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77257B - 百叶格栅 - Google Patents

百叶格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77257B
CN109677257B CN201811036669.0A CN201811036669A CN109677257B CN 109677257 B CN109677257 B CN 109677257B CN 201811036669 A CN201811036669 A CN 201811036669A CN 109677257 B CN109677257 B CN 1096772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fin
opening
joint
lou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3666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77257A (zh
Inventor
籾井基之
上田康智
伊藤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772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72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772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772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60K11/085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with adjustable shutters 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306/00Other features of vehicle sub-units
    • B60Y2306/01Reducing damages in case of crash, e.g. by improving battery prot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碰撞时能够追随构成外表面的部件而适当位移的百叶格栅。百叶格栅(1)与在车辆的外表面形成的导风口对应设置,包括具有开口部(11a、21a)并固定于构成外表面的部件的构架(2)、和在构架(2)内能够使开口部(21a)开闭的翅片(3),构架(2)具有在车辆碰撞时能够使该构架(2)在上下方向位移的上下位移容许部(5)。

Description

百叶格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百叶格栅。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下述内容:在百叶格栅的构架的前表面设置突起部,在碰撞时经由突起部承受载荷,以构架的左右固定部为支点使百叶格栅旋转,从而使前格栅后退。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0753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根据碰撞或碰撞物状态的不同,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也会产生载荷,因此针对该上下方向的载荷也需要使百叶格栅位移,但对于以往的百叶格栅来说,无法应对这样的位移。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碰撞时能够追随构成外表面的部件而适当位移的百叶格栅。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百叶格栅是一种与在车辆的外表面形成的导风口对应设置的百叶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开口部并固定于构成所述外表面的部件的构架、和在所述构架内能够使所述开口部开闭的翅片,所述构架具有在车辆碰撞时能够使该构架在上下方向位移的上下位移容许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实现在碰撞时能够追随构成外表面的部件而适当位移的百叶格栅。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百叶格栅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百叶格栅的后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设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百叶格栅的车辆的剖视图,是上下位移容许部及翅片关节部处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设有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百叶格栅的车辆的剖视图,是右侧构架及翅片处的剖视图。
图5A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百叶格栅的动作例的剖视图,是表示闭状态的图。
