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2648A - 输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输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42648A CN109642648A CN201680088346.9A CN201680088346A CN109642648A CN 109642648 A CN109642648 A CN 109642648A CN 201680088346 A CN201680088346 A CN 201680088346A CN 109642648 A CN109642648 A CN 10964264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 rod member
- conveying device
- opposed members
- magnetic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108 freeze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291 vacuum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0000000298 Elaeagnus multifl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7660 Pyrex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40079593 drug Drug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855 fer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151 fermen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15 magnet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41/00—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 F16D41/06—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 F16D41/061—Freewheels or freewheel clutches with intermediate wedging coupling members between an inner and an outer surface the intermediate members wedging by movement having an axial component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25/00—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 F16H25/18—Gearings comprising primarily only cams, cam-followers and screw-and-nut mechanisms for conveying or interconverting oscillating or reciprocating motions
- F16H25/20—Screw mechanisms
- F16H25/24—Elements essential to such mechanisms, e.g. screws, nu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9/00—Other gear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0—Arrangements for handling mechanical energy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e.g.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mechanical driving motors or auxiliary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7/06—Means for converting reciprocating motion into rotary motion or vice versa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D—COUPLINGS FOR TRANSMITTING ROTATION; CLUTCHES; BRAKES
- F16D1/00—Couplings for rigidly connecting two coaxial shafts or other movable machine elements
- F16D1/10—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 F16D2001/103—Quick-acting couplings in which the parts are connected by simply bringing them together axially the torque is transmitted via splined conn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 Dynamo-Electric Clutches, Dynamo-Electric Brakes (AREA)
- Container, Conveyance, Adherence, Positioning, Of Wafe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其具备:第1棒状构件2A、2B,其设置有包含磁性体的螺旋图案;第1联接器42A、42B,其被固定于第1棒状构件2A、2B的端部;第2棒状构件12A、12B,其设置有包含磁性体的螺旋图案;以及第2联接器52A、52B,其分别与第1联接器42A、42B联接,并且被固定于第2棒状构件12A、12B的端部,在联接时,以第1棒状构件2A、2B的螺旋图案与第2棒状构件12A、12B的螺旋图案的相对角度分别固定的方式,第2联接器52A、52B与第1联接器42A、42B联接。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技术,特别涉及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使用了磁性螺杆的输送装置中,使由磁性体构成的外磁螺纹旋转,从而使由磁性体构成的螺母等的内磁螺纹在外磁螺纹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在内磁螺纹上固定有配置供输送的物品的输送构件。伴随着内磁螺纹的移动,输送构件也在外磁螺纹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
外磁螺纹有时被分隔成多个来配置。在该情况下,内磁螺纹跨越多个外磁螺纹而移动。然而,如果不适当地设定相邻的外磁螺纹的间隔,内磁螺纹就无法在外磁螺纹间的空隙顺滑地移动。对此,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方案:将外磁螺纹的间隔设为外磁螺纹的磁化图案的螺距的2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2-6847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揭示的输送装置中,相邻的外磁螺纹隔开规定的空隙来配置,并且不会被联接以及分离。然而,相邻的外磁螺纹彼此有时能够联接以及分离会更好。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外磁螺纹等的棒状构件彼此能够联接以及分离的输送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形态,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其具备:(a)第1棒状构件,其设置有包含磁性体的螺旋图案;(b)第1联接器,其被固定于第1棒状构件的端部;(c)第2棒状构件,其设置有包含磁性体的螺旋图案;(d)第2联接器,其与第1联接器联接,并且被固定于第2棒状构件的端部,在联接时,以第1棒状构件的螺旋图案与第2棒状构件的螺旋图案的相对角度固定的方式,第2联接器与第1联接器联接;(e)对置构件,其与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的侧面的一部分相对,并且包含磁性体;以及(f)驱动装置,其使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绕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的中心轴旋转,并且使对置构件沿着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移动。