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69049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69049B
CN109769049B CN201910024586.8A CN201910024586A CN109769049B CN 109769049 B CN109769049 B CN 109769049B CN 201910024586 A CN201910024586 A CN 201910024586A CN 109769049 B CN109769049 B CN 1097690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glue
electronic device
cover plat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45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69049A (zh
Inventor
黄儒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245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69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69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69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69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以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侧壁设置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从所述侧壁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胶体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以盖设住所述收纳空间,所述胶体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周缘和所述侧壁内表面,且所述胶体填充于所述溢胶槽。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壳体侧壁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溢胶槽,该溢胶槽可以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来解决四周的溢胶问题,使得显示屏的表面清洁,同时还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移动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在电子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对屏占比的要求越来越高,全面屏倍受消费者青睐,则窄边框也成为了终端厂商追求的目标。
相关技术中,触摸屏与壳体之间通常通过点胶进行固定,以防止触摸屏与壳体分离。一般是在电子设备的侧面边框的一个狭窄区域进行点胶,防止点胶区域影响显示屏的使用。然而,受限于窄边框的要求,触摸屏与壳体的点胶接触位置的宽度越来越小,导致点胶难度逐渐增大,既需要满足屏与上盖的粘接性能,也要满足产线的溢胶等生产问题点。受点胶面积的影响,为了增强显示屏的粘结强度,通常会采用增加胶水量的方式。然而,增加胶水量的方式,虽然解决了粘接性能问题,但容易导致胶水扩散至显示屏表面,使得显示屏的表面较难清理,同时影响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可以克服上述点胶装配存在的缺陷,使得显示屏的表面清洁,同时保证显示屏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以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侧壁设置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从所述侧壁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胶体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以盖设住所述收纳空间,所述胶体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周缘和所述侧壁内表面,且所述胶体填充于所述溢胶槽。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以形成一收容空间,所述侧壁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二部自所述第一部的自由末端延伸形成,所述溢胶槽从所述第二部朝所述第一部的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上;所述第一部在所述溢胶槽的位置处包括槽底壁、槽侧壁,所述槽侧壁在所述第二部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一台阶;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胶体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以盖设住所述收纳空间,所述胶体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周缘和所述侧壁内表面,且所述胶体填充于所述溢胶槽。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壳体侧壁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溢胶槽,该溢胶槽可以提供了冗余的空间来解决四周的溢胶问题,从而保证显示屏的表面清洁和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一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二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三剖视图。
图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四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五剖视图。
图8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六剖视图。
图9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七剖视图。
图10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八剖视图。
图11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九剖视图。
图1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剖视图。
图1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一剖视图。
图1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二剖视图。
图1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三剖视图。
图1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四剖视图。
图1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五剖视图。
图18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六剖视图。
图19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的第五结构示意图。
图24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溢胶子槽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溢胶子槽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6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溢胶子槽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27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溢胶子槽的第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盖板、显示组件、壳体,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电脑等设备。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请参阅图1及图2,该电子设备1可以包括盖板10、显示模组20、壳体30、胶体40。
