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476229A - 用于空间、特别是车辆发动机室通风的通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空间、特别是车辆发动机室通风的通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476229A
CN109476229A CN201780041431.4A CN201780041431A CN109476229A CN 109476229 A CN109476229 A CN 109476229A CN 201780041431 A CN201780041431 A CN 201780041431A CN 109476229 A CN109476229 A CN 1094762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e
auxiliary
hoistway
ventilation devic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4143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B·斯特瓦诺维奇
P·乔林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cania CV AB
Original Assignee
Scania CV AB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ania CV AB filed Critical Scania CV AB
Publication of CN1094762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4762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6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air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01P1/06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other engine or machine pa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2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with liquid cooling
    • B60K11/04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radiators, radiator shutters, or radiator blin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Y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ASPECTS CROSS-CUTTING VEHICLE TECHNOLOGY
    • B60Y2200/00Type of vehicle
    • B60Y2200/10Road Vehicles
    • B60Y2200/14Trucks; Load vehicles, Busses
    • B60Y2200/143Bu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1/00Air cooling
    • F01P2001/005Cooling engine roo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第一空间(7)的通风装置,特别是用于车辆(1)的发动机室的通风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一空间(7)延伸的井道(9),井道(9)包括入口(11)和出口(13),其中,入口(11)布置成与第一空间(7)流体连通,并且出口(13)与周围大气流体连通。通风装置(3)还包括辅助第二空间(15),第二空间(15)布置在井道(9)附近并且借助于至少一个开口(17)与井道(9)流体连通,其中,空气流从辅助第二空间(15)经由井道(9)流动到周围大气在井道(9)中引起喷射器效应,其从第一空间(7)排出空气。本发明还涉及包括通风装置(3)的车辆(1),以及通过使用通风装置(3)使第一空间(7)通风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空间、特别是车辆发动机室通风的通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风装置、一种具有这种装置的车辆、以及一种用于使生成热量的空间(特别是车辆的发动机室)通风的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根据所附权利要求所述的通风装置、具有这种装置的车辆、以及用于使生成热量的空间通风的方法。
由于许多不同类型的机械和/或装置生成热量,作为它们进行的工作的副产品,所以在数个领域内,诸如工业过程、其它机械或车辆,使所述热量排出是普遍的问题。驱散热量可以以各种方式进行,例如使用风扇、散热器、水冷却或其它方式。特别是对于车辆,需要避免热量的积聚,因为发动机、电池和其它设备如果过度暴露于热量则可能受到伤害。例如,与低于标准冷却的发动机相比,被良好冷却的发动机,并且尤其是内燃机,工作得更好并且具有更长的寿命。
