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25983B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及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及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9625983B CN109625983B CN201910020774.3A CN201910020774A CN109625983B CN 109625983 B CN109625983 B CN 109625983B CN 201910020774 A CN201910020774 A CN 201910020774A CN 109625983 B CN109625983 B CN 10962598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ld chain
- pipeline
- chain transmission
- transmission pipeline
- contain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39203 Road traffic accident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methane Chemical compound C VNWKTOKETHGBQ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912 wast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31427 Foetal heart rate deceler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 heatin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0365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16 joi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5 natural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9 petroleum derivat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399 tap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20679 tap water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4/00—Non-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54/02—Non-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ostatic, electric, or magnetic
Landscapes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冷链传输管道至少在部分地段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末端分别设置有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上下平行设置,中间段构造有自旋转换向装置和旋转驱动装置;自旋转换向装置内设置有相互之间平行且整体固定连接的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旋转驱动装置构造为同步旋转两个过渡管道以及过渡管道内的冷链集装器,在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之间换向切换。通过过渡管道的旋转,在进行冷链集装器换向的同时,可以保持双向并行管道的畅通,实现并行管道的双向传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铁路冷链物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化物流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人们的多样化需求也催生着现有物流技术的进步与新型物流技术的诞生,例如冷链物流技术。冷链物流是指冷冻物品在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冷链物流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的要求更高、更复杂,建设投资也要大很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时效性要求冷链各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冷链物流的运作始终是和能耗成本相关联。
目前主流的冷链运输形式包括:空运、海运、铁路、公路等。这些传统的运输方式中,物流运输网络庞大,运输步骤繁杂,需要经过诸多程序,人工劳动强度高、效果差,搬运时有损伤、易出差错,运输环境不稳定,运输过程影响因素众多,容易受交通拥堵和雨雪天气等影响,难以管理和掌控。而管道传输系统的产生已不仅实现了物品传送,更实现了物流管理的优化,使物流运输及管理更加便捷高效。
虽然在气液运输领域,也有以管道作为媒介的,比如现有的城市自来水、暖气、煤气、石油和天然气输送管道、排污管道等。但是这类管道只能运输气液等流体物质,无法适应固体货物的运输需求。
进一步的,在铁路冷链物流领域,未见有采用管道运输方式的相关报道;而在传统管道运输领域,从未见有用于铁路冷链物流领域的相关应用,对铁路冷链物流管道运输中的双向并行管道传输以及中段双向并行管道之间的换向切换等问题则更无从涉及。申请人首次提出的一种铁路冷链物流管道运输方式以及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及控制方法。旨在利用管道运输的优势,解决铁路冷链物流长期面临的问题。
发明内容
申请人认识到并提出,传统的管道物流一般从大集散地到小集散地,而且是单根管道单向传递,这种方式在铁路冷链物流领域已不能满足复杂的调配需求;单根管道单向运输,一次只能完成一次接收或一次发送,效率低下,而且是两点之间的单线单向传递,不能实现一地发往多地或一地接收多地冷链货物的功能。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通过过渡管道的旋转,在进行冷链集装器换向的同时,可以保持双向并行管道的畅通,实现并行管道的双向传递,实现冷链货物从一地发往多地或者从多地发回本地,且多个冷链集装器可前后同时运行,收发密度大,增加了传输流量,提高了传输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该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包括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之间和/或上下游通过冷链传输管道连接,冷链集装器运行于冷链传输管道中,所述冷链传输管道配置为所述冷链集装器的引导通道,所述冷链集装器内设冷链货仓,该冷链货仓内用于装载冷链货物;
