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9591A - 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9591A
CN109769591A CN201910225349.8A CN201910225349A CN109769591A CN 109769591 A CN109769591 A CN 109769591A CN 201910225349 A CN201910225349 A CN 201910225349A CN 109769591 A CN109769591 A CN 1097695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ss plant
agaricus bisporus
compost
grass
c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22534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9591B (zh
Inventor
陈剑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1022534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959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695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5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95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59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ers (AREA)
  • Cultivation Of Pl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培养料由牧草,石膏粉,石灰粉和磷矿粉组成。本发明双孢菇培养料配方符合美国和欧盟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本发明双孢菇培养料生产出的双孢菇产品其口感、味道、营养及药用价值均≥野生双孢菇产品,优于其它双孢菇培养料配方生产出的双孢菇产品。本发明双孢菇培养料配方在培养料制备时,操作简单节省劳动量30%;更耐腐熟、耐湿;腐熟过度,湿度超标时不易变酸、变粘。菌丝繁殖速度快,成品率高。本发明双孢菇培养料原料充足易得且成本低廉,打破了有机双孢菇原料稀缺,生产成本高昂的瓶颈,提高了有机双孢菇种植标准,为有机双孢菇种植产业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捷径。

Description

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双孢菇是世界产销量第一大的食用菌品种,它的种植技术与口蘑科草腐菌中80%的品种相近,是种植口蘑科草腐菌品种必修的技术。
现有技术生产双孢菇的培养料中,原料普遍使用农作物秸秆,牲畜或家禽粪便,化肥,农药等。虽然有效利用了大量的农作物秸秆和农业废弃物,但生产出的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化学残留无法避免。在我国工厂化双孢菇种植也正在兴起,虽然解决了产量低、品质不一致、化学残留高的问题,但配方标准均采用非有机标准。现有有机种植模式中原料主料为:有机稻草或有机麦秸、有机牛、羊、猪、鸡粪;辅料为:有机麦麸、玉米粉、饼肥类;白灰、石膏、过磷酸钙。其中白灰天然石膏属于矿物质粉,多数原辅材料都是稀缺物资。而过磷酸钙是以化学成分存在于培养料中,主要作用是为菌丝提供有机磷和将游离氨固化,在配方中不可或缺,因此传统有机种植模式只符合国内的有机食用菌种植标准,不能满足美国或欧盟的有机农产品种植标准。综上,用现有有机种植模式的原料配方进行规模化种植,原料成本高昂,生产难度较大;且产出的产品口感、味道、营养与普通产品直观上很难区分,市场差异效果不是很明显。,很难满足市场对绿色、天然食材的需求。
鉴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孢菇培养料配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双孢菇培养料。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孢菇培养料,所述培养料由以下原料制备,所述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天然牧草96%,天然石膏粉1%,石灰粉1%和磷矿粉2%组成。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孢菇培养料,其中,所有的所述原料总的碳氮比为25-28:1。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孢菇培养料,其中,磷矿粉指含五氧化二磷35%-38%的矿石原粉。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孢菇培养料,其中,所述天然牧草的种类为80-120种;所述天然牧草按质量百分比包括禾草类植物75-85%;豆科类植物8-12%和其他科类植物7-13%,所述其他科类植物包括菊科类植物、莎草科类植物、毛茛科类植物、百合科类植物、伞形科类植物、蔷薇科类植物、旋花科类植物、车前科类植物、荨麻科类植物、蓼科类植物、鸢尾科类植物、桔梗科类植物、藜科类植物、瑞香科类植物、石竹科类植物、罂粟科类植物、十字花科类植物、败酱科类植物、唇形科类植物、花荵科类植物。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孢菇培养料,进一步的,所述禾草类植物包括:羊草;披减草;看麦娘、大看麦娘;大针茅、克氏针茅、贝加尔针茅;冰草、米氏冰草;无芒雀麦、野大麦、野燕麦、异燕麦;偃麦草;硬质早熟禾、草地早熟禾;芒草;紫羊茅、达乌里羊茅、碱茅、拂子茅;直穗鹅观草;小糠草;假梯牧草;糙隐子草;画眉草;小叶章;所述披减草包括阿坝垂穗披碱草、紫芒披碱草、肥披碱草;
所述豆科类植物包括:黄花苜蓿、兰花苜蓿、杂花苜蓿;野豌豆、山野豌豆、大叶野豌豆、黑龙江野豌豆;野大豆;扁蓿豆;斜茎黄芪、山竹岩黄芪、乳白黄芪、草木樨状黄芪;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胡枝子、细叶胡枝子;山黧豆;牧马豆;小叶锦鸡儿;野火球;白三叶、红三叶;歪头菜;鸡眼草;
所述菊科类植物包括:冷蒿;差巴嘎蒿;碱地风毛菊、盐地风毛菊;蒙菊;蒲公英;马兰;山苦荬;团球火绒草;猪毛蒿;漏芦;
