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2369B -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2369B
CN109792369B CN201880002700.0A CN201880002700A CN109792369B CN 109792369 B CN109792369 B CN 109792369B CN 201880002700 A CN201880002700 A CN 201880002700A CN 109792369 B CN109792369 B CN 1097923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ect connection
time
terminal
transmission
harq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270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2369A (zh
Inventor
赵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31472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72977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92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3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23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23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71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together with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7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CQI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直连通信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属于通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所述上行信息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时,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上行信息。本公开通过上述方式,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时,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上行信息至少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才能保证第一终端能够及时处理上行复用传输,充分确保了在直连通信场景中信息收发的成功率。

Description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车联网(Vehicle to Everything,V2X)技术中,车载设备与其它设备(如其它车载设备、路侧基础设施等)之间可以通过侧链路(英文:sidelink)进行直连通信。直连通信具有时延短、开销小等特点。
相关技术中,基于接入网设备调度的直连通信方式包括:接入网设备通过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将调度信息发送至直连通信发送端用户设备(简称为:第一终端),第一终端根据接入网设备的调度信息与通过sidelink将直连数据发送至直连通信接收端用户设备(简称为:第二终端)。
由于基于接入网设备调度的终端可能同时存在上下行业务和直连通信业务,因此在同一时间单元内直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 Repeat Reque st,HARQ)反馈的传输可能会和其他上行数据的传输在时间域上重合,导致资源冲突的问题,目前还没有合适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所述上行信息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时,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上行信息;
其中,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所述直连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可选的,所述上行信息,包括:调度请求SR、反馈应答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示CQI和上行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序关系,包括:
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且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直连反馈信道(Physical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上行信息在所述物理层上行信道中的起始传输时刻。
可选的,所述预定处理时长,包括:
第一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长;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长。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开始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获取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
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所述预定传输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所述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直连数据的时刻;
获取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所述预定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二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间间隔;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上报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反馈所述预定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所述上行信息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时,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发送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上行信息;
其中,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所述直连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可选的,所述上行信息,包括:调度请求SR、反馈应答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示CQI和上行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序关系,包括:
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且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上行信息在所述物理层上行信道中的起始传输时刻。
可选的,所述预定处理时长,包括:
第一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长;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长。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开始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获取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
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所述预定传输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所述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直连数据的时刻;
获取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所述预定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二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间间隔;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或者,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反馈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反馈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所述上行信息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时,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上行信息;
其中,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所述直连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可选的,所述上行信息,包括:调度请求SR、反馈应答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示CQI和上行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序关系,包括:
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且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上行信息在所述物理层上行信道中的起始传输时刻。
可选的,所述预定处理时长,包括:
第一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长;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长。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开始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所述预定传输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直连数据的时刻;
