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8828B - 宝石 - Google Patents

宝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8828B
CN109788828B CN201680089737.2A CN201680089737A CN109788828B CN 109788828 B CN109788828 B CN 109788828B CN 201680089737 A CN201680089737 A CN 201680089737A CN 109788828 B CN109788828 B CN 1097888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t
facets
main
star
mes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8973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8828A (zh
Inventor
黄金井弘行
白石秀
黄金井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m S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m S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m S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m ST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888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88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88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88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17/00Gems or the like
    • A44C17/001Faceting ge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CPERSONAL ADORNMENTS, e.g. JEWELLERY; COINS
    • A44C17/00Gems or the like

Landscapes

  • Ador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实施了切割的宝石以发现前所未有的反射像图案。一种宝石具有:具有台面(110)和多个斜刻面(130)的冠部(100)、以及具有底尖(210)和多个主刻面(220)的亭部(200),在所述冠部(100)和所述亭部(200)之间形成有腰部(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刻面(130)的从所述台面(110)朝向所述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被设定为与所述主刻面(220)的从所述底尖(210)朝向所述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不同的方向,所述斜刻面(130)和所述主刻面(2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入射到所述台面(110)的光在两个所述主刻面(220)处反射之后从所述斜刻面(130)出射的角度。

Description

宝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切割的宝石以发现前所未有的反射像图案。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最大限度地引发宝石的美丽光泽的切割,圆形明亮式切割广为人知。特别地,在作为折射率非常高的材料的钻石中,通过实施圆形明亮式切割,可以使从外部进入到钻石内的光的大部分进行内部反射。因此,认为可以最大限度地引发闪耀度(白色的内部反射光)、火彩度(红色、蓝色等的有色的反射光)、闪光度(表面的反射光)之类的钻石特有的美丽光泽。
图1示出了实施了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的宝石的外观图,图1中的(a)示出了俯视图,图1中的(b)示出了仰视图,图1中的(c)示出了侧视图。然后,实施了该切割的宝石具有:具有台面(上侧的平面)110的冠部100、具有底尖210的亭部200、以及在冠部100和亭部200之间进行了圆形切割的腰部300。
另外,一般,底尖是指为了防止亭部顶端部的缺损而设置的小的切割面。在本文和权利要求范围等的描述中,假设图1中的(c)所示的没有切割面的尖的亭部顶端部(尖的底尖)也包含在底尖内。
已知在实施了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的钻石中,当从钻石的上侧(图1中的(a)的冠部100侧)观察切割对称性特别优异的钻石时,可看见图2所示的八个箭头形状的反射像图案。另外,该反射像图案虽然也能够用肉眼目视识别,但是通过使用专利文献1或专利文献2等中记载的“宝石镜”,可以更清楚地确认。然后,对称性高的美丽的箭头形状只能在切割对称性特别优异的宝石中才能目视识别。因此,可看到对称性高的美丽的箭头形状被广泛用作证明是具有高品质的宝石的手段。
另一方面,这种反射像图案也作为宝石设计的新的附加价值受到关注。本发明的发明人在过去申请的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宝石的各种切割方案:通过设计在亭部中形成的主刻面的形状、配置等,可以一边施加对称性优异的切割,一边观察与箭头形状不同的反射像图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6-17464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010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许第578856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实施了发现前所未有的反射像图案的切割的宝石。
此外,本发明的发明人对进一步的宝石设计的附加价值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开发,结果发现了可看到根据观察者的观察角度反射像图案的位置以摆动的方式摇动的切割。在现有的宝石切割中,尚未识别出根据观察者的观察角度摆动的动态反射像图案。因此,没有提出可容易视觉识别反射像图案摆动的状况的切割的方案。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实施了切割的宝石以能够根据观察角度看到要观察的反射像图案进行摆动。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的宝石,其具有:具有台面和多个斜刻面的冠部、以及具有底尖和多个主刻面的亭部,在所述冠部和所述亭部之间形成有腰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刻面的从所述台面朝向所述腰部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被设定为与所述主刻面的从所述底尖朝向所述腰部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不同的方向,所述斜刻面和所述主刻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入射到所述台面的光在两个所述主刻面处反射并从所述斜刻面出射的角度。
这样,由于斜刻面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被设定为与主刻面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不同的方向,并且入射到台面的光从斜刻面出射,因而可以在斜刻面下方发现前所未有的反射像图案。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特征在于,所述斜刻面被分割成两个以上,并且具有倾斜方向不同的两个以上的刻面。
