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95187B - 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95187B
CN109695187B CN201910027124.1A CN201910027124A CN109695187B CN 109695187 B CN109695187 B CN 109695187B CN 201910027124 A CN201910027124 A CN 201910027124A CN 109695187 B CN109695187 B CN 1096951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raight
guide
turn
lane
arrow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271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95187A (zh
Inventor
常承瑜
常兆岩
常宝岗
常承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fang Yida Youdao Traff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eifang Yida Youdao Traff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fang Yida Youdao Traff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eifang Yida Youdao Traff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0271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9518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951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51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951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951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2Crossings, junctions or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roads on the same leve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FADDITIONAL WORK, SUCH AS EQUIPPING ROADS OR THE CONSTRUCTION OF PLATFORMS, HELICOPTER LANDING STAGES, SIGNS, SNOW FENCES, OR THE LIKE
    • E01F9/00Arrangement of road signs or traffic signals; Arrangements for enforcing caution
    • E01F9/50Road surface markings; Kerbs or road edg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lerting road users
    • E01F9/576Traffic lin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ad Signs Or Road Marking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在现有的左转导向车道与直行导向车道之间加设了至少一条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或/和至少一条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加设了直行导向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还设有一条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各车道表面对应设有配合使用的行车导向标线和道路交通标志牌,本发明还公开了该系统的使用方法;该种交通标志、标线可以大大减少车辆路口等待的时间,将道路通行效率最大化,避免车辆在路口做无谓的滞留,行人待行区标线有利于弱势群体一次性通过路口,安全性大大提升,且直行不停留、头车左转、头车直行、行人待行区通行方式属于无冲突通行,不会对其他通行主体产生不利影响。

Description

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交通车辆导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还涉及该系统的具体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特别是2010年以后,随着小轿车井喷式进入各家庭,在城市道路建设和公共交通设施来不及完善的情况下,城市交通普遍进入超级拥堵状态。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的因素有路口密集、交通组织复杂、交通参与主体多等,且同一条道路往往担负着交通、集散、服务等多重功能。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第五十一条规定机动车“向左转弯时,靠路口中心点左侧转弯。”;第六十八条规定非机动车“向左转弯时,靠路口中心点的右侧转弯。”,由此可见,交叉路口的中心点位置非常重要,跨过了中心点会影响对向车道车辆的通行,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目前全国大部分路口在中心点处没有设置标线,小部分交叉路口中心点处设置了中心圈,中心圈标线只针对机动车,交通参与者只能通过目测大体判断中心点的位置,在模糊状态中通过路口。在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左转弯信号放行时,非机动车(主要是电动车)起步较快,存在以多排并进的方式左转弯,不但挤压机动车交通空间,速度较快的一方还会侵占对向车辆通行空间,因此路口区域机动车、非机动车行驶轨迹随意性大,抢行现象多,其是在交通繁忙时段,路口拥挤现象严重,没有中心点标线的明确分隔,安全隐患更大。
按照现行的交通法律法规,左转弯导向车道的车辆,只能在左转弯信号灯放行后方可左转,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内车辆亦只能在直行信号灯放行后方可直行。但在实际交通运行中,车辆个体往往在路口处有多种选择通过路口(如:目的地在左前方时,既可以在本路口直行,下一个路口左转到达目的地,也可以本路口左转,下一个路口直行到达目的地)。有两种通过路口方式的车辆,驾驶员则依据“哪个导向车道信号先放行”的判断,进入预估将首先放行的车道。在这种交通模式中,大量同时有左转和直行需求的车辆,一旦进入左转或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后,若自身所在车道信号不放行,而另外可满足车辆需求的车道信号放行,车辆也不得变换车道。这种交通规则也是在交通高峰时段,造成道路普遍拥堵成为常态的因素之一。
