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3658B - 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带和片梭单元 - Google Patents

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带和片梭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3658B
CN109563658B CN201780049332.0A CN201780049332A CN109563658B CN 109563658 B CN109563658 B CN 109563658B CN 201780049332 A CN201780049332 A CN 201780049332A CN 109563658 B CN109563658 B CN 1095636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ipper
gripper band
band
basic body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933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3658A (zh
Inventor
D.默内克莱
P.巴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icanol NV
Original Assignee
Picanol NV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56888854&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9563658(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Picanol NV filed Critical Picanol NV
Publication of CN1095636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36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36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365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47/00Looms in which bulk supply of weft does not pass through shed, e.g. shuttleless looms, gripper shuttle looms, dummy shuttle looms
    • D03D47/27Drive or guide mechanisms for weft inserting
    • D03D47/271Rapiers
    • D03D47/272Rapier ba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022Non-woven fabric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1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arrangement of fibres or filaments of different layers, e.g.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being parallel or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5/26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another layer next to it also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50/00Layers arrangement
    • B32B2250/20All layers being fibrous or filamentar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0/00Layered product comprising an impregnated, embedded, or bonded layer wherein the layer comprises an impregnation, embedding, or binder material
    • B32B2260/02Composition of the impregnated, bonded or embedded layer
    • B32B2260/021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32B2260/023Two or more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10Inorganic fibres
    • B32B2262/106Carbon fibres, e.g. graphite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413/00Bel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oom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带(1),所述片梭带具有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14)和两个纵向肋(21),其中,第二部分(14)的在片梭带(1)的中心线(31)附近的厚度大于第一部分(13)的在片梭带(1)的中心线(31)附近的厚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14)和纵向肋(21)的片梭带(1)是由复合材料形成的一个单一整体结构。一种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单元,其具有片梭(2、3)和上述片梭带(1)。

Description

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带和片梭单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带(gripper band),其中,片梭带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片梭带的第一部分是柔性的以便允许片梭带沿驱动轮缠绕,并且其中,片梭带的第二部分适于承载片梭。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片梭单元,其包括片梭带和安装到片梭带的第二部分的片梭。