所述莎草科类植物包括:寸草苔;砾苔草;
所述毛茛科类植物包括:瓣蕊唐松草、展枝唐松草、基叶翠雀花;赤芍;白头翁;
所述百合科类植物包括:野韭、蒙古韭、山韭;沙葱、多根葱;野百合;黄花菜;
所述伞形科类植物包括:防风;柴胡、北柴胡;
所述蔷薇科类植物包括:多裂委陵菜、沼委陵菜、朝天委陵菜;细叶地榆;
所述旋花科类植物包括:田旋花;
所述车前科类植物包括:平车前;
所述荨麻科类植物包括:麻叶荨麻;
所述蓼科类植物包括:旱苗蓼;
所述鸢尾科类植物包括:马蔺;
所述桔梗科类植物包括:长柱沙参;
所述藜科类植物包括:木地肤;灰绿藜;
所述瑞香科类植物包括:瑞祥狼毒;
所述石竹科类植物包括:石竹;
所述罂粟科类植物包括:野罂粟;
所述十字花科类植物包括:花旗竿;
所述败酱科类植物包括:缬草;
所述唇形科类植物包括:细叶益母草、黄芩、百里香;
所述花荵科类植物包括:花荵。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孢菇培养料,其中,所述天然牧草中的药用植物占15-25wt%。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孢菇培养料,进一步的,所述药用植物的种类为50种以上;所述药用植物按重量百分比包括禾本科类植物5-25%;其它各科类植物75-95%;所述药用植物包括黄芪、防风、柴胡、黄芩、冷蒿、赤芍、百合、狼毒、沙参、百里香、益母草、缬草和花荵。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孢菇培养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各组分配比称取所述培养料备用;
(2)将步骤(1)备用的牧草预湿40-56小时,然后沥去多余的水后加入石灰粉和磷矿粉混匀,形成混合料;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堆好的料堆保湿、保温,进行发酵,所述发酵的温度为65-70℃,所述发酵的时间为8-10天,所述发酵期间进行多次翻堆和多次补水,第一次翻堆时加入天然石膏粉并混合均匀;发酵完成后,所述料堆含水量为60-70%,料堆体积缩至建堆时的50-60%;
(4)将步骤(3)处理好的培养料放入消毒好的菇房内床架上,铺料厚度为30-40cm,铺好后迅速关闭门窗,将菇房温度缓慢升至45℃,当培养料重新产热发酵时,通入高温蒸汽快速将菇房温度升至68-70℃,当料内温度升至65℃时开始计时,保温维持10小时,然后通入少量新鲜空气,待料温降至48-52℃,保温5天,直至所述培养料中布满白色的放线菌孢子,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5-67%,所述培养料的颜色为深棕褐色,有甜香味,无氨味,结束菇房内二次发酵过程,得到所述双孢菇培养料。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孢菇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1)中,所述天然牧草质量差的应铡切成3-5cm;步骤(2)中,所述预湿的时间为48小时;步骤(3)中,所述建堆为堆成宽1.8-2m,高1.2-1.5m的料堆,牧草经铡切的培养料堆宽1.8m,堆高1.2m,应适当缩小。步骤(3)中,所述发酵过程具体为:将堆好的料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进行第一次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70℃时维持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均匀加入天然石膏粉,翻堆结束补充水分并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70℃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结束补充水分并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70℃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补水并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当料温升高至65-70℃时继续发酵24小时,完成发酵过程;培养料指标:有轻微氨味、含水量68%,料堆体积缩至建堆时的50-60%,颜色略显棕色。
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双孢菇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4)中,得到的所述双孢菇培养料经压实成型后高0.2m,每平方米所述双孢菇培养料的重量为80-90kg,得到的所述双孢菇培养料的碳氮比15-16:1。
所述牧草中每种植物所占的比例会因多种因素而产生差别:因气候旱、涝差别;因旱地、湿地差别;因林边地或沙化地差别;因海拔高、低差别;因坡地、平地差别;因阴坡、阳坡差别;因黑钙土、粟钙土、草甸土、盐土、碱土、风沙土的差别。
因双孢菇培养料中天然牧草的每种植物所占的比例的差异,对应生产出的产品的质量、产量的差异。本发明的双孢菇培养料中天然牧草是以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牧草为参数,由于呼伦贝尔草原面积巨大(一亿四千九百万亩,约合10万平方公里)所以又被细分为新巴尔虎草原、鄂温克草原、陈巴尔虎草原;每个草原的牧草的植物种类和每种植物所占比例、每种植物的营养价值都是不同的,因此天然牧草存在优与劣的差别。以草原起伏较缓的坡地草甸草为优;其次是河流两岸的平原草甸草;以沟塘、低地草甸草,林边草甸草、阴坡草甸草、湿地草甸草、退化严重的草甸草为差。简单介绍一下鉴别牧草品质优劣的直观的方法:(1)以禾本科类植物为例,不同区域的各种草甸,在同一年份条件下禾本科类植物植株越低的牧草质量越优;(2)以豆科类植物为例,不同区域的各种草甸,在同一年份的条件下单位面积内豆科类植物植株总量越多的牧草质量越优;(3)以除去禾本科、豆科和沙草科的其它科类植物为例,不同区域的各种草甸,在同一年份条件下单位面积内以菊科的冷蒿、风毛菊,毛茛科的翠雀花,百合科的韭、葱,伞形科的防风、柴胡,唇形科的黄芩植株占总量较多,各科其它植物植株以多样、少量形式存在的牧草质量为优。(4)反之以小叶章、针茅、差巴嘎蒿、木地肤、猪毛蒿、灰绿藜占总量多的牧草质量差。(5)打草时间过早、过晚也会降低牧草的质量。以上(1)、(2)、(3)中的优、劣是成正比存在的,当(1)为优时(2)、(3)均为优。也就是说优质牧草来自起伏较缓的坡地草甸,其次是河流两岸的平原草甸;以沟塘、低地草甸,林边草甸、阴坡草甸、湿地草甸、退化严重的草甸的草质为差。通过不同质量的牧草用做双孢菇培养料中天然牧草的对比种植,得出结论:牧草质量为优时,培养料致密、手感柔软,所有原料总的碳氮比值达最高25:1;产量按每平方米30kg干料计算,按有机标准进行播种—菌丝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摘可产鲜菇12kg以上;鲜菇芳香扑鼻,干菇气味浓郁,口感脆嫩爽滑,干物质含量较高。牧草质量为差时,培养料蓬松、手感粗糙坚硬(需粉碎处理达到需要的密度)、碳氮比值达最低28:1;按有机标准进行播种—菌丝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摘,每平方米可产鲜菇8kg,甚至更少,鲜菇香味较淡,干菇气味较浓,口感脆嫩爽滑,干物质含量较高。配方以其它质量的牧草生产时,随牧草质量逐步变差,培养料密度逐步变小、手感逐步变硬、碳氮比值逐步降低、产量逐步降低、鲜菇香味逐步变小、干菇气味渐淡,口感和干物质含量不变。
