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702010A - 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及修复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及修复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702010A CN109702010A CN201910082185.8A CN201910082185A CN109702010A CN 109702010 A CN109702010 A CN 109702010A CN 201910082185 A CN201910082185 A CN 201910082185A CN 109702010 A CN109702010 A CN 1097020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y sludge
- pipeline
- oil
- bioremediation
- fixed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 Micro-Organisms Or Cultivation Processes Thereof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及修复设备,属于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领域。现有技术中对含油污泥的研究多集中在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特性上,含油污泥物理结构改良效率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本发明方法以SiO2为改性剂,改变含油污泥的性状,供氧进行固体发酵,探究含油污泥发酵处理后的土壤特性,SiO2粒子小、表面活性强,能吸去含油污泥中多余的水分,搅拌后能形成均一的粉质,土壤空隙加大,相对于锯末更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处理后土壤中微生物大量增殖,其中细菌单位数量达108cfu/g,真菌和放线菌都达到107cfu/g,几乎检测不到微生物的存在,结果证明,SiO2对含油污泥物理结构具有较强的改良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及修复设备。
背景技术
含油污泥是由水油、水油乳状液和悬浮固体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复合物,包含各种烷烃、芳香烃、NSO化合物等,属于危险固体废物,直接排放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污泥颗粒一般带有负电荷,其内部颗粒间相互吸引,形成稳定的悬浮乳剂体系;由于含油污泥黏度高、脱水难,处理起来相当困难,给油田企业废物处置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现有含油污泥的处理方式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相对于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生物处理因具有成本低、效率高,不会造成土壤二次污染等特点而得到广泛应用。
二氧化硅(化学式: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是硅最重要的化合物之一。地球上存在的天然二氧化硅约占地壳质量的12%,其存在形态有结晶型和无定型两大类,统称硅石。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各行业作为添加剂、催化剂载体,石油化工,脱色剂,消光剂,橡胶补强剂,塑料充填剂,油墨增稠剂,金属软性磨光剂,绝缘绝热填充剂,高级日用化妆品填料及喷涂材料、医药、环保等各种领域,并为相关工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材料基础和技术保证。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特性上,缺乏对生物修复技术体系的系统研究。本发明方法以SiO2为改性剂,改变含油污泥的性状,供氧进行固体发酵,探究含油污泥发酵处理后的土壤特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含油污泥的研究多集中在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特性上,含油污泥物理结构改良效率低,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及修复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开采后的油井作为取样点,将含油污泥收集装置置于油井中,打开吸淤泵,将集聚在油井内部的含油污泥吸出,通过排淤管排入淤泥槽中,取出淤泥槽中的含油污泥,于4℃条件下保存备用;
S2、分别制备富集液体培养基、LB培养基和无机盐培养基;
S3、称取适量的含油污泥样品,按照固液比为1:5-1:10的比例加入到含油1-2%原油的富集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5-35℃下的振荡培养器中进行振荡培养3-5天,设置转速为150-250r/min,制得培养液;
S4、吸取5-10mL制得的培养液,按照固液比为1:5-1:10的比例转接到新鲜的不含牛肉膏,含1-2%原油的富集液体培养基中,连续转接5次,再采用稀释平板法在分离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得到降解单菌株;
S5、称取适量原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降解率;
S6、将分离出的降解菌置于LB培养基中培养过夜,吸取0.5-1.0mL的培养液,离心去上清液,无菌水悬浮沉淀后接种到含1-2%原油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置于25-35℃下的振荡培养器中进行振荡培养10-20天,设置转速为150-250r/min,并以不添加菌剂的无菌水为对照,用石油醚进行萃取,在23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菌剂对原油的降解率;