其中,盖板10安装到显示模组20上,以覆盖显示模组20。盖板10可以为透明玻璃盖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0可以是用诸如蓝宝石等材料制成的玻璃盖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0也可以为能够实现触控的触摸屏玻璃盖板。
显示模组20安装在壳体30上,以形成电子设备1的显示面。显示模组20作为电子设备1的前壳,与壳体30形成一封闭空间,用于容纳电子设备1的其他电子元件。同时,显示模组20形成电子设备1的显示面,用于显示图像、文本等信息。其中,该显示模组20可以为触摸屏,用于接收触控信号,并相应该触控信号,且在显示面上进行相应输出,以实现人机交互。比如,该显示模组20可以为透明显示屏。例如,该显示模组20可以包括OLED显示屏、LCD显示屏等。
请参阅图1,显示模组20可以包括非显示区域201与显示区域202。该非显示区域201的顶部区域可以开设供声音、及光线传导的开孔,该非显示区域201底部区域可以设置指纹模组、触控按键等功能组件。该显示区域202可以用来显示电子设备1的画面或者供用户进行触摸操控等。其中该盖板10安装到显示模组20上,以覆盖显示模组20,形成与显示模组20相同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具体可以参阅显示模组20的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需要说明的是,该显示模组20的结构并不限于此。比如,显示模组20还可以为异形屏。
请参阅图2,显示模组20可以为全面屏,可以实现全屏显示。
壳体30用于形成电子设备1的外部轮廓。壳体3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或金属。壳体30可以一体成型。壳体30也可以包括中框和后盖,中框和后盖固定连接形成一壳体30。其中,壳体30用于形成电子设备1的外部轮廓。壳体30可以为金属壳体,比如铝合金壳体。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壳体30的材料并不限于此,还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比如:壳体30可以陶瓷中框、玻璃中框。再比如:壳体30可以为塑胶中框。还比如:壳体30可以为金属和塑胶相互配合的结构,可以将塑胶部分注塑到金属板材上形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0与显示模组20可以封装成一个独立的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盖设在电子设备1的壳体30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盖板10与显示模组20可以不封装成一个独立的电子设备,而是作为电子设备1的独立元件逐一安装在电子设备1的壳体30上。
请参阅图3至图18,图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的第一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的第二剖视图,图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的第三剖视图,图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的第四剖视图,图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的第五剖视图,图8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六剖视图,图9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的第七剖视图,图10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八剖视图。图11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九剖视图。图1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剖视图。图13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一剖视图。图14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二剖视图。图15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三剖视图。图16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四剖视图。图17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五剖视图。图18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在A1-A1方向上的第十六剖视图。
请参阅图3至图1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盖板10及壳体30。
其中,该壳体30包括底壁320和侧壁310,该侧壁310围绕该底壁320的周缘设置以形成一收容空间,该侧壁310设置有溢胶槽330,该溢胶槽330从该侧壁310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
其中,该盖板10通过胶体40与该侧壁310固定连接以盖设住该收纳空间,该胶体40连接于该盖板10的周缘和该侧壁310内表面,且该胶体40填充于该溢胶槽330。
请参阅图3至图18所示,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显示组件20。
其中,该显示模组设置在盖板10下方。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可以通过光学胶与盖板10组合在一起。例如,显示模组可以为LCD液晶显示模组或者OLED显示模组,光学胶可以为OCA光学胶。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0的侧壁310包括第一部3110和第二部3120,第一部3110围绕该底壁320的周缘设置,该第二部3120自该第一部3110的自由末端延伸形成,在壳体30的侧壁310该第二部3120在该第一部3110的自由末端形成一台阶,该盖板10放置在该台阶上,且该盖板10与该第二部3120形成间隙,该胶体40填充在该间隙中以连接该盖板10和该第二部3120。该显示组件20设置在该壳体30的收纳空间内,该盖板10盖设在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30的侧壁310包括第一部3110和第二部3120,第一部3110围绕该底壁320的周缘设置,该第二部3120自该第一部3110的自由末端延伸形成,在壳体30的侧壁310该第二部3120在该第一部3110的自由末端形成一台阶,该盖板10放置在该台阶上,且该盖板10与该第二部3120形成间隙,该胶体40填充在该间隙中以连接该盖板10和该第二部3120。该显示模组放置在该台阶上,该盖板10盖设在显示模组的显示面上。
需要明说明的是,上述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请参阅图3、图5、图7、图9、图11、图13、图15、图17所示,该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胶体40。
其中,该胶体40可以为热熔胶,热熔胶是一种可塑性的粘合剂,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其物理状态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化学特性不变。相比于一般胶水而言,热熔胶的黏合强度更大,固化效果更佳。且更容易控制胶水的粗细,更能满足电子设备窄边框的设计要求。另外,热熔胶属于热塑性聚氨酯,使用热熔胶粘接的产品更易于拆卸或返修。例如,该热熔胶可以为PUR热熔胶,即为湿气固化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主要成分是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体,PUR热熔胶的粘接性和韧性(弹性)可调节,并有着优异的粘接强度、耐温性、耐化学腐蚀性和耐老化性。
例如,该胶体40可以为UV(UVglue,无影胶)胶,UV胶又称光敏胶、紫外光固化胶,UV胶是一种必须通过紫外线(Ultraviolet Rays,UV)光照射才能固化的一类胶粘剂,它可以作为粘接剂使用,也可作为油漆、涂料、油墨等的胶料使用。UV胶固化原理是UV固化材料中的光引发剂(或光敏剂)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吸收紫外光后产生活性自由基或阳离子,引发单体聚合、交联化学反应,使粘合剂在数秒钟内由液态转化为固态。例如,该胶体40可以采用黑色UV胶,该黑色UV胶可以实现挡光遮光,且具有粘接力强,固化快,点胶薄等特点,通过采用黑色UV胶来粘接盖板10与壳体30,即可以防止显示模组漏光,又可以且防止盖板10脱胶,起到防水作用。