背景技术
例如,在US 3,299,911中示出了用于使片梭移动穿过片梭织机的梭口的片梭带,该片梭带具有适于与驱动轮协作的柔性的第一部分和适于与片梭主体协作的刚性更强的第二部分,其中,柔性的第一部分固定到片梭主体的表面或底面(sole)。
EP 0 412 453 A1示出了一种片梭带,其中,在片梭带的底侧处接近两侧设置两个纵向肋,其中,肋的高度朝向片梭带的前端减小,而片梭带在纵向肋之间的区域中的厚度保持恒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梭带,该片梭带具有第一柔性部分和适于承载片梭的第二部分,该片梭带允许安全地引导片梭穿过梭口并且该片梭带可以承受力。另外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相应的片梭单元。
该目的通过片梭带和片梭单元解决。
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带,其中,该片梭带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柔性的以用于允许片梭带沿驱动轮缠绕,其中,第二部分适于承载片梭,其中,在第二部分的底侧处接近片梭带的两侧设置两个纵向肋,其中,第二部分的在片梭带的中心线附近的厚度大于第一部分的在片梭带的中心线附近的厚度,并且其中,包括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纵向肋的片梭带是由复合材料形成的一个单一整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重量的片梭带,其具有:薄的第一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具有低的弯曲刚度;以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具有纵向肋并且具有更高的弯曲刚度,其适于承载片梭,特别是适于接收用于安装片梭的紧固元件,以及适于引导片梭带。
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术语复合材料是指由具有不同物理和/或化学性质的两种或更多种组成材料制成的材料。特别地,复合材料由结合在彼此的顶部上以形成整体的多层浸渍织物组成。
由复合材料形成为一个单一整体结构的片梭带具有均匀结构,这意味着具有相同本质或组成的结构。避免了在片梭带的单个部分之间和/或在形成现有技术的片梭带时使用的不同材料之间的接合部(特别是胶合接合部)和/或连接表面,所述接合部和/或连接表面通常是元件的薄弱点,在使用中,可由于振动、弯曲力、剪切应力、应力集中或其他载荷而沿这些薄弱点发生断裂。
在优选实施例中,纵向肋在第一部分处具有起始区段,并且至少延伸到第一部分的前端中。这允许在片梭带的布置有片梭的尖端的高度处对片梭带进行可靠的引导。优选地,纵向肋至少基本从第一部分的定位成最接近片梭带的尖端的区段开始,该区段仍适于用于借助于驱动轮来驱动片梭带。第一部分适于用于驱动片梭带。换句话说,在使用中,当通过驱动轮使片梭带完全缩回时,纵向肋一直延伸到驱动轮,但纵向肋自身不沿驱动轮弯曲。在这种情况下,纵向肋允许将片梭带良好地引导到片梭附近,而不需要在使用中当用驱动轮驱动片梭带时使片梭带在纵向肋的区域中弯曲。
在优选实施例中,片梭带的第一部分设有布置在片梭带的中心线附近的一排孔,这些孔适于与设置在驱动轮处的齿协作,其中,该一排孔终止于片梭带的如下区段中,所述区段比纵向肋的起始区段更接近片梭带的尖端。在优选实施例中,用于驱动片梭带的最后一个孔是如下这样的孔,所述孔的纵向方向位置至少基本与纵向肋的起始区段重合。然而,可以在朝向顶部的区域中设置另外的孔,以用于允许驱动轮的齿在将片梭带带向其完全缩回位置时至少部分地进入这些孔中。在其他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在所述区域中的狭缝使该一排孔延伸,以避免片梭带干扰驱动轮的齿。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两者都优选地具有基本主体,该基本主体具有至少基本为矩形的横截面并且具有底表面、顶表面和两个侧表面,其中,纵向肋至少从第二部分的基本主体的底表面突出。
在实施例中,第二部分的基本主体的底表面从第一部分的基本主体的底表面偏置,使得第二部分的基本主体的布置在两个纵向肋之间的在中心线附近的厚度大于第一部分的基本主体的在中心线附近的厚度。换句话说,片梭带在其底侧处被扩大。
在实施例中,过渡部分设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其中,过渡部分的底表面至少在一部分中从第一部分的基本主体的底表面偏置以用于增加片梭带的厚度。换句话说,下表面沟槽延长了第一部分的底表面。通过在邻近于下表面沟槽的至少一个侧部区域中增加片梭带的厚度,增加了用于在过渡部分中引导片梭带的表面。在实施例中,借助于打孔机在片梭带中打出该一排孔。
在优选实施例中,在过渡部分中,下表面沟槽设置在中心线附近,其中,下表面沟槽的上边界表面与第一部分的基本主体的底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在这种情况下,打孔机可以沿片梭带的底侧移动,其中,下表面沟槽允许打孔机朝向片梭带的前端移动以用于在过渡部分中形成孔而不会对片梭带造成任何干扰。
为了避免突然过渡,在实施例中,过渡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表面以用于在邻近于下表面沟槽的侧部区域中连续地增加片梭带的厚度。
在实施例中,第二部分的基本主体的顶表面和第一部分的基本主体的顶表面布置在同一水平面。换句话说,片梭带具有光滑的顶表面。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形成一直延伸到片梭带的具有大于第一部分的厚度的区域(这意味着第二部分和/或过渡部分)的一排孔,打孔机也有可能沿片梭带的顶侧移动。可能地,可以至少部分地省略下表面沟槽。
作为片梭带在底侧处扩大的替代或除了片梭带在底侧处扩大之外,在实施例中,第二部分的基本主体的顶表面从第一部分的基本主体的顶表面偏置,使得第二部分的基本主体的厚度大于第一部分的基本主体的厚度。换句话说,片梭带在其顶侧处至少在中心线附近被扩大。
当在顶侧处扩大片梭带时,在实施例中,过渡部分设置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其中,过渡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顶表面从第一部分的基本主体的顶表面偏置以用于增加片梭带的厚度。优选地,在所述部分中,上表面沟槽设置在中心线附近,其中,上表面沟槽的下边界表面与第一部分的基本主体的顶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换句话说,上表面沟槽延长了第一部分的顶表面。这允许通过沿片梭带的顶侧移动打孔机来制造具有一直延伸到过渡部分和/或第二部分的一排孔的片梭带,其中,上表面沟槽允许打孔机朝向片梭带的前端移动,而不会在具有增加的厚度的区域中对片梭带造成任何干扰。为了避免突然过渡,在优选实施例中,过渡部分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表面以用于在邻近于上表面沟槽的侧部区域中连续地增加片梭带的厚度。
