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5213B - 马达 - Google Patents

马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5213B
CN109565213B CN201780049061.9A CN201780049061A CN109565213B CN 109565213 B CN109565213 B CN 109565213B CN 201780049061 A CN201780049061 A CN 201780049061A CN 109565213 B CN109565213 B CN 10956521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racket
holding portion
motor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9061.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5213A (zh
Inventor
牧野祐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rp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7/028375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8025990A1/ja
Publication of CN1095652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2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52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52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16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 H02K5/173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 H02K5/1737Means for supporting bearings, e.g. insulating supports or means for fitting bearings in the bearing-shields using 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e.g. ball bearings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or around a fixed spindle; radially supporting the rotor directl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09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wiring elements other than wires, e.g. bus rings, for connecting the winding terminations

Abstract

马达具有:轴,其以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承机构,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电枢,其位于所述轴承机构的径向外侧;托架,其固定有所述轴承机构和所述电枢;以及有盖圆筒状的转子,其与所述轴连接。所述托架具有:托架底部,其覆盖所述电枢的下侧;以及端子保持部,其从所述托架底部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所述端子保持部具有:板状的保持部主体,其与所述托架底部的外周部连接;端子,其配置于所述保持部主体的上表面,与来自外部电源的引线连接;以及凸部,其在径向上的与所述端子相同的位置或比所述端子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从所述保持部主体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

Description

马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马达。
背景技术
以往,在马达中,为了使电枢的多个线圈与外部电源的连接变得容易,有时利用金属制的汇流条。例如在日本公开公报第2007-202263号公报所公开的马达中,汇流条的一部分从马达向径向外侧突出,在该突出部连接有来自外部电源的电源线。
但是,在马达中,有时用于连接来自外部电源的引线的端子设置于从覆盖电枢的下侧的托架底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端子保持部。在这样的马达中,当在端子上连接引线时,由于施加至端子保持部的向下的负载,有可能对托架底部与端子保持部的连接部等施加过剩的力而导致破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当将引线与端子连接时,防止或抑制端子保持部的破损。
在本发明的例示的实施方式中,马达具有:轴,其以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轴承机构,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电枢,其位于所述轴承机构的径向外侧;托架,其固定有所述轴承机构和所述电枢;以及有盖圆筒状的转子,其与所述轴连接。所述托架具有:托架底部,其覆盖所述电枢的下侧;以及端子保持部,其从所述托架底部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所述端子保持部具有:板状的保持部主体,其与所述托架底部的外周部连接;端子,其配置于所述保持部主体的上表面,与来自外部电源的引线连接;以及凸部,其在径向上的与所述端子相同的位置或比所述端子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从所述保持部主体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
