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62915A - 用于在电梯井道的不同区段中彼此独立移动的多个电梯轿厢和配重的悬挂和提升电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在电梯井道的不同区段中彼此独立移动的多个电梯轿厢和配重的悬挂和提升电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62915A
CN109562915A CN201780032634.7A CN201780032634A CN109562915A CN 109562915 A CN109562915 A CN 109562915A CN 201780032634 A CN201780032634 A CN 201780032634A CN 109562915 A CN109562915 A CN 1095629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age
elevator
group
suspension cable
counter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3263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62915B (zh
Inventor
贾斯廷·雅各布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mart Lifts LLC
Original Assignee
Smart Lift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mart Lifts LLC filed Critical Smart Lifts LLC
Publication of CN1095629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29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629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629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66B11/0095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where multiple cars drive in the same hoist way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 Elevator Control (AREA)

Abstract

一种电梯系统,包括在电梯井中独立运行的多个电梯轿厢。每个轿厢包括:一对悬吊式悬索,其与轿厢中心等距地间隔;提升电机,其位于电梯井的顶部表面,该提升电机具有轮轴,在轮轴的每个端部具有牵引轮;每组悬索在第一端部连接到位于顶部表面的挂钩,接合连接到配重的滑轮,接合第一牵引轮,接合轿厢滑轮,悬挂在轿厢下方,接合第二轿厢滑轮,并终止于连接到顶部表面的第二端部。每个电梯轿厢的每组四个轿厢滑轮都逐渐且对称地定位在更靠近每个轿厢的中心的位置,使得悬索、配重、滑轮、挂钩、提升电机、轮轴和牵引轮将不会水平或垂直地相互冲突。

Description

用于在电梯井道的不同区段中彼此独立移动的多个电梯轿厢 和配重的悬挂和提升电机系统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涉及2015年1月6日发布的编号为8,925,689B2的美国专利,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电梯系统的悬挂和提升电机配置,该电梯系统具有多个电梯轿厢和配重,这些电梯轿厢和配重在电梯井中彼此独立地移动。
背景技术
当前,可以在同一电梯井道中运行两个或更多个电梯轿厢的电梯系统可能在它们的悬挂系统和它们的提升电机系统方面具有某些困难,它们的悬挂系统和它们的提升电机系统通过多个缆索和滑轮连接到电梯井道中的多个电梯轿厢和配重。其中一个问题是,在电梯轿厢在电梯井中上下运动期间,在同一时间需要使每个电梯轿厢相对于电梯井中的每个其他电梯轿厢,以及相对于每个电梯井和导轨保持直线平衡和对称。
另一个问题涉及避免或最小化系统的缆索、引导件、导轨、配重和电梯轿厢的扭矩。还有另一个问题是沿着每个导轨穿过每个电梯井提升、平衡和引导每个电梯轿厢所必需的缆索、配重、滑轮和电机的数量、位置和布局。
本发明旨在通过在附图中展示的并在说明书中描述的缆索悬挂系统、缆索、滑轮、配重和提升电机系统来解决所有这些问题(以及可能的其他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解决了上述问题和缺点。根据一个实施例,存在一种电梯系统,包括多个电梯轿厢,这些电梯轿厢在建筑物的电梯井中彼此独立地运行,所述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电梯轿厢,其垂直地定位在所述电梯井中,每个轿厢包括:第一组悬索和第二组悬索,所述第一组悬索和所述第二组悬索与每个所述轿厢的中心等距地间隔,并且大致平行于每个所述轿厢的前壁和后壁,每组缆索都通过位于所述轿厢的底部的两组轿厢滑轮连接到所述轿厢,使得每组缆索都悬挂在所述轿厢的底部下方,其中每组所述悬索的两组所述轿厢滑轮对称地定位在所述轿厢的底部;提升电机,其位于所述电梯井的顶部表面,所述提升电机包括轮轴以及位于所述轮轴的每个端部的牵引轮,其中第一牵引轮接合所述第一组悬索,第二牵引轮接合所述第二组悬索;配重,其用于接合配重滑轮的每组悬索。
根据该实施例,所述第一组悬索在第一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接合第一配重滑轮和第一配重,接合所述第一牵引轮,在所述轿厢的所述底部接合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并且在第二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所述第二组悬索在第一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接合第二配重滑轮和第二配重,接合所述第二牵引轮,在所述轿厢的所述底部接合另外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并且在第二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
