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83730B - 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83730B
CN109483730B CN201811265020.6A CN201811265020A CN109483730B CN 109483730 B CN109483730 B CN 109483730B CN 201811265020 A CN201811265020 A CN 201811265020A CN 109483730 B CN109483730 B CN 1094837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irring
shaft
cylinder
recovery
d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26502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83730A (zh
Inventor
詹小刚
熊顺伟
郑尚久
刘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Hengf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Hengf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Hengf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Hengf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26502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9483730B/zh
Publication of CN1094837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37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837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837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CPREPARING CLAY; PRODUC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C3/00Apparatus or methods for mixing clay with other substan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CPREPARING CLAY; PRODUC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C7/00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ixtures of clay or cement with other substances; Supplying or proportioning the ingredients for mixing clay or cement with other substances; Discharging the mixture
    • B28C7/04Supplying or proportioning the ingredients
    • B28C7/06Supplying the solid ingredients, e.g. by means of endless conveyors or jigging convey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CPREPARING CLAY; PRODUCING MIXTURES CONTAINING CLAY OR CEMENTITIOUS MATERIAL, e.g. PLASTER
    • B28C7/00Controlling the operation of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mixtures of clay or cement with other substances; Supplying or proportioning the ingredients for mixing clay or cement with other substances; Discharging the mixture
    • B28C7/16Discharge means, e.g. with intermediate storage of fresh concrete

Abstract

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先由砂料输送带向烘干滚筒内输送砂料,再由烘干滚筒对其内的砂料进行干燥以得到干料,并将所得的干料输送至干料输送带上,然后由干料输送带将干料送入外搅拌筒内,干料输送带漏下的尘土杂质会掉落在运杂装置中的运杂履带上,运杂履带将落入其上的尘土杂质运至回收单元内进行回收,同时,辅料进料器将辅料送入外搅拌筒内,再由兼具上下往复运动、自转的搅拌左单元、搅拌右单元对干料、辅料进行破碎、分散与混合。本设计不仅分散能力较强、混合均匀度较高,而且回收利用率较高、产品的品质较高。

Description

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干混砂浆的生产方法,属于建筑材料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工地需要使用很多砂浆,若在施工现场直接配置砂浆,不仅费工、费时、劳动强度大,而且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与噪音,易污染环境,故,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干混砂浆。
干混砂浆通常叫水硬性水泥混合砂浆,又称作砂浆干粉料、干混料、干拌粉等,其是指经干燥筛分处理的骨料(如黄砂)、无机胶凝材料(如水泥、粉煤灰)和添加剂(如聚合物)等按一定比例进行物理混合而成的一种颗粒状或粉状物质,应用时,只需将干混砂浆以袋装或罐车散装的方式运至工地,加水拌和后即可直接使用,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能大大降低施工现场的粉尘、噪音污染。但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
首先,在制取干混砂浆时,在将烘干的砂料(即干料)与其余配料(即辅料)一并送入搅拌装置后,多为各种原料的简单搅拌,缺乏专用的搅拌装置或搅拌工艺,不仅对配方原料进行破碎的能力较弱,分散效果较差,而且混合后的均匀度较低,难以获得较高品质的产品;