对于诸如公共汽车的重型车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公共汽车经常长时间地使用,发动机支撑的重量大,并且公共汽车的设计与例如汽车的设计是分开的。公共汽车经常在公共汽车后部建造有发动机,这使得使用冲击到公共汽车前部的风作为冷却介质更加困难。此外,随着热量上升并且所述类型的发动机在顶部上由公共汽车的座椅和车身覆盖时,与普通汽车相比,由公共汽车的发动机生成的热量可能需要特别注意。
DE102015008248A1描述了一种用于公共汽车的包括井道的通风系统。所述井道布置成与发动机室流体连通,其中,由发动机生成的热量可以通过井道上升并且被排出到公共汽车的顶部上方的周围大气。发动机室还包括空气入口,该空气入口布置成使冷外侧空气流动入通过所述入口到发动机室。由此,提供了进入通过所述入口、冷却发动机、以及将热量从发动机经由井道输送到公共汽车的外侧的连续空气流。
然而,上述通风系统存在缺点。由于流动入到发动机室中的空气可能受到高空气阻力,并且还引起入口中的空气压力增加,所以系统的空气可能不会按意图流动,并且可能导致低于标准的通风。可能需要额外的风扇来保证系统提供意图的通风效果,而不依赖于经由空气入口抽吸入的空气流。经常不希望在发动机室中安装有额外的风扇,因为其中的环境暴露于以油、污垢或类似物形式的大量污染,这可能妨碍所述风扇的功能和/或导致所述风扇的故障。
发明内容
因此,尽管有现有技术,但仍需要开发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可以改善生成热量的第一空间(特别是车辆的发动机室)的通风。还需要开发一种通风装置,其起作用而无需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侧安装有额外的风扇。此外,需要开发一种通风装置,其减小在所述通风装置内压力积聚的风险,以提供所述第一空间的恒定且可靠的通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装置,其能够改善生成热量的第一空间(特别是车辆的发动机室)的通风。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装置,其起作用而无需在所述第一空间内侧安装有额外的风扇。本发明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通风装置,该通风装置降低了在所述通风装置内压力积聚的风险,以提供第一空间的恒定且可靠的通风。
由根据各独立权利要求所述的通风装置、具有这种通风装置的车辆和用于使空间通风的方法来实现在此提到的目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用于第一空间(特别是车辆的发动机室)的通风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一空间延伸的井道。所述井道包括入口和出口,其中,所述入口布置成与第一空间流体连通,并且所述出口与周围大气流体连通。该装置还包括辅助第二空间。第二空间布置在井道附近并且借助于至少一个开口与井道流体连通。所述井道是沿辅助第二空间以长度延伸的单独空间,其中,从辅助第二空间经由井道流动到周围大气的空气流在井道中引起喷射器效应,其从第一空间排出空气。
这具有以下优点:可以经由所述辅助第二空间引导冷却空气流,以有效地经由井道使发动机室通风。由此提供了一种装置,其能够排出在第一空间中生成的热量而不改变所述第一空间的设计。这是有益的,因为辅助第二空间可以仅被设计用于有效空气流,并且不需要考虑默认在第一空间中提供所述空气流。因此,第一空间可以以简单有效的方式制造,其中,仅需要考虑发动机等的需要。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至少一个风扇布置在辅助空间中,该至少一个风扇将空气从周围大气经由辅助空间引导到井道。
这具有以下优点:提供由风扇提供的引导空气流的益处,而不将所述至少一个风扇安装在第一空间本身中。这是有益的,因为可以借助于至少一个风扇更有效地引导空气流,而所述至少一个风扇将不经受第一空间中的潜在污染环境。这具有以下优点:所述至少一个风扇可以在更好的工作条件下操作,并且由此确保更长的操作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风扇布置在所述辅助空间的外壁中。
这具有以下优点:可以更有效地将空气流从周围环境引导到所述井道。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第一空间是具有发动机的发动机室,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风扇是发动机的热交换器单元的部分。
这具有以下优点:热交换器单元的风扇可以在辅助第二空间的更清洁的工作环境中操作,而仍然执行来自发动机的热交换。这样的另一个优点是,热交换器单元的风扇可以同时作为用于井道中流动的空气流的驱动力来操作,也因此驱动喷射器效应。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井道的所述至少一个开口设置有成角度的导向叶片,该叶片将空气流从辅助空间引导朝向井道的出口。
这具有以下优点:在使第一空间通风方面,空气流在井道内以正确的方向被更有效地引导。这是有益的,因为空气流从辅助第二空间朝向第一空间运动的风险降低。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辅助第二空间还包括至少一个挡板,其能够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其中,打开状态提供与周围大气的流体连通,并且当辅助第二空间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所述至少一个挡板移动到打开状态。
