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82410A - 一种成像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成像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82410A
CN109782410A CN201910153300.6A CN201910153300A CN109782410A CN 109782410 A CN109782410 A CN 109782410A CN 201910153300 A CN201910153300 A CN 201910153300A CN 109782410 A CN109782410 A CN 1097824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e
lens
front shroud
boss structure
imaging le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330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立邦
常斌全
陈莉
戴付建
赵烈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nny Opt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15330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82410A/zh
Publication of CN1097824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824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设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透镜组(2)的前罩(3);所述镜筒(1)为中空的筒状体,其朝向像侧的像侧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承靠所述透镜组(2)的第一环形凸起(11);所述前罩(3)设置于所述镜筒(1)朝向物侧的物侧端,且所述前罩(3)与所述透镜组(2)位于物侧的第一透镜(21)相互同轴的嵌合设置。通过将镜筒设置为像侧端敞口的进而对减小镜头的体积有利,解决了传统镜筒体积大成本高的弊端。

Description

一种成像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镜头是现在很常用的一样摄影器材,尤其是随着移动设备的快速发展,镜头在移动设备上的使用也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随着移动设备等产品向着集成化、微型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要求与其相匹配的成像镜头在保证成像品质的前提下体积尽可能地缩小,以减小整个成像模组的空间占比。而现有的成像镜头中,由于镜筒是控制整个镜头体积大小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设计满足该发展趋势且生产成本可控的镜头结构也成了行业发展的关键性课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解决现有成像镜头体积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设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以及用于固定所述透镜组的前罩;所述镜筒为中空的筒状体,其朝向像侧的像侧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承靠所述透镜组的第一环形凸起;
所述前罩设置于所述镜筒朝向物侧的物侧端,且所述前罩与所述透镜组位于物侧的第一透镜相互同轴的嵌合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前罩其包括:相互同轴设置的第一凸台结构和第二凸台结构;
所述第一凸台结构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光学有效部分相互嵌合,所述第二凸台结构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支承部分相互抵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凸台结构包括:用于与所述光学有效部分相互嵌合的第一内侧面,用于定位的第一外侧面,朝向物侧的第一端面,朝向像侧的第二端面;
所述第二凸台结构与所述第一外侧面相互固定连接,其包括:用于与所述镜筒相连接的第二外侧面,朝向物侧的第三端面,朝向像侧的第四端面。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内侧面为圆柱面、环状锥面、环状弧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内侧面为阶梯状圆柱面或为多个锥形角度的环状锥面依次连接构成或为多个半径的环状弧面依次连接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前罩通过所述第二外侧面与所述镜筒的物侧端粘接、过盈配合连接或螺纹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端面凸出所述第三端面构成阶梯状凸台结构或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相互齐平;
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四端面相互齐平,且分别与所述支承部分的表面相抵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端面凸出所述第三端面构成阶梯状凸台结构或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三端面相互齐平;
所述第二端面与所述第四端面相互齐平,且所述第四端面设置有第三凸台结构;
所述第三凸台结构的第五端面与所述支承部分的表面相抵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二凸台结构上所述第三端面和所述第四端面的垂直距离为f,其满足,f≥0.05mm。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前罩表面设置有消光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通过将镜筒设置为像侧端敞口的进而对减小镜头的体积有利,解决了传统镜筒体积大成本高的弊端。同时,通过设置前罩不仅能够对镜筒中的透镜组进行限位,而且通过设置前罩可以有效简化镜筒的结构,尤其是在与其它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配合时,只需要更改前罩的结构形状即可,不需要对镜筒进行重新设计。因此,通过将镜筒的物侧端设置为敞口的,并在物侧端设置前罩,进而时本发明适用于不同产品的安装位置上,解决了根据产品种类重新设计镜筒的弊端,以及解决了镜筒由于重新设计带来的开模次数多,成本高的弊端。同时,通过设置前罩还能够在安装位置对透镜组起到良好的保护和定位作用,保证了本发明的成像质量。