例如,该胶体40可以为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胶)胶等。OCA光学胶具有无色透明、高透光性(全光穿透率>99%)、高黏着力、高耐候、耐水性、耐高温、抗紫外线等特点,且具有受控制的厚度,能提供均匀的间距,长时间使用不会产生黄化、剥离及变质的问题。OCA光学胶是重要触摸屏的原材料之一,是一种无基体材料的双面贴合胶带。
例如,该胶体40也可以为常温胶水或者背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的该盖板10与该侧壁310的该第二部3120形成间隙。在安装电子设备时,需要向该间隙进行点胶以连接盖板10和壳体30侧壁310。在一些实施例中,具体实施如下,将盖板10放置在壳体30侧壁310的台阶上,向该间隙填充胶体40,提供压力装置并通过该压力装置使缝隙内的气压小于该缝隙外的环境气压从而使胶体40流入缝隙,最后再使胶体40固化,让固化的胶体40连接于该盖板10的周缘和该侧壁310内表面。其中,在压力装置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溢胶现象,胶体40可能从连接位置溢出。
针对溢胶问题,请参阅图3至图6,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该电子设备的侧壁310包括第一部3110和第二部3120,该第一部3110围绕该底壁320的周缘设置,该第二部3120自该第一部3110的自由末端延伸形成。
该溢胶槽330从该第二部3120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在该第二部3120上,该第二部3120在该第一部3110的自由末端形成一台阶,该盖板10放置在该台阶上,且该盖板10与该第二部3120形成间隙,该胶体40填充在该间隙中以连接该盖板10和该第二部3120。
其中,该溢胶槽330从该第二部3120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在该第二部3120上,该溢胶槽330与该间隙连通,在压力装置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多余胶体40流入该溢胶槽330内,可以防止胶体40从该间隙溢出,影响该电子设备的表面洁净,进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该溢胶槽330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或弧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溢胶槽330可以注塑成型或者NCN加工成型。其中,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螺杆搅拌完全熔融的塑料材料,用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型品。注塑成型,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合模、射胶、保压、冷却、开模、制品取出,适用于形状复杂部件的批量生产。其中,NCN(Computerized NumericalControl,计算机数字化控制)加工成型,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适用于加工小批量且形状复杂要求精度高的零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溢胶槽330的轮廓可以为规则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溢胶槽330可以为柱状结构,或者说筒状结构,比如圆柱体结构、圆台体结构、圆锥体结构、多面体等。即溢胶槽330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形成圆形或多边形。需要说明的是,该溢胶槽330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
请参阅图19至图23,图19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图20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图21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图22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图23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五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图19至图23绘制的是第二溢胶子槽330A,但该溢胶槽330的轮廓也可参阅。
其中,该溢胶槽330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形成的多边形可以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9,图19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一结构示意图。该溢胶槽330的外部轮廓可以为多边形,多边形的至少两个边可以相等。比如:溢胶槽330在A1-A1方向的第一剖视图形成三边形,三边形的其中两个边大致相等,三边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3111、第二边3112和第三边3113,其中第一边3111的长度和第二边3112的长度相等,第三边3113的长度分别与第一边3111的长度和第二边3112的长度不等。再比如四边形的其中两个边大致相等或其中三个边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0,图20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二结构示意图。该溢胶槽330的外部轮廓可以为多边形,多边形可以大致为正多边形,即多边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均大致相等。比如:该溢胶槽330在A1-A1方向的第二剖视图形成正四边形,正四边形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边3111、第二边3112、第三边3113和第四边3114,第一边3111的长度、第二边3112的长度、第三边3113的长度和第四边3114的长度均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1,图21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三结构示意图。该溢胶槽330在A1-A1方向的第三剖视图形成多边形,多边形可以不是正多边形,多边形中的各个边也可以均不相等。比如:多边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3111、第二边3112、第三边3113和第四边3114,第一边3111的长度、第二边3112的长度、第三边3113的长度和第四边3114的长度均不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2,图22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四结构示意图。该溢胶槽330还可以形成其他形状,该溢胶槽330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形成至少两个边,包括至少一个弧形边和至少一个直边。比如:该溢胶槽330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形成两个边,包括一个弧形边3111和一个直边3112,直边3112和弧形边311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3,图23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五结构示意图。该溢胶槽330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还可以形成其他形状,该溢胶槽330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形成至少两个边,其中至少两个边的均是弧形边。比如: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上该溢胶槽330的外部轮廓由四个弧形边构成,第一弧形边3111、第二弧形边3112、第三弧形边3113和第四弧形边3114,第一弧形边3111、第二弧形边3112、第三弧形边3113和第四弧形边3114依次连接。
针对溢胶问题,请参阅图7至图1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该电子设备的侧壁310包括第一部3110和第二部3120,第一部3110围绕该底壁320的周缘设置,该第二部3120自该第一部3110的自由末端延伸形成。