因此,通过分割斜刻面,可以改变投影到斜刻面下方的反射像图案的设计。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宝石,其具有:具有台面和多个斜刻面的冠部、以及具有底尖和多个主刻面的亭部,在所述冠部和所述亭部之间形成的腰部,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星形刻面和所述主刻面的相对的配对,所述相对的配对中的所述星形刻面和所述主刻面在通过所述台面的中心部和所述底尖的轴线的轴线方向上相对,所述各相对的配对分别配置在以所述轴线为对称轴的线性对称位置处,所述星形刻面和所述主刻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入射到所述星形刻面的光在两个所述主刻面处反射之后从所述台面出射的角度。
这样,由于具有使星形刻面和主刻面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的两个以上的相对的配对,并且该相对的配对配置在以轴线为对称轴的线性对称位置处,因而可以使根据观察角度摆动的反射像图案投影到台面下方。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特征在于,在所述台面的周围配置有六个以上的所述星形刻面,在所述底尖的周围配置有六个所述主刻面,形成有六个所述相对的配对。
这样,通过形成六个相对的配对,可以分别使在台面下方大幅摆动的六芒星图案和在斜刻面下方小幅摆动的(或不摆动的)六芒星图案投影。
在本发明的优选方式中,特征在于,在所述台面的周围配置有四个以上的所述星形刻面,在所述底尖的周围配置有四个所述主刻面,形成有四个所述相对的配对。
这样,通过形成四个相对的配对,可以分别使在台面下方大幅摆动的十字图案和在斜刻面下方小幅摆动的(或不摆动的)十字图案投影。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实施了切割的宝石以发现前所未有的反射像图案。此外,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实施了切割的宝石以根据观察角度可看到要观察的反射像图案进行摆动。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了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的宝石的外观图。
图2是示出在图1的宝石中观察到的反射像图案的图。
图3是示出在图1的宝石中从台面出射的光的光路的图。
图4是示出在图1的宝石中从星形刻面和斜刻面出射的光的光路的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宝石的外观图。
图6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宝石中观察到的反射光像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宝石中观察到的反射光像的光路的图。
图8是示出宝石镜的使用状态的图。
图9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宝石中反射光像摆动的状况的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宝石的外观图。
图11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宝石中观察到的反射光像的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宝石的外观图。
图13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宝石中观察到的反射光像的图。
图14是示出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宝石中分割了斜刻面的情况下观察到的反射光像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至图14详细说明本发明的附图所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1至实施方式3。此外,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不限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中描述的范围内适当变更。
另外,在本发明的理解中,认为理解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中的反射像图案的发现原理是有用的。因此,首先对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中的反射像图案的显现原理进行说明,然后对本发明的切割中的反射像图案的显现原理进行说明。
<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
图1示出了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的形状。该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具有:具有台面110的冠部100、具有底尖210的亭部200、以及形成在该冠部100和亭部200之间的腰部300。另外,图1中的(a)示出了俯视图(冠部侧),图1中的(b)示出了后视图(亭部侧),图1中的(c)示出了主视图。
图2是示出在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的冠部侧发现的反射像图案的图。图2中的(a)是对使用宝石镜观察到的反射像图案进行拍摄得到的照片。图2中的(b)是反映了冠部侧(实线)和亭部侧(虚线)的切割的示意图。另外,该图2中的(b)所示的反射光像D1至D5对应于图2中的(a)所示的反射光像D的区域。
使用专利文献3详细说明该反射光像D1至D5的显现原理。总之,基本上使用如下原理显现。首先,光从钻石的冠部100侧的刻面入射。入射到该刻面上的光受到刻面的斜度和钻石固有的折射率的影响,在主刻面220a上的第一反射点P1和主刻面220b上的第二反射点P2处继续反射,从冠部100侧的刻面的内侧出射到钻石1的外部。结果,图2所示的反射光像D1至D5被投影到冠部100侧。
另外,图3示出了反射光像D1至D3被投影的光的光路L1至L3。然后,图4中的(a)示出了反射光像D4被投影的光的光路L4,图4中的(b)示出了反射光像D5被投影的光的光路L5。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宝石的切割>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宝石的切割。根据该实施方式1的宝石具有将前述的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的亭部200绕Z轴旋转22.5°而成的形状。然后,图5中的(a)示出了俯视图(冠部侧),图5中的(b)示出了后视图(亭部侧),图5中的(c)示出了主视图。
这里,为了便于说明,将通过台面110的中心部和底尖210的轴线设定为Z轴。此外,设定与Z轴垂直相交的X轴、和与该X轴和Z轴垂直相交的Y轴。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沿Z方向从底尖210朝向台面110的方向设定为上方向,反之将从台面110朝向底尖210的方向设定为下方向来规定上下方向。此外,将沿XY平面的方向规定为水平方向。
此外,在图5中的(a)和图5中的(b)中示出了使ZX平面绕Z轴旋转45°而成的平面A、以及使该平面A绕Z轴旋转22.5°而成的平面B。然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轴线(Z轴)朝向腰部300沿平面A延伸的方向规定为A方向,将沿平面B延伸的方向规定为B方向。
此外,在图1中的(a)和图1中的(b)中,Z轴朝向纸面的表里方向,并且在图1中的(c)中,Y轴朝向纸面的表里方向,因而未作图示。另外,假定ZX平面和ZY平面包含在平面A中。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宝石与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一样,设置有:配置在冠部100的中心位置的台面110、配置成围绕该台面110的八个星形刻面120,配置成围绕该星形刻面120的八个斜刻面130、以及配置成围绕该斜刻面130的十六个上腰部刻面140。
台面110形成为具有八个顶点111的八边形形状。如图5中的(c)所示,该台面110是与XY平面平行的面。如图5中的(a)所示,各顶点111配置在平面A上,并且形成有具有45°的中心角的正八边形的台面110。
