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19909B -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 Google Patents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19909B
CN109519909B CN201811559055.0A CN201811559055A CN109519909B CN 109519909 B CN109519909 B CN 109519909B CN 201811559055 A CN201811559055 A CN 201811559055A CN 109519909 B CN109519909 B CN 10951990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am
speed increasing
channel
box
steam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590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519909A (zh
Inventor
王宏宇
杨星星
严喻
焦旭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Wash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590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19909B/zh
Publication of CN109519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9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519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9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1/00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 F22B1/28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characterised by form of heating method in boilers heated electricall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5/00Control systems for steam boi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2STEAM GENERATION
    • F22BMETHODS OF STEAM GENERATION; STEAM BOILERS
    • F22B37/00Component parts or details of steam boil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 Devices For Medical Bathing And Wash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该蒸汽发生器包括蒸汽发生盒及增速件,蒸汽发生盒的内部具有蒸汽发生通道,蒸汽发生盒还具有进水端和出汽端,蒸汽发生通道连通进水端和出汽端;增速件设于蒸汽发生通道的内壁,以使经过增速件的流体的流速增加。本发明技术方案降低了了水垢对蒸汽发生器的影响,并延长了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家用电器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集成灶、吸烟机、消毒柜、微波炉等家用电器需要具备蒸汽功能,以达到蒸汽清洗、蒸汽消毒等效果。这类家用电器实现蒸汽功能的核心部件是蒸汽发生器,从而将水加热汽化。然而,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水质的较差,蒸汽发生器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产生水垢,当水垢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则会导致蒸汽发生器使用故障、寿命大大缩减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旨在利于对水垢积累的位置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水垢对蒸汽发生器的影响,以延长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蒸汽发生器包括:
蒸汽发生盒,其内部具有蒸汽发生通道,所述蒸汽发生盒还具有进水端和出汽端,所述蒸汽发生通道连通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汽端;以及
增速件,设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内壁,以使经过所述增速件的流体的流速增加。
优选地,所述增速件包括凸设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内壁的增速凸起。
优选地,所述增速凸起的凸出高度沿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设置。
优选地,所述增速凸起沿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凸弧状设置。
优选地,所述增速凸起沿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
优选地,相邻的两所述增速凸起之间呈间隔设置;或
相邻的两所述增速凸起的表面依次连接。
优选地,所述蒸汽发生通道具有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呈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壁三者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增速凸起。
优选地,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增速凸起的情况下,所述底壁上设置有沿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底部的加热件,所述蒸汽发生盒的盒体下侧设有温度检测元件,且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对应所述增速件设置,以检测所述蒸汽发生通道内、所述增速件所在位置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蒸汽发生盒包括:
盒体,具有盒腔、以及设于所述盒体上侧的敞口,所述敞口与所述盒腔连通,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汽端分别形成于所述盒体的相对两端;
盒盖,密封盖设于所述敞口,以使所述盒腔形成所述蒸汽发生通道;
所述盒腔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内腔壁,所述增速件设于所述内腔壁和/或所述盒盖朝向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一侧。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家用电器,包括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包括:
蒸汽发生盒,其内部具有蒸汽发生通道,所述蒸汽发生盒还具有进水端和出汽端,所述蒸汽发生通道连通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汽端;以及
增速件,设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内壁,以使经过所述增速件的流体的流速增加。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蒸汽发生通道的内壁设置增速件,以使经过增速件的流体的流速增加,避免了在增速件附近的内壁上形成水垢,保证了增速件所在位置处的加热效果。如此一来,可利于对水垢积累的位置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水垢对蒸汽发生器的影响,降低了蒸汽发生器使用故障的风险几率,同时有助于延长蒸汽发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蒸汽发生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蒸汽发生器的盒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盒体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A-A线的剖视图;
