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5183A -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705183A
CN109705183A CN201910157781.8A CN201910157781A CN109705183A CN 109705183 A CN109705183 A CN 109705183A CN 201910157781 A CN201910157781 A CN 201910157781A CN 109705183 A CN109705183 A CN 1097051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elly
cell
compound
secondary metabolites
solv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1577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705183B (zh
Inventor
张颖君
朱宏涛
尚佳欢
王东
杨崇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filed Critical 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 of CAS
Priority to CN20191015778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7051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97051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51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7051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7051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臭七次生代谢物1‑4及其制备方法,以其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其在制备预防炎症和癌性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制备治疗炎症和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主要是采用植物化学研究手段,从臭七中获得臭七次生代谢物化合物1‑4,并制成固体和液体剂型。本发明所得抗炎和抗癌化合物为天然产物,对人体安全无害。

Description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地,涉及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制备方法,其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抗炎和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又名田七、血参、金不换等,为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常用作滋补品或调节血液循环的药物。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实三七在心血管、脑血管、神经、免疫等系统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还具有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抗肿瘤、抗炎等作用。因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三七已成为医药业、种植业及商业关注的热点。然而,三七自然分布区域狭窄,仅生长于海拔1500-1800米,北纬23.5°地区。适栽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省文山州及文山州与广西省接壤的小部分地区。
三七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型植物,对环境中的光照、温度及空气湿度等因子十分敏感,适宜生长区外的扩大种植极易因病原微生物的侵染而导致三七根腐病的发生。染病后的三七根部腐烂,并伴有似鸡屎的臭味,又名臭七。每年因根腐病危害导致的臭七多达上万吨,严重影响了三七产业的发展。
然而,三七因遭受病原微生物侵染向臭七转变过程中势必会启动防疫机制,改变自身的代谢方式,产生一系列有别于健康生长状态下的防疫性次生代谢物,这些防疫性次生代谢物可能对人体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进一步探究臭七次生代谢物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理活性,不仅有利于减小三七因病害带来的损失,还能丰富具有生理活性的三七天然小分子化合物库。
然而,迄今为止,现有技术中未见有从臭七中分离得到3β,6,12β,20-tetrahydroxydammar-24-one-25-ene(1),6,20(S),24(R)-trihydroxydammar-3,12-dione-25-ene(2),3-oxo-20(S)-ginsenoside-Rh6(3)和3-oxo-20(S)-ginsenoside-Rh1(4)等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的相关报导,未见其在抗炎和抗癌相关药理活性方面的报道,也未见其在治疗抗炎和抗癌药物及药物制剂中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臭七次生代谢物3β,6,12β,20-tetrahydroxydammar-24-one-25-ene(1),6,20(S),24(R)-trihydroxydammar-3,12-dione-25-ene(2),3-oxo-20(S)-ginsenoside-Rh6(3)和3-oxo-20(S)-ginsenoside-Rh1(4),其制备方法,以其为活性成分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在制备预防炎症和癌症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其在制备治疗炎症和癌症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如下结构式所示的臭七次生代谢物1-4,
