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92055B - 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92055B
CN109592055B CN201811333179.7A CN201811333179A CN109592055B CN 109592055 B CN109592055 B CN 109592055B CN 201811333179 A CN201811333179 A CN 201811333179A CN 109592055 B CN109592055 B CN 10959205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dual oil
hole
oil
oil discharge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3317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92055A (zh
Inventor
李俊
陆富全
冯维超
王安武
刘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China Helicopt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1133317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92055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920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920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920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920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DEQUIPMENT FOR FITTING IN OR TO AIRCRAFT; FLIGHT SUITS; PARACHUT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OWER PLANTS OR PROPULSION TRANSMISSIONS IN AIRCRAFT
    • B64D37/00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fuel supply for power pl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MLUBRICAT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LUBRICATING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CRANKCASE VENTILATING
    • F01M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1M1/00 - F01M9/00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属于飞机余油收集与排放技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其边沿与机身蒙皮密封接触,与机身蒙皮之间形成余油收集腔;余油收集腔用以收集飞机余油排放管道排放的余油;壳体上开设有排油孔;余油排放开关,与排油孔配合设置,其具有打开及关闭两种状态;其中,余油排放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排油孔与外界连通,余油收集腔内收集的余油能够自排油孔排出至外界;余油排放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使排油孔处于封闭状态。该装置种壳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壳体的大小,使其与机身蒙皮之间形成足够大的余油收集腔,使用有余油排放开关方便可靠的实现对余油收集腔内收集的余油的控制排放。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飞机余油收集与排放技术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飞机发动机燃烧不充分的余油会经余油排放管道排泄外界,对外界环境,尤其是机场造成污染,为避免余油为避免污染机场,需要对排出的余油进行收集和控制排放。
对于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公开了一种易于更换的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漏油收集接头及一种整体油箱放油支座。其中,易于更换的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漏油收集接头由上接头、波纹管和下接头组成,连接漏油管路,将漏油导入到漏油收集箱,其主要起到将漏油导入到漏油收集箱的作用,波纹管本身的燃油收集功能有限;整体油箱放油支座密封铆接在油箱内部,在支座底面设置了2-8个均匀分布的放油槽,拧开螺塞后,燃油经放油槽、螺孔排出油箱,其不足之处在于密封圈仅靠螺塞拧紧,如螺塞在振动或外力作用下产生转动,存在漏油的风险,另外当螺塞拧开后,燃油经螺塞或螺孔排出时没有固定的管路通道,容易污染操作手和周围环境,使用时不方便。
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以克服或减轻上述至少一方面的问题。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包括:
壳体,其边沿与机身蒙皮3密封接触,与机身蒙皮之间形成余油收集腔;飞机余油排放管道与余油收集腔连通,余油收集腔用以收集飞机余油排放管道排放的余油;壳体上开设有排油孔;
余油排放开关,与排油孔配合设置,其具有打开及关闭两种状态;其中,
余油排放开关处于打开状态,排油孔与外界连通,余油收集腔内收集的余油能够自排油孔排出至外界;
余油排放开关处于关闭状态,使排油孔处于封闭状态。
优选地,上述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还包括有:
第一连接螺栓;
气密型托板螺母,与第一连接螺栓配合使所示壳体的边沿与机身蒙皮密封接触且固定连接。
优选地,气密型托板螺母为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还包括有:
垫片,设置在第一连接螺栓与壳体之间;
铝制垫片,设置在壳体的边沿与机身蒙皮之间;
第一沉头铆钉,依次穿过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的耳片及机身蒙皮将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铆接至连接铝制垫片。
优选地,铝制垫片与壳体的边沿以及与机身蒙皮的接触部位涂有密封胶。
优选地,壳体上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使余油收集腔与外界连通。
优选地,壳体由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夹层中内嵌有铜网层;铜网层与机身蒙皮电搭接导通。
优选地,壳体内表面涂有抗静电底漆。
优选地,余油排放开关包括:
底座,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外表面,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排油孔连通;
栓体,固定设置在第一通孔中,沿第一通孔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
承座,包括:
引油管,具有引油管内端及引油管外端,引油管内端设置在第二通孔中;引油管外壁开设有引油孔;
密封板,用于封堵引油管内端端口;以及,
推头,固定设置在引油管外端的外壁;以及,
弹簧,设置在引油管的外周,位于推头与第二通孔远离排油孔一端的端面之间;
其中,
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其一端与推头抵触,另一端与第二通孔端面抵触,使密封板与第二通孔靠近排油孔一端的端面之间形成密封,余油排放开关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压缩弹簧,使引油孔与第一通孔连通,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打开状态。
优选地,承座还包括:
第一橡胶密封垫圈,设置栓体与第一通孔之间;
第二橡胶密封垫圈,设置密封板与第二通孔端面之间。
优选地,底座与壳体通过铆钉固定连接,且在底座与壳体之间涂有密封胶。
