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4528B -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74528B CN109774528B CN201811588833.9A CN201811588833A CN109774528B CN 109774528 B CN109774528 B CN 109774528B CN 201811588833 A CN201811588833 A CN 201811588833A CN 109774528 B CN109774528 B CN 1097745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ower supply
- switch
- monitoring point
- voltage
- automobi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9901 Anxiety diseas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506 anxie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包括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和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二反馈电路,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三反馈电路和第四反馈电路。同时也公开了相应的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改进现有控制导引电路,控制开关状态同时监测监测点电压的变化,提高直流大功率充电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实现对故障检测的快速判断和实时响应,并解决目前PE断针无法检测的难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动汽车充电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可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车主充电消费体验,解决充电焦虑感。传导直流大功率充电主要将充电功率提高到350kW或以上,以单枪方式,仅需10-15分钟即可为动力电池传导充电,其重点在于大功率充电连接组件、冷却技术、温度监测技术、充电通信控制技术、大功率充电机等。大功率直流充电技术与现有的2015版标准充电技术(GB/T 18487.1-2015、GB/T 20234.1-2015、GB/T 20234.3-2015)是并行的技术路线,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相互替代,大功率充电当前主要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大功率充电技术应重点在于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可能涉及充电接口、控制导引及通信协议等方面,影响面大。
2015版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存在以下问题:充电机和车辆均无法检测到车辆接口中保护接地线PE断针故障,这将无法避免对使用过程中电缆和连接器针触点的安全危险;无硬节点信号,当充电中发生紧急情况,仅靠数据通信报文作为触发,响应速度慢,可靠性较低。因此急需提出一种新型控制导引电路,应用于大功率充电技术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通过改进现有控制导引电路,控制开关状态同时监测监测点电压的变化,提高直流大功率充电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实现对故障检测的快速判断和实时响应,并解决目前PE断针无法检测的难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相互配合的供电侧PE端和汽车侧PE端、供电侧CC1端和汽车侧CC1端、供电侧CC2端和汽车侧CC2端,还包括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和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
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二反馈电路,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三反馈电路和第四反馈电路;
第一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1端之间,第一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1、开关S1和监测点1,第二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2端之间;
第三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CC1端之间,第三反馈电路上设置有开关S2和监测点2,第四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CC2端之间,第四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2、开关Sv和监测点3;
监测点1检测供电侧CC1端与供电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供电设备控制器,监测点2检测汽车侧CC1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监测点3检测汽车侧CC2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通过开关S1和开关S2的开合控制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电压,通过开关Sv的开合控制监测点3的电压。
供电侧PE端为PE针,汽车侧PE端位于PE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1端为CC1针,汽车侧CC1端位于CC1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2端为CC2针,汽车侧CC2端位于CC2针匹配的插座。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供电设备未连接汽车,开关S1断开,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1内,则认为供电设备侧PE线、CC1线均连接正常,允许充电;
供电设备连接汽车,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2内,则认为PE端、CC1端均连接正常,允许充电,闭合开关S1;
开关S1闭合预设时间内,若供电设备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判断供电设备侧是否有预约、是否接收到汽车侧有预约的反馈,若供电设备未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断开开关S1,并停止此次充电流程;
若两侧均没有预约,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至少一侧有预约,在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a1)供电设备进行绝缘检测,断开开关S1,直到预约时间到达后闭合开关S1;
a2)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4内,转至步骤a3;
a3)断开开关S1,直到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5内后闭合开关S1,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1。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汽车未连接供电设备时,开关S2断开,开关Sv闭合;