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也可以一边使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的至少一方旋转,一边使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接近,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联接。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也可以具备相互嵌合的螺旋结构。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的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的一方,也可以在螺旋结构的螺旋曲面上设置有凹部,在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的另一方,在螺旋结构的螺旋曲面上设置有供凸部插入的凹部。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也可以均具有第1平面和第2平面,该第1平面与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的中心轴方向平行,并且朝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的第1旋转方向露出,该第2平面与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的中心轴方向平行,并且朝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的第2旋转方向露出。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也可以具备相互嵌合的嵌合结构,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的至少一方具备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在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接触并且未嵌合的情况下收缩。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也可以具备相互嵌合的嵌合结构,并且嵌合结构利用不同磁极间的吸引力以及相同磁极间的排斥力的至少一方,来使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也可以具有凸面和凹面,该凸面具有第1磁极,该凹面具有第2磁极。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第1棒状构件、第2棒状构件、以及对置构件也可以包含硬磁性体,当第1棒状构件或第2棒状构件与对置构件的组合中的极数为2n时,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具有每当相对旋转360×m/n度时就能够联接的结构,其中m为自然数。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也可以是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与对置构件的某一方包含硬磁性体,另一方包含软磁性体,第1棒状构件或第2棒状构件与对置构件的组合中的极数为2n时,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具有每当相对旋转180×m/n度时就能够联接的结构,其中m为自然数。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第1棒状构件也可以被配置于炉内。炉也可以是具有进行温度管理的空间的温度管理炉。温度管理炉也可以是冷冻干燥炉。或者,炉也可以是具有管理清洁度的空间的清洁炉。另外又或者,炉也可以是具有变为真空的空间的真空炉。
上述的输送装置也可以进一步具备输送构件,该输送构件被固定于对置构件,用于输送物品。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也可以是当驱动装置使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旋转时,对置构件便沿着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的中心轴移动,并且固定于对置构件的输送构件也移动。物品也可以包含医药品。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也可以是在炉被打开的情况下,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联接,在炉被关闭的情况下,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分离。
上述的输送装置也可以进一步具备:基体构件;工作台,其位于基体构件上;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其包含磁性体;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其与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的侧面的一部分相对,并且包含磁性体;以及工作台用驱动装置,其使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或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绕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的中心轴旋转,来使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与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从而使工作台移动,第2棒状构件被配置于工作台上。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也可以是当工作台用驱动装置使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旋转时,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沿着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的中心轴移动,被固定于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的工作台与被配置于工作台上的第2棒状构件也移动。或者,当工作台用驱动装置使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旋转时,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在中心轴方向上移动,被固定于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的工作台与被配置于工作台上的第2棒状构件也移动。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也可以是工作台接近炉,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联接,工作台离开炉,第1联接器以及第2联接器分离。
在上述的输送装置中,也可以进一步具备设置于基体构件的轮子。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外磁螺纹等的棒状构件彼此能够联接以及分离的输送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棒状构件和对置构件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示意性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26是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联接器的示意图。
图27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棒状构件和对置构件的示意图。
图28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所涉及的棒状构件和对置构件的示意图。
图29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棒状构件和对置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棒状构件和对置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图3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所涉及的棒状构件和对置构件的示意性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的记载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用相同或类似的符号来表示。其中,附图是示意图。因此,具体的的尺寸等应该对照以下的说明来判断。另外,在附图相互之间当然包含有相互的尺寸的关系或比例不同的部分。
