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6701A - 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6701A
CN109776701A CN201711103825.6A CN201711103825A CN109776701A CN 109776701 A CN109776701 A CN 109776701A CN 201711103825 A CN201711103825 A CN 201711103825A CN 109776701 A CN109776701 A CN 109776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pylene
phase
liquid
gas
polyme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11038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泽民
刘立新
陈红
刘利妍
吴霞
张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uafu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uaf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uafu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uafu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110382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6701A/zh
Priority to PCT/CN2017/115397 priority patent/WO2019090882A1/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6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67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0/00Homopolymers and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110/00Hom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1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1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02Polymerisation in bulk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4Polymerisation in gaseous st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2Eth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4Monomers containing three or four carbon atoms
    • C08F210/06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16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pha-alkenes, e.g. EP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2Refractory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Titanium, zirconium, hafn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646Catalysts comprising at least two different metals, in metallic form or as compounds thereof, in addition to the component covered by group C08F4/64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领域,公开了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包括:(1)将液相丙烯携带聚合催化剂进行丙烯预聚合为含有丙烯预聚物的原料浆液;预聚合温度为40~45℃,预聚合压力为3.2~3.9MPaG,烯烃聚合催化剂为液相丙烯的0.04~0.06重量%;(2)将原料浆液、回收液相丙烯和回收循环氢气混为液相聚合原料;(3a)将液相聚合原料进行丙烯液相均聚、丙烯气相均聚为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或者(3b)将液相聚合原料与乙烯进行液相无规共聚、气相无规共聚为含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乙烯进料量为液相丙烯的5重量%以下。该方法可以降低丙烯聚合中单位产品能耗和丙烯损耗。

Description

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丙烯聚合工业化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以三段式工艺进行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丙烯是以丙烯为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是通用塑料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品种,其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容易加工成型、无毒等特性,亦可通过共聚、共混、增强等措施进行改性,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领域,在聚烯烃树脂中,是仅次于聚乙烯第二大塑料。而且丙烯还可以与乙烯进行共聚,制备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
目前国内外生产聚丙烯的工艺技术主要有:液相本体法、气相本体法及液相本体与气相本体相串联的聚合方法。根据反应器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环管法(Spheripol)、气相流化床法(Unipol)、立式搅拌釜法(Novolen、Hypol)、卧式搅拌釜法(Inoes、JPP)及不同反应釜相组合的方法。在有液相聚合的工艺中,聚合反应是在液相中发生的,为了控制反应温度和聚合度,都设有预聚,而在气相聚合的工艺中,催化剂和原料丙烯均直接加入到反应中,不设预聚。