图5为图1中蒸汽发生器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中蒸汽发生器再一实施例中盒体的结构域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盒体内设置挡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盒体内的前挡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盒体内的后挡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前挡板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8中后挡板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9中盒体内设置分流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盒体的俯视图;
图15为图9中分流件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中盒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3中分流件与增速凸起部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8中盒体内设置分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图18中盒体的俯视图;
图20为图18中分流板与增速凸起部分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18中分流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18中分流板的再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其中,该家用电器通常是指具有蒸汽功能的一类家电产品,例如集成灶、油烟机、消毒柜、微波炉、挂烫机等。上述蒸汽发生器为家用电器的蒸汽部件,可将水加热汽化形成水蒸汽。下面对该蒸汽发生器的结构改进做以具体阐释: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7,蒸汽发生器1包括:
蒸汽发生盒10,其内部具有蒸汽发生通道100,所述蒸汽发生盒10还具有进水端110和出汽端120,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连通所述进水端110和所述出汽端120;以及
增速件20,设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以使经过所述增速件20的流体的流速增加。
具体的,对于该蒸汽发生盒10而言,进水端110设有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相连通的进水口111,出汽端120设有出汽口121,蒸汽发生盒10设置有加热件30。外界的水可从进水口111进入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加热件30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得水加热汽化产生水蒸汽,水蒸汽通过出汽口121排出。其中,加热件30一般安装于蒸汽发生盒10的盒壁内,加热件30通电受热后,可使得蒸汽发生盒10的盒壁温度升高,从而将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加热汽化,该加热件30可优选为U形加热管,从而增大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金属材料具有耐热、防火、导热性好的优点,进而该蒸汽发生盒10优选由金属材料所制成,且铝质材料价格低廉、且易加工成型,进而蒸汽发生盒10可进一步优选由铝质材料制成。
在加热件30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进行加热时,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包括水、水蒸汽;在蒸汽发生器1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水质的因素,在加热汽化过程中,水中也逐渐会产生固体颗粒物,进而该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为水、水蒸汽以及固定颗粒物三者的混合物。
上述固定颗粒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堆积形成水垢,如此,一方面影响流体流动,另一方面也导致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对水的加热效率降低。为了避免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上形成大面积的水垢,本实施例对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部流道结构进行了改进,以使得在蒸汽发生通道100中合适的位置累积水垢,避免水垢大面积的形成于蒸汽发生通道100内,保证了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壁对水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设置增速件20,以使经过增速件20的流体的流速增加,避免了在增速件20附近的内壁上形成水垢,保证了增速件20所在位置处的加热效果。如此一来,可利于对水垢积累的位置进行控制,从而降低水垢对蒸汽发生器1的影响,降低了蒸汽发生器1使用故障的风险几率,同时有助于延长蒸汽发生器1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该增速件20可以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一体成型,或者增速件20也可安装固定于蒸汽发生通道100内,此处不作具体限定。为了减低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流阻力,该增速件20的表面优选为光滑表面,从而以便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流体能够顺畅地经过增速件20。
对于蒸汽发生盒10而言,其可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蒸汽发生盒10的制造难度,该蒸汽发生盒10优选采用分体式结构,其中:蒸汽发生盒10包括盒体130和盒盖140,盒体130具有盒腔132、以及设于盒体130上侧的敞口131,敞口131与盒腔132连通,进水端110和出汽端120分别形成于盒体130的相对两端;盒盖140,密封盖设于敞口131,以使盒腔132形成蒸汽发生通道100。上述盒腔132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内腔壁,增速件20设于内腔壁和/或盒盖140朝向蒸汽发生通道100的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增速件20可设置于盒体130上,或者增速件20也可设置有盒盖140上,或者增速件20也可同时设置在盒体130和盒盖140上,只要满足增速件20可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进行增速的条件即可。加热件30优选设置于盒体130的底壁内,从而更利于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进行加热。
进一步地,上述增速件20包括凸设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的增速凸起210。增速凸起210设置在盒体130的盒腔132的内腔壁,此时可减少增速件20与盒体130的安装工艺,使得盒体130的结构更加紧凑。