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根据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所述预定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二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间间隔;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上报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反馈所述预定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用于接入网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还被配置为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所述上行信息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时,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发送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上行信息;
其中,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所述直连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可选的,所述上行信息,包括:调度请求SR、反馈应答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示CQI和上行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序关系,包括:
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且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上行信息在所述物理层上行信道中的起始传输时刻。
可选的,所述预定处理时长,包括:
第一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长;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长。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开始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所述预定传输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直连数据的时刻;
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根据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所述预定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二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间间隔;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接收模块,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或者,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反馈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反馈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接入网设备,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第二方面或者第二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和接入网设备;
所述终端如第三方面或者第三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所述接入网如第四方面或者第四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和接入网设备;
所述终端如第五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所述接入网如第六方面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第一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或者实现如第二方面或者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时,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上行信息至少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才能保证第一终端能够及时处理上行复用传输,即第一终端可以使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个物理层上行信道上报,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直连HARQ反馈和其他上行数据的传输在时间域上重合导致资源冲突的问题,充分确保了在直连通信场景中信息收发的成功率,且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涉及的数据传输情况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涉及的数据传输情况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涉及的数据传输情况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的框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可能适用的一种网络架构的示意图。该网络架构可以是一种C-V2X系统的网络架构。其中,C是指蜂窝(英文:Cellular),C-V2X系统是基于3G、4G或5G等蜂窝网通信系统演进形成的车载无线通信系统。该网络架构可以包括:核心网11、接入网12、终端13和车辆14。
核心网11中包括若干核心网设备。核心网设备的功能主要是提供用户连接、对用户的管理以及对业务完成承载,作为承载网络提供到外部网络的接口。例如,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的核心网中可以包括移动管理节点(Mobility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PDN网关(PDN Gateway,P-GW)等设备。5G NR系统的核心网中可以包括接入和移动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Management Function,AMF)实体、用户平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实体和会话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实体等设备。
接入网12中包括若干接入网设备120。接入网设备120与核心网设备110之间通过某种接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LTE系统中的S1接口,5G NR系统中的NG接口。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基站(Base Station,BS),所述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eNodeB或者eNB;在5G NR系统中,称为gNodeB或者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这一名称可能会变化。为方便描述,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接入网设备。
终端13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英文: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接入网设备120与终端13之间通过某种空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Uu接口。
车辆14可以是自动驾驶车辆,也可以是非自动驾驶车辆。车辆14具备一车载设备,车辆14通过车载设备实现和其它车辆、终端13或者其它设备的通信,例如路侧单元(RoadSide Unit,RSU)。该车载设备也可以称为车载终端、车载通信装置或其它名称,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车载设备可以是一集成在车载通信盒(Telematics BOX,T-BOX)里的装置,也可以是一跟车体分离的装置。此外,车载设备可以在车辆14出厂前装配在车辆14中,也可以在车辆14出厂后装配在车辆14中。
车辆14的车载设备与其它设备(如其它车载设备、终端13、RSU等)之间可以通过直连通信接口(如PC5接口)互相通信,相应地,该基于直连通信接口建立的通信链路可以称为直连链路或侧链路(sidelink)。此外,车辆14的车载设备与其它设备之间还可以通过接入网12以及核心网11进行中转,即利用原有的蜂窝网络中终端13与接入网设备120之间的通信链路进行通信。与基于Uu接口通信相比,基于直连通信接口通信具有时延短、开销小等特点,适合用于车载设备和地理位置接近的其它周边设备之间的通信。
上述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可以实现V2X业务场景,上述网络架构中还可以包括RSU、V2X应用服务器、V2X控制功能节点等设备,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另外,本公开实施例描述的技术方案可以适用于5G NR系统,也可以适用于5G NR系统后续的演进系统。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针对上述V2X业务场景中的直连通信场景,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以解决资源冲突的问题。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是V2X业务场景中,进行直连通信的两端设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可以通过直连通信接口(如PC5接口)建立侧链路,然后通过该侧链路进行用户面数据和控制面信令的交互。例如,第一终端可以是图1所示网络架构中的车辆14的车载设备,第二终端可以是其它车辆的车载设备,也可以是终端13或者RSU等。又例如,第一终端可以是图1所示网络架构中的终端13,第二终端可以是其它终端,也可以是车辆14的车载设备或者RSU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同一设备(如同一车载设备或同一终端)来讲,其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作为第一终端,在另一些场景下也可以作为第二终端。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也称为直连通信发送端用户设备,第二终端也称为直连通信接收端用户设备。
下面,通过几个示例性实施例对本公开技术方案进行介绍说明。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中。该方法可以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在步骤201中,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DCI,DCI中携带有数据传输参数。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通过下行信道向第一终端发送DCI。该DCI为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
示意性的,下行信道包括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Channel,PDCCH)。
可选的,数据传输参数用于指示时频资源和/或调制编码方式。
在步骤202中,第一终端根据数据传输参数通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直连数据。
可选的,第一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通过下行信道发送的DCI,根据DCI中的数据传输参数所指示的时频资源和/或调制编码方式,通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直连数据。
其中,直连数据为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第一终端使用直连链路的目标时频资源将直连数据发送至第二终端。
可选的,目标时频资源为预定义或者预配置的时频资源。