臭七次生代谢物1-4来源于臭七即感染根腐病的腐根三七的次生代谢物。
抗炎药物组合物,其含有臭七次生代谢物1-4单体或混合物作为有效成分,并至少还包含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臭七次生代谢物1-4的制备方法,将风干的臭七粉碎,于60℃条件下甲醇回流提取3次,过滤,滤液经真空浓缩去除有机溶剂,上大孔树脂D101层析柱,以纯水洗脱去除多糖,再用甲醇洗脱得皂苷粗品,皂苷粗品上硅胶层析柱,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7︰3的溶剂洗脱,得三个部分A,B和C;C部分继续上RP-18柱层析,用甲醇︰水体积比从1︰9到9︰1的溶剂进行梯度洗脱,得到6个部分C1-C6,将C1继续上硅胶层析柱,用氯仿︰甲醇体积比10︰1的溶剂洗脱得8个部分C1.1-C1.8,将C1.5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35︰65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4;C1.6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31︰69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3;C3部分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35︰65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1;C5部分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44︰56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2。
所述的上述臭七次生代谢物1-4的制备是采用天然产物系统分离方法从臭七中分离、纯化和进行结构鉴定。所述的臭七次生代谢物1-4的结构鉴定是指将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图谱分析,确定结构。
本发明同时还提供了臭七次生代谢物1-4在制备预防炎症和癌症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和在制备治疗炎症和癌症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此外还提供了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炎症和癌症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炎症和癌症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另外也提供了臭七次生代谢物1-4对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评价方法,该方法是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接种于96空板中,接种密度为1.5×105个细胞/孔,化合物1-4分别溶解于DMSO溶剂中,制备出浓度为50μM的溶液及其连续梯度稀释溶液,之后进行细胞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用浓度为1μg/mL的肉毒素LPS进行刺激,18小时后采用Griess试剂对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生成进行评价,于570nm处检测吸收值,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各化合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同时,采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G-Methyl-l-arginine醋酸盐,半抑制浓度IC50=39.26±0.91μM作为阳性对照。
本发明另外还提供了臭七次生代谢物1-4对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等5株癌细胞的毒性评价方法,该方法是将供试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DMEM或RMPI1640配成细胞悬浮液,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接种100μL,包含1-1.5×105个细胞,培养24小时。化合物1-4分别用DMSO溶解,制备出浓度为50μM的溶液及其连续梯度稀释溶液,加入预先培养的96孔板内,使每孔的终体积为200μL进行细胞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实验采用顺铂DDP和紫杉醇Taxol两个化合物为阳性对照,37℃培养48小时后,弃培养液,每孔加MTS溶液20μL和新鲜培养液100μL;实验同时设3个空白复孔:MTS溶液20μL和培养液100μL的混合液;继续孵育2~4小时,选用多功能酶标仪MULTISKAN FC,于492nm读取吸收值,以浓度为横坐标,细胞存活率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两点法即Reed and Muench法计算化合物的IC50值。
本发明的臭七次生代谢物1-4或其盐可经口或不经过口给药,给药量因药物不同而各有不同,对成人来说,每天1-20mg比较合适。
经口服给药时,首先使化合物与常规的药用辅剂如赋形剂、崩解剂、黏合剂、润滑剂、抗氧化剂、包衣剂、着色剂、芳香剂、表面活性剂等混合,将其制成颗粒剂、胶囊、片剂等形式给药;非经口给药时可以注射液、输液剂、栓剂或涂抹剂等形式给药。制备上述制剂时,可使用常规的制剂技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本发明的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这些实施例仅是对本发明优选方案的说明,而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3β,6,12β,20-tetrahydroxydammar-24-one-25-ene(1)的制备和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步骤一:化合物3β,6,12β,20-tetrahydroxydammar-24-one-25-ene(1)的制备。
