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564875A -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 Google Patents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564875A
CN112564875A CN202011268634.7A CN202011268634A CN112564875A CN 112564875 A CN112564875 A CN 112564875A CN 202011268634 A CN202011268634 A CN 202011268634A CN 112564875 A CN112564875 A CN 11256487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arrier
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
pucch
feed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2686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忠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126863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56487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56487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56487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8Allocation criteria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1Arrangements for dividing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03Two-dimensional division
    • H04L5/0005Time-frequency
    • H04L5/0007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 H04L5/001Time-frequency the frequencies being orthogonal, e.g. OFDM(A), DMT the frequencies being arranged in component carri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04L5/0055Physical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ACK/NAC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14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 H04L5/1469Two-way operation using the same type of signal, i.e. duplex using time-sha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9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iver end
    • H04L1/1854Scheduling and prioritis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48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 H04L5/005Allocation of pilot signals, i.e. of signals known to the receiver of common pilots, i.e. pilots destined for multiple user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2Indication of how the channel is divid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6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priority criteri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用于用户设备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于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指令以执行:在主分量载波上和在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基于来自基站的配置信息,除了在主分量载波上配置PUCCH以外,还在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的辅分量载波上配置PUCCH;以及响应于下行传输,在辅分量载波的PUCCH上传导HARQ反馈,处理器被配置为从来自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中获取配置信息,根据在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的上行传输负载选择辅分量载波,并且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重叠下行子帧的PDSCH调度的DCI信令动态指示的反馈时序来传导与PDSCH传输对应的HARQ反馈。

Description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本申请为于2014年1月28日提交、申请号为201410042432.9、发明名称为“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无线通信的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
背景技术
这个部分提供了与本公开有关的背景信息,这不一定是现有技术。
在传统基站内载波聚合的场景下,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只能在上行主载波上进行传输,PUSCH(Physical Uplink Shared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和SRS(Sounding Reference Signal,探测参考信号)可以在SCC(Secondary Component Carrier,辅分量载波)上传输,PRACH(Physical RandomAccess Channel,物理随机接入信道)信号只在终端要接入某个载波的时候传输。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Rel-12以后的版本将支持以下三种基本类型的载波聚合:1)FDD(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频分双工)载波聚合或者同频带配置相同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的载波聚合;2)不同上下行配置的TDD的载波聚合;以及3)FDD和TDD之间的载波聚合。
特别地,在大量部署小基站且小基站和宏基站存在光纤直连的情形下,传统的只有主载波能传输PUCCH的做法对于以上三个场景都会出现以下问题:1)不能帮助宏基站节点进行PUCCH分流,减轻宏小区上行控制信道的负担,尤其是在当主载波的上行时隙较少且主载波和辅载波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间)不同的情况下(比如FDD配合TDD但TDD作为主载波的情形,或者不同配置的TDD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TDD上行子帧最多只能占到所有子帧数的60%);2)当主载波为宏小区载波时,上行发送能耗过高;以及3)当主载波为TDD载波且上行子帧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容易导致较高的PUCCH反馈时延以及下行数据的重传时延,从而影响用户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感受。
发明内容
这个部分提供了本公开的一般概要,而不是其全部范围或其全部特征的全面披露。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其能够灵活地调整上行信号尤其是PUCCH的传输载波,在优化上行信号的传输性能的同时提升了下行数据传输的效率。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以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多个分量载波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所述基站基于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个向每个分量载波分配优先级,以使所述用户设备在重叠的上行子帧上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来传输上行信号: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期望功率损耗;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负担;所述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以及传输与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的所述上行信号相对应的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主辅属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所述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以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多个分量载波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所述基站包括:优先级分配单元,用于基于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个向每个分量载波分配优先级,以使所述用户设备在重叠的上行子帧上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来传输上行信号: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期望功率损耗;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负担;所述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以及传输与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的所述上行信号相对应的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主辅属性。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以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多个分量载波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用户设备包括: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传输的所述分量载波的优先级设定及变更信息,以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确定原则相关信息;选择单元,用于在出现上行子帧重叠的聚合载波中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并且在出现下行子帧重叠的聚合载波中按照所述的反馈时序的确定原则选择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以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以及传输单元,用于经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分量载波、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和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来传输上行信号,或者用于根据重叠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动态指示的分量载波、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和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来传输上行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通过向多个分量载波中的每一个分配优先级,可以使用户设备基于优先级选择多个分量载波中之一来传输上行信号。此外,根据所述用户设备业务的时延需求、所述用户设备的节能需求和实现复杂度中至少之一来确定重叠下行子帧的反馈时序。这样一来,就能够灵活地调整上行信号尤其是PUCCH的传输载波,优化了上行信号的传输性能。
从在此提供的描述中,进一步的适用性区域将会变得明显。这个概要中的描述和特定例子只是为了示意的目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所选实施例的示意的目的而非全部可能的实施,并且不旨在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附图中:
图1是图示基站内载波聚合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图示基站间载波聚合场景的示意图;
图3是图示基站间载波聚合的另一个场景的示意图;
图4是图示TDD上下行配置的示意图;
图5是图示基于时延的下行HARQ PUCCH反馈时序的示意图;