这具有以下优点:在辅助第二空间和井道中避免高压的积聚。如果井道内的空气将达到过高压力,则井道内的流动可能潜在地冒向回朝向第一空间或辅助第二空间流动的风险。在打开状态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挡板通过让空气流动到外侧的周围大气并减轻这种压力积聚来防止这种情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至少一个挡板用弹簧加载有弹簧,并且借助于弹簧的弹簧力偏置到关闭状态中,并且当辅助第二空间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克服弹簧力,移动到打开状态。
这具有以下优点:借助于所述弹簧力,可以自动控制辅助第二空间以及由此井道内的压力。这是有益的,因为系统内的内部压力不依赖于额外的装置或功能和/或这些装置或功能的控制。因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压力释放系统,其制造简单且成本有效。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述至少一个挡板借助于致动装置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
这具有以下优点:提供了可定制的装置,其中,致动装置可以设计成以各种预定压力工作,该预定压力可以初始设定并借助于改变致动装置的操作参数来随后改变。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该装置还包括传感器,该传感器布置成确定辅助第二空间的压力,其中,致动装置可以基于确定的压力将所述至少一个挡板移动到打开状态。
这具有以下优点:可以以非复杂的方式连续监测辅助第二空间的压力,其中,所述监测提供可靠的通风装置,其中,连续地减轻压力积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
这具有以下优点:提供具有通风装置的车辆,该通风装置以简单且可靠的方式有效地冷却所述车辆的发动机。因此,车辆的发动机将在更好的工作条件下操作,并且可以增加发动机的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通过使用通风装置使第一空间通风的方法。所述通风装置包括从第一空间延伸的井道,所述井道包括入口和出口,其中,入口布置成与第一空间流体连通,并且出口与周围大气流体连通。该装置还包括辅助第二空间,第二空间布置在井道附近并且借助于至少一个开口与井道流体连通,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引导空气流从辅助第二空间经由井道到周围大气,以便在井道中引起喷射器效应,其排出第一空间中的空气。
这具有以下优点: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使第一空间通风,而在所述第一空间内无需额外的风扇或类似物。这是有益的,因为如果使第一空间通风的需要来自例如发动机,其经常也对所述第一空间生成污染,则所述第一空间中的工作环境可能对这种风扇不利。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辅助第二空间还包括至少一个挡板,其能够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其中,打开状态提供与周围大气的流体连通,并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b)打开所述至少一个挡板以平衡辅助第二空间内的压力。
这具有以下优点:提供了一种方法,该方法可以使第一空间通风并且同时减轻使用通风装置时压力积聚的风险。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辅助第二空间还包括传感器,其布置成确定辅助第二空间的压力,并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在a)之后并在b)之前,c)借助于传感器确定辅助第二空间内的压力。
这具有以下优点:可以持续监测辅助第二空间内的压力,其中,可以使用测量的压力来知道挡板何时将被移动到打开状态,这转而提供了通风装置的所述至少一个风扇的可靠工作环境,因为确保地避免了压力积聚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作为示例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车辆,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辅助第二空间的透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括挡板的通风装置的辅助第二空间的透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的横截侧视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第一空间通风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3的车辆1。车辆1包括位于车辆1的第一空间7内的发动机5、从所述第一空间7延伸的井道9,所述井道9包括入口11和出口13,其中,入口11布置成与第一空间7流体连通,并且出口13与车辆1外侧的周围大气流体连通。井道9是由壁从周围环境分开的单独空间。通风装置3还包括第二辅助空间15,所述空间15布置在井道9附近。所述井道9沿辅助第二空间15以长度延伸。