根据双孢菇生物学特性中对培养料营养成分中炭氮比值的要求,发酵前炭氮比值正常标准为30-33:1。发酵后碳氮比值16-17:1。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双孢菇营养生长(菌丝培养)和生殖生长(子实体培养)。本发明的双孢菇培养料发酵前碳氮比值25-28:1,发酵后炭氮比值15-16:1,高于正常标准,却能保证正常的双孢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原因在于培养料配方中原料的组成。传统双孢菇培养料配方分为常规配方和合成配方,以每种配方中常用配方为例(1)农家配方:麦草或稻草40%、牛粪50%、饼肥5%、尿素0.45%、过磷酸钙1%、石膏2%、石灰1%。(2)工厂化配方:麦草或稻草+适量鸡粪水浸泡,使其炭氮比值达到30:1的标准,+过磷酸钙1%、石膏2%、石灰1%。(3)合成配方:麦草或稻草92%、尿素2%、石膏2%、石灰2%。(4)本发明所述的双孢菇培养料配方:天然牧草96%,天然石膏粉1%,石灰粉1%和含磷35-38%的磷矿粉2%。配方(1)、(2)、(3)中,麦草含碳47.3-47.9、氮0.48-0.64%,碳氮比98-73.6:1;稻草含碳43.79%、氮0.69%,炭氮比63.5:1;牛粪含碳38.57%、氮1.78%、碳氮比21.7:1;饼肥含碳51.33-52.72、氮6.32-6.71%,碳氮比8.1-7.9:1;尿素含氮46%;干鸡粪含碳14.8%、氮1.65%,碳氮比8.9:1。本发明的配方中天然牧草含碳49.76-48.24、含氮1.99-1.72,碳氮比25-28:1。在配方(1)、(2)、(3)中可以直观的看到碳源主要来源于麦草或稻草;氮源主要来源于牛粪、鸡粪、尿素。配方(1)中稻草提供了16.15%的氮素,牛粪、饼肥、尿素共提供了83.85%的氮素。配方(2)中稻草提供了39%的氮素、鸡粪提供了61%的氮素。配方(3)中稻草提供了40%的氮素、尿素提供了60%的氮素。牛粪、鸡粪中的氮主要以氨元素的形式与纤维结合,结合疏松,益分散、游离。尿素-碳酰氨,是一种速效的化学肥料,益挥发、益分解。本发明的原料配方中氮素全部来源于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牧草。本发明的原料配方正是成功选用了天然牧草,纤维组织密度大,氮与纤维组织结合致密,在发酵处理时各种元素不能完全释放的特点,延长了氮素和其它营养物质被分解、被消耗的时间,不但客服了氮素超标的问题,还减少了游离氨对环境的污染;这种营养缓释的过程为出菇后期提供了充足的营养补充,为实现高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呼伦贝尔草原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0℃左右,地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属半干旱地区,日均温差较大。因受气候因素影响草原上天然牧草组织致密、营养物质积累水平高,又因草原上牧草种类繁多,造就了牧草营养极为丰富的特点。
石膏分为天然石膏和化学石膏,本发明的双孢菇培养料中天然石膏粉是指天然石膏矿石经高温煅烧,而后粉碎的天然物质,是配方符合有机标准的唯一选择。本发明中的石灰粉指生石灰经粉碎后的产物;磷矿粉是一种天然的未经处理的磷酸盐。
本发明的双孢菇培养料中采用磷矿粉替代过磷酸钙,为培养料提供有机磷、固化游离氨的作用。
本发明中的磷矿粉指含五氧化二磷35%-38%的矿石原粉,含磷量的值和配方中用量值成正比。磷矿粉替代过磷酸钙的原理:在培养料发酵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会产生酸,这些酸与磷矿粉中的五氧化二磷和钙产生化学反应,生成物质为过磷酸钙,这种合成方式被定性为自然合成或有机合成。市面上的过磷酸钙属于化学合成,是通过工业硫酸或经提纯的工业费硫酸与磷矿粉高温反应制得的,是化肥中磷肥的一种。含量35%-38%磷矿粉在配方中2%的用量是根据配方中过磷酸钙的需要量换算得到。含量低的磷矿粉增加添加比例也能实现效果,但含量越低的磷矿粉中杂质越多,根据双孢菇生物学特性,培养料中杂质多时会出现料内出菇,降低产量。因含量35%-38%这个数值是国内磷矿粉中含量较高的一种,含量35%-38%是磷矿粉产品的一种标准,所以含量35%-38%磷矿粉在配方中使用是必要的。本发明的双孢菇培养料是文献记载的首例用磷矿粉替代过磷酸钙取得成功的双孢菇培养料配方。它与天然牧草的有机结合将“双孢菇生产符合欧盟和美国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成为现实,成为目前双孢菇种植领域等级最高的有机标准的配方。
本发明的双孢菇培养后期覆土材料:所述覆土材料按重量百分比包括草炭土70%、生土29%、石灰粉1%。其中草炭土和生土均按有机标准制备、使用。
根据本发明培养料中天然牧草的组成和其特性可以证明,与呼伦贝尔草原近似的其它草原的天然牧草均适用于本发明培养料制备,只是会在产量上出现略微差异,均能达到有机的效果。与呼伦贝尔草原近似的草原有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鄂尔多斯大草原、阿拉善通湖草原、乌兰布统草原、新疆伊犁草原、西藏那曲高寒草原、青海草原。
天然牧草、天然石膏粉、石灰粉、磷矿粉、草炭土、生土等均储量丰富、充足易得且价格低廉。能够有效解决有机双孢菇培养料标准等级低、原料难寻、成本高昂的现状。为现有双孢菇种植模式向有机双孢菇种植模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捷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的双孢菇培养料主要采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天然优质牧草,原料充足易得,用它进行培养料制备,操作简单、节省劳动量30%,菌丝培养成品率高,由于原料牧草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全面;采用本发明的培养料培养出的双孢菇产品品级直观易比较,不仅好吃,营养价值更高。
