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6657B - 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6657B
CN109646657B CN201811194724.9A CN201811194724A CN109646657B CN 109646657 B CN109646657 B CN 109646657B CN 201811194724 A CN201811194724 A CN 201811194724A CN 109646657 B CN109646657 B CN 1096466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x
neuritis
cold
pain
prescrip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9472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6657A (zh
Inventor
李俊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19472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646657B/zh
Publication of CN109646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6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66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66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5Araliaceae (Ginseng family), e.g. ivy, aralia, schefflera or tetrapanax
    • A61K36/258Panax (ginseng)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06Fungi, e.g. yeasts
    • A61K36/07Basidiomycota, e.g. Cryptococcus
    • A61K36/076Por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1Amaranthaceae (Amaranth family), e.g. pigweed, rockwort or globe amaran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3Apiaceae or Umbelliferae (Carrot family), e.g. dill, chervil, coriander or cumin
    • A61K36/232Angelic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3Apiaceae or Umbelliferae (Carrot family), e.g. dill, chervil, coriander or cumin
    • A61K36/236Ligusticum (licorice-r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3Apiaceae or Umbelliferae (Carrot family), e.g. dill, chervil, coriander or cumin
    • A61K36/237Notopterygi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3Apiaceae or Umbelliferae (Carrot family), e.g. dill, chervil, coriander or cumin
    • A61K36/238Saposhnikov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61K36/284Atractylo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28Asteraceae or Compositae (Aster or Sunflower family), e.g. chamomile, feverfew, yarrow or echinacea
    • A61K36/286Carthamus (distaff thistl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6Eucommiaceae (Eucommia family), e.g. hardy rubber tre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1Astragalus (milkvetch)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4Glycyrrhiza (licoric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8Pueraria (kudzu)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4Lauraceae (Laurel family), e.g. cinnamon or sassafra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57Magnoliaceae (Magnolia family)
    • A61K36/575Magnoli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5Paeoniaceae (Peony family), e.g. Chinese peon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6Papaveraceae (Poppy family), e.g. bloodroot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1Ranunculaceae (Buttercup family), e.g. larkspur, hepatica, hydrastis, columbine or goldense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1Ranunculaceae (Buttercup family), e.g. larkspur, hepatica, hydrastis, columbine or goldenseal
    • A61K36/714Aconitum (monksho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3Rosaceae (Rose family), e.g. strawberry, chokeberry, blackberry, pear or firethorn
    • A61K36/736Prunus, e.g. plum, cherry, peach, apricot or almon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5Rutaceae (Rue family)
    • A61K36/752Citrus, e.g. lime, orange or lem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Cyperaceae (Sedge family)
    • A61K36/8905Cyperus (flatsedg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906Zingiberaceae (Ginger family)
    • A61K36/9068Zingiber, e.g. garden ginger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9/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special physical form
    • A61K9/0087Galenical forms not covered by A61K9/02 - A61K9/7023
    • A61K9/0095Drinks; Beverages; Syrups; Compositions for reconstitution thereof, e.g. powders or tablets to be dispersed in a glass of water; Veterinary drench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25/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nervous system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Neurosurgery (AREA)
  • Neurolog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治疗脑神经元神经炎:由红人参、生黄芪、当归、杜仲、续断、牛膝、桂枝、炒白芍、干姜、制附子、红花、川芎、羌活、独活、甘草、防风组成,通过水煎口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由红人参、生黄芪、当归、白茯苓、桂枝、炒白芍、干姜、制附子、葛根、羌活、独活、防风、生甘草组成,通过水煎口服;治疗内脏神经元神经炎:由红人参、焦白术、白茯苓、杜仲、续断、青皮、香附、厚朴、当归、元胡、桃仁、桂枝、炒白芍、干姜、防风,羌活,独活,甘草组成,通过水煎口服。由于本发明具有复发率低,治愈率高,显效率高的优点,适宜作为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水煎剂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出的是中草药领域的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
背景技术
在本发明提出之前,没有治疗中枢神经系神经元神经炎的治疗方案。中枢神经系包括脑神经共12对;脊神经31对;内脏神经是支配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的神经,其中运动成分又分交感部和副交感部。
脑神经元神经炎:目前中西医教科书没有命名记载,治疗不理想。
脊神经元神经炎:目前在急性期有的用激素治疗,并用止痛药及维生素B1、B12等,也可配用针灸、拔火罐、理疗等。中医治疗以祛风散寒、舒筋活络为主,可用小活络丹,舒筋活络丸,防风汤加减。但疗效不满意。