在聚丙烯生产过程中,丙烯单体在催化剂、活化剂、给电子体的作用下,在聚合反应器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聚丙烯浆料或固体料,生成的聚丙烯再经过闪蒸脱气、催化剂失活、干燥及氮气置换,得到聚丙烯粉料产品,在反应器出料过程中夹带的丙烯气体,经过低压洗涤、气体压缩、轻气体分离后回到反应系统回收利用,从而降低原料丙烯及氢气的消耗。
目前国内外聚丙烯工艺,各自有不同的优缺点:
间歇法本体聚合工艺:由国内自主开发的丙烯聚合工艺,其优点有流程短、投资低、见效快,其缺点为工艺落后、自动化程度低、产品质量不稳定、运行成本高、产品质量差。
Lyondell Basell的Spheripol工艺:环管反应釜,采用轴流泵强制循环,液相本体聚合,靠环管外的夹套撤热。其优点为反应条件较易控制、反应器传热系数大、单位体积产率高、产品性能稳定,牌号范围覆盖广;其缺点投资大、反应单程转化率低、有大型转动设备、能耗高、建设周期长、后处理系统复杂。
Grace的Unipol工艺:气相流化床反应器、聚合热靠气体的显热带走,气体循环量大,需要大功率的增压风机才能实现,反应釜内为全混型,产品质量不太均匀。其优点有适合乙烯和丙烯共聚、流程简单、产品物理性能好、牌号覆盖广;其缺点有能耗高、设备尺寸大、加工难度高、投资高、设备效率低。
INEOS公司的Innovene工艺:使用卧式搅拌反应器和高性能的INcat CDi催化剂,该反应器接近活塞流式反应器,采用液相丙烯汽化撤热。其优点有反应器撤热效率高、生产操作平稳、反应期内物料停留时间均匀,生产的产品熔指范围宽、能耗较低;其缺点有反应釜内容易产生热点和塑化块、反应器加工难度高、关键设备需要进口、投资高。
日本三井的Hypol工艺:液相本体和气相本体组合工艺生产聚丙烯,前两个反应釜为立式搅拌釜,后两个为立式气体流化床聚合釜;其优点可生产无规共聚和嵌段共聚产品;其缺点流程长、设备效率低、气相反应为全混型、产品质量不均匀、催化剂适应性较差、装置规模小;近几年国内没有新上的Hypol工艺装置。
但是在上述各种工艺的工业化实施过程中,均存在丙烯聚合物生产单位能耗高的缺陷,并进而影响聚合物产品的质量及稳定性,以及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增加项目工业化的投资,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如何降低聚丙烯生产的单位能耗,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以及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减少丙烯的损耗的问题,提出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该方法耦合丙烯预聚合、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和丙烯气相本体聚合,可以实现丙烯的缓和预聚合,减少催化剂用量,满足丙烯聚合物产物的要求,降低整个工艺工业化实施中的单位能耗以及丙烯损耗,提高丙烯工业化生产的经济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含有聚合催化剂的液相丙烯全部进料到预聚合釜中进行丙烯预聚合,得到含有丙烯预聚物的原料浆液;
其中,预聚合温度为40~45℃,预聚合压力为3.2~3.9MPaG;
所述聚合催化剂包括烯烃聚合催化剂、活化剂和给电子体,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液相丙烯的0.04~0.06重量%;
(2)将所述原料浆液、回收液相丙烯和回收循环氢气混合为液相聚合原料;
(3a)将所述液相聚合原料送入液相聚合釜中进行丙烯液相均聚,得到聚丙烯浆液;
(4a)将所述聚丙烯浆液连续输入气相聚合反应器中,使所述聚丙烯浆液中的丙烯进行丙烯气相均聚,得到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
或者
(3b)将所述液相聚合原料送入液相聚合釜中与乙烯进行液相无规共聚,得到共聚物浆液;其中乙烯进料量为所述液相丙烯的5重量%以下;
(4b)将所述共聚物浆液连续输入气相聚合反应器中,使所述共聚物浆液中的乙烯和丙烯进行气相无规共聚,得到含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
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活化剂和给电子体的用量分别为所述液相丙烯的0.2~0.4重量%和0.04~0.06重量%。
优选地,在步骤(1)中,液相丙烯压力为4~4.5MPaG,液相丙烯温度为40~45℃。
优选地,进行所述丙烯预聚合的停留时间为4~5min。
优选地,所述丙烯预聚物为聚合倍数为50~100倍的聚丙烯。
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液相聚合原料中聚丙烯的浓度为150~300g/L;所述回收液相丙烯的加入量为所述液相丙烯的25~30重量%;相对于所述液相聚合原料中的1000kg聚丙烯,氢气的加入量为0.04~0.3kg。
优选地,在步骤(3a)中,丙烯液相均聚温度为65~70℃,丙烯液相均聚压力为3~3.8MPaG,进行所述丙烯液相均聚的停留时间为35~45min。
优选地,在步骤(3b)中,液相无规共聚温度为65~70℃,液相无规共聚压力为3~3.8MPaG,进行所述液相无规共聚的停留时间为35~45min。
优选地,步骤(3a)和(3b)中,所述丙烯液相均聚或液相无规共聚在带有外置冷却器的液相聚合釜中进行,并通过部分所述液相丙烯汽化的方式将所述丙烯液相均聚或液相无规共聚的部分反应热进行撤热。
优选地,汽化的丙烯气被冷凝或压缩后作为第一凝液或第一循环丙烯气返回所述丙烯液相均聚或所述液相无规共聚。
优选地,在步骤(4a)中,丙烯气相均聚温度为80~95℃,丙烯气相均聚压力为2.5~2.8MPaG;进行所述丙烯气相均聚的停留时间为45~60min。
优选地,在步骤(4b)中,气相无规共聚温度为80~95℃,气相无规共聚压力为2.5~2.8MPaG;进行所述气相无规共聚的停留时间为45~60min。
优选地,在步骤(4a)和(4b)中,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为带有外冷却器的卧式反应器,所述聚丙烯浆液或共聚物浆液在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中的装量为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的35~60体积%。
