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8509A - 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8509A
CN109788509A CN201711133111.XA CN201711133111A CN109788509A CN 109788509 A CN109788509 A CN 109788509A CN 201711133111 A CN201711133111 A CN 201711133111A CN 109788509 A CN109788509 A CN 1097885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data packet
instance
layer
access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3311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88509B (zh
Inventor
于峰
蔺波
于光炜
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3311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88509B/zh
Priority to EP18879757.5A priority patent/EP3697041A4/en
Priority to PCT/CN2018/115330 priority patent/WO2019096145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7885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8509A/zh
Priority to US16/874,291 priority patent/US11277877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885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85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8Management of setup rejection or fail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2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using signal quality detector
    • H04L1/203Details of error rate determination, e.g. BER, FER or 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2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 H04L1/000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transmission rate by switching between different modulation schem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42Form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quence numb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68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using specific QoS parameters for wireless networks, e.g. QoS class identifier [QCI] or guaranteed bit rate [GB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6Optimizing the usage of the radio link, e.g. header compression, information sizing, discarding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5Maintenance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7Transitions between radio resource control [RRC] stat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2Data link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607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 H04L1/1685Details of the supervisory signal the supervisory signal being transmitted in response to a specific request, e.g. to a polling sig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25Adaptation of specific ARQ protocol parameters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 H04L1/188Time-out mechanis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2001/0092Error 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opology of the transmission link
    • H04L2001/0097Relay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其方法包括:发送端的接入层第一实体维护所述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所述传输状态包括传输成功、传输失败或者丢包;如果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失败,所述发送端调整当前数据包的传输参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保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出现连续2个应用层数据包都传输失败的情况,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工业控制场景中,运动控制(motion control)由于对通信的要求较高而挑战性比较大。运动控制器负责控制移动或旋转机器的某个部位(例如机械臂)来完成某项工作,例如递交货物或组装零件等。运动控制器与被控制的部位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采用有线通信或无线通信,无线通信的好处在于控制器与被控制单元之间无需部署线路,降低了成本,同时增加了系统对移动性的支持,被控制器可以到处随意移动。另外有些厂区厂房需要随时根据需求进行生产线的定制、改组,装备了无线通信系统的产线改组起来更方便。随着5G通信系统的发展,无线通信的通信性能越来越好,足以支持工业控制场景中的低时延高可靠类通信需求。因此5G通信会是未来工业控制领域的主要通信技术之一。
工业控制场景中对通信指标的要求较高,需要控制信令在很短时间内以很高的可靠性保证进行传输。在控制场景中,控制器通常会周期性的向被控制单元传输指令,指示其如何动作,由于通信不可能达到100%可靠性,因此应用层在设计时通常会允许某一个指令出现错误,但是不允许连续2个指令出现错误。如果连续2个控制信令出现丢失或传输错误,应用层就会断开连接或按照错误指令连续动作,这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或者产线停产,造成巨大的财产或人身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保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出现连续2个应用层数据包都传输失败的情况,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包括:
发送端的接入层第一实体维护所述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如果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失败,所述发送端调整当前数据包的传输参数。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的接入层第一实体为以下一种:无线链路控制层;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无线资源控制层;介质访问控制层;物理层。
可选的,所述数据包是业务数据单元或协议数据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发送端的接入层实体根据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维护所述接入层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维护的定时器超时且前一个数据包还未成功传输,则认为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失败,否则认为前一个数据包传输状态为传输成功;接收端接入层第一实体发送给发送端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发送端接入层第二实体发送给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接收端接入层第二实体发送给发送端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或第二实体根据当前数据包的序号,若接收的当前数据包的序号与前一个数据包的序号不连续,判断前一个数据包传输失败;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或第二实体根据QoS信息获知数据包的周期,若在前一个周期内没有数据包到达,判断前一个数据包传输失败;发送端非接入层或应用层给发送端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可选的,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调制和编码方案;最大混合自动重传HARQ次数;最大自动重传ARQ次数;传输资源的周期;传输资源的位置;传输资源的大小;传输资源的类型;逻辑信道优先级;无线承载优先级;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模式;传输的载波数;无线承载的类型;无线承载的功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规避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装置,用于执行第一方面的方法。具体地,所述规避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装置包括用于执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意一种实现方式中的方法的单元。