在本发明中,能够防止或抑制端子保持部的破损。
由以下的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参照附图,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要素、步骤、特点和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的立体图。
图2是马达的立体图。
图3是马达的立体图。
图4是马达的纵剖视图。
图5是托架的俯视图。
图6是托架的纵剖视图。
图7是托架的仰视图。
图8是马达的立体剖视图。
图9是轴和转子的纵剖视图。
图10是轴和转子的仰视图。
图11是轴流风扇的剖视图。
图12是托架的纵剖视图。
图13是托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示出本发明例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马达1的外观的立体图。马达1是外转子型的无刷马达。马达1例如在轴流风扇中用于使叶轮旋转。图2和图3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的马达1的立体图。图4是马达1的纵剖视图。在图4中,省略了细节部分的剖面中的平行斜线。另外,在图4中,也一并描绘出比剖面靠里侧的结构和马达1的外侧面的一部分。
在本说明书中,将图4中的马达1的中心轴线J1方向的上侧简称为“上侧”,将下侧简称为“下侧”。本说明书中的上侧和下侧并不表示组装至实际的设备时的重力方向上侧和下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另外,将与中心轴线J1平行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或“轴向”。
马达1包含:静止部2、旋转部3和轴承机构4。轴承机构4将旋转部3支承为能够相对于静止部2旋转。静止部2包含:托架21、电枢22、端子罩部23、电路板27、基板罩部25和汇流条单元26。旋转部3包含轴31和转子32。轴承机构4包含下球轴承41和上球轴承42。
图5是托架21的俯视图。图6是托架21的纵剖视图。图7是托架21的仰视图。图8是马达1的立体剖视图。在图8中,示出从斜下方观察托架21和电路板27等的图。另外,在图7和图8中,省略了基板罩部25的图示。
托架21包含:托架底部211、圆筒部212和托架侧壁部213。托架底部211、圆筒部212和托架侧壁部213是树脂制的一体的部件。圆筒部212是以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托架底部211是与中心轴线J1大致垂直的板状的部位。托架底部211从圆筒部212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换言之,圆筒部212从托架底部211向上方延伸。托架底部211在俯视时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
托架侧壁部213从托架底部211的外周部向上方延伸。托架侧壁部213配置于圆筒部212的径向外侧。在托架侧壁部213中,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部的周向的一部分缺口。俯视时,托架侧壁部213是C字状等大致圆弧状。
如图4所示,轴承机构4固定于托架21的圆筒部212的内周面。详细而言,轴承机构4的下球轴承41固定于圆筒部212的下部的内周面。另外,上球轴承42固定于圆筒部212的上部的内周面。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圆筒部212中的下球轴承41的上表面与上球轴承42的下表面之间的部位称为“圆筒中央部291”。
圆筒中央部291的内径小于圆筒部212中的与下球轴承41接触的部位的内径和下球轴承41的外径。另外,圆筒中央部291的内径小于圆筒部212中的与上球轴承42接触的部位的内径和上球轴承42的外径。换言之,圆筒中央部291是比圆筒中央部291的下侧和上侧的部位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小径部。圆筒中央部291是与圆筒中央部291的下侧和上侧的部位一体的部位。
在托架21的圆筒部212的外周面固定有电枢22。电枢22位于轴承机构4的径向外侧。电枢22的下侧被托架底部211覆盖。电枢22与汇流条单元26电连接。电枢22经由汇流条单元26和后述的端子242而与省略了图示的外部电源电连接。
电枢22包含:铁芯背部221、多个齿222、绝缘件223和多个线圈224。铁芯背部221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环状的部位。铁芯背部221固定于托架21的圆筒部212的外周面。多个齿222从铁芯背部221向径向外侧呈放射状延伸。多个齿222在周向上配置成大致等角度间隔。铁芯背部221和多个齿222例如是一体的金属制的部件。绝缘件223是包覆多个齿222的表面的绝缘体。多个线圈224是通过从绝缘件223上将导线卷绕在多个齿222上而形成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线圈224是3相线圈。
汇流条单元26包含:多个汇流条261、汇流条保持部262和汇流条罩部263。汇流条单元26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或大致圆环状的部件。汇流条单元26配置于电枢22的铅垂下方。在多个汇流条261上电连接有多个线圈224。各汇流条261是导电性的部件。各汇流条261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或大致圆环状的部件。
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汇流条261的数量是三个。多个汇流条261包含:U相汇流条、V相汇流条和W相汇流条。U相汇流条使多个线圈224中的U相的多个线圈224相互连接。V相汇流条使多个线圈224中的V相的多个线圈224相互连接。W相汇流条使多个线圈224中的W相的多个线圈224相互连接。
