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9188B -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9188B
CN109479188B CN201880002898.2A CN201880002898A CN109479188B CN 109479188 B CN109479188 B CN 109479188B CN 201880002898 A CN201880002898 A CN 201880002898A CN 109479188 B CN109479188 B CN 1094791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et
link
electronic device
information
netw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028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9479188A (zh
Inventor
郭欣
孙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y Corp filed Critical Sony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94791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91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94791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91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3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 H04W4/4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 H04W4/46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environments, situations or purposes for vehicles, e.g. vehicle-to-pedestrians [V2P] for vehicle-to-vehicle communication [V2V]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08User group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4Arrangements for maintain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2Selection of wireless resources by user or termina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lo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 H04W84/20Master-slave selection or chang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005Moving wireless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00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92/16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 H04W92/18Interfaces between hierarchically similar devices between terminal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确认车队的网络结构;以及确定与所述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所述链路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本申请要求于2017年5月4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710308297.1、发明名称为“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具体地涉及车联网中的系统配置,更具体地涉及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线设备和无线数据以指数级数速度增长,与系统共存相关的无线业务案例的多样性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因而越来越受到工业界广泛关注。例如,最初由汽车厂商联合发起的车联网(V2V),用于车辆系统内部以及近距离车与车之间的行驶安全管理,旨在降低交通事故频度。现在,其演化为将车载通信设备组网,利用网络传递和分享信息,提高了行驶车辆的安全保证力度。
车联网的核心目标是确保车辆行驶状态或事故预警信息能够可靠快速地在车辆间交互,保证行驶安全,降低事故影响。
目前研究的V2X主要增加了对于先进驾驶方式的支持。先进驾驶方式包括车队驾驶(Vehicles Platooning)、半自动(Semi-automated)驾驶、全自动(Full-automated)驾驶以及远程驾驶(Remote Driving)。其中,车队通信系统可以描述为一组车辆以较为靠近的链式方式驾驶。为了控制车间距离,车辆之间需要交互的信息至少包括:车速,运行方向,意图比如刹车、加速等。以车队方式驾驶,可以减少车间距,降低能耗,减少驾驶员数量。所有的车队成员都位于同为车队成员的直接邻居的通信范围内。因此,在车队通信系统中,车队成员之间通信的低延迟以及高可靠性的需求更加严格。需要提供针对于车队驾驶方式的实际需求的链路管理技术。
发明内容
在下文中给出了关于本申请的简要概述,以便提供关于本申请的某些方面的基本理解。应当理解,这个概述并不是关于本申请的穷举性概述。它并不是意图确定本申请的关键或重要部分,也不是意图限定本申请的范围。其目的仅仅是以简化的形式给出某些概念,以此作为稍后论述的更详细描述的前序。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确认车队的网络结构;以及确定与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该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链路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针对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进行链路稳定性的测量,其中,链路的接收端为该电子设备所在的车辆,链路的发送端为车队中的其他车辆;以及根据测量的结果触发相应的事件。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确认车队的网络结构;以及确定与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该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链路的稳定性。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基于针对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进行链路稳定性的测量,其中,链路的接收端为该电子设备所在的车辆,链路的发送端为车队中的其他车辆;以及根据测量的结果触发相应的事件。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电子设备和方法通过采用与车队的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来进行链路稳定性的测量,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车队中的链路的稳定性,从而实现车队成员的高可靠、低延迟的通信。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处理电路,被配置为:获取与车队成员的感知操作有关的参数;以及基于该参数生成针对车队中的多个车队成员的感知配置,多个车队成员基于该感知配置进行协作感知。
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获取与车队成员的感知操作有关的参数;以及基于该参数生成针对车队中的多个车队成员的感知配置,多个车队成员基于该感知配置进行协作感知。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电子设备和方法通过生成针对各个车队成员的感知配置以使得多个车队成员实现协作感知,提高了感知的精度和速度,从而实现车队成员的高可靠、低延迟的通信。
依据本申请的其它方面,还提供了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和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其上记录有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的计算机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通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以上以及其他优点将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以上和其它优点和特征,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所述附图连同下面的详细说明一起包含在本说明书中并且形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具有相同的功能和结构的元件用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描述本发明的典型示例,而不应看作是对本发明的范围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车队驾驶模式中的实体的一个示例;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3的(a)至(e)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通信的架构的五种示例;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网络端与车队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互的流程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车队管理者与车队成员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启动链路稳定性测量以及触发事件处理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资源配置调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中断处理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功能模块框图;
图1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车辆加入车队时的信息流程;
图15示出了基于协作感知的结果确定被感知的频谱的使用者相对于车队的位置的应用的一个示意性示例;
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9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
图20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以及