星形刻面120形成为将与台面110共用的两个顶点111和配置在比该顶点111更靠近腰部300侧的顶点121连结而成的三角形形状。该顶点121配置在平面B上,并且形成有将与该顶点121相接的内角作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的星形刻面120。
另外,从该星形刻面120的台面110朝向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B方向)与从主刻面220的底尖210朝向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B方向)一致。
斜刻面130形成为将与台面110共用的一个顶点111、与相邻的星形刻面120共用的两个顶点121和121、以及配置在腰部300的上部的顶点131连结而成的四边形形状。该顶点131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A相交的位置处。
另外,该星形刻面130的从台面110朝向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A方向)被设定为与主刻面220的从底尖210朝向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B方向)不同的方向。
上腰部刻面140形成为将与星形刻面120共用的顶点121、与斜刻面130共用的顶点131、以及设置在腰部300上相邻的顶点131的中间位置处的顶点141连结而成的扇形形状。该顶点141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B相交的位置处。此外,在平面B上形成有用于将顶点121和顶点141连结的棱线142,在该棱线142的两侧各形成有一个上腰部刻面140。
另一方面,如图5中的(b)所示,在亭部侧设置有:配置在亭部200的中心位置处的底尖210、呈放射状配置在该底尖210的周围的八个主刻面220、以及配置在该主刻面220之间的十六个下腰部刻面230。
底尖210既可以是图5中的(c)所示的没有切割面的尖的亭部顶端部(尖的底尖),也可以具有切割面。
主刻面220形成为将底尖210、配置在相邻的平面A上的两个顶点221、221、以及配置在腰部300的下部的顶点222连结而成的四边形形状。顶点221配置在沿平面A上形成的棱线232上的靠底尖210处。此外,顶点222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B相交的位置处。
下腰部刻面230形成为将与主刻面220共用的顶点221和顶点222、以及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B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231连结而成的扇形形状。在棱线232的两侧各形成有一个该下腰部刻面230。
腰部300在外周具有与Z轴平行的圆筒面,在该圆筒面的上部交替地配置有顶点131和顶点141,并且在下部交替地配置有顶点222和顶点231。
在根据该实施方式1的宝石的切割中,星形刻面120的顶点中最接近腰部300的顶点121、和主刻面220的顶点中最接近腰部300的顶点221配置在相同的平面B上。因此,如图5中的(c)所示,主刻面220相对于星形刻面120的相对位置在通过台面110的中心部和底尖210的轴线(Z轴)的轴线方向上相对。换句话说,星形刻面120和主刻面220形成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的相对的配对R,并且八个该相对的配对R以轴线(Z轴)为中心八次对称地布置。进一步换句话说,根据本发明的宝石的切割具有使星形刻面120和主刻面220在通过台面110的中心部和底尖210的轴线的轴线方向相对的2个以上的相对的配对R,各相对的配对R分别配置在以轴线为对称轴的线性对称位置处。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宝石的星形刻面120和主刻面2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入射到星形刻面120的光在两个主刻面220a、220b处反射之后从台面110出射的角度。
因此,期望的是,星形刻面1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相对于台面110为15.0°至35.0°的范围内,主刻面2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相对于台面110为37.0°至43.0°的范围内。
而且,在星形刻面1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比15.0°至35.0°的中间值即25.0°靠下限的情况下,期望的是,主刻面2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比37.0°至43.0°的中间值即40.0°靠上限。相反,在星形刻面1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比中间值(25.0°)靠上限的情况下,期望的是,主刻面2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比中间值(40.0°)靠下限。
作为星形刻面120的倾斜角度更优选的范围是相对于台面110为21.0°至26.0°的范围,作为主刻面220的倾斜角度更优选的范围是40.4°至41.8°的范围。
另外,期望的是,斜刻面13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相对于台面110为30.0°至40.0°的范围内的倾斜角度,进一步期望的是,被设定为31.0°至36.0°的范围。
图6是示出当使用宝石镜S观察本实施方式的冠部侧时观察到的反射光像D2和反射光像D4的图。图7是示出形成有反射光像D2和反射光像D4的状况的示意图。该图7中的(a)示出了图3所示的光路L2形成的反射像图案。图7中的(b)示出了图4中的(a)所示的光路L4形成的反射像图案。另外,在图7中,光通过的刻面和要投影的反射光像以深灰色示出,并且光反射的刻面以浅灰色示出。
图7中的(a)示出了从星形刻面120入射的光沿光路L2反射到两个主刻面220a、220b之后反射光像D2被投影到台面110下方的状况。此时,由于星形刻面120和主刻面220配置在轴线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位置处,因而与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相比,可以大面积地投影反射光像D2。
特别地,星形刻面120的最接近腰部300的顶点121和主刻面220的最接近腰部300的顶点221配置在沿轴线(Z轴)形成的同一平面上(平面B上)。结果,在反射光像D2中,星形刻面120的顶角部分(顶点121部位)被投影到最外位置D121。
图7中的(b)示出了从台面110入射的光沿光路L4反射到两个主刻面220a、220b之后,反射光像D4被投影到斜刻面130下方的状况。此时,由于斜刻面13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与主刻面22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相差22.5°方位,因而可投影到斜刻面130的反射光像D4’旋转地被投影。另外,反射光像D4’的斜线部是在斜刻面130的倾斜方向和倾斜角度下可投影的范围,并且实际上不被投影。因此,反射光像D4被投影成围绕星形刻面120的等腰三角形的等边。
另外,如图2所示,反射光像D2被投影得暗,反射光像D4被投影得亮。这起因于由宝石镜S设定的光的区域α、β,以下使用宝石镜S的图进行说明。
图8是示出用于观察宝石J的反射像图案的宝石镜S的图。该宝石镜S具有:形成有窥视孔S3的透光筒S1、和设置在该透光筒S1的下部的遮光筒S2。另外,尽管未图示,然而也可以使用在透光筒S1和遮光筒S2中的任何一方处设置放大透镜而成的宝石镜。
通过使用这种结构的宝石镜S,如图8中的(a)所示,可以遮断从宝石J的侧面方向入射的光,仅使来自配置有透光筒S1的一方向(即,宝石J的上方向)的光入射到宝石J内。然后,从窥视孔S3可以观察从宝石J的一方向(上方向)入射的光反射而发现的反射像图案。
图8中的(b)是详细示出入射到宝石J的光的图,并且是图8中的(a)的X-X线截面图。这里,图8中的(b)中所示的区域α是从窥视孔S3的方向入射到宝石J的光的范围,而且,是可从窥视孔S3观察宝石J的反射像的范围。在观察宝石J时,由于观察者E阻挡窥视孔S3,因而从区域α入射到宝石的光变弱(暗)。因此,该区域α的光反映的反射像图案显现为暗部。