S7、称取适量的含油污泥,分别称取适量的SiO2、KH2PO4和及筛选培养的菌株菌液,以含油污泥质量的15-25%、1-1.5倍和5-10倍的比例进行混合,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置于微生物发酵罐中,控制温度为35-37℃,通气量为1L/min,培养20-25天进行降解;
S8、将S6中降解后的样品用有机溶剂进行冲洗,重复冲洗2-3次,将冲洗液合并,再将合并液置于通风橱中,65℃下水浴加热使有机溶剂挥发至恒重,冷却后称重,计算原油降解率;
S9、分析对比S5中不加SiO2土壤改性剂的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与S7中加入SiO2土壤改性剂后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
S10、再将经过SiO2土壤改性剂处理后的菌株,经过生物降解菌剂处理20-22天后,估算处理后土壤中微生类群。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S2中富集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NaCl,1.0g/L;K2HPO4·3H2O,1.0g/L;KH2PO4,1.0g/L;MgSO4·7H2O,0.5g/L;NH4NO3,1.0g/L;CaCl2,0.02g/L;FeCl3,痕量;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pH,7.0。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S2中LB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NaCl,5g/L;pH,7.0;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g/L。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S2中无机盐培养基的配方为:NaCl,1.0g/L;K2HPO4·3H2O,1.0g/L;KH2PO4,1.0g/L;MgSO4·7H2O,0.5g/L;NH4NO3,1.0g/L;CaCl2,0.02g/L;FeCl3,痕量;pH,7.0。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S5中原油降解率的测定,是以石油醚为溶剂,将原油配制成80mg/L的标准液,在215~300nm的紫外波长下扫描,测得其最大吸收峰在230nm处,以230nm波长测定不同浓度原油溶液的吸光度,并建立原油降解率标准曲线,标准曲线:
其中,Y表示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X表示含油量mg/L。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S7中有机溶剂冲洗液包括正己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
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设备,应用于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含油污泥收集装置、振荡培养器、微生物培养箱、微生物发酵罐和水浴加热装置,所述含油污泥收集装置上端右侧与管道A左端活动连接,所述管道A左侧设置有开关A,所述管道A中部下端与微生物培养皿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微生物培养皿设置在振荡培养器上侧,所述管道A右侧设置有开关B,所述管道A右端与管道B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B中部上侧设置有开关C,所述开关C上端与分光光度计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B右端下侧与微生物培养箱上侧左侧活动连接,所述微生物培养箱上端右侧与管道C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管道C中部设置有开关D,所述管道C右端与微生物发酵罐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微生物发酵罐上端右侧与管道D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管道D右侧与水浴加热装置上端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含油污泥收集装置包括基地、油井、吸淤泵和支撑架,所述基地内部中间设置有油井,所述基地右侧上端设置有淤泥槽,所述油井内部中间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顶端与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顶端与吸淤泵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所述吸淤泵右侧与排淤管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排淤管右侧与淤泥槽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吸淤泵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吸淤管,所述吸淤管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淤头,所述吸淤头与油井底部活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及修复设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方法以SiO2为改性剂,改变含油污泥的性状,供氧进行固体发酵,探究含油污泥发酵处理后的土壤特性。现有的对含油污泥的研究多集中在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特性上,缺乏对生物修复技术体系的系统研究问题,同时含油污泥黏性较大,溶氧量不足,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要实现微生物修复,首先要对含油污泥进行改性,SiO2粒子小、表面活性强,能吸去含油污泥中多余的水分,搅拌后能形成均一的粉质,土壤空隙加大,相对于锯末更有利于空气的流通;
