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518318A -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518318A
CN109518318A CN201811356748.XA CN201811356748A CN109518318A CN 109518318 A CN109518318 A CN 109518318A CN 201811356748 A CN201811356748 A CN 201811356748A CN 109518318 A CN109518318 A CN 1095183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inning
yarn
yarn defect
drafting
control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35674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先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1135674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518318A/zh
Publication of CN1095183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5183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32Regulating or varying draft
    • D01H5/38Regulating or varying draft in response to irregularities in material ;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发明方案为:改纺纱厂以人、机、料、法、环生产五要素为管理对象、全面开展PDCA循环、花大气力动员全厂与质量相关人员参与抓百万米纱疵质量,为以五要素之一的法要素为控制对象,由工艺人员搜集实验检测百万米纱疵质量、车间给出有生活硬头信息及牵伸工艺上车参数情况,对比分析后,再运用第二牵伸理论指导工艺调整,对浮纤聚重分异常严重的品种机台进行工艺调节,增强纺纱摩擦控制力界,以使浮纤聚缩区尽可能地小而接近于生产硬头点位置、但又不出硬头的临界状态,减轻浮纤聚重分程度,让纱线的A、甚至B类纱疵出现断崖式减少,使百万米纱疵数降低回落至控制范围之内。

Description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纺织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统的民族工业,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国后的江、浙、沪、陕、鄂、豫、鲁、津、京曾经是国家有名的三大纺织基地,在西方长期经济技术封锁的年代,纺织业为解决民生就业,出口创汇,国家经济建设曾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纺纱质量控制方面,面临到诸多问题,特别是纱线质量方面:条干质量因有“变速点”的理论支持,企业通过设备技术更新,条干难题逐渐得到解决,但纱疵难题因缺失技术理论的指导,始终是老虎吃天无法解决,可以说是成了一项质量顽症,人们按照各种猜想的“可能”性“理论”抓纱疵质量管理,对人、机、料、法、环五大生产要素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试图依靠全员、以改进提高员工作质量抓纱疵质量,通过抓操作清洁、减少飞花、皮圈皮辊缠绕挂花、改进设备质量、减少空调生活缠绕呀......,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各种“可能”性的想象可能问题管理上,因缺失纱疵形成理论支持,特别占比达九成以上的A类纱疵,年年无奈、结果全员的PDCA循环了又循环,用尽洪荒之力,几乎全都是做了无用功。
作为一种质量顽症的纱疵问题,在一些民营中小企业、新兴色棉纺纱企业显的尤为突出,纱疵高一是影响后纺络筒生产效率和产能,有些民营企业因纱疵太高,几乎月月生产盘点前,都要关停细纱及前纺的所有机台,给前部纺纱车间放假,等待后纺络筒消化完堆积如小山的细纱产量后,再让前部纺纱车间重新开机生产,二是纱疵高严重影响纱线产品质量,纱疵高,切断再接头的纱段数高,因接头纱线强力比原纱低,则多接头的低强力筒纱,严重影响再后部的织造的生产效率,可以说:后部的织造企业对前部纺纱的质量索赔、退货百分这八十左右都是由深入层次的“纱疵”质量问题造成的,后部织造对前部纺纱质量的所有质量问题中,“纱疵”质量问题最为激烈和难以容忍的问题,甚至是“怒火中烧”很不客气,因为纱疵多的漏切,造成他们的布面纺疵大幅增高,造成断经断纬大幅增高,织造低效,停机多,又使织造开车稀密路的织疵大幅增高,对织布下机一等品率危害极大,严重者,还有造成织造机械的损伤事故,所以,纱疵问题几乎成了决定纺纱厂质量信誉、客户多少和去留有无的关键因素,
