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97233A - 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97233A
CN109497233A CN201811592587.4A CN201811592587A CN109497233A CN 109497233 A CN109497233 A CN 109497233A CN 201811592587 A CN201811592587 A CN 201811592587A CN 109497233 A CN109497233 A CN 1094972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ir
parts
kidney
tonifying
alternative t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59258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祖国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Huaishantang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Huaishantang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Huaishantang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Huaishantang National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59258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97233A/zh
Publication of CN1094972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972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34Tea substitutes, e.g. matè; Extracts or infusions thereof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采用黑豆、黑芝麻、黑枣、黑果枸杞等多种具有乌发功效的原料,通过窨花、蒸煮、发酵、冻干等步骤制备具有补肾乌发功效的代用茶,乳酸菌发酵可有效分解植物原料中的鞣质和纤维素,释放黄酮类,多糖类活性成分,增加乌发功效。采用黑枣、黑果枸杞、桂圆、牛蒡根、乌梅、桑葚、生姜、山药、松花粉、核桃仁、玛咖粉等多种具有补肾功能的药食同源的原料,补肾乌发迅速,安全无毒副作用。将菊花和桑叶茶作为发酵载体,并采用冻干技术制备代用茶,可有效保持菊花和桑叶在冲泡时的形态,给人直观上的美感,增进食欲。

Description

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保健代用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白发一症,中医早有记载,如《诸病源候论》白发候记述:“足少阴之经也,肾主骨髓,其华在发。若血气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满,故润而黑;若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竭,故发变白也”。
现在医学认为,白发是由于毛球中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进行性丧失,使毛干中的色素逐渐消失。灰发中黑色素细胞数量正常,但胞质中有大的空泡,黑素小体所含的色素减少;而白发中黑素细胞减少或缺乏。而根源原因在于:身体中的血液热毒排不出来,使人体中的营养运输无法顺利送达至头发根源,导致营养源的缺失,头发中必须的营养源不足,从而导致白发。
按照中医理论,头发与肝肾有密切关系,肾藏精肝主血,其华在发,肝肾虚则精血不足,毛囊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一种情况是合成黑色素能力减弱,出现白发,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毛囊萎缩或者坏死,造成脱发。反之,肝肾强健,上荣于头,则毛发浓密乌黑。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情况下,人体头发毛乳头内有丰富的血管,为毛乳头、毛球部提供充足的营养,黑色素颗粒便顺利合成。各种不良刺激造成供应毛发营养的血管发生痉挛,使毛乳头、毛球部的色素细胞分泌黑色素的功能发生障碍,影响黑色素颗粒的形成和运送。当黑色素颗粒在毛乳头、毛球部的形成发生障碍,或虽然形成但因某种因素,不能运送到毛发中去,从而使毛发髓质、皮质部分的黑色素颗粒减少、消失时,就会出现白发,发生少年白发。
