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618123U - 一种铁路冷藏车以及冷藏车风道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铁路冷藏车以及冷藏车风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18123U CN210618123U CN201921267551.9U CN201921267551U CN210618123U CN 210618123 U CN210618123 U CN 210618123U CN 201921267551 U CN201921267551 U CN 201921267551U CN 210618123 U CN210618123 U CN 21061812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duct
- carriage
- refrigerator car
- wind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铁路冷藏车以及冷藏车风道,铁路冷藏车包括车厢、设置于车厢外的制冷机组和设置于车厢内的风道,风道的其中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风道的进风口与制冷机组的送风口连通,风道的出风口靠近车厢的第二端,且出风口距离车厢第二端端墙设定的距离,制冷机组的回风口位于车厢的第一端且与车厢连通。针对铁路机械冷藏车货物间大、长度长的特点,本实用新型采用远端送风模式,制冷机组出风通过送风道送到货物间远端,依靠制冷机组回风口的吸力形成风循环,在空气流动中进行热量交换实现货物间温度调节,避免形成回风短路,有效提高货物间温度均匀性,保证货物运输品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冷链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冷藏车以及冷藏车风道。
背景技术
铁路机械冷藏车主要运输鲜活易腐货物,车体设有隔热层进行保温,车厢外设有制冷机组对货物间温度进行调节,根据运输货物种类和环境温度,对货物进行降温或加温,在整个冷链运输中保持适宜的温度,确保运输的鲜活易腐货物的营养、安全、品相和货架期等。
由于铁路冷藏车货物间较大(载重大于55吨,容积约140立方米,车体长约21米),制冷机组送风距离有一定限度,不能依靠制冷机组自身出风动力将制冷机组的出风送到货物间各处,需要设置风道将制冷机组的出风(夏天制冷,冬天制热)送到车厢各处进行热交换。货物间温度不均匀以及温差过大,会影响运输货物运输品质和产生货损。
我国现有铁路机械冷藏车均采用风道侧送风方式,在机械冷藏车车顶板最下方设置风道封板,风道封板与车顶内板组成一个空腔作为送风道,送风道两侧开一定数量的通风孔,制冷机组的出风吹到送风道内,通过通风孔将制冷机组的出风送到货物间进行温度调节。
为使货物间送风均匀,通风孔距制冷机组端越远,开孔尺寸越大。并且送风道内部设置为变截面,距制冷机组端越远,截面越大。由于送风道空腔较大,制冷机组的出风不能将整个送风道填满形成静压腔,由此导致各通风口出风量不均匀,到送风道远端(远离制冷机组的一端)风量小,风速低,整个货物间温度均匀性差,远端存在送风死角,常出现货损。这种情况在货物间大的铁路冷藏车上极为突出。
为保证送风稳定,风道侧送风方式所使用的风道封板一般采用金属板,结构复杂,造价高且安装和维修困难。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铁路冷藏车以及冷藏车风道,采用远端送风,能有效提高机械冷藏车货物间温度均匀性,并且风道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使用寿命长。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铁路冷藏车,包括车厢、设置于所述车厢外的制冷机组和设置于所述车厢内的风道,所述制冷机组具有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制冷机组的送风口连通;
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其中一端,所述风道的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车厢的第二端,且所述出风口距离所述车厢第二端端墙设定的距离;
所述制冷机组的回风口位于所述车厢的第一端且与所述车厢连通;
所述风道为拼接结构,由2个以上风道节段首尾拼接构成,2个以上所述风道节段上均设置有开口大小可调节的调节窗。
优选的,所述风道节段包括顶板、底板和安装边,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边部连接,形成一个用于通风的通道,所述安装边位于所述通道外侧。
优选的,所述安装边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安装边对称设置于所述通道的外侧,且两条所述安装边的长度均小于所述通道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风道节段的其中一端为大头、另一端为小头,相邻两个所述风道节段通过大头与小头套接进行拼接。