(第1实施方式)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具备:第1棒状构件2A、2B,其设置有包含磁性体的螺旋图案;第1联接器42A、42B,其被固定于第1棒状构件2A、2B的端部;第2棒状构件12A、12B,其设置有包含磁性体的螺旋图案;以及第2联接器52A、52B,其分别与第1联接器42A、42B联接,并且被固定于第2棒状构件12A、12B的端部,在联接时,所述第2联接器52A、52B以第1棒状构件2A、2B的螺旋图案与第2棒状构件12A、12B的螺旋图案的相对角度分别固定的方式与第1联接器42A、42B联接。
输送装置进一步具备:对置构件3A,其与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侧面的一部分相对,并且包含磁性体;对置构件3B,其与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B、12B的侧面的一部分相对,并且包含磁性体;驱动装置,其使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绕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中心轴旋转,使对置构件3A沿着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移动,并且使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B、12B绕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B、12B的中心轴旋转,使对置构件3B沿着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B、12B移动;以及输送构件6,其随着对置构件3A、3B而移动,并输送物品5。
第1棒状构件2A、2B例如被配置于温度管理炉1内,该温度管理炉1内配置有物品5,并且具有进行温度管理的空间。温度管理炉1例如是冷冻干燥炉。在温度管理炉1内,例如配置有搁板7,在搁板7上,配置有包含成为冷冻干燥的对象物的物品5。物品5例如是注入了医药品的管药瓶等。
圆柱状的第1棒状构件2A通过轴承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温度管理炉1内。如图3所示,第1棒状构件2A是包含硬磁性体的磁力螺丝,在外周面交替地设置有S极磁化带的螺旋图案和N极磁化带的螺旋图案。第1棒状构件2A也可以插入非磁性体的薄壁管20A。管道20A例如由不锈钢构成。第1棒状构件2A与管道20A一体化,当第1棒状构件2A旋转时,管道20A也绕第1棒状构件2A的中心轴旋转。
图1所示的圆柱状的第1棒状构件2B也通过轴承以与第1棒状构件2A平行且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在温度管理炉1内。第1棒状构件2B的结构与第1棒状构件2A相同。
圆柱状的第2棒状构件12A、12B分别由例如配置于图2所示的工作台22上的轴承等以能够旋转的方式保持。第2棒状构件12A、12B的结构与图3所示的第1棒状构件2A相同。
如图1所示,在第1棒状构件2A的端部固定有第1联接器42A,在第2棒状构件12A的端部固定有第2联接器52A。第1联接器42A与第2联接器52A能够联接以及分离。因此,第1棒状构件2A与第2棒状构件12A能够经由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串联地联接以及分离。联接后的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由于施加于至少一方的旋转力而同步旋转。
另外,在第1棒状构件2B的端部固定有第1联接器42B,在第2棒状构件12B的端部固定有第2联接器52B。第1联接器42B与第2联接器52B能够联接以及分离。因此,第1棒状构件2B与第2棒状构件12B能够经由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B、52B串联地联接以及分离。联接了的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B、12B由于施加于至少一方的旋转力而同步旋转。
对置构件3A是包含硬磁性体的磁力螺母,设置有比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外周大的内周的孔。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以贯通螺母状的对置构件3A的孔的方式构成。如图3所示,在对置构件3A的孔的内周面交替地设置有S极磁化带的螺旋图案和N极磁化带的螺旋图案。对置构件3A的磁化带的螺距与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磁化带的螺距大致相同。
也可以在对置构件3A的内周面设置衬套等的导向环31、32。每个导向环31、32的内周比对置构件3A的内周还小,并且与管道20A的外周面接触。由此,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磁化带与对置构件3A的磁化带之间保持有一定的间隔。导向环31、32例如由氟树脂等的摩擦系数小的材料构成。
图1所示的对置构件3B的结构与对置构件3A相同。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B、12B以贯通螺母状的对置构件3B的孔的方式构成。
输送构件6被固定于对置构件3A与对置构件3B之间。在输送构件6上配置有在工作台22与温度管理炉1之间移动的物品5。或者,输送构件6也可以与被输送的物品5接触,从而推动物品5。
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14A例如包含旋转电机。驱动装置14A被固定于工作台22。另外,驱动装置14A被连接至控制装置。驱动装置14A也可以被护罩等所覆盖,该护罩防止可能发生的灰尘等的扩散。驱动装置14A与第2棒状构件12A例如经由皮带传动相连接。驱动装置14A和皮带传动例如被防尘用护罩144A所覆盖。例如,在连接皮带传动的滑轮和第2棒状构件12A的轴所贯通的护罩144A的孔内设置有油封等的密封构件等。
驱动装置14A使第2棒状构件12A绕中心轴旋转,从而使第2棒状构件12A与对置构件3A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另外,未图示的驱动装置使图1以及图4所示的第2棒状构件12B绕中心轴旋转,从而使第2棒状构件12B与对置构件3B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如图1所示,在第1棒状构件2A与第2棒状构件12A、第1棒状构件2B与第2棒状构件12B被联接的情况下,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14A与对图1所示的第2棒状构件12B进行驱动的驱动装置同步地使第2棒状构件12A、12B旋转。当使第2棒状构件12A、12B旋转时,联接着的第1棒状构件2A、2B也旋转。
当图5所示的驱动装置14A使图1所示的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旋转时,磁力在第1或第2棒状构件2A、12A的磁化带与对置构件3A的磁化带之间起作用。对置构件3A被固定于输送构件6以及对置构件3B,无法旋转。因此,当使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旋转时,对置构件3A沿着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中心轴移动。
另外,当驱动装置使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B、12B旋转时,磁力在第1或第2棒状构件2B、12B的磁化带与对置构件3B的磁化带之间起作用。对置构件3B被固定于输送构件6以及对置构件3A,无法旋转。因此,当使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B、12B旋转时,对置构件3B沿着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B、12B的中心轴移动。
伴随着对置构件3A、3B的移动,被固定于对置构件3A、3B的输送构件6也沿着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A、2B、12A、12B的中心轴移动,根据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A、2B、12A、12B的旋转方向,从工作台22上向搁板7上移动,或者从搁板7上向工作台22上移动。由此,物品5被从工作台22上向搁板7上移动,或者从搁板7上向工作台22上移动。