此外,根据该实施例,每个所述轿厢的每个提升电机以相等的力一致地移动其相应的两组悬索,并且每个所述电梯轿厢可独立于其他所述轿厢在所述电梯井内直线移动。此外,根据该实施例,用于每个轿厢的每组悬索的所述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逐渐地且对称地定位在更靠近每个轿厢的中心的位置,使得对于每个轿厢,悬索、配重、滑轮、提升电机、轮轴和牵引轮将不会水平或垂直地相互冲突。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于电梯系统中的每个轿厢,每组所述轿厢滑轮都安装在所述电梯轿厢的顶部而不是安装在所述轿厢的底部,使得每个电梯轿厢从悬索悬挂下来,所述悬索以与所述悬索接合安装在配重顶部的配重滑轮相同的方式接合在所述电梯轿厢上方的轿厢滑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电梯轿厢,其中一个轿厢配置为具有悬挂在轿厢下方的悬索,并且至少对于所述至少两个轿厢中的另一个轿厢(以下称为“上悬挂电梯轿厢”),每组轿厢滑轮都安装在上悬挂电梯轿厢的顶部,而不是安装在轿厢的底部。根据该实施例,上悬挂电梯轿厢从悬索悬挂下来,该悬索以与悬挂电缆接合安装在配重顶部的配重滑轮相同的方式,接合上悬挂电梯轿厢上方的轿厢滑轮。
根据一个实施例,对于每个上悬挂电梯轿厢,配重用于接合配重滑轮的每组悬索,第一组悬索在第一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接合第一配重滑轮和第一配重,接合第一牵引轮,在轿厢的顶部接合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并且在第二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第二组悬索在第一端部连接到电梯井的顶部表面,接合第二配重滑轮和第二配重,接合第二牵引轮,在轿厢的顶部接合另外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并且在第二端部连接到电梯井的顶部表面;
根据下面阐述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加特征和益处将变得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将从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方式和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的附图中更全面地理解,然而,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不应被理解为将本发明限制为特定实施例,而是仅用于解释和理解。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井的主视图,其中示出了通过缆索悬挂的一个电梯轿厢,以及相应的配重、缆索、滑轮、引导件、提升电机、轮轴和牵引轮;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井的主视图,其中示出了通过缆索悬挂的两个电梯轿厢(一个电梯轿厢在另一个电梯轿厢的上方),以及它们相应的滑轮、引导件、缆索、配重、提升电机、轮轴和牵引轮;
图3是相对于图2以倾斜的角度看过去的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相较于图2悬挂在不同的水平面上的两个电梯轿厢和配重;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右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2的俯视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井的主视图,其中示出了通过缆索悬挂在电梯井中的四个电梯轿厢,以及它们的相应的配重、缆索、滑轮、引导件、提升电机、轮轴和牵引轮;
图7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6的右视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6的俯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井的主视图,其中示出了通过缆索悬挂在电梯井中的八个电梯轿厢,以及它们其中一些的相应的配重、滑轮、缆索和引导件;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图9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和字母表示相同或功能相似的元件。而且,在说明书中,每个附图标记的最左边的数字对应于在其中首先使用该附图标记的图。本发明的所有元件可以稍微不同地配置、组成、构造,定位或操作。
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的引用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处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不一定都指同一个实施例。
说明书中使用的语言主要是出于可读性和指导目的而选择的,并且可能未被选择来描绘或限制本发明的主题。因此,本发明的公开内容旨在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在权利要求中阐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在不付出额外努力或实验的情况下设计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电梯井100的主视图,该电梯井100包含一个位于两个电梯导轨130A和130B之间的电梯轿厢110,每个导轨130都位于电梯井100的两个相对的壁的中心,其中每个导轨130都可以附接到相对的电梯井100的内侧115。引导件120可以附接到电梯轿厢110的两个相对的外侧的外部中心,这些引导件120可以沿电梯井100中的每个导轨130向上或向下引导电梯轿厢110。滑轮125可以附接到电梯轿厢110的底部或顶部(未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电梯井100的内侧115A向上或向下移动的配重140.1和140.2可以分别通过缆索150.1和150.2,分别穿过滑轮126.1和126.2连接到电梯轿厢110,如在图3中进一步示出的那样。配重140.2、相关缆索150.2和位于电梯轿厢110后侧的滑轮126.2在相应的配重140.1、缆索150.1和位于电梯轿厢前侧的滑轮126的正后方而被隐藏。