汇流条保持部262对多个汇流条261进行保持。汇流条保持部262是绝缘性的部件。汇流条保持部262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或大致圆环状的部件。汇流条保持部262包含:顶盖部、内侧壁部和外侧壁部,朝向下方开口。汇流条保持部262的顶盖部定位并固定于绝缘件223的下表面。由此,汇流条单元26相对于电枢22进行定位。多个汇流条261收纳于汇流条保持部262的内部空间。各汇流条261固定于设置在汇流条保持部262的顶盖部的下表面的槽部。
汇流条罩部263安装于汇流条保持部262的下端部,将汇流条保持部262的下部开口封住。由此,汇流条保持部262内的多个汇流条261中的至少一部分被汇流条罩部263从下侧覆盖。优选多个汇流条261的整体被汇流条罩部263从下侧覆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汇流条保持部262和汇流条罩部263构成汇流条壳体。多个汇流条261收纳于该汇流条壳体的内部空间。汇流条壳体的内部空间优选是与外部隔离的密闭空间。汇流条罩部263是绝缘性的部件。在马达1中,汇流条壳体的内部空间、即通过汇流条保持部262和汇流条罩部263包围的区域可以利用树脂填充。换言之,汇流条壳体内部的多个汇流条261可以通过树脂进行模制。
汇流条单元26还包含中性点汇流条264。中性点汇流条264连接多个线圈224的中性点。中性点汇流条264是导电性的部件。中性点汇流条264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或大致圆环状的部件。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中性点汇流条264未被汇流条保持部262保持而配置于上述汇流条壳体的外部。具体而言,中性点汇流条264在铁芯背部221的径向内侧被绝缘件223保持。
托架21还包含端子保持部214。端子保持部214从托架底部211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延伸。具体而言,端子保持部214从托架底部211的外周部中的不存在托架侧壁部213的部位向径向外侧延伸。端子保持部214是与中心轴线J1大致垂直的板状的部位。端子保持部214俯视时是大致矩形状。端子保持部214被端子罩部23从上侧覆盖。
端子罩部23俯视时是与端子保持部214大致相同大小的大致矩形状。
端子保持部214包含:保持部主体241、端子242和凸部243。保持部主体241是与托架底部211的外周部连接的板状的部件。保持部主体241和托架底部211是树脂制的一体的部件。端子242配置于保持部主体241的上表面。在图5所示的例子中,三个端子242设置于保持部主体241上。在三个端子242分别电连接有上述三个汇流条261。另外,在各端子242电连接有来自外部电源的引线(省略图示)。该引线例如通过拧紧端子242的螺钉而固定于端子242。
凸部243从保持部主体24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凸部243称为“保持凸部243”。保持凸部243位于比端子24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或位于与端子242在径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在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中,两个保持凸部243在比端子24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位于保持部主体24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换言之,保持凸部243位于保持部主体241中的在径向上距离托架底部211最远的端部。两个保持凸部243配置于保持部主体241的周向的两侧的端部。各保持凸部243比端子保持部214中的保持凸部243的周围的部位厚。
各保持凸部243是向下方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在各保持凸部243的内部配置有省略了图示的螺母。在两个保持凸部243内的上述螺母中螺合从上侧贯通端子罩部23的省略了图示的两个螺栓,从而将端子罩部23固定于端子保持部214。设置于端子保持部214的保持凸部243的数量可以适当变更。例如端子保持部214可以包含一个或三个以上的保持凸部243。
托架21还包含托架凸部215。托架凸部215从托架底部21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在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中,四个托架凸部215位于比圆筒部212的外周面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四个托架凸部215按照大致等角度间隔配置在大致同心圆上。各托架凸部215是向下方开口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托架凸部215的内部空间是沿上下方向贯通托架底部211的贯通孔的一部分。托架凸部215例如用于马达1向对象物的安装。各托架凸部215的下端和端子保持部214的各保持凸部243的下端位于大致相同的上下方向的位置。设置于托架21的托架凸部215的数量可以适当变更。例如托架21可以包含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托架凸部215。
托架21还包含基板保持部216。基板保持部216与托架侧壁部213连接。基板保持部216从托架侧壁部213向径向外侧突出。基板保持部216在周向上的与端子保持部214不同的位置与托架侧壁部213连接。在图5和图7所示的例子中,基板保持部216配置于从端子保持部214沿周向偏离约90度的位置。基板保持部216例如是树脂制的。基板保持部216是与托架侧壁部213一体的部件。
基板保持部216包含:第1部位216a和第2部位216b。第1部位216a是与中心轴线J1大致垂直的大致平板状的部位。第1部位216a从托架侧壁部213向径向外侧延伸。第2部位216b从第1部位216a的径向外侧的缘部向下方延伸。换言之,基板保持部216朝向下方开口。
