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04461A - 带材的连结方法 - Google Patents

带材的连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04461A
CN109604461A CN201811150302.1A CN201811150302A CN109604461A CN 109604461 A CN109604461 A CN 109604461A CN 201811150302 A CN201811150302 A CN 201811150302A CN 109604461 A CN109604461 A CN 1096044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nd
concave
convex line
notch
conve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15030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将明
申雨根
松井宏
藤原和马
阿久津邦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044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044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53/00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1D53/14Making 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belts, e.g. machine-gun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9/00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 B21D39/03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of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folding
    • B21D39/031Joining superposed plates by locally deforming without slitting or pier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47/00Winding-up, coiling or winding-off metal wire, metal band or other flexible metal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evant to metal processing only
    • B21C47/16Unwinding or uncoi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CMANUFACTURE OF METAL SHEETS, WIRE, RODS, TUBES OR PROFILES, OTHERWISE THAN BY ROLLING; AUXILIARY OPERATION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 B21C47/00Winding-up, coiling or winding-off metal wire, metal band or other flexible metal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relevant to metal processing only
    • B21C47/24Transferring coils to or from winding apparatus or to or from operative position therein; Preventing uncoiling during transfer
    • B21C47/247Joining wire or band e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28/00Shaping by press-cutting; Perforating
    • B21D28/02Punching blanks or articles with or without obtaining scrap; No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39/00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 B21D39/03Application of procedures in order to connect objects or parts, e.g. coating with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plating; Tube expanders of sheet metal otherwise than by folding
    • B21D39/037Interlocking butt joi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WORKING OR PROCESSING OF SHEET METAL OR METAL TUBES, RODS OR PROFILES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D43/00Feeding, positioning or storing devices combined with, or arranged in, or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pparatus for working or processing sheet metal, metal tubes or metal profiles; Associations therewith of cutting devices