图21是其中可以实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方法和/或装置和/或系统的通用个人计算机的示例性结构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清楚和简明起见,在说明书中并未描述实际实施方式的所有特征。然而,应该了解,在开发任何这种实际实施例的过程中必须做出很多特定于实施方式的决定,以便实现开发人员的具体目标,例如,符合与系统及业务相关的那些限制条件,并且这些限制条件可能会随着实施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此外,还应该了解,虽然开发工作有可能是非常复杂和费时的,但对得益于本公开内容的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这种开发工作仅仅是例行的任务。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设备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车队驾驶模式中的实体的一个示例。在该示例中,车队创建者(Platooning Creator)负责创建车队。车队管理者(Platooning Leader)负责管理车队。车队创建者和车队管理者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车队中的其他车辆称为车队成员(Platooning Member)。应该理解,在下文中,在适当的情况下,比如在描述针对车队中所有车辆的特征的情况下,车队成员也可以包括车队管理者。
例如,车队管理者实时更新来自车队成员的周围交通信息,并上报给路边设备(Road Side Unit,RSU)。此外,车队管理者还可以从路边设备接收较远处道路的交通信息,并分享给车队成员。所有车队成员可以通过V2X直通链路(Sidelink,或称为PC5链路)的方式在车队内部共享信息。可以看出,车队驾驶模式的系统性能依赖于车队内部成员之间通信链路的质量及其稳定性。
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车队中的链路稳定性测量的电子设备。图2示出了该电子设备100的功能模块框图,如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包括:确认单元101,被配置为确认车队的网络结构;以及确定单元102,被配置为确定与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该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链路的稳定性。
其中,确认单元101和确定单元1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实现,该处理电路例如可以实现为芯片。该电子设备100例如可以位于车队管理者中。
例如,车队的网络结构可以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车队规模(PlatoonSize);车队形式;网络通信的架构。其中,车队规模可以为车队中包含的车队成员的数量。车队形式为车队的组织形式,比如成列的车队(如图1的示例所示)或不一定成列排列而是排列灵活的协作驾驶的车队。网络通信的架构表示车队成员间进行通信的方式,比如链路的构成和通信的具体形式等。
图3的(a)至(e)示出了网络通信的架构的五种示例。下面将分别描述这五种形式的网络架构。但是,应该理解,本申请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网络通信的架构,这仅是示意性的。为了便于描述,定义数据链路中朝向车队管理者的数据传输方向为前向传输(ForwardTransmission),远离车队管理者的传输方向为后向传输(Backward Transmission);定义前向传输中最靠近的邻居成员称为当前成员的前趋(Predecessor),后向传输中最靠近的邻居成员称为当前成员的后继(Successor)。
在图3的(a)中,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车队成员通过单跳链路向车队管理者发送信息,例如V3→V1。如果要在车队管理者处达到相同的接收质量,越是接近管理者的成员所需的发射功率越小。
在图3的(b)中,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并且车队成员利用相邻车队成员间的单向链路向车队管理者发送信息。换言之,车队成员与前趋成员建立单向链路,例如V3→V2。这样在相邻两个车队成员间构成单向前向传输链路。因为相邻车距较近,所以该链路只需较低的发射功率。
在图3的(c)中,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并且相邻车队成员之间存在双向链路。即,在架构b的基础上,增加了车队成员与后继成员的单向链路,例如V2→V3。这样在相邻两个车队成员间构成双向链路。该架构的优点在于相邻车队成员间的信息交互容易实现。
在图3的(d)中,相邻车队成员之间通过双向链路交互信息。换言之,架构d与架构c的区别在于,架构d中没有车队管理者到车队成员的广播链路,所有成员与邻居成员维持双向链路。该架构的优点在于相邻成员间的较短的链路要求较低的发射功率。
在图3的(e)中,车队分为多个簇(Cluster),相邻簇管理者之间通过双向链路交互信息,每个簇可以分别采用a至d中的任意一种来配置。该架构尤其适合于规模较大的车队。例如,LTE eV2X中可以支持的车队成员数最高可以达到19。为了减小车队管理者和成员间信息交互的延迟,可以按照架构e将车队分成多个簇,每个簇由簇管理者和簇成员组成。车队管理者同时作为第一个簇的簇管理者,相邻的簇管理者之间构成双向链路,簇内部可以按照架构a~d任意构成。车队管理者只需要对簇管理者进行管理,簇内部由簇管理者进行管理。在架构e中,电子设备100还可以位于簇管理者中。
车队内网络通信的架构可以根据车队的规模、通信功率设定等设置。车队规模可以为车队中包括的车队成员的数量。例如,当车队规模低于阈值N1(比如3)时,选择架构a;当车队规模大于N1小于N2(比如5)时,选择架构b;当车队规模大于N1小于N2时,且需要相邻车辆间信息交互时,选择架构c;当车队管理者发送功率有限时,选择架构d;当车队规模大于N2时,需要先分簇,选择簇管理者,每个簇中的网络结构可以由车队管理者统一选择,也可以由簇管理者自行选择。
确认单元101和确定单元102例如可以响应于如下中至少之一来执行各自的操作:经过了预定时间;车队规模改变;车队成员的信息交互需求改变;可用网络传输资源改变。换言之,确认单元101和确定单元102的操作可以是周期性的以及/或者是触发式的。
确认单元101和确定单元102以预定周期执行操作,可以及时地确定网络结构的改变,例如车队成员的进入和离开、车队形式的改变、车队的网络通信架构的改变比如从架构a改变为架构c等。
确认单元101和确定单元102还可以经由触发而操作。触发条件可以为任意可能引起网络结构的改变的条件。例如,当车队规模改变时,车队的网络通信的架构可能会发生变化。此外,当车队成员的信息交互需求改变,例如,在由于行驶状态或者周围交通环境的状态变化导致要交互的信息量变化时,网络通信的架构可能会发生变化。车队成员间信息交互的一个量化参数可以是单个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上报的信息量,也可以是单个链路在单位时间内需要传输的信息量,记作MessageSizePerUnit,如后所述,该参数可以与网络结构有关。或者,触发条件还可以为网络端(eNB/RSU)通知的可用传输资源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改变网络结构以适应传输资源的改变。
如上所述,当采用不同的网络结构时,车队中的链路配置可以不同,因此,确定单元102根据该网络结构确定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链路的稳定性。换言之,利用了链路的传输状况来评价链路的稳定性。
LTE提供了两种直通链路相关的链路质量测量参数,分别是直通链路参考信号接收功率S-RSRP(Sidelink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和直通链路发现参考信号接收功率SD-RSRP(Sidelink discovery 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但是,在测量这两个参数时,用户设备无法同时进行数据收发。因此,通过测量这两个参数来确定链路的稳定性会占用大量的用于有效数据传输的时间,对于车队驾驶模式中需要频繁交换信息的场景是不适合的。
而本实施例利用了车队中车辆之间会频繁交换信息的特点,使得接收端车辆在接收有用信息的同时通过监测接收的状态来评估链路的稳定性,从而能够在显著降低控制信令开销、产生的时延及所需能耗的情况下准确地评估链路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假定在通过测量以上两个参数来评估链路稳定性的方式中能够同时收发数据,本实施例的方法与之相比也可以减少控制信令开销及所需能耗,提高实际数据传输效率。
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例如包括链路传输模式与链路稳定性的对应关系。链路传输模式例如包括预定时间内在链路上执行传输的次数,链路稳定性包括固定时长比如单位时长内成功接收的次数或比率。传输内容可以是信令比如beacon、控制信令、发现消息,也可以是数据等等。
作为一个示例,当链路上的传输为周期性传输时,链路传输模式可以为链路上执行传输的间隔周期,链路稳定性为固定时长内成功接收的比率。例如,电子设备100可以支持两种中央控制的调度方法,由eNB/RSU决策和提供配置,分别是动态调度(DynamicScheduling)和半持续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其中,动态调度在每个子帧上都要做出新的调度决策,即决策资源位置,这种方法的资源使用的灵活性较高。半持续调度除了资源位置还决策调度间隔、即传输周期信息,配置不变的情况下资源位置仅需PDCCH发送一次,传输周期通过RRC信令配置,即可以以设定的周期来使用调度的资源。这种方法降低了信令开销,适宜于数据量呈现周期性的传输需求,比如适合车队驾驶模式中的传输。因此,当采用SPS时,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将取决于具体的资源分配方式。另一方面,当不采用SPS时,传输可能不是周期性的,但是为每条链路分配的传输资源也将影响预定时间内的传输次数,进而影响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确定单元102可以被配置为根据为每条链路分配的传输资源来确定针对该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以提供给相应的车队成员。
此外,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还会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比如周围车辆的个数及密度、周围车辆消息发送的个数及频度,以及传输内容的类型,等等。
作为其他示例,链路稳定性还可以是固定时长内连续没有成功接收的传输次数,或者是这些传输次数与预计传输次数的比值。或者,链路稳定性还可以是消息解析出来的信息显示车距保持稳定达到一定的时长。
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可以从网络端获得,也可以基于预先存储的网络结构与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此外,如前所述,针对每一条链路,确定单元102还可以根据所分配的传输资源来调整其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
车队中通信所需要的传输资源例如由车队管理者向网络端比如eNB或RSU请求获得,并且由车队管理者在车队内部分配所获得的传输资源。如图4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生成单元103,被配置为基于所确认的网络结构来生成资源分配请求,以用于请求网络端为车队分配网络传输资源。
在一个示例中,生成单元103可以估计车队内部的资源需求总量并将所估计的资源需求总量包含在资源分配请求中。车队内部资源需求包括车队管理者/车队簇管理者下发消息以及车队簇管理者/或者车队成员回传消息所需的资源。例如,生成单元103可以根据网络结构、转发节点的数据处理模式、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估计。
其中,转发节点的数据处理模式可以包括仅转发或者合并转发,这两种方式所需的资源量是不同的。示例性地,生成单元103可以基于网络结构来确定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其中网络结构与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具有对应关系。该对应关系例如可以预先存储在车队管理者的存储装置中。这样,在确认了网络结构之后,即可以获知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