与电梯轿厢110相关联的提升电机105可以定位在电梯轿厢110的左侧(或右侧,未图示)的中心正上方的建筑物的屋顶层135上。换句话说,提升电机105位于前(近侧)壁和后(远侧)壁之间的中心。穿过提升电机105的中心可以具有轮轴(或杆)107。如在图3中进一步示出的,在轮轴107的每个端部上,与提升电机105的中心基本等距的位置可以附接牵引轮104(其类似于滑轮)。
电梯井100中的电梯轿厢110和每个相关配重140都可以通过缆索150以图1所示的方式悬挂。第一组缆索150.1可以定位在导轨130A和130B的近侧(即,轿厢的前侧,最靠近图1的观察者的一侧,下文中“近”是指“轿厢的前部”),并且第一组缆索150.1的一端可以附接到挂钩155.1,挂钩155.1可以安装在屋顶层135(或其他位置)的近底部的位置上。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组缆索150.1的另一端可以向下通过电梯井100的近侧115A,围绕安装在配重140.1顶部的配重滑轮126.1,然后向上返回近侧115A并围绕附接到轮轴107的近端的近牵引轮104.1,然后直接沿电梯轿厢110的左近侧向下,围绕位于轿厢110底部近拐角的轿厢滑轮125.1,越过轿厢110的近底部,并且围绕位于轿厢110的相对的底部近拐角的另一个轿厢滑轮125.2,然后直接沿轿厢110的右近侧向上,到达安装在各楼层135的近底部的挂钩155.2,第一组缆索150.1的另一端可以附接在该挂钩155.2上,如在图3中进一步示出的。
第二组缆索150.2可以定位在导轨130B和130A的相对(远)侧(即,远侧是轿厢的后部,下文中“远”是指“轿厢的后部”),第二组缆索150.2的一端可以附接到不同的挂钩155.3(位于导轨130B的远侧),该挂钩155.3可以安装在屋顶层135(或其他位置)的远底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二组缆索150.2的另一端可以向下通过电梯井100的远侧115B,然后沿电梯轿厢110的右远侧直接向下,围绕轿厢滑轮125.3(位于轿厢110的远端,滑轮125.2的后部,未图示),然后越过轿厢110的远底部并围绕另一个轿厢滑轮125.4(位于轿厢110的远左端,未图示),然后沿着轿厢110的远左侧直接向上,越过并围绕远左牵引轮104.2(位于提升电机105的后方,未图示)并沿电梯井100的远左侧部115A向下,围绕安装在配重140.2的顶部的配重滑轮126.2(位于电梯井100的远左侧,未图示),然后沿电梯井100的远左侧部115A直接向上,到达安装在屋顶层135(未图示)的远左底部的另一个挂钩155.4,第二组缆索150.2的另一端可以附接在挂钩115.4上,如在图3中进一步示出的。轿厢110的这两个悬索配置可以被称为用于轿厢110的“下悬挂”悬挂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提升电机105的每个牵引轮104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缆索150将使得轿厢110沿电梯井100一致地向下移动,而当提升电机105的每个牵引轮104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缆索150将使得轿厢110沿电梯井100一致地向上移动。
在优选实施例中,电梯井100中的每个轿厢110都可以通过两组悬索150悬挂(下悬挂),如上所述,两组悬索150可以围绕每个轿厢110对称地下悬挂,并且每组悬索可以与不同组的两个配重140以上述方式相关联,如图2和图3中进一步示出的。
由于每个附加的电梯轿厢110插入到电梯井100,每组四个轿厢滑轮125可以被逐渐地且对称地位于靠近每个电梯轿厢110的中心的位置,从而使得每个轿厢的悬索150、配重140、滑轮125和126、悬索挂钩155、提升电机105、轮轴107和牵引轮104将不会水平或垂直地彼此冲突。此外,在电梯井100中,一组轿厢110A、110B、110C和100D(未图示)中最高的轿厢110必须具有配重,相反地,该配重是电梯井100中最低的,从而使得电梯轿厢110和配重140将不会相互碰撞或冲突。例如,参见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
图2示出了电梯井100的主视图,该电梯井100包含两个电梯轿厢110A和110B,这两个电梯轿厢110A和110B中的一个在另一个上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轿厢110都可以定位在两个电梯导轨130A和130B之间,每个导轨130都位于电梯井100的两个相对的内壁的中心,其中每个导轨130都可以附接到电梯井100的每个相对的内侧115。引导件120可被附接到每个电梯轿厢110的两个相对的外侧的外部中心,这些引导件120可以沿每个导轨130向上或向下引导电梯轿厢110。滑轮125可以附接到每个电梯轿厢110的底部或顶部(未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沿电梯井100向上或向下移动的配重140可以与每个电梯轿厢110相关联,并且附接到每个配重140的顶部的滑轮126可以与每个电梯轿厢110相关联,如图3中进一步示出的。
与电梯轿厢110A相关联的提升电机105A可以定位在电梯轿厢110A的左侧的中心正上方的建筑物的屋顶层135上。穿过提升电机105A的中心可以具有轮轴(或杆)107A。如在图3中进一步示出的,在轮轴107A的每个端部上,与提升电机105A的中心基本等距的位置可以附接牵引轮104A。
与电梯轿厢110B相关联的提升电机105B可以定位在电梯轿厢110B的右侧的中心正上方的建筑物的屋顶层135上。穿过提升电机105B的中心可以具有轮轴(或杆)107B。如在图3中进一步示出的,在轮轴107B的每个端部上,与提升电机105B的中心基本等距的位置可以附接牵引轮104B。
电梯轿厢110A和电梯轿厢110A的近配重140A.1(前壁侧)可以通过第一组缆索150A.1以与图1中展示和描述的第一组缆索150.1相同的方式悬挂(下悬挂)。根据一个实施例,电梯轿厢110A和电梯轿厢110A的远配重140A.2(后壁侧,未图示)可以通过第二组缆索150A.2以与图1中展示和描述的第二组缆索150.2相同的方式悬挂(下悬挂)。