内脏神经元神经炎:目前中西医教科书没有命名,尚未记载有效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治愈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炎,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治疗中枢神经系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该水煎剂通过红人参、生黄芪、当归、杜仲、续断、牛膝、桂枝、炒白芍、干姜、制附子、红花、川芎、羌活、独活、甘草、防风、白茯苓、葛根、焦白术、青皮、香附、厚朴、延胡索、桃仁、炒白芍的配合,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炎治疗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治疗脑神经元神经炎:由红人参、生黄芪、当归、杜仲、续断、牛膝、桂枝、炒白芍、干姜、制附子、红花、川芎、羌活、独活、甘草、防风组成,通过水煎口服;
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由红人参、生黄芪、当归、白茯苓、桂枝、炒白芍、干姜、制附子、葛根、羌活、独活、防风、生甘草组成,通过水煎口服;
治疗内脏神经元神经炎:由红人参、焦白术、白茯苓、杜仲、续断、青皮、香附、厚朴、当归、延胡索、桃仁、桂枝、炒白芍、干姜、防风,羌活,独活,甘草组成,通过水煎口服。
积极效果,由于本发明采用中草药,因此患者痛苦小,生理结构改变少,复发率低,治愈率高,显效率高;通过水煎剂口服,经由消化道吸收,效果良好,服药三天就出现疗效。适宜作为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水煎剂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治疗脑神经元神经炎取:红人参5-20克,生黄芪10-60克,当归5-20克,杜仲5-20克,续断5-15克,牛膝3-15克,桂枝3-25克,炒白芍5-40克,干姜3-15克,制附子3-10克,红花3-15克,川芎3-20克,羌活5-15克,独活5-15克,防风5-15克,甘草5-10克混合组成一剂;
炮制方法:将一剂药放入砂锅或搪瓷盆内,用手压实,再放入自然水超过药平面一横指水,浸泡6小时,观察水平面和药平面相当。加火至水沸计算时间,20分钟文火终止加热,放温口服。第二次、第三次煎药时,加自然水,不要提前加水,防止药变质,放在阴凉处;煎药方法同第一次;
服药时间:早5时、中午12时、晚20时;
禁忌:凉食、冷饮、着凉、饮酒、针灸、电疗等。
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取:红人参5-20克,黄芪10-60克,当归5-20克,白茯苓5-20克,桂枝5-25克,炒白芍5-30克,干姜3-15克,制附子3-10克,葛根10-20克,羌活5-15克,独活5-10克,防风5-15克,甘草5-10克混合组成一剂;
炮制方法:将一剂药放入砂锅或搪瓷盆内,用手压实,再放入自然水超过药平面一横指水,浸泡6小时,观察水平面和药平面相当。加火至水沸计算时间,20分钟文火终止加热,放温口服。第二次、第三次煎药时,加自然水,不要提前加水,防止药变质,放在阴凉处;加热至水沸后煮20分钟,放温口服;
服药时间:早5时、中午12时、晚20时;
禁忌:凉食、冷饮、着凉、饮酒、针灸、电疗等。
治疗内脏神经元神经炎取:红人参5-20克,焦白术5-20克,白茯苓10-20克,杜仲5-20克,续断5-15克,青皮5-15克,香附5-15克,厚朴5-15克,当归5-20克,延胡索5-15克,桃仁5-10克,桂枝5-20克,炒白芍10-30克,干姜5-15克,防风5-15克,羌活5-15克,独活5-15克,甘草5-10克混合组成一剂;
炮制方法:将一剂药放入砂锅或搪瓷盆内,用手压实,再放入自然水超过药平面一横指水,浸泡6小时,观察水平面和药平面相当。加火至水沸计算时间,20分钟文火终止加热,放温口服;第二次、第三次煎药时,加自然水,不要提前加水,防止药变质,放在阴凉处;加热至水沸后煮20分钟,放温口服;
服药时间:早5时、中午12时、晚20时;
禁忌:凉食、冷饮、着凉、饮酒、针灸、电疗等。
所用药物的药理药性:
红人参:性平,味甘,微苦。主治气短促喘,气虚欲脱,脾气不足,肺气亏虚,津伤口渴,消渴,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食少无力,一切急慢性疾病及失血后引起的休克、虚脱、阳痿宫冷,免疫功能下降,心力衰竭,抑制肿瘤,调节人体内分泌。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增智的作用。红人参为人参的熟制品,人参皂苷Rh2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作用。
黄芪:性微温,味甘。主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面黄,内热消渴,糖尿病,晚期癌症贫血,脾肺气虚之症,浮肿尿少。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利尿,敛疮,益气补中的作用。
白术:性温,味甘、苦。主治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脘腹胀痛,倦怠无力,泄泻,痰饮,水肿,水湿停留,湿痹,倦怠乏力,眩晕,肌表不固,自汗,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和胃的作用。
白茯苓;性平,味甘,淡。主治水满胀痛,小便不利,痰饮咳逆,呕哕,淋浊,惊悸,眩晕,失眠,健忘,脾虚,水肿及停饮等水湿症。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增强机体免疫的作用。其中茯苓多糖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的作用。
甘草:性平,味甘。主治食少,腹痛便溏,劳倦发热,肺痨咳嗽,心悸,脉结代,消化性溃疡,痈疽疮疡,解药毒及食物中毒,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短乏力,脘腹或四肢挛急作痛。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润肺止咳,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调和诸药的作用。
当归:性温,味甘、辛。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癥瘕结聚,崩漏,血虚头痛,眩晕,痹痛,痈疽疮疡,肠燥便难,血虚诸证,虚寒腹痛,瘀血作痛,跌打损伤,痹痛麻木。具有补血和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
杜仲:性温,味甘、微辛。主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高血压,又治肝肾不足,微软无力,肝肾虚寒,阳痿,尿频等症。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效。此外,还可用于肝阳上升,头目眩晕。
续断:性微温,味苦、辛。主治伤寒,补不足,金疮,痈疡,折跌,续筋骨,妇人乳难,久服益气力,止痛,生肌肉,去诸温毒,助气,调血脉,补五劳七伤,腰痛脚弱、遗精、崩漏,胎漏下血,胎动欲坠,跌扑损伤、金疮、痈疽溃疡等症。具有补肝肾,行血脉,止血,安胎,续筋骨的功效。
牛膝:性平,味甘、苦、酸。主治淋病,尿血,闭经,癥瘕,难产,包衣不下,产后瘀血腹痛,喉痹,痈肿,跌打损伤,腰膝骨痛,四肢拘挛,痿痹,小便不利,尿道涩痛,吐血,痛经,衄血、齿痛、口舌生疮,头痛眩晕,以及跌打伤痛等症。具有散淤血,消痈肿,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孕妇及月经过多者忌用。
桂枝:性温,味辛、甘。主治风寒表证,肩背肢节酸疼,胸痹痰饮,经闭癥瘕,外感风寒,头疼,发热,恶寒,风寒湿痹,心脾阳虚,阳气不行,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之症。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的功效。
白芍:性微寒,味苦、酸。主治血虚肝旺的眩晕,头痛,头胀,肝气不和的胸腹胁肋疼痛,手足孪痛,泻痢,血虚或阴虚阳浮的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痛经,崩漏,带下,经行腹痛。具有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功效。白发明采用炒制白芍。
干姜:性热,味辛。主治胃腹冷痛,虚汗吐泻,肢冷脉微,痰饮咳喘,亡阳,寒饮伏肺,脾胃寒证,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的功效。
制附子:性大热,味辛、甘。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汗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痹痛,用于亡阳证,症见冷汗自出、四肢厥逆、脉微欲绝。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止痛的功效。孕妇忌用。
红花:性温,味辛。主治经闭,痛经,癥瘕,难产,死胎,产后恶露不行,瘀血作痛,痈肿,跌打损伤,血滞,产后瘀阻腹痛,斑疹色暗,热郁血滞,以及关节疼痛等。具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的功效。孕妇忌用。
桃仁:性平,味苦、甘。主治经闭,癥瘕,热病畜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淤血肿痛,血燥便秘,痛经,血滞,产后瘀滞腹痛,肺痈,肠痈。具有破血行瘀,润燥滑肠的功效。孕妇忌服。
延胡索:又名元胡索,元胡,延胡等。性温,味辛、苦。主治胸胁脘腹腰膝诸痛,经闭痛经,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肿痛。具有活血散瘀,理气止痛的功效。
川芎:性温,味辛。主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难产,产后瘀阻腹痛,胸胁胀痛,癥瘕腹痛,冠心病心绞痛,风寒头晕,偏正头痛,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痈疽初起,热毒疮疖初起。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防风:性温,味辛、甘。主治外感风寒,头痛,目眩,项强,风寒湿痹,骨节酸痛,四肢挛急,破伤风。具有发表,祛风,除湿,止痉的功效。
羌活:性温,味辛、苦。主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风寒湿痹,项强筋急,骨节酸疼,风寒湿邪侵袭所至的肢节疼痛、肩背疼痛,风水浮肿,痈疽疮毒,青光眼,荨麻疹,皮肤瘙痒。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的功效。
葛根:性平,味甘、辛。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无汗,项强,口渴,消渴,麻疹初起,恶寒,麻疹不透,泄泻,湿热泻痢,脾虚腹泻,高血压颈项强痛。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生津,升阳止泻的功效。
独活:性温,味辛、苦。主治风寒表证,湿痹,腰膝酸痛,手脚孪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还用于少阴头痛,皮肤湿痒。具有祛风,胜湿,散寒,解表,止痛的功效。
青皮:性温,味苦、辛。主治胸肋胃脘疼痛,疝气,食积,乳肿,乳核,久疟癖块,肝气郁结,食积不化。具有疏肝破气,散结消滞的作用。
香附:性平,味辛、微苦、甘。主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肝气郁结所至的脘腹胀痛及疝痛证,痰饮痞满,月经不调,痛经及乳房胀痛,崩漏带下。具有理气解郁,止痛调经,疏肝的功效。