图6是图示基于节能优先的下行HARQ PUCCH反馈时序的示意图;
图7是图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框图;以及
图8是其中可以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的通用个人计算机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虽然本公开容易经受各种修改和替换形式,但是其特定实施例已作为例子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此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此对特定实施例的描述并不打算将本公开限制到公开的具体形式,而是相反地,本公开目的是要覆盖落在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有修改、等效和替换。要注意的是,贯穿几个附图,相应的标号指示相应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来更加充分地描述本公开的例子。以下描述实质上只是示例性的,而不旨在限制本公开、应用或用途。
提供了示例实施例,以便本公开将会变得详尽,并且将会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地传达其范围。阐述了众多的特定细节如特定部件、装置和方法的例子,以提供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详尽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会明显的是,不需要使用特定的细节,示例实施例可以用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它们都不应当被解释为限制本公开的范围。在某些示例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众所周知的过程、众所周知的结构和众所周知的技术。
下面首先参考图1至3来描述可以应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场景。
图1图示了基站内载波聚合的场景。在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200以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两个分量载波CC1和CC2与宏基站100进行通信。分量载波CC1的覆盖范围a大于分量载波CC2的覆盖范围b,并且分量载波CC1的频点低于分量载波CC2的频点。
图2图示了基站间载波聚合的场景。在如图2所示的场景中,UE 200以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两个分量载波CC1和CC2与宏基站100进行通信,并且进一步通过分量载波CC3与LPN(Low Power Node,低功率节点)300进行通信。分量载波CC1的覆盖范围a大于分量载波CC2的覆盖范围b,并且分量载波CC2的覆盖范围b大于分量载波CC3的覆盖范围c。进一步,分量载波CC1的频点低于分量载波CC2的频点,并且分量载波CC2的频点低于分量载波CC3的频点。
图3图示了基站间载波聚合的另一个场景。在如图3所示的场景中,UE 200以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分量载波CC1与宏基站100进行通信,并且进一步通过分量载波CC2和CC3与LPN 300进行通信。分量载波CC1的覆盖范围a大于分量载波CC2的覆盖范围b,并且分量载波CC2的覆盖范围b大于分量载波CC3的覆盖范围c。进一步,分量载波CC1的频点低于分量载波CC2的频点,并且分量载波CC2的频点低于分量载波CC3的频点。
图1至3仅仅图示了可以应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场景的例子,本公开并不限于此。例如,参与载波聚合的分量载波的数目不限于两个或三个,也可以有更多。另外,在如图1所示的场景中,UE 200以载波聚合的方式与宏基站100进行通信。然而,UE200同样可以以类似的方式与LPN 300进行通信。
如在背景技术部分中提到的那样,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Rel-12以后的版本将支持以下三种基本类型的载波聚合:1)FDD(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频分双工)载波聚合或者同频带配置相同的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的载波聚合;2)不同上下行配置的TDD的载波聚合;以及3)FDD和TDD之间的载波聚合。
在第一种类型的载波聚合中,由于主载波的HARQ(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混合自动重复请求)时序和辅载波的HARQ时序相同,所以原有的基于主载波进行PUCCH(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物理上行控制信道)反馈的机制不会对反馈时延造成影响进而影响用户的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感受,因此在主载波PUCCH容量充足的情况下(意味着所有下行数据传输都可以得到反馈),可以在所有的下行资源上实现灵活的数据传输。综上,对于第一种类型的载波聚合情况,将不涉及降低反馈时延的问题,本公开将主要考虑如何解决主载波上的PUCCH分流以及降低用户设备发送上行信号的功耗问题。
在第二种类型的载波聚合中,如果TDD主载波上行子帧是TDD辅载波上行子帧的超集(即主载波下行子帧是辅载波下行子帧的子集),则在现有的方案中,在辅载波自调度的情形下遵循自身的下行HARQ时序,而跨载波调度的情形下遵循主调度载波的下行HARQ时序。因为主载波的上行子帧是其它载波上行子帧的超集,所以不论是各自载波上进行自调度,还是载波之间进行跨载波调度,无论遵循自己的PUCCH反馈时序还是遵循主调度载波的PUCCH反馈时序,总能在主载波上找到PUCCH反馈资源。因此,只要在不重叠的子帧上使用自调度,在重叠的子帧上使用跨载波调度或自调度便不会造成辅载波下行资源的浪费。
进一步,如果TDD主载波上行子帧是TDD辅载波上行子帧的子集(即主载波下行子帧是辅载波下行子帧的超集),那么根据现有标准,在辅载波无论是自调度还是跨载波调度都只能遵循主载波的下行HARQ时序。这样并不会导致辅载波的下行资源浪费。然而,由于主载波的上行时隙较少,整体导致的反馈时延偏长,尤其是配置2-5的部分下行子帧。
图4图示了7种不同的TDD上下行配置,其中带有阴影的框格表示下行子帧,而没有阴影的框格则表示上行子帧。没有阴影的框格中的数字n表示本上行帧的A/N信息是针对前n个子帧的下行数据反馈的。在7种配置中,配置{1,3}、{2,3}和{2,4}的组合不满足上下行子帧之间的超集和子集关系,其中{1,3}的组合遵从配置4的下行HARQ时序,另外两个组合遵从配置5的下行HARQ时序。这样的时序调整使得所有的聚合下行资源都能够调度到,然而也会导致上行子帧2和/或3的上行反馈负担急剧增加。尤其是在配置5只有1个上行反馈子帧的情况下,只能通过A/N Bundling来进行反馈(即所有下行子帧都是正确收到的情况下才反馈A,否则反馈N)。这样有可能造成无谓的下行重传,并且还会造成反馈载波的上行反馈资源拥堵,因为PUCCH反馈无法分担到其他时隙上。
特别地,在第三种类型的FDD-TDD载波聚合下,如果TDD载波作为主载波,则由于其配置的上行载波资源较少,所以按照FDD的下行HARQ传输时序有可能不能获得相应的上行传输资源。这样一来,除了增加TDD主载波的上行反馈负担以外,还会造成部分FDD下行资源浪费(没有相应反馈的上行资源而放弃做下行传输),或者不能有效按照FDD下行HARQ时序进行重传(即使进行下行传输也无法得到反馈,进而无法重传)。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该方案能够有效地支持上行信号尤其是PUCCH传输载波的动态选择,在有限的PUCCH容量的基础上保证网络的传输效能,此外,还可根据小区PUCCH的负载状况、终端PUCCH传输的能量消耗中至少之一动态进行调整。进一步,PUCCH的动态调整会导致上述第二和第三种类型的载波聚合过程中下行HARQ的反馈时隙的变化。因此,本公开的发明人还考虑这类问题的处理,以优化空口传输方案的设计。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如图1至3所示,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如宏基站100和/或LPN 300以及用户设备如UE 200。用户设备以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多个分量载波如CC1、CC2或CC3与基站进行通信。该方法包括通过基站基于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个向每个分量载波分配优先级:在分量载波上传输上行信号的期望功率损耗;在分量载波上传输上行信号的负担;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以及传输与在分量载波上传输的上行信号相对应的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主辅属性。用户设备可以在重叠的上行子帧上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来传输上行信号。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中,PUCCH不再限于只能在上行主载波上进行传输,而是可以基于优先级选择多个分量载波中之一来进行传输。这样一来,就能够灵活地调整PUCCH的传输载波,优化了下行数据以及PUCCH的传输性能。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上行信号可以包括PUCCH信号和PUSCH(Physical UplinkShared Channel,物理上行共享信道)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另外,基站也可以包括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中的至少一个。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中,当基于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来分配优先级时,具有较多的上行子帧数量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具体地,FDD载波的优先级可以高于TDD载波的优先级,并且具有以下配置的TDD分量载波可以按顺序具有较低的优先级:配置0、配置6、配置1、配置3、配置4和配置5,并且具有配置2的TDD分量载波可以具有与具有配置4的TDD分量载波相同的优先级。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中,当基于传输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主辅属性来分配优先级时,如果传输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为主分量载波,则相应的传输上行信号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先级。相应地,如果传输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为辅分量载波,则相应的传输上行信号的分量载波将会具有较低的优先级。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中,当基于在分量载波上传输上行信号的负担来分配优先级时,提供较大的覆盖范围和/或为较多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低的优先级。相应地,覆盖范围较小和/或为较少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分量载波则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基站可以根据载波的频段高低以及是否存在中继放大器等因素来判断载波的覆盖范围。一般而言,频段较低的载波拥有较大的覆盖范围,而同一频段覆盖的小区中有中继放大器存在的载波则拥有更大的覆盖范围。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中,当基于在分量载波上传输上行信号的期望功率损耗来分配优先级时,具有较低的期望功率损耗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先级。进一步地,期望功率损耗根据载波的覆盖范围和/或下行路损来判定。例如,在基站仅包括宏基站和LPN中的一个的情况下,具有较低频点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如果基站包括宏基站和LPN两者,则属于低功率节点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上行信号为PUCCH信号并且PUCCH信号包含反馈信息的情况下,基站可以进一步基于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延来分配优先级。
在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方法中,当基于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延来分配优先级时,FDD分量载波可以具有高于TDD分量载波的优先级,并且具有以下配置的TDD分量载波可以按顺序具有较低的优先级:配置0、配置1、配置6、配置3、配置4和配置5,并且具有配置2的TDD分量载波可以具有与具有配置3的TDD分量载波相同的优先级。
举例而言,在基站内聚合载波的重叠上行子帧传输PUCCH资源时,从图1和2的角度看,整体上分量载波CC1反馈PUCCH的功耗应该低于分量载波CC2。然而,由于分量载波CC1的覆盖范围较大,在PUCCH反馈负担上高于分量载波CC1,因此可以设置某些载波聚合终端在分量载波CC2的PUCCH反馈优先级高于分量载波CC1。当图2的UE 200出现基站间载波聚合时,由于和终端距离以及自身覆盖的原因,分量载波CC3的PUCCH负担和反馈消耗均为最小。因此,可将图2的反馈优先级设定为CC3>CC2>CC1。
同样地,在基站内聚合载波的重叠上行子帧传输PUCCH资源时,从图3的角度看,整体上分量载波CC2反馈PUCCH的功耗应该低于分量载波CC3。同时,由于LPN 300的用户较少,整体PUCCH反馈负担不重,因此可以设置分量载波CC2的PUCCH反馈优先级高于分量载波CC3。当图3的UE 200出现基站间载波聚合时,由于和终端距离以及自身覆盖的原因,分量载波CC1的PUCCH负担和反馈消耗均为最大。因此,可将图3的反馈优先级设定为CC2>CC3>CC1。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可以通过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信令或MAC(Media 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信令将分量载波的优先级设定及变更的消息通知给用户设备。
