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51055B -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51055B
CN109651055B CN201910084886.5A CN201910084886A CN109651055B CN 109651055 B CN109651055 B CN 109651055B CN 201910084886 A CN201910084886 A CN 201910084886A CN 109651055 B CN109651055 B CN 109651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thylene
ethane
adsorption
anion
ultramicrop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08488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51055A (zh
Inventor
邢华斌
张照强
崔希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to CN20191008488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51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51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105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73769 priority patent/WO202015642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51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51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7/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7/12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adsorption, i.e. purification or separation of hydrocarbons with the aid of solids, e.g. with ion-exchang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7/00Purification; Separation; Use of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乙烯与乙烷的混合气体与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接触,对乙烯分子进行选择性吸附,将乙烯与乙烷分离;所述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的表达通式为L‑M‑A,由有机配体L、无机含氟阴离子A和金属离子M通过配位键构建而成;所述有机配体L为吡嗪;所述无机含氟阴离子A为SiF6 2‑、GeF6 2‑、TiF6 2‑、SnF6 2‑、NbF6 中的任意一种;所述金属离子M为Fe2+、Co2+、Ni2+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实现对乙烯的选择性识别,同时还可通过动力学扩散速率实现乙烯乙烷的选择性分离,可得到高纯度乙烯、乙烷(99.99%)。

Description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用于乙烯乙烷的分离。
背景技术
乙烯作为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主要来源于天然气及石油烃裂解,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化学产品之一,乙烯工业是石油化工产业的核心,乙烯产品占石化产品的75%以上,乙烯产量已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乙烯主要用于生产聚乙烯、乙丙橡胶等聚合物,利用过程中需要达到高纯度。此外,乙烷可作为蒸汽裂解生产乙烯的主要原料,具有较高的需求量。
目前,工业乙烯乙烷分离主要工艺有深冷分离、吸收分离和吸附分离法,其中深冷分离法主要利用低温精馏,往往需要在较高压力和极低温度(-160℃)下通过原料中各组分挥发度差异实现分离,而乙烯/乙烷相对挥发度小,精馏塔塔板数通常大于100,使得该工艺能耗高、投资大、工艺复杂。因此开发高效、节能环保的乙烯乙烷分离方法迫在眉睫。
吸附分离法主要利用多孔吸附剂在常温常压下实现乙烯/乙烷分离,具有低能耗、低成本、操作工艺简单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其核心为选择一种良好的吸附剂,理想的吸附剂应具有吸附容量大、分离因数大和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而目前所利用的分子筛或多孔材料吸附剂存在吸附容量低或者选择性低的缺点,如NaY分子筛对常温常压下对乙烯的容量为2.1mmol/g,但乙烯/乙烷分离选择性仅为1.4(AICHE Journal,1995,41(3):509-517);金属有机框架材料Cu(BTC)2虽然在常温常压下对乙烯的吸附容量为6mmol/g,但乙烯/乙烷分离选择性仅为1.2(Micropor.Mesopor.Mater.,2002,55(2):217-230);全硅分子筛ITQ-55通过乙烯、乙烷扩散的动力学差异实现乙烯/乙烷分离,但是常温常压下对乙烯吸附容量仅1.3mmol/g;专利CN 105251442A报道一种负载型CuCl吸附剂,乙烯乙烷分离比可达8.25,但对乙烯吸附容量仅为1.25mmol/g,且该类材料容易失活,不利于工业应用。因此,亟需发展新的分离材料和分离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实现对乙烯的选择性识别,同时还可通过动力学扩散速率实现乙烯乙烷的选择性分离,可得到高纯度乙烯、乙烷(99.99%)。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乙烯与乙烷的混合气体与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接触,对乙烯分子进行选择性吸附,将乙烯与乙烷分离;