第三方面,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储存计算机程序(指令),当该程序(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该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包括处理器,用于支持规避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装置实现上述方面中所涉及的功能,例如,例如生成或处理上述方法中所涉及的数据和/或信息。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芯片系统还包括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保存规避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装置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结构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接入网设备结构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数据包传输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接收端RLC反馈的RLC SDU传输状态错误进行的调整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接收端MAC层反馈的RLC SDU传输状态错误进行调整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接收端PDCP层反馈的PDCP SDU传输状态错误进行调整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或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意味着单个个体,并不代表只能是一个个体,不能应用于其他个体中。例如,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一个终端设备”指的是针对某一个终端设备,并不意味着只能应用于一个特定的终端设备。本申请中,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使用。
本申请中的“一个实施例”(或“一个实现”)或“实施例”(或“实现”)的引用意味着连同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特点等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说明书的各个位置中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并不表示都指代相同实施例。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的“A和/或B”和“A和B中至少一个”的情况下使用术语“和/或”和“至少一个”包括三种方案中的任一种,即,包括A但不包括B的方案、包括B不包括A的方案、以及两个选项A和B都包括的方案。作为另一示例,在“A、B、和/或C”和“A、B、和/或C中至少一个”的情况下,这样的短语包括六种方案中的任一种,即,包括A但不包括B和C的方案、包括B不包括A和C的方案、包括C但不包括A和B的方案,包括A和B但不包括C的方案,包括B和C但不包括A的方案,包括A和C但不包括B的方案,以及三个选项A、B和C都包括的方案。如本领域和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容易理解的,对于其他类似的描述,本发明实施例均可以按照上述方式理解。
图1示出了无线设备与无线通信系统的通信示意图。所述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应用各种无线接入技术(radio access technology,RAT)的系统,例如码分多址(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CDMA)、时分多址(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TDMA)、频分多址(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FDMA)、正交频分多址(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 multiple access,OFDMA)、或单载波频分多址(single carrierFDMA,SC-FDMA)和其它系统等。例如无线通信系统可以是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CDMA系统,宽带码分多址(wideband CDMA,WCDMA)系统,全球移动通信(global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GSM)系统,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network,WLAN)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各种演进或者融合的系统,以及面向未来的通信技术的系统。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系统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为简明起见,图1中示出了一个网络设备102(例如接入网设备),以及两个无线设备104(例如终端设备)的通信。一般而言,无线通信系统可以包括任意数目的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无线通信系统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设备或用于承载虚拟化网络功能的设备等。所述接入网设备102可以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载波为无线设备提供服务。本申请中又将接入网设备和终端设备统称为无线装置。
本申请中,所述接入网设备102是一种部署在无线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设备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所述接入网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base station,BS),微基站(也称为小站),中继站,或接入点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无线接入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LTE系统中,称为演进的节点B(evolvedNodeB,eNB或者eNodeB),在第三代(3rd generation,3G)系统中,称为节点B(Node B)等。为方便描述,为方便描述,本申请中,简称为接入网设备,有时也称为基站。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涉及到的无线设备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所述无线设备可以称为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移动台(mobile station,简称MS),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等。所述无线设备可以是包括用户单元(subscriberunit)、蜂窝电话(cellular phone)、智能电话(smart phone)、无线数据卡、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电脑、平板型电脑、调制解调器(modem)或调制解调器处理器(modem processor)、手持设备(handheld)、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上网本、无绳电话(cordless phone)或者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台、蓝牙设备、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MTC)终端等。为方便描述,本申请中,简称为终端设备或UE。
无线设备可以支持用于无线通信的一种或多种无线技术,例如5G,LTE,WCDMA,CDMA,1X,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Access,TS-SCDMA),GSM,802.11等等。无线设备也可以支持载波聚合技术。
多个无线设备可以执行相同或者不同的业务。例如,移动宽带业务,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业务,终端设极高可靠极低时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业务等等。