所述冷链传输管道至少在部分地段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第一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的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末端分别设置有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
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上下平行设置,中间段构造有自旋转换向装置和旋转驱动装置;
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内设置有相互之间平行且整体固定连接的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
所述旋转驱动装置构造为同步旋转两个过渡管道以及过渡管道内的冷链集装器,在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之间换向切换。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上、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的前后两侧设有感应装置,构造为检测冷链集装器的到达及运行方向并反馈给所述旋转驱动装置。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靠近所述发送装置一侧的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上、远离所述接收装置一侧的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之间设置有减速装置,对待换向的冷链集装器进行减速;
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还包括加减速装置,对过渡管道内的待换向的冷链集装器进行减速缓冲止停,对换向后的冷链集装器进行启动加速。
优选地,所述冷链集装器包括运输箱体、自适应柔性导轮以及减速摩擦装置;
所述运输箱体由金属材料加工而成,构造为冷链传输管道横截面方向的闭环结构;
所述减速摩擦装置设置在所述运输箱体的前后两端,具有伸缩机构,用于伸出与冷链传输管道内壁形成干摩擦耗能进行减速。
优选地,所述冷链集装器的前后两端安装有磁铁;
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线圈及其电磁控制器;所述减速线圈围绕冷链传输管道的管壁,其构造为通入电流在减速线圈包裹的管道区域产生磁场,通过与冷链集装器磁铁相斥的磁场对冷链集装器进行减速。
优选地,所述冷链集装器的前后两端安装有磁铁;
所述加减速装置包括加减速线圈及其电磁控制器;两个所述加减速线圈分别单独围绕两个过渡管道的管壁或者一个所述加减速线圈整体围绕两个过渡管道的管壁,其构造为通入电流在加减速线圈包裹的管道区域产生磁场,通过与冷链集装器磁铁相斥的磁场对冷链集装器进行减速缓冲止停或启动加速。
优选地,所述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还包括支撑架,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包括中心轴;
所述支撑架设置在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两侧的冷链传输管道端部,用于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并且同时支撑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的中心轴。
优选地,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齿轮模块和齿轮驱动装置;两个过渡管道整体固定连接在所述齿轮模块的内圈上,所述齿轮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齿轮模块旋转。
优选地,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同时接入第二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
或者,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在平行段的末端分叉,其中一个接入第二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另一个接入第三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如前所述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冷链集装器从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的发送端发出,朝向自旋转换向装置处运行,自旋转换向装置的初始状态是第一过渡管道、第二过渡管道分别与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对接状态;
(2)通过自旋转换向装置之前,探测冷链集装器的到达和方向,将信息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3)若,冷链集装器需通向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则中央控制器控制自旋转换向装置维持对接状态,冷链集装器直接通过第一过渡管道朝向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运行;
(4)若,冷链集装器需通向第二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则先对冷链集装器进行减速并完全停在第一过渡管道内,中央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装置将自旋转换向装置旋转°,使得第一过渡管道与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对准,冷链集装器启动加速继续朝第二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运行;同时,第二过渡管道与第一冷链传输管道保持对接状态,第一冷链传输管道中的后续冷链集装器不受旋转换向的影响、直接通过自旋转换向装置。
