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90992B - 室内机及空气调节机 - Google Patents

室内机及空气调节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90992B
CN109790992B CN201680089124.9A CN201680089124A CN109790992B CN 109790992 B CN109790992 B CN 109790992B CN 201680089124 A CN201680089124 A CN 201680089124A CN 109790992 B CN109790992 B CN 109790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air
refrigerant
indoor heat
indo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1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90992A (zh
Inventor
田代雄亮
早丸靖英
中川直纪
仲岛孔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790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0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90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90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9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supplied ai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5Electronic processing for selecting an operating mod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1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simultaneous cooling and hea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with bypa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parallel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3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 F25B2313/0234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using multiple indoor units in series arrangem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3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B2313/027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 F25B2313/02732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versing means using two three-way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2600/00Control issues
    • F25B2600/25Control of valves
    • F25B2600/2513Expansion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具备:框体,其具有吸入口及吹出口;制冷剂回路,其设置在框体内,通过配管将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使第一热交换器及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温度不同的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连接而成;及风扇,其设置在框体内,将空气向第一热交换器及第二热交换器送风。吹出口具有:第一吹出口,其将通过了风扇和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吹出;及第二吹出口,其将通过了风扇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吹出。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至少具有切换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切换装置,通过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使第一热交换器及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温度及制冷剂流量的任一方或双方不同而进行从第一吹出口和第二吹出口吹出温度互不相同的空气的双温度吹出运转。

Description

室内机及空气调节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室内机及空气调节机。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如下室内机:具有形成有将室内空气向内部吸入的吸入口和用于将空调空气向室内供给的吹出口的框体,在框体内具备室内热交换器和将从吸入口吸入的室内空气向室内热交换器送风的多个室内风扇(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303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要求针对室内的各用户而分别独立地控制空调温度。在专利文献1的室内机中,设置有多个室内风扇。因此,通过独立地控制各室内风扇,从吹出口吹出风量不同的气流,由此能够进行与室内的各用户相应的空调控制。具体而言,例如,若为制冷时,则进行如下这样的分开吹出控制:增加风量而使风吹向感觉到炎热的用户并减小风量而使风不吹向感觉到寒冷的用户。然而,在这样变更风量的分开吹出控制中,存在未吹到风的用户的舒适性不充分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点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将风量保持为相同的状态下也能够形成温度不同的吹出空气的室内机及空气调节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室内机具备:框体,所述框体具有吸入口及吹出口;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设置在框体内,利用配管将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使第一热交换器及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温度不同的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连接而成;及风扇,所述风扇设置在框体内,将空气向第一热交换器及第二热交换器送风,吹出口具有:第一吹出口,所述第一吹出口供通过了风扇和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吹出;及第二吹出口,所述第二吹出口供通过了风扇和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吹出,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至少具有切换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切换装置,利用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使第一热交换器及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温度及制冷剂流量的任一方或双方不同而进行从第一吹出口和第二吹出口吹出互不相同的温度的空气的双温度吹出运转。
本发明的空气调节机具备室内机和室外机。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使第一热交换器及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温度不同的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设置于制冷剂回路,因此,即使在风量保持为相同的状态下也能够形成温度不同的吹出空气。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整体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A-A概略纵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热运转时的P-h线图。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双冷凝运转时的P-h线图。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单方制热运转时的P-h线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双蒸发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单方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变形例1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变形例1的双冷凝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变形例1的双蒸发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热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双冷凝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双冷凝运转时的P-h线图。
图19是表示使用冷热同时运转而优选的室内环境的俯视图。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冷热同时运转时的P-h线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单方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双蒸发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双蒸发运转时的P-h线图。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冷热同时运转时的P-h线图。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单方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变形例1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变形例2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图3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空气调节机中使用了线流风扇(英文:lineflow fan)的变形例1的图。
图3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空气调节机中使用了线流风扇的变形例2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等说明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室内机及空气调节机。此外,本发明不由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限定。而且,在各图中,标注了相同附图标记的结构是相同或相当的结构,这在说明书的全文中是共通的。此外,在说明书全文中表示的构成要素的方式只不过是例示,本发明不由这些记载限定。而且,对于温度、压力等的高低,并非特别地根据与绝对的值的关系来确定高低等,而是根据系统、装置等的状态、动作等来相对地确定。
实施方式1.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图1的A-A概略纵向剖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内机的分解立体图。此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上”“下”“左”“右”“前”“后”指从正面侧观察室内机时的情况下的方向。
该室内机100是通过利用使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循环而向室内等空调对象区域供给空调空气(在后述的室内热交换器中进行了热交换后的空气)的装置。室内机100的框体100a具有固定于室内壁面的基台1和安装于基台1的前表面的外观面板2。在外观面板2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将室内空气向内部吸入的吸入口3。而且,在外观面板2的下表面形成有将空气向室内吹出的吹出口4,吹出口4利用外观面板2的开闭板21在运转时开放并在运转停止时封闭。
在吹出口附近配置有调整从吹出口4向室内吹出的空气的吹出方向的风向调整装置。风向调整装置具有对吹出空气的上下风向进行控制的上下风向板2a、2b和对吹出空气的左右风向进行控制的左右风向板1a、1b。上下风向板2a及左右风向板1a配置在吹出口4的右侧,上下风向板2b及左右风向板1b配置在吹出口4的左侧,在吹出口4内的右侧和左侧能独立地进行风向调整。
在框体100a内具备左右邻接配置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和与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的每一个对应设置的室内风扇20a、20b。在框体100a内还具备分别驱动各室内风扇20a、20b的风扇电动机30a、30b(30b未图示)。
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由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所述翅片管式热交换器具备空出间隔配置的多个翅片11、贯通多个翅片11且在内部供制冷剂通过的多个传热管12。此外,在此,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在从右侧方或左侧方观察时呈W字形状,但是该形状只不过是一例而不限于该形状。
室内风扇20a、20b配置在吸入口3的下游侧且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上游侧,例如由螺旋桨风扇或线流风扇等构成。