将风干的臭七粉碎,于60℃条件下甲醇回流提取3次,过滤,滤液经真空浓缩去除有机溶剂,上大孔树脂D101层析柱,以纯水洗脱去除多糖,再用甲醇洗脱得皂苷粗品,皂苷粗品上硅胶层析柱,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7︰3的溶剂洗脱,得三个部分A,B和C;C部分继续上RP-18柱层析,用甲醇︰水体积比从1︰9到9︰1的溶剂进行梯度洗脱,得到6个部分C1-C6,将C3部分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35︰65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1。
该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经鉴定为3β,6,12β,20-tetrahydroxydammar-24-one-25-ene。
其理化数据如下:白色无定形粉末;(c 0.06,MeOH);UV(MeOH)λmax(logε)254(0.10),196(0.35)nm;IR(KBr)νmax3391,2954,2924,2853,1674,1463,1414,1031cm-1;HRESIMS m/z 513.3551[M+Na]+(calcd513.3550),分子式C30H50O51H NMR(C5D5N,600MHz)和13C NMR(C5D5N,150MHz)数据见表1。
表1.化合物1的13C(150MHz)和1H(600MHz)NMR
步骤二:化合物3β,6,12β,20-tetrahydroxydammar-24-one-25-ene(1)的抗炎活性评价。所述的化合物1的抗炎活性评价即对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评价。是指将从中科院上海细胞库购买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接种于96空板中,接种密度为1.5×105个细胞/孔。化合物1溶解于DMSO溶剂中,制备出终浓度从50μM开始2倍稀释共设6个梯度的溶液。之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1%DMSO)、LPS应激模型组(1μg/mL LPS)及不同浓度化合物1预处理组(分别加入50μM、50/2μM、50/4μM、50/8μM、50/16μM、50/32μM的化合物1预处理细胞1h),之后再分别添加终浓度为1μg/mL的LPS进行刺激,培养18小时后采用Griess试剂对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生成进行检测,于570nm处检测吸收值。
NO生成抑制率(%)=(非药物处理组OD570nm-样品组OD570nm)/非药物处理组OD570nm×100%;其IC50(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按Reed&Muench法计算。同时,采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G-Methyl-l-arginine醋酸盐(半抑制浓度IC50=39.26±0.91μM)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化合物1的IC50=4.12±0.2μM,其活性极显著的优于阳性对照。
步骤三:化合物3β,6,12β,20-tetrahydroxydammar-24-one-25-ene(1)的抗癌活性评价。所述的化合物(1)的抗癌活性评价即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等5株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评价。是指分别将活化至对数生长期的人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DMEM或RMPI1640配成细胞悬浮液,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接种100μL,包含1-1.5×105个细胞,培养24小时。化合物1用DMSO溶解,制备出浓度为50μM、50/2μM、50/4μM、50/8μM、50/16μM、50/32μM的溶液,加入预先培养的96孔板内,使每孔的终体积为200μL进行细胞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实验采用顺铂DDP和紫杉醇Taxol两个化合物为阳性对照。37℃培养48小时后,弃培养液,每孔加MTS溶液20μL和新鲜培养液100μL;实验同时设3个空白复孔:MTS溶液20μL和培养液100μL的混合液;继续孵育2~4小时。选用多功能酶标仪MULTISKAN FC,于492nm读取吸收值,以浓度为横坐标,细胞存活率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两点法即Reed and Muench法计算化合物的IC50值。结果显示(表2),化合物1对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和结肠癌细胞SW480的细胞毒活性IC50±SD分别为16.30±0.21μM、16.69±0.33μM和13.58±0.71μM均优于阳性对照DDP。
表2化合物1对5株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
实施例2:
6,20(S),24(R)-trihydroxydammar-3,12-dione-25-ene(2)的制备和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步骤一:化合物6,20(S),24(R)-trihydroxydammar-3,12-dione-25-ene(2)的制备。
将风干的臭七粉碎,于60℃条件下甲醇回流提取3次,过滤,滤液经真空浓缩去除有机溶剂,上大孔树脂D101层析柱,以纯水洗脱去除多糖,再用甲醇洗脱得皂苷粗品,皂苷粗品上硅胶层析柱,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7︰3的溶剂洗脱,得三个部分A,B和C;C部分继续上RP-18柱层析,用甲醇︰水体积比从1︰9到9︰1的溶剂进行梯度洗脱,得到6个部分C1-C6,C5部分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44︰56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2。
该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经鉴定为6,20(S),24(R)-trihydroxydammar-3,12-dione-25-ene。
其理化数据如下:白色无定形粉末;(c 0.08,MeOH);UV(MeOH)λmax(logε)195(0.35)nm;IR(ATR)νmax 3478,3452,3405,2956,2916,2880,1690,1111cm-1;HRESIMS m/z 511.3399[M+Na]+(calcd 511.3399),分子式C30H48O51H NMR(C5D5N,600MHz)和13C NMR(C5D5N,150MHz)数据见表3。