如图4以及图5所示,输送装置进一步具备:基体构件121,其位于工作台22的下方;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其至少一部分被配置于基体构件121上,并且包含磁性体;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103A,其与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的侧面的一部分相对,并且包含磁性体;以及工作台用驱动装置104A,其使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绕中心轴旋转,从而使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与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103A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
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例如由被配置于基体构件121上的轴承等来保持。工作台用驱动装置104A被固定于基体构件121上,例如被防尘用护罩134A所覆盖。工作台用驱动装置104A与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例如经由轴相连接。在轴所贯通的护罩134A的孔内设置有例如油封等的密封构件等。
在基体构件121上与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的中心轴平行地配置有例如工作台移动用轨道125A。另外,在基体构件121上,经由能够沿着工作台移动用轨道125A滑动的引导装置126A、126B,配置有驱动传递构件128。驱动传递构件128被固定于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103A与工作台22上。
当工作台用驱动装置104A使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旋转时,由于磁力,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103A沿着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的中心轴移动。伴随于此,被固定于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103A的驱动传递构件128沿着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的中心轴移动。进一步地,被固定于驱动传递构件128的工作台22沿着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的中心轴移动。
此外,在基体构件121上,也可以与工作台用驱动装置104A、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以及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103A平行地配置有另一组工作台用驱动装置、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以及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
在分别使图1所示的第1联接器42A、42B与第2联接器52A、52B联接的情况下,使工作台22朝温度管理炉1方向移动,从而使工作台22接近温度管理炉1。工作台22与温度管理炉1也可以能够结合。由此,被配置于工作台22上的第2棒状构件12A、12B分别接近被配置于温度管理炉1内的第1棒状构件2A、2B。
例如,在温度管理炉1的门被打开的情况下,第1联接器42A、42B与第2联接器52A、52B分别联接。由此,在温度管理炉1被打开的情况下,物品5被从工作台22上向搁板7上移动,或者从搁板7上向工作台22上移动变得可能。
在分别分离第1联接器42A、42B与第2联接器52A、52B的情况下,使工作台22朝与温度管理炉1相反方向移动,从而使工作台22从温度管理炉1退回。由此,被配置于工作台22上的第2棒状构件12A、12B分别远离被配置于温度管理炉1内的第1棒状构件2A、2B。
例如,当物品5被移动到温度管理炉1之后,或者温度管理炉1未被使用的情况下,第1联接器42A、42B与第2联接器52A、52B分别分离。由此,关闭温度管理炉1的门变得可能。
也可以在基体构件121的底面一侧设置例如图5所示的轮子123A、123B。轮子123A、123B也可以分别在地板轨道124A、124B上旋转,该地板轨道124A、124B在相对于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的中心轴的垂直方向上延伸。经由轮子123A、123B,能够使工作台22在相对于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102A的中心轴的垂直方向上移动。
如图6所示,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例如具备相互嵌合的螺旋结构142A、152A。螺旋结构142A、152A以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中心轴为中心而被卷绕。
第1联接器42A的螺旋结构142A具备螺旋曲面242A。螺旋曲面242A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沿着圆筒面形成于螺旋线上,螺旋结构142A例如具备2次旋转对称的一组螺旋曲面242A。一组螺旋曲面242A的每一个卷绕半圈。第1联接器42A进一步具有与第1棒状构件2A的中心轴平行的平面342A。平面342A相对于第1联接器42A的旋转方向垂直。例如,螺旋曲面242A的端部与平面342A相接。
第2联接器52A的螺旋结构152A具备螺旋曲面252A。螺旋曲面252A的形状例如也可以沿着圆筒面形成于螺旋线上,螺旋结构152A例如具备2次旋转对称的一组螺旋曲面252A。一组螺旋曲面252A的每一个卷绕半圈。第2联接器52A进一步具有与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平行的平面352A。平面352A相对于第2联接器52A的旋转方向垂直。例如,螺旋曲面252A的端部与平面352A相接。
在第1联接器42A与第2联接器52A联接时,如图7至图10所示,例如,一边使第2联接器52A旋转,一边使第2联接器52A在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从而接近第1联接器42A。关于第2联接器52A,第2联接器52A的平面352A以接近第1联接器42A的平面342A的方向旋转。
以与第2联接器52A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与第2联接器52A一边旋转一边接近时螺旋曲面252A的端部的轨迹所勾画的螺旋线所成的角度,相对于与第1联接器42A的中心轴垂直的平面与螺旋曲面242A螺旋线所成的角度变小的方式,来控制第2联接器52A的的接近速度与旋转速度。如图8以及图9所示,第2联接器52A的螺旋曲面252A的端部与第1联接器42A的螺旋曲面242A不冲突,第2联接器52A的螺旋结构152A的端部进入第1联接器42A的螺旋结构142A的深处,第2联接器52A的平面352A与第1联接器42A的平面342A接触,第2联接器52A与第1联接器42A以规定的相对角度一起旋转。当使第2联接器52A进一步地接近第1联接器42A时,第2联接器52A的螺旋曲面252A与第1联接器42A的螺旋曲面242A接触,螺旋结构142A与螺旋结构152A相嵌合,如图10所示,第2联接器52A与第1联接器42A相联接。
联接后,不使第2棒状构件12A在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而让第2棒状构件12A旋转,从而旋转力或扭矩被传递至第1棒状构件2A,该第1棒状构件2A被固定于与第2联接器52A联接的第1联接器42A。
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具备以上所说明的嵌合结构,从而在联接上时,相对角度变为规定的角度。另外,联接时的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的相对角度与联接时的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的中心轴方向的合计长度,以第1棒状构件2A的螺旋图案的相位与第2棒状构件12A的螺旋图案的相位一致,并且第2棒状构件12A的螺旋图案在第1棒状构件2A的螺旋图案的延长线上的方式来设定。
因此,在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联接的情况下,对置构件3A能够跨越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从第1棒状构件2A向第2棒状构件12A顺滑地移动,或者从第2棒状构件12A向第1棒状构件2A顺滑地移动。后述其他的实施方式也相同。
在第1联接器42A与第2联接器52分离时,不使第2联接器52A旋转,而使其在从第1联接器42A退回的方向上移动。或者,一边使第2联接器52A在第2联接器52A的平面352A从第1联接器42A的平面342A离开的方向上旋转,一边使第2联接器52A在从第1联接器42A退回的方向上移动。
图1所示的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B、52B也与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同样地联接、分离。