该溢胶槽330包括第一溢胶子槽330B和第二溢胶子槽330A,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从该第二部3120朝该第一部3110的方向形成在该第一部3110上,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从该第二部3120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在该第二部3120上。
该第二部3120在该第一部3110的自由末端形成一台阶,该盖板10放置在该台阶上,且该盖板10与该第二部3120形成间隙,该胶体40填充在该间隙中以连接该盖板10和该第二部31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可参阅图11至图14,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与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连通。
相关技术中,粘接,是胶粘剂与被粘物界面上分子扩散产生的结果,该分子扩散主要由两材料间分子接触和界面力产生所引起的。其中,胶粘剂与被粘物连续接触的过程称为润湿。如果要使胶粘剂润湿固体表面,胶粘剂的表面张力应小于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胶粘剂浸入固体表面的凹陷与空隙就形成良好润湿。如果胶粘剂在表面的凹处被架空,便减少了胶粘剂与被粘物的实际接触面积,从而降低了接头的粘接强度。许多合成胶粘剂都容易润湿金属被粘物,而多数固体被粘物的表面张力都小于胶粘剂的表面张力。由此可知,胶粘剂与被粘物的实际接触面积会影响粘接强度。
当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与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连通时,比第一溢胶子槽330B与第二溢胶子槽330A不连通时,壳体30的侧壁310与胶体40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从而提高了壳体30的侧壁310与胶体40间的粘接强度。此外,第一溢胶子槽330B与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连通时,比第一溢胶子槽330B与第二溢胶子槽330A不连通时,胶体40的填充空间更大,在点胶量过多的情况下,多余胶体的填充空间也更大,点胶的胶量上限提高,有益于提高生产效率。
其中,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或弧形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9至23,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轮廓可以为规则形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外部轮廓可以为柱状结构,或者说筒状结构,比如圆柱体结构、圆台体结构、圆锥体结构、多面体等。即第二溢胶子槽330A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形成圆形或多边形。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
其中,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形成的多边形可以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等。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9,图19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一结构示意图。该溢胶槽330的外部轮廓可以为多边形,多边形的至少两个边可以相等。比如:第二溢胶子槽330A在A1-A1方向的第一剖视图形成三边形,三边形的其中两个边大致相等,三边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3111、第二边3112和第三边3113,其中第一边3111的长度和第二边3112的长度相等,第三边3113的长度分别与第一边3111的长度和第二边3112的长度不等。再比如四边形的其中两个边大致相等或其中三个边大致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0,图20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二结构示意图。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外部轮廓可以为多边形,多边形可以大致为正多边形,即多边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均大致相等。比如: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在A1-A1方向的第二剖视图形成正四边形,正四边形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边3111、第二边3112、第三边3113和第四边3114,第一边3111的长度、第二边3112的长度、第三边3113的长度和第四边3114的长度均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1,图21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三结构示意图。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在A1-A1方向的第三剖视图形成多边形,多边形可以不是正多边形,多边形中的各个边也可以均不相等。比如:多边形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3111、第二边3112、第三边3113和第四边3114,第一边3111的长度、第二边3112的长度、第三边3113的长度和第四边3114的长度均不相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2,图22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四结构示意图。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还可以形成其他形状,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形成至少两个边,包括至少一个弧形边和至少一个直边。比如: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形成两个边,包括一个弧形边3111和一个直边3112,直边3112和弧形边3111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3,图23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第五结构示意图。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还可以形成其他形状,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形成至少两个边,其中至少两个边的均是弧形边。比如: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上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的外部轮廓由四个弧形边构成,第一弧形边3111、第二弧形边3112、第三弧形边3113和第四弧形边3114,第一弧形边3111、第二弧形边3112、第三弧形边3113和第四弧形边3114依次连接。
其中,该第一部3110在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位置处包括槽底壁320、槽侧壁310,该槽侧壁310在该第二部3120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一台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槽径自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由小变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槽径自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由小变大,可以是渐变,也可以是突变,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4,图24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第一结构示意图。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上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外部轮廓由八条边构成,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外部轮廓由第一边3121、第二边3122、第三边3123、第四边3124、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和第八边3128依次连接构成。