其次,在输送干料时,输送装置会持续的漏下各种杂质与尘土,对环境污染较大,若不能及时处理,不仅会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而且会从外部损害生产设备,尤其是尘土,危害最大,但现有技术缺乏专门的回收设备或回收工艺,难以满足需求。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破碎化能力较弱、混合均匀度较低、回收能力较差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破碎化能力较强、混合均匀度较高、回收能力较强的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先由砂料输送带向烘干滚筒内输送砂料,再由烘干滚筒对其内的砂料进行干燥以得到干料,并将所得的干料输送至干料输送带上,然后由干料输送带将干料送入外搅拌筒内,经干料输送带漏下的尘土杂质会掉落在运杂装置中的运杂履带上,运杂履带将落入其上的尘土杂质运至回收单元内进行回收,同时,辅料进料器将辅料送入外搅拌筒内;在干料、辅料进入外搅拌筒之前,先分别驱动搅拌左单元、搅拌右单元内的搅拌轴转动,搅拌轴的顶端高于外搅拌筒的顶部设置,搅拌轴的底端下延至外搅拌筒的内部,搅拌左单元、搅拌右单元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搅拌轴转动的同时驱动搅拌轴沿搅拌轴承作往复的上下运动,搅拌轴向上运动的上限为网固轴承的顶部与搅拌轴承相接触,搅拌轴向下运动的下限为网固轴承的底部与附轴件的顶端相接触,待搅拌轴及其上设置的网固轴承、搅拌盘网、附轴件、底搅拌盘都运转正常后,再将干料、辅料分别从左进料口、右进料口内倒入,倒入的干料、辅料在由上至下依次经历上凹弧道、中凸弧道、中凹弧道、下凸弧道的过程中,被搅拌盘网、底搅拌盘进行破碎、分散与混合操作,直至落入筒底部内以得到产品,该产品从出料口流出。
所述砂料输送带的出料口与烘干滚筒的进料口相通,烘干滚筒的出料口与干料输送带的进料口相通,干料输送带的出料口、辅料进料器的出料口均与搅拌装置的内部相通;所述干料输送带的正下方设置有运杂装置,该运杂装置的出料口与回收单元相通,所述运杂装置包括运杂履带、左运杂辊与右运杂辊,所述运杂履带的两端分别包缠在左运杂辊、右运杂辊的辊面上,所述运杂履带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运杂隔断条,该运杂隔断条的底部与运杂履带的外侧面垂直连接,相邻的运杂隔断条相互平行,相邻的运杂隔断条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运杂履带共构成一个运杂盒;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外搅拌筒与内搅拌器,内搅拌器的顶端高于外搅拌筒的顶部设置,内搅拌器的底端下延至外搅拌筒的内部;所述外搅拌筒包括筒顶部、筒侧部与筒底部,所述筒顶部的顶面上近其外侧边的部位开设有左进料口、右进料口,所述筒底部的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筒侧部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凹弧道、中凸弧道、中凹弧道与下凸弧道,所述上凹弧道的顶端与筒顶部的底面相连接,上凹弧道的外凸点与中凸弧道相互连接为上凹区,所述下凸弧道的底端与筒底部的顶端相连接,且下凸弧道上的下凸点近下凸弧道、筒底部的交接处设置;
所述内搅拌器包括并排设置、且结构一致的搅拌左单元与搅拌右单元,搅拌左单元、搅拌右单元之间存在单元间隙;所述搅拌左单元包括搅拌轴、搅拌盘网与底搅拌盘,所述搅拌轴的顶端穿经筒顶部中部设置的搅拌轴承后上延至筒顶部的正上方,搅拌轴的底端与底搅拌盘的顶部相连接,搅拌轴上近搅拌轴、筒顶部交接处的部位外套有与搅拌轴进行滑动配合的网固轴承,该网固轴承的外侧围与套在其外部的搅拌盘网的顶端相连接,搅拌盘网的底端与增重环带的内边缘相连接,增重环带的外边缘外延至上凹区的正上方,网固轴承的底部与搅拌轴上套接的附轴件的顶端相接触,附轴件的底端近底搅拌盘设置,底搅拌盘的外边缘近下凸弧道上的下凸点设置。
所述增重环带在上凹区上垂直投影的面积为上凹区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所述左进料口、右进料口均为构成同一圆环的弧形结构,且左进料口、右进料口的面积之和小于两者所在同一圆环的面积。
所述附轴件包括附轴筒与多个附轴叶片,所述附轴筒的内壁与穿其而过的搅拌轴的外壁固定连接,附轴筒的外壁与附轴叶片的内端相连接,附轴叶片的外端向外延伸,且附轴叶片在附轴筒上均匀布置。
所述附轴叶片为内凹的弧形结构,附轴叶片的内端与附轴筒的外壁之间夹成有弧形的附轴夹角。
所述搅拌轴上位于附轴件、底搅拌盘之间的部位上外套有中空的波浪筒,所述波浪筒的顶端与搅拌轴相连接,波浪筒的底端与底搅拌盘的顶面相连接,波浪筒的内部开设有波浪空腔,波浪筒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波浪鼓包,且波浪筒的顶端窄于其底端设置。
所述底搅拌盘的底面的中部经盘下轴与分散球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分散球包括左空心部、中实心部与右空心部,所述左空心部、右空心部的内部均开设有球空腔,所述中实心部的顶端经盘下轴与底搅拌盘的底面相连接,中实心部左右两侧分别与左空心部、右空心部的内端面相连接,左空心部、右空心部的外端面上各开设有一个活动口以与对应的球空腔相通,球空腔内设置有活动球,该活动球与锥轴的内端相连接,锥轴的外端穿经活动口后与位于分散球外部的活动锥的内端相连接,活动锥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锥叶片,且锥轴、活动口、活动球的直径依次增大。
所述活动锥绕活动口向上运动的最高点低于底搅拌盘的底面,所述分散球及其上两个活动锥在对应的底搅拌盘底面上的垂直投影的面积小于底搅拌盘的底面的面积。
所述出料口包括出料左口与出料右口,所述筒底部包括左裤部、中几部与右裤部,所述中几部包括几顶端及与其两个底端相连接的几左脚、几右脚,所述左裤部的内端与几左脚的底端相连接,右裤部的内端与几右脚的底端相连接,左裤部的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左口,右裤部的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右口,且在左裤部、右裤部的顶端的正上方各悬空设置有一个分散球。
所述搅拌左单元、搅拌右单元之间存在的单元间隙的底部与几顶端相接触,所述搅拌左单元中的活动锥在右侧的活动最远点近几顶端的左侧设置,所述搅拌右单元中的活动锥在左侧的活动最远点近几顶端的右侧设置;所述几顶端底面内设置的外视网与外视竖管的顶端相连接,外视竖管的底端与外视横管的内端垂直连接。
所述回收单元包括回收上挡板、回收外侧挡板、回收左下斜挡板与回收右下斜挡板,回收左下斜挡板、回收右下斜挡板均为弧形板结构,且回收左下斜挡板、回收右下斜挡板的弧形凸起呈正对设置;所述回收左下斜挡板的顶端与尾扫气管的底端相铰连,尾扫气管的顶端出气口近右运杂辊的外端的底面设置,右运杂辊的外端的顶面近回收上挡板的内端设置,回收上挡板的外端与回收外侧挡板的顶端垂直连接,回收外侧挡板的底端与回收右下斜挡板的顶端相连接,回收右下斜挡板的底端经回收环与回收左下斜挡板的底端相连接,且回收左下斜挡板、回收环、回收右下斜挡板共围成一个回收底腔。
所述回收上挡板上设置有倾斜布置的斜扫气管,该斜扫气管的出气口朝向右运杂辊的外端设置;所述回收上挡板的中部设置有管转动座,斜扫气管位于右运杂辊、管转动座之间,管转动座的中部贯穿而过有转动筒,该转动筒的顶端高于回收上挡板设置,转动筒的内部开设有同轴的筒内管腔,转动筒的底端则下延伸至回收上挡板的正下方,转动筒的底端与转动气座的顶面相连接,转动气座的内部开设有气座腔,转动气座的底面为内凹的弧形结构,转动气座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转动气管,该转动气管的底端与位于其正下方的回收底腔正对设置,转动气管的顶端经气座腔与筒内管腔的底端相通。
所述回收环的环面的底部与金属网框的顶面相连接,金属网框的底面与位于其正下方的回收绝缘条的顶端正对设置,回收绝缘条的数量至少为三根,相邻的回收绝缘条两两相互平行,回收绝缘条的底端与金属底板的顶面正对设置,金属底板与金属网框相互平行,且金属底板、金属网框分别与静电发生器的两极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中,筒顶部上设置有左、右进料口,内搅拌器包括并排设置的搅拌左单元、搅拌右单元,应用时,原料从左、右进料口同时进入,搅拌左单元、搅拌右单元同时转动,且转动方向相反,其优点如下:首先,每个进料口下都对应一个搅拌的单元,分散作用较强;其次,两个搅拌的单元逆向转动,各自带动的搅拌气流圈能够相互对撞,进一步增强分散作用的同时,还能增加破碎能力,利于对原料进一步细化,避免结块原料或较大块原料的出现;再次,搅拌左单元、搅拌右单元各自转动的同时,还能沿搅拌轴承上下运动,从而扩大搅拌气流圈的覆盖范围,增大各自的分散能力,以及两个搅拌气流圈的对撞区域,扩大分散增强效果的覆盖范围。因此,本发明不仅破碎化能力较强,而且混合均匀度较高。
