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28462B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28462B
CN109728462B CN201811124887.XA CN201811124887A CN109728462B CN 109728462 B CN109728462 B CN 109728462B CN 201811124887 A CN201811124887 A CN 201811124887A CN 109728462 B CN109728462 B CN 1097284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cable
ground
cable receiving
receiv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2488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28462A (zh
Inventor
中村惠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filed Critical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728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4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284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284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91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 H01R13/6592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 H01R13/6593Specific features or arrangements of connection of shield to conductive members the conductive member being a shielded cable the shield being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28Coupling parts carrying pins, blades or analogous contacts and secured only to wire or cabl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05Securing in non-demountable manner, e.g. moulding, rivet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3/00Two pol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具有装配部和电缆保持部。连接器设有信号端子、保持构件、电缆固定构件以及下壳体。保持构件保持信号端子,并且下壳体附接至保持构件。下壳体的电缆接收部至少部分地构成电缆保持部,并且接地连接部至少部分地构成装配部。电缆固定构件被固定至电缆接收部,并且电缆在相交方向上从电缆接收部上延伸出去。在相交方向上,夹紧部与装配部重叠。

Description

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连接器,其常用来附接至待电缆的端部并且可与配对连接器匹配。例如,在JP2001-126812A(专利文件1)中描述了这类连接器。
如在图42中示出的,专利文件1的连接器90附接至电缆95的端部。连接器90可在前-后方向(或者匹配方向)上与配对连接器97匹配。详细地,连接器90具有用于与配对连接器97匹配的装配部901和用于保持电缆95的电缆保持部903。电缆保持部903位于装配部901的后方,并且电缆95沿着前-后方向铺设在其后方。因此,在专利文件1的连接器90中,匹配方向和电缆95的铺设方向彼此相同。
发明内容
在匹配方向和电缆的铺设方向彼此相同的情况下,在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彼此匹配的状态下,电缆在连接器的后方延伸。相应地,连接器后面的空间不可避免地会变为死空间。因此,有必要通过将电缆的铺设方向改变为与匹配方向相交的方向,进而有效地使用连接器后面的空间。此外,在电缆的铺设方向被改变为相交方向的情况下,有必要尽量减小连接器在相交方向上的尺寸的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可以有效地使用连接器后面的空间,并且,在与其匹配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其尺寸的增加有所减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可附接至具有信号导体和接地导体的电缆,并且该连接器可与具有配对接地构件的配对连接器匹配。连接器具有装配部和电缆保持部,电缆保持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装配部的后方。连接器包括接地构件、信号端子、保持构件、以及电缆固定构件。信号端子与信号导体相连接。保持构件用于保持信号端子。接地构件附接至保持构件。接地构件具有电缆接收部和接地连接部,接地连接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电缆接收部的前方。电缆接收部形成电缆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接地连接部形成装配部的至少一部分。当连接器与配对连接器匹配时,接地连接部与配对接地构件相连接。电缆固定构件具有用于夹紧接地导体的夹紧部。电缆固定构件被固定至电缆接收部。电缆在与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上从电缆接收部延伸出去。电缆固定构件将接地导体连接至接地构件。夹紧部在相交方向上与装配部重叠。
