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1292A - 坡走刀片和快进给铣削刀具组件 - Google Patents

坡走刀片和快进给铣削刀具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1292A
CN109641292A CN201780038471.3A CN201780038471A CN109641292A CN 109641292 A CN109641292 A CN 109641292A CN 201780038471 A CN201780038471 A CN 201780038471A CN 109641292 A CN109641292 A CN 109641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de
slope
sword
walked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8471.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641292B (zh
Inventor
吉尔·赫克特
乌萨马·阿塔尔
塔拉勒·切伊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car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car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5/189,41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9901992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Iscar Ltd filed Critical Iscar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41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12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6412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12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02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cutter
    • B23C5/06Face-milling cutters, i.e. having only or primarily a substantially flat cutting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5/00Milling-cutters
    • B23C5/16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 B23C5/20Milling-cutt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features other than shape with removable cutter bits or teeth or cutting inserts
    • B23C5/202Plate-like cutting inserts with special for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20Top or side views of the cutting edge
    • B23C2200/203Curved cutting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20Top or side views of the cutting edge
    • B23C2200/205Discontinuous cutting ed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CMILLING
    • B23C2200/00Details of milling cutting inserts
    • B23C2200/36Other features of the milling insert not covered by B23C2200/04 - B23C2200/32
    • B23C2200/367Mounted tangentially, i.e. where the rake face is not the face with largest area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lling Processes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Gear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快进给铣削刀具组件(10)包括刀具(12)和坡走刀片(14)。坡走刀片(14)包括副坡走刃、副进给刃和副侧刃(14A,14C,14B)。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14A,14C)比副侧刃(14B)更长。此外,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14A,14C)随着越来越靠近与它们都连接的副侧刃(14B)而会聚。

Description

坡走刀片和快进给铣削刀具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的主题涉及快进给铣削刀具组件,其包括用于坡走和快进给金属加工操作的刀具和刀片。更具体地,该主题涉及被构造为被完全地转位到刀具上的四个操作位置(每个前刀面两个可转位位置)的坡走刀片。
背景技术
快进给铣削组件通常特征在于设计成在0.5mm至2mm的排屑量范围内进行方肩铣操作的结构。中等排屑量和主要被定向为轴向的力的组合可以使这样的组件实现相对较高的刀具进给速率。
例如,US2005/0111925A1公开了一种快进给铣削刀具。值得注意的是图9中所示的余偏角(K’)以及如何通过增大的(即,高进给)刀具进给速率来补偿中等切削深度的相关说明(图11、[0051]段)。在[0056]中段参照图13和图14说明了坡走铣操作。另外,说明了刀片可转位到四个不同的位置([0058]段)。还应注意,所公开的刀片具有从顶侧15延伸至底侧16以提供所需的间隙的、明显不平行的外周面。所公开的另外的特征是针对间隙设置了倒角面35(图5、[0047]段)。
WO2014/156225公开了另一种值得注意的铣削刀具和切削刀片。然而,至少通过其图16可以最佳地理解的是,所示的切削刀片和刀片槽明显不同于下文所述的切削刀片和刀片槽。
US2013/0129432公开了用于安装在刀体中以进行端面铣和坡走铣的切削刀片。其作者认为,不可能在不改变切削刀片在刀体中的位置的情况下获得允许通过刀片的后角交替进行快进给端面铣和坡走铣的、标准的负角方形切削刀片的唯一的轴向和径向位置,但注意到了对于具有自然后角的正角刀片而言不是这种情况([0006]段)。此外,所公开的刀片被构造为可转位到多个不同的位置。
发明内容
一般而言,可转位到较多位置的切削刀片比构造成转位到较少位置的切削刀片成本效益更高。尽管如此,认为仅被构造为用于四个可转位位置并且需要可论证的复杂刀具来提供必要的间隙、但是可以相对简单地制造并且仍然能够执行坡走铣和快进给操作的、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坡走刀片可以与具有较多可转位位置的切削刀片或具有较简单的设计的刀具竞争。
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坡走刀片,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将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连接的刀片外周面;向刀片外周面的相对两侧敞开的刀片螺钉孔,该刀片螺钉孔具有刀片螺钉孔轴线;以及沿着刀片外周面与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中相对应的一个之间的相交部延伸的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副坡走刃;第一副侧刃;连接至第一副坡走刃和第一副侧刃的第一副进给刃;连接至第一副侧刃的第二副坡走刃;连接至第一副坡走刃的第二副侧刃;以及连接至第二副坡走刃和第二副侧刃的第二副进给刃,其中: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中的每一个都比每一个副侧刃更长;每个前刀面的最大前刀面长度能在其第一副侧刃和第二副侧刃之间测量;并且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中的每一个随着越来越靠近与它们都连接的副侧刃而会聚。
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坡走刀片,其包括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它们随着越来越靠近与它们都连接的副侧刃而会聚。
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坡走刀片,其在其两个相对的前刀面中的每一个处包括:两个副坡走刃、两个副进给刃和两个副侧刃,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中的每一个都比每一个副侧刃更长。