所述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的表达通式为[L2-M-A]n,其中n为正整数,由有机配体L、无机含氟阴离子A和金属离子M通过配位键构建而成;
所述有机配体L为吡嗪;
所述无机含氟阴离子A为SiF6 2-、GeF6 2-、TiF6 2-、SnF6 2-、NbF6 -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金属离子M为Fe2+、Co2+、Ni2+中的任意一种。
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原料简单混合,然后1)以甲醇和水为溶剂,搅拌反应,然后真空干燥即得或者2)通过球磨机高速碰撞研磨后,甲醇洗涤干燥即得。
本发明中由上述有机配体L、无机含氟阴离子A和金属离子M通过配位键构建而成的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具有一维管道式孔道结构,孔径为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21
材料的孔径为孔道中斜对角两个F原子之间的距离。所述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的孔道结构和材料配位结构如图11所示,由若干个结构单元规则排布而成:
图中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22
表示金属原子;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23
表示为无机含氟阴离子,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24
表示有机配体。单个结构单元中三者排布方式为:四个有机配体通过四个金属端点连接成一种正方形框架,无机阴离子通过配位键连接金属离子端点,进而无机阴离子连接另一结构单元行成三维框架结构。结构单元沿轴向依次排布形成一维管道式孔道结构(即图11中的其中一个孔道),一维管道式孔道沿径向再规则排布形成多孔道杂化材料(图11为四个一维管道式孔道的排布图)。
本发明所采用的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由吡嗪有机配体、金属离子和无机含氟阴离子通过配位键构建得到,通过调节金属离子种类、无机含氟阴离子种类,实现孔径尺寸在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31
之间精确调节,该材料具有一维孔道,每个孔道单元中含有4个阴离子,通过孔径限制、阴离子选择性识别作用及通过动力学扩散差异,可实现乙烯/乙烷的选择性吸附分离。
优选的,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为L-Fe-A,其中金属离子为Fe2+;可实现乙烯/乙烷混合气的热力学分离,也可实现乙烯/乙烷混合气的动力学分离;
优选的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为L-Ni-A,其中金属离子为Ni2+,可实现乙烯/乙烷混合气的热力学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离子M为Fe2+时,所述无机含氟阴离子A为GeF62-
优选地,所述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中乙烯与乙烷的体积比为1-50:50-99。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可从乙烯/乙烷混合气(含量比为1-50:50-99)中分离出纯度大于99.99%的乙烷及80-99%的乙烯气体。
本发明基于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实现乙烯/乙烷吸附分离的方法,分离吸附材料与乙烯、乙烷的接触方式为固定床吸附、流化床吸附、移动床吸附、模拟移动床吸附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采用固定床吸附分离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设定吸附温度、吸附压力下,按设定流速将乙烯/乙烷混合气通入固定床吸附柱中,强吸附或在材料孔内扩散快的乙烯组分吸附在吸附剂材料上,不吸附、吸附量低或难以在孔内扩散的乙烷先穿透,获得高纯度的乙烷气体;
(2)乙烯穿透后,进行脱附操作,脱附包括减压脱附、升温脱附、惰性气体吹扫脱附、或利用分离所得产品气体吹扫等方式,将强吸附的乙烯组分解吸出来,获得高纯度的乙烯气体。
吸附温度为-20~60℃,优选为0~45℃。
吸附压力为1~10bar。
脱附温度为80~180℃,优选为90~140℃,可采用减压脱附,脱附压力为0~1bar。
采用本发明所述方法,分离所得乙烷纯度大于99.99%、乙烯纯度为70-99.0%。
