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9172A -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9172A
CN109649172A CN201811363672.3A CN201811363672A CN109649172A CN 109649172 A CN109649172 A CN 109649172A CN 201811363672 A CN201811363672 A CN 201811363672A CN 109649172 A CN109649172 A CN 1096491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nterface
integrated
high voltage
electric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6367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程
周辉
时军辉
董爱道
索世雄
田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T HUACHUANG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IT HUACHUANG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T HUACHUANG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IT HUACHUANG ELECTRIC VEHIC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36367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49172A/zh
Publication of CN1096491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9172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15/00Methods, circuits, or devices for controlling the traction-motor speed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00271HVAC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vehicle parts or components and being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HVAC unit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27Liquid coolant without phase chang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10/00Converter types
    • B60L2210/10DC to DC convert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2210/00Converter types
    • B60L2210/40DC to AC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所述装置采用双层一体式结构,所述双层一体式结构包括位于上层腔体的高压配电层和位于下层腔体的集成控制器层,所述高压配电层设置有高压配电组件和电机控制器,所述集成控制器层集成有DC/DC变换器和车载充电机,所述高压配电层与所述集成控制器层通过高压插件相连接;所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方设置有上层箱盖,所述上层箱盖的上方设置有保险维修盖板,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底部箱盖。本发明高度集成,兼容多种功率输出、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好、安全性高,且涉及的各项功能可自由组合。本发明采用双层一体式铸铝结构设计以及集成模块化设计,整体结构紧凑,防护等级高,维护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背景技术
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车辆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普通电动汽车的配电箱、DC/DC变换器、油泵辅助电机控制器和气泵辅助电机控制器呈分散式布置,这种集成度很低的结构布局带来的技术缺陷是:不仅增加了总体结构的复杂性,且不便于日常维护保养。显然现有的这种将所述配电箱、DC/DC变换器、油泵辅助电机控制器进行分散式布置的技术方案已经不能满足用户和市场对新能源车辆的整车性能所提出的越来越高的使用要求,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普通电动汽车的配电箱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适用性好、功能集成度高、可靠性强、安全性高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具体地,本发明具有如下构成: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所述装置采用双层一体式结构,所述双层一体式结构包括位于上层腔体的高压配电层和位于下层腔体的集成控制器层,所述高压配电层设置有高压配电组件和电机控制器,所述集成控制器层集成有DC/DC变换器和车载充电机,所述高压配电层与所述集成控制器层通过高压插件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上方设置有上层箱盖,所述上层箱盖的上方设置有保险维修盖板,所述壳体的下方设置有底部箱盖;
所述双层一体式结构为铸铝件结构,或所述双层一体式结构为铝合金结构。
可选地,所述高压配电组件包括接触器、熔断器、铜环和磁环,所述电机控制器包括IGBT、电容、驱动板和控制板。
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外侧面上设置有三相输出插件,所述壳体的后侧设置有动力线束插件和35针低压输出插件;
所述高压配电层的接口包括三相输出接口、低压接口和高压接口,所述高压接口包括一路电池正负接口和一路快充正负接口,所述三相输出接口与所述三相输出插件相对应,所述低压接口与所述35针低压输出插件相对应,所述高压接口与所述动力线束插件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集成控制器层的前端外侧面板上设置有辅助高压输出插件;