    • B21D43/02Advancing work in relation to the stroke of the die or tool
    • B21D43/021Control or correction devices in association with moving strips
    • B21D43/023Centering devices, e.g. edge gu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1MECHANICAL METAL-WORKING WITHOUT ESSENTIALLY REMOVING MATERIAL; PUNCHING METAL
    • B21KMAKING FORGED OR PRESSED METAL PRODUCTS, e.g. HORSE-SHOES, RIVETS, BOLTS OR WHEELS
    • B21K25/00Uniting components to form integral members, e.g. turbine wheels and shafts, caulks with inserts, with or without shaping of the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3MACHINE TOOLS; 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23PMETAL-WORK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BINED OPERATIONS; UNIVERSAL MACHINE TOOLS
    • B23P11/00Connecting or disconnecting metal parts or objects by metal-working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5/00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 F16G5/16V-belts, i.e. belts of tapered cross-section consisting of several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unching Or Piercing (AREA)
  • Manufacturing Of Electrical Conne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材的连结方法。在先行的第一带材(80)的末端形成第一凹凸线(90),且在新的被送出的第二带材(82)的始端形成第二凹凸线(96),并且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相互嵌入而将第一带材(80)和第二带材(82)连结。此外,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通过将构件(10)保持在第一带材(80)或第二带材(82)上的保持部(102)。根据本发明,能够连续地制作构件。

Description

带材的连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材的连结方法,该方法将为了对构件进行冲裁,而先行送出的第一带材和接着该第一带材而被送出的第二带材连结而形成连结材料。
背景技术
在搭载于汽车的无级变速器(CVT)中,金属带在驱动轴的带轮与从动轴的带轮之间进行环绕动作。该金属带通过将多个构件卡合于两根金属环层叠体而构成。
这种构件是通过将长形的金属制的带材依次送出到压力装置,并在该压力装置中对带材进行冲裁加工而得到的。此外,构件不是在一个工序中从带材分离的,而是经过冲孔加工、压溃加工,进而如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1-232424号所记载的那样,经过在构件的一部分上残留与带材连结的保持部的粗冲裁加工、切断所述保持部并使构件从带材分离的完全冲裁加工(分离加工)而成形和分离。
发明内容
带材通过送出装置(供给装置)被间歇地送出到压力成型装置。该供给装置配设在比压力成型装置靠送出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因此,在带材的末端通过供给装置之后,无法向压力成型装置输送带材。另外,在冲孔工序、压溃工序中,在成为构件的部位的表面形成有隆起或凹陷。如果在比压力成型装置靠下游侧的位置配设供给装置的话,则由于隆起或凹陷而使带材的送出速度发生变化,因此,难以以一定的间隔送出。
基于以上这样的理由,无法从带材的从供给装置到粗冲裁工序的区间对构件进行冲裁。即,不得不废弃该区间,使得成品率恶化,由此导致制造成本变高。
另外,需要将带材从冲压成型装置拔出,将接下来要送出的新的带材设置在供给装置的准备工序。此时,为了更换带材而所需时间较长,这也成为导致制造成本变高的一个原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材的连结方法,其容易地连结先行送出的第1带材和接着该第1带材而被送出的第2带材。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连续地制作构件的带材的连结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带材的连结方法,具有:
连结工序,使先行被送出的第一带材的末端和在所述第一带材之后被送出的第二带材的始端相向,在所述第一带材的末端形成第一凹凸线,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带材的始端形成第二凹凸线,之后使所述第一凹凸线和所述第二凹凸线彼此嵌入,据此将所述第一带材和所述第二带材连结,和冲裁工序,将所述第一带材和所述第二带材送出,并将其冲裁成无级变速器用带的构件的形状,在所述连结工序中,在通过保持部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一凹凸线和所述第二凹凸线,来将所述第一带材和所述第二带材连结,所述保持部是将所述构件保持在所述第一带材或所述第二带材的部位。
