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835466B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835466B CN111835466B CN201910736646.9A CN201910736646A CN111835466B CN 111835466 B CN111835466 B CN 111835466B CN 201910736646 A CN201910736646 A CN 201910736646A CN 111835466 B CN111835466 B CN 111835466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sequence
- feedback
- feedback channel
- configur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1
- 108091006146 Channels Protein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9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4
- 101150071746 Pbsn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798 recombin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15 recomb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geranyl di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CC\C(C)=C\CO[P@](O)(=O)OP(O)(O)=O GVVPGTZRZFNKDS-JXMROGBW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77 initi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61—Physical mapp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78—Avoidance of errors by organising the transmitted data in a format specifically designed to deal with errors, e.g. location
- H04L1/0079—Formats for control data
- H04L1/0081—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to avoid errors in the feedback channe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3—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downlink direction of a wireless link, i.e. towards a terminal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27/00—Modulated-carrier systems
- H04L27/26—Systems using multi-frequency codes
- H04L27/2601—Multicarrier modulation systems
- H04L27/2602—Signal structure
- H04L27/26025—Numerology, i.e. varying one or more of symbol duration, subcarrier spacing, Fourier transform size, sampling rate or down-cloc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Communication Control (AREA)
- Detection And Prevention Of Errors In Transmis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属于通信技术领域。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应用于接收端终端,包括: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根据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生成反馈信道,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序列形式;通过所述反馈信道向发送端终端发送反馈信息。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优化反馈信道自动增益控制所需的时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旁链路(Sidelink,SL)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新空口(New Radio,NR)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ehicle to everything,V2X)引入了SL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在SL上,如图1所示,发送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信息,接收节点判断数据接收是否成功,如果接收成功,接收节点向发送节点反馈确认应答(ACK),反之,反馈否定应答(NACK)。
为了在SL承载ACK/NACK反馈信息,NR V2X支持一种新的SL信道,即物理旁链路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应用于接收端终端,包括:
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根据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生成反馈信道,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序列形式;
通过所述反馈信道向发送端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应用于接收端终端,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根据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生成反馈信道,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序列形式;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反馈信道向发送端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终端,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方案中,接收端终端根据反馈信道格式配置信息生成反馈信道格式,反馈信道格式采用序列形式,可以采用子序列扩展的方式,码长较长,能够有效的降低自动增益控制调整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表示发送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信息,接收节点向发送节点反馈信息的示意图;
图2表示SL PSFCH位于每个时隙slot的最后一个或者两个symbol的示意图;
图3表示在SL传输的时候,两个发送端UE同时向一个接收端UE传输信息出现带内泄漏问题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OCC映射示意图;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子序列级联扩展和子序列交叉扩展的示意图;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PSFCH以间隔的形式出现的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PSFCH以间隔的形式出现,并用Mask的形式进行PSFCH使能的示意图;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终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