另外,为了满足交叉路口车辆右转量较大的需求,目前部分道路专门设有右转弯导向车道,以保证右转车辆随来随走,但在大多数时间,右转车道处于闲置状态,根据现行的交通法律法规规定,一经设置右转弯导向车道,直行车辆则不能在该车道行驶。右转弯导向车道的设置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右转需求时,由于直行车道或左转车道会相应的减少,使直行或左转的通行能力会减弱,又增大了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或左转车道的交通压力,且在通常情况下,单独开辟的右转弯导向车道则存在着交通承载实力被“浪费”的现象存在。实际上,右转弯导向车道具有相当大的未挖掘的交通承载潜力。因此,针对直行车辆较多、通行能力不足,在交通高峰期,任何一个路口如能增加一个导向车道帮助车辆通行,对于缓解交通压力来说都是十分宝贵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助于提高交叉口区域交通安全,提高道路交叉口车流通过量,降低道路交叉口交通拥挤程度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设于道路的交叉口处,包括与所述交叉口连通的各条所述道路表面对应设置的人行横道,各所述道路上还分别对应设有对向车行道分界线,所述交叉口入口侧的各条所述道路的路面上自所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向外依次布置有至少一条左转导向车道、至少一条直行导向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所述左转导向车道与所述直行导向车道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条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或/和至少一条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所述直行导向车道与所述非机动车道之间还设有一条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相邻两车道之间设有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各车道表面对应设有配合使用的行车导向标线,各所述道路侧部还分别对应设有用于指示车辆行驶的道路交通标志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行车导向标线包括在所述左转导向车道表面设置的左转导向箭头标线,在所述直行导向车道表面设置的直行导向箭头标线,在所述非机动车道表面设置的非机动车图形标线,在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表面设置的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或/和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表面设置的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在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表面设置的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道路交通标志牌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左转导向车道、所述直行导向车道、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或/和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所述非机动车道对应的行车道导向标志,各所述行车道导向标志内设有与所述道路上相应车道表面的标线对应的交通标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交通标志包括与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对应的左转导向箭头标志、与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对应的直行导向箭头标志、与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对应的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志或/和与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对应的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志、与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对应的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志。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包括设于对应车道内的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位于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的右侧设有头车直行导向标线;所述头车直行导向标线设有白色的头车直行导向箭头标线,在所述头车直行导向箭头标线的尾端依次设有三段头车直行导向箭杆标线,各段所述头车直行导向箭杆标线均为红色;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志的结构与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的结构相应;
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包括设于对应车道内的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位于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的左侧设有头车左转导向标线;所述头车左转导向标线设有白色的头车左转导向箭头标线,在所述头车左转导向箭头标线的尾端依次设有三段头车左转导向箭杆标线,各段所述头车左转导向箭杆标线均为红色,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志的结构与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的结构相应;
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包括位于所在车道内的右转导向箭头标线,位于所述右转导向箭头标线的箭杆前端对接有黄色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线,所述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线内填充有黄色的禁止停留网状标线;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志包括右转导向箭头标志,所述右转导向箭头标志的箭杆前端对接有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志,所述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志整体为黄色。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交叉口的中央设有中心点标线,所述中心点标线包括两条白色交叉设置的引导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形成所述交叉口相交的所述道路同宽度时,两所述引导线为正交;
