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57779B -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57779B
CN109557779B CN201811213430.6A CN201811213430A CN109557779B CN 109557779 B CN109557779 B CN 109557779B CN 201811213430 A CN201811213430 A CN 201811213430A CN 109557779 B CN109557779 B CN 1095577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oner
density
image forming
col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1343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57779A (zh
Inventor
高桥弘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Corp,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Corp
Priority to CN20181121343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577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577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77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577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577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方式提供一种重叠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而在纸张上印刷全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其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图像形成部,利用消色性的第一色调剂形成待转印至纸张的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形成部,利用非消色性的第二色调剂形成待转印至所述纸张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第二图像的至少一部分在所述纸张上重叠,所述第一图像的重叠部分的浓度低于所述第二图像的重叠部分的浓度。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4年1月29日、申请号为201410043297.X、发明名称为“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说明书中记载的实施方式涉及重叠多种颜色的消色性色调剂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提议有为了再利用纸张而利用消色性色材在纸张上打印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并且,还提议有利用多种颜色的消色性色材实现彩色化的技术。
用作消色性色材的色调剂材料具有通过例如温度、特定波长的光、压力等外界刺激而消色的功能。
作为利用上述的消色性色材形成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有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
利用消色性色材在纸张上打印可消色的图像的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例如包括:向规定方向旋转的环状的二次转印带以及从所述二次转印带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配置的、用于进行各颜色的图像形成的多个图像形成站。
形成在各图像形成站的感光鼓上的消色性色材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二次转印带上,在被二次转印带的上游端侧的感光鼓一次转印的色调剂图像上重叠相邻的感光鼓上形成的消色性色材的色调剂图像,以相同的方式依次多重转印其他颜色的消色性色材的色调剂图像。而且,在二次转印位置,由各颜色的色调剂图像构成为多重的色调剂层的色调剂图像一并转印到纸张上。二次转印到纸张上的构成为多重的色调剂层的色调剂图像通过定影器的加热、加压而定影在纸张上。
像这样地通过消色性色材印刷有图像的纸张在不需要时,为了再利用,例如在消色装置中加热图像,从而对图像进行消色。用于消色的加热是从纸张的两面进行,对消色性色材的色调剂(称为消色色调剂)进行加热。通过重复这样的循环,可以多次使用一张纸张。
但是,由于使用环境条件、图像浓度、重复使用次数、纸张种类的原因,有时在消色工序中会发生消色残留现象。
尤其是,当形成彩色图像时,由于如上述地在纸张上层叠多种颜色的色调剂使其显色,因此,对于接近纸张表面的色调剂层和离纸张表面最远的色调剂层(最上层的色调剂层),在消色工序中色调剂层内的温度不同。
即、当使加热部与纸张的两面接触来加热多层的色调剂图像时,与纸张接触的最下层的色调剂层隔着纸张被加热,因此,与纸张接触的最下层的色调剂层的图像明显存在消除残留。
另一方面,即使形成相同的图像,与使用不具有消色性的普通色调剂时相比,使用消色性的色调剂时,色调剂的使用量大幅增加。
因此,通过加热来对多层的色调剂图像进行消色时,由于各颜色的色调剂层的厚度增加,因此,最下层的色调剂图像的消除残留较为明显。