厚朴:性温,味苦、辛。主治胸腹胀满,消化不良,肠梗阻,痢疾,痰饮咳喘,湿阻,食积,气滞所至的脾胃不和。具有温中下气,化湿行滞,消积,平喘,行气的功效。
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
利用红人参、黄芪、白术、白茯苓和甘草补气、升阳、固表;
利用杜仲、牛膝、续断和制附子补肾壮腰,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强筋骨;
利用葛根、桂枝、炒白芍、干姜、防风、独活、羌活和甘草解肌、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利用当归、延胡索和桃仁活血下气,润肠通便;
利用红花和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利用青皮、香附和厚朴破气、行气消痞。
下面结合病例具体阐述本发明:
一、脑神经元神经炎试验病例:
(一)姓名:柴某,性别:男,年龄:11岁。初诊日期:2001年2月10日。
病史:患者父亲代诉:于1997年3月1日早醒来突然感到颈项强硬,酸乏,难受,麻木,凉感,很快扩散到左肩区,左肩胛骨上区,左上肢,左腋下区,最后到左手。经医院诊断为神经痛。用药: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联合肌注,口服强的松和去痛片,用药期间患者昼夜哭闹。治疗一星期后复诊,经颈椎部位X光片,斜侧位片未见异常,原因未明。当地医院救治无效后于北京医院就诊,多家医院共同诊断:左臂丛神经炎,合并肌肉萎缩。住院治疗一年时间,未能治愈,放弃治疗。
患者于2001年1月2日复发,患者自感左半侧头部、肢体具有沉重感、压迫感,左侧肢体不通,酸乏、逐渐发展至感到肢体发凉、麻木和疼痛,呈阵发性加剧,患者昼夜哭闹。发病半月患者左半脸、左半侧肢体肌肉明显萎缩,并对病患的活动能力造成影响。
经推荐于发明人所在中医诊所就诊,经病情病史沟通后,确定需要本发明所述中草药水煎剂30剂即能治愈。因病史长,且经长时间治疗并未获得治疗效果,患父表示怀疑。但发明人表示因患者年龄小,因此恢复速度比成人要快,因此服用30剂本发明所述中草药水煎剂即能治愈。
查体:左半脸小于右半脸,左上肢较右上肢变细,活动受限;脊柱左侧诸肌肉较右侧诸肌肉低瘪、瘦小;左臀较右臀大肌瘦小;胸骨中线左侧肌肉较右侧肌肉变薄,皮肤出现皱纹;腹中线左侧、深触、触痛(+);患者自诉:外皮麻,内部深处疼痛;左下肢较右下肢相对称部位变细、活动受限,左腓神经频繁痉挛;舌质淡红;脉:脉浮迟大。
辩证:认为本患病属中枢神经系、脑内囊、神经元神经炎。发病部位为左侧半侧,肢体沉重,具有压迫感、堵塞感、酸乏、不舒适感、凉、麻木、疼痛。该病患者先出现神经性水肿,后出现肌肉萎缩、瘫痪,呼吸肌瘫痪死亡;血管平滑肌瘫痪心衰死亡;内脏平滑肌神经性水肿时,会出现肠麻痹、肠缺血性坏死而死亡。病因多因气虚、表气亦虚或皮表失固,由于起居不慎、风、寒由表袭入,直达脑内囊,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精、津失于敷布,脑内囊、神经细胞失荣,发生炎变。受脑内囊、神经元所支配的神经干支同时产生炎变,这些神经干支所支配的肌肉发生先水肿,后萎缩、瘫痪。由于病程长,大多出现血瘀、肾阳虚弱。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会治愈。
诊断:脑内囊型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脑神经元神经炎药方六剂。
复查:2011年2月11日二诊患者父亲代诉:服药后,左半身肢体凉、麻、痛等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烦躁感减弱,哭闹减少,夜能安稳入睡。
查体:脊柱左侧诸肌肉见生长,皱纹消失。余处未察。舌质淡红。脉沉缓弱。
处方:同2月10日药方六剂。
复查:2001年2月19日三诊患父代诉:左半身肢体凉、麻痛等诸症消失,左大腿颤动减轻,行走平稳,活动正常。左半脸见长肉,口唇歪斜减轻,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草药水煎剂效果显著。
口唇歪斜变位正。左半脸和右半脸等大。左上肢肌肉生长迅速。脉沉弱。
处方:同2月10日药方六剂。
复查:2001年2月28日四诊患父主诉:左半侧肢体诸症消失。走路平稳,左腿感觉有劲。左上肢活动正常,左手握力恢复正常。
查体:双上肢粗细相等;脊柱两侧诸肌肉大小对称,持平;两侧臀大肌大小对称等大;胸肌左右两侧对比等大、饱满;腹部肌肉正常、深触软、没触痛;两下肢粗、细对称,活动正常;萎缩的肌肉全部恢复正常;舌质淡红;脉:缓。
处方:同2月10日药方六剂。
复查:2001年3月8日五诊患者父代诉:与正常孩童无异,能够正常活动嬉戏,饮食、睡眠恢复正常,需用药巩固。
处方:同2月10日药方六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脑内囊型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用本发明所述中草药水煎剂30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二)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45岁。初诊日期:2004年3月9日。
病史:于2003年12月15日感觉右半头,右半身肢体冰凉无力。右上肢抬举无力,右手握力消失,右下肢无力行走、抬腿困难。于2003年12月15日送医就诊,做脑部CT检查,结果显示脑正常。做全脊柱CT扫描检查,结果显示未见异常。因病因未明无法用药。2003年12月18日于辽宁医学院附属某院诊查,作脑加密CT检查,诊断为脑内囊水肿。收住院治疗十天,经治疗未见效出院。于2003年12月29日到锦州某医院诊查,经几项神经方面检查,未查出发病原因,脑科专家考虑脑神经病变。遂建议:到北京大医院查明原因。患者归家经个体中医诊所诊治,诊断为静脉炎,经口服用药无效。遂转诊郝某中医诊所,郝大夫认为患者病症奇特,不符合中医症状,右侧肢体凉、麻、肌肉萎缩并伴有疼痛感,属体寒,左侧肢体则伴有灼痛感,属体热;寒应使用热药,热则应使用寒药,该患者寒、热并存,药性相抵,无法用药。患者于2004年3月9日上午来到发明人所在的中医诊所就诊。当时症状有右半侧头、右半侧肢体感觉冰凉、麻痛、无力。右手五指弯曲、不能伸直,活动受限,无法握物。右半侧身肢体肌肉萎缩无力,冒虚汗。右下肢抬起困难。左下肢灼热,伴有极强的不舒适感,具有灼烫感,伴有疼痛。左手4、5指麻、木、知觉减退。
查体:面色黄黑,消瘦,呈乏力状态;左半身冒虚汗;右半脸较左半脸缩小,右眼大;鼻唇沟和舌体歪向左侧;右上肢较左上肢变细;右手五指曲向掌侧,呈不完全性瘫痪;颈椎右侧,右肩区、肩胛区,锁骨上下肌肉平面低于左侧;脊柱两侧诸肌肉右低左高;两侧臀大肌右小左大;胸骨两侧肌肉右平面低于左平面;腹中线右半侧腹有压痛;右下肢较左下肢变细、抬腿困难;左下肢出现神经性水肿,触痛(+);左手4、5指外观无明显改变;舌质淡暗。脉浮迟大。
辩证:认为本患病属中枢神经系,脑内囊神经元神经炎。发病部位为右侧,半侧肢体有沉重感、压迫感、堵塞感、酸乏、不舒适、凉、麻、痛。先出现神经性水肿,后出现肌肉萎缩或瘫痪。病因先发生气虚,表气亦虚,皮表失固,因起居不慎,风、寒由表袭入,直达脑内囊,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脑内囊中神经细胞失荣,发生炎变。受脑内囊中神经细胞所支配的右半侧头部,右半侧肢体肌肉先发生神经性水肿,后发生肌肉萎缩、瘫痪。由于病程长,大多出现血瘀,肾阳虚弱。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会治愈。
诊断:脑内囊型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脑神经元神经炎药方五剂。
复查:2004年3月14日二诊主诉:口服五剂本发明所述中草药水煎剂后,右半身寒凉感消失,气力感逐渐恢复。左下肢灼痛明显减轻。左手麻木感尚未减轻。
全身情况稍见好。疲乏症状有减轻。舌质淡红。脉沉弱。
处方:同3月9日药方五剂。
复查:2004年3月19日三诊主诉:右手能握物,右半身肢体气力感恢复,右腿仍具有行走无力感,但明显区别于服药前。左手麻木感消失,左下肢灼热、麻木症状消失,行走有力。病情日渐好转。
查体:双眼等大,右半脸稍小于左半脸,鼻唇沟和舌体稍向左歪,右上肢肌肉恢复较快,下半身肌肉有所恢复,脉沉弱。
处方:同3月9日药方八剂。
复查:2004年3月28日四诊主诉:右侧小腿气力逐渐恢复,但长时行走仍产生疲乏感;右半侧身肢体自汗现象消失,气力感恢复。左手麻木、左腿灼痛痊愈。
查体:两小腿同部位周长:左35.9cm,右35.8cm,两侧基本相同。脉稍弱。
处方:同3月9日药方十剂。
复查:2004年4月11日五诊诉:全身诸症消失,患者自认病愈,擅自停药四天,复诊当日感觉右下肢无力、左下肢有伴发热,于是复诊。
查体:两侧脸等大;舌体位正,鼻唇沟位正;右手和五个手指肌肉长平,活动正常;右上肢和左上肢粗细相等;脊柱两侧诸肌肉持平;两侧臀大肌等大;胸骨两侧肌肉对称;右侧腹深部压痛(-);脉缓。
处方:同3月9日药方五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脑内囊型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38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三)姓名:王某,性别:男,年龄:37岁。初诊日期:2002年10月2日。
病史:于2002年10月2日患者诉:于2002年8于25日感觉左半脸麻、酸乏、不舒适、自汗;右半侧肢体凉、麻、酸乏、不舒适、无力,右足大趾抽筋,发病时于厂区医院诊查,做脑CT检查,结果显示:脑正常。做脊柱CT扫描检查,结果未见异常。收留住院观察治疗38天。近15天右腿无力、站立不稳,走路腿部颤动,有时摔倒。现在发展到周身无力,自感右侧半身无力感较为严重,患者担心会瘫痪,办理出院。于2002年10月2日于发明人所在中医诊所就诊。
检查:精神状态正常,营养中等,口齿清晰,语言流利,右半侧脸部正常。左半侧脸部出现神经性水肿,表皮明亮、指压有痕。鼻唇沟和舌体歪向右侧,左侧口角下垂,左眼稍大;颈椎两侧对比,右侧普面低于左侧;两上肢对比,右上肢变细,左上肢无改变;脊柱两侧诸肌肉外型对比,右侧低瘪,左侧对称部位无改变;两侧臀大肌大小对比,右臀大肌明显缩小;两下肢对比,右下肢变细;胸骨两侧高低对比右低左高;腹部触诊:右肋缘深部有触痛,小腹右侧深触有触痛。舌质暗红。舌苔白薄。脉浮迟大结。血压138/88mmHg。
辩证:本患发病部位有左半侧头部,右半侧肢体神经病变,出现肌肉萎缩,认为脑干型神经元神经炎。病因:气虚,致表气虚,失固、风、寒乘虚袭入,直达脑干神经元部位,风侵入卫分、寒侵入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脑干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由于病程长,多有血瘀,肾阳虚。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会治愈。
诊断:脑干型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脑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十剂。
复诊:2002年10月12日上午二诊患者主诉:十剂药服完、左半脸麻、肿等诸症消失,知觉恢复,记忆恢复。右半侧肢体凉、麻、酸乏等诸症消失。胸腔呼吸困难症状消失。右侧腹腔疼痛感消失。右腿行走有力、平稳,已恢复正常。
查体:两眼等大;两侧半脸等大,对称;鼻唇沟和舌体位正;两侧口角等位;双上肢粗细相等;脊柱两侧诸肌肉持平,对称;两臀大肌等大;双下肢粗细相等;胸骨两侧对称,腹部触诊软、无触痛;舌质淡红,脉缓。