辅助空间15借助于多个开口17与井道9流体连通,其中,空气流从辅助第二空间15经由井道9流动到周围大气在井道9中引起喷射器效应,其排出第一空间7中的空气。发动机5可以是内燃机和/或电机,并且从发动机5生成的热量可以借助于所述喷射器效应从第一空间7排出,而不需要在第一空间7内为此放置风扇。第一空间7包括用于外侧空气的至少一个进气开口19,所述空气将流动通过第一空间7并冷却发动机5。然后,所述空气将经由通风装置3的井道9被排出返回车辆1外侧的周围大气。第一空间7的所述至少一个进气开口19可以借助于空气导管或类似物,或者结合在车辆1的现有机械结构中,诸如使用车辆1的螺旋轴隧道作为进气开口19。辅助第二空间15还包括至少一个风扇21,其布置在辅助第二空间15的外壁中,该至少一个风扇21从周围大气经由辅助第二空间15引导空气到井道9。然而,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可以放置在辅助第二空间15内的任何位置,其中,用于进气的额外的开口可以布置到辅助第二空间15用于来自周围大气的进气。
喷射器效应的原理是在喷嘴附近产生抽吸效应的方式,在该喷嘴中引导和指导原动流体。通过局部地增加喷嘴内的原动流体的压力,然后当从所述喷嘴排放时,所述流体的速度将增加,并且同时压力局部降低。通过在特定方向中引导原动流体的方向,由于局部降低的压力,所述原动流体将然后在所述喷嘴附近引起抽吸效应。当待排出的次级流体流动通过的流体进入开口布置成与抽吸效应流体连通时,由抽吸效应将待排出的所述流体抽吸并引导从进入开口出并通过相邻的流体输送装置(经常被称为扩散器)输送。应当理解,可以将通风装置3的开口17与如上所述的喷嘴相比,其中,当空气流被引导经由所述开口17到井道9(其可与扩散器相比)经由井道9排放到周围大气时,从辅助第二空间15流动的空气流可以与原动流体相比。因此,由喷射器效应引起的抽吸效应将在井道9的进口11中或其附近生成,其中,由通风装置3提供第一空间7的通风。
应当注意,用于本发明的通风装置3的术语井道9应被视为通风导管,主要或纯粹用于借助于引导空气流通过第二空间15使第一空间7通风。当通风装置3用于车辆1,如根据图1所述,通风装置3的井道9不被视为车辆1的发动机5的排气系统。用于发动机5的排气系统可以与井道9集合,但是它也可以是将产生的排气从发动机输送出到所述排气管的任何合适位置的常规排气管。这种排气管还可以形成为井道,如果需要的话,将排气向上引导。因此应该强调的是,当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使用时,术语井道涉及通风装置3的井道9。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3的辅助第二空间15的透视图。图2中所示的辅助第二空间15应被视为通风装置3的部分,该通风装置布置到辅助第二空间15下方的第一空间7。在该示例中,辅助第二空间15包括具有入口11和出口13的井道9,其中,入口11设计为布置成与通风装置3旨在用于的第一空间7流体连通,其中,空气流通过辅助第二空间15并进入到井道9中产生喷射器效应,其从所述第一空间7中拖出空气以及因此热量。借助于通风装置3引导的空气流用实线箭头23示出,并且作为喷射器效应结果的空气流流动用虚线箭头25示出。该示例的井道9具有矩形横截面形状,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其它形状也是可能的。还应该理解的是,该示例的井道9仅示出沿辅助第二空间15以长度延伸,但是可以进一步向上延伸以将出口13定位得更高,并且如果第一空间7被放置在距辅助第二空间15一定距离处,则也可以向下延伸。经常,第一空间7直接布置在辅助第二空间15下方,以增加由通风装置3提供的喷射器效应的有效性。在该示例中示出的辅助第二空间15还包括热交换器27,其向下延伸入到第一空间7中。热交换器27还可以是布置到第一空间7内的装置的热交换器单元的部分,其中,热交换器27可以借助于软管或管或类似物耦合到所述热交换器单元,作为将热量输送到热交换器27的方式。因此,热交换器27向下进入到第一空间7中的延伸可以仅仅看作热量从第一空间7传递到辅助第二空间15的图示。由此,在第一空间7中生成的热量的部分借助于热交换器27被移除,而同时更多的热量借助于由通风装置3提供的喷射器效应被移除。此外,图2的辅助第二空间15包括四个风扇21,所述风扇21布置在辅助第二空间15的外壁29中。风扇21从周围大气中抽吸入空气,引导所述空气通过辅助第二空间15并经由布置在位于辅助第二空间15和井道9之间的分隔壁31中的多个开口17进入到井道9中。应该认识到,风扇21的数量和开口17的数量可以在通风装置3的不同实施方式中变化,并且可以取决于诸如通风装置3的大小的因素来选择。此外,风扇21也可以放置在辅助第二空间15内的任何位置,其中,用于进气的额外的开口可以布置到辅助第二空间15,用于从周围大气进气。布置在图2中所示的分隔壁31中的开口17还包括成角度的导向叶片33,其布置在每个开口17的底部处并以成角度地延伸入到井道9中。成角度的导向叶片33因此在空气流穿通过开口17时向上引导空气流。这提供了沿正确方向更有效地引导的空气流并且降低了空气穿通过开口17并向下朝向第一空间7的风险,这在喷射器效应方面是反作用的。成角度的导向叶片33还可具有被引导向上井道9的出口的端部,进一步向上引导空气流。导向叶片33的其它形状也是可能的,诸如圆形形状,以沿圆形导向叶片33的曲线引导空气流。还应注意,图2中所示的辅助第二空间15还包括天花板和另外的外壁,其在图2中未示出。因此,意味着根据辅助第二空间15的该实施方式的辅助第二空间15被视为关闭空间。除了所描述的至少一个开口17和至少一个风扇21(其具有用于进气的相应开口)之外,所述关闭空间不与第一空间7或环境流体连通。因此,空气仅经由所述进气开口和/或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进入辅助第二空间15。所述进气从周围环境进入而不是从第一空间7进入。应该认识到,没有示出天花板和其它外壁以帮助理解该透视图。