另一方面,区域β表示通过透光筒S1之后入射到宝石J的光的范围。该区域β的光通过透光率高的透光筒S1,并且比区域α的光更强(更亮)。因此,该区域β的光反映的反射像图案发现为亮部,而且,透光筒S1的颜色被反映。另外,在图8中的(b)中,为了说明而仅图示出区域β的一部分,然而实际上,形成围绕区域α的圆环状的区域。
这样,反射光像D2由于区域α的光的反射而被投影得较暗,反射光像D4由于反射区域β的光而被投影得较亮。
另外,反射光像D3和D5由于区域α的光的反射而被投影得较暗,反射光像D1由于区域β的光的反射而被投影得较亮(参照图2)。
图9是示出通过改变要观察的角度而根据该角度使投影到台面110下方的反射光像D2以摆动的方式摇动的状况的图。图9中的(a)示出了从某一倾斜方向观察宝石的状况,图9中的(b)是示出从图9中的(a)的方向观察时的反射光像D2的投影位置的图。图9中的(c)示出了从图9中的(a)的相反侧观察的状况,图9中的(d)是示出从图9中的(b)的方向观察时的反射光像D2的投影位置的图。另外,在图9中的(b)和图9中的(d)中用虚线示出的D2'表示从轴线方向观察时的反射光像D2的投影位置。
如该图9所示,随着反射光像越接近观察者E的观察视点位置,反射光像D2就观察得越大,并且,随着反射光像越远离观察视点位置,反射光像D2就观察得越小,另外,观察到整体上呈向观察者E的视点方向靠近的方式摆动的状态。
观察到这种状态的缘于以下等原因:从光入射的刻面到光出射的光路形成得较长、或宝石是具有极高折射率的材料。
根据本发明,斜刻面130的从台面110朝向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被设定为与主刻面220的从底尖210朝向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相差22.5°的方向。因此,可以使围绕星形刻面120的反射光像D4投影到斜刻面130下方,取得与投影到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上的箭头形状完全不同的美学效果。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具有使星形刻面120和主刻面220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的相对的配对R,并且该相对的配对R配置在以轴线为对称轴的线性对称位置处,因而可以大面积投影从星形刻面120入射的光引起的反射光像D2。因此,可以根据要观察的角度清楚地观察反射光像D2摆动的状况。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中,反射光像D2被投影得极小。因此,难以确认反射光像根据要观察的角度而摆动的状况,不能供观察者欣赏。进一步换句话说,没有识别出反射光像摆动的现象,没有研究如本发明那样可以确认反射光像摆动的状况的切割形状。
此外,根据本发明,由于星形刻面120的最接近腰部300的顶点121、和主刻面220的最接近腰部300的顶点222配置在沿轴线(Z轴)形成的同一平面(平面B)上,因而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反射光像D2摆动的状况。
即,由于采用将星形刻面120的在腰部300方向上尖锐的顶点121(等腰三角形的顶角部位)被投影到台面110下方的结构,因而可以清楚地确认移动点。另外,该顶点121的配置只要配置在从顶点121入射的光在主刻面220处反射两次之后从台面110出射的位置,就可以取得相同的效果。因此,不一定需要与顶点222在同一平面上,可以通过适当变更顶点121的配置来改变反射光像的设计。
另一方面,在现有的圆形明亮式切割中,由于星形刻面120的与台面110共用的顶点111(等腰三角形的底角部位)被投影到台面110下方,因而观察者难以掌握移动点。即,接近台面110的中心的顶点111的移动范围小,不能清楚地把握移动范围。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分别使在台面110下方大幅摆动的第一八芒星和在斜刻面130下方围绕星形刻面120的小幅摆动的(或不摆动的)第二八芒星投影。这时,投影到第二八芒星的内侧的第一八芒星比第二八芒星摆动得相对大,因而可以清楚地把握第一八芒星摆动的状况。
另外,本发明中的相对的配对R无需一定是8个,只要至少两个以上的相对的配对配置在以轴线为对称轴的线性对称位置即可。例如,既可以是将四个相对的配对R布置在四次对称位置的设计,也可以是将十个相对的配对R配置在十次对称位置的设计。通过这样变更相对的配对R的数量,可以形成各种设计的摆动的反射像图案。
接下来,作为使用与该实施方式1相同的原理的宝石,分别对具有六个相对的配对R的切割(实施方式2)和具有四个相对的配对R的切割(实施方式3)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2和实施方式3虽然观察到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形状的反射像图案,但是基本的反射像图案的发现原理是相同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宝石的切割>
以下,参照图10和图11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宝石。根据该实施方式2的宝石的特征在于具有与根据前述的实施方式1的宝石不同形状的冠部400和亭部500。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简略化其说明。
在图10中的(a)和图10中的(b)中示出了使ZX平面绕Z轴旋转60°而成的平面G、使该平面G绕Z轴旋转30°而成的平面F、以及使该平面G和平面F绕Z轴旋转15°而成的平面I。然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轴线(Z轴)朝向腰部300沿平面F延伸的方向规定为F方向、将沿平面G延伸的方向规定为G方向、将沿平面I延伸的方向规定为I方向。另外,在图10中的(a)、图10中的(b)中,由于Z轴朝向纸面的表里方向,因而未图示。此外,假定ZX平面包含在平面G中、ZY平面包含在平面F中。
在该实施方式2的冠部侧,如图10中的(a)所示,设置有:配置在冠部400的中心的台面410、配置成围绕该台面410的十二个星形刻面420、配置成围绕该星形刻面420的十二个斜刻面430、配置成围绕该斜刻面430的十二个副上腰部刻面450、以及与该副上腰部刻面450和腰部300相邻的十二个上腰部刻面440。
台面410形成为具有十二个顶点411的十二边形形状。该台面410是与XY平面平行的面。如图10中的(a)所示,各顶点411配置在平面I上,并且形成有具有30°的中心角的正十二边形的台面110。
星形刻面420形成为将与台面410共用的两个顶点411、411和配置在比该顶点411更靠近腰部300侧的顶点421或顶点422连结而成的三角形形状。顶点421配置在平面F上,顶点422配置在平面G上。因此,在星形刻面420中,配置在平面F上的星形刻面420a和配置在平面G上的星形刻面420b交替排列。另外,期望的是,该星形刻面420的最接近腰部300的角的角度被设定在50.0°至70.0°的范围内。
斜刻面430形成为将与台面410共用的一个顶点411、与相邻的星形刻面420共用的两个顶点421、421、以及配置在腰部300的上部的顶点431连结而成的四边形形状。该顶点431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F相交的位置处。该斜刻面430形成为所有内角都不同的四边形形状,并且配置成以平面F为对称轴的线性对称。
另外,星形刻面430的从台面410朝向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I方向)被设定为与主刻面520的从底尖510朝向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F方向)不同的方向。
副上腰部刻面450形成为将与星形刻面420b共用的顶点422、与斜刻面430共用的顶点431、以及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I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451连结而成的扇形形状。
上腰部刻面440形成为将与星形刻面420b共用的顶点422、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G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441、以及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I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451连结而成的扇形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10中的(b)所示,在亭部侧设置有:配置在亭部500的中心位置处的底尖510、呈放射状配置在该底尖510的周围的六个主刻面520、配置成围绕该主刻面520的十二个副刻面540、与该副刻面540的长边相邻的十二个下腰部刻面530、以及与副刻面540的短边相邻的十二个外刻面550。