处方:同10月2日药方十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脑干型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20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四)姓名:荎某,性别:女,年龄:66岁。初诊日期:2004年5月28日。
病史:一诊患者诉:2004年1月1日双脚凉、麻,由下向上发展到双脚踝稍上;双手凉、麻向上发展到双腕部稍上。到本村卫生所诊治,用药二个月未见效。于2004年3月1日到辽宁医学院附属某医院诊查,作颈椎CT检查,检查结果:正常。诊断:神经末稍炎。给开三个月药,服完后复诊。患者自行加药天麻丸。三个月药即将服完,患者出现周身乏力、冒虚汗,消瘦、周身麻木、右半身病情严重,右手握物无力;右腿行走不稳定,具有跌落感,患者恐惧瘫痪,遂于2004年5月28日来发明人所在中医诊所诊治。
查体:体形瘦弱,皮肤枯白;呈疲乏无力状态;右半身肢体自汗;左半脸较右半脸瘦小;左眼增大;鼻唇沟和舌体歪向右侧;右上肢较左上变细;脊柱两侧诸肌肉右低左高;两侧臀大肌右小左大;两下肢对比右细左粗,用皮尺检测双小腿中部位周长:左28.5cm,右25.7cm。余未察。舌质淡暗。脉浮迟大。
辩证:本患发病部位有左半侧头部,右半侧肢体神经病变,出现肌肉萎缩。认为脑干型神经元神经炎。病因:气虚,致表气虚,失固,风、寒乘虚犯入,直达脑干神经元部位,风侵入卫分,寒侵入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脑干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由于病程长,多有血瘀、肾阳虚。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会治愈。
诊断:脑干型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脑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六剂。
复查:2004年6月3日二诊诉:双手、双脚凉麻感消失;脊柱右侧凉麻症状消失;双下肢偶发麻木感;右腿行走稳定。右手握物正常,周身麻木、无力、自汗等症状消失;气力恢复,大脑记忆力恢复;病区知觉恢复,患者认为恢复迅速。
查体:颜面微红;两眼等大;左右半脸对称、等大,鼻唇沟和舌体位正;双上肢粗细相等;脊柱两侧诸肌大小持平;两侧臀大肌等大;两下肢粗细相等,行走平稳、活动自如、表现正常。舌质淡红。脉缓。
处方:同5月28日药方九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脑干型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15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五)姓名:王某,性别:女,年龄:39岁。初诊日期:2002年6月8日。
病史:患者自述:于2001年1月初四肢痠痛,具有乏力、沉重感、压迫感,四肢肌肉凝固成玻璃球大硬结节多个,触之坚硬、疼痛。到某职工医院诊治,经内外科会诊:病因未明。之后到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某医院诊查,经多项检查未查明病因,怀疑脑神元病变,因未能明确病因,不能用药。后于北京多家医院诊治,均未查明病因,因此未进行用药。在一年半时间,又经多家医院诊治:风湿,治疗未效;有医院提出抗炎治疗,未效;有提出采用抗免疫疗法,经治疗未效。患者四处求医,但均未能确诊病情。病情继续加重由四肢发展到全身。症状有:头部具有沉重感、压迫感、堵塞感,两侧太阳穴区胀痛,记忆力减退严重;颈项强硬;胸腔感觉胸满、沉重感、压迫感、堵塞感、胀痛、呼吸困难;腹部表现全腹胀满、沉重感、压迫感、堵塞感、胀痛,上下气不通、内外不通、堵塞。患者每天仅摄取少量牛奶;双上肢和双下肢表现酸软无力,肌肉均凝固成硬结节,大者如鸡蛋大,小者如玻璃球大,质坚硬、触之痛,活动时伴发声响。月经来潮时,胸腔、腹腔、腰部憋堵胀痛加重、血色黑、粘稠、有血块、经量少,持续2-3天。病情日益加重、无记忆、全身肌肉见萎缩。
查体:面色淡暗;唇紫;十指爪甲床有暗红色瘀血斑;全身消瘦、全身皮肤指压均痛;双上肢触诊均有大小不等的硬结节,双侧三角肌硬结节有鸡蛋大,双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肱肌可触到玻璃球大硬结节;大小、部位对称,等大,触痛(+),活动时伴发声响;双上肢肌肉萎缩明显;脊柱两侧诸肌肉缩小,皮肤紧贴在骨头上,双臀大肌低瘪;双下肢股部肌肉、腓肠肌硬结节如玻璃球大,多个,质硬,触痛(+);两侧部位对称,活动下肢时,结节具有摩擦声;两下肢粗细、外型基本对称,肌肉有萎缩,活动受限;舌质暗淡;无舌苔;脉:浮迟虚大,结。
辩证:本患发病将近一年半时间,经多家医院未能确诊。从发病部位看,病区分布于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分布区。病因:气虚,至表气虚,失固,风、寒趁虚袭入,直达脑神经元、脊神经元、内脏神经元部位。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中枢神经系神经元发生炎变。由于病程长,有血瘀,肾阳虚。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药,病因祛除,病会治愈。
诊断:1.脑神经元神经炎。2.脊神经元神炎。3.内脏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脑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五剂。
复查:2002年6月14日二诊患者诉:服药后头部症状减轻;胸腔、腹腔胀痛、胀满症状明显消减;全身内外,上下沉重感、压迫感、憋堵感、麻、痛、胀感均减轻。
查体:精神状态有好转,痛苦面容消失;颜面转红;唇红,舌红;脉结缩小。
处方:同6月8日药方五剂。
复查:2002年6月20日三诊患者诉:头部症状消失,记忆力逐渐恢复。胸腔、腹腔上下通顺,诸症消失,周身疼痛感消失;四肢肌肉硬结节消散;现在全身有力,饮食增多,睡眠恢复正常;活动正常;患者自认为病愈。
查体:精、气、神旺盛;表现心情舒畅,交谈、活动、行为均正常;头,颈,脊柱两侧肌肉长平,四肢粗细相等、活动不受限、硬结节全部消散;胸部听诊心肺正常,腹部触诊软、无触痛,肝脾、胆囊,未触及;全身皮肤触诊软,无触痛。
处方:同6月8日药方水煎服五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1.脑神经元神经炎;2.脊神经元神经炎;3.内脏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15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六)姓名:鞠某某,性别:女,年龄:55岁。初诊日期:2017年12月12日上午。
病史:一诊患者诉:2017年6月初开始右偏头,右半侧肢体感觉沉重感、压迫感,憋堵感。到葫芦岛市某区医院诊查,经作脑CT检查,诊断:多发性脑梗塞,经治疗二个月未效。第二次到连山区医院诊查,做颈椎CT检查,诊断为颈椎椎管狭窄;经治疗三个月未效。头部憋、堵感加重,右半脸知觉丧失、记忆力减退;口周麻、舌体麻;咽腔麻、胸腔麻痛;右肩区麻痛阵发;右髂部麻痛阵发,右腿、右脚麻痛;右肋缘下深部凉痛;右半身皮肤全痛;左半身肢体也出现麻痛,皮肤疼痛;全身表现沉重感,压迫感、憋、堵感、凉感,疲乏无力感均加重,2017年12月8日第三次到葫芦岛市某医院诊查,经神经科会诊认为脑神经重病,诊断不清。建议: 到中国人民解放军301医院进一步查明原因。
查体:右半脸大,高出左半脸;脊柱右侧高,左侧低,右臀部高左臀部低;双上肢前臂肘横纹下8.0cm处测周长:左23.8cm,右25.3cm;双下肢小腿距膝横纹下10.0cm处测周长:左34.0cm,右35.5cm;质淡暗,脉有摆动。
辩证:本患从2017年1月初感觉右半身肢体酸乏,因不影响活动故未进行就医。从2017年6月初开始就医,病将近一年时间。先表现右半头部、右半侧肢体。为脑内囊型神经元神经炎;后又有进展,口周麻、舌体麻、咽腔麻,体表特征疑似脑神经元病变;胸腔麻,腹腔右肋缘下深部疼痛,表现内脏神经元病变;又进展到左半身肢体麻、痛、皮肤疼痛。分析:脑神经元、脊神经元、内脏神经元同时发病。病因:气虚、肾阳虚、表气虚、失固、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夫于敷布,脑神经元、脊神经元、内脏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治疗: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因祛除,病会治愈。
诊断:1.脑神经元神经炎。2.脊神经元神经炎。3.内脏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脑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七剂。
复诊:2017年12月16日9时50分钟来诊患者诉:服完三剂药,明显见效。右半脸肿消失,右半脸有知觉。口周、舌体麻木感消失。咽腔、胸腔麻、痛、憋、堵、胀症状减轻。右半身肢体寒凉感消失,仍具有麻木感。左半身肢体呈阵发性麻痛,左上肢、左髂部左脚麻痛稍重些。左半身皮肤针刺样疼痛。全身疲乏、睏。
查体:精神状态好转。右面部肿大消失。舌质淡暗。脉稍缓。
处方:同12月12日药方七剂。
复诊:2017年12月30日上午来诊患者诉:服药期间,先患病的右半身疼痛感轻,后患病的左半身疼痛感重。开的药服完、头部枕骨右侧木痛,余处头清、眼亮,记忆力恢复正常;右半脸有轻微木感;口周、舌体、咽腔麻木感消失;胸腔麻、痛症状消失,腹腔,右肋缘下深处痛症状消失;右上肢、肘关节以下麻,较前减轻;右腿稍有点麻;左半身肢体麻痛症状消失;行走平稳、抬腿有力。
检查:精神状态良好。行走平稳,活动自由;检测双上肢前臂,距肘横纹向下8.0cm点测周长:左24.0cm,右25.0cm;检测双小腿距膝横纹向下10.0cm点测周长:左34.2cm,右35.2cm;舌质淡暗;切脉:右关囊状结脉,余有摆动。
处方:同12月12日药方十剂。
复诊:2018年1月9日12时于诊所患者诉:枕骨右侧仍伴有轻微麻木感,颈和颈右侧偶发触电感,周身乏力,四肢沉重;余诸症消失。
查体:精、气、神表现正常,交谈、活动正常;舌质淡红;脉缓弱。
处方:同12月12日药方十剂。
复查:2018年1月19日上午于诊所患者诉:余药一剂尚未服完,颈右侧具有硬块。偶发自汗,余诸症消失。
查体:精、气、神良好;营养中等;自由体位,活动不受限。
检查双上肢肘横纹向下8.0cm点周长:左24.0cm,右24.5cm;检查双下肢膝横纹向下10.0cm点周长:左34.0cm,右34.5cm;舌质淡红;脉缓;血压132/82mmHg。
病情分析:本患患病时令正当“三九”,天气寒冷,又因服药中途擅自停药三天,造成病情二次加重。二次治疗三十剂药连续服完,病治愈。预计多服十剂药。
处方:同2017年12月12日药方十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1.脑神经元神经炎。2.脊神经元神经炎。3.内脏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43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七)姓名:吴某某,性别:女,年龄64岁。初诊日期:2004年4月5日。
病史:于2004年1月5日左半脸凉麻,右半侧肢体麻、无力。发病当天于锦州市某医院诊查,做脑CT检查,检查结果:脑正常。脊柱CT平扫检查,检查结果:脊柱正常。医生医嘱口服痹痛丸、骨质增生丸和风湿痛丸三月,服完后复查。药服完后患者出现口唇歪斜,右手握物困难,右腿行走困难,右半侧身肢体凉、麻加重、冒虚汗、疲乏无力,患者自认为存在瘫痪可能。
