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30805B - 分支型血管支架 - Google Patents

分支型血管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30805B
CN109730805B CN201811543960.7A CN201811543960A CN109730805B CN 109730805 B CN109730805 B CN 109730805B CN 201811543960 A CN201811543960 A CN 201811543960A CN 109730805 B CN109730805 B CN 1097308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pipe
stent
bent
branch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4396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30805A (zh
Inventor
黄新鑫
肖本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4396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3080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308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08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308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308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支型血管支架。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支型血管支架,具有形状记忆特性,包括内部均为中空的支架主管、长分支管和短分支管,长分支管的近端连接于支架主管的远端上且其内部连通,长分支管上设置有一段弯管,在展开构型下,弯管与支架主管的远离弯管的一侧的边缘延长线围成一个弯折区域,短分支管的一端设置于弯折区域内并与弯管内部连通。本发明通过在长分支管上设置一段弯管从而形成一个弯折区域,且将短分支管设置于该弯折区域内,从而避免短分支管被血管挤压出现无法展开的现象。

Description

分支型血管支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支型血管支架。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的慢性病,近年来,随着高血压发病率的急剧上升,与动脉相关的其他疾病(如动脉瘤)的发病率也呈现出显著上升的趋势。随着医学的发展,一般采用直管型覆膜支架来治疗动脉瘤,在治疗动脉瘤的过程中,首先将压缩后的直管型覆膜支架装入到输送系统,然后使直管型覆膜支架沿输送系统上的导丝输送到动脉瘤位置后释放,以使直管型覆膜支架在血管内位于动脉瘤的位置处形成新的血流通道,并使动脉瘤在血管内丧失血流。当动脉瘤在血管内丧失血流后,呈扩张状态的瘤壁受负压而收缩,从而恢复到原始形态,最终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
但是,对于动脉瘤在分支血管部位的病例,由于直管型覆膜支架会出现堵塞分支血管入口的现象,因此,不能采用直管型覆膜支架治疗分支血管部位处的动脉瘤。为了治疗分支血管部位处的动脉瘤,现已出现了很多分支型血管支架来治疗分支血管部位处的动脉瘤。如图1所示为一种累及到髂内动脉的动脉瘤的示意图,髂动脉包括右髂总动脉1、右髂内动脉2、右髂外动脉3、左髂总动脉4、左髂内动脉5和左髂外动脉6,动脉瘤7往往发生在右髂总动脉1处且累及右髂内动脉2,动脉瘤7包括动脉瘤起始部位a和动脉瘤结束部位b,其中动脉瘤起始部位a位于右髂总动脉1,动脉瘤结束部位b部分位于右髂内动脉2,且部分动脉瘤7位于右髂外动脉3,动脉瘤起始部位a至动脉瘤结束部位b之间的空间构成瘤腔,由于瘤腔呈非对称结构,髂内动脉2对侧的瘤腔远大于髂内动脉2侧的瘤腔,因此称该类型动脉瘤为偏心髂总动脉瘤。
如图2所示,现有技术采用分支型血管支架来治疗偏心髂总动脉瘤,分支型血管支架包括主体111、长分支112和短分支113。继续参阅图1和图2,主体111和短分支113释放在右髂总动脉1内,长分支112释放在右髂外动脉3内,以此达到治疗动脉瘤7的目的。但是,当分支型血管支架植入到右髂内动脉2的动脉瘤7处时,由于右髂内动脉2侧并没有足够的空间供短分支113展开,因此在将分支型血管支架植入到动脉瘤7处时,短分支113容易受到右髂总动脉1的管壁以及分支型血管支架的压迫,造成短分支113出现展开不充分甚至完全封闭的现象。当短分支113展开不充分或者完全封闭需要重建右髂内动脉2的通道时,需要植入右髂内动脉支架,但是,通过短分支113植入右髂内动脉支架的操作非常复杂,甚至可能导致整个植入手术的失败。
对此,有必要针对现有分支型血管支架植入到血管后,短分支被血管的管壁挤压出现展开不充分甚至完全封闭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分支型血管支架。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现有技术中分支型血管支架植入到血管后所存在的以上问题,而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避免分支型血管支架上短分支管被血管挤压出现展开不充分甚至完全封闭现象的新型分支型血管支架,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分支型血管支架,具有形状记忆特性,包括内部均为中空的支架主管、长分支管和短分支管,所述长分支管的近端连接于所述支架主管的远端上且其内部连通,所述长分支管上设置有一段弯管,在展开构型下,所述弯管与所述支架主管的远离所述弯管的一侧的边缘延长线围成一个弯折区域,所述短分支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域内并与所述弯管内部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短分支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弯折区域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管包括一段弧形结构弯管,或者一段折线形结构弯管。