可选的,第一终端还会在直连数据发送之前或直连数据发送的同时,向第二终端发送控制信息,该控制信息用于指示物理层数据的接收相关信息。
可选的,接收相关信息包括:用于承载物理层数据的目标时频资源的时域位置和/或频域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接收相关信息还包括:物理层数据的调制编码方式(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混合自动重传请求进程标识(Hybrid ARQProcess Number,HARQ-ID)、新数据指示(New-Data Indicator,NDI)等信息。
在步骤203中,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反馈直连HARQ反馈信息。
对应的,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直连数据。可选的,第二终端接收第一终端使用直连链路的目标时频资源发送的直连数据。
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反馈直连HARQ反馈信息,直连HARQ反馈信息包括至少一次直连数据传输对应的HARQ反馈比特。
示意的,一次直连数据传输对应的HARQ反馈比特的数量为1比特(英文:bit)或者2bit。
其中,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包括:确认接收状态(Acknowledgement,ACK)或非确认接收状态(Non-Acknowledgement,NACK)。
ACK用于指示直连数据被第二终端正确接收到。
NACK包括未接收状态和/或未正确接收状态。未接收状态用于指示直连数据未被第二终端接收到;未正确接收状态用于指示直连数据虽然被第二终端接收到,但是第二终端接收到的直连数据与第一终端发送的直连数据不同,即,接收到错误的直连数据。
第二终端在接收到直连数据后,对接收到的直连数据进行处理,比如:第二终端对直连数据进行解调、译码等处理。在处理过程中,第二终端会确定出直连数据的接收状态。
可选的,第二终端通过直连信道向第一终端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示意性的,直连信道为PSFCH。
在步骤204中,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反馈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
对应的,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通过PSFCH发送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的直连通信方式是基于接入网设备调度的直连通信方式。即第一终端基于接入网设备的调度进行数据发送。对于基于接入网设备调度的直连通信方式,由于调度是由接入网设备侧完成的,直连数据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需要从第二终端传回接入网设备,以方便接入网设备侧调度数据重传或者新数据的发送。考虑到第一终端可能和第二终端处在不同的接入网设备覆盖范围之下,或者处在网络覆盖之外,直连HARQ反馈信息需要先从第二终端传给第一终端,再由第一终端上报给接入网设备。
在步骤205中,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上行信息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时,第一终端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上报该直连HARQ反馈信息之前,第一终端需要对直连HARQ反馈信息进行处理,第一终端的处理过程会占用一些时长,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时,若某些上行信息在第一终端处理该直连HARQ反馈的过程中已经传输或者正在传输至接入网设备,则第一终端无法将这些上行信息与该直连HARQ反馈复用起来一起上报或者第一终端需要退出已有的传输流程才能重新进行复用,这样会大大增加芯片复杂度。因此,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时,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至少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时保证了第一终端能够及时处理上行复用传输。
其中,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直连数据为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可选的,上行信息包括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上行控制信息(UplinkControlInformation,UCI)和/或上行业务数据。
其中,UCI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
调度请求(Scheduling Request,SR);
反馈应答信息:确认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非确认应答(Non-Acknowledgement,NACK);
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
信道质量指示(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CQI)。
预定时序关系为预配置的或者预定义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上行信息之间的时序关系。
可选的,目标时间单元是指终端设备需要发送上行HARQ反馈比特和直连HARQ反馈信息时对应的时间单元。示意性的,目标时间单元为a个符号(英文:symbol)、b个符号组(英文:symbol group)、c个时隙(英文:slot)或d个子帧(英文:subframe),a、b、c、d为正整数,本实施例对此不加以限定。
可选的,第一终端接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配置信息,根据配置信息确定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个物理层上行信道的物理资源。
可选的,物理层上行信道为用于向接入网设备发送上行HARQ反馈比特的上行信道。
可选的,物理层上行信道是基于第一通信协议或第二通信协议的上行信道。第一通信协议包括LTE协议,第二通信协议包括NR协议。
可选的,物理层上行信道是PUCCH。示意性的,PUCCH信道格式为PUC CH format 1、PUCCH format 1a、PUCCH format 1b、PUCCH format 2、PU CCHformat 2a、PUCCH format2b、PUCCH format 3、PUCCH format 4和P UCCH format 5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终端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个物理层上行信道的物理资源中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
在步骤206中,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
对应的,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上行信息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时,接入网设备接收第一终端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PUCCH上发送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接入网设备需要进行与第一终端相同的时序判断,即判断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上行信息是否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接入网设备的时序判断过程可类比参考第一终端的时序判断过程的相关细节,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时,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上行信息至少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才能保证第一终端能够及时处理上行复用传输,即第一终端可以使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个物理层上行信道上报,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直连HARQ反馈和其他上行数据的传输在时间域上重合导致资源冲突的问题,充分确保了在直连通信场景中信息收发的成功率,且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可选的,上述将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进行上行复用传输至少满足预定时序关系。预定时序关系,包括: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且第一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
其中,第一时刻为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第二时刻为上行信息在物理层上行信道中的起始传输时刻。
可选的,第一时刻为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PSFCH中传输的结束时刻,即为第一终端接收到第二终端发送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可选的,第二时刻为上行信息在物理层上行信道中传输的起始时刻,即为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开始发送上行信息的时刻。
可选的,预定处理时长,包括:
第一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长;或,
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长。
示意性的,预定处理时长为通信协议预定义的固定时间长度,比如,预定处理时长为1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 FDM)时域符号长度,或者预定处理时长为15KHz子载波间隔情况下的1个O FDM时域符号长度。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3所示,第一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根据DCI中的数据传输参数向第二终端进行直连数据传输,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通过PSFCH传输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第一终端确定第一时刻为T0,预定处理时长为D0,当第一终端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起始传输时刻在T0+D0之后的上行信息时,第一终端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
可选的,上述步骤205包括如下几个步骤:第一终端确定第一时刻,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第一时刻早于上行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且结束传输时刻与起始传输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时,第一终端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
其中,第一终端确定第一时刻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4所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步骤:
在步骤401中,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DCI用于指示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