2、本发明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中,上凹弧道的外凸点与中凸弧道相互连接为上凹区,网固轴承的中部沿搅拌轴上下滑动,网固轴承的外侧围与搅拌盘网的顶端相连接,搅拌盘网底端所连接的增重环带的外边缘外延至上凹区的正上方,应用时,进料口流入的原料沿上凹弧道下滑,并积累在上凹区、增重环带上形成积累料,只有很少的原料才能越过中凸弧道以继续下滑,此时,转动的搅拌盘网能对积累料进行破坏,以使积累料分批的继续下滑,从而对进料口进入的原料的下滑运动进行控制,使其分批下滑、分批分散,而不是一拥而下,从而增强分散效果,利于提高混合的均匀度。在搅拌盘网转动的基础上,上下运动的搅拌轴能驱动网固轴承上下运动,向上运动的网固轴承会给搅拌盘网一个向上力,而增重环带上的积累料会给搅拌盘网一个向下力,上、下力作用的搅拌盘网被扯成锥面,此时,锥面的分散区域远大于平面时的搅拌盘网,利于增强分散作用,而且随着搅拌盘网的不断被上拉,增重环带也逐步被抽离上凹区,该逐步抽离操作能使积累料逐步的增加下滑量,从而又取得一个分批下滑的效果,进一步增强分散作用,之后,当网固轴承上滑至与搅拌轴承相撞,被搅拌轴承赋予一个反撞力而向下运动时,锥面逐渐变为平面,增重环带又逐渐运动至上凹区的正上方,导致原料的下滑量逐渐减少,直至形成积累料,之后,下滑的网固轴承会与附轴件的顶部相撞,而反撞力会驱使网固轴承向上运动,依次循环。因此,本发明能通过搅拌盘网的上下运动以控制原料的下滑量,取得逐批下滑的效果,利于增强分散效果,提高混合均匀度。
3、本发明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中,中凹弧道为内凹结构,下凸弧道为内凸结构,中凹弧道向下凸弧道过渡时,空间逐渐变窄,同时,下凸弧道上的下凸点近下凸弧道、筒底部的交接处设置,底搅拌盘的外边缘近下凸弧道上的下凸点设置,当底搅拌盘原地转动时,经底搅拌盘、下凸点之间空隙而向下滑动的原料很少,而当底搅拌盘随搅拌轴向上运动时,底搅拌盘经下凸弧道向中凹弧道运动,底搅拌盘与筒侧部之间的空隙逐渐增大,经该间隙流入的原料逐渐增多,之后,当搅拌轴向下运动时,底搅拌盘与筒侧部之间的空隙逐渐缩小,经该间隙流入的原料逐渐减少,从而在整体上使得经底搅拌盘、筒侧部之间空隙流入的原料的流入量在逐渐增多、逐渐减少之间来回切换,以取得逐批下滑的效果,利于增强分散效果,提高混合均匀度。因此,本发明不仅分散效果较强,而且混合均匀度较高。
4、本发明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中,在搅拌盘网与底搅拌盘之间设置有附轴件、波浪筒,其中,附轴件包括附轴筒及其上行设置的多个附轴叶片,属于外扩型结构,能通过转动的附轴叶片对下滑的原料进行再次破碎与分散;波浪筒为中空结构,能对滑至其外壁的原料进行反弹,如弹至附轴件附近,以造成二次分散,同时,整体上的上窄下宽结构能使波浪鼓包在其外壁上呈台阶式布置,能使滑至其外壁的原料都能被反弹,不会遗漏,避免一滑而过情况的发生,从而增强反弹效果,进而增强分散作用。因此,本发明的分散效果较强。
5、本发明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中,分散球随搅拌轴进行转动与上下运动,而单个分散球左右两侧所设置的活动锥会随分散球的运动而发生转动与上下运动,以形成锥体的分散涡流,使得在每个底搅拌盘的下方出现两个分散涡流,不仅能对原料进行最后的分散,以进一步提高混合的均匀度,而且利于将混合后的原料进行驱赶,以使其更顺畅的进入左裤部、右裤部内,并从出料左口、出料右口中分别流出以进行灌装,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从一个出料口流出易发生堵塞与结块的缺陷。此外,几顶端底面上所连接的相互垂直的外视竖管、外视横管,既能对外搅拌筒内的粉尘量进行监测,以便于对筒内进行及时清理,避免发生故障,又能对最终的产品进行抽样,确保产品质量。因此,本发明不仅分散效果较强、混合均匀度较高,而且利于产品的流出与灌装,便于监测与抽样。
6、本发明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中,运杂履带的两端分别包缠在左、右运杂辊的辊面上,运杂履带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运杂隔断条,相邻的运杂隔断条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运杂履带共构成一个运杂盒,应用时,运杂盒能对落入其内的尘土杂质起盛放作用,避免其落在运杂履带之后再次飞散,尤其当设置有运杂挡板时,效果更佳,此外,在尘土杂质被运至右运杂辊附近,即将进入回收单元时,能对盒内的尘土杂质起归纳整理作用,使运杂盒转至一定角度才会将其内的尘土杂质倒下,而不过早倒出,利于回收,避免产生事故。因此,本发明不仅能避免尘土杂质的二次飞散,而且利于尘土杂质进入回收单元,回收能力较强。
7、本发明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中,回收单元包括回收上挡板、回收外侧挡板、回收左下斜挡板与回收右下斜挡板,其中,回收左下斜挡板的顶端与尾扫气管的底端相铰连,尾扫气管的顶端出气口近右运杂辊的外端的底面设置,右运杂辊的外端的顶面近回收上挡板的内端设置,回收上挡板经回收外侧挡板与回收右下斜挡板相连接,回收左下斜挡板、回收环、回收右下斜挡板共围成一个回收底腔,该设计的优点包括:首先,运杂盒内的尘土杂质除了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回收单元内之外,尾扫气管喷出的气流能对右运杂辊附近的运杂盒进行气流清扫,增加尘土杂质落入回收单元的效率;其次,尾扫气管可绕其与回收左下斜挡板的交接处转动,以提高清扫效率;再次,回收左下斜挡板、回收右下斜挡板为正对的外凸弧形结构,利于落入其上的尘土杂质下滑至回收底腔内。因此,本发明的清扫效果较好,利于提高尘土杂质的回收效果。
8、本发明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中,回收环的环面的底部与金属网框的顶面相连接,金属网框的底面与位于其正下方的回收绝缘条的顶端正对设置,回收绝缘条的底端与金属底板的顶面正对设置,应用时,金属底板、金属网框分别与静电发生器的两极相连接,在金属底板、金属网框之间产生电场,在电场的作用下,落入金属网框上的尘土杂质会向金属底板运动,以在金属底板上实现类似于静电植绒的静电植屑,植入的尘土杂质与回收绝缘条、金属底板一并生成新的复合板,便于再次利用,复合板的具体结构可根据回收绝缘条在金属底板上的不同布局进行调整。因此,本发明不仅回收利用效果较强,而且能生成各种结构的回收复合板。
9、本发明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中,回收上挡板上设置有倾斜布置的斜扫气管,应用时,斜扫气管、尾扫气管相互协作,其优点如下:首先,双气管能进一步增强清扫效果,利于运杂盒内的尘土杂质进入回收底腔内;其次,调整尾扫气管的角度,使其射出的气流在右运杂辊的外端面发生反射,反射的方向为朝向回收底腔,同时,斜扫气管原本就为倾斜设置,其射出的气流在右运杂辊的外端面也会发生反射,反射的方向也能朝向回收底腔,此时,不仅清扫效果得到了提升,而且在两股反射气流的作用下,被清扫出的尘土杂质也更易于向回收底腔运动,增强回收效果。因此,本发明能通过双反射气流以提高回收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外搅拌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搅拌盘网53显示为平面、锥面两个状态,非为一根搅拌轴52上设置两个搅拌盘网)。
图3是图2中筒顶部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左裤部、中几部、右裤部的俯视图。
图5是图2中搅拌盘网的俯视图。
图6是图2中搅拌盘网从平面向锥面的变化示意图。