表3.化合物2的13C(150MHz)和1H(600MHz)NMR
步骤二:化合物6,20(S),24(R)-trihydroxydammar-3,12-dione-25-ene(2)的抗炎活性评价。
所述的化合物2的抗炎活性评价即对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评价。是指将从中科院上海细胞库购买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接种于96空板中,接种密度为1.5×105个细胞/孔。化合物2溶解于DMSO溶剂中,制备出终浓度从50μM开始2倍稀释共设6个梯度的溶液。之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1%DMSO)、LPS应激模型组(1μg/mL LPS)及不同浓度化合物2预处理组(分别加入50μM、50/2μM、50/4μM、50/8μM、50/16μM、50/32μM的化合物2预处理细胞1h),之后再分别添加终浓度为1μg/mL的LPS进行刺激,培养18小时后采用Griess试剂对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生成进行检测,于570nm处检测吸收值。
NO生成抑制率(%)=(非药物处理组OD570nm-样品组OD570nm)/非药物处理组OD570nm×100%;其IC50(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按Reed&Muench法计算。同时,采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G-Methyl-l-arginine醋酸盐(半抑制浓度IC50=39.26±0.91μM)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化合物2的IC50=25.26±0.68μM,其活性显著优于阳性对照。
步骤三:化合物6,20(S),24(R)-trihydroxydammar-3,12-dione-25-ene(2)的抗癌活性评价。所述的化合物(2)的抗癌活性评价即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等5株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性评价。是指分别将活化至对数生长期的人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DMEM或RMPI1640配成细胞悬浮液,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接种100μL,包含1-1.5×105个细胞,培养24小时。化合物2用DMSO溶解,制备出浓度为50μM、50/2μM、50/4μM、50/8μM、50/16μM、50/32μM的溶液,加入预先培养的96孔板内,使每孔的终体积为200μL进行细胞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实验采用顺铂DDP和紫杉醇Taxol两个化合物为阳性对照。37℃培养48小时后,弃培养液,每孔加MTS溶液20μL和新鲜培养液100μL;实验同时设3个空白复孔:MTS溶液20μL和培养液100μL的混合液;继续孵育2~4小时。选用多功能酶标仪MULTISKAN FC,于492nm读取吸收值,以浓度为横坐标,细胞存活率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两点法即Reed andMuench法计算化合物的IC50值。结果显示(表4)化合物2对肺癌细胞A-549和结肠癌细胞SW480的细胞毒活性IC50±SD分别为17.33±0.21μM和13.08±0.76μM优于阳性对照DDP;对肝癌细胞SMMC7721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IC50±SD分别为17.39±0.67μM和14.76±0.37μM,与阳性对照DDP结果相似。
表4.化合物2对5株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
实施例3:
3-oxo-20(S)-ginsenoside-Rh6(3)的制备和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步骤一:化合物3-oxo-20(S)-ginsenoside-Rh6(3)的制备。
将风干的臭七粉碎,于60℃条件下甲醇回流提取3次,过滤,滤液经真空浓缩去除有机溶剂,上大孔树脂D101层析柱,以纯水洗脱去除多糖,再用甲醇洗脱得皂苷粗品,皂苷粗品上硅胶层析柱,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7︰3的溶剂洗脱,得三个部分A,B和C;C部分继续上RP-18柱层析,用甲醇︰水体积比从1︰9到9︰1的溶剂进行梯度洗脱,得到6个部分C1-C6,将C1继续上硅胶层析柱,用氯仿︰甲醇体积比10︰1的溶剂洗脱得8个部分C1.1-C1.8,将C1.6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31︰69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3;
该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经鉴定为3-oxo-20(S)-ginsenoside-Rh6
其理化数据如下:白色无定形粉末;(c 0.12,MeOH);UV(MeOH)λmax(logε)195(0.37)nm;IR(ATR)νmax 3356,2956,2934,2880,1692,1425,1380,1076,1035cm-1;HRESIMS m/z 691.4024[M+Na]+(calcd 691.4033),分子式C36H60O111H NMR(C5D5N,600MHz)和13C NMR(C5D5N,150MHz)数据见表5。
表5.化合物3的13C(150MHz)和1H(600MHz)NMR
步骤二:化合物3-oxo-20(S)-ginsenoside-Rh6(3)的抗炎活性评价。
所述的化合物3的抗炎活性评价即对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评价。是指将从中科院上海细胞库购买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接种于96空板中,接种密度为1.5×105个细胞/孔。化合物3溶解于DMSO溶剂中,制备出终浓度从50μM开始2倍稀释共设6个梯度的溶液。之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1%DMSO)、LPS应激模型组(1μg/mL LPS)及不同浓度化合物3预处理组(分别加入50μM、50/2μM、50/4μM、50/8μM、50/16μM、50/32μM的化合物3预处理细胞1h),之后再分别添加终浓度为1μg/mL的LPS进行刺激,培养18小时后采用Griess试剂对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生成进行检测,于570nm处检测吸收值。