优选地,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排出的未反应的丙烯气被冷凝或压缩后作为第二凝液或第二循环丙烯气返回所述丙烯气相均聚或所述气相无规共聚。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或所述含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进行气固分离,得到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同时回收丙烯气作为回收液相丙烯返回步骤(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耦合了丙烯液相预聚合、液相本体聚合及气相本体聚合的三段聚合生产工艺,用于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工业化生产。通过该工艺,可以改进丙烯预聚合的条件和进料控制,具体地,丙烯预聚合可以在40~45℃、3.2~3.9MPaG下进行,相比于现有技术的5~10℃的条件更为温和;由此在进料控制上,丙烯进料不需要冷凝至零下低温。
此外,还可以控制烯烃聚合催化剂的添加量减少,降低催化剂的使用量和成本。而且聚合催化剂的加入采取一次全部从预聚合加入,无需现有技术分批加注催化剂,既简化了操作步骤,又减少了聚合过程的波动。
再有,本发明提供的工艺可以实现液相丙烯一次进料全部参与丙烯预聚合,得到含有更好分散的丙烯预聚合物的原料浆液,有利于后续耦合的液相、气相聚合的均匀反应,改善聚合物产品的质量。
整个工艺过程将未反应的丙烯气回收再利用,而无需在工艺过程中另外再补充新鲜的丙烯。
本发明提供的整个工艺可以降低单位产物能耗和丙烯损耗。
经测定,产品单位能耗低于50kg标油/吨PP粉料,最低可达40kg标油/吨PP粉料,单位产品加工成本约为同规模同类型引进技术产品的1/2。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在实施中能避免在反应局部出现热点和爆聚的情况,减少产品出现塑化块的几率,产品颗粒不易破碎;聚合反应采用液相丙烯汽化的方式撤热,丙烯循环回收量小,系统无需大型循环设备,能有效降低装置投资,建设周期短,经济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丙烯均聚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无规共聚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丙烯缓冲罐 2-丙烯压缩泵 3-预聚釜
4-液相聚合釜 5-凝液分离罐 6-丙烯冷凝器
7-循环风机 8-气相聚合反应器 9-搅拌器
10-气相釜丙烯冷凝器 11-丙烯凝液罐 12-丙烯凝液泵
13-丙烯循环风机 14-气相聚合釜出料管 100-管线
101-浆料管线 102-循环管线 103-聚丙烯浆液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文中所披露的范围的端点和任何值都不限于该精确的范围或值,这些范围或值应当理解为包含接近这些范围或值的值。对于数值范围来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之间、各个范围的端点值和单独的点值之间,以及单独的点值之间可以彼此组合而得到一个或多个新的数值范围,这些数值范围应被视为在本文中具体公开。
本发明提供一种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如图1和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1)将含有聚合催化剂的液相丙烯全部进料到预聚合釜中进行丙烯预聚合,得到含有丙烯预聚物的原料浆液;
其中,预聚合温度为40~45℃,预聚合压力为3.2~3.9MPaG;
所述聚合催化剂包括烯烃聚合催化剂、活化剂和给电子体,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液相丙烯的0.04~0.06重量%;
(2)将所述原料浆液、回收液相丙烯和回收循环氢气混合为液相聚合原料;
(3a)将所述液相聚合原料送入液相聚合釜中进行丙烯液相均聚,得到聚丙烯浆液;
(4a)将所述聚丙烯浆液连续输入气相聚合反应器中,使所述聚丙烯浆液中的丙烯进行丙烯气相均聚,得到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
或者
(3b)将所述液相聚合原料送入液相聚合釜中与乙烯进行液相无规共聚,得到共聚物浆液;其中乙烯进料量为所述液相丙烯的5重量%以下;
(4b)将所述共聚物浆液连续输入气相聚合反应器中,使所述共聚物浆液中的乙烯和丙烯进行气相无规共聚,得到含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
本发明中,限定丙烯预聚合在上述条件下进行,可以实现与液相本体聚合和气相本体聚合的结合,可以减少丙烯原料的冷凝、分批进料和催化剂用量,再辅助以液相本体聚合和气相本体聚合利用丙烯液化撤热和回用未反应的丙烯,以及相应控制聚合条件,整个工艺用于工业化过程实现各段聚合反应的充分进行,降低聚丙烯生产的单位能耗和减少生产过程中丙烯原料的损耗,减少丙烯聚合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中,步骤(1)先完成液相丙烯的预聚合。在该步骤中,为实现预聚合与液相本体聚合和气相本体聚合的结合,预聚合的进料上可以实现丙烯原料以液相形式全部进料,而无需现有技术一般部分丙烯冷凝后进入预聚合而另一部分进入液相本体聚合,简化进料控制,且允许丙烯原料全部经历预聚合,形成分散更为均匀的预聚物。首先将丙烯加压液化为液相丙烯,优选地,在步骤(1)中,液相丙烯压力为4~4.5MPaG,液相丙烯温度为40~45℃。
本发明中,所述丙烯预聚合只要提供满足聚合倍数的聚丙烯即可。优选地,在步骤(1)中,进行所述丙烯预聚合的停留时间为4~5min。
本发明中,不仅全部液相丙烯均参与预聚合反应,使丙烯预聚物更好地分散,而且所述丙烯预聚物为聚合倍数为50~100倍的聚丙烯,有利于后续步骤(2)中的丙烯液相均聚和丙烯气相均聚的反应过程更平稳,有利于降低生产能耗和丙烯损耗。
本发明中,聚合催化剂可以包括烯烃聚合催化剂、活化剂和给电子体。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选自钛系丙烯聚合催化剂,例如国产牌号为CS-1的催化剂;所述活化剂选自三乙基铝;所述给电子体选自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以下简称“硅烷”)。液相丙烯可以同时作为烯烃聚合催化剂、活化剂和给电子体的载体,将烯烃聚合催化剂、活化剂及给电子体混入液相丙烯进入预聚釜中进行所述丙烯预聚合。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中,采取在40~45℃、3.2~3.9MPaG下进行预聚合,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可以减少用量。优选地,在步骤(1)中,所述活化剂和给电子体的用量分别为所述液相丙烯的0.2~0.4重量%和0.04~0.06重量%。
本发明中,预聚合釜可以选用带搅拌及夹套的立式釜式反应器,亦可选用带有冷却加套的小环管,夹套面积或内冷管的换热面积需满足预聚合反应的撤热要求即可。