(2)本发明方法采用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以SiO2为土壤改性剂,将菌株发酵液混合组成微生物菌剂,添加K2HPO4,经固体发酵后,分析不同样点含油污泥的原油降解率,处理前含油污泥为黏性的油状物,添加SiO2后的处理体系体积质量比对照组有一定的提升,说明SiO2对含油污泥物理结构具有较强的改良作用;经固体发酵后,含油污泥内部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50℃左右时,适当加大通气量,对反应器进行降温,后期温度一直稳定在23℃左右,发酵一段时间后取样进行含油量测定,发现原油降解率高达90%以上,微生物类群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土壤中微生物大量增殖,其中细菌单位数量达108cfu/g,真菌和放线菌都达到107cfu/g,几乎检测不到微生物的存在,说明该修复体系适用于含油污泥的生物降解;
(3)本发明方法采用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设备,含油污泥是由水油、水油乳状液和悬浮固体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复合物,包含各种烷烃、芳香烃、NSO化合物等,属于危险固体废物,直接排放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且含油污泥的获取通常是在开采后的油井中进行获取的,为了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因此本发明方法设置有含油污泥收集装置,含油污泥收集装置包括吸淤泵和淤泥槽,在使用时可先打开吸淤泵,吸淤泵下端的吸淤头吸取淤泥,再通过排淤管将含油污泥输送至淤泥槽中,这样可方便实验人员获取含油污泥;同时本发明方法使用有机溶剂对降解后的样品进行冲洗,冲洗后置于通风橱中进行恒重处理,在通风橱中处理可避免刺激性气味溢出,而影响实验人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的实施例1和2的结果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设备的含油污泥收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含油污泥收集装置、2振荡培养器、3微生物培养皿、4微生物培养箱、5微生物发酵罐、6水浴加热装置、7开关A、8管道A、9开关B、10分光光度计、11开关C、12管道B、13开关D、14管道C、15管道D、16基地、17油井、18吸淤泵、19淤泥槽、20排淤管、21支撑板、22吸淤管、23支撑架、24吸淤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开采后的油井作为取样点,将含油污泥收集装置置于油井中,打开吸淤泵18,将集聚在油井内部的含油污泥吸出,通过排淤管20排入淤泥槽19中,取出淤泥槽19中的含油污泥,于4℃条件下保存备用;
S2、分别制备富集液体培养基、LB培养基和无机盐培养基;
S3、称取适量的含油污泥样品,按照固液比为1:5-1:10的比例加入到含油1-2%原油的富集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5-35℃下的振荡培养器2中进行振荡培养3-5天,设置转速为150-250r/min,制得培养液;
S4、吸取5-10mL制得的培养液,按照固液比为1:5-1:10的比例转接到新鲜的不含牛肉膏,含1-2%原油的富集液体培养基中,连续转接5次,再采用稀释平板法在分离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得到降解单菌株;
S5、称取适量原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降解率;
S6、将分离出的降解菌置于LB培养基中培养过夜,吸取0.5-1.0mL的培养液,离心去上清液,无菌水悬浮沉淀后接种到含1-2%原油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置于25-35℃下的振荡培养器2中进行振荡培养10-20天,设置转速为150-250r/min,并以不添加菌剂的无菌水为对照,用石油醚进行萃取,在23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菌剂对原油的降解率;
S7、称取适量的含油污泥,分别称取适量的SiO2、KH2PO4和及筛选培养的菌株菌液,以含油污泥质量的15-25%、1-1.5倍和5-10倍的比例进行混合,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置于微生物发酵罐5中,控制温度为35-37℃,通气量为1L/min,培养20-25天进行降解;
S8、将S6中降解后的样品用有机溶剂进行冲洗,重复冲洗2-3次,将冲洗液合并,再将合并液置于通风橱中,65℃下水浴加热使有机溶剂挥发至恒重,冷却后称重,计算原油降解率;
S9、分析对比S5中不加SiO2土壤改性剂的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与S7中加入SiO2土壤改性剂后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
S10、再将经过SiO2土壤改性剂处理后的菌株,经过生物降解菌剂处理20-22天后,估算处理后土壤中微生类群。
S2中富集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NaCl,1.0g/L;K2HPO4·3H2O,1.0g/L;KH2PO4,1.0g/L;MgSO4·7H2O,0.5g/L;NH4NO3,1.0g/L;CaCl2,0.02g/L;FeCl3,痕量;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pH,7.0。