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冷链物流领域,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突破了流体管道的限制,实现了冷链货物的管道传输,通过过渡管道的旋转,在进行冷链集装器换向的同时,可以保持双向并行管道的畅通,实现并行管道的双向传递,实现冷链货物从一地发往多地或者从多地发回本地,且多个冷链集装器可前后同时运行,收发密度大,增加了传输流量,提高了传输效率。
2、通过固定管道实现点对点的自动化运输,安全高速、低噪低阻,极大地提升运输效率,有效解决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3、点对点的管道传输形式,空间相对封闭,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相对恒定且可控;不会受到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的影响,且不存在汽车尾气、航空废气、航运排污等环境问题,总体能耗低。
4、本方案通过设置圆形双向并行管道,其对于同一地点可以做到同时收发的功能,利用其解决单根管道调配效率低的问题。
5、过渡管道上设置红外收发装置、加减速装置等,过渡管道作为集装器的中转站,用于换向。
6、本发明还设置有适应双向并行管道的收发结构,配合过渡管道,既可以实现收发结构一端专门发货、另一端专门收货,又可以实现两端都可以收发货,调度方案选择性多,满足了高复杂度、大运量的调度需求。
7、管道上布有多个感应装置,当传递冷链货物的冷链集装器通过时中央处理器获得信号,确认冷链集装器去向,控制自旋转换向装置确定连接的过渡管道,保证管道的畅通。
8、本发明的主动减速装置能够对待换向的冷链集装器进行主动电磁减速,避免了转向过程中的碰撞,有效保护了冷链货物的运输安全,而且换向节点纵向长度短,不受曲率的影响,结构紧凑,占地小。
9、本发明通过设置过渡管道中的加减速装置,将冷链集装器进入过渡管道的速度降低至零,避免了缓冲止停过程中的碰撞,有效保护了冷链货物的运输安全。
10、本发明通过过渡管道自身的启动装置能够对冷链集装器进行主动电磁启动加速,使其重新在管道中继续运行,无需借助收发段的动力,解决了中间段的自启动问题。
11、本发明通过主动加速装置能够对启动后的冷链集装器进行主动电磁再加速,进一步提高了运行速度,缩短了发送周期,解决了中间段的再加速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的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的收发装置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的冷链集装器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的换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发明的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该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包括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之间和/或上下游通过冷链传输管道连接,冷链集装器11运行于冷链传输管道中,所述冷链传输管道配置为所述冷链集装器的引导通道,所述冷链集装器11内设冷链货仓,该冷链货仓内用于装载冷链货物。
如图1所示,所述冷链传输管道至少在部分地段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冷链传输管道(以图1中上方的冷链传输管道为例)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以图1中下方的冷链传输管道为例)(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的两个冷链传输管道,多个冷链传输管道也同样适用),第一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的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末端分别设置有发送装置1和接收装置2;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上下平行设置,中间段构造有自旋转换向装置4和旋转驱动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同时接入第二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或者,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在平行段的末端分叉,其中一个接入第二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另一个接入第三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
如图1-2、5所示,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内设置有相互之间平行且整体固定连接的第一过渡管道401、第二过渡管道402(本发明并不限于图示的两个过渡管道,更多的过渡管道也同样适用),过渡管道作为冷链集装器的中转站,用于换向;所述旋转驱动装置构造为同步旋转两个过渡管道以及过渡管道内的冷链集装器11,在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之间换向切换。本发明在冷链物流领域,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突破了流体管道的限制,实现了冷链货物的管道传输,通过过渡管道的旋转,在进行冷链集装器换向的同时,可以保持双向并行管道的畅通,实现并行管道的双向传递,实现冷链货物从一地发往多地或者从多地发回本地,且多个冷链集装器可前后同时运行,收发密度大,增加了传输流量,提高了传输效率。本方案通过设置圆形双向并行管道,其对于同一地点可以做到同时收发的功能,利用其解决单根管道调配效率低的问题。通过固定管道实现点对点的自动化运输,安全高速、低噪低阻,极大地提升运输效率,有效解决冷链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点对点的管道传输形式,空间相对封闭,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相对恒定且可控;不会受到交通拥堵、交通事故、恶劣天气的影响,且不存在汽车尾气、航空废气、航运排污等环境问题,总体能耗低。
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上、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的前后两侧设有感应装置5,构造为检测冷链集装器11的到达及运行方向并反馈给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管道上布有多个感应装置,当传递冷链货物的冷链集装器通过时中央处理器获得信号,确认冷链集装器去向,控制自旋转换向装置确定连接的过渡管道,保证管道的畅通。两个过渡管道上、在与冷链传输管道的对接端部均分别设有对接装置,例如红外或激光发射装置和红外或激光接收装置,构造为检测对接动作是否完成。
