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23482B -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23482B
CN108923482B CN201810736627.1A CN201810736627A CN108923482B CN 108923482 B CN108923482 B CN 108923482B CN 201810736627 A CN201810736627 A CN 201810736627A CN 108923482 B CN108923482 B CN 10892348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witch unit
seat
resistor
gun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73662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23482A (zh
Inventor
贺虹
刘立志
肖胜然
蒋荣勋
魏跃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73662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23482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234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34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234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234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02J7/0027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7/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2207/4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adapted for charging from various sources, e.g. AC, DC or multivoltag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6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该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充电引导电路和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与充电座的控制引导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用于接收充电座发送的连接确认信号,根据连接确认信号中携带的电阻值判断与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的类型,在充电枪头为快充枪头时,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直流充电;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用于在充电枪头为慢充枪头时,接收充电座发送的控制引导信号,并根据控制引导信号,对动力电池进行交流充电。实现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引导,可以在一个充电座上实现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充放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以及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电动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电动汽车的充电技术成为电动汽车快速发展的关键技术。
为了方便电动汽车充电,通常电动汽车设置有一个快充座和一个慢充座,但仍有少部分电动汽车考虑到车辆的成本,仅设置一个慢充座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在双充电座的电动汽车中,快充座仅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直流充电,慢充座仅用于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并且由于快充座直接与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的相关部件连接,造成在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时候,没有专门的充电引导装置对电动汽车进行引导,而且也无法使用快充座与慢充枪头相配合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动汽车在充电过程中没有充电引导装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充电座的电动汽车,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充电引导电路和第二充电引导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座的控制引导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座发送的连接确认信号,根据所述连接确认信号中携带的电阻值判断与所述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的类型,在所述充电枪头为快充枪头时,对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直流充电;
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用于在所述充电枪头为慢充枪头时,接收所述充电座发送的控制引导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引导信号,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交流充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包括: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和第一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二极管以及充电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充电座的控制引导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充电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五电阻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
其中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具有多路输出,多路输出中的第一路输出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第二路输出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具有多路输出,多路输出中的第一路输出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二路输出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还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为一快充座,所述快充座的CC2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快充座的CC1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座包括一快充座和一慢充座;