本发明中,在步骤(1)条件下完成的所述丙烯预聚合,得到的原料浆液可以进一步结合液相本体聚合和气相本体聚合继续进行丙烯的均聚或无规共聚,制取需要的产品。所述原料浆液中包含经预聚合而得的丙烯预聚物、未反应完的液相丙烯,以及未失去活性的烯烃聚合催化剂、活化剂和给电子体。步骤(2)可以配制进行后续液相、气相聚合的物料,可以向所述原料浆液中加入回收液相丙烯和氢气,得到所述液相聚合原料,其组成满足丙烯连续进行液相聚合和气相聚合,实现整个工艺降低聚丙烯生产的单位能耗和丙烯损耗。优选地,在步骤(2)中,所述液相聚合原料中聚丙烯的浓度为150~300g/L;所述回收液相丙烯的加入量为所述液相丙烯的25~30重量%;相对于所述液相聚合原料中的1000kg聚丙烯,氢气的加入量为0.04~0.3kg。可以调节所述回收液相丙烯和氢气的量以满足上述条件。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进行生产丙烯均聚产品的丙烯液相均聚。优选地,在步骤(3a)中,丙烯液相均聚温度为65~70℃,丙烯液相均聚压力为3~3.8MPaG,进行所述丙烯液相均聚的停留时间为35~45min。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进行生产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产品的液相无规共聚。优选地,在步骤(3b)中,液相无规共聚温度为65~70℃,液相无规共聚压力为3~3.8MPaG,进行所述液相无规共聚的停留时间为35~45min。优选地,乙烯进料量为所述液相丙烯的1~3重量%。即以步骤(1)中进料到预聚合釜中的液相丙烯为乙烯进料量的计量基准。
本发明中,步骤(3a)所进行的丙烯液相均聚或者步骤(3b)所进行的液相无规共聚,在聚合过程中释放的反应热得到及时撤除有利于生产合格的丙烯均聚物或无规共聚物。优选地,步骤(3a)和(3b)中,所述丙烯液相均聚或液相无规共聚在带有外置冷却器的液相聚合釜中进行,并通过部分所述液相丙烯汽化的方式将所述丙烯液相均聚或液相无规共聚的部分反应热进行撤热。汽化后的丙烯气可以经过外置冷却器冷却或经压缩机压缩再回收利用。优选地,汽化的丙烯气被冷凝或压缩后作为第一凝液或第一循环丙烯气返回所述丙烯液相均聚或液相无规共聚。
本发明中,所述液相聚合釜可以选用立式带搅拌反应釜,桨叶的搅拌使得反应更均匀,同时加强物料间的传热,防止局部反应过热而结块。聚合釜中为气液两相共存,无需大功率的混合动力设备,设备生产强度大,反应工况容易控制。根据生产产品或规模大小不同,聚合釜亦可设置多台并联,即能灵活调整装置产能,亦能根据业主要求生产多峰的聚丙烯产品。
本发明中,步骤(4a)和(4b)可以分别继续进行丙烯气相均聚和气相无规共聚。其中,步骤(4a)进行的所述丙烯气相均聚的反应压力,低于步骤(3a)进行的丙烯液相均聚的反应压力。可以借助两步反应的压力差实现步骤(3a)得到的所述聚丙烯浆液连续进入步骤(4a),使所述聚丙烯浆液中未反应的气相丙烯继续聚合。所述压力差可以为0.4~1.2MPaG。同样,步骤(4b)进行的所述气相无规共聚的反应压力,低于步骤(3b)进行的液相无规共聚的反应压力。可以借助两步反应的压力差实现步骤(3b)得到的所述共聚物浆液连续进入步骤(4b),使所述共聚物浆液中未反应的气相丙烯和乙烯继续进行共聚反应。所述压力差可以为0.4~1.2MPaG。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进行生产丙烯均聚产品的丙烯气相均聚。优选地,在步骤(4a)中,丙烯气相均聚温度为80~95℃,丙烯气相均聚压力为2.5~2.8MPaG;进行所述丙烯气相均聚的停留时间为45~60min。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可以进行生产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产品的气相无规共聚。优选地,在步骤(4b)中,气相无规共聚温度为80~95℃,气相无规共聚压力为2.5~2.8MPaG;进行所述气相无规共聚的停留时间为45~60min。
本发明中,步骤(4a)和(4b)进行的反应中仍有未反应的丙烯,可以通过丙烯回收自循环利用。优选地,在步骤(4a)和(4b)中,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为带有外冷却器的卧式反应器,所述聚丙烯浆液或共聚物浆液在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中的装量为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的35~60体积%。
本发明中,步骤(4a)的丙烯气相均聚和步骤(4b)的气相无规共聚的过程产生的聚合反应热可以采用丙烯激冷液汽化的方式撤热,即上述反应过程中未反应的气体(如丙烯和氢气)通过反应器上部的沉降段沉降去除部分夹带出的聚合物粉料后,一部分气体通过调节被分送至丙烯回收系统(如回收塔),另一部分气体经过外置冷却器冷却后进入凝液分离罐,分离出丙烯激冷液经过丙烯凝液泵打回到卧式反应器内,再吸收聚合反应热蒸发撤走反应热。同样,步骤(4a)和(4b)过程中未反应的丙烯气可以循环返回步骤(4a)和(4b)的聚合过程。优选地,凝液分离罐分出的丙烯气被压缩循环返回反应过程,可以对卧式反应器内部的聚丙烯粉料进行流化,用以撤热和减少反应釜搅拌功率。卧式反应器比较长,可以采用分段温控如分为6~8个控温区。根据装置规模及卧式反应器搅拌功率的不同,循环气流化粉料的相关设备可视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设置。优选地,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排出的未反应的丙烯气被冷凝或压缩后作为第二凝液或第二循环丙烯气返回所述丙烯气相均聚或所述气相无规共聚。
本发明中,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或所述含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进行气固分离,回收丙烯气作为回收液相丙烯返回步骤(2)。
结合图1、图2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A)备料:
将达到聚合要求的新鲜丙烯进入丙烯缓冲罐1,然后从丙烯缓冲罐1的唯一丙烯出口将丙烯输送进丙烯压缩泵2加压至4~4.5MPaG而得到温度为40~45℃的液相丙烯。液相丙烯通过管线100输送进预聚釜3,同时,烯烃聚合催化剂(主催化剂)、活化剂和给电子体通过管线100上的各自的加入口混入液相丙烯,在液相丙烯的携带下进入预聚釜3。
此过程中因为本发明丙烯预聚合与丙烯液相本体聚合、丙烯气相本体聚合相结合,使用的预聚合反应条件可以使丙烯原料无需冷冻降温,并且可以全部进料进过丙烯预聚合,最终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整个制备过程降低能耗和丙烯损耗。
(B)聚合系统:
(1)丙烯预聚合:在预聚釜3中,液相丙烯在烯烃聚合催化剂、活化剂和给电子体的作用下进行丙烯预聚合反应。预聚釜3带有搅拌器,预聚合温度为40~45℃,预聚合压力为3.2~3.9MPaG,预聚合停留时间约为4~5min,得到丙烯预聚物的聚合倍数约为50~100倍。
预聚釜进料:烯烃聚合催化剂(Ti催化剂)约为液相丙烯的0.04~0.06重量%、活化剂(三乙基铝)约为液相丙烯的0.2~0.4重量%、给电子体(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约为液相丙烯的0.04~0.06重量%。