此外,如前所述,SPS资源分配方式适合于车队驾驶模式下的通信,因此,生成单元103可以基于所估计的资源需求总量来生成一个或更多个SPS配置请求作为资源分配请求。在一个示例中,每个车辆或者每个链路可能需要一个或者多个SPS配置,生成单元103可以基于降低资源分配请求信令所需信息量的考虑将这些SPS配置进行合并。合并的方法例如包括对于传输起始时间和间隔周期相同的SPS配置合并,或者对于相同频谱资源的SPS配置在间隔周期上进行合并,合并的结果可能产生一个或更多SPS配置请求。其中,每个车辆或每个链路的多个SPS配置可能用于不同类型的信息的交互。
在另一个示例中,生成单元103所生成的资源分配请求包括车队的网络架构的标识以及车队规模的信息。在该示例中,网络端在接收到资源分配请求之后,可以根据车队的网络架构的标识来确认车队的网络架构,从而可以结合车队规模来估计车队资源需求总量。换言之,对于车队资源需求总量的估计是在网络端进行的。
接下来,网络端可以根据车队资源需求总量来为车队分配资源,例如包括频谱资源和时间配置。在采用SPS资源分配方式的情况下,则网络端可以生成一个或多个SPS配置。
虽然图4中未示出,但是电子设备100还可以相应地包括收发单元,被配置为向网络端发送资源分配请求以及接收来自网络端的资源分配结果。收发单元例如可以实现为天线以及相应的收发电路等。
为了便于理解,图5示出了网络端与车队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互的流程图。其中,车队管理者响应于例如前述特定条件之一触发车队网络结构的确认,并生成资源分配请求,将该资源分配请求发送给网络端(eNB/RSU),eNB/RSU根据该请求进行资源分配并向车队管理者发送资源分配响应。在一个示例中,资源分配响应中还可以包括与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
在获取了传输资源之后,车队管理者在车队内部进行传输资源的分配。相应地,如图6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分配单元104,被配置为执行车队内传输资源的分配。
如果网络端所分配的传输资源与车队的资源需求总量一致,则分配单元104根据之前确认的网络结构和各个链路的需求为车队成员分配传输资源。而如果网络端所分配的传输资源少于车队的资源需求总量,则确认单元101可以基于网络端实际分配的网络传输资源来调整车队的网络结构比如车队的网络通信的架构,并且分配单元104基于调整后的网络结构进行车队内的传输资源的分配。
此外,网络端在为车队分配网络传输资源时还可以包含该网络传输资源的可调范围,分配单元104在为车队成员分配传输资源时向车队成员通知该可调范围。例如,该可调范围至少可以包括在符合资源分配的范围内降低消息发送的频度或次数,或者经过调整后恢复到原来资源配置。或者,该可调范围也可以由车队管理者自行设定。
设置可调范围的原因在于,当车辆行驶状态稳定或者链路质量较好时,可以降低数据交互频度,从而可以减少所需的传输资源。
在分配单元104完成资源的分配并且收发单元将分配结果以及前述稳定性测量配置通知给各个车队成员之后,车队中各个成员可以基于该分配结果进行通信,同时根据该稳定性测量配置来测量链路的稳定性。
为了便于理解,图7示出了车队管理者与车队成员之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其中,车队管理者根据网络结构为各个成员(或各个链路)分配传输资源,并将资源分配结果提供给各个成员。图7中所示的资源分配结果还包括上述稳定性测量配置以及/或者资源可调范围。随后,车队成员根据该资源分配结果进行通信和链路稳定性测量。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事件处理单元105,被配置为基于链路稳定性测量的结果来处理相应的事件。这些事件例如包括链路资源配置调整、中断处理等。
应该理解,这里所述的链路稳定性测量的结果可以包括车队成员的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也可以包括车队管理者或簇管理者本身的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电子设备100还可以包括图6中所示的生成单元103和分配单元104。
例如,当链路稳定性测量的结果指示当前链路状态较好时,可以降低数据交互频度,反之需要提高数据交互频度。此外,数据交互频度的调整还需要满足数据类型所要求的频度范围,例如行驶安全相关的信息可能存在最低频度限制,则数据交互频度调整结果必须满足该最低频度限制。进一步,数据交互频度的调整还需要满足数据更新能力的固有限制,例如对于通过传感器采集由车载控制系统处理的数据更新频度可能存在最高频度限制,则数据交互频度调整结果可以考虑该最高频度限制,减少不必要的信息交互。而当数据交互频度变化时,可能需要改变传输资源的分配,即执行链路资源配置调整。因此,分配单元104可以被配置为基于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来执行车队内的传输资源的重新分配。在一个示例中,当资源配置的改变在资源可调范围内时,比如降低数据交互的频度或者恢复原来资源配置时,链路的发送端设备可以自行进行调整,并且链路的接收端设备可以向车队管理者或簇管理者报告该调整。或者,也可以由分配单元104相应地调整针对该链路的资源分配。此外,当资源配置的改变在资源可调范围以外时,将由分配单元104进行资源重新分配。
另一方面,分配单元104也可以基于车队成员要传送的信息量的变化,来执行车队内的传输资源的重新分配。例如,车队成员要传送的信息量受到车辆的行驶状态和周围交通状态的影响。在行驶状态不稳定或周围交通状态不稳定的情况下,要传送的信息量将增大,从而需要分配单元104增加这些车辆所在的链路的传输资源的分配。
当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指示链路发生中断时,事件处理单元105将执行中断处理,其中,链路中断处理的策略取决于网络结构和/或链路的中断对车队行驶的影响程度。链路中断是链路稳定性下降的极端情形。例如,当在连续的预定时间内链路的接收端的接收均失败时,或者连续预定次数的接收失败时,认为链路中断。链路中断例如可能由于车辆之间出现障碍物、交通规则等引起的,比如有其他车辆插队,在城市道路上交通信号阻止了链路一端的车辆行驶。
具体地,当链路的接收端设备确认来自车辆管理者或簇管理者的链路发生中断时,可以向车队管理者或簇管理者发出中断恢复请求,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车队管理者或簇管理者的中断处理响应,则可以恢复之前的链路,否则可以改变链路形式或车队的网络结构或者放弃该链路,具体的策略将取决于当前的网络结构和/或中断的链路对车队行驶的影响程度。这些策略可以在初始为链路分配传输资源时通知给各个车队成员。
此外,当链路的接收端设备确认来自其他车队成员的链路发生中断时,类似地可以向作为发送端的该车队成员发出中断恢复请求,如果在预定时间内接收到发送端发出的中断处理响应,则可以恢复之前的链路,否则向车队管理者或簇管理者报告链路中断,由车队管理者或簇管理者进行进一步决策。
图9示出了启动链路稳定性测量以及触发事件处理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其中,链路发送端车队成员A向接收端车队成员B发送消息,车队成员B在接收的同时进行链路稳定性测量,并且在满足预定条件时触发相应的事件处理。该事件处理可以由链路接收端执行以及/或者由车队管理者或簇管理者执行。应该理解,这里虽然示出了收发双方为车队成员,但是并不限于此,收发双方中的一方也可以为车队管理者或簇管理者。
综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通过采用与车队的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来进行链路稳定性的测量,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车队中的链路的稳定性,并且可以利用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来执行相应的事件的处理。
<第二实施例>
图10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200的功能模块框图,如图10所示,电子设备200包括:测量单元201,被配置为基于针对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进行链路稳定性的测量,其中,链路的接收端为电子设备所在的车辆(或者具体地为车辆上的车载终端),链路的发送端为车队中的其他车辆(或者具体地为其他车辆上的车载终端);以及事件触发单元202,被配置为根据测量的结果触发相应的事件。
其中,测量单元201和事件触发单元2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实现,该处理电路例如可以实现为芯片。该电子设备200例如可以位于车队成员中或者位于车队管理者中。
在一个示例中,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链路的稳定性。有关其详细描述在第一实施例中已经给出,在此不再重复。
事件触发单元202可以根据测量的结果来触发资源配置调整事件。相应地,如图中的虚线框所示,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生成单元203,被配置为生成资源配置调整请求。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但是电子设备200还可以包括收发单元,用于发送生成的资源配置调整请求。收发单元例如可以通过天线及收发电路来实现。
具体地,链路稳定性测量的结果可以体现当前链路的稳定性。当链路的稳定性较好时,可以降低数据传输的频度,从而可以降低对传输资源的需求。在资源配置调整在资源可调范围内的情况下,比如降低发送频度或恢复到原来的资源配置,生成单元203可以生成发送至链路的发送端的资源配置调整请求。在有些情况下比如针对图3的架构b中的V3和V4,其与发送端V1之间没有直接链路,需要其他车辆中转该请求。链路发送端在接收到该请求后,确定是否能够进行资源调整,并将结果作为资源调整响应发送给链路接收端设备。链路接收端设备根据该资源调整响应进行资源调整重配置。如果链路两端的设备进行了资源调整重配置,链路接收端还可以将调整结果上报给车队管理者或簇管理者,以使得车队管理者或簇管理者可以根据该结果调整车队内部的资源分配。
另一方面,在资源配置调整不在资源可调范围内的情况下,比如提高发送频度或增加发送的信息量,生成单元203可以生成发送至电子设备所在的车辆的车队管理者的调整请求,以使得车队管理者进行资源重新分配。
此外,如前所述,事件触发单元202还可以根据需要传送的信息量的变化来触发资源配置调整事件。需要传送的信息包括车辆行驶的参数比如车辆位置、速度、加速度等以及周围交通状态测量结果。信息量受车辆行驶状态和周围交通状态的影响,当二者较为稳定时,信息量减小,当二者不稳定时,信息量增大。
为了便于理解,图11示出了资源配置调整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其中,在链路接收端车队成员B中,根据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或者需要传送的信息量的变化触发资源配置调整,生成资源配置调整请求并发送至链路发送端车队成员A。车队成员A对该请求进行处理,生成资源调整响应并发送至车队成员B。车队成员B根据该响应进行资源调整重配置,并且将资源调整的结果上报给车队管理者。应该理解,虽然图11中将车队管理者和车队成员示出为两个实体,但是链路发送端也可以是车队管理者,二者可以合并。此外,链路接收端也可以是车队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资源调整结果的报告。
事件触发单元202还可以根据测量的结果触发链路中断处理事件。如前所述,当在连续的预定时间内的接收均失败时,或者连续预定次数的接收失败时,认为链路中断。在链路中断处理中,可以首先进行链路恢复的尝试,如果尝试失败则根据预定的策略来进行中断处理。其中,链路中断处理的策略取决于该链路的中断对车队行驶的影响程度以及/或者车队的网络结构。该策略可以由车队管理者在为该链路分配传输资源时或者进行稳定性测量配置时一起通知链路的接收端。
例如,有些链接一旦中断,则车队行驶无法进行,比如图3的架构a至c中的来自车队管理者的广播链路,在这种情况下,中断处理策略可能要将链路接收端的车辆排除在车队之外,并且相应地调整车队的网络架构;而有的链接即使中断车队行驶依然可以进行,只是性能可能受到影响,比如图3的架构c中的V2→V3,在这种情况下,中断策略可能为不作处理或者由车队管理者或簇管理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决策。
此外,生成单元203还可以生成包含中断处理结果的报告,以通知车队的管理者。进行该通知的链路可以是链路接收端到车队管理者的直接链路、在车队中到达车队管理者的间接链路或者通过网络端(eNB/RSU)转发。这取决于中断处理后链路接收端的车辆的行驶方式和通信状态。