借助电缆固定构件夹紧电缆可以确保用于保持电缆的力足够。并且,通过将电缆固定构件做为与接地构件分离开的独特主体,而且,将电缆固定构件固定至接地构件上,使得电缆固定构件与装配部重叠,进而在相交方向上减小了连接器的整体尺寸的增加。因此,所获得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电缆的铺设方向与匹配方向相交的方向一致,并且,连接器的尺寸在相交方向上的增加有所减小。
下面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作出说明,对本发明的结构作更完整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连接器组件的透视图,该连接器组件具有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连接器和可与连接器匹配的配对连接器。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还未彼此匹配。
图2是图1的连接器组件的另一透视图。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彼此匹配。
图3是图1的连接器组件中的连接器的分解透视图。
图4是图3的连接器的另一分解透视图。
图5是图3的连接器中的连接器主要部分的平面图。
图6是沿A-A方向截取的图5的连接器主要部分的截面图。电缆在结构上简化以便示出。
图7是示出了沿着线B-B截取的图5的连接器主要部分的截面图。电缆在结构上简化以便示出。
图8是图5中被附接至连接器主要部分的电缆端部的透视图。
图9是图5的连接器主要部分中的信号端子的透视图。
图10是图9的信号端子的另一透视图。
图11是图5的连接器主要部分中的保持构件的透视图。保持构件保持图9的信号端子。
图12是图11的保持构件的另一透视图。
图13是图5的连接器主要部分中的电缆固定构件的后视图。
图14是图13的电缆固定构件的平面图。
图15是图13的电缆固定构件的底视图。
图16是图13的电缆固定构件的透视图。
图17是图5的连接器主要部分中的下壳体的透视图。
图18是图17的下壳体的另一透视图。
图19是图17的下壳体的平面图。
图20是沿C-C方向截取的图19的下壳体的截面图。
图21是沿D-D方向截取的图19的下壳体的截面图。
图22是图3的连接器的截面图。所图示的截面与图6中的截面相对应。电缆在结构上简化以便示出。
图23是图3的连接器的另一截面图。所图示的截面与图7中的截面相对应。电缆在结构上简化以便示出。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连接器中的下壳体的透视图。
图25是图24的下壳体的另一透视图。
图26是图24的下壳体的平面图。
图27是沿E-E方向截取的图26的下壳体的截面图。
图28是沿F-F方向截取的图26的下壳体的截面图。
图29是包括图27的下壳体的连接器的截面图。夹紧部的端部部分及其附近被放大以便示出。电缆在结构上简化以便示出。
图30是包括图28的下壳体的连接器的截面图。电缆在结构上简化以便示出。
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连接器中下壳体的透视图。
图32是图31的下壳体的平面图。
图33是沿G-G方向截取的图32的下壳体的截面图。
图34是沿H-H方向截取的图32的下壳体的截面图。
图35是包括图33的下壳体的连接器的截面图。夹紧部的端部部分及其附近被放大以便示出。电缆在结构上简化以便示出。
图36是包括图34的下壳体的连接器的截面图。电缆在结构上简化以便示出。
图37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连接器中下壳体的透视图。
图38是图37的下壳体的平面图。
图39是沿I-I方向截取的图37的下壳体的截面图。
图40是沿J-J方向截取的图37的下壳体的截面图。
图41是包括图39的下壳体的连接器的截面图。电缆在结构上简化以便示出。
图42是在专利文件1中描述的连接器和配对连接器的透视图。
本发明可以进行各种修改并采用替代形式,但通过示例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了其特定实施例并且将进行详细描述。但是,应理解,附图及其具体描述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所有的修改例、等效物和替代例均未脱离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从图1和图2理解的,本发明实施例1的连接器10是可沿着匹配方向与配对连接器80匹配的连接器。在使用时,连接器10附接至电缆70的端部部分。另一方面,在使用时,配对连接器80安装在例如电路板(未示出)上。
如图1所示,配对连接器80具有一个配对信号触点82、一对配对接地触点(或者配对接地构件)84、一个配对保持构件86以及一个配对外壳88。配对信号触点82和配对接地触点84由配对保持构件86保持。在本实施例中,配对信号触点82和配对接地触点84布置在横向方向上。详细地,配对信号触点82在横向方向上位于配对接地触点8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横向方向是Y方向。配对外壳88部分地覆盖配对保持构件86的外围。配对保持构件86和配对外壳88形成容纳部801以便部分地容纳连接器10。换言之,配对连接器80具有容纳部801。配对信号触点82和配对接地触点84均部分地暴露在容纳部801。当连接器10和配对连接器80彼此匹配时,配对信号触点82和配对接地触点84与由容纳部801容纳的连接器10接触。