(2)本发明得到的双孢菇培养料符合美国和欧盟的有机标准,食用安全性更高。用它进行双孢菇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效益高,无论干品或鲜品的口感、味道、营养、药用价值均与野生蘑菇媲美,甚至高于野生产品。
(3)本发明的培养料生产出的双孢菇易于加工储运,无论是腌渍、自然干制、冻干还是衍生其它产品均能保持较高的品质;制备培养料及培养双孢菇的全过程安全、环保、低能耗。
(4)本发明的双孢菇培养料的原料中,天然牧草、天然石膏粉、石灰粉、磷矿粉均充足易得且价格低廉,能够有效缓解有机双孢菇培养料标准等级低、原料难寻、成本高昂的现状。是农业生产向自然回归的一次有利的突破,为现有双孢菇种植模式向有机双孢菇种植模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捷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牧草均为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天然牧草。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孢菇培养料,所述培养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天然牧草96%,天然石膏粉1%,石灰粉1%和含磷35-38%的磷矿粉2%组成;所述培养料的碳氮比为28:1;所述牧草为质量差的等级,牧草种类为80种,按质量百分比由禾草类牧草80%,豆科类牧草8%,菊科、莎草科、毛茛科、百合科、伞形科、蔷薇科、旋花科、车前科、荨麻科、蓼科、鸢尾科、桔梗科、藜科、瑞香科、石竹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败酱科、唇形科、花荵科等植物12%组成。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备用;
(2)将步骤(1)备用的牧草预湿48小时,沥去多余的水后加入石灰粉和磷矿粉混匀,形成混合料;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堆成宽2m,高1.5m长不限的料堆,堆好的料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进行一次发酵,由于该牧草组成疏松质感较硬,需要通入蒸汽辅助升温;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均匀加入天然石膏粉,翻堆结束补充适量水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结束补充适量水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调水结束,继续发酵24小时一次发酵结束。经过8天的发酵处理,培养料指标:有轻微氨味、含水量68%,料堆体积缩至建堆时的50%,颜色略显棕色;
(4)将步骤(3)处理好的培养料进入提前用蒸汽或高温消毒的菇房内床架的中间3层,铺料厚度40cm;要求趁热、快速。当培养料装满床架迅速关闭门窗,将菇房温度缓慢(10小时内)升至45℃,当培养料重新产热发酵时通入高温蒸汽快速将菇房温度升至68℃(禁止超过70℃),当料内温度达到65℃时开始计时,需维持10小时,杀灭培养料中所有病源体和虫体、虫卵;通入少量新鲜空气,待料温降至50℃保持5天;检查指标:培养料中布满白色的放线菌孢子,牧草80%一拉即断,含水量65%,颜色深棕褐色,有甜香味,无氨味;菇房内二次发酵结束;此时培养料过于疏松,经压实后料堆高0.2m,每平方米重量69kg,单位面积利用率差,碳氮比16:1;按有机标准进行播种—菌丝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摘,每平方米产鲜菇6kg,产量表现差。23℃菌丝培养时间11天,养菌速度快。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孢菇培养料,所述培养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天然牧草96%,天然石膏粉1%,石灰粉1%和含磷35-38%的磷矿粉2%组成;所述培养料的碳氮比为28:1;所述牧草质量为差,牧草种类为80种,按质量百分比由禾草类牧草80%,豆科类牧草8%,菊科、莎草科、毛茛科、百合科、伞形科、蔷薇科、旋花科、车前科、荨麻科、蓼科、鸢尾科、桔梗科、藜科、瑞香科、石竹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败酱科、唇形科、花荵科等植物12%组成。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备用;将牧草铡切至3-5cm;
(2)将步骤(1)备用的牧草预湿48小时,沥去多余的水后加入石灰粉和磷矿粉混匀,形成混合料;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堆成宽1.8m,高1.2m,长不限的料堆,堆好的料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进行一次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均匀加入天然石膏粉,翻堆结束补充适量水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结束补充适量水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调水结束,继续发酵24小时一次发酵结束;经过10天的发酵处理,得到的培养料有轻微氨味、含水量68%,料堆体积缩至建堆时的60%,颜色略显棕色;
(4)将步骤(3)处理好的培养料进入提前用蒸汽或高温消毒的菇房内床架的中间3层,铺料厚度30cm,要求趁热、快速;当培养料装满床架迅速关闭门窗,将菇房温度缓慢(10小时内)升至45℃,当培养料重新产热发酵时通入高温蒸汽快速将菇房温度升至68℃(禁止超过70℃),当料内温度升至65℃时开始计时,需维持10小时,杀灭培养料中所有病源体和虫体、虫卵;通入少量新鲜空气,待料温降至50℃保持5天;检查指标:培养料中布满白色的放线菌孢子,牧草80%一拉即断,含水量65%,颜色深棕褐色,有甜香味,无氨味,菇房内二次发酵结束。此时培养料致密,经压实,培养料高0.2m,每平方米的重量为86kg,单位面积利用率较高,碳氮比16:1。按有机标准进行播种—菌丝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摘,每平方米产鲜菇8kg,产量表现略低。23℃菌丝培养时间14天,养菌速度较快。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孢菇培养料,所述培养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天然牧草96%,天然石膏粉1%,石灰粉1%和含磷35-38%的磷矿粉2%组成;所述培养料的碳氮比为26:1;所述牧草质量中等,牧草种类为100种,按质量百分比由禾草类牧草77%,豆科类牧草12%,菊科、莎草科、毛茛科、百合科、伞形科、蔷薇科、旋花科、车前科、荨麻科、蓼科、鸢尾科、桔梗科、藜科、瑞香科、石竹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败酱科、唇形科、花荵科等植物11%组成。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备用;