中医治疗白发按照中医理论,头发与肝肾有密切关系,肾藏精肝主血,其华在发,肝肾虚则精血不足,毛囊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一种情况是合成黑色素能力减弱,出现白发,那么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毛囊萎缩或者坏死,造成脱发。反之,肝肾强健,上荣于头,则毛发浓密乌黑。
中医认为“发为血之余”,头发的生长源于气血的濡养。气血旺,则头发生长正常。气血衰,则不能上荣头部而致头发变白。病因则无外乎三大方面:血热偏盛、情志烦劳、精虚血弱。
血热偏盛者,兼有烦躁易怒,头部烘热感等症状。致使水不涵木,肝旺血燥,血热偏盛,毛根失养,故发早白。舌质红,苔少,脉数。治疗宜凉血乌发。
情志烦劳者,兼有精神抑郁,忧愁烦恼,脘腹胀满,纳食乏味,不思饮食,夜眠欠安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此类病人常有情志不遂、烦劳太过、焦虑紧张等诱发因素。治疗宜舒肝解郁,健脾养心。
目前,白发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两种:染发和中药治疗,其中染发治标不治本,无法彻底根治白发,新发长出后仍为白发影响美观,中药治疗多采用何首乌等中药成分,但何首乌中含有乌头碱等有毒成分,长期服用易产生肝肾毒性,短期服用对白发的改善效果较差,因此,急需研发一种药食同源成分的代用茶,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且具有补肾乌发的保健作用,从根本上治疗白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目前补肾乌发产品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可以充分利用药食同源原料以达到补肾乌发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50~100份黑豆、10~30份菊花、50~80份黑芝麻、15~45份黄精、10~20份黑枣、20~30份黑果枸杞、5~10份桂圆、10~15份牛蒡根、3~8份乌梅、5~10份桑葚、15~20份生姜、15~20份山药、3~9份松花粉、5~15份核桃仁、10~25份低聚糖、15~30份玛咖粉、5~10份植物性乳酸菌、20~40份桑叶茶;
所述菊花为鲜品,其余原料均为干品或中药饮片。
优选地,所述菊花采用杭白菊、黄山贡菊、金丝皇菊或亳菊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低聚糖采用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甘露糖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菊花于花朵开放前3~4h采摘,表面无露水,保持外形完整无伤。
优选地,所述植物性乳酸菌由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弯曲乳杆菌、耐酸乳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优选地,所述植物性乳酸菌由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弯曲乳杆菌组成,不同菌种的活菌数比为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弯曲乳杆菌=3:1:2。
优选地,所述植物性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菌剂中活菌CFU为1×108~10个/g。
一种上述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制备方法,包含如下具体步骤:
(1)按配料表称取黄精、黑枣、黑果枸杞、桂圆、牛蒡根、乌梅、桑葚、生姜、山药、松花粉、核桃仁、黑豆、玛咖粉,加入2~10倍重量的清水,浸泡12h,115℃高压蒸煮30min,过滤取上清药液,晾凉至30~38℃备用;
(2)将菊花、桑叶茶称量后拌和均匀,堆温10~15℃窨制24h,每3小时翻堆一次,复火烘干代用茶混合物至含水量25~45%;
(3)将低聚糖和植物性乳酸菌剂溶于5倍体积35℃温水中,活化15min,将植物性乳酸菌溶液加入步骤(1)中制备的药液中,搅拌均匀得乳酸菌药液;
(4)将步骤(2)中的代用茶混合物平铺成厚度0.5~5cm的发酵床,将上步中制备的乳酸菌药液均匀喷洒于发酵床上,覆盖薄膜并密封,37℃发酵48h;
收集发酵后的代用茶,冷冻至-40℃,冻干后分装密封即得。本发明获得的有益效果:
1、乳酸菌发酵产生的乳酸可与乙醇在体内发生酯化反应,降低血液及肝脏中酒精含量,达到补肾乌发的目的。乳酸菌发酵还可有效分解植物原料中的鞣质和纤维素,释放花青素、黄酮类,多糖类活性成分,增加补肾乌发功效。