所述高压配电层的接口还包括辅助高压接口,所述辅助高压接口包括一路空调接口和一路加热接口,所述辅助高压接口与所述辅助高压输出插件相对应。
可选地,所述上层腔体和下层腔体之间设置有水冷式基板,所述水冷式基板的内部空腔设置有冷却水路。
可选地,所述冷却水路采用U字型管道;
所述U字型管道与水冷式基板之间采用摩擦焊相连接。
可选地,所述冷却水路上安装有所述电机控制器的IGBT,所述IGBT与冷却水路之间涂有导热硅脂。
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壳体,所述U字型管道的两端部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侧面板上,所述U字型管道的两端部接口处装有两个水嘴。
可选地,所述集成控制器层的接口包括车载充电机高压接口和车载充电机低压接口;
所述集成控制器层的接口包括DC/DC变换器正极接口;
所述车载充电机高压接口和车载充电机低压接口与充电枪相匹配。
采用了该发明中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接口丰富、适用范围广、可靠性强、安全性高、体积小、重量轻,且兼容多种功率模块,多种低压平台,使用于多种车型。
(2)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采用双层一体式铸铝/铝合金/钣金件结构设计以及集成模块化设计,整体结构紧凑,防护等级高,维护方便。
(3)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高压配电层采用铜排连接,既大幅节约了有限资源,也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4)由于本发明的集成式结构方案大幅减少了整车外部线束的布置,因而有效提高了整车空间的利用率;集成控制器上下两层中间设置有水冷结构,有效减少了所述集成控制器的整体体积。
(5)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中IGBT采用成熟产品,产品稳定性好,成本低。
(6)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能够满足大部分电动汽车对整车配电的要求,整体结构布置合理,上、下层的高压插件之间采用导线连接,方便安装和维护。
(7)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高压配电层与二合一集成控制器层采用高压插件连接,操作方便,实现了上下两层之间的快速装卸。
(8)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采用车载充电机、电机控制器和DC/DC变换器的三个控制器共用一套水冷却系统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分散式布置三个控制器时冷却水路以及管路接口数量多的技术问题。水冷却管道与水冷基板之间采用摩擦焊连接,水冷基板与控制器壳体采用一体式结构,不仅简化了装配工艺,还增加了工作可靠性。
(9)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采用防错式电气接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电气接线时的出错率。
(10)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在大幅减少整车零部件数量、简化整车生产工艺、减少内部线束数量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整车空间的利用率。
(11)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成本低、工作寿命长以及配置灵活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的主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的仰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的右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的后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的整体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的U字形水路管道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 控制器壳体;2 上层腔体;3 下层腔体;4 电机控制器;5 高压配电组件;
6 DC/DC变换器;7 车载充电机;8 低压插件;9 上层箱盖;10 保险维修盖板;
11 三相输出插件;12 车载充电机低压插件;13 车载充电机高压插件;
14 下层箱盖;15 水嘴;16 高压插件,17 辅助高压插件;18 水冷基板;
19 冷却水路;20 U字形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克服电动汽车功率控制器在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实施例1:
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包括高压配电组件5、电机控制器4、DC/DC变换器6和车载充电机7。该集成控制器采用双层一体式结构,双层一体式结构包括用于安装高压配电组件5的高压配电层2和用于集成安装所述DC/DC变换器6、车载充电机7的二合一集成控制器层3,高压配电层2与二合一集成控制器层3之间通过高压插件相连接。该集成控制器采用上下两层空腔,中间为水冷基板18,水冷基板18内部空腔设有冷却水路19。该集成控制器的控制器壳体后侧装有一路电池接口、一路快充接口、低压输出接口、一路加热接口、一路空调接口,高压配电层包括三相输出接口、二合一控制器层包括车载充电机高压输入接口、车载充电机低压输入接口,、DC/DC变换器接口、。该集成控制器的双层一体式结构采用钣金件加工制造,还可以采用铸铝件或铝合金件加工制造。
所述电机控制器,是根据整车控制器(VMS)控制指令,进行前进、后退、空档下的电动、发电等模式控制,配合电动汽车的整车系统实现主回路的开关、驱动/制动(巡航和换挡)、驻车、故障报警和处理等功能,
所述DC/DC变换器即DC/DC,是指将一个固定的直流电压变换为可变的直流电压,也称为直流斩波器;所述车载充电机为DC/AC,是把直流电能转变成交流电,也称为逆变器。
所述车载充电机即OBC,是指集成在控制器内部的通过连接交流充电枪对车载高压电池组实现慢速充电的装置。