在以上所说明的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中,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与对置构件3A之间、第1棒状构件以及第2棒状构件2B、12B与对置构件3B之间通过磁力进行非接触的驱动传递。因此,在棒状构件与对置构件之间进行驱动传递时,不易产生热或灰尘。因此,即使第1棒状构件2A、2B与对置构件3A、3B被配置于温度管理炉1的进行温度管理的空间内,也能够对进行温度管理的空间内中的发热的影响进行抑制,并且保持进行温度管理的空间清洁。
进一步地,使第1棒状构件2A、2B经由第2棒状构件12A、12B而旋转,使第2棒状构件12A、12B旋转的驱动装置被配置于温度管理炉1的进行温度管理的空间的外部。因此,假设驱动装置中产生了灰尘,灰尘也难以侵入温度管理炉1的进行温度管理的空间内。另外,假设驱动装置被配置于温度管理炉内部,由于发热后的驱动装置,在冷冻干燥炉等的温度管理炉内部会产生温度分布的不均匀。在该情况下,被配置于温度管理炉内部的多个物品的质量会产生不齐。对此,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中,驱动装置被配置于温度管理炉的进行温度管理的空间的外部,因此在温度管理炉1内部不易产生温度不均匀。
更进一步地,在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中,在将物品5输送至温度管理炉1内后,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与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B、52B能够分别分离。因此,能够密闭温度管理炉1的进行温度管理的空间。因此,第1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能够保持温度管理炉1内部清洁,并且抑制温度管理炉1内部的温度不均匀。
(第2实施方式)
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中,如图11至图13所示,在第2联接器52A的螺旋曲面252A上设置有销等的凸部452A。凸部452A被设置为与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方向平行。另外,在第1联接器42A的螺旋曲面242A上设置有销孔等的凹部442A。凹部442A被设置为与第1棒状构件2A的中心轴方向平行。设置于第1联接器42A的凹部442A与设置于第2联接器52A的凸部452A具有能够嵌合的形状,并且设置于第2联接器52A的凸部452A插入设置于第1联接器42A的凹部442A中。
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其他的构成要素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联接第1联接器42A与第2联接器52A时,例如,使第2联接器52A一边旋转,一边向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方向移动,从而接近第1联接器42A。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以第2联接器52A的螺旋曲面252A的端部不与第1联接器42A的螺旋曲面242A冲突的方式来对第2联接器52A的接近速度与旋转速度进行控制,从而当使第2联接器52A的平面352A与第1联接器42A的平面342A接触时,第2联接器52A与第1联接器42A以规定的相对角度一起旋转。当使第2联接器52A进一步地接近第1联接器42A时,设置于第2联接器52A的凸部452A插入设置于第1联接器42A的凹部442A,从而第2联接器52A的螺旋曲面252A与第1联接器42A的螺旋曲面242A接触,如图13所示,第2联接器52A与第1联接器42A联接。
联接后,不使第2棒状构件12A在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而使第2棒状构件12A旋转,从而旋转力或扭矩被传递至固定于第1联接器42A的第1棒状构件2A。
例如,当使第2棒状构件12A相对于第2联接器52A的平面352A朝外侧方向旋转时,第2联接器52A的平面352A将旋转力或扭矩施加到第1联接器42A的平面342A上,从而第1棒状构件2A与第2棒状构件12A同步旋转。
另外,当使第2棒状构件12A相对于第2联接器52A的平面352A朝内侧方向旋转时,第2联接器52A的凸部452A的外壁将旋转力或扭矩施加到第2联接器42A的凹部442A的内壁上,从而第1棒状构件2A与第2棒状构件12A同步旋转。
在分离第1联接器42A与第2联接器52A时,不使第2联接器52A旋转,而使第2联接器52A在与第1联接器42A相反的方向上移动。在第1联接器42A的螺旋曲面242A上设置有凹部、第2联接器52A的螺旋曲面252A上设置有凸部的情况下,当螺旋结构142A、152A各自的卷绕在1圈以下时,第1联接器42A与第2联接器52A的分离是容易的。
在没有与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平行的凸部452A以及凹部442A的情况下,当使第2棒状构件12A相对于第2联接器52A的平面352A朝内侧方向旋转时,旋转力或扭矩从第2联接器52A的螺旋曲面252A被传递至第1联接器42A的螺旋曲面242A。此时,在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中心轴方向上会产生对应于螺旋曲面242A、252A的倾斜角的反作用力。因此,在中心轴方向上的反作用力大的情况下,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之间会产生间隙。
当在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之间产生间隙时,会产生第2棒状构件12A的旋转力或扭矩无法充分地传递至第1棒状构件2A的情况。另外,当在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之间产生间隙时,会产生第1棒状构件2A的螺旋图案变得不在第2棒状构件12A的螺旋图案的延长线上延伸、无法准确地控制输送构件6的移动位置的情况。
对此,在第2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中,不管第2棒状构件12A的旋转方向如何,旋转力或扭矩都经由与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中心轴平行地设置的凸部452A以及凹部442A被传递,因此能够抑制中心轴方向上的反作用力的产生。
此外,也可以在第1联接器42A的螺旋曲面242A上设置凸部,在第2联接器52A的螺旋曲面252A上设置凹部。
(第3实施方式)
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中,如图14所示,第2联接器52A具有:与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中心轴方向平行、并且朝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第1旋转方向露出的第1平面352A;以及与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中心轴方向平行、并且朝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露出的第2平面552A。例如,在第2联接器52A的端部,螺旋结构152A从具有第1以及第2平面352A、552A的基底部652A突出。
如图15所示,第1联接器42A是与第2联接器52A相同的构造,具有第1平面342A和第2平面542A,该第1平面342A朝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的第1旋转方向露出,该第2平面542A朝与第1旋转方向相反的第2旋转方向露出,并且具备与第2联接器52A嵌合的构造。
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其他的构成要素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联接第1联接器42A与第2联接器52A时,如图15至图19所示,例如,使第2联接器52A一边旋转,一边在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从而接近第1联接器42A。
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当第2联接器52A以任意的相对角度与第1联接器42A接触,并且进一步地一边使第2联接器52A旋转一边使第2联接器52A接近第1联接器42A时,如图17以及图18所示,第2联接器52A的螺旋结构152A的端部进入第1联接器42A的螺旋结构142A的凹部。
进一步地,如图19以及图20所示,第2联接器52A的第1平面352A与第1联接器42A的第2平面542A接触,如图21所示,第2联接器52A的第2平面552A与第1联接器42A的第1平面342A接触,第2联接器52A与第1联接器42A联接。
联接后,不使第2棒状构件12A在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而使第2棒状构件12A旋转,从而旋转力或扭矩被传递至固定于第1联接器42A的第1棒状构件2A。
