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059169A -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059169A
CN107059169A CN201710323327.6A CN201710323327A CN107059169A CN 107059169 A CN107059169 A CN 107059169A CN 201710323327 A CN201710323327 A CN 201710323327A CN 107059169 A CN107059169 A CN 107059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spinning
yarn defect
poly
defe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1032332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先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71032332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7059169A/zh
Publication of CN107059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05916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5/00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 Threading of roving into drafting machine
    • D01H5/18Draft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without fallers or like pinned bars
    • D01H5/32Regulating or varying draft
    • D01H5/38Regulating or varying draft in response to irregularities in material ;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Yarns And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发明方案为:在纺纱生产的纱疵质量控制中,改多年来依靠全员抓质量、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改进全员工作质量、保障降低纱疵为由工艺技术人员从试验室及车间了解各生产品种的百万米纱疵情况,间接掌握纺纱牵伸过程中的浮游纤维聚集重分布的轻重程度的状况,根据品种、配棉、季节、工艺上机状态、设备技术状况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适时跟随性地小量调改并条、粗、细纱机的牵伸工艺,特别是调改粗纱捻度,使纺纱生产中的A类纱疵大幅减少,进而大幅降低成纱的百万米纱疵数,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使成纱A类纱疵数保持在一个合理应有的最低数值水平上。

Description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纺织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统的民族工业,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建国后的江浙沪、陕鄂豫及鲁津京曾经是国家有名的三大纺织基地,在西方长期经济技术封锁的年代,纺织业为解决民生就业,出口创汇,国家经济建设曾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其管理、技术及、产品研发落后多方原因,在纺纱质量控制方面,面临到诸多问题,特别是纱线质量问题:条干质量因有“变速点”的理论支持,企业通过设备技术更新,条干难题得到解决,但纱疵难题始终老虎吃天无法解决,可以说是成了一项质量顽症,人们按照各种的“可能”性的“理论”抓纱疵质量管理,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改进人员工作质量、依靠全员抓纱疵质量,抓操作清洁、减少飞花、皮圈皮辊缠绕挂花、空调生活缠绕呀,将大量的精力花费在各种“可能”性的问题管理上。