进一步地,上述接入网设备102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可以如图2所示。该接入网设备102能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其中,该接入网设备102可以包括:控制器或处理器201(下文以处理器201为例进行说明)以及收发器202。控制器/处理器201有时也称为调制解调器处理器(modem processor)。调制解调器处理器201可包括基带处理器(baseband processor,BBP)(未示出),该基带处理器处理经数字化的收到信号以提取该信号中传达的信息或数据比特。如此,BBP通常按需或按期望实现在调制解调器处理器201内的一个或多个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中或实现为分开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
收发器202可以用于支持接入网设备102与终端设备之间收发信息,以及支持终端设备之间进行无线电通信。所述处理器201还可以用于执行各种终端设备与其他网络设备通信的功能。在上行链路,来自终端设备的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接收,由收发器202进行调解,并进一步处理器201进行处理来恢复终端设备所发送的业务数据和/或信令信息。在下行链路上,业务数据和/或信令消息由终端设备进行处理,并由收发器202进行调制来产生下行链路信号,并经由天线发射给UE。所述接入网设备102还可以包括存储器203,可以用于存储该接入网设备102的程序代码和/或数据。收发器202可以包括独立的接收器和发送器电路,也可以是同一个电路实现收发功能。所述接入网设备102还可以包括通信单元204,用于支持所述接入网设备102与其他网络实体进行通信。例如,用于支持所述接入网设备102与核心网的网络设备等进行通信。
可选的,接入网设备还可以包括总线。其中,收发器202、存储器203以及通信单元204可以通过总线与处理器201连接。例如,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以及控制总线等。
图3为上述无线通信系统中,终端设备的一种可能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设备能够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该终端设备可以是两个终端设备104中的任一个。所述终端设备包括收发器301,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302,存储器303和调制解调器处理器(modem processor)304。
收发器301可以调节(例如,模拟转换、滤波、放大和上变频等)该输出采样并生成上行链路信号,该上行链路信号经由天线发射给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基站。在下行链路上,天线接收接入网设备发射的下行链路信号。收发器301可以调节(例如,滤波、放大、下变频以及数字化等)从天线接收的信号并提供输入采样。
调制解调器处理器304有时也称为控制器或处理器,可包括基带处理器(basebandprocessor,BBP)(未示出),该基带处理器处理经数字化的收到信号以提取该信号中传达的信息或数据比特。BBP通常按需或按期望实现在调制解调器处理器304内的一个或多个数字中或实现为分开的集成电路(IC)。
在一个设计中,调制解调器处理器(modem processor)304可包括编码器3041,调制器3042,解码器3043,解调器3044。编码器3041用于对待发送信号进行编码。例如,编码器3041可用于接收要在上行链路上发送的业务数据和/或信令消息,并对业务数据和信令消息进行处理(例如,格式化、编码、或交织等)。调制器3042用于对编码器3041的输出信号进行调制。例如,调制器可对编码器的输出信号(数据和/或信令)进行符号映射和/或调制等处理,并提供输出采样。解调器3044用于对输入信号进行解调处理。例如,解调器3044处理输入采样并提供符号估计。解码器3043用于对解调后的输入信号进行解码。例如,解码器3043对解调后的输入信号解交织、和/或解码等处理,并输出解码后的信号(数据和/或信令)。编码器3041、调制器3042、解调器3044和解码器3043可以由合成的调制解调处理器304来实现。这些单元根据无线接入网采用的无线接入技术来进行处理。
调制解调器处理器304从应用处理器302接收可表示语音、数据或控制信息的数字化数据,并对这些数字化数据处理后以供传输。所属调制解调器处理器可以支持多种通信系统的多种无线通信协议中的一种或多种,例如LTE,新空口,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UMTS),高速分组接入(High SpeedPacket Access,HSPA)等等。可选的,调制解调器处理器304中也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器。
可选的,该调制解调器处理器304和应用处理器302可以是集成在一个处理器芯片中。存储器303用于存储用于支持所述终端设备通信的程序代码(有时也称为程序,指令,软件等)和/或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该存储器203或存储器303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存储单元,例如,可以是用于存储程序代码的处理器201或调制解调器处理器304或应用处理器302内部的存储单元,或者可以是与处理器201或调制解调器处理器304或应用处理器302独立的外部存储单元,或者还可以是包括处理器201或调制解调器处理器304或应用处理器302内部的存储单元以及与处理器201或调制解调器处理器304或应用处理器302独立的外部存储单元的部件。
处理器201和调制解调器处理器301可以是相同类型的处理器,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处理器。例如可以实现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晶体管逻辑器件、硬件部件、其他集成电路、或者其任意组合。处理器201和调制解调器处理器301可以实现或执行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各种示例性的逻辑方框,模块和电路。所述处理器也可以是实现计算功能器件的组合,例如包含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组合,DSP和微处理器的组合或者片上系统(system-on-a-chip,SOC)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结合本申请所公开的诸方面描述的各种解说性逻辑块、模块、电路和算法可被实现为电子硬件、存储在存储器中或另一计算机可读介质中并由处理器或其它处理设备执行的指令、或这两者的组合。作为示例,本文中描述的设备可用在任何电路、硬件组件、IC、或IC芯片中。本申请所公开的存储器可以是任何类型和大小的存储器,且可被配置成存储所需的任何类型的信息。为清楚地解说这种可互换性,以上已经以其功能性的形式一般地描述了各种解说性组件、框、模块、电路和步骤。此类功能性如何被实现取决于具体应用、设计选择和/或加诸于整体系统上的设计约束。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针对每种特定应用以不同方式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性,但此类实现决策不应被解读为致使脱离本申请的范围。
现有通信技术包括5G技术在设计过程中,并没有特别考虑连续应用层数据包传输的可靠性,现有技术通常只是针对一个数据包进行传输可靠性保证的设计,通过重传机制让该数据包的传输达到一定的可靠性。本申请实施例针对应用层不允许连续2个数据包出错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根据前一个数据包传输状态来动态调整后一个数据包传输可靠性的方法。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其可以应用于如图1所示的网络架构以及图2、图3所示的终端设备和接入网设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发送端可以是终端设备也可以是接入网设备,当发送端为终端设备时,接收端可以为接入网设备;当发送端为接入网设备时,接收端可以为终端设备,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
步骤401:发送端的接入层第一实体维护所述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
这里说的数据包是应用层的数据包,到了通信层会作为通信层的初始业务数据单元(service data unit,SDU)。传输状态包括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可选的,发送端的接入层第一实体可以是以下至少一种:业务数据适配协议(service data adaptation protocol,SDAP)层;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 dataconvergence protocol,PDCP)层;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层;媒体接入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层;无线资源控制层(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层;物理(physical,PHY)层。
以图5为例,例如,应用层的数据包作为SDAP SDU进行传输,加上SDAP头(header)后封装成SDAP PDU递交给PDCP层,PDCP层收到的SDAP PDU即作为PDCP SDU进行传输,加上PDCP头(header)后封装成PDCP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递交给下一层RLC层,RLC收到的PDCP PDU即为RLC SDU,RLC SDU加上RLC header后封装成RLC PDU。RLC层由于有分段功能,因此1个RLC SDU可能被分段成多个RLC PDU进行传输。多个逻辑信道的RLCPDU在MAC层复用组成了一个MAC PDU。每个RLC PDU在MAC层看来都是一个MAC SDU。
可选的,所述发送端的接入层实体根据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维护所述接入层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
