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74528B -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74528B
CN109774528B CN201811588833.9A CN201811588833A CN109774528B CN 109774528 B CN109774528 B CN 109774528B CN 201811588833 A CN201811588833 A CN 201811588833A CN 109774528 B CN109774528 B CN 10977452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witch
monitoring point
voltage
automobi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8883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74528A (zh
Inventor
李旭玲
张萱
倪峰
白健
王伟
李志刚
董新生
刘永东
李晓强
惠琪
张建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ARI Group Corp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ARI Group Corp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NARI Group Corp, State Grid Beijing Electric Power Co Ltd, State Grid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Priority to CN201811588833.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74528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7452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452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7452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7452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包括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和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二反馈电路,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三反馈电路和第四反馈电路。同时也公开了相应的控制方法。本发明通过改进现有控制导引电路,控制开关状态同时监测监测点电压的变化,提高直流大功率充电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实现对故障检测的快速判断和实时响应,并解决目前PE断针无法检测的难题。

Description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属于电动汽车充电领域。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大功率充电可以缩短充电时间,提高车主充电消费体验,解决充电焦虑感。传导直流大功率充电主要将充电功率提高到350kW或以上,以单枪方式,仅需10-15分钟即可为动力电池传导充电,其重点在于大功率充电连接组件、冷却技术、温度监测技术、充电通信控制技术、大功率充电机等。大功率直流充电技术与现有的2015版标准充电技术(GB/T 18487.1-2015、GB/T 20234.1-2015、GB/T 20234.3-2015)是并行的技术路线,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相互替代,大功率充电当前主要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大功率充电技术应重点在于充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由于可能涉及充电接口、控制导引及通信协议等方面,影响面大。
2015版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存在以下问题:充电机和车辆均无法检测到车辆接口中保护接地线PE断针故障,这将无法避免对使用过程中电缆和连接器针触点的安全危险;无硬节点信号,当充电中发生紧急情况,仅靠数据通信报文作为触发,响应速度慢,可靠性较低。因此急需提出一种新型控制导引电路,应用于大功率充电技术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通过改进现有控制导引电路,控制开关状态同时监测监测点电压的变化,提高直流大功率充电的可靠性和时效性;实现对故障检测的快速判断和实时响应,并解决目前PE断针无法检测的难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相互配合的供电侧PE端和汽车侧PE端、供电侧CC1端和汽车侧CC1端、供电侧CC2端和汽车侧CC2端,还包括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和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
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二反馈电路,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三反馈电路和第四反馈电路;
第一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1端之间,第一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1、开关S1和监测点1,第二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2端之间;
第三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CC1端之间,第三反馈电路上设置有开关S2和监测点2,第四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CC2端之间,第四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2、开关Sv和监测点3;
监测点1检测供电侧CC1端与供电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供电设备控制器,监测点2检测汽车侧CC1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监测点3检测汽车侧CC2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通过开关S1和开关S2的开合控制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电压,通过开关Sv的开合控制监测点3的电压。
供电侧PE端为PE针,汽车侧PE端位于PE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1端为CC1针,汽车侧CC1端位于CC1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2端为CC2针,汽车侧CC2端位于CC2针匹配的插座。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供电设备未连接汽车,开关S1断开,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1内,则认为供电设备侧PE线、CC1线均连接正常,允许充电;
供电设备连接汽车,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2内,则认为PE端、CC1端均连接正常,允许充电,闭合开关S1;