作为一种质量顽症的纱疵问题,在一些民营中小企业、新兴色棉纺纱企业显的尤为突出,纱疵高一是影响后纺络筒生产效率和产能,有些民营企业因纱疵太高,几乎月月要关停细纱及前纺的所有机台,给前部纺纱车间放假,等待后纺络筒消化完堆积如小山的细纱产量后,再让前部纺纱车间重新开机生产,二是纱疵高严重影响纱线产品质量,纱疵高,切断再接头的纱段数高,因接头纱线强力比原纱低,则多接头的低强力筒纱,严重影响再后部的织造的生产效率,可以说:后部的织造企业对前部纺纱的质量索赔、退货百分这八十左右都是由深入层次的“纱疵”质量问题造成的,后部织造对前部纺纱质量的所有质量问题中,“纱疵”质量问题最为激烈和难以容忍的问题,甚至是“怒火中烧”很不客气,因为纱疵多的漏切,造成他们的布面纺疵大幅增高,造成断经断纬大幅增高,织造低效,停机多,又使织造开车稀密路的织疵大幅增高,对织布下机一等品率危害极大,严重者,还有造成织造机械的损伤事故,所以,纱疵问题几乎成了决定纺纱厂质量信誉、客户多少和去留有无的关键因素。
解决纺纱厂的所有质量管理问题中,除了“纱疵”质量之外,其它各种质量问题皆可通过成熟的技术分析,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对症下药,收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良好效果,但唯独对纱疵,分析只能用一种传统的可能性技术、合乎情理的理论推判”作基础,结果在解决纱疵问题上,有时感觉好象有点对,有哪么一点儿效果,有时觉得一点效果都没有,心理纠结,情感矛盾,抓全面质量管理,事儿作了一大堆,就是不起一点泡,白劳动白忙乎,所以,经常会有人说:“纱疵来无踪,去无影,好了不知是怎么好的,不好也不知道真正原因中什么,客观实事求是地说,千百年来,纺纱人是因真正缺失纱疵成因理论,而不能对纱疵成因说得清,道地明,老虎吃天,奈何不得,走了太多的弯路,做了很多的无用功;今言我们的专业课本、棉纺手册、纱线纱疵形成与控制各类书籍中的纱疵相关理论,实属留存的一种可能性说法的经验与累积、一种感觉上的合情的推理迭加,而不是纺织科学的本源。
因缺失可靠的纱疵理论指导,纺纱人只能从生产管理、操作执行率、空调、设备、专件器材质量乃至配棉、全方位改进提高人员的工作质量,抓全面质量管理,以求能得到较好的纺纱纱疵质量;然而,在一般正常的生产状态下,花数十倍的工作努力于上述诸多工作最后方方面面效果累加总和还比不上从工艺技术上,作一点儿工艺微小调整和改变所获得效果的百分之几的一个小零头,原因是千百年来,人们始终不知道纺纱生产的牵伸理论中,还有一个第二牵伸理论——《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的客观科学存在,专利号2015109220514也曾对《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作了阐述。
发明内容
为解决好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包括人们一直根据现有的纺纱专业理论、棉纺手册、纱线纱疵形成与控制等诸多技术知识,花大力气加强运转生产管理,抓现场清洁工作质量、改善空调及生产生活质量、改善生产设备、专件器材质量乃至配棉、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进行改善纱疵质量,其特征在于:在纺纱生产厂,改多年来的依靠全员抓纱疵质量、改进和提高人员的工作质量、全员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降低纱疵,为由工艺技术人员从试验室及车间了解各生产品种的百万米纱疵情况,间接分析掌握纺纱牵伸过程中的浮游纤维聚集重分布情况,依据生产品种、配棉、季节、工艺上机状态、设备技术状况等诸多因素,综合判断,适时跟随性地调改并条、粗、细纱机的个别牵伸工艺,加强中后牵伸的两类纤维控制,如调改粗纱捻度,使纺纱生产中的A类纱疵大幅减少,进而大幅降低成纱的百万米纱疵数,以四两拨千斤、达到使成纱A类纱疵数保持在一个最低数值水平上的目的。
按纺纱理论,最好是每一个产品对应一套工艺设计配置,如同一个人去裁缝店量身制作衣裤一样,以利纱线质量的改善与控制,但对现实生产中的纺纱工厂而言,基本是不可能的,特别是现代纺纱随人类生活水平持续提高,要求也愈来愈高,品种增多、纤种增多、混纺类种增多、多色纯纺及混纺等等,已是一种市场常态,纺纱厂很难做到按“量身制作”方法为每个品种配套相应的工艺方案,特别是哪些色棉纺纱厂、中小民间纺纱厂,品种多,订单量小,纺纱纤维多样化、混纺常态化,超常态比例的混纺化,可谓是种类繁多,五花八门,他们只能分类,取舍性地给出多个类种、有包容覆盖性的纺纱工艺设计,如同人们在商店购物所知的衣服的型号、鞋子的号码,满足各种身材、胖瘦、高矮群体要求的哪样,以应对满足多品种、多纤种、多混纺、多色纯纺及混纺等等的工艺技术要求,但这种客观而实际的作法,在纱疵质量控制问题上,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加重“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的严重程度,出现百万米纱疵严重超标、影响产能、影响工厂质量信誉的问题。