所述快充座的CC2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快充座的CC1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慢充座的CC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慢充座的CP信号端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载充电机、与所述车载充电机连接的充电座以及如上所述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车载充电机为双向充电机。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汽车还包括与所述充电座可拆卸连接的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充电座相适应,所述转换装置的另一侧与慢充枪头相适应,其中所述转换装置的CC信号端分别与慢充枪头的CC信号端、所述充电座的CC2信号端连接,所述转换装置的CP信号端分别与慢充枪头的CP信号端、所述充电座的CC1信号端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充电引导电路和第二充电引导电路分别接收充电座发送的信号,根据第一充电引导电路接收的连接确认信号中携带的电阻值,确定与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的类型,若充电枪头为快充枪头,则对电动汽车进行直流充电,若充电枪头为慢充枪头,则根据第二充电引导电路接收到的控制引导信号,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从而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进行引导,并且可以在同一个充电座上实现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示意图之一;
图2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示意图之二;
图3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与充电座的连接示意图之一;
图4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与充电座的连接示意图之二;
图5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交流充电的应用示意图之一;
图6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交流充电的应用示意图之二;
图7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直流充电的应用示意图;
图8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在V2V模式下的应用示意图之一;
图9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在V2V模式下的应用示意图之二;
图10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在V2L模式下的应用示意图之一;
图11表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在V2L模式下的应用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说明:
11、第一充电引导电路;111、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12、第二充电引导电路;121、充电检测模块;13、脉冲宽度调制模块;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二电阻;S1、第一开关单元;S2、第二开关单元;S3、第三开关单元;S4、第四开关单元;S5、第五开关单元;S6、第六开关单元;D1、第一二极管;K1、第一开关;K2、第二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发明,并且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该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充电座的电动汽车,并且该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充电引导电路11和第二充电引导电路12;
其中第一充电引导电路11的输入端与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二充电引导电路12的输入端与充电座的控制引导信号输出端连接;
第一充电引导电路11用于接收充电座发送的连接确认信号,根据连接确认信号中携带的电阻值判断与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的类型,在充电枪头为快充枪头时,对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直流充电;
第二充电引导电路12用于在充电枪头为慢充枪头时,接收充电座发送的控制引导信号,并根据控制引导信号,对动力电池进行交流充电。
应当说明的是,充电座上完全连接一充电枪头时,向第一充电引导电路发送连接确认信号,并且该连接确认信号中携带有电阻值,第一充电引导电路根据该电阻值即可判断出与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的类型;其中充电枪头的类型包括:快充枪头和慢充枪头;当然充电枪头的类型还可以包括:V2V(车对车,Vehicle to Vehicle)枪头和V2L(车对负载,Vehicle to Load)枪头,V2V枪头和V2L枪头用于电动汽车放电过程,具体的,V2V枪头用于对另外一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V2L枪头用于对设置有插头的负载进行供电的过程。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充电引导电路11和第二充电引导电路12分别接收充电座发送的信号,根据第一充电引导电路11接收的连接确认信号中携带的电阻值,确定与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的类型,若充电枪头为快充枪头,则对电动汽车进行直流充电,若充电枪头为慢充枪头,则根据第二充电引导电路12接收到的控制引导信号,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从而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进行引导,并且可以在同一个充电座上实现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继续参见图1,在上述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充电引导电路11包括: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111和第一电阻R1;
其中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分别与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111以及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电源的输出电压为12伏特,当然也可以是输出电压为非12伏特,经变压装置从而输出12伏特的电源。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111可以接收充电座发送的连接确认信号,并判断与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的类型。
继续参见图1,在上述各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充电引导电路12包括:第一开关单元S1、第二开关单元S2、第三开关单元S3、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一二极管D1以及充电检测模块121;
其中第一开关单元S1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二开关单元S2的第一端以及充电座的控制引导信号输出端连接,第一开关单元S1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开关单元S2的第二端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以及充电检测模块121连接,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第三开关单元S3的第一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三开关单元S3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应当说明的是,第一开关单元S1为常闭开关,在确定与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为慢充枪头时,闭合第二开关单元S2,充电座将控制引导信号发送至充电检测模块121,由充电检测模块121根据控制引导信号的频率、幅值、占空比,控制第三开关单元S3闭合或者断开,以及确定允许供电设备输出的最大供电电流,在控制第三开关单元S3闭合之后,供电设备以及充电检测模块121根据变化之后的控制引导信号,开始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
参见图2,为了实现电动汽车的V2V模式,在上述各发明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开关单元S4、第五开关单元S5、第五电阻R5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13;