汽车连接供电设备且检测到开关S1第一次闭合后,汽车被唤醒;
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则认为CC1端连接正常;
若监测点3的电压在正常范围C1内,则认为CC2端连接正常;
汽车锁止电子锁,向供电设备发送锁止反馈信号;
判断汽车侧是否有预约,若没有预约,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有预约,直到汽车侧或者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再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在汽车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b1)断开开关S2;
b2)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3,若在,则转至步骤b3,否则转至步骤b4;
b3)汽车休眠;
b4)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若在,则转至步骤b5,否则转至步骤b3;
b5)判断预约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闭合开关S2,转至b6,否则转至b2;
b6)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若是,则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否则转至b7;
b7)断开开关S2,汽车休眠,直到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后闭合开关S2,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2。
不同版本的供电设备对应不同的第二反馈电路,通过监测点3电压,判断供电设备的版本。
在充电开始前,断开开关Sv,在充电结束后闭合开关Sv。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省去辅助电源电路的两针,减少了现有中国直流充电接口针数,从9根针降为7根针,降低成本,也减小多针连接存在的风险和不稳定性;2、控制导引电路上设有监测点,通过开关进行控制,双方根据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电压变化作为充电激活信号,通过硬件电压信号可以判断出对方是否准备就绪,降低了只依靠通信报文识别的不确定性;3、充电前和充电结束后,通过开关Sv进行控制,车辆根据监测点3的电压变化判断车辆接口的连接状态,确认完全连接后,车辆完成电子锁止,充电中通过打开开关Sv,车辆将电源U2从控制导引电路中断开,从而避免其在充电时带来的干扰;4、通过选择电阻Rc,可以实现硬件版本硬编码,通过硬件进行版本判断;5、本发明解决了目前中国直流充电方案无硬节点信号、响应速度慢、可靠性低等问题,通过监测点电压检测和开关动作状态的监控,提高了充电设备对故障的判断和响应能力,提高充电安全可靠性;6、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方案PE断针无法检测的难题,通过硬件节点方式,当在供电侧、车辆接口、汽车侧发生PE断针时,监测点电压不相同,从而帮助系统维护人员更准确的判断具体断针的位置,以便维护人员更快的解决故障,降低系统维护时间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
图2为控制时序图;
图3为结合硬件的预约流程;
图4为软件预约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相互配合的供电侧PE端和汽车侧PE端、供电侧CC1端和汽车侧CC1端、供电侧CC2端和汽车侧CC2端、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和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
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二反馈电路,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三反馈电路和第四反馈电路。
第一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1端之间,第一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1、开关S1和监测点1,第二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2端之间。第三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CC1端之间,第三反馈电路上设置有开关S2和监测点2,第四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侧CC2端之间,第四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2、开关Sv和监测点3。
监测点1检测供电侧CC1端与供电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供电设备控制器,供电设备控制器根据监测点1的电压判断供电设备状态、CC1端连接状态和PE端连接状态。监测点2检测汽车侧CC1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监测点3检测汽车侧CC2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汽车车载控制器根据监测点2和监测点3的电压判断汽车状态、CC1端连接状态、PE端连接状态和CC2端连接状态。通过开关S1和开关S2的开合控制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电压,通过开关Sv的开合控制监测点3的电压。
这里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电源U1、若干电阻、开关S1和监测点1,电源U1和若干电阻串联成回路,供电侧CC1端不直接连接电源U1正极和负极,供电侧CC1端连接在两个电阻之间,监测点1直接连接供电侧CC1端,供电侧PE端连接电源U1负极,开关S1可并接在一电阻两端。具体的结构可如图所示,电阻包括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1’,电源U1、电阻R1、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成回路,监测点1设置在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开关S1可并接在电阻R1’两端。
这里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c,不同版本的供电设备对应不同的电阻Rc(即不同的阻值),通过监测点3电压,判断供电设备的版本。
这里第三反馈电路包括若干电阻、开关S2和监测点2,若干电阻分成若干阻,一组电阻串联成一串联电路,所有串联电路两端分别连接汽车侧CC1端和汽车侧PE端,开关S2设置在任一串联电路上,监测点2直接连接汽车侧CC1端。具体的结构可如图所示,包括电阻R4和电阻R4’,电阻R4’两端分别连接汽车侧CC1端和汽车侧PE端,电阻R4与开关S2串联,电阻R4和开关S2构成的串联电路两端分别连接汽车侧CC1端和汽车侧PE端。
这里的第四反馈电路包括电源U2、开关Sv、若干电阻和监测点3,电源U2、若干电阻和开关Sv依次串联,电源U2的负极连接汽车侧PE端,开关Sv的一端连接汽车侧CC2端,开关Sv的另一端通过监测点3连接电阻。具体的结构可如图所示,电阻仅有一个电阻Rv,位于监测点3和电源U2之间。
供电侧PE端为PE针,汽车侧PE端位于PE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1端为CC1针,汽车侧CC1端位于CC1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2端为CC2针,汽车侧CC2端位于CC2针匹配的插座。