形成所述交叉口相交的所述道路宽度不同时,两所述引导线为非正交。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交叉口出口侧的所述人行横道上还设有行人待行区,所述行人待行区包括靠近所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的一条黄色斑马线,所述黄色斑马线远离所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一侧的路面上设有待行区标线文字标记。
本发明还提供了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包括以下过程,
所述道路的直行灯为绿色:
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内的车辆陆续启动直行,并沿汽车行进方向通过所述交叉口;
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上的首辆机动车也可以启动,与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内的车辆同行,随直行车流通过所述交叉口;
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内行驶的机动车陆续右转,交通信号灯的直行灯为绿色时,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上的机动车也可以选择在该车道直行,但选择在该车道直行的机动车不得在此车道停车等待放行信号灯;
所述道路的左转灯为绿色:
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内的车辆陆续启动左转,并沿汽车行进方向从所述中心点标线的左侧左转弯通过所述交叉口;
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上的首辆机动车可以启动,与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内的车辆同行左转,随左转车流沿所述中心点标线的左侧左转弯通过所述交叉口;
位于所述非机动车道上的非机动车陆续启动左转,并沿非机动车行进方向从所述中心点标线的左侧左转弯通过所述交叉口;
左转弯车辆对向车道处所述人行横道上的行人,可以进入所述行人待行区,等待该人行横道上的交通信号灯变为绿色,继续前行通过所述人行横道。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位于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内的首辆车,可随直行车辆一同直行,位于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内的首辆车,可随左转车辆一同左转,在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内的车辆,也可随直行车辆一同直行,但该车道的直行车辆不得出现停车现象,该种灵活变通的交通标志、标线可以大大减少车辆路口等待的时间,将道路通行率最大化,达到在最易出现交通拥堵的各个路口处,车辆也可以按照自身目的地不同的需求,保持运行、不做无谓的滞留;而中心点标线的设置,减少了路口的拥挤现象,中心点标线的设置使两侧左转车道明确分隔,交叉口处的交通安全性大大提升,行人待行区的设置,有利于老弱病残弱势群体一次性通过路口,减少行人在道路中心线处的停留,减少交通安全隐患,且直行不停留、头车左转、头车直行、行人待行区通行方式属于无冲突通行,不会对其他通行主体产生不利影响。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的标志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的标志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的标志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正交的中心点标线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非正交的中心点标线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行人待行区的标线示意图;
图中:1-人行横道;2-对向车行道分界线;3-左转导向车道;4-直行导向车道;5-非机动车道;6-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7-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8-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9-同向车行道分界线;10-左转导向箭头标线;11-右转导向箭头标线;12-非机动车图形标线;13-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131-头车直行导向标线;14-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141-头车左转导向标线;15-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151-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线;152-禁止停留网状标线;16-道路交通标志牌;17-左转导向箭头标志;18-直行导向箭头标志;19-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志;191-头车直行导向箭头标志;20-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志;201-头车左转导向箭头标志;21-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志;211-右转导向箭头标志;212-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志;22-直行导向箭头标线;23-中心点标线;231-引导线;24-行人待行区;25-黄色斑马线;26-待行区标线文字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设于道路的交叉口处,包括与所述交叉口连通的各条所述道路表面对应设置的人行横道1,各所述道路上还分别对应设有对向车行道分界线2,所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2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标线,也应包括隔离栏、隔离墩或花草形成的隔离带,这些技术方案也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所述交叉口入口侧的各条所述道路的路面上自所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2向外依次布置有至少一条左转导向车道3、至少一条直行导向车道4和非机动车道5,所述左转导向车道3与所述直行导向车道4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条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6或/和至少一条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7,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6和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7可以根据路面宽度及车流量大小选择设置其中一种或两种同时设置,两种车道各自的设置数量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由调整。所述直行导向车道4与所述非机动车道5之间还设有一条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各所述道路表面驶离所述交叉口的出口侧对应设有若干条行车道,相邻两车道之间设有同向车行道分界线9,所述同向车行道分界线9与所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2一样,不仅包括传统意义的线状标线,也应包括花草形成的隔离带(一般设于所述非机动车道5的左侧),这些技术方案也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各车道表面对应设有配合使用的行车导向标线,用于引导车辆根据出现目的选择合适的行车道。