为了便于理解,作为示例,图12示出了中断处理的信息流程的示意图。其中,由链路接收端触发中断处理并生成中断处理请求,同时开启定时器,将中断处理请求发送至链路发送端,链路发送端进行中断处理并发出中断处理响应,如果链路接收端在中断处理结束之前接收到该中断处理响应,则可以恢复通信,否则无法恢复通信。随后,链路接收端将中断处理的结果上报给车队管理者。应该注意,虽然图12中将车队管理者和链路发送端示出为两个独立的实体,但是链路发送端也可以是车队管理者,二者可以合并。此外,链路接收端也可以是车队管理者,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进行中断处理结果的报告。
下面给出不同网络通信的架构下不同链路发生中断时的处理示例。
在第一示例中,架构e中簇管理者之间的后向链路比如V1→Vm+1发生中断。根据图12的流程,链路接收端簇管理者Vm+1触发中断处理,生成中断处理请求,并开启定时器Timer1,通过链路Vm+1→V1向链路发送端簇管理者V1发出中断处理请求;V1收到请求后进行中断恢复处理并发送中断处理响应。如果在Timer1到期之前,链路接收端簇管理者Vm+1收到中断处理响应或者收到来自V1的数据,则继续使用原有车队方式行驶,恢复正常通信;如果Timer1到期之前链路无法恢复,则原车队分裂成两个车队,分别由V1和Vm+1作为车队管理者。其中,Vm+1车队中的成员信息可以在之前行驶过程中周期性地由车队管理者V1给其它簇管理者更新,也可以由Vm+1从路边设备处获取。在这种情况下,链路接收端簇管理者Vm+1通过网络端(eNB/RSU)转发来向车队管理者Vm报告中断处理结果。以上处理同样适合于架构e中簇管理者之间的前向链路比如Vm+1→V1中断或者两条链路都中断;或者架构d中的相邻成员间的前向或者后向链路中断。
在第二示例中,架构a至c中车队管理者与成员之间的后向链路比如V1→V3中断。根据图12的流程,链路接收端成员V3触发中断处理,生成中断处理请求,并开启定时器Timer2,通过前向链路向链路发送端车队管理者V1发出中断处理请求;V1收到请求后进行中断恢复处理并发送中断处理响应。如果在Timer2到期之前,V3收到中断处理响应或者收到来自V1的数据,则继续使用原有车队方式行驶,恢复正常通信;如果Timer2到期之前链路无法恢复,则取决于具体的架构处理如下:在架构a中,V3转成独立行驶状态,V1更新成员信息;在架构b中,V3转成独立行驶状态,V1发送通知以使得V4与车队中的其他邻居建立前向链路;在架构c中,V3转成独立行驶状态,V1发送通知以使得V4与车队中的其它邻居建立双向链路。在这种情况下,链路接收端成员V3通过网络端转发来向车队管理者V1报告中断处理结果。以上处理同样适合于架构a至c的前向链路。
在第三示例中,架构c中相邻成员之间的后向链路比如V2→V3中断。根据图12的流程,链路接收端成员V3触发中断处理,生成中断处理请求,并开启定时器Timer3,通过前向链路向链路发送端成员V2发出中断处理请求;V2收到请求,进行中断恢复处理并发送中断处理响应。如果在Timer3到期之前,链路接收端成员V3收到中断处理响应或者收到来自V2的数据,则继续使用原有车队方式行驶,恢复正常通信;如果Timer3到期之前链路无法恢复,则V3通过前向链路向车队管理者报告该链路中断,由车队管理者做出进一步决策。
综上所述,根据该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通过采用与车队的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来进行链路稳定性的测量,能够快速准确地测量车队中的链路的稳定性并根据稳定性测量结果触发相应的事件。
<第三实施例>
图1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300的功能模块框图,如图13所示,电子设备300包括:获取单元301,被配置为获取与车队成员的感知操作有关的参数;以及生成单元302,被配置为基于该参数生成针对车队中的多个车队成员的感知配置,多个车队成员基于感知配置进行协作感知。
其中,获取单元301和生成单元302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处理电路实现,该处理电路例如可以实现为芯片。该电子设备300例如可以位于车队管理者中。
在V2X中,车辆感知频谱资源上的信号强度以判断资源使用的繁忙程度,从而帮助调整发射端的参数配置。依据单个网络节点的感知和决策系统无法满足先进驾驶方式下的需求,需要提供针对于先进的车队驾驶方式的实际需求的感知技术。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克服信号衰落的影响并且进行快速的感知,使用了协作感知的方式。换言之,由车队中的多个成员共同对频谱资源进行感知,并通过信息交互来取得最终的感知结果。协作感知可以是多个车队成员在频域以及/或者时域上的协作。
在协作感知中,需要确定参与感知的车队成员以及针对每一个参与感知的车队成员的感知配置。感知配置例如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参与感知的车队成员,要感知的频谱范围和时间范围,感知结果的报告,用于结果的报告的资源配置。具体地,参与感知的车队成员指定了哪些车队成员将参与感知;要感知的频谱范围和时间范围指定了每个协作车队成员要进行感知的对象;感知结果的报告指定了进行感知结果上报的形式比如采用二元检测结果上报、直接能量采样结果上报、能量量化结果报告等,不同的形式包含的信息量不同;用于结果的报告的资源配置指定了使用哪些传输资源来进行上报。其中,协作感知的总的感知频谱可以是网络端指定给车辆管理者的一组资源,也可以是车辆管理者可用的资源池。
在本实施例中,生成单元302根据与感知操作有关的参数来生成上述感知配置。这些参数由获取单元301从网络端或者车队成员获得。作为示例,感知操作有关的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去相关距离,有效感知节点数量,车队成员感知能力,车队成员的位置。
其中,去相关距离和有效感知节点数量可以通过向网络端请求而获得。对于这些参数的请求可以单独发送给网络端,也可以包括在交通环境信息请求中发送给网络端。
影响协作感知性能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对相同频谱进行感知的感知节点的个数及相互间距离。感知节点过多会造成较大能耗,因此用有效感知节点数量来限定其数量。另一方面,感知节点相互间距离较小无法抵抗阴影相关性。该相关性受到传播环境影响,一种常用的方法将其描述为指数函数R(d)=e -ad,其中,d表示感知节点间距离(m),a是表示环境的参数,例如在城市非视距(on-line-of-sight)环境中a≈0.1204/m,而郊区环境中a≈0.002/m,e是自然常数。去相关距离d0可以定义为使得阴影相关性低于某个预定阈值的最小距离。因此,去相关距离可以由网络端(eNB或RSU)根据环境因素为车队管理者直接配置。或者,预先设定计算模型,网络端为车队管理者配置环境参数和阈值,由车队管理者自己计算得到去相关距离。另外,网络端或者车队管理者也可以采用均值或提前设定的静态值作为去相关距离。
此外,车队成员感知能力和车队成员的位置可以从车队成员处获得。其中,车队成员感知能力的信息可以在该车队成员加入车队时与加入请求一起上报给车队管理者。图14示出了相应的信息流程。其中,要加入的车辆A通过车队发现流程,发现车队并打算加入;车辆A向目标车队管理者发出加入车队请求,其中可以包含标识其感知能力的相关参数,这些参数例如包含接收灵敏度及其可调范围;车队管理者决策该车辆是否能加入,以及车队系统是否需要调整;车队管理者通过加入车队响应,告知车辆A决策结果,如果允许加入,则响应中包含加入的配置,双方完成后续操作,否则,不允许加入;如果车辆A的加入对车队系统配置有影响,车队管理者需要将调整的配置发送给受影响的车队成员B。另外,如果车队管理者发生改变,则车队成员信息可以通过原车队管理者转发,或者通过车队成员重新报告的形式告知新的车队管理者。或者,车队成员信息备份在RSU中,RSU转发给新的车队管理者。
生成单元302综合考虑上述各种参数,来生成适当的感知配置。参与协作的车队成员根据各自的感知配置进行感知,并将感知结果提供给车队管理者。
在一个示例中,感知结果的报告的形式被配置为至少取决于链路稳定性测量的结果。如前所述,感知结果的报告的不同形式可能具有不同的信息量,因此该报告形式还决定于所需获得的信息、用于报告的资源配置。当只需简单判定目标频谱范围上是否有信号强度、或者报告的资源极其有限、或者链路稳定性较差时,可以采用简单的报告形式例如仅报告二元感知结果。
此外,对于用于感知结果报告的资源配置,一种设计是部分车队成员感知时,另一部分车队成员进行结果上报,从而可以防止结果上报的资源竞争。在这种情况下,用于感知的频谱和用于上报的频谱之间不能存在干扰,包括带内或带外泄露产生的干扰,以保证感知结果的准确性。
相应地,如图13中的虚线框所示,电子设备300还可以包括:确定单元303,被配置为确定与车队的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该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链路的稳定性。有关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的详细描述已经在第一实施例中给出,在此不再重复。
此外,直接能量采样结果和能量量化信息能够提供另外的信息,比如目标频谱的使用者相对于车队的位置。相应地,确定单元303还可以被配置为基于协作感知的结果确定被感知的频谱的使用者相对于车队的位置。
图15示出了基于协作感知的结果确定被感知的频谱的使用者相对于车队的位置的应用的一个示意性示例。其中,V1、V2、V3是构成车队的3辆车,其中V1是车队管理者;车队感知的目标频谱正被车辆Va使用,(1)~(3)是车辆Va的3个不同的位置。带箭头的虚线表示无线信号传播路径。例如,在位置(1)处时,Va到车辆V1~V3的路径差异导致在V1~V3处感知到的能量高低存在差异,比如V1处感知到的能量最高,V3处最低。类似地,如果Va在位置(2)处,则V2处感知到的能量最高,V1和V3处接近;如果Va在位置(3)处,则V3处感知到的能量最高,V1处最低。因此,通过V1~V3感知能量的结果比较,可以估计出Va的位置与车队的位置关系。可以看出,如果想估计出目标车辆相对于车队的位置,协作感知的车辆必须在相同时间范围内进行感知,所以感知配置中对应频谱范围需要设定感知时间范围。此外,如果使用感知目标频谱的车辆较多,则基于感知结果所确定的并非某一辆车与车队的相对位置,而是多辆车资源使用的聚合能量相对于车队的位置。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300通过生成针对各个车队成员的感知配置以使得多个车队成员实现协作感知,提高了感知的精度和速度。
<第四实施例>
在上文的实施方式中描述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显然还公开了一些处理或方法。下文中,在不重复上文中已经讨论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给出这些方法的概要,但是应当注意,虽然这些方法在描述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过程中公开,但是这些方法不一定采用所描述的那些部件或不一定由那些部件执行。例如,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实施方式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使用硬件和/或固件来实现,而下面讨论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可以完全由计算机可执行的程序来实现,尽管这些方法也可以采用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的硬件和/或固件。
图16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确认车队的网络结构(S11);以及确定与所述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S13),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所述链路的稳定性。
例如,上述方法响应于至少如下之一来执行:经过了预定时间;车队规模改变;车队成员的信息交互需求改变;可用网络传输资源改变。
车队的网络结构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车队规模;车队形式;网络通信的架构。作为示例,车队的网络通信的架构可以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之一:1)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车队成员通过单跳链路向车队管理者发送信息;2)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车队成员利用相邻车队成员间的单向链路向车队管理者发送信息;3)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并且相邻车队成员之间存在双向链路;4)相邻车队成员之间通过双向链路交互信息;5)车队分为多个簇,相邻簇管理者之间通过双向链路交互信息,每个簇分别采用1)至4)中的任意一种来配置。