上述各部件的参数如表1和2所示。
表1导引电路参数
表2U2和Rv组合参数
如图2所示,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供电侧控制方法和汽车侧控制方法。
供电侧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11)供电设备未连接汽车,开关S1断开,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1内,则认为供电设备侧PE线、CC1线均连接正常,允许充电。
12)供电设备连接汽车,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2内,则认为PE端和CC1端连接正常,允许充电,闭合开关S1。
13)开关S1闭合预设时间内,若供电设备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判断供电设备侧是否有预约、是否接收到汽车侧有预约的反馈,若供电设备未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断开开关S1,并停止此次充电流程。
14)若两侧均没有预约,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至少一侧有预约,在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如图2所示,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a1)供电设备进行绝缘检测,断开开关S1,直到预约时间到达后闭合开关S1。
a2)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4内,转至步骤a3。
a3)断开开关S1,直到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5内后闭合开关S1,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结合硬件的预约,另一种是软件预约,其中软件预约是根据两侧的通信信息判断是否有预约,只要一侧有预约,都在供电设备侧完成,具体如图3所示;如:供电侧没有预约,汽车侧有预约,则将汽车侧的预约时间等信息发往供电侧,由供电侧完成预约。
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1。
供电侧故障有一些几种情况:
紧急停机:供电设备发生紧急故障,断开开关S1,停止充电并发送中止充电报文;
主动停机:当电池充满或达到充电中止条件时,发送中止充电报文,当收到对方的中止充电报文后,断开对应开关,如:供电设备断开开关S1,停止充电;
被动停机:当收到对方发送的中止充电报文后,发送中止充电报文,断开对应开关,如供电设备断开开关S1,停止充电。
汽车侧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21)汽车未连接供电设备时,开关S2断开,开关Sv闭合。
22)汽车连接供电设备且检测到开关S1第一次闭合后,汽车被唤醒。
23)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则认为CC1端连接正常。
24)若监测点3的电压在正常范围C1内,则认为CC2端连接正常。
25)汽车锁止电子锁,向供电设备发送锁止反馈信号。
26)判断汽车侧是否有预约,若没有预约,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有预约,直到汽车侧或者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再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如图2所示,在汽车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b1)断开开关S2;
b2)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3,若在,则转至步骤b3,否则转至步骤b4;
b3)汽车休眠;
b4)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若在,则转至步骤b5,否则转至步骤b3;
b5)判断预约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闭合开关S2,转至b6,否则转至b2;
b6)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若是,则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否则转至b7;
b7)断开开关S2,汽车休眠,直到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后闭合开关S2,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在充电开始前,断开开关Sv,在充电结束后闭合开关Sv。
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2。
汽车侧故障有一些几种情况:
紧急停机:汽车发生紧急故障,断开开关S2,停止充电并发送中止充电报文;
主动停机:当电池充满或达到充电中止条件时,发送中止充电报文,当收到对方的中止充电报文后,断开对应开关,如:汽车断开开关S2,停止充电;
被动停机:当收到对方发送的中止充电报文后,发送中止充电报文,断开对应开关,如汽车断开开关S2,停止充电。
不同连接状态下,开关与监测点的状态如表3所示。
表3充电连接状态
不同故障下,监测点的状态如表4所示。
表4充电故障状态
本发明减少了现有中国直流充电接口针数,从9根针降为7根针,省去辅助电源电路的两针,一方面现有车辆将辅助电源导通作为汽车激活信号,本发明利用监测点1电压即可激活汽车,降低接口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供电设备的辅助电源电路负极可能会与PE相连,出现连接故障时不容易定位故障点,存在安全隐患,本发明可以减小多针连接存在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本发明的控制导引电路上设有监测点,通过开关进行控制,双方根据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电压变化作为充电激活信号,通过硬件电压信号双方可以判断出对方是否准备就绪,降低了只依靠通信报文识别的不确定性。
本发明充电前和充电结束后,通过开关Sv进行控制,车辆根据监测点3的电压变化判断车辆接口的连接状态,确认完全连接后,车辆完成电子锁止,充电中通过打开开关Sv,车辆将电源U2从控制导引电路中断开,从而避免其在充电时带来的干扰。
本发明通过开关S1和开关S2的开合状态以及监测点电压变化,可以迅速让对方获知充电正常和故障,解决了目前中国直流充电方案无硬节点信号、响应速度慢、可靠性低等问题,提高了充电设备对故障的判断和响应能力,提高充电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方案PE断针无法检测的难题,当出现PE断针时,双方通过监测点电压更准确的判断具体断针的位置,以便维护人员更快的解决故障,降低系统维护时间和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相互配合的供电侧PE端和汽车侧PE端、供电侧CC1端和汽车侧CC1端、供电侧CC2端和汽车侧CC2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和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
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二反馈电路,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三反馈电路和第四反馈电路;
第一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1端之间,第一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1、开关S1和监测点1,第二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2端之间;