本文所描述的技术不限于长期演进型(Long Term Evolution,LTE)/LTE的演进(LTE-Advanced,LTE-A)系统,并且也可用于各种无线通信系统,诸如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carrier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SC-FDMA)和其他系统。术语“系统”和“网络”常被可互换地使用。CDMA系统可实现诸如CDMA2000、通用地面无线电接入(UniversalTerrestrial Radio Access,UTRA)等无线电技术。UTRA包括宽带CDMA(Wideband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WCDMA)和其他CDMA变体。TDMA系统可实现诸如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GSM)之类的无线电技术。OFDMA系统可实现诸如超移动宽带(Ultra-Mobile Broadband,UMB)、演进型UTRA(Evolution-UTRA,E-UTRA)、IEEE 802.11(Wi-Fi)、IEEE 802.16(WiMAX)、IEEE 802.20、Flash-OFDM等无线电技术。UTRA和E-UTRA是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的部分。LTE和更高级的LTE(如LTE-A)是使用E-UTRA的新UMTS版本。UTRA、E-UTRA、UMTS、LTE、LTE-A以及GSM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Project,3GPP)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CDMA2000和UMB在来自名为“第三代伙伴项目2”(3GPP2)的组织的文献中描述。本文所描述的技术既可用于以上提及的系统和无线电技术,也可用于其他系统和无线电技术。然而,以下描述出于示例目的描述了NR系统,并且在以下大部分描述中使用NR术语,尽管这些技术也可应用于NR系统应用以外的应用。
以下描述提供示例而并非限定权利要求中阐述的范围、适用性或者配置。可以对所讨论的要素的功能和布置作出改变而不会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各种示例可恰适地省略、替代、或添加各种规程或组件。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为了提高旁链路(Sidelink,SL)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新空口(New Radio,NR)车用无线通信技术(vehicle to everything,V2X)引入了SL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在SL上,如图1所示,发送节点向接收节点发送数据信息,接收节点判断数据接收是否成功,如果接收成功,接收节点向发送节点反馈确认应答(ACK),反之,反馈否定应答(NACK)。
为了在SL承载ACK/NACK反馈信息,NR V2X支持一种新的SL信道,即物理旁链路反馈信道(physical sidelink feedback channel,PSFCH),可以采用以下信道格式:1)基于序列的短反馈信道格式(sequence based short PSFCH format);2)基于序列的长反馈信道格式(sequence based long PSFCH format);3)非序列短反馈信道格式(short PSFCHformat)。其中1)基于序列的短反馈信道格式是被NR V2X支持的信道格式,基于序列的短反馈信道格式是以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PUCCH)format 0作为参考,PUCCH format 0是一种短信道格式,它在时域上占用1个或者2个symbols,在频域上占用1个物理资源块(physical resource block,PRB),它是一种基于码分的信道格式,每个信道有12个基于循环移位(Cyclic Shift,CS)的正交码。
如图2所示,SL PSFCH位于每个时隙slot的最后一个或者两个symbol,PSFCH的前面是自动增益控制(Automatic Gain Control,AGC)时间,AGC时间让终端(UserEquipment,UE)有时间来调整接收机的最佳接收点。调整时间和AGC符号占用的频域宽度有关,AGC符号占用的频域宽度越大,AGC所需的时间越小,所以AGC需要占用足够大的频域带宽。另外,由于AGC和PSFCH的带宽应尽量保持一致,所以PSFCH应该占用足够大的带宽。在物理旁链路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 Channel,PSSCH)传输的时候,第一个symbol可以用作AGC调整,接收端接收PSSCH传输的时候,期待在一个符号内完成AGC调整,由于接收PSSCH的时候,PSSCH至少占用一个子信道(sub-channel),包括多个PRB,所以接收机可以在短时间完成AGC调整,但是PSFCH可能占用的带宽比较小,AGC调整需要多个symbol才能完成,因此会降低SL资源利用率。
在SL传输的时候,如果两个发送端(TX)UE同时向一个接收端(RX)UE传输信息,其中一个TX UE距离RX UE较近,而另一个UE距离这个RX UE较远。如果两个TX UE选择频率相近的资源进行传输,RX UE可能收不到距离远的TX UE发送的数据,因为近距离TX UE传输过程中会泄漏部分能量到边带,即带内泄漏问题(InBand Emission,IBE)造成边带干扰,如图3所示,当边带干扰相对传输信号能量较大的时候,RX UE不能收到这个传输信号。
PUCCH format 0采用length-12ZC序列作为码长,其占用1个PRB,如果PUCCHformat 0重用到SL中,由于其码长较短,所需的AGC调整时间较长,那么系统需要配置多个AGC symbol,因此会降低SL的资源利用率。另外PUCCH format 0只采用CS码分复用的方式映射到上行资源上,这可能无法满足大量UE对大量反馈资源的需求,尤其对于多播通信,每个RX UE需要单独的反馈资源的时候。另外,由于IBE和/或SL传输存在远近效应,采用码分复用的正交性会被破坏,导致编码解调错误,传输可靠性下降。另外PUCCH format 0没有考虑多个RX UE选择同一个码序列做反馈的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能够优化反馈信道自动增益控制所需的时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应用于接收端终端,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101: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根据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生成反馈信道,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序列形式;
步骤102:通过所述反馈信道向发送端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中,接收端终端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根据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生成反馈信道,反馈信道格式采用序列形式,可以采用子序列扩展的方式,码长较长,能够有效的降低自动增益控制调整时间。
可选地,所述反馈信息为所述接收端终端接收到所述发送端终端的旁链路数据信息后发送。
可选地,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包括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配置信息,所述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包括N,生成所述反馈信道包括:
生成占用N个PRB物理资源块的信道序列,N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RE资源元素上。
可选地,所述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还包括M,所述信道序列由M个子序列组成,生成所述信道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由M个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不同序列组成所述信道序列;
将一个子序列复制M次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以至少一个子序列为单位,乘以因子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以级联的方式对子序列进行扩展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以交叉的方式对子序列进行扩展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M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所述子序列的长度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所述子序列的类型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的。采用子序列扩展的方式生成信道序列,能够有效地降低AGC调整时间;另外考虑码分复用的远近效应,可以取消码分复用。
可选地,所述因子采用正交覆盖码(Orthogonal Cover Code,OCC),所述正交覆盖码的长度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所述正交覆盖码的长度还可以隐式得出,例如码长等于子序列个数。