所述高压配电组件也称为电动汽车高压配电盒,是所有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高压电大电流分配单元PDU。通常采用集中配电方案,以确保结构设计紧凑、接线布局方便和检修方便快捷。根据不同客户的系统架构需求,高压配电盒还要集成部分电池管理系统智能控制管理单元,从而更进一步简化整车系统架构配电的复杂度。本发明采用散热及耐振动优良的钣金或铝合金壳体,具有较高的安全及密封防水等级,在工作寿命、功耗、体积及重量方面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可以单独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与实施例1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与本发明的其他任一实施例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所述高压配电层包括控制器壳体1,控制器壳体1上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装有上层箱盖9。配电元器件5包括接触器、保险、铜排、磁环。控制器壳体1的前端外侧面板上装有高压输入插件16和车载充电机高压插件13及低压插件12。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可以单独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与实施例1至2中任一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与本发明的其他任一实施例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所述二合一集成控制器层包括下层腔体2,下层腔体2上部开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装有底部箱盖12,下层腔体2的内部空腔装有DC/DC变换器6和车载充电机,下层腔体2的前端外侧面板上装有辅助高压输出插件16,下层腔体2包括水冷基板,所述水冷基板采用U字型水路腔体14,U字型水冷式水路腔体14内部设有水路,U字型水冷式水路的两端部接口设置在二合一壳体10的前端外侧面板上,所述两端部接口处装有两个水嘴13,U字型水冷式水路14与控制器壳体1之间采用摩擦焊相连接。
所述摩擦焊是实现焊接的固态焊接方法。在压力作用下,具体是在恒定或递增压力以及扭矩的作用下,利用焊接接触端面之间的相对运动在摩擦面及其附近区域产生摩擦热和塑形变形热,使及其附近区域温度上升到接近但一般低于熔点的温度区间,材料的变形抗力降低、塑性提高、界面的氧化膜破碎,在顶锻压力的作用下,伴随材料产生塑性变形及流动,通过界面的分子扩散和再结晶而实现焊接的固态焊接方法。摩擦焊通常由如下四个步骤构成:(1)机械能转化为热能;(2)材料塑性变形;(3)热塑性下的锻压力;(4)分子间扩散再结晶。摩擦焊相较传统熔焊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整个焊接过程中,待焊金属获得能量升高达到的温度并没有达到其熔点,即金属是在热塑性状态下实现的类锻态固相连接。相对传统熔焊,摩擦焊具有焊接接头质量高——能达到焊缝强度与基体材料等强度,焊接效率高、质量稳定、一致性好,可实现异种材料焊接等。摩擦焊接以其优质、高效、节能、无污染的技术特色,深受制造业的重视,特别是不断开发出摩擦焊接的新技术,如超塑性摩擦焊接、线性摩擦焊接、搅拌摩擦焊接等,使其在航空、航天、核能、海洋开发等高技术领域及电力、机械制造、石油钻探、汽车制造等产业部门得到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摩擦焊的技术原理是:焊前,待焊的一对工件中,一件夹持于旋转夹具,称为旋转工件,另一件夹持于移动夹具,称为移动工件。焊接时,旋转工件在电机驱动下开始高速旋转,移动工件在轴向力作用下逐步向旋转工件靠拢,两侧工件接触并压紧后,摩擦界面上一些微凸体首先发生粘接与剪切,并产生摩擦热。随着实际接触面积增大,摩擦扭矩迅速升高,摩擦界面处温度也随之上升,摩擦界面逐渐被一层高温粘塑性金属所覆盖。此时,两侧工件的相对运动实际上已发生在这层粘塑性金属内部,产热机制已由初期的摩擦产热转变为粘塑性金属层内的塑性变形产热。在热激活作用下,这层粘塑性金属发生动态再结晶,使变形抗力降低,故摩擦扭矩升高到一定程度(前峰值扭矩)后逐渐降低。随着摩擦热量向两侧工件的传导,焊接面两侧温度亦逐渐升高,在轴向压力作用下,焊合区金属发生径向塑性流动,从而形成飞边,轴向缩短量逐渐增大。随摩擦时间延长,摩擦界面温度与摩擦扭矩基本恒定,温度分布区逐渐变宽,飞边逐渐增大,此阶段称之为准稳定摩擦阶段。在此阶段,摩擦压力与转速保持恒定。当摩擦焊接区的温度分布、变形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刹车制动并使轴向力迅速升高到所设定的顶锻压力此时轴向缩短量急骤增大,并随着界面温度降低,摩擦压力增大,摩擦扭矩出现第二个峰值,即后峰值扭矩。在顶锻过程中及顶锻后保压过程中,焊合区金属通过相互扩散与再结晶,使两侧金属牢固焊接在一起,从而完成整个焊接过程。在整个焊接过程中,摩擦界面温度一般不会超过熔点,故摩擦焊是固态焊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可以单独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与实施例1至3中任一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与本发明的其他任一实施例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所述车载充电机接口与同步电机相匹配,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可以单独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与实施例1至4中任一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与本发明的其他任一实施例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所述双层一体式结构采用钣金件加工制造。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可以单独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也可以与实施例1至5中任一项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还可以与本发明的其他任一实施例进行排列组合形成完整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所述双层一体式结构采用铝合金件加工制造。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该发明中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接口丰富、适用范围广、可靠性强、安全性高、体积小、重量轻,且兼容多种功率模块,多种低压平台,使用于多种车型。