图7是图2中附轴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中分散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2中活动锥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2中外视竖管、外视横管的连接示意图。
图11是图1中运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运杂挡板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中回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金属底板的俯视图。
图中:烘干滚筒1、外搅拌筒2、筒顶部21、左进料口211、右进料口212、同一圆环213、筒侧部22、外视网221、外视竖管222、外视横管223、筒底部23、出料口231、出料左口232、出料右口233、左裤部234、中几部235、右裤部236、几顶端237、几左脚238、几右脚239、上凹弧道24、外凸点241、上凹区242、中凸弧道25、中凹弧道26、下凸弧道27、下凸点271、干料输送带3、运杂装置33、运杂履带36、运杂隔断条361、运杂盒362、运杂挡板363、左运杂辊37、右运杂辊38、回收单元4、回收上挡板41、斜扫气管411、斜尾夹角412、回收外侧挡板42、上段侧板421、中段气膜422、下段侧板423、上气膜座424、下气膜座425、回收左下斜挡板43、尾扫气管431、回收右下斜挡板44、回收底腔441、回收环45、环面451、管转动座46、转动筒461、筒内管腔462、转动气座463、气座腔464、转动气管465、金属网框47、回收绝缘条48、金属底板49、内搅拌器5、搅拌右单元50、单元间隙501、搅拌左单元51、搅拌轴52、搅拌轴承521、搅拌盘网53、网固轴承531、增重环带532、积累料533、底搅拌盘54、盘下轴541、盘搅拌齿542、附轴件55、附轴筒551、附轴叶片552、附轴夹角553、波浪筒56、波浪空腔561、波浪鼓包562、分散球57、左空心部571、中实心部572、右空心部573、球空腔574、活动口575、活动锥58、活动球581、锥轴582、锥叶片583、砂料输送带7、辅料进料器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14,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先由砂料输送带7向烘干滚筒1内输送砂料,再由烘干滚筒1对其内的砂料进行干燥以得到干料,并将所得的干料输送至干料输送带3上,然后由干料输送带3将干料送入外搅拌筒2内,经干料输送带3漏下的尘土杂质会掉落在运杂装置33中的运杂履带36上,运杂履带36将落入其上的尘土杂质运至回收单元4内进行回收,同时,辅料进料器8将辅料送入外搅拌筒2内;在干料、辅料进入外搅拌筒2之前,先分别驱动搅拌左单元51、搅拌右单元50内的搅拌轴52转动,搅拌轴52的顶端高于外搅拌筒2的顶部设置,搅拌轴52的底端下延至外搅拌筒2的内部,搅拌左单元51、搅拌右单元50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搅拌轴52转动的同时驱动搅拌轴52沿搅拌轴承521作往复的上下运动,搅拌轴52向上运动的上限为网固轴承531的顶部与搅拌轴承521相接触,搅拌轴52向下运动的下限为网固轴承531的底部与附轴件55的顶端相接触,待搅拌轴52及其上设置的网固轴承531、搅拌盘网53、附轴件55、底搅拌盘54都运转正常后,再将干料、辅料分别从左进料口211、右进料口212内倒入,倒入的干料、辅料在由上至下依次经历上凹弧道24、中凸弧道25、中凹弧道26、下凸弧道27的过程中,被搅拌盘网53、底搅拌盘54进行破碎、分散与混合操作,直至落入筒底部23内以得到产品,该产品从出料口231流出。
所述砂料输送带7的出料口与烘干滚筒1的进料口相通,烘干滚筒1的出料口与干料输送带3的进料口相通,干料输送带3的出料口、辅料进料器8的出料口均与搅拌装置的内部相通;所述干料输送带3的正下方设置有运杂装置33,该运杂装置33的出料口与回收单元4相通,所述运杂装置33包括运杂履带36、左运杂辊37与右运杂辊38,所述运杂履带36的两端分别包缠在左运杂辊37、右运杂辊38的辊面上,所述运杂履带36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运杂隔断条361,该运杂隔断条361的底部与运杂履带36的外侧面垂直连接,相邻的运杂隔断条361相互平行,相邻的运杂隔断条361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运杂履带36共构成一个运杂盒362。所述运杂履带36上位于左运杂辊37、右运杂辊38上方的部位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运杂挡板363,该运杂挡板363的高度大于运杂隔断条361的高度;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外搅拌筒2与内搅拌器5,内搅拌器5的顶端高于外搅拌筒2的顶部设置,内搅拌器5的底端下延至外搅拌筒2的内部;所述外搅拌筒2包括筒顶部21、筒侧部22与筒底部23,所述筒顶部21的顶面上近其外侧边的部位开设有左进料口211、右进料口212,所述筒底部23的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口231,所述筒侧部22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凹弧道24、中凸弧道25、中凹弧道26与下凸弧道27,所述上凹弧道24的顶端与筒顶部21的底面相连接,上凹弧道24的外凸点241与中凸弧道25相互连接为上凹区242,所述下凸弧道27的底端与筒底部23的顶端相连接,且下凸弧道27上的下凸点271近下凸弧道27、筒底部23的交接处设置;
所述内搅拌器5包括并排设置、且结构一致的搅拌左单元51与搅拌右单元50,搅拌左单元51、搅拌右单元50之间存在单元间隙501;所述搅拌左单元51包括搅拌轴52、搅拌盘网53与底搅拌盘54,所述搅拌轴52的顶端穿经筒顶部21中部设置的搅拌轴承521后上延至筒顶部21的正上方,搅拌轴52的底端与底搅拌盘54的顶部相连接,搅拌轴52上近搅拌轴52、筒顶部21交接处的部位外套有与搅拌轴52进行滑动配合的网固轴承531,该网固轴承531的外侧围与套在其外部的搅拌盘网53的顶端相连接,搅拌盘网53的底端与增重环带532的内边缘相连接,增重环带532的外边缘外延至上凹区242的正上方,网固轴承531的底部与搅拌轴52上套接的附轴件55的顶端相接触,附轴件55的底端近底搅拌盘54设置,底搅拌盘54的外边缘近下凸弧道27上的下凸点271设置。
所述增重环带532在上凹区242上垂直投影的面积为上凹区242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所述左进料口211、右进料口212均为构成同一圆环213的弧形结构,且左进料口211、右进料口212的面积之和小于两者所在同一圆环213的面积。
所述附轴件55包括附轴筒551与多个附轴叶片552,所述附轴筒551的内壁与穿其而过的搅拌轴52的外壁固定连接,附轴筒551的外壁与附轴叶片552的内端相连接,附轴叶片552的外端向外延伸,且附轴叶片552在附轴筒551上均匀布置。
所述附轴叶片552为内凹的弧形结构,附轴叶片552的内端与附轴筒551的外壁之间夹成有弧形的附轴夹角553。
所述搅拌轴52上位于附轴件55、底搅拌盘54之间的部位上外套有中空的波浪筒56,所述波浪筒56的顶端与搅拌轴52相连接,波浪筒56的底端与底搅拌盘54的顶面相连接,波浪筒56的内部开设有波浪空腔561,波浪筒5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波浪鼓包562,且波浪筒56的顶端窄于其底端设置。