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长分支管还包括与所述弯管的远端连接的直管,所述直管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架主管的中轴线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长分支管还包括与所述弯管的远端连接的直管,所述直管上远离所述弯管的一侧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凸起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弯管的远端与所述直管的近端的连接部位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短分支管的朝向外部的一端上的一部分边缘点相对于其余边缘点向外突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短分支管的朝向外部的一端为斜开口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支型血管支架包括多个金属波圈、至少一个连接杆和至少一个覆膜,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设置于所述多个金属波圈之间,所述覆膜覆盖于所述多个金属波圈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的表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弯管上的所述多个金属波圈为多个的弯折金属波圈,所述弯管上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为至少一个的弯折连接杆。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长分支管上设置一段弯管,弯管的近端与支架主管的远端连通,弯管的远端与直管的近端连通,从而当覆膜支架处于展开构型时,弯管与支架主管的远离弯管的一侧的边缘延长线围成一个弯折区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覆膜支架在释放的过程中,弯管在展开时能够带动短分支管朝向弯曲的一侧移动,从而增大短分支管在分支血管处的展开空间,能够有效避免分支型血管支架植入到血管后其上的短分支管被血管挤压出现展开不充分或者完全封闭的现象。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偏心髂总动脉瘤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偏心髂总动脉瘤介入治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上第一长分支管与第一短分支管的具体分布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的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上长分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3所示的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植入到右髂动脉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所示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上第二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的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植入到右髂动脉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上第三长分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第四分支型血管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右髂总动脉;2、右髂内动脉;3、右髂外动脉;4、左髂总动脉;5、左髂内动脉;6、左髂外动脉;7、动脉瘤;a、动脉瘤起始部位;b、动脉瘤结束部位;111、主体;112、长分支;113、短分支;10、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1、第一支架主管;1101、第一主管覆膜;1102、第一主支架;12、第一长分支管;121、第一弯管;122、第一直管;1201、第一长分支管覆膜;1202、第一长分支管支架;1202a、第一弯折支架;1202a1、第一弯折金属波圈;1202b1、第一弯折连接杆;1202b、第一竖直支架;13、第一短分支管;1301、第一短分支管覆膜;1302、第一短分支管支架;c、入口处端点;d、开口处端点;L、第一延长线;Z、中轴线;10’、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11’、第二支架主管;12’、第二长分支管;1201’、折线形结构弯管;1202’、第二直管;1201a’、第二弯折金属波圈;1201b’、第二弯折连接杆;13’、第二短分支管;a’、内侧顶点;L’、第二延长线;20、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21、第三支架主管;22、第三长分支管;2201、第三弯管;2201a、第三弯折金属波圈;2201b、第三弯折连接杆;2202、第三直管;2203、凸起结构;2203a、突出弯折金属波圈;2203b、突出弯折连接杆;23、第三短分支管;24、第三延长线;30、第四分支型血管支架;31、第四支架主管;32、第四弯管;33、第四短分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通过在长分支管上设置一段弯管和一个短分支管进行描述,但并不是对本发明长分支管上弯管数量和短分支管数量的限制,例如,本发明的长分支管上还可以为根据分支血管的数量设置对应数量的多个弯管和多个短分支管,这种调整属于本发明分支型血管支架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第三”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表面”、“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需要说明的是,在支架领域,一般将血流流入某段血管的一端称为支架的“近端”,将血流流出该段血管的一端称为支架的“远端”,并依据此原理定义支架的任一部件的“近端”和“远端”。