根据一个实施例,类似地,电梯轿厢110B和电梯轿厢110B的两个配重140B可以以与轿厢110A大致相同的方式,在相反方向上悬挂(下悬挂),除了缆索150B、滑轮125B和126B、悬索挂钩155B、配重140B和与轿厢110B相关联的牵引轮104必须全部对称地定位成更靠近中央导轨130A和130B的位置,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并在说明书后文中描述的那样,因此,它们将不会与和电梯轿厢110A相关联的类似元件冲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每个提升电机105的每个牵引轮104在一个方向上旋转时,缆索150将使得每个轿厢110沿电梯井100一致地向下移动,而当每个提升电机105的每个牵引轮104在相反方向上旋转时,缆索150将使得轿厢110沿电梯井100一致地向上移动。尽管未在图2中示出,但是具有电梯轿厢悬挂系统的传统中心顶部的附加电梯轿厢110可以定位在另外两个轿厢110上方的电梯井100的顶部,以便增加可以在这种电梯井100中独立地运行的电梯轿厢110的数量。
图3是相对于图2以倾斜的角度看过去的视图,其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相较于图2悬挂在不同的水平面上的两个电梯轿厢和配重。图2的技术规格也适用于图3。
图4示出了图2的侧视图。在图4中,在电梯井中100存在通过缆索150悬挂(下悬挂)的两个电梯轿厢110A和110B。电梯轿厢110A可以通过两组对称的缆索150A悬挂,电梯轿厢110B可以由两组对称的缆索150B悬挂。缆索150A所穿过的四个轿厢滑轮125A(仅示出两个)可以对称地位于电梯轿厢110A的外拐角,并且缆索150B所穿过的四个轿厢滑轮125B(仅示出两个)可以对称地位于朝向电梯轿厢110B的中心的位置。沿着导轨130引导每个轿厢110的每个电梯轿厢110的引导件120可以定位在每个电梯轿厢110的中心。与电梯轿厢110A相关联的两个配重140A总是位于与电梯轿厢110B相关联的两个配重140B的下方,并且位于电梯井100的侧部115内。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电梯轿厢110A位于电梯井100的顶部时,配重140A位于电梯井100的底部,并且这种配置类似于轿厢110B及轿厢110B的两个配重140B。为了更好地说明配重、缆索和轿厢滑轮的位置,电梯轿厢110B的侧视图以部分透视的方式呈现,并且缆索150A和150B以不确定的长度示出。
如图4所示,提升电机105B可以定位在导轨130B的中心上方,轮轴107B可以穿过提升电机105B的中心,轮轴107B也可以位于导轨130B的中心的上方,并且每个牵引轮104B可以附接到轮轴107B的一端。这允许每个缆索150B对称地绕过轿厢滑轮125B,围绕配重滑轮126B,并且围绕每个牵引轮104B,而不与任何其他元件冲突。
同样如图4所示,提升电机105A可以定位在导轨130A的中心的上方,但是位于电梯轿厢110A的与提升电机105B相对的一侧。轮轴107A可以穿过提升电机105A的中心,轮轴107A也可以位于导轨130A中心的上方,并且每个牵引轮104A可以附接到轮轴107A的一端。这允许每个缆索150A对称地绕过轿厢滑轮125A,围绕配重滑轮126A,并且围绕每个牵引轮104A,而不与任何其他元件冲突。为了使上述说明更加清楚,提升电机105A、轴107A和牵引轮104B在图4中示出为位于电机105B、轮轴107B和牵引轮104B的上方,即屋顶层135被偏置地示出在两个水平面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当提升电机105A和提升电机105A的两个牵引轮104A沿电梯井100一致地向上或向下拉动轿厢110A的悬索150A时,引导件120A、导轨130、下悬索150A、滑轮125A和126A以及相等重量的配重140A相互结合起来,使得电梯轿厢110A相对于电梯井100的侧部115和电梯井100中的每个其他轿厢110保持为平衡的和直线的。根据一个实施例,同样地,当提升电机105B和提升电机105B的两个牵引轮104B沿电梯井100向上或向下均匀地拉动轿厢110B的悬索时,引导件120B、导轨130、下悬索150B、滑轮125B和126B以及相等重量的配重140B相互结合起来,使得电梯轿厢110B相对于电梯井100的侧部115和电梯井100中的每个其他轿厢110保持为平衡的和直线的。注意,以这种方式只需要一个提升电机105来移动每个轿厢110。
图5示出了两个电梯轿厢110A和110B的俯视图,其中在电梯井100中,两个电梯轿厢110A和110B(其中一个在另一个的上方)通过缆索150与它们的相应的配重140、滑轮125和126、引导件120、提升电机105、轮轴107、牵引轮104和缆索挂钩155悬挂(下悬挂)在一起。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电梯轿厢110可以通过沿两个相对的导轨130滚动的引导件120被引导穿过电梯井100。在图5中,悬吊式悬索150示出为直虚线。每个轿厢110可由通过滑轮125和126移动的缆索150连接到两个或更多个配重140A和140B,如在图3和图4中进一步示出和描述的。每个提升电机105结合导轨130、引导件120、滑轮125和126、配重140、悬索150、轮轴107以及牵引轮104,可以沿如图3和图4所示的电梯井100直线地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每个轿厢110。每个引导件120都示出为具有沿着每个导轨130滚动的三个相对的轮121。(注意:如果需要,两个附加配重140B和两个附加配重140A可以定位在以与图4中所示的大致相同的方式示出的那些配重140的相对侧)。
图6示出了电梯井100的主视图,该电梯井100包含四个电梯轿厢110A、110B、110C和110D。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轿厢可以定位在两个电梯导轨130A和130B之间,其中每个导轨130可以附接到电梯井100的相对的内侧115的中心。引导件120可附接到每个电梯轿厢110的每个相对的外侧,这些引导件120可以沿每个导轨130向上或向下引导每个电梯轿厢110。滑轮125可以附接到每个电梯轿厢110的底部或顶部(未图示)。与每个电梯轿厢110相关联的提升电机105可以定位在屋顶层135上,位于每个电梯轿厢110的上方,以结合悬索150、滑轮125和126、轮轴127、牵引轮104以及配重140(一些未图示),沿电梯井100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每个轿厢110。根据一个实施例,沿电梯井100向上或向下移动的配重140可以与每个独立的电梯轿厢110相关联,并且附接到每个配重140的顶部的滑轮126可以与每个独立的电梯轿厢110相关联。