解决纺纱厂的所有质量管理问题中,除了“纱疵”质量之外,其它各种质量问题皆可通过成熟的技术分析,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对症下药,收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良好效果,但唯独对纱疵,分析只能用一种传统的可能性技术、合乎情理的猜想理论推判”作基础,结果在解决纱疵问题上,有时感觉好象有点对,有哪么一点儿效果,有时觉得一点效果都没有,心理纠结,情感无奈,不得不依靠全员、抓全面质量管理,抓部比不抓放弃好,结果事儿作了一大堆,就是效果很小,甚至是白劳动瞎忙乎,所以,经常会有人说:“纱疵来无踪,去无影,好了不知是怎么好的,不好也不知道真正原因是什么,客观实事求是地说,千百年来,纺纱人是因真正缺失纱疵成因理论,而不能对纱疵成因说得清,道地明,老虎吃天,奈何不得,走了太多的弯路,做了很多的无用功;今言我们的专业课本、棉纺手册、纱线纱疵形成与控制各类书籍中的纱疵相关理论,实属留存的一种可能性说法的经验与累积、实属是一种感觉上的合情推断猜想,而不是纺织科学技术理论的本源。
因缺失可靠的纱疵理论指导,纺纱人只能从生产管理、操作执行率、空调、设备、专件器材质量乃至配棉、全方位改进提高人员的工作质量,抓全面质量管理,以求能获得到较好的纺纱纱疵质量;然而,在一般正常的生产状态下,花数十倍的工作努力于上述诸多工作,最后方方面面效果累加总和还比不上从工艺技术上,作一小点儿工艺技术的调整和改变、所获得纱疵改善效果的百分之几的一个小零头,原因就是千百年来,人们缺失了第二牵伸理论——《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详见专利号2015109220514也曾对《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及本发明中对第二牵伸理论的精细阐述。
发明内容
为解决好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改纺纱厂以人、机、料、法、环生产五要素为管理对象、全面开展PDCA循环、花大气力号召动员全厂相关人员参与抓百万米纱疵质量,为以五要素之一的法要素做控制对象,由工艺人员搜集实测百万米纱疵质量信息、车间记录生活硬头信息及牵伸工艺实际上车数值情况,对比分析,运用第二牵伸理论指导工艺调整,对浮纤聚重分异常严重的机台品种进行工艺调节,增强其纺纱摩擦控制力界,特别是浮游区段的摩擦控制力界,使实际纺纱机台的摩擦控制力界相同或近似于浮纤理想要求的弧形递增摩擦控制力界,让浮纤聚缩区尽可能小而接近于生产硬头点位置、但又不到达硬头点的临界位置状态,减轻浮纤聚重分程度,让纱线的A类纱疵出现断崖式减少、甚至B类纱疵也出现明显减少,使百万米纱疵数降低回落至控制范围之内。
中国是一个有着古老纺纱传统优势的大国,从古代原始手搓纺线、转槌纺线、手摇纺车牵抽纺线,直到当今机械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纺纱生产纱线,尽管方法、效能差异很大,但都是在围绕着一项工作——把纺纱纤维牵长拉细、加捻纺成纱线,为了能更好地牵长拉细,就引出了一个纱线条干质量的问题,于是世界纺织领域中不知是哪国的纺纱科学家给出了一个智慧的牵伸变速点理论,该理论对促进纺纱机械及纱线生产技术进步贡献巨大,其正确的权威性受到世界纺织人的尊敬和信赖,然而随着时代进步到今天,条干质量已不再是太大的难题,但十万为纱疵数又日益突出地成了一个急迫解决的最大难题,因为它关系到后纺络筒的效率、织造布面质量等级品率,哪么纱疵、特别是A类纱疵甚至B类纱疵与人们所信赖的牵伸变速点理论有没有什么内在不利联系呢?回答是肯定的。
首先,变速点是针对纺纱纤维而言的,以下简称为纺纤,但生产中一同参与被牵伸的对象有二,除了纺纤外,还有浮游纤维呢!以下简称为浮纤,但浮纤很短,在牵伸隔距区段中,浮纤的浮游聚集空间往往因为工艺余量考虑过大而过大,而它们又只能受到快慢两种纺纤的牵拉被左右,到目前至,人们还不知道怎样去有效地控制他们,只知道有一个权威有名的变速点理论,是为获得质量更好的条干而设计,因未考虑也很难考虑浮纤因素,存有缺陷就必然有不利结果:努力让主体纺纱纤维由原来的不太均匀变得很均匀,使纱线条干均匀质量大幅改善,但浮纤也由原来的不怎么均匀、不怎么弯曲和纠缠,变得严重不均匀、弯曲和纠缠,或更加严重不均匀、弯曲和纠缠,或特别严重的不均匀、弯曲和纠缠,我们称其为浮纤的聚集重分布现象,以下简称为聚重分;生产中若是人们不知道在改善条干质量的同时,还伴随存在有这种聚重分现象,便就不会去有意识地、主动地改善聚重分现象,使聚重分的程度变得尽可能的轻,以至于A类纱疵数、甚至B类纱疵数,可能出现如无缰野马式自由状态,而出现一种“条干很好、达到了控制指标要求,相反A类、甚至B类纱疵数为比较正常、或比较差、或很差、或特别差”的现象,以下简称其为条疵好差度现象。
纺纱第二牵伸理论:纺纱牵伸中,变速点使纺纤由原来的不太均匀、不太平直,经牵伸变成很均匀、很平直的单根纤维,但也使浮纤聚重分的发生变得不可避免,因各厂所设计工艺情况的不完全同,使生产同一品种纱线的聚重分轻重程度有比较常态、或较差、或很差、或特别差,而使百万米纱疵质量差异很大,为使条疵好差度都能变得更好,须使聚重分的聚缩区尽可能的小而靠近硬头点位置,即聚缩区的长条矩形的长宽两边的实际数值应尽可能的小、而靠前驱近硬头点、又不到达硬头点位置,使条疵好差度能更加合理的变好,(注:纺纱牵伸的一项功能任务是让纺纱纤维被伸拉变直、牵成单根而用“变速点”这一专业术语很恰当,但浮游纤维因太短、且牵伸只受快慢纺纤共同“滤搓”影响,其形态多是由分散单根集合成多根、由直变弯、进而相互聚集纠缠、或被聚集成小团块、或被纠结缩成中团块、大团块,超大团块被裂解成大团块、中团块、小团块,所以,浮纤用“聚缩区”这一专业术语甚为恰当,浮纤因是被“滤搓”,特别不适宜再继续延用第一牵伸理论中的“变速点”术语进行描述);