电路板27被基板保持部216保持。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电路板27配置于基板保持部216的第1部位216a的下侧,并固定于第1部位216a的下表面。在电路板27的径向外侧配置有基板保持部216的第2部位216b。电路板27配置于比电枢22和汇流条单元26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在电路板27安装有霍尔元件271。霍尔元件271是利用霍尔效应的磁传感器,用于后述的转子磁铁341的位置检测。本说明书中的霍尔元件不仅包含霍尔元件单体的概念,也包含利用霍尔元件的霍尔IC等的概念。在本实施方式中,三个霍尔元件271经由引线而安装于电路板27的上表面。另外,在电路板27还搭载有进行无线通信的通信部(省略图示)。该通信部例如是微型计算机。
霍尔元件271被托架侧壁部213保持。在图5、图7和图8所示的例子中,三个霍尔元件271在向上方远离电路板27的位置上从下方插入至设置于托架侧壁部213的三个元件安装孔272。三个霍尔元件271在周向上按照大致等角度间隔进行配置。在图8所示的例子中,各霍尔元件271位于转子磁铁341的下侧。换言之,各霍尔元件271在转子磁铁341的下方位于与转子磁铁341在径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再换言之,各霍尔元件271配置于与转子磁铁341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在上下方向上与转子磁铁341的下表面对置。
如图3中例示,在托架21的基板保持部216的下端部安装有基板罩部25。基板罩部25安装成相对于基板保持部216和托架底部211装卸自如。基板罩部25例如通过搭扣配合构造安装于托架21。基板罩部25从下侧覆盖电路板27和基板保持部216。基板罩部25优选是树脂制的。
轴31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柱状或大致圆筒状的部件。轴31例如是金属制的。轴31例如由铝合金形成。如图4所示,轴31被轴承机构4支承为能够旋转。详细而言,轴承机构4的下球轴承41对轴31的下部进行支承。上球轴承42位于比下球轴承41靠上侧的位置,对轴31进行支承。
轴31包含轴主体311和螺母312。轴主体311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柱状或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轴主体311是大致圆筒状的中空轴。在轴主体311的下端部设置有外螺纹部313。外螺纹部313的外径小于下球轴承41的内径。另外,外螺纹部313的外径小于轴主体311中的外螺纹部313的上侧的部位的外径。外螺纹部313的上侧的该部位的下表面位于与外螺纹部313的上端在上下方向上相同的位置。换言之,在轴主体311中,在外螺纹部313的上端设置有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台阶部。外螺纹部313比下球轴承41向下方突出。下球轴承41的内圈411的下表面位于比外螺纹部313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另外,下球轴承41的内圈411的下表面和外螺纹部313的上端可以位于上下方向上大致相同的位置。
螺母312从轴主体311的下侧安装于外螺纹部313。外螺纹部313优选按照轴31的旋转方向而向不松动的方向进行螺纹切削。例如从轴向上侧观察,在轴31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的情况下,外螺纹部313向右进行螺纹切削。螺母312优选是具有防松构造的防松螺母。作为螺母312,也可以利用防松螺母以外的种类的螺母。
下球轴承41的内圈411的下表面与螺母312的上表面接触。螺母312的上表面位于比外螺纹部313的上端靠下侧的位置。下球轴承41的内圈411的上表面与轴主体311的轴下突出部314的下表面接触。因此,下球轴承41的内圈411被夹在螺母312与轴下突出部314之间。轴下突出部314在下球轴承41的上侧比下球轴承41的内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轴下突出部314是安装于轴主体311中的轴下突出部314的径向内侧的部位的C型圈。另外,轴下突出部314也可以是与轴主体311中的轴下突出部314的周围的部位一体的台阶部。或者,也可以将作为与轴主体311分体的部件的大致圆筒状的轴环固定于轴主体311的外周面而用作轴下突出部314。该轴环例如是金属制的或树脂制的。
下球轴承41的外圈412的上表面与圆筒中央部291的下表面接触。由此,下球轴承41的外圈412的上表面被圆筒部212沿上下方向支承。下球轴承41的外圈412的下表面与圆筒部212的托架下突出部292的上表面接触。即,下球轴承41的外圈412被夹在托架下突出部292与圆筒中央部291之间。托架下突出部292在下球轴承41的下侧比下球轴承41的外周缘向径向内侧突出。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托架下突出部292是安装于圆筒部212中的托架下突出部292的径向外侧的部位的C型圈。另外,托架下突出部292也可以是圆筒部212中的与托架下突出部292的周围的部位一体的台阶部等。
上球轴承42的内圈421的上表面与轴主体311的轴上突出部315的下表面接触。由此,上球轴承42的内圈421相对于轴主体311沿上下方向固定。轴上突出部315在上球轴承42的上侧比上球轴承42的内周缘向径向外侧突出。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轴上突出部315是轴主体311中的与轴上突出部315的周围的部位一体的台阶部。另外,轴上突出部315也可以是轴主体311中的安装于轴上突出部315的径向内侧的部位的C型圈。或者,也可以通过将上球轴承42的内圈421压入至轴主体311而将该内圈421相对于轴主体311沿上下方向固定。在该情况下,可以不设置轴上突出部315。
上球轴承42的外圈422的下表面与弹性部件43接触。弹性部件43与圆筒中央部291的上表面接触。由此,上球轴承42的外圈422的下表面隔着弹性部件43而被圆筒部212沿上下方向支承。弹性部件43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环状。俯视时,弹性部件43也可以是C字状等大致圆弧状。弹性部件43例如是薄板弹簧。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波形垫圈作为弹性部件43。