在框体100a内,从吸入口3到吹出口4的风路大致分为右侧风路5a和左侧风路5b。并且,在右侧风路5a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0a及室内风扇20a,在左侧风路5b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0b及室内风扇20b。而且,吹出口4具有与右侧风路5a连通的右侧吹出口4a和与左侧风路5b连通的左侧吹出口4b。并且,构成为:来自各室内风扇20a、20b的空气分别在对应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通过,由各风向调整装置分别独立地进行风向控制,从右侧吹出口4a及左侧吹出口4b向室内供给。此外,在右侧风路5a与左侧风路5b之间可以设置分隔板,也可以不设置分隔板。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室内机100中,成为在左右具备两组室内热交换器及室内风扇组的结构。因此,通过在左右改变室内风扇20a、20b的转速,能够在右侧吹出口4a与左侧吹出口4b吹出温度不同的吹出空气。而且,在本实施方式1中,其特征在于,即使在室内风扇20a、20b的转速保持为相同的状态下,也能够在右侧吹出口4a和左侧吹出口4b吹出温度不同的吹出空气。以下,说明能够实现该特征的制冷剂回路结构。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空气调节机具备室内机100和室外机200。室内机100除了具备所述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和室内风扇20a、20b以外,还具备切换装置40。并且,利用配管将室内热交换器10a、室内热交换器10b及切换装置40连接而构成室内侧制冷剂回路。更具体而言,室内热交换器10a与室内热交换器10b并联连接而构成并联回路,在该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有切换装置40而构成室内侧制冷剂回路。
切换装置40是对室内侧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的装置,具体而言,由将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分配的流量调整阀构成。在实施方式1中,利用流量调整阀使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动的制冷剂流量不同,由此使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热交换能力互不相同,以下进行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至少具有对室内侧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流动进行切换的切换装置,切换装置40相当于该切换装置。
室外机200具备压缩机201、四通阀202、室外热交换器203、室外风扇204、减压装置205。并且,利用配管将压缩机201、四通阀202、室外热交换器203、减压装置205连接而构成室外侧制冷剂回路。
压缩机201吸入制冷剂,对该制冷剂进行压缩而使其形成为高温且高压的状态。压缩机201可以是能够使运转容量(频率)可变的结构,也可以是恒定容量的结构。四通阀202在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中切换制冷剂的循环方向。室外热交换器203由翅片管式热交换器构成。
减压装置205由能够进行开度调整的膨胀阀构成。作为膨胀阀,可以由通过步进电动机(未图示)能够可变地调整节流部的开度的电子膨胀阀构成。此外,除了电子膨胀阀以外,也可以是受压部采用隔膜的机械式膨胀阀或温度式膨胀阀。而且,减压装置205除了膨胀阀以外,只要是毛细管等起到同样的作用的结构即可,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结构。
并且,利用配管将室外侧制冷剂回路与室内侧制冷剂回路连接而构成制冷剂回路。
作为封入到这样构成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在本实施方式1中封入了HFC-R32,但也可以是其他的制冷剂。只要是例如HFC-R410A、HFO-1234yf、HFO-1234ze、CO2等在制冷循环中使用的制冷剂即可,可以使用任意的制冷剂。
在空气调节机还设置有对空气调节机整体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300。此外,在图4中图示了仅在室外机200设置有控制装置300的结构,但是也可以在室内机100设置具有控制装置300的功能的一部分的室内控制装置,通过在控制装置300与室内控制装置之间进行数据通信而进行协同处理。控制装置300可以由实现其功能的电路设备那样的硬件构成,也可以通过微型处理器或CPU那样的运算装置和在该运算装置上执行的软件构成。
控制装置300通过四通阀202的切换来切换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c从而进行运转。而且,控制装置300在将四通阀202切换为制热运转侧的状态下,通过室内机100的切换装置40的切换而切换为普通制热运转、双冷凝运转、单方制热运转。而且,控制装置300在将四通阀202切换为制冷运转侧的状态下,通过室内机的切换装置40的切换而切换为普通制冷运转、双蒸发运转、单方制冷运转。双冷凝运转及双蒸发运转相当于本发明的双温度吹出运转。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1的特征在于,在室内风扇20a、20b的转速保持为相同的状态下,能够吹出温度不同的吹出空气,该动作在双冷凝运转及双蒸发运转中进行。以下,说明包括所述运转在内的在空气调节机中进行的按各运转的空气调节机的动作。
[制热运转]
以下,依次说明(1)普通制热运转、(2)双冷凝运转、(3)单方运转。此外,在制热运转时,将四通阀202切换为图4的实线所示的状态。这在(1)~(3)的全部的运转中是共通的。
(1)普通制热运转
普通制热运转是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的冷凝温度相同且右侧吹出口4a及左侧吹出口4b中的每一个的暖风的吹出温度相同的运转。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热运转时的P-h线图。横轴表示焓[kJ/kg],纵轴表示压力[MPa],在以下的各P-h线图中也同样。在图5中,一并图示接近于表示冷凝过程及蒸发过程的线的过程和处于该过程的热交换器。即,带点的热交换器表示室内热交换器10a、10b,无点的热交换器表示室外热交换器203,在以下的各P-h线图中也同样。而且,在图5中,虚线表示等温线,表示制热运转时的标准温度条件。上侧的虚线为标准室内温度(例如20℃),下侧的虚线为标准外部空气温度(例如7℃)。该虚线在以下的制热运转的各P-h线图中也同样。
在普通制热运转中,以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被均等地分配的方式对切换装置40进行切换。并且,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被均等地分割成两部分,各制冷剂分别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0a、10b。流入到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a、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状态B),并在切换装置40处汇合。
在切换装置40处汇合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205减压(状态C)。由减压装置205减压后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203流入,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状态D),经由四通阀202返回压缩机201,结束一个循环。通过将以上的循环连续地反复进行而对室内进行制热。
在此,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制冷剂利用切换装置40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均等地分配,因此各自的冷凝温度相同。由此,在室内风扇20a、20b以相同转速动作的状态下,从右侧吹出口4a及左侧吹出口4b分别吹出温度相同的暖风。
(2)双冷凝运转
双冷凝运转是如下运转:在制热运转时使分别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分配的制冷剂流量不同,由此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暖风。
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双冷凝运转时的P-h线图。此外,图6表示利用切换装置40以与室内热交换器10b相比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得少的方式分配制冷剂的情况。在图6中,△表示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制冷剂状态,□表示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制冷剂状态。
在双冷凝运转中,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分配。并且,各制冷剂向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流入,与来自室内风扇20a、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液态制冷剂(状态B1)、高压二相制冷剂(状态B2)。各制冷剂在切换装置40处汇合之后,由减压装置205减压,成为低压二相制冷剂(状态C)。低压二相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203流入,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状态D),经由四通阀202返回压缩机201,结束一个循环。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而对室内进行制热。
在此,如上所述,与室内热交换器10b相比,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分配得少。因此,室内热交换器10a中的热交换量比室内热交换器10b少。由此,在室内风扇20a、20b以相同转速动作的状态下,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a之后的空气与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b之后的空气相比温度低。因此,与左侧吹出口4b相比,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温度低的暖风。
这样,利用切换装置40使制冷剂流量在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不同,由此能够改变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每一个的热交换能力。其结果是,能够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暖风。
此外,在此,表示了利用切换装置40以与室内热交换器10b相比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得少的方式分配制冷剂的例子,但是当然也可以相反。在这种情况下,从左侧吹出口4b吹出的暖风与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的暖风相比温度低。
(3)单方制热运转
单方制热运转是仅室内热交换器10a及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任一方进行制热运转的运转。在单方制热运转中,以制冷剂仅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a及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一方的方式对切换装置40进行切换。而且,停止与制冷剂未通过的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室内风扇的运转。
图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单方制热运转时的P-h线图。此外,图7表示以制冷剂仅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的方式对切换装置40进行切换的情况。
在单方制热运转中,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入。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a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状态B),然后,在切换装置40中通过。通过了切换装置40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205减压(状态C)。由减压装置205减压后的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203流入,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状态D),经由四通阀202返回压缩机201,结束一个循环。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而对室内进行制热。
在此,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0a中通过,未在室内热交换器10b中通过,因此仅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暖风。
这样的单方运转在近年来的ZEH(净零能耗房屋)的住宅中有效。ZEH是指,通过住宅的高隔热化和高效率设备,在同时实现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大幅的节能的基础上,通过太阳光发电等来制造能量,全年消耗的净能量大致为零的住宅。
近年来,以ZEH为目标,住宅的高气密化不断发展,空调负载在稳定时成为1kW左右或其以下。在以往的空气调节机中使能力下降的情况下,利用压缩机的逆变控制,使运转频率为最低频率,由此实现低能力运转。然而,也存在下限频率等问题,最多仅能够将能力降低至额定能力的一半左右。另一方面,若要将额定能力降低,则能够实现与稳定时的所需能力相称的低能力。然而这样的话,无法供给对例如在盛夏回家时、刚洗完澡、极低温时起床等要求高能力的运转时的起动负载进行供应的能力。
在本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中,具备两个室内热交换器10a、10b,换一种角度,则为将以往在室内机的框体内设为一个的室内热交换器分割成两部分的结构。因此,通过进行单方制热运转而使制冷剂仅向两个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的一方流动,从而在理论上能够在压缩机频率以最低限的频率运转时将能力进一步降低至一半。即,在空调负载小的情况下,能够将空气调节机的能力降低至与该空调负载相称的能力,能够有助于消耗电力的减少。并且,通过使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双方流动,也能够供给要求高能力的运转时的对起动负载进行供应的能力。这一点在后述的单方制冷运转中也同样。
[制冷运转]
接下来,依次说明(1)普通制冷运转、(2)双蒸发运转、(3)单方制冷运转。此外,在制冷运转时,将四通阀202切换为图4的虚线所示的状态。这在(1)~(3)的全部的运转中是共通的。
(1)普通制冷运转
普通制冷运转是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蒸发温度相同且右侧吹出口4a及左侧吹出口4b中的每一个的冷风的吹出温度相同的运转。
图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在图8中,虚线表示等温线,表示制冷运转时的标准温度条件。上侧的虚线是标准外部空气温度(例如25℃),下侧的虚线是标准室内温度(例如27℃)。该虚线在以下的制冷运转的各P-h线图中也相同。