其中第四开关单元S4具有多路输出,多路输出中的第一路输出与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第二路输出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四开关单元S4的输入端与第二开关单元S2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开关单元S5的输入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连接,第五开关单元S5具有多路输出,多路输出中的第一路输出与第二电源连接,第二路输出与脉冲宽度调制模块13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在电动汽车处于V2V模式时,也就是通过一辆电动汽车对另外一辆电动汽车进行充电时,第四开关单元S4连通第二路输出,从而连通第二开关单元S2和第五电阻R5,第二电源的输出电压为12伏特,当然也可以是输出电压为非12伏特,经变压装置从而输出12伏特的电源。第二电源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13用于模拟供电设备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为了提升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兼容性,较佳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还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4,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4分别与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和第二开关单元S2的第二端连接。通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14对数据信号进行转换,例如可以将符合欧洲标准的数据信号转换为符合国际标准的数据信号。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应用示意图之一,在仅设置有一个充电座的电动汽车上,并且该充电座为快充座时,快充座的CC2(连接确认信号2,connection confirm 2)信号端与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快充座的CC1(连接确认信号1,connection confirm 1)信号端与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快充座的CC2信号端用于在快充座完全连接充电枪头之后转发连接确认信号,当然若快充座未完全连接充电枪头,例如快充座与充电枪头处于半连接状态,快充座也可以通过CC2信号端转发连接确认信号,但此时连接确认信号中的电阻值不同于完全连接时的电阻值。通常快充座上还设置有多个充电口温度检测端,可以与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温度检测电路连接。快充座上的保护接地端与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中的接地连接。因为快充座还与第二充电引导电路连接,因此通过该快充座还可以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从而实现对电动汽车进行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的一体化充电。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的应用示意图之二,在设置有两个充电座的电动汽车上,充电座包括一快充座和一慢充座;
快充座的CC2信号端与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快充座的CC1信号端与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慢充座的CC(连接确认信号,connection confirm)信号端与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慢充座的CP(控制引导信号,control pilot)信号端与第四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应当说明的是,快充座可以仅对电动汽车进行直流充电,当然也可以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慢充座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
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交流充电的示意图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中,供电设备、供电接口、慢充枪头、快充座可以为现有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的充电设备,其中供电接口、慢充枪头分别设置有L(火线,Live line)、N(零线,Null line)、PE(保护地,protecting earthing)、CC和CP端,PE为保护接地端,CC为连接确认信号端,CP为控制引导信号端,转换装置也设置有L、N、PE、CC和CP端,其一侧与慢充枪头相匹配,另一侧与快充座相匹配,用于实现慢充枪头与快充座的连接,转换装置中设置有电磁锁用于模拟慢充座中的电磁锁。快充座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充电口温度的NTC(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1和NTC2,用于连接电磁锁的A+和A-以及用于连接供电电流的DC+和DC-。具体的,慢充枪头的一端通过供电接口与供电设备连接,另一端通过转换装置与快充座连接,快充座与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连接。供电设备可提供交流电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当慢充枪头通过转换装置与快充座完全连接之后,快充座将连接确认信号发送至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通过连接确认信号中携带的电阻值确定与快充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为慢充枪头。
供电设备的第六开关单元S6连通供电控制装置的+12V输出端,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控制第二开关单元S2闭合,从而将第三电阻R3串联至电路中,供电设备的第六开关单元S6连通供电控制装置的PWM(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输出端,充电检测模块121检测到供电控制装置的PWM输出端输出的控制引导信号的幅值、占空比均符合预设要求,则闭合第三开关单元S3,供电设备在检测到第三开关单元S3闭合之后,闭合供电设备中控制供电的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从而开始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
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交流充电的示意图之二;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慢充座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相较于上述通过快充座进行交流充电的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快充座替换为慢充座,并且由于慢充枪头与慢充座相匹配,因此不需要转换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慢充座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的过程与上述通过快充座进行交流充电的发明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进行直流充电的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中,在通过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111,确定与快充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为快充枪头之后,通过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的非车载充电机控制器建立控制器局域网络连接,通知非车载充电机进行直流充电,电流将依次经过交流/直流模块、直流/直流模块、泄放电路模块、绝缘监测电路模块、电流测量模块、快充枪头和快充座进入电动汽车的电池包。
如图8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在V2V模式下的应用的示意图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电动汽车的快充座实现电动汽车的V2V模式,V2V模式是指通过一辆电动汽车对另外一辆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其中被充车辆、被充车辆接口和慢充枪头均为现有对电动汽车进行V2V模式的用电设备。在V2V模式下,第四开关单元S4连通第二路输出,并且闭合第二开关单元S2,第二电源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13用来模拟供电设备进行交流充电,从而实现对被充车辆进行交流充电。