优选的,所述调节窗包括窗口和窗板,所述窗板与所述风道节段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窗口的开口大小。
优选的,所述风道节段由非金属材料一体成型,所述风道节段上设置有1个以上所述调节窗。
优选的,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车厢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车厢第一端的端墙的底部。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藏车风道,所述风道的其中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风道为拼接结构,由2个以上风道节段首尾拼接构成,2个以上所述风道节段上均设置有开口大小可调节的调节窗。
优选的,所述风道节段的其中一端为大头、另一端为小头,相邻两个所述风道节段通过大头与小头套接进行拼接;
所述风道节段包括顶板、底板和安装边,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边部连接,形成一个用于通风的通道,所述安装边位于所述通道外侧;
所述安装边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安装边对称设置于所述通道的外侧,且两条所述安装边的长度均小于所述通道的长度;
所述风道节段上设置有1个以上所述调节窗,所述调节窗包括窗口和窗板,所述窗板与所述风道节段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窗口的开口大小。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藏车风道,风道的其中一端作为进风口,与制冷机组连通,用于制冷机组的出风进入风道,另一端为出风口,用于将冷风送入冷藏车车厢。相比于现有的一端进风、侧边多位出风的风道侧送风方式,在中部冷热风交换频繁,不同开口的冷风相碰,风扰动大,影响热交换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藏车风道可实现一端进风、一端出风的送风方式,制冷机组的出风可以通过送风道将冷风送到车厢远端,再从远端回到制冷机组的回风口,在车厢内形成稳定且流向一致的冷风循环,货物间温度均匀性好。且一端进风、一端出风使得风道结构简化,风道造价低且易于安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藏车风道为拼接结构,由多个风道节段首尾拼接构成,采用拼接结构使得长度较长的风道化整为零,风道节段易于生产和安装,并且在维修时不需要拆除整个风道。各风道节段上均设置开口大小可调节的调节窗,通过调节窗可以微调车厢局部冷风量,在运输温度要求严格的鲜货或者没有满箱货物时,根据运输货物种类和装货情况,调整不同位置的活动窗开度,增加货物间不同位置的出风量,有效提高货物间温度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藏车,制冷机组设置于车厢外,风道设置于车厢内,且风道的进风口与制冷机组的送风口连通,用于冷风进入风道。风道的出风口靠近车厢的第二端,且出风口距离车厢第二端端墙设定的距离,由出风口送出的冷风遇到车厢第二端端墙后流向改变,可根据不同车型和制冷装备性能调整风道出风口距端墙距离,有效提高货物间温度均匀性,保证货物运输品质。制冷机组的回风口位于所述车厢的第一端,制冷机组的出风通过风道送到货物间第二端,依靠制冷机组回风口的吸力形成由第二端到第一端的风循环,在空气流动中进行热量交换,实现货物间温度调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藏车,通过设置于所述冷藏车车厢外的制冷机组产生所述冷风,冷风从冷藏车车厢的第一端送入冷藏车车厢内,再从第二端抽回到第一端,在循环过程中完成热量交换,实现温度调节。该冷藏车冷风送风方法为远端送风,依靠制冷机组回风口的吸力形成由第二端到第一端的风循环,在空气流动中进行热量交换,实现货物间温度调节。冷藏车送风方式和风道结构直接关系制冷机组的温度调节能力、货物间温度场的分布以及温度均匀性。进而影响货物运输质量。相比于现有风道侧送风方式制冷机组出风近端易被制冷机组回风口吸收,存在送风短路,制冷效率低,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二端出风、第一端回风的远端送风模式,可减少回风短路问题,提高热交换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冷藏车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全剖图;
图3为图1中风道节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侧视图一;
图5为图3的侧视图二;
图6为图3的侧视图三;