其中,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开始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可选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PSFCH上传输的开始时刻。
在步骤402中,第一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
可选的,第一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DCI,该DCI用于指示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
在步骤403中,第一终端获取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
第一终端获取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
可选的,预定传输时长为预定义或者预配置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PSFCH上传输的时长。
在步骤404中,第一终端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预定传输时长,确定第一时刻。
可选的,第一终端将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预定传输时长的和确定为第一时刻。其中,第一时刻为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
接入网设备需要进行与第一终端相同的时序判断,即接入网设备在向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该DCI用于指示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之后,接入网设备获取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所述预定传输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所述预定传输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刻的过程可类比参考第一终端确定第一时刻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5所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步骤:
在步骤501中,接入网设备向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DCI用于指示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
其中,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直连数据的时刻。
可选的,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直连数据在直连信道上传输的结束时刻。
在步骤502中,第一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
第一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根据DCI确定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
在步骤503中,第一终端获取直连数据传输与直连数据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
可选的,预定时间间隔为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与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开始传输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
预定时间间隔可以是通过协议定义或者接入网设备配置等静态或者半静态的方式确定的,也可以是第一终端或者第二终端自主决定并上报至接入网设备的。
可选的,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二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间间隔;或,
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一终端上报的直连数据传输与直连数据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
当预定时间间隔为第一终端上报的直连数据传输与直连数据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时,终端上报预定时间间隔的时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主动向接入网设备上报预定时间间隔。即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上报预定时间间隔。
预定时间间隔为直连数据传输与直连数据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信令,下行信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反馈预定时间间隔。第一根据下行信令向接入网设备反馈预定时间间隔,对应的,接入网设备接收该预定时间间隔。
在步骤504中,第一终端根据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预定时间间隔,确定第一时刻。
可选的,第一时刻为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PSFCH上传输的结束时刻。
可选的,第一终端将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与预定时间间隔之和确定为第一时刻。
接入网设备需要进行与第一终端相同的时序判断,即接入网设备在向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DCI用于指示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之后,获取直连数据传输与直连数据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根据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预定时间间隔,确定第一时刻。
需要说明的是,接入网设备根据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预定时间间隔,确定第一时刻的过程可类比参考第一终端根据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预定时间间隔,确定第一时刻的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6所示,第一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该DCI用于指示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T1,第一终端根据接入网设备的调度向第二终端进行直连数据传输,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通过PSFCH传输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第一终端获取通信协议预定义的预定时间间隔C0,根据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T1和预定时间间隔C0之和确定为第一时刻T0。在第一终端确定出第一时刻T0=“T1+C0”且预定处理时长为D0之后,执行当第一终端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起始传输时刻在T0+D0之后的上行信息时,第一终端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
在另一个示意性的例子中,如图7所示,第一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该DCI用于指示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T1,第一终端根据接入网设备的调度向第二终端进行直连数据传输,第一终端接收第二终端通过PSFCH传输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第一终端获取自主决定的预定时间间隔C1,第一终端根据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T1和预定时间间隔C1之和确定为第一时刻T0。在第一终端确定出第一时刻T0=“T1+C1”且预定处理时长为D0之后,执行当第一终端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起始传输时刻在T0+D0之后的上行信息时,第一终端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
综上所述,本公开实施例还通过第一终端确定第一时刻,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第一时刻早于上行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且结束传输时刻与起始传输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时,第一终端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避免了某些上行信息在上行信道上开始传输时直连HARQ反馈信息才刚刚生成而导致第一终端无法复用或者退出已有的传输流程才能重新进行复用的情况,简化了芯片复杂度,进一步保证了第一终端能够及时处理上行复用传输。
下述为本公开装置实施例,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方法实施例。对于本公开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细节,请参照本公开方法实施例。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第一终端侧的方法示例的功能,所述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8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810、处理模块820和发送模块830。
发送模块830,被配置为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上行信息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时,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
其中,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直连数据为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可选的,上行信息,包括:调度请求SR、反馈应答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示CQI和上行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预定时序关系,包括:
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且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上行信息在所述物理层上行信道中的起始传输时刻。
可选的,预定处理时长,包括:
第一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长;或,
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长。
可选的,接收模块810,被配置为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DCI用于指示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开始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处理模块820,被配置为获取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预定传输时长,确定第一时刻。