“轴向”一般是指支架在被输送时的长度方向,“径向”一般是指支架的与其“轴向”垂直的方向,并依据此原理定义支架的任一部件的“轴向”和“径向”。
为了详细描述本发明分支型血管支架的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下面通过四个具体实施例以髂总动脉为例对本发明的分支型血管支架进行详细阐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分支型血管支架还可用于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等情况。
具体实施例一: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一提供的整体具有形状记忆特性的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包括中空的第一支架主管11、中空的第一长分支管12和中空的第一短分支管13,第一长分支管12的近端连接于第一支架主管11的远端上,第一长分支管12上设置有一段第一弯管121,在展开构型(覆膜支架在输送装置上解除径向约束后恢复至预定型形状的构型)下,第一支架主管11的右侧(与第一弯管121的弯曲朝向相反的一侧)边缘的第一延长线L和第一长分支管12在第一弯管121处围合形成第一弯折区域(如图3中第一延长线L与第一弯管121之间的空白区域),第一短分支管13的一端设置于第一弯折区域内并与第一弯管121内部连通,具体地,第一弯管121为弧形结构弯管,也即,第一弯管121的预定型形状为弧形,弧形结构弯管的近端与第一支架主管11的远端连通,第一长分支管12上还设置有与第一弯管121的远端连通的第一直管122,第一短分支管13设置于第一弯折区域内且其朝向外侧的一端未跨越第一支架主管11的右侧(与第一弯管121的弯曲朝向相反的一侧)边缘的第一延长线L,第一短分支管13设置于弧形结构弯管与第一支架主管11连接的位置处。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第一短分支管13的朝向外部的一端的开口位于第一弯折区域内,第一短分支管13的开口处右侧端点d位于第一弯折区域内且未向右跨越第一延长线L,以此使第一短分支管13整体位于第一弯折区域内。第一短分支管13的中轴线z与第一支架主管11右侧边缘的第一延长线L的夹角为α,第一弯管121的内侧半径为R,三者存在关系:R=L1/sinα,且0°<α<180°。当0°<α<180°时,便于在重建髂内动脉的过程中建立入路时导丝的选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当分支型血管支架10植入血管后可以减少第一短分支管13的开口由于受到血管管壁的挤压使第一短分支管13出现开口不能完全展开的现象。具体地,当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用于治疗偏心动脉瘤时,第一支架主管11释放在主髂动脉内,第一长分支管12释放在髂外动脉内,第一短分支管13的开口位于髂内动脉的入口附近,由于第一短分支管13的开口一直处于第一弯折区域内,因此,第一支架主管11以及第一弯管121可以为第一短分支管13提供足够的展开空间,因此,在对髂内动脉进行植入手术时,不会因为第一短分支管13受到血管和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的其他部分的挤压而造成第一短分支管13出现展开不充分甚至完全封闭的现象,使得建立髂动脉入路时导丝的选入概率提高,从而相应地减少病人的手术时间,降低病人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继续参阅图3,本实施例一的第一支架主管11包括第一主管覆膜1101和第一主支架1102,第一主管覆膜1101采用PTFE膜、涤纶布材料或者其他适合植入用的覆膜材料制成,第一支架主管11上的第一主支架1102为可以由多个Z型环状金属波圈(如镍钛金属波圈)组成,也可以由其他适合植入的金属材料或者其他结构形态的波圈构成,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各金属波圈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连接杆进行连接,以此提高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植入后的稳定性,各金属波圈还可以为彼此独立的金属波圈,以此提高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的柔顺性,使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能够适应血管的内部结构,第一主管覆膜1101和第一主支架1102之间可以利用缝合线通过缝合工艺将第一主管覆膜1101固定在第一主支架1102上,也可以使用如PTFE膜热处理等其他工艺,第一主管覆膜1101可以为整体覆膜式结构或者多段覆膜式结构,在多段覆膜式结构中,各段覆膜式结构之间可以通过缝合、粘接或其他组合方式连接成整体。第一长分支管12包括第一长分支管覆膜1201和第一长分支管支架1202,第一长分支管支架1202包括第一弯管121上的第一弯折支架1202a和第一直管122上的第一竖直支架1202b,第一直管122上的第一竖直支架1202b与第一支架主管11上的第一主支架1102形状结构一致,且两者优选位于同一轴线上,当两者位于同一轴线时,第一直管122的中轴线与第一支架主管11的中轴线重合,可以使第一弯管121维持更好的弯曲状态,第一直管122上的第一直管覆膜与第一竖直支架1202b的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架主管11上第一主支架1102与第一主管覆膜1101的连接方式相同。