(2)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采用双层一体式铸铝/铝合金/钣金件结构设计以及集成模块化设计,整体结构紧凑,防护等级高,维护方便。
(3)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高压配电层采用铜排连接,既大幅节约了有限资源,也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4)由于本发明的集成式结构方案大幅减少了整车外部线束的布置,因而有效提高了整车空间的利用率;集成控制器上下两层中间设置有水冷结构,有效减少了所述集成控制器的整体体积。
(5)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中IGBT采用成熟产品,产品稳定性好,成本低。
(6)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能够满足大部分电动汽车对整车配电的要求,整体结构布置合理,上、下层的高压插件之间采用导线连接,方便安装和维护。
(7)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高压配电层与二合一集成控制器层采用高压插件连接,操作方便,实现了上下两层之间的快速装卸。
(8)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采用车载充电机、电机控制器和DC/DC变换器的三个控制器共用一套水冷却系统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分散式布置三个控制器时冷却水路以及管路接口数量多的技术问题。水冷却管道与水冷基板之间采用摩擦焊连接,水冷基板与控制器壳体采用一体式结构,不仅简化了装配工艺,还增加了工作可靠性。
(9)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采用防错式电气接口,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电气接线时的出错率。
(10)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在大幅减少整车零部件数量、简化整车生产工艺、减少内部线束数量的同时,也有效提高了整车空间的利用率。
(11)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合理、生产成本低、工作寿命长以及配置灵活的有益效果。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Claims (10)

1.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采用双层一体式结构,所述双层一体式结构包括位于上层腔体(2)的高压配电层和位于下层腔体(3)的集成控制器层,所述高压配电层设置有高压配电组件(5)和电机控制器(4),所述集成控制器层集成有DC/DC变换器(6)和车载充电机(7),所述高压配电层与所述集成控制器层通过高压插件(1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上方设置有上层箱盖(9),所述上层箱盖(9)的上方设置有保险维修盖板(10),所述壳体(1)的下方设置有底部箱盖(14);
所述双层一体式结构为铸铝件结构,或所述双层一体式结构为铝合金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配电组件(5)包括接触器、熔断器、铜环和磁环,所述电机控制器(4)包括IGBT、电容、驱动板和控制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的前端外侧面上设置有三相输出插件(11),所述壳体(1)的后侧设置有动力线束插件(16)和35针低压输出插件(8);
所述高压配电层的接口包括三相输出接口、低压接口和高压接口,所述高压接口包括一路电池正负接口和一路快充正负接口,所述三相输出接口与所述三相输出插件(11)相对应,所述低压接口与所述35针低压输出插件(8)相对应,所述高压接口与所述动力线束插件(16)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控制器层的前端外侧面板上设置有辅助高压输出插件(17);
所述高压配电层的接口还包括辅助高压接口,所述辅助高压接口包括一路空调接口和一路加热接口,所述辅助高压接口与所述辅助高压输出插件(17)相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腔体(2)和下层腔体(3)之间设置有水冷式基板(18),所述水冷式基板(18)的内部空腔设置有冷却水路(19)。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19)采用U字型管道(20);
所述U字型管道(20)与水冷式基板(18)之间采用摩擦焊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水路(19)上安装有所述电机控制器(4)的IGBT,所述IGBT与冷却水路(19)之间涂有导热硅脂。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U字型管道(20)的两端部接口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侧面板上,所述U字型管道(20)的两端部接口处装有两个水嘴(1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控制器层的接口包括车载充电机高压接口(13)和车载充电机低压接口(12);
所述集成控制器层的接口包括DC/DC变换器正极接口(21);
所述车载充电机高压接口(13)和车载充电机低压接口(12)与充电枪相匹配。
CN201811363672.3A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Withdrawn CN10964917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3672.3A CN109649172A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63672.3A CN109649172A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9172A true CN109649172A (zh) 2019-04-19

Family

ID=66111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63672.3A Withdrawn CN109649172A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49172A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1374A (zh) * 2020-04-30 2020-08-1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功率电气盒