本发明所述方法适用于不同含量乙烯/乙烷混合气的分离,乙烯、乙烷在混合气中的浓度可在1-99%之间,该材料稳定性好,耐受很多气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采用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具有原料易得、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和水热稳定性高等突出优点,具有非常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2)本发明所制备的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孔径可精准调控,实现对乙烯的选择性识别,同时还可通过动力学扩散速率实现乙烯乙烷的选择性分离,可得到高纯度乙烯、乙烷(99.99%);
(3)本发明采用的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相比传统吸附剂具有与吸附质分子作用力可调的优点,其特殊的一维孔道结构及孔道中阴离子作用位点可实现对乙烯强作用吸附,对乙烷作用力弱或者排阻于孔外,具有吸附容量高、选择性高的优势;
(4)本发明提供分离方法与传统溶剂吸收、萃取精馏和精密精馏技术相比,具有能耗低,设备投资小等突出优点。
(5)本发明吸附剂易再生,热稳定性高,可重复利用,使用寿命长,本方法低能耗、低成本,具有显著的工业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所得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GeFSIX-3-Ni在298K下对CO2的吸附等温线。
图2为实施例1所得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GeFSIX-3-Ni的晶体结构图。
图3为实施例1所得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GeFSIX-3-Ni在298K下对乙烯、乙烷的吸附等温线。
图4为实施例2所得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GeFSIX-3-Ni在298K下对乙烯/乙烷(50/50)混合气的穿透曲线。图5为实施例3所得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TIFSIX-3-Co在298K下对乙烯、乙烷的吸附等温线。
图6为实施例3所得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TIFSIX-3-Co的热重曲线。
图7为实施例6所得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GeFSIX-3-Co在298K下对乙烯、乙烷的吸附等温线。
图8为实施例8所得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GeFSIX-3-Fe在298K下对乙烯、乙烷的吸附等温线。
图9为实施例8所得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GeFSIX-3-Fe在298K下对乙烯、乙烷的动力学吸附曲线。图10为实施例9所得阴离子杂化超微孔材料TIFSIX-3-Ni在298K下对乙烯、乙烷的吸附等温线。
图11为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的孔道结构和材料配位结构图(图中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51
表示金属原子;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52
表示为无机含氟阴离子,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53
表示有机配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将1mmol Ni(BF4)2、1mmol(NH4)2GeF6和10mmol吡嗪置于菌种瓶中,加入3ml水和1ml甲醇,室温搅拌48h,所得料浆抽滤后在140℃抽真空条件下活化12h,得到GeFSIX-3-Ni材料。
将所得GeFSIX-3-Ni材料填装入5cm吸附柱中,25℃下将0.2Mpa的乙烯:乙烷(93.7:6.3)混合气以1mL/min通入吸附柱,流出气体中可获得高纯度乙烷(大于99.99%)气体,当乙烯穿透时,停止吸附。吸附柱采用100℃抽真空解吸附,得到乙烯(纯度大于98%),吸附柱可循环使用。
图1为GeFSIX-3-Ni材料298K和1atm下对CO2的吸附等温线;
图2为GeFSIX-3-Ni材料的晶体单元结构图,其中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54
为无机阴离子GeF6 2-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62
为金属离子Ni2+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63
为有机配体吡嗪。,单个晶体单元中,四个有机配体通过四个金属端点连接成一种正方形框架,四个无机阴离子通过配位键连接金属离子端点后行成一个晶体单元,晶体单元通过阴离子连接沿着轴向依次排布形成一维管道式孔道结构,一维管道式孔道结构沿径向规则排列形成多孔道结构的GeFSIX-3-Ni材料。
GeFSIX-3-Ni材料298K下对乙烯、乙烷的吸附等温线如图3所示;
表1为GeFSIX-3-Ni材料的晶体结构参数。
表1
Figure GDA0002378252700000061
图3所示GeFSIX-3-Ni对乙烯和乙烷的静态吸附等温线可以看出,GeFSIX-3-Ni优先吸附乙烯,并具有较高容量,在0-1bar气压范围内,乙烯的吸附量均高于乙烷吸附量,表明GeFSIX-3-Ni在常压下热力学上优先吸附乙烯。
实施例2
将1mmol Ni(NO3)2、1mmol(NH4)2GeF6和3mmol吡嗪置于球磨罐中,以800r/min球磨15min后,将所得物质10ml甲醇洗涤后抽滤,100℃抽真空活化12h,得到GeFSIX-3-Ni材料。