在普通制冷运转中,以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被均等地分配的方式对切换装置40进行切换。并且,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向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外热交换器203流入。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203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状态B)。冷凝液化后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205减压(状态C)。由减压装置205减压后的制冷剂由切换装置40均等地分割成两部分,各制冷剂分别流入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
流入到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a、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状态D)汇合。并且,汇合后的制冷剂在四通阀202中通过而再次被压缩机201吸入,结束一个循环。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而对室内进行制冷。
在此,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制冷剂利用切换装置40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均等地分配,因此各自的蒸发温度相同。由此,在室内风扇20a、20b以相同转速动作的状态下,从右侧吹出口4a及左侧吹出口4b分别吹出温度相同的冷风。
(2)双蒸发运转
双蒸发运转是如下运转:在制冷运转时,通过使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每一个的蒸发温度不同而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冷风。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双蒸发运转时的P-h线图。此外,图9表示利用切换装置40以与室内热交换器10b相比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的制冷剂少的方式分配制冷剂的情况。在图9中,△表示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制冷剂状态,□表示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制冷剂状态。
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向室外热交换器203流入,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状态B)。冷凝后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205减压,然后,由切换装置40分配而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入。分配到室内热交换器10a侧的状态C1的制冷剂和分配到室内热交换器10b侧的状态C2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a、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汇合(状态D)。汇合后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202返回压缩机201,结束一个循环。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而对室内进行制冷。
在此,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制冷剂利用切换装置40被分配成:与室内热交换器10b相比,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制冷剂流量少。因此,室内热交换器10a中的热交换量比室内热交换器10b少。由此,从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右侧风路5a的右侧吹出口4a吹出的冷风与从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左侧风路5b的左侧吹出口4b吹出的冷风相比温度高。
这样,利用切换装置40使制冷剂流量在室内热交换器10a与室内热交换器10b中不同,由此能够改变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每一个的热交换能力。其结果是,能够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冷风。
此外,在此,表示了利用切换装置40以与室内热交换器10b相比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的制冷剂少的方式分配制冷剂的例子,但是当然也可以相反。在这种情况下,从左侧吹出口4b吹出的冷风与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的冷风相比温度高。
(3)单方制冷运转
单方制冷运转是仅使室内热交换器10a及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任一方进行制冷运转的运转。在单方制冷运转中,以制冷剂仅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及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一方流动的方式对切换装置40进行切换。而且,停止与制冷剂未通过的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室内风扇的运转。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单方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在此,以制冷剂仅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的方式对切换装置40进行切换。
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向室外热交换器203流入。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203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状态B)。冷凝后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205减压(状态C),然后,在切换装置40中通过而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入。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a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状态D),在四通阀202中通过而再次被压缩机201吸入,结束一个循环。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而对室内进行制冷。
在此,制冷剂在室内热交换器10a中通过而未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b,因此仅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冷风。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1,利用切换装置40使制冷剂流量在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不同,由此能够改变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每一个的热交换能力。其结果是,能够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吹出空气。
另外,室内侧制冷剂回路将室内热交换器10a与室内热交换器10b并联连接而构成并联回路。并且,将与并联回路的一端连接的切换装置40作为流量调整阀,因此能够将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分配。
另外,将切换装置40作为流量调整阀,控制流量调整阀而使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分配的制冷剂的流量互不相同,由此能够改变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每一个的热交换能力。
另外,吹出口4左右分开而构成右侧吹出口4a和左侧吹出口4b,因此能够将吹出空气对室内的各用户独立地送风,能够提高各用户的舒适性。
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
(变形例1)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变形例1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在图4中,切换装置40是在制热运转的流动中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下游的结构,但是在图11所示的变形例1中,切换装置40是设置于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上游的结构。
针对双冷凝运转及双蒸发运转中的每一个,说明了变形例1的制冷剂回路中的制冷剂的状态变化。普通制热运转、普通制冷运转及单方运转与图4所示的制冷剂回路相同。
图12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变形例1的双冷凝运转时的P-h线图。在图12中,△表示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制冷剂状态,□表示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制冷剂状态。
在双冷凝运转中,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利用切换装置40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分配。并且,各制冷剂向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流入,与来自室内风扇20a、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液态制冷剂(状态B1)、高压二相制冷剂(状态B2)。各制冷剂在汇合后,由减压装置205减压,成为低压二相制冷剂(状态C)。低压二相制冷剂向室外热交换器203流入,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状态D),经由四通阀202返回压缩机201,结束一个循环。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而对室内进行制热。
在此,如上所述,与室内热交换器10b相比,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分配得少。因此,室内热交换器10a中的热交换量比室内热交换器10b少。由此,在室内风扇20a、20b以相同转速动作的状态下,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a之后的空气与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b之后的空气相比温度低。因此,与左侧吹出口4b相比,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温度低的暖风。
这样,利用切换装置40使制冷剂流量在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不同,由此能够改变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每一个的能力。其结果是,能够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暖风。
此外,在此,表示了利用切换装置40以与室内热交换器10b相比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得少的方式分配制冷剂的例子,但是当然也可以相反。在这种情况下,从左侧吹出口4b吹出的暖风与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的暖风相比温度低。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空气调节机的变形例1的双蒸发运转时的P-h线图。此外,图13表示利用切换装置40以与室内热交换器10b相比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的制冷剂少的方式分配制冷剂的情况。在图13中,△表示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制冷剂状态,□表示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制冷剂状态。
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向室外热交换器203流入,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状态B)。冷凝后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205减压(状态C)。减压后的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分配并流入。分配到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a、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状态D1、状态D2)之后,在切换装置40处汇合。汇合后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202返回压缩机201,结束一个循环。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而对室内进行制冷。
在此,流入到室内机100的制冷剂利用切换装置40而被分配成:与室内热交换器10b相比,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制冷剂流量少。因此,室内热交换器10a中的热交换量比室内热交换器10b少。由此,从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右侧风路5a的右侧吹出口4a吹出的冷风与从具有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左侧风路5b的左侧吹出口4b吹出的冷风相比温度高。
这样,利用切换装置40使制冷剂流量在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不同,由此能够改变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每一个的热交换能力。其结果是,能够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冷风。
此外,在此,表示了利用切换装置40以与室内热交换器10b相比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的制冷剂少的方式分配制冷剂的例子,但是当然也可以相反。在这种情况下,从左侧吹出口4b吹出的冷风与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的冷风相比温度高。
实施方式2.