S2中LB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NaCl,5g/L;pH,7.0;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g/L。
S2中无机盐培养基的配方为:NaCl,1.0g/L;K2HPO4·3H2O,1.0g/L;KH2PO4,1.0g/L;MgSO4·7H2O,0.5g/L;NH4NO3,1.0g/L;CaCl2,0.02g/L;FeCl3,痕量;pH,7.0。
S5中原油降解率的测定,是以石油醚为溶剂,将原油配制成80mg/L的标准液,在215~300nm的紫外波长下扫描,测得其最大吸收峰在230nm处,以230nm波长测定不同浓度原油溶液的吸光度,并建立原油降解率标准曲线,标准曲线:
其中,Y表示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X表示含油量mg/L。
S7中有机溶剂冲洗液包括正己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
本发明方法以SiO2为改性剂,改变含油污泥的性状,供氧进行固体发酵,探究含油污泥发酵处理后的土壤特性。现有的对含油污泥的研究多集中在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和培养特性上,缺乏对生物修复技术体系的系统研究问题,同时含油污泥黏性较大,溶氧量不足,不利于微生物的繁殖,因此,要实现微生物修复,首先要对含油污泥进行改性,SiO2粒子小、表面活性强,能吸去含油污泥中多余的水分,搅拌后能形成均一的粉质,土壤空隙加大,相对于锯末更有利于空气的流通。
实施例2:基于实施例1但有所不同的是,制备富集液体培养基、LB培养基和无机盐培养基,称取适量的含油污泥样品,按照固液比为1:5的比例加入到含油1%原油的富集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5℃下的振荡器器中进行振荡培养3天,设置转速为150r/min,制得培养液,吸取5mL制得的培养液,按照固液比为1:5的比例转接到新鲜的不含牛肉膏,含1%原油的富集液体培养基中,连续转接5次,再采用稀释平板法在分离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得到降解单菌株,称取适量原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降解率,将分离出的降解菌置于LB培养基中培养过夜,吸取0.5mL的培养液,离心去上清液,无菌水悬浮沉淀后接种到含1%原油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置于25℃下的振荡器中进行振荡培养10天,设置转速为150r/min,并以不添加菌剂的无菌水为对照,用石油醚进行萃取,在23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菌剂对原油的降解率,再将经过SiO2土壤改性剂处理后的菌株,经过生物降解菌剂处理20天后,估算处理后土壤中微生类群。
实施例3:基于实施例1和2但有所不同的是,制备富集液体培养基、LB培养基和无机盐培养基,称取适量的含油污泥样品,按照固液比为1:10的比例加入到含油2%原油的富集液体培养基中,置于35℃下的振荡器器中进行振荡培养5天,设置转速为250r/min,制得培养液,吸取10mL制得的培养液,按照固液比为1:10的比例转接到新鲜的不含牛肉膏,含2%原油的富集液体培养基中,连续转接5次,再采用稀释平板法在分离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得到降解单菌株,称取适量原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降解率,称取适量的含油污泥,分别称取适量的SiO2、KH2PO4和及筛选培养的菌株菌液,以含油污泥质量的20%、1倍和10倍的比例进行混合,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置于固体发酵装置中,控制温度为36℃,通气量为1L/min,培养25天进行降解,将降解后的样品用有机溶剂进行冲洗,重复冲洗3次,将冲洗液合并,再将合并液置于通风橱中,65℃下水浴加热使有机溶剂挥发至恒重,冷却后称重,计算原油降解率,再将经过SiO2土壤改性剂处理后的菌株,经过生物降解菌剂处理22天后,估算处理后土壤中微生类群,微生物类群测定结果表明,处理后土壤中微生物大量增殖,其中细菌单位数量达108cfu/g,真菌和放线菌都达到107cfu/g,几乎检测不到微生物的存在,说明该修复体系适用于含油污泥的生物降解。
本发明方法采用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以SiO2为土壤改性剂,将菌株发酵液混合组成微生物菌剂,添加K2HPO4,经固体发酵后,分析不同样点含油污泥的原油降解率,处理前含油污泥为黏性的油状物,添加SiO2后的处理体系体积质量比对照组有一定的提升,说明SiO2对含油污泥物理结构具有较强的改良作用;经固体发酵后,含油污泥内部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50℃左右时,适当加大通气量,对反应器进行降温,后期温度一直稳定在23℃左右,发酵一段时间后取样进行含油量测定,发现原油降解率高达90%以上。
实施例4: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设备,应用于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含油污泥收集装置1、振荡培养器2、微生物培养箱4、微生物发酵罐5和水浴加热装置6,含油污泥收集装置1上端右侧与管道A8左端活动连接,管道A8左侧设置有开关A7,管道A8中部下端与微生物培养皿3上端固定连接,微生物培养皿3设置在振荡培养器2上侧,管道A8右侧设置有开关B9,管道A8右端与管道B12左端固定连接,管道B12中部上侧设置有开关C11,开关C11上端与分光光度计10下端固定连接,管道B12右端下侧与微生物培养箱4上侧左侧活动连接,微生物培养箱4上端右侧与管道C14左侧活动连接,管道C14中部设置有开关D13,管道C14右端与微生物发酵罐5上端左侧固定连接,微生物发酵罐5上端右侧与管道D15左侧固定连接,管道D15右侧与水浴加热装置6上端固定连接。