如图16中的虚线框所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2:基于所确认的网络结构生成资源分配请求,以用于请求网络端为车队分配网络传输资源。在步骤S12中可以估计车队内部的资源需求总量并将所估计的资源需求总量包含在资源分配请求中。例如,可以根据网络结构、转发节点的数据处理模式、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估计。其中,可以基于网络结构来确定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其中网络结构与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具有对应关系。作为示例,可以基于所估计的资源需求总量来生成一个或更多个半持续调度配置请求作为资源分配请求。
或者,资源分配请求可以包括车队的网络通信的架构的标识以及车队规模的信息,由网络端根据这些信息进行资源需求总量的估计。
如图16中的另一个虚线框所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4:基于网络端实际分配的网络传输资源来调整车队的网络结构,并基于调整后的网络结构进行车队内的传输资源分配。
此外,还可以从网络端获取所分配的网络传输资源的可调范围,并在为车队成员分配网络传输资源时向所述车队成员通知该可调范围。
其中,步骤S13中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可以从网络端获取,或者基于预先存储的网络结构与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的对应关系来确定。例如,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包括链路传输模式与链路稳定性的对应关系。链路传输模式可以包括预定时间内在链路上执行传输的次数,链路稳定性包括固定时长内成功接收的次数或比率。
还可以根据为每条链路分配的传输资源来确定针对该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以提供给相应的车队成员。
如图16中的另一个虚线框所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15:基于链路稳定性测量的结果来处理相应的事件。例如,可以基于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和/或车队成员要传送的信息量的变化,来执行车队内的传输资源的重新分配。可以基于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执行链路中断处理,其中,链路中断处理的策略取决于网络结构和/或链路的中断对车队行驶的影响程度。
图17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基于针对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进行链路稳定性的测量(S21),其中,链路的接收端为电子设备所在的车辆,链路的发送端为车队中的其他车辆;以及根据测量的结果触发相应的事件(S22)。
例如,在步骤S22中根据测量的结果触发资源配置调整事件。资源配置调整事件还可以根据需要传送的信息量的变化来触发。在资源配置调整在可调范围内时,生成发送至链路的发送端的调整请求,以及在资源配置调整不在可调范围内时,生成发送至车队管理者的调整请求。
在步骤S22中还可以根据测量的结果触发链路中断处理事件。其中,链路中断处理的策略取决于链路的中断对车队行驶的影响程度以及/或者车队的网络结构。
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生成包含资源调整结果的报告或包含中断处理结果的报告,以通知车队的管理者。
图18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获取与车队成员的感知操作有关的参数(S31);以及基于该参数生成针对车队中的多个车队成员的感知配置,多个车队成员基于该感知配置进行协作感知(S32)。
其中,上述参数可以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去相关距离,有效感知节点数量,车队成员感知能力,车队成员的位置。感知配置可以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参与感知的车队成员,要感知的频谱范围和时间范围,感知结果的报告,用于结果的报告的资源配置。
虽然图中未示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确定与车队的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链路的稳定性。其中,感知结果的报告的形式被配置为至少取决于链路稳定性测量的结果。
如图18中的虚线框所示,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33:基于协作感知的结果确定被感知的频谱的使用者相对于车队的位置。
注意,上述各个方法可以结合或单独使用,其细节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描述,在此不再重复。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能够应用于各种产品。例如,电子设备100-300可以实现为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可以被实现为移动终端(诸如智能电话、平板个人计算机(PC)、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终端、便携式/加密狗型移动路由器和数字摄像装置)或者车载终端(诸如车载用户设备(Vehicle User Equipment,VUE),智能汽车控制系统,汽车导航设备),这些车载终端可能是内置的也可能是外接的。终端设备还可以被实现为执行机器对机器(M2M)通信的终端(也称为机器类型通信(MTC)终端)。此外,终端设备可以为安装在上述终端中的每个终端上的无线通信模块(诸如包括单个晶片的集成电路模块)。
[关于终端设备的应用示例]
(第一应用示例)
图19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智能电话90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智能电话900包括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装置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15、一个或多个天线916、总线917、电池918以及辅助控制器919。
处理器901可以为例如CPU或片上系统(SoC),并且控制智能电话900的应用层和另外层的功能。存储器90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901执行的程序。存储装置903可以包括存储介质,诸如半导体存储器和硬盘。外部连接接口904为用于将外部装置(诸如存储卡和通用串行总线(USB)装置)连接至智能电话900的接口。
摄像装置906包括图像传感器(诸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和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并且生成捕获图像。传感器907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测量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麦克风908将输入到智能电话900的声音转换为音频信号。输入装置90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91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小键盘、键盘、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910包括屏幕(诸如液晶显示器(LCD)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器),并且显示智能电话900的输出图像。扬声器911将从智能电话900输出的音频信号转换为声音。
无线通信接口912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12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BB处理器913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14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16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19所示,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虽然图19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912包括多个BB处理器913和多个RF电路914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912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13或单个RF电路914。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局域网(LAN)方案。在此情况下,无线通信接口912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BB处理器913和RF电路914。
天线开关915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912中的多个电路(例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16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916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12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19所示,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16。虽然图19示出其中智能电话900包括多个天线916的示例,但是智能电话90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16。
此外,智能电话90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916。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915可以从智能电话900的配置中省略。
总线917将处理器901、存储器902、存储装置903、外部连接接口904、摄像装置906、传感器907、麦克风908、输入装置909、显示装置910、扬声器911、无线通信接口912以及辅助控制器919彼此连接。电池918经由馈线向图19所示的智能电话90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辅助控制器919例如在睡眠模式下操作智能电话900的最小必需功能。
在图19所示的智能电话900中,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收发单元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912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实现。例如,处理器901或辅助控制器919可以通过执行确认单元101和确定单元102的功能来进行网络结构的确认和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执行测量单元201和触发单元202的功能来进行链路稳定性的测量和相应事件的触发,可以通过执行获取单元301和生成单元302的功能来生成用于协作感知的感知配置。
(第二应用示例)
图20是示出可以应用本公开内容的技术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示意性配置的示例的框图。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处理器921、存储器922、全球定位系统(GPS)模块924、传感器925、数据接口926、内容播放器927、存储介质接口928、输入装置929、显示装置930、扬声器931、无线通信接口933、一个或多个天线开关936、一个或多个天线937以及电池938。