如图1所示,连接器10具有装配部12和电缆保持部14,装配部12由配对连接器80的容纳部801容纳,电缆保持部1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装配部12的后方。前-后方向与匹配方向相同。在本实施例中,前-后方向是垂直于横向方向的X方向。正X方向指向前方,而负X方向指向后方。
如从图1所理解的,连接器10的电缆保持部14保持电缆70的端部部分。参照图8,电缆70具有中心导体(或者信号导体)72、绝缘体74、外导体(或者接地导体)76以及外护套78。如图8所示,中心导体72的端部和外导体76的端部暴露在外。中心导体72的暴露部分和外导体76的暴露部分在横向方向上彼此间隔开。详细地,中心导体72的端部形成电缆70的端部,并且外导体76的端部与电缆70(或者中心导体72)的端部间隔开。
参照图3和图4,连接器10设有上壳体20、信号端子30、保持构件40、电缆固定构件50、以及下壳体(或者接地构件)60。在本实施例中,信号端子30、保持构件40、电缆固定构件50以及下壳体(或者接地构件)60形成连接器主要部分。
如图9和图10所示,信号端子30具有连接部32、耦合部34以及接触部36。连接部32在横向方向上具有较长形状。接触部36在前-后方向上具有较长形状。耦合部34将连接部32和接触部36耦合至彼此。连接部32、耦合部34以及接触部36按照该顺序布置在前-后方向上。连接部32是与电缆70的中心导体72(见图8)的端部连接的部件。接触部36是当连接器10与配对连接器80匹配时(见图2)与配对信号触点82(见图1)接触的部件。信号端子30是通过单一金属片加工而成。
如图11和图12所示,保持构件40具有与信号端子30相对应的形状。使用绝缘树脂将保持构件40与信号端子30模制为整体。因此,保持构件40保持信号端子30。在信号端子30由保持构件40保持的状态下,连接部32至少部分地暴露在外。尤其,连接部32的上表面暴露在外。在该状态下,接触部36也至少部分地暴露在外。尤其,接触部36的下表面暴露在外。在本实施例中,上-下方向是垂直于前-后方向和横向方向两者的Z方向。正Z方向指向上方,而负Z方向指向下方。上表面是面朝上方的表面,而下表面是面朝下方的表面。
如图13至图15所示,电缆固定构件50具有夹紧部52和固定部54。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电缆固定构件50可以不具有固定部54。电缆固定构件50是通过单一金属片加工而成。夹紧部52弯曲为大约圆柱形形状以便夹紧电缆70。如图16所示,夹紧部52在其夹紧电缆70之前具有像展翅的形状。如从图13至图15理解的,在夹紧部52夹紧电缆70的状态下,夹紧部52的端部521彼此间隔开并且彼此相对。换言之,在夹紧电缆70的状态下,夹紧部52本身没有重叠的部分。因此,夹紧部52具有用于保持电缆70的足够的力量。
如图13和图14所示,夹紧部52的上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向下凹陷的凹陷部523。凹陷部523与突出部525(见图6和图7)相对应,突出部525位于夹紧部52的内周以便防止电缆70脱落。
如从图5至图8理解的,电缆固定构件50的夹紧部52夹紧电缆70的外导体(或者接地导体)76的暴露部分。在此,与夹紧部52的凹陷部523相对应的突出部525直接与外导体76接触。因此,即使当夹紧部52不仅夹紧外导体76的暴露部分而且部分覆盖外护套78时,夹紧部52也会牢固地夹紧电缆70的外导体76。
除了图13和图14之外,还参照图3,电缆固定构件50的固定部54具有上板部541和后板部543。当沿着横向方向观看固定部54时,电缆固定构件50具有L形状。
如图17至图21所示,下壳体60具有电缆接收部62和接地连接部64,接地连接部64在前-后方向上位于电缆接收部62的前方。电缆接收部62构成连接器10的电缆保持部14(见图3或者图4)的一部分。此外,接地连接部64构成连接器10的装配部12(见图3或者图4)的至少一部分。如从图1和图2理解的,在连接器10与配对连接器80匹配的状态下,接地连接部64由容纳部801接收。在该状态下,接地连接部64在上-下方向上定位在配对接地触点84的上方。另一方面,在连接器10与配对连接器80匹配的状态下,电缆接收部62定位在容纳部801的后方。
如图17至图21所示,接地连接部64具有主板641和沿着主板641的边缘形成的边缘部643。边缘部643在横向方向上连续地构成至主板641的两个侧边缘并且至主板641的前边缘。边缘部643从主板641向上突出。
如图17至图20所示,主板641形成有开口645,开口645在上-下方向上在其中心部分处穿透主板641。如从图6理解的,由保持构件40保持的信号端子30的接触部36至少部分地位于开口645中。接触部36的下表面和主板641的下表面大体上彼此齐平。相应地,当连接器10与配对连接器80匹配时,信号端子30的接触部36与配对信号触点82(见图1)接触,并且主板641与配对接地触点84(见图1)接触。因此,当连接器10与配对连接器80匹配时,接地连接部64连接至配对接地触点84。
如从图19理解的,电缆接收部62在与前-后方向相交的方向上具有较长形状。换言之,电缆接收部62在相交方向上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相交方向与横向方向相同。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相交方向可以针对横向方向具有倾斜。
如图20所示,电缆接收部62从接地连接部64向下突出。电缆接收部62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主板641的下方,除了其一部分(或者后板625的一部分)之外。电缆接收部62还具有在垂直于相交方向的平面中带有在上-下方向上向上开口的形状的截面。在本实施例中,电缆接收部62的截面形状是有角的C形状。详细地,电缆接收部62具有:从接地连接部64的后边缘向下延伸的前板621、从前板621的下边缘向后方延伸的底板623以及从底板623的后边缘向上延伸的后板625。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电缆接收部6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半圆形状等。然而,就其制造的容易性而言,电缆接收部62的截面形状优选地是本实施例中的有角的C形状。