含油污泥收集装置1包括基地16、油井17、吸淤泵18和支撑架23,基地16内部中间设置有油井17,基地16右侧上端设置有淤泥槽19,油井17内部中间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3,支撑架23顶端与支撑板21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板21顶端与吸淤泵18底部中间固定连接,吸淤泵18右侧与排淤管20左侧固定连接,排淤管20右侧与淤泥槽19左侧固定连接,吸淤泵18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吸淤管22,吸淤管22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淤头24,吸淤头24与油井17底部活动连接。
本发明方法采用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设备,含油污泥是由水油、水油乳状液和悬浮固体组成的一种复杂的复合物,包含各种烷烃、芳香烃、NSO化合物等,属于危险固体废物,直接排放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且含油污泥的获取通常是在开采后的油井中进行获取的,为了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因此本发明方法设置有含油污泥收集装置1,含油污泥收集装置1包括吸淤泵18和淤泥槽19,在使用时可先打开吸淤泵18,吸淤泵18下端的吸淤头24吸取淤泥,再通过排淤管20将含油污泥输送至淤泥槽19中,这样可方便实验人员获取含油污泥;同时本发明方法使用有机溶剂对降解后的样品进行冲洗,冲洗后置于通风橱中进行恒重处理,在通风橱中处理可避免刺激性气味溢出,而影响实验人员的安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取开采后的油井作为取样点,将含油污泥收集装置置于油井中,打开吸淤泵(18),将集聚在油井内部的含油污泥吸出,通过排淤管(20)排入淤泥槽(19)中,取出淤泥槽(19)中的含油污泥,于4℃条件下保存备用;
S2、分别制备富集液体培养基、LB培养基和无机盐培养基;
S3、称取适量的含油污泥样品,按照固液比为1:5-1:10的比例加入到含油1-2%原油的富集液体培养基中,置于25-35℃下的振荡培养器(2)中进行振荡培养3-5天,设置转速为150-250r/min,制得培养液;
S4、吸取5-10mL制得的培养液,按照固液比为1:5-1:10的比例转接到新鲜的不含牛肉膏,含1-2%原油的富集液体培养基中,连续转接5次,再采用稀释平板法在分离培养基中进行分离,得到降解单菌株;
S5、称取适量原油,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原油降解率;
S6、将分离出的降解菌置于LB培养基中培养过夜,吸取0.5-1.0mL的培养液,离心去上清液,无菌水悬浮沉淀后接种到含1-2%原油的无机盐培养基中,置于25-35℃下的振荡培养器(2)中进行振荡培养10-20天,设置转速为150-250r/min,并以不添加菌剂的无菌水为对照,用石油醚进行萃取,在230nm处测定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菌剂对原油的降解率;
S7、称取适量的含油污泥,分别称取适量的SiO2、KH2PO4和及筛选培养的菌株菌液,以含油污泥质量的15-25%、1-1.5倍和5-10倍的比例进行混合,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物置于微生物发酵罐(5)中,控制温度为35-37℃,通气量为1L/min,培养20-25天进行降解;
S8、将S6中降解后的样品用有机溶剂进行冲洗,重复冲洗2-3次,将冲洗液合并,再将合并液置于通风橱中,65℃下水浴加热使有机溶剂挥发至恒重,冷却后称重,计算原油降解率;
S9、分析对比S5中不加SiO2土壤改性剂的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与S7中加入SiO2土壤改性剂后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
S10、再将经过SiO2土壤改性剂处理后的菌株,经过生物降解菌剂处理20-22天后,估算处理后土壤中微生类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富集液体培养基的配方为:NaCl,1.0g/L;K2HPO4·3H2O,1.0g/L;KH2PO4,1.0g/L;MgSO4·7H2O,0.5g/L;NH4NO3,1.0g/L;CaCl2,0.02g/L;FeCl3,痕量;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pH,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LB培养基配方为:牛肉膏,3g/L;蛋白胨,10g/L;NaCl,5g/L;pH,7.0;固体培养基加琼脂,20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无机盐培养基的配方为:NaCl,1.0g/L;K2HPO4·3H2O,1.0g/L;KH2PO4,1.0g/L;MgSO4·7H2O,0.5g/L;NH4NO3,1.0g/L;CaCl2,0.02g/L;FeCl3,痕量;pH,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原油降解率的测定,是以石油醚为溶剂,将原油配制成80mg/L的标准液,在215~300nm的紫外波长下扫描,测得其最大吸收峰在230nm处,以230nm波长测定不同浓度原油溶液的吸光度,并建立原油降解率标准曲线,标准曲线:
其中,Y表示菌株对原油的降解率;X表示含油量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有机溶剂冲洗液包括正己烷、二氯甲烷和三氯甲烷。