亦即,当优先级发生变化时,基站也可以通过RRC信令或MAC信令将发生变化的优先级通知给用户设备。
进而,用户设备可以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来传输上行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中基站评估分量载波的优先级所依据的规则可以是多个。具体地,例如,可以根据多个规则分别评估优先级并综合多个评估结果确定最终的优先级,也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在这多个规则间进行动态选择,并将依据选择的规则评估优先级。此外,本公开中的基站评估分量载波的优先级所依据的规则也可以是静态的。例如,可以固定地根据其中至少一个规则评估优先级。对于以上情形,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上面描述了在多个分量载波之上对上行信号的传输进行动态调整。如上面提到的那样,上行信号如PUCCH的动态调整会导致上述第二和第三种类型的载波聚合过程中下行HARQ的反馈时隙的变化。接下来将会描述对这类问题的处理,以优化空口传输方案的设计。需要注意的是,本公开提供的以下技术方案并不一定基于上述上行信号动态调整方案,其可以单独实施而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
由于聚合载波在时域上可获得的上行传输资源为所有聚合载波的并集,所以在支持动态PUCCH载波反馈的情况下,所有的TDD载波都可以按照自己的下行PDSCH(PhysicalDownlink Shared Channel,物理下行共享信道)传输时序关系去确定自己的PUCCH反馈时隙。而且,在不发生重叠的下行子帧上遵从自己的PUCCH反馈时序。聚合载波中FDD载波采用相同的时序,TDD上下行配置相同的载波采用相同的时序。同时,在确定PUCCH反馈时序的同时,各个载波上的PUSCH的调度时序可以保持和PUCCH的反馈时序相同,也可以遵循原有的PUSCH调度时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当在多个分量载波当中存在重叠下行子帧并且在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时,基站和/或用户设备可以根据以下原则之一来确定与在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与在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的分量载波当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与在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的分量载波当中具有最低反馈时延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跨载波调度过程中的主调度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以及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自身的反馈时序。
优选地,在基于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或具有最低反馈时延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来确定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情况下,如果获得的时延增益或上行发射功率增益低于预定阈值,并且导致与用于传输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上行子帧相关联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增加并且超过两个,则可以选择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自身的反馈时序作为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进一步,基站可以选择以下中之一作为分量载波在重叠下行子帧上的与重叠下行子帧相对应的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以及当前分量载波的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基站可以基于下行信号的时延需求、用户设备的节能需求和实现复杂度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原则。
进一步,基站可以通过RRC信令或MAC信令将分量载波所要遵循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确定原则通知给用户设备。
另外,当需要动态调整分量载波在重叠下行子帧上进行PDSCH传输的PUCCH反馈载波和/或PUCCH反馈时序时,利用PDSCH调度的DCI(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下行控制信息)的冗余或新增比特信息可以动态地指定重叠下行子帧上的PUCCH反馈载波和/或分量载波的PDSCH传输所对应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例如,可以通过向DCI增加比特位来指定重叠下行子帧上的PUCCH反馈载波和/或分量载波的PDSCH传输所对应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下面首先针对FDD和TDD之间的载波聚合亦即第三种类型的载波聚合的情况进行详细地描述。
TDD聚合载波的PUCCH反馈可以遵循原有时序展开,也可以根据FDD的时序展开。例如,当TDD载波取配置5时,如果按原有时序进行PUCCH反馈,则下行传输时延将比根据FDD的时序反馈大为增加,并且需要使用A/N Bundling从而使反馈的准确度下降。然而,当TDD载波取配置0时,按自身时序进行反馈和按FDD时序进行反馈相比则相差不大。因此,在FDD与TDD载波聚合的情况下,为了避免A/N Bundling和大时延的情况,如图4所示存在上行子帧关联下行子帧数量超过2的配置为配置2/3/4/5,这些配置的载波优选地遵循FDD的时序。除配置0外,其它配置均存在下行HARQ时序RTT(Round-Trip Time,往返时间)大于10ms的情况,都按FDD时序展开有助于减少数据的重传时延,有利于提升实时业务的QoS感受。FDD载波只遵循自己的下行HARQ反馈时序。
然而,在基站间载波聚合的情况下,假定FDD载波为宏载波,而TDD载波为LPN的服务载波,如果遵循FDD载波的时序,则在重叠的上行子帧上在TDD载波反馈,在不重叠的上行子帧上在FDD载波反馈,这比UE在重叠的下行子帧上遵循TDD的时序对TDD载波进行PUCCH反馈的功耗要大。比如,假定FDD宏基站载波和上下行配置为5的TDD低功率节点载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TDD载波如果遵循FDD的时序进行HARQ反馈,则只有子帧2能进行PUCCH反馈,显然UE功耗大大增加。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进行下行非实时业务的传输,TDD载波遵循自己的PUCCH反馈时序或者同一节点上其它TDD载波上PUCCH的反馈时序更有利于节省UE的PUCCH发射功率,而FDD宏载波因为能够保证较低的PUCCH反馈时延,更适于传输实时业务。特别地,当UE在LPN有多个TDD聚合载波时,重叠的下行子帧可以选择LPN上TDD载波上频点较低的载波的PUCCH反馈时序来减少UE反馈的功耗,或者选择LPN上时延较短的反馈,或者在LPN内部执行跨载波调度的情形下遵循主调度载波的PUCCH反馈时隙。
上述情况以业务的时延要求、终端发射节省功率或者实现简单的要求为考量确定TDD载波的静态反馈时序。可以由基站通过RRC/MAC信令来通知UE各个聚合载波或者所有聚合载波所应该遵守的静态时序。在节能、时延以及PUCCH负载分担的需要下,重叠的下行子帧的PUCCH反馈时隙还可以开启动态调整的功能,即该子帧遵循PDSCH调度的DCI可以动态指定该下行子帧遵循哪个TDD配置/聚合载波的PUCCH反馈时序。
接下来针对不同上下行配置的TDD的载波聚合亦即第二种类型的载波聚合的情况进行详细地描述。
与FDD和TDD之间的载波聚合中的FDD载波最大不同在于,处于上行子帧超集地位的TDD载波在下行子帧方面处于子集的地位,而FDD载波在上下行方面相较于TDD载波均处于超集地位,而且TDD上行超集载波不必紧守自己的PUCCH反馈时序。在不同上下行配置的TDD的载波聚合的情况下,TDD载波在重叠子帧上除了遵循自身的反馈时序以外,例如还可以遵循:在重叠的下行子帧上如果存在多个反馈的时间点,选择反馈时间短的上行时隙来传输PUCCH;跨载波调度过程中遵循主调度载波的时序;遵循功耗节点低的载波的时序;或者在聚合载波不存在上下行子帧超集子集关系的情形下,上行反馈时序遵循与它们的上行子帧的交集子帧的数量和位置相等的上下行配置的PUCCH反馈时序。
图5显示了适用于实时业务的反馈时间最短的准则及其进一步优化的方案在特定聚合载波配置组合下的PUCCH反馈时序确定结果的例子。在图5中,带有阴影的框格表示下行子帧,而没有阴影的框格则表示上行子帧。没有阴影的框格中的数字n表示本上行帧的A/N信息是针对前n个子帧的下行数据反馈的。另外,在图5中,不带有括号及其中的数值的框格中的数值为原时序的数值,带有括号及其中的数值的框格中的括号内的数值也为原时序的数值,而括号外的数值则为调整后的时序的数值。这里,对下行子帧中的数字调整的基本原则是,不同配置相比时“取小”,亦即取数字值较小的那一个。
如图5中的表1所示,在聚合载波满足上行超集子集关系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在配置6_A中,除了子帧6以外,其它时序改变的下行子帧节省的时延均大于等于3ms。配置6中的子帧6遵循配置3的时序节省了1ms,这对于实时数据传输的QoS影响有限。因此,本子帧也可以保持原有反馈时序不变,亦即采取配置6_B的反馈时序。
如图5中的表2所示,在聚合载波不满足上行超集子集关系的情况下(即仅有配置1/3的组合),对于遵循反馈时延最优化的准则的情形,子帧9仅能节省1ms的时延(如配置3_B)。然而,配置3_B中子帧3的反馈时隙数量比原来有所增加,且在一个上行子帧上支持双码字反馈而不需要进行A/N Bundling的情况下,一个上行子帧最多同时关联两个下行子帧,而配置3_B的子帧3由2个子帧转为支持3个子帧,为此需要A/N Bundling以支持最大的反馈子帧及码字数量。此时,如果子帧9保持原配置3的调度,则可以确保在这个组合的所有PUCCH反馈中不需要进行A/N Bundling。因此,表2中的配置3_A为更好的时序关系结果。
进一步,假定增加配置为4的聚合载波,配置1/3的时序并没有改变。然而,配置4在子帧6和子帧8有1ms的时延优化空间。从4个选项组合中可以看出,至少对一个子帧进行时延优化比全部保持原来的PUCCH反馈时序要好。这是因为,子帧2和子帧3中有可能需要进行A/N Bundling的子帧只有3个下行关联载波,而表2中的配置4_B在子帧3中有4个关联载波,这大大地提升了A/N Bundling的可能性。
如图5中的表3所示,当配置2、3和4的载波聚合时,对于配置4在子帧6和子帧8仍有1ms的时延优化空间。在保持不变或者全部优化的情况下,只有一个上行子帧有可能需要进行A/N Bundling,但该上行子帧上需要关联4个下行子帧,A/N Bundling的概率偏高。而在只对子帧6或子帧8进行PUCCH反馈时延优化的情况下,子帧2和子帧3都有可能出现A/NBundling的情况,因为它们都分别关联了3个下行子帧。
在传输非实时业务的情况下,考虑到终端的反馈功率消耗,在重叠的下行子帧上,可以只遵循最低功率消耗载波的PUCCH反馈时序。或者,在重叠的下行子帧众多可选的PUCCH反馈时序当中,对反馈时序时延由低到高排序处理。如果按反馈时延低的反馈时序进行PUCCH反馈能够在低功率消耗的载波或者载波组上找到相应的上行资源,则按反馈时延低的反馈时序进行反馈。
图6图示了基于节能优先的下行HARQ PUCCH反馈时序。同样地,在图6中,带有阴影的框格表示下行子帧,而没有阴影的框格则表示上行子帧。没有阴影的框格中的数字n表示本上行帧的A/N信息是针对前n个子帧的下行数据反馈的。另外,在图6中,不带有括号及其中的数值的框格中的数值为原时序的数值,带有括号及其中的数值的框格中的括号内的数值也为原时序的数值,而括号外的数值则为调整后的时序的数值。
以配置为{3,6}的两个聚合载波为例(该实施例可以推广到其他满足上行子集、超集关系的配置的载波聚合情形)。若配置为6的载波为上行低功耗载波,最简单的处理是如图6中的表1所示在重叠的下行子帧中配置3的载波完全遵守配置6载波的PUCCH反馈时序。然而,对于时隙0而言会导致无谓的时延增加,因为遵循配置3的时序配置6载波的子帧4也能够用于子帧0的PUCCH反馈。另外,子帧6的时序调整还带来了1ms的时延增加。在重叠的下行子帧众多可选的PUCCH反馈时序当中,下行子帧0/1/6的PUCCH反馈时隙不同,但是按时延最短的时隙配置为6的低功耗载波都有相应的上行资源。因此,时隙调整可如图6中的表2所示。当然,由于配置6的载波在子帧6上仅节省了1ms的时延,因此也可以保持原有的反馈时序不变。
在基站间载波聚合的场景下,假设宏基站的聚合载波为配置1,LPN的两个聚合载波为配置2和配置3,其中配置2的频点低于配置3的频点。它们功耗的优先级次序为配置2、配置3和配置1。由于配置2和配置3的载波都位于LPN,所以它们PUCCH发射功率的差别应该在特定门限以内,可以将它们认为是一个低功率消耗的载波组。
如图6中的表3所示,当所有重叠下行载波都遵循最低功率消耗载波的PUCCH反馈时序时,子帧0/9存在时延优化的空间,而配置3的子帧2/3/4存在反馈容量优化的空间(即配置3的子帧2存在3个关联的下行子帧有可能出现A/N Bundling的情况,而该配置的其它两个上行子帧的反馈容量在不需要A/N Bundling的情况下均未达到饱和)。
进一步,考虑将准则改变如下:在重叠的下行子帧众多可选的PUCCH反馈时序当中,当出现基站间重叠的下行载波时,遵循最低功率消耗载波组中反馈时延最低的反馈时序进行PUCCH反馈。在这种情况下,当仅出现基站内重叠的下行载波时,遵循时延最低的节点进行反馈,便可以获得如图6中的表4所示的时序关系。
然而,配置3的子帧2/4仍存在反馈容量优化的空间(即配置3的子帧2存在3个关联的下行子帧有可能出现A/N Bundling的情况,而子帧4的反馈容量在不需要A/N Bundling的情况下均未达到饱和)。因此,对于表4中配置3的下行子帧8,在保持原来的PUCCH反馈时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在低功率消耗的载波组上找到相应的上行资源,且比最优的时延仅增加了1ms的延迟,这不会对业务传输时延造成明显影响。图6中的表5为调整结果。
或者,在重叠的下行子帧众多可选的PUCCH反馈时序当中,对反馈时序时延由低到高排序处理。如果按反馈时延低的反馈时序进行PUCCH反馈能够在低功率消耗的载波组上找到相应的上行资源,则按反馈时延低的反馈时序进行反馈。这样一来就可以获得如图6中的表6所示的时序关系。