从而,希望维持图像质量的同时减少色调剂的消耗量,以进一步使图像的消除残留不明显。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图像形成装置,包括:第一图像形成部,利用消色性的第一色调剂形成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中亮度最低的第一图像;以及第二图像形成部,利用非消色性的第二色调剂形成所述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中除了所述亮度最低的图像之外的第二图像,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在纸张上层叠,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低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浓度。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图像形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二次转印带上利用消色性的第一色调剂形成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中亮度最低的第一图像;在所述二次转印带上利用非消色性的第二色调剂形成所述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中除了所述亮度最低的图像之外的第二图像;以及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从所述二次转印带转印至纸张,以使得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层叠,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低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浓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涉及重叠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而在纸张上印刷全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分别利用消色性色材形成各颜色的单色图像的图像形成部的配置位置被设定为使得各颜色的重叠图像中、亮度最低的颜色的图像为离所述纸张的表面最远的图像。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图像形成装置涉及重叠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而在纸张上印刷全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第一图像形成部,利用消色性色材形成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中亮度最低的图像;一个或多个第二图像形成部,利用非消色性色材形成所述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中除了所述亮度最低的图像之外的图像;以及图像浓度调整部,使在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的浓度低于在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形成的图像的浓度。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方法涉及重叠多种颜色的图像而在纸张上印刷全彩色图像的图像形成方法。
该图像形成方法的特征在于,利用消色性色材,将分别以所述多种颜色形成的单色图像中的亮度最低的图像形成在离纸张最远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通过图1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印刷的彩色图像的按第一层叠顺序层叠的状态的图。
图3是用于说明通过图1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印刷的彩色图像的按第二层叠顺序层叠的状态的图。
图4是消色器的正视图。
图5是消色器中的加热辊温度和消色色调剂的图像浓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6是消色器的间隙部通过时间与加热辊的表面温度、色调剂表面温度(最上层色调剂的温度)、色调剂底面温度(最下层色调剂的温度)的关系示意图。
图7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黑色普通色调剂与消色对应色调剂中的色调剂附着量和图像浓度的关系的图表。
图8是示出黑色普通色调剂与消色对应色调剂中的色调剂附着量和图像浓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9是示出单色图像浓度、色调剂附着量、及全彩色图像的浓度的相关关系的图。
图10是示出相对于单色图像浓度的变化的全彩色图像的浓度变化的曲线图。
图11是示出纸张上的色调剂附着量和单色图像浓度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电子照相式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概略构成示意图。
在图1中,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沿箭头A方向旋转的环状的二次转印带10、以及从二次转印带10的旋转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依次配置的、用于形成彩色图像的多个图像形成站11、12、13、1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形成站11~第四图像形成站14形成为相同的结构,具有收容作为消色性材料的消色性色调剂的显影器15、通过从图像曝光部16照射图像曝光用光而形成潜像的感光鼓17、使感光鼓17均匀带电的带电器18等。