增速凸起210的凸出高度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设置。如此一来,对于蒸汽发生通道100而言,由于增速凸起210的凸出高度发生变化,蒸发生通道的内部空间也先逐渐减小、在逐渐增大,从而使得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在经过增速凸起210时,流体的流速发生骤然变大,从而可以防止流体内的固体颗粒物在增速凸起210附近的内腔壁上沉积形成水垢。可以理解的是,该增速凸起210具有多种形状,例如在增速凸起210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上呈半圆形、三角形、抛物线形、马蹄形、或者弧形等。
为了降低增速凸起210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流体的阻力,该增速凸起210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呈凸弧状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增速凸起210背对盒腔132的内腔壁的表面为弧形曲面,更利于流体的流动,该弧形曲面与盒腔132的内腔壁的交界处也优选圆滑过渡,从而更利于流体沿着盒腔132内腔壁流动。
进一步地,上述增速凸起210沿着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可设置有多个。通过设置多个增速凸起210,在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对流体进行多次增速,从而使得流体在流动过程中产生波动效果,避免流体内形成平流层、稳流层,以进一步防止固定颗粒物在增速凸起210附近进行沉积。
对于上述多个增速凸起210而言,其相邻的两增速凸起210之间呈间隔设置;或者相邻的两增速凸起210的表面依次连接,此时多个增速凸起210呈连续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发生通道100具有底壁和与底壁相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呈相对设置;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壁三者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增速凸起210。可以理解的是,盒体130的盒腔132的内壁侧包括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底壁、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其中底壁对应盒体130的敞口131设置。增速凸起210可以位于第一侧壁上,增速凸起210可以在第一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或者,增速凸起210可以位于第二侧壁上,增速凸起210可以在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或者增速凸起210可以位于底壁上,增速凸起210可以在底壁上设置有多个。当然,在一些优选实施方案中,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上均设置有增速凸起210,且第一侧壁上的增速凸起210与第二侧壁上增速凸起210呈对应设置,以使得对流体的增速效果更佳;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壁上也可同时设置有增速凸起210,第一侧壁、第二侧壁和底壁上各自的增速凸起210也优选呈对应设置,以使得对流体的增速效果更佳。
在一些其他实施方案中,参照图5,并结合图2,在第一侧壁和/或第二侧壁上设置有增速凸起210的情况下,底壁上设置有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凹槽101。设置凹槽101的目的在于,可增大蒸汽发生通道100底部的流动空间,使得流体更容易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底部流过,进而减少流体中的固定颗粒物在底壁上沉积的几率。此外,由于底壁上设置凹槽101,也使得流体在流经凹槽101时,流体发生涡旋形成一定的涡流,从而也可进一步降低固定颗粒物在底壁处的沉积,减少底壁上产生水垢的几率,提高底壁对水的加热效果,减少了底壁处温度过高而导致的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和图3,上述蒸汽发生器1还包括设于蒸汽发生通道100底部的加热件30,蒸汽发生盒10的盒体130下侧设有温度检测元件40,且温度检测元件40对应增速件20设置,以检测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增速件20所在位置的温度。该温度检测元件40可以为热敏电阻(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电偶或外红测温传感器等,温度检测元件40通过控制装置与加热件30相连接,从而当温度过高时,停止加热件30发热工作,以有效防止蒸汽发生器1高温故障或产生超温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该温度检测元件40是对应增速件20设置的,而在增速件20所在的位置,水垢不易形成,从而增速件20所在位置的加热效果也是较佳的,此时温度检测元件40所检测的蒸汽发生盒10的局部温度也最接近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实际温度,保证了加热件30的可靠工作。
进一步地,上述温度检测元件40设置有多个,多个温度检测元件40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多个温度检测元件40中的至少一个是对应增速件20设置的。此时,可以对盒体130的多处位置进行温度检测,当局部温度过高时,可及时对加热件30进行断电,形成多重温控保护。
例如在一具体实施方案中,盒体130的底壁上延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热敏电阻420、温控器410和第二热敏电阻430,第一热敏电阻420、第二热敏电阻430通过控制装置与加热件30连接,温控器410直接与加热件30连接,温控器410对应增速件20设置。当第一热敏电阻420或第二热敏电阻430到达过热阈值时,可切断加热件30的电源,使得加热件30停止工作,防止蒸汽发生器1发生过热风险;当温控器410发生过热时,温控器410可直接控制加热件30停止加热,从而防止蒸汽发生器1发生过热风险。如此一来,第一热敏电阻420、温控器410以及第二热敏电阻430形成了三重温度保护,从而有效保证了蒸汽发生器1的工作安全性。
以上方案为通过设置增速件20,提高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流速,从而利于控制蒸汽发生通道100内水垢的形成位置,以达到降低水垢对蒸汽发生器1的影响的目的。下面在介绍几种其他可对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部进行改进的方案。
方案一:在本方案中,主要采用在蒸汽发生通道100内设置挡板50,以实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部的改进,其具体方案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8至图12,并结合图1至图4,该蒸汽发生器1包括:
蒸汽发生盒10,其内部具有蒸汽发生通道100,所述蒸汽发生盒10还具进水端110和出汽端120;以及
挡板50,设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内,所述挡板50的底部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底部连接,以使经过所述挡板50的流体从所述挡板50的顶部流过。
具体的,对于该蒸汽发生盒10而言,进水端110设有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相连通的进水口111,出汽端120设有出汽口121,蒸汽发生盒10设置有加热件30。外界的水可从进水口111进入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加热件30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得水加热汽化产生水蒸汽,水蒸汽通过出汽口121排出。其中,加热件30一般安装于蒸汽发生盒10的盒壁内,加热件30通电受热后,可使得蒸汽发生盒10的盒壁温度升高,从而将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加热汽化,该加热件30可优选为U形加热管,从而增大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金属材料具有耐热、防火、导热性好的优点,进而该蒸汽发生盒10优选由金属材料所制成,且铝质材料价格低廉、且易加工成型,进而蒸汽发生盒10可进一步优选由铝质材料制成。