具体地,所述行车导向标线包括在所述左转导向车道3表面设置的左转导向箭头标线10,在所述直行导向车道4表面设置的直行导向箭头标线22,在所述非机动车道5表面设置的非机动车图形标线12,在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6表面设置的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13或/和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7表面设置的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14,在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表面设置的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15。其中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10、所述右转导向箭头标线11和所述非机动车图形标线12的具体形状和设置方式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各所述道路侧部还分别对应设有用于指示车辆行驶的道路交通标志牌16。具体地,所述道路交通标志牌16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左转导向车道3、所述直行导向车道4、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6或/和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7、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所述非机动车道5对应的行车道导向标志,各所述行车道导向标志内设有与所述道路上相应车道表面的标线对应的交通标志。所述行车道导向标志设置为若干条间断设置的虚宽线,代表所指示的所述道路上的各条行车道,具体线性设置在《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中有明确规定,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所述交通标志包括与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10对应的左转导向箭头标志17、与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22对应的直行导向箭头标志18、与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13对应的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志19或/和与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14对应的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志20、与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15对应的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志21。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志17及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志18的具体形状和设置方式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内容,且《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中有相应规定,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13包括设于对应车道内的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10,位于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10的右侧设有头车直行导向标线131,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10与所述头车直行导向标线131的长度一直。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10与《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中规定的左转导向箭头一致。所述头车直行导向标线131设有白色的头车直行导向箭头标线22,在所述头车直行导向箭头标线22的尾端依次设有三段头车直行导向箭杆标线,各段所述头车直行导向箭杆标线均为红色。所述头车直行导向箭头标线22的宽度是《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中规定的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22的箭头宽度三分之二,但两者长度相等。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6及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13的设置条件是:进口直行机动车道数少于出口车道数时,设置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13。该通行方式的特点是,在不影响左转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增加了直行通行能力,特别是直行车辆首先占满了该车道时,直行通行能力会倍增。
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14包括设于对应车道内的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22,位于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22的左侧设有头车左转导向标线141,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22与《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中规定的直行导向箭头一致,且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22与所述头车左转导向标线141的整体长度一直。所述头车左转导向标线141设有白色的头车左转导向箭头标线,在所述头车左转导向箭头标线的尾端依次设有三段头车左转导向箭杆标线,各段所述头车左转导向箭杆标线均为红色,所述头车左转导向箭头标线的宽度是《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中规定的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10的箭头宽度三分之二,但两者长度相等。