这就是说,浮纤的聚重分是改善纱线条干过程中必然存留着的一个负面质量现象,以下简称为纱疵负质量,纱疵负质量的好坏与纺纱牵伸工艺设计的严谨性密切相关,若产品工艺设计严谨得当,在台锭专件器材差异率、加压差异率不是过大的前题下,以牵伸生活是否出硬头、实际检测出的十万米纱疵数高低为参照物,反向判断,按纺纱第二牵伸理论的要求,以调改个别牵伸工艺参数,让聚缩区变小而靠前,即可获取更好的条疵好差度,这对有经验的纺纱专业工艺人员而言,是一件较为容易做好的工作,只要找准了要害工艺项,稍稍调整一下工艺参数,例如增加粗纱捻度,就可使A类纱疵数发生断崖式降低。
但实际生产中,有相当数量的民营纺企经常遇到十万米纱疵数过高的困窘,有的甚至是年年、月月、天天都遇到十刀米纱疵数过高的困窘,如福建翔隆纺织公司,自北京二棉厂帮助他们设计建厂投产十几年、直到2004年,出奇高的纱疵质量始终年年、月月、天天困绕着他们,该厂几乎每个月都要因细纱纱疵太高,致使后纺络筒切除率太高、致使络筒生产效率极低、消化不完当日细纱机产量,不得不月月在月底盘点前、全厂关停细纱机及前纺生产机台三五天时间,等待后纺消化完堆积如山的细纱果后,再让细纱和前纺工序再投入生产,追究病根就是他们始终不知道还有一个浮纤聚重分现象的存在,全厂几乎每个品种的聚缩区都远离硬头点,故其A类纱疵数就异常地高;类似地,有少量个别或特别品种、经常遭遇十万米纱疵数奇高、且束手无策的一流、超一流公司厂家,几乎是家家都有的常事,只不过大家都认为这是品种因素、是个案,并未意识到、或承认是自己工艺方法缺陷所致。
如今不用愁了,本发明给出了一个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相对于之前采用以人、机、料、法、环生产五要素为管理对象、全面开展PDCA循环、花大气力动员全厂与质量相关人员参与抓百万米纱疵质量,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具有四两拨千斤的奇效。
第二牵伸理的具体实际运用,以细纱工序为例说明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为使条疵好差度变得更好,一要使聚重分的聚缩区的前宽边尽可能接近而不到达硬头点位置,二要使聚缩区的长宽两数值应尽可能地小;我们可以把聚缩区看作为一根粗纱或一组棉条在牵伸通道上被控制的细长条矩形,硬头点位置为所纺品种的工艺极限位置,前宽边以极限位置为目标点,让聚缩区的前宽边趋近而不触及目标点,且细长条矩形的“长和宽”尽可能合理的小,简称为聚缩区两要,一要趋近、二要小;转换成工艺人员习惯摩擦控制力界就是:所纺品种的机台的实际纺纱摩擦控制力界图形,要尽可能接近于弹簧摆动销浮纤牵伸的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应熟记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聚重分具有累积加重性;
对比图2中的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与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8),很明显: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中的左二、三、四、五、六摩擦控制力界值偏小于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8)中对应的左二、三、四、五、六摩擦控制力界值,工艺人员只要设法调改牵伸工艺,补强一下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中的左二、三、四、五、六摩擦控制力界值,即可使实际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变得接近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8)了,例如工艺人员只要少许增加点儿粗纱捻度,因粗纱条的捻回角增大,能使聚缩区(9)的长和宽同时都有减小,即能使聚缩区(9)显著减小,则A类纱疵(6)便会出现断崖式减少的奇效,进而使纱线的万米纱疵数显著降低,同理、且经过实践验证,工艺人员减小细纱后区解捻牵伸倍数、或减小中心距、或减小皮圈钳口隔距、或减小集合器、均能使聚缩区(9)的有效减小,只是差异有所不同而已,但这些方法均没有少许增加粗纱捻度来得更方便和高效对比图2中的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与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8),很明显: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中的左二、三、四、五、六摩擦控制力界值偏小于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