查体:左眼睛大。左半脸较右半脸小;鼻唇沟和舌体歪向右侧,左口角下垂;右上肢较左上肢增粗,表皮明亮,指压有痕;指压神经干枝走行区压痛;脊柱两侧对比,右侧高、表皮明亮;右下肢增粗,表皮明亮;舌质淡暗;脉浮迟大。
辩证:本患病长三个月,左半头、右半侧肢体表现凉、麻、神经性水肿。认为脑干型神经元神经炎。病因:气虚,至表气虚、失固、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脑干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治疗时,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会治愈。
诊断:脑干型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脑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八剂。
复查:2004 年4月14日二诊患者诉:左半脸、右半身肢体凉麻感消失,仍具有无力感。
查体:双眼等大,鼻唇沟和舌体位正;右半侧肢体神经性水肿消失,上下肢变细、变软,肌肉明显萎缩;脉沉弱。
处方:同4月5日药方16剂。
复查:2004年4月30日三诊患者诉:右半身肢体无力感减轻。
查体:左右半脸大小相等;右半侧肢体肌肉萎缩恢复,舌质淡红,脉缓。
处方:同4月5日药方16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脑干型脑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40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八)姓名:郭某某。性别:女。年龄:55岁。初诊日期: 2010年4月25日。
病史:于2006年月二月份患右手麻,怕着凉,怕劳累,不影响劳动,病情时轻时重,持续到2010年1月份病情加重,右手握物费力,还出现右半脸,右半侧肢体凉、麻、无力,丧失劳动能力。在家休息三个多月病情未减轻。于2010年4月20日到朝阳市中心医院诊查,作脑CT检查:脑正常。脊柱CT扫描检查:脊柱正常。专家会诊诊断:右半侧肢体肌肉萎缩。治疗方案:手术切断较短的肌纤维。需要几次手术才能完成。患者听后心畏,没做手术回家。于2010年4月25日来发明人所在中医诊所求治。
查体:走路满珊,右腿抬的很低,无力支撑,引起上半身摇晃;右眼大,左眼小,右半脸瘦小;鼻唇沟和舌体歪向左侧,右口角下垂,颈椎右侧至右肩头,右肩胛肌肉明显萎缩;右上肢变细,检测两前臂中心点周长:左10.0cm、右8.0cm;右手大小鱼际肌消失,仅余下皮肤紧缚于大指掌骨上;掌间肌和掌骨一平;脊柱右侧肌肉外型消失,有一条凹陷沟从上部延伸至下部;右臀大肌瘦小,右大腿变细;检测两小腿中点周长:左35.0cm、右29.0cm;右脚小,左脚大;舌质淡暗,脉浮迟大。
辩证:患者病4年多,病情加重4个月,主要表现在右半侧头,右半侧肢体肌肉萎缩。认为脑内囊型神经元病变。分析病因:气虚,至表气虚,失固,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脑内囊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因祛除,病会治愈。
诊断:脑内囊型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脑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三十剂。
复查:2010年5月28日二诊患者诉:三十剂药已服用完毕,右半侧肢体凉、麻、痛显著减轻右手恢复抓握能力,右上肢能够平举,活动基本正常。右腿能够抬起,恢复行走能力且相对平稳,能够进行简单的家务劳动。
查体:精神状态好转,体力有增强,能自由活动;右半身萎缩的肌肉有恢复,按照服三十剂药比较,肌肉恢复较慢,询问原因,患者配偶诉因未获得充分休息,且受凉,因此恢复缓慢。
复诊:2010年6月28日三诊患者诉:右半身肢体诸症消失,气力感恢复,活动、行走正常,能够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
处方:同4月25日药方三十剂。
检查:双眼等大,两侧脸等大,鼻唇沟和舌体位正;双上肢粗细相等;脊柱两侧各肌群对称持平;双下肢粗细相等;认为病治愈、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脑内囊型神经元种轻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60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二、脊神经元神经炎试验病例。
(一)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16岁。初诊日期:1995年1月7日上午。
病史:于1994年11月末颈区强硬、酸乏、麻痛延至左肩区、左肩胛区、左腋下区、左上肢到左手呈剧烈性的痛,呈阵发性加剧。到本村卫生所诊治,按风湿治疗一个月未见效。左上肢出现肌肉萎缩,于1995年1月1日到南票矿务局某医院诊查,诊断疑似颈椎骨髓瘤;排X线颈椎正位片,两个侧位片,两个斜侧位片未证实。转诊辽宁医学院附属某医院。于1997年1月6日到辽宁医学院附属某医院诊查,CT检查、颈椎正常。医生认为病因不明。建议:到北京医院查明原因。患者家属希望通过中医治疗。
查体:颈椎左侧至左肩区、左肩胛区、左锁骨上区,肌肉明显萎缩;左上肢各肌群外形消失;尺神经不间断痉挛抽动;手大小鱼际肌消失;触压左上肢痛;舌质暗红;无舌苔;切脉:脉浮迟大。
辩证:本患发病月余,肌肉萎缩部位为颈椎左侧诸神经分布区。分析病因:因颈椎部位容易暴露在外,至表气虚,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脊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会治愈。
诊断:左臂丛神经炎(脊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脊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六剂。
复诊:1995年1月14日二诊患者诉:用药后,麻木、灼痛、不舒适感等诸症消失,肌肉恢复正常形态,患者自认为病愈。
查体:颈椎两侧对比持平;双上肢对比粗细对称、相等;左手肌肉恢复正常,左尺神经痉挛症状消失;舌质淡红;脉缓。
处方:同1月7日药方水煎服三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左臂丛神经炎(脊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9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二)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44岁。初诊日期:1986年3月13日。
病史:于1986年1月8日早晨起床后感觉颈项强硬,沉重感、酸乏感。逐渐扩展到左肩区,左肩胛区,左锁骨上区,很快进展到左上肢、左腋下区直达左手4、5指。麻、痛、凉,疑似触电感。尺神经从腋下到前臂尺侧不间断痉挛性剧痛,疼痛的患肢不能移动,稍一动,尺神经立即痉挛。杜冷丁1支肌注仅维持2小时。用药有维生素B1 100毫克和加维生素B12 500微克一日两次左上肢肌肉注射。配合中成药小活络丹口服,连续用药60天未效。从颈部至手肌肉萎缩明显。左手握物困难。1986年3月12日到某职工医院排颈椎X线正位片、两侧位片,两斜侧位片,结果未见异常。某职工医院外科主任医师认为病症奇特,尚未存在有效医治方案。
分析:因患者发病时,时令寒冷,夜眠不慎颈椎部位露时间较长,至表气虚,风寒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颈脊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病因:表气虚,风、寒。又根据切脉:浮迟虚大分析:浮为表,迟为寒,虚为气虚,大有摆动为风。双相分析相合。进行理论验证。
诊断:左臂丛神经炎(脊种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脊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六剂,1986年3月18日六剂药服完,诸症消失,治愈。验证研究理论。治则,应结合病情选择用药,随诊,结合临床。
处方:同3月13日药方六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左臂从神经炎(脊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12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三)姓名:宫某某。性别:女。年龄:47岁。初诊日期:2009年2月3日。
病史:自述于2008年8月初患颈项强硬,很快延及到左肩区,左肩胛区,左锁骨上区酸乏、麻、剧痛。当天到葫芦岛市某医院诊查,排颈椎X线正位片、两侧位片、两斜侧位片检查,未见异常。医生认为病因未明,因此未进行治疗。后患者求诊于辽宁医学院附属某医院,作颈椎CT检查,颈椎未见异常;医生认为病因未明,未进行治疗。患者就诊于大连医学院附属某医院诊查,经作颈椎CT检查未见异常;医生认为病因未明,未进行治疗。后又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诊查、作脑加密CT检查,未见异常;医生认为病因未明,未进行治疗。后又至哈尔滨医学院附属某医院诊治,经检查,诊断:左臂丛神经炎。收住院治疗。医生认为服药三月即能治愈。明确用药为更昔洛韦,其余用药不明确。服药一个月时,病继续加重,除左上肢剧烈麻痛、肌肉萎缩外,又出现左侧背至胸麻痛,有阵发性加剧。医生认为用药无效,遂停止治疗,建议转诊,患者后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医生了解患者发病过程后,进行全身检查,经神经科专家会诊后认为运动神经元病,暂未存在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遂回家乡寻求中医诊治。期间经由两名中医大夫治疗,服药近四十剂未见效。患者由于神经疼痛剧烈,白天难忍,夜间难眠,心情烦燥,患者产生轻生思想。后经病友介绍于发明人所在中医诊所诊治。
查体:面色淡黑;体形略瘦;颈椎第一节至胸椎第六节左侧神经分布区,颈左侧至左上肢、左手肌肉明显萎缩;左胸背至前胸,第六肋间隙以上区域皮肤干枯,紧贴在肋骨上,肋间隙皮肉塌陷,已将延伸到左锁骨中线相当;触诊剧痛;舌质淡暗;无舌苔;切脉:脉浮迟大,有摆动。
辩证:本患有病六个月;病变区;认为颈椎七节有八条神经,胸椎六节、有六条神经,共有脊神经干枝14 枝发生炎变,分布区出现肌肉明显萎缩;病因:气虚,至表气虚,失固,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病区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会治愈。
诊断:脊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脊神经元神炎药方水煎服六剂。
复查:2009年2月8日二诊患者诉:颈椎强硬、酸乏、不适感症状消失。左肩胛区、锁骨上下区、左腋下区、左上肢等部位麻痛明显减轻;左侧胸背区至前胸六肋间以上区麻、痛减轻;用药前患者睡眠失常,用药后患者睡眠恢复正常。日间麻痛感达到能够承受的范围;患者心情舒畅,饮食恢复正常。
检查:颈椎左侧诸肌肉见生长,皱纹减少。脉浮迟大。
处方:同2月3日药方十剂。
复查:2009年2月18日三诊患者诉:颈区、左肩区、左肩胛区、左锁骨上下区、左胸背区麻痛症状消失;左上肢前臂,左前胸麻痛阵发,疼痛感受天气影响。
查体:全身情况明显好转;萎缩的肌肉在恢复中;舌质淡红;脉沉弱。