尤其在指示左转信号放行时,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7内头车可以左转弯。头车有转向提示的情况下,说明头车为左转车,后面机动车如果需要左转,可以依次紧跟头车排列在所述头车左转导向标线141所在的车道,等待与头车同行进入左转车流。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7的设置条件是:路口进口左转弯车道数少于出口机动车道数时,设置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14。该通行方式的特点是,在不影响直行车辆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增加了左转通行能力。
以目的地为左前方为例,当车辆行至交叉路口时,出行目的地为左前方时,可以选择本路口直行,行至下一个路口选择左转弯的通行方式,也可以选择在本路口左转弯,在下一个路口直行的通行方式到达目的地。因此可选择所述头车左转导向标线141所在的行车道,若赶上直行放行,可在该车道直接直行通过路口,在下一路口左转;若直行放行结束,且该车位于停止线后的头车位置时,左转弯信号放行后,该车可进行左转弯;也可选择所述头车直行导向标线131所在的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6通过路口时,若赶上左转放行,可在该车道直接左转通过路口;若左转弯放行结束,且该车位于停止线后的头车位置时,直行信号放行后,该车可直行通过路口,选择在下一路口左转。
如图1和图4所示,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15包括位于所在车道内的右转导向箭头标线11,位于所述右转导向箭头标线11的箭杆前端对接有黄色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线151,所述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线151内填充有黄色的禁止停留网状标线152,归类于指示标线中的导向箭头。
具体地,所述右转导向箭头标线11与所述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线151组合后,以《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中规定的“线35”直行和右转合用导向箭头为参照,直行部分箭杆宽度80cm,轮廓线、填充线宽度5cm,黄颜色,右转部分白颜色。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15设置于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内,进口直行车道数少于出口车道数时,设置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15后,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在直行放行时,直行车辆可以在该车道内直行,但是直行车辆不可以在该车道停留,直行车辆在该车道停留待行会阻碍右转车辆通行,直行信号放行后,右转车辆与行人、非机动车的相互干扰非常大,同时也会减弱直行车辆的通行能力,因此选择该车道直行的车辆不得在此车道停车待行。
如图5所示,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志19的结构与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13的结构相应,由左转导向箭头标志17和头车直行导向箭头标志191组成,所述头车直行导向箭头标志191的宽度是《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规定的三分之二,长度与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志18的长度相等,箭头上部白颜色,下部三段箭杆为红色。
如图6所示,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志20的结构与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14的结构相应,归类于指示标线中的导向箭头,由直行导向箭头标志18和头车左转导向箭头标志201组成,所述头车左转导向箭头标志201的箭头宽度是《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规定尺寸的三分之二,图形上部白颜色,下部三段箭杆红色。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与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志21对应设置的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志21,归类于指示标志中的车道行驶方向标志。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志21包括右转导向箭头标志211,所述右转导向箭头标志211的箭杆前端对接有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志212,所述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志212整体为黄色。所述右转导向箭头标志211与所述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志212组合后,整体图形与《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2009中的示23直行和右转弯合用标志相同,上部的直行箭头部分为黄颜色,下部的右转弯箭头为白色。
目前,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只允许车辆右转弯,直行信号放行时,即使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空闲,直行车辆也不能使用该车道,极大地浪费了道路资源。在一天不同时段中,各个道路交叉口的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均会不时出现“闲置”现象,而直行车道却满载而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发生。设置了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的路口,右转弯车辆随来随走,空余运力较大。当路口直行车辆较多,且进口直行车道数少于出口车道数,同时设置了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的前提下,为解决直行车辆通行能力不足的问题,直行信号放行时,允许直行车辆从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内直行;而在直行信号不放行的情况下,直行车辆不得在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停留,这就保障了右转弯车辆在路口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的通行不会受到阻碍。经过实际试运行,不难发现,“允许直行车辆在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内通行,但不可以停留”标志、标线的应用,在最大化挖掘导向车道通行力的同时,避免了导向车道被“闲置”和“浪费”,即开源,又节流,大大增加路口直行车辆通行的能力,充分利用闲置能力。因此,非常有必要推广“允许直行车辆在右转弯导向车道内通行,但不可以停留”标志、标线。当路口进口设置有两条及两条以上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7,且最右侧导向车道为右转车道时,该车道可以设置成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优点如上所述。