在马达1中,通过对螺母312进行紧固,而使轴主体311略微向下方移动。上球轴承42被轴上突出部315向下方按压而与轴主体311一起向下方移动。弹性部件43被上球轴承42向下方按压而发生弹性变形,沿上下方向被压缩。另外,下球轴承41被轴下突出部314向下方按压,被螺母312和托架下突出部292以及轴下突出部314夹持。由此,可精度良好地对下球轴承41相对于轴31的上下方向的相对位置进行固定。
下球轴承41的外圈412的上表面未必需要与圆筒中央部291的下表面接触。另外,与上球轴承42的外圈422的下表面接触的弹性部件43未必需要与圆筒中央部291的上表面接触。
例如也可以是,圆筒中央部291的内径与圆筒中央部291的下侧和上侧的部位大致相同,在圆筒中央部291的内周面固定有作为与圆筒中央部291分体的部件的大致圆筒状的轴环。该轴环例如是金属制的或树脂制的。该轴环的上下方向的高度与圆筒中央部291的上下方向的高度大致相同。在该情况下,下球轴承41的外圈412的上表面与圆筒部212的该轴环的下表面接触。另外,上球轴承42的外圈422的下表面隔着弹性部件43而与该轴环的上表面接触。由此,下球轴承41的外圈412的上表面被圆筒部212沿上下方向支承。另外,上球轴承42的外圈422的下表面隔着弹性部件43而被圆筒部212沿上下方向支承。
或者,也可以是圆筒中央部291的内径与圆筒中央部291的下侧和上侧的部位大致相同,在圆筒中央部291的内周面固定有作为与圆筒中央部291分体的部件的两个C型圈。一个C型圈配置于圆筒中央部291的下端,另一个C型圈配置于圆筒中央部291的上端。在该情况下,下球轴承41的外圈412的上表面与该一个C型圈的下表面接触。另外,上球轴承42的外圈422的下表面隔着弹性部件43而与该另一个C型圈的上表面接触。由此,下球轴承41的外圈412的上表面被圆筒部212沿上下方向支承。另外,上球轴承42的外圈422的下表面隔着弹性部件43而被圆筒部212沿上下方向支承。
轴31还包含轴凸缘部316。轴凸缘部316从轴主体311的上部向径向外侧延伸。轴凸缘部316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环板状的部位。轴凸缘部316位于向上方远离上球轴承42的位置。轴凸缘部316和轴主体311是一体的金属制的部件。
在轴主体311的上端部设置有外螺纹部317。外螺纹部317位于比轴凸缘部316靠上侧的位置。在外螺纹部317例如安装有轴流风扇的叶轮。
图9是轴31和转子32的纵剖视图。图10是轴31和转子32的仰视图。转子32与轴31连接。转子32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有盖大致圆筒状的部件。
转子32朝向下方开口。
转子32包含:转子盖部321、转子侧壁部322、转子磁铁341、转子轭342、送风板部325、转子扩径部328和转子下侧壁部329。转子盖部321与轴31连接。转子盖部321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板状的部位。转子侧壁部322从转子盖部321的外缘部向下方延伸。转子侧壁部322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转子盖部321与转子侧壁部322的连接部的内表面323是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下方的倾斜面。
转子扩径部328从转子侧壁部322的下端部向径向外侧且下方延伸。转子扩径部328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分别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锥台的侧面。转子下侧壁部329从转子扩径部328的外周部向下方延伸。转子下侧壁部329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位。转子下侧壁部329的内径大于托架侧壁部213的外径。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转子下侧壁部329的内周面与托架侧壁部213的外周面在径向上对置。另外,托架侧壁部213的上端与转子扩径部328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如图9和图10所示,送风板部325与转子盖部321的下表面连接。送风板部325从转子盖部321的径向的中央部向径向外侧延伸。送风板部325包含多个送风板326。多个送风板326在转子盖部321的下表面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呈放射状配置。
各送风板326是从转子盖部321的径向的中央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的大致平板状的部位。转子盖部321的径向的中央部例如是指俯视时位于比托架21的圆筒部212的上端外周缘靠内侧的位置的部位。俯视时,各送风板326与径向平行地呈大致直线状延伸。另外,俯视时,各送风板326相对于通过送风板326的中央而沿径向延伸的中心线呈大致轴对称。各送风板326的下端缘与水平方向大致平行地延伸。多个送风板326在周向上大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
在图10所示的例子中,送风板部325包含八个送风板326。在图9中,在中心轴线J1的右侧,描绘出包含送风板326的剖面,在中心轴线J1的左侧,描绘出不包含送风板326的剖面。在上述的图4中也是同样。送风板326的数量、形状和配置等可以适当变更。例如送风板326也可以沿俯视时相对于径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另外,送风板部325所包含的送风板326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
如图9中的左侧所示,在马达1中,设置有在径向上贯通转子32的出口327。出口327位于比送风板部325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出口327配置于转子侧壁部322,在径向上贯通转子侧壁部322。出口327位于比转子磁铁341靠上侧的位置。