根据本申请主题的再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坡走刀片,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刀片外周面;沿着刀片外周面与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中相对应的一个之间的相交部延伸的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以及向刀片外周面的相对两侧敞开的刀片螺钉孔,刀片外周面包括:第一副坡走面;第一副侧面;连接至第一副坡走面和第一副侧面的第一副进给面;连接至第一副侧面的第二副坡走面;连接至第一副坡走面的第二副侧面;以及连接至第二副坡走面和第二副侧面的第二副进给面。
根据本申请的主题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坡走刀片,其包括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其中副坡走刃在其靠近副进给刃的端部处包括尖坡走拐角部;并且副进给刃在其靠近副进给刃的端部处包括尖进给拐角部。
换言之,根据任何方面,坡走刀片的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可以通过两个相邻的尖拐角部连接。
根据另外的方面,提供了一种高进给铣削刀具,其被构造成围绕旋转轴线在旋转方向上旋转,旋转轴线限定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该刀具包括刀片槽,刀片槽包括槽顶面,该槽顶面又包括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第一副槽顶面与刀具外周面相邻,并且随着越来越靠近刀片外周面而在向前方向上有更大延伸量;第二副槽顶面与槽侧面相邻,并且随着越来越靠近槽侧面而在向前方向上有更大延伸量。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快进给铣削刀具,其被构造为围绕旋转轴线在旋转方向上旋转,该旋转轴线限定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该刀具包括:刀具端面,以及从刀具端面向后延伸的、周向延伸的刀具外周面;形成在刀具端面与刀具外周面的相交部处并从该相交部向后延伸的容屑槽;以及形成在刀具端面与刀具外周面的相交部处并向容屑槽敞开的刀片槽,该刀片槽包括:从刀具外周面向内延伸并面向旋转方向的槽后面;从槽后面延伸至容屑槽并面向外的槽侧面;从刀具外周面向内延伸至槽侧面并且还从槽后面延伸至容屑槽的槽顶面;以及向槽顶面敞开的槽螺钉孔,其中:槽后面包括副后抵接面;槽顶面包括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第一副槽顶面与刀具外周面相邻并且随着越来越靠近刀具外周面而在向前方向上有更大延伸量;第二副槽顶面与槽侧面相邻并且随着越来越靠近槽侧面而在向前方向上有更大延伸量;并且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随着越来越靠近容屑槽而在向前方向上有更大延伸量。
根据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快进给铣削刀具组件,其组合地包括:可以基于第一方面的坡走刀片;可以基于前述方面的刀具;以及将坡走刀片通过刀片螺钉孔和槽螺钉孔固定到刀具的刀片槽中的螺钉,刀具和坡走刀片被构造成用于下述抵接:刀片外周面与槽侧面、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中的每一个的抵接;以及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中的一个与槽后面的抵接。
根据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快进给铣削刀具组件,其组合地包括根据上述其中一个刀具方面的刀具和根据上述其中一个切削刀片方面的切削刀片。
应当理解,上述内容是概述,并且上述任何方面可以进一步包括下文描述的任何特征。具体而言,以下特征可单独或组合地适用于上述任何方面:
A.刀片可包括沿着刀片外周面与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中相对应的一个之间的相交部延伸的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
B.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可以比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延伸得距中间高度平面更远。至少位于与副侧刃连接的点处的副进给刃可以比至少位于副坡走刃与副侧刃的连接点处的副坡走刃延伸得距中间高度平面更远。每个副进给刃可以位于垂直于中间高度平面的单个平面中。每个副坡走刃可以是倾斜的,使得随着越来越靠近与副侧刃连接的点,它延伸得更接近中间高度平面。这样的倾斜通过减小以其它方式在那里形成的相对较高的前角可以有助于加强副侧刃,从而提高副侧刃的加工能力。
C.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可各自具有负刃带角α(即,在从相应的切削刃到刀片的相关联的前刀面在向内-向下的方向上倾斜)。负的刃带被认为至少有利于快进给方肩铣操作。
D.刀片可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
E.每个前刀面可包括抵接前刀面。每个抵接前刀面可包括分别位于中间长度平面的相对两侧上的第一副抵接前刀面和第二副抵接前刀面。每个副抵接前刀面可以是倾斜的,使得随着越来越靠近中间长度平面而距中间高度平面有更大的延伸量。
F.刀片的前刀面可以是相同的。
G.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可以没有突出部分。特别地,突出部分可能阻碍切屑流动。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可各自包括可以是平面的中央前刀面区域。
H.刀片可包括刀片外周面。刀片外周面可以连接刀片的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
I.刀片外周面可包括:第一副坡走面;第一副侧面;连接至第一副坡走面和第一副侧面的第一副进给面;连接至第一副侧面的第二副坡走面;连接至第一副坡走面的第二副侧面;以及连接至第二副坡走面和第二副侧面的第二副进给面。
J.刀片外周面可以从第一切削刃平行延伸至第二切削刃。通过不设置倾斜的间隙表面(例如,在US2005/0111925A1中公开的间隙表面“22”),为刀片提供间隙可能产生更复杂的刀具设计。尽管如此,认为这种设计可以产生较简单的刀片制造工序,例如,刀片可以被压制成最终尺寸,这被认为是弥补了已知的缺点。
K.刀片外周面可以没有后角部。由于没有后角部(例如,在US2005/0111925A1中公开的倒角面“35”),为刀片设置间隙可能产生更复杂的刀具设计。尽管如此,认为这种设计可以产生较简单的刀片制造工序,例如,刀片可以被压制成最终尺寸,这被认为是弥补了已知的缺点。
L.刀片可包括向刀片外周面的相对两侧敞开的刀片螺钉孔。刀片螺钉孔可以在刀片外周面的每一侧向刀片外周面的、相对于彼此倾斜的副表面敞开。刀片螺钉孔可以在刀片外周面的每一侧向副坡走面和副进给面二者敞开。刀片螺钉孔可以向第一副坡走面和第一副进给面以及第二副坡走面和第二副进给面敞开。刀片螺钉孔可以与副侧面等距间隔开。刀片螺钉孔可以与前刀面等距间隔开。刀片螺钉孔可以具有刀片螺钉孔轴线。刀片螺钉孔轴线可以设置为沿着(或内含于)中间厚度平面并且可以垂直于中间长度平面。螺钉孔厚度可以随着越来越靠近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中的每一个而增大。
M.每个切削刃可包括:第一副坡走刃;第一副侧刃;连接至第一副坡走刃和第一副侧刃的第一副进给刃;连接至第一副侧刃的第二副坡走刃;连接至第一副坡走刃的第二副侧刃;连接至第二副坡走刃和第二副侧刃的第二副进给刃。
N.每个副坡走刃可以比每个副侧刃更长。尽管由于与主要的方肩铣操作相比坡走铣操作确实仅在整个加工时间中的一小段内发生,因此副坡走刃小于刀片的其他副刃是合乎逻辑的,但是已经发现提供相对较长的副坡走刃可以克服使刀片制造复杂化的一些间隙难度。
O.每个副进给刃可以比每个副侧刃更长。这可以提高利用副进给刃的主要铣削操作(即,方肩铣)的效率。
P.每个副进给刃可以比每个副坡走刃更长。这可以提高利用副进给刃的主要铣削操作(即,方肩铣)的效率。副坡走刃的平直部的长度可以为相邻的副进给刃的平直部的长度的70%±15%。
Q.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中的每一个可以随着越来越靠近与它们都连接的副侧刃而会聚。
R.前刀面的每个副坡走刃可以与中间长度平面形成内部的锐角刀片坡走角k0。刀片坡走角k0可以满足条件(5°≤k0≤30°)。刀片坡走角k0优选满足条件(15°±5°)。与副坡走刃相邻的、刀片外周面的副表面可以被定向为与副坡走刃相同的角度。
S.前刀面的每个副进给刃可以与中间长度平面形成内部的锐角刀片余偏角k1。刀片余偏角k1可以满足条件(5°≤k0≤30°)。刀片余偏角k1优选满足条件(15°±5°)。与副进给刃相邻的、刀片外周面的副表面可以被定向为与副进给刃相同的角度。
T.刀片坡走角k0和刀片余偏角k1可以相等。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例如针对被构造为用于相对较小直径的刀具的刀片,刀片余偏角k1可以大于刀片坡走角k0。尽管坡走功能效率被降低,但是这可以实现可接受的深度(并因此实现可接受的进给速率)。
U.坡走刀片可包括形成在平直延伸部和相邻的第一副坡走刃之间的第一内角R1以及形成在平直延伸部和相邻的第一副进给刃之间的第二内角R2。第一内角R1可以不等于第二内角R2。优选地,第一内角R1大于第二内角R2。
V.每个副侧刃可以被中间长度平面二等分。
W.每个副侧刃可包括平直部。除非另有说明,否则与任何副刃有关的词语“平直部”是指面向前刀面(例如图2C中所示的前刀面)的视图。认为具有平直部的副侧刃可以提供比弯曲的副侧刃明显更长的加工刀具寿命。这样的平直部可以在副侧刃总长度的45±20%之间。一般而言,关于副刃长度所使用的词语“总”包括该副刃两侧的拐角部(直到与相邻副刃连接的点处)和它们之间的该副刃的其余部分。
X.同一前刀面上的副侧刃的平直部可以彼此平行。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上的副侧刃的平直部可以彼此平行。前刀面上的副侧刃的平直部可以仅与同一前刀面的平直部平行。