这样,在本发明中,在第一带材上形成第一凹凸线,并且在第二带材上形成第二凹凸线,这些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相互啮合(嵌入)。因此,能够在避免第二带材从第一带材脱离的同时,将第二带材与第一带材一体地送出。
在这种情况下,废弃部在第一带材中仅比第一凹凸线靠送出方向的上游侧,并且在第二带材中仅比第二凹凸线靠送出方向的下游侧。因此,减少了各带材的废弃量。所以,能够实现构件的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形成在通过保持部的位置。在该情况下,能够避免在粗冲裁加工中构件的一部分与不需要部分一起被冲裁。因此,能够防止冲片落到冲裁模具内,并且不需要将下落的冲片(下落片)从冲裁模具除去的作业。
换言之,通过将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形成于上述位置,能够得到规定形状的构件。因此,构件的制造成品率提高,所以,构件的制造成本进一步降低。
优选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形成为在一个构件内具有一个以上的凹部和凸部。在这种情况下,第一带材和第二带材经由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连结的强度优异。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二带材从第一带材脱离。即,第二带材可以与第一带材一体地送出。
另外,优选在第一带材的末端附近形成缺口,将卡合部件卡合于该缺口,在此状态下,形成所述第一凹凸线。第一带材通过卡合被定位固定,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带材发生位置偏移。所以,容易在第一带材的规定位置形成第一凹凸线。
根据同样的理由,优选在第二带材的始端附近形成缺口,将卡合部件卡合于该缺口,在此状态下,形成所述第二凹凸线。通过该卡合,能够防止第二带材发生位置偏移,因此,容易在第二带材的规定位置形成第二凹凸线。
再者,在第一带材的末端附近形成第一缺口,并且在第二带材的始端附近形成第二缺口,将卡合部件卡合于由第一缺口的一部分和第二缺口的一部分形成的合成缺口,在此状态下,进行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的嵌入。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卡合来进行第一带材的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带材的第二凹凸线的定位,因此,不容易产生第一凹凸线与第二凹凸线的相对位置偏移。所以,能够容易地使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啮合。
根据本发明,使形成于第一带材的第一凹凸线和形成于第二带材的第二凹凸线相互嵌入,因此,能够在避免第二带材从第一带材脱离的同时,将第二带材与第一带材一体地送出。
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带材中仅比第一凹凸线靠送出方向的上游侧的部分和在第二带材中仅比第二凹凸线靠送出方向的下游侧的部分成为废弃部。因此,降低了各带材的废弃量。
此外,在本发明中,将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形成在通过保持部的位置。因此,能够将构件作为规定形状而得到。即,构件的制造成品率提高。根据以上这样的理由,能够实现构件的制造成本的低廉化。
根据参照附图所要说明的以下的实施方式的说明,可以容易地理解上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级变速器用的构件的概略整体主视图。
图2是包含图1的构件而构成的无级变速器的金属带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3是用于从卷材得到构件的构件制造设备的概略系统图。
图4是表示在第一带状材(第一带材)上形成第一缺口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图5是接着图4而表示在第一带状材上形成了第一凹凸线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图6是接着图5而表示将形成有第一凹凸线的末端送出到嵌入用冲模(die),另一方面,在第二带状材(第二带材)的始端部附近形成了第二缺口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图7是接着图6而表示在第二带状材上形成了第二凹凸线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图8是接着图7而表示经由第一凹凸线与第二凹凸线将第一带状材和第二带状材连结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图9是表示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与将构件保持于带状材的保持部的位置关系的一例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凹凸线和第二凹凸线与保持部的位置关系的另一例的主要部分概略俯视图。
图11是表示利用与图4~图8不同的带状材连结装置连结第一带状材和第二带状材的状态的主要部分概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带材的连结方法,以与无级变速器用的构件的制造过程的关系例举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详细地进行说明。另外,以下,有时也将“工序”称为“加工”。
首先,参照图1和图2对构件进行说明。该构件10具有主体部12、从该主体部12的上缘侧中的宽度方向上的大致中央部突出形成的颈部14、以及与该颈部14相连且宽度比该颈部14宽的头部16。
其中,未图示的从动轴的带轮与主体部12的左侧端缘18滑动接触,另一方面,未图示的驱动轴的带轮与右侧端缘20滑动接触。另外,主体部12的下半部的壁厚随着朝向该下半部的下缘而逐渐减少。即,主体部12的下半部是薄壁部。