如果图2中所示的辅助第二空间的示例将用于如图1所示的车辆1,则热交换器27和风扇21可以是车辆1的发动机5的热交换器单元的部分。由此提供了由经常用于发动机的热交换器单元提供的热交换,而同时将所述热交换器单元的风扇移动到辅助第二空间15,这为所述风扇提供了更好的工作环境。由于风扇将在非发动机室环境中操作,因此可以延长风扇的工作寿命并提供高效的冷却。然而,应该认识到,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3还可以用于使可能不是发动机室的其它类型的第一空间7通风,其中,风扇21仍然可以设置到辅助第二空间15以引导所述第二空间15内的空气流并从周围环境抽吸入冷空气。具有通风需要的第一空间7的另一示例可以是包含危险化学品的第一空间7,其中,所述化学品的烟雾可能具有通风装置3的风扇21的负面影响。因此,通风装置3,借助于使用喷射器效应使第一空间7通风,可以使用风扇21提供所述第一空间7的有效通风,但是将所述风扇21放置在更好的工作环境中。对于这样的示例,可能不需要或不期望图2中所示的热交换器27,并且如果对于通风装置3来说热量不是问题则可能根本不存在。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3的辅助第二空间15的透视图,其还包括挡板35。图3中所示的辅助第二空间15可以看作类似于图2中所示的辅助第二空间15,还包括另一个外壁29,其中布置有多个挡板35。所述挡板35布置成能够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关闭状态防止空气穿通过挡板35安装到的外壁开口37。打开状态,如图3中所示,提供与周围大气和辅助第二空间15的流体连通。挡板35布置成当辅助第二空间15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移动到打开状态。所述预定值基于用于通风装置3内的空气流影响引导所述空气流的风扇21的可接受压力。如果在辅助第二空间15和/或井道9内达到过高压力,则所需的喷射器效应可能受到负面影响或者在最坏情况下无效。此外,如果通风装置3包括如图2的示例中所示的热交换器,则由于辅助第二空间15内的过高压力,所述热交换器27内的热交换也可能受到由减小的空气流的负面影响。此外,取决于在通风装置3中使用的风扇21或多个风扇21的类型,如果在通风装置3的内部的压力达到过高的值,所述风扇21或多个风扇21也可能经受增加的损耗并且因此更短的工作寿命。挡板35布置在外壁29中以减轻这种情况的发生。图3中所示的挡板35借助于弹簧39加载有弹簧,所述弹簧布置成当辅助第二空间15内和井道9中存在可接受的压力水平时将挡板35偏置到关闭状态中。基于所述弹簧39的设计参数,所述弹簧39具有保持挡板35关闭的特定弹簧力。当/如果辅助第二空间15内达到过高压力时,基于所述压力的力将克服弹簧39的弹簧力,并释放朝向关闭状态的偏置,这将使挡板35自动移动到打开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压力将与外侧大气的压力平衡,这转而减轻了通风装置3内压力的积聚。如果希望直接平衡井道9内的压力的积聚,则额外的挡板35也可以放置在井道的外壁中。挡板35还可以安装有致动装置(未示出),该致动装置使挡板35在打开和关闭状态之间移动。致动装置可以是任何已知类型的致动装置,诸如机动活塞或类似物。然后,致动装置可以由车辆的驾驶员直接控制或者基于测量的压力值进行操作。如果需要,挡板35可以安装有弹簧39,或者安装有致动装置,或两者的组合。因此,提供了多功能的通风装置3,其中,可以通过自动装置和通过用户控制的装置这两者来平衡压力。此外,通风装置3的挡板35可以设计成固定在打开状态中,其中,辅助第二空间15内的压力可以改为通过风扇21的操作来控制。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通风装置3的横截侧视图。通风装置3的该示意图包括第一空间7,优选地被视为车辆1的发动机室,其具有发动机5位于其中。发动机5在被操作时生成热量,从而需要从所述第一空间7排出所述热量。第一空间7包括进气开口19,其中,空气借助于所述第一空间7和(车辆1外侧的)周围环境之间的压力差被抽吸入到第一空间7中。进气开口19可以放置在第一空间7的外壁29中的任何位置。图4中描绘的进气开口19的放置仅仅放置在就便于观察图的而言的方便的位置处。优选地,进气开口19的放置位于第一空间7的相对于井道9的相反角部中或在其附近,以便借助于流动通过第一空间7的空气流获得发动机5的最大冷却。第一空间7可进一步包括多个进气开口19,并且图4中描绘的示例不应被视为本发明的限制。第一空间7中的发动机5还包括具有热交换器27的热交换器单元41,所述热交换器向上延伸入到辅助第二空间15中,直接位于第一空间7的顶部上。然而,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构思的情况下,通风装置3可包括多个热交换器27和/或热交换器单元41。热交换器单元41还包括借助于以下方式冷却发动机的风扇21:冷却在热交换器27和发动机5内循环的冷却剂,以及将冷的进气从周围大气引导入到辅助第二空间15中。然后,所述风扇21引导进气通过辅助第二空间15并经由多个开口17进入到布置在辅助第二空间15附近的井道9中,所述多个开口设置有成角度的叶片33,以在朝向井道9的出口13的方向中引导空气流。因此,在井道9的入口11中,借助于由从第一空间7引导出的引导空气生成的压力差,空气流产生喷射器效应。图4中所示的通风装置3的示例还包括传感器43,其布置成确定辅助第二空间15内的压力。所述传感器43可以被视为本领域中已知的任何类型的压力传感器。所述传感器43可测量辅助第二空间15内的压力,以确定挡板(图4中未示出)是否应借助于致动装置(如参考图3所述)移动到打开状态和/或作为监测通风装置3的内部压力的装置。