此外,前罩与透镜嵌合设置并与镜筒内壁连接,进而实现了前罩被埋入镜筒中,前罩与其它部件配合时也减小了对内部空间的需求,进一步减小了本发明占用的空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第一内侧面直接与第一透镜的光学有效部分的光学表面相嵌合的接触,通过设置为多种形式,可以实现对不同面型的光学表面相适配,尤其是采用环状锥面、环状弧面、多个锥形角度的环状锥面依次连接构成的面时,实现了对透镜光学表面的良好定位效果,而且实现了第一内侧面与透镜表面的线接触,避免了对透镜表面产生划伤。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外侧面可以根据需要安装的位置进行相匹配的设置,达到良好的定位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通过第一端面凸出第三端面构成阶梯状凸台结构,进而能够方便的实现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定位,不仅方便,而且加工简单。另外,通过这种设置,第一外侧面和第一内侧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根据要求进行方便加工,不需要重新加工整个前罩3,节约了生产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将第二凸台结构的厚度设置为上述范围,保证了本发明前罩第二凸台结构具有足够的支承强度,保证了前罩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承定位作用。同时,第二凸台结构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还能够保证第二凸台结构具有充裕的加工空间,进而改变第二凸台结构的厚度使其满足不同安装位置的要求,使本发明的安装位置更广。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方案,前罩在与第一透镜相互嵌合设置时,不仅能够使前罩起到良好的遮光作用避免了杂散光进入镜头内部,对提高成像质量有利。当然,对前罩表面进一步消光处理形成消光层,对抑制杂散光在前罩上的散射更加有利,对提高本发明的成像质量有益。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图2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内侧面的结构图;
图3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内侧面的结构图;
图4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内侧面的结构图;
图5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内侧面的结构图;
图6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第一内侧面的结构图;
图7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图8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成像镜头的结构图;
图9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摄像模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透镜组2和前罩3。在本实施方式中,镜筒1为中空的筒状体。在镜筒1朝向像侧的像侧端1a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承靠透镜组2的第一环形凸起11。前罩3设置于镜筒1朝向物侧的物侧端1b,且前罩3与透镜组2位于物侧的第一透镜21相互同轴的嵌合设置。需要说明的是,透镜组2中至少包含有两块透镜,从物侧到像侧的方向依次为第一透镜21、第二透镜22,并依次顺序类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前罩3包括:相互同轴设置的第一凸台结构31和第二凸台结构3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台结构31与第一透镜21的光学有效部分211相互嵌合,第二凸台结构32与第一透镜21的支承部分212相互抵靠。
根据本发明,通过将镜筒1设置为像侧端敞口的进而对减小镜头的体积有利,解决了传统镜筒体积大成本高的弊端。同时,通过设置前罩3不仅能够对镜筒1中的透镜组2进行限位,而且通过设置前罩3可以有效简化镜筒1的结构,尤其是在与其它部件的安装位置进行配合时,只需要更改前罩3的结构形状即可,不需要对镜筒1进行重新设计。因此,通过将镜筒1的物侧端设置为敞口的,并在物侧端设置前罩,进而时本发明适用于不同产品的安装位置上,解决了根据产品种类重新设计镜筒1的弊端,以及解决了镜筒1由于重新设计带来的开模次数多,成本高的弊端。同时,通过设置前罩3还能够在安装位置对透镜组2起到良好的保护和定位作用,保证了本发明的成像质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第一凸台结构31包括:用于与光学有效部分211相互嵌合的第一内侧面311,用于定位的第一外侧面312,朝向物侧的第一端面313,朝向像侧的第二端面31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内侧面311为圆柱面(参见图2)、环状锥面(参见图3)、环状弧面(参见图4)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中实施方式,第一内侧面311为阶梯状圆柱面(参见图5)或为多个锥形角度的环状锥面依次连接构成(参见图6)或为多个半径的环状弧面依次连接构成。通过上述设置,第一内侧面311直接与第一透镜21的光学有效部分的光学表面相嵌合的接触,通过设置为多种形式,可以实现对不同面型的光学表面相适配,尤其是采用环状锥面、环状弧面、多个锥形角度的环状锥面依次连接构成的面时,实现了对透镜光学表面的良好定位效果,而且实现了第一内侧面311与透镜表面的线接触,避免了对透镜表面产生划伤。另外,通过设置第一外侧面312可以根据需要安装的位置进行相匹配的设置,达到良好的定位效果。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凸台结构32与第一外侧面312相互固定连接,其包括:用于与镜筒1相连接的第二外侧面321,朝向物侧的第三端面322,朝向像侧的第四端面323。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罩3通过第二外侧面321与镜筒1的物侧端粘接、过盈配合连接或螺纹连接。参见图1所示,当需要粘接时,在第二外侧面321与镜筒1的内壁之间具有一空隙,将粘接剂注入在该空隙中即可完成粘接。或者,参见图7所示,将第二凸台结构32的直径按照配合要求进行加工,进而通过第二外侧面321与镜筒1的内壁进行过盈配合连接即可。或者,参见图8所示,在第二外侧面321和镜筒1的内壁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连接的螺纹,进而实现了螺纹连接。通过上述前罩3和镜筒1的连接方式,实现了前罩3的方便安装,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前罩与镜筒1进行安装即可,方便快捷。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端面313凸出第三端面322构成阶梯状凸台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面314与第四端面323相互齐平,且分别与支承部分212的表面相抵靠。通过第一端面313凸出第三端面322构成阶梯状凸台结构,进而能够方便的实现与其它部件的连接定位,不仅方便,而且加工简单。另外,通过这种设置,第一外侧面312和第一内侧面311之间的垂直距离可以根据要求进行方便加工,不需要重新加工整个前罩3,节约了生产成本。当然,第一端面313与第三端面322根据使用条件也可以设置为相互齐平的。