(2)丙烯液相聚合:
(a)液相均聚:由预聚釜3得到含有丙烯预聚物的原料浆液,经浆液管线101混入回收液相丙烯、氢气成为液相聚合原料,液相聚合原料中聚丙烯的浓度为150~300g/L;回收液相丙烯的加入量为液相丙烯的25~30重量%;相对于液相聚合原料中的1000kg聚丙烯,氢气的加入量为0.04~0.3kg。液相聚合釜4是带搅拌的立式反应器。
液相聚合原料进入液相聚合釜4进行丙烯液相均聚。丙烯液相均聚温度为65~70℃,丙烯液相均聚压力为3~3.8MPaG,停留时间约40min。液相聚合釜4中液相聚合原料的料位控制在液相聚合釜4的45~57体积%。液相均聚的反应热可以通过液相丙烯的汽化及夹套循环水带走,其中汽化后的部分丙烯气体经过丙烯冷凝器6冷却后,部分直接返回液相聚合釜4,部分与未冷却的丙烯气(来自液相聚合釜4和丙烯冷凝器6)混合后进入凝液分离罐5,经分离出的液相丙烯返回液相聚合釜4中;分离出的气相经过经循环管线102连通到循环风机7,增压后返回液相聚合釜4的液相中鼓泡,一方面能使气体和反应液相混合均匀,一方面使气体降低聚合釜中间的液相温度,液相聚合釜4的压力也通过外循环冷却系统的量来控制;
(b)无规共聚:在循环管线102上通入乙烯,乙烯进料量为液相丙烯的5重量%以下,优选为1~3重量%,可以实现丙烯与乙烯在液相聚合釜4中进行液相无规共聚,以生产无规共聚产品。
(3)丙烯气相聚合:
(i)气相均聚:从液相聚合釜4排出的聚丙烯浆液(含有丙烯和聚丙烯)依靠压差通过带有阀门的聚丙烯浆液管线103进入到气相聚合反应器8,其中夹带的未反应的丙烯继续聚合反应为聚丙烯;气相聚合温度为80~95℃,反应压力为2.5~2.8MPaG,聚丙烯浆液在气相聚合反应器8中的停留时间约为45~60min,得到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或者,
(ii)气相无规共聚:从液相聚合釜4排出的共聚物浆液(含有丙烯和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依靠压差通过带有阀门的聚丙烯浆液管线103进入到气相聚合反应器8,其中夹带的未反应的丙烯与乙烯进行气相无规共聚;气相无规共聚温度为80~95℃,气相无规共聚压力为2.5~2.8MPaG;气相无规共聚的停留时间约为45~60min;得到含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
气相聚合反应器8内物料的料位可以通过放射性料位计或电流来控制,料位一般控制在35~60体积%内。气相聚合反应器8可选用带搅拌器9的卧式反应器,反应器内物料停留时间均匀、设备生产强度大、对高熔指及共聚物等稍发粘的物料适应性强;搅拌桨9可以采用“开”型结构,使粉料混合均匀。气相聚合反应器8内的聚合反应热可以通过丙烯激冷液的汽化和夹套循环水带走;未反应的气体(主要是丙烯气,乙烯气量少完全参与共聚)通过气相聚合反应器8上部的沉降段沉降部分粉料后,一部分气体通过调节被分送至丙烯回收系统,另一部分气体经过气相釜丙烯冷凝器10冷却后进入丙烯凝液罐11,分离出丙烯激冷液经过丙烯凝液泵12打回至气相聚合反应器8,再吸收聚合反应热蒸发撤走反应热。丙烯凝液罐11分离出的气体经过丙烯循环风机13增压后送至气相聚合反应器8的底部,即回用丙烯又对气相聚合反应器8内部的聚丙烯粉料进行流化,用以帮助系统撤热和减少反应釜搅拌功率。此循环风系统是否设置,可根据气相聚合反应器8的规模确定。气相聚合反应器8可以采用分段温度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反应器规模可分为6~8个控温区。搅拌器9同时具有搅拌及推动粉料产品向前移动的功能,具体的搅拌叶角度根据反应釜规模及停留时间有所不同。
由气相聚合釜出料管14得到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含有丙烯气、氢气、聚丙烯)或含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含有丙烯气、氢气、丙烯-乙烯共聚物),上述产物可以经后处理单元进行气固分离出聚合物产品和气体,并将分离出的丙烯、氢气回收通入上述装置,循环利用。
以下将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预聚合
将丙烯加压得压力约4.2MPaG、温度约为42℃的液相丙烯;以液相丙烯作为载体,分别加入在液相丙烯中的含量为0.04重量%的Ti催化剂(CS-1)、0.3重量%的三乙基铝和0.05重量%的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然全部直接输入到预聚釜中形成聚合浆料,接着在42℃、3.2MPaG、停留时间4min条件下进行丙烯预聚合,得到的原料浆液中聚丙烯的聚合倍数为75倍;
(2)液相本体聚合
将(1)得到的原料浆液加入回收液相丙烯和氢气混成液相聚合原料(其中聚丙烯的浓度为200g/L,回收液相丙烯加入量约为液相丙烯的25重量%,氢气加入量为0.08kg/1000kg聚丙烯),在68℃、3MPaG下进行丙烯液相均聚,反应釜内料位为45体积%,停留40min;
丙烯液相均聚过程中,部分液相丙烯汽化带走部分聚合反应热。汽化的丙烯气经回收,以气相或液相返回丙烯液相均聚。
(3)气相本体聚合
将(2)得到的聚丙烯浆液加入气相本体聚合反应器中,在90℃、2.6MPaG下进行丙烯气相均聚,停留时间为45min,反应器中料位为55体积%。
丙烯气相均聚过程中,排出的部分未反应的丙烯气被回收,以气相或液相返回丙烯气相均聚。
完成丙烯气相均聚后,得到的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进行干燥和气体回收,得到聚丙烯产品;分离出的丙烯回收继续用于步骤(2)的丙烯液相均聚,分离出的氢气混合新鲜氢气返回作为回收循环氢气用于步骤(2)。
计算上述整个工艺过程中,生产丙烯均聚物的单位能耗为42kg标油/吨PP粉料。生产1000kg聚丙烯,丙烯损耗为4kg。
实施例2
(1)预聚合
将丙烯加压得压力约4MPaG、温度约为45℃的液相丙烯;以液相丙烯作为载体,分别加入在液相丙烯中的含量为0.06重量%的Ti催化剂(CS-1)、0.2重量%的三乙基铝和0.06重量%的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然后全部直接输入到预聚釜中形成聚合浆料,接着在45℃、3.6MPaG、停留时间4min条件下进行丙烯预聚合,得到的原料浆液中聚丙烯的聚合倍数为50倍;
(2)液相本体聚合
将(1)得到的原料浆液加入回收丙烯和氢气混成液相聚合原料(其中聚丙烯的浓度为150g/L,回收丙烯加入量约为液相丙烯的27重量%,氢气加入量为0.12kg/1000kg聚丙烯),在70℃、3.5MPaG下进行丙烯液相均聚,反应釜内料位为60体积%,停留35min;
丙烯液相均聚过程中,部分液相丙烯汽化带走部分聚合反应热。汽化的丙烯气经回收,以气相或液相返回丙烯液相均聚。
(3)气相本体聚合
将(2)得到的聚丙烯浆液加入气相本体聚合反应器中,在80℃、2.7MPaG下进行丙烯气相均聚,停留时间为60min,反应器中料位为45体积%。
丙烯气相均聚过程中,排出的部分未反应的丙烯气被回收,以气相或液相返回丙烯气相均聚。