在图1至图3所示的例子中,在转子32中设置有八个出口327。八个出口327在上下方向上的大致相同的位置沿周向大致等角度间隔地配置。各出口327的周向的位置是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送风板326之间。各出口327的径向的外端部的开口是沿周向延伸的大致带状。设置于转子32的出口327的数量、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以适当变更。例如设置于转子32的出口32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出口327随着朝向径向外侧而朝向下方。出口327的径向的内端部位于比转子盖部321与转子侧壁部322的连接部的内表面323靠下侧的位置。出口327的径向的外端部的上端位于比出口327的径向的内端部的下端靠下侧的位置。
出口327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与转子扩径部328的外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实质上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倾斜角度约为40度。出口327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是指在图9中出口327的下表面的剖面与左右方向所成的锐角的角度。转子扩径部328的外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是指在图9中该外周面的剖面与左右方向所成的锐角的角度。转子扩径部328的外周面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只要在出口327相对于水平方向的倾斜角度以上即可。
转子磁铁341固定于转子侧壁部322的内周面。转子磁铁341包含沿周向配置的多个磁极。转子磁铁341在电枢22的径向外侧与电枢22在径向上对置。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转子轭342位于转子磁铁341与转子侧壁部322之间。换言之,转子磁铁341隔着转子轭342而间接地固定于转子侧壁部322的内周面。转子轭342是金属制的。转子轭342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筒状的部件。另外,在马达1中,也可以省略转子轭342而将转子磁铁341直接固定于转子侧壁部322的内周面。
在图9所示的例子中,转子盖部321、转子侧壁部322、转子扩径部328、转子下侧壁部329和送风板部325是一体的树脂制的部件。另外,转子盖部321、转子侧壁部322、转子扩径部328、转子下侧壁部329和送风板部325、轴31是通过嵌件成型而形成的一体成型品。轴凸缘部316被转子盖部321的径向的上述中央部保持。优选转子盖部321覆盖轴凸缘部316的上表面、侧面和下表面。详细而言,转子盖部321覆盖轴凸缘部316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侧面的至少一部分和下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在轴凸缘部316上设置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孔318。在贯通孔318中填充与转子盖部321连成一体的树脂。通过贯通孔318内的树脂将转子盖部321中的覆盖轴凸缘部316的上表面的部位和覆盖轴凸缘部316的下表面的部位连接。换言之,转子盖部321中的从上下夹持轴凸缘部316的部位借助贯通孔318而连续。
如图3至图7所示,在马达1中,设置有贯通托架21的多个入口217。多个入口217分别是沿上下方向贯通托架底部211的贯通孔。各入口217位于比托架21的圆筒部21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各入口217是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大致圆弧状。多个入口217中的至少一部分的入口217配置于电枢22的铅垂下方。在上下方向上,上述汇流条单元26位于该至少一部分的入口217与电枢22之间。另外,设置于托架21的入口217的数量、形状、大小和位置可以适当变更。例如设置于托架21的入口217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以上。
在马达1中,经由端子242和汇流条单元26而对线圈224提供电流,从而在线圈2224与转子磁铁341之间产生扭矩。由此,旋转部3即轴31和转子32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旋转部3能够向俯视时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这两个方向旋转。在马达1中,通过上述霍尔元件271对旋转的转子磁铁341的磁极的周向上的位置进行检测。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转子磁铁341的磁极的周向上的位置的检测也简称为转子磁铁341的位置检测。该情况下的转子磁铁341的位置是指周向上的旋转位置。
在马达1中,转子32的送风板部325进行旋转,从而转子盖部321的下方的转子盖部321附近的空气朝向径向外侧流动,从转子侧壁部322的出口327向马达1的外部送出。
另外,空气从托架底部211的入口217向马达1的内部流入,在马达1的内部,朝向送风板部325向上方流动。由此,在马达1的内部,形成从入口217经由送风板部325附近而到达出口327的空气的流动。其结果是,对马达1的内部的构造进行冷却。送风板部325是对马达1的内部进行冷却的冷却片。另外,入口217是向马达1的内部流入空气的流入口,出口327是供马达1的内部的空气流出的流出口。
图11是示出利用上述马达1的轴流风扇10的剖视图。轴流风扇10包含马达1和叶轮11。叶轮11在比转子32靠上侧的位置安装于轴31的上端部。具体而言,叶轮11安装于轴主体311的上端部的外螺纹部317。叶轮11例如从转子32的上侧向下方送风。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马达1包含:轴31、轴承机构4、电枢22、托架21和转子32。轴31以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J1为中心。轴承机构4将轴31支承为能够旋转。电枢22位于轴承机构4的径向外侧。轴承机构4和电枢22固定于托架21。转子32是有盖圆筒状,与轴31连接。