在实施例中,第二部分的基本主体的顶表面和底表面两者都从第一部分的基本主体的顶表面和底表面偏置。在实施例中,这两个偏置在高度和位置方面是相同的,使得除了纵向肋之外,片梭带具有镜像对称性。在其他实施例中,这两个偏置在高度和/或位置方面是不同的。
第二部分适于将片梭安装到第二部分。在优选实施例中,为此目的,第二部分设有安装孔以用于接收用于安装片梭的紧固元件,特别是螺钉。
在实施例中,纵向肋设有从第一部分的底表面延伸的倾斜入口表面。
片梭带是形成为单件式的一个单一整体结构。在实施例中,片梭带由合适的复合材料形成。在实施例中,复合材料由相结合的预浸料层制成,特别是预浸料-碳层的组合物。预浸料层可以布置在彼此的顶部上。在实施例中,一些预浸料层具有沿纵向方向彼此平行布置的碳纤维,并且其他预浸料层具有与纵向方向成一角度彼此平行布置的碳纤维,特别是具有垂直于纵向方向彼此平行布置的碳纤维。
在优选实施例中,复合材料由相结合的预浸料层制成,特别是相结合的增强预浸料层。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预浸料层被定义为来自具有碳纤维、聚酯、玻璃材料、芳族聚酰胺、棉或其组合的织物的层,其用基质材料浸渍,特别是用诸如环氧树脂之类的树脂浸渍。例如,碳纤维沿纵向方向以直的状态布置,所述碳纤维借助于薄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彼此保持一定距离,这也称为单向增强。根据替代例,碳纤维可以沿基本上彼此垂直的两个方向布置,这也称为双向增强。优选地使用编织织物,但是根据替代例,可以使用非编织织物。在层包括碳纤维的情况下,预浸渍层也称为预浸料-碳层。通过热处理和/或压力处理(例如在高压釜、压机和/或烘箱中)来处理堆叠的层,以便形成具有特定性质的复合材料。在实施例中,因此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板形,并且被切割、锯切、铣削或以其他方式加工以用于形成单件式片梭带。在其他实施例中,层被切割成一定形式,然后结合在一起。在又一另外的实施例中,可以应用连续系统。
在优选实施例中,复合材料的多个预浸料层彼此平行布置,使得在弯曲或折叠层时整体不会屈曲或开裂。这种屈曲或开裂可能导致不明确的材料性质。在复合材料包括嵌入的纤维材料(例如,单向嵌入的纤维材料)的情况下,取决于预期的性质,不同层的纤维材料的纤维可具有相同或不同的取向。
根据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单元,所述片梭单元包括片梭以及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片梭带,该片梭带是由复合材料形成的一个单一整体结构,其中,片梭安装到第二部分。在实施例中,片梭安装到第二部分的顶表面。
在实施例中,片梭设有附加的引导元件。在实施例中,片梭从片梭带的前端突出,其中,在特定实施例中,片梭单元进一步包括在片梭带的延长部中延伸的引导元件,其中,引导元件安装到片梭。片梭自身可进一步包括可替换部件。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另外的特性和优点将从对附图中示意性地图示的实施例的以下描述中显现出来。贯穿附图,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附图中:
图1是包括两个片梭带的片梭织机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是片梭带的从顶部所见的透视图;
图3是图2的片梭带的从底部所见的透视图;
图4是具有引导件的图2的片梭带的第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5是具有引导件的图2的片梭带的过渡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6是具有引导件的图2的片梭带的第二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7是类似于图2的片梭带的具有片梭单元的片梭带的第二实施例的在中心线附近的剖视图;
图8是类似于图3的片梭带的第三实施例的从底部所见的透视图;
图9是具有引导件的图8的片梭带的第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10是具有引导件的图8的片梭带的过渡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是具有引导件的图8的片梭带的第二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12是类似于图8至图11的具有片梭单元的片梭带的第四实施例的在中心线附近的剖视图;
图13是类似于图7的片梭带的第五实施例的在中心线附近的剖视图;
图14是具有引导件的图13的片梭带的第一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15是具有引导件的图13的片梭带的过渡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16是具有引导件的图13的片梭带的第二部分的横截面视图;
图17是类似于图2的片梭带的第六实施例的从顶部所见的透视图;
图18是类似于图8的片梭带的第七实施例的从底部所见的透视图;
图19是片梭带的层的示意性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包括两个片梭带1的片梭织机的示意性前视图。两个片梭带1中的一个承载片梭2(所谓的引纬片梭),该片梭将纬线从织机的一侧带到织机的大致中间。另一个片梭带1承载片梭3(所谓的接纬片梭),该片梭大致在织机的中间从引纬片梭获得纬线并且将纬线移动到织机的相对侧。用于片梭带1的驱动装置4设置在侧框架5的区域中。这些驱动装置4各自包括驱动轮6以用于沿纵向方向A移动片梭带1中的相应的一个。引导块7被指派给驱动轮6以使片梭带1保持抵靠驱动轮6。筘座8支撑在侧框架5中并支撑筘9。筘座8设有驱动器10。
固定引导件11侧向地安装在梭口外部,特别是邻近筘9,且位于驱动轮6和筘座8之间,以便朝向梭口引导片梭带1。另外,多个可移动引导件12安装到筘座8,并且通过筘座8的移动而移动进入和移动离开梭口。这些可移动引导件12将与筘9相对的片梭带1引导到梭口内部。
图2是用于图1的片梭织机的片梭带1的第一实施例的前端的从顶部所见的透视图。图3是图2的片梭带1的前端的从底部所见的示意性透视图。所示的片梭带1具有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14以及布置在第一部分13和第二部分14之间的过渡部分15。图4至图6示出了在引导件12中引导的片梭带1的不同横截面,更具体地分别为第一部分13、过渡部分15和第二部分14的横截面。图7示出了具有片梭单元35的类似片梭带1的在中心线31(见图2)附近的剖视图。