处理器921可以为例如CPU或SoC,并且控制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导航功能和另外的功能。存储器922包括RAM和ROM,并且存储数据和由处理器921执行的程序。
GPS模块924使用从GPS卫星接收的GPS信号来测量汽车导航设备920的位置(诸如纬度、经度和高度)。传感器925可以包括一组传感器,诸如陀螺仪传感器、地磁传感器和空气压力传感器。数据接口926经由未示出的终端而连接到例如车载网络941,并且获取由车辆生成的数据(诸如车速数据)。
内容播放器927再现存储在存储介质(诸如CD和DVD)中的内容,该存储介质被插入到存储介质接口928中。输入装置929包括例如被配置为检测显示装置930的屏幕上的触摸的触摸传感器、按钮或开关,并且接收从用户输入的操作或信息。显示装置930包括诸如LCD或OLED显示器的屏幕,并且显示导航功能的图像或再现的内容。扬声器931输出导航功能的声音或再现的内容。
无线通信接口933支持任何蜂窝通信方案(诸如LTE和LTE-先进),并且执行无线通信。无线通信接口933通常可以包括例如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BB处理器934可以执行例如编码/解码、调制/解调以及复用/解复用,并且执行用于无线通信的各种类型的信号处理。同时,RF电路935可以包括例如混频器、滤波器和放大器,并且经由天线937来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无线通信接口933还可以为其上集成有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的一个芯片模块。如图20所示,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虽然图20示出其中无线通信接口933包括多个BB处理器934和多个RF电路935的示例,但是无线通信接口933也可以包括单个BB处理器934或单个RF电路935。
此外,除了蜂窝通信方案之外,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支持另外类型的无线通信方案,诸如短距离无线通信方案、近场通信方案和无线LAN方案。在此情况下,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无线通信接口933可以包括BB处理器934和RF电路935。
天线开关936中的每一个在包括在无线通信接口933中的多个电路(诸如用于不同的无线通信方案的电路)之间切换天线937的连接目的地。
天线937中的每一个均包括单个或多个天线元件(诸如包括在MIMO天线中的多个天线元件),并且用于无线通信接口933传送和接收无线信号。如图20所示,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多个天线937。虽然图20示出其中汽车导航设备920包括多个天线937的示例,但是汽车导航设备920也可以包括单个天线937。
此外,汽车导航设备920可以包括针对每种无线通信方案的天线937。在此情况下,天线开关936可以从汽车导航设备920的配置中省略。
电池938经由馈线向图20所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的各个块提供电力,馈线在图中被部分地示为虚线。电池938累积从车辆提供的电力。
在图20示出的汽车导航设备920中,在第一至第三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收发单元可以由无线通信接口933实现。功能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由处理器921实现。例如,处理器921可以通过执行确认单元101和确定单元102的功能来进行网络结构的确认和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的确定,可以通过执行测量单元201和触发单元202的功能来进行链路稳定性的测量和相应事件的触发,可以通过执行获取单元301和生成单元302的功能来生成用于协作感知的感知配置。
本公开内容的技术也可以被实现为包括汽车导航设备920、车载网络941以及车辆模块942中的一个或多个块的车载系统(或车辆)940。车辆模块942生成车辆数据(诸如车速、发动机速度和故障信息),并且将所生成的数据输出至车载网络941。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能够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和装置的全部或者任何步骤或部件,可以在任何计算装置(包括处理器、存储介质等)或者计算装置的网络中,以硬件、固件、软件或者其组合的形式实现,这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阅读了本发明的描述的情况下利用其基本电路设计知识或者基本编程技能就能实现的。
而且,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所述指令代码由机器读取并执行时,可执行上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
相应地,用于承载上述存储有机器可读取的指令代码的程序产品的存储介质也包括在本发明的公开中。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软盘、光盘、磁光盘、存储卡、存储棒等等。
在通过软件或固件实现本发明的情况下,从存储介质或网络向具有专用硬件结构的计算机(例如图21所示的通用计算机2100)安装构成该软件的程序,该计算机在安装有各种程序时,能够执行各种功能等。
在图21中,中央处理单元(CPU)2101根据只读存储器(ROM)2102中存储的程序或从存储部分2108加载到随机存取存储器(RAM)2103的程序执行各种处理。在RAM 2103中,也根据需要存储当CPU 2101执行各种处理等等时所需的数据。CPU 2101、ROM 2102和RAM 2103经由总线2104彼此连接。输入/输出接口2105也连接到总线2104。
下述部件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2105:输入部分2106(包括键盘、鼠标等等)、输出部分2107(包括显示器,比如阴极射线管(CRT)、液晶显示器(LCD)等,和扬声器等)、存储部分2108(包括硬盘等)、通信部分2109(包括网络接口卡比如LAN卡、调制解调器等)。通信部分2109经由网络比如因特网执行通信处理。根据需要,驱动器2110也可连接到输入/输出接口2105。可移除介质2111比如磁盘、光盘、磁光盘、半导体存储器等等根据需要被安装在驱动器2110上,使得从中读出的计算机程序根据需要被安装到存储部分2108中。
在通过软件实现上述系列处理的情况下,从网络比如因特网或存储介质比如可移除介质2111安装构成软件的程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种存储介质不局限于图21所示的其中存储有程序、与设备相分离地分发以向用户提供程序的可移除介质2111。可移除介质2111的例子包含磁盘(包含软盘(注册商标))、光盘(包含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和数字通用盘(DVD))、磁光盘(包含迷你盘(MD)(注册商标))和半导体存储器。或者,存储介质可以是ROM 2102、存储部分2108中包含的硬盘等等,其中存有程序,并且与包含它们的设备一起被分发给用户。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本发明的装置、方法和系统中,各部件或各步骤是可以分解和/或重新组合的。这些分解和/或重新组合应该视为本发明的等效方案。并且,执行上述系列处理的步骤可以自然地按照说明的顺序按时间顺序执行,但是并不需要一定按时间顺序执行。某些步骤可以并行或彼此独立地执行。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此外,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虽然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当明白,上面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更而没有背离本发明的实质和范围。因此,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效含义来限定。
本技术还可以如下配置。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确认车队的网络结构;以及
确定与所述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所述链路的稳定性。
(2)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至少如下之一来执行所述确认和所述确定:经过了预定时间;车队规模改变;车队成员的信息交互需求改变;可用网络传输资源改变。
(3)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车队的网络结构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车队规模;车队形式;网络通信的架构。
(4)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车队的网络通信的架构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之一:1)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车队成员通过单跳链路向车队管理者发送信息;2)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车队成员利用相邻车队成员间的单向链路向车队管理者发送信息;3)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并且相邻车队成员之间存在双向链路;4)相邻车队成员之间通过双向链路交互信息;5)车队分为多个簇,相邻簇管理者之间通过双向链路交互信息,每个簇分别采用1)至4)中的任意一种来配置。
(5)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所确认的网络结构生成资源分配请求,以用于请求网络端为车队分配网络传输资源。
(6)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估计车队内部的资源需求总量并将所估计的资源需求总量包含在所述资源分配请求中。
(7)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网络结构、转发节点的数据处理模式、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所述估计。
(8)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估计的资源需求总量来生成一个或更多个半持续调度配置请求作为所述资源分配请求。
(9)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资源分配请求包括车队的网络通信的架构的标识以及车队规模的信息。
(10)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网络结构来确定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其中网络结构与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具有对应关系。
(11)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网络端实际分配的网络传输资源来调整车队的网络结构,并基于调整后的网络结构进行车队内的传输资源分配。
(12)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从所述网络端获取所分配的网络传输资源的可调范围,并在为车队成员分配网络传输资源时向所述车队成员通知该可调范围。
(13)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从网络端获取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或者基于预先存储的网络结构与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
(14)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包括链路传输模式与链路稳定性的对应关系。
(15)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链路传输模式包括预定时间内在链路上执行传输的次数,所述链路稳定性包括固定时长内成功接收的次数或比率。