(2)将步骤(1)备用的牧草预湿48小时,沥去多余的水后加入石灰粉和磷矿粉混匀,形成混合料;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堆成宽2m,高1.5m长不限的料堆;堆好的料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进行一次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均匀加入天然石膏粉,翻堆结束补充适量水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结束补充适量水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调水结束,继续发酵24小时一次发酵结束;经过10天的发酵处理,培养料指标:有轻微氨味、含水量68%,料堆体积缩至建堆时的60%,颜色略显棕色;
(4)将步骤(3)处理好的培养料进入提前用蒸汽或高温消毒的菇房内床架的中间3层,铺料厚度40cm;要求趁热、快速;当培养料装满床架迅速关闭门窗,将菇房温度缓慢(10小时内)升至45℃,当培养料重新产热发酵时通入高温蒸汽快速将菇房温度升至68℃(禁止超过70℃)当料内温度升至65℃时开始计算,需维持10小时,杀灭培养料中所有病源体和虫体、虫卵;通入少量新鲜空气,待料温降至50℃保持5天;检查指标:培养料中布满白色的放线菌孢子,牧草一拉即断,含水量65%,颜色深棕褐色,甜香味较浓,无氨味;菇房内二次发酵结束。此时培养料密度适中,单位面积(经压实,每平方米高0.2m)重量为84kg,单位面积利用率正常,碳氮比15.4:1。按有机标准进行播种—菌丝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摘,每平方米产鲜菇11kg,产量表现较高。23℃菌丝培养时间14天,养菌速度较快。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孢菇培养料,所述培养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天然牧草96%,天然石膏粉1%,石灰粉1%和含磷35-38%的磷矿粉2%组成;所述培养料的碳氮比为25:1;所述牧草质量优,牧草种类为120种,按质量百分比由禾草类牧草81%,豆科类牧草12%,菊科、莎草科、毛茛科、百合科、伞形科、蔷薇科、旋花科、车前科、荨麻科、蓼科、鸢尾科、桔梗科、藜科、瑞香科、石竹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败酱科、唇形科、花荵科等植物7%组成。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备用;
(2)将步骤(1)备用的牧草预湿48小时,沥去多余的水后加入石灰粉和磷矿粉混匀,形成混合料;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堆成宽2m,高1.5m长不限的料堆;堆好的料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进行一次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均匀加入天然石膏粉,翻堆结束补充适量水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结束补充适量水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调水结束,继续发酵24小时一次发酵结束;经过10天的发酵处理,培养料指标:有轻微氨味、含水量68%,料堆体积缩至建堆时的50%,颜色略显棕色;
(4)将步骤(3)处理好的培养料进入提前用蒸汽或高温消毒的菇房内床架的中间3层,铺料厚度40cm;要求趁热、快速;当培养料装满床架迅速关闭门窗,将菇房温度缓慢(10小时内)升至45℃,当培养料重新产热发酵时通入高温蒸汽快速将菇房温度升至68℃(禁止超过70℃),当料内温度升高至65℃时,开始计时,维持10小时,杀灭培养料中所有病源体和虫体、虫卵;通入少量新鲜空气,待料温降至50℃保持5天;检查指标:培养料中布满白色的放线菌孢子,牧草一拉即断,含水量65%,颜色深棕褐色,甜香味浓郁,无氨味;菇房内二次发酵结束。此时培养料密度适中,单位面积(经压实高0.2m,每平方米)重量为85kg,单位面积利用率正常,碳氮比15:1。按有机标准进行播种—菌丝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摘,每平方米产鲜菇12kg,产量表现较高。23℃菌丝培养时间14天,养菌速度较快。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孢菇培养料,所述培养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天然牧草96%,天然石膏粉1%,石灰粉1%和含磷35-38%的磷矿粉2%组成;所述培养料的碳氮比为25:1;所述天然牧草按质量百分比包括禾草类植物80%;豆科类植物10%和其他科类植物10%,所述其他科类植物包括菊科类植物、莎草科类植物、毛茛科类植物、百合科类植物、伞形科类植物、蔷薇科类植物、旋花科类植物、车前科类植物、荨麻科类植物、蓼科类植物、鸢尾科类植物、桔梗科类植物、藜科类植物、瑞香科类植物、石竹科类植物、罂粟科类植物、十字花科类植物、败酱科类植物、唇形科类植物、花荵科类植物;所述禾草类植物包括:羊草;披减草;看麦娘、大看麦娘;大针茅、克氏针茅、贝加尔针茅;冰草、米氏冰草;无芒雀麦、野大麦、野燕麦、异燕麦;偃麦草;硬质早熟禾、草地早熟禾;芒草;紫羊茅、达乌里羊茅、碱茅、拂子茅;直穗鹅观草;小糠草;假梯牧草;糙隐子草;画眉草;小叶章;所述披减草包括阿坝垂穗披碱草、紫芒披碱草、肥披碱草;
所述豆科类植物包括:黄花苜蓿、兰花苜蓿、杂花苜蓿;野豌豆、山野豌豆、大叶野豌豆、黑龙江野豌豆;野大豆;扁蓿豆;斜茎黄芪、山竹岩黄芪、乳白黄芪、草木樨状黄芪;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胡枝子、细叶胡枝子;山黧豆;牧马豆;小叶锦鸡儿;野火球;白三叶、红三叶;歪头菜;鸡眼草;