图5B是示意性地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百叶格栅的动作例的剖视图,是表示开状态的图。
图6A是用于说明在上下位移容许部处容许左后构架及右后构架的上下位移的主视图。
图6B是用于说明在上下位移容许部处容许左后构架及右后构架的上下位移的主视图。
图6C是用于说明在上下位移容许部处容许左后构架及右后构架的上下位移的主视图。
图7A是用于说明在翅片关节部处容许左翅片及右翅片的上下位移的主视图。
图7B是用于说明在翅片关节部处容许左翅片及右翅片的上下位移的主视图。
图7C是用于说明在翅片关节部处容许左翅片及右翅片的上下位移的主视图。
图8A是用于说明在上下位移容许部处容许左后构架及右后构架的前后位移的俯视图。
图8B是用于说明在上下位移容许部处容许左后构架及右后构架的前后位移的俯视图。
图8C是用于说明在上下位移容许部处容许左后构架及右后构架的前后位移的俯视图。
图9A是用于说明在翅片关节部处容许左翅片及右翅片的前后位移的俯视图。
图9B是用于说明在翅片关节部处容许左翅片及右翅片的前后位移的俯视图。
图9C是用于说明在翅片关节部处容许左翅片及右翅片的前后位移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百叶格栅
2 构架
2L 左构架
2R 右构架
3 翅片
3L 左翅片
3R 右翅片
5 上下位移容许部(构架关节部、球面接头)
6 翅片关节部
11a 开口部
13a 开口部(接头开口部)
21a 开口部
50 格栅(构成外表面的部件)
51 导风口
60 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适当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且,图1中用箭头示出的“前后”表示车辆的前后方向,“左右”表示从驾驶席观察的左右方向(车宽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百叶格栅1是用于使在车辆的格栅50上形成的导风口51(参照图4)开闭的百叶窗机构,包括构架2、翅片3和用于使翅片3转动的马达4。
<构架>
构架2是具有与导风口(参照图4)连通的开口部的框体,包括左构架2L、右构架2R和上下位移容许部5。
<左构架>
左构架2L将左后构架10L和左前构架20L组合构成。
<左后构架>
左后构架10L是构成左构架2L的后部及上下位移容许部5的一部分的树脂制部件,一体地具有框部11L、槽部12L和半球部13L。
《框部》
框部11L正面观察时呈横长的矩形框状。即,框部11L上形成有正面观察时呈矩形状的开口部11a。另外,框部11上形成有凸缘部11b、11c、11d、11e、11f。
凸缘部11b从框部11L的左侧壁部朝向上方延伸设置。凸缘部11b呈能够安装马达4的构造。并且,框部11L、11R的凸缘部11b中的没有安装马达4的一方能够省略。
凸缘部11c从框部11L的上壁部中的车宽方向中间部朝向前方延伸设置。凸缘部11c与左前构架20L相比延伸设置到前方,前端部朝向上方弯曲。凸缘部11c固定于车辆的格栅50(参照图3及图4)的背面。并且,凸缘部11c也可以从框部11L的下壁部中的车宽方向中间部朝向前方延伸设置。
凸缘部11d、11e在框部11L的上壁部处从夹着凸缘部11c的位置朝向上方延伸设置。凸缘部11f从框部11L的下壁部中的车宽方向中间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凸缘部11d~11f是用于将左后构架10L与左前构架20L相互组装的部位。
《槽部》
槽部12L从框部11L的右侧壁部朝向右方延伸设置。槽部12L使框部11L的内部空间与半球部13L的内部空间连通。槽部12L呈正面侧开放的形状。即,在槽部12L的正面侧形成有开口部12a(参照图6A~图6C)。另外,在槽部12L形成有凸缘部12b、12c。
凸缘部12b从槽部12L的上侧壁部中的前端部朝向上方延伸设置。凸缘部12c从槽部12L的下侧壁部中的前端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凸缘部12b、12c是用于将左后构架10L与左前构架20L相互组装的部位。
《半球部》
半球部13L设置在槽部12L的右端部。半球部13L呈正面侧开放的中空形状。即,在半球部13L的正面侧形成有开口部13a。另外,如图6A~图6C所示,在半球部13L上形成有孔部13b。孔部13b在半球部13L的后端部(高度方向中间部)横长地形成。
<左前构架>
如图1及图2所示,左前构架20L是构成左构架2L的前部的树脂制部件,一体地具有框部21L和盖部22L。
《框部》
框部21L正面观察时呈横长的矩形框状。即,在框部21L上形成有在正面观察时呈矩形状的开口部21a。框部21L的后端部外嵌在框部11L的前端部。该框部21L还具有作为翅片3的上游侧风道的功能。另外,在框部21L上形成有凸缘部21d、21e、21f。
凸缘部21d、21e在框部21L的上壁部处从夹着凸缘部11c的位置的后端部朝向上方延伸设置。凸缘部21f从框部21L的下壁部中的车宽方向中间部的后端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凸缘部21~21f是用于将左后构架10L与左前构架20L相互组装的部位。
《盖部》
盖部22L从框部21L的右侧壁部朝向右方延伸设置。盖部22L呈能够覆盖槽部12L的开口部12a的形状。在盖部22上形成有凸缘部22b、22c。
凸缘部22b从盖部22L的上端部朝向上方延伸设置。凸缘部22c从盖部22L的下端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凸缘部22b、22c是用于将左后构架10L与左前构架20L相互组装的部位。