其中第一边3121、第三边3123、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与第二边3122、第四边3124、第六边3126、第八边3128垂直,从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来说,在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的交接处或者在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的交接处,槽径突然变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5,图25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第二结构示意图。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上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外部轮廓由八条边构成,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外部轮廓由第一边3121、第二边3122、第三边3123、第四边3124、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和第八边3128依次连接构成。其中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与第二边3122、第四边3124、第六边3126、第八边3128垂直。其中第一边3121与第八边3128成钝角、第三边3123与第四边3124成钝角。从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来说,在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的交接处或者在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的交接处,槽径突然变大,自第八边3128与第一边3121的交接处起或者在第四边3124与第三边3123的交接处起,槽径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6,图26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第三结构示意图。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外部轮廓由八条边构成,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外部轮廓由第一边3121、第二边3122、第三边3123、第四边3124、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和第八边3128。其中第一边3121、第三边3123与第二边3122、第四边3124、第六边3126、第八边3128垂直。其中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成钝角、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成钝角。从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来说,在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的交接处或者在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的交接处,槽径突然变大,自第六边3126与第五边3125的交接处起或者在第六边3126与第七边3127的交接处起,槽径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7,图27为图7至图14所示电子设备中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第四结构示意图。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上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外部轮廓由八条边构成,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外部轮廓由第一边3121、第二边3122、第三边3123、第四边3124、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和第八边3128依次连接构成。其中第一边3121与第八边3128成钝角、第三边3123与第四边3124成钝角。其中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成钝角、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成钝角。从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来说,自第六边3126与第五边3125的交接处起或者在第六边3126与第七边3127的交接处起,槽径逐渐增大,在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的交接处或者在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的交接处,槽径突然变大,自第八边3128与第一边3121的交接处起或者在第四边3124与第三边3123的交接处起,槽径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可以注塑成型或者NCN加工成型,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可以注塑成型或者NCN加工成型。
在对电子设备进行组装的过程中,盖板10放置在该台阶上,且该盖板10与该第二部3120形成间隙,以该间隙为溢胶路径进行点胶,胶体40沿溢胶路径流入。然后用压力装置进行挤压使该盖板10与该壳体连接,在挤压过程中,多余胶体可能从盖板10与第一部3110间溢出,以填充在第一溢胶子槽330B内;多余胶体也可能从盖板10与第二部3120间溢出,以填充在第二溢胶子槽330A内。其中,多余胶体填充在第一溢胶子槽330B中时,多余胶体经过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台阶形状的侧壁从第一溢胶子槽330B的槽底壁开始填充,台阶形状的侧壁增加了多余胶体与壳体30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多余胶体的快速冷凝。
其中,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从该第二部3120朝该第一部3110的方向形成在该第一部3110上,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从该第二部3120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在该第二部3120上,该第二溢胶子槽330A与该间隙连通,在压力装置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多余胶体40流入该第一溢胶子槽330B内、第二溢胶子槽330A内,可以防止胶体40从该间隙溢出,影响该电子设备的表面洁净,进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其中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盖板10、显示组件20、壳体30,该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电脑等设备。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30,该壳体30包括底壁320和侧壁310,该侧壁310围绕该底壁320的周缘设置以形成一收容空间,该侧壁310包括第一部3110和第二部3120,第一部3110围绕该底壁320的周缘设置,该第二部3120自该第一部3110的自由末端延伸形成,该溢胶槽340从该第二部3120朝该第一部3110的方向形成在该第一部3110上;该第一部3110在该溢胶槽340的位置处包括槽底壁320、槽侧壁310,该槽侧壁310在该第二部3120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一台阶。
盖板10,该盖板10通过胶体40与该侧壁310固定连接以盖设住该收纳空间,该胶体40连接于该盖板10的周缘和该侧壁310内表面,且该胶体40填充于该溢胶槽340。