可选的,接收模块810,被配置为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DCI用于指示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直连数据的时刻;
处理模块820,被配置为获取直连数据传输与直连数据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根据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预定时间间隔,确定第一时刻。
可选的,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二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间间隔;或,
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一终端上报的直连数据传输与直连数据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830,还被配置为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上报预定时间间隔;或者,
第一终端接收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下行信令向接入网设备反馈预定时间间隔。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通过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时,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上行信息至少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才能保证第一终端能够及时处理上行复用传输,即第一终端可以使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个物理层上行信道上报,避免了相关技术中直连HARQ反馈和其他上行数据的传输在时间域上重合导致资源冲突的问题,充分确保了在直连通信场景中信息收发的成功率,且有助于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
图9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的框图。该装置具有实现上述接入网设备侧的方法示例的功能,功能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装置900可以包括:接收模块910、处理模块920和发送模块930。
接收模块910,还被配置为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上行信息满足预定时序关系时,接收第一终端在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发送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
其中,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直连数据为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可选的,上行信息,包括:调度请求SR、反馈应答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示CQI和上行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的,预定时序关系,包括:
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且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
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上行信息在所述物理层上行信道中的起始传输时刻。
可选的,预定处理时长,包括:
第一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长;或,
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长。
可选的,发送模块930,被配置为向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DCI用于指示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第二终端向第一终端开始发送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处理模块920,被配置为获取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预定传输时长,确定第一时刻。
可选的,发送模块930,被配置为向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直连数据传输的DCI,DCI用于指示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第二终端接收到第一终端发送的直连数据的时刻;
处理模块920,被配置为获取直连数据传输与直连数据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根据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预定时间间隔,确定第一时刻。
可选的,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二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间间隔;或,
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一终端上报的直连数据传输与直连数据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
可选的,接收模块910,还被配置为接收第一终端上报的直连数据传输与直连数据对应的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或者,
向第一终端发送下行信令,下行信令用于指示第一终端向接入网设备反馈预定时间间隔;接收第一终端反馈的预定时间间隔。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上述实施例提供的装置在实现其功能时,仅以上述各个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设备的内容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关于上述实施例中的装置,其中各个模块执行操作的具体方式已经在有关该方法的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描述,此处将不做详细阐述说明。
上述主要从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可以理解的是,设备(包括接入网设备、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结合本公开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公开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的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终端1000的框图。例如,终端1000可以是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等。
参照图10,终端10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1002,存储器1004,电源组件1006,多媒体组件1008,音频组件10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1012,传感器组件1014,以及通信组件1016。
处理组件1002通常控制终端10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元件1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0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10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10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部件10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1008和处理组件10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10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10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终端10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10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力组件1006为终端10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力组件10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终端10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1008包括在所述终端10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所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所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10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10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10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10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终端10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1004或经由通信组件10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10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1012为处理组件10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10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终端10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1014可以检测到设备10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所述组件为终端10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检测终端1000或终端10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终端10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终端10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终端10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10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10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1016被配置为便于终端10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终端10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部件10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通信部件10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终端10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1004,上述指令可由终端1000的处理器1020执行以完成上述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第一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第一终端能够执行上述数据传输方法。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接入网设备1100的框图。