可选地,在以交叉的方式对子序列进行扩展得到所述信道序列时,交叉扩展的子序列数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生成占用N PRB的长序列作为信道序列,或者由M个相同或不同的子序列扩展得到占用N PRB的信道序列,M是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的参数,子序列的长度也是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的参数,通过M可以隐式的推导出信道序列的长度N,比如协议定义子序列占用1个PRB,那么M=N。另外,子序列的类型可以是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网络侧设备预配置的,子序列可以采用计算机生成的序列(Computer generated sequence,CGS)序列,和/或恒幅零自相关(Constant AmplitudeZero Auto Correlation,CAZAC)序列,其中,CAZAC包括ZC(Zad-off Chu sequence)序列。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资源元素上包括:
以comb方式或者连续映射的方式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资源元素上。
在协议定义采用上述两种映射方式将信道序列映射到资源元素上时,可以配置或预配置使用其中一种方式映射。
可选地,在以comb方式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资源元素上时,comb的类型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还可以以物理层信令(SCI)指示comb类型,comb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连续映射RE的个数,非连续映射RE的间隔。
可选地,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在信道序列由M个子序列组成时,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采用以下任一种:
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的和,即子序列间序列状态不相关;
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的乘积,即子序列间序列状态不相关;
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即子序列间总是保持序列状态相同;
在以至少一个子序列为单位,乘以因子得到所述信道序列时,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和因子的状态数量的乘积,即子序列间总是保持序列状态相同,每个子序列间有一个偏移值(例如ZC序列的CS偏移),在此基础上覆盖OCC码;
所述子序列的状态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所述因子的状态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其中,如果子序列是ZC序列,可以用CS的方式表示状态。如上所述,CS状态(或可用序列),和/或OCC码状态(或可用序列)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具体的包括:显式的指出可用的状态(或可用序列);或者,定义的状态(或可用序列)以某种顺序出现(例如编号);或者,用bitmap的方式指出可用的状态,例如length-2OCC码的总的序列可以定义为1)[+1,+1],2)[+1,-1],3)[-1,+1],4)[-1,-1],可以用bitmap[1 0 1 0]来指出1)[+1,+1],3)[-1,+1]是可用状态。
可选地,每个信道资源携带的信息bit数以及占用的信道序列的状态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每个信道资源的信息bit由信道序列的状态决定,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或配置或预配置信道资源可以占用的序列状态。
可选地,上述方法还包括:
利用预设标识对所述反馈信道加扰,所述预设标识采用以下至少一种:
至少部分接收端终端的终端标识;
至少部分发送端终端的终端标识;
至少部分接收端终端的组标识(group ID);
至少部分接收端终端的组内标识。
这样可以区分反馈给不同UE的反馈信息。例如:UE发送反馈信息的时候,用(部分)TX UE ID进行加扰;或者,根据接收数据的类型加扰,UE反馈单播(unicast)传输的时候用(部分)RX UE ID加扰,反馈组播(groupcast)传输的时候用(部分)UE group ID加扰。
可选地,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频分复用,所述反馈信道格式的频分复用信息和频分复用方式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所述频分复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起点;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终点;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个数;
所述频分复用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连续出现;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间隔出现。
采用PSFCH频分复用,并且反馈信道格式可以在频域上间隔出现,能够缓解IBE效应。具体地,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该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个数K,以及该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映射的起始点和终点;或者,隐式定义PSFCH在频域上占用整个资源池或者sub-channel的带宽,如果PRB的数量不是PSFCH序列长度或N PRB的整数倍,余下的PRB可以为空。一具体示例中,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PSFCH信道连续在频域上出现,或者,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PSFCH信道在频域上可以间隔出现,比如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PSFCH信道的频域间隔是X个PRB,或者,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Mask,Mask覆盖的基本单元是N PRB,Mask可以是二进制符号组成的bitmap,不同符号状态代表(去)使能信道。
可选地,以下至少一者采用相同的反馈信道格式:
至少一个子信道;
一个资源池;
至少一个子载波间隔(SCS);
至少一个频带;
至少一个载波。
可选地,在多个子信道采用相同的反馈信道格式时,所述多个子信道为连续的多个子信道,所述多个子信道的起始点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的。比如:某些sub-channel用于传输unicast,某些sub-channel用于传输groupcast,unicast和groupcast采用不同的PSFCH配置方式。
在PSFCH信道的配置是基于SCS,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某一个或多个SCS,对应某个PSFCH参数(组),例如:
对于15kHz的SCS,配置N=8PRB,M=4(即子序列占2个PRB);
对于30kHz的SCS,配置N=4PRB,M=2(即子序列占2个PRB);
对于60kHz的SCS,配置N=2PRB,M=2(即子序列占1个PRB);
对于120kHz的SCS,配置N=1PRB,M=1(即子序列占1个PRB);
可选地,还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某一个或多个SCS对应某些PSFCH参数(组)中的一个。
其中,针对上述子信道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频域单元。
一具体示例中,如图5所示,定义子序列的长度为1PRB,配置PSFCH信道序列长度N=2,子序列以级联的形式扩展一次,相应的OCC的长度为Length-2(包含4种状态[+1,+1],[+1,-1],[-1,+1],[-1,-1]),定义子序列采用length-12ZC序列,信道序列以连续的方式映射到RE上,采用2个不同的CS代表2种不同的状态,子序列扩展时两个子序列的CS状态保持相同,因此通过CS和OCC的方式,总的序列状态为2*4=8。
配置每个PSFCH信道资源携带1bit信息,配置每个信道资源由一个OCC序列和两个ZC序列的CS状态组成,例如OCC#0&CS#0和OCC#0&CS6为一个信道资源,可被一个UE占用,4个UE可以以码分复用的方式复用8个序列状态。
另一具体示例中,如图6所示,可以利用子序列1和子序列2以级联扩展或交叉扩展的方式得到信道序列。
另一具体示例中,如图7所示,定义PSFCH从资源池(resource pool)的起始sub-carrier开始映射,如果协议定义PSFCH以间隔的形式出现,间隔值为X PRB,PSFCH在映射NPRB后,间隔X PRB,再继续映射,直到映射K次。注意,X可以是N的整数倍。