开关S1闭合预设时间内,若供电设备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判断供电设备侧是否有预约、是否接收到汽车侧有预约的反馈,若供电设备未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断开开关S1,并停止此次充电流程;
若两侧均没有预约,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至少一侧有预约,在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a1)供电设备进行绝缘检测,断开开关S1,直到预约时间到达后闭合开关S1;
a2)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4内,转至步骤a3;
a3)断开开关S1,直到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5内后闭合开关S1,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1。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汽车未连接供电设备时,开关S2断开,开关Sv闭合;
汽车连接供电设备且检测到开关S1第一次闭合后,汽车被唤醒;
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则认为CC1端连接正常;
若监测点3的电压在正常范围C1内,则认为CC2端连接正常;
汽车锁止电子锁,向供电设备发送锁止反馈信号;
判断汽车侧是否有预约,若没有预约,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有预约,直到汽车侧或者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再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在汽车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b1)断开开关S2;
b2)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3,若在,则转至步骤b3,否则转至步骤b4;
b3)汽车休眠;
b4)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若在,则转至步骤b5,否则转至步骤b3;
b5)判断预约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闭合开关S2,转至b6,否则转至b2;
b6)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若是,则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否则转至b7;
b7)断开开关S2,汽车休眠,直到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后闭合开关S2,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2。
不同版本的供电设备对应不同的第二反馈电路,通过监测点3电压,判断供电设备的版本。
在充电开始前,断开开关Sv,在充电结束后闭合开关Sv。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省去辅助电源电路的两针,减少了现有中国直流充电接口针数,从9根针降为7根针,降低成本,也减小多针连接存在的风险和不稳定性;2、控制导引电路上设有监测点,通过开关进行控制,双方根据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电压变化作为充电激活信号,通过硬件电压信号可以判断出对方是否准备就绪,降低了只依靠通信报文识别的不确定性;3、充电前和充电结束后,通过开关Sv进行控制,车辆根据监测点3的电压变化判断车辆接口的连接状态,确认完全连接后,车辆完成电子锁止,充电中通过打开开关Sv,车辆将电源U2从控制导引电路中断开,从而避免其在充电时带来的干扰;4、通过选择电阻Rc,可以实现硬件版本硬编码,通过硬件进行版本判断;5、本发明解决了目前中国直流充电方案无硬节点信号、响应速度慢、可靠性低等问题,通过监测点电压检测和开关动作状态的监控,提高了充电设备对故障的判断和响应能力,提高充电安全可靠性;6、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方案PE断针无法检测的难题,通过硬件节点方式,当在供电侧、车辆接口、汽车侧发生PE断针时,监测点电压不相同,从而帮助系统维护人员更准确的判断具体断针的位置,以便维护人员更快的解决故障,降低系统维护时间和维护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结构;
图2为控制时序图;
图3为结合硬件的预约流程;
图4为软件预约流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相互配合的供电侧PE端和汽车侧PE端、供电侧CC1端和汽车侧CC1端、供电侧CC2端和汽车侧CC2端、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和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
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二反馈电路,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三反馈电路和第四反馈电路。
第一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1端之间,第一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1、开关S1和监测点1,第二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2端之间。第三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CC1端之间,第三反馈电路上设置有开关S2和监测点2,第四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侧CC2端之间,第四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2、开关Sv和监测点3。
监测点1检测供电侧CC1端与供电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供电设备控制器,供电设备控制器根据监测点1的电压判断供电设备状态、CC1端连接状态和PE端连接状态。监测点2检测汽车侧CC1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监测点3检测汽车侧CC2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汽车车载控制器根据监测点2和监测点3的电压判断汽车状态、CC1端连接状态、PE端连接状态和CC2端连接状态。通过开关S1和开关S2的开合控制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电压,通过开关Sv的开合控制监测点3的电压。
这里第一反馈电路包括电源U1、若干电阻、开关S1和监测点1,电源U1和若干电阻串联成回路,供电侧CC1端不直接连接电源U1正极和负极,供电侧CC1端连接在两个电阻之间,监测点1直接连接供电侧CC1端,供电侧PE端连接电源U1负极,开关S1可并接在一电阻两端。具体的结构可如图所示,电阻包括电阻R1、电阻R2和电阻R1’,电源U1、电阻R1、电阻R1’和电阻R2串联成回路,监测点1设置在电阻R1’和电阻R2之间,开关S1可并接在电阻R1’两端。
这里第二反馈电路包括电阻Rc,不同版本的供电设备对应不同的电阻Rc(即不同的阻值),通过监测点3电压,判断供电设备的版本。
这里第三反馈电路包括若干电阻、开关S2和监测点2,若干电阻分成若干阻,一组电阻串联成一串联电路,所有串联电路两端分别连接汽车侧CC1端和汽车侧PE端,开关S2设置在任一串联电路上,监测点2直接连接汽车侧CC1端。具体的结构可如图所示,包括电阻R4和电阻R4’,电阻R4’两端分别连接汽车侧CC1端和汽车侧PE端,电阻R4与开关S2串联,电阻R4和开关S2构成的串联电路两端分别连接汽车侧CC1端和汽车侧PE端。