以涤棉混纺纱为例,若采用人工打结器作业络筒生产,正常情况下,百万米纱疵数在380根左右是可接受的质量心理,当其达到六七百根,后纺络向值车工就会有强烈的不适反应,当达到八九百根时,100%的络筒当车操作人员因产量大幅降低,基本不愿再档车了,即使强制进行络筒生产,这种筒纱发往客户使用,均会出现断头太高无法忍受的质量警告反馈,用自动络筒机机械手自动操作,上千根的百万米纱疵数,也是机器难以“忍受”的,在一些新兴的色棉纺纱厂,因色棉成本高,为尽可能地提高色棉的用棉率,常采用回花、落棉与一些其它纤维混合纺纱,使其百万米纱疵数竟达到一千三四、一千七八,甚至高达数千的百万米纱疵数,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络机及挡车人员均有严重剧烈地不适反应,特别是达到超过两千数值时,既影响产能、更危害和影响色纺厂的质量信誉。
在纺纱牵伸过程中,人们按“变速点”的第一牵伸理论尽可能加强对纺纱纤维的变速点控制,以使纺纱须条中的纺纱纤维经牵伸,变得具有最好地线向均匀分布、从而获得优良的条干质量,其结果必导致牵伸区中一同参与牵伸的浮游纤维相对原有的分布状态,发生聚集重分布、而变的更加严重不均匀、并条、粗纱、细纱三道工序的聚集重分布接力迭加累计,最后在细纱成纱上,以A类纱疵伴随表现在纱线条干上,我们把这种工艺牵伸现象简称为“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现象,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牵伸必然现象,我们将其称为第二牵伸理论,简称其为:“聚集重分布”理论,或“聚重分”理论。
第二牵伸理论主要用于调控A、B两类纱疵的增减,指导工艺控制技术,是纱疵质量改善的利器。
三个名词定义:
1、临界点位————生产总体开始出牵伸硬头时,所对应的牵伸临界点的状态位置,简称“硬头点”。
2、纱疵点位————中后浮游控制力界的状态位置,简称“聚A界”。
3、纱疵距————聚A界与硬头点之间的距离,简称“A距”。
生产中,聚A点位于硬头点之后,聚A点与硬头点间的纱疵距离愈大,聚重分程度就愈大,A类纱疵数值也就愈高。
影响“聚集分”的因素:
1、牵伸后控制区控制力界的强弱,弱者,“聚重分”程度就大。
2、工艺技术人员对各生产品种的实际牵伸临界点位的把握程度,把握不准,“聚重分”程度就大。
3、纺纱纤维与浮游纤维的平均长度差值,大者,“聚重分”程度就大。
4、纺纱纤维与浮游纤维的重量值差值,大者,“聚重分”程度就大。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在纺纱厂,改多年来的依靠全员抓纱疵质量、改进和提高人员的工作质量、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诸多方法降低纱疵,为由工艺技术人员从试验室及车间了解各生产品种的百万米纱疵情况,间接分析掌握所纺纱品种的纱疵距情况,依据生产品种、配棉、季节、工艺上机状态、设备技术状况等诸多因素,综合判断,跟随性地个别调改并条、粗纱、细纱机的牵伸工艺,如增大粗纱捻度、或调小细纱后区牵伸倍数、隔距块等,适时干预牵伸过程中的浮游纤维聚集重分布程度,增大聚A界,减小A距、使纺纱生产中的A类纱疵发生“断崖”式的巨幅减少,进而将成纱A类纱疵数保持在一个最低数值水平上的目的。
以下具体通过某一民营中小纺纱厂生产的T/C(92/08)~T/C(85/15)品种为例,说明如何运用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1)工艺人员统计了解T/C(92/08)~T/C(85/15)各种纱号品种的纱疵数:实际水平为787~923根/百万米;加权平均值为847根/百万米;
2)查取历史最好纱疵质量数值为431根/百万米,实际生产的行业水平多在380根/百万米左右;
3)计算1)、2)间的比值数为:847/431~847/380=1.956~2.229倍,判明所有品种生产中聚重分程度为“严重”;
4)取纱疵质量最严重923根/百万米的品种进行工艺验证试验,用一台粗纱机减小一个中心牙的增加捻度试验,纺够并积存至少一台细纱机纱锭对应的试验满粗纱备用;
5)第二天改由细纱机,挂大捻度粗纱,纺多包细纱管纱并积存待用、同时注意观察纺纱生活情况、条干变化CV值情况,生活出硬头情况,若条干CV值有不明显的改善、极少个别纱锭有硬头,则对个别纱锭摇架压力或皮辊位置进行调节,使硬头现象消失;
6)第三天,将积存多包细纱果集中放在一到两台络筒机上进行络筒试验,观察控制面板上的切疵数值的变化情况,跟机了解切疵数值的变化情况,观察所切A类纱疵的形态大小、机头视屏纱疵数值变化情况,直到产量达到或超过一百万米及以上,切疵数稳定在一个较为恒定的数值区间内,摘录有用数值;