如图5所示,第一弯折支架1202a包括多个Z型环状的第一弯折金属波圈1202a1,多个Z型环状的第一弯折金属波圈1202a1通过多个第一弯折连接杆1202b1连接,位于第一弯折支架1202a近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弯折连接杆1202b1分别沿第一支架主管11的朝其近端的方向延长一定距离,位于第一弯折支架1202a的远端的至少一个第一弯折连接杆1202b1分别沿第一长分支管12上第一直管122的朝其远端的方向延长一定距离,即这些第一弯折连接杆1202b1分别与其最近的第一支架主管11和第一直管122上的金属波圈有连接部分即可,如延长部分的长度可以等于一个金属波圈沿其轴向的高度。如图6所示,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在血管内释放后第一弯管121的两端受到血管壁的作用而能够为第一弯管121的弯曲部分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从而使第一长分支管12上的第一弯管121可以保持良好的弯曲状态,以此为第一短分支管13提供足够的展开空间。
请再次参考图3,第一短分支管13包括第一短分支管覆膜1301和第一短分支管支架1302,具体结构、材质及连接方式与第一支架主管11上的第一主管覆膜1101和第一主支架1102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3和图4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直管122和第一支架主管11的中轴线与血管的中轴线重合时,第一直管122和第一支架主管11可以同时与血管的管壁接触并同时承受血管一侧的压力,减少血管挤压第一直管122或第一支架主管11使第一直管122或第一支架主管11出现变形现象。
继续参阅图3和图5,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弯折金属波圈1202a1包括多个Z型金属连杆,每个Z型金属连杆包括三根金属杆且三根金属杆组成Z型。为了提高第一弯折金属波圈1202a1组装至第一弯管121处时的顺畅性,本实施例一的第一弯折金属波圈1202a1中的每个金属杆与第一弯管121的弯曲轮廓匹配,例如,位于第一弯管121的弯曲外侧的金属杆向第一弯管121外弯曲,位于第一弯管121的弯曲内侧的金属杆向第一弯管121内弯曲,以此提高第一弯管121的弯曲顺畅性。
继续参阅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一的第一弯管121为预成型弯管结构,当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收容于输送装置的鞘管内时,第一弯管121呈现近似直线型的压缩构型,当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脱离鞘管的束缚而被释放时,第一弯管121能够恢复至预定型形状而处于展开构型,且第一弯管121在弯曲血管内和非弯曲血管内均能处于弯曲状态,以此使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在弯曲血管和非弯曲血管内均能实现上述效果。需要说明的是,预成型弯管结构是指第一弯管121在自然状态时处于弯曲状态,第一弯管121包括多个Z型环状的第一弯折金属波圈1202a1,多个Z型环状的第一弯折金属波圈1202a1通过多个第一弯折连接杆1202b1连接,且第一弯折金属波圈1202a1和第一弯折连接杆1202b1具有弹性,能够在鞘管的挤压力下发生弹性变形处于平直状态,但是,第一弯折金属波圈1202a1和第一弯折连接杆1202b1的弹性力大于血管管壁的挤压力,因此,第一弯管121在弯曲血管内和非弯曲血管内均能处于弯曲状态,进一步地,第一弯折金属波圈1202a1和第一弯折连接杆1202b1还可以由记忆金属材料制成,能够在血管内经释放后恢复至弯曲状态。
如图3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一通过在第一长分支管12上设置一段第一弯管121和一个第一短分支管13进行描述,但并不是对本实施例一中第一长分支管12上第一弯管121的数量和第一短分支管13的数量进行限制,例如,根据本实施例一的另一实施例,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上还可以为根据血管的结构及分支血管的数量设置对应数量的多个第一弯管121和多个第一短分支管13。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一可以在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上设置有两个第一弯管121和两个第一短分支管13,这种调整属于本实施例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例二: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10’,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10’中的第二长分支管12’上的第二弯管除设置为折线形结构弯管1201’,折线形结构弯管1201’的近端与第二支架主管11’的远端连通,折线形结构弯管1201’的远端与第二长分支管12’上的第二直管1202’的近端连通,第二支架主管11’的右侧边缘的第二延长线L’和第二长分支管12’在第二弯管处围合形成第二弯折区域,第二短分支管13’的一端设置于第二弯折区域内并与第二弯管内部连通。请参考图9,折线形结构弯管1201’包括Z型环状的第二弯折金属波圈1201a’和第二弯折连接杆1201b’,第二弯折连接杆1201b’的弯曲角度为δ,0°<δ<180°,且第二弯折连接杆1201b’在弯曲顶点处作圆弧处理,以此减少折线形结构弯管1201’在血管内由于应力集中出现疲劳失效现象。