(16)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为每条链路分配的传输资源来确定针对所述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以提供给相应的车队成员。
(17)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链路稳定性测量的结果来处理相应的事件。
(18)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和/或车队成员要传送的信息量的变化,来执行车队内的传输资源的重新分配。
(19)在所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执行链路中断处理,其中,链路中断处理的策略取决于所述网络结构和/或链路的中断对车队行驶的影响程度。
(20)本技术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基于针对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进行链路稳定性的测量,其中,所述链路的接收端为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的车辆,所述链路的发送端为车队中的其他车辆;以及
根据所述测量的结果触发相应的事件。
(21)根据(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测量的结果触发资源配置调整事件。
(22)根据(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需要传送的信息量的变化来触发所述资源配置调整事件。
(23)根据(2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在资源配置调整在可调范围内时,生成发送至所述链路的发送端的调整请求,以及在资源配置调整不在可调范围内时,生成发送至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的车辆的车队管理者的调整请求。
(24)根据(2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测量的结果触发链路中断处理事件。
(25)根据(2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链路中断处理的策略取决于链路的中断对车队行驶的影响程度以及/或者车队的网络结构。
(26)根据(2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生成包含中断处理结果的报告,以通知所述车队的管理者。
(27)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获取与车队成员的感知操作有关的参数;以及
基于所述参数生成针对车队中的多个车队成员的感知配置,所述多个车队成员基于所述感知配置进行协作感知。
(28)根据(2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参数包括以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去相关距离,有效感知节点数量,车队成员感知能力,车队成员的位置。
(29)根据(2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感知配置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参与感知的车队成员,要感知的频谱范围和时间范围,感知结果的报告,用于结果的报告的资源配置。
(30)根据(29)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感知结果的报告的形式被配置为至少取决于链路稳定性测量的结果。
(31)根据(3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确定与车队的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所述链路的稳定性。
(32)根据(2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协作感知的结果确定被感知的频谱的使用者相对于车队的位置。
(33)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确认车队的网络结构;以及
确定与所述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所述链路的稳定性。
(34)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基于针对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进行链路稳定性的测量,其中,所述链路的接收端为所述电子设备所在的车辆,所述链路的发送端为车队中的其他车辆;以及
根据所述测量的结果触发相应的事件。
(35)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获取与车队成员的感知操作有关的参数;以及
基于所述参数生成针对车队中的多个车队成员的感知配置,所述多个车队成员基于所述感知配置进行协作感知。

Claims (20)

1.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包括:
处理电路,被配置为:
确认车队的网络结构;以及
确定与所述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所述链路的稳定性,所述传输内容包括车辆之间交互的有用信息,
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所述网络结构来确定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以及
其中,所述网络结构与所述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具有对应关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响应于至少如下之一来执行所述确认和所述确定:经过了预定时间;车队规模改变;车队成员的信息交互需求改变;可用网络传输资源改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车队的网络结构包括如下中的一个或多个:车队规模;车队形式;网络通信的架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车队的网络通信的架构包括如下中的至少之一:1)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车队成员通过单跳链路向车队管理者发送信息;2)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车队成员利用相邻车队成员间的单向链路向车队管理者发送信息;3)车队管理者向车队成员广播信息,并且相邻车队成员之间存在双向链路;4)相邻车队成员之间通过双向链路交互信息;5)车队分为多个簇,相邻簇管理者之间通过双向链路交互信息,每个簇分别采用1)至4)中的任意一种来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所确认的网络结构生成资源分配请求,以用于请求网络端为车队分配网络传输资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估计车队内部的资源需求总量并将所估计的资源需求总量包含在所述资源分配请求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根据所述网络结构、转发节点的数据处理模式、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中的至少一个来进行所述估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估计的资源需求总量来生成一个或更多个半持续调度配置请求作为所述资源分配请求。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资源分配请求包括车队的网络通信的架构的标识以及车队规模的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网络端实际分配的网络传输资源来调整车队的网络结构,并基于调整后的网络结构进行车队内的传输资源分配。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从所述网络端获取所分配的网络传输资源的可调范围,并在为车队成员分配网络传输资源时向所述车队成员通知该可调范围。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从网络端获取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或者基于预先存储的网络结构与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的对应关系来确定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包括链路传输模式与链路稳定性的对应关系。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链路传输模式包括预定时间内在链路上执行传输的次数,所述链路稳定性包括固定时长内成功接收的次数或比率。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根据为每条链路分配的传输资源来确定针对所述链路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以提供给相应的车队成员。
16.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还被配置为基于链路稳定性测量的结果来处理相应的事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和/或车队成员要传送的信息量的变化,来执行车队内的传输资源的重新分配。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中,所述处理电路被配置为基于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结果,执行链路中断处理,其中,链路中断处理的策略取决于所述网络结构和/或链路的中断对车队行驶的影响程度。
19.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方法,包括:
确认车队的网络结构;
确定与所述网络结构对应的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所述链路稳定性测量配置用于链路的接收端装置根据对传输内容的接收状态来确定所述链路的稳定性,所述传输内容包括车辆之间交互的有用信息;以及
基于所述网络结构来确定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其中,所述网络结构与所述车队成员在单位时间内要传送的信息量具有对应关系。
2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程序,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
CN201880002898.2A 2017-05-04 2018-05-02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Active CN1094791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10308297.1A CN109246655A (zh) 2017-05-04 2017-05-04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2017103082971 2017-05-04
PCT/CN2018/085312 WO2018202034A1 (zh) 2017-05-04 2018-05-02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9188A CN109479188A (zh) 2019-03-15
CN109479188B true CN109479188B (zh) 2023-10-31

Family