<左后构架及左前构架的组装>
左后构架10L的凸缘部11d及左前构架20L的凸缘部21d以彼此重叠的方式利用销等固定。左后构架10L的凸缘部11e及左前构架20L的凸缘部21e以彼此重叠的方式利用销等固定。左后构架10L的凸缘部11f及左前构架20L的凸缘部21f以彼此重叠的方式利用销等固定。
另外,左后构架10L的凸缘部12b及左前构架20L的凸缘部22b以彼此重叠的方式利用销等固定。左后构架10L的凸缘部12c及左前构架20L的凸缘部22c以彼此重叠的方式利用销等固定。
<右构架>
右构架2R由右后构架10R和右前构架20R组合构成。
<右后构架>
右后构架10R是构成右构架2R后部及上下位移容许部5的一部分的树脂制部件,一体地具有框部11R、槽部12R和半球部13R。框部11R及槽部12R具有与左后构架10L的框部11L及槽部12L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省略说明。另外,半球部13R除了尺寸不同以外,具有与左后构架10L的半球部13L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省略说明。
<右前构架>
右前构架20R是构成右构架2R前部的树脂制部件,一体地具有框部21R和盖部22R。框部21R及盖部22R具有与左前构架20L的框部21L及盖部22L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省略说明。
<上下位移容许部(构架上下位移容许部)、构架关节部、球面接头>
上下位移容许部(构架上下位移容许部)5具有左后构架10L的半球部13L、右后构架10R的半球部13R和连结部40(参照图3)。在本实施方式中,半球部13L的内径与半球部13R外径大致相等,半球部13R内嵌在半球部13L中。
<连结部>
如图3所示,连结部40是穿插在半球部13L的孔部13b与半球部13R的孔部13b中,将半球部13L及半球部13R夹入的树脂制部件。连结部40一体地具有轴部41和一对按压部42、42。轴部41是穿插在半球部13L的孔部13b和半球部13R的孔部13b中的圆柱部。轴部41的外径与孔部13b的短径方向的宽度大致相等。按压部42、42是分别设置在轴部41的两端部的圆板部。按压部42、42的外径比孔部13b的短径方向的宽度大。
连结部40能够使轴部41在孔部13b内相对地朝向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移动,因此容许半球部13L及半球部13R的绕前后轴线的相对转动即上下位移。连结部40能够使轴部41在孔部13b内相对转动,因此容许半球部13L及半球部13R绕上下轴线的相对转动即前后位移。连结部40由于使轴部41无法在孔部13b内相对地朝向与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因此限制半球部13L及半球部13R绕左右轴线的相对转动。
即,上下位移容许部5针对外部载荷容许构架2的上下方向的位移。并且,下位移容许部5在针对外部载荷容许构架2的前后方向的位移的同时,使左构架2L及右构架2R一体地绕左右轴线转动。
如上所述,上下位移容许部5是连结左构架2L和右构架2R的构架关节部。另外,上下位移容许部5是使用半球部13L、13R构成的球面接头。关于在上下位移容许部5处容许构架2的位移如后详细说明。
<翅片>
如图1及图2所示,翅片3是利用马达4使构架2的开口部开闭的板体,包括左翅片3L、右翅片3R和翅片关节部6。
<左翅片>
左翅片3L由左翅片部件30L构成。
<左翅片部件>
左翅片部件30L是构成左翅片3L及翅片关节部6的一部分的树脂制部件,一体地具有翅片31L、轴部32L、轴部33L和圆筒部34L。
《翅片》
翅片31L是呈横长形状的板状部。翅片31L收容在左后构架10L及左前构架20L的开口部11a、21a中。翅片31L上形成有止动件31a和加强筋31b。
止动件31a从翅片31的车宽方向两端部朝向后方延伸设置。加强筋31b是在翅片31L的后表面形成的加强部。
《轴部》
轴部32L是从翅片31L的右端部(具体来说是右端部侧的止动件31a)朝向右方延伸设置的圆柱部。轴部32L被收容在左后构架10L的槽部12L及半球部13L、13R中。
《轴部》
轴部33L是从翅片31L的左端部(具体来说是左端部侧的止动件31a)朝向左方延伸设置的圆柱部。轴部33L设定为与轴部32L同轴,经由在左后构架10L及/或左前构架20L上形成的孔部、切削部等与安装在左后构架10L的凸缘部11b上的马达4连结。
《圆筒部》
如图7A~图7C所示,圆筒部34L设置在轴部32L的右端部。圆筒部34L在左端部具有底壁部,在右端部具有开口部34a。圆筒部34L被容纳在半球部13L、13R中。在圆筒部34L上形成有一对槽孔部34b、34b(参照图9A~图9C)。
如图9A~图9C所示,槽孔部34b从圆筒部34L的周壁部的开口部34a侧朝向右方延伸设置。槽孔部34b形成至圆筒部34L的周壁部的与高度方向中间相比接近底壁部的位置。另外,一对槽孔部34b在圆筒部34L的周壁部上配置在对置的部位。
<右翅片>
如图1及图2所示,右翅片3R由右翅片部件30R构成。
<右翅片部件>
右翅片部件30R是构成右翅片3R及翅片关节部6的一部分的树脂制部件,一体地具有翅片31R、轴部32R、轴部33R和球体部35R。翅片31R、轴部32R及轴部33R具有与左翅片部件30L的翅片31L、轴部32L及轴部33R左右对称的构造,因此省略说明。并且,轴部33R与马达4不连结。
《球体部》
如图7A~图7C所示,球体部35R设置在轴部32R左端部。在球体部35R上形成有一对突起部35b、35b。