在加热件30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进行加热时,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包括水、水蒸汽;在蒸汽发生器1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水质的因素,在加热汽化过程中,水中也逐渐会产生固体颗粒物,进而该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为水、水蒸汽以及固定颗粒物三者的混合物。
上述固定颗粒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堆积形成水垢,如此,一方面影响流体流动,另一方面也导致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对水的加热效率降低。为了避免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上形成大面积的水垢,本实施例对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部流道结构进行了改进,以使得在蒸汽发生通道100中合适的位置累积水垢,避免水垢大面积的形成于蒸汽发生通道100内,保证了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壁对水的加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设置有挡板50,挡板50的底部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底部连接,以使经过挡板50的流体从挡板50的顶部流过。如此一来,流体在经过挡板50时,流体的流速会骤然增大,减少固定颗粒物堆积形成水垢的几率;位于蒸汽发生通道100底部的流体会产生涡旋形成涡流,减少水垢在挡板50迎水侧的底部附近产生堆积;此外,由于挡板50的存在,流体流过挡板50后,可以减少流体在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形成回流,进而避免水垢在进水端110处的沉积形成,降低进水口111被堵塞风险几率,从而减少水垢对蒸汽发生器1的影响,降低了蒸汽发生器1使用故障的风险几率,同时有助于延长蒸汽发生器1的使用寿命。
挡板50的厚度优选为2mm~5mm,以避免挡板50过厚而造成流体阻力较大的缺陷。
对于蒸汽发生盒10而言,其可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蒸汽发生盒10的制造难度,该蒸汽发生盒10优选采用分体式结构,其中:蒸汽发生盒10包括盒体130和盒盖140,盒体130具有盒腔132、以及设于盒体130上侧的敞口131,敞口131与盒腔132连通,进水端110和出汽端120分别形成于盒体130的相对两端;盒盖140,密封盖设于敞口131,以使盒腔132形成蒸汽发生通道100。挡板50自盒腔132的底部朝敞口131方向延伸,且挡板50的顶端的高度低于敞口131的高度,从而避免挡板50将整个蒸汽发生通道100密封。
进一步地,上述挡板50包括前挡板510,前挡板510靠近进水端110设置,且前挡板510和进水端110之间间隔形成扰流腔102。可以理解的是,前挡板510的顶部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顶部具有一定的间距,从而便于流体流过。前挡板510和进水端110之间间隔构成扰流腔102,使得进水口111进入的水先在扰流腔102内发生扰流,然后再从蒸汽发生通道100向出汽端120方向流动。由于前挡板510的存在,可以对进水口111处的水流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水流更加均匀,流体流过前挡板510后,前挡板510可以阻止流体在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向扰流腔102内回流,进而避免水垢在进水端110处的沉积形成,降低进水口111被堵塞风险几率。
在上述前挡板510的顶部设置有沿厚度方向呈贯通设置的前过流槽511,使得扰流腔102内的水可通过前过流槽511向出汽端120方向流动。其中,该前过流槽511包括:
第一过流槽512,设于前挡板510的中部;和/或
第二过流槽513,设于前挡板510上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侧壁相连接的交界处。
设置第一过流槽512的目的在于:提高前挡板510中部的水流量,即使得蒸汽发生通道100中部的流体的流量增大,进而流体内固体颗粒物向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侧壁沉积的几率,也改善了蒸汽发生通道100的流体通畅性。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受到“康达效应”的影响,流体会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侧壁流道,通过设置第二过流槽513,使得蒸汽发生通道100侧壁处的流体流量增大,从而在前挡板510实现阻挡水垢向扰流区堆积的基础上,蒸汽发生通道100侧壁处的流体更容易沿着蒸汽发生通道100的侧壁流动,有助于流体的贴壁流速的提高、和调整流体内部流场的分布,从而使得水垢不容易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侧壁沉积,增强了蒸汽发生盒10自身的防垢能力。
进一步地,挡板50还包括后挡板520,后挡板520靠近所述出汽端120设置,且后挡板520和出汽端120之间间隔形成容垢腔104。
可以理解的是,后挡板520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也具有稳流的效果,后挡板520与出汽端120之间形成一供水垢集中容纳的容垢腔104,从而使得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垢集中形成在容垢腔104,避免水垢大面积地附着于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内侧壁,保障流体与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内侧壁具有充足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效率。另外,由于后挡板520的存在,也可避免容垢腔104内的流体向进水端110方向回流,进而阻止水垢向进水端110方向回流堆积,保证了容垢腔104对水垢的容垢效果。
后挡板520的顶部设有沿厚度方向呈贯通设置的后过流槽521,使得流体可通过后扰流槽向容垢腔104内流动。该后过流槽521包括第三过流槽522,第三过流槽522设于后挡板520上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侧壁相连接的交界处。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受到“康达效应”的影响,流体会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侧壁流道,通过设置第三过流槽522,使得蒸汽发生通道100侧壁处的流体流量增大,蒸汽发生通道100侧壁处的流体更容易沿着蒸汽发生通道100的侧壁流动,有助于流体的贴壁流速的提高、和调整流体内部流场的分布,从而使得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物更容易向容垢腔104内沉积,增强了容垢腔104的容垢效果。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上设有增速件20,以使经过增速件20的流体的流速增加。该增速件20的结构可参照上一方案(蒸汽发生通道100内设置增速件20的方案)中增速件20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一一赘叙。
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上设置有增速件20的基础上,挡板50优选包括前挡板510和后挡板520,前挡板510靠近进水端110设置,且前挡板510和进水端110之间间隔形成扰流腔102;后挡板520靠近出汽端120设置,且后挡板520和出汽端120之间间隔形成容垢腔104;前挡板510和后挡板520之间形成增速腔103;增速件20位于增速腔103内。