8)中对应的左二、三、四、五、六摩擦控制力界值,工艺人员只要设法调改牵伸工艺,补强一下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中的左二、三、四、五、六摩擦控制力界值,即可使实际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变得接近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8)了,例如工艺人员只要少许增加点儿粗纱捻度,因粗纱条的捻回角增大,能使聚缩区(9)的长和宽同时都有减小,即能使聚缩区(9)显著减小,则A类纱疵(6)便会出现断崖式减少的奇效,进而使纱线的万米纱疵数显著降低,同理、且经过实践验证,工艺人员减小细纱后区解捻牵伸倍数、或减小中心距、或减小皮圈钳口隔距、或减小集合器、均能使聚缩区(9)的有效减小,只是差异有所不同而已,但这些方法均没有少许增加粗纱捻度来得更方便和高效。
变速点理论与聚重分的区别与联系对照表
图1是纺纱厂浮纤聚重分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a、b、c、d四小图分别是生条、并条、粗纱、细纱所对应的纺纤、浮纤、浮纤小团块、浮纤大团块、A类纱疵(6)形态图。
图2是上、下两图分别是细纱弹簧摆动销的纺纤、浮纤各自对应的牵伸摩擦控制力界的理想要求图。
图3是聚缩区大小设想变化图。
图4是工艺人员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逻辑图。
上述图中包括了纺纤1,浮纤2,浮纤小团块3,浮纤大团块4,细纱5,A类纱疵6,细纱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的理想要求形态7,细纱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理想要求形态8,聚缩区9,电脑系统中的万米纱疵超标品种信息10,电脑系统中的细纱生活硬头品种机台信息11,电脑系统中的牵伸工艺上机信息12,工艺人员13,调改细纱牵伸工艺14,调改粗纱牵伸工艺15,调改并条牵伸工艺16。
附图说明: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利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A、B两类纱疵、以降低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过程:
实施例一:工艺人员用第二牵伸理论解决细纱A类纱疵的方法过程,见图1、图2、图3、图4:
图1是纺纱厂浮纤聚重分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a、b、c、d四小图分别是生条、并条、粗纱、细纱所对应的纺纤、浮纤、浮纤小团块、浮纤大团块、A类纱疵(6)形态图;图2是上、下两图分别是细纱弹簧摆动销的纺纤(7)、浮纤各自对应的牵伸摩擦控制力界的理想要求图(8);图3是聚缩区大小设想变化图,图4是工艺人员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逻辑图;它们均需被工艺人员(13)熟记于心,工艺人员(13)用第二牵伸理论解决细纱(5)的A类纱疵(6)的方法过程:见图1、图2、图3、图4;其中的图1、图2、图3均需被工艺人员(13)熟记于心,工艺人员(13)从电脑系统能获得络筒生产纱疵剪切数奇高的生产信息、细纱(5)生产从无生活硬头的生活信息,经过与纱疵控制标准对比分析之后,工艺人员(13)便考虑调改粗纱牵伸工艺(15),通过调改粗纱机中心齿轮一齿的增加捻度工艺,使聚缩区(9)的宽、长都对应变小一个相应的量值,补强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的左二、三、四、五方块高度值,使实际细纱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接近于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8),再批量换用纺好的大捻度粗纱重纺细纱,新纺细纱(5)的A类纱疵(6)大多会有断崖式降低,若只是明显降低,且无细纱(5)硬头出现,可考虑再增加一齿的粗纱捻度,若A类纱疵(6)有了断崖式下降,但细纱(5)有极小量地纱锭出硬头,可让机械人员调重一档前罗拉加压,去除个别落后纱锭的机械因素;同理,调小细纱机的后区解捻牵伸倍数、集合器、钳口隔距、罗拉隔距,或调大摇架总加压,也会有很好的效果,这里不再一一述说。
实施例二:工艺人员用第二牵伸理论解决细纱A、B类纱疵的方法过程,见图1、图2、图3、图4:
图1是图1是纺纱厂浮纤聚重分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a、b、c、d四小图分别是生条、并条、粗纱、细纱所对应的纺纤、浮纤、浮纤小团块、浮纤大团块、A类纱疵6形态图;图2是上、下两图分别是细纱弹簧摆动销的纺纤7、浮纤各自对应的牵伸摩擦控制力界的理想要求图8;图3是聚缩区大小设想变化图,图4是工艺人员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逻辑图;工艺人员(13)用第二牵伸理论解决细纱(5)B类纱疵的方法过程,见图1、图2、图3、图4:工艺人员(13)从电脑系统能获得络筒生产纱疵剪切数奇高,A类纱疵特别高、B类纱疵也较高的生产信息、对应细纱品种的机台生产从无生活硬头的生活信息,经过与纱疵控制标准对比分析之后,工艺人员(13)便考虑调改粗纱牵伸工艺(15)的同时、也调改并条牵伸工艺(16),让粗纱机生产的聚缩区(9)、并条机生产的聚缩区(9)都有适当减小和靠前,而使细纱的A类纱疵(6)显著降低,B类纱疵回到正常水平值,具体如何调改粗纱牵伸工艺(15)、调改并条牵伸工艺(16),方案可有多种,但都是以工艺人员(13)熟记这图1、图2、图3、图4是为基础,万调不离四图之本,这里不再一一详述,工艺人员(13)多是学过棉纺工程专业的技术人员,熟记四图、真正看懂了实施例一,调改粗纱或并条牵伸工艺,那就是通一皆通百的自然了。

Claims (5)

1.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改纺纱厂以人、机、料、法、环生产五要素为管理对象、全面开展PDCA循环、花大气力号召动员全厂与质量相关人员参与抓百万米纱疵质量,为以五要素之一的法要素做控制对象,由工艺人员搜集实测百万米纱疵质量信息、车间记录生活硬头信息及牵伸工艺实际上车数值情况,对比分析,再运用第二牵伸理论指导工艺调整,对浮纤聚重分异常严重的机台品种进行工艺调节,增强其纺纱摩擦控制力界,特别是浮游区段的摩擦控制力界,使实际纺纱机台的摩擦控制力界相同或近似于浮纤理想要求的弧形递增摩擦控制力界,让浮纤聚缩区尽可能小而接近于生产硬头点位置、但又不到达硬头点的临界位置状态,减轻浮纤聚重分程度,让纱线的A类纱疵出现断崖式减少、甚至B类纱疵也出现明显减少,使百万米纱疵数降低回落至控制范围之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纺纱第二牵伸理论:纺纱牵伸中,变速点使纺纤由原来的不太均匀、不太平直,经牵伸变成很均匀、很平直的单根纤维,但也使浮纤聚重分的发生变得不可避免,因各厂所设计工艺情况的不完全同,使生产同一品种纱线的聚重分轻重程度有比较常态、或较差、或很差、或特别差,而使百万米纱疵质量差异很大,为使条疵好差度都能变得更好,须使聚重分的聚缩区尽可能的小而靠近硬头点位置,即聚缩区的长条矩形的长宽两边的实际数值应尽可能的小、而靠前趋近硬头点、又不到达硬头点位置,使条疵好差度能更加合理的变好,(注:纺纱牵伸的一项功能任务是让纺纱纤维被伸拉变直、牵成单根而用“变速点”这一专业术语很恰当,但浮游纤维因太短、且牵伸只受快慢纺纤共同“滤搓”影响,其形态多是由分散单根集合成多根、由直变弯、进而相互聚集纠缠、或被聚集成小团块、或被纠结缩成中团块、大团块,超大团块被裂解成大团块、中团块、小团块,所以,浮纤用“聚缩区”这一专业术语甚为恰当,浮纤因是被“滤搓”,特别不适宜再继续延用第一牵伸理论中的“变速点”术语进行描述);
这就是说,浮纤的聚重分是改善纱线条干过程中必然存留着的一个负面质量现象,以下简称为纱疵负质量,纱疵负质量的好坏与纺纱牵伸工艺设计的严谨性密切相关,若产品工艺设计严谨得当,在台锭专件器材差异率、加压差异率不是过大的前题下,以牵伸生活是否出硬头、实际检测出的十万米纱疵数高低为参照物,反向判断,按纺纱第二牵伸理论的要求,以调改个别牵伸工艺参数,让聚缩区变小而靠前,即可获取更好的条疵好差度,这对有经验的纺纱专业工艺人员而言,是一件较为容易做好的工作,只要找准了要害工艺项,稍稍调整一下工艺参数,例如增加粗纱捻度,就可使A类纱疵数发生断崖式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二牵伸理的具体实际运用,以细纱工序为例说明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为使条疵好差度变得更好,一要使聚重分的聚缩区的前宽边尽可能接近而不到达硬头点位置,二要使聚缩区的长宽两数值应尽可能地小;我们可以把聚缩区看作为一根粗纱或一组棉条在牵伸通道上被控制的细长条矩形,硬头点位置为所纺品种的工艺极限位置,前宽边以极限位置为目标点,让聚缩区的前宽边趋近而不触及目标点,且细长条矩形的“长和宽”尽可能合理的小,简称为聚缩区两要,一要趋近、二要小;转换成工艺人员习惯摩擦控制力界就是:所纺品种的机台的实际纺纱摩擦控制力界图形,要尽可能接近于弹簧摆动销浮纤牵伸的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应熟记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聚重分具有累积加重性;
对比图2中的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与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8),很明显: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中的左二、三、四、五、六摩擦控制力界值偏小于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8)中对应的左二、三、四、五、六摩擦控制力界值,工艺人员只要设法调改牵伸工艺,补强一下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中的左二、三、四、五、六摩擦控制力界值,即可使