电梯轿厢110A和电梯轿厢110A的近配重140A(前侧)可以通过第一组缆索150以与图1和图2中展示和描述的第一组缆索150.1相同的方式悬挂(下悬挂)。电梯轿厢110A和电梯轿厢110A的远配重140A(后侧)可以通过第二组缆索150以与图1和图2中展示和描述的第二组缆索150.2相同的方式悬挂(下悬挂)。类似地,电梯轿厢110B、110C和110D和它们的两个配重140B、140C和140D可以以如上所述的轿厢110A相同的方式悬挂(下悬挂),除了缆索150、滑轮125和126、悬索挂钩155、配重140、提升电机105、轮轴107以及与轿厢110B、110C和110D相关联的牵引轮104必须全部逐渐地和对称地定位成更靠近中央导轨130A和130B,如图7和图8所示,并且如在后面的说明书中描述的那样。尽管未在图6中示出,但是具有电梯轿厢悬挂系统的传统中心顶部的附加电梯轿厢110可以定位在另外四个轿厢110上方的电梯井100的顶部,以便增加可以在这种电梯井100中独立地运行的电梯轿厢110的数量。
图7示出了图6的侧视图。在图7中,在电梯井100中存在通过缆索150悬挂的四个电梯轿厢110A、110B、110C和110D。每个电梯轿厢110可以由两组对称的缆索150下悬挂。每个缆索150、滑轮125和126、配重140都可以逐渐地并对称地位于朝向中央导轨130的位置,如图7和图8所示。每个提升电机105(未图示),轮轴107(未图示)和牵引轮104可以适当地定位在屋顶层135上,类似于在图4和图5中所示的那些。每个电梯轿厢110的引导件120可以定位在每个电梯轿厢110的中心。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当电梯轿厢110A位于电梯井100的顶部时,相反地,配重140A位于电梯井100的底部,并且轿厢110和配重140的这种配置对于所有四个轿厢110都是相似的。如图4所示,为了更好地说明配重、缆索和轿厢滑轮的位置,电梯轿厢110B的侧视图以部分透视的方式呈现,并且缆索以不确定的长度示出。
图8示出了四个电梯轿厢110A、110B、110C和110D的俯视图,其中在电梯井100中,四个电梯轿厢110A、110B、110C和110D(其中一个在其他的上方)通过缆索150与它们的相应的配重140、滑轮125和126、引导件120、导轨130、提升电机105、轮轴107、牵引轮104(一些未图示)悬挂(下悬挂)在一起。在图8中,悬吊式悬索150示出为虚线。每个轿厢110可由通过滑轮125和126移动的缆索150连接到两个或更多个配重140,如在图6和图7中进一步示出和描述的。每个提升电机105可具有相关联的轮轴107和牵引轮104。提升电机105结合导轨130、引导件120、滑轮125和126、配重140、悬吊式悬索150、轮轴107以及牵引轮104,可以沿如图6和图7所示的电梯井100直线地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每个轿厢110。
图9是八个电梯轿厢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110H的主视图,这八个电梯轿厢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110H在电梯井100中通过缆索与它们的对应的引导件120、导轨130、配重140、滑轮125和126、电梯电机105、轮轴107和牵引轮(一些未图示)悬挂(下悬挂)在一起,它们的对应的引导件120、导轨130、配重140、滑轮125和126、电梯电机105、轮轴107和牵引轮104(一些未图示)类似于在图2、图3、图4和图中所示的那些。图9中,每个电梯轿厢110可以通过两组缆索150对称地悬挂(下悬挂),并且每个电梯轿厢110可以以与图1至图8中所示的且在说明书前文中描述的电梯轿厢基本相同的方式运行。尽管未在图9中示出,但是具有电梯轿厢悬挂系统的传统中心顶部的附加电梯轿厢110可以定位在电梯井100的顶部,位于其他8个轿厢110上方,以便增加可以在这种电梯井100中独立地运行的电梯轿厢110的数量。
图10示出了图9的俯视图,其示出了在电梯井100中从顶部到底部的八个电梯轿厢110A、110B、110C、110D、110E、110F、110G和110H。每个电梯轿厢110和每个相关联的配重140可以通过穿过滑轮125和126的两套悬索150逐渐地和对称地悬挂(下悬挂)在朝向每个导轨130的位置。每个导轨130都位于电梯井100的中心,并且连接到每个轿厢110的每个引导件120都可以从顶部到底部定位在每个导轨130上方。每个提升电机105、轮轴107和牵引轮104可以位于屋顶层135上,位于其相关联的电梯轿厢110(未图示)正上方。示出和描述图9和图10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证明任何实际的电梯井100可以包含多达至少九个电梯轿厢110,其中八个电梯轿厢110由缆索150下悬挂。
尽管示出为圆形缆索或成组的圆形缆索,但是可选地,本发明中使用的缆索150可以为带或成组的带,或任何其他形状或配置的缆索。类似地,在本发明中示出的滑轮125、126和引导轮104被示出为使用圆形缆索,但它们可以是任何尺寸、形状或其他配置的,使得它们也可以用于任何尺寸、形状或其他配置的带或缆索。
尽管在本发明示出的滑轮125、126和缆索150被具体示出和描述为下悬挂或上悬挂,它们可以是相反的配置,即,上悬挂(或任何其他配置)的,只要它们执行本发明中示出或描述的功能。电梯井道/电梯井可包括具有下悬挂和上悬索的电梯轿厢的组合。
例如,根据一个实施例,电梯井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具有悬索,该悬索配置为通过位于轿厢底部的滑轮悬挂在电梯轿厢的下方;并且,该电梯井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该电梯轿厢具有悬索,该悬索配置为通过位于轿厢顶部的滑轮悬挂在电梯轿厢的上方;具有上悬挂在轿厢顶部的悬索的电梯轿厢可以包括多组轿厢滑轮,多组轿厢滑轮都安装在电梯轿厢的顶部而不是安装在轿厢的底部,使得电梯轿厢悬挂所述悬索上,所述悬索以与悬索接合安装在配重顶部的配重滑轮相同的方式接合电梯轿厢上方的轿厢滑轮。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存在一种电梯系统,包括多个电梯轿厢,多个电梯轿厢在建筑物的电梯井中彼此独立地运行,该电梯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电梯轿厢,其垂直地定位在电梯井中,每个轿厢包括悬挂在轿厢顶部上方的悬索。特别地,每个轿厢包括第一组悬索和第二组悬索,该第一组悬索和该第二组悬索与每个轿厢的中心等距地间隔,并且大致平行于每个轿厢的前壁和后壁,每组缆索都通过两组轿厢滑轮连接到所述轿厢,该两组轿厢滑轮位于轿厢的顶部,使得每组缆索都悬挂在轿厢的顶部上方,其中每组悬索的两组轿厢滑轮对称地定位在轿厢的顶部。此外,每组轿厢包括提升电机,该提升电机位于电梯井的顶部表面,该提升电机包括轮轴以及位于轮轴的每个端部的牵引轮,其中第一牵引轮接合第一组悬索,第二牵引轮接合第二组悬索。此外,存在用于接合配重滑轮的每组悬索的配重,第一组悬索在第一端部连接到电梯井的顶部表面,接合第一配重滑轮和第一配重,接合所述第一牵引轮,在所述轿厢的顶部接合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并且在第二端部连接到电梯井的顶部表面;第二组悬索在第一端部连接到电梯井的顶部表面,接合第二配重滑轮和第二配重,接合第二牵引轮,在轿厢的顶部接合另外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并且在第二端部连接到电梯井的顶部表面。根据一个实施例,每个轿厢的每个提升电机以相等的力一致地移动每个轿厢的相应的两组悬索,并且每个电梯轿厢可独立于其他轿厢在电梯井内直线地移动。此外,根据一个实施例,用于每个轿厢的每组悬索的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逐渐且对称地定位在更靠近每个轿厢的中心的位置,使得对于每个轿厢,悬索、配重、滑轮、提升电机、轮轴和牵引轮将不会水平或垂直地相互冲突。