接入网设备1100可以包括:处理器1101、接收机1102、发射机1103和存储器1104。接收机1102、发射机1103和存储器1104分别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101连接。
其中,处理器11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1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传输配置方法中接入网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存储器1104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具体的,存储器1104可存储操作系统11041、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模块11042。接收机1102用于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发射机1103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通信数据。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和接入网设备;
所述终端如图8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
所述接入网如图9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和接入网设备;
所述终端如如图10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终端;
所述接入网如图1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接入网设备。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中由第一终端或者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步骤。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37)

1.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所述上行信息满足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且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时,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上行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直连反馈信道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上行信息在所述物理层上行信道中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所述直连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息,包括:调度请求SR、反馈应答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示CQI和上行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处理时长,包括:
第一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长;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开始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获取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
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所述预定传输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直连数据的时刻;
获取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所述预定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二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间间隔;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间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上报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反馈所述预定时间间隔。
9.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直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所述上行信息满足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且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时,接入网设备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发送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上行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直连反馈信道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上行信息在所述物理层上行信道中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所述直连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息,包括:调度请求SR、反馈应答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示CQI和上行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处理时长,包括:
第一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长;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长。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开始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获取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
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所述预定传输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接入网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直连数据的时刻;
获取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
根据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所述预定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二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间间隔;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间间隔。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或者,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反馈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反馈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
17.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第一终端中,所述装置包括: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发送直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所述上行信息满足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且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时,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向接入网设备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上行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直连反馈信道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上行信息在所述物理层上行信道中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所述直连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息,包括:调度请求SR、反馈应答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示CQI和上行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处理时长,包括:
第一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长;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长。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开始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所述预定传输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接收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直连数据的时刻;
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根据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所述预定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二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间间隔;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间间隔。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发送模块,还被配置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接入网设备上报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下行信令,根据所述下行信令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反馈所述预定时间间隔。