一对突起部35b是在球体部35R外周面上配置在对置部位的圆柱部。
<翅片关节部>
翅片关节部6具有左翅片部件30L的圆筒部34L和右翅片部件30R的球体部35R。在本实施方式中,圆筒部34L的内径与球体部35R外径大致相等,球体部35R被容纳在圆筒部34L中。另外,突起部35b的外径与槽孔部34b的槽宽大致相等,突起部35b以能够滑动的方式穿插在槽孔部34b中。另外,突起部35b的突出高度比圆筒部34L的周壁部的厚度大。该翅片关节部6是在车辆碰撞时能够使翅片3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翅片上下位移容许部的一例。
突起部35b能够在槽孔部34b内相对地朝向左右方向(车宽方向)移动(倾斜),因此容许圆筒部34L及球体部35R绕前后轴线的相对转动即上下位移。突起部35b能够在槽孔部34b内相对转动,因此容许圆筒部34L及球体部35R绕上下轴线的相对转动即前后位移。突起部35b无法在槽孔部34b内相对地朝向与车宽方向正交的方向移动,因此限制圆筒部34L及球体部35R绕左右轴线的相对转动。
即,翅片关节部6针对外部载荷以追随构架2的上下方向位移的方式容许翅片3在上下方向的位移。另外,翅片关节部6针对外部载荷以追随构架2的前后方向位移的方式容许翅片3在前后方向的位移。进而,翅片关节部6针对外部载荷以追随构架2绕左右轴线的转动的方式,使左翅片3L及右翅片3R一体地绕左右轴线转动。关于在翅片关节部6容许翅片3的位移如后详细说明。
<百叶格栅的配置构造>
如图3及图4所示,百叶格栅1设置在格栅50的后侧。另外,在动力室内,在百叶格栅1的后方从前侧起依次设有风道60、冷凝器70及散热器80。并且,在动力室内,在散热器80的后方设置有作为车辆动力源的发动机等。
<格栅>
格栅50是构成车辆的外表面(此处是指前表面)的金属制或树脂制部件。在格栅50上形成有用于将空气导入在该格栅50的后侧构成的动力室内的导风口51。在导风口51的后侧设置有百叶格栅1的各前构架20L、20R的框部21L、21R。在本实施方式中,格栅50的导风口51的周缘部中的至少上缘部及下缘部朝向后方弯曲,前构架20L、20R的框部21L、21R外嵌于导风口51周围的弯曲部位。
<风道>
风道60是金属制或树脂制部件,呈筒形状,设置在百叶格栅1的各后构架10L、10R中的框部11L、11R的后侧。风道60呈越向后截面积越大的形状,将经过导风口51及开状态的百叶格栅1的空气送入冷凝器70及散热器80。
<冷凝器>
冷凝器70是供车辆的空调装置用的制冷剂(例如气体)循环流通的器件。在冷凝器70内流通的制冷剂利用经由导风口51、开状态的百叶格栅1及风道60送入的空气冷却,并向空调装置的压缩机供给。
<散热器>
散热器80是供车辆的发动机用的制冷剂(例如水)循环流通的器件。在散热器80内流通的制冷剂利用经由导风口51、开状态的百叶格栅1及风道60送入的空气冷却,并向发动机供给。
如上所述,百叶格栅1设置在风道60的上游侧端部,因此能够实现高度方向的小型化及翅片3的数量削减。另外,百叶格栅1能够使与施加动压的翅片3相比位于上游侧的风道(前构架20L、20R)小型化,减少从导风口51导入的空气的泄漏。
<百叶格栅的开闭动作>
如图5A及图5B所示,在框部11L、11R分别形成有止动件11p、11q、11r。止动件11p从框部11L、11R的上壁部朝向下方延伸设置。止动件11q从框部11L、11R下壁部朝向上方延伸设置。止动件11r从框部11L、11R下壁部中的车宽方向两端部朝向上方延伸设置。
在图5A所示的闭状态下,翅片31的上端部与止动件11p的后表面抵接,限制朝向前方的旋转。另外,翅片31的下端部与止动件11q的前表面抵接,限制朝向后方的旋转。在该闭状态下,百叶格栅1阻断从格栅50的开口部51朝向动力室的空气流入。
在图5B所示的开状态下,翅片31的止动件31a与止动件11r的上表面抵接,限制朝向前方的旋转。在该开状态下,百叶格栅1利用翅片31L、31R容许从格栅50的开口部51朝向动力室的空气流入。经由百叶格栅1朝向动力室流入的空气,经由风道60朝向冷凝器70及散热器80流通,对冷凝器70及散热器80进行冷却。
左翅片部件30L的翅片31L与右翅片部件30R的翅片31R利用翅片关节部6以相对于左右轴线一体地转动的方式连结。
因此,翅片31L、31R在马达4的作用下,在图5A所示的闭状态与图5B所示的开状态之间转动。
另外,如图3所示,由于半球部13L、13R分别在前侧具有开口部13a,因此在半球部13L、13R前侧(与格栅50之间)形成空间。能够在该空间中设置例如传感器(雷达等)90。
<百叶格栅的位移>
在车辆的前碰撞时,格栅50在前碰撞载荷的作用下变形,百叶格栅1对应于从在格栅50上固定的左右一对凸缘部11c、11c的前碰撞载荷(变形)的输入,在上下位移容许部5及翅片关节部6处以追随格栅50的变形的方式变形。
<构架处的上下位移的容许>
如图6A~图6C所示,在上下位移容许部5处,半球部13L及半球部13R能够以连结部40为前后轴而绕该前后轴转动。
即,构架2能够以上下位移容许部5为弯曲点,按照框部11L及框部11R相对地朝向上方移动且上下位移容许部5相对地朝向下方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图6B→图6A)。
另外,构架2能够以上下位移容许部5为弯曲点,按照框部11L及框部11R相对地朝向下方移动且上下位移容许部5相对地朝向上方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图6B→图6C)。
并且,构架2也能够按照框部11L、11R中的一方相对地在上下方向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
<翅片处的上下位移的容许>
如图7A~图7C所示,在翅片关节部6处,圆筒部34L及球体部35R能够绕前后轴线转动。