具体来说,当使第2棒状构件12A在第1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旋转力或扭矩被从图20所示的第2联接器52A的第1平面352A传递至第1联接器42A的第2平面542A。另外,当使第2棒状构件12A在第2旋转方向上旋转时,旋转力或扭矩被从图21所示的第2联接器52A的第2平面552A传递至第1联接器42A的第1平面342A。
在分离第1联接器42A与第2联接器52A时,不使第2联接器52A旋转,而使其在与第1联接器42A相反的方向上移动。
在第3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中,不管第2棒状构件12A的旋转方向如何,旋转力或扭矩都经由第2联接器52A的第1以及第2平面352A、552A的某一个被传递至第1联接器42A,因此能够抑制中心轴方向上的反作用力的产生。
(第4实施方式)
在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中,如图22所示,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具备相互嵌合的嵌合结构162A、172A。在第4实施方式中,嵌合结构162A、172A可以是螺旋结构,也可以不是螺旋结构。例如,嵌合结构162A具有凹部,该凹部具有相互相对的内壁。另外,嵌合结构172A具有插入凹部的凸部,该凹部具有嵌合结构162A。其中,在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联接时,只要相对角度变为规定的角度,嵌合结构162A、172A的形状就是任意的。
第2联接器52A例如具备筒状构件372A和心轴构件472A,该筒状构件372A的中心轴与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方向一致,该心轴构件472A被插入筒状构件372A的中空部,并且能够在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在心轴构件472A上也可以设置有引导装置572A,该引导装置572A对筒状构件372A内的心轴构件472A的旋转进行防止,并且对中心轴方向的移动范围进行限制。嵌合结构172A被固定于心轴构件472A的端部。
第2联接器42A进一步具备在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接触并且未嵌合的情况下收缩的弹性构件272A。弹性构件272A例如是卷绕在心轴构件472A的周围的螺旋弹簧,并被配置于筒状构件372A与嵌合结构172A之间。
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其他的构成要素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联接第1联接器42A与第2联接器52A时,如图23以及图24所示,例如,使第2联接器52A在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第2联接器52A接近第1联接器42A。此时,可以使第2联接器52A一边旋转一边接近第1联接器42A,也可以不使第2联接器52A旋转地接近第1联接器42A。
当第2联接器52A以任意的相对角度与第1联接器42A接触,并且嵌合结构162A、172A未嵌合的情况下,当进一步使第2联接器52A接近第1联接器42A时,如图23所示,弹性构件272A在嵌合结构162A、172A未嵌合的状态下收缩。
这里,当使第2联接器52A旋转时,在嵌合结构162A、172A变为嵌合的相对角度时,积蓄于弹性构件272A的力得到解放,从而嵌合结构172A被压入嵌合结构162A中。由此,第1联接器42A与第2联接器52A联接。
根据以上所说明的第4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能够在中心轴方向上不施加过量的力于第1棒状构件2A,而使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联接。
此外,在上述中,虽然对第2联接器42A具备弹性构件272A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第1联接器也可以具备弹性构件。
(第5实施方式)
在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中,如图25以及图26所示,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具备相互嵌合的嵌合结构182A、192A。在第5实施方式中,嵌合结构182A、192A可以是螺旋结构,也可以不是螺旋结构。在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联接时,只要相对角度变为规定的角度,嵌合结构182A、192A的形状就是任意的。嵌合结构182A、192A利用不同磁极间的吸引力以及相同磁极间的排斥力的至少一方,来使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
例如,如图26所示,第1联接器42A的嵌合结构182A具有凸面282A和凹面382A,该凸面282A具有第1磁极,该凹面382A具有与第1磁极不同磁极的第2磁极。另外,如图25所示,第2联接器52A的嵌合结构192A具有凸面292A和凹面392A,该凸面292A具有第1磁极,该凹面392A具有第2磁极。这里,当第1磁极是N极时,第2磁极是S极。另外,当第1磁极是S极时,第2磁极是N极。
第5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输送装置的其他的构成要素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
在联接第1联接器42A与第2联接器52A时,例如,使第2联接器52A在第2棒状构件12A的中心轴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第2联接器52A接近第1联接器42A。此时,可以一边使第2联接器52A旋转一边接近第1联接器42A,也可以不使第2联接器52A旋转地接近第1联接器42A。
第2联接器52A以任意的相对角度与第1联接器42A接触,即使当时嵌合结构192A、182A未嵌合,第1联接器42A的具有第1磁极的凸面282A与第2联接器52A的具有第2磁极的凹面392A也相吸,第1联接器42A的具有第2磁极的凹面382A与第2联接器52A的具有第1磁极的凸面292A也相吸。另外,第1联接器42A的具有第1磁极的凸面282A与第2联接器52A的具有第1磁极的凸面292A相斥,第1联接器42A的具有第2磁极的凹面382A与第2联接器52A的具有第2磁极的凹面392A相斥。
因此,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的某一个由于不同磁极间的吸引力和相同磁极间的排斥力而旋转,并且嵌合结构182A、192A能够以第1联接器42A的具有第1磁极的凸面282A与第2联接器52A的具有第2磁极的凹面392A接触,第1联接器42A的具有第2磁极的凹面382A与第2联接器52A的具有第1磁极的凸面292A接触的方式嵌合。
(实施方式中的第1变形例)
棒状构件2A以及对置构件3A的结构不限定于图3所示的例子。例如,如图27所示,第1棒状构件2A也可以是设置有螺丝牙的螺旋图案的软磁性体。对置构件3A的结构与图3相同。图27所示的第1棒状构件2A的螺丝牙的螺距与对置构件3A的磁化带的螺距大致相同。设置有螺丝牙的螺旋图案的第1棒状构件2A也可以被插入非磁性体的薄壁管20A中。由此,能够防止异物附着于第1棒状构件2A的螺丝槽。当使第1棒状构件2A旋转时,磁力在第1棒状构件2A的螺丝牙与对置构件3A的磁化带之间起作用,对置构件3A移动。
或者,如图28所示,对置构件3A也可以是设置有螺丝牙的螺旋图案的软磁性体。对置构件3A的设置有螺丝牙的孔的表面也可以被非磁性体的薄壁管30A所覆盖。由此,能够防止异物附着于对置构件3A的螺丝槽。第1棒状构件2A的结构与图3相同。图28所示的对置构件3A的螺丝牙的螺距与第1棒状构件2A的磁化带的螺距大致相同。当使第1棒状构件2A旋转时,磁力在第1棒状构件2A的磁化带与对置构件3A的螺丝牙之间起作用,对置构件3A移动。
图1所示的第1棒状构件2B、第2棒状构件12A、12B以及对置构件3B也可以具有图27或图28所示那样的结构。
(实施方式中的第2变形例)
在图1中,也可以是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以及对置构件3A包含硬磁性体,当第1或第2棒状构件2A、12A与对置构件3A的组合中的极数为2n时,其中n为自然数,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以每当相对旋转360×m/n度时就能够联接的方式构成,其中m为自然数。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B、52B也相同。
这里,极数是N极和S极的组合的数量。例如,如图29所示,第1棒状构件2A和对置构件3A中,有1组N极和S极的组合的情况下,磁极的极数为2(=2×1)。在该情况下,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以每当相对旋转360×m度时就能够联接的方式构成。
如图30所示,第1棒状构件2A和对置构件3A中,有2组N极和S极的组合的情况下,磁极的极数为4(=2×2)。在该情况下,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以每当相对旋转180×m度时就能够联接的方式构成。
如图31所示,第1棒状构件2A和对置构件3A中,有4组N极和S极的组合的情况下,磁极的极数为8(=2×4)。在该情况下,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以每当相对旋转90×m度时就能够联接的方式构成。