另外,隔着二次转印带10与各感光鼓17相对地配置有一次转印辊19。例如,当复制通过扫描仪20扫描的图像时,扫描仪20的被RGB转换后的图像光在图像处理部21中转换为第一图像形成站11~第四图像形成站14的各颜色的颜色信号,控制图像曝光部16的曝光光源,将各颜色的图像光照射在对应的感光鼓17上。
形成在各颜色的感光鼓17上的潜像分别通过显影器15的消色性色调剂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
这里,通过第一图像形成站11的显影器15在二次转印带10上一次转印第一颜色的第一色调剂图像31,接着,将通过第二图像形成站12的显影器15形成在感光鼓17上的第二颜色的第二色调剂图像32层叠在所述第一色调剂图像31上。像这样地,在第三图像形成站13,将第三颜色的第三色调剂图像33层叠在第二色调剂图像32上,进而,在第四图像形成站14,将第四颜色的第四色调剂图像34层叠在所述第三色调剂图像33上。
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第一色调剂图像31、第二色调剂图像32、第三色调剂图像33、第四色调剂图像34的各颜色的图像浓度相同,并且,可以单独调整。调整图像浓度的图像浓度调整部22例如设在图像处理部21,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图像曝光部16照射在感光鼓17上的图像曝光用光的曝光强度(照度),从而调整图像浓度。另外,图像浓度的调整并不限于曝光强度的调整,还可以通过例如调整对于感光鼓17的带电量等来进行调整。
层叠有四种颜色的图像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35在配置有二次转印辊36的二次转印位置37二次转印在纸张P上。二次转印在纸张P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35以第四色调剂图像34位于接触纸张P的位置并依次层叠第三色调剂图像33、第二色调剂图像32、第一色调剂图像31的状态被转印。
二次转印在纸张P上的未定影色调剂图像35通过定影器38的加热、加圧而定影在纸张P上。接着,通过排纸辊39排到排纸部(未图示)。这里,如图2所示,定影后的色调剂图像41以大致维持第一色调剂图像31~第四色调剂图像34的层叠状态的状态定影。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图像形成站11的显影器15中收容有黑色的色调剂,第一颜色的黑色色调剂图像31一次转印到二次转印带10上。接着,第二图像形成站12的显影器15中收容有青色的色调剂,第二颜色的青色色调剂图像32层叠在黑色色调剂图像31上。并且,第三图像形成站13的显影器15中收容有品红色的色调剂,在青色色调剂图像32上层叠品红色色调剂图像33,第四图像形成站14的显影器15中收容有黄色的色调剂,在品红色色调剂图像33上层叠黄色色调剂图像34。
另一方面,纸张P通过从供纸盒部42跨对位辊43、二次转印位置37、定影器38、排纸辊39配置的纸张输送路径44而被输送。
如图2所示,在二次转印位置,在纸张P上依次转印亮度最高的黄色色调剂图像34、品红色色调剂图像33、青色色调剂图像32、亮度最低的黑色色调剂图像31。
下面,对消色性材料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可消色的色调剂包括粘合剂树脂、供电子性呈色剂、以及受电子性显色剂。并且,还可以添加消色剤。并且,还可以将供电子性呈色剂、受电子性显色剂、消色剤胶囊化,在色调剂中包含胶囊化的色材粒子。
(供电子性呈色剂)
供电子性呈色剂主要指隐色染料。隐色染料是指通过显色剂可以发(显)色的供电子性化合物。例如可列举二苯基甲烷苯酞(ジフェニルメタンフタリド)类、苯基吲哚基苯酞(フェニルインドリルフタリド)类、吲哚基苯酞类、二苯基甲烷氮杂苯酞(ジフェニルメタンアザフタリド)类、苯基吲哚基氮杂苯酞(フェニルインドリルアザフタリド)类、荧烷类、苯乙烯基喹啉(スチリノキノリン)类和二氮杂若丹明内酯(ジアザローダミンラクトン)类等。
(受电子性显色剂)
显色剂是向隐色染料给予质子的受电子性化合物。例如有苯酚类、苯酚金属盐类、羧酸金属盐类、芳香族羧酸以及碳原子数2~5的脂肪族羧酸、二苯甲酮类、磺酸、磺酸盐、磷酸类、磷酸金属盐类、酸性磷酸酯、酸性磷酸酯金属盐类、亚磷酸类、亚磷酸金属盐类、单酚类、多酚类、1,2,3-三氮唑(1、2、3-トリアゾール)及其衍生物等。
(消色机构)
CVL(结晶紫内酯)为代表的隐色染料系的呈色剂具有与显色剂结合即发色、离解即消色的特征。如果除显色剂和消色剤之外还使用被称为温度控制剂的、熔点和凝固点的温度差大的物质,则变为当加热到温度控制剂的熔点以上时消色、而凝固点在常温以下时即使是常温也维持消色状态的色材。在实施方式中,例如可以使用将隐色系呈色剂、显色剂、温度控制剂胶囊化的可发色及消色的色材系。
下面,对各色材粒子和色调剂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黄色用发色粒子的制作
下面,份表示重量份,%表示重量%。
将由4-[2,6-双(2-乙氧苯基)-4-吡啶基]-N,N-二甲基苯胺(4-[2,6-ビス(2-エトキシフェニル)-4-ピリジニル]-N,N-ジメチルベンゼンアミン)3.0份、2,2-双(4′-羟苯基)-六氟丙烷(2,2-ビス(4′-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ヘキサフルオロプロパン)10.0份、作为消色剤的辛酸-4-苄氧基苯基乙基(カプリル酸-4-ベンジルオキシフェニルエチル)50份构成的成分均匀地加热溶解,将作为胶囊化剂的混合了芳香族多价异氰酸酯预聚物30份、乙酸乙酯40份的溶液乳化分散在8%聚乙烯醇水溶液300份中,在90℃下持续搅拌约1小时,之后,添加作为反应剂的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水溶性脂肪族変性アミン)2.5份,进一步持续搅拌6小时,获得无色的胶囊粒子。并且,将该胶囊粒子分散体放入冷冻库,使其发色,从而获得黄色的发色粒子分散体。利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SALD7000测量该黄色发色粒子的结果,其体积平均粒径为3μm。并且,完全消色温度Th为62℃,完全发色温度Tc为-14℃。