片梭带1的第一部分13具有低的弯曲刚度并且是柔性的以便允许片梭带1沿驱动轮6缠绕,如图1中所示的那样。片梭带1的第一部分13进一步设有在片梭带1的中心线31附近的一排孔16。孔16适于与设置在驱动轮6(见图1)处的齿(未示出)协作,以用于驱动片梭带1。具有齿的驱动轮6除了其他之外可从US 4,564,053和US 5,669,423已知。
第二部分14适于承载片梭2、3(见图1)。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4设有多个安装孔17,所述安装孔17适于接收紧固元件,诸如用于安装片梭的螺钉。
如在图3至图6的横截面中最佳所见,第一部分13、过渡部分15和第二部分14各自具有基本主体18、19、20,该基本主体具有至少基本为矩形的横截面并且具有底表面180、190、200、顶表面181、191、201和两个侧表面182、192、202。片梭带1进一步设有两个纵向肋21,所述纵向肋从第二部分14和过渡部分15的底表面200、190突出。这两个纵向肋21设置在接近片梭带1的两侧的底侧32处。纵向肋21被用于在设置于引导件12上的相应沟槽22中引导片梭带1。如在图3中最佳所见,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纵向肋21在第一部分13的起始区段23处开始,并且沿片梭带1的纵向方向从第一部分13延伸到第二部分14。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纵向肋21基本一直延伸到片梭带1的尖端24。纵向肋21的前部相对于片梭带1的基本主体的前面38倾斜。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纵向肋21的起始区段23至少大致与第一部分13的如下区段重合,所述区段适于用于借助于驱动轮6(见图1)来驱动和引导片梭带1,其最接近尖端24。更具体地,在片梭带1处于完全缩回位置中的情况下,驱动轮6(见图1)的至少基本向上指向的齿与布置在起始区段23的区域中的孔16接合。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一排孔16大致终止于纵向肋21的起始区段23的高度处。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纵向肋21设有从第一部分13的底表面180延伸的倾斜入口表面26。
第二部分14的基本主体20的在中心线附近的厚度大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厚度。由于厚度增加,第二部分14中的弯曲刚度高于第一部分13中的弯曲刚度。此外,增加的厚度允许片梭2、3(见图1)可靠地安装在第二部分14处。增加的厚度也有利于获得片梭带1的更大引导表面,该引导表面可以由固定引导件11以及由可移动引导件12(见图1)引导。更大的引导表面有利于避免磨损。
为了增加厚度,在图2至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4的基本主体20的顶表面201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顶表面181偏置。第二部分14的基本主体20的底表面200至少大致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底表面180处于同一水平面。换句话说,片梭带1的厚度在其底侧32处未被扩大而在其顶侧33处被扩大。
相对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厚度扩大第二部分14的基本主体20的厚度有利于在固定引导件11中以及在可移动引导件12中引导片梭带1。
在过渡部分15中,基本主体19的顶表面191也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顶表面181偏置,其中,倾斜表面28设置在过渡部分15的起点处以便连续地增加过渡部分15的厚度。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倾斜表面28的起始区段在孔16的最接近尖端24的区域中至少基本与片梭带1的区段25重合。在图2中所示的顶侧处,在过渡部分15中,上表面沟槽30设置在中心线31附近,其中,上表面沟槽30的下边界表面300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顶表面181处于同一水平面。
在如图7中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片梭单元35附接到片梭带1。片梭单元35包括布置在片梭带1的延长部中的引导元件34,其中,引导元件34安装在片梭带1的尖端24到片梭2、3的延长部中。片梭2借助于螺钉36安装到片梭带1。引导元件34借助于螺钉(未示出)固定到片梭2,以便能够更换。片梭带1类似于图2至图6中所示的片梭带1,并且还设有上表面沟槽30和纵向肋21。在该实施例中,纵向肋21也具有倾斜的前面37。片梭带1的基本主体的前面38是阶梯状的。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提供了倾斜的或直的前面。
图8至图11示出了片梭带1的第三实施例,其类似于图2至图6中所示的片梭带1并且具有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14和过渡部分15。相同或类似的元件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与第一实施例相对照,片梭带1的厚度在其底侧32处被扩大而在其顶侧33处未被扩大。在图8至图11的实施例中,在过渡部分15中,在底侧32处,下表面沟槽29设置在中心线31附近,其中,下表面沟槽29的上边界表面290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底表面180处于同一水平面。在该实施例中,第二部分14的基本主体20的厚度和过渡部分15的基本主体19的厚度大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厚度。因此,在过渡部分15中,形成了邻近于下表面沟槽29的侧部区域270,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相比,该侧部区域具有增加的厚度。倾斜表面27设置在过渡部分15的起点处以用于连续地增加过渡部分15中的厚度。在所示的实施例中,一排孔16终止于片梭带1的区段25中,该区段比纵向肋21的起始区段23更接近尖端24。
第二部分14的基本主体20的厚度大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厚度,其中,如图9至图11中最佳所见,第二部分14的基本主体20的顶表面201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顶表面181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第二部分14的基本主体20的底表面200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底表面180偏置以增加厚度。