25.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接入网设备中,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还被配置为当需要在目标时间单元内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直连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信息和上行信息,且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与所述上行信息满足第一时刻早于第二时刻,且所述第一时刻与所述第二时刻之间的差值绝对值大于预定处理时长时,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在所述目标时间单元内的同一物理层上行信道上发送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和所述上行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时刻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在直连反馈信道PSFCH中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第二时刻为所述上行信息在所述物理层上行信道中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用于指示直连数据对应的接收状态,所述直连数据为所述第一终端过直连链路向第二终端发送的物理层数据。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信息,包括:调度请求SR、反馈应答信息ACK/NACK、信道状态信息CSI、信道质量指示CQI和上行业务数据中的至少一种。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处理时长,包括:
第一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长;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长。
28.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一终端开始发送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时刻;
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预定传输时长;根据直连HARQ反馈信息的起始时刻和所述预定传输时长,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29.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发送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用于调度所述直连数据传输的DCI,所述DCI用于指示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为所述第二终端接收到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的所述直连数据的时刻;
所述处理模块,被配置为获取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预定时间间隔;根据所述直连数据的结束传输时刻和所述预定时间间隔,确定所述第一时刻。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第二恒定常数;或,
通信协议预定义的时间间隔;或,
所述接入网设备预配置的时间间隔。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时间间隔,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最大的时间间隔。
32.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所述接收模块,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终端上报的所述直连数据传输与所述直连数据对应的所述直连HARQ反馈信息传输之间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或者,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下行信令,所述下行信令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接入网设备反馈所述预定时间间隔;接收所述第一终端反馈的所述预定时间间隔。
3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
34.一种接入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网设备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所述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9至16任一所述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
35.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和接入网设备;
所述终端如权利要求17至24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所述接入网设备如权利要求25至32任一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
36.一种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包括终端和接入网设备;
所述终端如权利要求32所述的终端;
所述接入网设备如权利要求34所述的接入网设备。
3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4任一所述的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
CN201880002700.0A 2018-12-29 2018-12-29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Active CN1097923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314724.XA CN113972977A (zh) 2018-12-29 2018-12-29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125826 WO2020133505A1 (zh) 2018-12-29 2018-12-29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4724.XA Division CN113972977A (zh) 2018-12-29 2018-12-29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2369A CN109792369A (zh) 2019-05-21
CN109792369B true CN109792369B (zh) 2021-11-23

Family

ID=665007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02700.0A Active CN109792369B (zh) 2018-12-29 2018-12-29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202111314724.XA Pending CN113972977A (zh) 2018-12-29 2018-12-29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314724.XA Pending CN113972977A (zh) 2018-12-29 2018-12-29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936482B2 (zh)
EP (1) EP3905836B1 (zh)
CN (2) CN109792369B (zh)
ES (1) ES2958062T3 (zh)
PL (1) PL3905836T3 (zh)
WO (1) WO20201335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26598B (zh) * 2019-02-01 2022-04-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MX2021013131A (es) * 2019-04-30 2021-11-25 Ntt Docomo Inc Aparato de comunicacion y metodo de comunicacion.
EP3979726A4 (en) * 2019-05-28 2022-05-25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ND DEVICE FOR ADJUSTING AND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TIME
CN111836390B (zh) * 2019-07-19 2022-03-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发送方法、终端及控制节点
CN112291741B (zh) * 2019-07-22 2022-07-01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17827B (zh) * 2019-07-24 2022-03-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旁链路信息的传输方法、终端和控制节点
CN111818659B (zh) * 2019-07-24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sidelink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终端和控制节点
CN112311504B (zh) * 2019-08-01 2022-08-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的传输方法及终端装置
CN111835466B (zh) * 2019-08-09 2021-06-2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12398597B (zh) * 2019-08-16 2022-04-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EP4016883B9 (en) * 2019-08-16 2024-02-21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Method for configuring transmission resource of sidelink,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10519023A (zh) * 2019-08-30 2019-11-29 北京展讯高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56979A (zh) * 2019-10-07 2022-05-27 Lg电子株式会社 用于在nr v2x中向基站发送harq反馈的方法和设备
CN115102675A (zh) * 2019-10-12 2022-09-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402693B (zh) * 2019-10-18 2023-09-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5412224B (zh) * 2019-10-30 2024-04-12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JP7353484B2 (ja) * 2019-11-08 2023-09-29 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 フィードバック方法、フィードバック装置及び記憶媒体