本发明中示出的每个配重140可以通过这里未图示的通道、轨条或轨道被引导通过每个电梯井100。
在整个说明书和附图中,参考特定配置给出了示例性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本发明可以以其他特定形式实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在不进行过度实验的情况下实践这些其他实施例。出于本专利文件的目的,本发明的范围不仅局限于特定的示例性实施例或前述的可选方案。

Claims (18)

1.一种电梯系统,包括多个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在建筑物的电梯井中彼此独立地运行,所述电梯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电梯轿厢,其垂直地定位在所述电梯井中,每个轿厢包括:
第一组悬索和第二组悬索,所述第一组悬索和所述第二组悬索与每个轿厢的中心等距地间隔,并且大致平行于每个轿厢的前壁和后壁,每组悬索都通过位于所述轿厢的底部的两组轿厢滑轮连接到所述轿厢,使得每组悬索都悬挂在所述轿厢的底部下方,其中每组悬索的所述两组轿厢滑轮对称地定位在所述轿厢的底部;
提升电机,其位于所述电梯井的顶部表面,所述提升电机包括轮轴以及位于所述轮轴的每个端部的牵引轮,其中第一牵引轮接合所述第一组悬索,第二牵引轮接合所述第二组悬索;
配重,其用于接合配重滑轮的每组悬索,所述第一组悬索在第一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接合第一配重滑轮和第一配重,接合所述第一牵引轮,在所述轿厢的所述底部接合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并且在第二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所述第二组悬索在第一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接合第二配重滑轮和第二配重,接合所述第二牵引轮,在所述轿厢的所述底部接合另外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并且在第二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
其中每个轿厢的每个提升电机以相等的力一致地移动所述轿厢相应的两组悬索,并且每个所述电梯轿厢能够独立于其他所述轿厢在所述电梯井内直线移动;以及
其中用于每个轿厢的每组悬索的所述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逐渐地且对称地定位在更靠近每个轿厢的中心的位置,使得对于每个轿厢,悬索、配重、滑轮、提升电机、轮轴和牵引轮将不会水平或垂直地相互冲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同一电梯井中运行的两个以上的电梯轿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位于第二轿厢上方的第一轿厢的每组悬索的所述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比用于所述二轿厢的每组悬索的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更加远离所述第一轿厢的中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第一轿厢的所述提升电机定位在大致位于所述轿厢的第一侧壁上方的所述顶部表面上,用于所述第二轿厢的所述提升电机定位在与用于所述第一轿厢的所述提升电机相对的,并且大致位于所述轿厢的相对的第二侧壁上方的所述顶部表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轿厢,用于每组悬索的所述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分别定位在所述轿厢的第一侧壁和相对的所述轿厢的第二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垂直导轨和相对的第二垂直导轨,所述第一垂直导轨居中地定位在所述电梯井的第一井壁,所述第二垂直导轨居中地定位在所述电梯井的第二井壁;以及
第一引导件和第二引导件,其中,在每个所述电梯轿厢上,所述第一引导件居中地定位在与所述第一垂直导轨相对的所述轿厢的外部第一侧上,所述第二引导件居中地定位在与所述第二垂直导轨相对的所述轿厢的外部第二侧上;
其中每个轿厢上的所述第一引导件和所述第二引导件分别与所述第一垂直导轨和所述第二垂直导轨接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轿厢的每个提升电机都定位在所述第一垂直导轨或所述第二垂直导轨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轿厢的每个提升电机的所述轮轴的中心都位于所述第一垂直导轨或所述第二垂直导轨的上方。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每个所述电梯轿厢上,居中地定位在与所述第一垂直导轨相对的所述外部第一侧上的附加引导件,以及居中地定位在与所述第二垂直导轨相对的所述外部第二侧上的附加引导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所述提升电机,所述第一牵引轮和所述第二牵引轮与所述提升电机的中心大致等距。