第三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CC1端之间,第三反馈电路上设置有开关S2和监测点2,第四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CC2端之间,第四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2、开关Sv和监测点3;
监测点1检测供电侧CC1端与供电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供电设备控制器,监测点2检测汽车侧CC1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监测点3检测汽车侧CC2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通过开关S1和开关S2的开合控制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电压,通过开关Sv的开合控制监测点3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其特征在于:供电侧PE端为PE针,汽车侧PE端位于PE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1端为CC1针,汽车侧CC1端位于CC1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2端为CC2针,汽车侧CC2端位于CC2针匹配的插座。
3.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供电设备未连接汽车,开关S1断开,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1内,则认为供电设备侧PE线、CC1线均连接正常,允许充电;
供电设备连接汽车,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2内,则认为PE端、CC1端连接均正常,允许充电,闭合开关S1;
开关S1闭合预设时间内,若供电设备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判断供电设备侧是否有预约、是否接收到汽车侧有预约的反馈,若供电设备未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断开开关S1,并停止此次充电流程;
若两侧均没有预约,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至少一侧有预约,在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a1)供电设备进行绝缘检测,断开开关S1,直到预约时间到达后闭合开关S1;
a2)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4内,转至步骤a3;
a3)断开开关S1,直到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5内后闭合开关S1,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1。
6.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汽车未连接供电设备时,开关S2断开,开关Sv闭合;
汽车连接供电设备且检测到开关S1第一次闭合后,汽车被唤醒;
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则认为CC1端连接正常;
若监测点3的电压在正常范围C1内,则认为CC2端连接正常;
汽车锁止电子锁,向供电设备发送锁止反馈信号;
判断汽车侧是否有预约,若没有预约,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有预约,直到汽车侧或者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再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汽车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b1)断开开关S2;
b2)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3,若在,则转至步骤b3,否则转至步骤b4;
b3)汽车休眠;
b4)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若在,则转至步骤b5,否则转至步骤b3;
b5)判断预约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闭合开关S2,转至b6,否则转至b2;
b6)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若是,则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否则转至b7;
b7)断开开关S2,汽车休眠,直到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后闭合开关S2,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版本的供电设备对应不同的第二反馈电路,通过监测点3电压,判断供电设备的版本。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充电开始前,断开开关Sv,在充电结束后闭合开关Sv。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88833.9A CN109774528B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11588833.9A CN109774528B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74528A CN109774528A (zh) | 2019-05-21 |
CN109774528B true CN109774528B (zh) | 2021-06-18 |
Family
ID=66498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11588833.9A Active CN109774528B (zh) | 2018-12-25 | 2018-12-25 |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77452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45026B (zh) * | 2019-11-04 | 2021-04-02 | 武昌首义学院 | 一种智能充电桩 |
CN113212218A (zh) * | 2020-01-21 | 2021-08-06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直流充电的控制引导电路及其控制引导方法 |
CN112078392A (zh) * | 2020-08-18 | 2020-12-15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电动车直流充电控制电路向前兼容方法、电路及转换器 |
MX2023011037A (es) * | 2021-03-19 | 2023-09-27 |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Tech Co Ltd | Circuito guia de control de carga y toma de carga. |
CN115723593A (zh) * | 2021-08-27 | 2023-03-03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车辆、控制导引电路和充电控制方法 |
CN114256911B (zh) * | 2021-11-11 | 2023-12-05 |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ChaoJi充电复用辅助供电控制导引电路及控制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9725005B2 (en) * | 2011-12-15 | 2017-08-08 | Chargepoint, Inc. |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ic vehicle pilot signal level for connector disconnect |