额外的传感器也可以布置在井道9和/或第一空间7中,作为密切监测通风装置3的每个单独空间7、9、15的内部压力的装置,其中,可以打开或关闭挡板35以控制所述内部压力。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第一空间7通风的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通过使用根据附图4的描述的通风装置3来执行。其中,通风装置3包括从第一空间7延伸的井道9,所述井道9包括入口11和出口13,其中,入口11布置成与第一空间7流体连通,并且出口13与周围大气流体连通。通风装置3还包括辅助第二空间15,第二空间15布置在井道9附近并且借助于至少一个开口17与井道9流体连通。图5中的流程图所示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空气流从辅助第二空间15经由井道9引导到周围大气,以便在井道9中引起喷射器效应,其排出第一空间7中的空气,b)打开至少一个挡板35以平衡辅助第二空间15内的压力,以及在a)之后和b)之前执行的c)借助于传感器43确定辅助第二空间15的压力。根据本发明的不同实施方式,该方法可以以不同方式执行。上面根据图5描述的方法描述了一种方法,其中,借助于步骤a)使第一空间7通风,并且在其处借助于步骤c)监测以及借助于步骤b)减轻压力的积聚的风险。然而,该方法的另一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如图2中所示的通风装置3的实施方式来执行,其中,仅执行步骤a),以便借助于在井道9中生成喷射器效应来纯粹地使第一空间7通风,所述井道布置成与所述第一空间7流体连通。此外,该方法的又一实施方式可以通过使用如图3中所示的通风装置3的实施方式来执行,其中,执行步骤a)和b)以使第一空间7通风以及自动打开用特定的力加载有弹簧的挡板35,这对应于通风装置3的实施方式内的预定允许压力。
应该认识到,指定的不同实施方式之间组合上面指定的部件和特征可以在在本发明的框架内。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第一空间(7)的通风装置,特别是用于车辆(1)的发动机室的通风装置,包括从所述第一空间(7)延伸的井道(9),所述井道(9)包括入口(11)和出口(13),其中,入口(11)布置成与第一空间(7)流体连通,并且出口(13)与周围大气流体连通,
其特征在于
通风装置(3)还包括辅助第二空间(15),第二空间(15)布置在井道(9)附近并且借助于至少一个开口(17)与井道(9)流体连通,所述井道(9)是沿辅助第二空间(15)以长度延伸的单独空间,其中,空气流从辅助第二空间(15)经由井道(9)流动到周围大气在井道(9)中引起喷射器效应,其从第一空间(7)排出空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至少一个风扇(21)布置在所述辅助第二空间(15)中,该至少一个风扇(21)将空气从周围大气经由所述辅助第二空间(15)引导到所述井道(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风扇(21)布置在辅助第二空间(15)的外壁(29)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第一空间是具有发动机的发动机室,并且所述至少一个风扇是发动机的热交换器单元的部分。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井道(9)的所述至少一个开口(17)设置有成角度的导向叶片(33),该导向叶片(33)从辅助空间(15)朝向井道(9)的出口(13)引导空气流。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辅助第二空间(15)还包括至少一个挡板(35),所述挡板能够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打开状态提供与周围大气的流体连通,并且当辅助第二空间(15)内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所述至少一个挡板(35)移动到打开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挡板(35)用弹簧(39)加载有弹簧,并借助于弹簧(39)的弹簧力偏置到关闭状态中,并且当辅助第二空间(15)的压力达到预定值时,克服弹簧力,移动到打开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通风装置,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挡板(35)借助于致动装置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通风装置,还包括传感器(43),所述传感器布置成确定辅助第二空间(15)的压力,其中,基于确定的压力,所述致动装置能够将所述至少一个挡板(35)移动到打开状态。
10.一种车辆(1),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通风装置(3)。
11.一种通过使用通风装置(3)使第一空间(7)通风的方法,所述通风装置包括从第一空间(7)延伸的井道(9),所述井道(9)包括入口(11)和出口(13),其中,入口(11)布置成与第一空间(7)流体连通,并且出口(13)与周围大气流体连通,
其特征在于
通风装置(3)还包括辅助第二空间(15),第二空间(15)布置在井道(9)附近并且借助于至少一个开口(17)与井道(9)流体连通,所述井道(9)是沿辅助第二空间(15)以长度延伸的单独空间,