品红色用发色粒子的制作
将由1,2-苯-6-(N-乙基-N-异戊氨基)荧烷(1,2-ベンツ-6-(N-エチル-N-イソアミルアミノ)フルオラン)1.0份、1,3-二甲基-6-二乙基氨基荧烷(1,3-ジメチル-6-ジエチルアミノフルオラン)2.0份、4,4′-(2-甲基亚丙基)双苯酚(4,4′-(2-メチルプロピリデン)ビスフェノール)4.5份、2,2-双(4′-羟基苯)六氟丙烷(2,2-ビス(4′-ヒドロキシフェニル)ヘキサフルオロプロパン)7.5份、作为消色剤的辛酸-4-苄氧基苯基乙基50份构成的成分均匀地加热溶解,将作为胶囊化剂的混合了芳香族多价异氰酸酯预聚物30份、乙酸乙酯40份的溶液乳化分散在8%聚乙烯醇水溶液300份中,在90℃下持续搅拌大约1小时,之后,添加作为反应剂的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2.5份,进一步持续搅拌6小时,获得无色的胶囊粒子。并且,将该胶囊粒子分散体放入冷冻库,使其发色,从而获得品红色的发色粒子分散体。利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SALD7000测量该品红色发色粒子的结果,其体积平均粒径为3μm。并且,完全消色温度Th为62℃,完全发色温度Tc为-14℃。
青色用发色粒子的制作
将由4,5,6,7-四氯-3-[4-(二甲氨基)-2-甲苯基]-3-(1-乙基-2-甲基-1H-吲哚-3-基)-1(3H)-异苯并呋喃酮(4,5,6,7-テトラクロロ-3-[4-(ジメチルアミノ)-2-メチルフェニル]-3-(1-エチル-2-メチル-1H-インドール-3-イル)-1(3H)-イソベンゾフラノン)2.0份、4,4′-(2-乙基己烷-1,1-二基)联苯酚(4,4′-(2-エチルヘキサン-1、1-ジイル)ジフェノール)3.0份、2,2-双(4′-羟基苯)-六氟丙烷5.0份、作为消色剤的辛酸-4-苄氧基苯基乙基50份构成的成分均匀地加热溶解,将作为胶囊化剂的混合了芳香族多价异氰酸酯预聚物30份、乙酸乙酯40份的溶液乳化分散在8%聚乙烯醇水溶液300份中,在90℃下持续搅拌约1小时,之后,添加作为反应剂的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2.5份,进一步持续搅拌6小时,获得无色的胶囊粒子。并且,将该胶囊粒子分散体放入冷冻库,使其发色,从而获得青色的发色粒子分散体。利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SALD7000测量该青色发色粒子的结果,其体积平均粒径为3μm。并且,完全消色温度Th为62℃,完全发色温度Tc为-14℃。
黑色用发色粒子的制作
将由2-(2-氯氨基)-6-二丁基氨基荧烷(2-(2-クロロアミノ)-6-ジブチルアミノフルオラン)4.5份、4,4′-(2-乙基己烷-1,1-二基)联苯酚(4,4′-(2-エチルヘキサン-1、1-ジイル)ジフェノール)3.0份、2,2-双(4′-羟基苯)-六氟丙烷5.0份、作为消色剤的辛酸-4-苄氧基苯基乙基50份构成的成分均匀地加热溶解,将作为胶囊化剂的混合了芳香族多价异氰酸酯预聚物30份、乙酸乙酯40份的溶液乳化分散在8%聚乙烯醇水溶液300份中,在90℃下搅拌约1小时,之后,添加作为反应剂的水溶性脂肪族改性胺2.5份,进一步持续搅拌6小时,获得无色的胶囊粒子。并且,将该胶囊粒子分散体放入冷冻库,使其发色,从而获得黑色的发色粒子分散体。利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SALD7000测量该黑色发色粒子的结果,其体积平均粒径为3μm。并且,完全消色温度Th为62℃,完全发色温度Tc为-14℃。
色调剂的制造方法
混合发色粒子分散体1.7份、色调剂成分粒子R1分散体15份、离子交换水83份,在均质器(IKA制造)中以6500rpm搅拌,同时添加硫酸铝水溶液5%水溶液5份,之后,在设有桨叶的1L的搅拌槽中以800rpm搅拌的同时,升温到40℃。在40℃下放置1小时,之后,添加10%的聚羧酸钠盐水溶液10份,加热到68℃,放置1小时之后冷却,获得无色的色调剂分散液。
其次,对该色调剂分散液反复进行过滤以及利用离子交换水的清洗,清洗至滤液的导电率达到50μS/cm为止。之后,在-20℃的冷冻库冷冻,使色调剂发色,在真空干燥机中进行干燥,直到含水率在1.0重量%以下,得到干燥粒子。
干燥后,使作为添加剂的疏水性二氧化硅2重量份、氧化钛0.5重量份附在色调剂粒子表面,获得可消色的色调剂。利用库尔特公司的粒度分析仪Multisizer 3测量粒子直径的结果,50%体积平均直径Dv为10.5μm。
将所获得的色调剂与用硅树脂覆盖的铁氧体载体混合作为显影剂。
其次,通过消色装置(未图示)对利用消色色调剂形成的彩色的已定影色调剂图像41进行消色时,例如纸张通过图4所示的消色器50的间隙部51从而被消色。消色器50具有内设有加热器(未图示)的加热辊52以及环形带状的加热带53,在间隙部51由加压垫54将加热带53压向加热辊52的外周面。加热带53架设在带加热辊55、加压辊56、张力辊57上。接通内设在加热辊52的加热器的电源,将加热辊52的外周面加热到规定的消色温度。另外,带加热辊52也被未图示的加热器加热,从而加热加热带53。
通过间隙部51的已定影色调剂图像41如图3所示地被消色。这里,设第一颜色的第一色调剂图像31为黑色、第二颜色的第二色调剂图像32为青色、第三颜色的第三色调剂图像33为品红色、第四颜色的第四色调剂图像34为黄色,因此,最接近纸张P的黄色色调剂图像34的亮度在这四种颜色中最高,黑色色调剂图像31的亮度最低。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消色后的色调剂图像41中并不是所有部分完全消色,存在少许的消色残留。这时,如果最接近纸张P的部分的色调剂图像的亮度低于其他色调剂图像的亮度,则该色调剂图像的消色残留的图像往往较为显眼。例如,如果是黑色色调剂图像,则消色残留就显眼。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并没有将亮度最低的颜色的图像形成在最接近纸张P的表面的位置,而是形成在离纸张P的表面最远的最上位置,以使消色残留并不显眼。并且,由于在最接近纸张P的表面的位置形成亮度最高的颜色的图像,因此,使其看起来融入纸张P的白色,所以消色残留更加不显眼。