这里的第四反馈电路包括电源U2、开关Sv、若干电阻和监测点3,电源U2、若干电阻和开关Sv依次串联,电源U2的负极连接汽车侧PE端,开关Sv的一端连接汽车侧CC2端,开关Sv的另一端通过监测点3连接电阻。具体的结构可如图所示,电阻仅有一个电阻Rv,位于监测点3和电源U2之间。
供电侧PE端为PE针,汽车侧PE端位于PE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1端为CC1针,汽车侧CC1端位于CC1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2端为CC2针,汽车侧CC2端位于CC2针匹配的插座。
上述各部件的参数如表1和2所示。
表1导引电路参数
Figure BDA0001919746040000081
表2U2和Rv组合参数
Figure BDA0001919746040000082
Figure BDA0001919746040000091
如图2所示,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包括供电侧控制方法和汽车侧控制方法。
供电侧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11)供电设备未连接汽车,开关S1断开,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1内,则认为供电设备侧PE线、CC1线均连接正常,允许充电。
12)供电设备连接汽车,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2内,则认为PE端和CC1端连接正常,允许充电,闭合开关S1。
13)开关S1闭合预设时间内,若供电设备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判断供电设备侧是否有预约、是否接收到汽车侧有预约的反馈,若供电设备未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断开开关S1,并停止此次充电流程。
14)若两侧均没有预约,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至少一侧有预约,在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如图2所示,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a1)供电设备进行绝缘检测,断开开关S1,直到预约时间到达后闭合开关S1。
a2)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4内,转至步骤a3。
a3)断开开关S1,直到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5内后闭合开关S1,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结合硬件的预约,另一种是软件预约,其中软件预约是根据两侧的通信信息判断是否有预约,只要一侧有预约,都在供电设备侧完成,具体如图3所示;如:供电侧没有预约,汽车侧有预约,则将汽车侧的预约时间等信息发往供电侧,由供电侧完成预约。
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1。
供电侧故障有一些几种情况:
紧急停机:供电设备发生紧急故障,断开开关S1,停止充电并发送中止充电报文;
主动停机:当电池充满或达到充电中止条件时,发送中止充电报文,当收到对方的中止充电报文后,断开对应开关,如:供电设备断开开关S1,停止充电;
被动停机:当收到对方发送的中止充电报文后,发送中止充电报文,断开对应开关,如供电设备断开开关S1,停止充电。
汽车侧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21)汽车未连接供电设备时,开关S2断开,开关Sv闭合。
22)汽车连接供电设备且检测到开关S1第一次闭合后,汽车被唤醒。
23)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则认为CC1端连接正常。
24)若监测点3的电压在正常范围C1内,则认为CC2端连接正常。
25)汽车锁止电子锁,向供电设备发送锁止反馈信号。
26)判断汽车侧是否有预约,若没有预约,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有预约,直到汽车侧或者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再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如图2所示,在汽车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b1)断开开关S2;
b2)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3,若在,则转至步骤b3,否则转至步骤b4;
b3)汽车休眠;
b4)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若在,则转至步骤b5,否则转至步骤b3;
b5)判断预约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闭合开关S2,转至b6,否则转至b2;
b6)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若是,则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否则转至b7;
b7)断开开关S2,汽车休眠,直到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后闭合开关S2,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在充电开始前,断开开关Sv,在充电结束后闭合开关Sv。
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2。
汽车侧故障有一些几种情况:
紧急停机:汽车发生紧急故障,断开开关S2,停止充电并发送中止充电报文;
主动停机:当电池充满或达到充电中止条件时,发送中止充电报文,当收到对方的中止充电报文后,断开对应开关,如:汽车断开开关S2,停止充电;
被动停机:当收到对方发送的中止充电报文后,发送中止充电报文,断开对应开关,如汽车断开开关S2,停止充电。
不同连接状态下,开关与监测点的状态如表3所示。
表3充电连接状态
Figure BDA0001919746040000121
不同故障下,监测点的状态如表4所示。
表4充电故障状态
Figure BDA0001919746040000131
本发明减少了现有中国直流充电接口针数,从9根针降为7根针,省去辅助电源电路的两针,一方面现有车辆将辅助电源导通作为汽车激活信号,本发明利用监测点1电压即可激活汽车,降低接口成本,另一方面由于供电设备的辅助电源电路负极可能会与PE相连,出现连接故障时不容易定位故障点,存在安全隐患,本发明可以减小多针连接存在的风险和不稳定性。
本发明的控制导引电路上设有监测点,通过开关进行控制,双方根据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电压变化作为充电激活信号,通过硬件电压信号双方可以判断出对方是否准备就绪,降低了只依靠通信报文识别的不确定性。
本发明充电前和充电结束后,通过开关Sv进行控制,车辆根据监测点3的电压变化判断车辆接口的连接状态,确认完全连接后,车辆完成电子锁止,充电中通过打开开关Sv,车辆将电源U2从控制导引电路中断开,从而避免其在充电时带来的干扰。
本发明通过开关S1和开关S2的开合状态以及监测点电压变化,可以迅速让对方获知充电正常和故障,解决了目前中国直流充电方案无硬节点信号、响应速度慢、可靠性低等问题,提高了充电设备对故障的判断和响应能力,提高充电安全可靠性。
本发明可以解决现有方案PE断针无法检测的难题,当出现PE断针时,双方通过监测点电压更准确的判断具体断针的位置,以便维护人员更快的解决故障,降低系统维护时间和维护成本。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相互配合的供电侧PE端和汽车侧PE端、供电侧CC1端和汽车侧CC1端、供电侧CC2端和汽车侧CC2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和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