托架21包含托架底部211和端子保持部214。托架底部211覆盖电枢22的下侧。端子保持部214从托架底部211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延伸。端子保持部214包含保持部主体241、端子242和保持凸部243。保持部主体241是板状,与托架底部211的外周部连接。端子242配置于保持部主体241的上表面。在端子242上连接有来自外部电源的引线。保持凸部243在比端子24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从保持部主体24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
当在马达1的端子242上连接引线时,例如在载置于组装台等的上表面的马达1中,利用驱动器等工具从上侧按压端子242的螺钉,对该螺钉进行紧固。因此,对端子保持部214施加向下的负载。在马达1中,上述保持凸部243与组装台等的上表面接触而承受该向下的力。由此,能够防止对端子保持部214和托架底部211与端子保持部214的连接部施加过剩的力。其结果是,能够防止或抑制向马达1连接引线时等的端子保持部214的破损。
在马达1中,保持部主体241和托架底部211是树脂制的一体的部件。由此,如上所述,能够防止或抑制端子保持部214的破损,并且能够实现托架21和马达1的轻量化。与金属制的端子保持部214相比,通常情况下,树脂制的端子保持部214的强度较低,因此特别适合防止或抑制端子保持部214的破损的上述马达1的构造。
在马达1中,保持凸部243位于保持部主体241的径向外侧的端部。因此,无论保持部主体241上的端子242的位置如何,端子242均位于托架底部211与保持凸部243之间。因此,当将引线与端子242连接时,能够通过托架底部211和保持凸部243从径向的两侧对施加至端子保持部214的向下的负载进行支承。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防止或进一步抑制端子保持部214的破损。
如上所述,保持凸部243并非必须位于比端子24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也可以位于与端子242在径向上相同的位置。图12和图13分别是示出保持凸部243的位置与图6和图7所示的例子不同的托架21的例子的侧视图和仰视图。在图12和图13所示的例子中,四个保持凸部243在径向上的与端子242相同的位置上与端子242相邻地配置。由此,当将引线与端子242连接时,无论托架底部211的形状如何,均能够通过保持凸部243对施加至端子保持部214的向下的负载进行支承。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防止或进一步抑制端子保持部214的破损。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四个保持凸部243中的两个保持凸部243配置于相邻的各两个端子242之间。剩余的两个保持凸部243配置于三个端子242的周向的两侧。另外,保持凸部243也可以在径向上的与端子242相同的位置配置于与端子242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
如上所述,马达1还包含从上侧覆盖端子保持部214的端子罩部23。端子罩部23借助从上侧贯通端子罩部23的螺栓和配置于保持凸部243的内部的螺母而固定于端子保持部214。这样,通过将保持凸部243用作端子罩部23的固定用螺母的收纳部,能够将马达1的构造简化。
在马达1中,托架21还包含从托架底部211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托架凸部215。托架凸部215的下端和端子保持部214的保持凸部243的下端位于上下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由此,当将引线与端子242连接时,能够通过托架凸部215和保持凸部243在径向的多个位置对施加至端子保持部214的向下的负载进行支承。其结果是,能够适当地防止或进一步抑制端子保持部214的破损。
在上述的马达1中,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端子罩部23也可以通过上述螺栓和螺母以外的构造而固定于端子保持部214。例如端子罩部23可以通过搭扣配合构造而固定于端子保持部214。另外,也可以省略端子罩部23。
在马达1中,托架凸部215的下端和保持凸部243的下端也可以位于上下方向上的不同的位置。另外,也可以省略托架凸部215。
马达1的托架21、轴31和转子32的形状、构造和材料可以进行各种变更。马达1并不限于3相马达,可以是各种种类的马达。马达1可以用于轴流风扇10以外的各种装置。
上述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中的结构只要不相互矛盾,则可以适当组合。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马达可以用作各种用途的马达。该马达例如用于轴流风扇。

Claims (6)

1.一种马达,其具有:
轴,其以沿着上下方向的中心轴线为中心;
轴承机构,其将所述轴支承为能够旋转;
电枢,其位于所述轴承机构的径向外侧;
托架,其固定有所述轴承机构和所述电枢;以及
有盖圆筒状的转子,其与所述轴连接,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具有:
托架底部,其覆盖所述电枢的下侧;以及
端子保持部,其从所述托架底部的外周部向径向外侧延伸,
所述端子保持部具有:
板状的保持部主体,其与所述托架底部的外周部连接;
端子,其配置于所述保持部主体的上表面,与来自外部电源的引线连接;以及
凸部,其在径向上的与所述端子相同的位置或比所述端子靠径向外侧的位置从所述保持部主体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持部主体和所述托架底部是树脂制的一体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位于所述保持部主体的径向外侧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该马达还具有从上侧覆盖所述端子保持部的端子罩部,