图7为图4的AA向截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铁路冷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BB向截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铁路冷藏车内部的风循环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风道,11-风道节段,111-顶板,112-底板,113-安装边,114-通道,12-调节窗,121-窗板,122-窗口,13-大头,14-小头,15-缺口,16-滑道,17-进风口,18-出风口;20-车厢,21-第一端端墙,22-第二端端墙,23-车厢顶板;30-制冷机组,31-送风口,32-回风口。
图11为本实用新型铁路冷藏车采用远端送风方式的车厢风速总体分布图;
图12为现有技术铁路冷藏车采用风道侧送风方式的车厢风速总体分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技术方案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冷藏车风道,可应用于任意型号公、铁路机械冷藏车中。参见图1,该风道10整体呈管型,具有两个主开口,两个主开口均位于端部,其中一端为进风口17、另一端为出风口18。风道10为拼接结构,由2个以上风道节段11首尾拼接构成,如图2所示。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通过风道封板与车顶内板组成空腔作为送风道,本申请采用独立式风道,该风道的截面面积可自行设定,不依托车厢自身尺寸,良好匹配制冷机组的工作功率,使得出风速度、流量达到最佳冷却效果。实际上,冷藏车车厢一般尺寸较大,现有技术通过风道封板与车顶内板组成空腔作为送风道,该送风道的截面面积一般比较大,难以匹配制冷机组,从而使得远端送风乏力。
本实施例中,风道节段11的其中一端为大头13、另一端为小头14,相邻两个风道节段11通过大头13与小头14套接进行拼接。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两个风道节段11还可采用端部榫卯配合、管接头辅助连接等结构实现拼接,具体拼接结构本申请不做限制。为便于生产安装,各个风道节段11的形状、尺寸均相同。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风道节段11的其中一端外扩,其内孔恰好可以容纳风道节段11的另一端,外扩的一端即构成大头13,另一端则构成小头14。当相邻两个风道节段11套接拼接后,整个风道10的内孔尺寸和外部尺寸均相同,易于冷风流动和风道安装。大头13与小头14套接后涂密封胶密封,避免套接处漏风。
参见图3和图4,风道节段11包括顶板111、底板112和安装边113,顶板111和底板112的边部连接,形成一个用于通风的通道114,安装边113位于通道114外侧。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风道节段11的顶板111为平面板,底板112为弧面板,安装边113设置有两条,两条安装边113对称设置于通道114的外侧,且两条安装边113的长度均小于通道114的长度。具体为风道节段11小头端的安装边113未到达端部,使得风道节段11小头端两侧存在一缺口15,该缺口使得大头13与小头14顺利、精确套接。安装边113与冷藏车车厢铆接或螺钉连接,从而将风道节段11安装在冷藏车车厢中。该结构风道节段与车厢内顶板采用铆接,组装和安装方便,且易保证质量,适用于任一型号冷藏车。
在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5,风道节段11的顶板111为弧面板,底板112为平面板,弧面板顶板111相对于平面板底板112向两边外伸,伸出的部分即构成两条安装边113。由于冷藏车车厢的顶部一般为弧形,采用该结构可利用车厢顶部空间,风道不占用货物存放空间。该结构风道节段体积小,占用货物间空间少,运输经济性好,适用于小型冷藏车,弧面板顶板111可直接粘接在冷藏车车厢的顶部,不破坏车厢顶部的保温层。
在又一实施例中,参见图6,风道节段11的顶板111和底板112均为弧面板,弧面板顶板111相对于弧面板底板112向两边外伸,伸出的部分即构成两条安装边113。此结构风道节段的截面面积比较大,并且顶板和底板受力均匀,适用于配置大功率制冷机组的大容积冷藏车车厢。当然,风道节段还可采用其他几何结构,如圆管型、方管型等,具体形状本申请不做限制。
本实施例中,风道节段11由非金属材料一体成型,非金属材料可选用塑料、玻璃、橡胶等,本实施例采用增强纤维塑料,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相比于金属风道质量轻,并且耐腐蚀。风道节段11在特定的模具中通过注塑直接成型,采用非金属材料多段模具整体制造,部件少,强度和刚度好,整体结构更稳定。
参见图3和图4,各风道节段11上均设置有1个以上开口大小可调节的调节窗12,用于微调车厢局部冷风量。调节窗12包括窗板121和窗口122,窗板121与风道节段11滑动连接,以调节窗12口的开口大小。
参见图7,本实施例中,风道节段11上设置有2个调节窗12。2个调节窗12对称设置在弧面板底板112上,使得从调节窗12吹出的冷风倾斜吹入车厢中,冷风遇车厢侧壁改变流向,使得车厢内部温度场更均匀。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节段11在特定的模具中通过注塑直接成型,在弧面板底板112的外表面上具有两条滑道16,窗板121嵌入两条滑道16中并且可在两条滑道16中滑动,以调节窗12口的开口大小。在其他实施例中,在窗口122两侧安装卡槽作为滑道16,窗板121嵌入卡槽中并且可滑动,以调节窗12口的开口大小。卡槽在注塑时预埋于底板112中,或者卡槽与底板112粘接或通过螺钉连接。