如图8所示,如果协议定义PSFCH以间隔的形式出现,并用Mask的形式进行PSFCH(去)使能,PSFCH以每N PRB为单位判断是否使能PSFCH,如果第k个mask bit指示为1,PSFCH从第(k-1)*N个PRB来映射PSFCH;反之,如果第k个mask bit指示为0,PSFCH不能映射到[(k-1)*N,k*N-1]区间的PRB。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200,应用于接收端终端,如图9所示,包括:
生成模块210,用于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根据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生成反馈信道,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序列形式;
发送模块220,用于通过所述反馈信道向发送端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本实施例中,接收端终端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根据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生成反馈信道,反馈信道格式采用序列形式,可以采用子序列扩展的方式,码长较长,能够有效的降低自动增益控制调整时间。
可选地,所述反馈信息为所述接收端终端接收到所述发送端终端的旁链路数据信息后发送。
本实施例的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200,能实现上述实施例中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并达到相同的效果。
可选地,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包括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配置信息,所述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包括N,生成模块210具体用于生成占用N个PRB物理资源块的信道序列,N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RE资源元素上。
可选地,所述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还包括M,所述信道序列由M个子序列组成,生成模块210具体用于执行以下至少一种:
由M个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不同序列组成所述信道序列;
将一个子序列复制M次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以至少一个子序列为单位,乘以因子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以级联的方式对子序列进行扩展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以交叉的方式对子序列进行扩展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M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所述子序列的长度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所述子序列的类型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的。采用子序列扩展的方式生成信道序列,能够有效地降低AGC调整时间;另外考虑码分复用的远近效应,可以取消码分复用。
可选地,所述因子采用正交覆盖码(Orthogonal Cover Code,OCC),所述正交覆盖码的长度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所述正交覆盖码的长度还可以隐式得出,例如码长等于子序列个数。
可选地,在以交叉的方式对子序列进行扩展得到所述信道序列时,交叉扩展的子序列数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本实施例中,可以直接生成占用N PRB的长序列作为信道序列,或者由M个相同或不同的子序列扩展得到占用N PRB的信道序列,M是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的参数,子序列的长度也是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的参数,通过M可以隐式的推导出信道序列的长度N,比如协议定义子序列占用1个PRB,那么M=N。另外,子序列的类型可以是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网络侧设备预配置的,子序列可以采用计算机生成的序列(Computer generated sequence,CGS)序列,和/或恒幅零自相关(Constant AmplitudeZero Auto Correlation,CAZAC)序列,其中,CAZAC包括ZC(Zad-off Chu sequence)序列。
可选地,生成模块210具体用于以comb方式或者连续映射的方式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资源元素上。
在协议定义采用上述两种映射方式将信道序列映射到资源元素上时,可以配置或预配置使用其中一种方式映射。
可选地,在以comb方式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资源元素上时,comb的类型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还可以以物理层信令(SCI)指示comb类型,comb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连续映射RE的个数,非连续映射RE的间隔。
可选地,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在信道序列由M个子序列组成时,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采用以下任一种:
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的和,即子序列间序列状态不相关;
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的乘积,即子序列间序列状态不相关;
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即子序列间总是保持序列状态相同;
在以至少一个子序列为单位,乘以因子得到所述信道序列时,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和因子的状态数量的乘积,即子序列间总是保持序列状态相同,每个子序列间有一个偏移值(例如ZC序列的CS偏移),在此基础上覆盖OCC码;
所述子序列的状态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所述因子的状态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其中,如果子序列是ZC序列,可以用CS的方式表示状态。如上所述,CS状态(或可用序列),和/或OCC码状态(或可用序列)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具体的包括:显式的指出可用的状态(或可用序列);或者,定义的状态(或可用序列)以某种顺序出现(例如编号);或者,用bitmap的方式指出可用的状态,例如length-2OCC码的总的序列可以定义为1)[+1,+1],2)[+1,-1],3)[-1,+1],4)[-1,-1],可以用bitmap[1 0 1 0]来指出1)[+1,+1],3)[-1,+1]是可用状态。
可选地,每个信道资源携带的信息bit数以及占用的信道序列的状态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每个信道资源的信息bit由信道序列的状态决定,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或配置或预配置信道资源可以占用的序列状态。
可选地,上述装置还包括:
加扰模块,用于利用预设标识对所述反馈信道加扰,所述预设标识采用以下至少一种:
至少部分接收端终端的终端标识;
至少部分发送端终端的终端标识;
至少部分接收端终端的组标识(group ID);
至少部分接收端终端的组内标识。
这样可以区分反馈给不同UE的反馈信息。例如:UE发送反馈信息的时候,用(部分)TX UE ID进行加扰;或者,根据接收数据的类型加扰,UE反馈单播(unicast)传输的时候用(部分)RX UE ID加扰,反馈组播(groupcast)传输的时候用(部分)UE group ID加扰。
可选地,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频分复用,所述反馈信道格式的频分复用信息和频分复用方式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所述频分复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起点;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终点;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个数;