ID=6401633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8297.1A Pending CN109246655A (zh) 2017-05-04 2017-05-04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N201880002898.2A Active CN109479188B (zh) 2017-05-04 2018-05-02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10308297.1A Pending CN109246655A (zh) 2017-05-04 2017-05-04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0863336B2 (zh)
EP (1) EP3621319A4 (zh)
JP (1) JP7196836B2 (zh)
KR (1) KR102498727B1 (zh)
CN (2) CN109246655A (zh)
WO (1) WO20182020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429373B (zh) * 2017-06-23 2021-12-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通信模式切换方法及网络侧设备与终端设备
JP6721014B2 (ja) * 2017-09-28 2020-07-08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車両用通信システム、車両用通信装置および管理装置
KR102043152B1 (ko) * 2017-11-17 2019-12-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에 구비된 차량 제어 장치 및 차량의 제어방법
CN108650657B (zh) * 2018-04-20 2021-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联网中的内容分发方法、内容更新方法和相关装置
KR102574099B1 (ko) * 2018-07-24 2023-09-04 주식회사 아이티엘 차량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무선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11246432A (zh) * 2018-11-29 2020-06-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09874159B (zh) * 2019-03-28 2021-01-29 中南大学 基于社会关系的簇建立与更新方法及基于簇的路由方法
KR20210017897A (ko) * 2019-08-09 2021-02-1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용 전자 장치 및 그의 동작 방법
CN110536234A (zh) * 2019-08-13 2019-12-0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位置信息确定方法、装置、第一终端及第二终端
CN110855563B (zh) * 2019-10-29 2021-09-17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链路可靠性和稳定性的车辆分簇方法
WO2021125365A1 (ko) * 2019-12-16 2021-06-24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사이드링크를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주행 그룹 간의 송신 자원을 고려한 송신 자원의 재할당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10896524B (zh) * 2019-12-24 2022-01-11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结构监测方法、装置
CN111132085B (zh) * 2019-12-31 2022-12-13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基站和车载终端
JP7143360B2 (ja) * 2020-03-27 2022-09-2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車両通信システム
CN113748745A (zh) * 2020-03-31 2021-12-0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52229B (zh) * 2020-12-28 2022-06-03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队多跳通信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13596768A (zh) * 2021-06-16 2021-11-02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 一种无人集群组网通信方法
CN113885528A (zh) * 2021-11-02 2022-01-04 苏州挚途科技有限公司 动态事件触发机制的固定时间收敛编队控制系统和方法
CN114440931B (zh) * 2022-01-29 2023-07-28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整车电磁环境的车载导航定位性能调试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11316A (zh) * 2011-03-22 2011-06-29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系统自动组网的方法
CN102714890A (zh) * 2010-01-15 2012-10-03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提供机器对机器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WO2014015470A1 (en) * 2012-07-23 2014-01-3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Vehicle gateway access in cellular network for vehicle communications
CN105324950A (zh) * 2013-06-10 2016-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和车载无线通信设备
CN106550412A (zh) * 2015-09-21 2017-03-29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6026753A2 (en) * 2004-09-02 2006-03-09 General Dynamics C4 Systems, Inc. Distributed networking agent (dna) and methods of making and using the same
US9942932B2 (en) * 2013-08-01 2018-04-10 Fujitsu Limited Terminal-to-terminal communication
US20160295624A1 (en) * 2015-04-02 2016-10-06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pool design for vehicular communications
US10345809B2 (en) * 2015-05-13 2019-07-09 Uber Technologies, Inc. Providing remote assistance to an autonomous vehicle
CN106485947A (zh) * 2015-08-25 2017-03-08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联网系统
US10681567B2 (en) * 2015-08-31 2020-06-09 Nokia Technologies Oy Configuration of radio communication in radio-assisted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scenarios
EP3357296B1 (en) * 2015-10-01 2022-05-11 Sony Group Corporation Telecommunications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14890A (zh) * 2010-01-15 2012-10-03 诺基亚公司 用于在无线网络中提供机器对机器通信的方法和装置
CN102111316A (zh) * 2011-03-22 2011-06-29 广州海格通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系统自动组网的方法
WO2014015470A1 (en) * 2012-07-23 2014-01-30 Renesas Mobile Corporation Vehicle gateway access in cellular network for vehicle communications
CN105324950A (zh) * 2013-06-10 2016-02-10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协作频谱感知方法和车载无线通信设备
CN106550412A (zh) * 2015-09-21 2017-03-29 索尼公司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和无线通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21319A1 (en) 2020-03-11
WO2018202034A1 (zh) 2018-11-08
KR20200002774A (ko) 2020-01-08
JP7196836B2 (ja) 2022-12-27
CN109246655A (zh) 2019-01-18
JP2020519036A (ja) 2020-06-25
US20190174286A1 (en) 2019-06-06
CN109479188A (zh) 2019-03-15
KR102498727B1 (ko) 2023-02-13
US10863336B2 (en) 2020-12-08
EP3621319A4 (en) 2020-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79188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
US11683754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based on parameters
US11012840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10728723B2 (en) User terminal, RSU, method and program
JP6669041B2 (ja) 通信装置、通信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CN110603876B (zh) 用于无线通信的电子设备和方法、存储介质
US10856335B2 (en) Base st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 method
KR102352471B1 (ko) 무선 통신 전자 디바이스 및 방법
US20220110096A1 (en) User equipment and method for resource exclusion and selection in new radio sidelink communication of same
CN113423090A (zh) 电子装置、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处理方法
JP2023546906A (ja) サイドリンクスケジューリングのオフロードによるユーザ機器の省電力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