如图1所示,所述交叉口的中央设有中心点标线23,位于所述交叉口部分的几何中心点上,指示非机动车、机动车沿所述中心点标线23的左侧左转弯,用于分隔对向车道左转弯非机动车在路口中心区域的通行位置,归类于指示标线。尤其适合于双向左转弯车辆同时放行的路口、双向直行左转弯同时混合放行的路口。所述中心点标线23为在所述交叉口设置“中心点”,能够使车辆驾驶人心中模糊的点变成眼中可见的点,有利于机动车、非机动车依法依规通过路口,消除交通安全隐患。
目前《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1038、《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JTG D82中的禁止类标线“中心圈”,可以设置在平面交叉路口的中心,用以区分车辆大、小转弯或作为交叉口左右转弯的指示,《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1038还要求中心圈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交通条件比较复杂的路口,宜设置中心圈;
2、不规则交叉口或交叉口处车道过宽,可设置中心圈;
3、其他需要规范车辆行驶轨迹的行驶地点,可以设置中心圈。
以上规定中,中心圈部分代替了所述中心点标线23的作用,但主要是针对机动车转弯时使用,中心圈不是所述交叉口的必设标线,同时中心圈有最小尺寸限制,圆形的直径不小于120cm,菱形的对角线长度不小于150cm。交通繁忙时段大部分路口非常拥挤,左转弯时非机动车靠近中心点通行,不需要120cm距离的双向车辆间隔,在没有多余空间的路口中心强行设置中心圈反而增加了路口的拥挤程度,即降低了通行效率,又增加了安全隐患,中心圈不适合代替所述中心点线标使用,需要设置专门的所述中心点线标,来消除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的所述中心点标线23包括两条白色交叉设置的引导线231,两条所述引导线231分别长2500毫米,宽度150毫米,所述引导线231的角度就是左转弯非机动车行驶轨迹曲线经过所述中心点标线23时的切线的角度。如图8所示,与所述交叉口连通的所述道路同宽度时,两所述引导线231为正交;如图9所示,与所述交叉口连通的所述道路宽度不同时,两所述引导线231为非正交。
如图1和图10所示,位于所述交叉口驶出侧的所述人行横道1上还设有行人待行区24,有信号灯控制的路口,在放行相位为先直行后左转的通行模式中,面前横道左转放行时,横道出口一侧人行横道1区域处于闲置状态,如果是大型路口,所述人行横道1长度大于25米,行人一次通过路口有困难时,因此专门设置了所述行人待行区24,左转放行时,行人提前进入所述行人待行区24内等待,有利于部分老弱病残群体一次性通过路口,减少行人的路口滞留时间,增加路口行人通行能力。当然,所述行人待行区24的设置并不受所述人行横道1长度大于25米的限制,所述人行横道1长度小于25米或长度大于25米时,根据实际使用可选择设置。目前执行的《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没有相对应的交通标线,所以有必要对所述行人待行区24的标线及标志进行详细设计。
所述行人待行区24包括靠近所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2设置的一条黄色斑马线25,所述黄色斑马线25远离所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2一侧的路面上设有待行区标线文字标记26,所述待行区标线文字标记26设置为“待行区”字样。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过程,所述道路的直行灯为绿色:
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7内的车辆陆续启动直行,并沿汽车行进方向通过所述交叉口;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6上的首辆机动车也可以启动,与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7内的车辆同行,随直行车流通过所述交叉口;位于所述非机动车道5上的非机动车陆续启动直行,并沿非机动车行进方向在直行车流的右侧通过所述交叉口;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内行驶的机动车陆续右转,交通信号灯的直行灯为绿色时,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上的机动车也可以选择在该车道直行,但选择在该车道直行的机动车不得在此车道停车等待放行信号灯。
所述道路的左转灯为绿色:
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6内的车辆陆续启动左转,并沿汽车行进方向从所述中心点标线23的左侧左转弯通过所述交叉口;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7上的首辆机动车可以启动,与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6内的车辆同行左转,随左转车流从所述中心点标线23的左侧左转弯通过所述交叉口;位于所述非机动车道5上的非机动车陆续启动左转,并沿非机动车行进方向从所述中心点标线23的左侧左转弯通过所述交叉口;左转弯车辆对向车道处的所述人行横道1上,行人可以进入所述行人待行区24,等待该人行横道1上的交通信号灯变为绿色,继续前行通过所述人行横道1,所述行人待行区24的设置,有利于老弱病残弱势群体一次性通过路口,减少行人在道路中心线处的停留,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本发明位于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6内的首辆车,可随直行车辆一同直行,位于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7内的首辆车,可随左转车辆一同左转,在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8内的车辆,也可随直行车辆一同直行,但该车道的直行车辆不得出现停车现象,该种灵活变通的交通标志、标线可以大大减少车辆路口等待的时间,将道路通行率最大化,达到在最易出现交通拥堵的各个路口处,车辆也可以按照自身目的地不同的需求,保持运行、不做无谓的滞留;而中心点标线23的设置,减少了路口的拥挤现象,中心点标线23的设置使两侧左转车道明确分隔,交叉口处的交通安全性大大提升,行人待行区24的设置,有利于老弱病残弱势群体一次性通过路口,减少行人在道路中心线处的停留,减少交通安全隐患,且直行不停留、头车左转、头车直行、行人待行区24通行方式属于无冲突通行,不会对其他通行主体产生不利影响。