NO生成抑制率(%)=(非药物处理组OD570nm-样品组OD570nm)/非药物处理组OD570nm×100%;其IC50(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按Reed&Muench法计算。同时,采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G-Methyl-l-arginine醋酸盐(半抑制浓度IC50=39.26±0.91μM)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化合物3的IC50=37.67±0.37μM,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
步骤三:化合物3-oxo-20(S)-ginsenoside-Rh6(3)的抗癌活性评价。所述的化合物(3)的抗癌活性评价即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等5株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性评价。是指分别将活化至对数生长期的人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DMEM或RMPI1640配成细胞悬浮液,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接种100μL,包含1-1.5×105个细胞,培养24小时。化合物3用DMSO溶解,制备出浓度为50μM、50/2μM、50/4μM、50/8μM、50/16μM、50/32μM的溶液,加入预先培养的96孔板内,使每孔的终体积为200μL进行细胞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实验采用顺铂DDP和紫杉醇Taxol两个化合物为阳性对照。37℃培养48小时后,弃培养液,每孔加MTS溶液20μL和新鲜培养液100μL;实验同时设3个空白复孔:MTS溶液20μL和培养液100μL的混合液;继续孵育2~4小时。选用多功能酶标仪MULTISKAN FC,于492nm读取吸收值,以浓度为横坐标,细胞存活率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两点法即Reed and Muench法计算化合物的IC50值。结果显示(表6),化合物3对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和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IC50±SD分别为18.36±0.11μM、16.87±0.43μM和12.58±0.77μM均优于阳性对照DDP。
表6.化合物3对5株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
实施例4:
3-oxo-20(S)-ginsenoside-Rh1(4)的制备和其在医药中的应用。
步骤一:化合物3-oxo-20(S)-ginsenoside-Rh1(4)的制备。
将风干的臭七粉碎,于60℃条件下甲醇回流提取3次,过滤,滤液经真空浓缩去除有机溶剂,上大孔树脂D101层析柱,以纯水洗脱去除多糖,再用甲醇洗脱得皂苷粗品,皂苷粗品上硅胶层析柱,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7︰3的溶剂洗脱,得三个部分A,B和C;C部分继续上RP-18柱层析,用甲醇︰水体积比从1︰9到9︰1的溶剂进行梯度洗脱,得到6个部分C1-C6,将C1继续上硅胶层析柱,用氯仿︰甲醇体积比10︰1的溶剂洗脱得8个部分C1.1-C1.8,将C1.5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35︰65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4。
该化合物为一新化合物,经鉴定为3-oxo-20(S)-ginsenoside Rh1
其理化数据如下:白色无定形粉末;(c 0.13,MeOH);UV(MeOH)λmax(logε)196(0.52),254(0.07)nm;IR(KBr)νmax 3422,2964,2931,2877,1691,1637,1458,1383,1077,1022cm-1;HRESIMS m/z 659.4126[M+Na]+(calcd 659.4135),分子式C36H60O91HNMR(C5D5N,600MHz)和13C NMR(C5D5N,150MHz)数据见表7。
表7.化合物4的13C(150MHz)和1H(600MHz)NMR
步骤二:化合物3-oxo-20(S)-ginsenoside-Rh1(4)的抗炎活性评价。
所述的化合物4的抗炎活性评价即对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评价。是指将从中科院上海细胞库购买的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接种于96空板中,接种密度为1.5×105个细胞/孔。化合物4溶解于DMSO溶剂中,制备出终浓度从50μM开始2倍稀释共设6个梯度的溶液。之后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0.1%DMSO)、LPS应激模型组(1μg/mL LPS)及不同浓度化合物4预处理组(分别加入50μM、50/2μM、50/4μM、50/8μM、50/16μM、50/32μM的化合物4预处理细胞1h),之后再分别添加终浓度为1μg/mL的LPS进行刺激,培养18小时后采用Griess试剂对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生成进行检测,于570nm处检测吸收值。
NO生成抑制率(%)=(非药物处理组OD570nm-样品组OD570nm)/非药物处理组OD570nm×100%;其IC50(50%concentration of inhibition)按Reed&Muench法计算。同时,采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G-Methyl-l-arginine醋酸盐(半抑制浓度IC50=39.26±0.91μM)作为阳性对照。结果显示,化合物4的IC50=40.26±0.37μM,其活性接近阳性对照。