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所述轿厢,所述第一配重和所述第二配重被施加相等的重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最顶部的第一轿厢的所述第一配重和所述第二配重被定位在位于所述最顶部的第一轿厢下方的任何轿厢的所述第一配重和所述第二配重的下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每个轿厢,每组悬索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通过单独的缆索挂钩附接到所述顶部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轿厢滑轮都安装在所述电梯轿厢的顶部而不是安装在所述轿厢的底部,使得每个电梯轿厢都从悬索悬挂下来,所述悬索以与所述悬索接合安装在配重的顶部的配重滑轮相同的方式接合在所述电梯轿厢上方的轿厢滑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所述至少两个电梯轿厢中的至少一个电梯轿厢,每组所述轿厢滑轮都安装在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的顶部而不是安装在所述轿厢的底部,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从悬索悬挂下来,所述悬索以与所述悬索接合安装在配重的顶部的配重滑轮相同的方式接合在所述至少一个电梯轿厢上方的轿厢滑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有传统的轿厢悬挂系统的中心顶部的电梯轿厢,其位于所述电梯井中的所有其他电梯轿厢的上方。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井中悬挂每个电梯轿厢的所述悬索随着每个电梯轿厢沿所述电梯井上下移动,因此所述悬索不妨碍任何所述轿厢的垂直运动。
18.一种电梯系统,包括多个电梯轿厢,所述电梯轿厢在建筑物的电梯井中彼此独立地运行,所述电梯系统包括:
至少两个电梯轿厢,其垂直地定位在所述电梯井中,每个轿厢包括:
第一组悬索和第二组悬索,所述第一组悬索和所述第二组悬索与每个轿厢的中心等距地间隔,并且大致平行于每个轿厢的前壁和后壁,每组悬索都通过位于所述轿厢的顶部的两组轿厢滑轮连接到所述轿厢,使得每组悬索都悬挂在所述轿厢的顶部上方,其中每组悬索的所述两组轿厢滑轮对称地定位在所述轿厢的顶部;
提升电机,其位于所述电梯井的顶部表面,所述提升电机包括轮轴以及位于所述轮轴的每个端部的牵引轮,其中第一牵引轮接合所述第一组悬索,第二牵引轮接合所述第二组悬索;
配重,其用于接合配重滑轮的每组悬索,所述第一组悬索在第一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接合第一配重滑轮和第一配重,接合所述第一牵引轮,在所述轿厢的所述顶部接合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并且在第二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所述第二组悬索在第一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接合第二配重滑轮和第二配重,接合所述第二牵引轮,在所述轿厢的所述顶部接合另外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并且在第二端部连接到所述电梯井的所述顶部表面;
其中每个轿厢的每个提升电机以相等的力一致地移动所述轿厢相应的两组悬索,并且每个所述电梯轿厢能够独立于其他所述轿厢在所述电梯井内直线移动;以及
其中用于每个轿厢的每组悬索的所述两个相对的轿厢滑轮逐渐地且对称地定位在更靠近每个轿厢的中心的位置,使得对于每个轿厢,悬索、配重、滑轮、提升电机、轮轴和牵引轮将不会水平或垂直地相互冲突。
CN201780032634.7A 2016-03-25 2017-03-24 用于在电梯井道的不同区段中彼此独立移动的多个电梯轿厢和配重的悬挂和提升电机系统 Active CN10956291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081,741 2016-03-25
US15/081,741 US10053332B2 (en) 2016-03-25 2016-03-25 Independent traction drive and suspension systems for a plurality of elevator cabs and counterweights in a hoistway
PCT/US2017/024144 WO2017165847A1 (en) 2016-03-25 2017-03-24 Suspension and lift motor systems for a plurality of elevator cabs and counterweights that move independently of each other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a hoistway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62915A true CN109562915A (zh) 2019-04-02
CN109562915B CN109562915B (zh) 2020-05-29

Family

ID=598977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32634.7A Active CN109562915B (zh) 2016-03-25 2017-03-24 用于在电梯井道的不同区段中彼此独立移动的多个电梯轿厢和配重的悬挂和提升电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2) US10053332B2 (zh)
EP (1) EP3433199A4 (zh)
JP (1) JP2019512440A (zh)
KR (1) KR102116626B1 (zh)
CN (1) CN109562915B (zh)
CA (1) CA3057583A1 (zh)
WO (1) WO201716584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2825A (zh) * 2021-02-03 2022-08-05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扩展电梯井道上升高度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R201819170T4 (tr) * 2014-12-02 2019-01-21 Inventio Ag Asansör sistemi.