如图1所示,在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靠近所述发送装置1一侧的所述感应装置5与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上、远离所述接收装置2一侧的所述感应装置5与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之间设置有减速装置,对待换向的冷链集装器11进行减速。
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还包括加减速装置,对过渡管道内的待换向的冷链集装器11进行减速缓冲止停,对换向后的冷链集装器11进行启动加速。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远离所述发送装置1一侧的所述感应装置5与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上、靠近所述接收装置2一侧的所述感应装置5与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之间设置有加速装置,对换向并启动后的冷链集装器11进行二次加速。
如图4所示,所述冷链集装器11包括运输箱体14、自适应柔性导轮12以及减速摩擦装置13;所述运输箱体14由金属材料加工而成,构造为冷链传输管道横截面方向的闭环结构;所述减速摩擦装置13设置在所述运输箱体14的前后两端,具有伸缩机构,用于伸出与冷链传输管道内壁形成干摩擦耗能进行减速,当集装器减速时,经减速线圈大幅度减速后,减速摩擦装置再可向管道周向伸出,与管道内壁的摩擦滑道形成干摩擦耗能,使得集装器顺利停止在过渡管道中。
如图1、4所示,所述冷链集装器11的前后两端安装有磁铁,如电磁铁或永磁铁;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线圈31及其电磁控制器;所述减速线圈31围绕冷链传输管道的管壁,其构造为通入电流在减速线圈31包裹的管道区域产生磁场,通过与冷链集装器磁铁相斥的磁场对冷链集装器进行减速。本发明的主动减速装置能够对待换向的冷链集装器进行主动电磁减速,避免了转向过程中的碰撞,有效保护了冷链货物的运输安全,而且换向节点纵向长度短,不受曲率的影响,结构紧凑,占地小。
如图1、4所示,所述冷链集装器11的前后两端安装有磁铁;所述加减速装置包括加减速线圈及其电磁控制器;两个所述加减速线圈分别单独围绕两个过渡管道的管壁或者一个所述加减速线圈整体围绕两个过渡管道的管壁,其构造为通入电流在加减速线圈包裹的管道区域产生磁场,通过与冷链集装器磁铁相斥的磁场对冷链集装器进行减速缓冲止停或启动加速。本发明通过设置过渡管道中的加减速装置,将冷链集装器进入过渡管道的速度降低至零,避免了缓冲止停过程中的碰撞,有效保护了冷链货物的运输安全。本发明通过过渡管道自身的启动装置能够对冷链集装器进行主动电磁启动加速,使其重新在管道中继续运行,无需借助收发段的动力,解决了中间段的自启动问题。
如图1、4所示,所述冷链集装器11的前后两端安装有磁铁,如电磁铁或永磁铁;所述加速装置包括加速线圈33及其电磁控制器;所述加速线圈32围绕冷链传输管道的管壁,其构造为通入电流在加速线圈32包裹的管道区域产生磁场,通过与冷链集装器磁铁相斥的磁场对冷链集装器进行二次加速。
冷链传输管道以及过渡管道的管壁采用中空设计,包括管道内壁和管道外壁,上述减速线圈31、加减速线圈、加速线圈32优选设置在管道内壁和管道外壁之间。一方面,冷链传输管道的管壁采内壁和外壁的中空设计,管道内壁和管道外壁之间均布加强肋板,保证隔热性的同时满足管道的强度,以段为单位的管道与管道之间通过法兰连接;另一方面,将电磁线圈设置在管道内壁和管道外壁之间,无论是管道埋地还是架空都基本不外露,对电磁线圈进行由了有效地保护,而且,在特殊管道段预制时就能方便的进行安装,加快了施工速度。
所述发送装置1和接受装置2可以采用现有的收发机构,例如气动收发机构,更优选为电磁收发机构,例如包括收发电磁线圈9,或者再与缓冲弹簧10的组合,加速减速原理同前文的加速线圈和减速线圈。同时,本发明的同一个冷链传输管道根据调度需要,可以反向运行,采用电磁收发机构之后,通过控制电流,发送装置还可以作为接受装置使用,接收装置还可以作为发送装置使用。原减速线圈31还可以在反向运行的冷链集装器从过渡管道中启动加速后,作为加速线圈再进行二次加速。通入不同方向的电流,冷链集装器接近加速线圈的过程中,通过相反的磁场对冷链集装器进行加速,在通过加速线圈之后,再通过相同的磁场对冷链集装器再进行加速。同理,原加速线圈32还可以在反向运行的冷链集装器到达过渡管道之前,作为减速线圈进行提前减速。本发明的收发端处,通过收发电磁线圈9及其前方的调速电磁线圈(未示出)的构造,以无接触、无冲击、无损的方式实现启动加速或接收到达缓冲减速,并且在启动后或到达前的预定距离,在冷链传输管道外,还进一步配置有调速电磁线圈,优选前后排列的多个多级调速电磁线圈,利用洛伦兹力对启动后的冷链集装器再加速,或者对接收端高速的冷链运输器先进行大幅减速,减速后再结合电磁互斥的收发电磁线圈进行末端缓冲,实现多级减速缓冲直至安全停止,避免不必要的冲击损坏冷链货物;并且,由于线圈导入电流的大小可调节,可以针对于不同冷链货物的类别和运输要求等,进行定量化、差别化的设计,例如,对于加速度承受度小的冷链货物,启动收发电磁线圈的电流≤调速电磁线圈的电流,或者启动收发电磁线圈的电流逐渐增大/越阶增大,或者调速电磁线圈的电流逐渐增大/越阶增大,或前几种的任意组合;对于加速度承受度较大的冷链货物,其启动收发电磁线圈的电流和调速电磁线圈的电流都相应大于加速度承受度小的冷链货物,且启动收发电磁线圈的电流≥或≤调速电磁线圈的电流,或者启动收发电磁线圈的电流由较大值逐渐减小/越阶减小,或者调速电磁线圈的电流由较大值逐渐减小/越阶减小或逐渐增大/越阶增大,或前几种的任意组合。
如图1-2所示,所述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还包括支撑架6,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包括中心轴8;所述支撑架6设置在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两侧的冷链传输管道端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并且同时支撑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的中心轴8。
如图1-2所示,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齿轮模块7和齿轮驱动装置;两个过渡管道整体固定连接在所述齿轮模块7的内圈上,所述齿轮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齿轮模块7旋转。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冷链集装器11从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的发送端发出(A处),朝向自旋转换向装置4处运行,自旋转换向装置4的初始状态是第一过渡管道401、第二过渡管道402分别与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对接状态;