所述底搅拌盘54的底面的中部经盘下轴541与分散球57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分散球57包括左空心部571、中实心部572与右空心部573,所述左空心部571、右空心部573的内部均开设有球空腔574,所述中实心部572的顶端经盘下轴541与底搅拌盘54的底面相连接,中实心部572左右两侧分别与左空心部571、右空心部573的内端面相连接,左空心部571、右空心部573的外端面上各开设有一个活动口575以与对应的球空腔574相通,球空腔574内设置有活动球581,该活动球581与锥轴582的内端相连接,锥轴582的外端穿经活动口575后与位于分散球57外部的活动锥58的内端相连接,活动锥58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锥叶片583,且锥轴582、活动口575、活动球581的直径依次增大。
所述活动锥58绕活动口575向上运动的最高点低于底搅拌盘54的底面,所述分散球57及其上两个活动锥58在对应的底搅拌盘54底面上的垂直投影的面积小于底搅拌盘54的底面的面积。
所述出料口231包括出料左口232与出料右口233,所述筒底部23包括左裤部234、中几部235与右裤部236,所述中几部235包括几顶端237及与其两个底端相连接的几左脚238、几右脚239,所述左裤部234的内端与几左脚238的底端相连接,右裤部236的内端与几右脚239的底端相连接,左裤部234的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左口232,右裤部236的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右口233,且在左裤部234、右裤部236的顶端的正上方各悬空设置有一个分散球57。
所述搅拌左单元51、搅拌右单元50之间存在的单元间隙501的底部与几顶端237相接触,所述搅拌左单元51中的活动锥58在右侧的活动最远点近几顶端237的左侧设置,所述搅拌右单元50中的活动锥58在左侧的活动最远点近几顶端237的右侧设置;所述几顶端237底面内设置的外视网221与外视竖管222的顶端相连接,外视竖管222的底端与外视横管223的内端垂直连接,且几顶端237、外视网221、外视竖管222同轴设置。
所述回收单元4包括回收上挡板41、回收外侧挡板42、回收左下斜挡板43与回收右下斜挡板44,回收左下斜挡板43、回收右下斜挡板44均为弧形板结构,且回收左下斜挡板43、回收右下斜挡板44的弧形凸起呈正对设置;所述回收左下斜挡板43的顶端与尾扫气管431的底端相铰连,尾扫气管431的顶端出气口近右运杂辊38的外端的底面设置,右运杂辊38的外端的顶面近回收上挡板41的内端设置,回收上挡板41的外端与回收外侧挡板42的顶端垂直连接,回收外侧挡板42的底端与回收右下斜挡板44的顶端相连接,回收右下斜挡板44的底端经回收环45与回收左下斜挡板43的底端相连接,且回收左下斜挡板43、回收环45、回收右下斜挡板44共围成一个回收底腔441。
所述回收上挡板41上设置有倾斜布置的斜扫气管411,该斜扫气管411的出气口朝向右运杂辊38的外端设置;所述回收上挡板41的中部设置有管转动座46,斜扫气管411位于右运杂辊38、管转动座46之间,管转动座46的中部贯穿而过有转动筒461,该转动筒461的顶端高于回收上挡板41设置,转动筒461的内部开设有同轴的筒内管腔462,转动筒461的底端则下延伸至回收上挡板41的正下方,转动筒461的底端与转动气座463的顶面相连接,转动气座463的内部开设有气座腔464,转动气座463的底面为内凹的弧形结构,转动气座463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转动气管465,该转动气管465的底端与位于其正下方的回收底腔441正对设置,转动气管465的顶端经气座腔464与筒内管腔462的底端相通。
所述回收环45的环面451的底部与金属网框47的顶面相连接,金属网框47的底面与位于其正下方的回收绝缘条48的顶端正对设置,回收绝缘条48的数量至少为三根,相邻的回收绝缘条48两两相互平行,回收绝缘条48的底端与金属底板49的顶面正对设置,金属底板49与金属网框47相互平行,且金属底板49、金属网框47分别与静电发生器的两极相连接。
本发明的原理说明如下:
砂料输送带7:向烘干滚筒1内输送原始的砂料,如黄砂、青砂或别的石英砂。
烘干滚筒1:对送入的原始砂料进行翻转式干燥,以得到干料,并将干料输送至干料输送带3上。
干料输送带3:将送入的干料连续的送入搅拌装置内。
辅料进料器8:将除了砂料之外的原料作为辅料,如粉煤灰、添加剂、水泥等,辅料与干料输送带3送来的干料一并送入搅拌装置内。
本发明中,当搅拌轴52上下运动时,同时伴随自身的转动,其转动方向可为间隔的顺时针、逆时针切换,该种转动方向的间隔切换能使搅拌盘网53进行向上、向下运动的切换,使搅拌盘网53实现平面、锥面之间的切换。
本发明中的底搅拌盘54在其侧围上设置有环形的盘搅拌齿542以增强破碎与分散效果。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14,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先由砂料输送带7向烘干滚筒1内输送砂料,再由烘干滚筒1对其内的砂料进行干燥以得到干料,并将所得的干料输送至干料输送带3上,然后由干料输送带3将干料送入外搅拌筒2内,经干料输送带3漏下的尘土杂质会掉落在运杂装置33中的运杂履带36上,运杂履带36将落入其上的尘土杂质运至回收单元4内进行回收,同时,辅料进料器8将辅料送入外搅拌筒2内;在干料、辅料进入外搅拌筒2之前,先分别驱动搅拌左单元51、搅拌右单元50内的搅拌轴52转动,搅拌轴52的顶端高于外搅拌筒2的顶部设置,搅拌轴52的底端下延至外搅拌筒2的内部,搅拌左单元51、搅拌右单元50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搅拌轴52转动的同时驱动搅拌轴52沿搅拌轴承521作往复的上下运动,搅拌轴52向上运动的上限为网固轴承531的顶部与搅拌轴承521相接触,搅拌轴52向下运动的下限为网固轴承531的底部与附轴件55的顶端相接触,待搅拌轴52及其上设置的网固轴承531、搅拌盘网53、附轴件55、底搅拌盘54都运转正常后,再将干料、辅料分别从左进料口211、右进料口212内倒入,倒入的干料、辅料在由上至下依次经历上凹弧道24、中凸弧道25、中凹弧道26、下凸弧道27的过程中,被搅拌盘网53、底搅拌盘54进行破碎、分散与混合操作,直至落入筒底部23内以得到产品,该产品从出料口231流出。
上述生产工艺的专用设备为:所述砂料输送带7的出料口与烘干滚筒1的进料口相通,烘干滚筒1的出料口与干料输送带3的进料口相通,干料输送带3的出料口、辅料进料器8的出料口均与搅拌装置的内部相通;所述干料输送带3的正下方设置有运杂装置33,该运杂装置33的出料口与回收单元4相通,所述运杂装置33包括运杂履带36、左运杂辊37与右运杂辊38,所述运杂履带36的两端分别包缠在左运杂辊37、右运杂辊38的辊面上,所述运杂履带36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运杂隔断条361,该运杂隔断条361的底部与运杂履带36的外侧面垂直连接,相邻的运杂隔断条361相互平行,相邻的运杂隔断条361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运杂履带36共构成一个运杂盒362;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外搅拌筒2与内搅拌器5,内搅拌器5的顶端高于外搅拌筒2的顶部设置,内搅拌器5的底端下延至外搅拌筒2的内部;所述外搅拌筒2包括筒顶部21、筒侧部22与筒底部23,所述筒顶部21的顶面上近其外侧边的部位开设有左进料口211、右进料口212,所述筒底部23的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口231,所述筒侧部22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凹弧道24、中凸弧道25、中凹弧道26与下凸弧道27,所述上凹弧道24的顶端与筒顶部21的底面相连接,上凹弧道24的外凸点241与中凸弧道25相互连接为上凹区242,所述下凸弧道27的底端与筒底部23的顶端相连接,且下凸弧道27上的下凸点271近下凸弧道27、筒底部23的