Y.与副侧刃相邻的、刀片外周面的副表面可以被定向为与副侧刃相同的角度。副侧刃平直部的长度可以是可平行于中间厚度平面且平行于刀片螺钉孔轴线测量的刀片的最大厚度的15%±5%。
Z.副侧刃平直部的长度可以是副坡走刃的总长度的13%±5%。副侧刃平直部的长度可以是副进给刃的总长度的13%±5%。
AA.每个副侧刃可在其每个端部处包括拐角部。
BB.每个副坡走刃可包括平直部。位于同一前刀面上的副坡走刃的平直部可以彼此平行。刀片的所有副坡走刃的平直部可以彼此平行。平直部可以是副坡走刃总长度的85%±5%。
CC.每个副坡走刃可在其每个端部处包括拐角部。
DD.每个副进给刃可包括平直部。位于同一前刀面上的副进给刃的平直部可以彼此平行。刀片的所有副进给刃的平直部可以彼此平行。平直部可以是副进给刃总长度的85%±5%。
EE.每个副进给刃可在其每个端部处包括拐角部。
FF.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的平直部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
GG.副刃的拐角部可以优选是弯曲的。尽管弯曲的拐角可能不如尖锐或倒角的拐角精确,但是这种弯曲可以简化制造工序。
HH.相邻刃之间的连接点可以位于由相邻刃的相邻拐角部形成的拐角的中央。例如,每个副坡走刃可以包括拐角部,并且每个副进给刃可以包括与副坡走刃的拐角部相邻的拐角部,并且副坡走刃与副进给刃的连接点位于由相邻的拐角部形成的拐角的中央。一般而言,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可以在位于由相邻的拐角部形成的拐角的中央处的连接点处连接。类似地,副坡走刃和副侧刃可以在位于由相邻的拐角部形成的拐角的中央处的连接点处连接。类似地,副进给刃和副侧刃可以在位于由相邻的拐角部形成的拐角的中央处的连接点处连接。
II.相邻的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的连接点可以都位于中间厚度平面上。相邻的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的连接点可位于中间厚度平面的不同侧。
JJ.相邻的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的连接点可以都位于平行于中间厚度平面的平面上。
KK.中间厚度平面可以包含前角轴线和刀片螺钉孔轴线,并且可以将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二等分。
LL.中间长度平面可以将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二等分,并垂直于中间厚度平面延伸。
MM.中间高度平面可以位于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的中间,并且可以垂直于中间厚度平面和中间长度平面延伸。
NN.刀片的最大厚度可以在相邻的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的连接点之间。
OO.刀片的最大厚度可以平行于刀片螺钉孔轴线测量。
PP.每个前刀面上的最大前刀面长度可以在其第一副侧刃和第二副侧刃之间测量。可平行于中间长度平面并在第一副侧刃和第二副侧刃之间测量的长度可以大于可在其他副刃之间并沿前刀面测量的所有其他长度。
QQ.每个前刀面上的纵向前刀面长度LLR可以平行于中间长度平面测量。纵向前刀面长度LLR可以大于可垂直于中间长度平面测量的最大厚度TM。优选地,纵向前刀面长度LLR满足条件(2.3TM±0.5TM)。
RR.每个前刀面上的纵向前刀面长度LLR可以大于可平行于高度平面测量的最大高度HM。优选地,最大长度满足条件(1.5HM±0.3HM)。
SS.前角轴线可以延伸穿过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的中心。
TT.刀片的最大高度可平行于前角轴线测量。
UU.刀片的最大厚度可平行于中间厚度平面测量。
VV.刀片的最大高度可以大于其最大厚度。
WW.刀片可关于延伸穿过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的中心的前角轴线成180°旋转对称和/或关于垂直于前角轴线并沿中间厚度平面和中间高度平面之间的相交部延伸的刀片螺钉孔轴线成180°旋转对称。刀片可以关于垂直于前角轴线并沿中间厚度平面和中间高度平面之间的相交部延伸的高度轴线成180°旋转对称。
XX.每个副坡走刃可包括尖坡走拐角部,该尖坡走拐角部是最靠近副进给刃的、副坡走刃的拐角部。
YY.每个副进给刃可包括与尖坡走拐角部相邻的尖进给拐角部。
ZZ.可以在尖坡走拐角部和尖进给拐角部的间断点之间限定平直延伸部。平直延伸部的长度可以在0.5mm至2.0mm之间。优选地,平直延伸部的长度可以小于0.75mm。平直延伸部的长度可以小于副进给刃的平直部的长度的四分之一。优选地,平直延伸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副进给刃的平直部的长度的六分之一。
AAA.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可各自位于平面中。应该理解,这意味着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中的每一个位于不同的平面中。但是该不同的平面优选可以彼此平行。
BBB.刀具可以被构造为围绕旋转轴线在旋转方向上旋转,旋转轴线限定向前方向和向后方向。
CCC.刀具可包括刀具端面和从刀具端面向后延伸的、周向延伸的刀具外周面。
DDD.可以在刀具端面和刀具外周面之间的相交部处形成容屑槽,并且该容屑槽可以从该相交部向后延伸。
EEE.可以在刀具端面和刀具外周面之间的相交部处形成刀片槽。刀片槽可以向容屑槽敞开。
FFF.刀片槽可包括槽侧面。槽侧面可以从槽后面延伸至容屑槽。槽侧面可以从槽顶面延伸至容屑槽。槽侧面可以面向外。
GGG.槽侧面可包括副侧抵接面。侧抵接面可以与垂直于旋转轴线延伸的刀具平面垂直地延伸。
HHH.刀片槽可包括槽后面。槽后面可从刀具外周面向内延伸。槽后面可以面向旋转方向。
III.槽后面可包括后抵接面。后抵接面可以形成有后面后角槽,该后面后角槽将后抵接面划分成两个副后抵接面。虽然这种划分可能减小与切削刀片的接触面积,但是它可以容纳不太精确制造的刀片,因此可以简化刀片制造。后抵接面可以沿着刀片槽的下半部分(即,最接近刀片端面的、刀片槽的半个部分)轴向定位。
JJJ.后抵接面或副后抵接面可以相对于槽螺钉孔轴线倾斜,使得随着越来越靠近刀具端面,副后抵接面在旋转方向上有更大延伸量。
KKK.刀片槽可包括槽顶面。槽顶面可以从刀具外周面向内延伸至槽侧面。槽顶面可以从槽后面延伸至容屑槽。
LLL.槽顶面可包括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
MMM.第一副槽顶面可以与刀具外周面相邻并且可以随着越来越靠近刀具外周面而在向前方向上有更大延伸量。
NNN.第二副槽顶面可以与槽侧面相邻并且可以随着越来越靠近槽侧面而在向前方向上有更大延伸量。
OOO.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都可以随着越来越靠近容屑槽而在向前方向上有更大延伸量。虽然这样的延伸对于加工来说不太理想,但认为它被制造较简单的刀片的可能性弥补。
PPP.刀片槽可包括槽螺钉孔。槽螺丝孔可以向槽顶面敞开。
QQQ.组件可包括刀具、坡走刀片和构造成将刀片紧固到刀具的刀片槽的螺钉。
RRR.组件可包括多个坡走刀片。
SSS.刀具和坡走刀片可以被构造为用于使坡走刀片的刀片外周面与刀具的槽侧面、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抵接,并且使坡走刀片的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中的一个与刀具的槽后面抵接。坡走刀片可以构造为使它可以转位,使得刀片外周面的不同部分抵接刀具的槽侧面以及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另外,坡走刀片可以构造为使它可以翻转,使得另一个前刀面接触刀具的槽后面(并且还被转位到翻转位置)。刀具和/或坡走刀片可构造为用于将坡走刀片完全在四个不同位置紧固到刀片槽。
TTT.在刀具的槽后面的、在与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上的视图中,第一副槽顶面可与垂直于旋转轴线延伸的刀具平面形成内部的锐角第一刀具角k2,并且第二副槽顶面可以与该刀具平面形成内部的锐角第二刀具角k3。第一刀具角和第二刀具角可以满足条件(6°≤k2、k3≤31°)。认为余偏角更接近15.5°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因此,第一刀具角和第二刀具角优选满足条件(15.5°±5°)。
UUU.第一刀具角k2和第二刀具角k3可以相等。
VVV.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可以延伸相等的径向距离。术语“径向”仅在一般意义上使用,并且如从附图中理解的那样是指刀具的总体上的向内-向外方向(在垂直于其旋转轴线的平面中)并且不一定是完全指向旋转轴线的方向。
WWW.槽顶面可以在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之间形成有顶面后角槽。虽然在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之间具有顶面后角槽可能减小与切削刀片的接触面积,但是它可以容纳不太精确制造的刀片,因此可以简化刀片制造。
XXX.刀具可包括多个(n个)刀片槽。刀片槽可沿刀具外周面在周向上等距间隔开。刀片槽可以是相同的。刀具的刀片槽的数量(n)可以等于以毫米为单位测得的刀具的切削直径除以10得到的最接近的整数。
YYY.第一刀具余偏角k2和第二刀具余偏角k3的和可以大于刀片坡走角k0和刀片余偏角k1的和。认为尽管这减小了刀片和刀具之间的接触面积,但是这种缺点被使刀片制造工序更简单所弥补。
ZZZ.刀具组件可以优选被构造为切割深度ap满足条件(1mm≤ap≤2.5mm)。认为切割深度ap更接近1.85mm时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因此,切割深度ap优选满足条件(1.85mm±0.5mm)。优选的ap与长度的比率满足条件(1:15至1:6)。
在上文和下文的说明书中,后面跟有使用符号“±”的范围的值被认为是最佳值,并且越接近该最佳值的范围的值比越远离它的值更优选。