在头部16的一端面突出形成有圆柱状突部22,在另一端面,在与所述圆柱状突部22的位置对应的位置形成有凹进成圆柱体形状的插入用凹部24。如后所述,相邻的构件10的圆柱状突部22卡合于该插入用凹部24。
颈部14比主体部12及头部16宽度窄。因此,在主体部12的上缘与头部16的下缘之间形成有左肩槽26和右肩槽28。
如图2所示,这样构成的构件10构成介于构成无级变速器的一组带轮(未图示)之间的金属带30。具体而言,该金属带30通过将两根金属环层叠体32分别卡合于多个所述构件10的左肩槽26、右侧槽28而构成,相邻的构件10、10彼此通过一方的圆柱状突部22卡合于其余的一方的插入用凹部24而相互连结。并且,如上所述,从动轴的带轮(均未图示)与主体部12的左侧端缘18滑动接触,另一方面,驱动轴的带轮(均未图示)与右侧端缘20滑动接触。
此外,在图2中,将金属环层叠体32在构件10的左肩槽26、右肩槽28的附近切断而示出。另外,金属环层叠体32通过将多片薄壁的环体34层叠多片而构成。即,金属环层叠体32是通过将直径(周长)较大的环体34依次安装在直径(周长)较小的环体34的外周侧而构成的层叠体。
构件10通过图3概略示出的构件制造设备40来制造。该构件制造设备40具有:保持卷材42的未图示的开卷机;平整机(leveler)44,其将从卷材42拉出的带状材(带材)保持在一定高度;环形工作台46,其以弯曲的状态保持带状材;带状材连结装置48;供给装置50,其间歇地送出带状材;和压力成型装置52。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带材的连结方法通过所述带材连结装置48来实施。
带状材连结装置48具有缺口形成用冲模(die)54和缺口形成用冲头56、凹凸线形成用冲模58和凹凸线形成用冲头60、以及咬合连接用冲模62和咬合连接用冲头64。冲模54、58、62均为被定位固定的定模,另一方面,冲头56、60、64均为相对于冲模54、58、62的各冲模接近(下降)或离开(上升)的动模。另外,在凹凸线形成用冲模58上附设有上方带状材支承盘66,在凹凸线形成用冲头60上附设有下方带状材支承盘68。上方带状材支承盘66为定模,下方带状材支承盘68为与凹凸线形成用冲头60一体地位移的动模。
图4是将缺口形成用冲模54、凹凸线形成用冲模58、下方带状材支承盘68、咬合连接用冲模62一体地示出的带状材连结装置48的示意性俯视图。在凹凸线形成用冲模58设置有一组第一卡合部件70a、70b,在咬合连接用冲模62中也同样设置有一组第二卡合部件72a、72b。第一卡合部件70a、70b和第二卡合部件72a、72b配设在与第一带材、即第一带状材80及第二带材、即第二带状材82的送出方向(长边方向)大致正交的方向、即宽度方向上。
当卷材42作为第一带状材80被依次送出而被消耗至末端时,新的卷材42被安装在开卷机上,其始端作为第二带状材82被送出。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和第二带状材82(参照图6)的始端如以下这样连结。
图4表示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附近位于缺口形成用冲模54与缺口形成用冲头56(参照图3)之间的状态。此外,实际上第一带状材80通过凹凸线形成用冲模58与上方带状材支承盘66之间,以及下方带状材支承盘68与凹凸线形成用冲头60之间,但是在图4中,为了能够容易地掌握第一带状材80的位置,而简化了附图。以后的图5~图8也同样。
当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附近位于缺口形成用冲模54与缺口形成用冲头56之间时,供给装置50暂时停止第一带状材80的送出。之后,缺口形成用冲头56下降,在第一带状材80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形成大致半圆形状的第一缺口84a、84b。
在缺口形成用冲头56上升后,供给装置50将第一带状材80送出规定区间(间距、pitch)。通过该送出,如图5所示,第一缺口84a、84b的位置与第一卡合部件70a、70b的位置一致。因此,第一缺口84a、84b与第一卡合部件70a、70b卡合,据此,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附近被定位固定。
在该状态下,凹凸线形成用冲头60朝向凹凸线形成用冲模58下降。据此,在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附近形成有多个凹部86和凸部88交替连接的形状的第一凹凸线90。随着下方带状材支承盘68和凹凸线形成用冲头60进一步下降,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附近以第一凹凸线90为边界线而被分割为废弃部92a和向压力成型装置52送出的被加工部。
第一凹凸线90以从一方的第一缺口84a到达另一方的第一缺口84b的方式延伸。因此,第一缺口84a、84b的大约一半残留于被加工部,另一方面,其余的大约一半与废弃部92a一起被除去。
在凹凸线形成用冲头60上升后,供给装置50以规定间距送出第一带状材80。通过该送出,如图6所示,残留在被加工部的第一缺口84a、84b的位置与第二卡合部件72a、72b的位置相对应,第一缺口84a、84b与第二卡合部件72a、72b卡合。即,被加工部(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附近被定位固定。此时,第一凹凸线90的位置与咬合连接用冲模62的位置一致。
在从凹凸线形成用冲模58和上方带状材支承盘66之间除去废弃部92a后,在供给装置50的作用下,第二带状材82的始端附近位于缺口形成用冲模54与缺口形成用冲头56之间。之后,缺口形成用冲头56下降,在第二带状材82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大致半圆形状的第二缺口94a、94b。第一缺口84a、84b和第二缺口94a、94b由同一缺口形成用冲头56成型,因此,为大致相同形状。
在缺口形成用冲头56上升后,供给装置50以规定间距送出第二带状材82。其结果,如图7所示,第二缺口94a、94b的位置与第一卡合部件70a、70b的位置一致。即,第二缺口94a、94b与第一卡合部件70a、70b卡合。由此,第二带状材82的始端附近被定位固定。