步骤三:化合物3-oxo-20(S)-ginsenoside-Rh1(4)的抗癌活性评价。所述的化合物(4)的抗癌活性评价即对人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等6株癌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性评价。是指分别将活化至对数生长期的人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和结肠癌细胞SW480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DMEM或RMPI1640配成细胞悬浮液,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接种100μL,包含1-1.5×105个细胞,培养24小时。化合物4用DMSO溶解,制备出浓度为50μM、50/2μM、50/4μM、50/8μM、50/16μM、50/32μM的溶液,加入预先培养的96孔板内,使每孔的终体积为200μL进行细胞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实验采用顺铂DDP和紫杉醇Taxol两个化合物为阳性对照。37℃培养48小时后,弃培养液,每孔加MTS溶液20μL和新鲜培养液100μL;实验同时设3个空白复孔:MTS溶液20μL和培养液100μL的混合液;继续孵育2~4小时。选用多功能酶标仪MULTISKAN FC,于492nm读取吸收值,以浓度为横坐标,细胞存活率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两点法即Reed and Muench法计算化合物的IC50值。结果显示(表8),化合物4对肺癌细胞A-549和结肠癌细胞SW480的细胞毒活性IC50±SD分别为17.38±0.61μM和11.18±0.31μM均显著优于阳性对照DDP。
表8.化合物4对5株癌细胞株的细胞毒活性
制剂实施例1:
按实施例1-4的方法,制备得化合物1-4,按常规方法加注射用水,精滤,灌封灭菌制成注射液。
制剂实施例2:
按实施例1-4的方法,制备得化合物1-4,将其溶于无菌注射用水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用无菌抽滤漏斗过滤,再无菌精滤,分装于2安瓿中,低温冷冻干燥后无菌熔封得粉针剂。
制剂实施例3:
按实施例1-4的方法,制备得化合物1-4,与赋形剂重量比为8:1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成粉剂。
制剂实施例4:
按实施例1-4的方法,制备得化合物1-4,按其与赋形剂重量比为1:5-1:10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粒压片。
制剂实施例5:
按实施例1-4的方法,制备得化合物1-4,按常规口服液制法制成口服液。
制剂实施例6:
按实施例1-4的方法,制备得化合物1-4,按其与赋形剂重量比为5:1的比例加入赋形剂,涂抹剂。
制剂实施例7:
按实施例1-4的方法,制备得化合1-4,按其与赋形剂重量比为3:1的比例加入赋形剂,制成涂抹剂。

Claims (10)

1.如下结构式所示的臭七次生代谢物1-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七次生代谢物1-4,其特征在于该4个化合物来源于臭七次生代谢物,所述臭七次生代谢物是感染根腐病的腐根三七的次生代谢物。
3.以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七次生代谢物1-4单体或混合物为活性成分,和至少一种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所组成的药物组合物。
4.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七次生代谢物1-4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风干的臭七粉碎,60℃条件下甲醇回流提取3次,过滤,滤液经真空浓缩去除有机溶剂,上大孔树脂D101层析柱,以纯水洗脱去除多糖,再用甲醇洗脱得皂苷粗品,皂苷粗品上硅胶层析柱,用氯仿︰甲醇体积比为7︰3的溶剂洗脱,得三个部分A,B和C;C部分继续上RP-18柱层析,用甲醇︰水体积比从1︰9到9︰1的溶剂进行梯度洗脱,得到6个部分C1-C6,将C1继续上硅胶层析柱,用氯仿︰甲醇体积比10︰1的溶剂洗脱得8个部分C1.1-C1.8,将C1.5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35︰65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4;C1.6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31︰69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3;C3部分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35︰65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1;C5部分上RP-18半制备柱层析,用乙腈︰水体积比44︰56的溶剂洗脱、浓缩干燥得化合物2。
5.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七次生代谢物1-4在制备预防炎症和癌性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
6.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七次生代谢物1-4在制备治疗炎症和癌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7.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预防炎症和癌性病变的药物中的应用。
8.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炎症和癌性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9.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七次生代谢物1-4对抑制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一氧化氮产生的影响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小鼠单核巨噬细胞株RAW264.7接种于96空板中,接种密度为1.5×105个细胞/孔,化合物1-4分别溶解于DMSO溶剂中,制备出浓度为50μM的溶液及其连续梯度稀释溶液,之后进行细胞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用浓度为1μg/mL的肉毒素LPS进行刺激,18小时后采用Griess试剂对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生成进行评价,于570nm处检测吸收值,采用Reed-Muench法计算各化合物的半抑制浓度IC50值;同时,采用一氧化氮合成酶抑制剂NG-Methyl-l-arginine醋酸盐,半抑制浓度IC50=39.26±0.91μM作为阳性对照。