请再次参考图8,第二短分支管13’上与折线形结构弯管1201’连通的一端的左侧端点到第二支架主管11’右侧边缘的第二延长线L’的距离为L1’,第二长分支管12’上的折线形结构弯管1201’的内侧顶点a’到第二支架主管11’右侧边缘的第二延长线L’的距离为L2,L1’≤L2,且第二短分支管13’的中轴线与第二支架主管11’右侧边缘的第二延长线L’的夹角为α’,0°<α’<180°,便于在重建髂内动脉的过程中建立入路时导丝的选入,减少手术时间,降低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二中未说明的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10’上的其他结构的特征与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上的结构的相应特征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进行赘述。如图10所示,本实施例二的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10’植入到血管内后同样可以达到保护第二短分支管13’的目的,减少第二短分支管13’在血管内出现展开不充分或者完全关闭的现象。
具体实施例三: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20,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20上的第三弯管2201的远端在与第三长分支管22的第三直管2202的近端连通的部位设置有与第三弯管2201的弯曲方向相反的凸起结构2203,即,凸起结构2203设置于第三直管2202上远离第三弯管2201的一侧并向外突出。在本实施例三中,凸起结构2203跨越第三支架主管21的右侧边缘的第三延长线24并朝向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20的右侧(与第三弯管2201的弯曲朝向相反的一侧)延伸,超出第三支架主管21的右侧边缘的第三延长线24的凸起结构2203可以位于第三弯管2201远端与第三直管2202近端的连接部位,也可以位于第三直管2202的右侧边缘处的其他位置。当超出第三支架主管21右侧边缘的第三延长线24的凸起结构2203位于第三弯管2201远端与第三直管2202近端的连接部位时,凸起结构2203超出第三支架主管21的右侧边缘的延长线24的突出弯折连接杆2203b带动该凸起结构2203的突出弯折金属波圈2203a超出第三支架主管21的右侧边缘的第三延长线24,在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20植入到血管后,超出第三支架主管21的右侧边缘的第三延长线24的凸起结构2203上的突出弯折金属波圈2203a可以顶靠在髂外动脉内膜上,第三支架主管21的右侧边缘的第三延长线24附近的血管将压紧力传递到突出弯折连接杆2203b上,从而使突出弯折连接杆2203b能够为第三弯管2201的弯曲提供更大的支撑力,减少第三长分支管22上的第三弯管2201对血管的支撑力不足,导致第三弯管2201提供的第三短分支管23展开空间较小使第三短分支管23出现无法正常展开的现象,此外,凸起结构2203还可以使第三弯管2201的远端与第三直管2202的近端的连接部位更加牢固。如果髂外动脉与髂总动脉不在同一轴线上时,会使第三弯管2201的弯曲程度减弱,导致第三短分支管23的展开空间不足,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第三弯管2201的远端增加超出第三支架主管21的右侧边缘的第三延长线24的凸起结构2203,以此增加第三长分支管22作用于血管左侧内壁的作用力,以此增加第三弯管2201的弯曲度,其中,凸起结构2203不限定仅设置在第三弯管2201的远端与第三直管2202的近端的连接部位,还可以设置在第三长分支管22的第三直管2202右侧边缘的其他部分,所起到的作用均相似。进一步地,凸起结构2203可以通过在第三弯管2201远端与第三直管2202近端的连接部位外侧或者内侧设置一个弯折连接杆来实现,弯折连接杆可以为在第三弯管2201远端与第三直管2202近端正常连接的基础上额外增加的突出弯折连接杆2203b构成的弧形凸起,还可以为第三弯管2201上的第三弯折金属波圈2201a和第三弯折连接杆2201b延伸构成的弧形凸起,第三弯管2201与第三直管2202的配合设置不仅可以提高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20的柔顺性,还可以使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20更加符合人体内血管的内部结构。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三中未说明的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20上的其他结构的特征与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或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10’上的相应结构的特征均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如图8和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三中的凸起结构2203还可以用于实施例二中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10’上,凸起结构2203在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10’上的具体位置和具体组成与实施例三中相同,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具体实施例四:本实施例提供了第四分支型血管支架30,第四分支型血管支架30上的第四短分支管33的一端连通于第四弯管32的近端,另一端上的一部分边缘点相对于其余边缘点向外突出。优选地,如图14所示,第四短分支管33的朝向外部的一端为斜开口结构,斜开口结构可以通过涤纶布覆膜剪裁、PTFE膜翻边或者其他的工艺来实现,且第四短分支管33可以由不等高的Z型波圈或者镍钛细丝编织的小波圈金属支架构成,斜开口结构的朝向可以根据髂内动脉的位置进行灵活调整。