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维护的定时器超时且前一个数据包还未成功传输,则认为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失败,否则认为前一个数据包传输状态为传输成功;
接收端接入层第一实体发送给发送端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发送端接入层第二实体发送给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接收端接入层第二实体发送给发送端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或第二实体根据当前数据包的序号,若接收的当前数据包的序号与前一个数据包的序号不连续,判断前一个数据包传输失败;
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或第二实体根据QoS信息获知数据包的周期,若在前一个周期内没有数据包到达,判断前一个数据包传输失败;
发送端非接入层或应用层给发送端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步骤402:如果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失败,所述发送端调整当前数据包的传输参数。
可选的,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调制和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coding scheme,MCS);最大混合自动重传(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次数;最大自动重传(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RQ)次数;传输资源的周期;传输资源的位置;传输资源的大小;传输资源的类型;逻辑信道优先级;无线承载优先级;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模式;传输的载波数;无线承载的类型;无线承载的功能(例如是否采用重复传输)。
实施例一:基于接收端RLC反馈的RLC SDU传输状态的维护及传输参数调整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接收端RLC反馈的RLC SDU传输状态错误进行的调整的流程示意图。以下以接收端为接入网设备为例,包括如下步骤(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
步骤S601:可选的,接入网设备在无线承载建立过程中通过该承载对应的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信息判断是否存在连续数据包传输可靠性的需求。如果存在连续数据包传输可靠性的需求,则配置两套资源参数,这两套资源参数至少在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 information element的内容中有差异,具体可以是最大HARQ传输次数或ARQ传输次数,MCS等,但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此。QoS信息可以从核心网获得,或者从终端设备获得。在以下步骤中,State_RLC_1是发送端用于维护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的变量,State_RLC_2是发送端用于维护当前数据包传输状态的变量。
步骤S602:终端设备的RLC实体从上层(例如PDCP层)收到一个RLC SDU1,将RLCSDU1对应的传输状态变量State_RLC_1设置为False。
步骤S603:假设RLC SDU1由于底层调度资源有限而被分段传输,分别封装为RLCPDU1和RLC PDU2。RLC PDU2的RLC header中的轮询(polling)域被置位。
步骤S604:假设RLC PDU1传输失败,RLC PDU2传输成功。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收到RLC PDU2时,因为polling置位,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会生成一个状态报告(statusreport),其中包含了每个RLC PDU(至少包括RLC PDU1和RLC PDU2)是否成功接收的信息。
步骤S605:终端设备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状态报告,获知RLC PDU1传输失败,因此判断RLC SDU1传输失败,维持State_RLC_1为False。
可选的,RLC层需要将RLC SDU1的传输状态为失败指示给其他协议层,例如RRC层或MAC层或PHY层或PDCP层,各个协议层收到指示后将本层对应的传输参数置为第二资源参数。
步骤S606:终端设备的RLC实体收到RLC SDU2,因为State_RLC_1为False,因此针对RLC SDU2,采用第二资源参数进行传输。将对应的RLC SDU2的初始传输状态变量State_RLC_2设置为False。
步骤S607:假设RLC SDU 2在RLC层没有分段,其直接封装成RLC PDU3递交给底层进行传输,其中polling域被置位。
步骤S608:假设RLC PDU3传输失败,接入网设备的RLC实体收到RLC PDU3时因为polling域被置位,生成状态报告,其中包含了每个RLC PDU(至少包括RLC PDU3)是否成功接收的信息。
步骤S609:终端设备收到接入网设备发送的状态报告,获知RLC PDU3传输成功,因此判断RLC SDU2传输成功,将State_RLC_2置为True。
可选的,RLC层需要将RLC SDU 2的传输状态为成功指示给其他协议层,例如RRC层或MAC层或PHY层或PDCP层,各个协议层收到指示后将本层对应的传输参数置为第一资源参数。
实施例二:基于接收端MAC层反馈的RLC SDU传输状态的维护及传输参数调整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接收端MAC层反馈的RLC SDU传输状态错误进行调整的流程示意图。以下以接收端为接入网设备为例,包括如下步骤(但本申请并不限于此):
其中,步骤701和步骤702与图6中的步骤601和步骤602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步骤703:假设RLC SDU1没有分段,封装为RLC PDU1。将RLC PDU1递交给MAC层传输。在MAC层被封装为MAC PDU1。
步骤704:假设MAC PDU1连续传输x次失败,x为正整数。MAC层会把该信息指示给RLC PDU1所在的RLC实体,RLC实体判断RLC SDU1传输失败,维持State_RLC_1为False。
可选的,x可以是最大HARQ传输次数。MAC层在MAC PDU1在达到最大HARQ传输次数后指示RLC层RLC PDU1传输失败。
可选的,RLC层需要将RLC SDU1的传输状态为失败指示给其他协议层,例如RRC层或MAC层或PHY层或PDCP层,各个协议层收到指示后将本层对应的传输参数置为第二资源参数。
步骤705:终端设备的RLC实体从上层收到一个RLC SDU2,将RLC SDU2对应的传输状态变量State_RLC_2设置为False。
步骤706:假设RLC SDU2没有分段,封装为RLC PDU2。将RLC PDU2递交给MAC层传输。在MAC层被封装为MAC PDU2。
步骤707:假设MAC PDU2传输成功,MAC层会把该信息指示给RLC PDU2所在的RLC实体,RLC实体判断RLC SDU2传输成功,维持State_RLC_2为True。
可选的,RLC层需要将RLC SDU2的传输状态为成功指示给其他协议层,例如RRC层或MAC层或PHY层或PDCP层,各个协议层收到指示后将本层对应的传输参数置为第一套参数。
可选的,除了上述RLC SDU的传输状态的指示方法,还包括其他指示方法,例如:
发送端(上行以终端设备为例)的每一个RLC实体维护该实体中每一个RLC SDU的传输状态,例如RLC实体针对RLC层序列号为SN的RLC SDU,维护一个变量State_RLC_SN。
可选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变量State_RLC_SN置为False的条件包含以下至少一项:
1)初始置位为False,例如从PDCP层获得对应SN的RLC SDU或将该RLC SDU对应的第一个RLC PDU递交给MAC层;
2)从对端RLC实体收到的状态中指示该RLC SDU所对应的所有RLC PDU中至少有一个接收失败;
可选的,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发送RLC SDU的数量(例如,1个)将polling域置位,即在每一个RLC SDU所对应的最后一个RLC PDU发送时将polling域置位,接收端的RLC实体每接收到一个RLC SDU就生成一个状态报告。
3)MAC层指示该RLC SDU对应的所有RLC PDU所在的MAC PDU至少有一个在连续n次HARQ传输中未传输成功,n为正整数,由接入网设备的RRC信令配置。可选的,n可以等于最大HARQ次数。
4)PDCP层指示该RLC SDU或其对应的PDCP SDU/PDU未传输成功;
5)RLC层在一个定时器超时范围内没有收到包含了该SN对应的RLC SDU传输成功的状态报告
6)直接从接收端的某一层信令(RLC控制PDU或RRC信令或MAC CE或DCI)中获得State_RLC_SN的值为False。终端设备在RLC层没有成功解码出某一个SN对应的RLCSDU时(例如,reordering定时器超时或者对SDU内容无法识别等原因),生成包含Stae_RLC_SN值为False的信令,该信令可以是RRC信令或MAC控制元素(control element,CE)或RLC控制PDU或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
可选的,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变量State_RLC_SN置为True的条件包含以下至少一项:
1)对端的RLC实体反馈的状态报告显示该RLC SDU对应的RLC PDU全部接收成功,可选的,发送端的RLC实体按照发送RLC SDU的数量(例如1个)将polling域置位,即在每一个RLC SDU所对应的最后一个RLC PDU发送时将polling域置位;
2)MAC层指示该RLC SDU对应的RLC PDU所在的MAC PDU全部传输成功,MAC层向每个逻辑信道对应的RLC实体反馈其每个RLC PDU的传输状态;
3)PDCP层指示该RLC SDU或其对应的PDCP SDU/PDU传输成功;
4)直接从接收端的某一层信令(PDCP控制PDCU或RLC控制PDU或MAC CE或DCI或RRC信令)中获得State_RLC_SN的值为True。
接收端在RLC层成功解码出某一个SN对应的RLC SDU时,生成包含State_RLC_SN值为True的信令,该信令可以是RRC信令或MAC CE或RLC控制PDU或DCI。