将所得GeFSIX-3-Ni材料填装入10cm吸附柱中,25℃下将0.5Mpa的乙烯:乙烷(50:50)混合气以0.5mL/min通入吸附柱,流出气体中可获得高纯度乙烷(大于99.99%)气体,当乙烯穿透时,停止吸附。吸附柱采用100℃抽真空解吸附,得到乙烯(纯度大于95%),吸附柱可循环使用。
GeFSIX-3-Ni材料298K及1atm下对乙烯/乙烷(50/50)混合气的穿透曲线如图4所示。
实施例3
将1mmol Co(NO3)2、1mmol(NH4)2TiF6和12.5mmol吡嗪置于菌种瓶中,加入2ml甲醇和1ml水后,室温搅拌48h,所得料浆抽滤后,140℃抽真空活化24h,得到TIFSIX-3-Co材料。
将所得TIFSIX-3-Co材料填装入15cm吸附柱中,30℃下将0.2Mpa的乙烯:乙烷:甲烷(49:49:2)混合气以2mL/min通入吸附柱,当乙烯穿透时,停止吸附。吸附柱采用130℃抽真空解吸附,得到乙烯(纯度大于90%),吸附柱可循环使用。
TIFSIX-3-Co材料298K时对乙烯、乙烷的吸附等温线如图5所示;
TIFSIX-3-Co材料的热重曲线如图6所示。
实施例4
将1mmol Ni(NO3)2、1mmol(NH4)2SnF6和12mmol吡嗪置于菌种瓶中,加入2ml甲醇和2ml水后,室温搅拌48h,所得料浆抽滤后,150℃抽真空活化24h,得到SNFSIX-3-Ni材料。
将所得SNFSIX-3-Ni材料填装入10cm吸附柱中,20℃下将0.2Mpa的乙烯:乙烷:乙炔(49:49:2)混合气以1mL/min通入吸附柱,流出气体中可获得高纯度乙烷(大于99.99%)气体,当乙烯穿透时,停止吸附。吸附柱采用120℃抽真空解吸附,吸附柱可循环使用。
实施例5
将2mmol Co(NO3)2、1mmol(NH4)2SnF6和4mmol吡嗪置于菌种瓶中,加入20ml甲醇和20ml水后,溶剂热120℃处理72h,所得产品过滤,140℃抽真空活化24h,得到SNFSIX-3-Co材料。
将所得SNFSIX-3-Co材料填装入5cm吸附柱中,30℃下将0.2Mpa的乙烯:乙烷:二氧化碳(49:49:2)混合气以2mL/min通入吸附柱,流出气体中可获得高纯度乙烷(大于99.99%)气体,当乙烯穿透时,停止吸附。吸附柱采用130℃抽真空解吸附,吸附柱可循环使用。
实施例6
将1mmol Co(BF4)2、1mmol(NH4)2GeF6和13mmol吡嗪置于菌种瓶中,加入2ml甲醇和1ml水后,室温搅拌48h,所得料浆抽滤后,140℃抽真空活化24h,得到GeFSIX-3-Co材料。
将所得GeFSIX-3-Co材料装入10cm吸附柱,10℃下将0.3Mpa的乙烯:乙烷(50:50)混合气以0.5mL/min通入吸附柱,得到高纯度乙烷气体(大于99.9%),当乙烯穿透时,停止吸附。吸附柱采用100℃抽真空解吸附,得到乙烯(纯度大于98%),吸附柱可循环使用。
GeFSIX-3-Co材料298K时对乙烯、乙烷的吸附等温线如图7所示。
实施例7
将1mmol Fe(BF4)2、1mmol(NH4)2GeF6和12.5mmol吡嗪置于菌种瓶中,加入2ml水和1ml甲醇后,室温搅拌48h,所得料浆抽滤后,140℃抽真空活化24h,得到GeFSIX-3-Fe材料。
实施例8
采用溶剂热方法,将2mmol Fe(NO3)2、1mmol(NH4)2GeF6和5mmol吡嗪溶于20ml甲醇和水(体积比1:1)的混合溶液中,80℃反应72h后甲醇洗涤、抽滤,所得产品140℃下抽真空活化12h,得到GeFSIX-3-Fe材料。
GeFSIX-3-Fe材料298K时对乙烯、乙烷的吸附等温线如图8所示;
GeFSIX-3-Fe材料298K时对乙烯、乙烷的动力学吸附曲线如图9所示。
图8中GeFSIX-3-Fe对乙烯和乙烷的静态吸附等温线可以看出,GeFSIX-3-Fe对乙烯的吸附量远远高于乙烷的吸附量,表明热力学上GeFSIX-3-Fe优先吸附乙烯,并且对乙烯的作用力明显强于乙烷;图9中GeFSIX-3-Fe对乙烯和乙烷的动力学吸附曲线表明乙烯可以快速扩散至GeFSIX-3-Fe孔道内并达到较高吸附量,而乙烷吸附量随时间变化缓慢并且吸附量明显低于乙烯,表明GeFSIX-3-Fe动力学上优先吸附乙烯。
实施例9
将1mmol Ni(BF4)2、1mmol(NH4)2TiF6和14mmol吡嗪置于菌种瓶中,加入2ml水和1ml甲醇后,室温搅拌48h,所得料浆抽滤后,150℃抽真空活化8h,得到TIFSIX-3-Ni材料。
将所得TIFSIX-3-Ni装入10cm长吸附柱,25℃下将0.5Mpa的乙烯:乙烷(93:7)混合气以0.5mL/min通入吸附柱,流出气体中可获得高纯度乙烯(大于99.99%)气体,当乙烯穿透时,停止吸附。吸附柱采用100℃抽真空解吸附12h,吸附柱可循环使用。
0℃下将乙烯、乙烷(50:50)混合气以1mL/min通入实施例15吸附柱,流出气体中可获得高纯度乙烷(大于99.9%)气体,当乙烯穿透时,停止吸附。吸附柱采用100℃抽真空解吸附,得到乙烯(大于97%),吸附柱可循环使用。
TIFSIX-3-Ni材料298K时对乙烯、乙烷的吸附等温线如图10所示。
实施例10
将1mmol NiF2、1mmol NH4NbF6和12mmol吡嗪置于菌种瓶中,加入1ml水和2ml甲醇后,室温搅拌48h,所得料浆抽滤后,100℃抽真空活化8h,得到NbFSIX-3-Ni材料。
将所得NbFSIX-3-Ni装入15cm长吸附柱,25℃下将0.1Mpa的乙烯:乙烷(50:50)混合气以0.5mL/min通入吸附柱,流出气体中可获得高纯度乙烯(大于99.9%)气体,当乙烯穿透时,停止吸附。吸附柱采用100℃抽真空解吸附,得到乙烯(纯度大于85%),吸附柱可循环使用。
实施例11
将1mmol Ni(BF4)2、1mmol(NH4)2SiF6和2.5mmol吡嗪置于球磨罐中,以600r/min转速球磨30min,所得物质用20mL甲醇洗涤,120℃抽真空活化24h,得到SIFSIX-3-Ni材料。