处方:同2月3日药方十剂。
复诊:2009年3月1日四诊患者诉:病区疼痛感消失,肌肉萎缩恢复正常,患者自认为病愈,接触冷水、从事家务劳动后病情复发。遂复诊。
查体:左上肢、左手出现神经性水肿。脉迟大。
处方:同2月3日药方十三剂。
复诊:2009年3月14日五诊患者诉:天气寒冷时前胸偶发酥麻感,左上肢前臂偶发麻木感。
查体:左上肢、左手神经性水肿消失;脉缓稍弱。
处方:同3月1日药方十剂。
复诊:2009年4月5日六诊患者诉:因洗浴时受压迫,病情再次反复。
处方:同3月1日药方十剂。
复诊:2004年4月15日七诊患者诉:诸症消失,但仍需用药巩固。
查体:颈区、肩区、左上肢和手诸肌长平;左胸背、左腋下区、胸六肋以上区肌肉恢复正常,功能恢复正常;舌质淡红;脉缓。
处方:同3月1日药方十五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脊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77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四)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40岁。初诊日期:2002年2月28日上午。
病史:患者自述,因事故9岁时造成小腿截止,后依靠假肢活动,能够行走及从事助力车载客。于2001年2月13日左上肢、右半身肢体麻木,无力,出虚汗,肢体变细,抬腿困难,不能负重。发病时于某职工医院诊查,经检查及内外科医生会诊:认为脊髓神经重病,建议到北京大医院诊治。因患者个人原因未能于北京就诊。遂病情逐渐加重,右上肢,左半身肢体麻木、无力、虚汗、肢体变细;全身完全性瘫痪10 天。因全身瘫痪是脊神经元重病。
查体:患者丧失行动能力,并全身瘫痪。双上肢肌肉外形消失,肌肉无力;双手腕下垂、双手呈完全性瘫痪,大小鱼际肌消失,掌间肌陷在掌骨缝内,双手背肌肉塌陷;从第一颈椎起至尾椎上,脊柱两侧诸肌肉全部萎缩;双下肢肌肉全部萎缩,肌形全部消失,呈完全性瘫痪;胸部、腹部诸肌肉正常、外形无改变,触诊表皮具有酥麻感;深触,腹腔深处部位无触痛;舌质淡暗;无舌苔;切脉:脉浮迟大有摆动。
辩证:患者病一年多,呈完全性瘫痪10天,检查头部正常;内脏神经分布区平滑肌、内脏、血管、腺体等表现正常;脊神经分布区、肌肉萎缩明显,呈瘫痪状态;分析病因:气虚,至表气虚,失固,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致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脊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瘫痪的肌肉会恢复,病会治愈。
诊断:脊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脊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十剂。
复诊:2002年3月15日二诊患者诉:左手大指无知觉,其它9手指有知觉,麻,不能伸屈。全身肢体具有麻木感、无力感、虚汗;双下肢能活动,能抬起。
查体:双腿能抬起约15cm;脊柱两侧诸肌肉见生长;脉缓无力。
处方:同2月28日药方七剂。
复诊:2002年3月24日三诊患者诉:右手4、5指麻,左手3、4、5指麻,伸展困难;腰以下麻木感减轻;头部出汗情况严重;周身自汗现象相对较轻;双下肢气力恢复,能够借物行走。
查体:脊柱两侧诸肌生长较快,双下肢较双上肢肌肉恢复快。脉缓弱。
处方:同2月28日药方七剂。
复诊:2002年4月7日四诊患者诉:右手4、5指,左手3、4、5指麻减轻,伸展困难;双上肢能伸展;腰部以下麻木感消失,周身气力感逐渐恢复。
查体:双手腕能平举,双上肢能平举,活动正常,背扩肌、竖脊肌、臀大肌等肌肉恢复正常;双下肢诸肌恢复正常;脉缓稍弱。
处方:同2月28日药方六剂。
复诊:2002年4月18日五诊患者诉:腹部皮肤仍具有麻木感,双手手指活动能力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恢复正常。
查体:双手指屈曲、伸直自由,大小鱼际肌恢复正常,掌间肌长平;脉缓。
处方:同2月28日药方五剂。
复诊:2002年5月8日六诊患者诉:诸症消失,饮食恢复正常。
查体:精、气、神正常;语言与行动能力恢复正常;舌质淡红,脉缓。
处方:同2月28日药方九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脊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草药44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五)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60岁。初诊日期:2003年1月23 日。
病史:一诊患者诉:于2002年1月8日感觉腰部和双下肢疲乏无力,体表虚汗,双腿颤动,行走困难。发病当日于锦州市某中医院就诊,经检查诊断为体虚,医嘱优利胶囊24天,因未见效而停止使用。后经某李姓中医诊治,诊断肝脾郁滞,方17剂未果。病情逐渐加重,影响行走及活动能力。
查体:神清;行走困难,从第二腰椎至下两侧竖脊肌和两侧臀大肌均萎缩,两侧大腿肌肉和小腿肌肉均萎缩;腰部以下皮肤枯白、松驰,仅余皮附,行走能力受阻;温觉、痛觉迟钝;测量两小腿中心点周长:左29.0cm、右28.5cm,双脚十趾甲床有红色瘀血块,扪压血流缓慢;股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等搏动正常;双下肢浅静脉正常;舌质淡暗;脉浮迟大结。
辩证:本患下半身骨骼肌萎缩三个月。分析发病因素为气虚,至表气虚,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脊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会治愈。
诊断:脊髓横贯型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脊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六剂。
复诊:2003年年2月8日二诊患者诉:自汗现象减少,腰部以下肢体气力恢复。
查体:以第一腰椎以下两侧诸肌肉的萎缩显著恢复;检测两小腿中心点周长:左41.0cm、右41.0cm;腰以下皮肤恢复气色,肌肉逐渐恢复;爪甲瘀血斑消散;脉沉弱结。
处方:同1月23日药方六剂。
复诊:2003年2月14 诊患者诉:下半身自汗现象明显减少,双下肢乏力症状减轻,能够自行行走。
查体:下半身诸肌肉恢复正常;检测双腿中心点周长:左41.0cm、右41.0cm,基本恢复正常;舌质淡红;脉缓稍弱。
处方:同1月23日药方六剂。
复诊:2003年2月20日四诊患者诉:下半身自汗情况基本消失,行走能力恢复正常。
查体:下半身诸肌肉恢复正常,检测双小腿中心点周长:左41.5cm、右42.0cm;脉缓。
处方:同1月23日药方六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脊髓横贯型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24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六)姓名:白某某。性别:男。年龄:32岁。初诊日期:2003年1月9日。
病史:于2002年12月24日全头部蚁走感、搏动感;全身乏力,虚汗;腰强直,硬痛;四肢麻木,肌肉松驰;全身皮肤出现水肿。
查体:四肢肌肉松驰,肌肉张力增大;全身皮肤明亮,指压有痕;头额自汗;全身表现乏力状态;舌质淡红;脉浮迟大。
辩证:本患发病17天,表现患病部位、有头部位皮神经分布区;有脊神经分布区,腰强硬、四肢麻木、全身皮肤水肿、肌肉张力增大等;分析病因,气虚,至表气虚,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脊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会治愈。
诊断:脊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脊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六剂。
复诊:2003年1月15日二诊患者诉:全身麻痛感减轻;腰僵硬和痛症状消失;自汗症状减轻,全身乏力减轻;全身水肿消退,服药明显见效。
查体:全身神经性水肿消退;肌肉菱缩显露;脉由浮转中位。
处方:同1月9月日药方六剂。
复诊:2003年1月24日三诊患者诉:自汗症状消失,右侧身体麻木感消失,腰部僵硬感消失,左上肢偶发触电感,左下肢麻木感明显减轻。
查体:全身情况有好转;头额无汗;全身乏力症状减轻;右半身皮肤触痛;肌肉萎缩有恢复;左上下肢触痛(+);舌质淡红;脉迟大。
处方:同1月9日药方五剂。
复诊:2003年1月30日四诊患者诉:左手于清晨低温时偶发触电感,日间正常,余部位诸症消失。
查体:全身肌肉萎缩恢复正常;由细变粗,由松软变实;以手指扪压上下肢神经走行区均不痛不麻;舌质淡红,脉缓。
处方:同1月9日药方五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脊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22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七)姓名:张某某。性别:女。年龄:39岁。初诊日期:2003年3月10日。
病史:从2002年10月初颈项强硬痛,逐渐延及右肩区、肩胛区、肩周围区、右腋下区,右上臂、右前臂、右手五个手指、凉、麻痛;颈右侧凉、麻、痛向下发展,右胸背区、右侧腰区、右臀部、右大腿区、右小腿区、右足背和足底延及足五趾;先右半身凉、麻痛;后又发展左半身凉、麻、痛;现在向腹腔发展,小腹凉痛,腹泻一日三至四次;尿频、尿少、无法控制尿意;颈部凉、麻、痛向头部发展,后头部与脸部均产生凉、麻、痛感,且伴有头晕、头痛。全身疲乏无力、出虚汗、消瘦,四肢肌肉变细。经多家医院诊治均未查明病因,故未进行治疗。
查体:面色灰白;消瘦;全身表现疲乏状态,头部自汗;双上肢肌肉明显萎缩,右侧重;脊柱两侧诸肌肉对比,右侧肌肉萎缩明显,右臀大肌小于左臀大肌,右下肢肌肉萎缩明显,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迟大。
辩证:本患病五个月有余,因多家医院未能明确病因,未进行及时治疗。分析病因:因颈部长时间暴露在外面,局部表气虚弱,一旦发展到气虚,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卫,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脊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因没有用药,逐渐扩展到先右后左脊神经元,再延及内脏神经元,病情进一步加重,最后扩展到脑神经元。治疗时,应针对这些至病因素,投放中草药,病定会能治愈。
诊断: 1.脊神经元神经炎。2内脏神经元神经炎。3.脑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脊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八剂。
复诊:2003年3月19日二诊主患者诉:以腰和脐为分界线,以上凉、麻、痛减轻;以下各部位凉、麻、痛的症状同前。
查体:精神状态好转;全身情况稍好;舌质淡红;白腻苔消退;脉迟无力。
处方:同3月10日药方五剂。
复诊:2003年3月24日三诊患者诉:腹泻停止,排尿正常。左肩头痛。腰、脐以上部位症状消失,双下肢凉、麻、痛减轻。虚汗症状消失,乏力感消失。
查体:上半身肌肉生长较快;下半身肌肉生长较慢;舌质淡红;脉沉弱。