实施例2: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铁路冷藏车,参见图8,该铁路冷藏车主要包括车厢20、设置于车厢20外的制冷机组30和设置于车厢20内的风道10,车厢20载重大于55吨,容积约140立方米,车体长约21米。风道10采用上述实施例1的冷藏车风道,具体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制冷机组30具有送风口31和回风口32,制冷机组30可以安装在车厢第一端外、第二端外,或者安装在车厢的顶部,该第一端、第二端可以为以车厢长度、宽度或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一端、第二端。本实施例中,制冷机组30安装在车厢20沿长度的第一端外部,第一端即为近端,相应的,车厢20的第二端即为远端。
制冷机组30的送风口31与车厢20的连通处的具体位置不限,满足风道10的进风口17与制冷机组30的送风口31连通,且风道易于安装这两个条件即可。制冷机组30的回风口32位于车厢20的第一端,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车厢20的第一端端墙21上设置有与制冷机组30的回风口32相连通的回风孔,回风口和回风孔均位于车厢20第一端端墙21的底部。
风道10的出风口靠近车厢20的第二端,且出风口距离车厢20第二端端墙22设定的距离。该距离根据制冷机组功率、车厢送风长度和风道截面大小进行调整,本实施例中出风口距离车厢20第二端端墙5m。为减少风道对货物存放的影响,并且提高冷风循环效果,本实施例中,风道10设置于车厢20的顶部,如图9所示。制冷机组出风通过风道送到货物间远端,冷风下沉并依靠制冷机组回风口的吸力形成风循环,在空气流动中进行热量交换实现货物间温度调节。
本实施例的冷藏车,冷风在车厢20中的循环方式如图10所示,制冷机组出风通过风道10送到货物间远端22,依靠制冷机组回风口32的吸力形成风循环,在空气流动中进行热量交换实现货物间温度调节。风道10每段中部两侧各开一个调节窗,在运输温度要求严格的鲜货或者没有满箱货物时,根据运输货物种类和装货情况,调整不同位置的活动窗开度,少量冷风从调节窗中倾斜送入车厢中,微调车厢20局部温度场。
本实用新型的铁路冷藏车采用远端送风方式,其车厢风速总体分布情况如图11所示。图11中顶部代表车厢内顶部,也即风道安装的区域,通过图11可以看出风道进风口处的冷风风速最大,约为6.09m/s;风道中风速基本维持进风口处的风速,说明在风道内部形成了稳定的静压腔;远端出风口处冷风风速骤然降低,此时的风速为车厢内的风速,约为4.27m/s;车厢内位于远端端墙处的风速进一步降低,约为3.05m/s。
图11中下部代表货物存放区,风流线越密,代表风越均匀。从图中可以看出货物存放区各处风流线密度基本相同,说明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远端送风方式,铁路冷藏车车厢内部冷风流动均匀,货物间的温度均匀性好。
现有技术铁路冷藏车采用风道侧送风方式,其车厢风速总体分布情况如图12所示(为方便对比,两个仿真图中车厢尺寸,制冷机组安装位置、功率、风量、出口风速等均相同)。图12中顶部代表车厢内顶部,也即风道安装的区域,通过图12可以看出风道进风口处的冷风风速最大,约为5.77m/s;风道中越靠近远端则冷风风速越低,说明在风道内部未形成稳定的静压腔,这是因为风道侧送风方式的风道的出风口在整个风道长度上均有分布;车厢内位于远端端墙处的风速进一步降低,约为1.16m/s。
图12中下部代表货物存放区,风流线越密,代表风越均匀。从图中可以看出货物存放区近端的风流线密度明显高于远端的风道侧送风方式,说明采用现有技术的风道侧送风方式,铁路冷藏车车厢内部冷风流动不均匀,远端风速极低、风量小,货物间的温度均匀性差,远端易产生货损。
通过上述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或者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藏车,风道安装在机械冷藏车内顶板上,一端与制冷机组送风口连接,另一端到货物间远端,并距远端端墙一定的距离,此距离根据制冷机组功率、车厢送风长度和风道截面大小进行调整。采用远端送风模式,制冷机组出风通过送风道送到货物间远端,依靠制冷机组回风口的吸力形成风循环,在空气流动中进行热量交换实现货物间温度调节,有效提高货物间温度均匀性,保证货物运输品质。
2)本实用新型采用远端送风模式取代现有车辆装用的侧送风方式,可减少回风短路问题,提高热交换效率。远端送风模式还使得车厢内部气流流动方向稳定,避免中部冷热风交换频繁影响热交换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藏车风道,风道节段中部两侧开一个调节窗,在运输温度要求严格的鲜货或者没有满箱货物时,根据运输货物种类和装货情况,调整不同位置的活动窗开度,增加货物间不同位置的出风量,有效提高货物间温度均匀性,满足运输温度要求较高的鲜货和特种装货方式温度均匀性要求。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藏车风道,采用非金属材料整体制作,质量轻,刚度大,制作、组装方便。非金属材料制造价格低,使用寿命长,约为25年。