将所得SIFSIX-3-Ni装入5cm长吸附柱,15℃下将0.2Mpa的乙烯:乙烷(50:50)混合气以0.5mL/min通入吸附柱,流出气体中可获得高纯度乙烯(大于99.9%)气体,当乙烯穿透时,停止吸附。吸附柱采用100℃抽真空解吸附,得到乙烯(纯度大于90%),吸附柱可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专利的具体实施案例,但本发明专利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发明的专利范围之中。

Claims (8)

1.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将乙烯与乙烷的混合气体与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接触,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对乙烯分子进行选择性吸附,将乙烯与乙烷分离;
所述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的表达通式为[L2-M-A]n,由有机配体L、无机含氟阴离子A和金属离子M通过配位键构建而成,n为正整数;
所述有机配体L为吡嗪;
所述无机含氟阴离子A为SiF6 2-、GeF6 2-、TiF6 2-、SnF6 2-、NbF6 -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金属离子M为Fe2+、Co2+、Ni2+中的任意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具有一维管道式孔道结构,孔径为
Figure FDA00023782526900000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离子M为Fe2+或Ni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中乙烯与乙烷的体积比为1-50:50-9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气体与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的接触方式为固定床吸附、流化床吸附、移动床吸附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混合气体与超微孔阴离子柱撑杂化材料的接触方式为固定床吸附,包括如下步骤:
(1)在设定吸附温度、吸附压力下,按设定流速将乙烯/乙烷混合气通入固定床吸附柱中,乙烯组分吸附在吸附剂材料上,乙烷先穿透,获得乙烷气体;
(2)乙烯穿透后,进行脱附操作,从吸附剂材料中解析乙烯组分,得到乙烯气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吸附温度为-20~60℃;吸附压力为1~10bar。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脱附温度为80~180℃;脱附压力为0~1bar。
CN201910084886.5A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Active CN109651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4886.5A CN109651055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PCT/CN2020/073769 WO2020156423A1 (zh) 2019-01-29 2020-01-22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084886.5A CN109651055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1055A CN109651055A (zh) 2019-04-19
CN109651055B true CN109651055B (zh) 2020-06-05

Family

ID=66122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084886.5A Active CN109651055B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51055B (zh)
WO (1) WO20201564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1055B (zh) * 2019-01-29 2020-06-05 浙江大学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EP3791949A1 (en) * 2019-09-13 2021-03-17 University of Limerick 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gas separation
CN114870806B (zh) * 2022-04-19 2023-04-18 浙江大学 一种离子杂化多孔材料在分离环己烯和环己烷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5421B (zh) * 2008-07-21 2013-09-25 巴斯夫欧洲公司 工业分离丙烯的方法
CN103193578A (zh) * 2013-04-08 2013-07-10 浙江师范大学 一种利用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分离丙烯和丙烷的方法