2、采用黑枣、黑果枸杞、桂圆、牛蒡根、乌梅、桑葚、生姜、山药、松花粉、核桃仁、玛咖粉等多种具有补肾功能的药食同源的原料,乌发迅速,安全无毒副作用。将这些原料制备成药液后完全喷洒于菊花和桑叶茶构成的发酵载体表面,有利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被载体完全吸收,提高代用茶中有效成分含量,提升原料利用率,并进一步提高补肾乌发功效;
3、将菊花和桑叶茶作为发酵载体,并采用冻干技术制备代用茶,可有效保持菊花、桑叶在冲泡时的形态,给人直观上的美感,增进食欲,发酵前的窨花工艺还可促使桑叶吸收菊花和的独特清香,提升代用茶的感官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按如下方法制备代用茶:
一、原料的准备:
杭白菊于花朵开放前1~2h采摘,表面无露水,保持外形完整无伤,采摘后2~4h内用于制备代用茶;
植物性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菌剂粉末,菌剂中活菌CFU为1×1010个/g。
二、代用茶的发酵制备:
(1)按配料表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50份黑豆、50份黑芝麻、15份黄精、10份黑枣、20份黑果枸杞、5份桂圆、10份牛蒡根、3份乌梅、5份桑葚、15份生姜、15份山药、3份松花粉、5份核桃仁、15份玛咖粉。上述原料均为干品或中药饮片;
(2)加入2倍重量的清水,浸泡12h,115℃高压蒸煮30min,过滤取上清药液,晾凉至30℃备用;
(3)将10份菊花和20份桑叶茶称量后拌和均匀,堆温10℃窨制24h,每3小时翻堆一次,复火烘干代用茶混合物至含水量25%;
(4)10份低聚木糖和5份植物性乳酸菌剂溶于5倍体积35℃温水中,活化15min,将植物性乳酸菌溶液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药液中,搅拌均匀得乳酸菌药液,乳酸菌药液中植物乳杆菌浓度为2×109个/mL;
(5)将步骤(3)中的代用茶混合物平铺成厚度0.5cm的发酵床,将上步中制备的乳酸菌药液均匀喷洒于发酵床上,覆盖薄膜并密封,37℃发酵48h;
(6)收集发酵后的代用茶,冷冻至-40℃,压力5~8帕真空环境下冻干后分装密封即得。
实施例2:按如下方法制备代用茶:
一、原料的准备:
金丝皇菊于花朵开放前3~4h采摘,表面无露水,保持外形完整无伤,采摘后4h内用于制备代用茶;
植物性乳酸菌由植物乳杆菌菌剂粉末、短乳杆菌菌剂粉末、弯曲乳杆菌菌剂粉末组成,混合菌剂中不同植物性乳酸菌的活菌数比为乳杆菌:短乳杆菌:弯曲乳杆菌=3:1:2;混合菌剂粉末中总活菌CFU为1×108个/g。
二、代用茶的发酵制备:
(1)按配料表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100份黑豆、80份黑芝麻、45份黄精、20份黑枣、30份黑果枸杞、10份桂圆、15份牛蒡根、8份乌梅、10份桑葚、20份生姜、20份山药、9份松花粉、15份核桃仁、30份玛咖粉。上述原料均为干品或中药饮片;
(2)加入10倍重量的清水,浸泡12h,115℃高压蒸煮30min,过滤取上清药液,晾凉至38℃备用;
(3)将30份菊花和40份桑叶茶称量后拌和均匀,堆温15℃窨制24h,每3小时翻堆一次,复火烘干代用茶混合物至含水量45%;
(4)将25份低聚果糖和10份植物性乳酸菌剂溶于5倍体积35℃温水中,活化15min,将植物性乳酸菌溶液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药液中,搅拌均匀得乳酸菌药液,总活菌浓度为2×107个/mL;
(5)将步骤(3)中的代用茶混合物平铺成厚度5cm的发酵床,将上步中制备的乳酸菌药液均匀喷洒于发酵床上,覆盖薄膜并密封,37℃发酵48h;
(6)收集发酵后的代用茶,冷冻至-40℃,压力5~8帕真空环境下冻干后分装密封即得。
实施例3:按如下方法制备代用茶:
一、原料的准备:
黄山贡菊于花朵开放前2~3h采摘,表面无露水,保持外形完整无伤,采摘后2~4h内用于制备代用茶;
植物性乳酸菌由植物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耐酸乳杆菌组成,三种乳酸菌的比例为任意值;混合菌剂中总活菌CFU为1×109个/g。
二、代用茶的发酵制备:
(1)按配料表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75份黑豆、65份黑芝麻、30份黄精、15份黑枣、25份黑果枸杞、7份桂圆、13份牛蒡根、5份乌梅、7份桑葚、18份生姜、17份山药、6份松花粉、12份核桃仁、18份玛咖粉。上述原料均为干品或中药饮片;
(2)加入6倍重量的清水,浸泡24h,115℃高压蒸煮30min,过滤取上清药液,晾凉至35℃备用;
(3)将20份菊花和30份桑叶茶称量后拌和均匀,堆温13℃窨制24h,每2小时翻堆一次,复火烘干代用茶混合物至含水量35%;
(4)将17份低聚果糖和7份植物性乳酸菌剂溶于5倍体积35℃温水中,活化15min,将植物性乳酸菌溶液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药液中,搅拌均匀得乳酸菌药液,总活菌浓度为1×108个/mL。
(5)将步骤(3)中的代用茶混合物平铺成厚度2.5cm的发酵床,将上步中制备的乳酸菌药液均匀喷洒于发酵床上,覆盖薄膜并密封,37℃发酵48h;