(2)通过自旋转换向装置4之前,探测冷链集装器11的到达和方向,将信息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3)若,冷链集装器11需通向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D处),则中央控制器控制自旋转换向装置4维持对接状态,冷链集装器11直接通过第一过渡管道401朝向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运行;
(4)若,冷链集装器11需通向第二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C处),则先对冷链集装器11进行减速并完全停在第一过渡管道401内,中央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装置将自旋转换向装置4旋转180°,使得第一过渡管道401与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对准,冷链集装器11启动加速继续朝第二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运行;同时,第二过渡管道402与第一冷链传输管道保持对接状态,第一冷链传输管道中的后续冷链集装器不受旋转换向的影响、直接通过自旋转换向装置4。
同理,若从C、D两处向接收端B处发货,采用同样的换向步骤。本发明还设置有适应双向并行管道的收发结构,配合过渡管道,既可以实现收发结构一端专门发货、另一端专门收货,又可以实现两端都可以收发货,调度方案选择性多,满足了高复杂度、大运量的调度需求。
由于本发明的冷链集装器需要运行于特殊管道环境,因此对于冷链集装器也需要针对性的设计,例如柔性集装器,具体的柔性集装器方式可参照本申请人在先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冷链物流管道运输柔性集装器》(CN2018113790389或CN2018219098664),在此将这些专利全文引用于此。
优选地,多台所述冷链集装器前后依次串联编组运行;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同时发送或接收多台串联在一起的冷链集装器,实现冷链集装箱编组发送和接收。具体的互连或串联方式可参照本申请人在先提交的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冷链物流管道内互连式运输器》(CN2018110436759或CN2018214637339),或中国专利申请《一种冷链物流管道运输柔性集装器》(CN2018113790389或CN2018219098664),在此将这些专利全文引用于此。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该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包括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之间和/或上下游通过冷链传输管道连接,冷链集装器(11)运行于冷链传输管道中,所述冷链传输管道配置为所述冷链集装器的引导通道,所述冷链集装器(11)内设冷链货仓,该冷链货仓内用于装载冷链货物;
所述冷链传输管道的管壁采用中空设计,且所述冷链传输管道至少在部分地段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第一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的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末端分别设置有发送装置(1)和接收装置(2);
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上下平行设置,中间段构造有自旋转换向装置(4)和旋转驱动装置;
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内设置有相互之间平行且整体固定连接的第一过渡管道(401)、第二过渡管道(402);
所述旋转驱动装置包括齿轮模块(7)和齿轮驱动装置;两个过渡管道整体固定连接在所述齿轮模块(7)的内圈上,所述齿轮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齿轮模块(7)旋转,用于同步旋转两个过渡管道以及过渡管道内的冷链集装器(11),在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之间换向切换;
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还包括加减速装置,对过渡管道内的待换向的冷链集装器(11)进行减速缓冲止停,对换向后的冷链集装器(11)进行启动加速;
所述冷链集装器(11)包括运输箱体(14)、自适应柔性导轮(12)以及减速摩擦装置(13);
所述运输箱体(14)由金属材料加工而成,构造为冷链传输管道横截面方向的闭环结构;
所述减速摩擦装置(13)设置在所述运输箱体(14)的前后两端,具有伸缩机构,用于伸出与冷链传输管道内壁形成干摩擦耗能进行减速;
所述冷链集装器(11)的前后两端安装有磁铁;
所述减速装置包括减速线圈(31)及其电磁控制器;所述减速线圈(31)围绕冷链传输管道的管壁,其构造为通入电流在减速线圈(31)包裹的管道区域产生磁场,通过与冷链集装器磁铁相斥的磁场对冷链集装器进行减速;
所述冷链集装器(11)的前后两端安装有磁铁;
所述加减速装置包括加减速线圈及其电磁控制器;两个所述加减速线圈分别单独围绕两个过渡管道的管壁或者一个所述加减速线圈整体围绕两个过渡管道的管壁,其构造为通入电流在加减速线圈包裹的管道区域产生磁场,通过与冷链集装器磁铁相斥的磁场对冷链集装器进行减速缓冲止停或启动加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上、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的前后两侧设有感应装置(5),构造为检测冷链集装器(11)的到达及运行方向并反馈给所述旋转驱动装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靠近所述发送装置(1)一侧的所述感应装置(5)与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冷链传输管道上、远离所述接收装置(2)一侧的所述感应装置(5)与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之间设置有减速装置,对待换向的冷链集装器(11)进行减速。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还包括支撑架(6),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包括中心轴(8);