供电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一反馈电路和第二反馈电路,汽车侧控制引导电路包括第三反馈电路和第四反馈电路;
第一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1端之间,第一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1、开关S1和监测点1,第二反馈电路设置在供电侧PE端和供电侧CC2端之间;
第三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CC1端之间,第三反馈电路上设置有开关S2和监测点2,第四反馈电路设置在汽车侧PE端和汽车侧CC2端之间,第四反馈电路上设置有电源U2、开关Sv和监测点3;
监测点1检测供电侧CC1端与供电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供电设备控制器,监测点2检测汽车侧CC1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监测点3检测汽车侧CC2端与汽车侧PE端之间的电压,并将检测的电压反馈给汽车车载控制器,通过开关S1和开关S2的开合控制监测点1和监测点2的电压,通过开关Sv的开合控制监测点3的电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其特征在于:供电侧PE端为PE针,汽车侧PE端位于PE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1端为CC1针,汽车侧CC1端位于CC1针匹配的插座,供电侧CC2端为CC2针,汽车侧CC2端位于CC2针匹配的插座。
3.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供电设备未连接汽车,开关S1断开,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1内,则认为供电设备侧PE线、CC1线均连接正常,允许充电;
供电设备连接汽车,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2内,则认为PE端、CC1端连接均正常,允许充电,闭合开关S1;
开关S1闭合预设时间内,若供电设备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判断供电设备侧是否有预约、是否接收到汽车侧有预约的反馈,若供电设备未接收到汽车发送的锁止反馈信号,则断开开关S1,并停止此次充电流程;
若两侧均没有预约,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至少一侧有预约,在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a1)供电设备进行绝缘检测,断开开关S1,直到预约时间到达后闭合开关S1;
a2)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4内,转至步骤a3;
a3)断开开关S1,直到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5内后闭合开关S1,发送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1的电压在正常范围A3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1。
6.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汽车未连接供电设备时,开关S2断开,开关Sv闭合;
汽车连接供电设备且检测到开关S1第一次闭合后,汽车被唤醒;
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则认为CC1端连接正常;
若监测点3的电压在正常范围C1内,则认为CC2端连接正常;
汽车锁止电子锁,向供电设备发送锁止反馈信号;
判断汽车侧是否有预约,若没有预约,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若有预约,直到汽车侧或者供电设备侧完成预约后再闭合开关S2,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汽车侧完成预约的过程如下,
b1)断开开关S2;
b2)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3,若在,则转至步骤b3,否则转至步骤b4;
b3)汽车休眠;
b4)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若在,则转至步骤b5,否则转至步骤b3;
b5)判断预约时间是否到达,若是,则闭合开关S2,转至b6,否则转至b2;
b6)判断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若是,则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否则转至b7;
b7)断开开关S2,汽车休眠,直到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1内后闭合开关S2,接收通信报文进入充电过程。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充电过程中,若监测点2的电压在正常范围B2内,则表示充电正常,否则表示充电故障,断开开关S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不同版本的供电设备对应不同的第二反馈电路,通过监测点3电压,判断供电设备的版本。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充电开始前,断开开关Sv,在充电结束后闭合开关Sv。
CN201811588833.9A 2018-12-25 2018-12-25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Active CN10977452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8833.9A CN109774528B (zh) 2018-12-25 2018-12-25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88833.9A CN109774528B (zh) 2018-12-25 2018-12-25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4528A CN109774528A (zh) 2019-05-21
CN109774528B true CN109774528B (zh) 2021-06-18

Family

ID=66498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88833.9A Active CN109774528B (zh) 2018-12-25 2018-12-25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7452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5026B (zh) * 2019-11-04 2021-04-02 武昌首义学院 一种智能充电桩
CN113212218A (zh) * 2020-01-21 2021-08-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充电的控制引导电路及其控制引导方法
CN112078392A (zh) * 2020-08-18 2020-12-15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动车直流充电控制电路向前兼容方法、电路及转换器
MX2023011037A (es) * 2021-03-19 2023-09-27 Changchun Jetty Automotive Tech Co Ltd Circuito guia de control de carga y toma de carga.