所述菊科类植物包括:冷蒿;差巴嘎蒿;碱地风毛菊、盐地风毛菊;蒙菊;蒲公英;马兰;山苦荬;团球火绒草;猪毛蒿;漏芦;
所述莎草科类植物包括:寸草苔;砾苔草;
所述毛茛科类植物包括:瓣蕊唐松草、展枝唐松草、基叶翠雀花;赤芍;白头翁;
所述百合科类植物包括:野韭、蒙古韭、山韭;沙葱、多根葱;野百合;黄花菜;
所述伞形科类植物包括:防风;柴胡、北柴胡;
所述蔷薇科类植物包括:多裂委陵菜、沼委陵菜、朝天委陵菜;细叶地榆;
所述旋花科类植物包括:田旋花;
所述车前科类植物包括:平车前;
所述荨麻科类植物包括:麻叶荨麻;
所述蓼科类植物包括:旱苗蓼;
所述鸢尾科类植物包括:马蔺;
所述桔梗科类植物包括:长柱沙参;
所述藜科类植物包括:木地肤;灰绿藜;
所述瑞香科类植物包括:瑞祥狼毒;
所述石竹科类植物包括:石竹;
所述罂粟科类植物包括:野罂粟;
所述十字花科类植物包括:花旗竿;
所述败酱科类植物包括:缬草;
所述唇形科类植物包括:细叶益母草、黄芩、百里香;
所述花荵科类植物包括:花荵。
所述天然牧草中的药用植物占20wt%;所述药用植物的种类为50种以上;除沙草科类植物、十字花科类植物中无药用植物外的所述药用植物按重量百分比包括禾本科类植物10%;其它各科类植物90%;所述药用植物包括黄芪、防风、柴胡、黄芩、冷蒿、赤芍、百合、狼毒、沙参、百里香、益母草、缬草和花荵。
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照各组分的重量份称取备用;
(2)将步骤(1)备用的牧草预湿48小时,沥去多余的水后加入石灰粉和磷矿粉混匀,形成混合料;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堆成宽2m,高1.5m长不限的料堆;堆好的料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进行一次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均匀加入天然石膏粉,翻堆结束补充适量水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翻堆结束补充适量水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调水结束,继续发酵24小时一次发酵结束;经过10天的发酵处理,培养料指标:有轻微氨味、含水量68%,料堆体积缩至建堆时的50%,颜色略显棕色;
(4)将步骤(3)处理好的培养料进入提前用蒸汽或高温消毒的菇房内床架的中间3层,铺料厚度40cm;要求趁热、快速;当培养料装满床架迅速关闭门窗,将菇房温度缓慢(10小时内)升至45℃,当培养料重新产热发酵时通入高温蒸汽快速将菇房温度升至68℃(禁止超过70℃),当料内温度升高至65℃时,开始计时,维持10小时,杀灭培养料中所有病源体和虫体、虫卵;通入少量新鲜空气,待料温降至50℃保持5天;检查指标:培养料中布满白色的放线菌孢子,牧草一拉即断,含水量65%,颜色深棕褐色,甜香味浓郁,无氨味;菇房内二次发酵结束。此时培养料密度适中,单位面积(经压实高0.2m,每平方米)重量为85kg,单位面积利用率正常,碳氮比15:1。按有机标准进行播种—菌丝培养—覆土—出菇管理—采摘,每平方米产鲜菇13kg,产量表现较高。23℃菌丝培养时间14天,养菌速度较快。
采用本发明的培养料培养出的双孢菇产品品级直观易比较,不仅好吃,由于原料牧草种类繁多,营养丰富,全面,营养价值更高;无论干品或鲜品的口感、味道、营养、药用价值均与野生蘑菇媲美,甚至高于野生产品。
以上各实施例,一次发酵中料堆的宽度和高度,均为有利于一次发酵的最佳宽度和高度;菇房内二次发酵中铺料的厚度均为有利于放线菌均匀生长的最佳厚度;二次发酵中温度保持的天数均为获得最多放线菌孢子而不造成培养料腐熟过度的最佳天数;以上数据是经过多次实验获得,无需用实施例的方式一一列举。
以上各实施例均采用非工厂化方式制备原料和出菇管理;按照双孢菇种植的规律,以工厂化的方式制备原料和出菇管理,单位产量会增长1-2倍。
本发明双孢菇培养料配方在培养料制备时,操作简单节省劳动量30%;更耐腐熟、耐湿,腐熟过度,湿度超标时不易变酸、变粘。菌丝繁殖速度快,成品率高。本发明双孢菇培养料原料充足易得且成本低廉,打破了有机双孢菇原料稀缺,生产成本高昂的瓶颈,提高了有机双孢菇种植标准,为有机双孢菇种植产业的发展探索了一条捷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由以下原料制备,所述原料按照质量百分比由天然牧草96%,天然石膏粉1%,石灰粉1%和磷矿粉2%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孢菇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总的碳氮比为25-28: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孢菇培养料,其特征在于,磷矿粉指含五氧化二磷35%-38%的矿石原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孢菇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牧草的种类为80-120种;所述天然牧草按质量百分比包括禾草类植物75-85%;豆科类植物8-12%和其他科类植物7-13%,所述其他科类植物包括菊科类植物、莎草科类植物、毛茛科类植物、百合科类植物、伞形科类植物、蔷薇科类植物、旋花科类植物、车前科类植物、荨麻科类植物、蓼科类植物、鸢尾科类植物、桔梗科类植物、藜科类植物、瑞香科类植物、石竹科类植物、罂粟科类植物、十字花科类植物、败酱科类植物、唇形科类植物、花荵科类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孢菇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禾草类植物包括:羊草;披减草;看麦娘、大看麦娘;大针茅、克氏针茅、贝加尔针茅;冰草、米氏冰草;无芒雀麦、野大麦、野燕麦、异燕麦;偃麦草;硬质早熟禾、草地早熟禾;芒草;紫羊茅、达乌里羊茅、碱茅、拂子茅;直穗鹅观草;小糠草;假梯牧草;糙隐子草;画眉草;小叶章;所述披减草包括阿坝垂穗披碱草、紫芒披碱草、肥披碱草;
所述豆科类植物包括:黄花苜蓿、兰花苜蓿、杂花苜蓿;野豌豆、山野豌豆、大叶野豌豆、黑龙江野豌豆;野大豆;扁蓿豆;斜茎黄芪、山竹岩黄芪、乳白黄芪、草木樨状黄芪;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胡枝子、细叶胡枝子;山黧豆;牧马豆;小叶锦鸡儿;野火球;白三叶、红三叶;歪头菜;鸡眼草;
所述菊科类植物包括:冷蒿;差巴嘎蒿;碱地风毛菊、盐地风毛菊;蒙菊;蒲公英;马兰;山苦荬;团球火绒草;猪毛蒿;漏芦;
所述莎草科类植物包括:寸草苔;砾苔草;
所述毛茛科类植物包括:瓣蕊唐松草、展枝唐松草、基叶翠雀花;赤芍;白头翁;
所述百合科类植物包括:野韭、蒙古韭、山韭;沙葱、多根葱;野百合;黄花菜;