可以理解的是,蒸汽发生通道100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扰流腔102、增速腔103和容垢腔104,其中,扰流腔102和容垢腔104的结构和作用以在上文中说明,此处不再具体说明;在增速腔103内,由于增速件20的存在,可使得流体流速增大,从而防止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物在增速腔103内沉积形成水垢,更利于固体颗粒物向容垢腔104内流动并沉积形成水垢,从而实现调整水垢的形成位置,减少水垢对蒸汽发生器1的影响。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增速件20设置在增速腔103内,进而加热件30的最佳加热区域也对应设置在增速腔103所在的位置,此时由于增速腔103内不容易产生水垢,进而也可较大程度地保证加热件30的加热效率。可以理解的是,增速腔103内不容易形成水垢,也使得流体与增速腔103的腔壁充分地接触换热,避免了加热件30由于水垢而导致的局部温升过高的缺陷,延长了加热件30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中,也可在蒸汽发生盒10的盒体130下侧设有温度检测元件40,其具体结构可参照在上一方案(蒸汽发生通道100内设置增速件20的方案)中温度检测元件40的结构。值得强调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盒体130的底壁上延其长度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热敏电阻420、温控器410和第二热敏电阻430,第一热敏电阻420、第二热敏电阻430通过控制装置与加热件30连接,温控器410直接与加热件30连接,温控器410对应增速件20设置。当第一热敏电阻420或第二热敏电阻430到达过热阈值时,可切断加热件30的电源,使得加热件30停止工作,防止蒸汽发生器1发生过热风险;当温控器410发生过热时,温控器410可直接控制加热件30停止加热,从而防止蒸汽发生器1发生过热风险。
其中,第一热敏电阻420对应扰流腔102设置,第二热敏电阻430对应容垢腔104设置,如此一来,第一热敏电阻420、温控器410以及第二热敏电阻430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三处位置形成了三重温度保护,从而有效保证了蒸汽发生器1的工作安全性。
方案二:在本方案中,主要采用在蒸汽发生通道100内设置分流件60,以实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部的改进,其具体方案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3至图18,并结合图1至图4以及图8,该蒸汽发生器1包括:
蒸汽发生盒10,其内部具有蒸汽发生通道100,所述蒸汽发生盒10具有进水端110和出汽端120,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连通所述进水端110和所述出汽端120;以及
分流件60,设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内,所述分流件60具有第一导流面610、及与所述第一导流面610相邻或相对的第二导流面620,所述第一导流面610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间隔形成第一变流间隙105,所述第二导流面620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间隔形成第二变流间隙106,流经所述第一变流间隙105的流体的流速大于流经所述第二变流间隙106的流体的流速。
具体的,对于该蒸汽发生盒10而言,进水端110设有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相连通的进水口111,出汽端120设有出汽口121,蒸汽发生盒10设置有加热件30。外界的水可从进水口111进入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加热件30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得水加热汽化产生水蒸汽,水蒸汽通过出汽口121排出。其中,加热件30一般安装于蒸汽发生盒10的盒壁内,加热件30通电受热后,可使得蒸汽发生盒10的盒壁温度升高,从而将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加热汽化,该加热件30可优选为U形加热管,从而增大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金属材料具有耐热、防火、导热性好的优点,进而该蒸汽发生盒10优选由金属材料所制成,且铝质材料价格低廉、且易加工成型,进而蒸汽发生盒10可进一步优选由铝质材料制成。
在加热件30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进行加热时,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包括水、水蒸汽;在蒸汽发生器1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水质的因素,在加热汽化过程中,水中也逐渐会产生固体颗粒物,进而该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为水、水蒸汽以及固定颗粒物三者的混合物。
上述固定颗粒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堆积形成水垢,如此,一方面影响流体流动,另一方面也导致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对水的加热效率降低。为了避免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上形成大面积的水垢,本实施例对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部流道结构进行了改进,以使得在蒸汽发生通道100中合适的位置累积水垢,避免水垢大面积的形成于蒸汽发生通道100内,保证了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壁对水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分流件60的存在,第一变流间隙105和第二变流间隙106处的流体流速不同,从而使得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形成两个流速不同的流层,从而可以减少流体内的固体颗粒物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侧壁上发生沉积形成水垢,减少水垢对蒸汽发生器1的影响,降低了蒸汽发生器1使用故障的风险几率,同时有助于延长蒸汽发生器1的使用寿命。
对于蒸汽发生盒10而言,其可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蒸汽发生盒10的制造难度,该蒸汽发生盒10优选采用分体式结构,其中:蒸汽发生盒10包括盒体130和盒盖140,盒体130具有盒腔132、以及设于盒体130上侧的敞口131,敞口131与盒腔132连通,进水端110和出汽端120分别形成于盒体130的相对两端;盒盖140,密封盖设于敞口131,以使盒腔132形成蒸汽发生通道100。分流件60位于盒腔132内,且设于盒腔132的底部,蒸汽发生通道100沿着盒体130的长度方向延伸。此外,由于设置了分流件60,分流件60与盒体130连接,分流件60也可以传导盒体130的热量,从而使得流体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侧壁换热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改善对流体的加热效率
进一步地,分流件60设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底部,第一导流面610与第二导流面620呈相对设置,且第一导流面610和第二导流面620均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延伸。分流件60沿盒体130的长度方向延伸,分流件60具有沿盒体130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流面610和第二导流面620,第一导流面610和第二导流面620在盒体130的宽度方向呈相对设置,从而使得第一变流间隙105和第二变流间隙106也沿盒体130的长度方向延伸(即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
第一变流间隙105和第二变流间隙106内的流体的流速会发生变化。作为优选方式的是,流经第一变流间隙105和/或第二变流间隙106的流体的流速会增大。其中,为了实现流经第一变流间隙105的流体的流速会增大的效果,本蒸汽发生盒10具有如下结构:
第一导流面610具有外凸的增速部630,以使第一变流间隙105内、流经增速部630的流体的流速增加;和/或,
蒸汽发生通道100面向第一导流面610的内壁处设有增速凸起210,以使第一变流间隙105内、流经增速凸起210的流体的流速增加。
该增速凸起210的具体结构可参照蒸汽发生通道100内设置增速件20的方案中增速凸起210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具体赘述。