处方:同3月10日药方七剂。
复诊:2003年4月11日四诊主患者诉:诸症消失,肌肉萎缩全恢复,病愈。方三剂巩固。
查体:双上肢粗细相等;脊柱两侧诸肌肉持平;双下肢粗细相等;扪压各神经干枝正常;舌质淡红;脉缓。
处方:同3月10日药方三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 1.脊神经元神经炎;2.内脏神经元神经炎;3.脑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23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八)姓名:袁某某。性别:男。年龄:37岁。初诊日期:2003年2月16日。
病史:于2002年12月10日在矿井下劳作休息时,出现左肩关节周围疼痛,逐渐延及左肩区、左肩胛区,颈椎区麻、痛,发病时于某职工医院诊查,经排X线颈椎正侧位片,排X线左肩关节片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外伤。口服沈阳红药一个月无效。麻、痛、颈椎强硬,向右肩区发展,很快发展到右上臂,右腋下,右前臂到右手五指;麻痛有阵发性加剧。于某职工医院复诊,医嘱沈阳红药、地龙骨药酒,口服一月,双上肢寒凉感、麻木感、痛感加剧,双上肢有肌肉萎缩现象产生,双前臂出现抽动,双手抽搐。遂三诊于某职工医院,医生认为病因不明,建议转诊。
查体:神清、体健;颈椎两侧肌肉至双肩明显萎缩,肌肉外型消失,变为低平,皱纹增多,压痛;双上肢变细、双侧尺神经走行区,变为一条深沟;双手肌肉轻度萎缩;舌质淡暗,脉浮迟虚大。
辩证:本患病两个月。因于井下劳作时,颈椎部位暴露在外,出汗、休息,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脊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治疗时,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因祛除,病会治愈。
诊断:脊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脊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十剂。
复诊:2003年2月27日二诊主患者诉:双上肢凉麻痛减轻,双手抽搐。
检查:右上肢肌肉生长较为迅速,左上肢肌肉生长较为缓慢;舌质淡暗;脉沉弱。
处方:同2月16日药方十剂。
复诊:2003年3月15日三诊主患者诉:已能够正常参加工作,恢复体力劳动;双上肢肌肉萎缩恢复,体力恢复正常。诸症消失。
查体:颈椎两侧肌肉外型出现,持平、等大;双上肢粗、细对比,对称,粗细相等;双手握力正常,恢复正常;舌质淡红;脉缓。
处方:同2月16日药方十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脊神经元神经炎。治疗原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30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二、内脏神经元神经炎试验病例:
(一)姓名:孙某。性别:男。年龄:58岁。初诊日期:2008年9月15日。
病史:于2008年9月15日下午患者诉:右下腹剧烈疼痛30分钟,无其它伴随的症状。急来诊。
查体:呈痛苦面容,伴有呻吟,不能直立,双上肢叉腹,限制下腹运动。舌质淡暗;舌苔白薄;切脉:沉迟,脉有摆动;腋温36.6℃,血压132/86mmHg。腹部检查:望诊,腹部外型平坦,皮肤正常,两侧对称,脐周围静脉无怒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未见突出的包块和局部凹陷,都表现正常。触诊:上腹触之软;触痛(-),肝脾、胆囊、胰未触及;下腹、于右下腹右髂内缘有上下有一条约10.0cm区压痛,无反跳痛;麦氏点触痛(+),无反跳痛;未扪及肿大的阑尾,闭孔试验(-);余部位触之软,无触痛;未触及囊性,实性包块。叩诊:于右髂内缘有上下条约10.0cm区叩痛(+),余部位叩痛(-)。未叩出震水音及移动性浊音及实音。听诊:肠鸣音9次/分,未听到其它杂音。
辨证:本患发病右下腹剧痛,从脉辨证,脉沉为里证,迟为寒证,有摆动为风。结合物理检查应排除1.急性阑尾炎,2.急性肠梗阻,3.急性肠炎,4.回盲部占位性病变,5.肠回虫,6.泌尿系结石,应想到内脏神经元神经炎。
病因:气虚,表气虚,失固,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精、津失于敷布,内脏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只要病因祛除,病会治愈。
诊断:内脏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内脏神经元神经炎药方三剂。
复查:2008年9月18日下午来诊患者诉:右下腹疼痛感消失,余症正常。
查体:形色正常,行动正常,语言流利;精、气、神佳;舌质淡红;无舌苔;脉缓;认为病愈。
处方:同9月15日药方三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内脏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6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二)姓名:叶某某。性别:女。年龄:31岁。初诊日期:2016年6月20日下午。
病史:于2016年6于20日来诊患者诉:全腹剧痛,无休止26天。口服镇痛药。饮食困难,便鲜血。全身乏力,心慌、气短,周身虚汗,体力不支。
治疗经过:
于2016年5月26日上午全腹剧烈疼痛,立即于到辽宁医学院附属某医院检查,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妇科彩色超声检查正常;超声提示盆腔积液;诊断不明。又到辽宁医学院附属某医院诊查,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超声提示:腹部部分肠管积气;彩色超声检查双肾,膀胱,输尿管;超声提示:泌尿系统未见明显异常;放射科DR检查报告,检查胸正位、侧位;诊断意见:左侧胸腔少量积液。两家医院均未明确诊断,于门诊抗炎治疗三天,病情未见缓解。遂于2016年5月29日09时由进锦州市某医院普外科收住院治疗14天。于2016年6月12日09时结束治疗。门诊诊断:腹痛、阑尾炎,出院诊断:急性阑尾炎。住院期间:肺、肝、胆、脾、胰、双肾、膀胱、妇科等检查正常。患者本人和家属成员仅接受抗炎治疗,拒做阑尾切除术。全腹疼痛状况未见好转。出院后,于2016年6于13日到锦州市某门诊诊治,抗炎治疗到2016年6月16日作三维彩色超声检查腹部,超声所见:1.阑尾未见明显包块,全腹肠管扩张。2.子宫后位、宫体大小正常,内膜厚1.2cm。3.盆腔见积液1.5×3.0cm。超声提示:1.腹膜炎。2.盆腔积液。3.全腹肠管扩张。
继续抗炎治疗,于2016年6月20日12时病情继续加重。全腹剧痛,不能进食,便鲜血,全身乏力、心慌、气短、周身虚汗。
查体:面色青白,言语无力,身体瘦弱,表现疲乏;舌质淡暗,苔白稍腻。切脉:脉浮力弱。腹部触诊:上腹胃区压痛(+),余处触之软,触痛 (-),服镇痛药。肝、脾未触及。未触到实性包块。听诊:肠鸣音消失。
辩证:本患病26天,进行抗炎治疗;病情继续恶化,最先发现盆腔积液。左胸腔少量积液;部分肠管积气;发展到全肠管扩张,便血;出现气脱。分析:经四家医院检查,腹腔脏器正常,内脏神经未提及。发明人考虑内脏神经炎,表现神经痛、神经性水肿、水向腔隙渗出,所以盆腔、左胸腔有积液;当肠神经麻痹时,会出现全肠管麻痹,肠管出现扩张;当肠管内血管平滑肌麻痹时,血管出现扩张,血管内的血液渗出,流入肠腔,患者出现便血。
病因:气虚,至表气虚,失固,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使内脏神经元失荣,产生炎变。
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因祛除,病会治愈。
诊断:1.内脏神经元神经炎。2.气脱。
治则:补气固脱,补阳益火,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内脏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三剂。
注意:禁忌萝卜,茶水,饮食无碴,少量多餐。服完第一次药后2-4小时再服一次药;一日三次口服。
2016年6月24患者诉:服完1.5剂药,腹痛明显减轻。便血情况消失。服完三剂药,心慌,气短、虚汗减轻。
处方:同6月20日药方八剂。
2016年6月28日电联诉:服完4剂药,腹痛明显减轻。检查如下:辽宁医学院附属某医彩色超声检查,超声所见:超声所查,右下腹回盲区见大小约2.7×0.5cm管状低回声;腹腔部分肠管扩张,最宽处内径约2.7cm其内见较多内容物回声;右下肠间见深约0.7cm液性暗区。腹腔部分肠管积气明显。起声提示:右下腹回育区管状低回声,请结合临床。腹部部分肠管扩张伴较多内容物。右下腹肠间积液。腹腔部分肠管积气明显。
复诊:2016年7月7日下午来诊患者诉:十一剂药服完,恢复饥饿感,饮食增多,身体见强壮,腹痛症状消失。便稀,日便一次。足底仍有寒凉感,余诸症消失。
辽宁医学院附属某医院彩色超声检查报告,超声所见:右下腹低回声管状结构,粗细不均,最宽处约0.5cm其内回声不清晰,见点絮样回声。
查体:精、气、神良;全身情况良好;舌质淡红;舌苔无;脉缓。腹部检查:腹部平坦,触之软,触、叩痛(-)。听诊肠鸣音10次/分。
处方:同6月20日药方五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1.内脏神经元神经炎;2.气脱。治则:补气固脱,补阳益火,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16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三)姓名:李某某。性别:男。年龄:48岁。体重:178斤。初诊日期:2017年3月29日上午。
病史:一诊患者诉:右下腹阵发性疼痛有一个多月,压迫,扭转身体,下蹲,活动疼痛加重。排尿排便正常。于2017年3月21日到某职工医院排腰椎CT片检查,诊断腰4、5椎间盘脱出。因对诊断有怀疑,于2017年3月22日上午到葫芦岛市某医院诊查。
检查:腹部触诊:于右髂内缘,上下一条长约15.0cm压痛明显;麦氏点压痛(-);闭孔试验(-);余处触之软;未触到囊性实性包块;听诊:肠鸣音6次/分;舌质淡暗;无舌苔;切脉:脉浮迟大,有摆动。
辩证:本患右下腹阵发性疼痛一个多月,压迫、活动疼痛加重,无伴随症状。从脉辩证,脉迟为寒,脉大有摆动为风,为风寒至病。结合物理检查应排除1.急性阑尾炎;2.急性肠梗阻;3.急性肠炎;4.回盲部结核;5.回盲部占位性病变;6.肠蛔虫;7.泌尿系结石等病,应想到内脏神经元神经炎。
病因:气虚,至表气虚,失固,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卫,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内脏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会治愈。
诊断:内脏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内脏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六剂。
复查:2017年4月1日晚患者来电告知说:服完三剂药后右下腹疼痛感消失。
2017年4月6日来诊患者诉:六剂药服完,扪、压、触均无痛感。