然而,配置3的子帧2/4仍存在反馈容量优化的空间(即配置3的子帧2存在3个关联的下行子帧有可能出现A/N Bundling的情况,而子帧4的反馈容量在不需要A/N Bundling的情况下均未达到饱和)。因此,对于表6中配置3的下行子帧8/9,在保持原来的PUCCH反馈时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在低功率消耗的载波组上找到相应的上行资源,且比最优的时延仅增加了1ms的延迟,这不会对业务传输时延造成明显影响,图6中的表7为调整结果。
上述情况以业务的时延要求、终端发射节省功率或者实现简单的要求为考量确定TDD载波的静态反馈时序,可以由基站通过RRC/MAC信令来通知UE各个聚合载波或者所有聚合载波所应该遵守的静态时序。在节能、时延以及PUCCH负载分担的需要下,重叠的下行子帧的PUCCH反馈时隙还可以开启动态调整的功能,即该子帧遵循PDSCH调度的DCI可以动态指定该下行子帧遵循那个TDD配置/聚合载波的PUCCH反馈时序。
如果需要实现动态的时序调整及反馈载波选择信令在下行数据发送的时候发出,由于目前终端最多支持5个聚合载波,因此可以在DCI中增加5个比特以位图的方式通知选择哪个载波进行反馈(比如由频点高到底或者由低到高对载波进行编号,0/1表示该比特对应编号的载波不进行PUCCH反馈,1/0表示该比特对应编号的载波进行PUCCH反馈)。如果进一步限定PUCCH反馈时序遵循反馈载波的时序,那么5比特即可实现动态时序调整和反馈载波的功能需求。否则,当需要调整默认反馈时序时,仍需额外的5个比特来指明需要遵循哪个载波的反馈时序。
进一步,由于默认地反馈载波以及应该遵循的反馈时序的载波为已知,因此,上面例子中5比特的位图可以减少为4比特位图来区分其它聚合载波。代替地,进一步可以使用2比特来标志具体是哪个载波进行PUCCH反馈或者遵循哪个载波的PUCCH反馈时序。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无线蜂窝通信系统在载波聚合场景下,根据聚合载波重叠的下行子帧存在多个PUCCH反馈时间点调整下行HARQ A/N反馈时序,并且根据重叠的上行子帧灵活地调整PUCCH的传输载波,优化了下行数据以及PUCCH的传输性能。
下面结合图7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如图7所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100和用户设备200,该用户设备200以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多个分量载波与基站100进行通信。基站1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优先级分配单元110、传输单元120、确定单元130、通知单元140、指定单元150和接收单元160等。用户设备2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接收单元210、选择单元220和传输单元230等。
优先级分配单元110可以基于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个向每个分量载波分配优先级,以使用户设备200能够在重叠的上行子帧上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来传输上行信号:在分量载波上传输上行信号的期望功率损耗;在分量载波上传输上行信号的负担;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以及传输与在分量载波上传输的上行信号相对应的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主辅属性。
优选地,上行信号可以包括PUCCH信号和PUSCH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或者基站100可以包括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中的至少一个。
优选地,当优先级分配单元110基于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来分配优先级时,具有较多的上行子帧数量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优选地,当优先级分配单元110基于传输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主辅属性来分配优先级时,如果传输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为主分量载波,则相应的传输上行信号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优选地,当优先级分配单元110基于在分量载波上传输上行信号的负担来分配优先级时,提供较大的覆盖范围和/或为较多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低的优先级。
优选地,当优先级分配单元110基于在分量载波上传输上行信号的期望功率损耗来分配优先级时,具有较低的期望功率损耗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优选地,当优先级分配单元110基于在分量载波上传输上行信号的期望功率损耗来分配优先级时,如果基站100仅包括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中的一个,则具有较低频点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并且如果基站100包括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两者,则属于低功率节点的分量载波可以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优选地,上行信号可以为PUCCH信号,并且PUCCH信号包含反馈信息,并且优先级分配单元110可以进一步基于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延来分配优先级。
优选地,当优先级分配单元110基于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延来分配优先级时,FDD分量载波可以具有高于TDD分量载波的优先级,并且具有以下配置的TDD分量载波可以按顺序具有较低的优先级:配置0、配置1、配置6、配置3、配置4和配置5,并且具有配置2的TDD分量载波可以具有与具有配置3的TDD分量载波相同的优先级。
进一步,传输单元120可以通过RRC信令或MAC信令将分量载波的优先级设定及变更信息通知给用户设备200。
亦即,当优先级发生变化时,传输单元120也可以通过RRC信令或MAC信令将发生变化的优先级通知给用户设备200。
进一步,当在多个分量载波当中存在重叠下行子帧并且在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时,确定单元130可以根据以下原则之一来确定与在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与在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的分量载波当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与在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的分量载波当中具有最低反馈时延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跨载波调度过程中的主调度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以及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自身的反馈时序。
优选地,在确定单元130基于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或具有最低反馈时延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来确定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情况下,如果获得的时延增益或上行发射功率增益低于预定阈值,并且导致与用于传输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上行子帧相关联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增加并且超过两个,则确定单元130可以选择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自身的反馈时序作为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优选地,确定单元130可以选择以下中之一作为分量载波在重叠下行子帧上的与重叠下行子帧相对应的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以及当前分量载波的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
优选地,确定单元130可以基于下行信号的时延需求、用户设备200的节能需求和实现复杂度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原则。
进一步,通知单元140可以通过RRC信令或MAC信令将分量载波所要遵循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确定原则通知给用户设备200。
进一步,当需要动态调整分量载波在重叠下行子帧上进行PDSCH传输的PUCCH反馈载波和/或PUCCH反馈时序时,指定单元150可以利用PDSCH调度的DCI的冗余或新增比特信息来动态地指定重叠下行子帧上的PUCCH反馈载波和/或分量载波的PDSCH传输所对应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优选地,指定单元150可以通过向DCI增加比特位来指定重叠下行子帧上的PUCCH反馈载波和/或分量载波的PDSCH传输所对应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进一步,用户设备200的接收单元210可以接收基站100传输的分量载波的优先级设定及变更信息。接收单元210还可以接收通知单元140通知的分量载波所要遵循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确定原则,以及指定单元150指定的重叠下行子帧上的PUCCH反馈载波和/或分量载波的PDSCH传输所对应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等等。
选择单元220可以在出现上行子帧重叠的聚合载波中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并且在出现下行子帧重叠的聚合载波中按照反馈时序的确定原则选择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以及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
传输单元230可以经由选择单元220选择的分量载波、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和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来传输上行信号,或者,传输单元230可以根据重叠下行子帧中的DCI信令动态指示的分量载波、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和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来传输上行信号。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上述各个单元的各种具体实施方式前面已经作过详细描述,在此不再重复说明。
显然,根据本公开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的各个操作过程可以以存储在各种机器可读的存储介质中的计算机可执行程序的方式实现。
而且,本公开的目的也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实现:将存储有上述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直接或者间接地提供给系统或设备,并且该系统或设备中的计算机或者中央处理单元(CPU)读出并执行上述程序代码。此时,只要该系统或者设备具有执行程序的功能,则本公开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程序,并且该程序也可以是任意的形式,例如,目标程序、解释器执行的程序或者提供给操作系统的脚本程序等。
上述这些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存储器和存储单元,半导体设备,磁盘单元例如光、磁和磁光盘,以及其它适于存储信息的介质等。
另外,计算机通过连接到因特网上的相应网站,并且将依据本公开的计算机程序代码下载和安装到计算机中然后执行该程序,也可以实现本公开的技术方案。
图8为其中可以实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的通用个人计算机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如图8所示,CPU 13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13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13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13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 13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 13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 1301、ROM 1302和RAM 1303经由总线13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1305也连接到总线13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305:输入部分13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13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以及扬声器等)、存储部分1308(包括硬盘等)、通信部分13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13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根据需要,驱动器1310也可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1305。可拆卸介质13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13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13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拆卸介质13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8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拆卸介质1311。可拆卸介质13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 1302、存储部分13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此外,本公开还涉及以下配置。