交接处设置;所述内搅拌器5包括并排设置、且结构一致的搅拌左单元51与搅拌右单元50,搅拌左单元51、搅拌右单元50之间存在单元间隙501;所述搅拌左单元51包括搅拌轴52、搅拌盘网53与底搅拌盘54,所述搅拌轴52的顶端穿经筒顶部21中部设置的搅拌轴承521后上延至筒顶部21的正上方,搅拌轴52的底端与底搅拌盘54的顶部相连接,搅拌轴52上近搅拌轴52、筒顶部21交接处的部位外套有与搅拌轴52进行滑动配合的网固轴承531,该网固轴承531的外侧围与套在其外部的搅拌盘网53的顶端相连接,搅拌盘网53的底端与增重环带532的内边缘相连接,增重环带532的外边缘外延至上凹区242的正上方,网固轴承531的底部与搅拌轴52上套接的附轴件55的顶端相接触,附轴件55的底端近底搅拌盘54设置,底搅拌盘54的外边缘近下凸弧道27上的下凸点271设置,优选增重环带532在上凹区242上垂直投影的面积为上凹区242面积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附轴件55包括附轴筒551与多个附轴叶片552,所述附轴筒551的内壁与穿其而过的搅拌轴52的外壁固定连接,附轴筒551的外壁与附轴叶片552的内端相连接,附轴叶片552的外端向外延伸,且附轴叶片552在附轴筒551上均匀布置。所述附轴叶片552为内凹的弧形结构,附轴叶片552的内端与附轴筒551的外壁之间夹成有弧形的附轴夹角553。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搅拌轴52上位于附轴件55、底搅拌盘54之间的部位上外套有中空的波浪筒56,所述波浪筒56的顶端与搅拌轴52相连接,波浪筒56的底端与底搅拌盘54的顶面相连接,波浪筒56的内部开设有波浪空腔561,波浪筒5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波浪鼓包562,且波浪筒56的顶端窄于其底端设置。
实施例4: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底搅拌盘54的底面的中部经盘下轴541与分散球57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分散球57包括左空心部571、中实心部572与右空心部573,所述左空心部571、右空心部573的内部均开设有球空腔574,所述中实心部572的顶端经盘下轴541与底搅拌盘54的底面相连接,中实心部572左右两侧分别与左空心部571、右空心部573的内端面相连接,左空心部571、右空心部573的外端面上各开设有一个活动口575以与对应的球空腔574相通,球空腔574内设置有活动球581,该活动球581与锥轴582的内端相连接,锥轴582的外端穿经活动口575后与位于分散球57外部的活动锥58的内端相连接,活动锥58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锥叶片583,且锥轴582、活动口575、活动球581的直径依次增大。所述活动锥58绕活动口575向上运动的最高点低于底搅拌盘54的底面,所述分散球57及其上两个活动锥58在对应的底搅拌盘54底面上的垂直投影的面积小于底搅拌盘54的底面的面积。
实施例5: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4,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出料口231包括出料左口232与出料右口233,所述筒底部23包括左裤部234、中几部235与右裤部236,所述中几部235包括几顶端237及与其两个底端相连接的几左脚238、几右脚239,所述左裤部234的内端与几左脚238的底端相连接,右裤部236的内端与几右脚239的底端相连接,左裤部234的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左口232,右裤部236的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右口233,且在左裤部234、右裤部236的顶端的正上方各悬空设置有一个分散球57。
实施例6: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5,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搅拌左单元51、搅拌右单元50之间存在的单元间隙501的底部与几顶端237相接触,所述搅拌左单元51中的活动锥58在右侧的活动最远点近几顶端237的左侧设置,所述搅拌右单元50中的活动锥58在左侧的活动最远点近几顶端237的右侧设置;所述几顶端237底面内设置的外视网221与外视竖管222的顶端相连接,外视竖管222的底端与外视横管223的内端垂直连接,且几顶端237、外视网221、外视竖管222同轴设置。
实施例7: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回收单元4包括回收上挡板41、回收外侧挡板42、回收左下斜挡板43与回收右下斜挡板44,回收左下斜挡板43、回收右下斜挡板44均为弧形板结构,且回收左下斜挡板43、回收右下斜挡板44的弧形凸起呈正对设置;所述回收左下斜挡板43的顶端与尾扫气管431的底端相铰连,尾扫气管431的顶端出气口近右运杂辊38的外端的底面设置,右运杂辊38的外端的顶面近回收上挡板41的内端设置,回收上挡板41的外端与回收外侧挡板42的顶端垂直连接,回收外侧挡板42的底端与回收右下斜挡板44的顶端相连接,回收右下斜挡板44的底端经回收环45与回收左下斜挡板43的底端相连接,且回收左下斜挡板43、回收环45、回收右下斜挡板44共围成一个回收底腔441。
实施例8: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回收上挡板41上设置有倾斜布置的斜扫气管411,该斜扫气管411的出气口朝向右运杂辊38的外端设置;所述回收上挡板41的中部设置有管转动座46,斜扫气管411位于右运杂辊38、管转动座46之间,管转动座46的中部贯穿而过有转动筒461,该转动筒461的顶端高于回收上挡板41设置,转动筒461的内部开设有同轴的筒内管腔462,转动筒461的底端则下延伸至回收上挡板41的正下方,转动筒461的底端与转动气座463的顶面相连接,转动气座463的内部开设有气座腔464,转动气座463的底面为内凹的弧形结构,转动气座463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转动气管465,该转动气管465的底端与位于其正下方的回收底腔441正对设置,转动气管465的顶端经气座腔464与筒内管腔462的底端相通。
实施例9: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7,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回收环45的环面451的底部与金属网框47的顶面相连接,金属网框47的底面与位于其正下方的回收绝缘条48的顶端正对设置,回收绝缘条48的数量至少为三根,相邻的回收绝缘条48两两相互平行,回收绝缘条48的底端与金属底板49的顶面正对设置,金属底板49与金属网框47相互平行,且金属底板49、金属网框47分别与静电发生器的两极相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发明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先由砂料输送带(7)向烘干滚筒(1)内输送砂料,再由烘干滚筒(1)对其内的砂料进行干燥以得到干料,并将所得的干料输送至干料输送带(3)上,然后由干料输送带(3)将干料送入外搅拌筒(2)内,经干料输送带(3)漏下的尘土杂质会掉落在运杂装置(33)中的运杂履带(36)上,运杂履带(36)将落入其上的尘土杂质运至回收单元(4)内进行回收,同时,辅料进料器(8)将辅料送入外搅拌筒(2)内;在干料、辅料进入外搅拌筒(2)之前,先分别驱动搅拌左单元(51)、搅拌右单元(50)内的搅拌轴(52)转动,搅拌轴(52)的顶端高于外搅拌筒(2)的顶部设置,搅拌轴(52)的底端下延至外搅拌筒(2)的内部,搅拌左单元(51)、搅拌右单元(50)的转动方向相反,在搅拌轴(52)转动的同时驱动搅拌轴(52)沿搅拌轴承(521)作往复的上下运动,搅拌轴(52)向上运动的上限为网固轴承(531)的顶部与搅拌轴承(521)相接触,搅拌轴(52)向下运动的下限为网固轴承(531)的底部与附轴件(55)的顶端相接触,待搅拌轴(52)及其上设置的网固轴承(531)、搅拌盘网(53)、附轴件(55)、底搅拌盘(54)都运转正常后,再将干料、辅料分别从左进料口(211)、右进料口(212)内倒入,倒入的干料、辅料在由上至下依次经历上凹弧道(24)、中凸弧道(25)、中凹弧道(26)、下凸弧道(27)的过程中,被搅拌盘网(53)、底搅拌盘(54)进行破碎、分散与混合操作,直至落入筒底部(23)内以得到产品,该产品从出料口(231)流出;