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设于道路的交叉口处,包括与所述交叉口连通的各条所述道路表面对应设置的人行横道,各所述道路上还分别对应设有对向车行道分界线,所述交叉口入口侧的各条所述道路的路面上自所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向外依次布置有至少一条左转导向车道、至少一条直行导向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导向车道与所述直行导向车道之间还设有至少一条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或/和至少一条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所述直行导向车道与所述非机动车道之间还设有一条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相邻两车道之间设有同向车行道分界线,各车道表面对应设有配合使用的行车导向标线,各所述道路侧部还分别对应设有用于指示车辆行驶的道路交通标志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车导向标线包括在所述左转导向车道表面设置的左转导向箭头标线,在所述直行导向车道表面设置的直行导向箭头标线,在所述非机动车道表面设置的非机动车图形标线,在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表面设置的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或/和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表面设置的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在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表面设置的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道路交通标志牌上设有分别与所述左转导向车道、所述直行导向车道、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或/和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所述非机动车道对应的行车道导向标志,各所述行车道导向标志内设有与所述道路上相应车道表面的标线对应的交通标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通标志包括与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对应的左转导向箭头标志、与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对应的直行导向箭头标志、与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对应的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志或/和与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对应的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志、与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对应的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包括设于对应车道内的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位于所述左转导向箭头标线的右侧设有头车直行导向标线;所述头车直行导向标线设有白色的头车直行导向箭头标线,在所述头车直行导向箭头标线的尾端依次设有三段头车直行导向箭杆标线,各段所述头车直行导向箭杆标线均为红色;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志的结构与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组合箭头标线的结构相应;
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包括设于对应车道内的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位于所述直行导向箭头标线的左侧设有头车左转导向标线;所述头车左转导向标线设有白色的头车左转导向箭头标线,在所述头车左转导向箭头标线的尾端依次设有三段头车左转导向箭杆标线,各段所述头车左转导向箭杆标线均为红色,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志的结构与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组合箭头标线的结构相应;
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线包括位于所在车道内的右转导向箭头标线,位于所述右转导向箭头标线的箭杆前端对接有黄色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线,所述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线内填充有黄色的禁止停留网状标线;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组合箭头标志包括右转导向箭头标志,所述右转导向箭头标志的箭杆前端对接有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志,所述直行不停导向箭头标志整体为黄色。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交叉口的中央设有中心点标线,所述中心点标线包括两条白色交叉设置的引导线;
形成所述交叉口相交的所述道路同宽度时,两所述引导线为正交;
形成所述交叉口相交的所述道路宽度不同时,两所述引导线为非正交。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交叉口出口侧的所述人行横道上还设有行人待行区,所述行人待行区包括靠近所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设置的一条黄色斑马线,所述黄色斑马线远离所述对向车行道分界线一侧的路面上设有待行区标线文字标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过程,
所述道路的直行灯为绿色:
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内的车辆陆续启动直行,并沿汽车行进方向通过所述交叉口;
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上的首辆机动车也可以启动,与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内的车辆同行,随直行车流通过所述交叉口;
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内行驶的机动车陆续右转,交通信号灯的直行灯为绿色时,所述右转和直行不停留合用导向车道上的机动车也可以选择在该车道直行,但选择在该车道直行的机动车不得在此车道停车等待放行信号灯;
所述道路的左转灯为绿色:
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内的车辆陆续启动左转,并沿汽车行进方向从所述中心点标线的左侧左转弯通过所述交叉口;
所述直行和头车左转合用导向车道上的首辆机动车可以启动,与所述左转和头车直行合用导向车道内的车辆同行左转,随左转车流沿所述中心点标线的左侧左转弯通过所述交叉口;
位于所述非机动车道上的非机动车陆续启动左转,并沿非机动车行进方向从所述中心点标线的左侧左转弯通过所述交叉口;
左转弯车辆对向车道处所述人行横道上的行人,可以进入所述行人待行区,等待该人行横道上的交通信号灯变为绿色,继续前行通过所述人行横道。