另外,也可以是第1以及第2棒状构件2A、12A与对置构件3A的某一方包含硬磁性体,另一方包含软磁性体,当第1或第2棒状构件2A、12A与对置构件3A的组合中的极数为2n的情况下,其中n为自然数,第1以及第2联接器42A、52A以每当相对旋转180×m/n度时就能够联接的方式构成。
(其他实施方式)
像上述那样根据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记载,但不应理解为完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记述以及附图限定了该发明。根据该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各种替代实施方式、实施例以及运用技术。例如,输送至炉内外的物品不限定于包含医药品,也可以包含食品、饮料以及精密部件等,其他还包含输送至炉内外的所有物品。另外,供第1棒状构件2A、2B配置的炉也不限定于温度管理炉,还包含发酵炉、具有管理清洁度的空间的清洁炉以及具有变为真空的空间的真空炉等所有的炉。进一步地,对置构件的形状不限定于螺母状,例如也可以是凹状。在该情况下,棒状构件穿过凹状的对置构件的凹部。在凹状的对置构件的凹部的侧面交替地设置有S极磁化带和N极磁化带。像这样,应该理解为本发明包含未在这里记载的各种实施方式等。
符号说明
1 温度管理炉
2A、2B 第1棒状构件
3A、3B 对置构件
5 物品
6 输送构件
7 搁板
12A、12B 第2棒状构件
14A 驱动装置
20A、30A 薄壁管
22 工作台
31 导向环
42A、42B 第1联接器
52A、52B 第2联接器
102A 工作台移动用棒状构件
103A 工作台移动用对置构件
104A 工作台用驱动装置
121 基体构件
123A、123B 轮子
124A、124B 地板轨道
125A 工作台移动用轨道
126A、126B 引导装置
128 驱动传递构件
134A、144A 护罩
142A、152A 螺旋结构
162A、172A、182A、192A 嵌合结构
242A、252A 螺旋曲面
272A 弹性构件
282A、292A 凸面
342A、352A、542A、552A 平面
372A 筒状构件
382A、392A 凹面
442A 凹部
452A 凸部
472A 轴构件
572A 引导装置
652A 基底部。
Claims (10)
1.一种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1棒状构件,其设置有包含磁性体的螺旋图案;
第1联接器,其被固定于所述第1棒状构件的端部;
第2棒状构件,其设置有包含磁性体的螺旋图案;
第2联接器,其与所述第1联接器联接,并且被固定于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端部,在联接时,以所述第1棒状构件的螺旋图案与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螺旋图案的相对角度固定的方式,所述第2联接器与所述第1联接器联接;
对置构件,其与所述第1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侧面的一部分相对,并且包含磁性体;以及
驱动装置,其使所述第1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2棒状构件绕所述第1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中心轴旋转,并且使所述对置构件沿着所述第1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2棒状构件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一边使所述第1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至少一方旋转,一边使所述第1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2棒状构件接近,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具备相互嵌合的螺旋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的一方,在所述螺旋结构的螺旋曲面上设置有凸部,在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的另一方,在所述螺旋结构的螺旋曲面上设置有供所述凸部插入的凹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均具有第1平面和第2平面,所述第1平面与所述第1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中心轴方向平行,并且朝所述第1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第1旋转方向露出,所述第2平面与所述第1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中心轴方向平行,并且朝所述第1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2棒状构件的第2旋转方向露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具备相互嵌合的嵌合结构,
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的至少一方具备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接触并且未嵌合的情况下收缩。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具备相互嵌合的嵌合结构,
所述嵌合结构利用不同磁极间的吸引力以及相同磁极间的排斥力的至少一方,来使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的相对角度发生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2、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具有凸面和凹面,所述凸面具有第1磁极,所述凹面具有第2磁极。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棒状构件、所述第2棒状构件、以及所述对置构件包含硬磁性体,
当所述第1棒状构件或所述第2棒状构件与所述对置构件的组合中的极数为2n时,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具有每当相对旋转360×m/n度时就能够联接的结构,其中m为自然数。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棒状构件以及所述第2棒状构件与所述对置构件的某一方包含硬磁性体,另一方包含软磁性体,
当所述第1棒状构件或所述第2棒状构件与所述对置构件的组合中的极数为2n时,其中n为自然数,所述第1联接器以及所述第2联接器具有每当相对旋转180×m/n度时就能够联接的结构,其中m为自然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6/072796 WO2018025348A1 (ja) | 2016-08-03 | 2016-08-03 | 搬送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42648A true CN109642648A (zh) | 2019-04-16 |
CN109642648B CN109642648B (zh) | 2021-12-21 |
Family
ID=610740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8346.9A Active CN109642648B (zh) | 2016-08-03 | 2016-08-03 | 输送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195285A1 (zh) |
EP (1) | EP3495690B1 (zh) |
CN (1) | CN109642648B (zh) |
WO (1) | WO2018025348A1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730613U (zh) * | 1971-04-26 | 1972-12-07 | ||
GB1457480A (en) * | 1974-03-16 | 1976-12-01 | Deere & Co | Combine harvesters |
CN2256054Y (zh) * | 1996-05-17 | 1997-06-11 | 赵文英 | 同径轴向对接装置 |
CN1307744A (zh) * | 1998-05-29 | 2001-08-08 | 约瑟夫·彼得·威廉·贝克 | 运动传递装置 |
JP2002089649A (ja) * | 2000-09-18 | 2002-03-27 | Ckd Corp | スライド搬送装置 |
DE102013202298A1 (de) * | 2013-02-13 | 2014-08-14 |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 Pumpe |