所述支撑架(6)设置在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两侧的冷链传输管道端部,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并且同时支撑所述自旋转换向装置(4)的中心轴(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同时接入第二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
或者,所述第一冷链传输管道和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在平行段的末端分叉,其中一个接入第二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另一个接入第三铁路冷链物流集散基地内。
6.一种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冷链集装器(11)从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的发送端发出,朝向自旋转换向装置(4)处运行,自旋转换向装置(4)的初始状态是第一过渡管道(401)、第二过渡管道(402)分别与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对接状态;
(2)通过自旋转换向装置(4)之前,探测冷链集装器(11)的到达和方向,将信息反馈给中央控制器;
(3)若,冷链集装器(11)需通向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则中央控制器控制自旋转换向装置(4)维持对接状态,冷链集装器(11)直接通过第一过渡管道(401)朝向第一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运行;
(4)若,冷链集装器(11)需通向第二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则先对冷链集装器(11)进行减速并完全停在第一过渡管道(401)内,中央控制器控制旋转驱动装置将自旋转换向装置(4)旋转180°,使得第一过渡管道(401)与第二冷链传输管道对准,冷链集装器(11)启动加速继续朝第二冷链传输管道的另一端运行;同时,第二过渡管道(402)与第一冷链传输管道保持对接状态,第一冷链传输管道中的后续冷链集装器不受旋转换向的影响、直接通过自旋转换向装置(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20774.3A CN109625983B (zh) | 2019-01-09 | 2019-01-09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及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020774.3A CN109625983B (zh) | 2019-01-09 | 2019-01-09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及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25983A CN109625983A (zh) | 2019-04-16 |
CN109625983B true CN109625983B (zh) | 2024-05-17 |
Family
ID=66060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020774.3A Active CN109625983B (zh) | 2019-01-09 | 2019-01-09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及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962598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04442A (zh) * | 2019-05-10 | 2019-08-09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电磁式节点换向的管道系统及控制方法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145029A (en) * | 1980-04-11 | 1981-11-11 | Nippon Steel Corp | Change-over device of capsule tube conveyor system |
GB2100694A (en) * | 1981-06-02 | 1983-01-06 | Neuweiler Ag | Rotors supplying conveyors |
DE3435500A1 (de) * | 1984-09-27 | 1986-04-03 | Lang + Schiller GmbH, 7314 Wernau | Rohrpoststation |
DE8800627U1 (de) * | 1988-01-20 | 1988-03-17 | Walther + Wittmann GmbH, 8057 Eching | Rohrpoststation |
DE3801558A1 (de) * | 1988-01-20 | 1989-08-03 | Walther & Wittmann Gmbh | Rohrpoststation |
EP0867388A1 (de) * | 1997-03-24 | 1998-09-30 | Aerocom GmbH & Co. Communicationsystems | Rohrpoststation |
EP1238928A2 (de) * | 2001-03-06 | 2002-09-11 | Gerhard Ing. Sumetzberger | Rohrpoststation |
CN201092483Y (zh) * | 2007-07-31 | 2008-07-30 | 河南省脱颖实业有限公司 | 气动管道式物流传输收发装置 |
CN101389554A (zh) * | 2006-01-13 | 2009-03-18 | Cda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气动传送系统及其方法 |
CN205034779U (zh) * | 2015-09-23 | 2016-02-17 | 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
CN206068915U (zh) * | 2016-08-29 | 2017-04-05 | 胡建军 | 盘式中转站 |
CN106956933A (zh) * | 2016-01-11 | 2017-07-18 | 佘德全 | 一种管道输送的方法及系统 |
RU2630274C1 (ru) * | 2016-05-24 | 2017-09-06 | Максим Леонидович Зябкин |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ый локомотив |