另外,对于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纸张P上的各颜色的色调剂附着量相同的单色条件的固体图像,利用美能达公司制造的色差测量装置CR-200,在CIE颜色系统L*/a*/b*中测量亮度(L*),作为其结果的一例,亮度依次为黄色(Y):88.05,青色(C):51.15,品红色(M):46.92,黑色(BK):25.11。
图5示出了加热辊52的温度和图像浓度的关系,在本试验中使用的色调剂的色料中,从105℃开始急剧的消色,在约112℃时大致结束了消色。因此,对于上述的消色所需的规定温度,设为规定在图像消色结束温度约为112℃以上且不会发生因高温偏移而从纸张上向加热辊52反向附着色调剂现象的上限温度约为140℃的温度范围,在本试验中获得的无不良的可消色温度区域定义为112℃~140℃的Δt=28℃。
另一方面,图6示出了加热辊52、纸张P上的色调剂相对于时间的升温时间测量结果。当消色器50的NIP(间隙)通过时间设为0.03sec时,与加热辊52接触的色调剂最表面温度几乎与加热辊温度相等。其次,由于色调剂层(色调剂图像41)内的热导率的关系,与纸张P的表面接触的第四色调剂图像34的色调剂最下部温度与最表面(第一色调剂图像31的表面)相比,其上升延迟,得到了低26℃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加上作为一般的加热器的灯热源的点灯周期所带来的温度波动导致的约±3℃的表面温度误差,则与色调剂图像41的色调剂最上部相比,最下部出现约29℃的温度差。
并且,加上环境、纸张种类等误差因素,则最下部的色调剂往往会出现消色残留。这时,使最接近纸张P的表面的色调剂图像的颜色为多种颜色中亮度最低的黑色时,则在发生了消色残留的情况下容易显眼。相反,如图2、图3所示,如果亮度高的色调剂颜色位于色调剂图像41的最下层,则消色残留不容易显眼。
如上所述,在以利用具有消色功能的彩色色调剂形成图像为特征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相对于多个显影器15中用于收容亮度最低的色调剂的显影器15的配置,将具有亮度最高的色调剂的显影器15配置在二次转印带10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并且,配置在即将到达对作为记录介质的纸张P进行二次转印的位置的位置,从而,可以规定纸张P上的色调剂亮度顺序,当对彩色图像进行消色时出现了消色残留的情况下,由于亮度最高的色调剂颜色在最下层(接触纸张的层),因此,消色残留不易显眼,在接下来的印刷工序中可以提供良好的图像。
第二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与第一图像形成装置相同,区别仅在于只有第一图像形成站11的显影器15中收容有消色性色调剂的黑色色调剂,而其他图像形成站12~14的显影器15中收容非消色性色调剂、即普通色调剂。第二图像形成站12的显影器15中收容有青色色调剂,第三图像形成站13的显影器15中收容有品红色色调剂,第四图像形成站14的显影器15中收容有黄色色调剂。
对于这样的色调剂构成的已定影图像41进行消色处理,则只能消色最上层的黑色色调剂图像31,其他色调剂图像将原样残留,显示该其他三种颜色的合成色的图像。
这里,如果消色处理后的黑色色调剂图像31未被充分消色处理,例如出现了较浅的消色残留现象,则降低图像质量。在本实施方式中,已定影图像41的最上层的图像由消色色调剂图像形成,但是,如果最接近纸张P的图像为消色色调剂图像,则消色残留图像将更加明显。
可是,在以消色性色调剂形成黑色的色调剂图像的第一图像形成站11和以普通色调剂形成青色、品红色、黄色的色调剂图像的第二图像形成站12~14中,如果固定各图像的浓度,则消色性色调剂的附着量需要多于普通色调剂的附着量,对应地降低用于消色的热导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不会降低图像质量的范围内降低消色性色调剂图像的浓度,从而减少色调剂附着量,防止发生消色残留现象。
下面,参照图7~图11说明色调剂附着量和图像浓度的关系。
图7所示的表是针对黑色(Bk)色调剂比较作为非消色色调剂的普通色调剂和消色色调剂的图像浓度和附着量的表,图8是绘制图7的表中的值所得的曲线图,纵轴表示图像浓度,横轴表示纸张上的色调剂附着量。在图7、图8中,对于用于获得图像浓度1.21的色调剂的附着量(mg/cm2),普通色调剂约为0.32,消色色调剂为0.95,需要约3倍的量。图像浓度使用Macbeth浓度计RD-913(Macbeth公司生产)来测量。
另外,图7、图8所示的数据是纸张尺寸:纵×横(210mm×297mm);空隙:前端和后端(6mm、54mm);非图像区域:左右(4mm、1.5mm);图像区域:纵×横(150mm×291.5mm);图像区域的面积(43725mm2);普通色调剂的适当的图像浓度和这时的色调剂附着量(1.41、0.4mg/cm2);消色色调剂的适当的图像浓度和这时的色调剂附着量(0.55、0.58mg/cm2)。
图9是示出相对于单色色调剂的浓度,作为普通色调剂的黑色色调剂的附着量、消色色调剂的单色的黑色色调剂的附着量和全彩色图像的浓度的关系的表,图10是示出图9所示的消色色调剂中的单色色调剂的图像浓度和全彩色图像浓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11是示出图9中消色色调剂中的单色图像浓度和色调剂附着量的关系的曲线图。另外,在图9中,全彩色浓度表示在黄色(Y)、品红色(M)、青色(C)的普通色调剂上重叠黑色(Bk)的消色色调剂时的浓度。
在图10中,横轴表示单色图像浓度,纵轴表示全彩色图像浓度。在全彩色的重叠图像中,为获得上墨效果(适当的图像浓度)的全彩色图像浓度需要为1.1,以此为下限浓度。这时的黑色的消色色调剂的单色图像浓度在0.44以上。并且,若全彩色图像浓度的基准值为1.62,则黑色的消色色调剂的图像浓度为1.4。