如图8中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纵向肋21终止于尖端24处,其中,提供了大致直的前面39。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提供了倾斜的或阶梯状的前面。
图12示出了类似于图8至图11的片梭带1的第四实施例的横截面,其中,如图7中所示的片梭单元35固定到片梭带1。在图1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类似于图8至图11中所示的片梭带,片梭带1在其底侧32处被扩大而在其顶侧33处未被扩大,并且包括下表面沟槽29。在该实施例中,顶表面181、191和201在平坦的表面中延伸。片梭带1的此类平坦的表面可以容易由固定引导件11和可移动引导件12引导。在图12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纵向肋21不一直延伸到尖端24,而是在尖端24前不远处终止,并且片梭带1包括阶梯状的前面38。
图13至图16示出了片梭带1的第五实施例,其类似于图2至图6中所示的片梭带1并且具有:第一部分13,所述第一部分具有适于与驱动轮6(见图1)协作的一排孔16;第二部分14,所述第二部分具有适于承载片梭2、3(见图1)的安装孔17;以及过渡部分15。图13是类似于图7的片梭带1的第五实施例的剖视图,其中,没有提供引导元件34。图14至图16分别是图13的片梭带1的第一部分13、过渡部分15和第二部分14的横截面视图。
如在图14至图16中最佳所见,第一部分13、过渡部分15和第二部分14都具有基本主体18、19、20,该基本主体具有矩形横截面并且具有底表面180、190、200、顶表面181、191、201和两个侧表面182、192、202。第二部分14的基本主体20的底表面200和过渡部分15的基本主体19的底表面190两者都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底表面180偏置。第二部分14的基本主体20的顶表面201和过渡部分15的基本主体19的顶表面191两者都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顶表面181偏置。过渡部分15进一步具有上表面沟槽30和下表面沟槽29。形成了邻近于下表面沟槽29的侧部区域270,与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的底表面180相比,该侧部区域具有增加的厚度。底表面180与下表面沟槽29的上边界表面290处于同一水平面。基本主体18的顶表面181与上表面沟槽30的下边界表面300处于同一水平面。
第二部分14设有两个纵向肋21。纵向肋21在第一部分13的起始区段23中开始,并且沿片梭带1的纵向方向朝向第二部分14延伸。
图17是类似于图2至图6中所示的片梭带的片梭带1的第六实施例的从顶部所见的透视图。与图2至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相反,在过渡部分15处没有设置上表面沟槽30。过渡部分15的倾斜表面28的起始区段在孔16的最接近尖端24的区域中与片梭带1的区段25不重合。相反,过渡部分15的倾斜表面28布置在从孔16朝向到尖端24的一定距离处,以允许打孔工具在制造期间沿片梭带1朝向尖端24移动。
图18是片梭带1的第七实施例的从底部所见的透视图,该片梭带类似于图8至图11中所示的片梭带并且具有第一部分13、过渡部分15和第二部分14。与图8至图11中所示的实施例相对照,在过渡部分15处没有设置下表面沟槽29。过渡部分15的倾斜表面27的起始区段在孔16的最接近尖端24的区域中与片梭带1的区段25不重合。相反,过渡部分15的倾斜表面27布置在从孔16朝向到尖端24的一定距离处,以允许打孔工具在制造期间沿片梭带1朝向尖端24移动。
如图18中所示,纵向肋21在第一部分13处的起始区段23中开始,并且沿片梭带1的纵向方向延伸到第二部分14。在图18中所示的实施例中,纵向肋21中止于尖端24处,其中,提供了大致直的前面39。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提供了倾斜的或阶梯状的前面。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用于打出孔16的打孔机的打孔工具可以沿顶表面181、191和底表面180、190移动以用于提供一排孔16,该一排孔终止于比纵向肋21的起始区段23更接近尖端24的区段25中。在图2至图16中所示的实施例中,下表面沟槽29和/或上表面沟槽30允许用于形成孔16的打孔机的打孔工具朝向片梭带1的尖端24移动越过第一部分13,而打孔机的打孔工具不干扰片梭带1的具有增加的厚度的部分。特别地,在图8的实施例中,用于打出孔16的打孔机可以沿底表面180、190移动以用于提供一排孔16,该一排孔终止于比纵向肋21的起始区段23更接近尖端24的区段25处。下表面沟槽29和/或上表面沟槽30还允许片梭带1(特别是片梭带1的过渡部分15)沿片梭带1的纵向方向在长的长度范围上具有增加的厚度。
为了避免突然过渡,纵向肋21具有倾斜入口表面26。在图8、图17和图18的实施例中,过渡部分15具有布置成比入口表面26更接近尖端24的倾斜表面27和/或倾斜表面28。
包括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14、过渡部分15和纵向肋21的片梭带1是由复合材料形成的一个单一整体结构。如在图7、图12和图13的剖视图中最佳示意性地示出的,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片梭带1由若干个相结合的预浸料层(prepreg-layers)(也称为层)组成,所述预浸料层平行地布置在彼此的顶部上。在优选实施例中,通过以下步骤形成复合材料的板:将若干个预浸料-碳层布置在彼此之上,并在高压釜-烘箱和/或压机(例如,热压机)中通过呈时间的函数的热循环和/或压力循环来处理因此形成的堆叠。对因此获得的复合材料进行加工,特别是铣削、锯切和/或切割,以便形成片梭带1,该片梭带具有第一部分13和更厚的第二部分14、两个纵向肋21、以及具有表面沟槽和/或倾斜表面的过渡部分15。
预浸料层中的碳纤维的取向影响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在优选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9中所示,形成了若干个单向复合层40、41、42、43、44,其中,这些层布置成使得预浸料层中的所有碳纤维45、47都至少几乎沿一个方向延伸,该方向例如对于层40、41、43、44来说是片梭带1的纵向方向A并且对于层42来说是垂直于纵向方向A的方向。为了使碳纤维45、47保持距离且此外保持为尽可能直的,提供了薄的柔性纤维46、48,例如玻璃纤维或聚酯纤维。由碳纤维45、47和纤维46、48形成布(cloth)。在其他实施例中,提供双向布置,例如其中所有纤维都由碳纤维组成的布置。在本申请的上下文中,“预浸料层”意味着“预浸渍层”,例如具有用树脂浸渍的织物的单个层,该树脂处于某种条件使堆叠在彼此的顶部上的不同层形成组合物。此后,可以处理这些层,例如通过热处理和/或压力处理,使得可以获得复合材料的整体结构。预浸料层40至44各自具有相对于碳纤维方向的刚性主方向,并且具有不同刚性主方向的不同预浸料层40至44铺设在彼此的顶部上,使得它们以正确的方式定向,这意味着一些预浸料层平行于片梭带的纵向方向而其他预浸料层垂直于片梭带的纵向方向,使得可以获得片梭带1沿特定方向的最佳强度。
