成第二风道。如此设置可通过第一弧形板21与第二弧形板22共同形成弧形的第二风道,从而为气体的流动进行导向。而且,此种设置方式结构较为简单,从而可以降低装置的制造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弧形板21与顶板11可以分别制造然后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将第一弧形板21与顶板11设置为一体式结构。如此设置能够便于装置的制造并提高装置的结构强度。
如图3所示,第二弧形板22包括第一连接段22a、弧形段22b和第二连接段22c。其中,第一连接段22a与第一底板12连接,弧形段22b的一端与第一连接段22a连接,第二连接段22c与弧形段22b的另一端连接。这样通过专门设置的第一连接段22a和第二连接段22c可以便于第二弧形板22的装配。第一连接段22a与第一底板12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进行连接。第一连接段22a用于与车身连接,第一连接段22a与车身也可以通过螺栓等紧固件进行连接。
为了降低顶部风道的重量,减轻冷藏车的负载,在本实施例中,将第一底板12设置为非金属材料。第一底板12需要密封性能好的非金属材料,例如注塑型材或PVC帆布。第一底板12主要起通风的作用,将第一底板12设置为非金属材料可有效减小顶部风道的重量。
如图1和图4所示,顶部风道还包括第一安装座30,顶板11与第一底板12通过第一安装座30连接在一起,如此设置可以增加顶部风道的结构强度。
具体地,第一安装座30包括第一折板31、第二折板32和第三折板33。其中,第一折板31与顶板11连接,第二折板32与第一底板12连接,第三折板33与第一折板31和第二折板32均连接,第三折板33位于顶板11与第一底板12之间,并且在第三折板33上具有通气口33a。通过设置通气口33a可使气体顺畅地从第一风道输送到第二风道。其中,第一折板31可以设置为弧形结构以与顶板11的形状相匹配,这样可以提高顶部风道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通气口33a设置为多个,多个通气口33a沿第三折板3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三折板33上。这样可以使第一风道中的气体从不同位置均匀地流动到第二风道中,从而使第二风道中的气体均匀分布。这样可使从顶部风道中吹出的风沿车身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从而使车身内不同位置的温度较为均匀,从而保证运输的物品的质量。具体地,通气口33a可以设置为腰形孔,腰形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三折板33的长度方向一致。
如图6所示,第一底板12的两侧设置有螺栓孔,这样可通过螺栓将第一底板12、第二弧形板22的第一连接段22a以及第一安装座30的第一折板31可靠地连接在一起,从而可以提高顶部风道的结构强度。并且,将三者的连接处的形状匹配,可以提高顶部风道的密封性,以防止漏风。
如图1和图7所示,顶部风道还包括第二安装座40,第二安装座40与第二导风部20远离第一导风部10的一端连接,第二安装座40用于固定第二导风部20。通过第二安装座40可以将第二导风部20与其他部件连接,从而对顶部风道进行固定。例如,通过第二安装座40可以将顶部风道固定在车身上。第二安装座4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其中,第一固定板用于与车身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二弧形板22的第二连接段22c连接。如此设置不但可以将顶部风道与车身可靠地连接在一起,还能够通过第二固定板使第二弧形板22与车身之间具有间隙,从而保证顺利出风,使第二风道中的气体流动到车身的内部。如图6所示,可以将第一固定板的宽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固定板的宽度,在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一个螺栓孔,在第二固定板上设置有两个螺栓孔。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风部20为两个,两个第二导风部20分别与第一导风部10的两个侧面连接。这样可使气体从第一导风部10的两侧分别流入到一个第二导风部20中,然后从两个第二导风部20分别流动到车身内。这样可使车身内的温度更加均匀,以保证冷藏车内物品的质量。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两个第二导风部20设置为对称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车身包括底架60,底架60与顶部风道相对设置,并且底架60上具有底部风道,底部风道与载货腔连通,底部风道的延伸方向与第一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同。这样,对冷藏车内的物品进行冷却时,冷却气体从顶部风道的外部进入第一风道并流动到第二风道,然后从第二风道均匀地流动到载货腔的不同位置,对物品进行冷却后冷却气体流动到载货腔下方的底部风道然后从底部风道流出到外部,实现循环过程。
如图1和图9所示,底架60包括第二底板61和导风件62。第二底板61可以设置为金属板,这样可以加强底架60的结构强度。导风件62设置在第二底板61靠近载货腔的一侧,导风件6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底板61的延伸方向相同,导风件62为多个,相邻两个导风件62之间的空间形成底部风道。如此设置,可以使气体在底部风道内沿同一方向流动,从而使气体的流动更加规律,防止产生漩涡,从而减少能量损失。