CN110945825B (zh) * 2019-11-08 2023-09-19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反馈方法、反馈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804038B (zh) * 2019-11-14 2022-12-27 上海朗帛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被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155497A1 (zh) * 2020-02-04 2021-08-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传输资源配置方法与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1203440A1 (zh) * 2020-04-10 2021-10-1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和设备
CN112866948B (zh) * 2020-04-10 2022-03-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信息发送方法、信息接收方法、相关装置和设备
CN114323067A (zh) * 2021-12-02 2022-04-12 一汽奔腾轿车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导航数据时效性测试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5039A (zh) * 2013-04-28 2014-10-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传输链路的类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6899941A (zh) * 2015-12-18 2017-06-2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中非连续监听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40338A (zh) * 2016-02-04 2017-08-11 株式会社Kt 用于配置用于NB‑IoT UE发送上行信号的资源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CN107733576A (zh) * 2016-08-11 2018-02-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反馈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9075921A (zh) * 2018-08-10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车联网设备之间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1767B2 (en) * 2005-10-21 2010-07-20 Interdigital Technology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etransmission management for reliable hybrid ARQ process
CN101582875A (zh) * 2008-05-14 2009-11-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直连路径中数据传输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3115567A1 (ko) 2012-01-30 2013-08-0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D2d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d2d 전송 데이터에 대한 피드백 정보를 전송 및 수신하는 방법과 이를 위한 장치
US9209945B2 (en) 2012-02-27 2015-12-08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timing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overlaid on a cellular network
WO2014113935A1 (zh) * 2013-01-23 2014-07-3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配置的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12564875A (zh) * 2014-01-28 2021-03-26 索尼公司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1741102B1 (ko) * 2014-02-12 2017-05-29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신호를 송수신하기 위한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6413116B (zh) * 2015-07-27 2019-10-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17026970A1 (en) * 2015-08-12 2017-02-16 Intel Corporation Methods to enable high data rate relay operation using d2d air-interface
KR102115238B1 (ko) * 2015-09-23 2020-05-26 후아웨이 테크놀러지 컴퍼니 리미티드 제어 시그널링 처리 방법, 장치, 및 디바이스
WO2017052434A1 (en) * 2015-09-25 2017-03-30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Allocating space for a plurality of control sets for harq
WO2017142581A1 (en) * 2016-02-16 2017-08-24 Intel IP Corporation Multiplex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and data on 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
CN107370572A (zh) * 2016-05-12 2017-11-21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针对上行数据传输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KR102408035B1 (ko) * 2016-08-12 2022-06-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복수의 전송시간구간 운용 방법 및 장치
CN107733558B (zh) * 2016-08-12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反馈方法和装置
CN108616339B (zh) * 2016-12-12 2021-02-12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v2x通信系统中sc-ptm反馈资源的确定方法
TWI681646B (zh) * 2017-05-15 2020-01-01 瑞典商Lm艾瑞克生(Publ)電話公司 用於在半持續性排程與動態授予之間共用harq 程序識別符之方法
CN108401486A (zh) * 2017-11-17 2018-08-14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反馈指示、反馈方法及装置和基站
CN109076561B (zh) * 2018-08-07 2023-12-26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US11917507B2 (en) * 2018-08-10 2024-02-27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between internet of vehicles device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5039A (zh) * 2013-04-28 2014-10-29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确定传输链路的类型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6899941A (zh) * 2015-12-18 2017-06-27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集群通信系统中非连续监听控制信道的方法和装置
CN107040338A (zh) * 2016-02-04 2017-08-11 株式会社Kt 用于配置用于NB‑IoT UE发送上行信号的资源单元的方法和设备
CN107733576A (zh) * 2016-08-11 2018-02-23 株式会社Ntt都科摩 发送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反馈信息的方法和用户设备
CN109075921A (zh) * 2018-08-10 2018-12-21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车联网设备之间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905836B1 (en) 2023-09-06
CN109792369A (zh) 2019-05-21
PL3905836T3 (pl) 2024-01-22
EP3905836A4 (en) 2022-07-27
ES2958062T3 (es) 2024-01-31
EP3905836A1 (en) 2021-11-03
CN113972977A (zh) 2022-01-25
US11936482B2 (en) 2024-03-19
US20220060285A1 (en) 2022-02-24
WO2020133505A1 (zh) 2020-07-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2369B (zh)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9792594B (zh)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09792326B (zh)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0311762B (zh) 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0945826B (zh) 反馈方法、反馈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169094B (zh) 直连通信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0366260B (zh) 调度请求的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45825B (zh) 反馈方法、反馈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597814B (zh) Drx定时器的启动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201825B (zh) 传输块配置参数传输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574332B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997365A (zh) 一种上行覆盖增强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3170439B (zh)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应答传输方法及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13767668A (zh) 非授权频段反馈方法、非授权频段反馈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