在图11中,横轴表示色调剂附着量,纵轴表示单色图像浓度。在图11中,在0.44的单色图像浓度的下限值时,黑色的消色色调剂附着在纸张上的色调剂附着量为0.45(mg/cm2)。另一方面,标准的色调剂附着量为0.66(mg/cm2),对应于标准的色调剂附着量0.66(mg/cm2)的单色图像浓度为0.6。这时,不需要使标准的色调剂附着量以上的色调剂附着,因此,单色图像浓度在0.44~0.6的范围即可。尤其是,作为降低色调剂附着量的对策,并维持图像质量,单色图像浓度优选在0.44~0.5的范围内。
即、即使将黑色的消色色调剂的图像浓度降低到下限值0.44,也可以排除降低全彩色图像的上墨效果的影响。从而,即使出现消色后的图像残留,黑色的图像残留带来的影响也会减少,相对于其他三种颜色的图像,消色残留并不显眼。并且,如图11所示,可以减少消色色调剂的消耗量。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当形成全彩色的重叠图像时,使黑色的消色性色调剂的图像浓度低于黑色之外的其他普通色调剂的图像浓度,例如在获得上墨效果的下限浓度値的0.44~0.6的范围,优选在0.44~0.5的范围。从而,无需降低全彩色的图像质量即可减少消色性的黑色色调剂的附着量。而且,在进行消色处理时,可以充分地加热消色性的黑色色调剂,从而可以抑制消色残留现象的发生。并且,在进行消色处理时,消色性的黑色色调剂图像直接与加热辊52(参照图4)接触,因此,可以充分地加热消色性的黑色色调剂。并且,即使将亮度最低的消色性的黑色色调剂图像形成在最接近纸张表面的位置,因为可以减少黑色色调剂的附着量,所以即使出现消色残留,消色残留也不会格外显眼。
另外,毋庸置疑,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黑色色调剂的浓度调整为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
在不脱离本实施方式的精神或主要特征的范围内,可以采用其他各种形式对本实施方式进行实施。因此,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只是单纯的例子,不应被限定的解释。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范围,并不受说明书的限制。并且,属于与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等同的范围内的所有变形、各种改良、替换以及更改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图像形成部,利用消色性的第一色调剂形成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中亮度最低的第一图像,并具有收容所述第一色调剂的显影器;以及
第二图像形成部,利用非消色性的第二色调剂形成所述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中除了所述亮度最低的图像之外的第二图像,并具有与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的显影器形成为相同的结构的收容所述第二色调剂的显影器,
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在纸张上层叠,
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低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浓度,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图像浓度调整部,所述图像浓度调整部对待形成于所述纸张上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低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浓度,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二次转印带,在所述二次转印带上通过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形成所述第一图像并通过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形成所述第二图像,所述二次转印带将所述二次转印带上的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输送至转印区域,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在所述转印区域被从所述二次转印带转印至所述纸张,
所述第一图像形成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图像形成部沿着纸张输送方向配置于上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第三图像形成部,所述第三图像形成部利用非消色性的第三色调剂形成待转印至所述纸张的第三图像,所述第三色调剂具有比所述第二色调剂的亮度高的亮度,
所述第三图像、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一图像依次在所述纸张上层叠,
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低于所述第三图像的浓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大于等于0.44且小于等于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大于等于0.44且小于等于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色调剂具有黑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第二色调剂具有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中的一种。
7.一种图像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在二次转印带上利用消色性的第一色调剂形成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中亮度最低的第一图像;