在该状态下,凹凸线形成用冲头60朝向凹凸线形成用冲模58下降。据此,在第二带状材82的始端附近形成有多个凹部86和凸部88交替连接的形状的第二凹凸线96。随着下方带状材支承盘68和凹凸线形成用冲头60进一步下降,第二带状材82的始端附近被分割为比第二凹凸线96靠下游侧的废弃部92b和比第二凹凸线96靠上游侧且会被送出到压力成型装置52的被加工部。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缺口84a、84b和第二缺口94a、94b对第一带状材80乃至第二带状材82进行定位固定,在该状态下形成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因此,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高精度地形成在第一带状材80和第二带状材82的规定位置。
第二凹凸线96以从一方的第二缺口94a到达另一方的第二缺口94b的方式延伸。因此,下游侧的大约一半与废弃部92b一起被除去,另一方面,第二缺口94a、94b的大约一半残留于上游侧的被加工部。
在这样形成有第二缺口94a、94b和第二凹凸线96的期间,形成有第一凹凸线90的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在咬合连接用冲模62待机。当从下方带状材支承盘68和凹凸线形成用冲头60之间除去废弃部92b时,如图8所示,供给装置50将形成有第二凹凸线96的第二带状材82的始端向咬合连接用冲模62侧送出。
此时,第一带状材80侧的第一缺口84a、84b的剩余部分与第二带状材82侧的第二缺口94a、94b的剩余部分合并形成合成缺口98a、98b,并且该合成缺口98a、98b与第二卡合部件72a、72b卡合。即,第一带状材80和第二带状材82被定位固定。
在第一带状材80中,设置有第一凹凸线90的末端附近的中、下游侧作为被加工部而残留,另一方面,在第二带状材82中,设置有第二凹凸线96的始端附近的中、上游侧作为被加工部而残留。因此,在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中,凹部86与凸部88的相位相反。而且,高精度地形成有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且第一带状材80和第二带状材82被定位固定。因此,不容易发生第一凹凸线90与第二凹凸线96的相对位置偏移。根据以上的理由,在咬合连接用冲模62中,第一凹凸线90与第二凹凸线96啮合。
接着,咬合连接用冲头64朝向咬合连接用冲模62、换言之,朝向啮合的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下降。即,形成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的凹部86和凸部88的壁部被压溃而延展,其结果,成为凹部86和凸部88相互咬合连接(咬紧)的状态。通过该咬合连接,第一带状材80和第二带状材82连结。
相连结的第一带状材80和第二带状材82一体地被送出到压力成型装置52,在该压力成型装置52中,根据需要实施冲孔加工、压溃加工。在压溃加工中,进行用于使主体部12的下半部成为薄壁部的压溃。
之后,如图9所示,进行残留有将构件10保持在第一带状材80或第二带状材82上的保持部102的粗冲裁加工。在此,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形成在通过保持部102的位置。
对此,当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为绕过保持部102的位置时,在粗冲裁加工中,构件10的一部分会同时被冲裁而下落到冲裁模具内。即,通过将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设为通过保持部102的位置,能够将构件10作为规定的形状保持于第一带状材80或第二带状材82。因此,构件10的制造成品率提高,并且不需要停止压力成型装置52除去下落片的作业。
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成为相对于一个构件10存在至少一组凹部86和凸部88的形状。因此,在连结部中显现出充分的咬合力,因此,能够避免第一带状材80和第二带状材82分离。即,容易将第二带状材82与第一带状材80一体地送出。
然后,在供给装置50的作用下,进一步送出第一带状材80和第二带状材82,以进行切断保持部102的完全冲裁加工(分离加工)。据此,构件10从第一带状材80或第二带状材82分离。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卷材42作为带状材送出而成为其末端时,将新的卷材42的始端连结在该末端上而继续送出。因此,废弃部92a、92b是先行的卷材42(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附近和新的卷材42(第二带状材82)的起点附近的微小部分。即,卷材42的废弃量大大降低,因此,能够实现构件10的材料成本的低廉化。
另外,新的卷材42只要送出到带状材连结装置48即可,该作业时间较短,因而不需要设置于供给装置50的准备工序等。即,如上述那样连结的情况下,作业效率优异。因此,能够实现构件10的制造成本的进一步的低廉化。
本发明并不特别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例如,在得到充分的咬合力的情况下,如图10所示,也可以以仅在一个构件10内存在凹部86和凸部88中的任一方的方式形成第一凹凸线90和第二凹凸线96。
另外,也可以如图11所示那样,将第二带状材82的始端附近作为下方,将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附近作为上方进行层叠而形成层叠部,对该层叠部进行剪切加工。在这种情况下,位于上方的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附近以与冲头110的加工一起下降的方式被剪切,并与载置于冲模112的第二带状材82的始端附近处于同一高度,并且与该始端附近连结。与冲头110的加工一起被剪切的第二带状材82的始端附近成为废弃部92b,残留在冲模112上的第一带状材80的末端附近成为废弃部92a。同时,在第一带状材80、第二带状材8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凹凸线90、第二凹凸线96,并且这些第一凹凸线90、第二凹凸线96相互嵌入并咬合连接。