应当理解,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提到的所有刀片都是坡走刀片,并且仅仅为了简明起见,偶尔提到“刀片”一词而没有前面的词语“坡走”。类似地,词语“快进给铣削刀具”可以仅以词语“刀具”的缩写形式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主题并且为了示出在实践中如何实现本申请的主题,现在将参照附图,其中:
图1A是刀具组件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中的组件的端视图;
图1C是图1A和图1B中的组件的侧视图,并且垂直于图右角中的坡走刀片的前刀面(即,沿着该刀片的前角轴线的视图);
图1D是图1A至图1C的组件的侧视图,并从图1C的视图旋转为垂直于图中央的坡走刀片的副侧面;
图2A是图1A至图1D的端面铣刀的坡走刀片的俯视图;
图2B是图2A的坡走刀片的侧视图;
图2C是图2A和图2B中的坡走刀片的前视图,该图也可以认为是垂直于前刀面的视图(即,沿着前角轴线的视图);
图2D是沿图2A中的线2D-2D截取的剖视图;
图2E是沿图2A中的线2E-2E截取的剖视图;
图3A是示出图1C中的组件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3B是与图3A中的视图对应的视图,但仅示出了刀具;
图3C是沿图3A中的线3C-3C截取的剖视图;
图3D是图3B中所示的刀具的刀片槽的立体图;
图4A是图1A至图1D中的组件在工件上执行方肩铣操作的侧视图(即,从主表面而不是相邻台阶除去材料);
图4B是图1A至图1D中的组件在工件上执行组合的方肩铣和端面铣操作的侧视图(即,从主表面和相邻台阶除去材料);
图4C是图1A至图1D中的组件在工件的部分示出的主表面上执行坡走铣操作的侧视图;
图4D是图1A至图1D中的组件在工件上执行插铣操作的侧视图(然而与图4A至图4C不同,该视图没有示出切屑);
图5A是坡走刀片的另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5B是图5A中的坡走刀片的侧视图;
图5C是图5A和图5B中的坡走刀片的前视图,该图也可以认为是垂直于前刀面的视图(即,沿着前角轴线的视图);以及
图5D是与图5C类似的视图,不同的是坡走刀片相对于工件表面定向在操作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A至图1D,它们示出了快进给铣削刀具的组件10。组件10可包括刀具12和坡走刀片14(14A、14B、14C、14D、14E)以及用于将每个刀片14紧固到刀具12的螺钉16。
对于50mm的刀具直径DT,如图所示,刀具12可以具有五个刀片14。
旋转轴线AR可以纵向延伸穿过刀具12的中心,并且可以限定向前方向DF和向后方向DRE
刀具12可以被构造为用于绕旋转轴线AR在旋转方向DRO上旋转。
图1C示出了垂直于旋转轴线AR延伸的刀具平面PTL。向外方向DOR平行于刀具平面PTL地且从刀具12向外地延伸。向内方向DIR平行于刀具平面PTL地且朝向刀具12的内部地延伸。应当理解,向内方向和向外方向并非精确地朝向旋转轴线AR指向,而是通常朝向和远离刀具12的中心指向。
现在参照图2A至图2E,将更详细地描述刀片14A。所示的刀片可以是相同的,并且可以认为具有下文提到的与所述刀片14A有关的所有特征。
刀片14A用于金属加工操作,并且通常可由极硬且耐磨的材料制成,例如硬质合金。优选地,刀片14A可以被压制成最终尺寸。
刀片14A可包括相对的第一前刀面18A和第二前刀面18B,以及连接第一前刀面18A和第二前刀面18B的刀片外周面20。
刀片14A可以形成有刀片螺钉孔22,其向刀片外周面20的相对的侧部24A、24B(图2E)敞开。
第一切削刃26A可以沿刀片外周面20和第一前刀面18A的相交部延伸。
第二切削刃26B可以沿刀片外周面20和第二前刀面18B的相交部延伸。
第一切削刃26A和第二切削刃26B可以是相同的,并且可以认为具有下文提到的与对方有关的所有特征。
此外,第一前刀面18A和第二前刀面18B可以是相同的,并且可以认为具有下文提到的与对方有关的所有特征。
第一切削刃26A可包括:第一副坡走刃28A1;第一副侧刃28B1;连接至第一副坡走刃28A1和第一副侧刃28B1的第一副进给刃28C1;连接至第一副侧刃28B1的第二副坡走刃28A2;连接至第一副坡走刃28A1的第二副侧刃28B2;以及连接至第二副坡走刃28A2和第二副侧刃28B2的第二副进给刃28C2。
第一前刀面18A可包括从第一切削刃26A向内延伸的刃带30。
在刃带30的更内侧可以具有在刃带30和中央前刀面区域34之间延伸的斜坡部32。
最佳地如图2C中所示,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随着越来越靠近与它们都连接的副侧刃而会聚。例如,第一副进给刃28C1随着越来越靠近第一副侧刃28B1而更接近第二副坡走刃28A2。
参照图2D,刀片14A可包括前角轴线AK,其延伸穿过第一前刀面18A和第二前刀面18B(图2A)的中心并垂直于第一前刀面18A和第二前刀面18B。
中间长度平面PL可以将第一前刀面18A和第二前刀面18B沿纵向尺寸二等分。中间长度平面PL可以将副侧刃28B1、28B2、28B3、28B4(图2A、图2C)二等分。
中间厚度平面PT可以垂直于中间长度平面PL延伸,并且也可以将第一前刀面18A和第二前刀面18B二等分。
参照图2A,中间高度平面PH可以垂直于中间长度平面PL和中间厚度平面PT延伸,并且也可以将刀片14A二等分。
高度轴线AH可以垂直于前角轴线AK延伸,并且可以沿着中间厚度平面PT和中间高度平面PH的相交部延伸。
由于刀片螺钉孔可以位于刀片14A的中心,因此刀片螺钉孔轴线AS可以与高度轴线AH同轴。
刀片14A可以构造为用于两个可转位位置。例如,刀片14A可以关于前角轴线成180°旋转对称。
刀片14A可以被构造为被翻转,从而得到两个另外的可转位位置。例如,刀片14A也可以关于螺钉孔轴线AS和/或高度轴线AH成180°旋转对称。
参照图2C,副坡走刃28A1、28A2各自可包括平直部36S1、36S2。副坡走刃28A1、28A2各自可包括连接至平直部36S1、36S2的每一侧的一对拐角部36C1、36C2、36C3、36C4。
副侧刃28B1、28B2各自可包括平直部38S1、38S2。副侧刃28B1、28B2各自可包括连接至平直部38S1、38S2的每一侧的一对拐角部38C1、38C2、38C3、38C4。
副进给刃28C1、28C2各自可包括平直部40S1、40S2。副进给刃28C1、28C2各自可包括连接至平直部40S1、40S2的每一侧的一对拐角部40C1、40C2、40C3、40C4。
每个平直部(36S1、36S2、38S1、38S2、40S1、40S2)都终止于间断点(42D1、42D2、42D3、42D4、44D1、44D2、44D3、44D4、46D1、46D2、46D3、46D4),即刃转变为沿不同方向延伸的位置。如果平直部大致是平直的但略微拱起(至少相对于理论上平直的线来说,但仍然远不如拐角部拱起那么多),则间断点应被认为是从方向或梯度有可见的变化的位置处开始。
第一副坡走刃28A1的平直部36S1可以具有长度LS1
第一副侧刃28B1的平直部38S1可以具有长度LS2
第一副进给刃28C1的平直部40S1可以具有长度LS3
每个副刃都可以在将由相邻拐角部形成的拐角二等分的连接点处转变到相邻的副刃。例如,第一副进给刃28C1和第一副侧刃28B1可以在第一连接点X1处连接。第一连接点X1与第一副进给刃28C1的平直部40S1和第一副侧刃28B1的平直部38S1的起点距离可以相等。类似地,第一副侧刃28B1和第二副坡走刃28A2可以在第二连接点X2处连接。第二副坡走刃28A2和第二副进给刃28C2可以在第三连接点X3处连接。第二副进给刃28C2和第二副侧刃28B2可以在第四连接点X4处连接。第二副侧刃28B2和第一副坡走刃28A1可以在第五连接点X5处连接。第一副坡走刃28A1和第一副进给刃28C1可以在第六连接点X6处连接。
每个副刃的总长度可以在其连接点之间测量。例如,第一副坡走刃28A1的总长度LO1可以在其连接点X5、X6之间测量。第一副侧刃的总长度LO2可以在其连接点X1、X2之间测量。第一副进给刃的总长度LO3可以在其连接点X6、X1之间测量。
第一副坡走刃的平直部36S1和第一副进给刃的平直部40S1可以具有相同的长度LS1、LS3。副坡走刃的总长度LO1和副进给刃的总长度LO3也可以是相同的长度。
第二副刃28A2、28B2、28C2的长度可以与相应的第一副刃28A1、28B1、28C1的长度相同。
第一副坡走刃28A1和第二副坡走刃28A2的平直部可以是平行的。
第一副侧刃28B1和第二副侧刃28B2的平直部可以是平行的。
第一副进给刃28C1和第二副进给刃28C2的平直部可以是平行的。
第三连接点X3和第六连接点X6都可以位于中间厚度平面ΡT上。
刀片14的最大厚度TM在图2B中示出。最大厚度TM可平行于中间厚度平面PT测量。例如,它可以在第三连接点X3和第六连接点X6之间测量。
回到图2C,最大前刀面长度LMR被表示在第一副侧刃28B1的平直部38S1和第二副侧刃28B2的平直部38S2的完全相反的端部(例如,38C2、38C4)之间。
每个前刀面上的纵向前刀面长度LLR可以平行于中间长度平面PL测量。
最大前刀面长度LMR可略大于纵向前刀面长度LLR。纵向前刀面长度LLR也可以具有比第一前刀面18A的任何两个其他副刃之间(即,不在两个副侧刃28B1、28B2之间)的长度更大的长度。
刀片14的最大高度HM在图2B中示出。最大高度HM可平行于前角轴线AK来测量。例如,它可以在图2A所示的视图中在点48A(在所示的视图中位于第一切削刃26A与中间厚度平面PT的相交处)和点48B(在所示视图中位于第二切削刃26B与中间厚度平面PT的相交处)之间测量。
一个成功测试的设计具有以下长度:每个副侧刃的平直部的长度LS2可以是1mm,并且每个总长度LO2可以是2.35mm;每个副坡走刃的平直部的长度LS1和每个副进给刃的平直部的长度LS3可以是6.5mm,并且每个总长度LO1、LO3可以是7.8mm。最大厚度TM可以是6.35mm;最大前刀面长度LMR可为15.13mm;纵向前刀面长度LLR可为15.10mm。最大高度HM可以是9.5mm。
应当理解,根据本申请主题的刀片的尺寸可以不同。尽管如此,与所例示的那些成比例的长度比率可以相似。
参照图2A至图2C,应该理解,第一切削刃26A的各部分可以相对于中间高度平面PH延伸不同的量。为了参考,在图2B中示出了平行于中间高度平面PH且沿刀片14A的上末端延伸的末端平面PE
副进给刃28C1、28C2的平直部40S1、40S2可以平行于末端平面PE延伸。