完成丙烯气相均聚后,得到的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进行干燥和气体回收,得到聚丙烯产品;分离出的丙烯回收继续用于步骤(2)的丙烯液相均聚,分离出的氢气混合新鲜氢气返回作为回收循环氢气用于步骤(2)。
计算上述整个工艺过程中,生产丙烯均聚物的单位能耗为45kg标油/吨PP粉料。生产1000kg聚丙烯,丙烯损耗为5kg。
实施例3
(1)预聚合
将丙烯加压得压力约4.5MPaG、温度约为40℃的液相丙烯;以液相丙烯作为载体,分别加入在液相丙烯中的含量为0.05重量%的Ti催化剂(CS-1)、0.4重量%的三乙基铝和0.04重量%的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然后全部直接输入到预聚釜中形成聚合浆料,接着在40℃、3.8MPaG、停留时间5min条件下进行丙烯预聚合,得到的原料浆液中聚丙烯的聚合倍数为100倍;
(2)液相本体聚合
将(1)得到的原料浆液加入回收丙烯和氢气混成液相聚合原料(其中聚丙烯的浓度为300g/L,回收丙烯加入量约为液相丙烯的30重量%,氢气加入量为0.2kg/1000kg聚丙烯),在69℃、3.7MPaG下进行丙烯液相均聚,反应釜内料位为40体积%,停留45min;
丙烯液相均聚过程中,部分液相丙烯汽化带走部分聚合反应热。汽化的丙烯气经回收,以气相或液相返回丙烯液相均聚。
(3)气相本体聚合
将(2)得到的聚丙烯浆液加入气相本体聚合反应器中,在95℃、2.8MPaG下进行丙烯气相均聚,停留时间为48min,反应器中料位为50体积%。
丙烯气相均聚过程中,排出的部分未反应的丙烯气被回收,以气相或液相返回丙烯气相均聚。
完成丙烯气相均聚后,得到的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进行干燥和气体回收,得到聚丙烯产品;分离出的丙烯回收继续用于步骤(2)的丙烯液相均聚,分离出的氢气混合新鲜氢气返回作为回收循环氢气用于步骤(2)。
计算上述整个工艺过程中,生产丙烯均聚物的单位能耗为50kg标油/吨PP粉料。生产1000kg聚丙烯,丙烯损耗为5kg。
实施例4
(1)预聚合
将丙烯加压得压力约4.2MPaG、温度约为42℃的液相丙烯;以液相丙烯作为载体,分别加入在液相丙烯中的含量为0.04重量%的Ti催化剂(CS-1)、0.3重量%的三乙基铝和0.05重量%的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然后全部直接输入到预聚釜中形成聚合浆料,接着在42℃、3.2MPaG、停留时间4min条件下进行丙烯预聚合,得到的原料浆液中聚丙烯的聚合倍数为75倍;
(2)液相本体聚合
将(1)得到的原料浆液加入回收丙烯和氢气混成液相聚合原料(其中聚丙烯的浓度为200g/L,回收丙烯加入量约为液相丙烯的25重量%,氢气加入量为0.08kg/1000kg聚丙烯)。在回收丙烯气的循环管线102上加入液相丙烯的3重量%的乙烯,在68℃、3MPaG下进行丙烯、乙烯液相无规共聚,反应釜内料位为45体积%,停留40min;
液相无规共聚过程中,部分液相丙烯汽化带走部分聚合反应热。汽化的丙烯气经回收,以气相或液相返回液相无规共聚。
(3)气相本体聚合
将(2)得到的共聚物浆液加入气相本体聚合反应器中,在90℃、2.6MPaG下进行丙烯、乙烯气相无规共聚,停留时间为45min,反应器中料位为55体积%;
丙烯、乙烯气相无规共聚过程中,排出的部分未反应的丙烯气被回收,以气相或液相返回气相无规共聚。
得到的含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进行干燥和气体回收,得到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产品;分离出的丙烯回收继续用于步骤(2)的丙烯无规共聚,分离出的氢气混合新鲜氢气返回作为回收循环氢气用于步骤(2)。
计算上述整个工艺过程中,生产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单位能耗为42kg标油/吨PP-PE粉料,生产1000kg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丙烯损耗为4kg。
对比例1
(1)预聚合
取-5℃、3.81MPaG的液相丙烯的50重量%与聚合催化剂混合,聚合催化剂中含有以全部液相丙烯为基准的0.08重量%的Ti催化剂(CS-1)、0.5重量%的三乙基铝和0.08重量%的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加入预聚环管中进行低温预聚合,预聚合温度约为10℃,预聚合压力约为3.8MPaG,停留时间为12min,得到的原料浆液中聚丙烯的聚合倍数约为60倍;
(2)液相本体聚合
将原料浆料与剩下的50重量%液相丙烯(聚丙烯的浓度为50重量%,加入0.08kg/1000kg聚丙烯的氢气)混合为液相聚合原料,然后进入第一环管反应器,液相聚合原料中的一部分丙烯发生聚合,剩余的液体作为聚合物的稀释剂使反应器中的物料呈淤浆状,通过轴流泵打循环,在反应器中保持淤浆高速流动和混合均匀;
再通过出料专用线将第一环管反应器中的淤浆连续送至第二环管反应器中继续进行液相聚合并补充新鲜丙烯(加入量为液相丙烯的25重量%)。第一、二环管反应器反应温度约为70~73℃,反应压力约为3.8MPaG,停留时间约1h。
从第二环管反应器排出的聚合淤浆经过闪蒸、脱气、干燥、失活后得到聚丙烯粉料。脱气得到的气体经过丙烯回收后送反应系统回用。
通过计算上述环管丙烯聚合过程,生产丙烯均聚物的单位能耗约为70kg标油/吨PP粉料,生产1000kg聚丙烯,丙烯损耗为5kg。
上述环管反应器及工艺是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多的丙烯聚合反应器及工艺,由于环管反应器撤热全部由夹套循环水来实现,浆料在环管内流动是由轴流泵推动来实现,聚丙烯浆料为液相闪蒸出料,须增加蒸汽加热系统,进一步增加了该工艺反应过程的能耗。
对比例2
将丙烯加压达到3.5MPa并冷凝至-5℃后液相进入预聚合聚釜内,与聚合催化剂(包括Ti催化剂(CS-1)、三乙基铝、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在0℃接触,催化剂各组分在液相丙烯中的含量为0.08重量%的Ti催化剂(CS-1)、0.5重量%的三乙基铝和0.08重量%的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并用搅拌器捏物料混匀,在此生成催化剂的活性中心,然后开始丙烯的预聚,预聚合的停留时间为5min,得到的原料浆液中聚丙烯的聚合倍数为75倍。
预聚合得到的含有活性催化剂和丙烯混合物淤浆进入液相聚合釜内,在69℃、3.4MPa下停留1~1.6h继续反应。淤浆中聚丙烯浓度为130g/L、丙烯总量为10t/h、氢气加入量为150L/min。液相反应釜内料位为45体积%。
液相聚合中还补加聚合催化剂:Ti催化剂(CS-1)0.4g/h、三乙基铝3L/h、环己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0.4L/h。
液相聚合釜排出的浆料进入气相反应釜,在90℃、2.8MPa下进行气相本体聚合,停留时间为1.5h,气相反应釜中料位为40体积%。
完成丙烯气相均聚后,得到的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进行干燥和气体回收,得到聚丙烯产品;分离出的丙烯回收继续用于步骤(2)的丙烯液相均聚,分离出的氢气混合新鲜氢气返回作为回收循环氢气用于步骤(2)。
