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5071B -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5071B
CN109655071B CN201811599685.0A CN201811599685A CN109655071B CN 109655071 B CN109655071 B CN 109655071B CN 201811599685 A CN201811599685 A CN 201811599685A CN 109655071 B CN109655071 B CN 10965507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r vehicle
information system
geographic information
vehicle
network geograph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96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55071A (zh
Inventor
张韡
白琛琛
王畅
刘伟英
娜仁图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115996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55071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550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50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550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50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CMEASURING DISTANCES, LEVELS OR BEARINGS; SURVEYING; NAVIGATION; GYROSCOPIC INSTRUMENTS; PHOTOGRAMMETRY OR VIDEOGRAMMETRY
    • G01C21/00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 G01C21/26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 G01C21/28Navigation;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C1/00 - G01C19/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navigation in a road network with correlation of data from several navigational instru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avig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首先在两个检测车辆上分别搭载一个基于同一个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终端;然后将两个定位终端进行信息关联处理后,使两个检测车辆在目标道路上一前一后行驶,当前车从驾驶员视野中消失时,驾驶员触发后车中设置的手动触发装置,此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根据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的位置计算获得两个检测车辆之间的道路线形长度,即为后车视距;约束前后车的速度,使前车多次出现并多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的视野中;如此反复多次,完成对目标道路的视距检测,最后获得两个检测车辆的位置与后车视距的对应序列。本发明可快捷、准确地测量出道路视距,并可保证测量的连续性。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视距是保证道路行车安全的一个重要设计因素,在道路建设标准中是一项强制性指标。道路沿线的每一条车道都应具有足够的视距,以保证驾驶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做出相应的反应,保证行车安全。尤其对于高速公路来说,车辆行驶速度快,因此更需要有充足的视距保障。
从测距的手段来看,现在应用的测距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激光测距、微波雷达测距、超声波测距以及机器视觉系统测距。但道路视距的检测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因为视距是指人的视野在道路方向上的最大延伸。道路视距检测的难点就在于如何模拟人的视觉,在视距终点找到合适的参照物,以及如何应对复杂的道路线形。而目前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往往注重于测距,而忽略了上述道路视距的独有特点。因此目前的道路视距检测技术还不够成熟,检测的速度以及精度都不高。
因此基于道路视距的视觉特性,比较有效的方法是采用机器视觉测距,或者凭借人眼的生理机制找到视距终点的参照物,然后选取合适的测距手段加以测量。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精密的路网信息以及精确的定位能力,可有效解决道路线形的复杂性以及道路视距终点不确定性的问题,合理地设置参照物,可快捷、准确地测量出道路视距,并可保证测量的连续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两个检测车辆上分别搭载一个基于同一个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终端;
S2:在所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上锁定目标道路;
S3:将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进行信息关联处理;
S4:将两个检测车辆置于目标道路上,并一前一后行驶,记为前车和后车;在后车的定位终端上设置手动触发装置,所述手动触发装置与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连接;当前车从驾驶员视野中消失时,驾驶员触发所述手动触发装置,此时,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根据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的位置计算获得两个检测车辆之间的道路线形长度,即为后车视距;
S5:约束前车和后车的行驶速度,使前车多次出现并多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的视野中;并在前车每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时,后车驾驶员触发所述手动触发装置,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前车和后车上定位终端的位置计算后车视距,如此反复多次,完成对目标道路的视距检测;
S6: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将每次计算获得的后车视距进行存储,并获得两个检测车辆的位置与后车视距的对应序列。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特点和进一步的改进在于:
(1)所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为电子导航系统。
(2)所述定位终端为具备联网通信功能并可搭载所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移动设备。
(3)S2中,所述锁定目标道路具体为: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使所述定位终端在所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路线上移动,并使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之间的距离为路径长度。