主刻面520形成为将底尖510、形成在相邻的平面G上的两个顶点521、521、以及配置在平面F上的顶点522连结而成的四边形形状。顶点521配置在形成于平面G上的棱线532的底尖510侧。此外,顶点522是形成在平面F上的棱线552的起点,配置在靠近腰部300处。进一步换句话说,在主刻面520中,从底尖510到主刻面520中最接近腰部300的角的顶点522的距离被设定成小于从底尖510到腰部300的距离的90%。
副刻面540形成为将与主刻面520共用的顶点521和顶点522、以及配置在平面I上的顶点541连结而成的三角形形状。该副刻面540的长边是从配置在底尖510侧的顶点521连结腰部300上的顶点541的边,短边是将配置在腰部300侧的顶点522和顶点541连结的边。
下腰部刻面530形成为将与主刻面520共用的顶点521、与副刻面540共用的顶点541、以及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G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531连结而成的扇形形状。在棱线532的两侧形成有两个该下腰部刻面530。
外刻面550形成为将与主刻面520共用的顶点522、与副刻面540共用的顶点541、以及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F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551连结而成的扇形形状。在棱线552的两侧形成有两个该外刻面550。
在本实施方式中,星形刻面420a配置成在轴线方向上与主刻面520相对(参照图11中的(b))。换句话说,星形刻面420a和主刻面520形成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的相对的配对R,该六个相对的配对R以轴线(Z轴)为中心六次对称地配置。
另外,星形刻面420和主刻面520的倾斜角度与前述的根据实施方式1的宝石一样,有必要设定为入射到星形刻面420的光在两个主刻面520a、520b反射之后从台面410出射的角度。
因此,期望的是,星形刻面4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相对于台面410为15.0°至35.0°的范围内,主刻面5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在相对于台面410为37.0°至43.0°的范围内。
而且,在星形刻面4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比15.0°至35.0°的中间值即比25.0°更靠下限的情况下,期望的是,主刻面5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比37.0°至43.0°的中间值即40.0°靠上限。相反,在星形刻面4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比中间值(25.0°)更靠上限的情况下,期望的是,主刻面5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比中间值(40.0°)靠下限。
作为星形刻面420的倾斜角度更优选的范围是相对于台面110为23.0°至28.0°的范围,作为主刻面220的倾斜角度更优选的范围是40.4°至41.8°的范围。
另外,期望的是,斜刻面43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相对于台面410为30.0°至40.0°的范围内的倾斜角度,进一步期望的是,被设定为31.0°至36.0°的范围。
图11是示出在根据实施方式2的宝石的切割的冠部侧发现的反射像图案的图。图11中的(a)是使用宝石镜S拍摄反射像图案而得到的照片。图11中的(b)是反映冠部侧(实线)和亭部侧(虚线)的切割的示意图。
如图11中的(a)所示,由反射光像D2形成的黑色的第一六芒星图案H1被投影到台面410下方,由反射光像D4形成的白色的第二六芒星图案H2被投影到斜刻面430下方。
使用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原理投影该反射光像D2和反射光像D4,并且形成反映了本实施方式的各刻面的形状的反射像图案。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6个相对的配对R以轴线(Z轴)为中心六次对称地配置,因而可以使双重的六芒星图案投影。即,可以使第一六芒星H1投影到台面410下方,并使第二六芒星H2投影到斜刻面430下方。然后,由于第一六芒星H1由反射光像D2形成,因而观察到六芒星图案的位置根据要观察的角度而摆动。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主刻面520中,从底尖510到主刻面520中最接近腰部300的角的顶点521的距离被设定成小于从底尖510到腰部300的距离的90%,因而可以使反射光像D4形成的第二六芒星H2投影成大致等边六芒星的形状。
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在冠部400侧设置副上腰部刻面450,并在亭部500侧设置副刻面540和外刻面550来增多刻面数量,因而闪耀度、火彩度、闪光度之类的钻石特有的美丽光泽增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宝石的切割>
以下,参照图12和图13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宝石。根据该实施方式3的宝石的特征在于具有与前述的根据实施方式1、2的宝石不同形状的冠部600和亭部700。另外,在该实施方式中,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的构成要素附上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简化其说明。
在图12中的(a)和图中的12(b)中示出了使平面K(ZX平面和ZY平面)绕Z轴旋转45°而成的平面L、使平面K或平面L绕Z轴旋转22.5°而成的平面M、以Z轴为中心使平面K在两方向上旋转11.25°而成的平面N、以及以Z轴为中心使平面L在两方向上旋转11.25°而成的平面O。然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从轴线(Z轴)朝向腰部300沿平面K延伸的方向规定为K方向、将沿平面L延伸的方向规定为L方向、将沿平面M延伸的方向规定为M方向、将沿平面N延伸的方向规定为N方向、将沿平面O延伸的方向规定为O方向。
另外,在图12中的(a)、图12中的(b)中,由于Z轴朝向纸面的表里方向,因而未作图示。
在该实施方式3的冠部侧,如图12中的(a)所示,设置有:配置在冠部600的中心的台面610、配置在该台面610的外侧的四方向上的四个星形刻面620、配置成围绕该星形刻面620的八个斜刻面630、配置在台面610的外侧的八个第二斜刻面650、配置在该第二斜刻面650的外侧的八个第三斜刻面660、以及配置在斜刻面630和第三斜刻面660的外侧的十六个上腰部刻面640。
台面610形成为具有八个顶点611的八边形形状。该台面610是与XY平面平行的面。如图12中的(a)所示,各顶点611配置在平面N上,并且形成有具有四个长边612和四个短边613的八边形的台面610。
星形刻面620形成为将与台面610共用的两个顶点611、611和配置在比该顶点611更靠近腰部300侧的顶点621连结而成的三角形形状。顶点621配置在平面K上,并形成与该顶点621相接的内角为顶角的等腰三角形的星形刻面620。
斜刻面630形成为将与星形刻面620共用的顶点611和顶点621、配置在平面K和腰部300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631、以及配置在平面M上的顶点632连结而成的四边形形状。该斜刻面630配置在以平面K为对称轴的线性对称的位置处。
第二斜刻面650形成为将与斜刻面630共用的顶点611和顶点632、配置在长边612和平面L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651、以及配置在比该顶点651靠近腰部300侧的顶点652连结而成的四边形形状。