计算上述整个工艺过程中,生产丙烯均聚物的单位能耗为60kg标油/吨PP粉料。生产1000kg聚丙烯,丙烯损耗为6kg。
通过上述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以实现丙烯预聚合、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和丙烯气相本体聚合的结合,丙烯预聚合过程简化而无需丙烯冷凝,可以一次全部液相丙烯和聚合催化剂进料,且烯烃聚合催化剂可以降低加入量,可以全部丙烯都参与预聚合并在40~45℃的温和温度下进行丙烯预聚合,得到丙烯预聚物分散更好的原料浆液,提高产品质量,可以降低丙烯聚合的单位产品能耗和丙烯损耗。
对比例1中需要丙烯冷凝至零下,且只能部分液相丙烯进行低温预聚合;聚合过程中需要补加新鲜丙烯和聚合催化剂,产物需闪蒸处理,整个工艺过程的丙烯聚合单位产品能耗和丙烯损耗高。
对比例2中,现有技术需要丙烯冷凝至零下,并且预聚合温度低,催化剂加入量高,也要补加聚合催化剂,完成整个工艺过程的丙烯聚合单位产品能耗和丙烯损耗高。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技术特征以任何其它的合适方式进行组合,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1)

1.一种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含有聚合催化剂的液相丙烯全部进料到预聚合釜中进行丙烯预聚合,得到含有丙烯预聚物的原料浆液;
其中,预聚合温度为40~45℃,预聚合压力为3.2~3.9MPaG;
所述聚合催化剂包括烯烃聚合催化剂、活化剂和给电子体,所述烯烃聚合催化剂的用量为所述液相丙烯的0.04~0.06重量%;
(2)将所述原料浆液、回收液相丙烯和回收循环氢气混合为液相聚合原料;
(3a)将所述液相聚合原料送入液相聚合釜中进行丙烯液相均聚,得到聚丙烯浆液;
(4a)将所述聚丙烯浆液连续输入气相聚合反应器中,使所述聚丙烯浆液中的丙烯进行丙烯气相均聚,得到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
或者
(3b)将所述液相聚合原料送入液相聚合釜中与乙烯进行液相无规共聚,得到共聚物浆液;其中乙烯进料量为所述液相丙烯的5重量%以下;
(4b)将所述共聚物浆液连续输入气相聚合反应器中,使所述共聚物浆液中的乙烯和丙烯进行气相无规共聚,得到含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所述活化剂和给电子体的用量分别为所述液相丙烯的0.2~0.4重量%和0.04~0.06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1)中,液相丙烯压力为4~4.5MPaG,液相丙烯温度为40~45℃;
优选地,进行所述丙烯预聚合的停留时间为4~5min;
优选地,所述丙烯预聚物为聚合倍数为50~100倍的聚丙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2)中,所述液相聚合原料中聚丙烯的浓度为150~300g/L;所述回收液相丙烯的加入量为所述液相丙烯的25~30重量%;相对于所述液相聚合原料中的1000kg聚丙烯,氢气的加入量为0.04~0.3kg。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a)中,丙烯液相均聚温度为65~70℃,丙烯液相均聚压力为3~3.8MPaG,进行所述丙烯液相均聚的停留时间为35~4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3b)中,液相无规共聚温度为65~70℃,液相无规共聚压力为3~3.8MPaG,进行所述液相无规共聚的停留时间为35~45min。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步骤(3a)和(3b)中,所述丙烯液相均聚或液相无规共聚在带有外置冷却器的液相聚合釜中进行,并通过部分所述液相丙烯汽化的方式将所述丙烯液相均聚或液相无规共聚的部分反应热进行撤热;
优选地,汽化的丙烯气被冷凝或压缩后作为第一凝液或第一循环丙烯气返回所述丙烯液相均聚或所述液相无规共聚。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4a)中,丙烯气相均聚温度为80~95℃,丙烯气相均聚压力为2.5~2.8MPaG;进行所述丙烯气相均聚的停留时间为45~60min。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4b)中,气相无规共聚温度为80~95℃,气相无规共聚压力为2.5~2.8MPaG;进行所述气相无规共聚的停留时间为45~60min。
10.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在步骤(4a)和(4b)中,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为带有外冷却器的卧式反应器,所述聚丙烯浆液或共聚物浆液在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中的装量为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的35~60体积%;
优选地,所述气相聚合反应器排出的未反应的丙烯气被冷凝或压缩后作为第二凝液或第二循环丙烯气返回所述丙烯气相均聚或所述气相无规共聚。
11.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将所述含丙烯均聚物的产物或所述含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的产物进行气固分离,得到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同时回收丙烯气作为回收液相丙烯返回步骤(2)。
CN201711103825.6A 2017-11-10 2017-11-10 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Pending CN1097767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3825.6A CN109776701A (zh) 2017-11-10 2017-11-10 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PCT/CN2017/115397 WO2019090882A1 (zh) 2017-11-10 2017-12-11 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1103825.6A CN109776701A (zh) 2017-11-10 2017-11-10 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6701A true CN109776701A (zh) 2019-05-21