作为优选方式的是,增速部630的凸出高度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设置;和/或,增速凸起210的凸出高度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设置。如此一来第一变流间隙105的内部空间呈先逐渐减小、后逐渐增大设置,从而提高了流体在第一变流间隙105内的流速。
在一些变形实施例中,参照图13至图15,蒸汽发生通道100面向第一导流面610的内壁处设有增速凸起210,以使第一变流间隙105内、流经增速凸起210的流体的流速增加;第一导流面610对应增速凸起210的位置具有凹陷部640,该凹陷部640的表面呈凹面状设置,从而利于减少流体的流动阻力。通过设置凹陷部640,可以使得第一变流间隙105内的流体在凹陷部640处形成漩涡、涡流,从而进一步减少固体颗粒物在第一变流间隙105处发生沉积形成水垢。
同理,实现流经第二变流间隙106的流体的流速增大的技术方案与以上蒸汽发生盒10的结构相类似,蒸汽发生通道100面向第二导流面620的内壁处设有增速凸起210,或者第一导流面610具有外凸的增速部630,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上述分流件60的顶部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顶部呈间隔设置。此时,分流件60的顶部与盒盖140具有一定的间隔,从而使得流体也可从分流件60的顶部流通,增大了流体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侧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对流体的加热效率。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底部设置增速凸起210,分流件60设于增速凸起210的表面。盒体130的底壁上设置有增速凸起210,以提高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流速,降低盒体130的底壁上形成水垢的几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17,增速凸起210的凸出高度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设置,分流件60的底部与增速凸起210的顶部相连;
分流件60的底部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形成有第三变流间隙107;和/或
分流件60底部的两端处与增速凸起210的表面构成有扰流空间108。
可以理解的是,增速凸起210使得蒸汽发生通道100在其延伸方向呈先减少、后增大设置,分流件60与增速凸起210连接时,分流件60的底部部分与增速凸起210相连接,此时分流件60底部的两端处与增速凸起210的表面构成扰流空间108,从而使得流体在扰流空间108内发生涡流,避免水垢的沉积形成。当分流件60的底部面积较大时,分流件60的底部除了与增速凸起210的顶部连接外,分流件60的底部也可形成第三变流间隙107,从而使得流体沿着分流件60的底部表面流动,减少固体颗粒物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底部沉积形成水垢。
在本实施例一较佳实施方案中,上述分流件60优选包括翼型分流块,该翼型分流块的具有相对设置的翼型导流面和平面导流面(可以理解的是,翼型导流面和平面导流面分别对应为第一导流面610和第二导流面620),翼型分流块的底面与增速凸起210抵接,翼型导流面和平面导流面均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设置,翼型导流面的表面中部朝背离平面导流面方向凸起,翼型分流块的两端处呈减缩设置,且翼型分流块的两端处呈圆滑过渡,从而在降低翼型分流块对流体的阻力影响的基础上,使得流体更容易在经过翼型导流面时产生涡流,降低水垢的产生的几率。进一步地,该平面导流面也优选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呈倾斜设置,如此,平面导流面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了变流间隙,可对流体的流速进行调整,从而也可降低水垢的产生的几率。
在本实施例中,也可在蒸汽发生盒10内设置挡板50,其挡板50的结构以及设置方式可参照方案一中(蒸汽发生通道100内设置挡板50的方案)挡板50的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挡板50优选包括前挡板510和后挡板520,前挡板510靠近进水端110设置,且前挡板510和进水端110之间间隔形成扰流腔102;后挡板520靠近出汽端120设置,且后挡板520和出汽端120之间间隔形成容垢腔104;前挡板510和后挡板520之间形成增速腔103;分流件60位于增速腔103内。
可以理解的是,蒸汽发生通道100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扰流腔102、增速腔103和容垢腔104,其中,扰流腔102和容垢腔104的结构和作用以在上文中说明,此处不再具体说明;在增速腔103内,由于分流件60的存在,可使得流体具有多层不同流速的流层,从而防止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物在增速腔103内沉积形成水垢,更利于固体颗粒物向容垢腔104内流动并沉积形成水垢,从而实现调整水垢的形成位置,减少水垢对蒸汽发生器1的影响。
方案三:在本方案中,主要采用在蒸汽发生通道100内设置分流板70,以实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部的改进,其具体方案如下:
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18至图22,并结合图1至图4以及图8,蒸汽发生器1包括:
蒸汽发生盒10,其内部具有蒸汽发生通道100,所述蒸汽发生盒10具有进水端110和出汽端120,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连通所述进水端110和所述出汽端120;以及
分流板70,沿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倾斜的凸设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底部,所述分流板70的两侧均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呈间隔设置,以使流经所述分流板70两侧的流体具有不同的流速。
具体的,对于该蒸汽发生盒10而言,进水端110设有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相连通的进水口111,出汽端120设有出汽口121,蒸汽发生盒10设置有加热件30。外界的水可从进水口111进入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加热件30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得水加热汽化产生水蒸汽,水蒸汽通过出汽口121排出。其中,加热件30一般安装于蒸汽发生盒10的盒壁内,加热件30通电受热后,可使得蒸汽发生盒10的盒壁温度升高,从而将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加热汽化,该加热件30可优选为U形加热管,从而增大加热面积,提高加热效果;金属材料具有耐热、防火、导热性好的优点,进而该蒸汽发生盒10优选由金属材料所制成,且铝质材料价格低廉、且易加工成型,进而蒸汽发生盒10可进一步优选由铝质材料制成。
在加热件30对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水进行加热时,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包括水、水蒸汽;在蒸汽发生器1工作一段时间后,由于水质的因素,在加热汽化过程中,水中也逐渐会产生固体颗粒物,进而该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为水、水蒸汽以及固定颗粒物三者的混合物。