(4)S3中,所述将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进行信息关联处理具体为:前车上的定位终端将前车的定位信息发送至后车的定位终端。
(5)S5中,所述约束前车和后车的行驶速度具体为:令前车以速度vmin匀速前进,当前车消失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时,后车应加速至其车速大于vmin且小于vmax,使前车再次出现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然后再减速至其车速小于vmin,等待前车再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其中,vmin为任一行驶速度;vmax为后车以vmax加速时不超过前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的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测量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精密的路网信息以及精确的定位能力,有效解决了道路线形的复杂性以及道路视距终点不确定性的问题,合理设置参照物,可快捷、准确地测量出道路视距,并保证了测量的连续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两个检测车辆上分别搭载一个基于同一个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终端;从而使两个检测车辆的位置可以在同一个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中显示。
其中,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为电子导航系统,其不仅具有精确的路网信息,而且具有很高的定位精度和先进的计算模块以及方便的操作模块等。具体的,可为常用的谷歌地图、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或其他电子地图。
定位终端为具备联网通信功能并可搭载所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移动设备;具体的,可为常用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设备。
S2:在所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上锁定目标道路;具体是指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使定位终端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路线上移动,并使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之间的距离为路径长度,而不是直线长度。
S3:将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进行信息关联处理;具体为:在两个定位终端联网的条件下,由前车上的定位终端将前车的定位信息发送至后车的定位终端。为了保证两个检测车辆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在定位过程中卫星定位与基站定位联合发挥作用。
S4:将两个检测车辆置于目标道路上,并一前一后行驶,记为前车和后车;在后车的定位终端上设置手动触发装置,所述手动触发装置与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连接;当前车从驾驶员视野中消失时,驾驶员触发所述手动触发装置,此时,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根据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的位置计算获得两个检测车辆之间的道路线形长度,即为后车视距;
S5:约束前车和后车的行驶速度,使前车多次出现并多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的视野中;并在前车每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时,后车驾驶员触发所述手动触发装置,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前车和后车上定位终端的位置计算后车视距;
当完成一次出发测量后,前车继续行驶,后车先加速使前车再次出现在驾驶员视野中,然后再减速,当前车从驾驶员视野中消失时,驾驶员再次触发手动触发装置,进行第二次测量;如此反复,直至对目标道路测试完毕。
具体的:
为了达到对目标道路的视距持续测量的目的,需对两个检测车辆的行驶速度进行约束:令前车以速度vmin匀速前进,当前车消失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完成一次测量之后,后车应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车速,先加速至其车速大于vmin且小于vmax,使前车再次出现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然后再减速至其车速小于vmin,等待前车再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进行下一次测量,如此反复进行,实现对目标道路视距的持续测量。
即在整个测量过程中:
v前车=vmin
后车经过一系列的加速阶段和减速阶段,其中加速阶段中:
vmin<v后车<vmax
减速阶段中:
0<v后车<vmin
其中,vmin为任一行驶速度;后车在加速过程中的速度不能超过vmax,这样约束的目的首先是保证后车加速时不超过前车,其次是为了保证为了测距点的密度,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S6: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将每次计算获得的后车视距进行存储,并获得两个检测车辆的位置与后车视距的对应序列。
本发明充分考虑了道路线性复杂性以及道路视距重点的不确定性,针对前者,本发明利用了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精密的路网信息以及精确的定位能力加以解决;针对后者,本发明直接根据人类视觉判断出道路视距终点,并合理的设置了参照物。由此使得本发明的视距检测方法能够快捷、准确的测量出道路的视距,并保证了测量的连续性。
本发明的视距检测方法主要应用于道路交通安全评价场合,为道路的提升改善以及路段车速的限定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6)

1.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在两个检测车辆上分别搭载一个基于同一个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位终端;
S2:在所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上锁定目标道路;
S2中,所述锁定目标道路具体为:利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使所述定位终端在所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路线上移动,并使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之间的距离为路径长度;
S3:将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进行信息关联处理;
S4:将两个检测车辆置于目标道路上,并一前一后行驶,记为前车和后车;在后车的定位终端上设置手动触发装置,所述手动触发装置与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连接;当前车从驾驶员视野中消失时,驾驶员触发所述手动触发装置,此时,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根据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的位置计算获得两个检测车辆之间的道路线形长度,即为后车视距;