在所述二次转印带上利用非消色性的第二色调剂形成所述多种颜色的单色图像中除了所述亮度最低的图像之外的第二图像;以及
将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从所述二次转印带转印至纸张,以使得所述第一图像与所述第二图像层叠,
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低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浓度,
所述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对待形成于所述二次转印带上的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进行调整,以使得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低于所述第二图像的浓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所述图像形成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二次转印带上利用非消色性的第三色调剂形成第三图像,所述第三色调剂具有比所述第二色调剂的亮度高的亮度;以及
将所述第三图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和所述第二图像一起从所述二次转印带转印至所述纸张,以使得所述第三图像、所述第二图像和所述第一图像依次在所述纸张上层叠,
所述第一图像的浓度低于所述第三图像的浓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色调剂具有黑色。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所述第二色调剂具有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图像形成方法,其中,
在所述二次转印带上,在形成所述第二图像之前,形成所述第一图像。
CN201811213430.6A 2014-01-29 2014-01-29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ctive CN1095577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3430.6A CN109557779B (zh) 2014-01-29 2014-01-29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13430.6A CN109557779B (zh) 2014-01-29 2014-01-29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201410043297.XA CN104808452A (zh) 2014-01-29 2014-01-29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3297.XA Division CN104808452A (zh) 2014-01-29 2014-01-29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7779A CN109557779A (zh) 2019-04-02
CN109557779B true CN109557779B (zh) 2022-06-21

Family

ID=5369340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13430.6A Active CN109557779B (zh) 2014-01-29 2014-01-29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N201410043297.XA Pending CN104808452A (zh) 2014-01-29 2014-01-29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043297.XA Pending CN104808452A (zh) 2014-01-29 2014-01-29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095577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132562A (ja) * 2017-02-13 2018-08-23 株式会社東芝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193828B1 (ko) * 1996-06-25 1999-06-15 윤종용 전자사진 현상방식을 채용한 화상형성장치의 화상농도 조정장치
JP4242097B2 (ja) * 2002-01-08 2009-03-1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587479B2 (ja) * 2005-08-31 2010-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濃度調整方法
JP4950548B2 (ja) * 2006-04-13 2012-06-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99089A (ja) * 2006-10-13 2008-04-24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カラー画像処理方法、カラー画像処理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処理プログラム