实际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变得接近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8)了,例如工艺人员只要少许增加点儿粗纱捻度,因粗纱条的捻回角增大,能使聚缩区(9)的长和宽同时都有减小,即能使聚缩区(9)显著减小,则A类纱疵(6)便会出现断崖式减少的奇效,进而使纱线的万米纱疵数显著降低,同理、且经过实践验证,工艺人员减小细纱后区解捻牵伸倍数、或减小中心距、或减小皮圈钳口隔距、或减小集合器、均能使聚缩区(9)的有效减小,只是差异有所不同而已,但这些方法均没有少许增加粗纱捻度来得更方便和高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人员(13)用第二牵伸理论解决细纱(5)的A类纱疵(6)的方法过程:见图1、图2、图3、图4;其中的图1、图2、图3均需被工艺人员(13)熟记于心,工艺人员(13)从电脑系统能获得络筒生产纱疵剪切数奇高的生产信息、细纱(5)生产从无生活硬头的生活信息,经过与纱疵控制标准对比分析之后,工艺人员(13)便考虑调改粗纱牵伸工艺(15),通过调改粗纱机中心齿轮一齿的增加捻度工艺,使聚缩区(9)的宽、长都对应变小一个相应的量值,补强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形态(7)的左二、三、四、五方块高度值,使实际细纱弹簧摆动销的纺纤牵伸摩擦控制力界接近于弹簧摆动销的浮纤牵伸理想摩擦控制力界形态(8),再批量换用纺好的大捻度粗纱重纺细纱,新纺细纱(5)的A类纱疵(6)大多会有断崖式降低,若只是明显降低,且无细纱(5)硬头出现,可考虑再增加一齿的粗纱捻度,若A类纱疵(6)有了断崖式下降,但细纱(5)有极小量地纱锭出硬头,可让机械人员调重一档前罗拉加压,去除个别落后纱锭的机械因素;同理,调小细纱机的后区解捻牵伸倍数、集合器、钳口隔距、罗拉隔距,或调大摇架总加压,也会有很好的效果,这里不再一一述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人员(13)用第二牵伸理论解决细纱(5)B类纱疵的方法过程:见图1、图2、图3、图4:工艺人员(13)从电脑系统能获得络筒生产纱疵剪切数奇高,A类纱疵特别高、B类纱疵也较高的生产信息、对应细纱品种的机台生产从无生活硬头的生活信息,经过与纱疵控制标准对比分析之后,工艺人员(13)便考虑调改粗纱牵伸工艺(15)的同时、也调改并条牵伸工艺(16),让粗纱机生产的聚缩区(9)、并条机生产的聚缩区(9)都有适当减小和靠前,而使细纱的A类纱疵(6)显著降低,B类纱疵回到正常水平值,具体如何调改粗纱牵伸工艺(15)、调改并条牵伸工艺(16),方案可有多种,但都是以工艺人员(13)熟记这图1、图2、图3、图4是为基础,万调不离四图之本,领会看懂了实施例一,照法调改粗纱或并条牵伸工艺就是了。
CN201811356748.XA 2018-11-13 2018-11-13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Pending CN10951831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6748.XA CN109518318A (zh) 2018-11-13 2018-11-13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356748.XA CN109518318A (zh) 2018-11-13 2018-11-13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518318A true CN109518318A (zh) 2019-03-26

Family

ID=65777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356748.XA Pending CN109518318A (zh) 2018-11-13 2018-11-13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518318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4222A (ja) * 1999-02-13 2000-08-29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調節牽伸機構
CN2571781Y (zh) * 2002-09-29 2003-09-10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三研究所 短片段并条自调匀整控制装置
CN101096788A (zh) * 2006-06-28 2008-01-02 吕特英格纺织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控制方法,以及一种纺织机械
CN105332113A (zh) * 2015-12-12 2016-02-17 李先登 棉纺牵伸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理论