JP2015169554A (ja) * | 2014-03-07 | 2015-09-28 |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 制御棒駆動機構 |
CN108883880A (zh) * | 2016-03-25 | 2018-11-23 |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 输送装置 |
CN108883881A (zh) * | 2016-03-25 | 2018-11-23 |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 输送装置及存储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173994U (zh) * | 1984-10-20 | 1986-05-19 | ||
JPS61193047U (zh) * | 1985-05-21 | 1986-12-01 | ||
AT392133B (de) * | 1989-03-07 | 1991-01-25 | Steyr Daimler Puch Ag | Klauenkupplung |
US5085094A (en) * | 1990-11-08 | 1992-02-04 | Gmi Holdings, Inc. | Door operator coupling assembly |
KR100224117B1 (ko) * | 1995-08-29 | 1999-10-15 | 아마노 시게루 | 자기나사장치 및 자기나사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자기나사반송장치 |
US5852949A (en) * | 1996-07-30 | 1998-12-29 | Thermo Fibertek Inc. | Segmented screw traversing mechanism |
US5881649A (en) * | 1996-08-13 | 1999-03-16 | Anelva Corporation | Magnetic transfer system,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the magnetic transfer system, and rotational driving member used for the system |
JPH11278663A (ja) * | 1998-03-26 | 1999-10-12 | Ckd Corp | 磁気ネジ搬送装置 |
JPH11314756A (ja) * | 1999-03-23 | 1999-11-16 | Ckd Corp | 磁気ネジ搬送装置 |
JP2005169163A (ja) * | 2003-12-08 | 2005-06-30 | Shoei Kurotaki | 棒状部材の連結機構 |
JP5422175B2 (ja) * | 2008-11-05 | 2014-02-19 |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 リニアアクチュエータ |
US8485334B2 (en) * | 2011-01-28 | 2013-07-16 | Hiwin Mikrosystem Corp. | Clutch mechanism with overload protection |
JP6266488B2 (ja) * | 2014-10-30 | 2018-01-24 | アズビル株式会社 | 温度管理装置、搬送装置、及び搬送台 |
-
2016
- 2016-08-03 CN CN201680088346.9A patent/CN109642648B/zh active Active
- 2016-08-03 US US16/322,336 patent/US20190195285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2016-08-03 WO PCT/JP2016/072796 patent/WO2018025348A1/ja unknown
- 2016-08-03 EP EP16911609.2A patent/EP3495690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4730613U (zh) * | 1971-04-26 | 1972-12-07 | ||
GB1457480A (en) * | 1974-03-16 | 1976-12-01 | Deere & Co | Combine harvesters |
CN2256054Y (zh) * | 1996-05-17 | 1997-06-11 | 赵文英 | 同径轴向对接装置 |
CN1307744A (zh) * | 1998-05-29 | 2001-08-08 | 约瑟夫·彼得·威廉·贝克 | 运动传递装置 |
JP2002089649A (ja) * | 2000-09-18 | 2002-03-27 | Ckd Corp | スライド搬送装置 |
DE102013202298A1 (de) * | 2013-02-13 | 2014-08-14 | Mahle International Gmbh | Pumpe |
JP2015169554A (ja) * | 2014-03-07 | 2015-09-28 | 日立Geニュークリア・エナジー株式会社 | 制御棒駆動機構 |
CN108883880A (zh) * | 2016-03-25 | 2018-11-23 |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 输送装置 |
CN108883881A (zh) * | 2016-03-25 | 2018-11-23 | 阿自倍尔株式会社 | 输送装置及存储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495690A1 (en) | 2019-06-12 |
WO2018025348A1 (ja) | 2018-02-08 |
EP3495690A4 (en) | 2020-03-18 |
CN109642648B (zh) | 2021-12-21 |
US20190195285A1 (en) | 2019-06-27 |
EP3495690B1 (en) | 2022-08-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163427B (zh) | 带有改进的联接组件的旋转工具 | |
EP3214397B1 (en) | Temperature management apparatus | |
CN106966227B (zh) | 一种机电设备用线缆快速卷绕设备 | |
CN101616617B (zh) | 具有扭矩限制器的化妆品施用装置 | |
CN101616616A (zh) | 具有扭矩限制器的化妆品施用装置 | |
EP2586327B1 (en) | Multi-color cosmetic packaging tin | |
JP7237791B2 (ja) | リニアモーター式吸収性物品資材搬送装置、及び、吸収性物品製造方法 | |
CN109642648A (zh) | 输送装置 | |
CN104192519B (zh) | 用于积放式输送的小车转运装置 | |
CN106468530A (zh) | 用于测量机动车的轮轴的几何形状的装置 | |
CN104549113B (zh) | 具有在线清扫机构的干燥设备 | |
CN105819139A (zh) | 全自动保管箱平动机械手 | |
CN108883880A (zh) | 输送装置 | |
CN104913049B (zh) | 变速器 | |
CN204110832U (zh) | 用于积放式输送的小车转运装置 | |
CN106628825A (zh) | 一种磁动力传送带 | |
CN208494234U (zh) | 一种自清洁旋转反应器 | |
US10703575B2 (en) | Conveyance device | |
CN107054058B (zh) | 一种基于一个电机控制的球形驱动轮 | |
CN105422619B (zh) | 一种铅垂轴向悬浮支承结构 | |
CN108225028A (zh) | 输送装置 | |
CN105401330B (zh) | 外携纱盘参与编织的旋转法三维编织平台 | |
CN108778962A (zh) | 输送装置以及存储装置 | |
CN205533768U (zh) | 复合滚动体轴承 | |
CN103758859B (zh) | 精装滚动组合轴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831 Address after: Barcelona Tarasa, Spain Patentee after: Azibeier Taishida Electromechanical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Spain Address before: Japan Tokyo Marunouchi Chiyoda 2 chome 7 No. 3 Patentee before: AZBIL Corp.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Japan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