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83214A - 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83214A
CN109683214A CN201710980303.8A CN201710980303A CN109683214A CN 109683214 A CN109683214 A CN 109683214A CN 201710980303 A CN201710980303 A CN 201710980303A CN 109683214 A CN109683214 A CN 10968321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glass
coated
silicon dioxide
glass base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98030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达勇
张忠义
卓小龙
杨航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ANXIN JMT GLAS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ANXIN JMT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ANXIN JMT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ANXIN JMT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1098030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83214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8321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8321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0Optical coatings produced by application to, or surface treatment of, optical elements
    • G02B1/11Anti-reflection coatings
    • G02B1/113Anti-reflection coatings using inorganic layer materials only
    • G02B1/115Multilay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CCHEMICAL COMPOSITION OF GLASSES, GLAZES OR VITREOUS ENAMELS; 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MADE FROM GLASS, MINERALS OR SLAGS; JOINING GLASS TO GLASS OR OTHER MATERIALS
    • C03C17/00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 C03C17/34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 C03C17/3411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 C03C17/3417Surface treatment of glass, not in the form of fibres or filaments, by coating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having different compositions with at least two coatings of inorganic materials all coatings being oxide coating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和生产工艺,该双面镀膜玻璃包括有玻璃基材,所述玻璃基材的正面和反面均镀制有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该生产工艺包括:准备玻璃基材,利用溅射镀膜设备在玻璃基材的正面和反面镀制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本发明利用溅射镀膜设备一次性完成膜层厚度叠加,同时在500nm~1200nm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均具有增透效果。

Description

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的镀膜玻璃,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增透膜,也叫减反射膜,在现代光学仪器上应用比较广泛。如照相机、摄像机、显微镜、各类显示屏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军工、医疗仪器显示仪已经综合多功能使用,光学系统的工作波段可能要覆盖可见、微光、红外等波段。这样的光学系统比较复杂,光学零件很多,光能的损失也很大,这就需要工作光谱范围很宽的宽带增透膜来改善光学元件成像质量。国内外研究红外增透膜,大都采用氟化物材料制作红外增透膜,但氟化物材料易吸潮、且少量溶于水,材料可选性小,膜层性能差。有些还具有放射性和一定的毒性,如氟化钍,许多国家已禁止做为膜料使用。由于氟化物不能在空气中长时间应用,所以这种红外增透膜并不适合做光学仪器显示屏采用。因氟化物的缺陷,多层膜结构的宽波段红外增透膜逐步被推广,国内也在研究多层膜结构的宽波段红外增透膜,以解决氟化物材料制作红外膜的缺陷,常采用TIO2、SIO2、MgF2、Al2O3等材料组合,所设计的膜层多达几十层,最少的材料组合也有11层之多,膜厚达到0.6μm,有的比此还更厚。
目前,常用的磁控溅射镀膜设备种类中,主要是单箱体旋转镀膜设备和连续式组合箱体的镀膜线,单箱体旋转镀膜设备,基片可以在镀膜箱内无限次旋转,膜层可以往复叠加,每层膜厚也可以做得很厚。连续式磁控溅射镀膜线,不同于单体镀膜设备,其真空镀膜箱多个组合一般长度40-60米,能排列磁控溅射靶位数有限,基片从进口到通过溅射箱室再到出口出片,在线镀膜时间有限制,因此,连续式镀膜生产线特点决定了产品膜层的组合不能多,膜系厚度组合受设备配置限制。现阶段的红外增透膜膜层组合设计膜厚达到0.6μm以上,只能在单体镀膜设备制作。溅射材料选用、溅射工艺方式等等,都不便于连续式箱体的磁控溅射镀膜线制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溅射镀膜设备一次性完成膜层厚度叠加,同时在500nm~1200nm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均具有增透效果的双面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其包括有玻璃基材,所述玻璃基材的正面和反面均镀制有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