所述伞形科类植物包括:防风;柴胡、北柴胡;
所述蔷薇科类植物包括:多裂委陵菜、沼委陵菜、朝天委陵菜;细叶地榆;
所述旋花科类植物包括:田旋花;
所述车前科类植物包括:平车前;
所述荨麻科类植物包括:麻叶荨麻;
所述蓼科类植物包括:旱苗蓼;
所述鸢尾科类植物包括:马蔺;
所述桔梗科类植物包括:长柱沙参;
所述藜科类植物包括:木地肤;灰绿藜;
所述瑞香科类植物包括:瑞祥狼毒;
所述石竹科类植物包括:石竹;
所述罂粟科类植物包括:野罂粟;
所述十字花科类植物包括:花旗竿;
所述败酱科类植物包括:缬草;
所述唇形科类植物包括:细叶益母草、黄芩、百里香;
所述花荵科类植物包括:花荵。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孢菇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然牧草中的药用植物占15-25wt%。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孢菇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用植物的种类为50种以上;所述药用植物按重量百分比包括禾本科类植物5-25%;其它各科类植物75-95%;所述药用植物包括黄芪、防风、柴胡、黄芩、冷蒿、赤芍、百合、狼毒、沙参、百里香、益母草、缬草和花荵。
8.制备权利要求1-7所述的双孢菇培养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各组分配比称取所述培养料备用;
(2)将步骤(1)备用的牧草预湿40-56小时,然后沥去多余的水后加入石灰粉和磷矿粉混匀,形成混合料;
(3)将步骤(2)得到的混合料建堆,堆好的料堆保湿、保温,进行发酵,所述发酵的温度为65-70℃,所述发酵的时间为8-10天,所述发酵期间进行多次翻堆和多次补水,第一次翻堆时加入天然石膏粉并混合均匀;发酵完成后,所述料堆含水量为60-70%,料堆体积缩至建堆时的50-60%;
(4)将步骤(3)处理好的培养料放入消毒好的菇房内床架上,铺料厚度为30-40cm,铺好后迅速关闭门窗,将菇房温度缓慢升至45℃,当培养料重新产热发酵时,通入高温蒸汽快速将菇房温度升至68-70℃,当料内温度升至65℃时开始计时,保温维持10小时,然后通入少量新鲜空气,待料温降至48-52℃,保温5天,直至所述培养料中布满白色的放线菌孢子,所述培养料的含水量为65-67%,结束菇房内二次发酵过程,得到所述双孢菇培养料。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孢菇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天然牧草质量差的应铡切成3-5cm;步骤(2)中,所述预湿的时间为48小时;步骤(3)中,所述建堆为堆成宽1.8-2m,高1.2-1.5m的料堆;步骤(3)中,所述发酵过程具体为:将堆好的料堆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进行第一次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70℃时维持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第一次翻堆时均匀加入天然石膏粉,翻堆结束补充水分并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70℃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二次翻堆,第二次翻堆结束补充水分并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继续进行发酵;当料温升高至65-70℃时维持24小时后进行第三次翻堆,第三次翻堆补水并加盖草帘或塑料膜保湿、保温,当料温升高至65-70℃时继续发酵24小时,完成发酵过程;得到的料堆有轻微氨味,含水量68%,料堆体积缩至建堆时的50-6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孢菇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得到的所述双孢菇培养料经压实成型后高0.2m,每平方米所述双孢菇培养料的重量为80-90kg,得到的所述双孢菇培养料的碳氮比15-16:1。
CN201910225349.8A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976959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5349.8A CN109769591B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225349.8A CN109769591B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9591A true CN109769591A (zh) 2019-05-21
CN109769591B CN109769591B (zh) 2021-04-09

Family

ID=66491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225349.8A Active CN109769591B (zh) 2019-03-25 2019-03-25 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6959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2792A (zh) * 2019-07-11 2019-10-22 福建金明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高产双孢蘑菇的选育方法
CN110495350A (zh) * 2019-09-20 2019-11-26 武传锋 一种珊瑚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CN110638013A (zh) * 2019-11-11 2020-01-03 高航 一种黄花菜酱菜的腌制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7101A (zh) * 2009-08-19 2010-02-03 蛟河市黑土白云食用菌有限公司 富硒双孢菇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3936502A (zh) * 2014-04-04 2014-07-23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双孢菇培养用芒草基质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5110944A (zh) * 2015-09-01 2015-12-02 广西南宁胜祺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0669A (zh) * 2015-08-28 2016-01-06 湖南省致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以野生芒草为主料工厂化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8651154A (zh) * 2018-05-10 2018-10-16 徐州腾丰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菇恒温培养方法