参照图3至图7,下壳体60附接至保持构件40。如尤其从图4理解的,下壳体60在其附接至保持构件40的状态下,至少部分地覆盖保持构件40的下侧。此外,在下壳体60附接至保持构件40的状态下,由保持构件40保持的信号端子30的接触部36部分地暴露在下壳体60的开口645中。
如图3至图5所示,电缆固定构件50附接至电缆接收部62。详细地,电缆固定构件50的后板部543(或者固定部54)被固定至电缆接收部62的后板625。在本实施例中,后板部543位于后板625的后方并且被点焊至后板625。如图3和图4所示,多个焊接点631留在后板625上。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后板部543与后板625之间的固定可以是通过粘合等来进行。在电缆固定构件50不具有固定部54的情况下,夹紧部52可以被固定至电缆接收部62。
参照图4、图6和图7,在电缆接收部62的底板623上,留下了焊接点633。焊接点633是由通过点焊将电缆固定构件50的夹紧部52固定至电缆接收部62的底板623上造成的。即是说,在本实施例中,夹紧部52连接至电缆接收部62的底部部分并且在连接地点通过焊接被固定至电缆接收部62。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夹紧部52在上-下方向上在位于接地连接部64的下方的地点处连接至电缆接收部6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电缆固定构件50附接至电缆接收部62。因此,电缆70的外导体(或者接地导体)76和下壳体(或者接地构件)60电气地连接至彼此,以在其间形成电气路径。如从图3和图7理解的,电缆70的外导体76(见图8)与下壳体60之间的电气路径在数量上为二。电气路径中的第一路径是通过夹紧部52和固定部54到达下壳体60的后板625的路径。电气路径中的第二路径是通过夹紧部52到达下壳体60的底板623的路径。第二路径明显短于第一路径。相应地,当连接器10与配对连接器80匹配时,第二路径的存在会缩短外导体76与配对接地触点84之间的电气路径。因此,与不具有第二路径的连接器相比,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可以提供良好的信号特性。尽管夹紧部52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至底板623,但本发明不限于此。夹紧部52可以连接至电缆接收部62的前板621或者后板625。
如从图3至图7理解的,通过将下壳体60附接至保持构件40并且将电缆固定构件50固定至电缆接收部62,将电缆70的端部容纳在电缆接收部62中。以这种方式,电缆70沿着相交方向从电缆接收部62延伸出去。换言之,电缆70在不同于匹配方向的方向上延伸。因此,与使电缆的铺设方向与其匹配方向相同的连接器相比,连接器10可以减小其后面剩余的死空间。
如从图5和图7理解的,在电缆固定构件50被固定至电缆接收部62的状态下,夹紧部52在相交方向上与接地连接部64的主板641重叠。即是说,夹紧部52在相交方向上与装配部12(见图3)重叠。换言之,当沿着前-后方向观看时,夹紧部52在横向方向上位于接地连接部64的主板641的两个端部的内部。这也可以被说成是,夹紧部52的两个端部在横向方向上定位在装配部12的两个端部的内部。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夹紧部52在相交方向上与装配部12重叠就足够了。此外,夹紧部52在相交方向上位于电缆接收部62的两个端部的内部就足够了。根据本实施例,由于电缆固定构件50与下壳体60不同,所以关于用于夹紧电缆70的位置的设计自由度较高。相应地,可以通过将夹紧部52布置为使得夹紧部52在相交方向上与装配部12重叠,从而减小连接器10的整体尺寸的增加。
如从图1、图3、图4、图22和图23理解的,上壳体20与下壳体60进行组合。上壳体20具有前部22和后部24。前部22具有上板221和下板223。上板221和下板223延续至彼此并且大体上布置为平行于彼此。前部22部分地形成连接器10的装配部12。前部22的上板221至少部分地覆盖保持构件40的上侧。在上壳体20和下壳体60彼此组合的状态下,下板223被固定至接地连接部64的主板641。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点焊来用于该固定。相应地,如图4所示,在接地连接部64的主板641上,留下了多个焊接点635。此外,后部24部分地形成连接器10的电缆保持部14。
如图3和图4所示,上壳体20的后部24具有覆盖部241、电缆固定部243、以及后板部245。覆盖部241部分地覆盖夹紧部52的上侧。如从图23理解的,电缆固定部243将电缆70的由外护套78(见图8)与电缆接收部62覆盖的一部分固定。如从图1、图2和图22理解的,后板部245被固定至电缆接收部62的后板625。在本实施例中,后板部245位于后板625的后方并且通过点焊被固定至后板625。如图1和图2所示,在后板部245上,留下了多个焊接点637。
如从图22理解的,在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中,电缆70的中心在上-下方向上位于装配部12(见图1)的中间的下方。相应地,当连接器10和配对连接器80彼此匹配时(见图2),连接器10在对着配对连接器80突出的一部分的高度可以在上-下方向上可以减小,优选地减小至没有。因此,可以减小由连接器10和配对连接器80组成的连接器组件的高度。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器10与配对连接器80匹配的状态下,连接器10的最顶部位置和配对连接器80的最顶部位置在上-下方向上彼此相同。
实施例2
如图24至图28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连接器设有下壳体60A。由于连接器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的连接器10相同,在此省略对其它部分的描述。