CN109051814A (zh) * | 2018-09-07 | 2018-12-21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冷链物流管道运输缓冲系统 |
CN209651423U (zh) * | 2019-01-09 | 2019-11-19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3009345A1 (de) * | 1980-03-12 | 1981-09-17 | Hartmut 7314 Wernau Lang | Rohrpoststation |
-
2019
- 2019-01-09 CN CN201910020774.3A patent/CN10962598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6145029A (en) * | 1980-04-11 | 1981-11-11 | Nippon Steel Corp | Change-over device of capsule tube conveyor system |
GB2100694A (en) * | 1981-06-02 | 1983-01-06 | Neuweiler Ag | Rotors supplying conveyors |
DE3435500A1 (de) * | 1984-09-27 | 1986-04-03 | Lang + Schiller GmbH, 7314 Wernau | Rohrpoststation |
DE8800627U1 (de) * | 1988-01-20 | 1988-03-17 | Walther + Wittmann GmbH, 8057 Eching | Rohrpoststation |
DE3801558A1 (de) * | 1988-01-20 | 1989-08-03 | Walther & Wittmann Gmbh | Rohrpoststation |
EP0867388A1 (de) * | 1997-03-24 | 1998-09-30 | Aerocom GmbH & Co. Communicationsystems | Rohrpoststation |
EP1238928A2 (de) * | 2001-03-06 | 2002-09-11 | Gerhard Ing. Sumetzberger | Rohrpoststation |
CN101389554A (zh) * | 2006-01-13 | 2009-03-18 | Cda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气动传送系统及其方法 |
CN201092483Y (zh) * | 2007-07-31 | 2008-07-30 | 河南省脱颖实业有限公司 | 气动管道式物流传输收发装置 |
CN205034779U (zh) * | 2015-09-23 | 2016-02-17 | 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气动管道传输系统 |
CN106956933A (zh) * | 2016-01-11 | 2017-07-18 | 佘德全 | 一种管道输送的方法及系统 |
RU2630274C1 (ru) * | 2016-05-24 | 2017-09-06 | Максим Леонидович Зябкин |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ая транспортная система и трубопроводный локомотив |
CN206068915U (zh) * | 2016-08-29 | 2017-04-05 | 胡建军 | 盘式中转站 |
CN109051814A (zh) * | 2018-09-07 | 2018-12-21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冷链物流管道运输缓冲系统 |
CN209651423U (zh) * | 2019-01-09 | 2019-11-19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9625983A (zh) | 2019-04-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794846B (zh) | 驱动站构造 | |
CN105046474A (zh) | 一种智能全自动物流输送系统及其应用 | |
CN109051814B (zh) | 一种冷链物流管道运输缓冲系统 | |
CN214691736U (zh) | 一种悬挂搬运机器人系统以及轨道 | |
CN109625983B (zh)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06081628B (zh) | 货运磁悬浮真空管道传输系统 | |
CN107963086B (zh) | 一种行车控制方法及管道运输系统 | |
CN109878549A (zh) | 一种轨道交通系统 | |
CN207416828U (zh) | 一种管道运输系统 | |
CN209796857U (zh)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轨道移动式管道换向装置 | |
CN209651423U (zh)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双向并行管道系统 | |
CN109625985B (zh)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管道旋转式多向发送装置及方法 | |
CN209259147U (zh) | 一种冷链物流管道气动加减速系统 | |
CN109552887B (zh) | 一种冷链物流管道系统旋转式连续收发系统及方法 | |
CN109051812B (zh) | 一种冷链物流管道运输货物气压固定系统 | |
CN209567550U (zh)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管道系统的整体结构 | |
CN209583033U (zh) | 一种升降型换向的铁路冷链物流管道系统 | |
CN102152792A (zh) | 全承载真空管道磁浮运输装置 | |
CN109399218A (zh) | 一种冷链物流管道系统循环式连续收发系统及方法 | |
CN109625984A (zh)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轨道移动式管道换向装置及方法 | |
CN209275664U (zh) | 一种冷链物流管道系统旋转式连续收发系统 | |
CN210285966U (zh) | 一种铁路冷链物流电磁式节点换向的管道系统 | |
CN109436806B (zh) | 一种冷链物流管道运输柔性集装器 | |
CN209275663U (zh) | 一种冷链物流管道系统循环式连续收发系统 | |
CN111483745A (zh) | 一种用于地下管廊物流运输的物品输送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