在所述实施方式1中,作为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吹出空气的双温度吹出运转,进行了双冷凝运转及双蒸发运转。在实施方式2中,除了所述的运转以外,还可以进行从室内机100同时吹出冷风和暖风的冷热同时运转。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制冷剂回路的图。以下,以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室内侧制冷剂回路具有如下结构:将室内热交换器10a、室内热交换器10b、减压装置50并联连接而构成并联回路,在该并联回路的两端连接有切换装置40a、40b。利用切换装置40a、40b和减压装置50构成本发明的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
减压装置50由能够进行开度调整的膨胀阀构成。作为膨胀阀,可以由利用步进电动机(未图示)能够可变地调整节流部的开度的电子膨胀阀构成。此外,除了电子膨胀阀以外,膨胀阀也可以是受压部采用了隔膜的机械式膨胀阀或温度式膨胀阀。而且,除了膨胀阀以外,减压装置205只要是毛细管等发挥同样的作用的结构即可,也可以使用其他形式的结构。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电子膨胀阀。
切换装置40a、40b由能够向四个方向切换流路的四通切换阀构成。切换装置40a、40b对室内机100的与室外机200连接的连接口101a、101b和构成室内侧制冷剂回路的各设备的连接进行切换。
具体而言,切换装置40a将连接口101a切换为第一~第三状态。第一状态是与室内热交换器10a的一端及室内热交换器10b的一端连接的状态(参照图15、图22)。第二状态是将连接口101a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a的一端并将减压装置50的一端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b的一端的状态(参照图17、图21)。第三状态是将连接口101a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b的一端并将减压装置50的一端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a的一端的状态。
具体而言,切换装置40b将连接口101b切换为第四~第六状态。第四状态是与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另一端及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另一端连接的状态(参照图15、图22)。第五状态是将连接口101b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另一端并将减压装置50的另一端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另一端的状态(参照图21、图24、图27)。第六状态是将连接口101b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另一端并将减压装置50的另一端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另一端的第六状态(参照图17)。
室内侧制冷剂回路通过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而切换为并联流路(参照图15、图22)、串联流路(参照图17、图24)、单方流路(参照图21、图27)。并联流路是与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并联地供制冷剂流动的流路。串联流路是在制冷剂流向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一方之后,供制冷剂向另一方流动的流路。单方流路是制冷剂仅向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的任一方流动的流路。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中,通过四通阀202的切换来切换制冷运转与制热运转并进行运转。而且,控制装置300通过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在制热运转时,切换为普通制热运转、双冷凝运转、冷热同时运转、单方制热运转。而且,在制冷运转时,切换为普通制冷运转、双蒸发运转、冷热同时运转、单方制冷运转。双冷凝运转、冷热同时运转(制热时)、双蒸发运转、冷热同时运转(制冷时)相当于本发明的双温度吹出运转。
制热运转时的双温度吹出运转具有使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双方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双冷凝运转和使室内热交换器的10a、10b中的一方作为冷凝器并使另一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冷热同时运转,通过减压装置50的控制来切换所述运转。而且,制冷运转时的双温度吹出运转具有使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双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双蒸发运转和使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的一方作为冷凝器并使另一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冷热同时运转,通过减压装置50的控制来切换所述运转。减压装置50的控制利用控制装置300进行。
以下,说明各运转的空气调节机的动作。
[制热运转]
以下,依次说明(1)普通制热运转、(2)双冷凝运转、(3)冷热同时运转、(4)单方制热运转。此外,在制热运转时,将四通阀202切换为图14的实线所示的状态。这在(1)~(4)的全部的运转中是共通的。
(1)普通制热运转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15中,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图1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热运转时的P-h线图。图16的A~D表示图15的A~D所示的各配管位置处的制冷剂状态。
在普通制热运转中,切换装置40a被切换为第一状态,切换装置40b被切换为第四状态,而构成并联流路。并且,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由切换装置40a均等地分割成两部分,各制冷剂分别流入室内热交换器10a、10b。流入到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a、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之后(状态B),在切换装置40b处汇合。并且,通过了切换装置40b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205减压(状态C)。由减压装置205减压后的制冷剂利用室外热交换器203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状态D),在四通阀202中通过而再次被压缩机201吸入,结束一个循环。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而对室内进行制热。
(2)双冷凝运转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双冷凝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17中,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图1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双冷凝运转时的P-h线图。图18的A~D表示图17的A~D所示的各配管位置处的制冷剂状态。
在双冷凝运转中,利用切换装置40a、40b使室内侧制冷剂回路成为串联流路来进行。串联流路为如下两种。即,一种是如图17所示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第二状态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第六状态,从连接口101a流入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a、减压装置50、室内热交换器10b的第一顺路。另一种是如图24所示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第三状态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第五状态,从连接口101a流入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b、减压装置50、室内热交换器10a的第二顺路。在此,以设定为第一顺路的例子来说明双冷凝运转。
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在切换装置40a中通过。通过了切换装置40a的制冷剂向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入,与来自室内风扇20a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二相制冷剂(状态B1)。高压二相制冷剂在通过了切换装置40b之后,由减压装置50减压(状态B2)。由减压装置50减压后的制冷剂在通过了切换装置40a之后,向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入,与来自室内风扇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进一步冷凝(状态B3)。在此,在减压装置50中,在避免成为“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以下的范围进行减压,以便室内热交换器10b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
并且,由室内热交换器10b冷凝后的制冷剂在通过了切换装置40b之后,由减压装置205减压(状态C)。在此,减压成比“与标准外部空气温度对应的压力P2”低的压力,以便室外热交换器20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且,由减压装置205减压后的制冷剂利用室外热交换器203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状态D),经由四通阀202返回压缩机201,结束一个循环。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而对室内进行制热。
这样从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出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50减压而向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入,因此下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冷凝温度比上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冷凝温度低。因此,在室内风扇20a、20b以相同转速动作的状态下,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b之后的空气与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a之后的空气相比温度低。因此,从左侧吹出口4b吹出的暖风与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的暖风相比温度低。即,在双冷凝运转中,由设置在串联流路的室内热交换器10a与室内热交换器10b之间的减压装置50减压,由此能够改变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每一个的冷凝温度。其结果是,能够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暖风。
此外,在此,利用切换装置40a、40b将室内侧制冷剂回路切换为串联流路的第一顺路,制冷剂依次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0a、减压装置50、室内热交换器10b,但是当然也可以切换为第二顺路。在为第二顺路的情况下,与左侧吹出口4b相比,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温度低的暖风。
(3)冷热同时运转