10.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七次生代谢物1-4对白血病细胞HL-60、肺癌细胞A-549、肝癌细胞SMMC7721、乳腺癌细胞MCF-7、结肠癌细胞SW480癌细胞的毒性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将供试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DMEM或RMPI1640配成细胞悬浮液,接种于96孔板中,每孔接种100μL,包含1-1.5×105个细胞,培养24小时,化合物1-4分别用DMSO溶解,制备出浓度为50μM的溶液及其连续梯度稀释溶液,加入预先培养的96孔板内,使每孔的终体积为200μL进行细胞处理,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实验采用顺铂DDP和紫杉醇Taxol两个化合物为阳性对照,37℃培养48小时后,弃培养液,每孔加MTS溶液20μL和新鲜培养液100μL;实验同时设3个空白复孔:MTS溶液20μL和培养液100μL的混合液;继续孵育2~4小时,选用多功能酶标仪MULTISKANFC,于492nm读取吸收值,以浓度为横坐标,细胞存活率为纵坐标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两点法即Reed and Muench法计算化合物的IC50值。
CN201910157781.8A 2019-03-02 2019-03-02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Active CN1097051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7781.8A CN109705183B (zh) 2019-03-02 2019-03-02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157781.8A CN109705183B (zh) 2019-03-02 2019-03-02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5183A true CN109705183A (zh) 2019-05-03
CN109705183B CN109705183B (zh) 2021-03-02

Family

ID=66265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157781.8A Active CN109705183B (zh) 2019-03-02 2019-03-02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705183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9571A (zh) * 2020-12-24 2021-04-20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一种罗汉果醇衍生物单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3635B (zh) * 2008-07-25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三七皂苷st-4,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447931B (zh) * 2014-11-14 2016-09-28 南通大学 原人参三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61541B (zh) * 2015-07-20 2017-04-0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C3,c6,c17‑三取代达玛烷型三萜皂苷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07488204A (zh) * 2017-08-17 2017-12-19 烟台大学 达玛烷型人参皂苷(元)及其ocotillol型衍生物的抗炎用途
CN105646621B (zh) * 2016-02-16 2018-01-19 天津科技大学 漾濞核桃青皮中一种异黄酮苷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炎用途
CN108250263A (zh) * 2018-01-15 2018-07-06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 三七中三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CN110452278A (zh) * 2019-01-29 2019-11-1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3635B (zh) * 2008-07-25 2012-05-23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三七皂苷st-4,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4447931B (zh) * 2014-11-14 2016-09-28 南通大学 原人参三醇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5061541B (zh) * 2015-07-20 2017-04-0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C3,c6,c17‑三取代达玛烷型三萜皂苷衍生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05646621B (zh) * 2016-02-16 2018-01-19 天津科技大学 漾濞核桃青皮中一种异黄酮苷及其制备方法和抗炎用途
CN107488204A (zh) * 2017-08-17 2017-12-19 烟台大学 达玛烷型人参皂苷(元)及其ocotillol型衍生物的抗炎用途