优选地,所述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包括有第一氧化铌层和第一二氧化硅层,所述第一氧化铌层和第一二氧化硅层由内至外依次镀制于玻璃基材表面。
优选地,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层的外表面镀制有第二氧化铌层,所述第二氧化铌层的外表面镀制有第二二氧化硅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氧化铌层的厚度为27nm~29nm,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65nm~70nm,所述第二氧化铌层的厚度为21nm~24nm,所述第二二氧化硅层的厚度为157nm~162nm。
优选地,所述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包括有氧化钛层和第一二氧化硅层,所述氧化钛层和第一二氧化硅层由内至外依次镀制于玻璃基材表面。
优选地,该工艺包括:准备玻璃基材,利用溅射镀膜设备在玻璃基材的正面和反面镀制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
优选地,镀制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过程包括:准备连续式磁控溅射镀膜设备,按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设计膜系,确定所述第一氧化铌层、第一二氧化硅层、第二氧化铌层和第二二氧化硅层的厚度和排列顺序,将镀膜设备的真空度抽至5.0E-3pa本底真空,然后每个镀膜箱体充入120sccm的Ar2气,再充入O2气,SiAl靶材氧量在60~75SCCM,Nb金属靶氧量在80~90SCCM,之后开启对应靶位的电源,待电源工作稳定后,将玻璃基材送入镀膜箱体,玻璃基材依次经过各溅射靶镀制膜层,当玻璃基材的一面完成镀膜后输送出镀膜箱体,之后将玻璃基材翻转到另一面,再次送入镀膜线重复镀制相同顺序和厚度的膜层,完成双面镀膜。
优选地,镀制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过程包括:准备单箱体溅射镀膜设备,按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设计膜系安装Nb靶和Sial靶,在基片架上装夹玻璃基材,镀膜箱体真空度抽至5.0E-3pa本底真空,然后箱体充入100sccm的Ar2气,再充入O2气,流量控制在70~90SCCM,之后开启Nb靶位的电源,功率开至需要设定值,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镀制第一氧化铌层,完成后关闭NB靶,开启Sial靶,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镀制第一二氧化硅层,完成后关闭Sial靶,再次开启Nb靶位的电源,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在第一二氧化硅层上镀制第二氧化铌层,完成后关闭Nb靶位的电源,开启Sial靶,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在第二氧化铌层上镀制第二二氧化硅层,完成玻璃基材的第一面镀膜,从镀膜箱体取出玻璃基材,翻转至第二面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至完成双面镀膜。
本发明公开的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中,采用组合膜层结构,利用真空磁控溅射连续箱体式镀膜线一次性完成膜层厚度叠加,在平板玻璃基材上镀制500-1200nm波长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均具有增透效果的功能膜层,解决了氟化物材料制作红外膜的缺陷,突破了设计红外膜必须用TIO2、SIO2、MgF2、Al2O3等材料十几层甚至几十层。基于上述特性,本发明产品可应用于激光测距机、热成像、微光夜视,CCD摄像等军工仪器、医疗仪器上,用来制作多波段、宽光谱共窗口的仪器显示器件;也可以应用于制作太阳能面板,减少光能反射,增加太阳光能在电池板上的转换率;甚至还可以应用于大气辐射系统测试体系中光学元件上;由于本发明增透波段比较宽,可见光及红外光范围的显示屏均可适合使用,其特殊的优越性能高于普通的减反射玻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面镀膜玻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请参照图1,其包括有玻璃基材1,所述玻璃基材1的正面和反面均镀制有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
上述双面镀膜玻璃中,采用组合膜层结构,利用真空磁控溅射连续箱体式镀膜线一次性完成膜层厚度叠加,在平板玻璃基材上镀制500-1200nm波长可见光和红外光波段均具有增透效果的功能膜层,解决了氟化物材料制作红外膜的缺陷,突破了设计红外膜必须用TIO2、SIO2、MgF2、Al2O3等材料十几层甚至几十层。基于上述特性,本发明产品可应用于激光测距机、热成像、微光夜视,CCD摄像等军工仪器、医疗仪器上,用来制作多波段、宽光谱共窗口的仪器显示器件;也可以应用于制作太阳能面板,减少光能反射,增加太阳光能在电池板上的转换率;甚至还可以应用于大气辐射系统测试体系中光学元件上;由于本发明增透波段比较宽,可见光及红外光范围的显示屏均可适合使用,其特殊的优越性能高于普通的减反射玻璃。
本实施例中,所述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包括有第一氧化铌层2和第一二氧化硅层3,所述第一氧化铌层2和第一二氧化硅层3由内至外依次镀制于玻璃基材1表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层3的外表面镀制有第二氧化铌层4,所述第二氧化铌层4的外表面镀制有第二二氧化硅层5。
关于各膜层的厚度尺寸,所述第一氧化铌层2的厚度为27nm~29nm,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层3的厚度为65nm~70nm,所述第二氧化铌层4的厚度为21nm~24nm,所述第二二氧化硅层5的厚度为157nm~162nm。
作为一种替代方案,所述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包括有氧化钛层和第一二氧化硅层3,所述氧化钛层和第一二氧化硅层3由内至外依次镀制于玻璃基材1表面。