CN201910027124.1A 2019-01-11 2019-01-11 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ctive CN1096951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7124.1A CN109695187B (zh) 2019-01-11 2019-01-11 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27124.1A CN109695187B (zh) 2019-01-11 2019-01-11 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5187A CN109695187A (zh) 2019-04-30
CN109695187B true CN109695187B (zh) 2021-04-20

Family

ID=66233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27124.1A Active CN109695187B (zh) 2019-01-11 2019-01-11 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951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46343B (zh) * 2019-07-12 2020-12-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两相位交叉口的无冲突的行人信号配时方法
CN110491126B (zh) * 2019-08-25 2021-11-16 安徽深蓝大健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非机动车路口行驶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11648267A (zh) * 2020-05-29 2020-09-11 武汉理工大学 基于路权分配的无信号控制交叉口群标志
CN114550571B (zh) * 2020-11-26 2023-06-2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道线标注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2907996B (zh) * 2021-01-15 2023-01-03 上海海事大学 一种直右车道交通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023095B (zh) * 2021-09-22 2022-12-30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交通限制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6756A (zh) * 2005-04-25 2005-10-05 张汉臣 一种平面路口交通控制系统
CN1776093A (zh) * 2005-12-08 2006-05-24 钱红波 左转车辆二次停车控制平面十字交叉口交通设计与交通控制方法
CN101187191A (zh) * 2006-11-17 2008-05-28 黄宝文 城区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
CN102277804A (zh) * 2011-06-16 2011-12-14 胡又宏 一种道路交叉路口的车道设置及相应的红绿灯控制方法
CN202247574U (zh) * 2011-10-14 2012-05-30 李志卫 一种交通道路立体十字路口
CN102646331A (zh) * 2012-04-27 2012-08-22 武汉理工大学 十字形交叉口对角行人过街与机动车左转协同设计方法
CN103938511A (zh) * 2014-04-24 2014-07-23 福建农林大学 适用于城市十字路口的立交桥及其通行控制方法
CN104680804A (zh) * 2015-03-26 2015-06-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交叉口直右共用车道预信号控制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76756A (zh) * 2005-04-25 2005-10-05 张汉臣 一种平面路口交通控制系统
CN1776093A (zh) * 2005-12-08 2006-05-24 钱红波 左转车辆二次停车控制平面十字交叉口交通设计与交通控制方法
CN101187191A (zh) * 2006-11-17 2008-05-28 黄宝文 城区道路交通设施的设置
CN102277804A (zh) * 2011-06-16 2011-12-14 胡又宏 一种道路交叉路口的车道设置及相应的红绿灯控制方法
CN202247574U (zh) * 2011-10-14 2012-05-30 李志卫 一种交通道路立体十字路口
CN102646331A (zh) * 2012-04-27 2012-08-22 武汉理工大学 十字形交叉口对角行人过街与机动车左转协同设计方法
CN103938511A (zh) * 2014-04-24 2014-07-23 福建农林大学 适用于城市十字路口的立交桥及其通行控制方法
CN104680804A (zh) * 2015-03-26 2015-06-03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交叉口直右共用车道预信号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95187A (zh) 2019-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5187B (zh) 道路交叉口交通标志和标线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CN101463582B (zh) 交通设施更新设置的路口
AU727061B2 (en) Traffic guide constructions at road intersections to provide smooth traffic flows and methods of traffic control thereof
CN102051845A (zh) 平交口左转进口道迁移及其行驶方法
WO2014173028A1 (zh) 平交路口纵横互动人车公交便利反瓶颈模式交通
CN105070080A (zh) 一种左转无冲突的平面道路交叉口疏导系统
WO2014075635A1 (zh) 提高路口交通通行能力的方法
WO2016061902A1 (zh) 平交路口交通分流的方法及系统
CN110246343B (zh) 一种两相位交叉口的无冲突的行人信号配时方法
CN1752344A (zh) 一种新型t型信号控制交叉囗交通设计与交通控制方法
US20090060647A1 (en) Traffic merging system
CN105672074A (zh) 城市道路十字路口分流系统
KR100768751B1 (ko) 3지교차로 및 3지교차로의 신호제어방법
CN201305801Y (zh) 无红绿灯不等待道路
CN101126219B (zh) 免红绿灯十字路口道路系统
CN112211051A (zh) 无信号灯四方可通行交叉道路系统
CN207987645U (zh) 四车道交叉路口渠化系统
CN102852057A (zh) 交通路口三环道安全岛
CN106205153B (zh) 一种路口左一区靠后的结构及直行后变左的控制办法
CN103290747A (zh) 一种全方位超前置左及其交通
CN214245163U (zh) 路口交通指挥系统
Falbo Protected intersections for bicyclists
CN107408335A (zh) 交通分流信号系统及方法
CN110344296A (zh) 一种十字路口及丁字路口取消红绿灯道路
CN110409238A (zh) 带有非机动车左转待行区的交叉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