Claims (6)

1.一种带材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具有:
连结工序,使先行被送出的第一带材(80)的末端和在所述第一带材(80)之后被送出的第二带材(82)的始端相向,在所述第一带材(80)的末端形成第一凹凸线(90),另一方面,在所述第二带材(82)的始端形成第二凹凸线(96),之后使所述第一凹凸线(90)和所述第二凹凸线(96)彼此嵌入,据此将所述第一带材(80)和所述第二带材(82)连结,和
冲裁工序,将所述第一带材(80)和所述第二带材(82)送出,并将其冲裁成无级变速器用带的构件(10)的形状,
在所述连结工序中,在通过保持部(102)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一凹凸线(90)和所述第二凹凸线(96),来将所述第一带材(80)和所述第二带材(82)连结,其中,所述保持部(102)是将所述构件(10)保持在所述第一带材(80)或所述第二带材(82)上的部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材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凸线(90)和所述第二凹凸线(96)在一个所述构件(10)内具有一组以上的凹部(86)和凸部(8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材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带材(80)的末端附近形成缺口(84a、84b),将卡合部件(70a、70b)卡合于所述缺口(84a、84b),在此状态下,形成所述第一凹凸线(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材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带材(82)的始端附近形成缺口(94a、94b),将卡合部件(72a、72b)卡合于所述缺口(94a、94b),在此状态下,形成所述第二凹凸线(9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材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带材(80)的末端附近形成第一缺口(84a、84b),且在所述第二带材(82)的始端附近形成第二缺口(94a、94b),将卡合部件(72a、72b)卡合于由所述第一缺口(84a、84b)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缺口(94a、94b)的一部分形成的合成缺口(98a、98b),在此状态下,使所述第一凹凸线(90)和所述第二凹凸线(96)相互嵌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材的连结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使所述第一凹凸线(90)和所述第二凹凸线(96)相互嵌入之后,将形成所述第一凹凸线(90)的凹部(86)和凸部(88)以及形成所述第二凹凸线(96)的凹部(86)和凸部(88)的壁部压溃而使之延展。
CN201811150302.1A 2017-09-29 2018-09-29 带材的连结方法 Pending CN1096044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89282 2017-09-29
JP2017189282A JP6577987B2 (ja) 2017-09-29 2017-09-29 エレメント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04461A true CN109604461A (zh) 2019-04-12

Family

ID=658958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150302.1A Pending CN109604461A (zh) 2017-09-29 2018-09-29 带材的连结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099801A1 (zh)
JP (1) JP6577987B2 (zh)
CN (1) CN109604461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1844A (en) * 1960-05-16 1963-06-04 Allegheny Ludlum Steel Method of making flexible joints
JPH05138208A (ja) * 1991-11-25 1993-06-0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圧延材の連結方法
EP1128088A1 (en) * 2000-02-21 2001-08-2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anking elements of belt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409659A (zh) * 1999-12-08 2003-04-09 普里姆财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在两面或多面重叠的薄带层且尤其是两条接受连续处理的带之间的连接
CN1486915A (zh) * 2002-08-21 2004-04-07 株式会社瑞光 带材的连接方法
JP2006043710A (ja) * 2004-07-30 2006-02-16 Jfe Steel Kk 金属帯の連続処理ラインにおける金属帯のノッチング方法及び金属帯の連続処理ライン
US20080295315A1 (en) * 2007-06-04 2008-12-04 Chin-Hsing Horng Method of making a metal frame