尽管已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申请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铁路冷藏车,包括车厢、设置于所述车厢外的制冷机组和设置于所述车厢内的风道,所述制冷机组具有送风口和回风口,所述风道的进风口与所述制冷机组的送风口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口位于所述风道的其中一端,所述风道的另一端为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靠近所述车厢的第二端,且所述出风口距离所述车厢第二端端墙设定的距离;
所述制冷机组的回风口位于所述车厢的第一端且与所述车厢连通;
所述风道为拼接结构,由2个以上风道节段首尾拼接构成,2个以上所述风道节段上均设置有开口大小可调节的调节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节段包括顶板、底板和安装边,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边部连接,形成一个用于通风的通道,所述安装边位于所述通道外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边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安装边对称设置于所述通道的外侧,且两条所述安装边的长度均小于所述通道的长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节段的其中一端为大头、另一端为小头,相邻两个所述风道节段通过大头与小头套接进行拼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窗包括窗口和窗板,所述窗板与所述风道节段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窗口的开口大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节段由非金属材料一体成型,所述风道节段上设置有1个以上所述调节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设置于所述车厢的顶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铁路冷藏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口位于所述车厢第一端的端墙的底部。
9.一种冷藏车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的其中一端为进风口、另一端为出风口;
所述风道为拼接结构,由2个以上风道节段首尾拼接构成,2个以上所述风道节段上均设置有开口大小可调节的调节窗。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冷藏车风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节段的其中一端为大头、另一端为小头,相邻两个所述风道节段通过大头与小头套接进行拼接;
所述风道节段包括顶板、底板和安装边,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的边部连接,形成一个用于通风的通道,所述安装边位于所述通道外侧;
所述安装边设置有两条,两条所述安装边对称设置于所述通道的外侧,且两条所述安装边的长度均小于所述通道的长度;
所述风道节段上设置有1个以上所述调节窗,所述调节窗包括窗口和窗板,所述窗板与所述风道节段滑动连接,以调节所述窗口的开口大小。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67551.9U CN210618123U (zh) | 2019-08-07 | 2019-08-07 | 一种铁路冷藏车以及冷藏车风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67551.9U CN210618123U (zh) | 2019-08-07 | 2019-08-07 | 一种铁路冷藏车以及冷藏车风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18123U true CN210618123U (zh) | 2020-05-26 |
Family
ID=707433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67551.9U Active CN210618123U (zh) | 2019-08-07 | 2019-08-07 | 一种铁路冷藏车以及冷藏车风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1812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20468A (zh) * | 2021-06-15 | 2021-08-31 | 南京开轩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用服装运输系统 |