在副坡走刃28A1、28A2从平直部转变到拐角部的间断点42D1、42D3处,第一切削刃26A可以最接近中间高度平面PH。第一切削刃26A的总体路径可以如下:随着第一副坡走刃28A1从间断点42D1延伸至第六连接点X6,它可以远离中间高度平面PH延伸。从第六连接点X6至间断点46D2,第一副进给刃28C1可以平行于末端平面PE延伸。随着第一副进给刃28C1开始在其拐角部40C2处弯曲,第一切削刃26A可以进一步朝向中间高度平面PH延伸,直到其到达第二副坡走刃28A2的较低的间断点42D3。从间断点42D3开始,第一切削刃26A可以再次远离中间高度平面PH延伸,直到到达第三连接点X3(图2C)等。
最佳地如图2B和图2E中所示,刃带30可以与末端平面PE形成刃带角α。刃带角α可以是6°±10°。这种可选的刃带被认为有助于延长高进给操作的刀具寿命。
刀片外周面20可包括:第一副坡走面20A1;第一副侧面20B1;连接至第一副坡走面20A1和第一副侧面20B1的第一副进给面20C1;连接至第一副侧面20B1的第二副坡走面20A2(图2D);连接至第一副坡走面20A1的第二副侧面20B2;以及连接至第二副坡走面20A2(图2D)和第二副侧面20B2的第二副进给面20C2。
第一副坡走面20A1可以在彼此相对的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之间延伸。详细地说,第一副坡走面20A1可以在第一切削刃26A的第一副坡走刃28A1和相对的、第二切削刃26B的副进给刃50C1之间延伸。类似地,第一副进给面20C1可以在彼此相对的副坡走刃50A1和副进给刃28C1之间延伸。应注意,名称“副进给面”和“副坡走面”不一定表示几何差异。第二副坡走面和第二副进给面以类似的方式延伸。
第一副侧面20B1可以在彼此相对的副侧刃28B1、28B3之间延伸。第二副侧面20B2可以在其他副侧刃28B2、28B4之间延伸。
参照图2C,第一副坡走刃28A1可以与中间纵向平面PL形成刀片坡走角k0。刀片坡走角k0可以是15°。
第一副进给刃28C1可以与中间纵向平面PL形成刀片余偏角k1。刀片余偏角k1可以是15°。
还参照图2C,刀片螺钉孔22可以部分地向第一副坡走面20A1、第二副坡走面20A2、第一副进给面20C1和第二副进给面20C2中的每一个敞开。
在图2B的视图中,示出了刀片螺钉孔22的最小螺钉孔厚度TS1。随着越来越靠近第一前刀面18A和第二前刀面18B中的每一个,螺钉孔厚度可以增大至最大螺钉孔厚度TS2
回到图2D,刀片螺钉孔22可以具有中央收缩部分52,随着越来越靠近刀片外周面20,该中央收缩部分52的直径增大。倾斜的或更确切地说截头锥形的螺钉抵接面54、54B可位于中央收缩部分52和刀片外周面20之间。
参照图2E,前刀面18A、18B各自可包括相应的抵接前刀面56A、56B。抵接前刀面56A、56B各自可包括位于中间长度平面PL的相对两侧的第一副抵接前刀面56A1、56A2和第二副抵接前刀面56B1、56B2。
每个副抵接前刀面可以是倾斜的,使得随着越来越靠近中间长度平面PL而距中间高度平面PH有更大的延伸量。例如,示出第一前刀面18A上的第一副抵接前刀面56A1具有靠近中间长度平面PL的随机的第一位置58A和远离中间长度平面PL的随机的第二位置58B。如图所示,第一位置58A比第二位置58B距中间高度平面PH更远。
参照图3B,刀具12可包括刀具端面60和从刀具端面60向后延伸的、周向延伸的刀具外周面62。
刀具12还可包括容屑槽64,容屑槽64形成在刀具端面60与刀具外周面62之间的相交部处,并从该相交部向后延伸。
刀具12还可包括刀片槽66,刀片槽66形成在刀具端面60与刀具外周面62之间的相交部处,并向容屑槽64敞开。
由于刀具12的刀片槽66可以都相同,因此将参照图3B所示的、在不同视图中显示相同的特征的任一个刀片槽66。
还参照图3D,刀片槽66可包括槽侧面68、槽后面70、槽顶面72以及向槽顶面72敞开的螺纹槽螺钉孔73。
注意图1B中的方向,可以理解:槽后面70从刀具外周面62向内(即,在向内方向DIR上)延伸并面向旋转方向DRO(图1B);槽侧面68从槽后面70延伸至容屑槽64并面向外(即,在向外方向DOR上);槽顶面72从刀具外周面62向内(即,在向内方向DIR上)延伸至槽侧面68,并且还从槽后面70延伸至容屑槽64(即,在旋转方向DRO上)。
槽侧面68可包括副侧抵接面68A。副侧抵接面68A可以垂直于刀具平面PTL(图1C)延伸。
槽后面70可包括后抵接面70A。
后抵接面70A可以形成有后面后角槽70B,其将后抵接面70A划分成为两个副后抵接面70C、70D。
还参照图3C,后抵接面70A可以沿刀片槽66的下半部分(例如,低于二等分平面PB,该二等分平面PB垂直于槽螺钉孔轴线AB延伸并且将刀片槽从其最高点、例如顶面后角槽82到其最低点、例如图3C中标示为71的点二等分)轴向定位。
如图所示,副后抵接面70C、70D可以是倾斜的。为了提供防滑效果,后抵接面70A、即其副后抵接面70C、70D可以相对于刀片14A倾斜。例如,这可以通过使副后抵接面70C、70D相对于槽螺钉孔轴线AB倾斜来实现。为了说明的目的,示出与槽螺钉孔轴线AB平行的附加轴线AB1,以表示相对于槽螺钉孔轴线AB的后抵接面角β。后抵接面角β可以是10°。
槽顶面72可包括第一副槽顶面72A和第二副槽顶面72B。第一副槽顶面72A和第二副槽顶面72B可以在槽螺钉孔73的每一侧上镜像对称(或者更确切地说关于将槽螺钉孔73二等分并垂直于刀具平面PTL且沿着旋转方向延伸的平面PS(图3B)镜像对称)。可以理解,第一副槽顶面72A和第二副槽顶面72B可以延伸相等的径向距离RD(即,在刀具的基本上向内或向外的方向上,即沿着垂直于刀具的旋转轴线的平面)。
第一副槽顶面72A被示出为与刀具外周面62相邻,并且随着越来越靠近刀具外周面62而在向前方向DF上有更大延伸量。例如,第一副槽顶面72A上的随机的第一位置74A比随机的第二位置74B更接近刀具外周面62。如图所示,第一位置74A比随机的第二位置74B在向前方向DF上延伸得更远。
相比之下,第二副槽顶面72B(在图3B中用虚线示出)可以与槽侧面68相邻并且随着越来越靠近槽侧面68而在向前方向DF上有更大延伸量。
随着越来越靠近容屑槽64,第一副槽顶面72A和第二副槽顶面72B可以在向前方向DF上有更大延伸量。例如,第一副槽顶面72A上(并且直接邻近刀具外周面62)的随机的第三位置76A比随机的第四位置76B(也直接邻近刀具外周面62)更接近容屑槽64。如图所示,第三位置76A比第四随机位置76B在向前方向DF上延伸得更远。
此外,第一副槽顶面72A可以与垂直于旋转轴线AR延伸的平面PC形成内部的锐角第一刀具角k2。第一刀具角k2可以是15.5°。
在同一视图中,第二副槽顶面72B可以与平面Pc形成内部的锐角第二刀具角k3。第二刀具角k3可以是15.5°。
第一刀具余偏角k2和第二刀具余偏角k3的和(例如,31°)可以大于刀片坡走角k0和刀片余偏角k1的和(例如,30°)。换言之,外部刀具角ε1(图3B)、例如149°可小于内部刀片角ε2(图2C)、例如150°。
结果,刀片外周面20并且更确切地说其副坡走面和副进给面(例如,20A1、20C1)仅被构造为用于与第一副槽顶面72A和第二副槽顶面72B进行有限的接触。详细地说,被构造成抵接刀片的、刀片槽66的区域在图3D中以阴影区域示出。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副槽顶面和第二副槽顶面上存在第一理论接触线72C和第二理论接触线72D。这些线表示被构造为用于抵接的刀片14A和槽顶面72的区域。应当理解,由于刀具角(即,第一刀具余偏角k2和第二刀具余偏角k3)的和大于刀片角(即,刀片坡走角k0和刀片余偏角k1)的和,因此各对应表面之间的接触将受到限制,并且不会扩展遍及整个第一副槽顶面72A和第二副槽顶面72B。尽管通常优选较大的接触区域,但是通过具有不同的角度,刀片制造需要较低的精度,这在将刀片压制成最终尺寸时是有益的。
相比之下,示出的其他阴影区域68A、70C、70D是刀片槽66的明显界定的副表面。
螺钉16可包括螺钉头部16A和从螺钉头部16A延伸的外螺纹杆部16B。
当螺钉16将刀片14A固定到刀片槽66时,如图3C所示,杆部16B螺纹紧固到槽螺钉孔73,并且螺钉头部16A抵接坡走刀片14A的其中一个螺钉抵接面54A。
刀片14A和刀具12被构造成仅使刀片的刀片外周面20与刀具的槽侧面68及第一副槽顶面72A和第二副槽顶面72B接触,并且使其中一个坡走刀片的前刀面18B与刀具的槽后面70抵接。
更确切地说,刀片14A和刀具12构造成仅使下述进行接触:第二副侧面20B2与副侧抵接面68A;第二副坡走面20A2与第一副槽顶面72A;第二副进给面20C2与第二副槽顶面72B;以及第二前刀面18B与后抵接面70A。
更确切地说,第二副坡走面20A2可以接触第一副槽顶面72A的第一理论接触线72C,并且第二副进给面20C2可以接触第二副槽顶面72B的第二理论接触线72D。
此外,更确切地说,仅有其中一个副抵接前刀面56B2可以接触副后抵接面70C、70D两者。
为了确保仅在所需部分处接触,刀片槽66可形成有后角部。为了简化刀片制造,组件10的所有后角部都可以形成在刀具12上。
例如,槽后面70可具有上述后面后角部70B。简要地参照图2C,注意到第一前刀面18A的、沿着中间厚度平面PT设置的中央部分78因此不会接触槽后面70(因为它将邻近后面后角部70B)。然而,第一前刀面18A的、位于中央部分78的相对两侧的第一抵接部80A和第二抵接部80B将分别接触副后抵接面70C、70D中的一个。
槽顶面72可以形成有顶面后角槽82,其位于第一副槽顶面72A与第二副槽顶面72B之间。
为了进一步实现所需的接触,可以在后抵接面70下方形成下部后角区域84。另外,上部后角区域86可以将槽后面70和槽顶面72分开。类似地,第一侧面后角区域88可以将槽侧面和槽后面分开。类似地,第二侧面后角区域90可以将槽侧面68和槽顶面72分开。
参照图4A至图4D和图2C,将注意到组件10可以在工件92上执行许多不同的加工操作。
图4A所示的方肩铣操作通过使组件10在垂直于被加工的工件92的下表面92A的侧向方向DS1上移动来进行。由于组件10仍然与工件92的向上延伸的台阶92B间隔开,并且更确切地说与其向上突出的侧面92C间隔开,因此只有刀片14A的第一副进给刃28C1从工件92除去材料。这通过由第一副进给刃28C1除去并在第一前刀面18A上方流动的切屑94A示意性示出。值得注意的是,如图1C所示,组件10可以除去材料到切割深度ap。还应注意,材料去除可以用切削刃的相对较长的部分进行。更确切地说,该操作可以用第一切削刃26A的、从第六接触点X6延伸至第一副进给刃28C1的平直部40S1的端部(即,标示为46D2的间断点)的部分来进行。