CN111907354A (zh) * 2020-06-15 2020-11-10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电源转换与分配单元集成装置
CN112224033A (zh) * 2019-06-30 2021-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器、动力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2693555A (zh) * 2019-10-22 2021-04-23 九号智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3157333A (zh) * 2021-03-25 2021-07-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新型态势标绘插件前端集成架构
CN113232533A (zh) * 2021-05-25 2021-08-10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充电机
CN113346357A (zh) * 2021-07-15 2021-09-0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配电盒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24033A (zh) * 2019-06-30 2021-01-15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器、动力总成及电动汽车
CN112693555A (zh) * 2019-10-22 2021-04-23 九号智能(常州)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控制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1541374A (zh) * 2020-04-30 2020-08-14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功率电气盒
CN111541374B (zh) * 2020-04-30 2021-09-03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功率电气盒
CN111907354A (zh) * 2020-06-15 2020-11-10 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电源转换与分配单元集成装置
CN113157333A (zh) * 2021-03-25 2021-07-23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新型态势标绘插件前端集成架构
CN113157333B (zh) * 2021-03-25 2022-09-02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九研究所 一种态势标绘插件前端集成系统
CN113232533A (zh) * 2021-05-25 2021-08-10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充电机
CN113232533B (zh) * 2021-05-25 2024-02-20 科世达(上海)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及充电机
CN113346357A (zh) * 2021-07-15 2021-09-03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高压配电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49172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CN207875432U (zh) 一种小型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
US12009133B2 (en) Temperature regulation of an inductor assembly
CN209351255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装置
US9853435B1 (en) Busbar thermal management assembly and method
CN103732467B (zh) 用于制动机动车的方法和机动车
CN10608044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
US9538691B2 (en) Power inverter for a vehicle
CN108372799A (zh) 一种小型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
US9437905B2 (en) Traction battery thermal plate manifold
WO2018188224A1 (zh) 供电系统、电力驱动装置、纯电动汽车及其工作方法
CN101689804A (zh) 电动车辆及车辆用dc/dc转换器的冷却方法
WO2016117438A1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0587195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
CN204264059U (zh) 五合一电动汽车驱动装置
CN110678357A (zh) 用于提供不同类型电压的具有分别与转换模块相关联的单体蓄电池组的电池
CN104575951B (zh) 感应器壳体
CN107644959A (zh) 电池单元组件支撑结构
CN106058106A (zh) 一种电池模组
CN101578193A (zh) 电力供给系统
JP5244554B2 (ja) 電池回路制御システム
CN109760524A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辆及其控制方法
CN110816238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的前舱布置结构
CN108327541A (zh) 一种多功能型纯电动汽车功率集成控制器
CN108284744A (zh) 一种较大功率车载蓄电池充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