参照图24至图28,下壳体60A具有形成至电缆接收部62的底板623A的突出部651。突出部651通过使底板623A部分地突出来形成。底板623A的下表面形成有与突出部651相对应的凹陷部653。
如从图29和图30理解的,当电缆固定构件50附接至电缆接收部62时,突出部651压抵夹紧部52。在这种情况下,突出部651可以是通过力来压抵夹紧部52,该力的程度使突出部651和夹紧部52中的至少一个变形。因此,电缆70的外导体(或者接地导体)76(见图8)和下壳体(或者接地构件)60A通过夹紧部52电气地连接至彼此。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也可以获得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
实施例3
如图31至图34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连接器设有的下壳体60B。由于连接器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的连接器10的相同,在此省略对其它部分的描述。
参照图31至图34,下壳体60B具有形成至电缆接收部62的底板623B的按压部655。按压部655通过切割和弯曲底板623B加工而成。按压部655为悬臂并且可弹性地变形。
如从图35和图36理解的,当电缆固定构件50附接至电缆接收部62时,按压部655压抵夹紧部52。在这种情况下,按压部655弹性地变形并且通过其反作用力按压夹紧部52。因此,电缆70的外导体(或者接地导体)76(见图8)和下壳体(或者接地构件)60B通过夹紧部52电气地连接至彼此。因此,本实施例的连接器也可以获得良好的信号传输特性。
实施例4
如图37至图40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连接器设有下壳体60C。由于连接器的其它部分与实施例1的连接器10相同,在此省略对其它部分的描述。
参照图37至图40,下壳体60C具有形成至电缆接收部62的前板621C的按压部657。按压部657通过切割和弯曲加工下壳体60C的金属片而成。按压部657为悬臂并且可弹性地变形。
如从图41理解的,当电缆固定构件50附接至电缆接收部62时,按压部657压抵夹紧部52。在这种情况下,按压部657弹性地变形并且通过其反作用力按压夹紧部52。因此,电缆70的外导体(或者接地导体)76(见图8)和下壳体(或者接地构件)60C通过夹紧部52电气地连接至彼此。与实施例3的连接器的按压部655相比,按压部657的位置更接近主板641。相应地,从外导体76至配对接地触点(或者配对接地构件)84的路径可以更大程度地缩短。因此,可以获得更好的信号传输特性。
尽管通过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优选实施例。例如,尽管连接器10具有上壳体20和下壳体60,但本发明可以具有单一的外壳(或者接地构件)来代替这些外壳。
尽管已经描述了被认为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范围内,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例作出其它和进一步的修改,并且所有这些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可附接至具有信号导体和接地导体的电缆,并且所述连接器与具有配对接地构件的配对连接器匹配,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具有装配部和电缆保持部,所述电缆保持部在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装配部的后方;
所述连接器包括接地构件、信号端子、保持构件以及电缆固定构件;
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信号导体相连接;
所述保持构件保持所述信号端子;
所述接地构件附接至所述保持构件;
所述接地构件具有电缆接收部和接地连接部,所述接地连接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位于所述电缆接收部的前方;
所述电缆接收部构成所述电缆保持部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接地连接部构成所述装配部的至少一部分;
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匹配时,所述接地连接部与所述配对接地构件相连接;
所述电缆固定构件具有用于夹紧所述接地导体的夹紧部;
所述电缆固定构件被固定至所述电缆接收部;
所述电缆在与所述前-后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从所述电缆接收部延伸出去;
所述电缆固定构件将所述接地导体连接至所述接地构件;以及
当沿着前-后方向观看时,所述夹紧部与所述装配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部连接至所述电缆接收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接收部在上-下方向上从所述接地连接部向下突出,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相交方向两者;以及
所述夹紧部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在位于所述接地连接部的下方的地点处连接至所述电缆接收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接收部在所述相交方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在垂直于所述相交方向的表面中带有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向上开口的形状的截面;以及