本实施例通过将第四短分支管33的朝向外部的一端设置为斜开口结构,可以增加第四分支型血管支架上第四短分支管33与髂内支架的连接面积以及第四短分支管33与髂内支架之间的摩擦力,以此提高第四分支型血管支架30上第四短分支管33与髂内支架的连接强度,提高两者之间的连接稳定性,降低第四分支型血管支架30在血管内发生内漏的风险。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四中未说明的第四分支型血管支架30上的其他结构的特征与第一分支型血管支架10、第二分支型血管支架10’、第三分支型血管支架20中的任一个的相应结构的特征均相同,因此,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第三实施例、第四实施例中描述的各分支型血管支架上的各个结构之间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进行合理组合,经过组合后的分支型血管支架可以包含上述一个或者多个技术特征,同时具有各个技术特征的技术效果,因此,经过组合后的分支型血管支架属于本发明分支型血管支架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分支型血管支架,具有形状记忆特性,包括内部均为中空的支架主管、长分支管和短分支管,所述长分支管的近端连接于所述支架主管的远端上且其内部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分支管上设置有一段预定型的弯管,在展开构型下,所述支架主管上与所述弯管弯曲朝向相反的一侧的边缘延长线与所述弯管围成一个弯折区域,所述短分支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弯折区域内并与所述弯管内部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分支管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弯折区域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包括一段弧形结构弯管,或者一段折线形结构弯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分支管还包括与所述弯管的远端连接的直管,所述直管的中轴线与所述支架主管的中轴线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长分支管还包括与所述弯管的远端连接的直管,所述直管上与所述弯管弯曲朝向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向外突出的凸起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结构设置于所述弯管的远端与所述直管的近端的连接部位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分支管的另一端上的一部分边缘点相对于其余边缘点向外突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短分支管的另一端为斜开口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支型血管支架包括多个金属波圈、至少一个连接杆和至少一个覆膜,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设置于所述多个金属波圈之间,所述覆膜覆盖于所述多个金属波圈和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的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支型血管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弯管上的所述多个金属波圈为多个的弯折金属波圈,所述弯管上的所述至少一个连接杆为至少一个的弯折连接杆。
CN201811543960.7A 2018-12-17 2018-12-17 分支型血管支架 Active CN1097308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3960.7A CN109730805B (zh) 2018-12-17 2018-12-17 分支型血管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43960.7A CN109730805B (zh) 2018-12-17 2018-12-17 分支型血管支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0805A CN109730805A (zh) 2019-05-10
CN109730805B true CN109730805B (zh) 2021-07-20

Family

ID=66360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43960.7A Active CN109730805B (zh) 2018-12-17 2018-12-17 分支型血管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3080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68159A (zh) * 2019-08-22 2019-10-25 浙江归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弯曲式血管支架
CN113367865A (zh) * 2020-03-09 2021-09-10 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支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1999015103A1 (en) * 1997-09-23 1999-04-01 Carlos Vonderwalde Freidberg Bifurcated stent with flexible side portion
ES2223759T3 (es) * 2001-03-27 2005-03-01 William Cook Europe Aps Dispositivo de injerto aortico.