所述端子罩部借助从上侧贯通所述端子罩部的螺栓和配置于所述凸部的内部的螺母而固定于所述端子保持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在径向上的与所述端子相同的位置与所述端子相邻地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架还具有从所述托架底部的下表面向下方突出的托架凸部,
所述托架凸部的下端和所述端子保持部的所述凸部的下端位于上下方向上的相同的位置。
CN201780049061.9A 2016-08-05 2017-08-04 马达 Active CN10956521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201662371342P 2016-08-05 2016-08-05
US62/371,342 2016-08-05
JP2017-041575 2017-03-06
JP2017041575 2017-03-06
PCT/JP2017/028375 WO2018025990A1 (ja) 2016-08-05 2017-08-04 モー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213A CN109565213A (zh) 2019-04-02
CN109565213B true CN109565213B (zh) 2020-12-08

Family

ID=65864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9061.9A Active CN109565213B (zh) 2016-08-05 2017-08-04 马达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3496242B1 (zh)
CN (1) CN109565213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4609A (ja) * 2008-11-19 2010-06-03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および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CN106899096A (zh) * 2015-12-16 2017-06-2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
JP6327210B2 (ja) * 2015-06-15 2018-05-23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油浴式軸受の自動給油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327210A (ja) * 1993-05-07 1994-11-25 Nippon Densan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US5616975A (en) * 1994-05-11 1997-04-01 Emerson Electric Co. Integral connector and motor housing
JP2005261086A (ja) * 2004-03-11 2005-09-22 Zexel Valeo Climate Control Corp ブラシレスモータ
JP5438537B2 (ja) * 2009-02-24 2014-03-12 山洋電気株式会社 電気機器
JP2014093807A (ja) * 2012-11-01 2014-05-19 Aisan Ind Co Ltd ステータ用端子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0124609A (ja) * 2008-11-19 2010-06-03 Nippon Densan Corp モータおよび記録ディスク駆動装置
JP6327210B2 (ja) * 2015-06-15 2018-05-23 Jfeスチール株式会社 油浴式軸受の自動給油装置
CN106899096A (zh) * 2015-12-16 2017-06-27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电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5213A (zh) 2019-04-02
EP3496242B1 (en) 2021-11-03
EP3496242A4 (en) 2020-05-13
EP3496242A1 (en) 2019-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86956B2 (en) Motor with rotor including angled cooling outlet and a bracket including cooling inlet
US11336143B2 (en) Stator assembly of a blowing device having terminal PIN secured to a circuit board
CN109565208B (zh) 马达
US10965193B2 (en) Motor with shaft flange through-hole filled with resin
CN109391085B (zh) 马达
US11277051B2 (en) Motor with bus bars located between inlet of bracket and stator
CN109565232B (zh) 马达
JP7014166B2 (ja) モータ
US11552533B2 (en) Stator assembly, motor, and fan motor
CN109565213B (zh) 马达
US11289969B2 (en) Motor with terminal holding portion
CN109565205B (zh) 马达
CN109565209B (zh) 马达和轴流风扇
EP3496248B1 (en) Motor
WO2018025983A1 (ja) モータ
US20210095687A1 (en) Motor and blow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