(6)收集发酵后的代用茶,冷冻至-70℃,压力5~8帕真空环境下冻干后分装密封即得。
实施例4:按如下方法制备代用茶:
一、原料的准备:
采摘盛开的黄山贡菊和亳菊,花朵舒展完整,无露水,采摘后1h内用于制备代用茶;黄山贡菊和亳菊的重量比为1:2。
植物性乳酸菌由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弯曲乳杆菌、耐酸乳杆菌组成,不同乳酸菌的活菌比例为任意值;混合菌剂中总活菌CFU为1×1010个/g。
二、代用茶的发酵制备:
(1)按配料表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60份黑豆、70份黑芝麻、35份黄精、10份黑枣、25份黑果枸杞、9份桂圆、13份牛蒡根、8份乌梅、9份桑葚、16份生姜、18份山药、8份松花粉、11份核桃仁、18份玛咖粉。上述原料均为干品或中药饮片;
(2)加入4倍重量的清水,浸泡16h,121℃高压蒸煮20min,过滤取上清药液,晾凉至37℃备用;
(3)将30份菊花和20份桑叶茶称量后拌和均匀,堆温11℃窨制18h,每2小时翻堆一次,复火烘干代用茶混合物至含水量15%;
(4)将22份低聚木糖和9份植物性乳酸菌剂溶于3倍体积35℃温水中,活化15min,将植物性乳酸菌溶液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药液中,搅拌均匀得乳酸菌药液,总活菌浓度为1×109个/mL;
(5)将步骤(3)中的代用茶混合物平铺成厚度0.5~5cm的发酵床,将上步中制备的乳酸菌药液均匀喷洒于发酵床上,覆盖薄膜并密封,37℃发酵48h;
(6)收集发酵后的代用茶,冷冻至-40℃,压力5~8帕真空环境下冻干后分装密封即得。
实施例5:按如下方法制备代用茶:
一、原料的准备:
采摘盛开的杭白菊和金丝皇菊,花朵舒展完整,采摘后2h内用于制备代用茶;杭白菊和金丝皇菊的重量比为1:1。
植物性乳酸菌由干酪乳杆菌、弯曲乳杆菌、耐酸乳杆菌组成,三种乳酸菌的活菌比例为任意值,混合菌剂中总活菌CFU为1×1010个/g。
二、代用茶的发酵制备:
(1)按配料表称取如下重量份的原料:50份黑豆、80份黑芝麻、45份黄精、20份黑枣、20~30份黑果枸杞、5份桂圆、10份牛蒡根、8份乌梅、10份桑葚、15份生姜、15份山药、3份松花粉、5份核桃仁、30份玛咖粉。上述原料均为干品或中药饮片;
(2)加入7倍重量的清水,浸泡12h,115℃高压蒸煮30min,过滤取上清药液,晾凉至30~38℃备用;
(3)将25份菊花和25份桑叶茶称量后拌和均匀,堆温14℃窨制12h,每3小时翻堆一次,复火烘干代用茶混合物至含水量25%;
(4)将19份低聚甘露糖和10份植物性乳酸菌剂溶于4倍体积35℃温水中,活化15min,将植物性乳酸菌溶液加入步骤(2)中制备的药液中,搅拌均匀得乳酸菌药液,总活菌浓度为5×108个/mL;
(5)将步骤(3)中的代用茶混合物平铺成厚度4cm的发酵床,将上步中制备的乳酸菌药液均匀喷洒于发酵床上,覆盖薄膜并密封,37℃发酵36h;
(6)收集发酵后的代用茶,冷冻至-70℃,压力5~8帕真空环境下冻干后分装密封即得。
为了检测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的代用茶的补肾乌发功效,进行如下实验:
将实施例1-5中制备的代用茶按1:10的比例加热水冲泡后供试验对象饮用,试验对象为100位有白发病症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其中老年人30位,中年40位,青年30位,每日饮用100g保健代用茶。每15天统计乌发效果,计算乌发率。
乌发率=(白发转黑的人数/总人数)×100%
表1补肾乌发保健代用茶的乌发有效率(%)
组别 15天 30天 45天 60天 75天
实施例1 2 9 24 33 39
实施例2 1 11 19 27 31
实施例3 1 15 17 23 29
实施例4 3 21 29 36 44
实施例5 0 10 15 19 27
普通代用茶 0 0 0 1 2
上述结果表明,服用本发明中制备的乌发代用茶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白发症状,乌发有效率可达44%,显著高于普通代用茶,乌发效果可随饮用时间的增加而提高,长期服用可有效治疗白发病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实施例1-5中制备的代用茶中总多糖和总黄酮含量。
将100g补肾乌发代用茶加入400mL沸水中煮沸15min,自然晾凉后过滤取上清作为供试样品。普通保健代用茶也采用上述方法制备浸出液。结果如下:
表2补肾乌发代用茶中总多糖和总黄酮含量
组别 总多糖(mg/L) 总黄酮类(mg/L)
实施例1 242.7 91.2
实施例2 212.4 88.6
实施例3 289.2 101.3
实施例4 386.9 124.8
实施例5 355.5 102.9
普通保健代用茶 85.3 21.2
表2结果表明,经过发酵冻干等步骤,有效的释放和保留了原料中的多糖和黄酮类物质,明显高于普通保健酒茶,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增进本发明代用茶的补肾保健功效。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未涉及的技术均可通过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Claims (7)