即,翅片3能够以翅片关节部6为弯曲点,按照翅片31L及翅片31R相对地朝向上方移动且翅片关节部6相对地朝向下方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图7B→图7A)。
另外,翅片3能够以翅片关节部6为弯曲点,按照翅片31L及翅片31R相对地朝向下方移动且翅片关节部6相对地朝向上方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图7B→图7C)。
并且,翅片3也能够按照使翅片31L、31R中的一方相对地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
<构架处的前后位移的容许>
如图8A~图8C所示,在上下位移容许部5处,半球部13L及半球部13R能够以连结部40为上下轴而绕该上下轴转动。
即,构架2能够以上下位移容许部5为弯曲点,按照框部11L及框部11R相对地朝向后方移动且上下位移容许部5相对地朝向前方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图8B→图8A)。
另外,构架2能够以上下位移容许部5为弯曲点,按照框部11L及框部11R相对地朝向前方移动且上下位移容许部5相对地朝向后方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图8B→图8C)。
并且,构架2也能够使框部11L、11R中的一方相对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
<翅片处的前后位移的容许>
如图9A~图9C所示,在翅片关节部6处,圆筒部34L及球体部35R能够以一对突起部35b、35b为上下轴而绕该上下轴转动。
即,翅片3能够以翅片关节部6为弯曲点,按照翅片31L及翅片31R相对地朝向后方移动且翅片关节部6相对地朝向前方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图9B→图9A)。
另外,翅片3能够以翅片关节部6为弯曲点,按照翅片31L及翅片31R相对地朝向前方移动且翅片关节部6相对地朝向后方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图9B→图9C)。
并且,翅片3也能够以使翅片31L、31R中的一方相对地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的方式弯曲变形。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百叶格栅1是与在车辆的外表面上形成的导风口51对应设置的百叶格栅,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开口部11a、12a且固定于构成外表面的部件(格栅50)上的构架2、和在构架2内能够使开口部11a、12a开闭的翅片3,构架2具有在车辆碰撞时能够使该构架2在上下方向上位移的上下位移容许部5。
因此,百叶格栅1能够在车辆碰撞时使构架2追随构成外表面的部件(格栅50)在上下方向上适当地位移。
另外,百叶格栅1能够使构架2追随构成外表面的部件(格栅50)位移,因此能够减小针对与车辆碰撞的对象物(碰撞物)的碰撞载荷的反力。
另外,百叶格栅1的特征在于,构架2具有经由上下位移容许部5连结的左构架2L及右构架2R,左构架2L及右构架2R分别固定于构成外表面的部件(格栅50),上下位移容许部5是容许左构架2L及右构架2R的上下方向的位移的构架关节部。
因此,百叶格栅1通过在车辆碰撞时在构架关节部处弯曲变形,而能够追随构成外表面的部件(格栅50)而在上下方向上适当地位移。
另外,百叶格栅1的特征在于,构架关节部是球面接头,在球面接头的前侧形成有接头开口部(开口部13a、13a)。
因此,百叶格栅1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构架关节部。另外,百叶格栅1能够在球面接头的前方确保空间,并且能够提高球面接头的维护性。
另外,百叶格栅1的特征在于,构架关节部是球面接头,翅片3包括能够使左构架2L的开口部11a、12a开闭的左翅片3L、和能够使右构架2R的开口部11a、12a开闭的右翅片3R,左翅片3L及右翅片3R在球面接头内经由翅片关节部6连结,翅片关节部6容许左翅片3L及右翅片3R的上下方向的位移,并且使左翅片3L及右翅片3R在开闭方向上一体地转动。
因此,百叶格栅1能够在车辆碰撞时使翅片3追随构架2在上下方向上适当地位移,并且即使在翅片3位移了的状态下,也能够利用一个马达4适当地进行翅片3的开闭动作。
另外,对于百叶格栅1来说,在球面接头的前侧形成有接头开口部(开口部13a、13a)的情况下,能够提高球面接头内的翅片关节部6的维护性。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例如,本发明的百叶格栅1也可以是在上下方向分别具有多个翅片31L、31R的构造。另外,也可以是左翅片3L及右翅片3R为非连结状态,分别利用独立的马达4使其转动的构造。在该情况下,通过对左翅片3L及右翅片3R单独进行开闭控制,能够分段变更导入的空气的量。另外,上下位移容许部5不限定于球面接头,也可以是以往的接头机构、连杆机构等。另外,翅片关节部6可以是球面接头,也可以是基于以往的接头机构、连杆机构等的构造。

Claims (3)

1.一种百叶格栅,其与在车辆的外表面形成的导风口对应设置,
该百叶格栅的特征在于,包括:
构架,其具有开口部,固定于构成所述外表面的部件;以及
翅片,其在所述构架内能够使所述开口部开闭,
所述构架具有在车辆碰撞时能够使该构架在上下方向位移的上下位移容许部,