7)分析判断总纱疵数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降疵数,若出现平均下降150根/百万米及以上,可判定位为轻度“断崖式”聚重分,下降在250根/百万米及以上,为中度“断崖式”聚重分,320根/百万米及以上,为严重“断崖式”聚重分;
8)分析判断聚重分累积迭加情况:对比切A疵的大小形态,若临近B类纱疵数的大小及所占比例数值较大(占A类纱疵近30%及以上),可判定粗纱或并条累积聚重分严重,需考虑调改前纺并条、粗纱工艺,解决前纺车间并条、粗纱的聚重分问题;
9)工艺调改处理:对于T/C(92/08)~T/C(85/15)品种,按经验调改一牙的捻度,就能判明有无严重“断崖式”聚重分,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改加粗纱捻度的方法,可用减少一齿或两齿中心牙的调改,通过增加粗纱捻度改善细纱牵伸的聚重分的严重程度,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使加权平均值为847根/百万米的“奇高”纱疵顽“症”收到“病去如抽丝”、“药到病除”的奇特效果,调一牙或两牙即可达到万米纱疵减回到接近380根水平左右,(而以往人们按现有的纺纱专业纱疵改善的相关理论、棉纺手册、纱线纱疵形成与控制等诸多技术知识的常规做法,进行纱疵质量技术改进和完善,花大力气、全方位展开加强运转生产管理,从清洁工作质量、改善空调及生产生活质量、改善生产设备、专件器材质量乃至配棉、操作执行率等工作质量,花费了九牛二虎的洪荒之力,各项综合累积也无法减少100根的百万米降疵质量效果,最多72根左右);
10)采用9)最快捷而省力,但生产上大多要走空细纱机台,生产上需作分批隔断处理,有些厂也喜欢通过调改细纱牵伸工艺的方法,如减小后区牵伸倍数、前移第二皮圈架位、用小一档隔距块、调部分纱锭摇架压力等,采用逐次过度的方法,各有长短,可结合自身特长爱好选择。
采用1)~9)的方法要注意结合纺纱工厂自身的大小规模、品种、原料长度与短绒、实际纱疵量高情况的诸多因素,科学分析,厂情和品种不同,差异也不尽相同,没有绝对的可比性,所以,上面所述品种的轻度“断崖式”聚重分、中度“断崖式”聚重分、严重“断崖式”聚重分所对应的各分段的纱疵数值,不可用在对比纯棉和其它纺纱厂,例如在某色棉纺纱厂,生产所对应的某些个别产品毛棉色纺纱,其纱疵数值可能要比T/C(92/08)~T/C(85/15)品种的严重“断崖式”聚重分的320根大出很多,可能为700根/百万米左右,同理,改调一两齿牙轮的粗纱捻度,在色棉纺纱厂,有可能收获到一两牙降低近1000根/万米纱疵数的奇效。
纺纱临界牵伸数的把握与掌控:纺纱厂降低纱疵的核心本质就是大幅降低A类纱疵,也就是改善降低聚重分的剧烈程度,其工艺技术管理的本质核心就是把握好纺纱临界牵伸的点位,这个点位就在接近牵伸生活将要出“硬头”的下缘附近处,愈靠近前端,聚重分状态就愈好;纺纱临界牵伸的点位是可变的,不同季节皮辊、皮圈的硬度、纤维表而摩擦系数的皆有所不同,皮辊、皮圈的新旧程度不同,牵伸控制能力皆有所不同;它们都影响临界牵伸点位的动态变化,所以,聚重分也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一年中冬季之前要缓慢减小一到两个牙的粗纱捻度,夏季之前要缓慢增加一到两个牙的粗纱捻度,硬头与百万米切疵数是把握与掌控纺纱临界牵伸数的两个重要窗口;生产中出硬,工艺人员很容易被要求、被催促去调改工艺,但过一段时间,聚重分变得严重,纱疵剧烈增高,以往的工艺技术人员一般不会去调改工艺,哪是因为不知道有聚集重分布理论的存在,现如今知道了聚重分理论,哪就接受纱疵质量的告警和催促,象解决生产硬头一样,主动调改工艺,使生产牵伸及时跟近到临界牵伸近处,使聚重分动态性地始终及时回到应有的点位处。
降低纱疵虽然有了聚集重分布理论工具,但纺纱专业理论、棉纺手册所要求的加强运转生产管理,抓清洁工作质量、改善空调及生产生活质量、抓操作执行率、抓现场管理、改善生产设备、专件器材质量乃至配棉、等方面的传统作法和管理思想,还是要继续保持和发扬,坚持做好;它们虽已无关种纱疵轻重,但关系工厂文明管理规范和企业文化精神,且按PDCA工作法的思想,它虽然够不上鱼剌图上的A、B、C原因,但它至少还能算得上D、E、F…、X、Y、Z中的之一原因,例如:纺纱厂人们常言道的飞花式竹节疵点,还的的确确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要继续坚持作好上述工作,没有坏处,坚持不为纱疵,但为工厂文明和企业文化精神。
附图说明:
图1是纺纱厂解决纱疵质量的工作程序流程图。
图2是细纱牵伸时粗纱须条中浮游纤维发生聚集重分布的过程示意图。
上述图中包括了纱疵1,硬头2,工艺人员3,络筒生产4,并粗细工艺5,细纱生产6,浮游团块纤维7,A疵大团块浮游纤维8,成纱9,A类纱疵10,纺纱纤维11,散浮游纤维22,小块浮游纤维13,聚集中的浮游纤维14。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利用浮游纤维聚集重分布理论解决A类纱疵6的程序、形成机理:
实施例一:纺纱厂解决纱疵质量的工作程序,见图1:
图1是纺纱厂解决纱疵质量的工作程序流程图,络筒生产4提供纱疵1的生产信息,细纱生产6提供牵伸生产的生活硬头2信息,两种信息可帮助工艺人员3撑控所生产品种的“临界点位”和“聚A界”情况,进而分析、评估得出“A距”的大小情况,并按“A距”决定调改并粗细工艺5,使纺纱生产的最佳牵伸工艺配置————优良“A距”动态地维持在一个良好水平上,使纱厂既得到最好纱线条干CV值,又获得最低的纱疵数成为可能,“鱼”和“熊掌”兼得,功在“变速点”与“聚重分”二理论的珠联璧合。
实施例二:一种细纱牵伸时粗纱须条中浮游纤维发生聚集重分布、变成A类纱疵6的过程,见图2:
图2是细纱牵伸时粗纱须条中浮游纤维发生聚集重分布的过程示意图,在纺纱纤维11的变速影响下,浮游纤维被迫发生聚集重分布,a是粗纱进入细纱后区聚重分的状态情况,它包括了纺纱纤维11,散浮游纤维12,小块浮游纤维13,浮游团块纤维7,在快速纺纱纤维11的摩擦力牵拉与后部慢速纺纱纤维11的摩擦控制的共同作用下,散浮游纤维12出现聚集重分布、前纺并条、粗纱牵伸过程所聚集形成的浮游团块纤维7出现分裂解块或再聚集现象;b是细纱皮圈控制区粗纱条聚重分的状态情况,在更大牵伸倍数的作用下,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现象更加剧烈,它包括了纺纱纤维11,散浮游纤维12,聚集中浮游纤维14,A疵大团块浮游纤维8;c是成纱与纱疵的局部纱段情况,纺纱纤维11集中靠近前牵伸钳口处变成快速纤维,使纺纱纤维11按一定小量均匀分布在成纱中,获得优良的条干质量,相反,浮游纤维发生聚集重分布,变成散浮游纤维12,小块浮游纤维13,聚集中浮游纤维14,浮游团块纤维7,A疵大团块浮游纤维8,其中,散浮游纤维12,小块浮游纤维13,聚集中浮游纤维14,浮游团块纤维7夹带匀散在成纱9的纺纱纤维1,A疵大团块浮游纤维8变成了A型纱疵团的一部分被夹带缠裹在成纱9的纺纱纤维1中、大部裸露在成纱9之外,成为数量占比最高、将被络筒4剪切清除的A类纱疵10。

Claims (6)

1.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包括千百年来,人们根据已有的纺纱专业理论、棉纺手册、纱线纱疵形成与控制等诸多技术知识,花大力气加强运转生产管理,抓现场清洁工作质量、改善空调及生产生活质量、改善生产设备、专件器材质量乃至配棉、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而改善纱疵质量,其特征在于:改依靠全员抓纱疵质量、全员的高工作质量、全员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降低纱疵,为由工艺技术人员从试验室及车间了解各生产品种的百万米纱疵情况,间接分析掌握纺纱牵伸过程中的浮游纤维聚集重分布情况,依据生产品种、配棉、季节、工艺上机状态、设备技术状况等诸多因素,综合判断,适时跟随性地调改并条、粗、细纱机的单个牵伸工艺参数,加强中后牵伸的两类纤维控制,例如采用调改粗纱捻度的方法,使纺纱生产中的A类纱疵大幅减少,进而大幅降低成纱的百万米纱疵数,以四两拨千斤、达到使成纱A类纱疵数保持在一个最低数值水平上的目的,这种用一个全新解决纱疵质量的工作程序、仅仅依靠工艺技术解决纱疵、控制纱疵,具体程序是:
络筒生产(4)提供纱疵(1)的质量信息、细纱生产(6)提供牵伸的生活硬头(2)信息,两种信息传给工艺人员(3),帮助工艺人员(3)撑控所生产品种的牵伸“临界点位”和“聚A界”情况,进而分析、评估得出“A距”的大小态势,工艺人员(3)按实际“A距”值决定调改并粗细工艺(5)的个别牵伸控制参数,使纺纱生产的最佳牵伸工艺配置,即“A距”值动态地维持在一个近零而不为零的水平上;
第二牵伸理论的基本概念:在纺纱牵伸过程中,人们利用“变速点”理论尽可能加强对纺纱纤维的变速点控制,以使纺纱须条中的纺纱纤维经牵伸,变得具有尽可能好地线向均匀分布、从而获得优良的成纱条干质量,其结果必然导致牵伸区控制区段一同参与牵伸的浮游纤维,在原有的分布状态基础上,发生聚集重分布、而变成严重不均匀的浮游纤维分布状态,经并条、粗纱、细纱三道工序的聚集重分布迭加累计,最后极其严重不均匀的浮游纤维,有相当数量的A疵大团块浮游纤维(8)被夹带缠裹在成纱(9)的纺纱纤维(1)中、大部裸露在成纱(9)之外,成为数量占比最高、将被络筒(4)剪切清除的A类纱疵(10),我们把这种工艺牵伸现象简称为“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的第二牵伸理论,简称为:“聚集重分布”理论、或“聚重分”理论,专利号2015109220514也曾专门对《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作了发布和阐述;