可选的,RLC实体将每个RLC SDU的传输状态指示给其他层,例如RRC或SDAP或PDCP或MAC或PHY层。
在State_RLC_SN状态为False,若序列号为SN+1的RLC SDU要发送时,发送端采用第二资源参数进行传输,包括:
1)PDCP层或RLC层激活SN+1的RLC SDU所在的承载或逻辑信道的复用(duplication)
2)按照预配置的参数(例如,捆绑传输时间间隔(transmission time intervalbundling,TTI bundling)数,调制和编码方案;最大混合自动重传HARQ次数;最大自动重传ARQ次数;传输资源的周期;传输资源的位置;传输资源的大小;传输资源的类型;逻辑信道优先级;无线承载优先级;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模式;传输的载波数;无线承载的类型;无线承载的功能等)传输SN+1的RLC SDU,该参数由RRC信令配置,在序号为SN的RLC SDU传输失败时激活。
实施例三:
图8为图6类似,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接收端PDCP层反馈的PDCPSDU传输状态错误进行调整的流程示意图。发送端(上行以终端设备为例)每一个PDCP实体维护该实体中每一个PDCP SDU/PDU的传输状态,例如PDCP实体针对PDCP层序列号为SN的PDCP SDU/PDU,维护一个变量State_PDCP_SN。
可选的,变量State_PDCP_SN置为False的条件包含以下至少一项:
1)初始置位为False,例如从上层(SDAP或IP层或应用层)获得一个PDCP SDU或将该PDCP SDU对应的PDCP PDU(其序列号为SN)递交给RLC层;
2)从对端PDCP实体收到状态报告中显示该PDCP SDU/PDU传输失败,发送端的PDCP实体在每一个PDCP PDU的header中将polling域置位,接收端PDCP实体每接收到一个PDCPPDU就生成一个状态报告;
3)RLC层指示PDCP层当前PDCP PDU传输失败;
4)PDCP层针对该PDCP SDU的discardTimer超时;
5)直接从对端的某一层信令(PDCP控制PDU或RRC信令或MAC CE或DCI)中获得State_PDCP_SN的值为False;
6)非接入(non-access stratum,NAS)层或者应用层或者IP层的指示
可选的,变量State_PDCP_SN置为True的条件包含以下至少一项:
1)接收端的PDCP实体反馈的状态报告显示该PDCP SDU/PDU传输成功,
2)RLC层指示该PDCP SDU/PDU传输成功
3)直接从对端的某一层信令(PDCP控制PDU或MAC CE或DCI或RRC信令)中获得State_PDCP_SN的值为True。接收端在PDCP层成功解码出某一个SN对应的PDCP SDU时,生成包含Stae_PDCP_SN值为True的信令,该信令可以是RRC信令或MAC CE或PDCP控制PDU或DCI;
4)NAS层或者应用层或者IP层的指示信息。
可选的,PDCP实体将每个PDCP SDU/PDU的传输状态指示给其他层,例如RRC或SDAP或RLC或MAC或PHY层。
类似地,在State_PDCP_SN状态为False,若序列号为SN+1的PDCP SDU要发送时,发送端采用第二资源参数进行传输,包括:
1、PDCP层或RLC层激活SN+1的PDCP SDU所在的承载或逻辑信道的复用(duplication)。
2、按照预配置的参数(可包括TTI bundling数,调制和编码方案;最大混合自动重传HARQ次数;最大自动重传ARQ次数;传输资源的周期;传输资源的位置;传输资源的大小;传输资源的类型;逻辑信道优先级;无线承载优先级;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模式;传输的载波数;无线承载的类型;无线承载的功能等)传输SN+1的PDCP SDU,该参数由RRC信令配置,在序列号为SN的PDCP SDU传输失败时激活。
实施例四: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发送端为接入网设备为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901:接入网设备从核心网设备接收数据包的周期,接入网设备在每个周期内都应该接收到一个数据包。
步骤902:接入网设备在周期1内收到数据包1,按照传输参数1来传输,假设在空口传输成功。
步骤903:接入网设备在周期2内没有收到数据包2,则接入网设备数据包2传输失败,将数据包2的传输状态设置为错误。接入网设备在周期3内收到数据包3,接入网设备调整数据包3的传输参数为传输参数2(第二资源参数),将数据包3传输给终端设备。
实施例五: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发送端为终端设备为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01:终端设备的PDCP层发送PDCP SDU1给接入网设备。
步骤1002:终端设备从NAS层或应用层获得指示PDCP SDU1传输失败。
步骤1003:终端设备将PDCP SDU1对应的传输状态设置为传输错误,调整PDCPSDU2的传输参数为传输参数2(第二资源参数),来进行PDCP SDU2的传输。
实施例六: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发送端为终端设备为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01:终端设备的PDCP层发送PDCP SDU1给接入网设备,同时启动定时器。
步骤1102:终端设备在定时器超时前未获得PDCP SDU1成功传输的指示信息。
步骤1103:终端设备将PDCP SDU1对应的传输状态设置为传输错误,调整PDCPSDU2的传输参数为传输参数2(第二资源参数),来进行PDCP SDU2的传输。
实施例七: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发送端为接入网设备为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201: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1。
步骤1202:接入网设备成功接收核心网设备发送的数据包3。接入网设备发现中间遗漏了数据包2,证明数据包2丢包,因此接入网设备将数据包2的传输状态设置为传输错误,同时将数据包3的传输参数调整为传输参数2(第二资源参数),将数据包3进行传输给终端设备。
实施例八: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以发送端为终端设备为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301:终端设备的PDCP层发送PDCP SDU1给接入网设备。
步骤1302:接入网设备通过DCI或MAC CE告诉终端设备PDCP SDU1的传输状态为传输失败,终端设备将PDCP SDU1对应的传输状态设置为传输错误;或者接入网设备指示终端设备将下一个PDCP SDU也即PDCP SDU2采用第二资源参数来进行传输。
步骤1303:终端设备调整PDCP SDU2的传输参数为传输参数2来进行PDCP SDU2的传输。
应当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所有实体也可以换成其他实体,SDU也可以是PDU,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在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中,都是根据前一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错误而调整当前数据包的传输参数。当前一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正确时,发送端不调整当前数据包的传输参数。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能够通过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快速调整后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策略,在前一个数据包传输失败时采用更高的可靠性保证后面一个数据包的传输,避免连续2个数据包传输失败。
本发明示例还提供一种装置(例如,集成电路、无线设备、电路模块等)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现本文描述的规避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装置可以是自立设备或者可以是较大设备的一部分。设备可以是(i)自立的IC;(ii)具有一个或多个1C的集合,其可包括用于存储数据和/或指令的存储器IC;(iii)RFIC,诸如RF接收机或RF发射机/接收机;(iv)ASIC,诸如移动站调制解调器;(v)可嵌入在其他设备内的模块;(vi)接收机、蜂窝电话、无线设备、手持机、或者移动单元;(vii)其他等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和装置,可以应用于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可以统称为无线设备)。该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或无线设备可以包括硬件层、运行在硬件层之上的操作系统层,以及运行在操作系统层上的应用层。该硬件层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内存管理单元(memory management unit,MMU)和内存(也称为主存)等硬件。该操作系统可以是任意一种或多种通过进程(process)实现业务处理的计算机操作系统,例如,Linux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Android操作系统、iOS操作系统或windows操作系统等。该应用层包含浏览器、通讯录、文字处理软件、以及即时通信软件等应用。并且,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方法的执行主体的具体结构,只要能够通过运行记录有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的代码的程序,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传输信号的方法进行通信即可,例如,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执行主体可以是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或者,是终端设备或接入网设备中能够调用程序并执行程序的功能模块。