1.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以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多个分量载波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基站基于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个向每个分量载波分配优先级,以使所述用户设备在重叠的上行子帧上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来传输上行信号:
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期望功率损耗;
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负担;
所述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以及
传输与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的所述上行信号相对应的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主辅属性。
2.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或者
所述基站包括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基于所述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来分配所述优先级时,具有较多的上行子帧数量的分量载波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4.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基于传输所述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主辅属性来分配所述优先级时,如果传输所述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为主分量载波,则相应的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分量载波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5.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基于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负担来分配所述优先级时,提供较大的覆盖范围和/或为较多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分量载波具有较低的优先级。
6.根据1所述的方法,其中,当基于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期望功率损耗来分配所述优先级时,具有较低的期望功率损耗的分量载波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7.根据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上行信号为所述PUCCH信号,并且所述PUCCH信号包含反馈信息,并且
所述基站进一步基于所述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延来分配所述优先级。
8.根据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介质访问控制MAC信令将所述分量载波的优先级设定及变更的消息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9.根据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当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当中存在重叠下行子帧并且在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时,所述基站和/或所述用户设备根据以下原则之一来确定与在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所述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与在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所述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的分量载波当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
与在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所述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的分量载波当中具有最低反馈时延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
跨载波调度过程中的主调度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以及
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所述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自身的反馈时序。
10.根据9所述的方法,其中,在基于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或具有最低反馈时延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来确定所述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情况下,
如果获得的时延增益或上行发射功率增益低于预定阈值,并且导致与用于传输所述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上行子帧相关联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增加并且超过两个,则选择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所述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自身的反馈时序作为所述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11.根据9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选择以下中之一作为所述分量载波在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的与所述重叠下行子帧相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
所述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以及
当前分量载波的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
12.根据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基站基于下行信号的时延需求、所述用户设备的节能需求和实现复杂度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原则。
13.根据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
所述基站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介质访问控制MAC信令将所述分量载波所要遵循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确定原则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14.根据1或9所述的方法,其中,当需要动态调整所述分量载波在重叠下行子帧上进行PDSCH传输的PUCCH反馈载波和/或PUCCH反馈时序时,利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的冗余或新增比特信息来动态地指定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的PUCCH反馈载波和/或所述分量载波的PDSCH传输所对应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15.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基站,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所述基站和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以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多个分量载波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所述基站包括:
优先级分配单元,用于基于以下规则中的至少一个向每个分量载波分配优先级,以使所述用户设备在重叠的上行子帧上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来传输上行信号:
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期望功率损耗;
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负担;
所述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以及
传输与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的所述上行信号相对应的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主辅属性。
16.根据15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上行信号包括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和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信号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或者
所述基站包括宏基站和低功率节点中的至少一个。
17.根据15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优先级分配单元基于所述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来分配所述优先级时,具有较多的上行子帧数量的分量载波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18.根据15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优先级分配单元基于传输所述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的主辅属性来分配所述优先级时,如果传输所述下行信号的分量载波为主分量载波,则相应的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分量载波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19.根据15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优先级分配单元基于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负担来分配所述优先级时,提供较大的覆盖范围和/或为较多的用户设备提供服务的分量载波具有较低的优先级。
20.根据15所述的基站,其中,当所述优先级分配单元基于在所述分量载波上传输所述上行信号的期望功率损耗来分配所述优先级时,具有较低的期望功率损耗的分量载波具有较高的优先级。
21.根据16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上行信号为所述PUCCH信号,并且所述PUCCH信号包含反馈信息,并且
所述优先级分配单元进一步基于所述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延来分配所述优先级。
22.根据15所述的基站,进一步包括:
传输单元,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介质访问控制MAC信令将所述分量载波的优先级设定及变更信息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23.根据15所述的基站,进一步包括:
确定单元,用于当在所述多个分量载波当中存在重叠下行子帧并且在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传输时,根据以下原则之一来确定与在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所述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与在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所述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的分量载波当中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
与在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所述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相对应的上行的分量载波当中具有最低反馈时延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
跨载波调度过程中的主调度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以及
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所述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自身的反馈时序。
24.根据23所述的基站,其中,在所述确定单元基于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或具有最低反馈时延的分量载波的反馈时序来确定所述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情况下,
如果获得的时延增益或上行发射功率增益低于预定阈值,并且导致与用于传输所述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上行子帧相关联的下行子帧的数目增加并且超过两个,则所述确定单元选择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存在所述PDSCH传输的分量载波自身的反馈时序作为所述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25.根据23或24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确定单元选择以下中之一作为所述分量载波在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的与所述重叠下行子帧相对应的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
所述分量载波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以及
当前分量载波的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
26.根据23所述的基站,其中,所述确定单元基于下行信号的时延需求、所述用户设备的节能需求和实现复杂度中的至少一个来确定所述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原则。
27.根据23所述的基站,进一步包括:
通知单元,用于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RC信令或介质访问控制MAC信令将所述分量载波所要遵循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确定原则通知给所述用户设备。
28.根据15或23所述的基站,进一步包括:
指定单元,用于当需要动态调整所述分量载波在重叠下行子帧上进行PDSCH传输的PUCCH反馈载波和/或PUCCH反馈时序时,利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的冗余或新增比特信息来动态地指定所述重叠下行子帧上的PUCCH反馈载波和/或所述分量载波的PDSCH传输所对应的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
29.一种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用户设备,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包括根据15至2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基站和所述用户设备,所述用户设备以载波聚合的方式通过多个分量载波与所述基站进行通信,所述用户设备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基站传输的所述分量载波的优先级设定及变更信息,以及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的确定原则相关信息;
选择单元,用于在出现上行子帧重叠的聚合载波中选择具有最高优先级的分量载波,并且在出现下行子帧重叠的聚合载波中按照所述反馈时序的确定原则选择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以及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以及
传输单元,用于经由所述选择单元选择的分量载波、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和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来传输上行信号,或者用于根据重叠下行子帧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动态指示的分量载波、PUCCH信号的反馈时序和PUSCH信号的调度时序来传输上行信号。
在本公开的系统和方法中,显然,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视为本公开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照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以上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当明白,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公开,而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更而没有背离本公开的实质和范围。因此,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含义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用户设备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储存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该计算机指令以执行:
以载波聚合的方式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其中,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包括:在主分量载波上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和在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
基于来自所述基站的配置信息,除了在所述主分量载波上配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以外,还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的辅分量载波上配置PUCCH;以及
响应于下行传输,在所述辅分量载波的PUCCH上传导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从来自所述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中获取所述配置信息,
其中,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的上行传输负载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选择所述辅分量载波,并且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根据重叠下行子帧的PDSCH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动态指示的反馈时序来传导与所述PDSCH传输对应的HARQ反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选择所述辅分量载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的HARQ反馈延迟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选择所述辅分量载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配置信息包括针对作为所述辅分量载波的每个辅分量载波的优先级,所述优先级基于以下中的至少一个:
针对在所述辅分量载波上的传输的期望功率损耗;
在所述辅分量载波上的上行传输负载;
所述辅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以及
在所述辅分量载波上的HARQ反馈延迟。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被实施为在LTE系统中的用户设备。
6.一种用于基站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器以及存储器,其中,所述存储器储存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执行存储于所述存储器中的该计算机指令以执行:
以载波聚合的方式与用户设备直接进行通信,其中,与用户设备直接进行通信包括:在主分量载波上与用户设备直接进行通信和在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与用户设备直接进行通信;
生成配置信息以用于所述用户设备除了在所述主分量载波上配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以外,还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的辅分量载波上配置PUCCH;以及
获取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在所述辅分量载波的PUCCH上的与下行传输相对应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中包括所述配置信息,
其中,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的上行传输负载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选择所述辅分量载波,并且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利用重叠下行子帧的PDSCH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来动态指示与所述PDSCH传输对应的HARQ反馈的反馈时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根据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的上行子帧数量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选择所述辅分量载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的HARQ反馈延迟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选择所述辅分量载波。
9.一种用于用户设备的通信方法,包括:
以载波聚合的方式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其中,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包括:在主分量载波上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和在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与基站直接进行通信;
基于来自所述基站的配置信息,除了在所述主分量载波上配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以外,还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的辅分量载波上配置PUCCH;以及
响应于下行传输,在所述辅分量载波的PUCCH上传导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
其中,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从来自所述基站的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中获取所述配置信息,
其中,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的上行传输负载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选择所述辅分量载波,并且
其中,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根据重叠下行子帧的PDSCH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动态指示的反馈时序来传导与所述PDSCH传输对应的HARQ反馈。
10.一种用于基站的通信方法,包括:
以载波聚合的方式与用户设备直接进行通信,其中,与用户设备直接进行通信包括:在主分量载波上与用户设备直接进行通信和在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与用户设备直接进行通信;
生成配置信息以用于所述用户设备除了在所述主分量载波上配置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以外,还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的辅分量载波上配置PUCCH;以及
获取来自所述用户设备的在所述辅分量载波的PUCCH上的与下行传输相对应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HARQ反馈,
其中,在无线资源控制信令中包括所述配置信息,并且