“聚重分”理论是纺纱牵伸过程中的一种必然性的客观存在,更是解决A类纱疵的技术利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工艺技术人员从试验室及车间了解各生产品种的百万米纱疵情况,间接分析掌握所纺纱品种的A距情况,依据生产品种、配棉、季节、工艺上机状态、设备技术状况等诸多因素,综合判断,跟随性地个别调改并条、粗纱、细纱机的牵伸工艺,如增大粗纱捻度、或调小细纱后区牵伸倍数、隔距块等,适时干预牵伸过程中的浮游纤维聚集重分布程度,增大聚A界,减小A距、使纺纱生产中的A类纱疵数发生“断崖”式的巨幅减少,进而将成纱A类纱疵数保持在一个最低数值水平上的目的;
以下具体通过某一民营中小纺纱厂生产的T/C(92/08)~T/C(85/15)品种为例,说明如何运用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1)工艺人员统计了解T/C(92/08)~T/C(85/15)各种纱号品种的纱疵数:实际水平为787~923根/百万米;加权平均值为847根/百万米;
2)查取历史最好纱疵质量数值为431根/百万米,实际生产的行业水平多在380根/百万米左右;
3)计算1)、2)间的比值数为:847/431~847/380=1.956~2.229倍,判明所有品种生产中的聚重分程度为“严重”;
4)取纱疵质量最严重923根/百万米的品种进行工艺验证试验,用一台粗纱机减小一个中心牙的增加捻度试验,纺够并积存至少一台细纱机纱锭对应的试验满粗纱备用;
5)第二天改由细纱机,挂大捻度粗纱,纺多包细纱管纱并积存待用、同时注意观察纺纱生活情况、条干变化CV值情况,生活出硬头情况,若条干CV值有不明显的改善、极少个别纱锭有硬头,则对个别纱锭摇架压力或皮辊位置进行调节,使硬头现象消失;
6)第三天,将积存多包细纱果集中放在一到两台络筒机上进行络筒试验,观察控制面板上的切疵数值的变化情况,跟机了解切疵数值的变化情况,观察所切A类纱疵的形态大小、机头视屏纱疵数值变化情况,直到产量达到或超过一百万米及以上,切疵数稳定在一个较为恒定的数值区间内,摘录有用数值;
7)分析判断总纱疵数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降疵数,若出现平均下降150根/百万米及以上,可判定位为轻度“断崖式”聚重分,下降在250根/百万米及以上,为中度“断崖式”聚重分,320根/百万米及以上,为严重“断崖式”聚重分;
8)分析判断聚重分累积迭加情况:对比切A疵的大小形态,若临近B类纱疵数的大小及所占比例数值较大(占A类纱疵近30%及以上),可判定粗纱或并条累积聚重分严重,需考虑调改前纺并条、粗纱工艺,解决前纺车间并条、粗纱的聚重分问题;
9)工艺调改处理:对于T/C(92/08)~T/C(85/15)品种,按经验调改一牙的捻度,就能判明有无严重“断崖式”聚重分,最直接的方法是:采用改加粗纱捻度的方法,可用减少一齿或两齿中心牙的调改,通过增加粗纱捻度改善细纱牵伸的聚重分的严重程度,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使加权平均值为847根/百万米的“奇高”纱疵顽“症”收到“病去如抽丝”、“药到病除”的奇特效果,调一牙或两牙即可达到万米纱疵减回到接近380根水平左右,(而以往人们按现有的纺纱专业纱疵改善的相关理论、棉纺手册、纱线纱疵形成与控制等诸多技术知识的常规做法,进行纱疵质量技术改进和完善,花大力气、全方位展开加强运转生产管理,从清洁工作质量、改善空调及生产生活质量、改善生产设备、专件器材质量乃至配棉、操作执行率等工作质量,花费了九牛二虎的洪荒之力,各项综合累积也无法减少100根的百万米降疵质量效果,最多72根左右);
10)采用9)最快捷而省力,但生产上大多要走空细纱机台,生产上需作分批隔断处理,有些厂也喜欢通过调改细纱牵伸工艺的方法,如减小后区牵伸倍数、前移第二皮圈架位、用小一档隔距块、调部分纱锭摇架压力等,采用逐次过度的方法,各有长短,可结合自身特长爱好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需知道的三个抽象名词定义,其特征在于:
11)临界点位————生产总体开始出牵伸硬头时,所对应的牵伸临界点的状态位置,简称“硬头点”;
12)纱疵点位————中后浮游控制力界的状态位置,简称“聚A界”;
13)纱疵距————聚A界与硬头点之间的控制距离,简称“A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使用需知道的四个影响“聚集分”的因素,其特征在于:
14)牵伸后控制区控制力界的强弱,弱者,“聚重分”程度就大;
15)工艺技术人员对各生产品种的实际牵伸临界点位的把握程度,把握不准,“聚重分”程度就大;
16)纺纱纤维与浮游纤维的平均长度差值,大者,“聚重分”程度就大;
17)纺纱纤维与浮游纤维的重量值差值,大者,“聚重分”程度就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的注意事项,其特征在于:
采用1)~9)要注意结合纺纱工厂自身的大小规模、品种、原料长度与短绒、实际纱疵量高情况的诸多因素,科学分析,厂情和品种不同,差异也不尽相同,没有绝对的可比性,所以,上面所述T/C(92/08)~T/C(85/15)品种的轻度“断崖式”聚重分、中度“断崖式”聚重分、严重“断崖式”聚重分所对应的各分段的纱疵数值,不可用在对比纯棉和其它色棉纺纱厂,因为在某色棉纺纱厂,生产所对应的某些个别产品,毛棉色纺纱,其纱疵数值可能要比T/C(92/08)~T/C(85/15)品种的严重“断崖式”聚重分的320根大出很多,可能为700根/百万米左右,同理,改调一两齿牙轮的粗纱捻度,在色棉纺纱厂,可收到一两牙降低近1000根/万米纱疵数的奇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对“A距”的把握与掌控,其特征在于:纺纱厂降低纱疵的核心本质就是通过降聚重分的剧烈程度,大幅降低A类纱疵,工艺技术管理的本质核心就是把握好、并实时调节好纺纱“A距”,使其接近零而不等于,即处在接近牵伸生活将要出“硬头”的下缘附近处,愈靠近前端,聚重分状态就愈好;“A距”是动太可变的,不同季节皮辊、皮圈的硬度、纤维表而摩擦系数的皆有所不同,皮辊、皮圈的新旧程度不同,牵伸控制能力皆有所不同;这些都影响“A距”的动态变化,一年中冬季之前需要缓慢减小一到两个牙的粗纱捻度,夏季之前要缓慢增加一到两个牙的粗纱捻度,硬头点与聚A界是把握与掌控“A距”的两个重要窗口;生产中出硬,工艺人员很容易被要求、被催促去调改工艺,但过一段时间,聚重分变得严重,纱疵剧烈增高,以往的工艺技术人员多不会去调改工艺,哪是因为不知道有聚集重分布理论的存在,现如今知道了聚重分理论,哪就要象解决生产硬头一样,主动去调改工艺,调“A距”实时让其回到“近零”,遏制纱疵增高于萌芽小苗之前。
CN201710323327.6A 2017-05-08 2017-05-08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Withdrawn CN1070591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3327.6A CN107059169A (zh) 2017-05-08 2017-05-08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23327.6A CN107059169A (zh) 2017-05-08 2017-05-08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059169A true CN107059169A (zh) 2017-08-18

Family

ID=595970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23327.6A Withdrawn CN107059169A (zh) 2017-05-08 2017-05-08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7059169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8318A (zh) * 2018-11-13 2019-03-26 李先登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62581A1 (fr) * 2001-06-01 2002-12-04 N. SCHLUMBERGER & CIE, S.A.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 la qualité de fabrication de rubans de fibres textiles
CN101970326A (zh) * 2008-07-25 2011-02-09 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 清纱方法和装置
CN102864537A (zh) * 2012-01-05 2013-01-0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集清纱与断纱检测一体的可编程化的控制器实现方法
CN105133104A (zh) * 2015-07-30 2015-12-09 江苏圣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检测和清除紧密纺纱线网格圈故障纱疵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332113A (zh) * 2015-12-12 2016-02-17 李先登 棉纺牵伸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理论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262581A1 (fr) * 2001-06-01 2002-12-04 N. SCHLUMBERGER & CIE, S.A. Procédé de contrôle de la qualité de fabrication de rubans de fibres textiles