7.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应用于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含油污泥收集装置(1)、振荡培养器(2)、微生物培养箱(4)、微生物发酵罐(5)和水浴加热装置(6),所述含油污泥收集装置(1)上端右侧与管道A(8)左端活动连接,所述管道A(8)左侧设置有开关A(7),所述管道A(8)中部下端与微生物培养皿(3)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微生物培养皿(3)设置在振荡培养器(2)上侧,所述管道A(8)右侧设置有开关B(9),所述管道A(8)右端与管道B(12)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B(12)中部上侧设置有开关C(11),所述开关C(11)上端与分光光度计(10)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管道B(12)右端下侧与微生物培养箱(4)上侧左侧活动连接,所述微生物培养箱(4)上端右侧与管道C(14)左侧活动连接,所述管道C(14)中部设置有开关D(13),所述管道C(14)右端与微生物发酵罐(5)上端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微生物发酵罐(5)上端右侧与管道D(15)左侧固定连接,所述管道D(15)右侧与水浴加热装置(6)上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污泥收集装置(1)包括基地(16)、油井(17)、吸淤泵(18)和支撑架(23),所述基地(16)内部中间设置有油井(17),所述基地(16)右侧上端设置有淤泥槽(19),所述油井(17)内部中间底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3),所述支撑架(23)顶端与支撑板(21)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21)顶端与吸淤泵(18)底部中间固定连接,所述吸淤泵(18)右侧与排淤管(20)左侧固定连接,所述排淤管(20)右侧与淤泥槽(19)左侧固定连接,所述吸淤泵(18)底部左右两侧设置有吸淤管(22),所述吸淤管(22)底部固定安装有吸淤头(24),所述吸淤头(24)与油井(17)底部活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82185.8A CN109702010A (zh) | 2019-01-28 | 2019-01-28 | 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及修复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82185.8A CN109702010A (zh) | 2019-01-28 | 2019-01-28 | 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及修复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702010A true CN109702010A (zh) | 2019-05-03 |
Family
ID=66263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82185.8A Pending CN109702010A (zh) | 2019-01-28 | 2019-01-28 | 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及修复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70201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1348A (zh) * | 2019-10-25 | 2020-02-14 | 新疆大学 | 一种生物质粉末与油泥掺混方法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1132A (zh) * | 2009-12-03 | 2011-04-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菌剂的筛选及修复方法 |
CN102093027A (zh) * | 2010-12-17 | 2011-06-15 | 上海泰历盟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固化剂及固化污泥的方法 |
CN102267797A (zh) * | 2011-07-25 | 2011-12-07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 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 |
CN107099488A (zh) * | 2017-06-28 | 2017-08-29 | 南开大学 | 一种用于油泥分离的微生物菌剂及分离油泥的方法 |
RU2648168C1 (ru) * | 2017-08-16 | 2018-03-22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грунта, нефтешламов, жидких отходов 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от 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
CN108560629A (zh) * | 2018-06-22 | 2018-09-21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
CN108947153A (zh) * | 2017-05-26 | 2018-12-07 | 成都源云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工艺 |
-
2019
- 2019-01-28 CN CN201910082185.8A patent/CN10970201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021132A (zh) * | 2009-12-03 | 2011-04-20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一种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菌剂的筛选及修复方法 |