上述结构中,可见光和红外光波长范围增透玻璃,500-1100nm波长平均透过率≧96%,550nm波长透过率≧97%,900-950nm波长平均透过率≧97%,550nm反射率≦1%,900-950nm范围反射率≦1%.具有550nm及940nm附近透过率最高的双波峰有效界面,适合多波长产品增透应用。
本实施例考虑到连续式箱体镀膜线的局限性,设计只用Nb2O5和SIO2两种材料,双面四层组合的宽波段增透膜系,适合镀膜线一次性完成一面镀膜。其镀制工艺方法是利用多箱体连续磁控反应溅射镀膜线,根据镀膜传送方向,按设计膜层组成材料排列顺序布置靶位,根据设计膜层的厚度范围计算并配置使用阴极靶数量,组成连续的镀膜阴极箱体通道,玻璃基材逐一通过各靶位完成镀膜成品第一面工艺。然后将玻璃反面再镀一次相同的膜层结构,完成双面镀膜。本实施例中的Nb2O5膜层用金属NB或用氧化铌靶;SiO2膜层用SiAl合金靶,采用中频电源加氧反应溅射,氩气流量80-130SCCM/氧气60-90SCCM。
本实施例是应用光学薄膜反射干涉原理,按光学可见光减反射薄膜和红外光增透性能要求,设计具有550nm及940nm附近透过率最高的双波峰有效界面,可实现产品500-1100nm波长范围光学透过率平均≧96%,单波长透过率550nm≧97%,940nm≧97%。反射率范围550nm≦1.3%,940nm≦1.2%,1100nm≦1.2%的光学指标,适合需要多波长增透的产品应用。
本实施例在镀膜前玻璃基材进行去离子水清洗,真空本底3.6E-3pa、工作压强5.0-6.6E-1pa条件下,利用真空磁控镀膜线,溅射Nb2O5和SiO2材料而成。此技术包含使用SiO2、Nb2O5组成多层纳米复合材料,在玻璃基材上,采用连续式真空溅射镀膜设备镀制可见光和红外光波长范围均可增透减反射的薄膜。本实施例膜层结构材料,Nb2O5膜层可以采用相似高折射率的TiO2材替代使用。
本实施例可见光和红外光波长范围均可增透减反射的薄膜玻璃,产品能应用于普通显示屏、激光测距机、热成像、微光夜视,CCD摄像等军工仪器、医疗仪器上,用来制作多波段、宽光谱共窗口的仪器显示器件;也可以应用于制作太阳能面板减少光能反射,增加太阳光能在电池板上的转换率;甚至还可以应用于大气辐射系统测试体系中光学元件上。
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生产工艺,该工艺包括:准备玻璃基材1,利用溅射镀膜设备在玻璃基材1的正面和反面镀制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
具体的制备过程可参照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镀制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过程包括:准备连续式磁控溅射镀膜设备,按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设计膜系,确定所述第一氧化铌层2、第一二氧化硅层3、第二氧化铌层4和第二二氧化硅层5的厚度和排列顺序,将镀膜设备的真空度抽至5.0E-3pa本底真空,然后每个镀膜箱体充入120sccm的Ar2气,再充入O2气,SiAl靶材氧量在60~75SCCM,Nb金属靶氧量在80~90SCCM,之后开启对应靶位的电源,待电源工作稳定后,将玻璃基材1送入镀膜箱体,玻璃基材1依次经过各溅射靶镀制膜层,当玻璃基材1的一面完成镀膜后输送出镀膜箱体,之后将玻璃基材1翻转到另一面,再次送入镀膜线重复镀制相同顺序和厚度的膜层,完成双面镀膜。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镀制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过程包括:准备单箱体溅射镀膜设备,按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设计膜系安装Nb靶和Sial靶,在基片架上装夹玻璃基材,镀膜箱体真空度抽至5.0E-3pa本底真空,然后箱体充入100sccm的Ar2气,再充入O2气,流量控制在70~90SCCM,之后开启Nb靶位的电源,功率开至需要设定值,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镀制第一氧化铌层2,完成后关闭NB靶,开启Sial靶,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镀制第一二氧化硅层3,完成后关闭Sial靶,再次开启Nb靶位的电源,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在第一二氧化硅层3上镀制第二氧化铌层4,完成后关闭Nb靶位的电源,开启Sial靶,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在第二氧化铌层4上镀制第二二氧化硅层5,完成玻璃基材1的第一面镀膜,从镀膜箱体取出玻璃基材1,翻转至第二面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至完成双面镀膜。需注意的是单箱体镀膜,基片旋转镀膜前必须确认靶面工作稳定。
以上所述只是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包括有玻璃基材(1),所述玻璃基材(1)的正面和反面均镀制有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包括有第一氧化铌层(2)和第一二氧化硅层(3),所述第一氧化铌层(2)和第一二氧化硅层(3)由内至外依次镀制于玻璃基材(1)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层(3)的外表面镀制有第二氧化铌层(4),所述第二氧化铌层(4)的外表面镀制有第二二氧化硅层(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氧化铌层(2)的厚度为27nm~29nm,所述第一二氧化硅层(3)的厚度为65nm~70nm,所述第二氧化铌层(4)的厚度为21nm~24nm,所述第二二氧化硅层(5)的厚度为157nm~162n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其特征在于,所述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包括有氧化钛层和第一二氧化硅层(3),所述氧化钛层和第一二氧化硅层(3)由内至外依次镀制于玻璃基材(1)表面。