所述夹紧部连接至所述电缆接收部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夹紧部连接至所述电缆接收部的地点处进行焊接,将所述夹紧部固定至所述电缆接收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缆固定构件进一步具有固定部;以及
所述固定部被固定至所述电缆接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匹配时,所述接地连接部在上-下方向上定位在所述配对接地构件的上方,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相交方向两者;以及
所述电缆的中心在所述上-下方向上位于所述装配部的中间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配对连接器匹配时,所述接地连接部在上-下方向上定位在所述配对接地构件的上方,所述上-下方向垂直于所述前-后方向和所述相交方向两者;以及
所述接地构件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保持构件的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器进一步包括上壳体;以及
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进行组合并且至少部分地覆盖所述保持构件的上侧。
CN201811124887.XA 2017-10-31 2018-09-26 连接器 Active CN10972846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10983 2017-10-31
JP2017210983A JP6959832B2 (ja) 2017-10-31 2017-10-31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8462A CN109728462A (zh) 2019-05-07
CN109728462B true CN109728462B (zh) 2020-09-18

Family

ID=66244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24887.XA Active CN109728462B (zh) 2017-10-31 2018-09-26 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381786B2 (zh)
JP (1) JP6959832B2 (zh)
CN (1) CN10972846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347978B2 (ja) * 2019-07-16 2023-09-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接続構造の製造方法及び接続構造のケーブル
US11569609B2 (en) * 2020-07-22 2023-01-31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Cable clamp and charging connector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6812A (ja) * 1999-10-22 2001-05-11 Murata Mfg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この同軸コネクタ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647323A (zh) * 2002-03-26 2005-07-27 莫莱克斯公司 具有层叠结构的高速电缆连接器
JP2007287432A (ja) * 2006-04-14 2007-11-0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コネクタ付多心ケーブル
CN101167217A (zh) * 2005-02-28 2008-04-23 莫莱克斯公司 小间距免浸锡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
CN103579794A (zh) * 2012-07-30 2014-02-12 泰科电子公司 同轴电缆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5103Y2 (ja) * 1978-11-06 1984-07-24 三和電工株式会社 L型ピンプラグ
DE29522166U1 (de) * 1994-08-24 2000-05-04 Canon Kk Tintenbehälter für einen Tintenstrahldrucker, Halter für den Behälterwagen für den Halter und Tintenstrahldrucker
JP3186021B2 (ja) 1995-02-15 2001-07-11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100492A (ja) * 1998-09-25 2000-04-07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テレビターミナル
JP4248669B2 (ja) * 1999-04-16 2009-04-02 マスプロ電工株式会社 L形同軸プラグコネクタ