结合图7和图8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端面313凸出第三端面322构成阶梯状凸台结构。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面314与第四端面323相互齐平,且第四端面323设置有第三凸台结构33。第三凸台结构33的第五端面331与支承部分212的表面相抵靠。通过上述设置,对于第一镜片21在轴向厚度较大时,可以有效节约前罩3的制作材料。而且需要调整前罩3的总高度时,只需要对第三凸台结构33的高度进行加工即可,降低了加工工作量,提高了加工效率,且节约了生产成本。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凸台结构33在第四端面323上可以为连续的环状凸台结构也可以为间隔设置且呈环形阵列的凸台结构。通过这样设置其加工结构简单,用料少,成本低。当然,第一端面313与第三端面322根据使用条件也可以设置为相互齐平的。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二凸台结构32上所述第三端面322和第四端面323的垂直距离为f,其满足,f≥0.05mm。通过上述设置,将第二凸台结构32的厚度设置为上述范围,保证了本发明前罩第二凸台结构32具有足够的支承强度,保证了前罩3能够起到良好的支承定位作用。同时,第二凸台结构32的厚度设置在上述范围内还能够保证第二凸台结构32具有充裕的加工空间,进而改变第二凸台结构32的厚度使其满足不同安装位置的要求,使本发明的安装位置更广。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前罩3表面设置有消光层。通过上述设置,前罩3在与第一透镜21相互嵌合设置时,不仅能够使前罩3起到良好的遮光作用避免了杂散光进入镜头内部,对提高成像质量有利。当然,对前罩3表面进一步消光处理形成消光层,对抑制杂散光在前罩3上的散射更加有利,对提高本发明的成像质量有益。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前罩3可采用金属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等。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罩3的材料最好为无铅黄铜、不锈钢和高分子材料。其中,若使用无铅黄铜、不锈钢材料,则需进行黑化处理,在其表面形成消光层。对于高分子材料,最好选用反射率低的组分配比或者进行必要的消光处理。
结合图1和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采用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摄像模组包括:成像镜头和成像元件。本方的成像镜头采用物侧端敞口的方式,进而实现了成像镜筒1物侧端与成像元件之间的距离a要小于第一透镜21光学表面到成像元件之间的距离b。进而采用本发明的成像镜头的摄像模组对安装位置的空间要求更低,对降低安装位置的厚度有利。
上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成像镜头,包括:镜筒(1),设置于镜筒内的透镜组(2),以及用于固定所述透镜组(2)的前罩(3);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1)为中空的筒状体,其朝向像侧的像侧端的内壁上设置有用于承靠所述透镜组(2)的第一环形凸起(11);
所述前罩(3)设置于所述镜筒(1)朝向物侧的物侧端,且所述前罩(3)与所述透镜组(2)位于物侧的第一透镜(21)相互同轴的嵌合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3)其包括:相互同轴设置的第一凸台结构(31)和第二凸台结构(32);
所述第一凸台结构(31)与所述第一透镜(21)的光学有效部分(211)相互嵌合,所述第二凸台结构(32)与所述第一透镜(21)的支承部分(212)相互抵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结构(31)包括:用于与所述光学有效部分(211)相互嵌合的第一内侧面(311),用于定位的第一外侧面(312),朝向物侧的第一端面(313),朝向像侧的第二端面(314);
所述第二凸台结构(32)与所述第一外侧面(312)相互固定连接,其包括:用于与所述镜筒(1)相连接的第二外侧面(321),朝向物侧的第三端面(322),朝向像侧的第四端面(3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面(311)为圆柱面、环状锥面、环状弧面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组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面(311)为阶梯状圆柱面或为多个锥形角度的环状锥面依次连接构成或为多个半径的环状弧面依次连接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3)通过所述第二外侧面(321)与所述镜筒(1)的物侧端粘接、过盈配合连接或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313)凸出所述第三端面(322)构成阶梯状凸台结构或所述第一端面(313)与所述第三端面(322)相互齐平;
所述第二端面(314)与所述第四端面(323)相互齐平,且分别与所述支承部分(212)的表面相抵靠。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面(313)凸出所述第三端面(322)构成阶梯状凸台结构或所述第一端面(313)与所述第三端面(322)相互齐平;
所述第二端面(314)与所述第四端面(323)相互齐平,且所述第四端面(323)设置有第三凸台结构(33);
所述第三凸台结构(33)的第五端面(331)与所述支承部分(212)的表面相抵靠。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结构(32)上所述第三端面(322)和所述第四端面(323)的垂直距离为f,其满足,f≥0.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罩(3)表面设置有消光层。
CN201910153300.6A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成像镜头 Pending CN10978241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3300.6A CN109782410A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成像镜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3300.6A CN109782410A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成像镜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82410A true CN109782410A (zh) 2019-05-21

Family