CN202725738U (zh) * 2012-06-06 2013-02-13 福建省斯坦利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联动冲压的料带缓冲装置
JP5560573B2 (ja) * 2009-03-10 2014-07-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金属板の接合方法および接合装置ならびに接合製品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091844A (en) * 1960-05-16 1963-06-04 Allegheny Ludlum Steel Method of making flexible joints
JPH05138208A (ja) * 1991-11-25 1993-06-01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圧延材の連結方法
CN1409659A (zh) * 1999-12-08 2003-04-09 普里姆财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在两面或多面重叠的薄带层且尤其是两条接受连续处理的带之间的连接
EP1128088A1 (en) * 2000-02-21 2001-08-29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lanking elements of belt for 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CN1486915A (zh) * 2002-08-21 2004-04-07 株式会社瑞光 带材的连接方法
JP2006043710A (ja) * 2004-07-30 2006-02-16 Jfe Steel Kk 金属帯の連続処理ラインにおける金属帯のノッチング方法及び金属帯の連続処理ライン
US20080295315A1 (en) * 2007-06-04 2008-12-04 Chin-Hsing Horng Method of making a metal frame
JP5560573B2 (ja) * 2009-03-10 2014-07-30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金属板の接合方法および接合装置ならびに接合製品
CN202725738U (zh) * 2012-06-06 2013-02-13 福建省斯坦利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用于联动冲压的料带缓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577987B2 (ja) 2019-09-18
JP2019063814A (ja) 2019-04-25
US20190099801A1 (en) 2019-04-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898411B2 (ja) インサートカラーの成形方法
MXPA03004813A (es) Espiral y troqueles para la formacion de cabezas de espiral para espirales con convoluciones terminales no convencionales.
CN1943904A (zh) 具有注油孔的链条套筒加工装置
CN109604461A (zh) 带材的连结方法
US4809532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plit ring springs for snap fasteners
JP4464934B2 (ja) 波形状が形成された帯状材料を変形させずに正確に搬送する送り装置
EP1424522A3 (en) Structure for connecting two members, method therefor, and die
CN104864035B (zh) 无声链
JP2011104623A (ja) 管の製造方法
JP5577353B2 (ja) ワークの打ち抜き製造方法
JP2008196106A (ja) 綜絖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7076751A3 (de) Verfahren zum herstellen eines wiegedruckstückes und prägeeinrichtung
ATE500911T1 (de) Schmiedeverfahren, geschmiedeter artikel und schmiedevorrichtung
US3057042A (en) Apparatus for fabricating a socket mount
JP5108299B2 (ja) 鍛造方法及び鍛造装置
CN106808163A (zh) 一种低压电器引弧支架冲压、攻丝一体化生产工艺
CN209340296U (zh) 双头螺栓的成型结构
CN111570624A (zh) 一种金属零件的生产工艺及其连续模具
CN116995512B (zh) 一种模内铆接夹线端子的冲压工艺
JPH08188117A (ja) ベルト連結用金具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70197330A1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a rocker pressure member, and stamping apparatusw
US5732584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roll forming convoluted springs
US2116670A (en) Forging apparatus
KR101370764B1 (ko) 부분 절입 다단 드로잉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10089122A (ja) Cvtベルト用エレメントの打ち抜き加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