其中,该第一部3110在该溢胶槽340的位置处包括槽底壁320、槽侧壁310,该槽侧壁310在该第二部3120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一台阶。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溢胶槽340的槽径自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由小变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溢胶槽340的槽径自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由小变大,可以是渐变,也可以是突变,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溢胶子槽340的外部轮廓也可请参阅图24。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上该溢胶槽340的外部轮廓由八条边构成,该溢胶槽340的外部轮廓由第一边3121、第二边3122、第三边3123、第四边3124、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和第八边3128依次连接构成。其中第一边3121、第三边3123、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与第二边3122、第四边3124、第六边3126、第八边3128垂直,从该溢胶槽340的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来说,在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的交接处或者在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的交接处,槽径突然变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溢胶子槽340的外部轮廓也可请参阅图25。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上该溢胶槽340的外部轮廓由八条边构成,该溢胶槽340的外部轮廓由第一边3121、第二边3122、第三边3123、第四边3124、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和第八边3128依次连接构成。其中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与第二边3122、第四边3124、第六边3126、第八边3128垂直。其中第一边3121与第八边3128成钝角、第三边3123与第四边3124成钝角。从该溢胶槽340的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来说,在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的交接处或者在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的交接处,槽径突然变大,自第八边3128与第一边3121的交接处起或者在第四边3124与第三边3123的交接处起,槽径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溢胶子槽340的外部轮廓也可参阅图26。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上该溢胶槽340的外部轮廓由八条边构成,该溢胶槽340的外部轮廓由第一边3121、第二边3122、第三边3123、第四边3124、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和第八边3128依次连接构成。其中第一边3121、第三边3123与第二边3122、第四边3124、第六边3126、第八边3128垂直。其中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成钝角、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成钝角。从该溢胶槽340的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来说,在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的交接处或者在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的交接处,槽径突然变大,自第六边3126与第五边3125的交接处起或者在第六边3126与第七边3127的交接处起,槽径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溢胶子槽340的外部轮廓也可请参阅图27。在A1-A1方向的剖视图上该溢胶槽340的外部轮廓由八条边构成,该溢胶子槽340的外部轮廓由第一边3121、第二边3122、第三边3123、第四边3124、第五边3125、第七边3127和第八边3128依次连接构成。其中第一边3121与第八边3128成钝角、第三边3123与第四边3124成钝角。其中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成钝角、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成钝角。从该溢胶槽340的槽底壁320至槽口方向来说,自第六边3126与第五边3125的交接处起或者在第六边3126与第七边3127的交接处起,槽径逐渐增大,在第七边3127与第八边3128的交接处或者在第五边3125与第四边3124的交接处,槽径突然变大,自第八边3128与第一边3121的交接处起或者在第四边3124与第三边3123的交接处起,槽径逐渐增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溢胶槽340可以注塑成型或者NCN加工成型。
其中,盖板10与第二部3120间隙设置,该溢胶槽340与该间隙连通,在压力装置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挤压的过程中,多余胶体40流入该溢胶槽340内可以防止胶体40从该间隙溢出,影响该电子设备的表面洁净,进而导致用户体验不佳。需要说明的是,该溢胶槽340的槽侧壁310在该第二部3120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一台阶,在压力装置对该电子设备进行挤压的过程中,该胶体40可以先流入槽底结构,逐渐填充该溢胶槽340,防止在挤压过程中胶体40溢出间隙。该溢胶槽340的槽侧壁310在该第二部3120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一台阶,增加了胶体40与壳体30的接触面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快胶体40的冷凝进程,提高电子设备的生产效率,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溢出胶体40的容纳体积。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以形成一收纳空间,所述侧壁设置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从所述侧壁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其中,所述侧壁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部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一部自所述第二部的自由末端延伸形成;
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胶体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以盖设住所述收纳空间,所述胶体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周缘和所述侧壁内表面,其中,所述盖板放置在所述第二部上且抵接所述第二部,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形成相互连通的间隙,所述溢胶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溢胶子槽和第二溢胶子槽,所述第一溢胶子槽朝第一方向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二部,所述第二溢胶子槽朝第二方向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胶体填充在所述间隙中以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侧壁,且所述胶体填充于所述溢胶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二部自所述第一部的自由末端延伸形成;
所述溢胶槽从所述第二部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上,所述第二部在所述第一部的自由末端形成一台阶,所述盖板放置在所述台阶上,且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部形成间隙,所述胶体填充在所述间隙中以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二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二部自所述第一部的自由末端延伸形成;