所述双冷凝运转是如下运转:利用减压装置50将制冷剂压力在避免成为“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以下的范围减压,使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双方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与此相对,冷热同时运转是如下运转:利用减压装置50将制冷剂压力减压成比“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低,使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的上游侧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使下游侧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且,从右侧吹出口4a及左侧吹出口4b中的一方吹出暖风,从另一方吹出冷风。以下,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设定为制冷剂依次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0a、减压装置50、室内热交换器10b的第一顺路的例子来说明冷热同时运转。
在此,在说明冷热同时运转之前,参照如下的图19说明使用冷热同时运转而优选的室内环境。
图19是表示使用冷热同时运转而优选的室内环境的俯视图。
对应于近年来的大型化的起居室,在起居室餐厅厨房中,要求利用一个空气调节机对厨房110和起居室120双方进行空气调节。并且,在入秋等过渡季节,在起居室120,作为抵抗寒冷的对策而要求供给暖风,而在由于烹调设备的使用等而变热的厨房110要求供给冷风。在这样的室内环境中,在以从室内机100观察时餐室110和起居室120位于左右的方式设置室内机100来进行冷热同时运转,由此能够向餐室110和起居室120进行暖风、冷风的分别吹出。其结果是,能够提高空间舒适性。
图2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冷热同时运转时的P-h线图。冷热同时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与图17所示的双冷凝运转时同样。图20中的A~D表示图17的A~D所示的各配管位置处的制冷剂状态。
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在切换装置40a中通过。通过了切换装置40a的制冷剂向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入,与来自室内风扇20a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成为高压二相制冷剂(状态B1)。高压二相制冷剂在通过了切换装置40b之后,由减压装置50减压(状态B2)。由减压装置50减压后的制冷剂在通过了切换装置40a之后,向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入,与来自室内风扇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状态B3)。在此,在减压装置50中,减压成比“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低的压力,以便室内热交换器10b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并且,由室内热交换器10b蒸发的制冷剂在通过了切换装置40b之后,由减压装置205减压(状态C)。在此,减压成比“与标准外部空气温度对应的压力P2”低的压力,以便室外热交换器203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且,由减压装置205减压后的制冷剂利用室外热交换器203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状态D),经由四通阀202返回压缩机201,结束一个循环。
这样在冷热同时运转中,利用减压装置50将从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出的制冷剂减压成比“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低的压力。因此,上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10a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下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10b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由此,能够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风,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暖风,从左侧吹出口4b吹出冷风。
此外,在此,利用切换装置40a、40b将室内侧制冷剂回路切换为串联流路的第一顺路,制冷剂依次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0a、减压装置50、室内热交换器10b,但是当然也可以切换为第二顺路。在为第二顺路的情况下,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冷风,从左侧吹出口4b吹出暖风。
另外,在制热运转时的冷热同时运转中,将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的一方使用作为冷凝器,将另一方使用作为蒸发器,因此也进行加热除湿。具体而言,使从右侧吹出口4a及左侧吹出口4b分别吹出的风由左右风向板1a、1b混合,由此能够形成除湿干燥后的暖风。由此,将除湿干燥后的暖风朝例如向在房间晒干的衣物送风,由此能够高效地促进衣物干燥。
(4)单方制热运转
在单方制热运转中,以成为制冷剂仅向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的一方流动的单方流路的方式对切换装置40a、40b进行切换。而且,停止与制冷剂不通过的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室内风扇的运转。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单方制热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21中,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单方制热运转时的P-h线图与图7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单方制热运转同样。图21的各配管位置A~D处的制冷剂的状态如图7的A~D所示。在此,示出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第二状态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第五状态以便制冷剂仅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的例子,制冷剂的流动及状态变化与实施方式1同样。而且,在此,表示了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的例子,但是当然也可以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第三状态,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第六状态,而使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动。
[制冷运转]
以下,依次说明(1)普通制冷运转、(2)双蒸发运转、(3)冷热同时运转、(4)单方制冷运转。此外,在制冷运转时,将四通阀202切换为图14的虚线所示的状态。这在(1)~(4)的全部的运转中是共通的。
(1)普通制冷运转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22中,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图23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普通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图23中的A~D表示图22的A~D所示的各配管位置处的制冷剂状态。
在普通制冷运转中,切换装置40a切换为第一状态,切换装置40b切换为第四状态,而构成并联流路。并且,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向室外热交换器203流入。流入到室外热交换器203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之后(状态B),由减压装置205减压。
由减压装置205减压后的制冷剂被切换装置40b均等地分割成两部分,各制冷剂分别向室内热交换器10a、10b流入(状态C)。流入到各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a、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在切换装置40a处汇合,在四通阀202中通过而再次被压缩机201吸入(状态D),结束一个循环。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而对室内进行制冷。
(2)双蒸发运转
图2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双蒸发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图25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双蒸发运转时的P-h线图。图25的A~D表示图24的A~D所示的各配管位置处的制冷剂状态。
在双蒸发运转中,利用切换装置40a、40b使室内侧制冷剂回路成为串联流路来进行。串联流路为如下两种。即,一种是如图24所示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第三状态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第五状态,从连接口101b流入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a、减压装置50、室内热交换器10b的第一顺路。另一种是如图17所示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第二状态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第六状态,从连接口101b流入的制冷剂依次通过室内热交换器10b、减压装置50、室内热交换器10a的第二顺路。在此,以设定为第一顺路的例子来说明双蒸发运转。
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向室外热交换器203流入,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液化(状态B)。冷凝液化后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205减压。在减压装置205中,减压成比“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低的压力,以便室内热交换器10a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且,由减压装置205减压后的制冷剂在切换装置40b中通过,向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入(状态C1)。
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a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在切换装置40a中通过并向减压装置50流入(状态C2)。并且,流入到减压装置50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50进一步减压,在通过了切换装置40b之后,向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入(状态C3)。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状态D),在切换装置40a中通过。通过了切换装置40a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202返回压缩机201,结束一个循环。通过连续地反复进行以上的循环而对室内进行制冷。