在图4B中,示出了组合的方肩铣和端面铣操作,并且该操作也通过使组件10在侧向方向DS1上移动来进行。组件10可以同时从相邻的台阶92B并且更确切地说从其侧面92C以及从工件92的下表面92A除去材料。这通过由第一副进给刃28C1和第一副侧刃28B1除去的切屑94B示意性示出,切屑94B具有与图4A中的切屑94A不同的形状。还应注意,材料去除可以用切削刃的相对较长的部分进行。更确切地说,该操作可以用第一切削刃26A的、从第六接触点X6延伸至第一副侧刃28B1的平直部38S1的端部(即,标示为44D2的间断点)的部分来进行。
在图4C中示出了坡走铣操作,其中组件10同时在侧向方向DS2和向前方向DF上移动。换言之,组件10在侧向-向前方向DSF上移动。在该运动期间,第一副坡走刃28A1从工件92除去材料,这由标示为94C的切屑示意性示出。应注意,由于其相对较大的副坡走刃,刀片14A能够在坡走期间除去相对较大的切屑。还应注意,材料去除可以用切削刃的相对较长的部分进行。更确切地说,该操作可以用第一切削刃26A的、从第六接触点X6延伸至第一副坡走刃28A1的平直部36S1的端部(即,标示为42D1的间断点)的部分来进行。
插铣操作在图4D中示出,其中组件10在向前方向DF上移动。在这样的运动期间,在下方有材料的情况下,第一副侧刃28B1、第一副进给刃28C1和第一副坡走刃28A1中的每一个都可以从工件92除去材料。虽然相对较大的刀片坡走角k0和刀片余偏角k1可能降低表面光洁度,但是这可以通过坡走和进给操作能力来弥补。还应注意,材料去除可以用切削刃的相对较长的部分进行。更确切地说,该操作可以用第一切削刃26A的、从第一副侧刃28B1的平直部38S1的端部(即,标示为44D2的间断点)延伸至第一副坡走刃28A1的平直部36S1的端部(即,标示为42D1的间断点)的部分来进行。
现在参照图5A至图5C,将示出可替代的刀片特征。
除非明确说明或清楚地示出,否则示例性刀片114A的所述特征应被认为是对应于先前描述的刀片14A。
刀片114A可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前刀面118A和第二前刀面118B以及连接第一前刀面118A和第二前刀面118B的刀片外周面120。
刀片114A可以形成有向刀片外周面120的相对两侧敞开的刀片螺钉孔112。
第一切削刃126A可以沿刀片外周面120和第一前刀面118A之间的相交部延伸。第二切削刃126B可以沿刀片外周面120和第二前刀面118B之间的相交部延伸。
第一切削刃126A和第二切削刃126B可以是相同的,并且各自可以认为具有下文提到的与对方有关的所有特征。
此外,第一前刀面118A和第二前刀面118B可以是相同的,并且各自可以认为具有下文提到的与对方有关的所有特征。
第一切削刃126A可包括:第一副坡走刃128A1;第一副侧刃128B1;连接至第一副坡走刃128A1和第一副侧刃128B1的第一副进给刃128C1;连接至第一副侧刃128B1的第二副坡走刃128A2;连接至第一副坡走刃128A1的第二副侧刃128B2;以及连接至第二副坡走刃128A2和第二副侧刃128B2的第二副进给刃128C2。
第一前刀面118A可包括从第一切削刃126A向内延伸的刃带130。
在刃带130的更靠内侧可以具有在刃带130和中央前刀面区域134之间延伸的斜坡部132。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刀片14A的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刀片114A的每个中央前刀面区域134可以是平面。
最佳地如图5C中所示,副坡走刃128A1、128A2和副进给刃128C1、128C2随着越来越靠近与它们都连接的副侧刃128B1、128B2而会聚。例如,第一副进给刃128C1随着越来越靠近第一副侧刃128B1而更接近第二副坡走刃128A2。
刀片114A可包括延伸穿过且垂直于第一前刀面118A和第二前刀面118B的中心的前角轴线AK(图5C)。
中间长度平面PL(图5B)可将第一前刀面118A和第二前刀面118B沿纵向尺寸二等分。
中间厚度平面PT(图5A和图5C)可以垂直于中间长度平面PL延伸,并且也可以将第一前刀面118A和第二前刀面118B二等分。可替代地,定义的中间厚度平面PT可包含前角轴线ΑK,并且也可以将第一前刀面118A和第二前刀面118B二等分。
参照图5A,中间高度平面PH可以垂直于中间长度平面PL和中间厚度平面PT延伸并且也可以将刀片114A二等分,同时与第一副侧刃128B1和第二副侧刃128B2等距间隔开。
高度轴线AH可以垂直于前角轴线AK延伸,并且可以沿着中间厚度平面PT和中间高度平面PH之间的相交部延伸。
刀片螺钉孔122可以位于刀片114A的中心,并且刀片螺钉孔轴线AS在本非限制性例子中可以与高度轴线AH同轴。
刀片114A可以构造为用于第一前刀面118A上的两个可转位位置。详细地说,刀片114A可以围绕前角轴线AK旋转,以使其到达第二可转位位置。例如,刀片114A可以关于前角轴线AK成180°旋转对称。
刀片114A可替代地或优选另外也可以被构造为被翻转,从而得到在第二前刀面118B上的另外两个可转位位置。例如,刀片114A也可以关于沿着中间高度平面PH和中间厚度平面PT之间的相交部定位的轴线成180°旋转对称,该轴线在本例子中对应于高度轴线AH
参照图5C,副坡走刃128A1、128A2各自可包括平直部136S1、136S2。副坡走刃128A1、128A2各自还可以包括连接至平直部136S1、136S2的每一侧的一对拐角部136C1、136C2、136C3、136C4。
副侧刃128B1、128B2各自可包括平直部138S1、138S2。副侧刃128B1、128B2各自还可包括连接至平直部138S1、138S2的每一侧的一对拐角部138C1、138C2、138C3、138C4。
副进给刃128C1、128C2各自可包括平直部140S1、140S2。副进给刃128C1、128C2各自可包括连接至平直部140S1、140S2的每一侧的一对拐角部140C1、140C2、140C3、140C4。
每个平直部(136S1、136S2、138S1、138S2、140S1、140S2)终止于间断点(142D1、142D2、142D3、142D4、144D1、144D2、144D3、144D4、146D1、146D2、146D3、146D4),即刃转变为沿不同方向延伸的位置。
第二实施方式的刀片114A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刀片14A的不同之处在于,连接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的拐角部不是弯曲的而是尖拐角部(而第一实施方式的刀片14A例示的刀片具有的所有拐角部都是弯曲的)。
详细地说,第一副坡走刃128A1包括尖坡走拐角部136C2,第一副进给刃128C1包括尖进给拐角部140C1。连接点X6位于相邻的尖拐角部136C2、140C1之间。
参照图5D,通过举例的方式针对进给拐角部140C1和相邻的坡走拐角部136C2中的一个进行详细说明,示出了两者都具有尖锐的形状或者换言之具有尖锐的拐角边缘。这形成了平直延伸部139。换言之,平直延伸部139可以在相邻的坡走间断点142D2和进给间断点146D1之间延伸。如图所示,平直延伸部139的长度比任何相关联的坡走刃128A1和进给刃128C1的长度都短。
包括这样的平直延伸部139(或者换言之包括相邻的尖进给拐角和尖坡走拐角)的刀片可以如图所示被定向为平直延伸部139与被加工的表面137平行或基本平行。应当理解,通过平直延伸部139和相邻的第一副坡走刃128A1形成的内角是可计算的(出于目前的权利要求的目的)。这样的声明也适用于平直延伸部139和相邻的第一副进给刃128C1以及其他平直延伸部。
详细地说,还应注意,在平直延伸部139和相邻的第一副坡走刃128A1之间形成的第一内角R1与在平直延伸部139和相邻的第一副进给刃128C1之间形成的第二内角R2不同,即不相等。更确切地说,第一内角R1和第二内角R2都小于180°。在本非限制性例子中,第一内角R1是171°。在本非限制性例子中,第二内角R2是163°。应当理解,这些角度可以变化,但优选使得平直延伸部139与被加工的表面137平行。因此还应理解,这样的角度与刀片坡走角k0和刀片余偏角k1有关并且可以根据它们计算。优选地,平直延伸部139可以定向成使得进给拐角部140C1比坡走拐角部136C2离表面137略微更远(尽管如此,差异是以微米测量的量,优选在5到25微米之间并因此在该放大倍数下看不见,因此也可以认为是平行的或基本上平行的)。
随着刀片114A在侧向方向DS1上移动,可以略微提高表面137的光洁度。
尽管如此,应注意,这样的刀片和刀具旨在用于高进给操作(注意,先前描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刀片也可以替代地设置有相邻的尖进给拐角和尖坡走拐角,而不需要任何其他修改),因此表面光洁度可能仍然远远低于用于非粗加工操作的刀片和刀具。
还应注意,也可以预想到设置尖锐的刃会提供较差的刀具寿命。尽管如此,光洁度的略微改进被认为是弥补了刀具寿命的任何可能的缺点。
最后,应注意,通过利用尖拐角部,副进给刃和副坡走刃没有缩短。优选地,平直延伸部139的长度在0.5mm至2.0mm之间。由于上述原因,优选更接近0.5mm的值。
如图所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刀片14A相比,本示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刀片114A的副进给刃比坡走刃更长。这有助于增加切削深度以补偿较小的刀具直径(没有示出,特别是针对32mm的刀具直径并且优选甚至更小),为此设计了示例性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刀片114A。尽管如此,如果需要,这样的设计也可以用于较大的直径。
应当理解,类似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刀片14A的刀片可以修改为在其相邻的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处具有尖拐角部,并且由于拐角部形状和副刃长度彼此独立,因此可以具有相同长度或不同长度的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
类似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刀片14A,副刃的平直部可以是平行的。但是,例如图5C所示,由于副进给刃和副坡走刃具有不相等的长度,因此第一切削刃126A和第二切削刃126B可能彼此略微异相。类似的结果在图5A中通过外周面120的其他平面部分中的微小扭曲部148A、148B、148C、148D示出。尽管如此,这样的不相等的长度使制造复杂化,这产生了分模制造设计,从而导致图5A中示出且在切削刀片114A的外周面120上可见的分模线150A、150B。