所述频分复用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连续出现;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间隔出现。
采用PSFCH频分复用,并且反馈信道格式可以在频域上间隔出现,能够缓解IBE效应。具体地,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该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个数K,以及该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映射的起始点和终点;或者,隐式定义PSFCH在频域上占用整个资源池或者sub-channel的带宽,如果PRB的数量不是PSFCH序列长度或N PRB的整数倍,余下的PRB可以为空。一具体示例中,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PSFCH信道连续在频域上出现,或者,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PSFCH信道在频域上可以间隔出现,比如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PSFCH信道的频域间隔是X个PRB,或者,通过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Mask,Mask覆盖的基本单元是N PRB,Mask可以是二进制符号组成的bitmap,不同符号状态代表(去)使能信道。
可选地,以下至少一者采用相同的反馈信道格式:
至少一个子信道;
一个资源池;
至少一个子载波间隔(SCS);
至少一个频带;
至少一个载波。
可选地,在多个子信道采用相同的反馈信道格式时,所述多个子信道为连续的多个子信道,所述多个子信道的起始点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的。比如:某些sub-channel用于传输unicast,某些sub-channel用于传输groupcast,unicast和groupcast采用不同的PSFCH配置方式。
在PSFCH信道的配置是基于SCS,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某一个或多个SCS,对应某个PSFCH参数(组),例如:
对于15kHz的SCS,配置N=8PRB,M=4(即子序列占2个PRB);
对于30kHz的SCS,配置N=4PRB,M=2(即子序列占2个PRB);
对于60kHz的SCS,配置N=2PRB,M=2(即子序列占1个PRB);
对于120kHz的SCS,配置N=1PRB,M=1(即子序列占1个PRB);
可选地,还可以通过协议定义某一个或多个SCS对应某些PSFCH参数(组)中的一个。
其中,针对上述子信道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频域单元。
为了更好的实现上述目的,进一步地,图10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终端3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31、网络模块32、音频输出单元33、输入单元34、传感器35、显示单元36、用户输入单元37、接口单元38、存储器39、处理器310、以及电源3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的限定,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终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以及计步器等。
其中,处理器310,用于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根据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生成反馈信道,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序列形式;通过所述反馈信道向发送端终端发送反馈信息。
应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射频单元3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来自基站的下行数据接收后,给处理器3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3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3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
终端通过网络模块32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如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
音频输出单元33可以将射频单元31或网络模块3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3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33还可以提供与终端3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33包括扬声器、蜂鸣器以及受话器等。
输入单元3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输入单元3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341和麦克风342,图形处理器3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36上。经图形处理器3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3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31或网络模块32进行发送。麦克风342可以接收声音,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3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
终端3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3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3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终端3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3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终端姿态(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传感器35还可以包括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3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36可包括显示面板3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361。
用户输入单元3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37包括触控面板3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372。触控面板3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371上或在触控面板371附近的操作)。触控面板3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310,接收处理器3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371。除了触控面板371,用户输入单元3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3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3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371可覆盖在显示面板361上,当触控面板3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3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3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3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0中,触控面板371与显示面板3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371与显示面板361集成而实现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38为外部装置与终端30连接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3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终端3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终端3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3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3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3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310是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3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39内的数据,执行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3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3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310中。