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或者计算机软件和电子硬件的结合来实现。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方面或特征可以实现成方法、装置或使用标准编程和/或工程技术的制品。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制品”涵盖可从任何计算机可读器件、载体或介质访问的计算机程序。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磁存储器件(例如,硬盘、软盘或磁带等),光盘(例如,压缩盘(compact disc,CD)、数字通用盘(digital versatiledisc,DVD)等),智能卡和闪存器件(例如,可擦写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PROM)、卡、棒或钥匙驱动器等)。另外,本文描述的各种存储介质可代表用于存储信息的一个或多个设备和/或其它机器可读介质。术语“机器可读介质”可包括但不限于,无线信道和能够存储、包含和/或承载指令和/或数据的各种其它介质。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应理解,在本发明实施例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接入网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发送端的接入层第一实体维护所述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
如果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失败,所述发送端调整当前数据包的传输参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接入层第一实体为以下一种:
无线链路控制层;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
无线资源控制层;
介质访问控制层;
物理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是业务数据单元或协议数据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送端的接入层实体根据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维护所述接入层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
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维护的定时器超时且前一个数据包还未成功传输,则认为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失败,否则认为前一个数据包传输状态为传输成功;
接收端接入层第一实体发送给发送端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发送端接入层第二实体发送给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接收端接入层第二实体发送给发送端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或第二实体根据当前数据包的序号,若接收的当前数据包的序号与前一个数据包的序号不连续,判断前一个数据包传输失败;
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或第二实体根据QoS信息获知数据包的周期,若在前一个周期内没有数据包到达,判断前一个数据包传输失败;
发送端非接入层或应用层给发送端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调制和编码方案;
最大混合自动重传HARQ次数;
最大自动重传ARQ次数;
传输资源的周期;
传输资源的位置;
传输资源的大小;
传输资源的类型;
逻辑信道优先级;
无线承载优先级;
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模式;
传输的载波数;
无线承载的类型;
无线承载的功能。
6.一种规避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维护单元,用于维护所述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所述传输状态包括传输成功、传输失败或者丢包;
调整单元,用于当所述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失败,调整当前数据包的传输参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入层第一实体为以下一种:
无线链路控制层;
业务数据适配协议层;
无线资源控制层;
介质访问控制层;
物理层。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包是业务数据单元或协议数据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单元根据以下至少一种信息维护所述接入层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
所述装置接入层第一实体维护的定时器超时且前一个数据包还未成功传输,则认为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失败,否则认为前一个数据包的传输状态为传输成功;
接收端接入层第一实体发送给装置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所述装置接入层第二实体发送给装置接入层第一实体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接收端接入层第二实体发送给装置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所述装置接入层第一实体或第二实体发送给装置接入层第一实体的指示信息,根据数据包的序号,若接收的当前数据包的序号与前一个数据包的序号不连续,判断前一个数据包传输失败;
所述装置接入层第一实体或第二实体发送给发送端接入层第一实体的指示信息,根据服务质量QoS信息获知数据包的周期,若数据包在前一个周期内没有到达,判断前一个数据包传输失败;
所述装置非接入层或应用层发送给装置接入层的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装置接入层第一实体的前一个数据包是传输成功或传输失败。
10.根据权利要求6-9中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参数包括以下至少一项:
调制和编码方案;
最大混合自动重传HARQ次数;
最大自动重传ARQ次数;
传输资源的周期;
传输资源的位置;
传输资源的大小;
传输资源的类型;
逻辑信道优先级;
无线承载优先级;
无线链路控制传输模式;
传输的载波数;
无线承载的类型;
无线承载的功能。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1711133111.XA 2017-11-15 2017-11-15 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97885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33111.XA CN109788509B (zh) 2017-11-15 2017-11-15 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EP18879757.5A EP3697041A4 (en) 2017-11-15 2018-11-14 PROCESS AND DEVICE FOR AVOIDING CONSEQUENTIAL FAILURES IN TRANSMISSION OF DATA PACKAGES
PCT/CN2018/115330 WO2019096145A1 (zh) 2017-11-15 2018-11-14 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US16/874,291 US11277877B2 (en) 2017-11-15 2020-05-14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voiding failure of transmitting consecutive data packet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33111.XA CN109788509B (zh) 2017-11-15 2017-11-15 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8509A true CN109788509A (zh) 2019-05-21
CN109788509B CN109788509B (zh) 2023-03-10

Family

ID=664956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33111.XA Active CN109788509B (zh) 2017-11-15 2017-11-15 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77877B2 (zh)
EP (1) EP3697041A4 (zh)
CN (1) CN109788509B (zh)