所述溢胶槽包括第一溢胶子槽和第二溢胶子槽,所述第一溢胶子槽从所述第二部朝所述第一部的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一部上,所述第二溢胶子槽从所述第二部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在所述第二部上;
所述第二部在所述第一部的自由末端形成一台阶,所述盖板放置在所述台阶上,且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二部形成间隙,所述胶体填充在所述间隙中以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第二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在所述第一溢胶子槽的位置处包括槽底壁、槽侧壁,所述槽侧壁在所述第二部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一台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溢胶子槽的槽径自槽底壁至槽口方向由小变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所述第一溢胶子槽与所述第二溢胶子槽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溢胶子槽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或弧形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模组,设置在收纳空间内,盖板盖设在显示模组的显示面。
9.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放置在所述台阶上。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包括底壁和侧壁,所述侧壁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以形成一收纳空间,所述侧壁设置有溢胶槽,所述侧壁包括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二部围绕所述底壁的周缘设置,所述第一部自所述第二部的自由末端延伸形成;
所述溢胶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溢胶子槽和第二溢胶子槽,所述第一溢胶子槽朝第一方向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二部,所述第二溢胶子槽朝第二方向凹陷形成于所述第一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所述第二部在所述溢胶槽的位置处包括槽底壁、槽侧壁,所述槽侧壁在所述第二部的内表面至其外表面方向形成一台阶;
盖板,所述盖板通过胶体与所述侧壁固定连接以盖设住所述收纳空间,所述胶体连接于所述盖板的周缘和所述侧壁内表面,其中,所述盖板放置在所述第二部上且抵接所述第二部,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部和所述第二部形成相互连通的间隙,所述胶体填充在所述间隙中以连接所述盖板和所述侧壁,且所述胶体填充于所述溢胶槽内。
CN201910024586.8A 2019-01-10 2019-01-10 电子设备 Active CN109769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4586.8A CN109769049B (zh) 2019-01-10 2019-01-10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4586.8A CN109769049B (zh) 2019-01-10 2019-01-10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9049A CN109769049A (zh) 2019-05-17
CN109769049B true CN109769049B (zh) 2021-04-02

Family

ID=664525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4586.8A Active CN109769049B (zh) 2019-01-10 2019-01-10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690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98371A (zh) * 2019-05-28 2019-09-03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移动终端的防脱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0267477B (zh) * 2019-06-27 2021-09-2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326556B (zh) 2020-02-27 2022-11-0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93913B2 (en) * 2011-06-02 2015-03-31 Universal Cement Corporation Cover glass pressure button
TWI507789B (zh) * 2011-11-17 2015-11-11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CN108282570B (zh) * 2018-01-22 2020-05-0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412865A (zh) * 2018-04-28 2018-08-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点胶方法、输入输出组件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69049A (zh) 2019-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69049B (zh) 电子设备
US11194184B2 (en) Display screen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8282570B (zh) 电子设备
CN105120022B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US8514494B2 (en) Method for insert molding glass or an inorganic material
CN203360361U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光学胶带
CN105245648B (zh) 2.5d玻璃处理工艺、手机玻璃屏结构及手机
WO2019141026A1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04156912U (zh) 一种带显示屏的电子设备
CN111026288A (zh) 显示模组及其贴合方法
WO2021208876A1 (zh) 显示面板的封装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8372092A (zh) 点胶方法、前壳组件及电子装置
EP3370947B1 (en) Lamination method of substrates and product prepared thereby
CN113225410A (zh) 电子设备
CN108766241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CN112134981A (zh) 移动终端及移动终端装配方法
CN108506300A (zh) 点胶方法、输入输出组件及电子装置
KR100851025B1 (ko) 금속 몰딩을 갖는 엘시디용 윈도우 모듈의 제조방법 및 그윈도우 모듈
CN108561391A (zh) 点胶方法、输入输出组件及电子装置
JP2001222230A (ja) 表示装置用カバーレンズ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用カバーレンズ、カバーレンズ付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CN209845095U (zh) 摄像头模组保护装置
CN207441127U (zh) 一种曲面屏及移动通信设备
CN113936547B (zh) 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205710566U (zh) 遮光胶带、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CN201022212Y (zh) 一种手机键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