所述砂料输送带(7)的出料口与烘干滚筒(1)的进料口相通,烘干滚筒(1)的出料口与干料输送带(3)的进料口相通,干料输送带(3)的出料口、辅料进料器(8)的出料口均与搅拌装置的内部相通;所述干料输送带(3)的正下方设置有运杂装置(33),该运杂装置(33)的出料口与回收单元(4)相通,所述运杂装置(33)包括运杂履带(36)、左运杂辊(37)与右运杂辊(38),所述运杂履带(36)的两端分别包缠在左运杂辊(37)、右运杂辊(38)的辊面上,所述运杂履带(36)的外侧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运杂隔断条(361),该运杂隔断条(361)的底部与运杂履带(36)的外侧面垂直连接,相邻的运杂隔断条(361)相互平行,相邻的运杂隔断条(361)及位于两者之间的运杂履带(36)共构成一个运杂盒(362);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外搅拌筒(2)与内搅拌器(5),内搅拌器(5)的顶端高于外搅拌筒(2)的顶部设置,内搅拌器(5)的底端下延至外搅拌筒(2)的内部;所述外搅拌筒(2)包括筒顶部(21)、筒侧部(22)与筒底部(23),所述筒顶部(21)的顶面上近其外侧边的部位开设有左进料口(211)、右进料口(212),所述筒底部(23)的底面上开设有出料口(231),所述筒侧部(22)由上至下包括依次连接的上凹弧道(24)、中凸弧道(25)、中凹弧道(26)与下凸弧道(27),所述上凹弧道(24)的顶端与筒顶部(21)的底面相连接,上凹弧道(24)的外凸点(241)与中凸弧道(25)相互连接为上凹区(242),所述下凸弧道(27)的底端与筒底部(23)的顶端相连接,且下凸弧道(27)上的下凸点(271)近下凸弧道(27)、筒底部(23)的交接处设置;
所述内搅拌器(5)包括并排设置、且结构一致的搅拌左单元(51)与搅拌右单元(50),搅拌左单元(51)、搅拌右单元(50)之间存在单元间隙(501);所述搅拌左单元(51)包括搅拌轴(52)、搅拌盘网(53)与底搅拌盘(54),所述搅拌轴(52)的顶端穿经筒顶部(21)中部设置的搅拌轴承(521)后上延至筒顶部(21)的正上方,搅拌轴(52)的底端与底搅拌盘(54)的顶部相连接,搅拌轴(52)上近搅拌轴(52)、筒顶部(21)交接处的部位外套有与搅拌轴(52)进行滑动配合的网固轴承(531),该网固轴承(531)的外侧围与套在其外部的搅拌盘网(53)的顶端相连接,搅拌盘网(53)的底端与增重环带(532)的内边缘相连接,增重环带(532)的外边缘外延至上凹区(242)的正上方,网固轴承(531)的底部与搅拌轴(52)上套接的附轴件(55)的顶端相接触,附轴件(55)的底端近底搅拌盘(54)设置,底搅拌盘(54)的外边缘近下凸弧道(27)上的下凸点(271)设置;
所述网固轴承(531)、搅拌盘网(53)依据下述方法运行:
搅拌轴(52)带动搅拌盘网(53)转动,在搅拌盘网(53)转动的基础上,搅拌轴(52)驱动网固轴承(531)上下运动,其中,向上运动的网固轴承(531)会给搅拌盘网(53)一个向上力,而增重环带(532)上的积累料会给搅拌盘网(53)一个向下力,受上、下力作用的搅拌盘网(53)被扯成锥面,直至网固轴承(531)上滑至与搅拌轴承(521)相撞时,网固轴承(531)被搅拌轴承(521)施加一个反撞力而向下运动,搅拌盘网(53)从锥面逐渐变为平面;
在网固轴承(531)上行的过程中,搅拌盘网(53)以锥面的形式对进料口进入的原料进行分散,同时,增重环带(532)逐步被抽离上凹区(242),该逐步抽离操作逐步增加积累料的下滑量;
在网固轴承(531)下行的过程中,搅拌盘网(53)从锥面向平面逐渐变化,同时,增重环带(532)逐渐运动至上凹区(242)的正上方,导致原料的下滑量逐渐减少,直至形成积累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进料口(211)、右进料口(212)均为构成同一圆环(213)的弧形结构,且左进料口(211)、右进料口(212)的面积之和小于两者所在同一圆环(213)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轴件(55)包括附轴筒(551)与多个附轴叶片(552),所述附轴筒(551)的内壁与穿其而过的搅拌轴(52)的外壁固定连接,附轴筒(551)的外壁与附轴叶片(552)的内端相连接,附轴叶片(552)的外端向外延伸,且附轴叶片(552)在附轴筒(551)上均匀布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附轴叶片(552)为内凹的弧形结构,附轴叶片(552)的内端与附轴筒(551)的外壁之间夹成有弧形的附轴夹角(55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轴(52)上位于附轴件(55)、底搅拌盘(54)之间的部位上外套有中空的波浪筒(56),所述波浪筒(56)的顶端与搅拌轴(52)相连接,波浪筒(56)的底端与底搅拌盘(54)的顶面相连接,波浪筒(56)的内部开设有波浪空腔(561),波浪筒(56)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波浪鼓包(562),且波浪筒(56)的顶端窄于其底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搅拌盘(54)的底面的中部经盘下轴(541)与分散球(57)的顶端相连接,所述分散球(57)包括左空心部(571)、中实心部(572)与右空心部(573),所述左空心部(571)、右空心部(573)的内部均开设有球空腔(574),所述中实心部(572)的顶端经盘下轴(541)与底搅拌盘(54)的底面相连接,中实心部(572)左右两侧分别与左空心部(571)、右空心部(573)的内端面相连接,左空心部(571)、右空心部(573)的外端面上各开设有一个活动口(575)以与对应的球空腔(574)相通,球空腔(574)内设置有活动球(581),该活动球(581)与锥轴(582)的内端相连接,锥轴(582)的外端穿经活动口(575)后与位于分散球(57)外部的活动锥(58)的内端相连接,活动锥(58)的侧壁上均匀设置有至少两个锥叶片(583),且锥轴(582)、活动口(575)、活动球(581)的直径依次增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单元(4)包括回收上挡板(41)、回收外侧挡板(42)、回收左下斜挡板(43)与回收右下斜挡板(44),回收左下斜挡板(43)、回收右下斜挡板(44)均为弧形板结构,且回收左下斜挡板(43)、回收右下斜挡板(44)的弧形凸起呈正对设置;所述回收左下斜挡板(43)的顶端与尾扫气管(431)的底端相铰连,尾扫气管(431)的顶端出气口近右运杂辊(38)的外端的底面设置,右运杂辊(38)的外端的顶面近回收上挡板(41)的内端设置,回收上挡板(41)的外端与回收外侧挡板(42)的顶端垂直连接,回收外侧挡板(42)的底端与回收右下斜挡板(44)的顶端相连接,回收右下斜挡板(44)的底端经回收环(45)与回收左下斜挡板(43)的底端相连接,且回收左下斜挡板(43)、回收环(45)、回收右下斜挡板(44)共围成一个回收底腔(44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上挡板(41)上设置有倾斜布置的斜扫气管(411