其中,根据在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上的上行传输负载从所述至少一个辅分量载波中选择所述辅分量载波,并且
其中,所述通信方法还包括:利用重叠下行子帧的PDSCH调度的下行控制信息DCI信令来动态指示与所述PDSCH传输对应的HARQ反馈的反馈时序。
CN202011268634.7A 2014-01-28 2014-01-2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ending CN11256487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8634.7A CN112564875A (zh) 2014-01-28 2014-01-2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268634.7A CN112564875A (zh) 2014-01-28 2014-01-2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201410042432.9A CN104812007A (zh) 2014-01-28 2014-01-2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2432.9A Division CN104812007A (zh) 2014-01-28 2014-01-2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564875A true CN112564875A (zh) 2021-03-26

Family

ID=5369637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268634.7A Pending CN112564875A (zh) 2014-01-28 2014-01-2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N201410042432.9A Pending CN104812007A (zh) 2014-01-28 2014-01-2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2432.9A Pending CN104812007A (zh) 2014-01-28 2014-01-28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行无线通信的方法、基站和用户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2) US10367628B2 (zh)
EP (2) EP4366208A3 (zh)
CN (2) CN112564875A (zh)
CA (1) CA2936155C (zh)
WO (1) WO20151134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50145365A (ko) * 2014-06-18 2015-12-30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반송파 집성 시스템에서 자원 할당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23849B (zh) * 2014-06-30 2020-04-0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上行控制信道的配置和发送方法、装置及基站和用户设备
KR102188306B1 (ko) * 2014-09-02 2020-12-0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통신 시스템에서 패킷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10511414B2 (en) * 2015-01-30 2019-12-17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HARQ ACK/NACK bundling in downlink carrier aggregation
US10075970B2 (en) * 2015-03-15 2018-09-11 Qualcomm Incorporated Mission critical data support in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US9936519B2 (en) 2015-03-15 2018-04-03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US10342012B2 (en) 2015-03-15 2019-07-0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contain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US9992790B2 (en) 2015-07-20 2018-06-05 Qualcomm Incorporated Time division duplex (TDD) subframe structure supporting single and multiple interlace modes
CN106470050B (zh) * 2015-08-12 2021-01-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实现基站间协作多点CoMP下行传输的方法及相应的基站
EP4171169A1 (en) * 2015-08-31 2023-04-26 Ntt Docomo, Inc. User terminal, radio base station and radio communication method
EP3157282A1 (en) * 2015-10-16 2017-04-1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Improved uplink transmissions in unlicensed cells with additional transmission timing offsets
SG11201811111QA (en) * 2016-07-25 2019-01-30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Determination of feedback timing
US10348472B2 (en) 2016-07-25 2019-07-09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Determination of feedback timing
WO2018034520A1 (ko) * 2016-08-18 2018-02-22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상향링크 제어 정보를 송수신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7889230B (zh) * 2016-09-29 2022-11-29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信号发送、接收发送及装置
CN107888343A (zh) * 2016-09-30 2018-04-06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发送方法、装置及终端
WO2018111948A1 (en) * 2016-12-13 2018-06-21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Base stations, user equipments, and related communication methods
JP7221866B2 (ja) 2016-12-14 2023-02-14 オッポ広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伝送方法及び装置
US10512075B2 (en) * 2017-02-02 2019-12-17 Qualcomm Incorporated Multi-link new radio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beam selection and reporting based at least in part on physical downlink control channel or 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 reference signals
CN109150436B (zh) * 2017-06-16 2022-06-21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下行链路控制的方法和设备
US11382046B2 (en) * 2017-07-10 2022-07-05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poration Of America Power control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US10785013B2 (en) * 2017-08-11 2020-09-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Priority-based carrier selection in distributed wireless networks
CN110708757B (zh) * 2018-07-10 2022-07-26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主辅载波用户调度方法和装置
CN110831157A (zh) * 2018-08-07 2020-02-21 黎光洁 通信系统中的多用户重叠传输方法
US20210377962A1 (en) * 2018-09-18 2021-12-02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No.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pucch to be transmitted
CN110972286B (zh) * 2018-09-28 2022-04-05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uci的传输方法、用户终端及基站
CN111406373A (zh) * 2018-11-02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控制信息确定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09792369B (zh) * 2018-12-29 2021-11-2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连通信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
CN114365537A (zh) * 2019-09-30 2022-04-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传输的方法及装置
WO2021087926A1 (zh) * 2019-11-07 2021-05-14 富士通株式会社 上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方法以及装置
US11665699B2 (en) * 2020-04-09 2023-05-30 Qualcomm Incorporated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DCI) design for multi-component carrier scheduling
US11812418B2 (en) * 2020-07-16 2023-11-07 Qualcomm Incorporated Transmit delay sensitive uplink control on secondary carrier
CN116420368A (zh) * 2020-10-15 2023-07-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动态触发用于上行控制信道的载波
EP4226720A1 (en) * 2020-10-21 2023-08-16 MediaTek Singapore Pte. Ltd. Methods for dynamic and static cross-carrier pucch signaling and configuration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US20220232590A1 (en) * 2021-01-17 2022-07-21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llision handling for parallel uplink transmission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11189A (zh) * 2011-11-10 2012-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通信设备
CN102684855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定时关系的指示方法
CN102870366A (zh) * 2010-04-30 2013-01-0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3368715A (zh) * 2012-03-28 2013-10-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CN103391611A (zh) * 2011-11-10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通信设备
CN103503360A (zh) * 2011-04-29 2014-01-0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具有子帧限制的载波的载波聚合

Family Cites Families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10143675A1 (en) * 2009-06-09 2011-06-16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radio link monitoring and recovery