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空气流从辅助第二空间(15)经由井道(9)引导到周围大气,以便在井道(9)中引起喷射器效应,其排出第一空间(7)中的空气。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助第二空间(15)还包括至少一个挡板(35),所述挡板能够在关闭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移动,其中,所述打开状态提供辅助第二空间(15)和周围大气之间的流体连通,并且其中,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b)打开所述至少一个挡板(35)以平衡辅助第二空间(15)内的压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辅助第二空间(15)还包括传感器(43),所述传感器布置成确定所述辅助第二空间(15)的压力,并且其中,所述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a)之后和b)之前,c)借助于传感器确定辅助第二空间(15)内的压力。
CN201780041431.4A 2016-07-04 2017-06-27 用于空间、特别是车辆发动机室通风的通风装置 Pending CN10947622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SE1650975-4 2016-07-04
SE1650975A SE540084C2 (en) 2016-07-04 2016-07-04 Ventilation device for venting a space, in particular an engine room of a vehicle
PCT/SE2017/050703 WO2018009123A1 (en) 2016-07-04 2017-06-27 Ventilation device for venting a space, in particular an engine room of a vehicle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476229A true CN109476229A (zh) 2019-03-15

Family

ID=609122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41431.4A Pending CN109476229A (zh) 2016-07-04 2017-06-27 用于空间、特别是车辆发动机室通风的通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3478525A1 (zh)
CN (1) CN109476229A (zh)
BR (1) BR112018076720A2 (zh)
SE (1) SE540084C2 (zh)
WO (1) WO201800912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994439B1 (ko) 2017-09-12 2019-06-28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차량에 구비된 차량 제어 장치 및 차량의 제어방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0558A1 (en) * 1998-10-06 2001-08-01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Low noise package storing type engine working machine
CN201103446Y (zh) * 2007-10-19 2008-08-20 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发电机组的通风结构
JP2014078517A (ja) * 2009-12-24 2014-05-0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電池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CN104169110A (zh) * 2012-03-16 2014-11-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冷却系统和包括冷却系统的车辆
CN105201623A (zh) * 2014-05-27 2015-12-3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动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42494A (en) * 1932-04-07 1941-05-20 Austin M Wolf Ventilating and cooling system for motor vehicles
SE532810C2 (sv) * 2007-05-31 2010-04-13 Scania Cv Ab Anordning för motorrumsventilation
SE538886C2 (sv) * 2014-06-30 2017-01-24 Scania Cv Ab Anordning för motorrumsventilation med hjälp av kylluftsfläkt