ID=66486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3300.6A Pending CN109782410A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成像镜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82410A (zh)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3350A (ja) * 1992-07-23 1994-02-18 Canon Inc 光学機器用附属品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JP2001051177A (ja) * 1999-08-11 2001-02-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影レンズ保持方法
JP2001290206A (ja) * 2000-04-10 2001-10-19 Konica Corp レンズ付きフィルム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1109840A (zh) * 2007-08-21 2008-01-23 三星高新电机(天津)有限公司 镜片镀膜无调焦手机摄像头
JP2008033010A (ja) * 2006-07-28 2008-02-14 Sony Corp 撮像装置
JP2010054866A (ja) * 2008-08-28 2010-03-11 Kyocera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0191345A (ja) * 2009-02-20 2010-09-02 Hitachi Maxell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1101091A (ja) * 2009-11-04 2011-05-1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
JP2013125161A (ja) * 2011-12-15 2013-06-24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CN206557457U (zh) * 2017-01-20 2017-10-13 重庆南信智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镜头及手机
CN207731012U (zh) * 2017-11-13 2018-08-14 桑来斯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高像素超广角主动驾驶辅助系统相机镜头
CN209728299U (zh) * 2019-02-28 2019-12-0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镜头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43350A (ja) * 1992-07-23 1994-02-18 Canon Inc 光学機器用附属品およびレンズ鏡筒
JP2001051177A (ja) * 1999-08-11 2001-02-23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撮影レンズ保持方法
JP2001290206A (ja) * 2000-04-10 2001-10-19 Konica Corp レンズ付きフィルムユニット、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33010A (ja) * 2006-07-28 2008-02-14 Sony Corp 撮像装置
CN101109840A (zh) * 2007-08-21 2008-01-23 三星高新电机(天津)有限公司 镜片镀膜无调焦手机摄像头
JP2010054866A (ja) * 2008-08-28 2010-03-11 Kyocera Corp レンズユニット
JP2010191345A (ja) * 2009-02-20 2010-09-02 Hitachi Maxell Ltd レンズユニット、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JP2011101091A (ja) * 2009-11-04 2011-05-19 Konica Minolta Opto Inc 撮像装置
JP2013125161A (ja) * 2011-12-15 2013-06-24 Konica Minolta Advanced Layers Inc 撮像光学系および該製造方法ならびに撮像装置およびデジタル機器
CN206557457U (zh) * 2017-01-20 2017-10-13 重庆南信智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镜头及手机
CN207731012U (zh) * 2017-11-13 2018-08-14 桑来斯光电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高像素超广角主动驾驶辅助系统相机镜头
CN209728299U (zh) * 2019-02-28 2019-12-03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一种成像镜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2137B (zh) 一种摄像模组及其底座
CN201757337U (zh) Led背光装置、液晶显示器及显示终端
US10114192B2 (en) Lens module
CN105049840A (zh) 沿着水平方向检测摄像模组的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US20170139175A1 (en) Lens Module
CN201502963U (zh) Led导光板及背光模组
CN104865680A (zh) 光学镜头及应用该光学镜头的电子设备
US20180299635A1 (en) Imaging Lens
CN205005199U (zh) 沿着水平方向检测摄像模组的装置
CN209728299U (zh) 一种成像镜头
CN106647028A (zh)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
CN107092133A (zh) 一种直下式led光源组件、背光模组及显示面板
CN103246038B (zh) 一种镜头底座及摄像头模组
CN203786370U (zh) 镜头模组
CN206339758U (zh) 镜头模组
CN103912846A (zh) 一种背光透镜及其直下式背光模块
CN109782410A (zh) 一种成像镜头
CN101408721A (zh) 摄像模组调焦工作台
US10338339B2 (en) Lens module
CN111999839A (zh) 镜筒、光学成像镜头和电子装置
US20190121015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CN106873240A (zh) 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模组
CN100360998C (zh) 面板裂片后缺陷检测装置以及检测方法
CN206876999U (zh)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CN205333951U (zh) 一种变焦镜头的调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