CN115723593A (zh) * 2021-08-27 2023-03-03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导引电路和充电控制方法
CN114256911B (zh) * 2021-11-11 2023-12-05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ChaoJi充电复用辅助供电控制导引电路及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725005B2 (en) * 2011-12-15 2017-08-08 Chargepoint, Inc. Circuit for controlling an electric vehicle pilot signal level for connector disconnect
US10059211B2 (en) * 2013-08-02 2018-08-28 Schneider Electric USA, Inc.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station handle input
CN106911173B (zh) * 2015-12-21 2023-11-21 深圳驿普乐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低压辅助电源装置、方法和非车载充电机
CN106004507B (zh) * 2016-07-13 2018-08-14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通过监测电压实现电动汽车充电自动恢复的方法
CN205811626U (zh) * 2016-07-26 2016-12-14 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安全控制装置
CN106114265B (zh) * 2016-07-29 2018-10-09 武汉理工大学 电动汽车大功率直流充电机/桩dcdc变换装置及控制方法
CN206217669U (zh) * 2016-12-02 2017-06-06 青岛特来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交直流充放电充电桩
JP6597684B2 (ja) * 2017-03-21 2019-10-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車両の制御方法及び充電システム
CN107415723B (zh) * 2017-05-03 2020-10-09 南京南瑞集团公司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导引辅助电路及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6775792U (zh) * 2017-05-31 2017-12-19 绵阳旭立辰科技有限公司 直流充电枪的照明电路及直流充电枪
CN107018602B (zh) * 2017-05-31 2019-09-03 绵阳旭立辰科技有限公司 直流充电枪的照明电路及直流充电枪
CN107985089B (zh) * 2017-10-30 2020-09-25 许继电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系统接地保护检测方法及装置
CN207782452U (zh) * 2018-02-01 2018-08-28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车辆间直流电力传输系统
CN108437824B (zh) * 2018-03-21 2020-01-07 成都雅骏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基于pwm信号的电动汽车交流充电通信装置及方法
CN108923482B (zh) * 2018-07-06 2021-03-12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09050329B (zh) * 2018-09-14 2020-08-04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适配接口电路及充电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74528A (zh) 2019-05-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74528B (zh)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08819779B (zh) 一种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EP3744553A1 (en)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charge control of electric vehicle
US10144298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of vehicle
WO2018126634A1 (zh) 电动汽车充电开关检测方法、装置
CA2792310C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CN108909494B (zh) 一种充电系统及电动汽车
US8363364B2 (en) Power feed control device
CN107415723B (zh)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导引辅助电路及系统及控制方法
US11745610B2 (en)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and power transfer system
CN103213514A (zh) 插电式电动汽车充电接口检测装置
CN114123378B (zh) 一种电动汽车的取电控制方法
CN112078392A (zh) 电动车直流充电控制电路向前兼容方法、电路及转换器
KR102191744B1 (ko) 전기 구동부를 구비한 차량의 저전압 온보드 전기 시스템의 공급
JP6301021B2 (ja) パワーコンディショナ及び蓄電池システム
CN105843216A (zh) 一种新能源车辆的下线检测方法和系统
CN109664783A (zh) 车载充电装置及车载充电系统
KR101996446B1 (ko) 전기 차량 충전용 변환 어댑터의 전원공급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전기 차량 충전용 변환 어댑터
CN205429836U (zh) 一种智能低压辅助电源装置和非车载充电机
CN116691385A (zh) 一种交直流一体的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9760544B (zh) 顶部充电弓直流充电控制导引电路及实现方法
CN110053514A (zh) 电动车辆及其高压控制电路
CN205355851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用急停装置和无桩式充电系统
CN208881607U (zh) 一种充电弓控制电路
CN115139832A (zh) 一种充电枪的线缆加热系统及电动车的直流充电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