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在V2V模式下的应用示意图之二;
本发明实施例中,采用慢充座在V2V模式下的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相较于上述通过快充座在V2V模式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快充座替换为慢充座,并且由于慢充枪头与慢充座相匹配,因此不需要转换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慢充座在V2V模式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过程与上述通过快充座在V2V模式下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的发明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0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在V2L模式下的应用示意图之一;
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动汽车在V2L模式下用于放电,也就是对负载进行供电。通过快充座在V2L模式下对负载进行供电时,需要连接转换装置,该转换装置与上述发明实施例中的转换装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在通过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111,确定与快充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为V2L枪头之后,控制车载充电机开始进行供电。
如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在V2L模式下的应用示意图之二;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慢充座在V2L模式下对负载进行供电时,相较于上述通过快充座在V2L模式下对负载进行供电的发明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快充座替换为慢充座,并且由于慢充枪头与慢充座相匹配,因此不需要转换装置。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慢充座在V2L模式下对负载进行供电的过程与上述通过快充座在V2L模式下对负载进行供电的发明实施例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依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载充电机、与车载充电机连接的充电座以及上述各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
应当说明的是,车载充电机为双向充电机。电动汽车还包括与充电座可拆卸连接的转换装置,转换装置的一侧与充电座相适应,转换装置的另一侧与慢充枪头相适应,其中转换装置的CC信号端分别与慢充枪头的CC信号端、充电座的CC2信号端连接,转换装置的CP信号端分别与慢充枪头的CP信号端、充电座的CC1信号端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充电引导电路和第二充电引导电路分别接收充电座发送的信号,根据第一充电引导电路接收的连接确认信号中携带的电阻值,确定与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的类型,若充电枪头为快充枪头,则对电动汽车进行直流充电,若充电枪头为慢充枪头,则根据第二充电引导电路接收到的控制引导信号,对电动汽车进行交流充电。从而实现对电动汽车充电进行引导,并且可以在同一个充电座上实现直流充电和交流充电。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实施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7)

1.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应用于具有充电座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包括:第一充电引导电路和第二充电引导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充电座的控制引导信号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用于接收所述充电座发送的连接确认信号,根据所述连接确认信号中携带的电阻值判断与所述充电座完全连接的充电枪头的类型,在所述充电枪头为快充枪头时,对所述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进行直流充电;
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用于在所述充电枪头为慢充枪头时,接收所述充电座发送的控制引导信号,并根据所述控制引导信号,对所述动力电池进行交流充电;
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包括:第一开关单元、第二开关单元、第三开关单元、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一二极管以及充电检测模块;
其中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充电座的控制引导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充电检测模块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三开关单元的第二端分别接地;
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还包括:第四开关单元、第五开关单元、第五电阻和脉冲宽度调制模块;
其中所述第四开关单元具有多路输出一,多路输出一中的第一路输出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连接,多路输出一中的第二路输出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五开关单元具有多路输出二,多路输出二中的第一路输出与第二电源连接,多路输出二中的第二路输出与所述脉冲宽度调制模块连接;
所述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还包括: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所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包括: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和第一电阻;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连接确认信号检测模块以及所述充电座的连接确认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一电源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为一快充座,所述快充座的CC2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快充座的CC1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座包括一快充座和一慢充座;
所述快充座的CC2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快充座的CC1信号端与所述第二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慢充座的CC信号端与所述第一充电引导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慢充座的CP信号端与所述第四开关单元的输入端连接。
5.一种电动汽车,包括车载充电机和与所述车载充电机连接的充电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载充电机为双向充电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汽车还包括与所述充电座可拆卸连接的转换装置,所述转换装置的一侧与所述充电座相适应,所述转换装置的另一侧与慢充枪头相适应,其中所述转换装置的CC信号端分别与慢充枪头的CC信号端、所述充电座的CC2信号端连接,所述转换装置的CP信号端分别与慢充枪头的CP信号端、所述充电座的CC1信号端连接。
CN201810736627.1A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Active CN10892348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6627.1A CN108923482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736627.1A CN108923482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3482A CN108923482A (zh) 2018-11-30