CN109392597A (zh) * 2018-12-12 2019-03-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纯天然原料栽培生产富硒双孢蘑菇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7101A (zh) * 2009-08-19 2010-02-03 蛟河市黑土白云食用菌有限公司 富硒双孢菇的工厂化栽培方法
CN103936502A (zh) * 2014-04-04 2014-07-23 湖南农业大学 一种双孢菇培养用芒草基质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5210669A (zh) * 2015-08-28 2016-01-06 湖南省致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以野生芒草为主料工厂化栽培灵芝的方法
CN105110944A (zh) * 2015-09-01 2015-12-02 广西南宁胜祺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菇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1154A (zh) * 2018-05-10 2018-10-16 徐州腾丰食用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孢菇恒温培养方法
CN109392597A (zh) * 2018-12-12 2019-03-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一种纯天然原料栽培生产富硒双孢蘑菇的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52792A (zh) * 2019-07-11 2019-10-22 福建金明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高产双孢蘑菇的选育方法
CN110352792B (zh) * 2019-07-11 2021-08-31 福建金明食品有限公司 一种优质高产双孢蘑菇的选育方法
CN110495350A (zh) * 2019-09-20 2019-11-26 武传锋 一种珊瑚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CN110495350B (zh) * 2019-09-20 2021-11-16 武传锋 一种珊瑚黑木耳高产栽培方法
CN110638013A (zh) * 2019-11-11 2020-01-03 高航 一种黄花菜酱菜的腌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9591B (zh) 2021-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10241B (zh) 酵素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36502B (zh) 一种双孢菇培养用芒草基质制备及使用方法
CN104628469A (zh) 一种蓝莓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1897273A (zh) 一种鸡腿菇栽培方法及栽培基质
CN103875344B (zh) 毛竹笋专用肥的施用方法
CN100586905C (zh) 植物益生菌复合制剂及制备工艺
CN105706708B (zh) 利用龙牙百合鳞片繁育龙牙百合种球的方法
CN103733874A (zh) 一种灵芝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6211961A (zh) 一种养心菜与羊肚菌套作的种植方法
CN109180323A (zh) 一种用于农用植物的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法
CN109769591A (zh) 一种双孢菇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17447A (zh) 一种含有双孢菇菌渣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6258767A (zh) 一种苹果的有机种植方法
CN109928794A (zh) 一种富硒百香果专用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65893A (zh) 一种葡萄专用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4163733B (zh) 一种含楝素的阳台蔬菜种植有机培养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980020B (zh) 一种用腐熟菌剂和天然有机物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
CN102204475B (zh) 一种合生离褶伞圈白蘑js39菌种及其应用
CN107593017A (zh) 沙漠地家庭农场及沙漠治理方法
CN107125017A (zh) 一种香菇的培育方法
CN104844285A (zh) 一种提高樱桃番茄免疫力的生物有机肥的制备方法
CN106365894A (zh) 一种葡萄用有机肥料的生产方法
CN108293757A (zh) 一种高产量耐虫害的葛根种植方法
CN108300486A (zh) 一种增强抗逆性的土壤调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10192A (zh) 一种生物有机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