一组示例性的相对尺寸可以如下:每个副侧刃的平直部的长度可以是0.45mm;每个副坡走刃的平直部的长度可以是2.5mm;每个副进给刃的平直部的长度可以是3.6mm。间断点146D1、142D2之间的距离可以是0.6mm。副侧刃和副坡走刃的平直部之间的拐角的曲率半径可以是0.85mm,并且副侧刃和副进给刃的平直部之间的拐角的曲率半径可以是1.00mm。
如图5A和图5B所示,另外的不同点可以是示例性切削刃126A、126B可以各自位于单个平面中,而不包括与高度平面PH距离不同的部分。
参照图5D,当将刀片相对于工件以不平行的方式定向时,将参照工件表面137描述下述角度。第一副坡走刃128A1可以与表面137形成9°的刀片坡走角k0。第一副进给刃128C1可以与表面137形成17°的刀片余偏角k1。换言之,刀片余偏角k1的角延伸量大约是刀片坡走角k0的两倍。优选地,刀片余偏角k1在17°±3°的范围内。
以上描述包括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细节,并且不排除来自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的非示例性实施方式和细节。

Claims (19)

1.一种坡走刀片,其包括:彼此相对的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将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连接的刀片外周面;向刀片外周面的相对两侧敞开的刀片螺钉孔,该刀片螺钉孔具有刀片螺钉孔轴线;以及沿着刀片外周面与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中相对应的一个之间的相交部延伸的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第一副坡走刃;第一副侧刃;连接至第一副坡走刃和第一副侧刃的第一副进给刃;连接至第一副侧刃的第二副坡走刃;连接至第一副坡走刃的第二副侧刃;以及连接至第二副坡走刃和第二副侧刃的第二副进给刃;其中: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中的每一个都比每一个副侧刃更长;每个前刀面的最大前刀面长度能在其第一副侧刃和第二副侧刃之间测量;并且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中的每一个随着越来越靠近与它们都连接的副侧刃而会聚;其中:每个副坡走刃都包括尖坡走拐角部,该尖坡走拐角部是副坡走刃的、最靠近副进给刃的拐角部;每个副进给刃都包括与其中一个尖坡走拐角部相邻的尖进给拐角部;并且在尖坡走拐角部和尖进给拐角部的间断点之间限定平直延伸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相邻的副坡走刃和副进给刃的连接点位于中间厚度平面的不同侧,所述中间厚度平面将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二等分并且包含刀片螺钉孔轴线且还包含延伸穿过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的中心的前角轴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每个副进给刃都比每个副坡走刃更长。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刀片外周面没有后角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每个副侧刃都包括平直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每个副侧刃的平直部都只与同一前刀面上的副侧刃的平直部平行。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每个平直部都具有:相对于每个副坡走刃的总长度为13%±5%的长度;和/或相对于每个副进给刃的总长度为13%±5%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坡走刀片,其还包括:中间厚度平面,该中间厚度平面将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二等分,并且包含刀片螺钉孔轴线以及延伸穿过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的中心的前角轴线,其中:平直部的长度是能平行于中间厚度平面并平行于刀片螺钉孔轴线测量的、刀片的最大厚度的15%±5%。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坡走刀片,其还包括:前角轴线,其延伸穿过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的中心;中间厚度平面,其包含前角轴线和刀片螺钉孔轴线并将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二等分;中间长度平面,其将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二等分并垂直于中间厚度平面延伸;中间高度平面,其位于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中间并垂直于中间厚度平面和中间长度平面延伸;能平行于前角轴线测量的最大高度;以及能平行于刀片螺钉孔轴线测量的最大厚度,其中:最大高度大于最大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坡走刀片,其还包括:前角轴线,其延伸穿过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的中心;中间厚度平面,其包含前角轴线和刀片螺钉孔轴线并将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二等分;中间长度平面,其将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二等分并垂直于中间厚度平面延伸;中间高度平面,其位于第一前刀面和第二前刀面中间并垂直于中间厚度平面和中间长度平面延伸;其中刀片:关于前角轴线成180°旋转对称;和/或关于刀片螺钉孔轴线成180°旋转对称。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每个前刀面的中央前刀面区域是平面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坡走刀片,其还包括形成在平直延伸部与相邻的第一副坡走刃之间的第一内角R1以及形成在平直延伸部与相邻的第一副进给刃之间的第二内角R2,其中第一内角R1不等于第二内角R2。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第一内角R1大于第二内角R2。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平直延伸部的长度在0.5mm至2.0mm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平直延伸部的长度小于0.75mm。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平直延伸部的长度小于包括尖进给拐角部的、副进给刃的平直部的长度的四分之一。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平直延伸部的长度小于或等于包括尖进给拐角部的、副进给刃的平直部的长度的六分之一。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副坡走刃的平直部的长度为相邻的副进给刃的平直部的长度的70%±15%。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坡走刀片,其中,第一切削刃和第二切削刃中的每一个位于平面中。
CN201780038471.3A 2016-06-22 2017-06-06 坡走刀片和快进给铣削刀具组件 Active CN1096412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189,415 2016-06-22
US15/189,415 US9901992B2 (en) 2014-12-23 2016-06-22 Ramping insert and high-feed milling tool assembly
PCT/IL2017/050630 WO2017221232A1 (en) 2016-06-22 2017-06-06 Ramping insert and high-feed milling tool assembl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1292A true CN109641292A (zh) 2019-04-16
CN109641292B CN109641292B (zh) 2021-03-16

Family

ID=59227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8471.3A Active CN109641292B (zh) 2016-06-22 2017-06-06 坡走刀片和快进给铣削刀具组件

Country Status (10)

Country Link
EP (1) EP3475019A1 (zh)
JP (1) JP7008037B2 (zh)
KR (1) KR102330032B1 (zh)
CN (1) CN109641292B (zh)
BR (1) BR112018076617A2 (zh)
CA (1) CA3025103A1 (zh)
IL (1) IL263140B (zh)
RU (1) RU2018138797A (zh)
TW (1) TW201801827A (zh)