CN101970326A (zh) * 2008-07-25 2011-02-09 乌斯特技术股份公司 清纱方法和装置
CN102864537A (zh) * 2012-01-05 2013-01-09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集清纱与断纱检测一体的可编程化的控制器实现方法
CN105133104A (zh) * 2015-07-30 2015-12-09 江苏圣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检测和清除紧密纺纱线网格圈故障纱疵的方法及其装置
CN105332113A (zh) * 2015-12-12 2016-02-17 李先登 棉纺牵伸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理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8318A (zh) * 2018-11-13 2019-03-26 李先登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27004B (zh) 一种智能纺纱车间智能管理系统
Lord Handbook of yarn production: Technology, science and economics
Kumar Process management in spinning
CN104499135B (zh) 一种维纶与涤纶纤维、棉混纺生产高支纱的方法
van der Sluijs et al. A review on the formation, causes, measurement, implications and reduction of neps during cotton processing
CN107059169A (zh) 用第二牵伸理论降低纺纱疵点的方法
KR101825928B1 (ko) 헴프 혼방 단사 제조 방법
CN106048800B (zh) 阻燃抗静电混纺纱及其生产方法
CN109972252A (zh) 高支纯棉纱生产方法
CN107268136B (zh) 一种树皮花色的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2113A (zh) 棉纺牵伸浮游纤维的聚集重分布理论
Mirxojaev et al. Change Of Cotton Fiber Quality Indicators Under Technological Processes
Landstreet et al. A miniature spinning test for cotton
Li et al. Effect of cleaning treatment and cotton cultivar on cotton fiber and textile yarn quality
CN113802231A (zh) 一种中空异芯碱性混纺包芯纱及其生产工艺
Purushothama Handbook on cotton spinning industry
Kibria et al. Productivity, progress and learning: The case of jute spinning in Bangladesh
CN206529554U (zh) 一种废纺再生纤维梳理设备
CN109518318A (zh) 用第二牵伸理论改善纺纱百万米纱疵质量的方法
Nasmith Modern Cotton Spinning Machinery, Its Principles and Construction
WO2019152615A1 (en) Multi-length, multi-denier, multi-cross section fiber blend yarn
Musyoki Improvement Of Ring Frame Spindle Utilization In Short Staple Spinning: A Case Study Of A Cotton Spinning Mill
CURTIS et al. Technological feasibility of the 2 fibers/cc asbestos standard in asbestos textile facilities
Stern Mechanical Changes in the Cotton-textile Industry, 1910 to 1936
CN106065512A (zh) 一种拖把用布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