查体:右下腹触诊软、无触痛;舌质淡红;脉缓;治愈。可以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内脏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6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四)姓名:刘某。性别:男。年龄:37岁。初诊日期: 2017年7月25日上午。
病史:于2016年1月初患脐周疼,以后转到右下腹。自行服药有肠炎灵、头孢氨苄片无效。2016年2月初到辽宁医学院附属某医院诊查,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胆囊壁厚0.5cm,肝囊肿。胃镜检查诊断:浅表性胃炎。医嘱用药一月,服完未效。于2016年3月初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诊查,腹部彩色超声检查诊断:1.胆囊炎;2.胃肠功能紊乱;开药有头孢氨苄片、雷贝拉唑一个月服药三周,因起皮疹停药。于2016年6月初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诊查,作肠镜检查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服药有澳替溴胺等药。服药一个月未愈。2016年7月份到葫芦岛市化机某院中医科就诊,诊断:肠易激综合征,服中草药汤剂5个月未效,而停药。于2017年2月6日到辽宁医学院附属某医院诊查,经腹部采超检查诊断:1.胆囊炎;2.左输尿管全程扩张积水;3.慢性阑尾炎;4.盆腔积液;5.前列腺钙化灶。作肠镜检查诊断:乙状结肠局部肠管增厚。2017年2月14日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医院手术切除阑尾。2017年3月份到某职工医院诊查,经检查诊断:1.全肠道梗阻,2.阑尾手术后肠粘连,3.肠间隙积水,收留住院治疗七天出院。从病初先脐周痛,约痛半年时间,后转右下腹痛、脐下痛;腹胀、痛时腹有凉感;出现全身消瘦,乏力,因无力便时延长,用药开塞露帮助。
查体:面皮肤淡暗,消瘦;全身乏力状态;舌质淡红;舌苔白薄;切脉:左寸脉结如谷粒大,左关条状结脉,在尺脉沉弱很难摸到,右寸脉有摆动,右关脉浮结如高米粒大,右尺稍结有摆动。腹部检查:上腹平坦,触之软,触痛(-),肝、胆、脾未触及。下腹平坦,脐左上方触痛(+),脐下脊柱正前方上下一条触痛(+)。腹腔:淋巴结未触及。全腹未融到囊、实性包块。
辩证:患者下腹痛19个月。根据多个权威医院检查报告:1.胆囊壁增厚;2.胃粘膜有水肿;3.左输尿管全程扩张积水;4.阑尾水肿;5.乙状结肠局部肠管增厚;6.盆腔积水;7.肠间隙积水;8.全肠道梗阻。应想到内脏神经元神经炎,早期至平滑肌,腺体水肿、肠功能减弱,至粪便滞肠道;腺体水肿,渗出至盆腔积液,肠间隙积液。病因:气虚至表气虚,失固,风、寒乘虚袭入,风犯卫分、寒犯营分,至营卫气血失调,津、精失于敷布,内脏神经元失荣,发生炎变,治疗时,应针对病因投放中草药,病会治愈。
诊断:内脏神经元神经炎。
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
处方:内脏神经元神经炎药方水煎服六剂。
复诊:2017年8月1日来诊患者诉:六剂药全部服完。用药四次后,腹腔内容物从大排出很多,以后日便一次。已有四日腹部未出现疼痛感,复诊当日右下腹有牵拉痛。病情显著减轻。
查体:神状态好转,能够自行就诊。脉率84次/分,双关脉无力,右关结脉如谷粒大,双尺脉沉细弱。腹部检查:平坦,触之软,脐左上方压痛(-)。脐下脊柱前行上下有一条压痛轻度余处压痛(-),听诊:肠鸣音10次/分。
处方:同7月25日药方六剂。
复诊:2017年8月8日来诊患者诉:药服完,便呈条状,日一次。饮食、睡眠恢复正常。腹部疼痛感消失。患者心情愉悦。
查体:精、气、神良,沟通无碍;身体恢复;活动自由;舌质淡红;脉缓。
处方:同7月5日方六剂。服完停药。
总结:本例患者诊断为内脏神经元神经炎。治则:调和营卫,祛风散寒。共服中草药18剂,诸症消失,治愈停药。
发明人从1986年上半年研究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治疗方案后,以后又陆续发现脑神经元神经炎、内脏神经元神经炎。因有脊神经元神经炎治疗方案的基础,研究脑神经元神经炎、内脏神经元神经炎的治疗方案相对省时、省力,能够研究出治疗方案。经32年临床实验,治疗40多例患者,没发现毒副作用,药物过敏反应病例。为了慎重用药安全,哺乳期妇女孕妇禁用。从目前看治愈率100%,适合作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应用。
服中草药治疗脑神经元神经炎、脊神经元神经炎、内脏神经元神经炎。具有显效快、时间短、费用低、显效率高的优点,且不丧失正常生理解剖结构,不损害机体功能,治愈后能参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目前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Claims (2)

1.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其特征是:
所述中草药水煎剂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制成:红人参5-20克,黄芪10-60克,当归5-20克,白茯苓5-20克,桂枝5-25克,炒白芍5-30克,干姜3-15克,制附子3-10克,葛根10-20克,羌活5-15克,独活5-10克,防风5-15克,甘草5-10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
将权利要求1所述原料药放入砂锅或搪瓷盆内,用手压实,再放入自然水超过药平面一横指水,浸泡6小时,观察水平面和药平面相当;
加火至水沸计算时间,20分钟文火终止加热,放温口服;
第二次、第三次煎药时,加自然水,不要提前加水,防止药变质,放在阴凉处;加热至水沸后煮20分钟,放温口服;
服用上述汤剂时间为:早5时、中午12时、晚20时。
CN201811194724.9A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 Active CN1096466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4724.9A CN109646657B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194724.9A CN109646657B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6657A CN109646657A (zh) 2019-04-19
CN109646657B true CN109646657B (zh) 2021-08-13

Family

ID=66110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94724.9A Active CN109646657B (zh) 2018-10-15 2018-10-15 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646657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7700A (zh) * 2014-11-20 2015-02-25 济南前程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845699A (zh) * 2012-12-03 2014-06-11 李雪丽 一种治疗颈椎病的中药饮片
CN104491780A (zh) * 2014-12-06 2015-04-08 唐云峰 一种用于治疗末梢神经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6266118A (zh) * 2016-10-02 2017-01-04 四川兴聚焦医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治疗神经性疼痛的汤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20698A (zh) * 2017-06-21 2017-11-07 南京中医药大学 一种治疗中老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复方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67700A (zh) * 2014-11-20 2015-02-25 济南前程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治疗多发性神经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6657A (zh) 2019-04-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63356B (zh) 治疗阳虚痹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05561214A (zh) 一种治疗冠心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03705670A (zh) 一种祛风除湿止痛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95460B (zh) 一种用于骨折、软组织损伤的中药组合物
CN103191382B (zh) 一种治疗痹症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20570A (zh) 一种速效治疗风湿骨病的外敷中药及制备方法
CN103830482B (zh) 一种治疗脑卒中的中药制剂及制备方法
CN115154537A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646657B (zh) 一种治疗脊神经元神经炎的中草药水煎剂
CN103520450A (zh) 一种治疗产后风湿症的中药
CN104013836B (zh) 一种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
CN110507796A (zh) 一种治疗多种疾病的中药配方
CN116492412B (zh) 一种治疗血虚络阻证末梢神经炎的中药组合物
CN100406035C (zh) 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药制剂
CN105233204A (zh) 阳和通脉中药酒
CN104815079A (zh) 一种治疗腰椎病的中药酒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94038A (zh) 用于字门跌打损伤、风湿性病防治的药物组合物
CN104740193A (zh) 一种治疗颈肩肌肉劳损综合症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4491556B (zh)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前列腺增生的中药组合物
CN104873896A (zh) 一种治疗高血压引发中风的中药组合物
CN108853361A (zh) 一种治疗因中风导致口歪眼斜的中药组合物
CN103463274B (zh) 一种治疗牛皮癣的药物
CN112263663A (zh) 一种用于治疗阳虚体质相关妇科疾病的中药组合物
CN117959375A (zh) 一种温化肌肉、经络间寒湿的中药组合物
CN111437308A (zh) 一种通痹养骨熏敷方及其应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