CN108250263A (zh) * 2018-01-15 2018-07-06 云南省药物研究所 三七中三种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制备方法和药物用途
CN110452278A (zh) * 2019-01-29 2019-11-15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SHANG, JIA-HUAN等: "Anti-inflammatory and Cytotoxic Triterpenes from the Rot Roots of Panax notoginseng",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PROSPECTING》 *
YANG, WENZHI等: "Metho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offline two-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fast data directed analysis for comprehensiv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saponins from Xueshuantong Injection",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D BIOMEDICAL ANALYSIS》 *
YANG, WEN-ZHI等: "Rapid chemical profiling of saponins in the flower buds of Panax notoginseng by integrating MCI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FOOD CHEMISTRY》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79571A (zh) * 2020-12-24 2021-04-20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 一种罗汉果醇衍生物单体、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705183B (zh) 2021-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08502A (zh) 马齿苋中新骨架生物碱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
CN108129295A (zh) 一类松香烷型二萜衍生物与其药物组合物和用途
CN111184713A (zh) 桉烷型倍半萜内酯差向异构体在制备抗乳腺癌药物的应用
CN101880306B (zh) 黄腊果皂苷类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05183A (zh)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药物组合物与其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CN103191143B (zh) 一种强心苷化合物的用途
CN103610682B (zh) 3α-羟基-30-齐墩果-12,20(29)-二烯-28-酸的制备方法和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CN108796022B (zh) 柴胡皂苷元a和d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6749124B (zh)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邻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6543117B (zh)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间双四氢呋喃型番荔枝内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7629104A (zh) 三萜皂苷药物化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05801634B (zh) 核桃青皮中一种直链醇苷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452278A (zh) 臭七次生代谢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其在制药中的应用
CN109456163B (zh) 一种具有对称结构的环烯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7365336A (zh) 一种从番石榴叶中提取的新化合物、制备方法及其用途
CN105837506A (zh) 毛序准噶尔乌头中二萜类生物碱的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305094A (zh) 马齿苋中两种黄酮类化合物及其提取分离方法与用途
CN101468950B (zh) 从北青龙衣中分离的新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4447655A (zh) 阿魏中的新倍半萜香豆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医疗用途
CN109575089B (zh) 酰化葡萄糖类化合物及其药物组合物和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788528B (zh) 霞草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化合物,含有该化合物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98532B (zh) 一种强心苷化合物的用途
CN102440985A (zh) 双酮类化合物flbg-1108或者其药用盐在制备抗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14805382B (zh) 一种倍半萜色酮类化合物及其分离和在制备抗胰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CN115433152B (zh) 从金丝梅果实内分离出的化合物、制备方法和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