CN108923482B true CN108923482B (zh) 2021-03-12

Family

ID=644250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736627.1A Active CN108923482B (zh) 2018-07-06 2018-07-06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2348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4528B (zh) * 2018-12-25 2021-06-18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直流充电控制引导电路及控制方法
CN111976511B (zh) * 2019-05-22 2023-04-14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充电系统连接状态检测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2009303A (zh) * 2019-05-28 2020-12-01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电动汽车放电控制的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0614930B (zh) * 2019-09-30 2022-11-18 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放电方法、系统、控制器及电动汽车
CN113381459B (zh) * 2020-02-25 2023-09-29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11532153A (zh) * 2020-04-16 2020-08-14 创驱(上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可进行电动汽车之间双向快速充电能力的装置和方法
CN114161958B (zh) * 2020-09-10 2024-01-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V2v控制导引电路和电动车辆
CN114161959B (zh) * 2020-09-10 2024-01-30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V2v控制导引电路、充放电连接装置和电动车辆
CN112477640B (zh) * 2020-11-04 2022-10-14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转换器
CN112373320B (zh) * 2020-12-04 2022-05-17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bms的电动汽车充电上电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2744101B (zh) * 2020-12-25 2023-02-17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充放电控制系统、方法及交通工具
CN112810470B (zh) * 2021-01-29 2022-10-21 深圳威迈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充电机v2v快充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3910956B (zh) * 2021-08-27 2023-05-19 岚图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车辆及其车载充电机,充电系统和充电方法
CN113858987B (zh) * 2021-09-08 2023-05-02 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引导方法、装置、存储介质、电缆、设备及车辆
CN115056659A (zh) * 2022-06-24 2022-09-16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车端充电控制导引电路、电路板及车辆
CN117277525B (zh) * 2023-09-26 2024-01-16 吉林省艾特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充电桩的智能功率控制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78028A (ko) * 2011-12-30 2013-07-10 한국전기연구원 배터리 상시 전원을 이용한 전기자동차 충전제어장치용 전원확보회로 및 그 전원확보방법
CN106004476A (zh) * 2016-05-14 2016-10-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交直流集成式充电接口
CN107264332A (zh) * 2017-07-25 2017-10-20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充电的转换接头、用于向车辆充电的充电系统
CN107757401A (zh) * 2017-09-25 2018-03-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双向充电机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30078028A (ko) * 2011-12-30 2013-07-10 한국전기연구원 배터리 상시 전원을 이용한 전기자동차 충전제어장치용 전원확보회로 및 그 전원확보방법
CN106004476A (zh) * 2016-05-14 2016-10-12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汽车交直流集成式充电接口
CN107264332A (zh) * 2017-07-25 2017-10-20 上海蔚来汽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充电的转换接头、用于向车辆充电的充电系统
CN107757401A (zh) * 2017-09-25 2018-03-06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双向充电机工作模式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动汽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23482A (zh) 2018-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23482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放电控制装置及电动汽车
CN108909488B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切换装置及方法
CN104024033B (zh) 具有蓄电部的车辆、以及包括车辆和能量管理设备的充电-放电系统
US8363364B2 (en) Power feed control device
CN108454440B (zh) 一种车对车充电的装置及方法
CN108279373A (zh) 电动汽车充电开关检测方法、装置
KR20190042889A (ko) 전기 자동차 충전 장치
CN107264308B (zh) 一种车载供电系统及汽车
CN109383312A (zh) 一种充放电装置
CN110014889B (zh) 对具有电驱动器的车辆的低电压车载网络的供电
CN110014927B (zh) 充电控制导引方法和系统、供电控制装置和充电控制装置
CN106911173B (zh) 一种智能低压辅助电源装置、方法和非车载充电机
KR20160047344A (ko) 전류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CN111284340B (zh) 电动车的充电设备
CN115320422A (zh) 充电转接头、充电控制系统、直流充电控制方法和车辆
CN114264971B (zh) 信号检测电路以及车载充电机
CN113119763B (zh) 一种充放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4670126B (zh) 具有自动电源变换的供电管理的车载充电器
CN113119760A (zh) 一种充放电装置及控制方法
KR101755187B1 (ko) 전류 제어 장치 및 방법
KR102642061B1 (ko) 전기 자동차의 릴레이 구동 장치
CN205970917U (zh) 一种电动汽车控制导引电路转换装置
KR20140099046A (ko) 전기 이동 수단용 다중 충전 시스템
CN209980516U (zh) 一种电动汽车充电系统实训装置
CN114211979B (zh) 一种可外置的车载充电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