在所有实施例中,片梭带1具有由复合材料形成的一个单一整体结构。根据本发明的片梭带还提供了如下优点:在未沿驱动轮6(见图1)缠绕的区域中的弯曲刚度得到增加。
尽管仅示出了片梭2,但显然片梭3可以以与片梭2固定到片梭带1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固定到片梭带1。
根据本发明的片梭带1和片梭单元35并不限于通过示例描述并且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而是还可以包括这些实施例的变型和组合。

Claims (23)

1.一种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带,所述片梭织机具有可移动引导件(12),所述可移动引导件(12)具有开口,其中,所述片梭带(1)包括第一部分(13)和第二部分(14),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3)是柔性的以便允许所述片梭带(1)沿驱动轮(6)缠绕,其中,所述第二部分(14)适于承载片梭(2、3),其中,所述第一部分(13)和所述第二部分(14)两者都具有基本主体(18、20),所述基本主体具有矩形的横截面并且具有底表面(180、200)、顶表面(181、201)和两个侧表面(182、202),并且其中,至少在所述第二部分(14)的底侧(32)处接近所述片梭带(1)的所述两个侧表面(182、202)设置两个纵向肋(21),所述纵向肋(21)从所述第二部分(14)的所述基本主体(20)的所述底表面(200)突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4)的所述基本主体(20)的在所述片梭带(1)的中心线(31)附近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在所述片梭带(1)的所述中心线(31)附近的厚度,其中,所述第二部分(14)的所述基本主体(20)的所述底表面(200)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底表面(180)偏置,和/或所述第二部分(14)的所述基本主体(20)的所述顶表面(201)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顶表面(181)偏置,使得在所述中心线(31)附近,所述第二部分(14)的所述基本主体(20)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厚度,以及在于:包括所述第一部分(13)、所述第二部分(14)和所述纵向肋(21)的所述片梭带(1)是由复合材料形成的一个单一整体结构,
其中,所述可移动引导件(12)的开口的厚度等于所述第二部分(14)的基本主体(20)在所述片梭带(1)的中心线(31)附近的厚度,但是大于所述第一部分(13)的基本主体(18)在所述片梭带(1)的中心线(31)附近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肋(21)在所述第一部分(13)处的起始区段(23)中开始,并且沿所述片梭带(1)的纵向方向从所述第一部分(13)朝向所述第二部分(14)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肋(21)的所述起始区段(23)是所述第一部分(13)的最接近所述片梭带(1)的尖端(24)的区段,所述起始区段(23)仍适于借助所述驱动轮(6)来驱动所述片梭带(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梭带(1)的所述第一部分(13)设有布置在所述片梭带(1)的所述中心线(31)附近的一排孔(16),所述孔(16)适于与设置在所述驱动轮(6)处的齿协作,其中,所述一排孔(16)终止于所述片梭带(1)的区段(25)中,所述区段比所述纵向肋(21)的所述起始区段(23)更接近所述尖端(24)。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4)的所述基本主体(20)的所述底表面(200)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底表面(180)偏置,并且所述第二部分(14)的所述基本主体(20)的所述顶表面(201)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顶表面(181)布置在同一水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4)的所述基本主体(20)的所述顶表面(201)和所述底表面(200)两者均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顶表面(181)和所述底表面(180)偏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过渡部分(15)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3)和所述第二部分(14)之间,其中,所述过渡部分(15)的底表面(190)至少在一部分中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底表面(180)偏置以便增加所述片梭带(1)的在所述中心线(31)附近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部分(15)中,下表面沟槽(29)设置在所述中心线(31)附近,其中,所述下表面沟槽(29)的上边界表面(290)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底表面(180)处于同一水平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分(15)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表面以用于在邻近于所述下表面沟槽(29)的侧部区域(270)中连续地增加所述片梭带(1)的厚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4)的所述基本主体(20)的所述顶表面(201)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顶表面(181)偏置,并且所述第二部分(14)的所述基本主体(20)的所述底表面(200)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底表面(180)布置在同一水平面。