JP3985559B2 (ja) * 2002-03-19 2007-10-0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吐出装置、並びに液晶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電子放出装置の製造方法、pdp装置の製造方法、電気泳動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カラー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有機elの製造方法、スペーサ形成方法、金属配線形成方法、レンズ形成方法、レジスト形成方法および光拡散体形成方法
US7455528B2 (en) * 2006-09-08 2008-11-25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Devices and/or systems for coupling a PLC bus
US7611358B2 (en) * 2006-09-08 2009-11-03 Siemens Energy & Automation, Inc. Method of coupling circuit board connectors
JP5152221B2 (ja) * 2010-02-19 2013-02-27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5720148B2 (ja) * 2010-09-03 2015-05-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材カートリッジ、及び、印刷材供給システム
JP2015125963A (ja) 2013-12-27 2015-07-06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同軸コネクタ装置
JP2016146251A (ja) * 2015-02-06 2016-08-12 第一精工株式会社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6812A (ja) * 1999-10-22 2001-05-11 Murata Mfg Co Ltd 同軸コネクタ及びこの同軸コネクタ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1647323A (zh) * 2002-03-26 2005-07-27 莫莱克斯公司 具有层叠结构的高速电缆连接器
CN101167217A (zh) * 2005-02-28 2008-04-23 莫莱克斯公司 小间距免浸锡端子及使用该端子的连接器
JP2007287432A (ja) * 2006-04-14 2007-11-0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コネクタ付多心ケーブル
CN103579794A (zh) * 2012-07-30 2014-02-12 泰科电子公司 同轴电缆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28462A (zh) 2019-05-07
JP2019083164A (ja) 2019-05-30
US10381786B2 (en) 2019-08-13
JP6959832B2 (ja) 2021-11-05
US20190131747A1 (en) 2019-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9146B (zh) 浮动连接器
KR100998109B1 (ko) 커넥터 및 그것을 구비한 전자기기
EP2019453B1 (en) Board connector, mating connector,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9075510B (zh) 连接器
US8021187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KR20120086735A (ko) 전기 커넥터 및 전기 커넥터 조립체
US10457229B2 (en) Branch structure and wire harness
US11870188B2 (en) Ground coupling structure in coaxial connector set
CN109728462B (zh) 连接器
JP2018074705A (ja) 分岐構造及びワイヤハーネス
JP4640986B2 (ja) ケーブルコネクタ及びケーブル接続方法
CN110021847B (zh) 屏蔽端子单元和连接器
US2023006874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KR20140034051A (ko) 평평한 판상 접속 대상물의 접속에 적합한 동축 커넥터
WO2014158124A2 (e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CN111370943A (zh) 电连接器
JP6847016B2 (ja) 同軸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
US10355422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equipped with signal terminal and ground terminal,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device using thereof
CN109755782B (zh) 连接器装置
CN110048040B (zh) 配线模块及蓄电模块
JP2019083164A5 (zh)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CN108832413B (zh) 电连接器
CN218123760U (zh) 一种板端连接器及线对板连接器
CN215600595U (zh) 电连接器组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