6.一种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准备玻璃基材(1),利用溅射镀膜设备在玻璃基材(1)的正面和反面镀制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镀制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过程包括:准备连续式磁控溅射镀膜设备,按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设计膜系,确定所述第一氧化铌层(2)、第一二氧化硅层(3)、第二氧化铌层(4)和第二二氧化硅层(5)的厚度和排列顺序,将镀膜设备的真空度抽至5.0E-3pa本底真空,然后每个镀膜箱体充入120sccm的Ar2气,再充入O2气,SiAl靶材氧量在60~75SCCM,Nb金属靶氧量在80~90SCCM,之后开启对应靶位的电源,待电源工作稳定后,将玻璃基材(1)送入镀膜箱体,玻璃基材(1)依次经过各溅射靶镀制膜层,当玻璃基材(1)的一面完成镀膜后输送出镀膜箱体,之后将玻璃基材(1)翻转到另一面,再次送入镀膜线重复镀制相同顺序和厚度的膜层,完成双面镀膜。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镀制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过程包括:准备单箱体溅射镀膜设备,按AR增透减反射纳米复合层的设计膜系安装Nb靶和Sial靶,在基片架上装夹玻璃基材,镀膜箱体真空度抽至5.0E-3pa本底真空,然后箱体充入100sccm的Ar2气,再充入O2气,流量控制在70~90SCCM,之后开启Nb靶位的电源,功率开至需要设定值,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镀制第一氧化铌层(2),完成后关闭NB靶,开启Sial靶,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镀制第一二氧化硅层(3),完成后关闭Sial靶,再次开启Nb靶位的电源,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在第一二氧化硅层(3)上镀制第二氧化铌层(4),完成后关闭Nb靶位的电源,开启Sial靶,按预设膜层厚度设定玻璃基材的转圈数,在第二氧化铌层(4)上镀制第二二氧化硅层(5),完成玻璃基材(1)的第一面镀膜,从镀膜箱体取出玻璃基材(1),翻转至第二面重复执行上述过程,直至完成双面镀膜。
CN201710980303.8A 2017-10-19 2017-10-19 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Pending CN10968321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0303.8A CN109683214A (zh) 2017-10-19 2017-10-19 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980303.8A CN109683214A (zh) 2017-10-19 2017-10-19 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83214A true CN109683214A (zh) 2019-04-26

Family

ID=66183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980303.8A Pending CN109683214A (zh) 2017-10-19 2017-10-19 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83214A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94490A (zh) * 2019-11-25 2020-02-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中波红外增透膜设计及制备方法
CN111708106A (zh) * 2019-11-21 2020-09-25 光芯薄膜(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不降低940纳米波段透过率的双面减反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97415A (zh) * 2021-03-29 2021-07-09 安徽熙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oled微显示芯片结构及其增透方法
CN113219565A (zh) * 2021-04-30 2021-08-06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消杂光窗口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81829A (zh) * 2021-05-19 2021-08-20 苏州知睿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宝石光学镜片
CN113308673A (zh) * 2021-04-26 2021-08-27 深圳市新邦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银色多介质薄膜真空磁控溅射制备工艺
CN113800782A (zh) * 2021-09-30 2021-12-17 台州星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激光雷达红外光透过的哑黑镀膜玻璃面板
CN113943176A (zh) * 2021-11-23 2022-01-18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高透光透明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79284A (zh) * 2022-05-05 2022-08-09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利用溅射法镀制的防眩光反射镜
CN116589201A (zh) * 2023-07-17 2023-08-15 山东蓝玻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红外高透过率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6263A (zh) * 2007-02-01 2008-08-06 甘国工 高透光率玻璃的显示器保护屏及使用该屏的液晶显示器
JP2008225210A (ja) * 2007-03-14 2008-09-25 Hoya Corp 反射防止膜及びこれを有する光学部品
CN104040380A (zh) * 2012-05-30 2014-09-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防反射膜的成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6263A (zh) * 2007-02-01 2008-08-06 甘国工 高透光率玻璃的显示器保护屏及使用该屏的液晶显示器
JP2008225210A (ja) * 2007-03-14 2008-09-25 Hoya Corp 反射防止膜及びこれを有する光学部品