具体地,导风件62为T型材,T型材包括横板和立板,立板的一端与横板的中部连接,立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底板61连接。将导风件62设置为T型材即可以保证形成直线型的底部风道,又可以增加导风件62的承载能力,从而保证冷藏车的冷藏性能和承载能力。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T型材的材料设置为铝,这样可以减轻冷藏车自身的重量。
在本实施例中,车身还包括侧墙,侧墙的一端与第二导风部20连接,侧墙的另一端与底架60连接,侧墙上具有侧部风道,车身的载货腔通过侧部风道与第二风道连通。如此设置可通过侧部风道对从第二风道输出的气体进行引流和导向,从而便于气体的流动,以更好地对载货腔内的物品进行冷却。侧墙的上端和下端均密封,这样可防止水汽进入侧墙内部而腐蚀侧墙。
具体地,侧墙包括保温层和侧板51。其中,保温层用于隔热和保温。侧板51设置在保温层靠近载货腔的一侧,侧板51与保温层之间密封。通过将侧板51与保温层之间密封可防止冷却气体在流动时进入保温层内部,以防止保温层内部积水腐蚀保温层。如此设置可以延长侧墙的寿命。
如图8所示,侧板51靠近载货腔的一侧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筋条51a,筋条51a的两端为封闭式结构。这样可以使侧墙有良好的密封性,从而防止水汽进入保温层。并且,筋条51a为多个,多个筋条51a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筋条51a之间形成侧部风道。通过多个筋条51a,一方面可以提高侧板51的结构强度,另一方面可以对气体的流动进行导向。当载货腔内装满物品时,冷却气体可在相邻的两个筋条51a之间的侧部风道内流动,以保证气体的顺利流动,从而对物品进行冷却。而且,多个间隔设置的筋条51a可以使气体的分布更加均匀,从而使冷却气体分布到载货腔的不同区域,以使载货腔内的温度更加平均,进而保证物品的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筋条51a的两端与侧板51的上下边沿具有间隔,即筋条51a的上端与侧板51的上边沿具有间隔,筋条51a的下端与侧板51的下边沿具有间隔。如此设置可方便该侧板51与其他零部件的连接。该侧板51可通过螺纹连接或焊接的连接方式与冷藏车的其他零部件相连。当采用螺纹连接的连接方式时,可在筋条51a两端与侧板51上下边沿的间隔处间隔设置多个螺纹孔,当采用焊接的连接方式时,可将筋条51a两端与侧板51上下边沿的间隔处与冷藏车内的其他零部件进行焊接。
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将侧板51由一整块钢板冲压而成,这样可以提高侧板与保温层之间的密封性。为了便于整体冲压,将侧板51由非金属材料或铝材制成。本实施例中的侧板51为非金属材料,采用非金属材料能够减轻该侧板51的重量,从而减少冷藏车自身的整体重量,以使该冷藏车能够运输更多的物品。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身还包括密封件70,侧墙与底架60之间通过密封件70密封。如此设置可以使冷藏车有较好的密封性,防止气体泄漏,从而保证冷藏车内的低温环境。而且,还能够防止水汽进入底架60的内部或侧墙的内部而对底架60或侧墙造成腐蚀。因此,通过设置密封件70可以提高冷藏车的冷却性能以及使用寿命。
具体地,可以将密封件70设置为L形钢板,L形钢板的一个侧面与侧板51焊接,L形钢板的另一侧与底架60上的导风件62焊接。通过焊接可以保证侧墙与底架60之间的密封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冷藏车还包括空调机组80,空调机组80设置在车身或顶部风道的外侧,空调机组80的送风口与第一风道连通,空调机组80的回风口与底部风道连通。如此设置可通过空调机组80提供冷却气体,空调机组与冷藏车内的风道组成循环通路使气体循环流动,从而对载货腔内的物品进行冷却。通过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使空调机组80、顶部风道、侧墙风道、载货腔以及底部风道形成了气体循环流动的通路,从而增强了气体的流动效果和分布的均匀性,而且还提高了冷藏车的密封性,因此能够提高冷藏车的冷却性能。所以在本实施例中选用功率较小的空调机组80就可以起到良好的冷却效果,这样可以降低冷藏车的采购成本并且能够节约能源。本实施例中对不同零部件结构的改进可以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从而能够提高冷藏车的冷却性能、降低冷藏车的生产成本和运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Claims (9)

1.一种冷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风道和车身,所述顶部风道设置在所述车身的上方,其中,所述顶部风道包括:
第一导风部(10),包括顶板(11)和第一底板(12),所述第一底板(12)位于所述顶板(11)的下方,所述第一底板(12)与所述顶板(11)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底板(12)与所述顶板(11)之间形成第一风道;
第二导风部(20),所述第二导风部(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风部(10)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部(20)的另一端与所述车身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部(20)内具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车身的载货腔连通;