US11058959B2 (en) * 2019-03-14 2021-07-13 Universal City Studios Llc Vertical motion drive system for a ride system
WO2022039091A1 (ja) * 2020-08-17 2022-02-24 真介 長澤 エレベーターシステム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7428A1 (en) * 2002-07-11 2004-01-15 Hitachi, Ltd. Elevator apparatus
US20040256179A1 (en) * 2003-06-18 2004-12-23 Inventio Ag Elevator installation,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is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modernizing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US20070151810A1 (en) * 2004-07-30 2007-07-05 Esko Aulanko Elevator
WO2007074206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system
US20080149427A1 (en) * 2006-12-22 2008-06-26 Hans Kocher Elevator installation in a building with at least one transfer floor
CN101626971A (zh) * 2006-12-29 2010-01-13 S.A.L.A.咨询萨拉法莱托两合公司 具有双牵引滑轮的电梯
CN103562112A (zh) * 2011-05-18 2014-02-05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配置
US20150075916A1 (en) * 2011-01-19 2015-03-19 Smart Lifts, Llc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elevator cabs and counterweights that move independently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a hoistway
CN105293255A (zh) * 2011-01-19 2016-02-03 智能电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位于升降梯井中的多个轿厢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566385A (en) * 1922-12-15 1925-12-22 Otis Elevator Co Control system for elevators
US1896776A (en) * 1928-02-17 1933-02-07 Westinghouse Electric & Mfg Co Multiple elevator system
US1837643A (en) * 1931-03-28 1931-12-22 Otis Elevator Co Elevator system
PT846645E (pt) 1996-12-03 2004-10-29 Inventio Ag Ascensor de construcao modular
JP2001247265A (ja) * 2000-03-08 2001-09-11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制御システム
JP2002167137A (ja) * 2000-11-29 2002-06-11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US7377366B2 (en) * 2002-11-25 2008-05-27 Otis Elevator Company Sheave assembly for an elevator system
ES2665497T3 (es) * 2004-12-16 2018-04-26 Otis Elevator Company Sistema de elevador con múltiples cabinas en un hueco de elevación
CN101066734B (zh) * 2006-05-03 2010-09-01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具有承载机构和传动机构的电梯
EP1918238B1 (de) * 2006-10-31 2011-03-09 Inventio AG Aufzug mit zwei übereinander liegenden Aufzugskabinen in einem Schacht
US7882934B2 (en) * 2006-12-22 2011-02-08 Inventio Ag Elevator installation in a building with at least one transfer floor
JP4140651B2 (ja) * 2007-04-09 2008-08-2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02010030436A1 (de) * 2010-06-23 2011-12-29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Aufzuganlage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07428A1 (en) * 2002-07-11 2004-01-15 Hitachi, Ltd. Elevator apparatus
US20040256179A1 (en) * 2003-06-18 2004-12-23 Inventio Ag Elevator installation, a method of operating this elevator installation, and method of modernizing an elevator installation
US20070151810A1 (en) * 2004-07-30 2007-07-05 Esko Aulanko Elevator
WO2007074206A1 (en) * 2005-12-29 2007-07-05 Kone Corporation Elevator system
US20080149427A1 (en) * 2006-12-22 2008-06-26 Hans Kocher Elevator installation in a building with at least one transfer floor
CN101626971A (zh) * 2006-12-29 2010-01-13 S.A.L.A.咨询萨拉法莱托两合公司 具有双牵引滑轮的电梯
US20150075916A1 (en) * 2011-01-19 2015-03-19 Smart Lifts, Llc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elevator cabs and counterweights that move independently in different sections of a hoistway
CN105293255A (zh) * 2011-01-19 2016-02-03 智能电梯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位于升降梯井中的多个轿厢的系统
CN103562112A (zh) * 2011-05-18 2014-02-05 通力股份公司 电梯配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52825A (zh) * 2021-02-03 2022-08-05 奥的斯电梯公司 用于扩展电梯井道上升高度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512440A (ja) 2019-05-16
EP3433199A1 (en) 2019-01-30
US20180354752A1 (en) 2018-12-13
EP3433199A4 (en) 2019-11-27
WO2017165847A1 (en) 2017-09-28
CA3057583A1 (en) 2017-09-28
US10053332B2 (en) 2018-08-21
KR102116626B1 (ko) 2020-05-29
US10392225B2 (en) 2019-08-27
KR20180129843A (ko) 2018-12-05
CN109562915B (zh) 2020-05-29
US20170275137A1 (en) 2017-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62915A (zh) 用于在电梯井道的不同区段中彼此独立移动的多个电梯轿厢和配重的悬挂和提升电机系统
CN103237750B (zh) 用于改造电梯的方法
JP2006306621A (ja) エレベータ昇降路にガイドレールを設置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WO2015025396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20160251202A1 (en) Elevator installation
CN104364180A (zh) 电梯及电梯的改装方法
TW201247515A (en) Elevation driving device and mechanical parking facility having the same
CN102471023B (zh) 电梯装置
CN101804936A (zh) 电梯
JP2014506552A (ja) 4:1ローピングを有する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8840209A (zh) 电梯曳引机构及家用电梯
CN107618959B (zh) 卷扬机的安装方法及电梯
CN104428235A (zh) 电梯装置
CN101356110B (zh) 电梯装置
CN107000992A (zh) 在同一井道中具有多个轿厢的电梯装置
JP2012001308A (ja) 4:1ローピング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JP6432926B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2006016184A (ja) Cwtレスエレベータ装置
EP1602613A1 (en) Counterbalancing self-running elevator
JP4900971B2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205602980U (zh) 一种家用电梯系统
JP494082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FI119147B (fi) Järjestely vetopyörähissin köysivoimien tasaamiseksi
CN101622186B (zh) 电梯装置
CN105084155B (zh) 电梯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06501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