所述构架具有经由所述上下位移容许部连结的左构架及右构架,
所述左构架及所述右构架分别固定于构成所述外表面的部件,
所述上下位移容许部是容许所述左构架及所述右构架的上下方向的位移的构架关节部,
所述构架关节部是球面接头,
所述球面接头使用半球部构成,
所述翅片具有能够使所述左构架的所述开口部开闭的左翅片、和能够使所述右构架的所述开口部开闭的右翅片,
所述左翅片及所述右翅片在所述球面接头内经由翅片关节部连结,
所述构架嵌合于所述导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百叶格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球面接头的前侧形成有接头开口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百叶格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翅片关节部容许所述左翅片及所述右翅片的上下方向的位移,并且使所述左翅片及所述右翅片一体地在开闭方向上转动。
CN201811036669.0A 2017-10-19 2018-09-06 百叶格栅 Active CN10967725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202971 2017-10-19
JP2017202971A JP6572283B2 (ja) 2017-10-19 2017-10-19 シャッターグリ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77257A CN109677257A (zh) 2019-04-26
CN109677257B true CN109677257B (zh) 2021-09-07

Family

ID=661690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36669.0A Active CN109677257B (zh) 2017-10-19 2018-09-06 百叶格栅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9179B2 (zh)
JP (1) JP6572283B2 (zh)
CN (1) CN10967725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922654B2 (ja) * 2017-10-27 2021-08-18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車両用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JP7355669B2 (ja) * 2020-02-05 2023-10-03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JP7213286B2 (ja) * 2021-03-16 2023-01-2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体前部構造
DE102021109893A1 (de) 2021-04-20 2022-10-20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 einer Absicherung von Lufteinlässen durch Finnengeometrie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52372A1 (de) * 2009-11-07 2011-05-12 Daimler Ag Kühlergrillanordnung für einen Kraftwagen
CN102416860A (zh) * 2010-09-24 2012-04-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汽车散热器百叶窗的壳体
CN103358890A (zh) * 2012-04-10 2013-10-2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双驱动促动机构的有角度活动百叶窗
CN104057816A (zh) * 2013-03-19 2014-09-24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驱动器、冷却模组组合及发动机组合
CN104507729A (zh) * 2012-06-01 2015-04-08 荷兰反光镜控制器国际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进气口及机动车
EP3199395A1 (en) * 2016-01-29 2017-08-02 Batz, S.Coop. Shutter device for a front grille of a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57991B2 (ja) * 2005-07-19 2010-04-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端部構造
JP5862033B2 (ja) * 2010-07-13 2016-02-16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ー