第三斜刻面660形成为将与第二斜刻面650共用的顶点632和顶点652、以及配置在平面L和腰部300侧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661连结而成的三角形形状。
另外,各斜刻面630、650、660的从台面610朝向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N方向、M方向、O方向)被设定为与主刻面720的从底尖710朝向腰部300的倾斜方向的水平分量方向(K方向)不同的方向。
上腰部刻面640形成为将与第三斜刻面660共用的顶点632、配置在平面M和腰部300侧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641、以及与斜刻面630共用的顶点631、或者与第三斜刻面660共用的顶点661连结而成的扇形形状。
另一方面,如图14中的(b)所示,在亭部侧设置有:配置在亭部700的中心位置处的底尖710、呈放射状配置在该底尖710的周围的四个主刻面720、配置成围绕该主刻面720的三十二个副刻面740、以及八个下腰部刻面730。
主刻面720形成为将平面K上的配置在靠近腰部300处的顶点721a、平面N上的配置在靠近腰部300处的两个顶点721b、平面M上的配置在靠近底尖710处的两个顶点721c、平面O上的配置在靠近底尖710处的两个顶点721d、平面L上的配置在靠近底尖710处的两个顶点721e、以及底尖710连结而成的十边形形状。
该主刻面720以底尖710为中心向四个方向呈放射状配置。
下腰部刻面730形成为将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L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731、配置在平面L上的底尖710和腰部300的中间位置附近的顶点741e、以及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M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741c连结而成的扇形形状。该下腰部刻面730的将顶点741e和顶点741c连结的棱线730a与后述的副刻面740c和副刻面740d相接。
在副刻面740处配置有四种副刻面以围绕各主刻面720,并且按远离底尖710的顺序具有副刻面740a、副刻面740b、副刻面740c、副刻面740d。
副刻面740a形成为将与主刻面720共用的顶点721a和721b、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K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741a、以及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N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741b连结而成的一边为弧的四边形形状。
副刻面740b形成为将与主刻面720共用的顶点721b和721c、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N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741b、以及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M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741c连结而成的一边为弧的四边形形状。
副刻面740c形成为将与主刻面720共用的顶点721c和721d、配置在腰部300和平面M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741c、以及配置在平面O和棱线730a相交的位置处的顶点741d连结而成的四边形形状。
副刻面740d形成为将与主刻面720共用的顶点721d和721e、与副刻面740共用的顶点741d、以及与下腰部刻面730共用的顶点741e连结而成的四边形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星形刻面620配置成在轴线方向上与主刻面720相对。换句话说,星形刻面620和主刻面720形成在轴线方向上相对的相对的配对R,并且该四个相对的配对R以轴线(Z轴)为中心四次对称地配置。
另外,与前述的根据实施方式1、2的宝石一样,星形刻面620、斜刻面630、主刻面7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入射到星形刻面420的光在两个主刻面720、720处反射之后从台面610出射的角度。这些星形刻面620、斜刻面630、主刻面720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与前述的根据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的宝石在相同的范围内。
图13是示出在根据实施方式3的宝石的切割的冠部侧发现的反射像图案的图。如该图13所示,由反射光像D2形成的第一十字图案被投影在台面610下方,并且由反射光像D4形成的第二十字图案被投影到斜刻面630下方。
该反射光像D2和反射光像D4使用与实施方式1和实施方式2相同的原理被投影,并且形成反映了本实施方式的各刻面的形状的反射像图案。因此,本来,第一十字图案被投影得较暗,并且第二十字图案被投影得较亮。
根据本实施方式,由于四个相对的配对R以轴线(Z轴)为中心四次对称地配置,因而可以使台面610和斜刻面630投影十字图案。然后,由于第一十字图案由反射光像D2形成,因而根据观察角度观察到十字图案摆动。
如实施方式1至3所示,通过变更相对的配对R的数量、形状、配置,可以形成各种设计的反射像图案。即,尽管示出了在实施方式1中八芒星被投影、在实施方式2中六芒星被投影、在实施方式3中十字图案被投影的设计,然而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变更相对的配对R的数量、形状、配置,投影各种多边形。
例如,也可以将处于一个线性对称位置处的两个相对的配对R配置在平面K上,并将处于另一个线性对称位置处的两个相对的配对R配置在平面L上,使得在实施方式3的台面610下方投影的十字图案以60°的角度相交。这样,能够适当变更相对的配对R相对于轴线的角度,能够形成各种设计的反射像图案。
此外,如图14所示,通过将斜刻面分割成倾斜方向不同的两个刻面,可以改变出现在斜刻面下方的反射光像D4的设计(参照反射光像D4')。尽管在图14中示出了分割成两个的示例,然而当然也能够分割成三个以上。
附图标记说明
100,400,600 冠部
110,410,610 台面
120,420,620 星形刻面
130,430,630 斜刻面
140,440,640 上腰部刻面
450 副上腰部刻面
650 第二斜刻面
660 第三斜刻面
200,500,700 亭部
210,510,710 底尖
220,520,720 主刻面
230,530,730 下腰部刻面
540,740 副刻面
550 外刻面
300 腰部
D1至D5 反射光像
S 宝石镜
E 观察者

Claims (10)

1.一种宝石,其具有:具有台面和多个星形刻面的冠部、以及具有底尖和多个主刻面的亭部,在所述冠部和所述亭部之间形成有腰部,其特征在于,
具有两个以上的所述星形刻面和所述主刻面的相对的配对,所述相对的配对中所述星形刻面和所述主刻面在通过所述台面的中心部和所述底尖的轴线的轴线方向上相对,
所述各相对的配对分别配置在以所述轴线为对称轴的线性对称位置处,
所述星形刻面和所述主刻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从所述台面的上方入射到所述星形刻面的光在两个所述主刻面处反射之后从所述台面出射到所述台面的上方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
所述冠部还具有多个斜刻面,
所述斜刻面的倾斜角度被设定为入射到所述台面的光在两个所述主刻面处反射之后从所述斜刻面出射的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相对的配对中,所述星形刻面的最接近腰部的顶点和所述主刻面的最接近腰部的顶点配置在沿所述轴线形成的同一平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 2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面的周围配置有6个以上的所述星形刻面,
在所述底尖的周围配置有6个所述主刻面,