优选地,余油收集腔内单位质量的余油位于排油孔位置时的重力势能最低。
本申请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提供了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该装置包括有壳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壳体的大小,使其与机身蒙皮之间形成足够大的余油收集腔,此外,还设计有余油排放开关,其具有打开及关闭两种状态,以此实现对余油收集腔内收集的余油的控制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与机身蒙皮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图2中I的局部视图;
图4是图3中C-C向剖视图;
图5是图1中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5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包括:
壳体1,其边沿能够与机身蒙皮3密封接触,其与机身蒙皮3之间形成余油收集腔;飞机余油排放管道12与余油收集腔连通,余油收集腔用以收集飞机余油排放管道12排放的余油;壳体1上开设有排油孔;
余油排放开关2,与排油孔配合设置,其具有打开及关闭两种状态;其中,
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打开状态,排油孔与外界连通,余油收集腔内收集的余油能够自排油孔排出至外界;
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关闭状态,使排油孔封闭。
进一步地,上述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还包括有:第一连接螺栓4;气密型托板螺母6,与第一连接螺栓4配合使壳体1的边沿与机身蒙皮3密封接触且固定连接。采用气密型托板螺母6与连接螺栓配合将壳体1的边沿与机身蒙皮3密封接触且固定连接可增强壳体1与机身蒙皮连接部位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气密型托板螺母6为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还包括有:垫片5,设置在第一连接螺栓4与壳体1之间;铝制垫片8,设置在壳体1的边沿与机身蒙皮之间;第一沉头铆钉7,依次穿过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的耳片及机身蒙皮将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铆接至连接铝制垫片8。考虑到机身蒙皮3较薄,若将第一沉头铆钉7的沉头直接锪到蒙皮3上,容易将机身蒙皮3锪穿,此处,设置铝制垫片8与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配合铆接,一方面可增强壳体1与机身蒙皮3连接部位的密封效果,另一方面可避免壳体1与机身蒙皮3直接接触,防止壳体1对机身蒙皮3产生摩擦损坏。
进一步地,铝制垫片8与壳体1的边沿以及与机身蒙皮3的接触部位涂有密封胶,以进一步增强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壳体1上开设有通气孔11,通气孔11使余油收集腔与外界连通,使余油收集腔与外界等压,以平衡余油收集腔内外压力,利于余油从余油排放管道12中排入余油收集腔及从余油收集腔中经排油孔排出。
进一步地,壳体1由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在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夹层中内嵌有铜网层;铜网层与机身蒙皮3电搭接导通,以防止雷击,其中导通路径为,铜丝网与垫片5导通,垫片5与第一连接螺栓4导通,第一连接螺栓4与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导通,双耳气密型托板螺6再与机身蒙皮(3)导通。进一步地,壳体1内表面涂有抗静电底漆,以防止静电。
进一步地,余油排放开关2包括:底座13,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外表面,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通孔与排油孔连通;栓体14,固定设置在第一通孔中,沿第一通孔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承座15,包括:引油管,具有引油管内端及引油管外端,引油管内端设置在第二通孔中;引油管外壁开设有引油孔;密封板,用于封堵引油管内端端口;以及,推头17,固定设置在引油管外端的外壁;以及,弹簧16,设置在引油管的外周,位于推头与第二通孔远离排油孔一端的端面之间;其中,
弹簧16处于压缩状态,其一端与推头抵触,另一端与第二通孔端面抵触,使密封板与第二通孔靠近排油孔一端的端面之间形成密封,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压缩上弹簧16,使引油孔与第一通孔连通,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打开状态。
余油排放开关2采用上述设计,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可由操作人员推动推头17方便地打开余油排放开关2,使其处于打开状态,实现余油收集腔内余油的排放。
进一步地,承座15还包括:第一橡胶密封垫圈18,设置栓体与第一通孔之间;第二橡胶密封垫圈19,设置密封板与第二通孔端面之间,以增强余油开关连接部件间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地,底座13与壳体1通过铆钉固定连接,且在底座13与壳体1之间涂有密封胶。
进一步地,其特征在于,余油收集腔内单位质量的余油位于排油孔位置时的重力势能最低。
本实施提供了一种优选地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余油的排放操作简便,单人可操作完成;壳体1采用复合材料,重量较轻;部件间多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方便拆卸,维护或更换零件方便;此外,对其设计过程还考虑了雷击与静电等环境因素,对其进行了电搭接和防静电处理,安全性好。
本实施例所公开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设置在机身蒙皮3外表面,会对飞机的气动外形产生一定的影响,由于固定翼飞机相较于旋翼类飞机具有较高的飞行速度,对外形要求较高,若将该装置用于固定翼飞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其外形,增加其飞行阻力,基于以上考虑本申请所公开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主要适用于直升机。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其边沿与机身蒙皮(3)密封接触,与所述机身蒙皮(3)之间形成余油收集腔;飞机余油排放管道(12)与所述余油收集腔连通,所述余油收集腔用以收集飞机余油排放管道(12)排放的余油;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排油孔;
余油排放开关(2),与所述排油孔配合设置,其具有打开状态及关闭状态;其中,
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所述排油孔通过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与外界连通,所述余油收集腔内收集的余油能够自所述排油孔排出至外界;
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所述关闭状态,使所述排油孔处于封闭状态;
所述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还包括:
第一连接螺栓(4);
气密型托板螺母(6),与所述第一连接螺栓(4)配合使所述壳体(1)的边沿与所述机身蒙皮(3)固定连接;所述气密型托板螺母(6)为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
垫片(5),设置在第一连接螺栓(4)与所述壳体(1)之间;
铝制垫片(8),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边沿与所述机身蒙皮(3)之间;