上述固定颗粒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在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堆积形成水垢,如此,一方面影响流体流动,另一方面也导致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对水的加热效率降低。为了避免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壁上形成大面积的水垢,本实施例对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部流道结构进行了改进,以使得在蒸汽发生通道100中合适的位置累积水垢,避免水垢大面积的形成于蒸汽发生通道100内,保证了蒸汽发生通道100内壁对水的加热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分流板70的存在,分流板70两侧的流体具有不同的流速,从而使得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形成两个流速不同的流层,从而可以减少流体内的固体颗粒物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侧壁上发生沉积形成水垢,减少水垢对蒸汽发生器1的影响,降低了蒸汽发生器1使用故障的风险几率,同时有助于延长蒸汽发生器1的使用寿命。
对于蒸汽发生盒10而言,其可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或者分体式结构。本实施例中,为了降低蒸汽发生盒10的制造难度,该蒸汽发生盒10优选采用分体式结构,其中:蒸汽发生盒10包括盒体130和盒盖140,盒体130具有盒腔132、以及设于盒体130上侧的敞口131,敞口131与盒腔132连通,进水端110和出汽端120分别形成于盒体130的相对两端;盒盖140,密封盖设于敞口131,以使盒腔132形成蒸汽发生通道100。分流板70位于盒腔132内,且设于盒腔132的底部,蒸汽发生通道100沿着盒体130的长度方向延伸。此外,由于设置了分流板70,分流板70与盒体130连接,分流板70也可以传导盒体130的热量,从而使得流体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内侧壁换热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改善对流体的加热效率
蒸汽发生器1还包括设于蒸汽发生通道100底部的导流件80,导流件80位于分流板70与进水端110之间。通过设置导流件80,可以将流体向分流板70方向引流,更有利于对流体进行分流。导流件80优选与分流板70呈间隔设置,如此一来,部分流体可以从导流件80与分流板70之间的间隙流动,从而使得流体分成多股不同方向的支流,从而降低固体颗粒物在导流件80和分流板70附近沉积形成水垢的几率。
进一步地,上述导流件80包括设于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分流直板810,分流直板810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设置;和/或
导流件80包括设于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导流斜板820,导流斜板820与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呈倾斜设置,且导流斜板820的倾斜方向与分流板70的倾斜方向相反。
值得说明的是,分流直板810用以将流体进行分流形成多股流体,分流直板810具有对流体稳流、分流的效果;导流斜板820用以将流体向分流板70处引流、导流。
分流直板810和导流斜板820均可单独存在,分流直板810和导流斜板820也可同时存在。在导流件80同时包括分流直板810和导流斜板820时,分流直板810和导流斜板820可以是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呈间隔设置,或者分流直板810和导流直板两者连接呈一体设置。其中,作为优选实施方案的是,分流直板810和导流直板相连接,且分流直板810靠近分流板70的一端与导流斜板820相连接,进而实现先对流体进行分流,在对流体进行引流的效果。
在一些优化实施方案中,参照图18、图21和图22,上述分流板70包括多个呈并行设置的子隔板710;
多个子隔板710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长度方向呈间隔设置;和/或
多个子隔板710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宽度方向呈间隔设置。
通过设置,多个子隔板710,可以使得分流板70在实现自身分流的基础上,相邻两子隔板710之间形成供流体流通的缺口,从而可形成多股不同流向的支流,进一步避免固体颗粒物在分流板70附近产生水垢。并且,相邻两子隔板710形成的缺口,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和/或宽度方向上呈阶梯状排布,从而形成阶梯状的流层,也能减少水垢的沉积形成。在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中吗,分流板70具有两个或三个子隔板710。
进一步地,蒸汽发生通道100的侧壁上凸设有增速凸起210,分流板70对应增速凸起210设置。其中,该增速凸起210的具体结构可参照蒸汽发生通道100内设置增速件20的方案中增速凸起210的具体结构,此处不再具体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底部凸设有增速凸起210,分流件60位于增速凸起210的表面。盒体130的底壁上设置有增速凸起210,以提高蒸汽发生通道100内的流体流速,降低盒体130的底壁上形成水垢的几率。
进一步地,参照图19和图20,增速凸起210的凸出高度沿蒸汽发生通道100的延伸方向呈先增大、在减小设置;
分流板70与增速凸起210的顶部连接,以使分流板70的两端与增速凸起210的表面间隔构成扰流区域109;或
分流板70的底部均与增速凸起210的表面相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增速凸起210使得蒸汽发生通道100在其延伸方向呈先减少、后增大设置。分流板70与增速凸起210连接时,存在两种情形:一是,分流板70的底部部分与增速凸起210相连接,即分流板70的底端仅与增速凸起210的顶部相连,分流件60底部的两端处与增速凸起210的表面构成扰流空间108,从而使得流体在扰流空间108内发生涡流,避免水垢的沉积形成;二是,分流板70的底部完全与增速凸起210的表面相连接,从而使得分流板70与增速凸起210的表面的交界处形成沿蒸汽发生通道100延伸的流动空间,从而可增强流体的贴壁流动效果,减少了蒸汽发生通道100底部产生水垢的几率。
此外,也可在蒸汽发生盒10内设置挡板50,其挡板50的结构以及设置方式可参照方案一中(蒸汽发生通道100内设置挡板50的方案)挡板50的具体结构。需要说明的是,挡板50优选包括前挡板510和后挡板520,前挡板510靠近进水端110设置,且前挡板510和进水端110之间间隔形成扰流腔102;后挡板520靠近出汽端120设置,且后挡板520和出汽端120之间间隔形成容垢腔104;前挡板510和后挡板520之间形成增速腔103;分流板70和导流件80均位于增速腔103内。
可以理解的是,蒸汽发生通道100包括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连通的扰流腔102、增速腔103和容垢腔104,其中,扰流腔102和容垢腔104的结构和作用以在上文中说明,此处不再具体说明;在增速腔103内,由于分流板70的存在,可使得流体具有多层不同流速的流层,从而防止流体中的固体颗粒物在增速腔103内沉积形成水垢,更利于固体颗粒物向容垢腔104内流动并沉积形成水垢,从而实现调整水垢的形成位置,减少水垢对蒸汽发生器1的影响。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家用电器,该家用电器包括蒸汽发生器,该蒸汽发生器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家用电器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该家用电器包括但不限于集成灶、油烟机、消毒柜、微波炉、挂烫机等一类的家电产品。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蒸汽发生盒,其内部具有蒸汽发生通道,所述蒸汽发生盒还具有进水端和出汽端,所述蒸汽发生通道连通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汽端;以及