形成有6个所述相对的配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冠部还具有:配置成围绕所述斜刻面的多个副上腰部刻面,以及与该副上腰部刻面和所述腰部相邻的多个上腰部刻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所述亭部还具有:配置成围绕所述主刻面的副刻面,与该副刻面的长边相邻的多个下腰部刻面,以及与副刻面的短边相邻的多个外刻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台面的周围配置有4个以上的所述星形刻面,
在所述底尖的周围配置有4个所述主刻面,
形成有4个所述相对的配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
所述冠部还具有配置在相邻的所述斜刻面之间的第二斜刻面,
所述亭部还具有配置成围绕所述主刻面的多个副刻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所述亭部还具有:配置成围绕所述主刻面的副刻面,与该副刻面的长边相邻的多个下腰部刻面,以及与副刻面的短边相邻的多个外刻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任一项所述的宝石,其特征在于,所述宝石是钻石。
CN201680089737.2A 2016-09-29 2016-09-29 宝石 Active CN10978882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6/078909 WO2018061157A1 (ja) 2016-09-29 2016-09-29 宝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8828A CN109788828A (zh) 2019-05-21
CN109788828B true CN109788828B (zh) 2021-08-17

Family

ID=617603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89737.2A Active CN109788828B (zh) 2016-09-29 2016-09-29 宝石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2) US11234499B2 (zh)
JP (1) JP6653094B2 (zh)
CN (1) CN109788828B (zh)
WO (1) WO20180611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D899294S1 (en) * 2018-07-16 2020-10-20 Diarough Nv Faceted gemstone
USD883849S1 (en) * 2018-10-26 2020-05-12 Tokyo Pearl Co., Ltd Gemst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5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H520488A (de) * 1970-03-28 1972-03-31 Colorant Schmuckstein Gmbh Brillant
US3763665A (en) * 1971-03-08 1973-10-09 Belamco Brilliant with octagonal table and surrounding trapezoidal facets
JPS53120766A (en) 1977-03-31 1978-10-21 Shin Etsu Chem Co Ltd Silicone composition
JPS59230664A (ja) 1983-06-15 1984-12-25 Atsushi Okamoto 接着剤塗布装置
JPS643541A (en) 1987-06-26 1989-01-09 Hitachi Ltd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fine particle in fluid
JPH06174648A (ja) 1992-12-08 1994-06-24 Kinsaku Yamashita 宝石または身飾品の観察器具および該器具を用いたダイヤモンドまたはダイヤモンド付き身飾品の撮影方法
JPH11276219A (ja) 1998-03-26 1999-10-12 Kawaguchiko Seimitsu Kk 発光装飾品
JP2000005993A (ja) * 1998-06-17 2000-01-11 Hisatake Shudo ダイヤモンドのカット方法及びダイヤモンドのプロポーション
JP3643541B2 (ja) * 2000-08-25 2005-04-27 株式会社ほほえみブレインズ 装飾用ダイヤモンドのカットデザイン
US6604382B2 (en) * 2000-11-07 2003-08-12 Naotake Shuto New-cut diamond shape
US6745596B2 (en) * 2001-05-31 2004-06-08 Samuel Aaron, Inc. Princess cut diamond
USD462030S1 (en) * 2001-10-26 2002-08-27 Sundiamond Usa, Corp. Diamond
JP4482713B2 (ja) * 2002-02-19 2010-06-16 株式会社ほほえみブレインズ 装飾用ダイヤモンド
US6761044B2 (en) * 2002-04-11 2004-07-13 Premier Gem Corp Gemstone cut
JP4302964B2 (ja) * 2002-11-01 2009-07-29 株式会社ほほえみブレインズ 四辺形ブリリアントカットをしたダイヤモンド
USD489638S1 (en) * 2003-04-21 2004-05-11 K.R. Gems & Diamonds International Diamond
US20050011226A1 (en) 2003-07-14 2005-01-20 David So Precious stone cut and method of making
WO2005096867A1 (ja) * 2004-04-09 2005-10-20 Hohoemi Brains, Inc. オーバルカットしたダイヤモンド
USD519876S1 (en) * 2004-04-26 2006-05-02 Nippon Star, Naamloze Vennootschap Precious stone
USD510887S1 (en) * 2004-05-13 2005-10-25 Diamintangibles International, Ltd. Diamond
JP2006218163A (ja) 2005-02-14 2006-08-24 Crane:Kk 宝石
USD529836S1 (en) * 2005-06-24 2006-10-10 K.P. Sanghvi & Sons Star diamond
USD567136S1 (en) * 2007-04-06 2008-04-22 Jeffray Sinclaire Precious stone cut
USD578033S1 (en) * 2007-07-26 2008-10-07 R & R Grosbard, Inc. Gemstone
US20090056374A1 (en) 2007-08-31 2009-03-05 Abate Steven L Gemstone Facet Configuration
JP2009142455A (ja) * 2007-12-14 2009-07-02 Juho:Kk ダイヤモンドおよびダイヤモンド形状の宝飾品およびそのカット方法
EP2179672B1 (en) 2008-10-22 2012-04-04 Jean-Paul Meijer Tolkowsky A cut diamond
WO2010078265A2 (en) 2008-12-30 2010-07-08 Fakier Gregory C Method of cutting diamonds
JP5443022B2 (ja) 2009-03-04 2014-03-19 株式会社ロージィブルー ダイアモンド及びその模造宝石
EP2383126A1 (de) 2010-04-28 2011-11-02 Herrmann, Matthias Walter Beleuchtetes Zeichengerät
USD726065S1 (en) * 2011-04-07 2015-04-07 Stardiamond, Llc. Gemstone
BE1020201A5 (nl) * 2011-05-27 2013-06-04 Octonus Dia Tech Private Ltd Werkwijze voor het bepalen van een slijpvorm voor een edelsteen.