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过渡部分(15)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13)和所述第二部分(14)之间,其中,所述过渡部分(15)的至少一部分的顶表面(191)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顶表面(181)偏置以用于增加所述片梭带(1)的厚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分(15)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表面以用于在顶侧(33)处连续地增加所述片梭带(1)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过渡部分(15)中,上表面沟槽(30)设置在所述中心线(31)附近,其中,所述上表面沟槽(30)的下边界表面(300)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顶表面(181)处于同一水平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分(15)包括至少一个倾斜表面以用于在所述底侧(32)处在邻近于下表面沟槽(29)的侧部区域(270)中连续地增加所述片梭带(1)的厚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4)设有安装孔(17),所述安装孔适于接收用于安装片梭(2、3)的紧固元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分(14)设有安装孔(17),所述安装孔适于接收用于安装片梭(2、3)的螺钉(36)。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肋(21)设有从所述第一部分(13)的所述基本主体(18)的所述底表面(180)延伸的倾斜入口表面(26)。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由布置在彼此的顶部上的相结合的预浸料层制成。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由相结合的预浸料-碳层的组合物制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一些预浸料层具有沿纵向方向彼此平行布置的碳纤维,并且其他预浸料层具有与所述纵向方向成一角度彼此平行布置的碳纤维。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片梭带,其特征在于:一些预浸料层具有沿纵向方向彼此平行布置的碳纤维,并且其他预浸料层具有垂直于所述纵向方向彼此平行布置的碳纤维。
22.一种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单元,包括片梭(2、3)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片梭带(1),其中,所述片梭(2、3)安装到所述第二部分(14)。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片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梭单元(35)进一步包括在所述片梭带(1)的延长部中延伸的引导元件(34),其中,所述引导元件(34)安装到所述片梭(2、3)。
CN201780049332.0A 2016-08-11 2017-07-06 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带和片梭单元 Active CN1095636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BE2016/0134 2016-08-11
BE2016/0134A BE1024494B1 (nl) 2016-08-11 2016-08-11 Grijperband en grijpereenheid voor een grijperweefmachine
PCT/EP2017/066888 WO2018028899A1 (en) 2016-08-11 2017-07-06 Gripper band and gripper unit for a gripper weaving machin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3658A CN109563658A (zh) 2019-04-02
CN109563658B true CN109563658B (zh) 2021-09-17

Family

ID=56888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9332.0A Active CN109563658B (zh) 2016-08-11 2017-07-06 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带和片梭单元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26127A1 (zh)
EP (1) EP3497273B1 (zh)
CN (1) CN109563658B (zh)
BE (1) BE1024494B1 (zh)
WO (1) WO2018028899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BE658330A (zh) * 1964-01-17 1900-01-01
DE2624869A1 (de) * 1976-06-11 1976-12-16 Northrop Weaving Machinery Ltd Schlaeger fuer einen schlaegerwebstuhl
BE896771A (nl) 1983-05-18 1983-11-18 Picanol Nv Grijperaandrijving voor weefmachines.
US4590973A (en) * 1983-12-23 1986-05-27 Milliken Research Corporation Loom and method of weaving
DE3527202C1 (de) * 1985-07-30 1986-10-09 Lindauer Dornier Gmbh, 8990 Lindau Greiferstange fuer schuetzenlose Webmaschinen
NL8600857A (nl) * 1986-04-03 1987-11-02 Picanol Nv Werkwijze voor het klemmen, vasthouden en presenteren van inslagdraden bij grijperweefmachines en inrichting hiertoe aangewend.