CN2728440Y (zh) * 2004-07-30 2005-09-28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一种新型的主动脉覆膜支架
US9107741B2 (en) * 2007-11-01 2015-08-18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Flexible stent graft
WO2010024879A1 (en) * 2008-08-26 2010-03-04 William A. Cook Australia Pty. Ltd. Thoracic aorta stent graft with access region
WO2011041773A1 (en) * 2009-10-02 2011-04-07 William A. Cook Australia Pty. Ltd. Thoracic stent graft with guide arrangement
US8551158B2 (en) * 2011-05-13 2013-10-08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Steerable iliac branch device
CN102488575A (zh) * 2011-11-11 2012-06-13 许尚栋 主动脉开窗支架
CA3095731C (en) * 2011-12-06 2023-02-07 Aortic Innovations Llc Device for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9402751B2 (en) * 2013-03-13 2016-08-02 W. L. Gore & Associates,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the aortic arch
US9254208B2 (en) * 2013-03-14 2016-02-09 Thomas Ischinger Oblique stent
US10034784B2 (en) * 2013-04-17 2018-07-31 Gilbert H. L. Tang Heart valve and endovascular graft components and method for delivery
WO2016205826A1 (en) * 2015-06-18 2016-12-22 Aortic Innovations, Llc Branched aortic graft and method of using the same
US10368977B2 (en) * 2015-12-29 2019-08-06 Cook Medical Technologies Llc Endograft with at least two branch portions
CN206934209U (zh) * 2016-12-29 2018-01-30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分叉型覆膜支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30805A (zh) 2019-05-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6409B2 (en) Anastomosis devices
US10028849B2 (en) Flexible stent graft
JP4901733B2 (ja) 拡張可能な移植片部分を有する内腔内補綴具
US8052739B2 (en) Stent
JP4189127B2 (ja) 管腔内人工血管
US20030171802A1 (en) Venous valve and graft combination
US9358097B2 (en) Iliac leg extension stent graft
WO2023221712A1 (zh) 一种覆膜支架
CN111067664B (zh) 覆膜支架
CN109730805B (zh) 分支型血管支架
KR20020012574A (ko) 증가된 유연성을 갖는 스텐트-이식편
CN106923931B (zh) 覆膜支架
WO2019128703A1 (zh) 覆膜支架
WO2022007560A1 (zh) 覆膜支架
CN116035788B (zh) 开窗支架、覆膜支架系统及开窗支架的缝合方法
CN115919504B (zh) 分体式单内嵌分支覆膜支架
US20220257363A1 (en) Bifurcated stent grafts, stents, and methods
CN113116613A (zh) 覆膜支架
CN219896041U (zh) 主动脉支架组件
CN113116612B (zh) 覆膜支架
CN217960413U (zh) 覆膜支架及血液通道修复组件
WO2023124901A1 (zh) 管腔支架
US20240000588A1 (en) Covered Stent
CN116407338A (zh) 血管支架及支架系统
CN117084827A (zh) 覆膜支架及其系统和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Xianj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ilding 1002, 22 South 12 Road,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523000 Songshan Lake High-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Zon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111, No. 3 Office Building, Zone A, Zhongda Marine Bio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Base, No. 9 Xincheng Avenue,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DONGGUA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227

Address after: 518063 8th floor, Xianjian technology building, No. 22, Keji South 12th Road, community,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LIFETECH SCIENTIFIC (SHENZHEN)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2, Xianjian technology building, 22 Keji South 12 road, high tech community,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518000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Xianjian Changtong Med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