增速件,设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内壁,以使经过所述增速件的流体的流速增加;所述增速件包括凸设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内壁的增速凸起;所述蒸汽发生通道具有底壁和与所述底壁相连接的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呈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底壁三者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所述增速凸起;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或所述第二侧壁上设置有所述增速凸起的情况下,所述底壁上设置有沿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延伸方向设置的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速凸起的凸出高度沿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先增大、后减小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速凸起沿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延伸方向呈凸弧状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增速凸起沿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所述增速凸起之间呈间隔设置;或
相邻的两所述增速凸起的表面依次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器还包括于所述蒸汽发生通道底部的加热件,所述蒸汽发生盒的盒体下侧设有温度检测元件,且所述温度检测元件对应所述增速件设置,以检测所述蒸汽发生通道内、所述增速件所在位置的温度。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发生盒包括:
盒体,具有盒腔、以及设于所述盒体上侧的敞口,所述敞口与所述盒腔连通,所述进水端和所述出汽端分别形成于所述盒体的相对两端;
盒盖,密封盖设于所述敞口,以使所述盒腔形成所述蒸汽发生通道;
所述盒腔具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内腔壁,所述增速件设于所述内腔壁和/或所述盒盖朝向所述蒸汽发生通道的一侧。
8.一种家用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蒸汽发生器。
CN201811559055.0A 2018-12-18 2018-12-18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Active CN10951990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9055.0A CN109519909B (zh) 2018-12-18 2018-12-18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59055.0A CN109519909B (zh) 2018-12-18 2018-12-18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9909A CN109519909A (zh) 2019-03-26
CN109519909B true CN109519909B (zh) 2023-11-28

Family

ID=65795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59055.0A Active CN109519909B (zh) 2018-12-18 2018-12-18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199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30543A (zh) * 2019-04-10 2019-07-1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油烟机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62A (zh) * 1992-10-02 1994-05-25 运载器有限公司 内部加肋的传热导管
CN203798218U (zh) * 2013-10-28 2014-08-27 青岛理工大学 粗糙内壁热管
CN104359095A (zh) * 2014-10-14 2015-02-18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包括其的家电装置
CN104676575A (zh) * 2015-01-26 2015-06-0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的子午线形节流圈
CN205825756U (zh) * 2016-06-02 2016-12-21 昆山市宏盛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器
CN209386265U (zh) * 2018-12-18 2019-09-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7162A (zh) * 1992-10-02 1994-05-25 运载器有限公司 内部加肋的传热导管
CN203798218U (zh) * 2013-10-28 2014-08-27 青岛理工大学 粗糙内壁热管
CN104359095A (zh) * 2014-10-14 2015-02-18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和包括其的家电装置
CN104676575A (zh) * 2015-01-26 2015-06-03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一种超超临界锅炉垂直管屏水冷壁的子午线形节流圈
CN205825756U (zh) * 2016-06-02 2016-12-21 昆山市宏盛散热器制造有限公司 散热器
CN209386265U (zh) * 2018-12-18 2019-09-13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洗涤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9909A (zh) 2019-03-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07268728B2 (en) Heating cooker
US10495320B2 (en) Oven appliance with spill control and heat regulating features
CN109519906B (zh)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CN109519908B (zh)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CN109519909B (zh)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JP5070999B2 (ja) 蒸気発生器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加熱調理器
EP2798277B1 (en) An oven comprising an exhaust duct
CN109519907B (zh)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KR101307659B1 (ko) 스팀 용수 배수 시스템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스팀 조리기기
CN209386265U (zh) 蒸汽发生器及家用电器
CN208490001U (zh) 一种翅片式电加热器
CN213488417U (zh) 一种烹饪装置
JP495413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コイルユニット
CN210197398U (zh) 一种带保温柜的吸油烟机
JP3931821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器
CN215328919U (zh) 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CN109520326B (zh) 取暖器
CN213696595U (zh) 一种蒸汽冷凝机构及应用其的蒸汽烹饪设备
CN215518059U (zh) 一种蒸汽发生器的流道、蒸汽发生器及挂烫机
CN215838379U (zh) 一种蒸制烹饪设备
CN215570668U (zh) 一种用于集成灶的吸油烟机和集成灶
JPH0313732A (ja) 加熱装置
CN213248545U (zh) 一种烤炉
CN109506285A (zh) 一种温度调节风门及包含该调节风门的蓄热电暖器
CN213721375U (zh) 蒸汽再加热装置、烹饪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