所述车身包括:底架(60),与所述顶部风道相对设置,所述底架(60)上具有底部风道,所述底部风道与所述载货腔连通,所述底部风道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车身还包括:侧墙,所述侧墙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导风部(20)连接,所述侧墙的另一端与所述底架(60)连接,所述侧墙上具有侧部风道,所述车身的载货腔通过所述侧部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连通;
所述侧墙包括:保温层;侧板(51),设置在所述保温层靠近所述载货腔的一侧,所述侧板(51)与所述保温层之间密封;
所述侧板(51)靠近所述载货腔的一侧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筋条(51a),所述筋条(51a)的两端为封闭式结构,所述筋条(51a)为多个,多个所述筋条(51a)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筋条(51a)之间形成所述侧部风道;
所述侧板(51)由一整块钢板冲压而成,所述筋条(51a)的上端与所述侧板(51)的上边沿具有间隔,所述筋条(51a)的下端与所述侧板(51)的下边沿具有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1)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导风部(20)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二导风部(20)的凸起方向与所述顶板(11)的凸起方向朝向同一侧,所述第二导风部(20)包括:
第一弧形板(21),所述第一弧形板(21)的一端与所述顶板(11)连接;
第二弧形板(22),所述第二弧形板(2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12)连接,所述第二弧形板(22)与所述第一弧形板(2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弧形板(22)与所述第一弧形板(21)之间形成所述第二风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风道还包括:
第一安装座(30),所述顶板(11)与所述第一底板(12)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座(30)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30)包括:
第一折板(31),与所述顶板(11)连接;
第二折板(32),与所述第一底板(12)连接;
第三折板(33),与所述第一折板(31)和所述第二折板(32)均连接,所述第三折板(33)位于所述顶板(11)与所述第一底板(12)之间,所述第三折板(33)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通气口(33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风道还包括:
第二安装座(40),所述第二安装座(40)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导风部(20)远离所述第一导风部(10)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安装座(40)的另一侧与所述车身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60)包括:
第二底板(61);
导风件(62),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61)靠近所述载货腔的一侧,所述导风件(6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底板(61)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导风件(62)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导风件(62)之间的空间形成所述底部风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件(62)为T型材,所述T型材包括横板和立板,所述立板的一端与所述横板的中部连接,所述立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61)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身还包括:
密封件(70),所述侧墙与所述底架(60)之间通过所述密封件(70)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冷藏车还包括:
空调机组(80),设置在所述车身或所述顶部风道的外侧,所述空调机组(80)的送风口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空调机组(80)的回风口与所述底部风道连通。
CN201711217676.6A 2017-11-28 2017-11-28 冷藏车 Active CN1098353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7676.6A CN109835360B (zh) 2017-11-28 冷藏车
RU2018140915A RU2779963C2 (ru) 2017-11-28 2018-11-20 Рефрижераторный ваго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217676.6A CN109835360B (zh) 2017-11-28 冷藏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835360A CN109835360A (zh) 2019-06-04