WO (1) WO2019096145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62257A (zh) * 2019-09-29 2020-01-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708723A (zh) * 2019-09-18 2020-01-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2865930A (zh) * 2019-11-27 2021-05-2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轮询报文的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WO2021233401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21238668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922930A (zh) * 2020-07-09 2022-01-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4125907A (zh) * 2020-08-28 2022-03-0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靠性保障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240495A1 (zh) * 2022-06-15 2023-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4067374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25167A1 (en) * 2019-02-13 2021-12-22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Systems and methods to reduce consecutive packet loss for delay critical traffic
CN114342287A (zh) * 2019-09-29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4846757A (zh) * 2020-01-07 2022-08-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激活或去激活可靠传输的方法和装置
EP3940980A1 (en) 2020-07-15 2022-01-19 Nokia Technologies Oy Reconfiguring resources for transmission
DE102021207634A1 (de) * 2021-07-16 2023-01-19 Robert Bosch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Betreiben eines Kommunikationssystems zur Optimierung von Parametern des Kommunikationssystems

Citation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505756A2 (en) * 2003-07-31 2005-02-09 Fujitsu Limite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US6961309B2 (en) * 2001-04-25 2005-11-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aptive TCP delayed acknowledgment
CN1780199A (zh) * 2004-11-17 2006-05-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判定数据包编码、译码方式的方法
CN101098177A (zh) * 2006-06-28 200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277174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服务质量的数据重传的方法及其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CN101388886A (zh) * 2007-09-14 2009-03-18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多跳分组通信网络中的路径服务质量的增强方法及系统
US20110164560A1 (en) * 2010-01-07 2011-07-07 Sun Hee Ki Method for processing mac protocol data uni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04097A (zh) * 2010-09-14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47803A (zh) * 2011-02-21 2012-08-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消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2155821A1 (zh) * 2011-05-17 2012-11-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差错控制的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和系统
US20120300648A1 (en) * 2011-05-25 2012-11-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Dropped Packets
WO2013120245A1 (en) * 2012-02-13 2013-08-22 St-Ericsson S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user equipment, computer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326832A (zh) * 2012-03-19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发送方法、模式转换方法及装置
US20130283285A1 (en) * 2012-04-23 2013-10-2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Adjusting Thread Priority to Improve Throughput between Peer-to-peer (P2P) Devices
CN104244445A (zh) * 2013-06-13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接入点及无线通信系统
CN104486166A (zh) * 2014-12-31 2015-04-0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QoS的网络化控制系统采样周期调整方法
CN105025524A (zh) * 2015-06-09 2015-11-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路径并行传输数据调度方法及传输控制协议
CN105450357A (zh) * 2014-09-24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编码参数的调整、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US20160337870A1 (en) * 2014-01-29 2016-11-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ystem
CN106817318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鲁棒包头压缩状态协商方法、发送端以及系统
US20170288821A1 (en) * 2016-03-29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ATE498256T1 (de) * 2004-12-17 2011-02-15 Ericsson Telefon Ab L M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in einem zellularen netzwerk
US9585054B2 (en) * 2012-07-19 2017-02-28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and managing user plane congestion
US10819416B2 (en) * 2016-05-13 2020-10-27 Sony Corporation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for using ARQ processes in a relay device
US10567286B2 (en) * 2016-08-09 2020-02-18 Qualcomm Incorporated Congestion control for LTE-V2V

Patent Citation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61309B2 (en) * 2001-04-25 2005-11-0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daptive TCP delayed acknowledgment
EP1505756A2 (en) * 2003-07-31 2005-02-09 Fujitsu Limited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CN1780199A (zh) * 2004-11-17 2006-05-31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判定数据包编码、译码方式的方法
CN101098177A (zh) * 2006-06-28 2008-01-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
CN101277174A (zh) * 2007-03-30 2008-10-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服务质量的数据重传的方法及其装置和无线通信系统
US20130128730A1 (en) * 2007-09-14 2013-05-23 Zte (Usa) Inc. Enhancement of path quality of service in multi-hop packet communication networks
CN101388886A (zh) * 2007-09-14 2009-03-18 中兴通讯美国公司 多跳分组通信网络中的路径服务质量的增强方法及系统