US7945189B2 (en) * 2007-04-17 2011-05-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CN101456280A (zh) * 2007-12-13 2009-06-17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纸张处理方法、图像消除装置
EP2247091B1 (en) * 2009-04-27 2019-04-1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computer-readable recording medium having image forming program recorded therein
CN101870198B (zh) * 2009-04-27 2012-09-26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US20100271413A1 (en) * 2009-04-27 2010-10-28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284221B2 (en) * 2009-05-14 2012-10-0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Eras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rasing method
JP5487901B2 (ja) * 2009-11-19 2014-05-14 カシオ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消色性トナーの印刷方法
US8855532B2 (en) * 2010-10-05 2014-10-07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for forming an image covering another image by a color erasable recoding material
US8849161B2 (en) * 2011-06-14 2014-09-30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age form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57779A (zh) 2019-04-02
CN104808452A (zh) 2015-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02054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й
US7590366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and glossiness increasing apparatus
CN100375933C (zh) 转印装置及成像装置
US8218990B2 (en) Image formation system, image formation method, and image quality improvement method twice heating and pressing a toner image on a recording material
US9134668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0874040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3092020A (zh) 具有消色功能的图像形成装置及其纸张输送方法
US111942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2390723A1 (en) Method for erasing image
KR101430375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KR20120035865A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및 화상 형성 방법
RU2720739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формирования изображения
CN102612671B (zh) 用于多道电子照相打印机的纸张配准
CN109557779B (zh) 图像形成装置以及图像形成方法
US936078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n image with a plurality of overlapped images
JP613667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77520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2994978B2 (ja) 画像形成用紙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20180329330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toner se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11717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TW200523693A (en) Image formation device
JP2022032785A (ja) 発色材料の製造方法
JP2022032786A (ja) 発色材料
CN110874031A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52151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