S5:约束前车和后车的行驶速度,使前车多次出现并多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的视野中;并在前车每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时,后车驾驶员触发所述手动触发装置,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根据前车和后车上定位终端的位置计算后车视距,如此反复多次,完成对目标道路的视距检测;
S6:后车上搭载的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将每次计算获得的后车视距进行存储,并获得两个检测车辆的位置与后车视距的对应序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为电子导航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导航系统为谷歌地图、高德地图或百度地图。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终端为具备联网通信功能并可搭载所述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移动设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3中,所述将两个检测车辆上的定位终端进行信息关联处理具体为:前车上的定位终端将前车的定位信息发送至后车的定位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所述约束前车和后车的行驶速度具体为:令前车以速度vmin匀速前进,当前车消失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时,后车应加速至其车速大于vmin且小于vmax,使前车再次出现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然后再减速至其车速小于vmin,等待前车再次消失在后车驾驶员视野中;其中,vmin为任一行驶速度;vmax为后车以vmax加速时不超过前车。
CN201811599685.0A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Active CN10965507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9685.0A CN109655071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9685.0A CN109655071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5071A CN109655071A (zh) 2019-04-19
CN109655071B true CN109655071B (zh) 2023-03-14

Family

ID=66116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9685.0A Active CN109655071B (zh) 2018-12-26 2018-12-26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5507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61890B2 (ja) * 2001-11-26 2008-03-19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間距離制御装置
JP2005201635A (ja) * 2004-01-13 2005-07-28 Denso Corp 車両用ナビゲ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JP4246084B2 (ja) * 2004-02-17 2009-04-02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走行制御装置
JP2008030617A (ja) * 2006-07-28 2008-02-14 Toyota Motor Corp 車線維持支援装置
CN102230794B (zh) * 2011-04-01 2013-04-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基于视频的驾驶员视距动态测量方法
CN205086830U (zh) * 2015-11-05 2016-03-16 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 车载行车辅助安全系统
CN105701295B (zh) * 2016-01-14 2018-10-16 昆明安泰得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Bim模型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快速集成展现的方法
CN205451514U (zh) * 2016-01-27 2016-08-10 王德龙 汽车导航实时路况超视距雷达及网络警报系统
JP6675780B2 (ja) * 2016-02-15 2020-04-01 アルパイン株式会社 電子装置、逸脱判定システムおよび逸脱判定プログラム
CN106355919B (zh) * 2016-09-21 2019-02-22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弯道车速限速计算方法及超速警示装置
CN108556848A (zh) * 2018-04-28 2018-09-21 李俊宏 车辆辅助或自动驾驶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5071A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00002954A (ko) 차량 주행 제어 방법 및 장치
Roberts et al. Visible light positioning: Automotive use case
EP2372308B1 (en)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and vehicle control system
CN102649408B (zh) 车道偏离警报装置以及车道偏离警报系统
CN112995899B (zh) 车路协同定位方法、装置、车载定位系统及路侧设备
CN106585639A (zh) 行车方法及系统
JP6834860B2 (ja) 衝突防止装置、衝突防止方法、衝突防止プログラム、記録媒体
CN109624961B (zh) 一种车辆的驾驶方法及系统
CN110366513A (zh) 车辆控制系统、车辆控制方法及车辆控制程序
CN110533909B (zh) 一种基于交通环境的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
CN105469617A (zh) 一种行车安全辅助方法和装置
CN105526937B (zh) 一种基于can总线的辅助定位系统及方法
KR102587095B1 (ko) 차량 안전운행 지원 시스템 및 방법
CN111811828A (zh) 一种无人车驾驶测试方法、装置、系统及存储介质
CN207799919U (zh) 路面状况监测系统
JP6834914B2 (ja) 物体認識装置
CN109655071B (zh)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CN110009904A (zh) 车辆偏离车道的预测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66165B (zh) 一种基于网络地理信息系统和机器视觉的道路视距检测方法
CN110023718B (zh) 路线引导方法及路线引导装置
CN110411499B (zh) 传感器检测识别能力的评估方法及评估系统
JP2011232271A (ja) ナビゲーション装置、車載センサの精度推定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9353339B (zh) 一种车辆导航方法以及系统
CN113465608B (zh) 一种路侧传感器标定方法及系统
CN103093630B (zh) 高速道路车辆的测速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