US20110164560A1 (en) * 2010-01-07 2011-07-07 Sun Hee Ki Method for processing mac protocol data unit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2404097A (zh) * 2010-09-14 2012-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发送报文的方法和装置
CN102647803A (zh) * 2011-02-21 2012-08-22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传输消息的方法、系统和设备
WO2012155821A1 (zh) * 2011-05-17 2012-11-22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差错控制的方法、接收端、发送端和系统
US20120300648A1 (en) * 2011-05-25 2012-11-29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Dropped Packets
WO2013120245A1 (en) * 2012-02-13 2013-08-22 St-Ericsson S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data transmission, user equipment, computer program and storage medium
CN103326832A (zh) * 2012-03-19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发送方法、模式转换方法及装置
US20130283285A1 (en) * 2012-04-23 2013-10-24 Marvell World Trade Ltd. Adjusting Thread Priority to Improve Throughput between Peer-to-peer (P2P) Devices
CN104244445A (zh) * 2013-06-13 2014-12-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数据包传输方法、接入点及无线通信系统
US20160337870A1 (en) * 2014-01-29 2016-11-1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Data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s Device and System
CN105450357A (zh) * 2014-09-24 2016-03-30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编码参数的调整、反馈信息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4486166A (zh) * 2014-12-31 2015-04-01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QoS的网络化控制系统采样周期调整方法
CN105025524A (zh) * 2015-06-09 2015-11-04 北京邮电大学 一种多路径并行传输数据调度方法及传输控制协议
CN106817318A (zh) * 2015-11-30 2017-06-09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鲁棒包头压缩状态协商方法、发送端以及系统
US20170288821A1 (en) * 2016-03-29 2017-10-05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data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GP-130192_CR 44.060-1588 Hybrid Packet Channel (Rel-12)"", 《3GPP TSG_GERAN\TSG_GERAN》 *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08723B (zh) * 2019-09-18 2022-12-30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708723A (zh) * 2019-09-18 2020-01-17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10662257B (zh) * 2019-09-29 2021-04-2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0662257A (zh) * 2019-09-29 2020-01-07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报文传输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2865930A (zh) * 2019-11-27 2021-05-28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发送轮询报文的方法、相关装置和系统
CN113708889A (zh) * 2020-05-22 2021-11-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21233401A1 (zh) * 2020-05-22 2021-11-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方法和设备
WO2021238668A1 (zh) * 2020-05-28 2021-12-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3922930A (zh) * 2020-07-09 2022-01-1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3922930B (zh) * 2020-07-09 2024-05-28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CN114125907A (zh) * 2020-08-28 2022-03-01 上海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可靠性保障方法及相关装置
WO2023240495A1 (zh) * 2022-06-15 2023-12-2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通信设备
WO2024067374A1 (zh) * 2022-09-30 2024-04-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277877B2 (en) 2022-03-15
CN109788509B (zh) 2023-03-10
EP3697041A4 (en) 2020-12-23
EP3697041A1 (en) 2020-08-19
WO2019096145A1 (zh) 2019-05-23
US20200275509A1 (en) 2020-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88509A (zh) 连续数据包传输失败的规避方法及装置
US10805430B2 (en) Evolved data compression scheme signaling
CN107637121B (zh) 用于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或接收调度请求的方法和装置
CN110603896B (zh) 新型无线电接入技术中的pdcp重复和数据恢复的处理
CN109792634A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5767629A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EP3331276B1 (en) Device and method of handling data transmissions after a handover
CN110199541B (zh) 用于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83737A (zh) Nr中确定用户设备处理时间要求
EP3634076B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ocessing data
TWI670954B (zh) 處理承載型態改變的裝置
CN110035017A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8632893A (zh) 处理用于数据复本的缓存器状态回报的装置及方法
JPWO2018127985A1 (ja)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4503618A (zh) 终端及通信方法
WO2019191999A1 (zh) 一种资源确定方法、指示方法及装置
CN109218002A (zh) 在频宽部分中执行数据传输的装置及方法
CN111567095B (zh) 用于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无线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21056589A1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US11523301B2 (e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with buffer status report
US11758513B2 (en) Physical uplink control channel with uplink message short data field
CN108901069B (zh)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CN116325882A (zh) 具有pdcp重传的mrb架构
TWI819845B (zh) 用於pucch載波切換和pucch重複的方法和裝置
EP4290794A1 (en) Survival time processing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