这样从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出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50减压并向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入,因此下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10b的蒸发温度比上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10a的蒸发温度低。因此,在室内风扇20a、20b以相同转速动作的状态下,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b后的空气与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a后的空气相比温度低。因此,从左侧吹出口4b吹出的冷风与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的冷风相比温度低。即,在双蒸发运转中,由设置在串联流路的室内热交换器10a与室内热交换器10b之间的减压装置50减压,由此能够改变室内热交换器10a和室内热交换器10b中的每一个的蒸发温度。其结果是,能够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冷风。
此外,在此,利用切换装置40a、40b将室内侧制冷剂回路切换为串联流路的第一顺路,制冷剂依次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0a、减压装置50、室内热交换器10b,但是当然也可以切换为第二顺路。在为第二顺路的情况下,与左侧吹出口4b相比,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温度低的冷风。
(3)冷热同时运转
所述双蒸发运转是如下运转:利用减压装置205将制冷剂压力减压成比“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低的压力,使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双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与此相对,冷热同时运转利用减压装置205将制冷剂压力在避免成为“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以下的范围减压。由此,使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的上游侧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而且,利用减压装置50将制冷剂压力减压得比“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低。由此,使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的下游侧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并且,从与上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吹出口吹出暖风,从与下游的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吹出口吹出冷风。以下,以室内侧制冷剂回路设定为制冷剂依次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0a、减压装置50、室内热交换器10b的第一顺路的例子来说明冷热同时运转。
图2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冷热同时运转时的P-h线图。冷热同时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与图24同样。图26的A~D表示图24的A~D所示的各配管位置处的制冷剂状态。
从压缩机201喷出的制冷剂(状态A)在通过了四通阀202之后,向室外热交换器203流入,与来自室外风扇204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状态B)。冷凝后的制冷剂由减压装置205减压。由减压装置205减压后的制冷剂在切换装置40b中通过而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入(状态C1)。在减压装置205中,在避免成为“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以下的范围对制冷剂压力进行减压,以便室内热交换器10a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
并且,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0a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a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冷凝之后,在切换装置40a中通过而向减压装置50流入(状态C2)。流入到减压装置50的制冷剂被减压,在通过了切换装置40b之后,向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入(状态C3)。在减压装置50中,减压成比“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低的压力,以便室内热交换器10b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
并且,流入到室内热交换器10b的制冷剂与来自室内风扇20b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而蒸发之后(状态D),在切换装置40a中通过。通过了切换装置40a的制冷剂经由四通阀202返回压缩机201,结束一个循环。
这样在冷热同时运转中,将从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出的制冷剂利用减压装置50减压成比“与标准室内温度对应的压力P1”低的压力而向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入。因此,上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10a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下游侧的室内热交换器10b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由此,能够在相同风量时形成温度不同的风,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暖风,从左侧吹出口4b吹出冷风。
此外,在此,利用切换装置40a、40b将室内侧制冷剂回路切换为串联流路的第一顺路,制冷剂依次流过室内热交换器10a、减压装置50、室内热交换器10b,但是当然也可以切换为第二顺路。在为第二顺路的情况下,从右侧吹出口4a吹出冷风,从左侧吹出口4b吹出暖风。
另外,在制冷运转时的冷热同时运转中,使用一方作为冷凝器,使用另一方作为蒸发器,因此也可进行再热除湿。具体而言,将从右侧吹出口4a及左侧吹出口4b分别吹出的风由左右风向板1a、1b混合,由此能够形成除湿干燥后的冷风。因此,通过将除湿干燥后的冷风向室内供给,能够进行室内的除湿。
(4)单方制冷运转
在单方制冷运转中,以成为制冷剂仅向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一方流动的单方流路的方式对切换装置40a、40b进行切换。而且,停止与制冷剂未通过的室内热交换器对应的室内风扇的运转。
图27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单方制冷运转时的制冷剂的流动的图。在图27中,箭头表示制冷剂的流动。单方制冷运转时的P-h线图与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1同样。图27的各配管位置A~D处的制冷剂的状态是图10的A~D所示的状态。在此,表示了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第二状态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第五状态以便制冷剂仅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的例子,制冷剂的流动及状态变化与实施方式1同样。而且,在此,虽然表示了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的例子,但是当然也可以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第三状态,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第六状态,而使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动。
如以上说明那样,在本实施方式2中,能够得到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效果,并且还能够进行冷热同时运转,能够从右侧吹出口4a及左侧吹出口4b中的一方吹出暖风而从另一方吹出冷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具备切换装置40a、40b和减压装置50作为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使用了能够将流路向四个方向切换的四通切换阀作为切换装置40a、40b。并且,将室内侧制冷剂回路设为如下结构:室内热交换器10a、减压装置50、室内热交换器10b并联连接,并且在该并联回路的两端的汇合部分分开连接有由四通切换阀构成的切换装置40a和切换装置40b。并且,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所述第一状态~第三状态,而且,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所述第四状态~第六状态。
由此,能够将室内侧制冷剂回路切换为并联流路、串联流路、单方流路,在制热运转时,能够切换为普通制热运转、双冷凝运转、冷热同时运转、单方制热运转。而且,在制冷运转时,能够切换为普通制冷运转、双蒸发运转、冷热同时运转、单方制冷运转。
具体而言,通过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第二状态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第六状态,或者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第三状态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第五状态而能够构成串联流路。并且,能够利用控制装置300控制减压装置50而进行双温度吹出运转。
另外,根据减压装置50的减压量,能够进行使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双方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双冷凝运转或双蒸发运转以及使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中的一方作为冷凝器发挥功能并使另一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冷热同时运转。
此外,在所述实施方式2中,在此使用能够进行开度调整的电子膨胀阀作为减压装置50。因此,在以制热运转的例子说明时,能够进行双冷凝运转和冷热同时运转这双方。然而,若只要双冷凝运转或冷热同时运转中的任一方的运转即可,则可以使用减压量固定的减压装置。
本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是室内侧制冷剂回路具备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减压装置50、切换装置40a、40b的结构,但也可以如以下的变形例1、2那样。变形例1、2变更回路连接结构并将切换装置40a、40b从四通切换阀换为三通阀,以下,依次进行说明。
(变形例1)
图2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变形例1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在该变形例1中,在室内侧制冷剂回路中,将室内热交换器10a与制冷剂配管60a并联连接而成的并联回路和将室内热交换器10b与制冷剂配管60b并联连接而成的并联回路经由减压装置50串联连接。并且,在各并联回路中分别具有在减压装置50的相反侧的汇合部分设置有切换装置40a、40b的结构。切换装置40a、40b由三通阀构成。切换装置40a将连接口101a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a或制冷剂配管60a。切换装置40b将连接口101b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b或制冷剂配管60b。利用切换装置40a、40b和减压装置50来构成本发明的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
在室内侧制冷剂回路中,通过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室内热交换器10a侧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室内热交换器10b侧而构成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10b双方依次流动的串联流路。而且,通过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室内热交换器10a侧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制冷剂配管60b侧而构成制冷剂仅向室内热交换器10a流动的单方流路。而且,通过将切换装置40a切换为制冷剂配管60a侧并将切换装置40b切换为室内热交换器10b侧而构成制冷剂仅向室内热交换器10b流动的单方流路。