US9634806B2 (en) * 2009-06-11 2017-04-25 Qualcomm Incorporated Data prioritization for a power-limited UE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1998641A (zh) * 2009-08-18 2011-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长期演进系统的载波聚合方法及装置
KR20110019683A (ko) 2009-08-20 2011-02-28 주식회사 팬택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요소반송파별 자원 할당방법 및 단말의 통신방법
US9681464B2 (en) * 2009-09-18 2017-06-13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within heterogeneous stations
KR101568139B1 (ko) * 2010-01-11 2015-11-12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이동 통신 시스템 및 그 이동 통신 시스템에서 rach 액세스 방법
US8520491B2 (en) 2010-04-01 2013-08-27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Periodic 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signaling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US9106380B2 (en) * 2010-06-21 2015-08-11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signaling of parameters in a wireless network
KR101496964B1 (ko) 2010-08-16 2015-02-27 노키아 솔루션스 앤드 네트웍스 오와이 레퍼런스 신호들의 송신
KR101471312B1 (ko) * 2010-08-17 2014-12-09 모토로라 모빌리티 엘엘씨 다중 반송파 동작 중 전력 헤드룸 보고를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US20120113827A1 (en) * 2010-11-08 2012-05-10 Sharp Laboratories Of America, Inc. Dynamic simultaneous pucch and pusch switching for lte-a
CN102638896B (zh) 2011-02-15 2017-07-2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确定分量载波优先级别的方法及系统
US8666321B2 (en) * 2011-02-21 2014-03-04 Motorola Mobility Llc Signal measurement on component carrier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US9180845B2 (en) * 2011-03-04 2015-11-10 Wabco Gmbh Passenger car transport
WO2012139274A1 (en) * 2011-04-11 2012-10-18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uplink feedback optimization
CN102752085B (zh) * 2011-04-21 2014-09-1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Tdd系统中确认或不确认指示信息发送的方法和设备
US9042315B2 (en) * 2011-05-03 2015-05-26 Mediatek Inc. SCELL radio link monitoring and radio link failure handling
KR101856922B1 (ko) * 2011-11-04 2018-05-10 인텔 코포레이션 무선 통신에서 확인응답 타이밍의 선택
US8903454B2 (en) * 2011-11-07 2014-12-02 Alcatel Lucent Base station and radio unit for creating overlaid sectors with carrier aggregation
CN103220070B (zh) * 2012-01-20 2017-11-14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信号的发送方法及用户设备
US20140369324A1 (en) 2012-01-20 2014-12-18 Zte Corporation Uplink signal sending method and user equipment
JP6043491B2 (ja) 2012-03-06 2016-12-14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無線基地局及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EP2689618B1 (en) * 2012-03-23 2017-02-01 MediaTek Inc. Methods for physical layer multi-point carrier aggregation and multi-point feedback configuration
CN103378954B (zh) * 2012-04-20 2019-03-15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支持发送分集和信道选择的分配harq-ack信道资源的方法
US9185564B2 (en) * 2012-05-11 2015-11-10 Sharp Kabushiki Kaisha Devices for sending and receiv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KR101956195B1 (ko) * 2012-05-31 2019-03-08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기지국간 반송파 결합을 지원하는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물리채널의 송수신 방법 및 장치
US8761296B2 (en) * 2012-06-01 2014-06-24 Qualcomm Incorporate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ntenna tuning and transmit path selection
CN103580830B (zh) * 2012-07-18 2018-11-27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harq-ack反馈信息的方法
KR102094287B1 (ko) * 2012-07-25 2020-03-31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셀 내의 주파수 집적 시스템에서 제어 채널 전송 방법 및 장치
US9635654B2 (en) * 2012-09-19 2017-04-25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ES2760566T3 (es) * 2013-01-07 2020-05-14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Procedimientos y aparatos para agregación de portadoras entre eNB
US9876620B2 (en) * 2013-01-10 2018-01-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Up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s/receptions in wireless networks
EP2976907A4 (en) * 2013-03-21 2016-11-23 Nokia Technologies Oy METHOD AND DEVICE FOR MOBILITY CONTROL IN A HETEROGENIC NETWORK
JP6227908B2 (ja) * 2013-06-25 2017-11-08 株式会社Nttドコモ 移動局
ES2791002T3 (es) * 2013-09-13 2020-10-30 Nokia Solutions & Networks Oy Agregación de portadora inter-sitio de enlace ascendente basada en la cantidad de datos para transmitir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870366A (zh) * 2010-04-30 2013-01-09 捷讯研究有限公司 用于载波聚合中的上行链路控制信息传输的系统和方法
CN102684855A (zh) * 2011-03-11 2012-09-19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一种混合自动重传定时关系的指示方法
CN103503360A (zh) * 2011-04-29 2014-01-08 交互数字专利控股公司 具有子帧限制的载波的载波聚合
CN102511189A (zh) * 2011-11-10 2012-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通信设备
CN103391611A (zh) * 2011-11-10 2013-11-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用户设备、基站和通信设备
CN103368715A (zh) * 2012-03-28 2013-10-23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应答信息的传输方法、系统以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12246B2 (en) 2020-10-20
US10367628B2 (en) 2019-07-30
WO2015113484A1 (zh) 2015-08-06
CA2936155A1 (en) 2015-08-06
US20160330010A1 (en) 2016-11-10
CA2936155C (en) 2024-03-19
CN104812007A (zh) 2015-07-29
EP3101981A1 (en) 2016-12-07
US20190296880A1 (en) 2019-09-26
EP3101981A4 (en) 2017-09-27
EP4366208A2 (en) 2024-05-08
EP4366208A3 (en) 2024-06-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812246B2 (en) Metho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for radio communication in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US1151021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ssion/reception of signals between wireless devices
US11197271B2 (en) Uplink multi-TTI scheduling in TDD system
US10271331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s
JP7074764B2 (ja) 送信方向構成方法、デバイス及びシステム
US10433322B2 (en) Base station and wireless device used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US20220400527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resources to be sensed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WO2021152808A1 (ja) 端末及び通信方法
US11564246B2 (e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tho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EP3398283A1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lecting 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 format
JPWO2020144825A1 (ja) ユーザ装置及び基地局装置
US11115993B2 (en) Data transmiss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access network device
JP2019527971A (ja) 情報伝送方法および関連装置
EP4090104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07113809A (zh) 一种终端、网络设备,以及上行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
EP4109960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EP4080956A1 (en) Terminal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CN115842604A (zh) 反馈信息传输方法及相关装置
KR20230156834A (ko) 정보 전송 방법, 장치, 디바이스 및 저장 매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