1.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备:50~100份黑豆、10~30份菊花、50~80份黑芝麻、15~45份黄精、10~20份黑枣、20~30份黑果枸杞、5~10份桂圆、10~15份牛蒡根、3~8份乌梅、5~10份桑葚、15~20份生姜、15~20份山药、3~9份松花粉、5~15份核桃仁、10~25份低聚糖、15~30份玛咖粉、5~10份植物性乳酸菌、20~40份桑叶茶;
所述菊花为鲜品,其余原料均为干品或中药饮片。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菊花采用杭白菊、黄山贡菊、金丝皇菊或亳菊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低聚糖采用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甘露糖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其特征在于:所述菊花于花朵开放前3~4h采摘,表面无露水,保持外形完整无伤。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性乳酸菌由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弯曲乳杆菌、耐酸乳杆菌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性乳酸菌由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弯曲乳杆菌组成,不同菌种的活菌数比为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弯曲乳杆菌=3:1:2。
6.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性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菌剂中活菌CFU为1×108~10个/g。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具体步骤:
(1)按配料表称取黄精、黑枣、黑果枸杞、桂圆、牛蒡根、乌梅、桑葚、生姜、山药、松花粉、核桃仁、黑豆、玛咖粉,加入2~10倍重量的清水,浸泡12h,115℃高压蒸煮30min,过滤取上清药液,晾凉至30~38℃备用;
(2)将菊花、桑叶茶称量后拌和均匀,堆温10~15℃窨制24h,每3小时翻堆一次,复火烘干代用茶混合物至含水量25~45%;
(3)将低聚糖和植物性乳酸菌剂溶于5倍体积35℃温水中,活化15min,将植物性乳酸菌溶液加入步骤(1)中制备的药液中,搅拌均匀得乳酸菌药液;
(4)将步骤(2)中的代用茶混合物平铺成厚度0.5~5cm的发酵床,将上步中制备的乳酸菌药液均匀喷洒于发酵床上,覆盖薄膜并密封,37℃发酵48h;
(5)收集发酵后的代用茶,冷冻至-40℃,冻干后分装密封即得。
CN201811592587.4A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094972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2587.4A CN109497233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592587.4A CN109497233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97233A true CN109497233A (zh) 2019-03-22

Family

ID=657546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592587.4A Pending CN109497233A (zh) 2018-12-25 2018-12-25 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9723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9727A (zh) * 2019-12-16 2020-02-28 南京萌萌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解酒保肝速溶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5105A (zh) * 2014-06-04 2014-10-15 胡安然 一种乌发茶
CN104839373A (zh) * 2015-06-03 2015-08-19 杨胜 一种强肾乌发茶