终端3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3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3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3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另外,终端30包括一些未示出的功能模块,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处理器310,存储器39,存储在存储器39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3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310执行时实现上述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终端可以是无线终端也可以是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向用户提供语音和/或其他业务数据连通性的设备,具有无线连接功能的手持式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无线终端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无线终端可以是移动终端,如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和具有移动终端的计算机,例如,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它们与无线接入网交换语言和/或数据。例如,个人通信业务(Personal CommunicationService,PCS)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话机、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PDA)等设备。无线终端也可以称为系统、订户单元(Subscriber Unit)、订户站(Subscriber Station),移动站(Mobile Station)、移动台(Mobile)、远程站(RemoteStation)、远程终端(Remote Terminal)、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用户终端(UserTerminal)、用户代理(User Agent)、用户设备(User Device or User Equipment),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其中,所述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者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它们的组合加以实现,这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说明的情况下运用他们的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在任何计算装置上运行一个程序或者一组程序来实现。所述计算装置可以是公知的通用装置。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也可以仅仅通过提供包含实现所述方法或者装置的程序代码的程序产品来实现。也就是说,这样的程序产品也构成本发明,并且存储有这样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构成本发明。显然,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公知的存储介质或者将来所开发出来的任何存储介质。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接收端终端,包括:
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根据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生成反馈信道,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序列形式;
通过所述反馈信道向发送端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和/或
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包括N,生成所述反馈信道包括:
生成占用N个PRB物理资源块的信道序列,N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RE资源元素上;和/或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频分复用,所述反馈信道格式的频分复用信息和频分复用方式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所述频分复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起点;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终点;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个数;
所述频分复用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连续出现;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间隔出现;和/或
以下至少一者采用相同的反馈信道格式:
至少一个子信道;
一个资源池;
至少一个子载波间隔;
至少一个频带;
至少一个载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还包括M,所述信道序列由M个子序列组成,生成所述信道序列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由M个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不同序列组成所述信道序列;
将一个子序列复制M次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以至少一个子序列为单位,乘以因子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以级联的方式对子序列进行扩展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以交叉的方式对子序列进行扩展得到所述信道序列;
其中,M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M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所述子序列的长度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所述子序列的类型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因子采用正交覆盖码,所述正交覆盖码的长度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以交叉的方式对子序列进行扩展得到所述信道序列时,交叉扩展的子序列数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资源元素上包括:
以comb方式或者连续映射的方式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资源元素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以comb方式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资源元素上时,comb的类型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comb类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连续映射RE的个数,非连续映射RE的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采用以下任一种:
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的和;
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的乘积;
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
在以至少一个子序列为单位,乘以因子得到所述信道序列时,所述信道序列的状态数量等于子序列的状态数量和因子的状态数量的乘积;
所述子序列的状态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所述因子的状态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每个信道资源携带的信息bit数以及占用的信道序列的状态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利用预设标识对所述反馈信道加扰,所述预设标识采用以下至少一种:
至少部分接收端终端的终端标识;
至少部分发送端终端的终端标识;
至少部分接收端终端的组标识;
至少部分接收端终端的组内标识。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多个子信道采用相同的反馈信道格式时,所述多个子信道为连续的多个子信道,所述多个子信道的起始点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的。
11.一种传输反馈信息的装置,应用于接收端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获取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根据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生成反馈信道,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序列形式;
发送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反馈信道向发送端终端发送反馈信息;和/或
反馈信道格式的信息包括N,所述生成模块具体用于:
生成占用N个PRB物理资源块的信道序列,N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N为大于或者等于1的整数;
将所述信道序列映射到RE资源元素上;和/或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采用频分复用,所述反馈信道格式的频分复用信息和频分复用方式为协议定义或网络侧设备配置或预配置;
所述频分复用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起点;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终点;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的个数;
所述频分复用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一种: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连续出现;
所述反馈信道格式在频域上间隔出现;和/或
以下至少一者采用相同的反馈信道格式:
至少一个子信道;
一个资源池;
至少一个子载波间隔;
至少一个频带;
至少一个载波。
12.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处理器、存储器以及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上并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的步骤。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0)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36646.9A CN111835466B (zh) | 2019-08-09 | 2019-08-09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MX2022001280A MX2022001280A (es) | 2019-08-09 | 2020-08-04 | Metodo y dispositivo de transmision de informacion de retroalimentacion. |
CA3150275A CA3150275A1 (en) | 2019-08-09 | 2020-08-04 |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EP20853374.5A EP4012955A4 (en) | 2019-08-09 | 2020-08-04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
AU2020329459A AU2020329459B2 (en) | 2019-08-09 | 2020-08-04 |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BR112022001777A BR112022001777A2 (pt) | 2019-08-09 | 2020-08-04 | Método e dispositivo de transmissão de informações de retorno. |
PCT/CN2020/106833 WO2021027636A1 (zh) | 2019-08-09 | 2020-08-04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JP2022507712A JP7402968B2 (ja) | 2019-08-09 | 2020-08-04 | フィードバック情報の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
KR1020227007616A KR20220044790A (ko) | 2019-08-09 | 2020-08-04 | 피드백 정보를 전송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7/666,662 US20220158803A1 (en) | 2019-08-09 | 2022-02-08 | Feedback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736646.9A CN111835466B (zh) | 2019-08-09 | 2019-08-09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835466A CN111835466A (zh) | 2020-10-27 |
CN111835466B true CN111835466B (zh) | 2021-06-22 |
Family
ID=729116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736646.9A Active CN111835466B (zh) | 2019-08-09 | 2019-08-09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158803A1 (zh) |
EP (1) | EP4012955A4 (zh) |
JP (1) | JP7402968B2 (zh) |
KR (1) | KR20220044790A (zh) |
CN (1) | CN111835466B (zh) |
AU (1) | AU2020329459B2 (zh) |
BR (1) | BR112022001777A2 (zh) |
CA (1) | CA3150275A1 (zh) |
MX (1) | MX2022001280A (zh) |
WO (1) | WO2021027636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6113A (zh) * | 2008-09-22 | 2010-03-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反馈信道的实现方法、划分方法和复用方法 |
CN102014509A (zh) * | 2009-09-29 | 2011-04-1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调度终端反馈信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2077639A (zh) * | 2009-03-20 | 2011-05-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反馈和接收预编码控制指示信息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
CN109792369A (zh) * | 2018-12-29 | 2019-05-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2122170A1 (en) * | 2011-03-07 | 2012-09-13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nd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 multi-radio access technology operation |