CN102093027A (zh) * | 2010-12-17 | 2011-06-15 | 上海泰历盟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污泥固化剂及固化污泥的方法 |
CN102267797A (zh) * | 2011-07-25 | 2011-12-07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 | 一种生态清淤及淤泥固化处置一体化工艺 |
CN108947153A (zh) * | 2017-05-26 | 2018-12-07 | 成都源云机械有限公司 | 一种含油污泥无害化处理工艺 |
CN107099488A (zh) * | 2017-06-28 | 2017-08-29 | 南开大学 | 一种用于油泥分离的微生物菌剂及分离油泥的方法 |
RU2648168C1 (ru) * | 2017-08-16 | 2018-03-22 | Федеральное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ое бюджетное 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е учреждение высшего 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олгоградски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технический университет" (ВолгГТУ) |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биологической очистки грунта, нефтешламов, жидких отходов 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от органических соединений и нефтепродуктов |
CN108560629A (zh) * | 2018-06-22 | 2018-09-21 | 浙江海洋大学 | 一种水利工程用清淤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任丽君等: "《含油污泥中石油降解菌的分离及其降解特性》", 《环境工程学报》 * |
卢桂兰等: "《草炭强化对油田陈化油泥生物修复工程效果的影响》",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 |
韩光杰等: "《含油污泥的生物修复及修复后的土壤特性》",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791348A (zh) * | 2019-10-25 | 2020-02-14 | 新疆大学 | 一种生物质粉末与油泥掺混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54582B (zh) | 恶臭假单胞菌rxx-01及其在降解土壤邻苯二甲酸酯中的应用 | |
CN106754539B (zh) | 一株厌氧产脂肽类表面活性剂的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应用 | |
CN105132323B (zh) | 一株耐盐芽孢杆菌及其在高盐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
CN104830708B (zh) | 一株原油降解菌株及其应用 | |
CN104498407B (zh) | 一株产耐高温角蛋白酶的地衣芽孢杆菌utm107 及其应用 | |
CN106834269A (zh) | 一种PAEs降解菌的固定化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8893419A (zh) | 微生物菌株及其筛选方法与在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 |
CN105483036B (zh) | 一种粘质沙雷氏菌及其应用 | |
CN110846257A (zh) | 降解长链烷烃的微生物菌及其应用 | |
CN105647838B (zh) | 皮特不动杆菌及其用途 | |
CN108486013A (zh) | 粘着剑菌在污水净化中的应用 | |
CN109251880A (zh) | 一种蜡样芽胞杆菌及其在改善水体磷污染中的应用 | |
CN109702010A (zh) | 一种基于二氧化硅的含油污泥生物修复技术及修复设备 | |
CN108676763B (zh) | 一种高耐锑卡氏变形杆菌dshn0704及其分离筛选方法和应用 | |
CN113046267B (zh) | 一种赤红球菌及其应用 | |
CN102409017B (zh) | 一株枯草芽孢杆菌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 |
CN104492807A (zh) | 用于治理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设备及其修复方法 | |
CN109762774A (zh) | 一株高效除磷的不动杆菌根瘤菌及其应用 | |
CN110218682A (zh) | 一株假真菌样芽孢杆菌及其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 | |
CN106082447A (zh) | 一种利用嗜热菌复配生物强化菌剂处理高温采油污水的新方法 | |
CN109628338A (zh) | 一种根瘤菌t37及其用途、含有该根瘤菌t37的生物修复菌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01407362B (zh) | 一种以构建人工菌群方式处理造纸废水的方法 | |
CN110283759B (zh) | 一株油脂降解菌Kosakonia cowaniiIUMR B67的分离及应用 | |
CN110283757A (zh) | 一株油脂降解菌iumr b53及其应用 | |
CN106801025A (zh) | 一株油基泥浆钻井岩屑降解功能菌及其应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