NL8600858A (nl) * 1986-04-03 1987-11-02 Picanol Nv Aandrijf- en stuurmechanisme voor het klemmen, presenteren en vasthouden van inslagdraden bij grijperweefmachines.
EP0248486B1 (en) * 1986-06-03 1990-01-17 Picanol N.V. Supply gripper for gripper weaving looms
BE1000448A4 (nl) * 1987-04-02 1988-12-06 Picanol Nv Draadklem.
US4817679A (en) * 1987-04-17 1989-04-04 Foster Jr Lester F Method of repairing carbon fiber rapiers and repaired rapier
BE1004305A3 (nl) * 1989-07-06 1992-10-27 Picanol Nv Grijperweefmachine met lansgeleiding.
IT1230810B (it) * 1989-08-09 1991-10-29 Vamatex Spa Nastro portapinza a spessore variabile per telai di tessitura a pinze.
BE1007003A3 (nl) * 1993-04-15 1995-02-14 Picanol Nv Weefmachine voorzien van een lans en geleidingsmiddelen.
BE1009355A6 (nl) * 1995-05-04 1997-02-04 Picanol Nv Grijperweefmachine met een grijper en een grijperband.
BE1009470A3 (nl) * 1995-06-27 1997-04-01 Picanol Nv Vertand wiel voor het aandrijven van een grijperband bij een weefmachine.
FR2795914B1 (fr) * 1999-06-24 2002-06-14 Maurice Gallay Effeuilleuse mecanique a gaz comprime
JP2002146648A (ja) * 2000-11-10 2002-05-22 Toyota Industries Corp レピア織機における緯入れ装置
DE10114756A1 (de) * 2001-03-21 2002-09-26 Picanol Nv Nehmergreifer für eine Greiferwebmaschine
DE10114755A1 (de) * 2001-03-21 2002-09-26 Picanol Nv Nehmergreifer für eine Greiferwebmaschine
SE522719C2 (sv) * 2003-03-25 2004-03-02 Texo Ab Anordning vid vävmaskin
BE1015971A6 (nl) * 2004-04-05 2005-12-06 Picanol Nv Grijperband voor een grijperweefmachine en grijperweefmachine.
DE102004049254B4 (de) * 2004-10-05 2013-07-25 Picanol Greifertransportelement für eine Webmaschine
DE102004049255B4 (de) * 2004-10-05 2013-07-18 Picanol Führungselemente für ein Greifertransportelement einer Webmaschine
BE1016506A3 (nl) * 2005-04-25 2006-12-05 Wiele Michel Van De Nv Inrichting voor het aandrijven van een grjperbeweging in een weefmachine.
CN106340715B (zh) * 2015-07-10 2020-03-10 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天线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26127A1 (en) 2019-07-25
EP3497273A1 (en) 2019-06-19
EP3497273B1 (en) 2022-04-06
WO2018028899A1 (en) 2018-02-15
BE1024494A1 (nl) 2018-03-07
BE1024494B1 (nl) 2018-03-12
CN109563658A (zh) 201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2992B (zh) 用于制造三维弯曲的纤维复合材料构件的方法
US20060010924A1 (en) Knitting tool bar
US9556544B2 (en) Heddle for a loom, in particular a circular loom
EP3225872B1 (en) Impact-absorbing material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impact-absorbing material
US11674398B2 (en) Reinforced blade
US9863068B2 (en) Blade for moving hooks of a jacquard mechanism and jacquard mechanism comprising such a blade
CN109563658B (zh) 用于片梭织机的片梭带和片梭单元
CN102056721A (zh) 用于形成机械中空结构部件的预型件、所获得的部件和制造所述预型件的方法
CN1895982B (zh) 连接夹板
US7487733B2 (en) Needle for machine stitching with a composite thread
CN103314146A (zh) 碳素纤维强化复合材料制综丝框架狭板及侧撑条安装部结构
CN108930084B (zh) 框架板和综框
US7823608B2 (en) Shaft rod and heald shaft
US7866349B2 (en) Heddle frame with reinforcing profile for a weaving machine
KR100428824B1 (ko) 래피어 직기에 있어서의 위사 삽입장치
RU2467104C2 (ru) Бердо ткацкого станка, ткацкий станок, содержащий такое бердо,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такого берда
JP6316894B2 (ja) 部分的に複数のフォイル層から構成された本体を有するヘルド
KR101966053B1 (ko) 플라스틱으로 이루어진 헤들 및 포일 스트립으로부터 헤들을 제조하는 방법
KR101841004B1 (ko) 스트립형 날실 재료를 처리하기 위한 힐드 및 힐드 제조 방법
KR200229742Y1 (ko) 직기용 종광
JP2022547974A (ja) 複数のスラットを備えた筬
KR101729949B1 (ko) 수지제 헬드 및 수지제 헬드의 제조 방법
JP2013011027A (ja) 補強用織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