USD698277S1 (en) * 2012-10-31 2014-01-28 Yair Shimansky Gemstone
USD710242S1 (en) * 2013-10-03 2014-08-05 A. Dalumi Diamonds Ltd. Gemstone
USD711280S1 (en) * 2013-11-25 2014-08-19 Diamintangibles International, Ltd. Diamond
USD718179S1 (en) * 2013-12-24 2014-11-25 Diamintangibles International, Ltd. Diamond
JP5788562B1 (ja) 2014-05-01 2015-09-30 株式会社タスコ 宝石
USD726067S1 (en) * 2014-07-03 2015-04-07 Twinklediam Inc. Diamond cut
USD738254S1 (en) * 2014-07-21 2015-09-08 Benjamin Hakimian Diamond cut
USD743296S1 (en) * 2014-10-22 2015-11-17 Alok Mehta Diamond
AU359864S (en) * 2014-11-11 2015-01-14 Koninklijke Asscher Diamant Mij B V A brilliant cut gemstone
US20160309860A1 (en) * 2015-04-27 2016-10-27 Yoram Ghassabian More stable princess cut diamond
CN105077866A (zh) * 2015-09-30 2015-11-25 张坤芝 内部呈现十心十箭结构的101个刻面的钻石及其加工方法
USD785495S1 (en) * 2016-02-22 2017-05-02 Firestar Diamond, Inc. Jewelry design
USD792270S1 (en) * 2016-05-10 2017-07-18 Hope Hong Kong International Limited Diamond (10 hearts and 10 arrows)
GB2566866A (en) * 2016-07-19 2019-03-27 Dayalbhai Goti Shailesh A gemstone cut
USD814339S1 (en) * 2016-10-21 2018-04-03 H.K. Designs Gemstone
SG10201609133UA (en) * 2016-11-01 2018-06-28 Vets Joachim Gemstone having hearts and arrows pattern and method of cutting the same
USD829124S1 (en) * 2016-11-11 2018-09-25 Realization Desal Ag Cut stone
CN206699583U (zh) * 2017-02-27 2017-12-05 深圳鸳鸯金楼珠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双心边的钻石及其亭部结构
USD831529S1 (en) * 2017-03-06 2018-10-23 Vega Jeweldiam Pvt. Ltd Gemstone
USD824797S1 (en) * 2017-07-10 2018-08-07 NBS Diamonds, Inc. Gem
USD839771S1 (en) * 2017-07-10 2019-02-05 World Trend Enterprises Limited Diamond
USD839778S1 (en) * 2017-07-11 2019-02-05 World Trend Enterprises Limited Diamond
USD877645S1 (en) * 2018-03-30 2020-03-10 Jayam Hk LTD. Cut diamond
USD896687S1 (en) * 2018-05-16 2020-09-22 Diarough Nv Faceted gemstone
JP1630970S (zh) * 2018-09-17 2019-05-13
USD883849S1 (en) * 2018-10-26 2020-05-12 Tokyo Pearl Co., Ltd Gemstone
CN114532678A (zh) * 2020-11-25 2022-05-27 恒信玺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唇印影像效果的钻石及加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20031030A1 (en) 2022-02-03
US20190223565A1 (en) 2019-07-25
CN109788828A (zh) 2019-05-21
JPWO2018061157A1 (ja) 2019-07-18
US11234499B2 (en) 2022-02-01
WO2018061157A1 (ja) 2018-04-05
JP6653094B2 (ja) 2020-02-26
US11553769B2 (en) 2023-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52725C (en) Cut design of diamond for ornamental use
KR101066803B1 (ko) 타원형 컷 다이아몬드
KR101021428B1 (ko) 시지각 반사광의 양이 많은 컷 디자인을 갖는 장식용 다이아몬드 및 장식용 다이아몬드의 관찰 방법
US7249471B2 (en) Cut design of diamonds providing plenty of visual-perceptible reflection for ornamental use and observation method thereof
JP2014133099A (ja) ハートアンドアローパターンを有するハート形のダイヤモンドカット
US11553769B2 (en) Gemstone
CA2422191A1 (en) Diamond cut
US5657646A (en) Jewel having multiple culets
US20050081562A1 (en) Gemstone arrangement
CN105744852B (zh) 具有星形形象的宝石和具有宝石的系统
US20050160766A1 (en) Diamond cut
JP2005095280A (ja) オーバルカットしたダイヤモンド
Emerson Cyclomathesis: Or, An Easy Introduction to the Several Branches of the Mathematic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