CN102148672B (zh) * | 2011-04-18 | 2014-04-02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发送应答反馈传输配置信息及应答反馈方法、系统和设备 |
CN102437901B (zh) * | 2011-12-31 | 2014-09-10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的联合反馈方法及装置 |
CN107734652B (zh) | 2016-08-10 | 2020-01-2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sPUCCH传输的方法、终端及基站 |
CN109792326B (zh) * | 2018-12-29 | 2021-11-02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
2019
- 2019-08-09 CN CN201910736646.9A patent/CN111835466B/zh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8-04 CA CA3150275A patent/CA3150275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8-04 BR BR112022001777A patent/BR112022001777A2/pt unknown
- 2020-08-04 EP EP20853374.5A patent/EP4012955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8-04 KR KR1020227007616A patent/KR20220044790A/ko active Search and Examination
- 2020-08-04 WO PCT/CN2020/106833 patent/WO2021027636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8-04 MX MX2022001280A patent/MX2022001280A/es unknown
- 2020-08-04 JP JP2022507712A patent/JP7402968B2/ja active Active
- 2020-08-04 AU AU2020329459A patent/AU2020329459B2/en active Active
-
2022
- 2022-02-08 US US17/666,662 patent/US20220158803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86113A (zh) * | 2008-09-22 | 2010-03-3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反馈信道的实现方法、划分方法和复用方法 |
CN102077639A (zh) * | 2009-03-20 | 2011-05-25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反馈和接收预编码控制指示信息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
CN102014509A (zh) * | 2009-09-29 | 2011-04-13 |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调度终端反馈信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CN109792369A (zh) * | 2018-12-29 | 2019-05-21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Sidelink physical layer structure for NR V2X;Huawei, HiSilic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7 Reno, USA, May 13-17, 2019 R1-1906007》;20190517;第1-17页 * |
Sidelink Physical Structure for NR V2X Communication;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7 Reno, USA, May 13th – 17th, 2019 R1-1906794》;20190517;第1-24页 * |
Sidelink Physical Structure for NR V2X Communication;Intel Corporation;《3GPP TSG RAN WG1 Meeting #97 Reno, USA, May 13th–17th, 2019 R1-1907906》;20190517;第1-25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AU2020329459A1 (en) | 2022-03-10 |
CA3150275A1 (en) | 2021-02-18 |
JP2022543476A (ja) | 2022-10-12 |
KR20220044790A (ko) | 2022-04-11 |
WO2021027636A1 (zh) | 2021-02-18 |
BR112022001777A2 (pt) | 2022-03-22 |
EP4012955A4 (en) | 2022-10-12 |
JP7402968B2 (ja) | 2023-12-21 |
EP4012955A1 (en) | 2022-06-15 |
CN111835466A (zh) | 2020-10-27 |
AU2020329459B2 (en) | 2023-09-28 |
US20220158803A1 (en) | 2022-05-19 |
MX2022001280A (es) | 2022-0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719645B (zh) | 一种信道检测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11435899B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反馈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CN109660324B (zh) | 解调参考信号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
CN110719635B (zh) | 一种信道检测指示方法、终端及网络设备 | |
EP3737163A1 (en) | Time frequency synchronization method, network device, and terminal | |
CN111277382B (zh) | 一种随机接入过程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 | |
CN111182648B (zh) | 一种随机接入传输方法及终端 | |
CN111130728B (zh) | 一种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1278156B (zh) | 随机接入过程的信息传输方法及终端 | |
CN113225811B (zh) | 上行传输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 | |
CN110138525B (zh) | 解调参考信号的配置方法、传输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3037449A (zh) | 信道资源确定方法、信道检测方法及终端 | |
CN111278159B (zh) | 一种随机接入传输方法及终端 | |
CN112583533B (zh) | Harq-ack反馈的获取、发送、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
CN111182646B (zh) | 一种随机接入传输方法及终端 | |
CN110708764B (zh) | 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
CN111278121B (zh) | 一种随机接入传输方法及终端 | |
CN110636532B (zh) | 一种功率分配方法及终端 | |
CN110351036B (zh) | 信息传输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
CN111835466B (zh) | 传输反馈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 |
CN110381582B (zh) | 一种信号传输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 |
RU2790651C1 (ru) |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чи информации обратной связи | |
CN113498202A (zh) | 一种非授权频段传输的方法及通信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