Family

ID=664375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1103825.6A Pending CN109776701A (zh) 2017-11-10 2017-11-10 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6701A (zh)
WO (1) WO2019090882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0091A (zh) * 2020-05-29 2020-08-21 南京金陵塑胶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无规共聚聚丙烯生产工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359448A1 (en) * 2021-06-25 2024-05-01 Braskem, S.A. Propylene preliminary polymerization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18310A (zh) * 2009-07-27 2010-01-06 南京金陵塑胶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釜及其撤热方式
CN102203178A (zh) * 2008-10-29 2011-09-28 北欧化工公司 用于食品应用的坚韧组合物
CN102351966A (zh) * 2006-02-03 2012-02-15 日本聚丙烯公司 丙烯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以及由该组合物制成的成型制品
CN107075207A (zh) * 2014-11-19 2017-08-18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基于丙烯均聚物的注射成型制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2223943B1 (en) * 2009-02-25 2011-10-19 Borealis AG Multimodal polymer of propylen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the same and a process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3772571A (zh) * 2012-10-26 2014-05-07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α-烯烃无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3788258B (zh) * 2012-10-30 2019-02-1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丙烯的聚合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51966A (zh) * 2006-02-03 2012-02-15 日本聚丙烯公司 丙烯类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以及由该组合物制成的成型制品
CN102203178A (zh) * 2008-10-29 2011-09-28 北欧化工公司 用于食品应用的坚韧组合物
CN101618310A (zh) * 2009-07-27 2010-01-06 南京金陵塑胶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聚合釜及其撤热方式
CN107075207A (zh) * 2014-11-19 2017-08-18 博里利斯股份公司 基于丙烯均聚物的注射成型制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60091A (zh) * 2020-05-29 2020-08-21 南京金陵塑胶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无规共聚聚丙烯生产工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9090882A1 (zh) 2019-05-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76702A (zh) 聚丙烯或丙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2030841B (zh) 一种丙烯气相聚合方法
WO2019090884A1 (zh) 抗冲聚丙烯的聚合方法
CN102020733B (zh) 一种多相共聚聚丙烯生产工艺
CN104870486B (zh) 用于对通过烯烃聚合获得的聚烯烃颗粒进行脱气和缓冲的方法
CN101942051B (zh) 一种液相丙烯本体聚合反应连续聚合工艺
WO2016091175A1 (zh) 一种烯烃聚合装置和烯烃聚合方法
CN110394125A (zh) 一种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CN107602739A (zh) 一种丙烯的多段聚合方法及装置
CN207685181U (zh) 抗冲聚丙烯的聚合系统
CN108586644A (zh) 一种丙烯的多段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11116785A (zh) 丙烯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12625155B (zh) 一种聚丙烯的制备方法
CN109776701A (zh) 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方法
CN102399332A (zh) 一种环管反应器液相本体法丙烯聚合生产工艺
CN108794669A (zh) 一种丙烯的多段聚合方法及装置
CN102399333A (zh) 一种环管反应器丙烯聚合生产工艺
CN209113792U (zh) 一种丙烯的多段聚合装置
CN207685180U (zh) 聚丙烯或丙烯乙烯共聚物的制备系统
CN108976329A (zh) 一种丙烯的多段聚合方法及装置
CN207685179U (zh) 丙烯均聚或无规共聚的系统
CN216764762U (zh) 基于脱氢仓-脱丙烯塔的抗冲聚丙烯的生产装置
CN112300312B (zh) 一种聚乙烯的合成方法
CN106977638B (zh) 一种制备粒状反式异戊橡胶的连续化生产方法及装置
CN112250778B (zh) 一种丙烯聚合物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52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