CN105918574A (zh) * 2016-06-28 2016-09-07 禹州市鼎信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精黑枸杞代用茶及其生产工艺
CN107242320A (zh) * 2017-06-08 2017-10-13 张俊锋 一种乌发养生的配方茶
CN108174951A (zh) * 2018-01-22 2018-06-19 山东芝圣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降血糖的桑叶黄精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5105A (zh) * 2014-06-04 2014-10-15 胡安然 一种乌发茶
CN104839373A (zh) * 2015-06-03 2015-08-19 杨胜 一种强肾乌发茶
CN105918574A (zh) * 2016-06-28 2016-09-07 禹州市鼎信中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黄精黑枸杞代用茶及其生产工艺
CN107242320A (zh) * 2017-06-08 2017-10-13 张俊锋 一种乌发养生的配方茶
CN108174951A (zh) * 2018-01-22 2018-06-19 山东芝圣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降血糖的桑叶黄精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健康生活图书编委会 编著: "《图解不生病的中医养生法》", 31 December 2010,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陈寿宏 编著: "《中华食材 中》", 30 April 2016,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9727A (zh) * 2019-12-16 2020-02-28 南京萌萌菌业有限公司 一种解酒保肝速溶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57298B (zh) 养生茉莉花茶
CN103815076B (zh) 金线莲养生白茶及其制作方法
CN104970131A (zh) 一种治病保健美容养颜长寿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03027142B (zh) 一种莞香花茶及其制作工艺
CN103690753B (zh) 药酒制备过程中药材处理方法、保健药酒及其制备方法、用途
CN108094792A (zh) 一种改善男性亚健康的益生菌发酵功能食品及其制备方法
CN106509219A (zh) 一种滋阴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29811A (zh) 一种改善吸烟和饮酒人群体质的黄精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03859096A (zh) 养生茶
CN105724462A (zh) 电蚊香液及制备方法
CN108157547A (zh) 一种改善阴虚体质的黄精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07624933A (zh) 一种虫茶的生产方法
CN106173049A (zh) 一种马兰风味罗勒保健茶
CN109497233A (zh) 一种补肾乌发的代用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6417761A (zh) 一种玫瑰养颜美人茶凉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41944A (zh) 一种提高免疫力的丹参口服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9090300A (zh) 桦褐孔菌养生茶及其制作方法和应用
CN105230872B (zh) 一种枣花黄芩茶及其制备工艺
CN104186756A (zh) 养生花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47877A (zh) 一种复方桑叶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3444932B (zh) 一种冬季养身下午茶袋泡茶
CN101133769B (zh) 四叶参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13999A (zh) 一种温经止痛的丹参叶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1248B (zh) 具有抗抑郁作用的组合物及其用途
CN104222373A (zh) 一种黄精保健茶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