CN104040380A (zh) * 2012-05-30 2014-09-10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防反射膜、光学系统、光学设备以及防反射膜的成膜方法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8106A (zh) * 2019-11-21 2020-09-25 光芯薄膜(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不降低940纳米波段透过率的双面减反射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94490A (zh) * 2019-11-25 2020-02-14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一种中波红外增透膜设计及制备方法
CN113097415A (zh) * 2021-03-29 2021-07-09 安徽熙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基oled微显示芯片结构及其增透方法
CN113308673A (zh) * 2021-04-26 2021-08-27 深圳市新邦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亮银色多介质薄膜真空磁控溅射制备工艺
CN113219565A (zh) * 2021-04-30 2021-08-06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一种消杂光窗口元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81829A (zh) * 2021-05-19 2021-08-20 苏州知睿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宝石光学镜片
CN113800782A (zh) * 2021-09-30 2021-12-17 台州星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对激光雷达红外光透过的哑黑镀膜玻璃面板
CN113943176A (zh) * 2021-11-23 2022-01-18 江苏铁锚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高透光透明陶瓷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79284A (zh) * 2022-05-05 2022-08-09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利用溅射法镀制的防眩光反射镜
CN116589201A (zh) * 2023-07-17 2023-08-15 山东蓝玻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红外高透过率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16589201B (zh) * 2023-07-17 2023-09-08 山东蓝玻玻璃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近红外高透过率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83214A (zh) 应用于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的双面镀膜玻璃及生产工艺
CN101244898B (zh) 金色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作方法
CN108706889A (zh) 一种镀膜板及其制备方法和一种太阳能组件
Wu et al. Colored solar selective absorbing coatings with metal Ti and dielectric AlN multilayer structure
US20130342900A1 (en) Reflection layer system for solar applications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CN108642447A (zh) 一种曲面镀膜板及其制备方法和包含其的太阳能组件
CN106435496B (zh) 一种草绿色双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424007B (zh) 一种光伏玻璃减反膜
CN106396425A (zh) 一种可见光高反射和截止红外线双功能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31003A (zh) 一种可见光高反射和截止蓝紫光的双功能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2498574B (zh) 用于生产具有彩色干涉过滤器层的基材的方法、包含彩色干涉过滤器层的所述基材、所述基材作为彩色太阳能电池或作为彩色太阳能模块或作为它们的构件的应用以及包括至少两个此基材的阵列
CN106435497B (zh) 一种金色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726891A (zh) 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884122A (zh) 一种太阳能光热转换集热器透明热镜及其制备方法
Welser et al. Broadband nanostructured antireflection coating on glass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
CN114415281B (zh) 一种超宽通带短波通滤光膜的制备方法
CN109837517A (zh) 一种基于磁控溅射的外反射银膜制备方法
CN101871103A (zh) 一种太阳能光谱高温选择性吸收膜及其制造方法
CN106381465B (zh) 一种四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JP2006117482A (ja) 熱線遮蔽ガラス及び熱線遮蔽複層ガラス
Liu et al. High-color-purity, high-brightness and angle-insensitive red structural color
JP2007310335A (ja) 表面鏡
CN101660717B (zh) 无影灯宽角度调色温冷反射镜
CN106435475B (zh) 一种蓝绿色三银低辐射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6637108B (zh) 一种靛蓝色双银高隔热节能窗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