RU224726U1 (ru) * | 2024-01-09 | 2024-04-02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узаевский завод химическ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АО "Рузхиммаш") | Рефрижераторный вагон |
-
2019
- 2019-08-07 CN CN201921267551.9U patent/CN21061812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20468A (zh) * | 2021-06-15 | 2021-08-31 | 南京开轩凯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子商务用服装运输系统 |
RU224726U1 (ru) * | 2024-01-09 | 2024-04-02 | Акционерное общество "Рузаевский завод химическ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АО "Рузхиммаш") | Рефрижераторный вагон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91278B (zh) | 一种适宜冷链零担物流的多温区冷藏车厢 | |
CN203652423U (zh) | 一种模块式冷板冷藏运输装置 | |
WO2015188623A1 (zh) | 风冷电冰箱 | |
CN206001779U (zh) | 一种卧式冰柜的风道系统及其冰柜 | |
CN207631086U (zh) | 半导体制冷的冷藏车 | |
CN210618123U (zh) | 一种铁路冷藏车以及冷藏车风道 | |
CN110044117A (zh) | 一种冰箱的单系统多温区风道系统及其冰箱 | |
CN103662476A (zh) | 一种蓄冷式冷藏运输系统及冷藏方法 | |
CN105300003B (zh) | 一种可移动预冷装置 | |
CN106427752A (zh) | 一种多温区冷藏车厢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7831768U (zh) | 一种高效的节能冷库 | |
CN202413811U (zh) | 高速动车组空调风道系统 | |
CN201400185Y (zh) | 高速卧铺列车空调风道系统 | |
CN204237036U (zh) | 一种带有载冷剂盘管的冷板冷藏运输装置 | |
CN106428251B (zh) | 一种蓄冷式冷藏车厢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0801739U (zh) | 一种带有空气倍增风道的冰箱 | |
CN103182978A (zh) | 一种新型冰蓄冷飞机空调车 | |
CN109835360B (zh) | 冷藏车 | |
CN211893002U (zh) | 一种新能源厢式冷藏车 | |
CN215793079U (zh) | 一种用于冷链运输车的温度控制装置 | |
CN210374235U (zh) | 一种无霜均温冰箱 | |
CN110525524B (zh) | 一种物流运输用变温车厢 | |
CN209096580U (zh) | 一种均匀排冷气的浸淋式风道 | |
CN210337713U (zh) | 一种蔬菜保鲜物流运输车的冷风循环结构 | |
CN208665188U (zh) | 风道分配箱、双层风道系统和双层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417 Address after: 430212 Shanhu Road, Daqiao New District,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RRC Yangtze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National Railway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China Railway Special Cargo Logist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12 new bridge area, Jiangxia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atentee before: CRRC Yangtze Co.,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