US10059211B2 (en) * | 2013-08-02 | 2018-08-28 |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handle input |
CN106911173B (zh) * | 2015-12-21 | 2023-11-21 | 深圳驿普乐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智能低压辅助电源装置、方法和非车载充电机 |
CN106004507B (zh) * | 2016-07-13 | 2018-08-14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通过监测电压实现电动汽车充电自动恢复的方法 |
CN205811626U (zh) * | 2016-07-26 | 2016-12-14 |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安全控制装置 |
CN106114265B (zh) * | 2016-07-29 | 2018-10-09 | 武汉理工大学 | 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机/桩dcdc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206217669U (zh) * | 2016-12-02 | 2017-06-06 |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交直流充放电充电桩 |
JP6597684B2 (ja) * | 2017-03-21 | 2019-10-3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車両の制御方法及び充電システム |
CN107415723B (zh) * | 2017-05-03 | 2020-10-09 |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导引辅助电路及系统及控制方法 |
CN206775792U (zh) * | 2017-05-31 | 2017-12-19 | 绵阳旭立辰科技有限公司 | 直流充电枪的照明电路及直流充电枪 |
CN107018602B (zh) * | 2017-05-31 | 2019-09-03 | 绵阳旭立辰科技有限公司 | 直流充电枪的照明电路及直流充电枪 |
CN107985089B (zh) * | 2017-10-30 | 2020-09-25 |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系统接地保护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207782452U (zh) * | 2018-02-01 | 2018-08-28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电动汽车车辆间直流电力传输系统 |
CN108437824B (zh) * | 2018-03-21 | 2020-01-07 | 成都雅骏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 基于pwm信号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通信装置及方法 |
CN108923482B (zh) * | 2018-07-06 | 2021-03-12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
CN109050329B (zh) * | 2018-09-14 | 2020-08-04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适配接口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
-
2018
- 2018-12-25 CN CN201811588833.9A patent/CN10977452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74528A (zh) | 2019-05-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774528B (zh) |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 |
CN108819779B (zh) | 一种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 |
EP3744553A1 (en) |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harge control of electric vehicle | |
US10144298B2 (en) | Power supply device of vehicle | |
WO2018126634A1 (zh) | 电动汽车充电开关检测方法、装置 | |
CA2792310C (en) |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 |
CN108909494B (zh) | 一种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 |
US8363364B2 (en) | Power feed control device | |
CN107415723B (zh) |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导引辅助电路及系统及控制方法 | |
US11745610B2 (en) |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 |
CN103213514A (zh) | 插电式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检测装置 | |
CN114123378B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取电控制方法 | |
CN112078392A (zh) | 电动车直流充电控制电路向前兼容方法、电路及转换器 | |
KR102191744B1 (ko) | 전기 구동부를 구비한 차량의 저전압 온보드 전기 시스템의 공급 | |
JP6301021B2 (ja) |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及び蓄電池システム | |
CN105843216A (zh) | 一种新能源车辆的下线检测方法和系统 | |
CN109664783A (zh) | 车载充电装置及车载充电系统 | |
KR101996446B1 (ko) | 전기 차량 충전용 변환 어댑터의 전원공급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 차량 충전용 변환 어댑터 | |
CN205429836U (zh) | 一种智能低压辅助电源装置和非车载充电机 | |
CN116691385A (zh) | 一种交直流一体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9760544B (zh) | 顶部充电弓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及实现方法 | |
CN110053514A (zh) | 电动车辆及其高压控制电路 | |
CN205355851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用急停装置和无桩式充电系统 | |
CN208881607U (zh) | 一种充电弓控制电路 | |
CN115139832A (zh) | 一种充电枪的线缆加热系统及电动车的直流充电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