DE102011078691A1 (de) * 2011-07-05 2013-01-10 Röchling Automotive AG & Co. KG Luftleitein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5513470B2 (ja) 2011-11-22 2014-06-0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JP5890720B2 (ja) * 2012-03-29 2016-03-22 富士重工業株式会社 可変ダクト支持構造
DE102015109702A1 (de) * 2015-06-17 2016-12-22 Hbpo Gmbh Verschlussvorrichtung zum Verschließen eines funktionswesentlichen Bauteils eines Fahrzeuges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9052372A1 (de) * 2009-11-07 2011-05-12 Daimler Ag Kühlergrillanordnung für einen Kraftwagen
CN102416860A (zh) * 2010-09-24 2012-04-18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汽车散热器百叶窗的壳体
CN103358890A (zh) * 2012-04-10 2013-10-23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双驱动促动机构的有角度活动百叶窗
CN104507729A (zh) * 2012-06-01 2015-04-08 荷兰反光镜控制器国际有限公司 调节装置、进气口及机动车
CN104057816A (zh) * 2013-03-19 2014-09-24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驱动器、冷却模组组合及发动机组合
EP3199395A1 (en) * 2016-01-29 2017-08-02 Batz, S.Coop. Shutter device for a front grille of a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889179B2 (en) 2021-01-12
US20190118643A1 (en) 2019-04-25
CN109677257A (zh) 2019-04-26
JP2019077205A (ja) 2019-05-23
JP6572283B2 (ja) 2019-09-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77257B (zh) 百叶格栅
EP2641768B1 (en) Grill shutter device
US8561739B2 (en) Movable grille shutter for vehicle
US9168827B2 (en) Variable or stepped louver activation for active grille system
JP4678499B2 (ja) 可動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US10328773B2 (en) Air vent for vehicle
EP2407333A1 (en) Movable grille shutter for vehicle
JP6475636B2 (ja) 車両用空調装置
US20100120348A1 (en) Blowing-mode door for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and vehicle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US6092592A (en) Air conditioner for vehicle
KR101936726B1 (ko)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JP6960486B2 (ja) シャッターグリル構造
CN112026934B (zh) 前端结构
JP6229631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6879175B2 (ja) グリルシャッタ装置
KR20230090744A (ko) 차량용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장치
JP7169833B2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WO2018138950A1 (ja) 空調ユニット
JP7286390B2 (ja) 車両用の空気吹き出し装置
KR20150070770A (ko) 액티브 에어 플랩
JP7070183B2 (ja) シャッター装置
CN105745098A (zh) 空调装置用风阀
JP2019014333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04203176A (ja) 空調用レジスタ
JP2023104909A (ja) 車両用ベンチレー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