SE539042C2 (sv) * 2014-06-30 2017-03-28 Scania Cv Ab Anordning för motorrumsventilation med självdrag
SE538321C2 (sv) * 2014-06-30 2016-05-10 Scania Cv Ab Anordning för motorrumsventilation med hjälp av fartvind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1120558A1 (en) * 1998-10-06 2001-08-01 Yanmar Diesel Engine Co. Ltd. Low noise package storing type engine working machine
CN201103446Y (zh) * 2007-10-19 2008-08-20 无锡开普动力有限公司 一种静音发电机组的通风结构
JP2014078517A (ja) * 2009-12-24 2014-05-01 Mitsubishi Motors Corp 電池パックの冷却構造
CN104169110A (zh) * 2012-03-16 2014-11-26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冷却系统和包括冷却系统的车辆
CN105201623A (zh) * 2014-05-27 2015-12-30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用于控制进入车辆发动机室的空气流动的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009123A1 (en) 2018-01-11
BR112018076720A2 (pt) 2019-04-02
EP3478525A1 (en) 2019-05-08
SE540084C2 (en) 2018-03-20
SE1650975A1 (en) 2018-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60652C2 (ru) Система управления воздушным потоком для регулирования температуры в подкапотном пространстве грузов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большой грузоподъемности
AU2009245147B2 (en) Engine-containing package
CN105082985A (zh) 用于车辆的冷却系统
US10371040B2 (en) Engine device and stationary work machine having same mounted thereon
JP2008201410A (ja) トラック用のエンジンオフ電動式空調システム
WO2009136554A2 (ja) 定置式エンジンの冷却水回路
JP5314462B2 (ja) 車両用外気導入装置
US10840571B2 (en) Motor vehicle with a cooled unit area arranged inside the motor vehicle body
ATE262645T1 (de) Lüftergehäuse und lufteinlassanordnung
JP5928152B2 (ja) 自動車のバッテリの温調装置
CN109476229A (zh) 用于空间、特别是车辆发动机室通风的通风装置
KR20150017127A (ko) 엔진의 인캡슐레이션 장치 및 그 장치에 의한 공기의 유동 제어방법
KR20080037431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냉각장치를 이용한 차량 실내 환기구조
EP2728661B1 (en) System for the ventilation of a vehicle battery compartment especially of an industrial vehicle
JP2009154823A (ja) 車両用の補機ユニット
EP1790509A1 (en) Heating and conditioning unit which can be installed from the front side of a vehicle, vehicle equipped with such unit and method of installing it
JP2012188933A (ja) コージェネレーション装置
KR20050044025A (ko) 엔진 배기계 냉각을 위한 에어 가이드의 구조
US20170297742A1 (en) Enhanced canopy for mobile ground power unit
SE539042C2 (sv) Anordning för motorrumsventilation med självdrag
US4038835A (en) Air conditioning for automobiles
JP4139133B2 (ja) エンジン装置
CN105889477A (zh) 一种新型自动变速箱油冷系统
AU2012238213B2 (en) Air Management System for Truck
JP2009154828A (ja) エンジンルーム内遮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315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