这样构成的变形例1的空气调节机能够进行与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基本上同样的运转。即,在将四通阀202切换为图14的实线侧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普通制热运转、双冷凝运转、冷热同时运转、单方制热运转,在将四通阀202切换为图14的虚线侧的状态下,能够进行普通制冷运转、双蒸发运转、冷热同时运转、单方制冷运转。
此外,变形例1的空气调节机与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在运转方面不同的点如下。即,在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中,将制冷剂的流动分割成两部分而形成并联地向室内热交换器10a、10b流动的并联流路,从而进行普通制热运转及普通制冷运转。然而,在该变形例1中无法实现并联流路。因此,在该变形例1中进行普通制热运转及普通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将制冷剂流路形成为供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10b依次流动的串联流路来进行。
另外,在图14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中,能够利用切换装置40a、40b将制冷剂的流动顺序从室内热交换器10a切换为室内热交换器10b的顺序及该顺序的相反顺序。即,能够将上游与下游调换。因此,若例如以冷暖混杂运转进行说明,则可以将室内热交换器10a作为冷凝器,将室内热交换器10b作为蒸发器,或者也可以将室内热交换器10a作为蒸发器,将室内热交换器10b作为冷凝器。
然而,在图28所示的变形例1的空气调节机中,无法将上游与下游调换。因此,例如,若以将四通阀202切换为图28的实线侧的制热运转时的冷热同时运转进行说明,则制冷剂的流动仅成为从室内热交换器10a向室内热交换器10b的顺序。由此,在制热运转时的冷热同时运转中,必然从室内热交换器10a吹出暖风,从室内热交换器10b吹出冷风。
另外,通过切换装置40a、40b的切换能够构成选择性地使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a、10b的任一方流动的单方流路,因此对于单方制热运转及单方制冷运转,可以与所述实施方式1、2同样地进行。
(变形例2)
图2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空气调节机的变形例2的制冷剂回路的图。
该变形例2是在变形例1中改变了切换装置40a、40b的配置位置的例子。在变形例1中,在各并联回路中分别在减压装置50的相反侧的汇合部分设置有切换装置40a、40b,但是在变形例2中,设为在减压装置50侧的汇合部分设置切换装置40a、40b的结构。由三通阀构成切换装置40a、40b这一点与变形例1相同。切换装置40a将减压装置50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a或制冷剂配管60a。切换装置40b将减压装置50连接于室内热交换器10b或制冷剂配管60b。其他结构与变形例1同样。
这样,作为变形例2的结构,也能够得到与所述变形例1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变形例1、2中,设为如下结构:在各并联回路中,分别在减压装置50的相反侧的汇合部分或减压装置50侧的汇合部分分开连接有切换装置40a、40b,但不限于此。即,只要是在各并联回路各自的汇合部分分开连接有切换装置40a和切换装置40b的结构即可,也可以设为如下结构:将切换装置40a连接于减压装置50的相反侧的汇合部分,并将切换装置40b连接于减压装置50侧的汇合部分。
另外,本发明的室内机不限定于所述的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例如以下那样进行各种变形实施。例如,在所述实施方式1、2中,表示了使用螺旋桨风扇作为室内风扇而且螺旋桨风扇的台数为多台的例子,但是也可以设为如下的图30所示的结构。
(使用了线流风扇的变形例1)
图30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空气调节机中使用了线流风扇的变形例1的图。
在本变形例1中,使用线流风扇20c作为将空气向框体100b内送风的室内风扇。并且,在所述实施方式中,与两个室内热交换器分别对应地设置有室内风扇,但是在此构成为设置一台共用的室内风扇。而且,在框体100b内,室内热交换器10c、10d(10d未图示)左右配置。在所述实施方式中,在从右侧方或左侧方观察时室内热交换器呈W字形状,但是在本变形例中呈倒V字形状。并且,利用上下风向板2c及上下风向板2d将风路上下分开,还设置有未图示的左右风向板,从而能够向左右分别吹出。
在这样构成的空气调节机中,从吸入口3b吸入的空气在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c、10d(未图示)及线流风扇20c之后,由上下风向板2c、2d及左右风向板(未图示)控制风向而从吹出口4向室内吹出。这样即使线流风扇20c为一台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所述实施方式1、2的双冷凝运转或双蒸发运转,也能够将温度不同的空气向左右分别吹出。
(使用了线流风扇的变形例2)
图31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2的空气调节机中使用了线流风扇的变形例2的图。
在所述图30所示的变形例1中,是室内热交换器被左右配置的结构,但在图31所示的变形例2中,具有室内热交换器被前后配置的结构。即,在框体100b内的前方侧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0e,在后方侧配置有室内热交换器10f。此外,设置一台线流风扇20c并使该线流风扇20c由两个室内热交换器10e、10f共用这一点与变形例1同样。
图31中由实线表示的箭头表示线流风扇20c的旋转方向。而且,图31中由虚线表示的箭头A、B表示从吸入口3b吸入的空气在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e及线流风扇20c之后,从吹出口4吹出为止的流动。图31中由虚线表示的箭头C表示从吸入口3b吸入的空气在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f及线流风扇20c之后,从吹出口4吹出为止的流动。
在该结构中,若与室内热交换器10e相比制冷剂向室内热交换器10f分配得多,则室内热交换器10f的换热能力比室内热交换器10e高。由此,在双冷凝运转的情况下,即使在线流风扇20c为一台时,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f之后的空气的流动C也比通过了室内热交换器10e之后的空气的流动A、B的温度高。这样形成的温度不同的空气利用上下风向板2c及上下风向板2d将风路分开,并且进一步由未图示的左右风向板向左右进行风向控制,由此能够将温度高的空气的流动C与温度低的空气的流动A及B向左右分别吹出。
此外,虽然表示了以使与比室内热交换器10e相比更多的制冷剂流向室内热交换器10f的方式分配制冷剂的例子,但是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以空气的流动B及C比空气的流动A温度高的方式构成室内热交换器10f及室内热交换器10e。而且,虽然在此说明了双冷凝运转的情况,但是当然在图31的结构中也可以进行双蒸发运转。
附图标记说明
1基台,1a左右风向板,1b左右风向板,2外观面板,2a上下风向板,2b上下风向板,2c上下风向板,2d上下风向板,3吸入口,4吹出口,4a右侧吹出口(第一吹出口),4b左侧吹出口(第二吹出口),5a右侧风路,5b左侧风路,10a室内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10b室内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10c室内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10d室内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10e室内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10f室内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11翅片,12传热管,20a室内风扇(第一风扇),20b室内风扇(第二风扇),20c线流风扇(风扇),30a风扇电动机,30b风扇电动机,40切换装置(流量调整阀),40a切换装置(第一四通切换阀、第一三通阀),40b切换装置(第二四通切换阀、第二三通阀),50减压装置,60a制冷剂配管(第一制冷剂配管),60b制冷剂配管(第二制冷剂配管),100室内机,100a框体,100b框体,101a连接口,101b连接口,110厨房,120起居室,200室外机,201压缩机,202四通阀,203室外热交换器,204室外风扇,205减压装置,300控制装置。

Claims (8)

1.一种室内机,其中,所述室内机具备:
框体,所述框体具有吸入口及吹出口;
制冷剂回路,所述制冷剂回路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利用配管将第一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温度不同的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连接而成;
一台线流风扇,所述线流风扇在横向上设置在所述框体内,将空气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送风;及
风向板,所述风向板控制从所述吹出口吹出的空气的上下风向,
所述吹出口具有:第一吹出口,所述第一吹出口供通过了所述线流风扇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吹出;及第二吹出口,所述第二吹出口供通过了所述线流风扇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吹出,
所述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具有能够将流路向四个方向切换的第一四通切换阀、第二四通切换阀和减压装置,
所述制冷剂回路具有如下结构:将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并联连接,并在该并联回路的两端的汇合部分分开连接有所述第一四通切换阀和所述第二四通切换阀,
通过利用所述制冷剂交换能力变更装置使所述制冷剂回路成为串联流路,从而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的制冷剂温度不同,从而进行从所述第一吹出口和所述第二吹出口吹出温度互不相同的空气的双温度吹出运转,
在所述双温度吹出运转中,彼此温度不同的空气中的温度较高的空气的流动从所述第二吹出口侧沿着所述风向板的下表面吹出,所述温度较低的空气的流动从所述第一吹出口侧沿着所述风向板的上表面吹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室内机具有将所述制冷剂回路与室外机的室外制冷剂回路连接的两个连接口,
所述第一四通切换阀切换为:
将所述两个连接口中的一方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一端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的第一状态;
将所述两个连接口中的一方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减压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的第二状态;及
将所述两个连接口中的一方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并将所述减压装置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一端连接的第三状态,
所述第二四通切换阀切换为:
将所述两个连接口中的另一方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另一端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的第四状态;
将所述两个连接口中的另一方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并将所述减压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的第五状态;及