WO2015195791A1 (en) * 2014-06-17 2015-12-23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reen methods for preparing highly co2 selective and h2s tolerant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CN105713017A (zh) * 2014-12-05 2016-06-29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选择性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US10335779B2 (en) * 2015-04-07 2019-07-02 King Abdullah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ghly stable Ni-M F6-NH2O/onpyrazine2(solvent)X metal organic frameworks and methods of use
WO2017132816A1 (en) * 2016-02-02 2017-08-10 University Of Limerick Methods for gas separation
CN105944680B (zh) * 2016-05-17 2018-12-25 浙江大学 一种吸附分离丙烯丙炔的方法
CN105949028B (zh) * 2016-06-20 2019-02-05 太原理工大学 材料tut-o2作为吸附剂在分离乙烯中低浓度乙烷中的应用
CN108014752B (zh) * 2016-11-03 2019-09-20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分离乙烷和乙烯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GB2562309A (en) * 2017-05-12 2018-11-14 Univ Belfast Porous liquids
CN108671893B (zh) * 2018-04-24 2021-03-30 浙江大学 一种用于分离乙烯和乙炔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乙烯乙炔的分离方法
CN109651055B (zh) * 2019-01-29 2020-06-05 浙江大学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51055A (zh) 2019-04-19
WO2020156423A1 (zh) 2020-08-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76252B (zh) 一种丙烯丙烷的分离方法
CN109651055B (zh) 一种乙烯乙烷的分离方法
CN109748770B (zh) 一种基于超微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乙烯乙烷吸附分离方法
CN109293467B (zh) 一种吸附分离丙烯、丙炔、丙烷和丙二烯的方法
CN105944680A (zh) 一种吸附分离丙烯丙炔的方法
CN111575047B (zh) 一种异构化油的分离方法
CN109420480B (zh) 一种碳四烯烃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WO2021169764A1 (zh) 一种用于吸附分离丙炔丙烯的层状多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410596A (zh) 一种碳八芳烃同分异构体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Ren et al. Synthesis optimization of the ultra-microporous [Ni 3 (HCOO) 6] framework to improve its CH 4/N 2 separation selectivity
CN113603897A (zh) 一种锌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的制备及其选择性吸附应用
CN113769715B (zh) 一种钇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5028850A (zh) 一种用于吸附分离乙炔/乙烯混合气体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54564B (zh) 一种配位聚合物多孔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KR20160045223A (ko) 결정성 하이브리드 나노세공체 흡착제의 올레핀 및 아세틸렌 함유 혼합기체의 분리 정제 방법
CN114522504A (zh) 一种脱除高纯度气体中二氧化碳的方法
CN114907183B (zh) 一种氯丙烯和氯丙烷混合气体的吸附分离方法
CN111440045A (zh) 一种碳五烯烃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CN114085386B (zh) 一种低成本Cu(BDC)的规模化合成方法及其在乙烷乙烯分离中的应用
CN116082564B (zh) 一种超支化离子多孔有机聚合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870806B (zh) 一种离子杂化多孔材料在分离环己烯和环己烷中的应用及其制备方法
CN114534441B (zh) 一种从复杂裂解气中一步深度脱除炔烃和丙二烯的方法
CN109422616B (zh) 一种超微孔离子杂化多孔材料分离c4烯烃的方法
CN114479095B (zh) Cu基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904356B (zh) 一种分离氮气和氧气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