CN109835360B true CN109835360B (zh) 2024-06-07

Family

ID=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004179A1 (ru) * 1981-07-06 1983-03-15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Брянский Маши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термообработки и вентил ции грузового помещени рефрижераторного вагона
KR19980027465A (ko) * 1996-10-16 1998-07-15 추호석 철도차량의 에어콘 덕트 장치
CN201914629U (zh) * 2011-01-12 2011-08-03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冷藏箱体侧板的内衬板
CN202429210U (zh) * 2011-12-27 2012-09-12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主风道与连接风道的连接结构
CN105946884A (zh) * 2016-06-27 2016-09-2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送风系统
CN207523709U (zh) * 2017-11-28 2018-06-22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冷藏车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1004179A1 (ru) * 1981-07-06 1983-03-15 Производственное Объединение Брянский Машиностроительный Завод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термообработки и вентил ции грузового помещени рефрижераторного вагона
KR19980027465A (ko) * 1996-10-16 1998-07-15 추호석 철도차량의 에어콘 덕트 장치
CN201914629U (zh) * 2011-01-12 2011-08-03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冷藏箱体侧板的内衬板
CN202429210U (zh) * 2011-12-27 2012-09-12 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主风道与连接风道的连接结构
CN105946884A (zh) * 2016-06-27 2016-09-21 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用送风系统
CN207523709U (zh) * 2017-11-28 2018-06-22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冷藏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58730B (zh) 城际动车组用空调风道系统
CN104554314A (zh) 城轨车辆空调通风系统及城轨车辆
CN114379599B (zh) 冷藏车厢及具有其的铁路冷藏车
CN109835360B (zh) 冷藏车
CN103241252B (zh) 轨道车辆拼接式空调风道及其拼装方法
CN202413811U (zh) 高速动车组空调风道系统
CN204415406U (zh) 城轨车辆空调通风系统及城轨车辆
CN202463823U (zh) 轨道车辆拼接式空调风道
US11427230B2 (en) Body structure allowing the passage of fluid or gas under pressure and associated body
CN204737205U (zh) 危险品槽罐车保温车厢
CN210618123U (zh) 一种铁路冷藏车以及冷藏车风道
CN201980622U (zh) 冷藏保温箱体
RU2779963C2 (ru) Рефрижераторный вагон
CN109835361B (zh) 风道系统
CN110525524B (zh) 一种物流运输用变温车厢
CN207523709U (zh) 冷藏车
US9994084B2 (en) Transportation refrigeration bulkhead
CN208665188U (zh) 风道分配箱、双层风道系统和双层车辆
CN106196802A (zh) 可精确控温蓄冷板制冷方式的冷藏车制造方法
CN212827788U (zh) 带制冷功能的底盘组件及货车
CN215793763U (zh)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供风系统
US20210114630A1 (en) Transport refrigeration unit adapter frame for railway car installation
CN205202672U (zh) 微通道一体式客车空调
CN116691743A (zh) 铁路机械冷藏车
CN220639449U (zh) 一种用于冷链运输的车载蓄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