第一沉头铆钉(7),依次穿过所述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的耳片及所述机身蒙皮(3)将所述双耳气密型托板螺母与所述连接铝制垫片(8)固定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制垫片(8)与所述壳体(1)的边沿以及与所述机身蒙皮的接触部位涂有密封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通气孔(11),所述通气孔(11)使所述余油收集腔与外界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在所述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夹层中内嵌有铜网层;所述铜网层与所述机身蒙皮( 3) 电搭接导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表面涂有抗静电底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包括:
底座(13),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排油孔连通;
栓体(1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沿所述第一通孔轴向开设有第二通孔;
承座(15),包括:
引油管,具有引油管内端及引油管外端,所述引油管内端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所述引油管外壁开设有引油孔;
密封板,用于封堵所述引油管内端端口;以及,
推头(17),固定设置在所述引油管外端的外壁;以及,
弹簧(16),设置在所述引油管的外周,位于所述推头(17)与所述第二通孔远离所述排油孔一端的端面之间;
其中,
所述弹簧(16)处于压缩状态,其一端与所述推头(17)抵触,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端面抵触,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第二通孔靠近所述排油孔一端的端面之间形成密封,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关闭状态;
进一步压缩所述弹簧(16),使所述引油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余油排放开关(2)处于打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座(15)还包括:
第一橡胶密封垫圈(18),设置所述栓体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
第二橡胶密封垫圈(19),设置所述密封板与所述第二通孔端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与所述壳体(1)通过铆钉固定连接,且在所述底座(13)与所述壳体(1)之间涂有密封胶。
CN201811333179.7A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Active CN10959205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3179.7A CN109592055B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33179.7A CN109592055B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92055A CN109592055A (zh) 2019-04-09
CN109592055B true CN109592055B (zh) 2020-08-14

Family

ID=65957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33179.7A Active CN109592055B (zh) 2018-11-09 2018-11-09 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9205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56042A (zh) * 2019-12-31 2020-04-24 大连长丰实业总公司 一种飞机发动机舱集油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250398U (zh) * 2011-08-11 2012-05-30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集油箱
CN103228333A (zh) * 2010-11-26 2013-07-31 斯奈克玛 排油装置和装有这种排油装置的涡轮机
CN103557040A (zh) * 2013-10-30 2014-02-05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自动排油装置
CN204003105U (zh) * 2014-07-08 2014-12-10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发动机余油排放系统
CN206495723U (zh) * 2016-12-30 2017-09-15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发动机燃油管路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2544080A (en) * 2015-11-05 2017-05-10 Airbus Operations Ltd An aircraft fuel system
GB2544079A (en) * 2015-11-05 2017-05-10 Airbus Operations Ltd An aircraft fue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28333A (zh) * 2010-11-26 2013-07-31 斯奈克玛 排油装置和装有这种排油装置的涡轮机
CN202250398U (zh) * 2011-08-11 2012-05-30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集油箱
CN103557040A (zh) * 2013-10-30 2014-02-05 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自动排油装置
CN204003105U (zh) * 2014-07-08 2014-12-10 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发动机余油排放系统
CN206495723U (zh) * 2016-12-30 2017-09-15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发动机燃油管路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92055A (zh) 2019-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92055B (zh) 一种发动机余油收集与排放装置
CN208149589U (zh) 一种飞机用机翼油箱放油阀
CN208423009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防漏箱
CN212380808U (zh) 一种智能激光驱鸟装置电源箱
CN209843804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密封结构
CN208718847U (zh) 一种风电机组机舱罩
CN213298933U (zh) 一种加注活门
CN208272400U (zh) 用于配电柜的电缆密封装置及配电柜
CN205406707U (zh) 一种飞机天线安装支座与机背的连接结构
CN210693246U (zh) 一种充气柜观察窗
CN209410348U (zh) 一种飞机副油箱底座
CN207966802U (zh) 一种副起动及停机开关密封结构
CN208294707U (zh) 一种具有新型密封结构的机舱罩
CN207177542U (zh) 一种外搭口盖锁
CN206360798U (zh) 一种柴油发动机高强度盖板
CN210126633U (zh) 机翼及无人机
CN211711046U (zh) 一种大开口组合翼肋
CN109578411A (zh) 一种金属罩单耳密封游动自锁螺母
CN211924880U (zh) 一种飞机活动管轴水密结构
CN205388979U (zh) 无人机用电池结构
CN209762911U (zh) 一种太阳能庭院灯灯壳
CN209231735U (zh) 一种浮筒控制盒
CN108979978A (zh) 一种风电机组机舱罩
CN209458107U (zh) 一种液压泵盖
CN220914456U (zh) 一种多旋翼无人机电池仓安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