WO (1) WO201722123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93718B1 (ko) * 2020-04-16 2021-08-26 한국야금 주식회사 절삭 인서트 및 이를 장착한 절삭공구
US11602796B2 (en) * 2020-08-14 2023-03-14 Kennametal Inc. Indexable tangential railway wheel milling inserts and cutting tool holders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1274B1 (en) * 1998-10-15 2001-05-15 Toshib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End mill
CN1655901A (zh) * 2002-06-04 2005-08-17 伊斯卡有限公司 切向切削刀片和铣刀
JP2007125669A (ja) * 2005-11-07 2007-05-24 Sumitomo Electric Hardmetal Corp 刃先交換式チップと刃先交換式隅削りフライスカッタ
JP2008229745A (ja) * 2007-03-16 2008-10-0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インサート着脱式転削工具
US20090136304A1 (en) * 2007-11-28 2009-05-28 Iscar, Ltd. Cutting insert
US20120039678A1 (en) * 2010-08-13 2012-02-16 Ingersoll Cutting Tool Co. Tangential Cutting Insert Having Concave Clearance Depressions Formed on Corner Side Surfaces
US20130336735A1 (en) * 2012-06-14 2013-12-19 Korloy Inc. Cutting insert
WO2014156225A1 (ja) * 2013-03-26 2014-10-02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とそれを用いた正面フライスカッタ
CN104708097A (zh) * 2013-10-29 2015-06-17 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 用于重机械加工操作的切削刀片和垫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L100383A (en) * 1991-12-16 1994-12-29 Iscar Ltd Exchangeable hard metal cutting inserts
RU2337795C2 (ru) * 2002-12-04 2008-11-10 Искар Лтд. Тангенциальная режущая пластина и фреза
SE526234C2 (sv) 2003-03-12 2005-08-02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Roterbart skärverktyg samt skär med snedställd planfasegg
JP4779864B2 (ja) * 2006-08-09 2011-09-28 株式会社タンガロイ スローアウェイチップおよびスローアウェイ式切削工具
US8277153B2 (en) * 2009-12-02 2012-10-02 Kennametal Inc. Cutting insert and shim for heavy machining operations
CN103442832A (zh) * 2011-04-25 2013-12-11 株式会社钨钛合金 切削刀片和可转位旋转切削工具
EP2596889B1 (en) 2011-11-23 2017-04-26 Sandvik Intellectual Property AB A cutting insert and a milling tool
US9375793B2 (en) * 2013-10-29 2016-06-28 Kennametal Inc. Cutting insert for heavy machining operations
JP5888656B2 (ja) * 2014-06-02 2016-03-22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とフライスカッタ
US9901992B2 (en) * 2014-12-23 2018-02-27 Iscar, Ltd. Ramping insert and high-feed milling tool assembly
JP6696181B2 (ja) * 2016-01-13 2020-05-20 三菱マテリアル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31274B1 (en) * 1998-10-15 2001-05-15 Toshiba Kikai Kabushiki Kaisha End mill
CN1655901A (zh) * 2002-06-04 2005-08-17 伊斯卡有限公司 切向切削刀片和铣刀
JP2007125669A (ja) * 2005-11-07 2007-05-24 Sumitomo Electric Hardmetal Corp 刃先交換式チップと刃先交換式隅削りフライスカッタ
JP2008229745A (ja) * 2007-03-16 2008-10-02 Mitsubishi Materials Corp 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インサート着脱式転削工具
US20090136304A1 (en) * 2007-11-28 2009-05-28 Iscar, Ltd. Cutting insert
US20120039678A1 (en) * 2010-08-13 2012-02-16 Ingersoll Cutting Tool Co. Tangential Cutting Insert Having Concave Clearance Depressions Formed on Corner Side Surfaces
US20130336735A1 (en) * 2012-06-14 2013-12-19 Korloy Inc. Cutting insert
WO2014156225A1 (ja) * 2013-03-26 2014-10-02 住友電工ハードメタル株式会社 切削インサートとそれを用いた正面フライスカッタ
CN104708097A (zh) * 2013-10-29 2015-06-17 钴碳化钨硬质合金公司 用于重机械加工操作的切削刀片和垫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IL263140A (en) 2018-12-31
RU2018138797A (ru) 2020-07-22
BR112018076617A2 (pt) 2019-04-02
WO2017221232A1 (en) 2017-12-28
KR20190027824A (ko) 2019-03-15
CN109641292B (zh) 2021-03-16
CA3025103A1 (en) 2017-12-28
TW201801827A (zh) 2018-01-16
IL263140B (en) 2022-06-01
EP3475019A1 (en) 2019-05-01
JP7008037B2 (ja) 2022-01-25
KR102330032B1 (ko) 2021-11-24
JP2019518617A (ja) 2019-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52671B (zh) 用于切屑移除加工的工具和该工具的切削刀片
JP6704399B2 (ja) ミーリングインサートおよびミーリング工具
CN103692006B (zh) 铣刀
CN107921559B (zh) 切削刀片及可转位刀片式旋转切削工具
CN104661779B (zh) 切削刀片以及刀头更换式旋转切削工具
CN102112259B (zh) 铣刀及其切削刀片
KR101292441B1 (ko) 접선식 절삭 삽입체
RU2455127C2 (ru) Сверло для вырезания отверстия с плоским основанием
TWI453079B (zh) 切削用插件
JP2013521899A (ja) ドリルビット
CN106687239A (zh) 双面切削刀片和铣削工具
RU2019102160A (ru) Корпус инструмента с поддерживающей поверхностью для головки, имеющей центральную выемку, оснащенную упруго смещаемыми опорными участками
CN107921558A (zh) 立铣刀及切削加工件的制造方法
CN109641292A (zh) 坡走刀片和快进给铣削刀具组件
KR102584660B1 (ko) 나사 절삭 커터
JP6695336B2 (ja) スクエアショルダをフライス加工するための切削インサートおよび切削ツール
JP6695878B2 (ja) 斜め送りインサート及び高送りフライス工具組立体
US10137510B1 (en) Rotary cutting tool having axially supported lead cutting insert and a continuous cutting edge
CN106457434A (zh) 螺纹铣刀
JP6655193B2 (ja) Pcdドリルの製造方法
CN208600793U (zh) 倒角轮廓刀具
US20060056927A1 (en) Cutting tool
CN1223607A (zh) 钻孔刀片和钻孔工具
CN208600781U (zh) 钻头
SU1245696A1 (ru) Режуща вставка дл горного инструмент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