),该斜扫气管(411)的出气口朝向右运杂辊(38)的外端设置;所述回收上挡板(41)的中部设置有管转动座(46),斜扫气管(411)位于右运杂辊(38)、管转动座(46)之间,管转动座(46)的中部贯穿而过有转动筒(461),该转动筒(461)的顶端高于回收上挡板(41)设置,转动筒(461)的内部开设有同轴的筒内管腔(462),转动筒(461)的底端则下延伸至回收上挡板(41)的正下方,转动筒(461)的底端与转动气座(463)的顶面相连接,转动气座(463)的内部开设有气座腔(464),转动气座(463)的底面为内凹的弧形结构,转动气座(463)的底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转动气管(465),该转动气管(465)的底端与位于其正下方的回收底腔(441)正对设置,转动气管(465)的顶端经气座腔(464)与筒内管腔(462)的底端相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环(45)的环面(451)的底部与金属网框(47)的顶面相连接,金属网框(47)的底面与位于其正下方的回收绝缘条(48)的顶端正对设置,回收绝缘条(48)的数量至少为三根,相邻的回收绝缘条(48)两两相互平行,回收绝缘条(48)的底端与金属底板(49)的顶面正对设置,金属底板(49)与金属网框(47)相互平行,且金属底板(49)、金属网框(47)分别与静电发生器的两极相连接。
CN201811265020.6A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 Active CN1094837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5020.6A CN109483730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265020.6A CN109483730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3730A CN109483730A (zh) 2019-03-19
CN109483730B true CN109483730B (zh) 2021-07-27

Family

ID=656931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265020.6A Active CN109483730B (zh) 2018-10-29 2018-10-29 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94837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95754B (zh) * 2020-09-28 2022-02-22 安徽工程大学 一种高效多功能农产品烘干与筛选一体化装置
CN114454323A (zh) * 2021-12-23 2022-05-10 江苏华能墙材有限公司 一种烧结砖生产设备及其生产工艺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35007C2 (de) * 1979-08-30 1985-02-21 Wachter Kg Hindelang Baustoffwerk Bautechnik, 8973 Hindelang Vorrichtung zum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en und Fördern von Putzmörtel o.dgl.
WO2013107451A1 (en) * 2012-01-20 2013-07-25 Haarup Maskinfabrik A/S A batch mixer for mixing face mix and a method for mixing face mix
CN204183714U (zh) * 2014-10-29 2015-03-04 宜宾煜森节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双轴反向物料混合机
CN104787539A (zh) * 2015-03-09 2015-07-22 洛阳市科丰冶金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保护渣传送回收装置
CN104924462A (zh) * 2015-06-18 2015-09-23 苏晓玲 一种可自动加水的高效混凝土搅拌机
CN205969498U (zh) * 2016-07-28 2017-02-22 南安淘之然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双轴水泥搅拌机
CN107775803A (zh) * 2017-10-29 2018-03-09 李秀青 一种高均匀度工地浆料的获取系统
CN207480901U (zh) * 2017-10-30 2018-06-12 李志兴 一种高层砂浆搅拌输送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83730A (zh) 2019-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3730B (zh) 一种干混砂浆的回收性生产工艺
CN108579493A (zh) 一种粉料混料搅拌装置
CN111054250A (zh) 鼓膜高抛式混料机
CN206392224U (zh) 片剂包衣粉的制造装置
CN107670987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筛砂装置
CN108525781B (zh) 一种食品加工混合搅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8245206U (zh) 一种盘式砂石分离装置
CN109605576B (zh) 一种干混砂浆用砂料的输送及搅拌系统
CN209934541U (zh) 一种固体肥料混合装置
CN206794081U (zh) 建筑行业筛沙装置
CN109397533B (zh) 一种普通干混砂浆的制造方法
CN207745947U (zh) 混凝土循环粉碎骨料粉料分离装置
CN114100432B (zh) 一种重力式单立轴搅拌机
CN109552830B (zh) 一种生产普通干混砂浆的流水线设备
CN109227948B (zh) 一种干混砂浆配方原料的混合方法
CN211302937U (zh) 一种干粉涂料混合装置
CN109531815B (zh) 一种干混砂浆的混合工艺
CN109531816B (zh) 一种干混砂浆的生成装置
CN107214089B (zh) 枸杞多级分离系统
CN109435069A (zh) 一种普通干混砂浆的低粉尘生产系统
CN112473833A (zh) 一种用于建筑砂石破碎筛选分离的装置
CN206810105U (zh) 一种制药用槽形混合机
CN218256070U (zh) 一种塑料制品颗粒配料用混合装置
CN212673744U (zh) 一种化学合成干燥设备
CN109916766A (zh) 一种制备膨化渣陶粒过程中检测含泥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A recycling production process of dry mixed mortar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70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7

Pledgee: Bank of China Limited Ezhou branch

Pledgor: HUBEI HENGFU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242000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