CN107059169A (zh) * 2017-05-08 2017-08-18 李先登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CN107190375A (zh) * 2017-05-11 2017-09-22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牵伸区内纤维分布均衡的自调匀整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234222A (ja) * 1999-02-13 2000-08-29 Truetzschler Gmbh & Co Kg 調節牽伸機構
CN2571781Y (zh) * 2002-09-29 2003-09-10 中国航空工业第六一三研究所 短片段并条自调匀整控制装置
CN101096788A (zh) * 2006-06-28 2008-01-02 吕特英格纺织机械制造股份公司 一种用于纺织机械的牵伸系统的牵伸控制方法,以及一种纺织机械
CN105332113A (zh) * 2015-12-12 2016-02-17 李先登 棉纺牵伸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理论
CN107059169A (zh) * 2017-05-08 2017-08-18 李先登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CN107190375A (zh) * 2017-05-11 2017-09-22 东华大学 一种基于牵伸区内纤维分布均衡的自调匀整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913142U (zh) 一种纱线
CN106048790A (zh) 一种超细旦天丝纤维生产特高支紧密纺纱制造工艺
CN110699809A (zh) 一种差异化捻度复合纱线的生产方法
CN107460612A (zh) 一种多彩渐变数码纱针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Jose et al. Potentiality of Indian pineapple leaf fiber for apparels
CN104593919A (zh) 一种高支精梳兔绒纯纺机织纱的纺纱工艺
CN104611800B (zh) 高支精梳驼绒机织纱线
CN109518318A (zh)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CN105755610A (zh) 一种水溶性纤维成条的制作方法
CN102534939A (zh) 一种仿真丝织物及其生产方法
Moghassem Comparison among two analytical methods of multi-criteria decision making for appropriate spinning condition selection
CN105332113A (zh) 棉纺牵伸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理论
Isaqulov et 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he spindle speed on the properties for the baked siro yarn, which made from cotton and polyester fibres
CN110079929A (zh) 绒毛类单股纱线针织编织方法
Kozłowski et al. OE Cotton Yarns with a High Content of Enzyme-Modified Flax Fibers
CN104611795A (zh) 高支精梳牛绒纱线及其制造方法
CN208455138U (zh) 一种单面斜纹道夫针布
Rwawiire et al. Prediction of polyester/cotton ring spun yarn unevenness using adaptive neuro Fuzzy inference system
CN112926938A (zh) 一种基于案例推理的双重纺纱工艺推荐系统
CN107059169A (zh)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CN103184606A (zh) 纱线及利用增加纱线自身弹性提高纺织物弹性的生产方法
CN107385620A (zh) 一种防静电机织过滤布及其制造方法
Toxirovich et al.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YARN PRODUCED ON RING-SPINNING MACHINES
Harpa Applications of multicriteria analysis in cotton mill
CN109989142A (zh) 一种保暖抗菌混纺纱的生产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6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