将所述两个连接口中的另一方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并将所述减压装置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另一端连接的第六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室内机具备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将所述第一四通切换阀切换为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四通切换阀切换为所述第六状态,或者将所述第一四通切换阀切换为第三状态并将所述第二四通切换阀切换为所述第五状态,从而构成将所述第一热交换器、所述减压装置、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依次连接而成的串联流路,并对所述减压装置进行控制而进行所述双温度吹出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双温度吹出运转具有根据所述减压装置中的减压量而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双方作为冷凝器或蒸发器发挥功能的运转以及使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及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中的一方作为冷凝器并使另一方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运转。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线流风扇具有将空气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送风的第一风扇和将空气向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送风的第二风扇,
所述第一吹出口供通过了所述第一风扇和所述第一热交换器的空气吹出,所述第二吹出口供通过了所述第二风扇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空气吹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在所述双温度吹出运转中,使所述第一风扇及所述第二风扇的转速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中,
所述室内机具有将所述第一吹出口及所述第二吹出口左右排列的结构。
8.一种空气调节机,其中,所述空气调节机具备室外机及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
CN201680089124.9A 2016-09-30 2016-09-30 室内机及空气调节机 Active CN109790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9048 WO2018061188A1 (ja) 2016-09-30 2016-09-30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0992A CN109790992A (zh) 2019-05-21
CN109790992B true CN109790992B (zh) 2023-06-30

Family

ID=61760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124.9A Active CN109790992B (zh) 2016-09-30 2016-09-30 室内机及空气调节机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3521716A4 (zh)
JP (1) JP6751150B2 (zh)
CN (1) CN109790992B (zh)
WO (1) WO20180611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54035B2 (ja) * 2018-05-08 2022-10-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JP7412887B2 (ja) * 2019-01-02 2024-01-1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及び流路切換弁
KR20200092604A (ko) 2019-01-25 2020-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KR20200092605A (ko) 2019-01-25 2020-08-0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CN110360766A (zh) * 2019-08-05 2019-10-2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
CN110631286B (zh) * 2019-10-18 2023-10-1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换热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1976838B2 (en) 2020-01-07 2024-05-0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111473486B (zh) * 2020-04-07 2021-11-23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空调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3551306A (zh) * 2020-04-26 2021-10-26 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换热器的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US11965682B2 (en) 2020-12-16 2024-04-2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Air conditioner
KR102587026B1 (ko) * 2021-01-04 2023-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히트 펌프를 이용한 항온항습 공기조화기 및 그의 제어 방법
CN113669868A (zh) * 2021-08-30 2021-11-19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83639B (zh) * 2021-11-09 2023-07-28 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3706B2 (ja) * 1994-10-03 2002-05-20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3017392A (zh) * 2013-01-10 2013-04-0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制冷系统和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
CN104520527A (zh) * 2012-05-24 2015-04-15 Fmc康斯伯格海底股份公司 海底冷却器的主动控制
CN105333500A (zh) * 2014-08-05 2016-02-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6103123U (zh) * 1980-01-09 1981-08-12
JPH0684839B2 (ja) * 1984-08-29 1994-10-26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H06341723A (ja) * 1993-05-31 1994-12-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空気調和機
KR100195913B1 (ko) * 1996-10-04 1999-06-15 구자홍 다실 공기조화기
JPH11118176A (ja) * 1997-10-20 1999-04-30 Fujitsu General Ltd 空気調和機
KR20060056107A (ko) * 2004-11-19 2006-05-2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천정형 공기 조화기 및 그 운전제어방법
KR100726946B1 (ko) * 2004-12-24 2007-06-14 위니아만도 주식회사 다중 송풍구조를 갖는 에어컨 실내기
KR100764709B1 (ko) * 2006-06-29 2007-10-08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냉기의 토출방향제어 장치를 갖는 에어컨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100728349B1 (ko) * 2006-06-29 2007-06-13 주식회사 대우일렉트로닉스 교차개폐되는 플랩이 형성된 토출구를 갖는 에어컨 및 이의제어방법
KR101166380B1 (ko) * 2006-10-17 2012-07-23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JP5341622B2 (ja) * 2009-06-04 2013-11-13 日立アプライアンス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2013178019A (ja) * 2012-02-28 2013-09-09 Yanmar Co Ltd クーリングタワーを有する空調機
JP6339945B2 (ja) * 2015-02-03 2018-06-06 日立ジョンソンコントロールズ空調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283706B2 (ja) * 1994-10-03 2002-05-20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CN104520527A (zh) * 2012-05-24 2015-04-15 Fmc康斯伯格海底股份公司 海底冷却器的主动控制
CN103017392A (zh) * 2013-01-10 2013-04-03 合肥美的荣事达电冰箱有限公司 冰箱的制冷系统和具有该制冷系统的冰箱
CN105333500A (zh) * 2014-08-05 2016-02-17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90992A (zh) 2019-05-21
JP6751150B2 (ja) 2020-09-02
JPWO2018061188A1 (ja) 2019-07-11
WO2018061188A1 (ja) 2018-04-05
EP3521716A1 (en) 2019-08-07
EP3521716A4 (en) 2019-10-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90992B (zh) 室内机及空气调节机
JP6893523B2 (ja) 室内機
WO2018047331A1 (ja) 空気調和装置
JP2017101855A (ja) 空気調和装置
EP1806542A1 (en) Air conditioner
JP2012145318A (ja) 流路切換弁、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633994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4277456B2 (ja) 除湿装置
JP6727398B2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空気調和機
JP2020186908A (ja) 室内機及び空気調和機
KR100737314B1 (ko) 천정형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6272880B1 (en) Air conditioner
JPH0749900B2 (ja) 熱回収形空気調和装置
CN114127493B (zh) 空调装置
KR102509997B1 (ko) 실외 유닛
JP6745895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JP7246501B2 (ja) 冷凍サイクル装置
KR100519331B1 (ko) 환기겸용 냉난방시스템 및 이 시스템이 적용된 공기조화기
KR100569925B1 (ko) 에어컨 실내기
KR20040054297A (ko) 환기겸용 공기조화기의 응축수 배수 구조
KR102055941B1 (ko) 공기조화기
KR20230066727A (ko) 차량용 히트펌프 시스템
JPH1137513A (ja) 空気調和機
JP2020131799A (ja) 空調システム
KR20120049441A (ko) 히트 펌프식 공기조화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